| ||||||
假 期後的A股,成為全球股市表表者,從2月2日牛年開市後一直在漲,滬綜指從2000點衝上2380,大漲15%,深綜指更加猛增20%。行文當天才稍為調 整70點,但仍保住2300關,上交所單日成交超過1690億,深交所也有240億。從2月2日到12日,滬深兩市總成交額達17320億元,為08年7 月以來最高。世界還在爭論如何阻止經濟繼續衰退的時候,難道中國要再一次證明「大國崛起」? 升市三大原因 筆者上周到廣東拜 年,求教友人A股表現是否真的已從寒冬步進春天?答案是「還早哩!」友人提出幾個原因:一,股市上漲,源於銀行借貸急升;二,工廠定單過年後沒有增加,出 口疲弱,部份老闆可能把精神重新投放到「搵快錢」;三,作為大市的中流砥柱、身負國家責任的基金,難道不應向中央政府的多方政策作出「識做」回應?翻查紀 錄,就今年1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達1.62萬億元,當中超過40%,大概6239億屬低約束力的票據融資,遠高於12月的27.8%。友人指,入市資 金來自銀行貸款,表面證供似乎成立,但筆者更相信,過年後國內基金積極入市,更能解釋這一波的上揚。按2月6日統計,123隻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 85%,107隻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70%,主動加倉幅度分別為14%和8%。排除指數上漲因素,230隻基金中,第一周主動加倉幅度逾5%的基金有 170隻,你說這不是最明顯的原因嗎? 慎防炒風掉頭 雖然眾人樂見大市向好,特別現在港股受A股的「引導」日深,但友人指出的「廠佬炒股」,即基本經濟向好因素欠奉下,「中國好、香港好」的定論,一旦「炒風」掉頭,會否變成「中國跌、香港跌」,看官小心!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 ||||||
希拉莉訪華,中國人權問題當然不再是與胡總談論的主旋律,「人權戰士」化身為「銀權戰士」,證明外交仍以本國自身利益為主,甚麼普世價值,在金融海嘯下都必須讓路。反而歐盟還有一點點風骨,德、法、意三國輪流接見達賴,這樣就「車輪」般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經濟奇蹟皆因cheap 自 列根及戴卓爾夫人全力推動自由主義及市場萬能論,無可否認,上世紀八十年代到08年雷曼爆煲為止,過去30年可說是人類經濟文化發展最快的時間,這段時 期,亦直接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所謂「亞洲四小龍」,或現在的「金磚四國」,能大量出賣相對便宜的土地及人力資源,中國大陸的經濟奇蹟,離不開投入大量 cheap的土地及勞動人民,生產便宜的成品,一分一毫、一針一線地去賺取歐美買家的歡心。過去數十年,香港廠家拋妻棄子,把廠房搬到國內,造就奇蹟,就 是因為國內從衣食住行,到情人二奶都比香港cheap。 文明包裝掠奪資源 大國崛起,思想上要安慰一下,當然要出去闖一闖,國 內企業現在對外的投資,主要以天然資源為主,特別是非洲國家的天然資源,其實是變相重踏英國帝國主義的腳步,比較文明的是「銀彈」總比「槍彈」的殺傷力來 得小。其他國內外的投資就差強人意,最近聯想(992)始創人柳傳志回朝,主要原因是自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後,發展一直都不理想,到08年底,除內 地業務,其他國外業務依然一敗塗地,虧損嚴重,畢竟,由「野蠻轉向文明」,還需要多些時間。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香港財政預算案昨公佈,在經濟衰退的陰霾下,筆者相信各位不會有太大希望,甚麼派糖、創就業、保實力等祈願,不是時不我與,便是一紙空談,「預」咗就「算」! 稅收突變堪憂 最 近中國財政部公佈08年全國收入和支出,按初步統計,估計全年全國財政收入61316.9億元(人民幣.下同),比07年增加19.5%;但財政支出達 62427.03億元,增加25.4%,所以08年可能會出現1110億元赤字。雖然估算有待收集09年1月份的資料後作出調整,但拆解這些資料的意義, 在於讓我們從更實際的角度了解中國經濟過去一年的變化,作為09年的前瞻也未嘗不可。對於擁有外滙儲備超過1.9萬億美元的中國,千億赤字不是問題的核 心,去年稅收的變化,才是中央政府頭痛的根源。08年的稅收增長凸顯中國經濟去年的「突變」,上半年稅收增長33.5%,增速與07年基本相同,但下半年 增長明顯乏力,同比僅增3.2%,低於同期GDP和經濟稅源的增速。以12月份為例,國內消費稅增17%、營業稅增7.7%,增值稅同比下降3.6%、企 業所得稅跌42.1%、個人所得稅跌0.7%、進口貨物增值稅及消費稅均跌49.1%、關稅跌35.6%、證券交易印花稅跌90.2%。 企業增長放緩 這 些資料正正反映,中國企業在去年中開始的金融海嘯下的生態變化,不但盈利下降、缺乏定單,大家把希望轉到內銷一環,催谷中國人民消費。筆者想深一層,當中 國企業花起碼十幾廿年時間,配合國際經濟增長而壯大,短短幾個月下來,關門的關門,交稅的也大幅度下滑,現在要依賴剛起步的內部消費來恢復光輝,真的行 嗎?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最 近讀到瑞銀一份08年投資產品回報的調查,所有投資產品如股票、債券等,全都是負回報,對冲基金的回報率下跌得更厲害。筆者有朋友在去年馬英九上台前,大 舉投資台灣基金,結果,一年下來,連滙率大跌逾七成,小馬哥效應尚未能帶動台灣股市逃出生天,救市基金又不救市,投資者叫苦連天,不知會不會破壞和諧呢? 擬推CECA自保 不 少投資者仍看好台股「長遠」的發展,但如凱恩斯所說「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都是毛主席說得好,「千百年太久,只爭朝夕」。2010年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議正式生效,東亞地區除台灣外,會變成一個區域性的自由貿易 區,中國與東盟把關稅率在10%以下的產品,降至零關稅,再加上其他稅務優惠,台灣出口產品到中國將面對更大挑戰。小馬哥在上星期提出與中國大陸簽訂 CECA(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防止台灣被孤立。有關CECA的條款尚未落實,但相信與香港的CEPA十分類似,如零關稅、自由行等項目,為使台灣本土工人安心, 小馬哥重申不會引進大陸勞工及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入台灣市場。 水向低流難逆轉 中國大陸的大量平價資源吸引周邊地方,水向低流, 非個人主觀意志可轉移。台灣將會步香港後塵,隨着經濟融合,共產黨亦會有意無意間滲透其政治影響力,回歸十年,香港人一貫的價值與理念欄柵,不斷向後遷 移,從政府官員、建制派議員,到戴有光環的所謂民主派,甚至以維護法治自居的黨派,無一倖免,作為港英餘孽,總是有點情何以堪。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過 去一星期,社民連在財爺宣讀新一年財政預算案時「掃場」的新聞,比預算案的內容更引起市民的迴響。泛民主派進退失據,愚蠢但又自願地跳進保皇黨的圈套,不 禁使人覺得這批中環精英,Barrister之流,都不是適合的political animal,正如某前高官所說「it is politics, stupid.」毛主席曾說:「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看看財爺的預算案,就明白為甚麼社民連是15萬香港選民的抉 擇,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在金融海嘯下,就算鄰近最獨裁的政府,都大力增加政府支出,以天文數字的赤字預算,務求刺激經濟,中國如是、美國如是,偏偏香港特區政府坐擁 1.82億美元儲備,一無所為,小恩小惠,財爺所謂刺激經濟措施,他認為可以幫助到的階層,偏偏就覺得一無是處。政府津貼每月2000元給今年畢業的大學 生到公司實習,又被指拉低大學生的人工。 6000元隨時灰飛煙滅 6000大元注入強積金戶口,打工仔又覺得65歲後,這 6000元可能灰飛煙滅,最受惠的基金經理,90億元就白白注入香港股市,滙控(005)一日就跌24%,蒸發1270多億元市值,這6000大元相信亦 化作煙雲。最「周星馳」的就是開創500個在圖書館的上網輔導員職位,與東莞、旺角色情網吧的上網輔導員前後輝映。 上網輔導員得啖笑 董 建華其實不算很笨,港英遺留下來的AO人才亦只可以想到上網輔導員如此這般的「妙計」。說到底奴才始終是奴才,只不過是英國人的奴才,還是共產黨的奴才而 已。請勿誤會奴才有貶意,滿清時期只有八旗子弟及滿洲貴族才可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其他漢人官員連自稱奴才的資格也沒有。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正 如筆者上星期所言,「兩會」提案以對抗經濟危機為主軸,包括政府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投資、增加就業機會或減慢失業率爬升、重新制訂出口退稅稅率和 機制、提升內部消費的長遠方針等,可說是遍地開花的熱烈討論,難得!就以促進人民消費為例,前陣子中央政府用銀彈政策,補貼13%吸引農民購買家電,「家 電下鄉」反應正面,家電生產商能夠保持營業額,農民從來沒有想過擁有的電視、雪櫃、洗衣機甚至手機和電腦等,都一一夢想成真!但這種「短期」行為,可從一 個笑話看出作為長遠刺激內銷的漫長之路。話說中央推動家電下鄉不遺餘力,連偏遠山區的居民也得到政府補貼的情報,當中一個老農民響應號召,跑到城裏買洗衣 機,由於山路崎嶇無法送貨,老人家只有背回去,千辛萬苦回到家才發現山區電力還沒有開通,最後只好把洗衣機當成米缸。可以想像這位農民再買家電的慾望,肯 定化為烏有。同類事件,不一定是缺電的原因,譬如售後服務問題,都直接影響農村消費的持續性,真令人擔心! 出口轉內銷難持久 另 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最近國內或外資廠商把出口轉內銷的情況。據廣東友人的說法,大部份都是短期清貨行為,由於這些過去以出口為主的廠家,在之前一段 時間,不是定單被取消,就是擔心外國買家欠賬而停止裝運貨物,積壓大堆出口貨,在苦思出路時,國家為他們提供的方便,真是神女有心,襄王有夢!對國民來 說,只要便宜、優質,肯定客似雲來。但這些割價貨物的生產商,在沒有生存條件下,已聲明再過半年到9個月,假如出口還是低迷死寂,肯定關門大吉。在沒有便 宜貨的消費市場,很難想像如何推動或維持知慳識儉的中國人去消費!因念 |
| ||||||
國內Home Office的模式十分普遍,在深圳,不少人以住宅作為辦公室。筆者有一個基金客戶,他的辦公室在小梅沙某個超豪的別墅內,四面環海,風清氣爽,然而十室九空,保安員及清潔工人比住客還要多。 壟斷令葵涌碼頭失優勢 每 幢別墅盛惠1000萬元人民幣,中國有錢人真是多的是,聞說大部份買家都是國內高幹,有報道指,國務院前副總理習仲勳女婿,亦即現今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大姐 夫,豪花1.5億港元現金在港島南區置業,以高幹約1萬元人民幣月薪,錢從何來?難怪幫農民爭取收地權益的維權律師,一個又一個被送進「秦城」,罪名就是 顛覆國家罪,亦即顛覆國家領導人的「荷包」。到小梅沙前,經過鹽田港,四周的道路十分混亂。鹽田港已成為葵涌貨櫃碼頭的最大競爭對手。香港的貨運業,自 97年後節節敗退,有評論指,由於葵涌碼頭一直被李家壟斷,政府又遲遲未能提供碼頭泊位土地,使費用被李家集團抬高,直接令葵涌碼頭失去競爭力。在中國的 政治體制影響下,官商勾結,政策向有權有勢人士傾斜,大勢所趨,無可避免。曾特首這位「媳婦」真難當。 美貿赤降 中出口挫 過 去幾十年,經濟學家一直擔心美國的外貿赤字,認為幾百億美元赤字,遲早爆煲。上星期美國商務部指,美國的外貿逆差降至6年新低。原來,美國逆差減少的代價 是全球,特別是中國的出口大幅下滑,工廠倒閉,失業率上升,溫總急急推出一浪又一浪的刺激經濟措施,天文數字的財赤。用清醒的頭腦想一想,大家到底還是要 看美國人的臉色,從鹽田港到葵涌貨櫃碼頭,原來都是為美國人民服務。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溫 總的說話,從來就讓你感到既親切又遙遠,好像兩會後的記者會,那些對老美的「擔心話」,責怪我們「讀不懂」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刺激經濟方案而產生懷 疑等,總之腳色演來就是要讓人民放心,領導能帶領國家走出當前困境,但了解過後真的更有信心嗎?人民銀行剛公佈2月份貨幣和信貸資料,人民幣貸款增加 1.07萬億元,雖然比1月份新增貸款1.62萬億元少,但比去年同期多8273億元,增幅超過24%;貨幣供應遞增持續,2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達 50.71萬億元,同比增長20.48%,比1月份的18.79%續升。這種由持續擴大放貸而推動貨幣供應量的做法,就連國內經濟專家也憂心重重,日後還 債的錢從何而來?分析銀行今年頭兩個月的貸款,1月份票據融資佔貸款38%,新增6239億元;2月份比重升到46%,新增4870億元。票據融資是銀行 向商業企業發放的借貸,公司從商業交易中的票據,如發票、信用狀、甚至遠期支票等,銀行以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等安排借出款項。過去國內出現不少以 虛假票據騙取銀行金錢的個案,這些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的環境下,不能不懷疑是否已經在國內滋生?如果企業通過新貸款來償還舊 貸款,可能是銀行與他們共度難關的合情表現,但如果這種欺詐行為全為了套利,把所得資金放到別的高風險投資,一個惡性循環的產生,正正就是國內經濟專家現 在密切注視國家如何在推動經濟恢復增長,而又能控制情況演變的頭等事。 四大銀行盈利堪憂 最壞情況不一定是一大堆的呆壞賬,因為國家過往處理這些瘀血可是經驗豐富,但對於已經作為上市公司的四大銀行,日後的盈利前景,看官不能「讀不懂」這個形勢,因為溫總不是提過你們嗎?因念[email protected] |
| ||||||
可 口可樂收購滙源果汁(1886),於3月18日被國內商務部引用「反壟斷法」否決,可口可樂只好宣佈終止收購。商務部當然否認有任何政治考慮,最痛苦的, 相信是滙源主席朱新禮,股價在香港復牌後,大跌50%,短期內難以再創新高,甚至再難覓新買家及投資者。「反壟斷」是一個十分迷糊的概念,到底甚麼是壟 斷?其實,壟斷主要是政府以立法及規管的方式,禁止競爭而造成,如果市場有競爭的話,壟斷不可能長期存在。 壟斷由政府造成 看 看GM、福特等曾經「壟斷」汽車市場的企業,現在被日本公司打得節節敗退。在香港兩電就是壟斷企業,因為政府拒絕競爭,甚至連兩電聯網都做不到,形成它們 能長期賺取在有競爭條件下,絕對不能賺到的利潤,香港市民只有任人魚肉。商務部以市場佔有率及「潛在影響競爭的可能性」否決收購。換句話,官方只是「估計 及認為」收購會影響將來競爭,加以否決,到底是否真的會出現壟斷?由於收購被否決,「結果」只有上帝才知道。在其他國家,「反壟斷法」是當某企業被裁定壟 斷市場,該企業就須按反壟斷法,把旗下公司分拆成獨立的小公司,互相競爭,Lucent、AT&T及Bell Labs就是例子。國內的「反壟斷法」,一貫中國特色,改革開放30年,法制依然一塌糊塗。 企業利益無保障 今次滙源事件,對 不少國內民企有着很壞的影響,將來外資公司收購國內企業時,商務部只須「估計及認為」收購「有潛在影響競爭者的可能性」又或「對競爭產生不利影響」等似是 而非的口號,收購者就須要鳴金收兵,民企老闆的利益又怎樣可以保障呢?Uncle [email protected] |
| ||||||
中 國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一直從「辛勤」工作中累積財富,包括提供上億的超低價勞動力,使出口貿易獨佔一方,為了迎合買方,或技術策略的需要,進口原材料 和科技產品雖年年增長,但總的還是追不上出口總額,國家獲取外滙的主要途徑隨之而來。不可缺的,當然還有外國企業在華投資,在外滙管制下,又是國家以人民 幣換取外滙的另一渠道。中國就這樣把西方國家的鈔票,不斷吸進祖國大地。為了讓遊戲能夠不停的演下去,歐美推動的消費文化帶動相對低通脹的經濟發展,只有 發行國家債券把「已經用過」的錢撈回來,才能奏效,中國就這樣從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一切本來是美好的成果,是否應驗了 「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的過程?中國外儲1.9萬億美元,當中約1.2萬億是美元債券,包括美國國債和企業債,按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資 料,09年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7396億美元,除去這些債券、貨幣互換協定,和保留3個月進出口需要的外滙,實際可靈活動用的外儲不會超過3000億 美元,這正正是國內報道中國可能出現外儲危機的底因。 外儲危機刺激通脹 從兩方面思考:一,當美國以超高速步伐發動印鈔機,美 元的「相對」價值必然以同樣速度下降,中國已有的美元財富亦被「拖下水」。二,金融和經濟不能穩定下來之前,中國吸收外滙的速度必然下滑,其中新投資減 少,從中國調出外資外滙似乎無可避免。中國當前一邊印鈔,一邊又不能創造足夠儲備來平衡通脹壓力,會是國內資產(如樓價)升值的一個動力嗎?因念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