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身分曖昧不明、軟硬體處於史前時代

2010-11-15 TWM




台灣最大BBS站PTT,可說全球網路發展史上的「活化石」,在網路技術日新月異之際,笑傲撥接時代的BBS站台都已陸續淘汰,但PTT卻可坐擁一百五十萬名使用者,每日發表超過四萬篇文章,討論議題還經常會引起爭議。

撰文.黃智銘

五都選舉將近,全台灣最大的社群網站||PTT(批踢踢)近來也被掃到,教育部日前特別發文給台大,因言論內容太過政治性,要求檢討並管理PTT八卦版,一時之間引起PTT用戶的不滿,更引發網路界的軒然大波。

初創功能與概念遠勝臉書

其實教育部這次發文找錯對象了,PTT雖然掛在台大內部教育網路上,但台大對PTT並無管轄權!一紙公文不僅引起網友撻伐,更掀起PTT長久懸而未決的所有權矛盾,這個全台最大的本土社群網站的所有人到底是誰?PTT有可能走出校園成為台灣的臉書(facebook)嗎?

從法律上來看,PTT的所有權屬於創辦人台大資工系校友杜奕瑾。「台大和PTT是父子關係,但沒有從屬關係,現在的狀況是兒子想搬出去,但父親卻希望兒子留下來。」創辦人杜奕瑾無奈的說,PTT想獨立,台大卻加以「道德勸阻」,形成這個本土社群網站的尷尬現狀。

時 間回到一九九五年,網路風潮正在興起,當時就讀台大資工系二年級的杜奕瑾,在男八宿舍架設了PTT這個BBS站(電子布告欄)。與臉書一樣,PTT最早也 是讓學生交換校園情報的一個站台,但現在卻成為台灣最大的網路討論空間,也因為「出生地」在台大,所以才會被誤會PTT是台大的網站。

為了推動PTT獨立,杜奕瑾及當時的PTT新聞部長高嘉瑜,甚至設立「PTT協會」,希望推動PTT走出校園獨立,讓PTT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胎死腹中。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同樣也出身自校園的交大團隊,將無名小站以七億元賣給了雅虎奇摩,交大只拿到六千萬元的回饋金,讓無名團隊與交大都被外界嚴厲批評。為了怕招非議,台大校方要求PTT留在校園,形成所有權屬於杜奕瑾,管理權卻在台大社團手中的奇特現象。

其 次,台灣的網路創業精神並不如美國旺盛,其實如果拿臉書來跟PTT比較,很多功能與概念,甚至PTT走得比臉書更早更快,但因為沒有完善的管理系統,影響 力有限。高嘉瑜也坦承,因為站長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一直也沒有積極去推動協會運作。杜奕瑾也說,PTT一直堅持「非商業化」,雖一直都有創投來接觸, 但都拒絕了。

雖然許多業界人士認為,PTT商業價值不低於無名小站,但網路創投業者appWorks的合夥人林之晨卻有另外的看法,林之晨也是屬於六年級中後段台大畢業的「PTT世代」一員,他認為PTT因為有介面、管理等兩大限制,所以外界對PTT的評價其實有高估之嫌。

因純文字介面限制發展

林 之晨表示,PTT至今仍是純文字介面,可說是網路界的「活化石」,和臉書的Web(網站)介面相比,BBS不能從事更多複雜的應用,所以先天上要跟其他對 手競爭就相當不利。另外,現在PTT只能進行社團式管理,學生都是幾年就畢業了,沒有一名真正的CEO經營PTT,很難替PTT做好一個永續運作的規畫, 所以現在從商業價值來看,其實已經大不如前。

無法獨立運作,造成PTT長期以來不商、不公的奇特現象。若以國際上對這類會員網站估價方式計 算,假設PTT註冊的一五○萬名會員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活躍,以每名活躍會員一年約產生一.二美元的價值來計算,收益約六十萬美元,淨利約三十萬美元,若 給予二十倍本益比來計算,在創投眼中,PTT的價值可達新台幣二億元左右。

相對於從美國哈佛校園出發的社群網站臉書席捲全球,創辦人馬克朱 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累積了六十九億美元身價,成為全球排名第三十五富豪。台灣本土最大的校園社群網站花了十五年的時間,仍在原地踏步,不僅身分處於曖 昧不明的狀態中,硬體、軟體都還處於「史前時代」,一個充滿潛力的網站錯過最好發展的黃金時刻,實在可惜!

批踢踢實業坊

成立時間:1995年9月

創辦人:杜奕瑾

註冊人數:150萬人

最大容納同時上線人數:15萬人每日平均發表文章:4萬篇

商業價值預估: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

小米手机遭遇软硬件厂商竞争 规模将成关键

http://news.imeigu.com/a/1317162380782.html

在“小米”熬成一锅有规模的粥之前,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竞品已纷沓而至,硬拼在所难免。9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华为云手机赏鉴会上,号称“小米 杀手”的华为云手机战略机型Honor(U8860)终于登场。华为Honor的配置正如之前传言———1.4GHz单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 1930mAh(毫安)、800万像素摄像头,与小米手机惊人的相似。中兴也早有布局。9月20日,中兴发布了全球首款TD-SCDMA+WCDMA的 Android智能手机U960,4.3英寸屏幕,硬件配置同样和小米手机接近,业内传言将于10月左右上市。

一时间,“高配低价”似乎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混战区。华为、中兴都是高性价比千元Android智能手机的主力生产商,诺基亚,三星等厂商也在逐步加入该战圈。通信专家项立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价格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

华为、腾讯夹攻小米

在北京举办的华为云手机赏鉴会上,华为Honor首次亮相发布,而该机也因此前在微博上“叫板”小米手机而备受关注。

从硬件配置上来看,华为1.4GHz单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1930mAh(毫安)、800万像素摄像头,同时带有前置摄像头实现视频通话功能。相对于小米手机的1.5GHz双核处理器、4英寸屏幕、电池1930mAh、800万像素摄像头,两者相似度非常高。

在 更受关注的发布日期以及价格方面,华为高级副总裁26日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拟10月份发布Honor荣耀,将采用最新UI设计与CMF外观材质,与大伙现 在所看到很普通外观有较大不同”,并表示发布时间不会推迟。而价格方面,目前官方没有任何消息,之前传言的1899元华为一直不置可否,此前余承东在微博 中提及华为Honor定价的“两难”,恐怕很难坚持做到低价路线。

就在华为发布Honor的5天前,9月20日,中兴在北京发布了为移动推 出全球首款TD-SCDMA+WCDMA的Android智能手机Skate———U960。4.3英寸屏幕,硬件配置同样和小米手机接近,消息人士指出 该款产品计划于10月前后上市。据悉,该款手机已经进入部分移动省公司的定制库,这意味着用户享受最低零元购机基本没问题。中兴透露,中兴通讯将在近期陆 续推出为国内三大运营商专门定制的Skate手机。

事实上,今年8月小米手机的高调问世除了获得市场关注外,更引来众多厂商四面夹击。这种 夹击不仅仅来自于推行相似硬件配置的中兴、华为。更来自于另一位深圳“大鳄”腾讯———雷军曾在推出小米手机之前推出语音聊天软件米聊,而如今,在各大软 件商店的下载排行榜上,同类产品腾讯微信早已后来居上。

更重要的是,号称“为发烧友定制”的小米手机本来面对的是一片特定用户群,但这样一来同样以“发烧友”为核心的魅族又不答应了,其CEO黄章8月30日宣布,魅族新款手机MX将于年底发布。

小米如何熬成粥?

夹击态势已然成型,小米还能有熬成粥的一天吗?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指出,从目前小米手机的性能和价格看,还是具有竞争力。但是“如果手机的规模上不去,这两个优势很快会消失,而这将成为小米手机潜在的风险。”

通信专家项立刚则表示,手机制造需要研发支撑,原材料采购能力,生产和营销渠道能力,售后服务支撑体系。他认为,小米手机缺乏经验,在原材料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不能保证持续供货一切都是空谈。”

而对于小米手机而言,最吃亏的还是缺乏运营商的支持。项立刚指出,运营商短期不会考虑定制小米手机。因此缺乏自有销售渠道的小米手机只能采用网络订购以减少成本,这又引起了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担忧。

目前手机的销售和推广的主要渠道还是由运营商结合各种套餐、资费的优惠政策来推动。一直以运营商渠道为根据地的华为、中兴无疑更有优势———6月初,联通一次性从中兴采购了百万部千元智能手机中兴BladeV880。

华 为Honor此次也势必将和运营商进行定制合作,这就意味着它将会获得运营商补贴,从而赢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在硬件和价格方面不占优势,雷军将小米手机的 最终盈利点寄托在服务上。雷军将自己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与模式的玩法称为“铁人三项”,即一个手机必须完成“软件+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开发。“小 米手机目前预装米聊,推荐的小米应用包括小米司机、小米读书等,同时小米软件超市里有Android软件商店。”

不过目前小米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据小米内部人士透露,雷军曾在内部表示,“现在是一个培育市场,扩展用户基数的阶段,我们可能3、5年内都不盈利,目前首要任务是保证手机硬件不赔钱。”

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就是,有了海量用户后,才有盈利空间。在洪波看来,未来承载雷军盈利模式空间的在于米聊,雷军要打造一个类似于手机QQ的平台,这样通过互联网服务来盈利才有机会成为可能。

下一战场,千元高配智能机

我国3G商用已经进入到第3个年头,大众普及型智能手机成为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发力的重点。

去 年中国电信定制华为C8500,价格在800元左右,销售量一举突破百万级,中国电信表示还将在9月份推出三款千元3G大屏智能手机,中兴N760、酷派 5820、联想A68E。而今年一直将中低端手机作为主打的联通也透露,中国联通第三款新定义千元3G智能手机将于近期上市销售。

从 目前的趋势来看,小米手机的“高配低价”营销策略绝不是个案。8月底,诺基亚正式发布了搭载新版Symbian系统贝拉的三款机型600、700和 701。售价为260美元(约合人民币1660元)起,属于中等价位,CPU则采用了1G的版本,甚至高于此前的旗舰机型N8及C7。

三星也决意加入,“今后要逐步扩大价格在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以下的大中型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三星电子无线事业部副部长洪元杓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项立刚认为,普通大众将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增长的“爆发点”,价格1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成为争夺的重要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4

每季淘汰工程師 決戰高階手機市場 周永明軟硬兼修 宏達電「大轉骨」



2012-2-20  TWM


宏達電去年第四季財報表現不佳,今年第一季營收又傳警訊,昔日股王能否力挽頹勢?就看二月底的四款新機是否能打敗蘋果與三星。除了組織調整外,宏達電還有 哪些策略,可以安度危機?

撰文‧翁書婷

面對蘋果(APPLE)及三星(Samsung)兩大陣營夾擊,宏達電(hTC)節節敗退,不僅營收比上季衰退三成,毛利率更降到歷史低點的二七%,股價 在大跌六五%後僅稍微反彈。

宏達電不只有外患,內憂也正悄悄改變宏達電的競爭力。去年底谷歌行動部門資深副總裁安迪‧魯賓(Andy Rubin)旋風式訪台,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臨時通知媒體採訪,強調谷歌與宏達電的友誼堅定;但殘酷的是,其實雙方的關係可能發生質變!

一位熟知宏達電的業界人士透露,自從谷歌買了摩托以後,宏達電和谷歌的關係就變得很微妙。「(當Android升級成4.0作業系統時),宏達電比三星晚 拿到Android 4.0的程式碼,只好先以舊的程式碼不斷模擬練習。」這個延誤讓宏達電新產品的上市時程受到干擾,但在周永明的要求下,宏達電研發部門日夜加班,讓今年新 機得以順利趕在iPhone 5 和 Galaxy S3之前上市。

面對危機,宏達電除了買回庫藏股外,其實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已悄悄進行策略及組織調整,準備調整體質後,今年再大戰一場。

策略一:組織調整汰弱留強「你今年的績效獎金完全扣掉,以○元計算!」去年十二月底,吳華(化名)被主管叫進辦公室,宣布這項噩耗。在每年賺七個股本的高 峰期,吳華這位資深手機硬體博士,至少可領四十萬元的獎金,但現在隨著營收、獲利衰退,員工的福利大縮水。

不只獎金消失了,宏達電桃園總部、新北市新店軟體研發部的辦公室氣氛也在改變中,每個研發小組都面臨巨大的人事精簡壓力,「每季檢討個人績效,今年就要考 核四次,排在最後五%至一○%的人就要簽下改進同意書,如果三個月後再沒有改變就被面談或離職。」一位宏達電工程師透露。

據了解,「汰弱留強」人事精簡計畫,是由宏達電創始老臣、研發長陳文俊一手主導。內部員工說,「他是工廠出身,以鐵血管理著稱,罵起人還非常凶悍,不只基 層員工,連小主管都很怕他。」但也因為如此,讓宏達電從下到上策略能快速執行。他也是周永明身邊愛將,這次的改革全由他扮黑臉,周永明和王雪紅並沒有站在 第一線。

在年初第一波績效考核中,各部門都已經有部分工程師列為績效較差需要檢討的對象,年後已經有人陸續離職,以軟體部門來說,就有五十人以上因此離職。這對基 層員工產生極大的影響,員工個個戰戰兢兢,加強自己的工作效率,深怕被點名。

這一波不只對基層工程師開刀,高階主管也是整頓對象,例如,掌握智慧型手機、平板數位內容的內容長Shashi Fernando今年初已經被撤換。

宏達電一一年購併了英國數位多媒體傳輸商Saffron Digital,並且把Saffron Digital的執行長Shashi Fernando,拔擢為宏達電的內容長,但由於績效不佳,Shashi Fernando成為首位下台的高層。

策略二:全力搶攻高階手機去年底三星和宏達電銷售量和營收明顯拉開了差距。由於宏達電與三星都會送新手機給大老闆試用,某位大老闆就說,「三星的手機用 AMOLED(主動式有機發光顯示器)好漂亮,又薄又輕,電池可以撐個好幾天。」外界對三星的稱讚讓宏達電產生很大的壓力。

因此宏達電全力往輕、薄智慧手機發展,採用四核心處理器、大螢幕、LTE(長期演進技術),要用硬體規格追平與三星和蘋果的差距。過去宏達電的手機中,中 高階手機與頂級高階機種比重約四比一;今年將完全反轉,中高階與頂級高階占比為一比四。

為此,已經成立多年的hTC Studio部門,特別改由直接向周永明報告,Studio廣招工業設計、硬體、機構件設計大將,為的就是想要重返昔日創意長陸學森時代,締造鑽石機大賣 的光榮傳奇。但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認為,﹁手機硬體規格與市場接受度相關性有個大問號,追求硬體不一定能贏,還要考量 品牌知名度、UI介面和內容。﹂外界看衰的聲音從未間斷,周永明只有極短的時間向外界證明宏達電可以挺過這波危機。這次壯士斷腕的組織重整是否讓宏達電重 返榮耀,外界正在密切觀察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7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 不想被淘汰科技人要能軟硬兼備

2012-10-15  TWM




當科技廠紛紛跨界伸展觸角,生產電腦起家的華碩做手機,做手機起家的宏達電跨足平板電腦;科技圈裡也有一群人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將軟硬體完美結合,在上萬種App中脫穎而出。

撰文‧翁書婷

「我很失望,台灣根本沒有我要的軟硬體整合人才。」去年五月,前宏碁執行長、現任聯想歐非中東地區總裁的蘭奇(Gianfranco Lanci),在請辭之際,對台灣科技業拋下了這句重話。事隔一年,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在某個論壇裡也毫不客氣地說,「台灣的PC產業不 是被手機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台灣要打破軟體歸軟體、硬體歸硬體的模式。」發揮創意整合軟硬體 賺進可觀利潤蘭奇與簡立峰的話雖然說得難聽,但卻都在講同一件事||台灣科技業缺乏軟硬體兼備的人才。一位電機系畢業,在緯創電腦任職,有五年經驗的硬體 工程師阿奇就說,「公司在軟硬體整合方面採用團隊合作,但硬體工程師常常不大懂軟體工程師在說什麼,若有人兩個都懂,那就會變成很好的Link(指溝通橋 樑)。」但當追問他,那為什麼自己不會想要成為這樣的通才?阿奇想了想然後搖搖頭說,「軟體的學習門檻也不低,真的要很厲害,得花個三、四年以上的時間, 現在工作就已經被綁得死死的,怎麼可能有時間去學!」阿奇的說法點出科技業缺乏軟硬體整合人才的原因,軟體與硬體工程師在公司任務劃分得很清楚之外,軟體 與硬體門檻都很高,兩者要專精兼顧太難,在工時長、工作壓力又很大的狀況下,先顧好一邊就好。

不過,現在有一群人想的與阿奇不太一樣!這群人與阿奇相同,都是電機電子或機械科系畢業,過去也都是從事與電腦電子硬體相關的工作,但是他們都大膽跨出自 己熟悉的硬體領域,在假日或下班後,前往資策會、巨匠電腦、台大資工等專業課程教室裡,摸著電腦鍵盤、眼神專注,仔細聆聽老師講著 Android(Google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iOS(Apple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C/C++、JAVA(基礎程式語言)等電腦程式怎麼 寫。

這群人不像阿奇把軟硬體整合想得那麼艱難複雜,他們修習軟體課程時間不是很長,通常才幾個月到半年,與資訊工程系本科畢業生比較之下,也許並不專精與熟 練,但他們卻看到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背後帶來的龐大軟體應用商機。App(應用程式)成為他們「軟硬整合」最佳切入口。

更重要的,在學寫App之前,他們早想好自己要寫出什麼樣的程式,要怎麼賣錢。因此,當寫App的同業都大嘆,寫App競爭越來越激烈,民眾都愛免費 App,寫App很難賺錢的同時,這些人卻靠結合硬體設備或技術的App,一個月就賺進百萬元營收。本來從事硬體設備買賣,後來切入手機應用軟體,今年三 十六歲的黃高新就是最好的寫照。

黃高新熟練地拿起iPhone,打開自己設計的i-car App,手指頭在手機上面輕輕地滑動,就可讓停放在遠處的汽車車門自動上鎖解鎖、遙控防盜設備、發動引擎並打開冷氣,「若車子停在停車場,卻忘記停放的位 置,也可遙控喇叭發出聲響找到車子;就算你人在美國也一樣可以遙控、監控台灣的車子。」笑起來還有幾分靦腆的黃高新,高興地介紹這項他辛苦研發的產品, 「這樣一個App一組可以賣三十美元。」這是一般○.九九美元App三十倍強。且「還沒有上架,就已經有美國汽車配件廠TESOR,跑來台灣找我談合 作。」此外,黃高新也順利申請到中國、日本專利,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六百萬新台幣的營收。

黃高新走上軟硬體整合之路,其實來自於一場生意的大挫敗。他在明新科技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做起電器自動化控制生意,向美國公司訂購已經寫好軟體程式的手持 裝置,然後自己研發接收這套程式的硬體設備,最後將整組設備賣給汽車旅館、汽車改裝廠,讓使用者可以自動遙控窗簾、燈光、空調等系統。

同時滿足消費者與廠商需求 訂單接不完「這樣一台東西就要十萬元,當智慧型手機、平板大量賣,一台只要一萬元左右,根本沒有人要買我們的產品。」加上黃高新又太大膽,投資了很多硬體 設備,結果賠了一屁股,負債達一五○○萬元,逼得他開始思考如何轉型。「那時悶在家裡一年,吃不下也睡不著,本來是當老闆,從雲端掉下來的日子很不好 受。」黃高新回憶。

一心想東山再起的黃高新,冷靜分析後發現,就是因為太著重於硬體設備,疏忽了軟體的競爭力,於是他大轉型,心想著要設計一個可以在遠端控制汽車空調、門 鎖、引擎等的手機應用程式。沒有軟體背景的他,跑去巨匠電腦上課,而剩下的時間就躲在家裡研究怎麼把手機軟體與車子硬體配備連結在一起,「我砸下一百萬 元,自己研發車用主機電路與硬體,軟體的部分除了補習班外,也上國外網站找資料看別人怎麼做,每天只睡兩個小時,長達半年時間都在研發。」皇天不負苦心 人,最後他終於將產品開發出來。

台大農業機械所畢業的李明達,則是另一個成功整合軟硬體的案例。

三十五歲的李明達與多數人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在一家數位機上盒品牌廠上班,工作內容就是設計數位機上盒的硬體設備,薪水穩定,一年破百萬元不是 問題。但在iPhone風行以後,李明達卻注意到App的風潮,於是辭去了外商硬體工程師的職位,學起iOS與Android的程式設計。

後來李明達所設計的App「移動書房」(數位內容閱讀軟體,此一軟體主要應用於閱讀電子書),在比賽中得了大獎;自此,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訂單如雪片般飛 來,一年來已經累積近兩百萬元的營業額,他分析「移動書房」得獎的原因說到,「因為我懂得軟硬體整合的加密技術,客戶不會擔心書籍的智慧財產權被拷貝,這 是純資工背景的人比不上我的。」而未來,李明達還打算結合自己的農機硬體專業,為種植文山包種茶的老家,研發溫室自動控制的行動軟體。

校園吹起實務風 師生一起換腦袋除了這些上班族外,在台大校園裡,也吹起軟硬混血風潮。一個秋日午後,踏進台大資工所的行動裝置與人機介面實驗室,三十幾位學生手拿貼滿電 路板或感應器的蘋果iPhone,正七嘴八舌地討論研發成果。這群學生有一半是電機跨資工的軟硬混血學生。「這個比例是三年前的十五倍,」打造這個實驗室 的資工系教授陳彥仰說,他是全台灣第一個開設手機應用軟體程式課程的老師。他帶著學生打造台灣第一個醫療用行動軟體「DR.Pad」,不但成功拿下國際知 名投資風向雜誌︽紅鯡魚︾「亞洲創新百強」獎項,也讓台北榮總的內科醫師讚不絕口。

陳彥仰帶學生走出實驗室走入人群。新生訓練課程,他就要學生到捷運站,請學生認真用眼、耳、口、鼻、觸覺等五官仔細觀察買票民眾的一舉一動,然後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後寫成一個手機程式。

這樣的安排是他的精心設計,「台灣長期為國外大廠ODM(委託設計與製造)、OEM(委託製造),以前學生只知道就是要把東西做得重量越輕、體積越薄、速 度越快,不問為什麼,就是一古腦兒去做。」但數位匯流、軟硬整合的趨勢下,這樣的思惟卻全部都要倒過來。學生需要觀察最流行的是什麼?必須知道產品是設計 給誰用的?想解決生活上什麼樣的問題?

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民眾下載的手機應用程式中,有九成以上的應用程式都是免費,因此,許多程式設計業者苦不堪言,大喊賺不到錢。而且軟 體很容易被盜版,要維護智慧財產權很不容易,但軟硬體整合式的App讓人願意掏出錢來,毛利又比較高。當這些科技大老大喊軟硬體整合的同時,這群人早已準 備好要成為未來需求的最佳人才。

熱門程式設計課程何處學?

機構 資策會 台大資工 巨 匠課程名稱 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iOS╱Android程式開發 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Android程式開發 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iOS╱Android 程式開發3. Windows Phone應用程式開發時數 15小時短期課程至600小時完整課程皆有 每門課皆30小時 C/C++為12~15小時,Android為48~108小時、Apple iOS為60~90小時、Win Phone90小時收費 約8000元至12萬元(課程種類繁多依課程難易度與時數不同有所調整) 每門課皆5000元 基礎如C/C++:約7500元,專業應用程式開發約為4萬元至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2

豪門內衣闖大陸 軟硬策略打天下


2012-11-05  TCW
 
 

 

一條蠶絲男用內褲,定價人民幣五百六十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六百元)、一套純羊絨衛生衣,人民幣七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五千元),號稱中國最頂級的金.安德森內衣,今年甫推出即引起震撼,背後操盤手,就是以「小YG」、「豪門子彈內褲」、「BVD」等品牌稱霸台灣的內衣大王許利雄。

目前許利雄在台灣男用內衣市場擁有一五%市占率,在大中國龐大紛雜的內衣(含Bra,即女性胸衣)產業也占有一%市占率,兩岸總營收約新台幣二十五億元(以出廠價計算),稅後淨利率近三○%,比一些電子代工大廠高出十倍。

「不轉內銷,就趕快『下車』逃命,」這是中國台商目前的處境。然而,別人的死穴卻是許利雄的致勝利器;這可是他一九九二年進軍中國,摸索二十年才換來的。

多品牌策略:從平價到高檔市場都通吃

「中國人崇洋,要用國際品牌搭配自有品牌,更要講究定位,區隔清楚,」許利雄說。

目前許利雄的青島大統紡織旗下有四大品牌,「豪門」雖是他最愛的「親生子」,但他的關注重心卻在另三大搖錢樹身上:走大眾路線的美國「盛大保羅」(Santa Babara Polo)、走雅痞風的法國「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和強調貴族品味的英國「金.安德森」(Kinloch Anderson);「豪門」(Proman)躋身其中,也沾染「國際」色彩,一條夏季內褲人民幣一百元起跳,比走量販市場的中興紡織「宜而爽」高四倍。

自創品牌難,拿品牌做代理,同樣步步驚心。

今年六月,許利雄飛法國,和高齡八十三歲設計師皮爾‧卡登簽下四十九年長約;吃下這顆定心丸,他可高枕無憂一陣子。

「拿品牌好像結婚,一旦離婚,一定兩敗俱傷。」許利雄指出,從台灣代理開始,他和皮爾‧卡登三十多年來合作愉快,目前皮爾卡登品牌占他中國營收的三分之二,他無論如何不能放手。

「老先生年紀大了,不趕快敲定,很難說會有什麼變化,」許利雄以一千多萬美元買下皮爾卡登男女內衣系列(含基本款、Bra和睡衣等)的大中華區代理權,他不做的Bra還可轉授權給別人,十分划算。

金字塔策略:專攻十三億人口尖端五%

至於今年中才正式推出的金.安德森,又是另一個故事。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不管推出什麼高價品,永遠會有顧客問,「有沒有更高檔的?」因此他才下定決心,要朝金字塔尖端客層再走一步。

「十三億人口的五%尖端,就是六千五百萬人,是台灣的二.八倍。」他說,台灣市場太小,各品牌打成一片,很難維持定位區隔,中國卻給了他一個試身手的機會。二○一一年拿下金.安德森「十加一」長約(第一年屬開發期,不必付權利金)後,他花一年時間研究市場定位,直到最近才在二十二家一級城市的一級商場推出,力拚同屬頂端的三大品牌:德國舒雅、中國愛慕和英國百富。

「投資品牌要有魄力,許董在這方面真的很『敢』,」陸委會「大陸台商張老師」創始者、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表示。

從一九九二年開始,許利雄每年花人民幣五千萬元在公車車體上打廣告,如今車體廣告暴漲六十倍,後進者幾乎玩不起。今年為了金.安德森,許利雄又以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打造一百個形象櫃,為經銷商鋪路。

軟硬兩手策略:讓利經銷商,但不能退貨

在中國做內銷,「通路」是最大關卡,「光是你先出貨還是他先付錢,就吵不完,」深圳台商協會榮譽會長莊世良表示,許多台商為催收貨款鬧上法院,然而中國司法採「屬地主義」,打官司勝算渺茫,只能認栽。

對許利雄來說,「品牌」在手,一開始姿態就比別人高,品牌夠硬,這些問題相對單純。

「每年三月春夏內衣換季上市,前一年十月我們就開始辦內衣走秀,邀請全國一百五十家經銷商前來選貨,」許利雄說,他們沒有直營店,全部放給經銷商,四個品牌四種經銷體系,分四天走秀,經銷商莫不全神貫注仔細看,「看上眼先付三○%訂金,剩下的必須在出貨前匯款結清。」

一旦付了錢,就不能退貨,不夠忠誠者(還同時代理其他內衣品牌)還得忍受「限款」(某些優勢款暫不供貨)對待。而且經銷合約一年一簽,每年固定調高業績目標一五%,達到者退二%貨款,連續三年未達到則有被淘汰之虞。

一手執鞭,另一手當然要給胡蘿蔔:許多強勢品牌給經銷商的折扣是四折,經銷商是賺是賠他們不管;許利雄卻深諳「有錢要靠大家賺」的道理,出廠價是建議售價的二.五折,而且允許經銷商自行定價。像大西北地區,有錢人多而國際品牌少,經銷商常以出廠價四到五倍為定價,「買一千萬賺一千萬,」稀鬆平常。

「以前從新疆坐火車到青島要兩星期,腿都坐腫了,」許利雄笑說,現在經銷商個個賺大錢,都搭飛機來看秀。

最近,許利雄經常往返兩岸,為中小企業台商傳授「內銷心法」。「救一個是一個,」他說,中國是好市場,只要有好產品加好膽識,儘管放馬過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38

矽谷新趨勢 軟硬包抄風潮起 鴻海集團積極切入 新硬體時代六百億大餅 台廠不缺席

2013-04-15  TWM 
 

 

矽谷有一股新的勢力正在形成:從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成為新一波商機,市場規模達六百億元新台幣,新硬體時代即將來臨!

擁有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台灣,是否能藉此走出低毛利的代工王國命運?

撰文‧李洵穎、林宏文

三月下旬,國際媒體《富比世》刊登了一篇新創企業家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的報導,這位企業家年僅三十七歲,因為鴻海投資其公司GoPro二億美元而聲名大譟,並迅速躋身全球億萬富豪榜。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還說,「我第一次看到伍德曼時,我意識到眼前這個人必定是傑出企業家,他絕對有能力在這個產業成功!」能贏得郭台銘這麼高的評價,這位矽谷年輕人到底有什麼能耐?

伍德曼於二○○二年創立GoPro,主打跳傘、潛水、衝浪、滑雪、登峰等極限運動的穿戴式攝影機「Hero」。這台攝影機重量不到一百公克,不僅擁有一一○○萬畫素,更具備一秒連拍十張的功能,若配上頭盔、背袋以及各種防水、防摔配件,就變成極限運動的最佳留影配備。

十年來,GoPro已取得高達九成的市占率,而這種脫離過去純粹硬體銷售商,轉而經營軟體平台的商業模式,正是飽受硬體價值不斷被壓縮、急欲切入軟硬整合的郭台銘,最想學習模仿的對象。難怪郭台銘願意掏出二億美元投資,讓這家小公司市值快速衝高到二十二.五億美元。

矽谷新風潮 硬體搭上App服務行動上網來勢洶洶,改變了整個科技產業和創業環境,尤其是App新經濟的模式,更成為矽谷繼續領先全世界的關鍵。除了靠軟體銷售或內建廣告的既有方式外,另一種獲利模式,就是以硬體搭配App服務,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操作手法。

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觀察,過去能夠獲利的手機App只有遊戲項目,美國App商店的前一百名,高達九成以上都是遊戲類。然而,他已注意到,智慧型手機iPhone的遊戲App市場已經飽和近一年,平板電腦iPad則飽和六到九個月,在目前態勢下,矽谷正有一股新的趨勢在成形。

矽谷知名育成創投機構Y Combinator,每年都會在夏、冬季各舉辦一次名為「Demo Day」的新創公司選秀,由矽谷的媒體、投資人選出心目中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最近一次的選秀剛在二月落幕,與往年不同的是,過去選的幾乎都是軟體公司,但這次有二到三成的比重則是硬體公司。

台灣創意工場執行長王仁中表示,二月和大股東、北京和矽谷的投資團隊在美國舊金山碰面,「虛擬App配合實體商品已蔚為風潮」,就是他此行最大感想。台灣創意工場是由老牌創投中經合、谷歌中國區前總裁李開復以及工研院創新科技創投公司合資組成。

矽谷已經嗅到軟硬包抄的風潮,並且付諸實現。只要結合小道具,手機就可變身行車記錄器、協助改善睡眠、量氣溫,或隨身運動管理工具。這些都是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並透過社群分享的概念,運用在現實生活的例子。

像Pebble堪稱全球最熱賣的一款智慧手錶,剛開始研發時,募不到私募基金的資金,只好改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尋求金援。透過小額捐款,設計團隊在今年三月短短一個月內募款超過一千萬美元,讓手錶順利生產,第一批出貨金額約一二○○萬美元,採限量限時預購,預計第二批金額為二千萬美元,亦將在下半年出貨。

募資熱潮不是只有發生在Pebble手錶上,可以插入手機的溫度計Thermodo也是一樣。在距離四月九日募資截止日的前一周,研發團隊已經募集到二十七萬美元,但這次的募資目標只有三.五萬美元,可見Thermodo產品受青睞的程度。

台廠怎麼想?嗅得到商機卻只看不做王仁中認為,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會博得創投界青睞,得要有三元素:「笨」硬體、很棒的App,並且要融入社群分享的概念。其中,從硬體製造廠的角度來說,這些硬體設計並不炫,功能單一,其實是很「笨」的裝置。由於功能簡單,生產成本不高,低於七十美元以下,比起動輒二、三百美元的iPad、iPhone,製造成本降低太多。

除此之外,這些新世代硬體和過去的硬體模式有何不同?

「生產模式有很大的不一樣。」王仁中說。這些硬體都要和App搭配,而App的生命週期最多五個月,加上貼近消費者生活,應用五花八門,硬體的生產模式就得跟著連動;換言之,新一代的硬體就具備了「少量多樣」和「生產快速」的兩項特點。和過去傳統硬體的「大量、標準化」,以及產品生命週期長達半年到一年的情況大不同。

由於App生命週期不長,對傳統的製造生產線十分不利。王仁中認為,想要在新的硬體時代勝出,就要靠彈性的生產和靈活的設計團隊。而台灣就有這樣的優勢,開模、設計、終端消費者的使用經驗,都比中國好很多。以Pebble智慧手錶為例,原本計畫在大陸代工,卻因品質不佳,後來轉到台灣組裝。

App創意,配合小量、品質好的生產,台灣代工廠都已嗅到這個味道,可惜的是,大多停留在觀望階段。

「幾家公司的大老闆通常不願意投入資源!」王仁中說。根據他和幾家代工廠高層接觸後,這些老闆卻回應:「我覺得這不會work(行得通)!」這樣的結果讓他十分沮喪。

其實,投資上述模式,金額不會太多。根據台灣創意工場的經驗,每支團隊的投資約十萬到三十萬美元,不超過新台幣一千萬元,「但企業市值上億元的大老闆們拿錢出來的願意不高!」王仁中感嘆道。

王仁中認為,這些大老闆已五、六十歲,面對新的趨勢,反應速度不如年輕人,「應該要給年輕人機會,適時放手!」如果思惟不改變,台灣就走不出製造代工的命運。以Pebble智慧手錶為例,虧損了五年才有現在的成績,「但台灣的老闆們可以忍受嗎?」台灣創意工場背負著在台灣尋找潛力公司的使命,然而進度不佳。成立至今已一年,原本計畫投資八到十個案子,目前卻只開發出四到五個團隊,其中只有兩個團隊找到投資者,一是Roam & Wander,另一個是馬來西亞的個人化音樂平台團隊Attie TV。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團隊都來自國外,並非台灣人。王仁中說,台灣環境條件並不差,他們希望引進國外團隊來台駐點,為台灣創業市場激勵出新的火花。

在製造門檻降低下,設計創意相形更為重要。配合App汰換快速的週期,硬體製造速度必須加快,於是缺乏製造能力的美國創業者,尋求台灣代工廠,創投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管理。台灣創意工場希望能將新的趨勢帶進台灣,其扶植的Roam & Wander就是一例。這支團隊運用手機、App和實體兔子玩偶,切入幼兒教育市場,創下新商業模式。

跨界新平台 整合另一組郭台銘+伍德曼籌辦國內網路創意展(IDEAS Show)的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副主任何偉光表示,針對軟硬整合的趨勢,IDEAS Show兩年前就有意推動,但一方面政府缺乏經費,另一方面則是台灣團隊偏向單打獨鬥,學設計和學機電的是兩群人,跨界整合較困難。

不過,從去年起,IDEAS Show已逐漸說服一些單位加入,針對具備核心技術的硬體業者,結合網創團隊的創新服務,希望建構一個技術型創業平台,如今已有瑞昱半導體、台科大設計學院等,有興趣共同參與。

過去,台科大要求設計學院的學生,畢業前一定要贏得國際設計獎項,因此學生得獎率非常高。但由於學生過於重視設計,把設計變成產品的比率卻非常低,未來希望產品設計也要結合資通訊(ICT)技術,不僅可形成真正的商品,也可避免產品一量產就被仿冒,讓軟硬整合的概念能夠成真。

過去五年,IDEAS Show吸引了超過五百個團隊參與角逐,包括地圖日記、愛評網等團隊都出自於此。而這些國內網路創業的生力軍,若能與台灣電子業進行更深度整合,就像郭台銘投資GoPro伍德曼一樣,就可以創造出更多軟硬整合的成功案例。

這幾年,業者為了促銷實體商品或既有業務的銷售而開發免費App,以吸引消費者。不過,現在App生態已有所改變,業者開發搭配App的實體商品,不僅開拓App競爭版圖,也可為傳統硬體製造業找新出路。

根據業者初估,虛擬App結合實體商品的市場規模應可達到二十億美元,相當於六百億元新台幣。在這數百億元的市場裡,台灣將有機會擺脫過去「毛三到四」的低毛利代工命運,走向另一個新硬體時代。在這個新的轉折點,擁有製造硬實力和創意軟實力的台灣不應該缺席!

軟硬合一,彈指間遇見 新世界一款笨硬體+很棒的App新運用GoPro攝影機Hero 主打極限運動的穿戴式攝影機,可利用App連結手機,並用最簡單的方式編輯剪接GoPro拍攝的影片,讓玩家能夠快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網站,與朋友分享。

美國智慧手錶Pebble 下載Pebble的App後,和智慧型手機藍牙連接,便可讓你在跑步或騎車時測速、計時、控制音樂播放。即使手機放在背包,手錶也會提醒,以免漏接電話或來訊。

智慧溫度計Thermodo 丹麥四人團隊Robocat設計開發,只要將溫度計插入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開始測量,立刻得知所在地的溫度。

汽車智慧行動裝置Dash 可自動偵測車種,再透過藍牙將汽車資料同步傳到手機App中,並隨時更新,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車況;而且只要將手機橫著放,打開Dash App錄影模式,就馬上變身為行車記錄器。

移動睡眠管理器LARK

以一條繫在手腕上的腕動儀,來追蹤夜間手腕的所有細微動作,記錄到的訊號可形成一幅紀錄圖,再透過藍牙無線,將紀錄傳送到手機的App,即可分析睡眠狀態或品質,並加以改善。

幼教玩偶(TUTU)

Roam & Wander創辦人傑森設計的App,可讓手機螢幕變成「兔子(TUTU)的臉」,再將手機放進實體兔兔玩具的臉上,賦予兔兔不同表情。還利用3D列印開發出更多的周邊配件,比如奶瓶、書本等,透過與兔兔互動,讓小朋友從玩樂中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53

微軟重組!組建四個部門進擊軟硬件一體與移動操作系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54.html

北京時間7月11日晚間最新消息,微軟宣佈將把當前的8個產品部門重組為4個新部門:

1.成立「操作系統技術集團」(Operating Systems Engineering Group),由Window Phone部主管Terry Myerson領導;

2.成立「設備與工作室技術集團」(Devices and Studios Engineering Group),由Windows部主管Julie Larson Green領導;

3.成立「應用與服務技術集團」(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Engineering Group),由Qi Lu領導;

4.成立「云與娛樂技術集團」(Cloud and Enterprise Engineering Group),由Satya Nadella領導。

此次微軟重組將會對微軟組織架構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前每個部門都有自主的財務和營銷職能,但在重組之後,微軟將集中這些職能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作者:韋龑

重組:軟硬件一體化的進擊

毫無疑問,現在的微軟已經在市場上節節敗退,主要原因是由於其Windows Phone、Surface等軟硬件一體產品的挫敗。去年起,鮑爾默就表示微軟將轉型成一家「設備與服務」公司,無奈「設備」沒做起來,服務也只是在吃著Windows的老本。拋開外部因素不談,微軟內容組織架構就不能很好的為「設備與服務」這樣的戰略目標調配資源,八個產品部各自為政,基本上沒有一個專門的軟硬件部門。

從人事調派上來分析,前Window Phone部主管Terry Myerson領導「操作系統技術集團」,由移動端產品的主管來負責「操作系統技術」,證明微軟將在移動端操作系統上下大賭注。

而專門成立的「設備與工作室技術集團」,將成為微軟軟硬件一體的核心發力點,這個部門也將由微軟的「王牌高管」,目前Windows的負責人Julie Larson Green統領,微軟必將在軟硬件一體上有一番衝鋒。雖然目前微軟在新的組織架構中更強調硬件,但也並有放棄他們的「連橫之策」仍然保持與第三方PC和手機廠商合作的戰略。

這次重組,可看作是微軟已經下了最大決心擺脫純軟件公司的定位,更多地關注軟硬件一體轉型,以及移動端的發展。這或許是微軟全面與蘋果開戰的序幕。

搗毀「牆壁」:微軟將會更加專制,集中發力

這次改組想必微軟已經是蓄謀已久,若微軟定下「設備與服務」的戰略目標,那麼其組織架構必須為了這個戰略目標服務才行。請注意這段話:微軟以前每個部門都有自主的財務和營銷職能,但在重組之後,微軟將集中這些職能部門進行統一管理。

微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生活在一種很安逸的環境中,所以一直採用8個產品部門各自生存,自負盈虧的方式。當然,曾經大家都活得很好,但隨著蘋果,谷歌Android手機的崛起,微軟的優勢逐漸被蠶食,各自為戰的8個產品部門根本無法合力應對。老舊的組織架構已經無法為微軟新的戰略目標提供良好的資源調配,那麼改組也成為了必然。

對於此次重組,鮑爾默在一份題為「同一個微軟」的備忘錄中表示,微軟將從公司層面制定統一戰略,而非各個部門執行各自的戰略,而這一重組將幫助微軟更好地執行戰略,從而發佈幫助用戶從事他們最希望活動的設備和服務,以及對企業最有價值的企業產品和服務。

毫無疑問,重組的微軟已經展開了進攻態勢,把所有能整合的資源都集中調配起來,成立核心的「設備」與「操作系統」部門集中發力。而這究竟是微軟這個曾經的巨人強勢反擊的開始,還是迫不得已最後的掙扎,後續值得我們觀察,反正微軟已經到不得不變化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35

微軟諾基亞共尋未來 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微軟走向“軟硬一體”之路,轉型“設備與服務”

2013-09-09  NCW
 
 

 

◎ 本刊記者 朱以師 文zhuyishi.blog.caixin.com 諾基亞——這個曾令北歐國家芬蘭舉國驕傲的手機行業龍頭品牌,如今終被美國微軟公司納入囊中。當微軟公司 CEO 史蒂夫 · 鮑爾默(Steve Ballmer)9月3日宣佈這一消息時,很少有人覺得意外。

從史蒂芬· 埃洛普(Stephen Elop)三年前執掌諾基亞開始,科技界對微軟何時買下諾基亞的猜測就從未停止。今年50歲的埃洛普,出生于加拿大,曾任微軟商業部門總裁,是諾基亞歷史上首個外籍 CEO。現在,埃洛普帶著諾基亞重回微軟。

微軟與諾基亞的交易金額為54.4億歐元(約合71.7億美元) 。其中,37.9 億歐元用于收購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部門,16.5億歐元用于取得十年期的諾基亞專利授權。微軟希望通過這一交易來提振其手機業務,加速向 “設備與服務”轉型,在智能手機市場對抗蘋果和穀歌。

“我們將攜手重寫移動領域的疆界。 ”鮑爾默在公開信中寫道。

問題是,兩個失意者的合併,能否扭轉落後的命運?答案並不樂觀。現在,穀歌安卓和蘋果占據了智能手機市場90% 以上的份額,微軟的 Windows Phone只有大約4%的份額。

二者都曾輝煌至極。微軟至今仍是全球最賺錢的科技公司之一,是桌面操作系統無可爭議的霸主。諾基亞在2010 年之前的十幾年間,一直是全球手機行業的龍頭老大,巔峰時期的市值超過1100億歐元,旗下的塞班系統曾在智能手機市場佔有近80% 的份額。但是,巨大的成功也讓它們陷入了巨大的慣性和路徑依賴,在新的產業浪潮到來時未能及時轉身,最終被時代甩在身後。

早在2011年2月諾基亞與微軟啓動全面戰略合作之時,穀歌高級副總裁維克·岡多特拉(Vic Gundotra)就曾嘲諷說: “兩只火雞在一起也無法變成雄鷹。 ”現在,微軟需要證明,自己仍有能力重新成為雄鷹。

諾基亞“服軟”

與兩年前穀歌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一樣,這是又一次互聯網 “生態系統”廠商對硬件設備廠商的“吞噬” 。

互聯網評論人士謝文說,諾基亞手機業務的出售再次印證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互聯網正在逐步顛覆和整合周邊的傳統產業,包括媒體、零售、電信、軟件和硬件製造等,通過 “軟硬一體化”向大數據的方向靠攏。

微軟的收購手法與穀歌如出一轍。其71.7億美元出價包括了諾基亞手機業務以及專利組合的十年授權。收購完成後,諾基亞還剩下三大主要業務:網絡基礎設施和服務、地圖和定位服務、技術開發與專利授權。諾基亞仍然保留“諾基亞”品牌和專利組合的所有權。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微軟還將成為諾基亞地圖業務的最大客戶,但需要單獨付費。此外,微軟還同意向諾基亞提供15 億歐元的可換股票據融資。

根據雙方協議,埃洛普將出任諾基亞執行副總裁,主管設備與服務部門,直至交易完成;諾基亞現任董事長里斯托 ·席拉斯瑪(Risto Siilasmaa)任臨時 CEO。交易結束後,埃洛普及諾基亞手機業務的高管將加盟微軟,同時有約3.2 萬名諾基亞員工進入微軟,包括4700名芬蘭員工及1.83萬名分佈在全球的製造部門員工。微軟還承諾,將在芬蘭建設歐洲的數據中心,未來幾年每個季度的投資有望超過10億美元。

諾基亞的轉型無可避免。此次出售的設備與服務業務,在2012年為諾基亞帶來了149億歐元的收入,約占總收入的50%。諾基亞在今年夏天以17億歐元的價格,全盤收購了其與西門子合資的諾西公司,未來把大部分精力專注于網絡設備與服務。同時,諾基亞的專利授權每年大概有5億歐元的收入。

諾基亞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源於自身的巨大慣性,難以調適時代變遷。巔峰時期的諾基亞,有著全球最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每秒生產12部手機,並銷往全球各地。一年可以推出50款以上的手機,同時在售的手機超過100款,而這需要儲備500多種零件。巨大的規模效應和零件共用,讓諾基亞有著當時最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早在2004年,諾基亞內部就開始研發觸屏手機。但出于風險和成本控制的原因,直到 iPhone 發佈一年後,諾基亞才推出第一款觸屏手機。諾基亞也很早意識到移動服務的重要性,在2007年推出了 OVI 線上商店服務,比蘋果的App Store 還早一年上線。但相比于蘋果系統和應用,諾基亞的操作系統和軟件遠遠落後于用戶需求。在蘋果和安卓冒頭之後,諾基亞與英特爾在2010年初合作開發 MeeGo系統,卻很快夭折。

為止住頹勢,諾基亞在2010年9月從微軟請來埃洛普。埃洛普上任伊始發佈了名為 “燃燒的平台” 的內部備忘錄,指出蘋果和穀歌從諾基亞手中搶市場並非依靠硬件產品,而是一套有競爭力的手機生態系統。諾基亞的平台正在燃燒,如同站在燃燒的石油平台的工人,只能選擇跳海,否則馬上死于大火。埃洛普帶領諾基亞一頭扎進微軟的懷抱,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與此同時,大刀闊斧地進行裁員和減支。諾基亞在2010年擁有13.2萬名員工,現在剩下9.2萬人。埃洛普還削減產量,縮減研發計劃並出售一些專利和公司大樓等資產。但這些舉措沒有將諾基亞從連續 虧損的泥潭中解救出來。2013年的前兩個季度,諾基亞虧損了5億歐元。

2011年底以來,諾基亞推出了18款Lumia 手機,僅收穫了約4% 的市場份額。2013年二季度,Lumia 手機共賣出740萬台。同時,廉價的安卓手機的興起,衝擊了諾基亞的低端市場,其功能機在亞非拉美等市場的銷售嚴重滑坡。

穆迪指出,諾基亞智能手機業務每100歐元銷售額都會造成14歐元的虧損,且其所謂智能機出貨量的大幅增長,也是建立在 “非常低的基數”之上。

幾經掙扎的諾基亞最終將手機業務“割肉”給了微軟。消息宣佈的當天,諾基亞股價大漲40% 以上,而微軟股價下跌了4.6%。

微軟需要改變

鮑爾默聲稱, “穀歌和蘋果不會永遠主導手機市場。 ”微軟出手諾基亞,旨在抓住智能手機發展機遇,防範穀歌和蘋果公司對應用創新、應用整合和應用分發的控制。

鮑爾默希望借助對諾基亞的收購,體現微軟的思維方式演進——微軟正走向“軟硬一體”之路,向 “設備與服務”戰略轉型。微軟要做硬件製造商。

但微軟的這一轉型將充滿挑戰。首先,微軟在硬件方面的過往業績並不理想。其推出的Surface 平板電腦銷量不佳,被迫降價清理庫存。今年7月,微軟對 Surface RT 業務進行了9億美元的資產減值計提,並大幅下調了售價。

而微軟 Windows Phone 生態系統處於行業弱勢。用戶規模小,第三方應用開發者提不起興趣。微軟急需擴大市場佔有率來吸引開發者,又要倚賴開發者來豐富系統生態。解決這個 “雞與蛋”的難題,微軟要花更多力氣,對其龐大的財務資源進行更合理的配置。

吃進了諾基亞,令微軟手機陣營的局面更加複雜。目前,諾基亞Lumia手機占據了 Windows Phone 整體出貨量的80% 以上;三星、HTC、華為、中興等廠商與微軟也有合作,但大多處於三心二意的狀態。微軟將諾基亞變成了“親兒子” ,自然對其他合作伙伴產生影響。與穀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不同,穀歌更需要的是摩托羅拉的專利,以鞏固安卓陣營。但微軟會更多利用諾基亞的硬件製造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這將讓微軟在封閉和開放之間做出抉擇。目前微軟聲明稱,將繼續對其他手機廠商開放。

在市場營銷上,微軟也面臨與諾基亞一樣的困境。高端智能手機,很難與蘋果、三星競爭;低端市場,又難以與廉價的安卓手機競爭。一些安卓手機的批發價僅為35美元,而最便宜的Windows手機也要110美元左右。

微軟目前有10萬名員工,還要迎接諾基亞的3.2萬人,關於人的整合也將充滿挑戰。另外,鮑爾默宣佈在一年內離職,現在埃洛普成為 CEO 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但微軟的“大公司病”令未來整合難以預期。微軟有著極大的慣性。操作系統和 Office 軟件太掙錢了,以至於 “大樹之下,寸草難生” ,新業務很難成長。而微軟的互聯網業務一直做得不好,之前的 .NET 戰略和 LIVE 戰 略,設想都很好,但一直沒有做出來。

MySpace、MSN 等互聯網產品都被做死。硅穀投資人保羅· 格雷厄姆(Paul Graham)在2007年4月就提出“微軟已死” 。他說,微軟直到2001年還是一家危險的公司,但是從2005年之後就進入另一個世界,財務狀況不錯,但那些關注科技最前沿的人已經不會看它了。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年,微軟也很少有立足于未來的收購,它總在一個產業已經成熟或達到頂峰的時候,才想到收購。2008年計劃收購雅虎,那已是門戶最後的巔峰; 2007年 -2008年,iPhone 帶動移動互聯網萌芽發展,微軟亦無動作;而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趨於成熟的今天,微軟才收購硬件設備廠商。這都太遲了,微軟難以借助類似的後發收購引領行業潮流與趨勢。

一位曾在微軟工作的工程師對財新記者稱,微軟有韌性亦有資金實力支撐,在新進入一個行業後,堅持五到十年然後做到最好。比如遊戲設備領域的XBOX 項目,在堅持與任天堂等日本公司競爭多年後,終獲成功。

微軟的財務實力雄厚,年收入超過700億美元,現金儲備超610億美元,對諾基亞手機業務的收購,幾乎不會影響微軟的財務狀況。

或許,微軟應主動分拆,把新業務和現金牛業務切開,充分賦權,獨立運營,這樣才可能有未來。不管怎樣,微軟需要變成一家與現在大不同的公司。

這也是鮑爾默繼任者的最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99

【創業者說】景點通沈卓立:「軟硬」兼施,旅遊APP做500萬用戶要經歷這4個階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565.html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對於初創公司,找到目標用戶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跟著沈卓立的總結,回憶下他們獲取用戶的四個階段。看看對自己創業有沒有幫助,以下是沈卓立自述:

第一階段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出名要趁早」

我很喜歡旅遊。不過,旅遊之前的攻略準備,太磨人。在2007年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研發一款產品,不用提前準備攻略,可以讓許多像我一樣的人「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2009年,iphone的平台開放了。我和我的合夥人,利用業餘時間,開發了《故宮》這款應用,放在蘋果應用商店,售價2.99美元。那時候,好的應用很少,我們故宮導遊的產品質量,遠遠高於同類產品。所以,蘋果會主動給我們最好的推薦位,許多媒體也主動報導我們,沒有像現在這樣還需給渠道付費。2009年底,我們的故宮應用還跟著iphone一起上了央視。

故宮應用是付費下載,大概有幾千次下載量,我們賺了幾萬塊錢。之後,我果斷辭職,算是在2010年春節後正式創業。

我們又趁著世博會的熱勁兒,在2010年5月推出世博會導遊,售價0.99美元。大概有3—4萬下載量,還第一次有了廣告植入。我記得世博會導遊上線的第三天,就排到了蘋果中國應用商店總榜單的第一名。

在這個階段,我們在渠道推廣上幾乎沒有花錢。當時的應用少,不存在刷榜和砸錢的現象,而且蘋果對好的應用還會主動幫忙做推廣和宣傳。媒體也是。我們經常開玩笑,出名要趁早。在這個新興行業的初期,早出名的好處,就是有許多免費資源可以讓你用,你可能比較容易「冒」出來。這個階段的用戶質量是很高的,很大比例的用戶一直使用我們的產品至今。

第二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

免費下載帶來的海量用戶

開局的順利,讓我覺得付費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於是,我們從2010年10月到年底,一口氣開發了天壇、雍和宮、外灘等十幾款應用,掛在蘋果商店等待付費下載,結果鮮人問津。這十幾款應用,總共收入不到1萬塊錢。

這讓當時的我很困擾,故宮和世博會應用的成功餘熱還沒散去,怎麼市場就一下子轉冷了?於是我們嘗試著做「促銷」,就是限時免費。結果,一天下來,竟然有1萬多的下載量。當時的市場情況,一天下載量過1000就能進入蘋果排行榜前幾名,所以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對於這個情況,我們做了仔細的分析:故宮、世博會第一批應用剛出來時,許多用戶是抱著「嘗鮮」心理付費下載的。等後邊的應用出來,用戶已經不新鮮了。iphone手機用戶數雖然在增長,新增用戶不一定成為你的付費下載用戶。

2011年1月,我把團隊召集到一起,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十幾款應用在蘋果商店全部免費下載;第二,開發安卓版的應用,並繼續增加景點導覽應用。其實,兩個決定都是一個導向,那就是我希望用戶量得到迅速增長。

2011年,我們的用戶量達到100萬,也在年中順利獲得投資。作為一款旅遊導覽類應用,這個用戶量在當時還算可觀。不過,這一年就開始有渠道費用了,而且也不容易找到免費的資源了,主動採訪的媒體也少了。

這一年,我們通過免費下載、增加安卓版,又輔以一定的市場費用,算是得到了傳說中的「海量用戶」。

第三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精準用戶和渠道費用之困

2012年中旬,我們把做的一百多個具體景點的導覽都放在了一個框架裡,命名為《景點通》,也是借勢國慶黃金週,《景點通》首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年國慶,有30萬用戶在全國各大景點使用《景點通》。

不過我們在進步,市場的變化更是迅速。《景點通》首發的當天,我們做了各種渠道推廣,在蘋果應用商店的單日下載量就達到了2萬多,這在以前,是足以雄踞總排行榜前10名的成績,可是到了2012年,別說總榜單,我們連蘋果應用商店旅遊類的前十都沒進去。至於安卓市場,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市場已經不是以前的市場了,智能手機數量井噴式增長,移動應用的數量也迅速增加,許多傍著「大佬」的移動應用和已經實現盈利的遊戲應用,往渠道砸錢絲毫不手軟。可是,我們只是中小創業團隊,拿不出那麼多資金和他們爭奪。

我粗略測算了一下,2010年推廣一個應用的成本是非常低的,2011年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塊錢左右,那在2012年的推廣成本就變成了3-4塊錢一個用戶,至於2013年,我覺得5塊錢都能讓人接受了。

我也開始在思考,我要用戶量的目的是什麼?給投資人看嗎?為了宣傳嗎?顯然,都不是。雖然旅遊類應用的商業模式還在探索,但是我需要的是精準用戶,並不是那個看上去的海量用戶數,我希望這些用戶真的通過景點通便捷自己的旅遊,認可景點通之後並使用未來的增值服務。

2012年,我們通過應用商店、應用推薦網站、應用推薦論壇、應用內互推等,用戶數量增長到300萬。其中,這一年的安卓用戶數量的增長超過蘋果用戶。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純粹嘗鮮下載的用戶變少,用戶下載應用也更為理性,所以這一年的精準用戶應用也所有增加。

但是,日益高漲的渠道費用,難以捕捉的精準用戶,尚在探索的商業模式,還有外界吵雜的聲音,還是讓我處於焦慮狀態。

第四階段(2013年1月—現在)

不斷的試錯與嘗新

除了應用商店這條路,我一直在嘗試新的渠道,包括線下推廣、Web App以及基於Web App的輕應用。

2013百度世界大會之後,我把我的QQ簽名改成了「輕應用」,朋友笑我:「你為百度『站台』推廣也太賣力了吧?」其實,無所謂站台與不站台,我只是看好這種創新的分發模式而已。

如果你瞭解了我做線下推廣的「血淚史」之後,你也會明白我對用免費渠道帶來精準用戶的渴望。

在應用商店渠道費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時,我決定做線下推廣,我想,正在旅遊的人,應該都是我們的精準用戶吧?2012年中,我們在高鐵雜誌上做了廣告,在火車站對面租了一個亭子,掛上景點通的宣傳海報,在景點門口、酒店都擺上二維碼。我心裡很激動,真的貼近精準用戶了。但現實是骨感的,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之後,在三個月內我們只增加了幾千個用戶,比應用商店渠道推廣的費用還高。

我也做過反思,為什麼線下推廣不行?平面媒體的效率,用戶的使用習慣,現場的網絡環境等等,都是制約因素,至少在短期內,都是無法踰越的障礙。總之,這條路行不通。

其實,在2012年下半年,我就開始關注Web App和搜索入口。搜索,是人內心活動的真實反應。而Web App更容易被發現和使用,通過搜索抵達Web App的用戶,應該都是精準用戶。那時候百度還沒有推出輕應用這個概念。

不過,當百度在2013年真正推出Clouda框架以及後來的輕應用時,我還是稍微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合作,雖然開發框架、推廣渠道都是免費的,但是一個大公司到底拿出多少資源來做這個事情呢?如果它突然撤銷不做了,我這邊投入的人力等資源就都浪費了。

鑑於應用商店渠道之貴、線下推廣的低效,我還是決定再嘗新。景點通是第一個採用百度Clouda框架開發的WebApp,也是後來第一批成為輕應用的應用。讓我沒有想到的是,百度逐漸放開搜索、數據等資源,是全力以赴的姿態來做這個事情。當然,效果也在意料之外的好。8月22日,百度宣佈推出輕應用;景點通的輕應用隨之上線;十一黃金週輕應用為景點通導入的流量增長了145%。關鍵是,這些都是精準用戶。

WebApp的產品形態,不僅僅可以與搜索引擎合作,還可以很容易的融入到產業鏈的上下游服務中去。對於《景點通》來說,線上精準用戶不僅會出現在搜索引擎,也會出現在機票酒店和其它旅遊產品的預訂網站、攻略網站等等。由於《景點通》提供的服務具有鮮明的特色,在很短的時間內,《景點通》WebApp就順利完成了北京旅遊委移動客戶端和去哪兒旅行移動客戶端的接入,順利的對接了精準用戶。關鍵一點,幾乎沒有渠道費用。

現在,《景點通》的激活用戶有500萬,輕應用帶來的用戶在迅速增長。在各種試錯與嘗新之後,我終於在應用商店之外,找到了一個目前看來還比較合適的渠道。輕應用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但是從PC互聯網經歷過的Native App到WebApp的發展歷史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以WebApp為核心的輕應用,是未來可期的。

【總結】:創業的這四年

四年前,我從工作了八年的 Sun Microsystems 中國工程研究院辭職,創辦了Touch China。我是2002年才研究生畢業,並沒有趕上2000年左右的互聯網那一撥創業熱潮。所以,當我察覺移動互聯網這一波熱潮來臨,我認為,我可以搏一下。我覺得在旅遊與移動互聯網結合這個領域,一定會產生非常偉大的公司。這個公司可能不一定是我的,但是,我可以試一下。

最初,我們三個合夥人在咖啡館辦公;之後租了安貞附近一居室的民宅,增至7人;再之後,我們又搬到大屯路的一個民宅,增至20人;現在,我們在紅軍營南路的一處商住兩用的辦公室,臨近40人。看著公司在一點一點變大,業務方向一點一點清晰,團隊在一點一點成長,我覺得每天工作15個小時的付出是值得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88

富士康更名「富智康」,軟硬結合涉足手遊行業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59.html

蘋果把代工訂單分給了其他企業,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代工企業的地位面臨挑戰,而高速成長的三星手機並未跟富士康合作,意識到危機的富士康必須積極突破自身侷限。在向商業渠道擴張屢受挫敗之後,富士康的未來發展也是面臨很大挑戰,黑馬哥與你分享來自深圳商報傅盛寧的報導,一探原委。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據外媒報導,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日前宣佈將在六個月內推出旗下第一款手機遊戲,計劃在手游數字產業領域開拓新業務。鴻海高層透露其將在高雄軟件市場進行遊戲研發。此外鴻海未來還將與內地公司合作,共同進軍遊戲市場。國都證券研究員鄭小波昨日接受採訪時指出,富士康涉足手游有劣勢亦有優勢,與內地企業合作將令其成功率大大提高。

郭台銘宣佈開發手機遊戲

據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公司將開發手機遊戲,首款產品將在六個月內發佈。他認為,無論是軟件向硬件產業過渡,還是硬件向軟件過渡,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即使是微軟也涉足硬件製造,因此軟件和硬件的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業務涉及消費性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訊、云遠算服務及新能源、新材料開發應用等多個產業領域。

令人奇怪的是,它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名稱改成了「富智康集團」。國都證券(香港)港股研究員鄭小波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更名是兩週前的事情。富士康希望通過更名擺脫純代工企業的帽子,表示公司業務也有科技研發的『智力』成分。」

富智康集團股價4月下旬至9月5日,總計漲了約1倍,但9月以來股價連續下跌,弱於恆生指數走勢。昨日收盤4.28港元/股。

順應硬件軟件合一趨勢

鄭小波說,富士康原先是做硬件,進入軟件業有其劣勢,但也有客戶渠道的優勢,比如可以通過與他代工生產的智能手機企業合作,將開發的手游軟件植入智能手機中,從手游用戶的流量繳費中分成。富士康代工的手機品牌很多,具有先天優勢。

「而且,這也是富士康迫不得已的舉動。」鄭小波說,蘋果把代工訂單分給了其他企業,讓其作為蘋果最大代工企業的地位面臨挑戰。而高速成長的三星手機並未跟富士康合作。意識到危機的富士康積極突破自身侷限。先是開辦「賽博數碼廣場」類的電子產品大賣場,之後與麥德龍合資開辦家電連鎖品牌萬得電器、開辦實體店萬馬奔騰電器超市、飛虎樂購網上交易平台。

但富士康向商業渠道擴張截至目前都不算成功。萬得電器城今年已關閉,萬馬奔騰電器超市3月份就宣佈停止擴張、飛虎樂購因訪問流量過低難以維持。記者昨日到現代之窗「賽博數碼廣場」採訪,這裡的商戶告訴記者,不僅地鐵施工影響生意,快遞業提供的郵購便利,也讓生意流失很多。

富士康向手游領域拓展,順應了全球硬件軟件合一的趨勢。鄭小波說,全球的互聯網、電子產品巨頭,如微軟、甲骨文等,都兼做軟硬件。手游業務過去一些人包括馬云都不看好,現在也改變了態度。這一領域投資回報期短,吸引了很多企業參與。

手游概念港股沒有被爆炒

手游概念在港股並沒有像在A股那樣被爆炒。鄭小波說,香港股市投資者崇尚價值投資,不隨便聽故事的。業績改善了,資金自然會湧來。港股中還有一家更明確的手游企業,題材更豐富,今年以來股價還是跌的,最近才有小反彈,股價還不到1港元。

富智康股價4月至9月的上漲,與其業績改善的財報發佈存在同步關係。信達國際控股的研究報告指出,富智康集團上半年盈利優於預期,期內錄得純利1766萬美元,每股盈利0.24美仙(去年同期淨利潤虧損2.26億美元),較市場預期高出超過30%。

鄭小波認為,手游的內地市場堪稱「藍海」。富智康集團手游要想獲得大發展,提高成功率,應當與內地企業合作,比如中移動、中國電信等,另外還有內地的很多智能手機生產企業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