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明確指引規管ICO 倘涉股權資產 即受法例管制
1 :
GS(14)@2017-11-19 14:36:26【明報專訊】中國、韓國封殺ICO之際,新加坡金管局(MAS)對首次代幣發行(ICO)發出明確的規管指引,以促進ICO規範化,改善資本市場效率。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MAS發布了《數碼代幣發行指引》,若發行的數碼代幣,代表投資者持有的企業股權、資產所有權,或可轉換為公司債權,即受證券期貨法例管制。
一旦ICO發行的數碼代幣,符合新加坡證券期貨法令對股票的定義,除非發行方獲豁免,否則須事先向金管局提交售股說明書。豁免條件包括,ICO籌款額度不超過500萬新加坡元(約2879萬港元),或僅向機構投資者或合格投資者發行等。數碼代幣的發行平台、財務顧問和代幣交易平台,也要根據證券期貨法令和財務顧問法令,獲取相應牌照,並符合反洗黑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要求。
籌款不逾2879萬獲豁免
MAS董事總經理孟文能(Ravi Menon)稱,「熱中於尋找專注區塊鏈技術的ICO」,願意在監管較寬鬆的受控環境下,進行金融創新試驗。ICO利用虛擬貨幣為金融科技項目集資,通過區塊鏈技術讓企業迅速集資,比傳統由銀行主導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更快,且成本較低。不過投資者缺乏監管機構的保護,當中存在詐騙的風險,促使中國和韓國最近禁止了ICO。單是今年上半年,全球ICO規模已接近13億美元。
孟文能稱,部分ICO「看來非常像騙局」,幾乎沒有什麼支持。不過他認為部分優秀的ICO可在MAS的監管下蓬勃發展,包括那些向投資者承諾分享經濟回報的ICO,以及那些非以代幣投機的ICO。孟文能稱,只要沒有不切實際的升值預期,而投資者又沒有過高的槓桿,就沒有理由擔心這些ICO。
未隨中韓禁ICO 星金管局:謹慎行事
他表示,MAS的做法是建議謹慎行事,而不是隨中國和韓國禁止ICO。9月初,中國監管機構將ICO定性為非法公開的融資行為,認為各類ICO融資活動應立即停止,已完成ICO的機構和個人應做出清退等安排。香港證監會隨後亦發聲明指,部份ICO或屬於證券,例如在ICO發售的代幣,如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權益,便有可能被視為股份。如果代幣的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需受證監會監管。當局亦提示其可能有洗錢、欺詐等風險。9月底,韓國也提出禁止所有形式的ICO。
法律界:活動涉星投資者 當局即可規管
法律界人士指出,新加坡政府發布新指引的意義,在於界定ICO發行者和相關平台的責任,要求他們依法辦事。一些ICO平台原本認為,只要不在新加坡營運,就不受新加坡法例規管;但根據指引,只要相關活動可能針對新加坡投資者,當局即可行使治外法權,規管這些活動。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54&issue=20171117
張宗永:參與認購ICO 如玩音樂椅
1 :
GS(14)@2017-12-10 21:31:46【明報專訊】2000年前後,都說互聯網快成泡沫,拿一個計劃書出去便可以融資千萬美元。但是,相比今天的ICO,那是個蝸牛年代。ICO比創投更厲害的地方是,融資得來的錢雖然跑進創業者的口袋,但由於投資者買的是貨幣,不是公司的股票,所以基本上創業者是不用對投資者負責的。
發行虛擬貨幣近乎零監管零披露
ICO全名是Initial Coin Offering,有點像新股上市的IPO般,是向散戶集資的方法之一。融資的目的是發行虛擬貨幣,但投資者買的不是貨幣開發商的股票,而是它的產品:虛擬貨幣。短短一兩年間,市場上出現了上千種虛擬貨幣,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知它們有什麼差異化。
Jim和Jack是兩個來自加州的聰明小伙子,都是美國著名科技大學Carnegie Mellon的畢業生,他們正在通過ICO的平台推出一枚新的虛擬貨幣,希望可以融資5000萬美元。我問Jim和Jack,融資得來的資金的用途是什麼,他們說大約25%用作開發平台,其他銷售佔15%,法律費用佔10%,約有一半費用是為貨幣提供流動性(Market-making),維持市場秩序。
創造虛擬貨幣的人是怎樣賺錢的?他們一般是通過賣出手上的貨幣圖利。根據Jim的計劃,他會在ICO公開出售貨幣總發行量的30%,以5000萬美元相等於30%的發行量算,他手上餘下的70%便值1.67億美元。如果將來幣值被炒上去,身家隨時數以十億計,幾個月的功夫絕對值得。
一直以來,投資初創企業都有很多風險,但是至少這是一種很直接的投資方法。你投資的錢是換來公司的股票,公司做得成功,你便有回報。但如果你通過ICO去買虛擬貨幣,錢跑到開發公司那邊,但你並沒有擁有開發公司的股票,你只是擁有虛擬貨幣。貨幣升值不一定和公司做得好壞有關,我開玩笑問Jim:「如果你們ICO之後,貨幣升值了1000美元,你是否會將手上的貨幣全數賣出?如果賣出去後,你們決定提早退休,那麼虛擬貨幣持有者或是幣主是不是也是拿你們沒有辦法?」
貨幣價值非與公司業績掛鈎
作為一個股東,你是直接擁有公司的股份,公司的管理層亦有一定的披露責任;但作為一個幣主,你完全無法得知開發公司到底是怎樣運作和資金是怎樣花。你只是買一個玩音樂椅的夢:貨幣最後會升值或是有人用更高的價錢去買你手上的虛擬貨幣?然而,ICO如雨後春筍,誰會是最終的王者,憑的又是什麼呢?
因為虛擬貨幣本身並沒有價值,一定要依附在一種生意上面,而這種生意可以是交易平台(佔2017年ICO融資總額的34.7%),也可以是投資工具(佔13.7%),亦可以是為金融業服務(佔10.2%)。 Jim和Jack的生意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虛擬貨幣的買賣平台;我假定虛擬貨幣繼續存在,市場亦確實需要一個高透明度以及交易成本低的平台,然而,製造一個交易平台,並不需要多做一種虛擬貨幣,只是ICO是一個那麼容易集資的渠道,不做白不做,什麼事情都ICO一番?
[張宗永 翼之聯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6&issue=20171208
餐廳點評軟件ICO 美證交煞停
1 :
GS(14)@2017-12-18 03:38:40【明報專訊】美國證交會(SEC)指餐廳點評軟件Munchee,沒有向SEC註冊備案,不具備證券發行的資格,煞停了該軟件價值1500萬美元的首次代幣發行(ICO)。《金融時報》稱,SEC的舉動釐清了ICO部分具爭議的法律問題,反映監管機構正尋求對ICO市場施以更大的控制權。
釐清ICO爭議法律問題
總部位於三藩市的Munchee,原本計劃通過出售Mun代幣向市場集資。該公司曾向投資者表示,Mun是一種「公共事業」代幣,稍後可在軟件內購買商品和餐飲服務,並不會牴觸聯邦證券法。不過證交會表示,Munchee引導投資者相信代幣的價值會增加,並且可在二級市場交易,因此將它們分類為證券,證券必須向證交會註冊。
證交會解釋,投資者可以合理預期投資Mun的回報,但前提是該公司先要在SEC註冊,成為證券公司。Munchee已同意停止ICO,並向投資者返還款項。Munchee的代幣銷售頁面已被刪除。證交會表示,與新公司IPO審批流程大同小異,ICO應該是透明的。
證交會並不負責監管比特幣,但已就大量資金流入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市場發出警告,稱這火爆但缺乏監管的金融領域,對個人投資者存在巨大風險。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70&issue=20171213
一路一帶:買牛熊證不如炒ICO
1 :
GS(14)@2017-12-18 04:28:382017年將近尾聲,今年是投資市場只要肯出錢,就能夠贏錢,不過未必人人肯博,問君能有幾多愁,冇買騰訊(700)、冇買樓、冇買bitcoin,將會是非常遺憾的一年。要說今年投資,倒不如說投機,今年各種加密貨幣炒到上外太空,各種ICO貨幣掀起無限炒風,騰訊今個月初將無數牛證殺到一頸血後,筆者亦成為慘被屠牛一員。但自從踏上加密貨幣之路,牛熊證的高風險已降級成中風險投資。不受監管的ICO,固然有風險,但相對同樣賭大細的Call輪及牛證,趁目前還未出現泡沫之際,進取的投機者,不妨用投資總額一兩成本金去加密貨幣試水溫,筆者並非叫各位傾盡身家去all in買貨幣,但既然年輕一輩本金不多,出路狹窄,用幾萬去炒期指牛證,倒不如乘着潮流去了解block chain技術,筆者抱住的概念是,既然人人去抽閱文(772)、雷蛇(1337),你問那些人閱文是甚麼,未必答得出,其實和抽ICO大同小異,還是那一句熱潮未散,不妨玩玩。若是想分析及理性的投機者,bitcoin期貨則是較簡單的選擇。後記立法會在修改議事規則前,由非建制派議員提出兩項呈請,包括調查「港豬澳大橋」超支情況,以及領展(823)拆售商場。一律由非建制派議員站立支持,一向擁抱權貴的建制派議員,當然愛理不理(葉劉有支持查領展),多說無謂,看看這間公司背後由那些人支持,便知一二了。#如果咁都唔明#咁就冇辦法了斯郎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oneroadonebelt/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4/20243709
軟件公司ICO集55億 歷來最多
1 :
GS(14)@2017-12-26 12:55:32【明報專訊】隨着比特幣價格急升,首次代幣發行(ICO)活動也迅速升溫。軟件初創公司block.one發行的EOS代幣迄今融資7億美元(約54.6億港元),是至今融資規模最大的ICO,儘管這公司不打算銷售任何軟件,更表明其出售的代幣「毫無用途」。
明言代幣無實際用途
今年以來,共有165家公司通過ICO融資,融資總額超過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相比今年以來美國市場進行的195宗首次公開募股(IPO),block.one的ICO規模,超過其中185宗交易。此外,韓國一家虛擬貨幣交易所一再遭黑客入侵後申請破產,拖累比特幣價格昨急跌6%,跌穿1.8萬美元。
block.one於去年底成立,在開曼群島註冊,本質上是軟件公司,為一個作業系統編寫代碼,類似於Goolge的安卓系統(Android),供各應用程式在其上運行。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目前有約50名員工,但沒有中央辦公室。開發者通過一個開源開發網站編寫代碼。目前該公司估值約45億美元。
block.one已為EOS軟件代碼進行了公開發布,但它只計劃編寫EOS的初步代碼,不會建造或發展該平台,而是將任務留給不相關的第三方,暫未知是否有機構接手這工作。由於這原因,EOS代幣與其開發的軟件沒有實際聯繫。投資者在購買EOS代幣時須簽署協議聲明,承認這些代幣「沒有任何權利、用途、目的、屬性、功能或特性」。
投資者可透過block.one提供的網站鏈接拍賣代幣。每天block.one平均出售200萬新代幣。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95&issue=20171220
Bitcoin偏軟 資金轉吼ICO代幣
1 :
GS(14)@2018-01-15 03:15:20■比特幣近期走勢趨靜,24小時內錄得3.6%跌幅,報14,981美元。資料圖片
【本報訊】比特幣(Bitcoin)近期走勢趨靜,根據CoinMarketCap報價,截至昨晚8時,比特幣24小時內錄得3.6%跌幅,報14,981美元;至於以太幣則升7%,瑞波幣及Bitcoin Cash則分別跌8.5%及1.8%,資金開始流入低市值、由ICO(首次代幣發行)產生的代幣。根據100大市值的加密貨幣/代幣表現,截至昨晚8時,最新仍有14隻虛擬貨幣在24小時內升超過兩成,其中Cobinhood、Nebilo及Medibloc這3隻升幅分別為114%、78%及64%,年初至今分別升7倍、5.8倍及3.7倍!波幅似乎較香港的細價股還大得多,而其市值均大約5億美元左右。根據相關官方網頁資料,Cobinhood、Nebilo及Medibloc均是去年進行ICO集資,3間公司業務均與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有關。其中,Cobinhood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聲稱為「世界上首家0交易手續費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創辦人兼CEO是26歲、於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的陳泰元。奧斯卡影帝Jamie Foxx亦曾為其宣傳ICO。陳泰元為兩年前曾經火熱的直播app「17」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惟2016年他離開17,年半間他便創立Cobinhood,並成功透過ICO集資。至於Medibloc則以區塊鏈技術成立個人保健資訊平台的一間公司;Nebilo則為一間為企業區塊鏈技術方案的公司。
傳Telegram推加密貨幣
另外,科技網站techcrunch引述消息指,全球擁有1.8億用戶的手機通訊App「Telegram」將推「Telegram Open Network」,屬第三代區塊鏈,其加密貨幣「Gram」可於Telegram中作支付,支援跨國繳付,最快3月ICO,首輪私下銷售將籌集5億美元,總市值可達30至50億美元,或為至今最大規模ICO。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0/20270218
證監近期出手阻ICO 促令部分下架
1 :
GS(14)@2018-02-04 20:57:20【明報專訊】去年證監會曾發聲明,表態關注數字貨幣及首次代幣發行(ICO),中介部董事梁鳳儀表示,近期已曾阻止個別ICO及數字貨幣在港活動。財庫局表示,政府關注相關金融產品的風險「非常之高」。
梁鳳儀稱,證監會早前已多次發信予多家交易商,將相關證券產品ICO下架。她指交易商發行的ICO產品若擁有證券、股票或債券特徵,需先申請發行及交易牌照,而且不論ICO產品本身從事任何業務、來自境內或境外,證監會都有權執法。
會員方式網上換取服務 非證券類不受監管
她強調,香港支持金融科技發展,但認為目前已有許多其他企業集資渠道,如公募或私募基金等程序均較ICO「正常」。她認為ICO整體行業仍在發展當中,且良莠不齊,故勸喻投資者要抱「完全輸得起,先去買」的心態。她指證監會基於保密考慮,未能透露已下架的ICO產品及數量。另外,現時亦有部分加密貨幣產品以類似會員性質方式,推銷投資者買入該代幣後可於網上獲取若干服務。由於此類並非落入證券類別,不受證監會監管。
她又透露,目前全球已發行的加密貨幣大約有1400種,單於去年發行了逾200種,集資額逾40億美元(約318億港元)。據加密貨幣統計平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ICO的集資約37億美元(約289億港元)。
財庫局擬對公眾加強相關教育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雖然加密貨幣的市場規模未到存有系統性風險,但政府認為相關金融產品的風險非常之高,加密貨幣亦非法定貨幣,是高投機性的虛擬商品,存有詐騙及洗黑錢等潛在風險。政府留意到近來傳媒愈來愈多報道相關產品的價格,惟市民未必真正了解產品性質,有鑑於其潛在風險,財庫局將與證監會、投資者教育中心等合辦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如刊登廣告。
發售ICO港初創企:做好研究就不踩界
有發售ICO的香港初創企業Bitspark創辦人George Harrap表示,目前香港對ICO的監管只限證券屬性,對公司ICO及Zephyr Token集資業務不受影響。他認為,相關的活動或措施對整體行業影響亦不大,因絕大部分ICO並非證券產品,企業若做好市場研究都不會發售ICO證券,就不會踩界,他對本港ICO前景仍感樂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53&issue=20180130
多國嚴格監管ICO
1 :
GS(14)@2018-02-04 20:57:20【明報專訊】全球各地對待首次代幣發行(ICO)的情况不一,目前除日本較為開放外,多個國家均採取嚴格監管;港府指將留意國際組織指引。
中美韓先後打擊虛擬貨幣活動
早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煞停多宗ICO,暫停4家比特幣(Bitcoin)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SEC並成立網絡部門,專責打擊虛擬貨幣領域的潛在濫用行為。中國去年9月亦下令停止所有比特幣交易,全面叫停代幣融資。韓國政府的態度亦較保守,已設立跨部門小組,針對數字貨幣監管加強用戶認證流程,並關注洗錢、非法融資等活動。有韓媒曾報道,當地政府擬以違反資本市場法,懲罰利用ICO發行股票來籌集資金的平台,或打算針對相關平台推出保證金制度。
日本去年則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但規定從事虛擬代幣買賣和虛擬代幣間交換業務的公司,需先向政府作申請登記,並提供3年內的收支預想、公司結構等資料。
財庫局:港府或應國際指引作安排
對於全球監管ICO的方式不一,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稱其變化多樣,但若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等發出相關指引,港府或隨之作相應安排。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854&issue=20180130
海外區塊鏈Sweetbridge擬ICO 在港銷售
1 :
GS(14)@2018-02-12 07:12:49【明報專訊】全球多國正加強打壓加密貨幣泡沫,上月底香港監管部門亦表示關注首次代幣發行(ICO)及虛擬貨幣,但來自海外的區塊鏈公司Sweetbridge計劃將於短期內進行ICO,售賣代幣Sweetcoin,銷售地點將會包括香港。
Sweetbridge 行政總裁Scott Nelson表示,Sweetbridge將建構一個類似B2B的供應鏈融資平台,將用戶資產「代幣化」成Bridgecoin,日後可利用Bridgecoin在Sweetbridge平台融資,用戶需繳付Sweetcoin 作平台交易費。他預料,一般公司利用Sweetbridge可以將借貸成本降低75%。
借貸成本料降75%
Nelson表示,集團有意在香港作長遠發展,暫時未有與香港監管機構溝通,但強調產品服務符合法規,今次ICO只接受美元、比特幣、以太幣付款,預料整個募資計劃料可籌得6500萬美元。
對於多個亞洲國家連環打壓虛擬貨幣,他強調,Bridgecoin是一種由實體資產所支撐的虛擬貨幣,價格波動性較低,各國家已經開始明白區塊鏈及代幣化技術的重要性。近日比特幣急挫,他認為,比特幣某程度上出現泡沫爆破,但難以估計泡沫何時終結,以及泡沫的大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92&issue=20180207
律師事務所:證監需釐清ICO證券定義
1 :
GS(14)@2018-02-12 07:17:43【明報專訊】值得留意的是,證監會上月聯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舉行記者會,首度透露已曾阻止個別ICO及數字貨幣在港活動,不足1個月內監證會再度表示關注相關風險,西盟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Jolyon Ellwood-Russell表示,歡迎證監會關注加密貨幣的潛在風險,但認為監管機構需為公眾提供一個更清晰的定義,如何區分ICO發行代幣和證券。
他表示,香港的確出現質素參差的ICO,但並非所有ICO都是具欺詐性。他認為,如果ICO代幣具實際效用,例如應用在會員系統等,希望監管機構可以提供適當的評估,幫助公眾釐清證券投資分別。
事實上,雖然各國加強抵制,但加密貨幣的本質就是難於監管,基建網絡猶如「公海」,各國監管機構難以仿效中國以鐵腕手法,一刀切叫停國內加密貨幣交易。
各國加強抵制 加密貨幣難於禁絕
目前,各國嚴厲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希望擠壓加密貨幣泡沫,但由於加密貨幣的特性,容許用戶以P2P方式,直接由自己的電子錢包,傳送特定數量的加密貨幣到對方手上,故即使完全禁止交易平台運作,用戶仍可轉往地下方式交易,難以禁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45&issue=2018021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