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06 Mar 15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藍冰手記

來源: http://www.airmanblue.com/2015/03/06-mar-15-2688.html

繼續玩無聊的問答遊戲,答案應該也不用說了吧!

(1) 以3月5日收市計算,以下四間燃氣商,哪一個的市值最大 ?

▪  (a)  香港中華煤氣(0003)
▪  (b)  中國燃氣(0384)
▪  (c)  華潤燃氣(1193)
▪  (d)  新奧能源(2688)


(2) 自4月1日起,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將下調0.44元人民幣。 以北京計算,增量氣價大約減多少% ?

▪  (a)  2%
▪  (b)  5%
▪  (c)  14%
▪  (d)  50%



天然氣分為天然氣存量氣和天然氣增量氣。兩者以2012年實際使用氣量為標準進行劃分,2012年實際使用的氣量為存量氣,超出部分為增量氣。 據2014年的統計數據,非居民用氣和居民用氣分別約為1450億和420億立方米。 在非居民用氣中,存量氣和增量氣分別為1120億和330億立方米。

國家發改革委發布通知,決定自4月1日起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並軌,其中,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人民幣.下同),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不過,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 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意味自去年10月一直困擾燃氣股的門站氣價得到緩解,有助降低成本。

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

今次氣價落實下調,幅度較預期大,而推出的時間亦較預期早。 氣價下調,有大行認為有助天然氣的銷售量增長。花旗指出,早前的油價下滑,令石油相關產品價格下跌,今次天然氣價下調,令天然氣的吸引力提升,將有利於以天氣然替代石油相關燃料的政策。花旗預期,下遊分銷商會下調零售氣價以增加天然氣對其他燃料的競爭力,而這將有利於天然氣銷量提升,令下遊燃氣分銷商受惠。

以此估計,早前工商用戶來源天然氣價加價對工商用戶佔比最高的中國燃氣(0384)及新奧能源(2688)影響最深,則目前減價亦對該兩股最為利好。 德銀綜合各分銷商對銷售燃氣利潤對氣價調整敏感度,其中新奧燃氣(2688)對下調門站價的反應最大,可以預期該消息對其股價表現最為利好。



最高門站價格

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
▪  2013年 7月 提高0.40元。 調整後,最高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2.09元。
▪  2014年 9月 提高0.40元。 調整後,2.47元。
▪  2015年 4月 提高0.04元。 調整後,2.51元。

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
▪  2013-14年,每立方米2.95元。
▪  2015年 4月 降低0.44元。 調整後,每立方米2.51元。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

市場分析認為,增量氣和存量氣並軌以及試點放開直供用戶門站價格,為實現天然氣價格的全面市場化跨出了重要一步,同時也為天然氣的市場化做好初期準備。

■  01 May 14 - 新奧能源(2688) 全年業績
■  24 Jan 14 - 新奧能源(2688) 中期業績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奧能源(2688)

新奧能源(2688)前身為新奧燃氣,主要從事城市管道天然氣、LPG(液化石油氣)、車用燃氣(CNG 和 LNG)、二甲醚等清潔能源的分銷和非管輸能源的配送業務,以及基於能源分銷的其他增值業務。 公司於1992年開始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分銷商之一。 公司於2010年9月22日更為現名。

2010年6月,新奧燃氣母公司新奧集團行政總裁楊宇,因被指捲入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巡視員郭京毅賄賂案而被調查。其後,新奧集團主席王玉鎖否認有關報告。 2011年12月,公司與中石化企圖收購中國燃氣(0384)已發行所有股份,這計劃已於2012年10月取消。

截至2014年6月,集團在中國擁有 140 個城市燃氣及工業園區項目,包括在安徽、北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南、內蒙古、江蘇、遼寧、四川、山東、雲南及浙江合共 16 個省市及自治區,覆蓋可接駁人口超過 6,164 萬人。以及擁有在越南胡誌明市、河內及峴港的國際燃氣項目,覆蓋可接駁人口超過900萬人。本集團國內及海外燃氣項目總覆蓋城區人口合共超過7,065萬人。

新奧能源(2688)用戶以工商業用氣爲主,佔氣量66%,批發氣和汽車加氣站佔21%,住宅用戶佔13%。




公司簡介新奧能源(2688) 主要分為燃氣接駁,管道燃氣銷售,汽車燃氣加氣站建設與運營,瓶裝液化石油氣分銷以及燃氣器具銷售。
市值(港元)509.04億元
現時股價47.00元 (2015-03-06 收市價)
市盈率 31.65倍
每股盈利(港元)1.485港元
市帳率4.17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11.28港元


新奧能源(2688)中期業績

新奧能源(2688)8月 公布6月止上半年業績,營業額143.51億人民(下同),按年增加38.2%;毛利29.38億元,增加8%。錄得純利增長64.7%至12.14億,每股盈利1.12元。不派中期息。 撇除一次性損益後,核心業務利潤實際為人民幣11.8億元,按年上升19.9%。

集團共銷售81.25億立方米燃氣,比去年上升25.8%,其中天然氣佔80.37億立方米,比去年上升29.1%。銷售於住宅用戶及工商業用戶的氣量分別佔12.7%及68.2%,與去年比較分別上升10.7%和27.5%。

截至 2014年6 月底,集團的手頭現金相等於人民幣 71.1億元,而借貸總額為人民幣 120.4 億元,淨負債比率為 38.9%。標準普爾於 7 月份將公司投資級別的信用評級由 BBB-上調至 BBB,前景展望為穩定,肯定了集團穩健的財政狀況。



年度 營業額燃氣接駁銷售管道燃氣汽車燃氣燃氣批發綜合 營業額
2012年 36.33億元 (17%)105.16億元 (54%)23.07億元 (9%)10.31億元 (6%)180.27億元(100%)
2013年 38.43億元 (17%)141.02億元 (61%)30.85億元 (13%)15.51億元 (7%)229.66億元(100%)
2013年 1H18.53億元 64.73億元 13.74億元5.35億元103.86億元
2013年 2H19.90億元 76.29億元17.11億元10.16億元125.80億元
2014年 1H21.22億元 90.70億元18.10億元11.39億元143.51億元
年度 溢利 (除稅前) 燃氣接駁銷售管道燃氣汽車燃氣燃氣批發綜合 溢利
2012年 22.68億元 (47%)19.90億元 (41%)4.86億元 (10%)0.55億元 (1%)48.44億元(100%)
2013年 23.77億元 (44%)24.56億元 (45%)5.00億元 (9%)0.63億元 (1%)54.64億元(100%)
2013年 1H11.68億元 12.24億元 2.74億元0.25億元27.21億元
2013年 2H12.09億元 12.32億元 2.26億元0.38億元27.43億元
2014年 1H13.22億元 13.05億元 2.65億元0.14億元29.38億元



發展 及 2015年目標

回顧上半年,集團的天然氣總銷售量上升34.1%至 50 億立方米,證明了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持續強勁。 在利好行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下,新奧能源(2688)穩步拓展城市燃氣、工業園區、分布式能源和車船用加氣業務,為集團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



北美燃氣業務

新奧能源(2688)去年10月公佈斥資2億美元向大股東兼主席王玉鎖收購北美燃氣業務,收購作價相當於1.5倍帳面值。 今次從大股東收購的項目,主要位於加拿大及美國,包括在加拿大的4個燃氣加氣站,以及位於美國西部的29個燃氣加氣站。 公司在公告中提到,上述收購為集團提供進軍美加市場之機會。

對公司以2億美元向大股東收購北美加氣站業務,被指是高價買虧損資產,新奧(2688)管理層召開分析員會議解畫。首席財務官王冬至稱,北美加氣站業務2014年虧損主要是來自一次性前期費用0.11億美元,2014年虧損幅度料比2013年收窄,料2016年進一步收窄,項目料在2016年下半年收支平衡,2017年始有盈利。

王玉鎖強調,北美項目的內部回報率約15%,與內地項目相若,他會先清還美國業務的債務,才將資產註入上市公司,未來新奧會發揮技術及設備優勢,與石油企業及物流公司組成聯盟,於北美開設示範站,預計每站建築成本約350萬至500萬美元。

筆者初步估計,北美業務2015年虧損人民幣1.1億元。



城市管道燃氣項目

新奧能源(2688)於2014年上半年獲取6個新的城市管道燃氣項目和園區項目模。 截至2014年6月30日,集團在中國所管理的燃氣項目達到140個,整體平均氣化率為47.9%。




車船用天然氣業務

交通工具尾氣排放是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車船用天然氣為中央優先鼓勵的天然氣使用類別,目前內地LNG汽車數目年均增長20%。 新奧能源(2688)多年前已開始探索交通運輸天然氣這個範疇,為未來3大發展起推動作用,即:LNG物流綜合網絡;鼓勵城市大巴改用LNG;在江、河、湖優先推廣船用LNG,後擴至近海領域。

於期內共建成並運營9座CNG加氣站和28座LNG加氣站。現在運營的CNG加氣站累計達到277座,而LNG加氣站則累計達到208座。 期內集團汽車加氣站之天然氣銷售量增長25.2%至6.67億立方米,佔總體售氣量的13.3%,銷售收入達到人民幣18.1億元,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31.7%。

期內,集團繼續積極推進船用液化天然氣業務,積極參與國家試點示範,擴大船用聯盟合作,探索船用業務模式,加大客戶開發。

車用天然氣 2020年 推算


與中石化的合作

去年的9月,新奧能源與中石化銷售公司訂立增資協議,新奧能源以總代價40億元參與中石化增資。當增資完成後,新奧能源擁有中石化銷售1.12%的股權。

中石化在內地擁有最大的成品油銷售網路,包括3萬個加油及加氣服務站及逾2.3萬家便利店。去年中石化銷售業務的營業利潤達350億元。 對於新奧能源來說,中石化如此龐大的銷售網路無疑是非常吸引。 新奧與中石化銷售公司亦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加強兩家公司在天然氣資源採購與配送等方面的合作。 新奧今次的增資入股中石化銷售,代價是帳面價值的2.1倍,對應的市盈率為13至14倍。

股權

主席王玉鎖自從10月起,以45.60元至49.99元增持至30.40%股權。 基金方面,Capital Group Companies則由11.22%增持13%以上後減持至12.97%,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由7.87%增持至10.16%。 另一方面,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增持高於5%後減持,現時持股量低於5%法定披露水平。

▪  主席王玉鎖 持有30.40%股權。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持有12.97%股權。
▪  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 持有10.16%股權。
▪  Wellington Management Group (威靈頓管理) 持有4.99%股權。

新奧 主席 王玉鎖

零息可換股債

新奧能源(2688)2013年發行了2018年到期的面值共5億美元的零息可換股債券(CB),為現有債務再融資,換股價為每股48.62元。 如果全轉換,兼有 7,978 萬股新股,相當於已發行股本的7.4%。

由於新奧能源(2688)的股價由2013年2月至12月底上升近20元,可換股債券(CB)的價格跟隨上升,產生人民幣7.84億之非現金虧損。 如扣除該因素後,2013年核心業務利潤實際達到人民幣 19.4 億元,按年上升 20.8%。




短評

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深化改革,天然氣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時期。 國務院辦公廳於2014年4月14日發佈了《關於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若幹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出未來要增加天然氣供應,到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節能減排和治理霧霾的政策支持下,天然氣行業仍有相當大發展空間,價格機制市場化亦有利增加行業透明度,有助估值提升。

發改委於2013年已推出一系列天然氣價格改革政策,將天然氣價格與液化石油氣(LPG)及燃料油掛鈎,規定前者價格不能超過一籃子價格的85%。 天然氣價格較可替代能源有15%的價格優勢,凸顯鼓勵大量增加天然氣的政策,天然氣逐步取代其他更汙染的可替代能源,作為中國其中一個主要能源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新奧能源(2688)業績穩健,項目位置優越,持續增長。 新奧是最早一批在國內經營城市燃氣的民企,其多個項目都有超過10年的歷史,其擁有較佳的歷史成本優勢,非常明顯的。 新奧大力發展加氣站,是未來增長的亮點。

上調天然氣價格後,下遊燃氣商需要2至3個月轉嫁差價,影響短期盈利的表現。 相反,如果下調天然氣價格,天然氣價格競爭力提高,則有利燃氣商短期盈利的表現。 新奧能源(2688)管道燃氣銷售量持續不斷提高,氣費收入已穩定地成爲集團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銷售管道燃氣佔溢利一半左右,眾多燃氣商中比例最高。 天然氣價的下調,對於集團的受惠最深。 另外,由於新奧能源(2688)增量氣比例接近4成,亦是多間下遊燃氣商中比例最高之一,集團最為受惠增量氣價的下降。

新奧清潔能源產業圖片

估值

新奧能源(2688)多年來營業額和盈利穩步上升,近年來每年平均盈利增長約為16%-20%,屬於可攻可守的穩健投資。 撇除一次性損益後,集團2013年實質純利增長20.8%,2014年上半年按年上升19.9%。

估值方面,集團無論是業務增長及財政皆穩,故一直享有一個較高的估值。 近日,雖然公司股價從52週低位回升1成多,現價2015年預期市盈率15.1倍,相比多年平均數的20多倍仍然低2成半以上,更遠低於去年年頭市盈率28倍。







預期市盈率,股息

新奧能源(2688)2013年核心盈利按年增長20.8%至人民幣19.4億元,每股盈利人民幣1.79元或2.28港元。 核心盈利計算,現價47.00元,2013年度市盈率20.6倍。

撇除一次性損益後,新奧2014年上半年核心業務利潤實際為人民幣11.8億元,按年上升19.9%。 筆者簡單估計,新奧能源(2688)2014年盈利按年增長17%-19%至人民幣23億元。 每股預期盈利人民幣2.12元,或2.63港元左右。 核心盈利計算,現價47.00元,2014年預期市盈率17.9倍。

由於新奧能源(2688)的股價由2014年下跌了11元左右,估計可換股債券(CB)產生大約人民幣4億之非現金盈利。 加上這個非現金盈利,表面上盈利由人民幣12.52億元,預期按年上升1倍多至2014年的26億元以上,表面市盈率是15.8倍左右,股率1.1厘。

新奧能源(2688)2015年目標的經常性盈利為18-20%增長。 筆者使用18%作為初步估計,現價的今年度市盈率為15.1倍。




股價走勢

1年圖:

新奧能源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新奧能源(2688)。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營業額 --84.13億元
2010年 營業額 50.44億元112.15億元
2011年 營業額 72.02億元150.68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87.74億元180.27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103.86億元229.66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143.51億元--

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盈利 --8.03億元
2010年 盈利 5.34億元10.13億元
2011年 盈利 6.29億元12.53億元
2012年 盈利 7.30億元14.82億元
2013年 盈利 7.37億元12.52億元
2014年 盈利 12.14億元--

每股盈利 (人民幣) 上半年全年
2009年--$0.777
2010年$0.5083$0.965
2011年$0.5988$1.19
2012年$0.6878$1.39
2013年$0.6802$1.16
2014年$1.12--


參考:

1. 新奧能源 2688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9/LTN2014082940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2/LTN2014082282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02/LTN20140402109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24/LTN20140324113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77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26/LTN2013082643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6/LTN2013032695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03/LTN20120903100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27/LTN2012082754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27/LTN20120327137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26/LTN2011082668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25/LTN20110325780_C.pdf

2. 新奧能源 2688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40825.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interim/2014/intpressc.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annual/2013/cres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40325.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interim/2013/documents/cpress.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annual/2012/documents/c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30827.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ennenergy/cpresent/pre130327.pdf
http://webcast.irasia.com/ennenergy/annual/2012/documents/pre.pdf

3. 新奧能源 傳說落幕篇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4a20002-8f19-4a1d-8fd0-230e2c91242c-567197

4. 新奧進可攻退可守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c17a7a6-0d3c-4332-8bf1-e1e27638ac96-035188

5. 內地氣價調整 下遊分銷商受惠
http://invest.hket.com/article/554290?

6. 天然氣價改4月實施,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並軌
http://www.hket.com/article/554201?

7. 氣價回調 燃氣股博見底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dbccad1f-5927-431a-8888-927e57a14aba-267258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82

[轉載些文化東西]沈旭暉專欄﹕黃興桂球評 被忽略的全球化現象( 2010-06-14 )(體育世界)

【咫尺地球】筆者由於為有線電視主持世界盃政治的環節,不少朋友以為會遇上傳奇足球評述員黃興桂,其實,我們的時間是不會交接的,但這卻意外讓筆者發現,原來社會對「桂神」的二元評價,比對布殊(相關)反恐和政改方案更極端﹕有球迷託筆者帶藥到錄影廠把他毒啞,「挽救整個世界盃」;也有不看足球的女性朋友成為「桂迷」,高呼「沒有黃興桂的比賽就不是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必須從國際關係的高度解讀﹕無論我們是否喜歡黃興桂,也不得不承認,曾長期在美國和新加坡生活的他,比其他本土評述員擁有國際視野。傳統港式球評不是資料數據式、就是茶餐廳吹水式,唯獨「桂評」結合英式和拉丁式兩大流派,在這個「亞洲國際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兩大流派的發展,有其特定社會時空背景,黃興桂把風格同步移植在香港,能否有如全裸變出白兔的魔術師,絕對見仁見智。

英式球評傳統是簡潔,沒有廢話,不帶立場。每有球員觸球,只會讀出球員名字,直到真正的(注意,是「真正的」)關鍵,才加插精煉評論。筆者讀書時,曾聽名宿連尼加評論英格蘭對德國,最終英格蘭獲勝,他才冷冷的說﹕「作為專業人士,我知道不能表露情感,但容許我慶祝一聲,Yes!」僅此而已。黃興桂常在兩場比賽之間,甚至在同一比賽內180度改變對球員的評價,在英國人心目中,卻可算是不帶感情的「專業」。


「廢話」金句哲理勝過時評

這樣的風格,固然與英國內斂的民族性有關,也假定了任何英國人都是足球專家,毋須額外評論纏擾。更重要的是,英國由英女王開始,提倡超然、工作時不帶感情的專業精神﹕足球作為國技,被認為應反映民族性。小報愈是不放過球星,評述愈冷靜。由於惜字如金,英式評論產生了大量好像很有哲理的金句。著名英國球評Barry Davies有如此代表作傳世﹕「If it had gone in, it would have been a goal」,足以和「桂評」的「今場波邊隊能夠入一粒先,嗰隊就會有優勢」輝映。兩大金句也許都是廢話,但鑽入牛角尖,卻哲理無限,可以解釋為「結果比過程重要的管理型人生觀」,起碼比「曾蔭權(相關)在辯論表現出色就會增加支持度」一類時評,予人思考空間。

英式評論又喜歡使用相關語,即「食字」,偶爾含義不文,例如﹕「Julian Dicks is everywhere. It's like they've got eleven Dicks on the field」。這教人想起日前「桂評」新金句﹕身裁矮小的墨西哥守門員除了有龍門柱這個「好朋友」,還「很短」。


英式風格結合拉丁口味

一般球評有了英式風格,就不可能結合拉丁風格,除了黃興桂。拉丁球評可說是英式的對立,完全是個人表演,無論多沉悶的比賽,球評都會抑揚頓挫不斷發聲,而沒有實質內容。球星由後場帶球到前場,拉丁球評就會以超低音頻喃喃一分鐘說那個球員的名字,中邪般「美斯美斯美斯美斯……」;到了入球,又連續一分鐘大叫「goal」,又或「gol-gol-gol」、「goalaaaaazo」等不同變種。這堆毫無意義的發音,就是「神奇、頂級、超卓、有今生、無來世」的原型。

拉丁球評激情澎拜,除了因為拉丁語系崇尚進攻足球,也有其社會背景。按黃興桂的邏輯,拉美語區有三種「不同」社會問題,分別是無財富、不富有和金錢少,需要通過足球讓國民發泄,看不起歐洲那講求戰術、謹謹慎慎的小家子氣風格。沉悶的比賽,肩負了宣泄的社會功能,球評若把比賽如實反映,反而變成不專業。這流派不但主導西班牙、中南美洲,也征服了美國,因為美國球迷多是來自墨西哥的拉丁後裔﹐把拉丁球評引入美國﹐成了他們在英語國家的身分認同。假如有人說「呢球有機會呀吓,因為係角球嚟」,拉丁球迷會擔心這是身分的背叛。


桂式全球在地化

在地球,也許唯獨「神級」的黃興桂,想到結合對立的兩大球評體系,這不得不算是全球化時代一大特色,打破了「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的黃金定律。桂式全球化結合還帶有本土色彩,「蔗渣嘅價錢踢出燒鵝嘅味道」,創意令英評拉丁評甘拜下風,可見他還是全球在地化先驅。說到底,和其他港式世界盃娛樂環節相比,「桂神」登場,還是可以分辨什麼是國際視野的。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在地化從來極具爭議性,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欣賞角度,都讓人愛恨分明,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特區全球化的通識教材,不但要將「桂評」列為必修,也應邀請黃興桂擔任客席教師,因為只有他有資格和勇氣說﹕「球迷們,全球化就是這樣的!」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58

06 Apr 16 - 北京控股(0392) 全年業績

北京控股(0392)致力於定位為清潔能源及公用設施營運商,集團透過上市的非上市子公司,轉型為一家專注燃氣、水務、啤酒、環保及固廢處理業務的多元化綜合企業。 北京控股(00392)於3月底公佈全年業績,純利按年升17.3%至56.7億元,每股盈利4.41元。

■  10 Sep 15 - 北京控股(0392) 中期業績
■  26 Feb 15 - 北京控股(0392) 中期業績
■  11 Jun 14 - 北京控股(0392) 全年業績
■  10 Feb 14 - 北京控股(0392) 中期業績

北京控股 0392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北京控股(0392)

北京控股(0392)是北京市政府之唯一海外上市綜合企業,於1997年在香港掛牌上市,主要從事分銷及銷售管道天然氣,生產、分銷和銷售啤酒,興建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及供水業務。 公司同時擁有以燕京啤酒為主的消費品業務以及科技業務。

北京控股(0392)於2013年發行股本大幅增加約1.33億股,主要是收購中國燃氣(0384)權益之對價新股。

經過多年的重組及整合旗下業務,公司已基本完成戰略轉型,成為清潔能源及公用設施營運商。 目前,北控(0392)持有的核心資產包括: 北京市燃氣集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燃氣」)100%股權;中國燃氣(0384)22.7%股權;A股上市公司北京燕京啤酒(000729.SZ)45.8%股權;北控水務(0371)43.8%股權,並以此作為投資中國大陸水務項目之主要平台;以及正在進軍中國固廢處理業務的北京發展(香港)(0154) 50.4%股權。

北京控股 392 北京燃氣


公司簡介北京控股 (0392)主要從事分銷及銷售管道天然氣,生產、分銷和銷售啤酒,興建污水及自來水處理廠及其他基礎設施。
市值(港元)500.31億元
現時股價39.00元 (2016-04-06 收市價)
市盈率8.84倍
每股盈利(港元)4.41港元
市帳率0.86倍
每股帳面淨值(港元)45.36港元
北京控股 392


北京控股(0392) 全年業績

北京控股(0392)3月公布截至2015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純利為56.7億港元,按年升17.3%。 營業額按年升25.5%至601.5億元,主要是北京燃氣之營業收入穩步增長所致。 每股盈利4.41元。末期股息按年升3仙至65仙。

期內,北京燃氣的售氣量達到130.6億立方米,按年增31.1%。燕京啤酒完成銷量483萬千升,實現營業收入140.7億元。北控水務營業收入因水處理服務及BOT項目建造服務收入增加而上升51%至135億元。

於2015年12月底,集團持有之現金及銀行存款為136.9億港元,比2014年底增加24.86億港元。 資產負債比率為33.6%(2014年:35%)。

業務股東應佔溢利比例備註
管道燃氣業務50.65億元 (上升13.7%)80.6%北京燃氣,
中石油北京管道,
中國燃氣(0384)
啤酒生產業務1.43億元 (下跌53.2%)2.3%燕京啤酒
污水處理及水務業務10.77億元 (上升36.3%)17.1%北控水務(0371)
主營業務溢利61.73億元100%--
其他業務及總部費用(7.96)億元----
非經營性收益淨額2.90億元----
股東應佔溢利56.67億元 (上升17.3%)----
股東應佔溢利 (經營性)53.78億元 (上升14.7%)----

北京控股 392 北京燃氣


發展 及 2016年目標

北京控股(00392)去年旗下北京燃氣售氣量達130.6億立方米,同比上升31.1%。 副總裁兼北京燃氣總經理支曉曄表示,今年的購氣量料有10億立方米左右的增長,即在146-150億立方米之間。

他又提到集團有意加快海外布局,希望在十三五及十四五期間成為國際化的燃氣公司,擬沿著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開拓機會。 在國內,集團正密鑼緊鼓開拓北京以外的地區,今年在河北一帶肯定會有燃氣項目落地。

被問到中石油北京管道公司投資建設的陝京四線長輸管道項目建設進程,他預計明年冬季之前可完成建設,將可大大緩解北京地區冬季限供的問題。四條管線運輸能力可達到約650億立方米氣。


固廢處理業務

北京控股(00392)今年3月完成收購德國EEW廢物能源利用公司100%股權。 EEW集團為一間總部位於德國的歐洲領先廢物能源利用公司,營運18間廢物能源利用工廠,其主要業務為以廢物供電、供汽及供熱,並於德國廢物能源利用業務擁有約17%之市場份額。

北京控股(00392)正為該項目引入投資者以降低投資壓力,擬出售部分股權予主權基金、產業基金等投資者,強調出售股權後對項目仍保持主導權。

周思指出,中國在固體廢物處理上仍十分落後,在人才、裝備、技術和管理上仍未夠先進。公司會把德國公司的技術盡快全力地吸收及消化,再應用到中國,認為中國固廢市場巨大,相信中期會為公司的收入及盈利帶來貢獻。

北京控股 0392 德國EEW Energy from Waste GmbH

短評

北京控股(0392)經過多年的重組及整合旗下業務,已經變身成為清潔能源營運商的國策受惠股,近年經常性盈利增長為15%至30%。 過去幾年,北控(0392)已在重整其資產組合,出售一些表現不佳的資產,當中包括北京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以及克旗煤制氣公司。 燕京啤酒則仍在拉低北控(0392)的業績,北控(0392)未有計劃有機會出售這個非清潔能源業務,但是看來是遲早的事。

集團去年盈利增長低於近年的平均增長率,主要原因是天然氣行業市場銷氣增長放緩,因經濟增長放緩減低工業用氣的意慾,以及油價下跌,令油價與天然氣價差距拉闊。 旗下的北控水務經營污水處理及食水供應,業績增長則保持增速。

近月消費量顯示中國天然氣市場已經告別寒冬,北京燃氣今年2首個月天然氣銷量增長25%,天然氣業務正在穩步回暖。 配合加快城區煤改氣項目實施,加大鍋爐煤改氣項目發展力度,北京控股(0392)的天然氣業務將會穩定增長。 集團的污水處理及水務業務增長較快,而旗下固廢處理業務將加快重組和資源整合。 這3項業務將會在未來數年穩定增長,估計未來數年盈利平均增長1成半至2成。

早前一輪調整之後,北京控股(0392)現時股價市盈率(P/E)和市賬率(P/B)分別為8.8倍和0.89倍,兩者均已創下超過5年來的新低。 市場早前對於北京控股(0392)收購EEW集團反應過度,高估集團債務的需要。 筆者認為市場嚴重低估這盈利穩定的多元化綜合企業,相信單位數市盈率和低於1倍市賬率的情景不會長久。 北京控股(0392)今年和去年以33元至47元回購了1400萬股,支持著筆者的觀點。

燃煤供熱鍋爐 改由 熱電聯產和燃氣等清潔能源替代



預期市盈率,股息

北京控股(0392)2015年股東應佔溢利為56.7億港元,按年升17.3%。 現價39.0元,市盈率和市賬率分別為8.8倍和0.89倍,息率2.4厘。

簡單估計,北京控股(0392)今年純利將按年上升1成半左右,現價預期市盈率7.8倍,預期息率2.5厘。

北京控股 0392



股價走勢

1年圖:

北京控股 392 股價 2015年9月  一年圖


3年圖:

北京控股 392 股價 2015年9月  三年圖


權益披露: 於本文章發佈之時, 筆者持有北京控股(0392)。


近年業績摘要

營業額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營業額 116.28億元242.08億元
2010年 營業額 152.29億元276.13億元
2011年 營業額 156.41億元304.72億元
2012年 營業額 181.55億元355.70億元
2013年 營業額 205.50億元423.61億元
2014年 營業額 224.30億元479.36億元
2015年 營業額 293.09億元601.50億元

盈利 (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9年 盈利 1.18億元 23.99億元 (增長5.1%)
2010年 盈利 15.63億元26.39億元 (增長10.0%)
2011年 盈利 16.51億元27.76億元 (增長5.2%)
2012年 盈利 18.19億元32.71億元 (增長17.8%)
2013年 盈利 20.62億元41.84億元 (增長29.3%)
2014年 盈利 28.14億元48.32億元 (增長15.8%)
2015年 盈利 31.04億元56.67億元 (增長17.3%)

每股盈利(港元) 上半年全年
2009年$1.250$2.110 (增長5.0%)
2010年$1.370$2.320 (增長10.0%)
2011年$1.450$2.440 (增長5.2%)
2012年$1.600$2.870 (增長17.6%)
2013年$1.800$3.610 (增長27.1%)
2014年$2.210$3.780 (增長4.7%)
2015年$2.420$4.410 (增長16.7%)



參考:

1. 北京控股 392 業績

http://www.behl.com.hk/en/ir/presentations/pre160331.pdf
http://file.irasia.com/listco/hk/behl/annual/2015/crespress.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behl/cpresent/pre150828.pdf
http://202.66.146.82/listco/hk/behl/interim/2015/intpress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828/LTN201508283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0828/LTN201508283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929/LTN201409294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829/LTN201408295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429/LTN201404293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4/0331/LTN2014033157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927/LTN2013092738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830/LTN2013083069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28/LTN2013032866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830/LTN2012083034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330/LTN20120330177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831/LTN201108313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31/LTN2011033153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31/LTN2010083128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331/LTN2010033140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6/LTN20090916282_C.pdf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495

智在四方:社交媒體的藝術 2011年06月25日

1 : GS(14)@2011-06-25 12:14: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5&sec_id=15307&art_id=153737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16

世說新經:面書也爭產 2011年06月25日

1 : GS(14)@2011-06-25 12:14:5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25&sec_id=15307&art_id=153737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17

女人仔看 Tec:男士貪新鮮如換手機 2011年08月06日

1 : GS(14)@2011-08-06 14:35: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992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87

可圈可點:市場渴求寫 Apps高手 2011年08月06日

1 : GS(14)@2011-08-06 14:35:37

是咪真?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99292
香港互聯網協會在過去三個月,舉辦一系列資訊及通訊科技講座,目的是協助業界人士了解行業不同部份發展情況,甚至入職的須知。七月的主題是「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及市場推廣」,相比之前兩個主題─電子醫療和金融業的資訊科技應用,這次出席的人數比前增加了接近一倍,達到近 150人,正反映業內人士和年輕 IT人對「 Apps」開發興趣。
當晚邀請五位年輕人分享,他們在不同階段創業中,部份更是「連環」創業(一家接一家)甚至「平行」創業(同時創立多個不同的公司)中,從他們的熱情,令參與者受到感染,對我們科技產業的未來感到多點希望。
港科技公司鬧人才荒

如找 Apps開發公司查詢,皆感到他們像生意多到「唔憂做」,事實如此?的確,這行業發展迅速,且以小創業公司主導,多預大公司參與,是 IT業中較獨特,但講者均嘆創意得來不易,好的人才更是難求。
然而,相比製作網頁在 15年前興起時(雖現在這群 Apps創業者當年多數尚未入行),其實寫 Apps門檻相對算高一點,且往往客人甚至要支援多個平台而令價格上升至雙倍以上也樂於奉陪,價錢也沒有像寫網頁般跌得那麼快,生意總算較可持續。
現時不少 Apps開發公司面對問題,是應集中開發自己的 Apps,作收費或其他性質如廣告平台,還是只接客戶生意?前者可令公司更能控制前路,做到如「 Angry Birds」,豈非發達?當然這些例子可謂萬中無一,後者策略就安全得多,但可能對公司長遠增值較有限。今天大部份香港 Apps開發公司均無法兩者兼顧,還在等待第一家能成功開發出自家 Apps而達到巨大盈利出現的一天。
年輕人與其創業公司,都是「 do it the old fashion way」,不向他求,不會坐着等政府支援,以己之力闖出一片天。不過,他們面對一個共同問題,卻是政府不能逃避責任的,就是人才不足。當然,一方面不少年輕人都渴望自己創業,未必願意加入別人的公司工作,但事實上,「請唔到人」已是此刻香港科技公司面對的最大危機,這問題極需社會正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88

談財經 - 胡孟青 無辜辜的內銀股輪下亡魂 (2011年10月06日)

1 : GS(14)@2011-10-07 21:47: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6028
港人有儲蓄亦有投資習慣。香港人,我指是大部分安分守己但從不貪心的普羅百姓,他們只想在退休後有保障或為子女著想,早點投資,尤其在通脹加劇貨幣購買力
被蠶食下,更要被動式投資。香港有很多聰明投資者,亦有很多被動兼一知半解投資者,他們無不切實際貪婪動機,但最後卻淪為最無辜輸家。08、09年,無數
港人因滙豐控股(005)流淚,輸得慘重,今時今日,有投資者選擇把資金泊向派息高、估值低、前景好的產品,因內銀股而再度損失慘重,輸掉血汗錢甚至棺材
本,連臨近退休的資深業內人士,都因被股價反覆下挫後、反映去年股息相對息率達6至7厘相對吸引力而蒙蔽,一時忘記內銀盈利增長將放緩,及因供股後每股盈
利被攤薄的影響,甚至未能理解當前負面因素對內銀的困擾。斷估在眾多人中,大部分是無辜受害者。何解?
因大部分被動或為勢所逼的投資者中,在08至09年前,港人與投資者眼中,滙控是最安全穩陣資金避難所,到09年,因滙控變質,內銀接力成股民安全之選。
套用一個較俗例子,滙控及內銀本質上是這群無辜市民眼中的安全島,即代表既安全又快樂!造成如此情況,歸根究柢是香港股壇有品牌,有認受性股份所剩無幾,
這亦是港股一個長期存在的另類結構問題!對因滙控及內銀損手的無辜投資者深表同情。環境有變,昨日以為最安全獲馬首是瞻股份,可能今天變得最不安全。生於
亂世,我只能以唐朝詩仙李白一首詩,與360萬本地就業人口中71%正努力為將來供強積金的無辜族群共勉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2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2:53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3 : GS(14)@2011-10-07 22:44:28

我都認為內銀的潛力大
4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8:42

她真是以稽落人為樂, 得罪人多, 稱呼人小! 遲早出事!
5 : GS(14)@2011-10-07 22:50:06

風格也
6 : Louis(1212)@2011-10-07 22:53:33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7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01:08

6樓提及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相對美國, 大陸仲有好多野可以做, 人地唔出招是免得經濟過熱, 一步打殘左自己咋!
8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05:39

十萬七千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相當於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的兩成七,說會爆發像歐洲的債務危機、拖垮中國經濟,未免誇張,但不代表全無問題或毋須擔心,否則國務院也不會特地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必須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因此,單憑人行一句「貸款風險可控」,審計署一句「未構成全局性風險」,肯定不足夠。市場最關心的是地方債務何時償還?怎樣償還?還不起將由誰埋單?至今沒有明確答案。

大部分地方債務相信都是花在過去幾年刺激經濟的基建項目之上,貸款期一般為三至五年,現在開始步入還本付息高峰期。由於基建項目一般不會產生大量現金流,要在幾年內回本實屬天方夜譚,拖長還款年期來避開違約恐怕是唯一選擇。雖然銀行毋須把整筆債務列為問題貸款,但短債變成長債,要承受的風險完全不同,勢必加重資本壓力。

如果新投資項目無法支持正常還本付息,而地方政府又認真地堅持不違約,那麼只好拉上補下,從政府營運的角度來看,便是削減其他開支,把省下來的錢還債。這樣做無異於要民眾一起節衣縮食,變相財政緊縮,結果不難想像,就是地方經濟面對下滑風險,地方政府願意犧牲嗎?

因此皆大歡喜的方法是由中央代勞,發行地方債融資,把錢還給銀行。地方債有中央信用擔保,違約機會甚微,加上年期又長,真是長命債長命還!可惜現實沒有這麼理想,財政部剛剛完成發行今年首批三年及五年期地方債,三年期的部分出乎意料地認購不足,中標息率也比五年期債券為高,出現罕見的孳息倒掛,而兩批債券與同年期國債孳息的溢價亦超預期。這現象說明投資者並非傻仔,很清楚問題所在,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作補償。

雖然當局堅持風險可控,但至今未有一套解決地方債務超負荷的方法,對於那些孭重地方貸款的內地銀行,投資者只好用腳投票,難怪策略股東紛紛大手減持,內銀股價長期低殘。坦白說,地方政府債務肯定存在低估,因為除了銀行貸款之外,還有名堂多多的另類貸款,有否被納入審計是不無疑問的,只懂刻意淡化債務風險,將很難恢復市場信心。
9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20:19

小弟最不滿地方債壞帳,要銀行負上一部份責任,大部份借出去錢亦同官員有關係,官員抽完油水,變成壞帳最後要小股東投資者埋單
10 : calvinx(8907)@2011-10-07 23:35:28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11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45:05

10樓提及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我只是覺得她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 負面的東西報刊都已報導了...還要她冷冷的加一腳嗎?
而且內銀向來都是很大爭議的...有其好的面!

(我兩年內無買過內銀)
12 : calvinx(8907)@2011-10-08 00:00:03

絕對認同內銀都有好既方面, 但係佢都講左內銀衰都有幾個月, 所以我又無乜特別感覺. 當然, 我都要承認我幾喜歡佢講野既style. 正如阿穌的節目一樣點解咁多人睇? 就係喜歡佢寸, 但係佢介紹的野就.........

正如湯大咁講, 市場同風格囉. :)
13 : 游浪潮(3792)@2011-10-08 00:02:59

在這時間唱淡內銀,是落井下石,而不是溫馨提示

與其看內淡,不如多唱淡 700, 1038, 6 仔等,因一個大跌市要輪流洗,最強的也會變成最弱﹗

至於內銀的危機,既取決政府解決的地方債的決心,也看人們對政府的信心

在兵荒馬亂時,很多事是說不清的,小弟想大家回顧一下金融海嘯就明
14 : siuman1986(6109)@2011-10-08 00:12:19

我個人就唔係幾like呢種風格喇,如果佢早半年講呢堆野,反而值得聽聽,而家講....唔like 囉~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都係咁,到家下都無變過,所以高官貪/洗左的錢,唔多唔少都要銀行還債。同樣地,國企入面高層用/貪/洗/應酬左的錢,都係公司還,總之最後叫核數姐姐砌返掂條數就無事發生。
具中國特色的財務報表,某程度上係科學分析理解唔到....^^""
所以我覺得,內銀即使真係有好多壞帳,最後都有機會比阿爺用某種具中國特色的方法解決左,而且透明度為零,結果變成大家好唔明白點解佢唔死得但事實佢真係唔死得的現象。
15 : GS(14)@2011-10-08 09:13:07

大陸人對於歐陸人的財技舉一反三,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水平...有高超的頭腦才弄得出報表的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94

C觀點 - 施永青 烏坎村選舉非內地首次 (2012年03月06日)

1 : GS(14)@2012-03-06 22:55:4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49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20

財經CAREFREE - 順叔 十年大家樂(上) (2012年03月06日)

1 : GS(14)@2012-03-06 22:55:5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950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