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樂視網重要里程碑之一----優土合併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0zegb.html

樂視網的核心關鍵詞就是版權,在中國這個視版權如無物的國家裡,能最早,能一路堅持,能耐心培養付費用戶的,早已經不簡單是商業策略問題,根本上就是戰略 和信仰問題,這和一個製鞋商到一個不穿鞋的人群裡去謀發展的道理是一樣的,悲觀者看到的是人人都不穿鞋,但是穿鞋的好處有多少,穿過的人自會知道,而且穿 上了就再脫不下來了。

 

中國的視頻網站從有近千家到今天的幾大家分食天下,樂視網一如既往地按既定方針辦,幾百家消失的過程中,樂視從無名到有名,再到有影響力,一直前行,今天 這個過程達到一個高潮,因為著名的土豆也將要消失了,有朋友問我怎麼看這個事件的影響,我說可以看成是沒有影響,也可以看作是很有影響,兩個虧錢的為了更 經濟的燒錢,合在一起,對一直如老牛犁地般前行的樂視,有何影響?在這條耕耘之路上,曾經幾百家公司不都煙消云散了,難道這次動靜大一點的消失就有什麼本 質上的差別嗎?

 

去年曾寫過《從古永鏘的訪談看到巨大的失望》, 發表在淘股吧上,奇怪的是這篇自感不錯的觀點並不被大家看好,但也是借此文的一系列思考更加清晰了樂視網的戰略高度,有極個別的投資很省心力,天時,地利 具備的前提下,一旦理念和戰略正確,後面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幾乎就是順理成章,樂視網雖然近期漲的不錯,但它真正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版權為本,內容為 王,多種盈利方式的全面出擊,已經把對手消滅到寥寥,剩下的,要與樂視跟隨性的競爭,已經優勢不在,也沒有制高點了,那麼雙贏的格局就只有合作一條路,這 對樂視來說,不是利好是什麼呢?

 

說白了,文化產業的重中之重就是版權加內容,而不是傳播,這麼淺顯直白的道理,看到今天,卻只有樂視一家在做,百事通被追捧,其實它差遠了,規模大不能說 明問題,其他的,則更是差遠了,你要競爭傳播能力的話,那有的是大戰好打了,打來打去,也就是打出一個傳播老大,最後還是要上內容的不是麼,那麼多七七八 八的分析文章,都在討論眼球,不看也罷!

 

所以,版權就是核心,它就是圖窮匕見的匕首,還會精彩的!今天的優土合併,便是註腳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0

10個令你輸身家嘅投資方法 財務自由的新里程碑

http://ffmadman.blogspot.hk/2013/10/10.html
在投資行業幹了18年之後,幾乎所有想象得到的虧錢方式我都見識過了。虧得最慘重的,便是我所說的「紅色警報」虧損,虧了之後就爬不起來的那種。「紅色警報」虧損可以避免,需要的是少量的知識──以及大量的常識。下面10種投資決策當中,有八種屬於「紅色警報」式的錯誤,另兩種不是。繼續讀下去吧,了解一下怎樣鑒別出「紅色警報」投資決策。

1. 相信一只股票你所效力的公司表現不錯,你知道公司的潛力,你應該大量持有公司的股票,畢竟這樣會顯示出你的效忠程度,對不對?我有幾年時間在一家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很多客戶都是英特爾(Intel)的員工。一名英特爾高管持有15萬股的英特爾股票,當時英特爾的行情是一股73美元左右。這人在一只股票裡就放了1,100萬美元,佔用了大部分財富。雖然有一部分是限售股,但大多數股票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售出。我們無數次地談到把這麼多財富投入一只股票的風險。失望的是,此人對我們的建議充耳不聞。感到無能為力的我們看著英特爾股票下跌,下跌。過去一年該股一直在20到25美元之間波動,按22美元一股計算,前面說的那15萬股價值330萬美元。三個百萬,仍是個不小的數目,但它帶來的生活水平是無法企及1,100萬美元帶來的生活水平的。你可以通過規避風險的方法鎖定生活方式。如果你所相信的投資顧問要你降低風險,那就仔細聆聽。你不可能把你對自己公司股票的「信任」拿到銀行存起來。大批持有公司股票証明的不是你對公司的忠誠,而是你對自己理財計劃的不忠誠。 是不是「紅色警報」?是的

2. 購買年金當投資年金是不錯的投資產品,對不對?年金是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一份合同。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種投資產品。購買年金的時候,你是在為某一個收益投保,而不是在投資。合理運用年金的關鍵是知道自己的投保對象,並知道投保的成本。年金可以是一個不錯的風險管理工具,但不要把它與投資混為一談。有些可變年金允許你投資年金之內類似共同基金的賬戶,但投資收益有一個投連險(insurance wrapper),這個投連險要麼是承諾死亡的時候給付一個具體的保底收益(死亡收益保底),要麼是承諾將來給付一個具體的收益數額供你提取(生存收益保底)。我曾見到太多太多的人之所以購買可變年金是因為他們誤解了保底的運作方式。在購買數年之後,他們發現其運作方式跟當初想象的不太一樣,於是在這個時候錯誤地將可變年金變現,給自己造成成千上萬美元的損失。你應該把年金當作一種在退休之後獲取可持續收入的手段,而不要出於年金的投資潛力而購買。要把它們當成一種收益的保險來買。紅色警報?不是的。你可能會被一種不是特別適合自己的產品套牢,但不太可能因為這種選擇而虧掉自己90%的價值。

3. 樓市大潮裡隨波逐流投資租賃性房地產是拿別人的錢積累財富的好辦法,對吧?我是說,電視購物廣告是這麼說的。2007年,我的一位好友持有12套租賃房產,總價值超過300萬美元。才幾年時間,11套都因為短售或止贖而丟掉。然後,重新積累財富的漫長歷程又開始了。這位投資者是個聰明人,在一家上市公司當高管。她參加了多個有關房地產投資的培訓班。問題出在哪裡呢?她違背了房地產投資的一條基本原則:投資房地產需要雄厚的財力。當經濟下滑時,租戶可能會搬走,於是你有房貸要還而無收入可供。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現金流來還房貸、搞維修,你就會失去房產。房地產投資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在房價重新上漲的當下,不要因為坐享其成的誘惑而迷失方向。它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容易。紅色警報?是的。

4. 聽小道消息資金翻倍的投資機會值得追求,它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對吧?很多年前,我的一位高學歷友人開始跟我講起一只他之前一直在研究的股票。那只股票很可能會有大的變動。他參加了股東會議,看過財務報表,他相信,不用幾年時間它就會漲到原來的三倍。是一只便士股。我買進了。價格下跌的時候,我又買了一些。今天,我投進去的幾千變成了幾百。我仍然持有這些股票,提醒自己虧錢是多麼容易。我那是在投資嗎?不是,我是在賭博,結果賠了。蘇珊﹒凱恩(Susan Cain)在《安靜》(Quiet)一書裡講了一名男子的故事,他在市場崩盤期間買進通用汽車(GM)的股票,以為這樣可以讓自己的退休儲蓄翻番。他之所以對這筆投資感到放心,是因為之前從值得信任的渠道聽說政府將救助這家公司。當股價繼續下跌的時候,他又買了一些。再跌的時候,繼續買。觸底的時候,才發現一輩子的存款差不多全部投進去了。他慌了,把股票賣了。不久過後,該股實現了反彈,但他一輩子的積蓄已經一去不復返。對於服務員來講,「tip」(小費)是一種好東西。但在涉及家人未來的時候,要避開「tip」(小道消息),堅持嚴謹的、分散化的投資方針。紅色警報?是的。

5. 變道──一年變一次聰明的投資者密切注視著市場,頻繁地將資金轉移到最新的績優產品,對吧?我在從業生涯早年效力的一家公司推出了一只科技類共同基金。1998年該基金實現了超過90%的回報率。我的一位客戶想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這隻基金。他們無法理解我為什麼不樂意。事實上他們是帶著一種輕蔑的態度對待我,好像我不鼓勵他們追求90%的回報就是個傻瓜似的。我要求他們,想繼續的話得簽一份披露表。2005年我有一過一次類似的經歷。幾乎每一位來見我的人都想把錢投進房地產。我總是告訴他們:「我希望你每次講到『房地產』這個詞時,都把它替換成『科技』一詞,然後再告訴我聽起來還像不像是一個好主意。」2011年,黃金成為投資熱門。又一次,來找我的人必問黃金──大概剛好是在金價觸頂的時候。可能你有注意過,如果在一條擁堵的公路上持續變道,一直想往前挪,通常情況都是進一步落在後面。這樣開車沒有效率,這樣投資一樣低效。要選擇一套嚴謹的策略,堅持不變。從一種投資跳到另一種投資只會讓你慢下來。紅色警報?是的。

6. 炒匯專家可以實現更高的回報對吧?找一個懂投資的人,然後你就安心了。2007年,我的一位客戶在他還有一個月退休的時候來見我,跟我說,他不需要提取之前規劃的個人退休金賬戶(IRA)裡面的月度退休金。「為什麼呢?」我好奇地問。他說他拿10萬美元投資了一個外匯交易計劃,一個月給他返還5,000美元。他給我看了他收到的支票。我胃裡一陣難受。算一下就知道不對。投入10萬美元,以5,000美元一個月計算,一年就是六萬美元。沒有誰可以兌現這麼高的回報率。可你怎樣才能把這些東西解釋給一個手頭握有支票的人聽呢?不到半年,這個外匯交易計劃就被發現是一場騙局,騙子被捕了。我並不感到意外。如果說專家可以產生如此高的回報,那他們做你的生意幹嗎?不要寄望於匯率,寄望於專家,也不要迷上任何形式的奇怪承諾。我還沒有見到有哪一個計劃能像推銷時所說的那麼靈驗。紅色警報?是的。

7. 享受拍馬有更多的錢,總是有更好的投資選擇,對吧?如果你有機會參加某種專屬的東西,它可能就會產生更好的回報。我見過的最有效的銷售策略之一,就是利用你的自尊心。2006年,我的一位客戶離開了我的公司,把她400萬美元的資金轉移到同城另一家公司。他們跟她說,以她的資金規模,她應當參與一些只面向獲得認可的投資者的專屬投資機會。她把全部資金投進他們提供的三種專屬投資產品──最後血本無歸。他們提供給她的建議純屬不妥。她是寡婦,膝下四個女兒都不到21歲。但她改換過去的那家公司跟她有相同的信仰,跟她說可以包辦一切(全部會計、法務和投資事務),於是她信了他們。監管層正在調查,這是好事,但他們拿不回她的錢了。如果有人利用你的自尊心,請遠離他們。以我的經歷,在涉及投資的時候,自尊心唯一的作用便是幫人虧錢。紅色警報?是的。

8. 相信別人你可以相信圈子裡的名人,所以你應該跟他們做生意,對吧?制衡在政治和投資領域都是好東西。確保制衡的一個辦法,便是與一家使用第三方托管人的投資顧問公司合作。這個第三方托管人把會計報表直接發給你,投資顧問公司可以動你的賬戶,但這些交易由托管人直接向你報告,而托管人與投資顧問公司沒有關聯,也不應該有關聯。在伯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案這樣的欺詐案件中,他的公司自己當自己的托管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偽造客戶看到的報表。這可是有問題的。沒有制衡,就不要冒險。不值得拿你一輩子的積蓄去冒這個險。 紅色警報?是的。

9. 抬高槓桿低息借款並投入高成長資產是積累財富的好辦法,對吧?大約10年前,我的一位客戶向我說起他的一個計劃:在加州海岸他名下的一塊地皮上建造一棟500萬美元的住宅。為完成這項工程,他需要借一筆建築貸款、動用大部分流動資產,然後還要以他在另一家金融機構持有的一筆投資為抵押借一筆貸款。我預測了可能有的結果,然後說:「只有一切順利,這個辦法才行得通。」但他信心滿滿,還是去做了。住宅完工之後不久,他的勞動合同突然終止。差不多在同一時候,樓市股市雙雙下滑。因為有一筆貸款是以一批股票為抵押,他被要求追加保証金,也就是要存錢。現在的情況是,他的資產打了水漂,必須從無到有地重新積累財富。借錢投資一定要三思而後行。這樣做造富的時候少,造成毀滅的時候多。紅色警報?是的。

10. 動機有問題推銷投資產品和理財建議的人們受到嚴格管制,所給建議必須是最符合你的利益,對不對?大約五年前,我的一些朋友跟我見面,想聘請我當他們的理財顧問。他們也見了另一位他們認識的顧問。我解釋說,我是一名只收服務費的顧問,這意味著不能收受任何形式的傭金,而且我的信托責任要求我給出最符合他們利益的建議。我耐心解釋指數型基金的運作方式,利用我認為現實的回報率(6%到7%區間)為他們做了一個預測。最後他們聘用了另外那名顧問。三個月過後,他們慌慌張張地打來電話說,他們在選購新房,需要大約15萬美元的流動資金。然而全部資金(逾100萬美元)都已經投進了非流動資產:兩只年金和一只非公開交易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這些產品都給了那名顧問大筆傭金。我索要了他們的全部文件,以一個技術性問題為由幫他們退出了那兩只年金。在解決他們的問題之後,我問他們為什麼聘請了那個人。他們說這是因為他說12%的回報是現實的,而我說只能指望6%到7%的回報率。今天,他們依然是我的客戶。雖然你不可能了解整個投資行業,但你總可以詢問有關報酬的細節問題。跟蹤資金流向,會了解到很多有關理財顧問動機的信息。傭金產品有適當的用途,有些優秀的理財顧問就是通過傭金獲得報酬的──但如果有人把你的畢生積蓄投進高傭金的非流動產品裡面,你就應該找一位新的顧問了。紅色警報?不是的。但動機有問題的人的確有可能會耗費掉你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61

科技公司跨入十億美金俱樂部:是里程碑還是兇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87.html

i黑馬發現,在科技界一家公司市值達到10億美金就是它的坎,如果再往上它就將成為巨頭,而往下,則可能什麽也不是。所以,有人戲稱10億美金的公司為獨角獸俱樂部。如果你的公司跨越了10億美金,恭喜你,你到了一個新高度。《紐約時報》日前發表分析文章稱,科技創新公司估值的飆升,雖然從目前的情況看並未產生太多的泡沫,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出戲終有曲終人散之時。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文章由騰訊科技編譯:去年的一段時間,創意產品閃購網站Fab.com(以下簡稱“Fab”)看上去就像是下一個亞馬遜。但是僅僅幾個月之後,Fab看上去又像是Pets.com(Pets.com創辦於1998年8月,2000年6月成為全球最大的寵物網站,但到了11月就宣布關門大吉,原因是無法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的翻版。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包括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在內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為Fab註入了巨額的資金,原因是被這家公司令人驚愕的增長率所吸引。在募集到1.7億美元風險投資之後,Fab在去年6月又獲得了另外1.5億美元的註資。後一輪註資對Fab的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之巨,這也讓這家公司同Snapchat、Pinterest、Evernote、Spotify和Dropbox一樣躋身“十億美元俱樂部”。但是到了去年夏季末,Fab突然隕落。受陷入財務困境的影響,Fab解雇了數百名員工。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也宣布從公司離職。隨著公司的估值跌破10億美元,部分投資人的投資出現了賬面虧損。Fab的崛起及隕落,表明創新企業的命運變化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這家公司估值的迅速變化,也闡釋出為何一些人會擔心新一輪網絡泡沫的出現。哈佛商學院教授約什・勒納(Josh Lerner)認為,“判斷一家公司是低估還是高估異常的困難。這就如同是看到一家高估值的年輕企業就認為它被高估一樣,但有時情況確實如此。”截至目前,Fab對此報導未置可否。估值飆升與十年前相比,如今“十億美元俱樂部”的規模已讓當時黯然失色。道瓊斯旗下市場監測機構道瓊斯風險資源(Dow Jones VentureSource)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時間中,至少有34筆投資對企業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元以上,遠遠高於1998年至2000年的16筆。不過這不僅僅是投機狂潮推動這些企業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資本市場的眾多變化,風險投資產業和產權投資市場的協力,讓更多的創新企業估值達到甚至是超過了10億美元。舉例來說,證券和並購市場已經表明,許多企業的高估值能夠得到證明。在上市後經歷了股價的快速下跌之後,Facebook股價出現了飆升。Twitter等新上市公司的表現也令人稱道。Instagram和Tumblr均以超過10億美元的價格對外出售,這也令風險投資家們變得更加大膽。勒納就此認為,“社交媒體領域大量備受矚目的公司已經取得了成功。這引發了反饋效應。”推動創新公司估值飆升的另外一個因素,則是去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38%。對於想要找到下一個熱門創新企業的風險投資人而言,健康的證券市場意味著綠燈的開啟,讓他們能夠為私有公司註入巨額的資金,然後等待著這些公司上市或是被出售。為數據中心提供雲計算網絡設備的Arista Networks首席執行官雅什利・烏拉爾(Jayshree Ullal)表示,“當經濟運行良好時,市場中總會有與熱情、興奮和一家企業增長相關的長期和幾乎是非理性的繁榮出現。”有報道稱,Arista Networks的估值達到了近25億美元。輕松募資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企業和投資人能夠募集廉價資金推動證券市場的上漲,這也讓投資人輕易的借貸並完成交易。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正加大對風險資金的註資力度。根據全美風險投資聯合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風險投資公司共募集到41億美元資金,較上一季度增長了28%。由於手中持有著巨額的資金,風險投資公司開始爭相向創新企業進行資本註入,這個進程通常也會推高創新公司的估值。當私家車共享乘租服務Lyft在去年籌備新一輪融資時,包括Greylock Partners在內的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均對這家公司非常感興趣。消息人士透露,但是在這些風險投資公司與Lyft接觸之前,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提出的價格已經讓這家公司無法拒絕。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在矽谷以類似的戰術而著稱,這也讓這家公司成功的投資了Facebook、Twitter和Skype等公司。根據追蹤風險投資的市場調研公司CB Insights提供的數據顯示,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的平均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了競爭對手恩頤投資(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和Greylock Partners。不過並不是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一家這樣行事。根據全美風險投資聯合會和普華永道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總額達到78億美元,較上一季度增長了12%。競爭激烈想要對最吃香的“十億美元俱樂部”的成員在末輪進行投資,風險投資公司之間的競爭將尤為激烈。這些成員包括了移動支付公司Square、雲存儲公司Box以及打車應用開發商Uber。隨著新投資人開始與風險投資公司展開,對創新企業末輪的投資已變得越來越激烈。新出現的末輪投資者包括了Meritech Capital、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以及對沖基金老虎基金、Valiant Capital Management等,這令創新企業的估值進一步上漲。因為這些基金的預期收益率遠低於風險投資人,因此他們不願冒更大的風險,寧可以更高的估值對那些已經相對成熟的創新企業進行投資。Cowboy Ventures創始人艾琳・李(Aileen Lee)表示,“如果你手中持有資金且必須進行部署,難道你不情願把資金投入到有十分把握的企業?”在廣泛閱讀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博客之後,艾琳・李把這些公司稱之為“獨角獸俱樂部”。去年5月,Evernote以高價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僅僅7個月之後,對沖基金Valiant和AGC Equity Partners旗下的投資公司m8 Capital便完成了Dropbox的投資,該投資對後者的估值達到了20億美元。投資多元化對那些無法對頂級創新企業進行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而言,他們傾向於擴大投資範圍,對眾多的衍生類創新公司進行投資。舉例來說,當年團購網站Groupon處於鼎盛時期,包括亞馬遜等投資人曾向美國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註入了巨額資金。當時,LivingSocial的估值超過了15億美元。但是到了今年2月,LivingSocial獲得了新一輪註資,但估值卻更低。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的亞歷山大・永奎斯特(Alexander Ljungqvist)表示,“風險投資基金目前持有著巨額的資金,他們把資金都註入到了看似熱門的領域當中。這就像是把意大利面扔到墻上,看看有多少能沾在墻上一樣。”由於手中持有著更多的現金,原本許多籌備對外出售或是上市的公司已經打消念頭,繼續保持其私有的屬性--這一戰略曾被Facebook所成功的使用。風險投資公司New Atlantic Ventures創始人、全美風險投資聯合會會員約翰・巴庫斯(John Backus)表示,“這是你為什麽看到LinkedIn、Twitter等公司上市時估值達到200億美元,而不像eBay或是亞馬遜上市時估值只有200億美元的原因。創新企業上市時估值的飆升,主要還是因為私人投資者的緣故。”還有,隨著所謂的非公開發行市場的崛起,創新企業的高官和早期員工能夠在企業依舊是私有性質時拋售部分的持股,因為非公開發行市場的股票數量有限,投資人爭搶創新企業的股票,也導致它們的估值出現上漲。意見不一致一些人發現部分創新公司當前的估值已經不合理。對私有公司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的Sageworks公司董事會主席布萊恩・漢密爾頓(Brian Hamilton)表示,“除去拿企業未來現金流與目前的現金流進行比較之外,我當前還找不到其它方法來評估一家創新企業的價值。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是按照未來最樂觀的現金流和營收進行評估,創新企業的估值也沒有這麽高。”不過許多投資人依舊認為,年輕的創新企業總有一天會證明他們使人瞠目的的估值。Arista Networks的烏拉爾表示,“估值永遠不會反映目前的表現狀況,它反映的是未來的機遇。絕大多數企業的估值都能夠相當準確的反映出其未來的價值。”科技產業的支持者們還強調,互聯網企業如今的市場規模要比15年前大許多。SV Angel天使投資人大衛・李(David Lee)表示,“在上一輪周期結束前,全球有大約5億網民,他們當時還使用的56K的調制解調器。到了2015年,全球將有50億人手中持有著超級計算機。”對一些人而言,Fab和其它一些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高估值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市場中有著太多的資金在角逐為數不多的好創意。哈佛商學院的勒納說,“這出戲以前已上演過多次。在特定的時間點,曲終人散將不可避免。”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紐約時報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2

里程碑!滬股通累計買入金額首超千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96

滬股通累計買入金額今日首次突破1000億元。

彭博今日早些時候的報道顯示從去年11月17日“滬港通”啟動到本周一收盤,滬股通累計買入金額約990億元。同期內地投資者買入港股金額不足250億元。

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今日再度買入滬股18.2億元,累計買入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

Okasan Securities駐香港策略師Mari Oshidari告訴彭博:

這是里程碑式的一步,為邁出下一步奠定了基礎。因為高預期,所以人們對滬港通開通之初遇冷感到失望,但是從長期來看,投資者在緩慢而穩定地增加對滬港通額度的利用。 

統計局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物價下行壓力超預期,強化市場對中國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松的預期。

A股今日大漲,上證綜指收漲1.5%,深成指和創業板漲幅均超2.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33

加入SDR里程碑效應堪比入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819.html

加入SDR里程碑效應堪比入世

第一財經日報 程實 2015-09-29 15:02:00

加入SDR,是中國改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且這件事,五年才有機會去爭取一次。2015年11月,是中國必須把握的機會,如果失去這個機會,中國將失去五年的金融崛起時光。

[加入SDR,是中國改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且這件事,五年才有機會去爭取一次。2015年11月,是中國必須把握的機會,如果失去這個機會,中國將失去五年的金融崛起時光]

宏觀的魅力在於,它能從短期的紛亂中理出長期的趨勢,它能從不合理的表象中找到合理的邏輯。當下,中國宏觀經濟正處於“讓人看不懂”的複雜時期,這在和境外投資者的交流中感覺更加真切。很多人會問,為什麽人民幣匯改要在股災之後強勢推進,為什麽不找個更加風平浪靜的時點再做考慮?為什麽註冊制、深港通的推進都可以放緩,而人民幣跨境結算卻加快布局?為什麽在國際資本已然看空中國資產的背景下,還要讓人民幣貶值在傷口上撒把鹽?為什麽中國經濟增長“保7”越發困難的當下,還要不惜把政策精力分散到人民幣維穩上?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的關註點都集中於單一事件本身,而沒有將對焦拉到足夠遠、以看清中國宏觀經濟的全貌。

應該說,中國宏觀經濟的全貌,一言以蔽之,就是處於“以增速換增質”的轉型時期,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的關鍵,經濟體制改革一方面在加速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體轉變,另一方面在推動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從經濟開放為主轉向金融開放為主。如此宏觀全景之下,長期重點是“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式的改革,短期重點是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

為什麽加入SDR是短期中國最重要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加入SDR的里程碑效應,完全可以類比於2001年中國加入WTO。

從2001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的現實來看,加入WTO,並非只是一個虛名或噱頭,而是實實在在開啟了中國經濟走出去大時代的歷史鑰匙。時代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進入另一個“金融+”大時代(詳見本專欄2015年6月30日文章《“金融+”是大勢所趨》),金融創新引領增長潛力釋放,金融轉型促進經濟結構轉型,金融開放拓展外部廣闊市場,金融改革催化宏觀優化配置。在這樣一個“金融+”大時代,中國需要另一把打開世界、解放自己的新鑰匙,這把鑰匙,就是加入SDR。

只有加入SDR,只有人民幣能在最基本的意義上和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比肩,中國金融才談得上獲得了和全球經濟規模第二相匹配的“系統重要性”。所以說,加入SDR,是中國改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且這件事,五年才有機會去爭取一次。2015年11月,是中國必須把握的機會,如果失去這個機會,中國將失去五年的金融崛起時光。

中國金融改革,核心不是要改什麽。要改什麽很明確,要往什麽方向改也很清楚,關鍵是改革的次序如何安排。中國式改革一直是漸進式改革,在每個成熟的時點一步步推進合適的內容,才能達到蹄疾而步穩的目標。有花堪折直須折,如果不在現在加入SDR,不光是人民幣要耽誤五年,中國一系列有次序的改革都要再跟著往後排五年。中國改革等不起這個五年。把握現在,就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所以,該做的事情就必須現在去做。一些人把加入SDR看作周小川行長個人的抱負,而沒有看清中國的命運使然,實在有些失之短視。

加入SDR是有條件的,IMF自然有官方的一套說法,在我看來,條件有三個,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別是:第一,人民幣匯率要是市場浮動的;第二,必須有人願意持有人民幣,即人民幣不具有強烈的貶值預期;第三,人民幣要能方便使用,即人民幣跨境結算系統要有效率。

“8·11”匯改後,很多人會問,央行把貶值預期這只老虎放出了籠子,境外看空人民幣那麽厲害,豈不是讓人民幣加入SDR更加希望渺茫?這個問題很好,但結論很簡單,不能有貶值預期是排在第二位的條件,還有更重要的條件需要滿足,即要說服IMF——人民幣是市場化貨幣。

遺憾的是,這一點並不具有說服力。想象一下,在討論人民幣是否適合加入SDR的談判桌上,很容易有人拿出一個數據,就可以說明人民幣不夠格。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也就是“8·11”匯改前一年半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貶到6.2,而與此同時,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權威數據,人民幣對60種主要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升值了10%。對美元貶值,對一籃子貨幣大升值,這本身就是種異化,一個異化的貨幣加入SDR顯然難以讓人接受。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美元升值,同期美元有效匯率指數升值了14%,升值幅度排在61種主要貨幣的第一位,中國排在第六位,港幣則排在第九位,升值幅度為9%。眾所周知,港幣是實行聯系匯率制的,港幣對美元常年固定在了7.75~7.85間。也就是說,人民幣和美元的相關性,甚至高於實行固定匯率制的港幣!這個鐵一般的事實往談判桌上一放,人民幣有什麽證據可以自稱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呢?

要想加入SDR,人民幣必須痛下決心,割斷和美元之間的那根臍帶,這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才會有“8·11”匯改這個驚人之舉。“8·11”匯改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決定這個“黑箱”變得透明,自覺斬斷了人民幣實際盯住美元、有效匯率被動升值的內在聯系,讓“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真正有“浮動”之實。

由此可見,“8·11”匯改是為了滿足加入SDR的第一個條件。雖然它不可避免地導致第二條件被破壞了,但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個“進兩步、退一步”的舉措。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麽非要是8月11日?為什麽不提前一點,或者推後一點?

一方面,提前一點不具備條件,如筆者強調的,金融改革的核心是個次序問題,在7月之前,還有其他事項(例如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在執行之中,人民幣匯改還沒有排上日程;而在7月之後,A股市場暴跌又給人民幣匯改帶來了拖累。另一方面,之所以在系統性風險還未解除警報時就毅然實行改革,主要原因是不能再拖。如果不是人民幣“8·11”匯改,美聯儲本來有50%以上的幾率在9月18日宣布加息,而一旦在美聯儲加息之後再搞人民幣匯改,那麽,打個比方,就像中國股市漲到1萬點而非5000點再清理配資一樣,人民幣貶值預期會更強烈,維穩人民幣匯率的成本會更大。所以,“8·11”匯改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

一件事,如果要做,且不能再拖,那就必須壯士斷腕、當機立斷。

當然,壯士斷腕並不意味著一味蠻幹。在“8·11”匯改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將很大精力放在了管理人民幣預期上,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用疏堵結合的方法泄洪貶值預期堰塞湖(詳見本專欄9月15日的文章《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泄洪》),盡力讓加入SDR的第二個條件更能得到滿足。

與此同時,在第三個條件上,中國也沒有任何放松,高調承諾在年底前會進一步促進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和跨境使用。應該說,截至目前,貶值預期管理取得了較好效果,人民幣並未像國際投行說的那樣迅速暴跌至7或8的水平,而是穩定在了接近均衡水平的位置上。

加入SDR,是短期工作的重心。中國有序推進國企改革,央行8月25日降息降準,包括財政穩增長政策強勢出臺,從這個角度上看,都是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了政策支撐。

甚至,連美國的行動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讀出不一樣的內容。很多人認為美聯儲9月未加息是個利好,筆者在9月18日的研究報告中就明確指出是個利空,對美國、全球和中國都是如此。關鍵在於,美國加息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未落下,美元升值預期就始終存在,並隨時準備沖頂,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就難以緩解。美聯儲將加息預期後移到12月,實際上給人民幣在11月加入SDR帶來了潛在壓力。在歐洲已然明確表態支持人民幣加入SDR的背景下,美國的態度和手段更值得重視。

此次中美領導人會晤期間,美國重申在人民幣符合IMF現有標準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審查中納入SDR籃子。雙方承諾尊重IMF在SDR審查中的程序和流程,並將在人民幣加入SDR事宜上加強溝通。

無論如何,全球宏觀和中國宏觀的運行自有其內在聯系,加入SDR是中國的當務之急,看宏觀還是需要抓住重點、貼近實際。放大炮、理想化、陰謀論、走極端,都沒有意義。(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編輯:黃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66

美團點評合並是里程碑?行業內部整合元年已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9/152267.shtml

老大老二不打了?

今年,互聯網行業的合並格外多。先是情人節,廝殺 了一年有余的滴滴快的秀起了恩愛。隨後,4月份,58和趕集宣布了合並。過了一個多月,旅遊OTA的老大攜程宣布成為了藝龍的第一大股東。而十一假期剛過,又傳出了美團點評合並的消息。

仔細觀察這些合並案,我可以發現兩點。第一,是兩家均為同一行業,商業模式極其相似。第二,他們分別是本行業的老大老二,而且一度競爭極其激烈。例如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曾經展開了數十億元的補貼大戰。而58趕集的廣告大戰,美團點評的補貼大戰,也曾經是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在2015年,這些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大鱷,卻開始集體選擇握手言和。這又是為什麽呢?

繼續研究這幾樁合並案,我們能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首先,就是這幾次合並里,作為主導方的都是行業老大。然而,作為原本占優的方面,他們多少卻要吃一些虧。滴滴快的的換股比例是52:48,而之前滴滴領先快的的市場份額自然遠遠不止4%。58趕集的合並采取的是股權置換的形式,兩家互持股份。對趕集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甚至接近了58本身的市值。攜程入股藝龍,只占了37%的股份,花掉的錢卻幾乎可以把藝龍買下來。而美團點評的合並,更是傳出了駭人聽聞的『5:5換股』。要知道,如今兩家的市場份額比例可是7:3!

最重要的是,由於商業模式極其相似。作為老大在這一合並中,真正拿到的東西並不多。雖然可以節約一些推廣的成本,但是如何裁撤人員又成為一個問題。同時,合並在財務上也有著很繁雜的操作,這些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總之,這樣的合並效率不高,很難做到1+1>2,而作為主導方,老大是比較吃虧的。

燒錢大戰,贏家何在?

既然如此吃虧,為什麽作為業內領先的一方,老大要主動地發起一次效率並不高的並購呢?原因很簡單,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互聯網行業,燒錢大戰沒有贏家。

以之前的58趕集為例,兩者的營銷大戰打了幾年,在201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全年,58的廣告費用高達7340萬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200%以上。而趕集的這個數字,自然也不會低太多。

而如今的美團與點評,戰火就更加猛烈。有內部人士估計,每個月美團就要燒掉6億人民幣。聯想到日前美團融資失敗的傳聞,我們很難不嗅出一些更深層的原因,即:融資受阻,150億美元估值不被認可,資金鏈逐漸緊張。而另一邊,大眾點評的估值也難以進一步提升,兩家一拍即合。

在這個行業洗牌逐漸結束的時代,合並未必是為了更高的效率,只為更好的生存。 

提高壁壘,提防的僅僅是老三?

關於這次合並,有一個段子很有意思:滴滴快的合並了,百度投資的Uber成了老二;攜程藝龍聯合了,百度投資的去哪兒成了老二;58同城趕集合並了,百度投資的百姓成了老二;美團點評合並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百度說:你們慢慢合並,我就坐等老三變成老二!什麽時候騰訊阿里也合並,我就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了!

笑話歸笑話,事實上,在這幾個領域,百度系作為老三,挑戰的可能性本來就不大。而如今老大老二合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穩居行業前兩名的公司之所以合並,與其說是提防老三,不如說是在全方位提高壁壘。

而這個壁壘,最主要防範的並非現有對手的正面攻擊,而是來自潛在對手的降維攻擊。以58與趕集為例,兩者都在分類信息的行業深耕多年。然而,如今O2O行業興起,本地生活的線上服務開始由起初的信息提供,發展到如今的直接平臺交易。這對於做信息平臺的兩者無疑有著巨大的威脅。此刻,抱團取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的美團與點評,面臨的也是同一個問題。支付寶與微信推出的線下支付服務,無疑直接命中了美團與點評兩者的軟肋。尤其阿里口碑,推出斥資10億,每家300元的『全民開店』策略,無疑又讓兩家辛苦多年才建立的地推網絡優勢化為烏有。聯合起來對抗降維攻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2015,行業內部整合元年?

轉換時間與空間,我們會有許多更有意味的發現。2014年,堪稱巨頭投資各個垂直行業的元年。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百度,都將觸角伸向了O2O,視頻各個行業,金額動輒數億美元,同時也培養起來一批獨角獸公司。同時,各行各業的競爭也逐漸劇烈,燒錢大戰,挖人大戰,地推大戰都屢見不鮮。

而到了2015年,巨頭以數億美元入股創業公司的新聞少了許多,而行業內部的整合則悄然展開。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打車、旅行、分類信息與團購這四大領域都出現了行業內部整合。而可以預見的是,面對激烈的競爭,資本的匱乏以及對於降維攻擊的提防,這一模式將會被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所借鑒。在未來的1-2年里,更多的細分領域,將出現創業公司間的合並重組。

2015年能否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行業內部整合元年?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慶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711

美團點評合並是里程碑?行業內部整合元年已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9/152267.shtml

老大老二不打了?

今年,互聯網行業的合並格外多。先是情人節,廝殺 了一年有余的滴滴快的秀起了恩愛。隨後,4月份,58和趕集宣布了合並。過了一個多月,旅遊OTA的老大攜程宣布成為了藝龍的第一大股東。而十一假期剛過,又傳出了美團點評合並的消息。

仔細觀察這些合並案,我可以發現兩點。第一,是兩家均為同一行業,商業模式極其相似。第二,他們分別是本行業的老大老二,而且一度競爭極其激烈。例如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曾經展開了數十億元的補貼大戰。而58趕集的廣告大戰,美團點評的補貼大戰,也曾經是業內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在2015年,這些在行業內占據優勢的大鱷,卻開始集體選擇握手言和。這又是為什麽呢?

繼續研究這幾樁合並案,我們能發現更多有意思的東西。首先,就是這幾次合並里,作為主導方的都是行業老大。然而,作為原本占優的方面,他們多少卻要吃一些虧。滴滴快的的換股比例是52:48,而之前滴滴領先快的的市場份額自然遠遠不止4%。58趕集的合並采取的是股權置換的形式,兩家互持股份。對趕集的估值達到了30億美元,甚至接近了58本身的市值。攜程入股藝龍,只占了37%的股份,花掉的錢卻幾乎可以把藝龍買下來。而美團點評的合並,更是傳出了駭人聽聞的『5:5換股』。要知道,如今兩家的市場份額比例可是7:3!

最重要的是,由於商業模式極其相似。作為老大在這一合並中,真正拿到的東西並不多。雖然可以節約一些推廣的成本,但是如何裁撤人員又成為一個問題。同時,合並在財務上也有著很繁雜的操作,這些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總之,這樣的合並效率不高,很難做到1+1>2,而作為主導方,老大是比較吃虧的。

燒錢大戰,贏家何在?

既然如此吃虧,為什麽作為業內領先的一方,老大要主動地發起一次效率並不高的並購呢?原因很簡單,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互聯網行業,燒錢大戰沒有贏家。

以之前的58趕集為例,兩者的營銷大戰打了幾年,在201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全年,58的廣告費用高達7340萬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200%以上。而趕集的這個數字,自然也不會低太多。

而如今的美團與點評,戰火就更加猛烈。有內部人士估計,每個月美團就要燒掉6億人民幣。聯想到日前美團融資失敗的傳聞,我們很難不嗅出一些更深層的原因,即:融資受阻,150億美元估值不被認可,資金鏈逐漸緊張。而另一邊,大眾點評的估值也難以進一步提升,兩家一拍即合。

在這個行業洗牌逐漸結束的時代,合並未必是為了更高的效率,只為更好的生存。 

提高壁壘,提防的僅僅是老三?

關於這次合並,有一個段子很有意思:滴滴快的合並了,百度投資的Uber成了老二;攜程藝龍聯合了,百度投資的去哪兒成了老二;58同城趕集合並了,百度投資的百姓成了老二;美團點評合並了,百度糯米成了老二······百度說:你們慢慢合並,我就坐等老三變成老二!什麽時候騰訊阿里也合並,我就是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了!

笑話歸笑話,事實上,在這幾個領域,百度系作為老三,挑戰的可能性本來就不大。而如今老大老二合並,超越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因此,穩居行業前兩名的公司之所以合並,與其說是提防老三,不如說是在全方位提高壁壘。

而這個壁壘,最主要防範的並非現有對手的正面攻擊,而是來自潛在對手的降維攻擊。以58與趕集為例,兩者都在分類信息的行業深耕多年。然而,如今O2O行業興起,本地生活的線上服務開始由起初的信息提供,發展到如今的直接平臺交易。這對於做信息平臺的兩者無疑有著巨大的威脅。此刻,抱團取暖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今天的美團與點評,面臨的也是同一個問題。支付寶與微信推出的線下支付服務,無疑直接命中了美團與點評兩者的軟肋。尤其阿里口碑,推出斥資10億,每家300元的『全民開店』策略,無疑又讓兩家辛苦多年才建立的地推網絡優勢化為烏有。聯合起來對抗降維攻擊,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2015,行業內部整合元年?

轉換時間與空間,我們會有許多更有意味的發現。2014年,堪稱巨頭投資各個垂直行業的元年。無論是騰訊,阿里還是百度,都將觸角伸向了O2O,視頻各個行業,金額動輒數億美元,同時也培養起來一批獨角獸公司。同時,各行各業的競爭也逐漸劇烈,燒錢大戰,挖人大戰,地推大戰都屢見不鮮。

而到了2015年,巨頭以數億美元入股創業公司的新聞少了許多,而行業內部的整合則悄然展開。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打車、旅行、分類信息與團購這四大領域都出現了行業內部整合。而可以預見的是,面對激烈的競爭,資本的匱乏以及對於降維攻擊的提防,這一模式將會被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所借鑒。在未來的1-2年里,更多的細分領域,將出現創業公司間的合並重組。

2015年能否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行業內部整合元年?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慶勛,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712

人民幣匯率的里程碑

2015-12-21  TWM

中國人行12月推出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代表人民幣匯率終於和美元脫鉤,未來將轉盯一籃子貨幣,朝匯率自由化邁進了一步。

自從布列敦森林協議破滅之後,很少有一個國家的國民能夠像中國人那樣,很長時間不必關心匯率的。

二○一五年對人民幣匯率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年份。八月人民幣匯率突然貶值,改變中國人對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筆者看來,人民幣正式轉入貶值週期。十二月中國人民銀行推出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正式轉盯一籃子貨幣。

推出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時機,選在人民幣加入IMF的SDR貨幣籃之後、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週期之前,表明了中國顧及國際形象,但卻不願意再次被綁在美元戰車上,如前兩年那樣跟隨美元升值,最後讓出口商吃盡苦頭。畢竟中美經濟的貨幣環境與國際競爭力不同,貨幣政策的趨勢甚至是反向的,主動與美元脫鉤,可為自主貨幣政策開闢出運作空間。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成形,反映著央行試圖改變匯率形成機制,為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和更大的匯率浮動空間製造基礎,同時也在引導市場和輿論將關注點,由盯單一貨幣移向盯一籃子貨幣。

不過無可否認,央行此時此刻在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鋪路。中國的經濟基本面與美國不同,在下行週期中匯率出現貶值很正常;只是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對美元的匯率同步節奏,且不經意地對匯率走勢附有一些政治上的猜測。推出CFETS指數只是一項技術性安排,不過可能成為歷史上的里程碑。人民幣對美元終於脫鉤了(不過美元\港幣仍將在貨幣籃子中,權重依然很高),與一籃子貨幣暫時掛鉤,直至最終匯率自主浮動。

將來中國經濟仍會面臨各種挑戰,而美國啟動了貨幣環境正常化的程序。

筆者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二○一六年見七,應該懸念不大,不過對一籃子貨幣,在正常情況下估計相對處於強勢。如果經濟持續下滑,貨幣、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刺激力有未逮,則匯率政策在二○一六年被用作反週期政策工具的機會不小。參考一籃子貨幣不是機械地按籃子貨幣匯率指數的變化,來調整人民幣匯率,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係作為另一個重要的依據,再加上必要的管理,最終形成靈活浮動的匯率。

匯率波動,在現代經濟中司空見慣。只是長期在盯美元政策之下,中國人對此不太習慣,央行在匯市上有時給人首尾難顧的感覺,企業也缺乏匯率對衝的習慣,市場上更需要有效對衝的產品。在「後盯美元時代」,匯率波動是危、也是機,更是無可迴避的新常態。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陶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53

中國30億國債在英被踴躍認購 外媒稱人民幣國際化又一里程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174.html

財政部26日晚間在其官網宣布,倫敦時間2016年5月26日上午12時,人民幣國債在倫敦成功定價發行,全球投資者認購踴躍。該筆國債發行規模為30億元,期限為3年期,發行利率為3.28%。

這是中國首次在香港以外的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有利於豐富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投資品種,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外媒對此作出高度評價。英國《金融時報》稱,此舉是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加坡《商業時報》表示,這有利於擴大現有海外人民幣資產的範圍,全球投資者可以更自由地進入人民幣資本市場。

此前,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在推介會上表示,此次發行是落實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出訪英國時兩國達成的重要共識,是中英雙方在財金領域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孫曉霞說,在倫敦發行人民幣國債,是以中國經濟發展平穩向好的背景為依托,順應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也將對促進倫敦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具有深刻意義。

這些媒體表示,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具有深度和較高流動性的高品質人民幣資產池,對於中國提升人民幣國際使用率的目標至關重要。目前,在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和法蘭克福等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存款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離岸人民幣資產的供應還有待加強。

近年來,英國境內人民幣存款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約為440億元,較2014年增長了120%以上。中債資信政策研究部分析師張天碩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倫敦離岸市場的不斷活躍以及增長迅速的人民幣存款池等因素都激發了對於人民幣債券的配置需求。

張天碩認為,財政部在境外發行國債有利於豐富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投資品種,提高海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積極性。同時,主權債券的發行可以為我國企業在倫敦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定價基準,共同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發行場所由最初的中國香港延伸至中國臺灣、新加坡、倫敦和悉尼等地,債券發行主體也從政策性銀行拓展至財政部、人民銀行、境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乃至境外企業。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不斷上升,人民幣資產的資產配置需求相應增長。去年8月匯改以來,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對離岸市場產生一定影響,海外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一度下降。當前隨著人民幣匯率的逐漸趨於平穩,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成交量和債券發行量已有所回暖。

張天碩指出,隨著國內債券市場“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開放進程不斷加速,未來離岸債券市場和在岸債券市場的互動將會進一步加強。

近兩年來,中英兩國在財金領域深化合作動作不斷。張天碩告訴記者,目前倫敦已經成為重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和離岸人民幣市場之一。

2015年10月,中國央行在英國倫敦采用簿記建檔方式,發行了50億元人民幣一年期央行票據,票面利率3.1%,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央行票據。

2014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倫敦發行20億元人民幣債券。

財政部自2009年開始每年在香港地區發行人民幣國債,此前香港是財政部唯一發行離岸人民幣國債的地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01

解讀“創投國十條”:創投體制建設的里程碑事件

9月20日,我國創業投資體制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創投國十條”——《國務院關於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莊嚴發布。“創投國十條”從十個方面明確了全面推進創業投資體制建設的新要求。

21日,“創投國十條”起草小組主要成員,中國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副主任劉建鈞對“創投國十條”逐一做出了解讀。

第一是適應新的時代背景,提出持續健康發展總體要求;

受益於創投體制和差異化監管制度的有力支持,我國創業投資行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無論是管理機構與基金數量,還是可投資的資本,均已初具規模。創業投資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創業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了經濟發展新動能,也提高了直接融資比例,拉動了民間投資服務實體經濟,激發了創業創新,促進了就業增長。

但同時,我國創業投資行業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兩方面問題:一方面,行業發展的規模與建設創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另一方面,行業發展的質量與促進民間投資、提升早期創業資本形成、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由於一些機構熱衷於追逐創業後期項目甚至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項目,行業出現了結構性泡沫,有限的創業投資資本並沒有用於最需要支持的創業創新領域;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的規範性水平不高,甚至出現了非法集資現象。

適應上述新的時代背景,“創投國十條”在充分強調創業投資重要作用和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突出強調“持續健康發展”並在標題中鮮明體現。

結合新時期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特點,“創投國十條”明確了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服務實體;二是堅持專業運作;三是堅持信用為本;四是堅持社會責任。

第二是培育多元創業投資主體,賦予天使投資人作為個人創業投資主體地位;

(一)加快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創業投資機構體系;(二)積極鼓勵包括天使投資人在內的各類個人從事創業投資活動。

“創投國十條”一方面借鑒國際通行做法,在第一條“總體要求”中開宗名義地將“天使投資”界定為“除被投資企業職員及其家庭成員和直系親屬以外的個人以其自有資金直接開展的創業投資活動”;另一方面又適應信息經濟時代的新形勢,鼓勵天使投資人等各類個人可以通過平臺組織,更好地從事創業投資活動。

第三,股債聯動,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

總結前些年創業投資企業(基金)股權資本募集和運用債權融資方式提高投資能力的兩方面經驗,“創投國十條”從兩個維度,提出了多渠道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來源的一系列舉措:

(一)大力培育和發展合格投資者。其目的是給各類創業投資企業(基金)提供源源不斷的股權資本來源;(二)建立股權債權等聯動機制。主要目的是通過股權債權聯動,提高創業投資企業(基金)的融資服務能力,甚至將債權融資方式融得的資金轉化為創業投資企業(基金)的股權投資資金。

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調投資方向引導;

此次“創投國十條”不僅明確提出要加大政策扶持,而且強調投資方向引導,以更好發揮政策扶持引導創業投資支持創業創新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完善創業投資稅收政策;二是建立創業投資與政府項目對接機制;三是研究鼓勵長期投資的政策措施;四是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

第五,著力構建法律保障體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隨著創業投資企業(基金)制度的初步確立,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顯得日益迫切。為此,“創投國十條”著力構建法律保障體系,從兩個層面提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舉措,具體來看,一是構建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的法制環境;二是落實和完善國有創業投資管理制度。

第六,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

創業投資退出機制既是確保創業投資資本實現“投資、增值、退出、再投資”良性循環的必要保障,也是確保有限創業投資資本支持更多新創建企業的重要條件。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在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建設上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2004年推出作為創業板過渡板塊的中小企業板,2005年完成股權分置改革,2009年推出創業板,近年來在對三板市場進行改造基礎上於2012年建立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各地還建立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在新形勢下,為拓寬創業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創投國十條”重申“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

從具體舉措看,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充分發揮已有市場的功能,暢通創業投資市場化退出渠道;二是強調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交易機制,改善市場流動性;三是支持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證券公司櫃臺市場開展直接融資業務;四是鼓勵以並購重組等方式實現市場化退出,並將規範發展專業化並購基金作為並購退出的重要途徑。

第七,四措並舉,全面優化創業投資市場環境;

在基本運行機制已經基本建立並將進一步完善的前提下,“創投國十條”對創業投資市場環境給予了高度重視,從四個方面明確了相關要求:一是優化監管環境;二是優化商事環境;三是優化信用環境;四是嚴格保護知識產權。

第八,推動雙向開放,著力培育創業投資行業國際競爭力;

在目前已初具規模後的新時期,“創投國十條”果斷提出“推動創業投資行業的雙向開放”。(一)有序擴大對外開放;(二)鼓勵境內創業投資企業“走出去”。

第九,加強創業投資行業自律,健全相關服務體系;

在我國創業投資事業從過去的星星之火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行業之後,適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創投國十條”對行業自律和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迫切而具體的要求。一是加強行業自律;二是健全服務體系。

第十,註重政策頂層設計,強調各方統籌協調。

鑒於創業投資體制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制度設計的方方面面和國務院十五個部委,為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創投國十條”特別註重加強政策頂層設計,並強調各方統籌協調。

鑒於根據中央編辦的既有分工,發展改革委負責牽頭促進創業投資發展政策,證監會負責對創業投資基金的監管,“創投國十條”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委加強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政策協調,建立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創業投資行業發展政策和監管政策的協同配合,增強政策針對性、連續性、協同性。”

為及時評估政策推進的成效,促進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並切實提高政策協同性,“創投國十條”還特別強調“建立相關政府部門促進創業投資行業發展的信息共享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