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剛與長江實業公布大重組計劃的和記黃埔正在研究收購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onica SA旗下的英國無線業務O2。
和記黃埔正在權衡歐洲版圖擴張方案。上述人士稱,其他研究中的選項包括,將旗下意大利移動電信部門與當地一家競爭對手合並。這位因相關計劃尚未公開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同時稱,收購O2的計劃正處於起步階段,近期不會有交易達成。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和記黃埔對O2出價最高或達90億英鎊(1056億港幣)。西班牙電信於2006年初收購O2,其用戶人數約為2200萬,是英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
知情人士表示,Telefonica SA已聘請瑞銀研究對O2的處理方案。該公司希望變賣英國業務以償還債務。據報道,該公司亦可能考慮推動O2上市。 報道同時稱,和記黃埔已聘請投行Moelis & Co尋找在英國的潛在交易機會。
若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的重組完成,此次收購將歸長江和記實業。
華人首富李嘉誠最近兩年來頻頻出手,先是拋售內數百億地房產,後是重組遷冊至海外,市場擔心這是否因為李嘉誠不看好香港,甚至內地的投資環境。
本月初,李嘉誠公布其商業帝國有史最大手筆的資產重組計劃。李嘉誠擬在開曼群島成立兩家離岸公司:“長江和記實業”和“長江實業地產”,如果重組成功,現在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將不複存在。兩家新公司將分管地產業務和分拆出來的基建、能源、零售等業務。
對於本次收購英國無線O2的傳聞,中國證券網援引業界人士稱,長江和記實業要從長江實業地產舉債增持550億元或與此事有關。
李嘉誠目前正在整合旗下資產,範圍涉及亞洲的房地產企業,以及歐洲的電信業務。他還在自己的本土市場之外展開更多並購。和記黃埔去年完成了對西班牙電信愛爾蘭子公司的收購,斥資8.5億歐元(約合9.8億美元)將其與Three Ireland合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集裝箱運營商馬士基(Maersk Line)警告稱,因為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經濟悲觀,今年全球貿易增長將放緩。
這家總部位於丹麥的航運公司占有全球海運市場15%的份額,因其業務覆蓋亞洲,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其集裝箱的需求量往往被認為是全球貿易的風向標。
公司CEOSoren Skou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今年全球的集裝箱需求量增速在3%至5%之間,這一增速在歷史上也是很低的。盡管去年低油價應該對集裝箱需求利好,但恐怕各國經濟不景氣產生的負面作用更大:
歐洲國家經濟仍然很蕭條。中國、巴西和俄羅斯,這三個曾主導全球經濟增長的國家現在已經看不到當年那種勢頭。全球經濟唯一的亮點在美國,但是也不過杯水車薪。
Skou還表示,在經濟危機之前,全球集裝箱需求量的增速高達10%,這一增速往往能反映全球GDP增速。
Skou上個月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將在第二季度從亞洲船商訂購11艘3E型超級貨輪,總共價值18億美元,如果馬士基執行這一決定,這將是它自2011年以來第一次購買新船:
我們需要按市場規律行動,我們要從2017年開始的三年內,將運力增加到 425,000個集裝箱。第一批訂單很可能是11艘3E型貨輪,我們需要用它們負責亞洲和北歐之間一周內往返的運輸業務。
2011年,馬士基購買20艘同類型的船,每艘價格為1.85億美元,而現在每艘價格只有1.65億美元。
同時,每艘3E型貨輪能裝在18,000個集裝箱,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集裝箱貨輪。這也意味著,這種船在亞歐之間滿載運輸能節約25%的成本。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由於全球貿易不景氣,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在過去五年中持續走低,造成多家航運商破產。
Skou對《華爾街日報》表示,馬士基需要建立一個能抵抗價格萎縮市場的商業模式,而不能靠期待價格會奇跡般反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電信(0728) : 清晰有競爭力的4G戰略;為三大運營商首選 來源:申萬研究 投資要點業績略低於一致預期:中國電信發布2014年經營收入(含話機銷售)為人民幣3244億元(申萬宏源預期3220億元,彭博一致預期3244億元),2014年全年凈利潤為177億元(申萬宏源預期174億元,彭博一致預期183億元)。凈利潤略低於彭博一致預期主要原因是營改增負面影響和一次性小靈通(PAS)清頻退網減值損失約人民幣13億元。公司也提供了不考慮營改增負面影響的備考14年全年凈利潤(即在原先營業稅體制下)為人民幣215億元(同比上升22.5%)。 資本開支增加符合預期:不考慮鐵塔公司如期註入存量鐵塔資產帶來的60億元資本開支節約,公司指引2015年資本開支1080億元(申萬宏源預期1100億元)。作為三大運營商中擁有鐵塔數量最少,電信可通過共用鐵塔站址迅速提高網路覆蓋,是最大的受益者。公司指引15年底前4G室外宏基站達到32萬個(15年新建20萬個),室內分布系統達到14萬套(15年新建8萬套)。 清晰有競爭力的4G戰略:公司計畫建設4G網路覆蓋120個重點城市,而這些重點城市代表了全網75%的資料流程量消耗。此外,3G設備預計將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借助共用鐵塔增厚覆蓋。最終3G網路將覆蓋全國92%人口和80%的地域。公司估計聯發科(2454.TT)今年6月推出六模全網通晶片(GSM、WCDMA、TD-SCDMA、CDMA、TDD-LTE、FDD-LTE)將豐富中電信的4G話機產業鏈,促進4G遷移。 頻譜的優勢:根據我們和行業專家的了解,中電信1800MHz的FDD-LTE基站可以覆蓋3倍於中移動2600MHz TDD-LTE基站的面積,中電信800MHz的CDMA 3G 基站可以覆蓋10倍於中移動2600MHz TDD-LTE基站的面積。簡言之,借助鐵塔公司共用基站、頻譜和FDD-LTE的優勢,中電信可以在120個重點城市提供比中移動室內/室外更好的4G LTE覆蓋,在農村地帶可以提供接近於中移動4G的3G覆蓋。 ARPU反轉:我們估計中電信14年1-4季度平均移動ARPU分別為人民幣55.0元、58.0元、52.6元和50.4元,主要是由於下半年有營改增和行銷方式轉變的影響。然而,我們估計15年中電信的移動ARPU將面臨反轉,從14年人民幣54.0元(同比下滑1.5%)提升到15年人民幣54.8元(同比上升1.5%)。同時我們註意到中電信是三家中受OTT影響最小的運營商,用戶平均每月通話分鐘數穩中有升,14年1-4季度分別為277分鐘、308分鐘、310分鐘和302分鐘。 上調至增持評級。考慮到ARPU反轉和有效的成本管控,我們維持15E EPS 0.27元(同比增加21.9%)不變,上調16年EPS從0.33元到人民幣0.34元(同比增加25.2%),同時預計17年EPS為0.42元(同比增加25.6%)。我們維持目標價5.4港幣不變,對應16.0倍15年PE,12.6倍16年PE和10.1倍17年PE。對應11.6%的上漲空間,我們上調評級從持有到增持。中國電信仍然作為我們三大運營商的首選標的。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7 11:01 編輯 智美(1661):“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估值空間提升 作者:郝雲帆 摘要: 智美是“+互聯網”理念的典型實踐 “+互聯網”是我們在2015年策略報告中提出的理念,我們認為比起互聯網公司向線下行業延伸,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將存在更大的機會。互聯網化不僅包括在線化,同時包括利用互聯網及互聯網思維拓展或重塑原有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互聯網公司從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轉型方向。然而隨著互聯網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和思維模式的身份越來越明顯,互聯網公司遇到的挑戰將比我們現在想象的大很多。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線下行業的經驗與知識,以及商業模式由輕變重的轉變。“體育+”戰略是智美在體育行業和傳媒行業深厚積累和資源的集中體現。智美的長期定位完全符合我們“+互聯網”理念的方向,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及思維模式是智美“體育+”商業模式絕對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 智美的長期定位是“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並打造O2O體育消費場景平臺。“體育+”的業務體系分為四個部分:體育+服務,體育+運營,體育+營銷,體育+互聯網。雖然智美“體育+”模式分為四個業務體系,但是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1)賽事資源儲備:賽事的數量以及覆蓋的體育人口將直接影響到智美B2C模式的回報以及線上用戶的數量;2)線上平臺搭建:線上業務是打開智美未來增長空間的關鍵,也是連接賽事運營業務和產鏈上下遊的樞紐。智美的“體育+”戰略將分為三個階段達成:1)2015年建立體育消費場景2)2016-2018年建立體育生態平臺;3)2019年~撬動1.2億核心體育人口消費市場。 正文: 智美是“+互聯網”理念的典型實踐 我們認為長遠來看,互聯網將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和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而不會是像現在這樣相對獨立的存在。“互聯網+”在我們看來更像是互聯網公司從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轉型方向,即連接線上和線下。然而隨著互聯網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和思維模式的身份越來越明顯,互聯網公司遇到的挑戰將比我們現在想象的大很多。最大的挑戰是缺乏線下行業的經驗與知識,以及商業模式由輕變重的轉變。所以我們在2015年策略報告中就提出了,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將存在更大的機會,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的機會。 智美近期公布的“體育+”的發展戰略(詳見下)標誌著智美已經完全轉型成為一家“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智美的長期定位完全符合我們“+互聯網”思路的方向,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及思維模式是智美“體育+”商業模式絕對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深厚的行業積累 我們認為深厚的行業積累是智美相對體育同業以及在互聯網體育領域的創業團隊以及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智美擁有深厚的體育行業運營經驗、豐富的體育行業人才儲備及豐富的體育行業賽事資源儲備。在運營經驗方面,智美從上市前就開始介入到體育賽事運營中,成功舉辦了“全國城市汽車節油極限挑戰賽”。2012年作為成功運營廣州馬拉松、花式摩托、老爺車拉力賽以及節油挑戰賽,開始全面轉型體育業務。目前,智美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路跑賽事運營商,預計2015年將運營55場賽事。需要強調的是,智美一直以來都專註於大型戶外賽事的運營。大型戶外賽事是各類賽事中運營難度最高的一類,主要因為涉及到與線下各類參與方的協調。例如智美的路跑活動需要同時與10個政府部門進行合作和協調才能最終成行。在體育人才儲備方面,智美一方面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在內部擁有並培育了一批體育行業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的從創業團隊或者海外引進人才。在賽事資源儲備方面,智美旗下擁有馬拉松、四季跑、徒步走等已經開發出的優質賽事資源,同時已經與13個省市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擁有13個省市超過640項及1300場體育賽事的運營權。 在深厚行業積累的基礎上,智美從上市之初便開始推動線上業務的發展,並且在2014年11月正式推出愛約賽。我們在智美投資手冊之一中已經提出,線上業務是打開智美未來增長空間的關鍵,也是連接賽事運營業務和產業鏈上下遊業務的樞紐。我們可以看到,智美“體育+”戰略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線下資源和線上平臺。2015年智美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打造更加完善的線上服務體系,積累更多的用戶基數。 Case Study:智美對體育行業深刻的認識是智美發展體育+的基石 結合對中國體育行業的深刻理解,智美將中國體育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總結為以下三點,這三點也是智美體育+戰略的指導思想: 第一,中國體育文化發展薄弱,體育明星屈指可數,各項運動參與人數與人口總量相比處於低位,因此觀賞性體育在中國難以有票房的盈利,同時觀賞性賽事是用來培育市場的,不是一個盈利手段,國內外都是如此。因此要基於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和體育人口的規模觀賞性賽事才有意義。 第二,美國體育娛樂產業發展是在互聯網尚未興起的環境下,而在移動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中國體育文化產業必須走O2O之路 第三,因為人種之間的差別,有些體育項目在中國的發展還尚待時日,故在項目的選擇上不能一味崇洋操之過急。在現階段需選擇大眾喜聞樂見入門門檻低的項目方能有產業化衍生的可能性。 ![]() ![]() 智美的長期定位: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 智美的長期定位是“體育+”產業整合運營商並打造O2O體育消費場景平臺。“體育+”的業務體系分為四個部分:體育+服務,體育+運營,體育+營銷,體育+互聯網。雖然智美“體育+”模式分為四個業務體系,但是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1)賽事資源儲備:擁有成規模的體育賽事項目以及大人口覆蓋是智美發展其他衍生業務的基礎;2)線上平臺搭建:線上業務是打開智美未來增長空間的關鍵,也是連接賽事運營業務和產鏈上下遊的樞紐。 ![]() 體育+服務 體育+服務是智美2015年重點發展的領域。線上是以動樂科技(原約賽網)為入口的平臺,通過愛約賽手機應用,用戶可以直接預約線下的各類體育服務項目,如約戰、培訓以及場館等。新版愛約賽APP將在5月發布,我們預期新版愛約賽將迎來重大的內容更新,智美在約戰、培訓、場館的等領域的布局將更加清晰。 另一個重點是智美2015年推出的動樂嘉年華。具體來說,以馬拉松和四季跑為基礎,智美旗下的每場比賽都已經能夠吸引數以萬計的參賽選手和倍數於參賽選手的觀眾,巨大線下人群流量為智美提供了可觀的2C的商業機會。智美2015年將從四季跑入手嘗試B2C變現商業模式並推出了體育娛樂解決方案“動樂嘉年華”。 “動樂嘉年華”是一個集跑、吃、玩、秀、購為一體的大型線下嘉年華活動,將首先與四季跑的場地結合,為參賽以及觀賽的數以萬計的人群提供體育娛樂消費場景。具體來說,嘉年華現場將會看到美食、遊戲項目、彩票、紀念品等項目。智美將采取與進駐嘉年華的商家收入分成的方式最大化收益。我們相信B2C模式將能夠明顯放大智美旗下賽事的貨幣化能力,有機會為2015年的業績帶來驚喜。 動樂嘉年華是一種模式較輕且可複制性較強的B2C解決方案。動樂嘉年華的優勢是可以嫁接到智美旗下各項擁有大規模參賽及觀看人群的項目中。根據智美目前的規劃,動樂嘉年華將嫁接至1)10站四季跑;2)5站馬拉松;3)十三個簽約省市中參賽人數較多的室外項目,如市民運動會。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智美自營馬拉松由於結合了動樂嘉年華將從之前的1天變為10天,其中9天的時間為嘉年華活動時間。 Case Study:四季跑深圳站:B2C模式取得成功 深圳站四季跑2日的活動總共吸引人流超過5萬人,已與單場馬拉松人流量相當,而且需要強調的是,2天的活動中因為第1天下雨,所以整體人流量也受到影響。由於動樂嘉年華本質上做的是B2C線下流量變現的模式,所以活動人流直接影響到了嘉年華模式成功與否。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動樂嘉年華最主要的價值是打造了體育娛樂的消費場景,換句話說,消費者在嘉年華的氛圍下將很容易做出消費的決定。舉例來說,本次深圳站四季跑的主要贊助商是比亞迪,在2天的活動中,比亞迪在現場總共賣出了5輛價值30萬的高端新款汽車。比亞迪的例子充分說明了場景消費的影響力。結合深圳站人流量以及場景消費的結果,我們對動樂嘉年華的前景更加有信心。 ![]() ![]() ![]() 體育+運營 體育+運營主要是智美賽事運營的業務。智美旗下的賽事主要分為草根型、混合跨界型和頂級賽事。目前來看,草根賽事主要包括四季跑以及徒步,混合跨界型賽事主要包括馬拉松和BBL籃球賽;頂級賽事目前正在部署中。需要強調的是從2015年開始,智美旗下所有賽事以及十三個合作省市的大型賽事將全部接入愛約賽報名平臺。 ![]() ![]() ![]() 除了之前我們已經具體說明的路跑賽事和徒步走,智美近期還公布了另外兩項新的賽事,BBL籃球賽和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 BBL籃球賽是智美2015年一季度收購的一家線下賽事運營公司-動贏網-旗下的賽事。BBL籃球賽主要針對北京地區的籃球愛好者,截止2014年累積組織比賽超過1100場,累積參加隊伍超過210支,累積參賽人數超過5500人。智美收購動贏網後,將會從2015年開始將BBL籃球賽全面接入愛約賽的平臺,參賽球隊可以在愛約賽平臺上完成約比賽、找裁判及找場地的動作。 ![]()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是智美在2014年12月正式宣布與教育部共同成立中國青少年足球聯盟後推出的青少年足球聯賽。在政府重點支持足球運動員的趨勢下,智美看中中國未來5-10年足球運動崛起的機會,從2015年開始正是介入青少年足球領域,打造中國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聯賽體系。智美希望通過對青少年足球隊員的培養和挖掘,發現潛在的明星球員,為未來的足球相關業務(如經紀業務)做鋪墊。 具體來講,青少年足球聯賽將從今年開始比賽,2015年4個 ,2016年8個賽區,2016年16個賽區。最終的前兩名會直接進入哥德堡杯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哥德堡杯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是全球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青少年足球比賽,享有“小世界杯”的美譽。參賽球隊的年齡段在11到19歲之間。我們預計青少年足球聯賽在未來2-3年不會為智美帶來明顯的財務收益,但卻會長期為智美帶來可觀的回報。 體育+營銷 體育+營銷主要包括智美賽事運營的B2B業務,即廣告贊助。未來,隨著智美運營了大量優質的賽事資源後,智美將會將旗下廣告資源進行整合,開展跨賽事跨線上線下跨地域的體育整合營銷。同時,智美將從2015年開始在線上推出賽事線上視頻分享產品,擴大賽事影響力。 體育+互聯網 智美將從2015年開始推出體育垂直電商。具體來講,智美將結合旗下賽事人群特點和需求,從美國及日本的體育用品品牌供應商處引進產品,並銷售給用戶。未來隨著體育垂直電商規模擴大,智美將會引入更多的品類,包括體育周邊產品以及可穿戴設備等。 智美將分三個階段實現“體育+”商業模式: ![]() 第一階段(2015年):建場景 首先,智美將在鞏固馬拉松運營商領導地位的同時,重點打造自有品牌賽事,如四季跑,徒步走,BBL籃球賽等。同時,繼續在成功簽約的十三個省市挖掘更多的具有產業鏈上下遊潛力的賽事項目。賽事運營是智美的核心業務。具體來說,擁有成規模的體育賽事項目及大規模的體育人口覆蓋是智美未來發展其他體育相關業務的基礎。賽事的數量以及覆蓋的體育人口將直接影響到智美B2C模式的回報以及線上用戶的數量。其次,智美將通過動樂嘉年華的模式嘗試B2C變現模式。最後,智美將重點發展線上業務,打造O2O流量入口。具體來講智美將進一步完善線上產品的功能及用戶體驗,通過報名、約戰以及培訓等服務累積線上用戶基數。 第二階段(2016-2019年):建平臺 首先,智美將進一步拓展具有產業鏈延伸價值以及大規模人口覆蓋的賽事項目,以迎合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人口。新的賽事項目將圍繞著路跑、網球、羽毛球、籃球和足球拓展。其次,繼續通過動樂嘉年華拓展B2C業務,將動樂嘉年華模式大規模鋪開,爭取做到每周都有一場動樂嘉年華的活動。最後,智美將進一步拓寬體育服務的項目品類,如會員俱樂部及運動康複等,以及擴大電商平臺的規模以完善O2O的布局。 第三階段(2019年+):促銷費 智美預計經過第一及第二階段的消費場景及平臺建設,以及隨著中產階級及體育人口的快速增加,2019年開始智美體育+的商業模式將能夠開始真正撬動B2C體育消費。另外,經過之前的積累,智美的體育+平臺已經積累了海量的用戶及用戶數據,智美將擁有完善的體育+生態系統。屆時智美通過開放自身資源,將可以分享到更多體育產業鏈及衍生業務的收益,如彩票、衍生品、保險、旅遊、醫療、健康以及智能穿戴等。 ![]() 與A股同業公司的比較 目前國內A股的體育概念股大都不是最純粹的體育產業公司,多數公司是由其他行業通過特定的方式(如原有業務延伸和並購等)進入到體育市場中。我們認為A股市場中的中體產業和探路者是其中涉足體育較深的公司。 對於中體產業而言,雖然其房地產業務收入仍占到總收入的一半,但公司已經深入涉足並運營了體育場館、彩票銷售、賽事運營和體育經紀等細分領域並產生收入。而探路者由經營戶外運動產品起步,現在已經打造了“綠野戶外活動平臺”,並圍繞著戶外運動的主題進行電商業務的開發。另外雷曼光電和貴人鳥也分別以參與經營中超聯賽廣告資源和參股虎撲體育等方式正在快速向體育市場深入滲透。但是相比智美的業務,這些公司還都缺乏全面地體育市場運營經驗以及明確的戰略企圖,因此他們在體育市場的前景能見度相對較低。 ![]() 在估值方面,我們註意到智美相對於A股的體育概念股估值仍明顯偏低。作為中國體育市場中非常稀缺的上市公司標的,我們認為智美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略企圖,因此他們在體育市場的前景能見度相對較低。 ![]() 在估值方面,我們註意到智美相對於A股的體育概念股估值仍明顯偏低。作為中國體育市場中非常稀缺的上市公司標的,我們認為智美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來源:雲帆互聯網 |
焦點 | 運營商降資費博弈 電信日之前資費調整方案出爐 作者:張曉斌 提速,降價,今年5·17世界電信日,三大運營商格外忙。備受關註的電信資費問題,因為總理兩次“點名”和“互聯網+”戰略推波助瀾,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消費市場對於運營商的期待也再一次被點燃。 中國寬帶資費到底貴還是便宜?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清晰明了的答案。這一次,寬帶和資費問題能否破題? 風口浪尖上的資費 相比以往常規降價促銷,今年的5·17電信日備受期待。 自4月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圍繞寬帶提速降費問題,兩次發表談話,這也是繼之前寬帶反壟斷、寬帶中國戰略之後,國家層面又一次大力度關註。5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還初步形成了方向性意見。 隨即,工信部方面5月15日上午就此舉行吹風會,坦承我國“寬帶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需求相比依然不高,網絡速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用戶期待差距較大、網費占人均收入比重依然偏高“等。 針對各方關切,工信部方面發布了14項舉措,其中明確了2017年全國在百兆光纖、3O兆光纖和20兆光纖,以及光纖到戶的推進目標。4G和移動寬帶全面覆蓋農村,普及率接近中等發達國家。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重申了資費降價。不過並未提出具體目標。 值得註意的是,圍繞寬帶資費話題,一直在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報“的置頂位置,各方對這一問題的關註可見一斑。 降價留有余地 面對各方期待,運營商如何出牌備受關註。 電信運營商方面終於在5月15日下午陸續發布了具體資費策略。值得註意的是,這一輪資費關註中,固網寬帶“免費提速”、手機上網流量費下調成為運營商主打。 中國電信提出4M以下寬帶免費提升至4M;4M以上則通過多種方式免費提升,最高提升至10OM。另一大主力寬帶運營商聯通,也提出了免費升級,其中在北京地區免費提升1倍,比如10M提升至20M,20M升至50M,以此類推。 不過在外界期待的資費下調上,運營商並未“大刀闊斧”。下調幅度最大的是百兆寬帶,中國電信包年價下調30%以上,中國聯通下調39%,降價之後,百兆寬帶從原來3000元以上下降至2000元以內。然而,實際上,目前百兆寬帶都還處於運營商大力推進的階段,部分推廣百兆寬帶地區,本身就已經有促銷策略。 相比之下,更為主力的20M及以下寬帶則降幅很小。中國電信主要下調了百兆寬帶價格,中國聯通20M價格則從目前的1780元下調至1480元,降幅為16.85%。 相比固網寬帶,手機上網即移動寬帶因為用戶規模、使用場景等原因,這一次更是眾矢之的,不過,在具體降價問題上,三大運營商都采取的是“降低綜合單價”的說法。 根據中移動規劃,2015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同比將下降35%以上,中國聯通提出降低20%以上,中國電信則預計今年流量資費平均降幅達到30%左右。但記者註意到,三大運營商具體提出的資費方案,都是進一步降低4G套餐門檻、提高套餐內流量、各種優惠包等活動。 除了各種流量包和入網門檻外,在標準資費上,運營商目前尚未提出細節方案。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被譽為接地氣提議的“流量不清零、轉贈”等,運營商也做出積極回應。不過運營商並未直接取消相關限制,享受相關服務,還是需要在一定的套餐和流量產品體系內。 資費到底貴不貴 一邊是運營商價格戰甚至惡性競爭,一邊是消費者抱怨網絡不給力、價格貴,電信資費問題向來是非爭議多。 中國寬帶資費到底貴還是便宜?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清晰明了的答案。 “其實,多年來,電信資費一直在下降。”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表示,即便是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的價格也處於中低水平”。對於消費者感覺昂貴的問題,他認為任何國家的消費者都不會認為電信資費便宜。 闞凱力還直言,所謂資費高、網速慢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電信運營商需要牟利、完成國資委KPI考核。他同時表示,寬帶提速降價運營商並不會有特別好的辦法,“會繼續挨罵”。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也認為,國內電信資費並不高,但問題在於,從單價與人均購買力或者國民收入水平相比,確實偏高。價格相對偏高制約了用戶的寬帶和手機流量消費,“大家不敢放開用。” 譚炎明同時表示,從實際信息消費支出比例上來講,寬帶、手機上網等信息網絡支出占家庭支出,中國低於3%,相比之下西歐等發達國家為3%-5%。 更為棘手的問題在於,從全球電信運營商市場發展來看,寬帶、數據業務對於運營商而言,依然是重要利潤和現金來源。“所謂高低,也存在區域和業務交叉問題。電信運營商旗下業務眾多,需要寬帶等相對盈利業務去補貼非盈利業務,同時,發達消費市場以相對高價來補貼欠發達市場,因為該地區用戶規模和成本覆蓋做不到。”譚炎明表示,“運營商需要交叉補貼。” 野村綜研電信分析師陶旭駿認為,市場競爭也會對運營商資費有影響,壟斷等因素也會限制競爭,引發資費爭議,但目前國內的局面是,既不是寡頭壟斷,也不是完全的市場競爭。 運營商還能降多少 對於此次資費下調,一名電信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多年來資費問題爭議不斷、反複發作,根本癥結還是在於電信運營商尷尬的定位,既要盈利還要兼顧公共服務。三大電信運營商屬於國資委管轄,面臨業績壓力,要實現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怎麽做到,還不是業務發展,業務發展,還不是來自消費者?” 同時,電信運營商還屬於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也需要遵循相關規則。“你說降價就降,給資本市場怎麽一個解釋,是為了市場競爭,還是為了符合政治需求?” 多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目前電信行業整體已屬於低毛利情況下,尤其是寬帶規模投入、4G移動網絡規模效益剛剛開始的時候,進一步降價的空間即便有,也難以大規模。 “如果讓電信運營商像民營寬帶那樣低價水平,也可以做到,但服務水平肯定會有下降,與此同時,部分運營商甚至會出現虧損。”譚炎明表示。 譚炎明認為,電信資費要實現常規化、市場化下調,還是要取決於電信運營商本身,如其網絡建設成本攤薄的減少,隨著運營商攤派成本減少,電信資費下調自然水到渠成。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次寬帶提速降價,高層意思還是按市場方法辦,但運營商要“講政治”,所以這次解決方案,很可能是先出臺應急措施,至於這是否符合市場規律,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就不得而知了。(華夏時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CFP/圖)
5月15日,據央視新聞消息,工信部公布了網絡提速降費總目標:到2017年底,所有地級以上城區家庭具備百兆光纖接入能力,4G全面覆蓋城市和鄉村;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等寬帶平均接入速率達到30Mbps,其它城市達到20Mbps;手機流量和固定寬帶平均資費水平大幅下降。
就在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五大具體舉措促進寬帶提速降費,其中包括鼓勵電信企業盡快發布提速降費方案計劃,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今年以來,李克強曾多次敦促網絡提速降費。此前,國家已連續三年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從宏觀上把握每年的寬帶推進工作,工信部等部門也相繼出臺一些關於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見,提供寬帶提速降費方面的具體措施。
“現在很多人,到什麽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李克強曾對流量資費如此感慨。
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85.8%。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國內電信業服務有幾大頑疾。首先,資費高、套餐亂。據悉,中國移動1G流量的價格為70元;中國聯通1G流量價格為80元(半年包);中國電信1G流量價格為120元(半年包)。若從絕對價格上比較,國內的流量資費與發達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但考慮到各國人均收入及消費水平,則國內網費明顯偏高。
尤其是國外漫遊的流量費,高得驚人,遊客出國旅遊幾天,回國後發現手機欠費幾千甚至上萬的新聞報道屢屢見諸於媒體。
另外,運營商制定的手機套餐名目眾多,讓消費者難以甄別和選擇。早在2009年12月,工信部曾發布通知,要求各地運營企業規範電信資費方案管理,資費方案應簡單清晰、通俗易懂。工信部還明確要求控制好資費方案數量:“每個地方的套餐不要超過10種”。
其次,網速慢、信號差和流量每月清零。曾有專家指出,“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條款。再次,攜號轉網執行難和垃圾短信滿天飛,若你一不小心接受了運營商客服小姐的電話推薦,參與了送話費、送手機等優惠活動,你就再也別想攜號轉網了。
針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督促提速降費,三大運營商有何反應?
據新京報消息,15日工信部已召集三大運營商召開內部會議,要求運營商提交降費提速方案。經過內部溝通,在工信部會對外發布調整方案後,三大運營商也均將對外披露具體提速降費的執行方案。
5月17日是電信日,按照慣例,一般三大運營商都會有所舉動,如去年三大運營商紛紛降低了資費套餐標準,將4G入門套餐價格降低到58元。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在政府部門不斷敦促之下,三大運營商或將有不小的降價舉動。
此外,中國聯通將在今天公布新的寬帶提速計劃。北京聯通相關人士透露,這次提速將涉及固網、移動網絡在內的聯通全網提速,聯通本次提速主要形式是“免費翻倍”。已完成光纖覆蓋的寬帶用戶,其接入帶寬都將在資費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一倍。
關於流量不清零的準備,聯通內部已在進行系統平臺的改造和賬務系統開發。
據證券日報消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寬帶“提速降費”新方案將在今日發布,中國聯通屆時還將會舉行發布會公布方案具體內容。中國電信方面還表示,相關方案的具體公布請關註其官方微博、微信。而中國移動也表示將在今日發布相關方案信息。
現下掏出個智能機隨便使使那嘩嘩的都是流量啊,要想好好玩一把省的一定不能是錢。更別說您出國兜幾天,一時半會兒找不著給力的Wi-Fi,那朋友圈稍大一點的估計回來都得哭。您說,上個網怎麽就這麽累呢,還能不能愉快的撫摸爪機了?
就在上個月的第一季度經濟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就說出了咱大夥兒的心聲:“現在很多人,到什麽地方先問‘有沒有Wi-Fi’,就是因為我們的流量費太高了!”
而後很快地,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對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提出了五條具體舉措,其中包括鼓勵電信企業盡快發布提速降費方案計劃,實施寬帶免費提速,使城市平均寬帶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資費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等服務。
雖然大夥兒紛紛表示喜大普奔,但截至發稿時,三大運營商尚未對此做出回應。不過好在即將到來的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按照此前情形,三大運營商一般在這之前都會有所舉動。而根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三大運營商相關人士均表示方案還在商討中,將盡快發布。其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寬帶“提速降費”新方案將在15日發布。所以,大家姑且先等明天看看吧。
當然,看歸看,要期待這資費一下子降到您都得偷著樂的程度肯定有那麽點兒不切實際,畢竟網速慢網費高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解決起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就拿流量清零不清零的問題來說,三大運營商目前主要推出的是流量季包、半年包之類的業務。也就是說,這流量雖給您存著,但也還是有保質期的,就保質期可能相對長一點,不一定掐著月底清。一個特例是,廣東移動最近開始測試中移動4G新套餐,推動流量不清零和流量共享、贈送方案等,但具體的測試情況以及是否能在整個中移動甚至三大運營商中推廣還有待觀察。
所以說,不管怎樣,流量就是流量,還是得花錢的。小編於是搜集了一些相對實用的“省流量”小技巧,先和大夥兒分享下:
1.勤動手指,不用時盡量關閉蜂窩數據。
一直開著蜂窩數據,有些APP就有可能會自動推送他們的信息給您,不厚道的還會推送的特別多。再加上一些後臺自動更新什麽的,也是想當毀流量,所以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在不用數據的時候把它徹底關咯。
2.關閉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或服務。
若您就非得開著蜂窩數據了,那還是先關閉手機軟件的自動更新功能為上,畢竟這東西一更新就是幾M或者幾十M的流量;關閉社交類、新聞類等應用的推送請求;關閉郵件、通訊錄、日歷等的“獲取新數據”里的自動更新功能;將閱讀類和郵件類應用中的圖片加載功能關閉,阻止其在移動網絡環境中顯示圖片;關閉不必要的定位服務;關閉Android系統的自動同步,因為您在手機上更新的一些數據,會自動同步到Google服務器上,從而產生大量流量。
3.使用應用時還是有一些註意事項的。
屏蔽不常用的QQ群,有些QQ群活動量是很大的,啥內容都有,您還是hold著點兒好,微信群聊也是如此,語音比文字要費流量得多;
將常用的網址放入瀏覽器收藏夾或書簽中,需要瀏覽時直接點擊收藏夾內的網址可以避免大量頁面跳轉時產生的流量;
上網時盡量選擇無圖模式。
4.事先用Wi-Fi下載好視頻或圖片等。
上過當的盆友們應該很多,視頻、圖片眾所周知都是燒流量神器,看完一集片很有可能搭上下個月的流量都不夠用,所以還是趁著有Wi-Fi的時候攢起來吧。
5.可以選擇安裝某些流量控制軟件,邊玩邊監控,比較放心一點。
6.蹭蹭免費Wi-Fi,資費單更健康,但需註意公共Wi-Fi的安全隱患。
(綜合中國新聞網、北京商報、搜狐IT、平原晚報、比特網等報道)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6-5 15:49 編輯 楓葉教育(1317):中國領先的國際學校運營商 作者:里昂 擁有獨特方案的行業領導者,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評級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中國楓葉教育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國際學校運營商,具有強大的品牌和最高的市場占有率。它提供了雙文憑教育,部分采用輕資產的經營模式,這樣可加快擴張並提高調整後的資產回報率。我們預測楓葉未來三年盈利將實現17%的複合增長。我們首次覆蓋並給予買入評級,基於20倍的預期2015年市盈率給予2.95港幣的目標價。 增長最快教育細分領域 我們認為國際學校是中國基礎教育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除外國人外,主要受接受海外高等教育需求的驅動,我們預計未來四年楓葉的入學人數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5%。2013年9月的中國現實研究(CRR)發現52%的中產階級家庭有興趣將孩子送到國外。 領先的國際學校運營商 中國楓葉所在的市場環境良好,加拿大和中國的政府政策看起來支持國際學校運作。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在高度分散的市場中,楓葉在2013/2014學年占據7.6%的份額。其獨特的雙文聘課程以及跟蹤記錄可讓高中畢業生在海外頂尖大學,這有助於打造強勢品牌。 四個主要增長動力 我們預測未來三年中國楓葉的收入和盈利的年複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3%和17%,基於:學費提高3-5%;提高學校利用率(收入增長6-13%);新開設學校;以及經調整的資產回報率從7%提升至8%(營收增長1%)。輕資產模式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戰略舉措,這將在一段時間後提高楓葉的資產回報率,因為大連、天津和武漢仍然占收入的90%以上。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基於20倍的15年預期市盈率或1.2倍的PEG,我們給出2.95港元的目標價。這相對中國消費必需品平均為1.3倍的PEG有10%的折讓。估值具有吸引力,較目前市值有40%的上漲空間。其最相近的在美國上市的同行諾德安達市盈率為27倍,其他教育類的市盈率為19倍。 現金流折現法對應的公允值為每股4.40港幣,即30倍的預期2015年市盈率。 ![]() P2增長最快的教育領域 中國楓葉教育是國內最大的國際高中及國際學校辦學機構。大連楓葉國際高中是第一家經加拿大BC省教育部門認證的海外高中。楓葉提供雙語教學環境,高中畢業生同時獲得加拿大BC省和中國的高中文憑,這在中國2013/14學年就入學人數而言前十名的國際學校辦學機構中是獨一無二的。 截止2014年6月,楓葉入學人數達13513人,相比2011年6月增長48%。楓葉正在新建12所新學校,有3個城市是新開發的,這將使楓葉可容納學生數量從14年6月的22490人提高到17年9月的近34590人。 ![]() P7增長最快的領域—國際 我們相信國際學校是中國基礎教育市場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13年國際學校在校人數為15.65萬人,不足總基礎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0.1%。但在接下來4年中它以12%的年複合增長率成為發展最快的領域,如果不包含外國學生,這一階段的複合增長率將達15%。相比之下,私立基礎教育的只有9%,整個基礎教育的只有1%。 ![]() P11私立學校 私立教育市場09-1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7%,主要由人均收入提高以及在校學生人數增加驅動。就入學學生人數而言,私人教育的滲透率從2009年的11%上升到2013年的16%。而到2017年,私立教育的滲透率將達到22%,學生人數從3300萬上漲39%至4600萬。 ![]() P19國際教育學校人數快速發展 2013年,國際學校的在校人數為15.65萬人,當中的10.06萬就讀於同時招收中國和外國學生的國際學校。這些對中國學生開放的國際學校的總在校人數從2009年的4.55萬人增長了一倍多,這意味著22%的年複合增長率。未來4年這一部分每年將以15%的速度增長,我們認為這一估計還是非常保守的,如果考慮到國名財富的加速增長現狀。 ![]() P23國際學校市場的領頭羊 截至2014年9月,楓葉在中國9座城市中運營著40所學校,包括12所學前班、2所外國人學校、9所小學、10所初中以及7所高中。截至2014年6月,楓葉有13513名在校學生;截至2014年5月,楓葉有1272名教師。楓葉有12所高中在建設中,並涉及到3座新的城市。 我們認為楓葉是中國內地知名的品牌。在百度基礎教育搜索結果中最受歡迎的10個教育機構中,楓葉是唯一的國際學校辦學品牌。 ![]() P25雙文憑課程 根據加拿大BC省教育部門的統計,目前有獲其認證的海外學校共41所,其中的32所由中國13家不同的機構運營,這里面有9所是楓葉的學校。就學生人數而言,我們估計經BC省認證的學校學生的近三分之二就讀於中國楓葉。 截至2014年5月,近70%的中國楓葉高中教師獲得了BC省得認證。 P30增長的四個關鍵因素 我們預計未來三年中國楓葉的營收及盈利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3%及17%。推動盈利增長的四個主要因素是:提高學費;提高學校利用率;增加學生容納量;提高經調整的投資回報率。 ![]() 1)提高學費 我們認為楓葉堅實的品牌以及集團和海外高校的聯系使楓葉有很強的定價權力。楓葉的平均學費只有排名前5的國際學校平均值的15-30%。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學費將增長3-5%。 ![]() 逐步提高學費將對楓葉的毛利率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基於我們的分析,如果過去三個財年中學費提升3%,則經調整的凈利會增長10-11%;如果學費提升9%,則經調整的凈利會增長30-34%。 ![]() 2)提高學校利用率 盈利增長的第二大推動因素是提高學校的利用率,這將提高學生教師比並推動營收6-13%的增長。教職員工費用占到了總營業成本的近60%。因此,學生教師比的提升將提高運營杠桿並改善毛利率。 楓葉目前的學生教師比整體為11,其中學前教育階段為22,其余階段的為10。在集團的班級學生達到上限30之前,學生教師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3)提升學生容量 截止14年9月,楓葉在全國9座城市有40所學校,可容納學生人數為26090人,到2017年底楓葉將在12座城市擁有52所學校,可容納學生人數達34590人。我們預計接下來3年容量提升將帶動營收增長近1%。 ![]() 楓葉已建成學校在2014年9月份就達到了盈虧平衡,歷史上楓葉高中和外籍學校的盈虧平衡期為2.5年,小學、中學及幼兒園的盈虧平衡期為1.5-1.6年。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運營高中和外籍學校的成本結構更高,我們估計外教的平均薪資是本土教師的4倍。 高中的投資回報期更長一些,因為楓葉要為高中學生在招募教師、設施及設備上投入更多。從楓葉已完全完成投資回報的學校來看,高中的平均投資回報期為9年,幼兒園的為3.6年,小學和初中的為2年。 ![]() 4)提高經調整的投資回報率 楓葉部分采取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且公司的現金流非常強勁。我們預計楓葉2015年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將達5%。由於16-17年將采取輕資產的模式進行擴張,楓葉的資本支出將下降,我們預計到17財年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將提高至11%。 ![]() 楓葉采取輕資產的方式擴張,這種方式之下所需的資本投入比傳統模式要少。如要新建一所學生容量為1500的學校,傳統模式下所需資金投入達1.5-2億人民幣,即每個學生的投入近10萬人民幣。而在與第三方合作的輕資產模式下,資金投入只需要2000萬人民幣。 通過對兩種模式的分析,輕資產模式的資產回報率為傳統模式的近5倍。一旦學校運營穩定下來,其凈利潤率將達到24%。傳統模式下的資產投入接近輕資產模式的10倍,因為楓葉需要承擔建設成本。 ![]() 隨著時間的推移,輕資產的發展模式將提高楓葉的經調整的投資回報率。 ![]() P42總結 我們預計未來3年中國楓葉營收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13%,這將主要受入學人數增長7-14%所拉動。 ![]() 總體來說,我們預計未來3年楓葉的收入將增長13%至7.9億人民幣,其中學費收入增長14%。預計未來3年課本收入將提高15%,夏令營、冬令營以及其他教育服務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2%。 ![]() P50評級 基於20倍的15年預期市盈率或1.2倍的PEG,我們給予楓葉2.95港幣的目標價。這相對於中國消費品行業1.3倍的PEG有近10%的折讓。如果采用最接近楓葉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諾德安達15倍的EV/EBTIDA,楓葉的每股價格應該為4.32港幣。采用現金流折現法,楓葉股價的公允值為4.40港幣,即30倍的預期2015年市盈率。 ![]() 1)市盈率/增長(PE/Growth)的估值法對應的目標價為2.95港幣 我們認為經營穩定的消費類公司的盈利有保障,計算公允值時應采取1.2倍的市盈率/增長比。基於盈利17%的年複合增長率,我們對楓葉的估值為5.08億美元,也即2.95港幣每股,相當於20倍的預期2015年市盈率。這相對於中國消費行業平均1.3倍的PE/G有10%的折讓。 ![]() 2)EV/EBITDA估值法對應的目標價為4.32港幣 在美國上市的諾德安達是業務最接近楓葉的同行,諾德安達的股價對應15倍的預期15年的EV/EBITDA。采取同一EV/EBITDA值,得到楓葉的股價為4.32港幣每股。 ![]() 3)現金流折現法對應的股價為4.40港幣 我們的主要假設包括:4.5%的無風險利率,7.0%的風險溢價,0.8的貝塔因子以及1.0%的名義終端增長率。我們保守估計有效稅率將從目前的7.5%提高到2018年的25%,這是一般中國企業所得稅稅率,但稅收的影響是相當小的。如果假設公司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楓葉的股價對應為4.46港幣。 2.提高學費楓葉收取更高學費的能力也是影響其盈利最關鍵的因素。楓葉計劃提高學費,這符合政府的相關規定,也因為楓葉在這些區域塑造了很好的形象、有足夠的學生及家長忠誠度。 來源:里昂證券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轉載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行動最早的中移動也要到7月份才有部分優惠執行。
編者按:根據國務院的要求,5月15日三大運營商紛紛發布了提速降費方案。從發布降價方案至今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本報記者對北京地區三大運營商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情況並不令人滿意。
在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出要降低網費、流量費時,三大運營商也終於坐不住了,趕在世界電信日的前兩天各自公布了自己的提速降費方案。
此外,還宣布了在2015年年底要實現的目標:中國移動表示,預計到2015年年底,流量綜合自資費同比降下降35%以上,網絡能力和網絡速率將大幅提升;中國聯通表示,全網移動用戶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幅20%以上;中國電信預計今年流量資費平均降幅將達到30%左右。
如此表態自然讓全國人民欣喜,若執行到位,大家或許可以不用每到一個地方尋找免費WIFI蹭網,不用承擔因流量超標而帶來的高額流量費,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在《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走訪了包括北三環到北四環之間的多家移動、聯通和電信營業廳發現,三大運營商在5月15日宣布的提速降價方案似乎並未立即執行,“我們還是執行的原來的流量方案”、“沒有接到上級通知說調整流量方案”、“不管網上怎麽說,反正我們營業廳辦不了”這樣的回複居多。
而在記者致電上述三大運營商官方客服電話,仔細詢問此前宣布的多個提速降價方案能否辦理情況時,只有中國移動表示某些業務在7月份之後可以辦理,某些是五星級用戶才能辦理外,包括電信和聯通官方客服對自家公司提出的手機流量降價方案似乎並不知情,而其營業廳工作人員也直言“一切還是按照以前的流量套餐情況”。
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馬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根據三大運營商制定的2015年年底的計劃,相關方案的執行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部分消費者則表示,流量降費方案公布近一月後仍不能辦理,三大運營商有“欺上瞞下”之嫌。
中移動
部分優惠7月份起執行
5月15日,三大運營商同一時間公布提速降費方案。中國移動表示,預計到2015年年底,流量綜合自資費同比降下降35%以上,網絡能力和網絡速率將大幅提升。
此外,中國移動還宣布即日起(5月15日)推出十二大提速降費新舉措,包括推出10元1GB夜間、假日流量套餐,50元2GB全國4G流量卡,以及推出48個國家和地區流量包天資費,平均降幅超70%等各種優惠活動。
與5月15日公開宣稱相反的是,記者在北四環至北五環之間的某移動營業廳卻並沒有看到相關優惠活動的海報或廣告。一名進店用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自己也根本就不知道移動推出了哪些降低流量資費的優惠活動,自移動公開宣布提速降費措施快一個月以來,自己並沒有切身體會到手機流量資費有任何變化。
移動營業廳的工作人員也證實了這一點,其表示,目前寬帶業務已經開始執行有關優惠措施,但手機流量資費降低的很多套餐現在並不能辦理。隨即,記者致電移動官方客服了解到,前述移動宣布的方案,“10元1GB夜間流量套餐”之前就有推出,但不能通過電話辦理,只能通過微信或營業廳或官網辦理。
之前沒有,現在推出並可以辦理的業務有兩個,一是10元1GB假日流量套餐將於6月20日端午節期間推出,可在元旦、春節、端午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使用;二是流量不清零,可以把這個月沒用完的流量分享給其人。
除此之外,前述方案中“50元含2GB全國流量,降幅達50%”、“套外安心服務”,套餐外資費最低降至0.06元/MB-0.1元/MB、統一開展“訂1GB以上流量套餐,贈1GB夜間流量”促銷活動等活動是今年7月份才能辦理。
按照原計劃“移動準備降低國際及港澳臺漫遊流量資費,推出48個國家和地區流量包天資費,平均降幅超70%”的業務也將在7月份展開,但具體如何實施其還表示並不清楚。
除了諸多將於今年7月份實施的優惠措施外,移動對某些優惠措施還設置了限制性門檻,比如“話音短信不限量套餐”,前述客服人員表示,該項業務目前只針對五星級用戶推出,普通用戶還不能辦理該業務。
電信聯通
時間表靠後
雖然中國移動提出了諸多方案,但至少很多已經排上日程,相比來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方案執行時間表顯得更加靠後。
《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營業廳時發現,對於流量提速降費的宣傳廣告,不管是聯通還是電信一概看不到任何宣傳的影子,記者詢問此前電信宣布的提速降費方案中,針對手機流量的“購買每月50元含1GB、每月70元含2GB等流量加裝包推出“買一送一”活動,成功辦理即送1GB閑時(每天23:00-次日7:00)流量。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則表示,根本沒有流量加裝包“買一送一”活動,電信的流量活動還是以前的,沒變過,說著提給記者一張天翼4G資費宣傳單,其表示“我們沒有收到上頭的流量優惠活動”,“可能你說的活動官網上能辦理,反正營業廳不能辦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聯通營業廳,聯通的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聯通的流量資費標準一致執行的是此前4G套餐的標準,目前並沒有什麽優惠措施。
當記者致電聯通官方客戶電話詢問,是否有開展此前聯通公開在方案中提及的“低至10元包1.5GB省內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超值實惠定向流量”等活動時,聯通官方客戶代表回複記者稱,“不知道您從哪里看到的這些信息,但聯通目前沒有上述的流量半年包促銷活動,至於到今年年底有沒有流量優惠活動推出其並不知情”。
執行時間延遲
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雖然按照總理的要求,三大運營商迅速提出提速降費方案,但是,卻並沒有得到用戶點贊,而從《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調查采訪到的情況來看,三大運營商在手機流量提速降費方面的執行時間表已經向後延遲。而這也被廣大用戶認為三大運營商缺乏誠意、敷衍了事。
對此,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提速降費的全面實施無疑會對三大運營商的利潤產生影響,再加上對三大運營商來說,由於建設4G,行業資本支出會維持在高位,今年對運營商來說是較為艱難的一年,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運營商早在5月15日提出的方案還遲遲未能落到實處。
前述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馬軍則表現得相對樂觀,其認為在手機流量資費上如果能提速降費,其實從長遠來看對運營商來說是有利的,“三大運營商自己也會對比其中的利害關系”,在李克強總理在多次要求降費及三大運營商在公開場合提出了提速降費方案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在輿論的壓力下也不敢不執行,但做這個事情有一個時間上步驟,根據三大運營商的制定的2015年年底的計劃,相關方案的執行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
盡管如此,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手機流量降費,可能對三大運營商的收入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執行時間上,能拖就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