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集裝箱運營商馬士基(Maersk Line)警告稱,因為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經濟悲觀,今年全球貿易增長將放緩。
這家總部位於丹麥的航運公司占有全球海運市場15%的份額,因其業務覆蓋亞洲,北美,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其集裝箱的需求量往往被認為是全球貿易的風向標。
公司CEOSoren Skou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今年全球的集裝箱需求量增速在3%至5%之間,這一增速在歷史上也是很低的。盡管去年低油價應該對集裝箱需求利好,但恐怕各國經濟不景氣產生的負面作用更大:
歐洲國家經濟仍然很蕭條。中國、巴西和俄羅斯,這三個曾主導全球經濟增長的國家現在已經看不到當年那種勢頭。全球經濟唯一的亮點在美國,但是也不過杯水車薪。
Skou還表示,在經濟危機之前,全球集裝箱需求量的增速高達10%,這一增速往往能反映全球GDP增速。
Skou上個月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將在第二季度從亞洲船商訂購11艘3E型超級貨輪,總共價值18億美元,如果馬士基執行這一決定,這將是它自2011年以來第一次購買新船:
我們需要按市場規律行動,我們要從2017年開始的三年內,將運力增加到 425,000個集裝箱。第一批訂單很可能是11艘3E型貨輪,我們需要用它們負責亞洲和北歐之間一周內往返的運輸業務。
2011年,馬士基購買20艘同類型的船,每艘價格為1.85億美元,而現在每艘價格只有1.65億美元。
同時,每艘3E型貨輪能裝在18,000個集裝箱,是目前市場上最大的集裝箱貨輪。這也意味著,這種船在亞歐之間滿載運輸能節約25%的成本。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由於全球貿易不景氣,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在過去五年中持續走低,造成多家航運商破產。
Skou對《華爾街日報》表示,馬士基需要建立一個能抵抗價格萎縮市場的商業模式,而不能靠期待價格會奇跡般反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