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焦點 | 運營商降資費博弈 電信日之前資費調整方案出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59

焦點 | 運營商降資費博弈 電信日之前資費調整方案出爐
作者:張曉斌


  提速,降價,今年5·17世界電信日,三大運營商格外忙。備受關註的電信資費問題,因為總理兩次“點名”和“互聯網+”戰略推波助瀾,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消費市場對於運營商的期待也再一次被點燃。


  中國寬帶資費到底貴還是便宜?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清晰明了的答案。這一次,寬帶和資費問題能否破題?

  風口浪尖上的資費

  相比以往常規降價促銷,今年的5·17電信日備受期待。


  自4月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圍繞寬帶提速降費問題,兩次發表談話,這也是繼之前寬帶反壟斷、寬帶中國戰略之後,國家層面又一次大力度關註。5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還初步形成了方向性意見。

  隨即,工信部方面5月15日上午就此舉行吹風會,坦承我國“寬帶發展水平與人民群眾需求相比依然不高,網絡速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用戶期待差距較大、網費占人均收入比重依然偏高“等。

  針對各方關切,工信部方面發布了14項舉措,其中明確了2017年全國在百兆光纖、3O兆光纖和20兆光纖,以及光纖到戶的推進目標。4G和移動寬帶全面覆蓋農村,普及率接近中等發達國家。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重申了資費降價。不過並未提出具體目標。

  值得註意的是,圍繞寬帶資費話題,一直在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報“的置頂位置,各方對這一問題的關註可見一斑。

  降價留有余地


  面對各方期待,運營商如何出牌備受關註。

  電信運營商方面終於在5月15日下午陸續發布了具體資費策略。值得註意的是,這一輪資費關註中,固網寬帶“免費提速”、手機上網流量費下調成為運營商主打。

  中國電信提出4M以下寬帶免費提升至4M;4M以上則通過多種方式免費提升,最高提升至10OM。另一大主力寬帶運營商聯通,也提出了免費升級,其中在北京地區免費提升1倍,比如10M提升至20M,20M升至50M,以此類推。

  不過在外界期待的資費下調上,運營商並未“大刀闊斧”。下調幅度最大的是百兆寬帶,中國電信包年價下調30%以上,中國聯通下調39%,降價之後,百兆寬帶從原來3000元以上下降至2000元以內。然而,實際上,目前百兆寬帶都還處於運營商大力推進的階段,部分推廣百兆寬帶地區,本身就已經有促銷策略。

  相比之下,更為主力的20M及以下寬帶則降幅很小。中國電信主要下調了百兆寬帶價格,中國聯通20M價格則從目前的1780元下調至1480元,降幅為16.85%。

  相比固網寬帶,手機上網即移動寬帶因為用戶規模、使用場景等原因,這一次更是眾矢之的,不過,在具體降價問題上,三大運營商都采取的是“降低綜合單價”的說法。

  根據中移動規劃,2015年底,流量綜合資費同比將下降35%以上,中國聯通提出降低20%以上,中國電信則預計今年流量資費平均降幅達到30%左右。但記者註意到,三大運營商具體提出的資費方案,都是進一步降低4G套餐門檻、提高套餐內流量、各種優惠包等活動。

  除了各種流量包和入網門檻外,在標準資費上,運營商目前尚未提出細節方案。

  值得註意的是,此前被譽為接地氣提議的“流量不清零、轉贈”等,運營商也做出積極回應。不過運營商並未直接取消相關限制,享受相關服務,還是需要在一定的套餐和流量產品體系內。

  資費到底貴不貴


  一邊是運營商價格戰甚至惡性競爭,一邊是消費者抱怨網絡不給力、價格貴,電信資費問題向來是非爭議多。

  中國寬帶資費到底貴還是便宜?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清晰明了的答案。

  “其實,多年來,電信資費一直在下降。”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表示,即便是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的價格也處於中低水平”。對於消費者感覺昂貴的問題,他認為任何國家的消費者都不會認為電信資費便宜。

  闞凱力還直言,所謂資費高、網速慢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電信運營商需要牟利、完成國資委KPI考核。他同時表示,寬帶提速降價運營商並不會有特別好的辦法,“會繼續挨罵”。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也認為,國內電信資費並不高,但問題在於,從單價與人均購買力或者國民收入水平相比,確實偏高。價格相對偏高制約了用戶的寬帶和手機流量消費,“大家不敢放開用。”

  譚炎明同時表示,從實際信息消費支出比例上來講,寬帶、手機上網等信息網絡支出占家庭支出,中國低於3%,相比之下西歐等發達國家為3%-5%。


  更為棘手的問題在於,從全球電信運營商市場發展來看,寬帶、數據業務對於運營商而言,依然是重要利潤和現金來源。“所謂高低,也存在區域和業務交叉問題。電信運營商旗下業務眾多,需要寬帶等相對盈利業務去補貼非盈利業務,同時,發達消費市場以相對高價來補貼欠發達市場,因為該地區用戶規模和成本覆蓋做不到。”譚炎明表示,“運營商需要交叉補貼。”

  野村綜研電信分析師陶旭駿認為,市場競爭也會對運營商資費有影響,壟斷等因素也會限制競爭,引發資費爭議,但目前國內的局面是,既不是寡頭壟斷,也不是完全的市場競爭。

  運營商還能降多少

  對於此次資費下調,一名電信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多年來資費問題爭議不斷、反複發作,根本癥結還是在於電信運營商尷尬的定位,既要盈利還要兼顧公共服務。三大電信運營商屬於國資委管轄,面臨業績壓力,要實現保值增值。“保值增值怎麽做到,還不是業務發展,業務發展,還不是來自消費者?”

  同時,電信運營商還屬於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也需要遵循相關規則。“你說降價就降,給資本市場怎麽一個解釋,是為了市場競爭,還是為了符合政治需求?”

  多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目前電信行業整體已屬於低毛利情況下,尤其是寬帶規模投入、4G移動網絡規模效益剛剛開始的時候,進一步降價的空間即便有,也難以大規模。

  “如果讓電信運營商像民營寬帶那樣低價水平,也可以做到,但服務水平肯定會有下降,與此同時,部分運營商甚至會出現虧損。”譚炎明表示。

  譚炎明認為,電信資費要實現常規化、市場化下調,還是要取決於電信運營商本身,如其網絡建設成本攤薄的減少,隨著運營商攤派成本減少,電信資費下調自然水到渠成。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次寬帶提速降價,高層意思還是按市場方法辦,但運營商要“講政治”,所以這次解決方案,很可能是先出臺應急措施,至於這是否符合市場規律,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就不得而知了。(華夏時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