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龍股份4月10日晚間公告,擬修改高送轉方案,將原方案(10轉30派5元)修改為10轉15派8元。由於證監會劉士余痛批"10送30"亂象,公司股價今日跌停至73.71元/股。
此前,荊門市國資委作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曾於2017年2月28日與一致行動人邵興祥提議公司以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3,470,00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5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
4月8日,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上市公司不要參與金融亂象,大部分是好的,是珍珠,但有的財務造假,什麽“10送30”全世界都沒有,必須列入重點監管,上市公司協會也要參與其中。在業內人士看來,劉士余的表態意味著監管層仍對高送轉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嚴防出現借機概念炒作的情況。
而據此前公開信息,在2016年度的分紅送轉預案中,每10股最高轉增到了30股,分別為凱龍股份、合力泰、金利科技、贏時勝、大晟文化、東方通、合眾思壯。周一高送轉板塊大範圍殺跌,全天跌停個股超20只,上述10轉30個股中,除金利科技停牌、合力泰下跌5.48%以外,其他個股全數跌停。
4月11日消息,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周六指出,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轉來助長股價投機行為,隨後多家公司隨即調整高送轉方案,今日合力泰、合眾思壯、興源環境紛紛發布調整公告。凱龍股份上日也稱,擬修改高送轉方案,將原方案(10轉30派5元)修改為10轉15派8元。
此前在4月8日,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上市公司不要參與金融亂象,大部分是好的,是珍珠,但有的財務造假,什麽“10送30”全世界都沒有,必須列入重點監管,上市公司協會也要參與其中。在業內人士看來,劉士余的表態意味著監管層仍對高送轉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嚴防出現借機概念炒作的情況。
金利科技:原高送轉預案變更為10轉6
金利科技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4月10日收到控股股東冉盛盛瑞發來的調整後的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的預案,其內容為:擬以公司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基數,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不進行現金分紅,不送紅股。2016年 12月31日至實施分配時股權登記日期間股本發生變動的,依照變動後的股本為基數實施並保持上述分配比例不變。
凱龍股份:原高送轉方案變更為10轉15派8元
凱龍股份4月11日晚間公告稱,此前公司擬以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83,470,00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5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但控股股東荊門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一致行動人邵興祥於2017年4月7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關於變更〈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議案〉相關內容的通知》,決定變更《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議案》的相關內容: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每10股派息8元。
索菱股份:擬將10轉20變更為10轉10 並取消減持計劃
索菱股份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原利潤分配預案提議人公司董事肖行亦、吳文興、葉玉娟、鄧慶明一致同意變更原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內容,將“每10股派1元(含稅)轉增20股”變更為“每10股派1元(含稅)轉增10股”。同時,董事吳文興、鄧慶明、董事會秘書鐘貴榮、監事童方義取消原未來6個月內的減持計劃,變更為未來6個月內不減持公司股份。
北信源:原高送轉方案變更為10轉15派0.4元
北信源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林皓先生於2016年11月21日向董事會提交了《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提議及承諾》,提議公司擬以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25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林皓先生經慎重考慮,提議變更《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議案》的相關內容: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每10股派息0.4元(含稅)。
合力泰:原高送轉方案變更為10轉10派0.84元
合力泰4月11日晚間公告稱,此前文開福先生作為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於2017年2月21日向公司董事會提交了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提案, 提議公司以提案時總股本1,564,155,338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文開福先生經慎重考慮,提議變更《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相關內容: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每10股派息0.84元(含稅),同時董事會審議利潤分配方案後股本發生變動的,若未約定,將按照分配總額不變的原則對分配比例進行調整。
合眾思壯:原高送轉方案變更為10轉20派1元
合眾思壯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郭信平先生提議,在符合公司利潤分配政策、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本次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10轉20派1元。擬分配總額為,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44,382,700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共計轉增488,765,400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後公司總股本將增至733,148,100股;以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44,382,700股為基數,以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24,438,270元。
原本公司在3月29日發布的年報中稱,公司擬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
興源環境:原高送轉方案變更為10轉10派0.5元
興源環境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立武經慎重考慮,提議變更《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的相關內容,將“每10股轉增20股” 變更為“每10股轉增10股”。變更後的2016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為:公司以截止2016年12月31日總股本508,560,160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0.50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25,428,008元;同時,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每10股轉增10股,合計轉增508,560,160股,轉增後公司總股本為1,017,120,320股。預披露公告中的其余事項不變。
合眾思壯4月11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郭信平先生提議,在符合公司利潤分配政策、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本次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10轉20派1元。
擬分配總額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44,382,700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共計轉增488,765,400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後公司總股本將增至733,148,100股;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244,382,700股為基數,以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利24,438,270元。
原本公司在3月29日發布的年報中稱,公司擬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0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怒批“10送30”全世界罕見的話音剛落,此前提出此高送轉預案的7家公司中有5家便火速調整預案,調整幅度最大的要數金利科技,由每10股轉增30股降至每10股轉增6股。此外還有4家原來擬“10轉增20”的也進行了下調。
第一財經獲悉,部分上市公司下調資本公積金轉增比例是不想因“高調”而被抓典型,向監管思路看齊。“近年來,高送轉開始不斷攀升,如果不打擊的話,就不只是‘10送30’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資本公積金的大比例轉增其實是一個增資擴股的行為,如果動機不純的話,就容易變成了股價操縱、內幕交易。”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看來,若難以核查出上市公司高送轉背後的違法違規行為,可以采取其他定向的強化監管的威懾方法,監管層可以指定第三方機構對提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近3年財報進行重新審計,以看是否存在財務造假,從而起到聲東擊西、降溫高送轉氛圍的作用。
隨著監管層的持續嚴監管表態,如今高送轉板塊以及作為高送轉主力的次新股板塊的行情連續遭遇重挫。董登新表示,相信後市人氣會大降,關鍵看證監會如何出手,且投資者也要自我覺醒,對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要用腳投票,以自我保護。
多家公司火速調整高送轉預案
4月8日,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
話音剛落,在“每10股轉增30股”之列的凱龍股份便迅速做出反應,於4月10日晚間公告稱,將原來的分紅送股預案“每10股轉增30股派現5元”變更為“每10股轉增15股派息8元”。該公司給出的調整理由中,提到“高度重視監管部門的監管理念和監管導向”。
一天後的4月11日晚間,這一現象便集中爆發,原來在“每10股轉增30股”陣營中的金利科技、合眾思壯、合力泰3家公司也均公告要調整高送轉預案,其中金利科技調整為“每10股轉增6股”;合眾思壯在下調至“每10股轉增20股”的基礎上,增加了擬每10股派現1元(含稅);合力泰在當日還進行了臨時停牌,並在晚間披露新的預案為“每10股轉增10股,每10股派息0.84元(含稅)”。
同日,還有原來擬“每10股轉增20股”的興源環境、北信源、索菱股份3家公司也提出變更分紅送轉預案,其中,興源環境和索菱股份均在原來的基礎上對轉增股數進行了調整,為“每10股轉增10股”;北信源則是由原來的“每10股派息0.25元(含稅),每10股轉增20股”變更為“每10股派息0.4元(含稅),每10股轉增15股”。
從上述7家公司分紅送轉預案的調整情況來看,金利科技轉增股數的調整幅度最大,新的預案相較原來,每10股轉增縮水了24股;合力泰則次之,每10股轉增縮水了20股。
“調小一點沒有那麽突出,像以前公司被排在前面,跟監管思路差不多就好了。”合力泰證券事務部人士回應轉增股數下調幅度較大的原因時表示,原來計劃分紅送轉方案時的條件與現在的情況並無變化,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要求,“10送8”以上是高送轉,“我們高送轉10送10屬於正常,以前高送轉也一般都是以‘10送10’為主”。
上市公司因監管趨嚴而調整分紅送轉預案的動作還在持續中,4月12日晚間,原計劃“10轉30派2元”的贏時勝也重修了預案,變更為“10轉15派3元”;在“每10股轉增20股”陣營中的賽摩電氣則是由原來預案中的“每10股轉增20股”變更為“每10股轉增8股”。
以此來看,在2016年度的分紅送轉預案中,目前每10股轉增30股的上市公司還剩下大晟文化、東方通2家。
對於上市公司陸續下調送轉預案,有市場人士表示,在嚴監管下,有的上市公司可能心虛了,但也不排除有的公司經過證監會道義勸告突然反省了。
“高送轉+減持”、“高送轉+股權激勵”的套路此前在A股市場盛行,在中泰證券中小盤分析師看來,根據證監會的監管口徑,這些高送轉的套路將是監管重心。
在3月24日,證監會再度重申將對高送轉進行嚴監管。滬深交易所也在近期展開“閃電式”問詢,直指高送轉是否與業績相匹配、有無股東減持等。此前計劃“每10股轉增10股”的鹽湖股份便因為高送轉預案收到深交所的問詢函,雖然目前該公司仍未給出回複,但已經將預案調整為“每10股派現0.2元(含稅),每10股轉增5股。”
證監會將如何出手?
高送轉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對凈資產收益率沒有影響,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也無法提升上市公司價值,送轉後每股收益還因股本擴張而下降。從市場影響看,“高送轉”不僅是概念股炒作的常見類型,也容易被信息合謀類市場操縱借道藏身。
“資本公積金的大比例轉增其實是一個增資擴股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看成是對股價的管理,但是這個股價管理背後有不純動機的話,就容易變成了股價操縱、內幕交易。”董登新舉例稱,若一家上市公司業績一般般,沒有很高的成長性,而資本公積金大比例轉增之時,恰臨定增發行的股票鎖定期滿或者大股東持股鎖定期滿,那麽在這個時間窗口前後實施高送轉,便極有可能涉嫌股價操縱。
在董登新看來,資本公積金送轉比例沒有合理不合理之說,只是要看有沒有配合市場炒作、配合大股東減持、配合定向增發解禁、配合大機構減持或炒作等嫌疑,關鍵是看背後有沒有操縱嫌疑,“上市公司有沒有被利益集團遊說、綁架,主要從大股東、大機構、大資金三個方面去核查”。
以高送轉為由頭假定上市公司有違法違規嫌疑,從而核實相關的證據存在一定的難度。董登新認為,可以采取其他定向的強化監管的威懾方法,監管層可以指定第三方機構對提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近3年財報進行重新審計,看是否存在上市公司財報因會計師事務所失職而蒙混過關,是否存在財務造假的行為。
“槍打出頭鳥,針對資本公積金較大比例送轉的上市公司,可以先不定義其存在未違法違規行為,查財務報表可以是一個聲東擊西的懲治辦法。”董登新表示,對於A股上市公司而言,最具威懾力的一個手段便是查信息披露,以往的信息披露是否真實,這其中近3年的財報是重點核查目標,如此,把道義勸告和審計抽查的威懾結合起來,一舉兩得,也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
4月8日,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也提出,對從事高送轉企業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也要列入檢查範圍。
“目前而言,監管層可以對已經實施高送轉的上市公司,率先入場對財報進行重新審計。”董登新提出建議。
Wind數據顯示,目前,2016年度分紅送轉已實施的上市公司中,“10送30”已經實施完畢的上市公司有易事特和南威軟件兩家;另外“每10股轉增20股以上”已經實施完畢的上市公司有4家,分別為雲意電氣(每10股轉增28股)、飛凱材料(每10股轉增25股)、樂心醫療(每10股轉增22股)、光迅科技(每10股轉增20股)。
作為只是一個數字遊戲的高送轉,其本身並不創造價值,但市場因對上市公司股價具有“填權”預期,從而對高送轉股票趨之若鶩,營造炒作氛圍。然而隨著監管層的持續嚴監管表態,如今高送轉板塊以及作為高送轉主力的次新股板塊的行情連續遭遇重挫。
Wind概念板塊中的高送轉概念指數,在劉士余怒批高送轉之後的首個交易日跳空下跌3.97%,4月10日至4月12日期間累計下跌4.65%;次新股板塊則表現得更為明顯,4月10日當天重挫6.31%,4月12日再度下跌2.72%,位居Wind概念板塊跌幅榜前列。
“這說明證監會的窗口指導有一定效果。”在董登新看來,相信後市人氣會大降,關鍵看證監會如何出手。
中國證監會主席批評10送30方案後,高送轉指數一周重挫5.78%,多家公司緊急調整送轉方案。諸多跡象表明,多年來被少數上市公司和投機者信奉的炒作邏輯已經“失靈”,“高送轉”正降溫。
過去的一周,A股弱勢調整,兩市高送轉概念股和次新股板塊跌勢明顯。兩大熱點概念同步殺跌,與監管層鮮明的表態密切相關。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
業界普遍認為,劉士余痛批高送轉亂象,並釋放出明確的監管信號,導致資金從高送轉概念及被視為高送轉“主力軍”的次新股板塊集體撤離。
除了聞風而逃的資金,不少上市公司也開始“坐不住”了。
凱龍股份率先發布公告,將此前“10轉30派5元”的高送轉方案調整為“10轉15派8元”。緊隨其後,興源環境等10多家上市公司也對送轉方案進行了調整。其中,動作幅度最大的金利科技,在保持現金分紅方案不變的同時,擬將轉增比例由10轉增30下調至10轉增6。
基於對所謂“填權”行情的預期,高送轉概念多年來一直受到投資者特別是散戶的追捧,並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勢。一些上市公司也熱衷高送轉,以迎合市場的“口味”。
有統計顯示,截至4月8日A股市場117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2016年度分紅送轉預案,245家轉增股份的上市公司中,10轉增10以上的多達147家,10轉增20股以上的有43家。包括凱龍股份在內,7家公司頗為“豪氣”地推出了10轉增30超高比例轉增方案。
記者註意到,高送轉公司多強調自己“經營及盈利情況良好,每股未分配利潤和資本公積金較高,但部分公司根本拿不出一份“良好”的成績單。如最近三年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連續下滑的福建一家軟件類上市公司,推出了“10轉增30派1.6元”的分配方案,被質疑股本擴張速度與實際業績之間明顯不匹配。4月7日除權日公司股價漲停,但此後連續大幅下挫,其中4月10日以跌停報收。
今年以來,多只高送轉個股公布預案或除權後都出現了相似的走勢。這也意味著,少數上市公司和投機者信奉的“高送轉=高回報=高股價”的炒作邏輯已經“失靈”。
其實,從財務角度分析,送轉只是部分改變了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對凈資產收益率及公司盈利能力並無實質性影響。
除了滋生投機之外,高送轉被監管“盯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去年11月披露“10轉15派0.5元”高送轉預案後,廣東一家從事水性油墨研發、生產、銷售的上市公司曾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但此後股價持續大幅回落,截至目前幾近“腰斬”。
該公司股價的見頂回落並非偶然。方案披露後至同年12月5日,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共計減持27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達到9.5%。
有統計顯示,推出高送轉預案的公司中70多家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或有重要股東事後進行減持操作。
高送轉“搭配”大股東減持的亂象已經引起監管的高度重視。今年以來,依頓電子等數十家公司因高送轉被兩大交易所發函問詢,其中“高送轉預案是否與相關股東的後續減持安排相關”成為問詢重點。
上交所方面表示,從市場影響看,“高送轉”不僅是概念股炒作的常見類型,也容易被信息合謀類市場操縱借道藏身,負面影響需要高度關註。
據悉,上交所已經針對“高送轉”行為展開專項治理,在立好規範、把住事中、問明動機的基礎上嚴查交易,將其納入二級市場重點監控範圍,聚焦虛假申報、拉擡打壓、賬戶對倒等交易行為,及時采取警示和暫停交易等監管措施。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則表示,監管機構將強化對送轉股的信息披露監管和二級市場交易核查聯動機制,發現利用高送轉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的,依法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在對不合理高送轉實行嚴格監管的同時,證監會高層還在多個場合表揚采用現金分紅方式的上市公司,痛斥不按規定分紅的“鐵公雞”。另據記者了解,對非公開發行股票設置現金分紅條件的監管約束也已在研究之中。
北京品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顧問仇彥英評價認為,監管層對分紅方式“有褒有貶”的姿態,配合相關鼓勵和約束措施的制定出臺,不僅有助投資者走出“高送轉=高回報”的誤區,也有望引導更多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銀”的方式回報投資者。
4月18日消息, 新華網昨日擬10送10轉5遭上交所火速問詢後,今日發布晚間公告回複稱,經過五年的發展和積累,凈利潤由1.31億元增長至2.80億元,分別增長 977.17%、389.57%、113.74%,結合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公司認為具備再次擴充股本條件,新華網具有實施送轉方案的條件。通過擴大股本,有利於改善新華網股本結構,有利於增強公司股份流動性,有利於增強新華網行業競爭力,有利於公司做大做強做優,更好地回饋投資者。股票4月19日開市起複牌。
昨日新華網公布2016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1億元,同比增長36.47%;實現凈利潤2.80億元,同比增6.78%。公司擬10送10轉5,收到交易所問詢函,需補充說明此次大比例送轉是否與公司經營業績的增速相匹配,是否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並充分提示風險。為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7年4月18日起停牌。
就以上問題,今日回複公告稱,公司自2011年變更設立股份公司至今,僅實施過一次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方案,即2012年4月向公司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3股,轉增完成後註冊資本增加至15,570.88萬元。經過五年的發展和積累,凈利潤由1.31億元增長至2.80億元,分別增長 977.17%、389.57%、113.74%,結合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公司認為具備再次擴充股本條件。
同時目前新華網流通盤僅5190萬股, 總股本2.08億股,與同業上市公司相比規模偏小。通過擴大股本,有利於改善 新華網股本結構,有利於增強公司股份流動性,有利於增強新華網行業競爭力, 有利於公司做大做強做優,更好地回饋投資者。
公告還回複稱,公司持股 5%以上股東為新華通訊社,新華通訊社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新華通訊社及其一致行動人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新聞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持有的新華網股票限售期為36個月,上市流通日期為2019年10月28日,未來六個月不存在限售期即將屆滿的情況,也不存在減持計劃。
整治高送轉亂象的監管還在不斷收緊,上市公司加緊修改和調整相關方案。以備受關註的“10送30”高送轉方案為例,在被監管層痛批後,此前推出類似分紅送轉方案的7家上市公司先後調整方案,目前僅剩大晟文化“站崗”。
但強監管觸發的上述公司應對之策,也引來市場爭議。其中以商業決策是否受到行政幹預的討論最為激烈。然而,結合利潤分配方案整體情況,以及監管問詢的要點來看,“高送轉”並非被劃為禁區,仍有高比例送轉方案在推進實施中。利潤分配是否與業績匹配、是否搭載有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才是監管審核的真正用意。
兩家公司利潤分配方案“回爐”
整治高送轉亂象的監管還在不斷收緊。滬深交易所加大對高送轉的問詢和審核力度,上市公司也加緊修改和調整相關方案。但近日,美盛文化和珈偉股份在更改利潤分配方案時,被部分市場觀點質疑“出爾反爾”、董事會違規推翻股東大會決議,引發極大爭議。
美盛文化在去年12月21日就公布了2016年利潤分配方案,擬每10股派1.5元轉增28股。該方案在今年3月1日和22日先後通過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但至4月13日,公司董事會審議了《取消原<關於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的議案》,並通過了調整後的新方案,擬改為每10股派2.5元轉增8股。上述議案都作為臨時提案,增加到美盛文化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不久後,珈偉股份在4月17日公布,公司董事會審議了取消2016年原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通過了新方案。根據公告,珈偉股份2016年分紅轉送從每10股派0.5元轉增28股,調整至每10股派1元轉增8股。
利潤分配方案先後回爐,隨即引來關註和質疑。有市場觀點對此表示,董事會無權取消和否決此前股東大會的合法生效決議,上述公司做法違反了公司法相關規定。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對此表示,根據披露的公告內容,上述公司董事會只是提出取消原股東大會的議案,但這份議案最終能不能被取消,最終依然由股東大會決定。“直接推翻股東大會決議”的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王智斌表示,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遵循的是自治原則,由公司通過自身的審議程序自主決定,理性的管理層和股東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利潤分配方案。但其也同時強調,若存在通過行政窗口指導幹預商業決策的情況,則並不可取。
從上市公司給出的理由來看,美盛文化稱,取消原有方案是基於對監管部門的監管理念和監管導向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及上市公司規範運作,切實維護廣大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利益。
而珈偉股份方面則表示,董事會決議增加本次現金分紅的額度,是因公司未來業績持續穩定增長、進一步提高投資者回報;為防止市場對高送轉概念的炒作,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呵護公司的穩健成長,在保證合理的市場流動性前提下,公司董事會同時決定調低原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比例。
被上市公司紛紛提及的監管理念和導向,指的是近一個月來對高送轉亂象的嚴厲整治。
在3月24日的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介紹,2017年以來市場對高送轉更為理性,但是仍有部分公司以高送轉為炒作題材,證監會將嚴格上市公司高送轉監管,高送轉比例應與業績增長相匹配。在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再提高送轉監管,稱“10送30”在全世界都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
在監管層痛批高送轉亂象後,部分上市公司加緊調整高送轉方案。最為明顯的變化是,截至4月8日時,還有合力泰、合眾思壯、金利科技、凱龍股份、贏時勝、東方通、大晟文化等7家上市公司推出了“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而截至4月23日,A股“10送30”陣營中僅剩大晟文化一家公司站崗,目前尚未修改原有方案。
“高送轉”並非被禁入
監管驟然收緊,市場談“高送轉”色變。但值得註意的是,高比例送轉本身並未被劃定為禁區,仍有相關方案仍在推進實施中。結合利潤分配方案整體情況,以及監管問詢的要點來看,利潤分配是否與業績匹配、是否搭載有股東減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才是監管審核的真正用意。
讀者傳媒在4月12日公布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1元轉增10股。公司當日就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披露董事會審議情況,以及提議股東的持股和增減持計劃。次日,讀者傳媒董事會審議通過該方案,上證所再被問詢。
上證所問詢函要求公司披露,在經營業績下滑時推進高送轉的考慮,以及限售股股東的持股和增減持計劃等。讀者傳媒在4月17日回複時稱,公司期刊發行好於行業平均水平,資本公積金相對充裕;但與同行上市公司比較,公司總股本、流通股數量目前均為最小,但一季度末時股價最高,加之交易門檻較高、股票流動性不強,容易引起股價異常波動。讀者傳媒同時公布,限售股股東在高送轉方案發布前後半年里持股變動和增減持計劃的信息。
值得註意的是,讀者傳媒並未更改此前的利潤分配方案。而與讀者傳媒類似,中國武夷在4月7日發布了高送轉方案,擬每10股派1元轉增10股。公司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公司股本不足5億股、規模偏小,不利於公司拓展國際業務;而公司資本公積金與未分配利潤金額較高,在結合經營狀況、盈利水平等情況之下,對利潤分配做出上述建議。
該方案同樣被深交所關註問詢。從深交所的問詢要點來看,重要股東與董監高在方案披露前半年是否交易過公司股票、未來增減持計劃,以及方案籌劃過程、防範內幕交易措施甚至近期投資者調研等都被重點提及。中國武夷披露了相關情況和數據,補充了部分主體的不減持承諾,並未更改此前利潤分配方案。
從當前滬深交易所的問詢和審核來看,主要集中在對借“高送轉”題材從事內幕交易和信披違規的核查上,問詢重點包括相關股東和議案提議人此前的持股和交易情況、未來的增減持計劃。同時,利潤分配與業績的匹配度要求提升。部分公司的問詢函中不僅被追問2016年經營情況與利潤分配的關聯,更被要求披露下一年度業績預測,以及分經常損益等情況。
就二級市場利潤分配的整體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共有1629家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度的分紅送轉方案。有137家公司每10股送轉超過10股,擬推進高送轉;其中有18家公司每10股送轉比例超過20股。
附:截至4月23日上市公司2016年分紅送轉比例排行
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28日發文,提醒投資者警惕高送轉背後的“套路”,對“炮制題材,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暗箱操作”、“傾力配合,利益輸送”、“造低價幻覺,引投資者接盤”等行為予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