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百科6個月拆完VIE擬掛牌新三板,一張圖看懂如何拆VIE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2/150128.html
黑馬說:7月1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網站——互動百科宣布拆除VIE結構,轉投新三板。互動百科創始人兼董事長潘海東在媒體溝通會上透露,互動百科僅用6個月時間就拆完了VIE,順利的話,年底有望掛牌新三板。
互動百科此輪投資方之一晨暉資本創始合夥人晏小平認為,伴隨著VIE架構公司批量回歸新三板,將有效改善創業企業過早被並購或者“C輪死”的結局。互動百科的領投人,盛景嘉成母基金創始合夥人彭誌強認為,包括互動百科在內的拆VIE結構回歸國內上市,正成為未來兩年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個亮點,新三板2.0時代正在拉開序幕。
“VIE回歸是百年一遇的一次性歷史機遇。5年後世間不再有VIE。”現場,潘海東分享了拆VIE秘訣:創業企業如何一邊離婚一邊再嫁。
文 | i黑馬
潘海東的拆VIE秘訣
潘海東:據最新統計,中國有一千多家等著拆VIE的企業,這些企業都被非常優秀的外資VC投資過,他們接下來的路究竟往哪走?我們可以把經驗和教訓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一張圖看懂如何拆VIE
這個是互動百科拆VIE的方案(上圖),真實的方案。可以看到我們有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把國外的公司拆掉,最後回到國內的上市主體。
我們拆VIE所用的時間比起暴風影音和中文在線時間來是非常快的。我們最開始動念頭實際上是在今年春節前一天,就是臘月29日。我跟投資人溝通這個事情的時候,下定決心在春節期間迅速啟動,在6個月之內把VIE結構拆完,這是非常神速的。
截至到昨天,最新的統計數據是,新三板上掛牌企業2640家,跟互聯網相關的有73家,盈利的互聯網企業54家,拆了VIE盈利的互聯網企業是0。互動百科要做一個零的突破,將是第一家拆VIE回歸的盈利的互聯網企業。這對於企業本身的發展來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希望我們作為模板在新市場有比較好的表現。

在拆VIE過程中,我們非常高興得到了盛景嘉成母基金和晨暉資本的支持,總共投了2.8億元人民幣。同時也非常感謝DCM、DFJDragon、北極光、磐谷創投,它們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幫助,使我們有機會趕上國內A股市場的重新開啟。
我有幾條感悟。第一,感恩這些老的投資結構。我們跟這些投資機構關系比較微妙,我們事實上跟是老的投資機構“協議離婚”。確實是這樣,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要重新嫁人的,而且知道新的東家在那兒等著,所以我們跟老的投資機構要以比較好的方式和平分手,家產要有比較好的分配。對於其他要拆VIE的企業來講也是一樣的,老的投資機構在過去的投資生涯當中,給了企業非常多的幫助,不管是從哪個層面,都要非常感謝。
第二,仔細規劃公司財務。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做出完美的方案。我們的團隊在規劃公司財務的時候,我印象非常深刻,好幾個周末到了晚上都一直在計算公司財務上的事情,最後得出的方案能夠得到各方的支持,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有經驗比什麽都重要。在選擇券商、會計師事務所時,看它們有沒有做過,比什麽都重要。經常有朋友問我在選擇券商或者是會計師事務所時是不是要看名頭,事實上有經驗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拆VIE結構能夠這麽順利,而且時間這麽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拆VIE中的一些坑,回頭我會再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
我們為什麽要回歸?講一個故事,西太平洋里有一種魚叫鮭魚,它們要從海里回遊到河里,躍過非常高的瀑布去產卵生子完成整個生命的輪回。因為那是生它養它的地方。資本市場也一樣,股民和用戶如果能夠重合的話對於企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樂視網在跟中國某些廠商打仗的時候,股民直接投票把對方的股票拋售,馬上就戰勝了。中國市場的玩法更改了,把以前做老鼠倉、拉升等方式顛覆掉了。鮭魚的這種表現讓我們非常佩服。
當然我們不希望在拆完VIE以後上面有熊在等著就被吃掉了,或者回到國內之後,中國正好碰上熊市。我們相信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說明: C:\Users\admin\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63901777\QQ\WinTemp\RichOle\KXC)A9[W47DR5]%_F]C~5HP.jpg](http://newsfile.iheima.com/2015/0702/20150702025727247.png)
關於互動百科:2005年成立,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權威、最全面、最及時的百科信息,服務於全球的中文百科用戶,曾獲得“2014年最具商業價值門戶獎”。目前,baike.com的詞條總量已超過1000萬,是傳統大百科全書的200倍。經過十年的積累,互動百科已擁有較大用戶規模,並且已經實現盈利。2014年凈利潤接近600萬,2015年預測凈利潤千萬以上。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來黑馬一次上課的洗腦後,思緒混沌,用友打工12載形成的很大認知都在狂亂交錯變化,思緒清晰了之後,想整理一下第一次課的筆記,發現記錄的資料不見了。於是我暗下決心,以後要重操小秘書舊業,把在用友分析用戶流程和商業模式的腦圖來進行課堂實時記錄,唯一的問題就是大腦容易發燒短路……
二期黑馬、瘋狂老師張浩:做一件事,一定要看時間是不是你的朋友
現在的互聯網是無邊界、自由、開放,在互聯網就是電能一樣便利,玖零後的生存狀態發生根本的變化,我們要重構一個自己想要到達的場景畫面,那是夢想的地方,平臺上自媒體一定是未來手藝人的生存狀態。要從改變供需業務場景切入傳統行業,進行業務的支解和收編,利用高維去打低維,找到有影響力的人去幫助做市場。要和高人溝通和吸引他們的能量,要利用事件培養團隊的互聯網感覺,在團隊中要分析出自己的短板,用盡全力去尋找、去構建自己的團隊,對於人的感覺就是閉著眼想一想他會不會是你的負擔,如果是就一定要放棄。
關於投資融資的事情,不要刻意,在你還配不上的情況下,就先磨練自己。你7X16個小時一直思考在一件事情上,你對於這件事情的認知一定比會投資人更專業。在020重度垂直的課上,師兄的“莫著相”的告誡讓我感悟很深,我們是不是一直想占有物質,其實你對物質的占有會讓物質占有你。
紅杉資本周逵:一家VC是如何運作、如何看待投資項目的?
目前中國的金融服務還很不發達,小微和初創企業很難,由於管制等原因融資渠道極不通暢,所以投行的發展機會很大。VC是受LP之托,選擇合適的項目,獲取超額的回報(所以融資可以小步快跑哦)。
未來的機會是在消費市場和信息革命帶來的機會,消費市場特別大,中國光養豬就是一個萬億市場,其中以服務市場的發展為最有機會,服務的品牌是稀缺的,從規模上看健康行業最具有發展潛力,美國的GDP的16%都是健康產生貢獻的,而中國只有5%。信息革命的機會還在於存量市場上的創新,比如出租車市場和零售市場。
在周老師的眼里,互聯網是一種運輸方式,改變了物質傳送的形態,拉近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通訊和傳媒是溝通方式的變革,未來互聯網一定是萬物互聯的,從移動互聯網到感觸互聯網,未來社會上的形態都將發生重大變革。
在對的跑道里,項目和團隊的組織、管理和學習能力和團隊價值觀能否長期一致是項目團隊中看重的,在項目的商業模式上,周老師關於項目的牌照和壁壘、項目能否快速增長、成本能否持續降低、是否具有杠桿性和是否具有深遠的影響是最為看重的。

天使投資梧桐樹資本童瑋亮:創業是一件接受、給予、獲得的過程
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最好和最壞的時代,我們享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信息快感,讓手機成為身體的一個器官,我們享受著O2O、3D打印的快捷便利,當然創業的我們也承受著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信息透明、產業鏈重構、過去的成就不再管用和BAT三座大山的壓力,可能還有大山將要壓過來。
互聯網對於現在社會的作用是工業時代的水電煤,互聯網在不斷的快速自生長,在互聯網上可以資金眾籌、內容和生產眾包、社群和病毒式眾銷、體驗分享形成品牌傳播。由於人均GDP的原因,中國目前互聯網的主流人群還是屌絲群體,所以目前還是商業銷售為主,未來會向服務過渡,體驗為王將是互聯網成敗的關鍵。互聯網會以人性的光輝為重要切入點,品牌人性的高度就是品牌的高度,為發燒而生的小米,女性產品的自我關愛,正能量的中國夢等。
創業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移動互聯網、從線上到線下的o2o,從線下到線上的o2o,建立支付閉環,智能硬件、2B市場和內容服務都是很好的天時機會,當時天時還得考慮時機,不然的話先驅就容易變成先烈;創業的地利是指切入行業的以驗,找一個十多年行業經驗的合夥人,比硬性切入更容易獲得地利;創業的人和就是團隊能否統一信仰,產品、技術和市場能否完美集合,o2o對行業經驗的要求是重要組成部份。
創業三段論是童老師經典的總結,對人、事和具體都需要回答:我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搭班子、定戰略、帶團隊;定目標、找人、找錢;願景、使命、戰略。
童老師還建議我們需要更高層次的描繪你的產品及服務,在一個大的市場中,去服務於巨量存量客戶,獲得商業的成功。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黑馬營十一期資本模塊課程】,作者黑馬營11期學員倪加鋒,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看懂農資電商一篇就夠了:農資電商的兩大必殺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9/151741.shtml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興起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資本市場突然風起雲湧,各路大佬紛紛布局農資電商,農資電商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事實上自2008年起,國內農資企業就開始小範圍試水電子商務,但一直不溫不火,直至去年下半年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傳統產業才開始紛紛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到2015年,隨著阿里、京東、諾普信、金正大、雲農場等“互聯網+”及“+互聯網”企業的突然發力,農資電商異常火爆,2015可稱為是我國農資電商的元年。
農資是農用物資的簡稱,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農資有多重要,不會有人告訴你,除了種子和氣候因素,我國糧食“十一連增”的主要推手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的確,作為糧食的“糧食”,化肥在糧食增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據測算,目前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四類農資產品的市場空間分別約為3500億、7500億元、3800億元和6000億元,市場空間巨大但電商化率很低,農資成為一片全新的電商藍海。

一、傳統農資市場的現狀與問題
有句俗話說,任何一個中國人往前數三代都是農村人,這話一點不假。鄉土的中國、農業的生產,想必大家也不是太陌生,至少聽說過,新中國成立之後,農資市場也歷經了多次嬗變,從“供銷社”時代,到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時代,再到現如今開始向電子商務時代。每一次澶變都是一次進步,選擇的權利就向消費者更近了一步。
目前,主流的農資銷售還是代理、批發、零售模式,農資從廠家生產出來後,要通過區域代理商、市縣、鄉鎮、村等多級分銷商才能到達農民手中,流通環節多,效率低下、尾大不掉。我們結合行業專家的調研,可將其痛點總結為五個方面:
首先,銷售網點亂。一入春農民就忙著買種子、地膜、化肥、農藥等,農資需求量激增,不少人趁機大鋪攤子。生產企業為追求高銷售把自產農資批銷到各地經銷網點;作為“廠家直銷”點的縣市經銷商為追求高回報往往又發展下家,越掛越多、越掛越亂。
其次,產品名目亂。國家對農資產品設有準確、規範的標準要求。然而在鄉村農資市場里,一物多名、一藥多名時有所見,農民無法分辨優劣,致使不少好的農業科技產品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再次,銷售價格亂。同一功能、同一品牌、同一廠家的同名同包裝同計量的農資商品,常常因銷售形式不同而賣出不同的價格,有的每50公斤包裝甚至相差幾十元。
最後,市場監管亂。在一些偏遠的鄉鎮農村,部分經營者打著服務鄉親的旗號,根本不辦理營業執照,有的甚至直接在田間地頭銷售農資。
第五,過分誇大農資功效、產量等,廣告繁多,農資科普不到位,讓人眼花繚亂,甚至銷售假農資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坑害農民,讓人深惡痛絕。
二、農資電商大格局
下面書歸正題,回到農資電商來。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一種更為快捷的信息傳遞手段,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降低和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起到了連接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的作用,因此互聯網天然具有營銷的作用,它能砍掉中間環節,縮短交易鏈條,降低交易成本,最終讓利消費者。故而,在贏銷為王的時代,現在的問題不是農資企業要不要做電商,而是怎麽做的問題,未來市場定會形成“廠家—農資電商—農戶”模式,農資電商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經過第一輪的爆發式增長,目前的農資電商行業形成了以下的一種格局:
(1)綜合電商平臺涉足農資
以阿里和京東為代表,此類模式以綜合性電商平臺為依托,憑借自身的超級互聯網入口地位,涉足農資電商業務。
阿里巴巴:目前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農化總公司等多家企業已成功入駐阿里巴巴,今年7月14日,淘寶上線農資頻道,涵蓋了從種子、農藥、農機、肥料、獸藥、飼料等農資產品,致力於改造農資行業多級經銷商層層加價的模式,產品從廠商直接供貨,同時從準入機制、店鋪保障金、售後周期等方面提高保障能力。
京東:京東在農資領域的拓展剛剛開始,今年7月17日,正式宣布進入農村電商,農資是第一步。目前京東所售種子均為京東“入倉式”自營,同時還支持商家一起做協同倉儲。對於農藥和化肥領域,京東還處於探索期,現主要通過平臺入駐形式經營,如與金正大合作,構建農商1號農資平臺於7月底上線,覆蓋農藥、化肥、種子等產品,生產企業直接供貨。此外,京東計劃推出廂式、貨車式移動倉進村鎮,以線下實體趕大集的活動為載體,實現線下下單,現場提貨服務,這種“純線下”的玩法也極具想象力。
(2)垂直型農資電商平臺
該類電商平臺專註於農資領域,目標客戶明確,能輕易實現同類產品之間的比價、比貨功能,註重客戶服務,主要由農資生產商、供應商入駐,面向各類農業經營主體。
“雲農場”:運用電商模式直接讓農民從廠家采購農資(品類齊全涵蓋了化肥、種子、農藥、農機等),並提供農技服務。2014年2月上線,自營與商戶入駐各占半壁江山,已有400家農資企業入駐,2800多個產品,市場覆蓋全國區域達到3萬畝土地,采用村站模式,貼地面發展用戶,在基層設立服務站幫助農民下單。目前雲農場已成為集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技服務、農村金融、農民社交等多個領域於一體的綜合性農資服務平臺,未來其通過網上交易大數據產生的價值將更具競爭力。
“農一網”: 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發起,聯合輝豐股份等國內四家業內知名農藥企業共同投資組建的以農藥為主的農資類電商平臺。於2014年11月上線,已經有40多個品牌入駐。其服務方式為在基層成立“代購人員”幫助農民下單,而傳統經銷商成為農一網會員後只負責配送和售後服務,免去了以往有農民賒銷的負擔。
此外,易農優選、農資大市場、拜農網、龍燈電商等皆是平臺化運營,但各家特色不一,易農優選、農資大市場選擇種田大戶為客戶群,以走量為主,不接受單個訂單,只有訂購的數量達到物流標準才可以派送。
(3)專註農村市場的電商平臺
除綜合性電商平臺在開拓農村電商細分市場外,還有一類農村電商,其創業伊始就只做農村生意,其產品往往不限於農資下鄉,同時引導農產品上行。還有部分農村電商只做區域電商,銷售農資的同時還會覆蓋生活用品。其優勢在於針對細分客戶,在用戶體驗及需求上把握更精準。區域電商還在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方面占據先機,當然其劣勢也很明顯,產品品類有限,無法滿足消費者定制化及寬品類需求。
點豆網:今年5月21日正式上線,一期投資20億元,覆蓋山東、海南、新疆等100個縣。其平臺主要整合農資(農藥、化肥、種子、農機及日用品等)輸入、農村農產品輸出、農村物流、農村金融等農業產業鏈,其服務方式為設立“一村一站”,扁平化銷售,商品直達於農戶。
農資哈哈送:2014年上線,針對河南、河北、安徽、山東農村的大型農資、日用品整合購物平臺,在縣城設立代購店,在村級設置代購員。
此外區域電商“好匯購”則主要針對吉林省搭建農資、日用品及醫藥下鄉,農產品上行。“星潤農資”等農村電商則主要采用O2O模式整合原有線下農資店、鄉鎮日用品超市進行網絡銷售並提供物流配送。
(4)老牌農資企業的電商路
面臨電商大潮,傳統農資企業都采取了積極的行動。“+互聯網”對於傳統農資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成熟的物流、營銷系統、品牌口碑、服務體系以及長期紮根基層對於消費者需求的了解等方面都是非農資基因電商無法比擬的。電商對於廣大農資企業其實只是傳統銷售渠道的升級。
中國購肥網:魯西集團的電商網站“中國購肥網”於2013年上線,為其傳統渠道增加了產品直銷的方式。電子商務渠道的產品、物流、服務都是由魯西公司原有的經銷商網絡負責,傳統的銷售渠道並未改變。目前,其網上的銷量只占到總銷量的很小一部分,大部分農戶購肥還是通過傳統渠道。
買肥網:中化集團下屬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的買肥網於2014年7月上線,主要為其現有的核心經銷商提供在線的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其搭建電商平臺主要基於其提高效率的需求,實現公司與核心經銷商在交易各環節中的業務信息透明和數據實時共享,客戶需求可以真實、直接地反饋到工廠,縮短購貨流程,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
農信商城:大北農借“三網一通”轉型綜合服務商提出智慧大北農戰略,通過豬管網、農信商城、農信網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用互聯網創造農業新生態。其農信商城是大北農網上直營店,主營飼料、獸藥、疫苗、種子、農化產品等。
此外,芭田股份、司爾特、史丹利、心連心、金正大、新希望、中農控股等老牌農資企業都在加快進軍電子商務的步伐。
(5)服務導向型農資電商
農資行業的特殊之處在於農資產品使用技術複雜、產品效果受環境因素、操作技術影響大,需要配套的售前售後服務。不同於以上各類電商以銷售產品為主,信息服務先導型平臺以提供服務為主,整合了技術服務、商務服務和平臺服務,有的以論壇形式發起,有的提供免費移動信息服務終端。此模式可以有效集聚客流,提高產品精準投放率,同時打造良好用戶體驗,滿足農戶對基礎服務的需求。
農醫生:中農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開發的手機App “農醫生”於2014年11月上線,是免費信息服務終端。目前平臺認證專家達到10萬人,註冊用戶突破500萬。平臺整合農機專家、植保專家,在線免費、快速、準確解決農民種植過程中各類難題。其產品不斷更新叠代,病蟲草害圖譜、農資產品查真偽、查找附近農資店等功能,提升了用戶體驗,目前平臺初期還未有盈利傾向。
益農寶是浙江農資電商平臺的移動客戶端,是一個集信息整合、農機在線、莊稼醫生、農資4S店於一體的多功能信息終端。為農戶提供植物營養解決方案的同時能精準營銷。
此外,191農資人、中國農資聯盟等則以門戶網站、論壇等形式提供農業資訊、技術服務、技術交流,同時兼營農資產品。
三、兩大必殺技
雖然市場各路人馬都在紛紛布局農資電商,但農資+互聯網也並不是一加百靈的,它仍會面臨現實中的諸多問題,包括:農民傳統賒銷習慣嚴重不符合電商模式;電商如何培養農民的網購習慣;電商化與傳統渠道存在利益沖突;農村物流配送體系落後增加電商化難度;農資產品的技術服務與售後問題如何保障等。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電商不會舉手投降,也不是毫無辦法,事實上其只要掌握兩大必殺技,此方程就有解!
第一招:低價
農民是最講實惠的,只要價格足夠低,除了質量問題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傳統農資產品流通環節多、流程長,造成流通成本高企,最後反映在農資產品上就是銷售價格畸高。而當最終形成“廠家—農資電商—農戶”的銷售模式之後,中間環節通通去掉,反映在產品上的結果就是價格大大降低,這種降維攻擊方式使傳統農資經銷商毫無還手之力,這也是農資電商最初能在農村市場立足的根本優勢。事實上,農資電商多與正規、大型農資廠家直接合作,產品質量本不存在問題,而只要價格能夠做到足夠低,無論有沒有電商消費習慣的消費者都會購買,會網購的自然會買,不會網購的找人代購也會買,這就是農資電商的必殺絕技。
第二招:服務
這些年,農資市場不好做,用業內的話說是,“跪著買進,磕頭賣出”,為了爭奪市場,基層農村市場的農資銷售,甚至可以做到將化肥、農藥等農資賒購給農民,並且不用農民動手,而由農資經銷商幫助農民將化肥撒到地里,將農藥打到作物上,拼的完全是後續的服務。甚至在有些地方,農資經銷商負責土地托管,將農民從播種、施肥、打藥、收割、倉儲,甚至售賣的活兒全包了。
農資市場如此不好做,農資銷售們跪著才能賺錢,那怎樣才能站著把錢掙了呢?
除了低價這一殺招,電商企業做不到對產品的創新,這是廠家的事情,那麽最終拼的就是服務的能力,具體包括農技的服務和物流的服務等。
傳統農資市場,由於政府農技服務的缺位,農民往往憑借經驗及鄰居、商家的推薦購買農資,藥不對癥、施肥不科學等自然無法避免。而在有了互聯網這個連接器之後,完全可以做到百萬農技專家與億萬農戶需求的對接,曾經坐在辦公室里的專家現在有了與農民直接交流的渠道,而農民在專家的指導下購買農資,自然也更科學,這就像病人拿著醫生開的藥方,能不去抓藥嗎!在農技服務上,“農醫生”做了很好的嘗試,當然實際做起來並不是這麽簡單,很多細節的工作需要處理,例如農技專家的利益回報機制,農戶的農技咨詢渠道,以及當地水文土壤的具體情況,在這方面京東就開始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其收集的各地土壤的數據,為以後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就提供了數據的支撐。
物流的服務事實上也是一個偽命題。目前我國90%的行政村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全國大多數農村的可達性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事實上對於農資電商來說,需要的只是轉換物流的形態,將B2C電商轉換為B2B電商,即通過自建和合作的方式在農村設立“村站服務網點”,電商企業只負責“倉庫”到“村站”的物流,即將一包包、一箱箱的農資物流轉換為一車一車的物流方式,從成本上就會大大減輕壓力,然後剩下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交給村站及農戶自行解決就行了。事實上在一些農業發展較好的農村地區,農業大戶、農業種植戶、農業經紀人幾乎人人都有物流設施,從摩托車、手扶拖拉機開始,到小卡車、小貨車,到九米六的大卡車,12米的大卡車都有。在農村社會並不需要做到送貨上門這樣極致的服務,因為中國農民種地幾乎都是不計算自身的勞動投入的,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如果能把自身的物流成本的一部分轉換成農戶的物流投入,再將這部分節約的費用通過產品價格降低的形式體現出來,那麽就能夠很容易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最後一公里問題自然而然也就解決了。
此外,對於售後服務的問題電商解決起來就更加容易,因為互聯網將當事人每一步的操作都進行了記錄,不光產品可追溯,消費者的購買數據一樣可追溯,而這對於傳統農資銷售渠道來說,如果農戶丟失了發票,那追責及退換貨是極難的事情。
還有對於農資生產企業,電商不僅為其提供了便利的產品銷售方式,降低營銷成本,而且對企業合理安排生產,減少庫存積壓有著重要的作用。電商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獲取較為準確的農資需求數據,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生產,並可以通過電商獲取訂單,從而解決盲目生產造成的損失。而且,有些電商還可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通過線上交易數據就能換取銀行的信用貸款,企業再也不用為缺少資金周轉發愁了。
好了最後重複一句,玩轉農資電商無非就是產品與服務,誰能做好這兩點,誰就贏得了農產市場。
本文作者樂冬。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 黑馬觀點和立場,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默克爾訪合肥全記錄:近距離看懂李克強“家鄉外交”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82
從10月29日開始,德國總理默克爾展開她任內的第八次訪華行程。自2005年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這位德國奶奶創下了西方國家首腦訪華頻率的紀錄:10年8次。德國駐華大使柯幕賢說,“她是來華次數最多、也是最了解中國的西方國家領導人”。
事實上在此前,就任總理後的李克強還從沒邀請外國領導人訪問過自己的家鄉。為了迎接默克爾的到訪,這次總理先生做了哪些安排?南方周末帶你去看看他的“家鄉外交”首秀細節。
默克爾連夜赴合肥
10月30日早上10點09分,外交部歐洲司的官方微博@中歐信使發布消息說,默克爾乘專機低調抵達合肥。
默克爾從北京動身的時間應該更早,@中歐信使說:在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分別會見會談後,默克爾即將連夜啟程赴此訪下一站安徽。
@中歐信使用圖片直播了默克爾在飛機上的情景,此時的默克爾已經換上了藍色上衣。▼

默克爾在飛機上的情景,此時的默克爾已經換上了藍色上衣。 (資料圖/圖)
下飛機時的初亮相▼

下飛機時的初亮相 (資料圖資料圖/圖)
在北京時,我們看到的是紅衣版本的默克爾,而她見習近平和李克強時,又分別穿了款式不同的兩件衣服。與習近平見面時的上衣跟中式的對襟衫有些類似。▼

在北京時,我們看到的是紅衣版本的默克爾,而她見習近平和李克強時,又分別穿了款式不同的兩件衣服。與習近平見面時的上衣跟中式的對襟衫有些類似。 (資料圖/圖)
而她早先跟李克強會面時,穿的則是酒紅色西裝。▼

而她早先跟李克強會面時,穿的則是酒紅色西裝。 (資料圖/圖)
第一站到訪合肥學院
默克爾抵達合肥後,李克強第一站陪他到了合肥學院。為什麽要去這里?主要原因是,這所學校是安徽省與德國下薩克森州友好省州合作的重點建設項目。▼

默克爾抵達合肥後,李克強第一站陪他到了合肥學院。為什麽要去這里?主要原因是,這所學校是安徽省與德國下薩克森州友好省州合作的重點建設項目。 (資料圖/圖)
早在1985年3月,兩省州就達成了“共建合肥聯合大學協議”,德國多年來無償援助了合肥學院近200萬馬克(時務通訊註:按照這篇文章發出時的匯率,相當於711萬多元人民幣)的儀器設備,建立了十幾個實驗室,另有100萬馬克(時務通訊註:同上,相當於355萬多元人民幣)用於教師進修和培訓。
今年剛好是合肥學院中德合作30年,這所學院的官網上,以中德合作為主題的系列報道鋪天蓋地。
兩國總理抵達前,各種安保已經嚴陣以待。請註意照片中在安保線以外的同學,真是黑壓壓的一大片。▼

兩國總理抵達前,各種安保已經嚴陣以待。請註意照片中在安保線以外的同學,真是黑壓壓的一大片。 (資料圖/圖)
兩國總理在合肥學院碰頭▼

兩國總理在合肥學院碰頭 (資料圖/圖)
一大波歡迎他們的老師和同學已經逼近……▼

一大波歡迎他們的老師和同學已經逼近…… (資料圖/圖)
合肥學院為了這次到訪,想必也是準備了許久,同學們為了保密也是蠻辛苦。▼

合肥學院為了這次到訪,想必也是準備了許久,同學們為了保密也是蠻辛苦。 (資料圖/圖)
合肥學院的學生們還為此打出了橫幅:“默克爾總理,您好。”▼

合肥學院的學生們還為此打出了橫幅:“默克爾總理,您好。” (資料圖/圖)
默克爾的新聞秘書Steffen Seibert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現場照片,這個帥哥以前當過記者,照片拍起來也是很講究的▼

默克爾的新聞秘書Steffen Seibert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現場照片,這個帥哥以前當過記者,照片拍起來也是很講究的 (資料圖/圖)
提到德國飲食,總會聯想到黑啤。兩國總理在合肥學院期間,也專門到食品專業交流合作展區,品嘗了一下該校學生釀制的德國黑啤。▼

提到德國飲食,總會聯想到黑啤。兩國總理在合肥學院期間,也專門到食品專業交流合作展區,品嘗了一下該校學生釀制的德國黑啤。 (資料圖/圖)
兩國總理為合肥學院成立30年專門題字。李克強的題字▼

兩國總理為合肥學院成立30年專門題字。李克強的題字 (資料圖/圖)
參觀完合肥學院,默克爾沒有休息,緊接著的下一個行程是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

參觀完合肥學院,默克爾沒有休息,緊接著的下一個行程是出席中德經濟顧問委員會座談會。 (資料圖/圖)
午餐七菜加果盤
座談會結束,終於到了午餐時間,李克強在哪里款待德國客人呢?據“中安在線”報道,答案是位於合肥市北一環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圖片來自網友)▼

座談會結束,終於到了午餐時間,李克強在哪里款待德國客人呢?據“中安在線”報道,答案是位於合肥市北一環上的香格里拉大酒店。 (資料圖/圖)
“中安在線”的記者還拿到了當天午餐的一份菜單。菜品不複雜,只有七個菜加果盤。具體包括:冷盤、太極竹笙素菜羹、鱒魚紫蘇蝦茸卷、紅酒金磚牛肋骨、徽式三拼、小棠菜配煎松茸菌、點心、水果,還有兩種葡萄酒——產於山東的長城幹紅2014和產自寧夏的長城幹白2015。▼

“中安在線”的記者還拿到了當天午餐的一份菜單。菜品不複雜,只有七個菜加果盤。具體包括:冷盤、太極竹笙素菜羹、鱒魚紫蘇蝦茸卷、紅酒金磚牛肋骨、徽式三拼、小棠菜配煎松茸菌、點心、水果,還有兩種葡萄酒——產於山東的長城幹紅2014和產自寧夏的長城幹白2015。 (資料圖/圖)
村衛生所、村民家和農村小學校
默克爾下午的行程也排得滿滿的。她先到合肥市大圩鎮沈福村參觀村衛生所,又來到村民沈自根家,和村民們交流。這張照片同樣出自“前記者”Steffen Seibert▼

默克爾下午的行程也排得滿滿的。她先到合肥市大圩鎮沈福村參觀村衛生所,又來到村民沈自根家,和村民們交流。 (資料圖/圖)
她還到訪了一所農村小學,跟中國的足球小將們交談。▼

她還到訪了一所農村小學,跟中國的足球小將們交談。 (資料圖/圖)
茶葉、絲綿畫、徽菜
這次默克爾訪華的最後一項重要活動——互贈禮物,被安排到了晚宴開始前。李克強送給默克爾黃山毛峰和祁門紅茶,以及一副安徽當地的絲綿畫。默克爾回贈了德國皇家瓷器廠生產的陶瓷人像,和一本展現中德兩國文化差異的漫畫書。▼

這次默克爾訪華的最後一項重要活動——互贈禮物,被安排到了晚宴開始前。李克強送給默克爾黃山毛峰和祁門紅茶,以及一副安徽當地的絲綿畫。默克爾回贈了德國皇家瓷器廠生產的陶瓷人像,和一本展現中德兩國文化差異的漫畫書。 (資料圖/圖)
至於晚餐地點,李克強挑選了一處名為“和莊”的徽式建築來款待默克爾。▼

除了品嘗徽菜外,默克爾還觀看了太平猴魁茶藝表演。 (資料圖/圖)
除了品嘗徽菜外,默克爾還觀看了太平猴魁茶藝表演。▼

除了品嘗徽菜外,默克爾還觀看了太平猴魁茶藝表演。 (資料圖/圖)
李克強陪同默克爾品茶▼

李克強陪同默克爾品茶。 (資料圖/圖)
這就是默克爾奶奶的合肥之旅全過程。大家看懂總理的“家鄉外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