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海通黃紹開退休嘆世界 李華華


2011-3-17  AD




 

海通國際 (665)噚日派成績表,順手宣佈埋主席李明山同副主席黃紹開(圖)會響4月股東大會後離任。李明山辭任係為咗要更加專注海通證券嘅業務,而喺海通做咗 23年、又啱啱過咗70大壽嘅開叔就話「退咗休梗係嘆世界啦!」咁會唔會以其他方式繼續幫海通手呀?開叔笑笑口咁話做顧問都唔錯o架!

而隨着兩個靈魂人物起身,海通國際有一連串人事變動,非執董吉宇光同執董林涌會頂上做正副主席,而副行政總裁李耀榮就會接替林涌做聯席董事總經理,銷售及市場推廣總監許儀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宮里啟暉就會加入董事局,分別做執董同非執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2

中環在線:海通黃紹開棄子幫阿媽 李華華

2011-5-3  AD




 

開叔黃紹開(圖左)上星期五正式榮休,海通證券(665)喺四季幫佢搞咗個歡送酒會。開叔87年入三高證券(後改名大福證券),一做就23年,當年入去時正值87年股災,股市一片混亂,開叔可以話有份「災後重建」。

當 晚歡送酒會,海通仲正式送上一紙聘書,繼續聘請開叔做海外業務顧問,主要工作係幫海通走出中國,走向國際。華華聽聞,開叔唔使返朝九晚五,不過喺邊度返工 仲係個謎。因為佢家陣個office會暫時保留,但由於係由母公司聘請,所以究竟返總行李寶椿大廈,抑或繼續返新世界大廈呢,就連裏面啲人都唔係好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1

海通證券與子公司同業競爭待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yd0.html

海通證券本週香港掛牌子公司同業競爭待解

2012年04月20日 22:32  經濟觀察報
李保華 劉真真

  如果不出意外,上市之路幾經曲折的海通證券H股將在4月27日掛牌交易。一直居於次席的海通證券或實現對龍頭中信證券的追趕。

  公開信息顯示,海通證券H股計劃募集資金最高達137億港元,其中35%將用於戰略性收購海外證券公司或進一步拓展海外證券業務。在高達16家投行組成的承銷團推動下,海通證券H股的國際配售部分已經足額認購。

  作為首家收購香港券商和第二家在香港市場IPO的中國內地券商,海通證券試圖以國際化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在追趕中信證券之前,在港兩家子公司同業競爭問題擺在了海通證券面前。

  追趕中信

  4月17日,海通證券公告稱擬共發行12.29億股H股,其中的95%用於國際配售,餘下5%用於公開發售。招股價將介於10.48港元至11.18港元之間,集資上限為137.4億港元。

  海通證券在2011年11月份已經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曾計劃在2011年12月15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但當時的認購遇冷而遭夭折。

  事實上,海通證券2011年底衝擊上市的招股價區間為9.38港元至10.58港元。受海通證券A股上漲的影響,本次更新後的招股價區間為10.48港元至11.18港元。招股區間底價較去年上漲了約12%。

  而按照證監會的相關規定,先A後H的公司H股發行價不能低於A股此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九折。「海通證券H股選擇在現在發行肯定 不是一個好時點,但今年4月底是其最後期限,否則上市將重頭再來。更重要的是,雖然海通率先進行國際業務,但中信證券2011年10月份在香港上市後搶得 先機,海通證券需要在國際業務上重新發力追趕,在券商海外業務逐漸放鬆的預期下,沒有時間等待,只能鋌而走險。」太和投資負責人王亮認為。

  有消息稱,海通證券的國際配售部分在對16家承銷團施以高壓下,已經獲得了大部分為其戰略合作機構的足額認購,但其公開認購部分明顯遇冷,首日認購不足1%。

  一位接近海通證券高層的券商人士也表示,中信證券一直是海通證券的最大競爭對手,在內地業務增長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國際化業務將是海通能夠超越中信證券的關鍵。

  受H股上市影響,中信證券年報顯示,其2011年末總資產已經高達1483億元,遠高於排名第二的海通證券的989億元總資產。而按照此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總資產排名,兩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曾相差無幾。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葛小波曾表示,中信證券H股募集的資金約65%用於設立或收購海外研究平台與銷售及交易網絡。

  海通證券的招股書明確,募資金額中約35%將用於戰略性收購海外證券公司或進一步拓展海外證券業務。事實上,國際化業務作為未來 券商新的增長點已經取得了業內的共識,除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外,招商證券和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等也在加緊國際化的佈局,而香港是中資券商國際化業務的橋頭 堡。

  同業競爭待解

  在海通證券H股上市加碼國際化業務的同時,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國際控股和海通國際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正成為海通國際化業務關注的焦點。

  2009年12月22日,海通證券公告稱,以總計18.22億港元收購大福證券52.86%的股權完成。

  從收購的第一天開始,海通國際控股和海通國際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就已經不可避免。兩年過去,這一問題仍懸而未決。

  2010年11月22日,海通證券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大福證券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海通國際證券提供的業務主要有企業融資、資產管理及證券和期貨等的經紀服務。而海通國際控股下設有經紀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融資公司也集證券業務、期貨業務、資產管理、保薦及承銷業務、財務顧問等業務於一身。

  海通國際控股是海通證券早期的國際化業務平台。但海通國際證券也一直寄希望海通證券的支持。

  英皇證券的一位經紀業務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香港券商的業務基本都是依靠吃內地合作方的資源,特別是個人經紀業務,增量資本都是來自從內地客戶。海通國際證券的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其內地客戶佔比約40%。

  「海通證券在國內有超過400萬的客戶,這些客戶可能會有條理地介紹到我們這邊,對業績也會有很大增長。」海通國際創富理財聯席董事沈俊威認為。但沈俊威個人同時也擔心,兩個子公司如何實現較好的分配來避免內部競爭,或是未來發展的最大問題。

  同業競爭的存在,或已讓更可能成為海通證券海外業務旗艦的海通國際證券增長乏力。其年報顯示,海通國際證券全年股東應佔淨利潤為1.53億港元,較2011年降低56%,其業績下降的幅度甚至還遠大於在內地單獨開展業務的香港本土券商英皇證券。

  去年5月,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湧亦表示過,即使母公司海通證券來港上市後,公司也不會被私有化。

  本報就同業競爭問題致電海通證券董秘金曉斌,其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王亮認為,「從長期來看,海通證券肯定會將海外業務整合到一個平台,但考慮到海通國際證券多年的品牌和經驗,也有可能方案是將海通國際控股置入海通國際證券。」

 

會不會私有化?我大膽猜測三個月之內提出海通证券与子公司同业竞争待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7

海通計劃「國際超車」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499
 海通證券加快了追趕中信證券的步伐。


  4月27日,這家國內第二大券商在港交所的股票將正式掛牌交易。海通此次IPO共發售12.3億股H股,價格為10.6港元,共募集資金約130億港元。


  照此計算,海通的融資規模超越了一個月前荷蘭有線運營商Ziggo NV上市時的12.2億美元規模(約合95億港元),成為迄今為止今年全球資本市場的融資之王。


  根據海通證券的招股說明書,此次融資所得款項的最大部分,即35%的資金將用於戰略性收購海外券商和開拓海外證券業務。通過這次IPO,海通既可以把 業務向國外拓展,又可以增加公司的資產。這是目前國資券商在近年來主要收入來源—經紀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大幅收縮後的一項合理選擇。


  最先玩起這種「遊戲」的其實是國內最大的券商中信證券。最近兩年,中信證券在經紀和投行業務上經營慘淡,在本頗具規模的自營業務上也巨虧14.4億 元。因此在2011年9月,中信證券將其港交所IPO中65%的募得資金,投入到了國際證券業務的發展中,希望這些新業務可以對衝風險。


  一個行業內公認的看法是,國際業務將成為證券行業新的業務增長動力。除了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以外,招商證券、國泰君安等國內知名券商也正加快國際化的步伐。


  對於海通而言,現在是解決海通證券子公司海通國際控股,與海通國際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的時候了。


  2009年12月,海通證券以18.22億港元收購了大福證券52.86%的股權,一年之後的2010年11月,將其更名為「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 司」;幾乎與此同時,海通證券香港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也更名為「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海通國際控股主要業務為企業融資、資產管 理和經紀服務,與海通國際證券的業務有相當程度的重疊。


  目前海通並沒有公開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計劃,不過將相同業務整合到一個平台中,似乎是最合理的方案。至於是選擇業內資源和品牌兼具的海通國際證券,還是選擇源自內地、擁有國際化人才平台的海通國際控股,取決於海通對運營重心和運營策略的考量。


  儘管在國內各項業務上,海通離中信仍有較大差距,但是通過IPO之後的快速收購,海通將迅速切入國際市場、開展國際業務。海通證券的這一計劃體現出,這家公司正試圖以國際化擴張的方式趕超中信證券—或者至少可以減小差距。


  眼下海通證券2011年總資產佔股本比率約為2.3倍(不包括從新股發行中即將籌集到的130億港元)。而相比之下,野村證券的槓桿率為16倍,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海通證券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中國每年的股本衍生品交易價值不足美國資本市場的5%,不過最近監管機構將能夠進行保證金交易的股票數量增加了兩倍。如果中國能夠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像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這類券商,還是可以在國內市場上有所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2

讀海通2012年報兼談大型券商競爭力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3416734
1,本人持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不持有西南證券。
2,所有數據都來源於2012年報,數據可能會被會計方法扭曲或者被操縱,請謹慎鑑別。

這次年報分析主要拿西南證券和海通比較,先把結論說一下:資產規模的差異,導致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呈現一系列差異,這些差異進而反應了不同券商的競爭力。

證券行業整體情況:2012年114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94.7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8%,實現淨利潤329.30億元,下滑16.4%,銷售淨利率為25%。截至去年底,11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1.72萬億元,淨資產為6943.46億元,權益乘數為2.49倍。

毋庸多說,去年是很慘淡的一年,也年是證券行業發展的轉折之年。監管層多項改革措施穩步推出,創新加速,為證券業新一輪創新發展勾劃出清晰的遠景。所謂創新,就是提升槓桿水平,開拓產品線,自行經營風險。一系列創新,已經開始給參與者留下了不同的痕跡。創新,越來越依賴資本規模。

規模大帶來更穩定的營收

海通在券商行業規模實力排名第二,僅次於中信證券。從2010年初3300點到2012年末2000點,上證綜指連續三年下跌,而海通的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傳統的經紀投行受到衝擊,創新和海外收入持續提升。

大型券商有能力投資多項產品線,營業收入呈現更加穩定的姿勢,海通證券全年營收結構
1,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4億,佔比48%,成下降趨勢。
2,利息淨收入21億,佔比23%,趨於上升。券商所謂資本中介服務,比如融資融券,約定購回,做市商等,無非就是提供流動性,加上合適的對沖,在低風險下賺取穩定的差價和利息,和銀行業利息差很相似。將來券商利息淨收入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
3,投資收益20億,佔比22%。
4,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8億,佔比5%,比例降低。
而西南證券傳統經紀、自營業務佔比高,利息收入少,且投資收益不穩定。
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 57.90%
利息淨收入 15.69%
投資收益  -19.11%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42.82%

讓我們看看海通和西南證券的資產結構:
查看原圖這個結構對照透露出很有意思的幾個特點:
1,海通在金融資產上(交易性+買入返售+可供出售)的投資比例要遠比西南低。西南證券更依賴傳統中介和看天吃飯的自營業務。
2,海通在買入返售資產中,大部分是約定購回資金融出業務,這項業務是創新業務,相當於股權抵押貸款,搶銀行的生意。海通在這項業務上規模第一。中信買入返售資產中也有同樣的特點。而西南證券還是傳統的買賣債券方式。
3,西南長期股權投資比例大增,只是因為併購銀華基金股權,為開拓產品線而努力。海通在基金行業早就佈局完成。
4,海通在其他資產上的比例很高,這些所謂其他資產,大部分都是在香港和內地融出的融資融券資金和證券擔保貸款。西南證券作為小型券商,就沒有能力在這方面做更多投入。
規模越龐大,越有能力創新,也越容易得到監管部門的創新業務許可。
比如說融資融券,買入返售,私募股權,併購基金,櫃檯交易,結構化融資,都更容易從大型券商開始做起。

規模大帶來更高的銷售淨利率

如果單看海通5.6%的ROE,那簡直不堪入目。重倉拿著券商,如果偶說不想著牛市,那就特麼的太違心了。不過牛市什麼時候來,我也不知道。

將ROE按照杜邦分析分解後,唯一的亮點是33%的銷售淨利率。這個水平高於券商行業25%的平均水平,而且相當不錯,就連賺錢賺到手軟的銀行業,也不過如此。據最近公佈的年報,工行淨利率45%,中行為38%,農行34%,大明星民生37%(據業績快報)。

我曾在不久前一篇分析券商業績快報中的文章中專門提到了一個特點,資本規模和銷售淨利率呈現完全正相關關係。詳情請參閱:部分券商2012年度業績快報一覽,http://xueqiu.com/9262363803/22899076
查看原圖資產規模和淨利率之間的關係,可以總結為:資本雄厚的券商有能力提供更多的產品線,以較低的邊際成本實現更大規模的交叉銷售。拿著銀行股的童鞋都很推崇富國銀行,富國銀行就以能夠向客戶賣出更多的產品而著名。

規模大帶來更高的槓桿率
監管層鼓勵券商創新,主要是兩個方向,1)資本中介業務,比如融資融券,買入返售,做市商等,2)資本業務,比如私募股權,另類投資,併購基金等。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資本。資本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靠賣股票來募集資金不可持續,留存收益滾存太慢。怎麼辦?金融行業以經營風險為主,要募集資本,主要還是依賴債務融資。債務規模和資本規模有直接相關的關係。

下面只是做定性研究,下面的負債中沒有剔除不算真正負債的代理買賣證券款。
海通證券:
2012年總負債659億,金融負債268億,佔比41%,
2011年總負債523億,金融負債120億,佔比23%。
負債規模增長,金融負債的比例大幅提升。
西南證券:
2012年,總負債69億,金融負債17.7億,佔比25%。
2011年,總負債79億,金融負債19億,佔比24%。
負債規模原地踏步。
中信證券
2012年,總負債818,金融負債392,佔比48%
2011年,總負債613,金融負債158,佔比25%
中信證券規模最大,增加金融負債的能力更強。中信在年報中信誓旦旦的表示,期望在2013年將剔除買賣證券款後的真實權益乘數從1.55提升到2倍的水平。[大笑],其實即使這個水平也夠低。沒辦法,手腳捆的久了,剛鬆綁的時候,總的先活動活動手腳。

巴菲特說,有兩條提升ROE的途徑,1,以更便宜的成本2,借更多的錢。
我們的常識也是如此,我們總是能觀察到,有錢人通常可以以更低的利息借到更多的錢。這是因為規模代表著更高的信用,更低的信用成本。我相信中信借錢的利息成本會更低,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具體分析下。

券商行業財報的特性:
1,用綜合收益總額代替淨利潤可能會更靠譜。
2,現金流量連年負值。這個不用擔心。券商行業資產質量優良,流動性很好。只要不碰上08年華爾街那樣的崩盤局面,想要變現或者資本市場籌集新資金,是很容易的。當然,如果碰上流動性危機,關門的速度也很快。
與平常考察工商行業不同,偶考察券商,不看重現金流量指標。

估值:
什麼時候牛市來,券商值多少錢,可不可以買,這些我可不知道啊。[摊手]談估值容易傷感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30

我是股東走進海通證券:現場問答(本文由海通證券提供) 上交所_我是股東

http://xueqiu.com/5214718015/24636194
#我是股東#上交所「我是股東」第三季第三站:中小投資者走進海通證券活動已結束。在現場問答環節,中小股東圍繞公司相關熱點進行了提問,海通證券高管進行了詳細回答。以下是海通證券根據投資者的現場提問整理的回答。

2013年7月17日

問:針對目前轉型發展的新階段下,公司有何打算?公司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有何計劃?如何提高投資者的回報?

董事長王開國:證券公司應對國務院調存量、促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有重大機遇,具體業務包括:1、信貸資產證券化;2、房地產證券化(REITs);3、公用事業收益權的證券化;4、國有股權的市值管理。

公司的舉措:1、服從國家大局,在調存量這塊,券商大有可為;2、各項創新業務,證券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傳統業務已不足以為股東帶來更高的回報,因此需要依靠創新業務的發展,如約定購回、股票質押、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國債期貨、OTC市場業務、國際業務等,這些業務將是券商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

就如何提高投資者回報方面,公司將繼續加大各項業務的拓展力度:1、傳統業務不能疏忽;2、創新業務、海外業務增長加快;3、加快人才結構優化;4、控制內部成本費用、加強風險控制;5、公司章程中有明確的股利分配政策,監管要求上市公司三年累計分紅佔可供出售分配利潤的比例不低於30%,但公司在2009-2012年該比例均不低於50%,2012年更是達到了74.36%。

董事會秘書金曉斌:股東的收益權不僅表現在股東的分紅收益上,還有資產增值轉讓收益。海通在市值管理工作上成效也是顯著的,去年上證綜指上漲2.6%,海通A股股價上漲36.5%,恆生指數上漲8.3%,海通H股上漲25.5%,今年截止到7月15日,滬深300下跌8.55%,上市券商整體下跌6.91%,海通證券A股上漲7.12%。股東一方面獲得了高比例的分紅,同時通過資產的增值轉讓也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問:近兩個月媒體報導股票開戶人數下跌,達到近年來新低,再加上佣金率持續下調,公司如何看待經紀業務?

董事長王開國:中國目前有1.6億左右開戶數,估計活躍客戶不會超過6000萬,海通460萬客戶,活躍的客戶也遠低於這一水平。我們對中國股市、經濟長期增長充滿信心,隨著股市好轉,投資者預期將有所改變,開戶量也將有所增加。

美國經歷200年,股票市場70%的交易量由機構貢獻,而仍有30%交易量由中小散戶提供,我們判斷中國股票市場短期內仍將以中小投資者交易為主,因此我們仍然重視零售業務,所以公司將新開89家微型營業部。

佣金率下調是長期趨勢,但很多業務單一的券商單靠經紀業務僅能獲得微利,佣金率下調幅度已接近底線,下降幅度有限。佣金下調對海通這類綜合券商衝擊較小,對高淨值、機構客戶、公司客戶通過增值服務、多樣化的產品可以提高收取的費用,此外,公司網點佈局均衡,目前中西部佣金率更高。

問:公司新開92家分支機構,成本是否會大幅增加?是否為公司帶來實際好處?

董事長王開國:公司對於微型網點地址、數量的選擇是經過長期反覆考驗、調研的,考察內容包括網點地址的人均GDP、上市公司數量、開戶數等。此次新設的89家微型網點中,上海只有2家,其它在外省市,每個營業部僅設3名員工,職能主要是開戶、提供諮詢服務、推介產品、與當地上市公司大股東加強溝通等。外省市人員成本很低,營業部大部分為租的,成本費用可控。公司對微型網點的盈利前景做了測算:第一年略虧、第二年平衡、第三年盈利。除盈利考量外,微型網點的推出是為了配合公司開戶、產品銷售的戰略。

問:海通證券今後2-3年有哪些主要的盈利點?

董事長王開國:1)穩健、風險低的融資融券業務,到去年底公司融資融券餘額70.5億元,到今年6月底已達142億元。目前融資融券利率8.6%,此外融資融券客戶換手率通常較高,該業務貢獻的佣金收入也較為可觀,息差加佣金收入佔公司經紀業務收入的20%左右;2)投資業務:由於研究實力強、資金量大,券商這類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業務上有較強優勢;3)海外業務:今年香港公司盈利實現了較快增長;4)衍生金融工具:股指期貨、股票期權、國債期貨、石油期貨等,由於專業性強,這類金融產品的投資對於證券公司類的機構投資者更有優勢;5)PE投資:目前擁有全資子公司海通開元,註冊資本57.5億元、控股海通吉禾產業基金、西安新能源產業基金、上海文化產業基金和海通新能源基金等。

問:證券行業處於轉型期,傳統通道業務佔比越來越低,證券公司必須依靠資本中介、投資等業務獲得更多盈利,海通證券在資本中介業務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這類業務需要大量的資本,海通今年是否有債務融資的計劃?公司槓桿計劃做到多少倍?

董事長王開國:傳統賣方業務主要是投資銀行、經紀、資產管理業務;買方業務指投資業務,需要動用公司資本;資本中介業務指通過少量資本,適當的運用槓桿,賺取價差的業務。

公司需要債務融資、提高槓桿解決資本中介業務和資本投資業務解決公司對資金的需求。

債務融資計劃:公司已經公告債務融資計劃,發行公司債券餘額不超過淨資產的40%;短期融資券不超過淨資本的60%;發行其他債務融資工具不超過淨資產的100%。

槓桿率:目前公司扣除客戶保證金槓桿率僅1.6倍,遠低於西方投資銀行10-15倍的水平,因此公司ROE水平受到拖累。公司目標是爭取財務內部槓桿2-3倍,初期2倍左右,3-5年提高到5倍,外部槓桿控制在3倍,公司要綜合考慮流動性的風險。



問:轉融券推出後,公司如何應對做空壓力

董事長王開國:部分投資者做空是為了直接賺錢,有些也為了配合自身投資策略,如壓低價格獲得更多海通股票。長期看,一個股票是否會被做空,最終取決於公司的質地,人為打壓只能造成短期影響。

董事會秘書金曉斌:今年初,公司針對新的市場環境和其它金融類上是公司的教訓,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防止公司股價大幅波動,公司和境內外律師等相關專業機構,制定了防止惡意做空海通股票的預案。

問:海通客戶有460萬,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針對中小投資者公司有什麼服務手段?未來微型營業部是否會佈局在如地鐵、寫字樓等?

董事長王開國:服務中小投資者是公司重要的戰略,公司對零售客戶的營銷費用、通訊費用等均有較大投入。滬深交易所85%左右交易量由中小投資者貢獻,公司通過投資顧問、彩虹俱樂部等服務模式,以及集合理財產品、OTC等穩定收益的產品服務中小投資者,公司call-center中心向海通開戶的中小投資者提供諮詢服務,此外公司也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投資者報告會、上市調研會等的服務。

公司網點佈局需要綜合考慮,包括GDP、開戶的潛力、上市公司數量、金融意識等,會把對投資者服務、公司盈利有機的結合起來。

問:海通股價是否高估,能否繼續投資?

董事長王開國:眾多投資者對公司估值高低各有判斷,比較而言,在2532個上市公司中,海通算是前50個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董事會秘書金曉斌:從社會評價看,今年來公司先後獲得了中國上市公司金牛百強前10位,中國最具成長性上市公司前十位、最具投資回報潛力的10家上市公司、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百強金牛獎,最佳市值管理、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優秀企業、中國金融企業慈善榜突出貢獻獎、中國上市公司優秀董事會、中國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建設卓越貢獻獎等多項榮譽。

問:上半年海通利潤超過中信,業內哪些是公司的競爭對手?公司經營的精髓是什麼?

董事長王開國:證券行業競爭十分激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公司。公司風險控制的原則是「穩健乃至保守」,金融行業關鍵在於誰能活的更長久。行業內競爭對手很多,各有優勢。如中信證券,背靠央企,大項目有優勢。海通的優勢在於業務均衡、資產質量優異、流動性好,有嚴密的風險和成本控制。海通創新業務優勢明顯,2012年佔營業收入的16.5%,今年有望達到20-25%;國際業務進步突出,今年利潤增速與收入佔比都有顯著提升;其它具備優勢的業務包括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等,公司旗下兩家基金子公司在行業內排名靠前,公司本部的資產管理子公司今年來的規模也有增長迅速,2012年末為350億元,目前已經突破1000億元,公司下一步要加強對資產管理的投入,是公司的戰略性的業務。

問:海通股價表現好是市值管理的結果還是基金配置的結果?公司是否能成為高盛?

董事會秘書金曉斌:科學的市值管理首先表現在公司的合規經營、規範透明、經營業績優良上,「打鐵還須自身硬」,這是最關鍵的,同時還需通過誠信專業的投資者管理團隊與投資者溝通,目前海通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溝通渠道,包括公司規範的信息披露、投資者熱線電話、公司網站投資者服務、專職的IR主管、高管現場溝通、網上互動交流、電子郵件、投資者現場調研等溝通方式。例如今年披露年報當天公司高管和各主要業務部門就組織了全球的基金經理與分析師的業績發佈會以及全球的媒體的業績發佈會,並在網上與中小投資者進行交流。通過充分溝通交流,使投資者更加清楚地瞭解公司的發展戰略、創新業務等情況,保證了股東的知情權,堅定了投資者的信心。目前上交所E互動平台已經上線,公司將積極參與,與中小投資者實現零距離溝通。公司在與投資者溝通交流服務中,嚴格遵循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原則。做到了規範、專業、誠信,有效地維護了公司形象,也體現在市值管理上,公司倡導為股東創造價值。

董事長王開國:能不能成為高盛取決於兩大要素:1、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在全球中的地位,如果未來中國經濟超過美國,中國可能出現超過高盛的投行;2、海通能否做到與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投資銀行,能否成為中國標竿性的投資銀行以及能否做到有全球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公司的戰略是:以經紀、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中介業務為核心,以資本型中介業務和投資業務為兩翼,以創新和國際化為驅動力,加強研究、人才、IT和風控合規四根支柱建設,把海通建設成為網上交易的券商、機構業務的券商、財富管理的券商、中小企業證券,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金融服務集團。如果公司能夠實現這個戰略,我們就有信心建設成為與中國經濟地位相適應的,在全球有影響力的、服務於中國人走出去、外國人走進來的跨境的一流投資銀行。

問:海通評級由AA下調至A,原因?上半年利潤上升30%,利潤結構是什麼?

董事長王開國:評價體系即將修改,一些能夠代表最新發展的創新指標還沒有實施,公司在創新業務上做了大量的投入,傳統業務(通道業務)上的比例有所下降,影響了公司的評分。公司自身問題有,OTC收到監管函,扣1.5分,但沒有實質影響;受IPO暫緩影響,去年投資銀行排名11位,但今年上升至第2位,這一指標影響較大。證監會明確了該評價不作為商業評價標準。

財務總監李礎前:公司昨天已公佈了半年度業績快報,上半年海通營業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11.78%,利潤總額36.9億元,同比增長28.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6.65億元,同比增長31.59%,每股收益0.28元。公司期末總資產1394.59億元,歸屬於上是公司股東的淨資產600.8億元。利潤結構具體數據將在半年報披露,公司大多數業務都有增長,特別是海外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投資業務等。

問:今年有債務融資計劃,未來2-3年是否有股權再融資計劃?公司上半年利潤超過了中信,但中信受到IPO暫緩影響較大,海通投行在IPO放開後有何計劃?

董事長王開國:目前沒有股權融資計劃,是否有股權再融資取決於兼併收購這類大的戰略計劃,目前還沒有這類計劃。

公司並沒有超過中信、銀河這樣的計劃,公司將按照自己的戰略一步步的走。投資銀行如果下半年開閘,公司已有過會項目,股票、債券都有幾十個儲備項目。今年下半年還有幾個月時間,如果IPO開閘影響有限。在大項目上,我們和中信有差距,但海通有一大批中小項目的儲備,中小項目利潤率較高,因此儘管海通在一些業務規模排名上並不靠前,但在利潤指標上能達到行業領先。

免責聲明:本文刊載的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做出決策。上海證券交易所力求本文刊載的信息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32

海通槍挑中信

2013-08-12  NCW
 
 

 

中信證券行業老大的地位已被撼動◎ 本刊記者 張冰 ? 範軍利 文中信 證 券(600030.SH/06030.

HK)多年是行業龍頭,但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頭把交椅的位置,居然被滬上券商海通證券(600837.SH/06837.HK)擠下。

業內人士稱,中信證券內部緊急開會,談“我們為什麼被海通證券超越”;海通證券內部也開了會 : “我們何以超

越了中信?”

半年業績預告顯示, 2013年上半年,海通證券營業收入56.6億元,淨利潤26.6億元;同期中信證券營業收入60.38 億元,淨利潤下滑6.14%,為21.11億元,比海通少了5億多元。

據2012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業績排名,中信證券11個指標排名第一。中金公司曾是中信證券在投行業務的強勁對 手,後來平安證券和國信證券憑借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中的激進做法,取代了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在IPO 排名中的霸主地位。此前,海通證券從未在各項指標上有超過中信證券的表現。

國泰君安證券的金融分析師趙湘懷告訴財新記者,這應屬階段性情況。 “兩家券商在不同階段的業績表現會有所不同,正在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數據顯示,自5月底經營數據被海通證券趕超後,6月、7月中信證券的營頁收入和淨利潤數據都超過海通證券。

8月7日,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公佈的7月經營數據顯示,局面已有所變化,中信證券扳回一城 :海通證券母公司利潤率從46% 下降到36%;而同期中信證券利潤率從34%上升到42%。

勝在何處

中信證券很強大。2012年度數據顯示,中信證券經紀業務合併市場份額為 5.76%,保持市場第一;投行業務完成股票主承銷項目30單,主承銷金額為 506億元,占市場份額10.53%,排名第二;完成並購交易19單,其中跨境交易9單,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資產規模為2506億元,排名同業第一。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海通證券靠什麼挑落了“老大”?

“與中信相比,海通主要是創新業務做得比較好。 ”一位前中信證券部門負責人表示。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海通證券融資融券等創新業務增幅較大,帶動業績增長。此外,海通證券加大了證券投資規模,通過開展量化交易投資等積極轉型,自營業務盈利模式多元化,實現業績增長。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表示,傳統業務已不能為券商帶來更高的回報,因此需要發展創新業務,如約定購回、股票質押、融資融券、股指期貨、國債期貨、OTC 市場業務、國際業務等。

2007年,海通證券在香港設立分公司 ;2012年,海通證券在香港上市,相對中信證券而言,其國際化步伐並不落後。

對於海通證券上半年自營業績數據向好的表現,也有券商業內人士質疑 :海通證券是否利用了會計准規則調節利潤,即可能將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通過損益表轉回?但這屬於正常粉飾報表調節利潤的工具,無可厚非。根據2012年海通證券的年報,海通證券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高達8.6億元。

同樣的推理對中信證券也應適用。

若論自營資產規模,中信證券規模更大,理論上轉回減值準備可操作的空間更大。但數據表明,海通證券2012年提取的減值準備更多。

2012年年報披露,海通證券擁有361億元左右的自營資產,貢獻14億元營業收入、5.7億元利潤。中信證券持有金融資產超過680億元,貢獻營業收入收入34億元、利潤18億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證券自營資產 規模幾乎是海通證券的1倍,但僅計提減值準備1億余元,相當于海通計提減值準備的八分之一,與海通證券形成極大反差。

趙湘懷表示,有觀點認為,因為會計計提方面的差異,下半年海通證券的業績釋放會慢一些,不如上半年那麼猛。

對於海通證券半年淨利潤超過中信證券,外界均總結為海通證券的創新業務勢頭要比中信證券迅猛。但數據並不能完全支持外界的這一看法。

以被認為是海通證券王牌業務的融資融券為例,根據 wind 統計,2012年年底,海通證券兩融餘額70億元,位居第一;到2013年6月底,兩融餘額142億元,排名落到第三。

2012年底,中信證券兩融餘額為62 億元,行業第四;到2013年6月底,兩融餘額猛增至150億元,排名第一。半年時間,在融資融券業的規模和增速上,中信證券比海通證券更大更快。

成本差距

在業務規模上,找不到海通證券推翻中信證券的驅動因素。但是,在成本控制能力上,海通超過了中信,這是兩家公司業績差異的核心因素。

比較2013年上半年數據可知,海通證券營業收入56.6億元,低於同期中信證券營業收入60.38億元。但是,海通證券淨利潤有26.6億元 ;而中信證券淨利潤下滑6.14%,只有21.11億元。

中信證券增收不增利的核心因素,是成本控制不到位。對於成本失控,中信證券公告稱,提高財務杠杆造成了費用增加,同時複加了IPO 暫停以及證券市場、匯率的波動的影響。

中信證券內部人士解釋,最近中信證券正在發生變化:傳統股票自營等高波動、方向性的資產配比下降;另一方面,融資融券、權益衍生品、另類投資等收益穩定、低風險的創新業務發展迅速,逐漸占據資產配置的主要份額。這類新業務都是需要耗費資金的中介業務,另外,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中信證券一直準備回購華夏基金的股權,並籌備海外收購,為此中信證券增加了融資,也因此增大了財務費用。

仔細甄別中信證券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對比海通證券後會發現,兩家券商人員的收入有較大差距。這也是兩家券商成本差異較大之處。2012年的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海通證券為員工支出現金23億余元, 而中信證券支出45億元。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員工10452人,人均支用現金43萬元;海通證券僱傭7248 人,人均支用現金32萬元。

中信證券員工成本居高不下,有其歷史沿革的原因。此前中信證券的對標 企業是中金公司,而中外合資背景的中金員工收入一直與外資券商看齊,遠高于內資券商。中信證券為了與中金公司競爭,也幾度提高了員工薪酬水準。

中信證券內部人士表示,中信證券半年經營總結會上,已經提出要控制成本。業內傳聞減薪20%,並非捕風捉影。

但該人士也表示,上海國資委很早就要求海通證券執行財政部對國有金融企業的限薪令,因此人力成本低於中信證券。

海通證券的一位董事告訴財新記者,中信證券的員工待遇和相關費用都高于海通。 “這是不同的公司文化,一個霸道激進,一個細緻穩健。 ”

進退之累

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和利潤最近兩年持續萎縮,海通證券的淨利潤卻在持續上升。

此消彼長,方有今天二者在淨利潤指標上的換位。

但中信證券的這種業務萎縮,並非主觀意願,更多來自于中信證券和監管層的博弈。為了符合監管的要求,中信證券連續轉讓了華夏基金和中信建投的股權, “現金牛”的失手,造成了中信證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持續遞減。

2011年中信證券營業收入遞減10%,2012年營業收入遞減53%。

2010年,為了符合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監管要求,解決同業競爭問題,中信證券以86億元左右的對價轉讓中信建投53% 的股權。2011年,為了符合“一參一控”的限制,中信證券又對外轉讓 了華夏基金51%的股權。

“如果不是那幾次轉讓,中信證券的業績不是這樣。當時雖然收回了資金,可是又沒有回報率更高的項目,收益也不高。 ”中信證券內部人士表示。

華夏基金是國內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有“現金牛”之稱 ;而中信建投的資本回報率12%。如果不是政策限制,中信證券不會願意放棄這兩塊資產。目前,中信證券還在謀求回購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權。

此外,中信證券還加大了海外布局,2013年7月31日完成了對里昂證券100% 股權的收購,對價12.52億美元。如果收購資產能夠儘快合併進入中信證券報表,2013年底中信證券可能會重新奪回淨利潤規模第一的位置。

中信證券內部人士表示,在外界看來里昂證券主要從事經紀和研究業務,但里昂證券的客戶資源更是值得挖掘。

中信證券香港分公司依靠幾百個客戶實現了盈利翻翻,而里昂證券的客戶有8000多個,潛力可見一斑。

中信證券目前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擁有的196個網點,並購里昂證券後,其業務將覆蓋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香港地區等主要市場,成為首家分支機構遍及全球的中國證券公司。兩家券商的協同效應可以想象,但還有待數據證實。

接近中信證券的人士表示,為了解決當前的經營問題,除了戰略明晰、提高資金運用效率,中信證券內部經營會議上也強調了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協調,爭取在現有的客戶群體上開發出更多的商業價值。

誰會勝出

在現有的資源稟賦下,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誰會勝出、誰會走得更遠?

趙湘懷認為,兩家券商戰略定位不同。中信證券採取的是高盛模式,海通證券採取美林模式。美林模式重財富管理等零售業務,比較穩當,在經紀蕭條時期,具有較好的抗跌力。高盛模式則以交易見長。中信證券較為擅長的自營業務,在上半年市況不好的背景下,顯得吃虧。

另外,中信證券的優勢還體現在投行和產業基金方面,IPO 不開閘對中信造成的影響比海通更大。

一位前中信證券部門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表示,中信的投行業務是優勢。 “中信證券保薦的企業一般都是行業龍頭。 ”王開國也承認,中信證券背靠央企,大項目有優勢。但海通證券的自我評價是業務均衡、資產質量優異、流動性好,有嚴密的風險和成本控制。投行業務上,海通有一大批中小項目的儲備,而中小項目利潤率較高,因此盡管海通在一些業務規模排名上並不靠前,但在利潤指標上能達到行業領先。

在對外的公開表述中,王開國頗為 低調,稱海通並沒有超過中信證券、銀河證券的“野心” 。

“券商還是個服務行業,要拼創新、拼服務,不是靠關係、靠渠道。王開國和(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的風格也不一樣。 ”海通證券的一位董事表示。

經紀業務上,這兩個券商也有不同戰略。海通證券試圖通過融資融券帶動經紀業務。但在營業部數量上,由於中信證券的跨境並購,暫時領先。

在積累的交易客戶上,海通證券有460萬左右的交易賬戶。中信證券機構賬戶比較多,絕對數量沒有海通證券大。

接近中信證券人士則自信地表示,中信在傳統業務市場中的份額是在增大的。

資產管理業務上,中信證券也是以規模取勝。據財新記者瞭解,中信證券母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是3380億元,加上華夏基金和其他的一些分公司,中信證券管理資產規模達8000億元左右。

這一點,中信證券勝過海通證券。

2012年末,海通證券母公司管理規模350億元,到2013年7月左右,規模突破1000億元,還是無法和中信證券合併管理8000億元的資產規模相抗衡。

總體而言,依靠成本控制和業務創新,在經營效率上,海通證券超過了中信證券。但是,海通的創新也並非沒有風險。也有券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類似海通大力發展融資融券這樣的資本中介業務,融資成本高企,創新業務的盈利空間可能會被壓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56

海通超越中信證券:偶發性事件 徒步十公里

http://xueqiu.com/9262363803/25293229
(本文發表於本週五出版的【證券市場週刊】,週刊上的版本更嚴肅,能代表本人的正經形象。)

8月底上市券商2013年半年報披露完畢,海通證券淨利潤26.65億元,同比增長32%,一舉超過一貫的龍頭老大中信證券,一時輿論嘩然,甚至有媒體和部分投資者認為海通證券可能會成為新的行業龍頭。股票市場也快速反應了這一變化,從7月1日至9月10日,海通證券股價漲幅38%,中信證券只有27%,如果扣除9月10日中信證券因中國重工復牌預期導致的漲停,恐怕中信的股價會更難看。不過偶覺得單憑短期業績就得出上述結論並不謹慎,偶反倒覺得這可能只是一次偶然性事件而已。

從海通證券的營收結構來看,其自營業務營業利潤率96.72%,營業收入增長52%,是營收增長最大的驅動因素。半年報對此的解釋是,「上半年證券投資規模加大,通過開展量化交易投資等方式積極轉型,權益類證券投資較為有效地實施了股指期貨套期保值,對沖了系統性風險」。看到這裡讀者朋友們是不是很眼熟啊,沒錯,這裡面的關鍵詞是「量化交易」。8月16日股票市場剛剛發生了一起據說是「史無前例」的」光大烏龍指」事件,光大證券量化交易部門的錯誤下單在股市、股指期貨和媒體上掀起滔天波浪。光大證券出事後,很快就有媒體報導,證監會對包括海通證券在內的幾家券商加強了交易監管。(忘了媒體出處了,我這不算是造謠吧,從偶的記錄來看,本文斷斷不會被轉發500次以上。嘿嘿。)

自營收益來源不只是量化交易,還有所謂的「證券投資規模加大」。詳細檢查海通證券的金融資產就可以發現,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金融資產合計約367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配置了大量的債券,股票資產大概只有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權益類投資也只有非常小的倉位。海通大幅增加的是債券投資,債券規模約280億,比年初增長39%。大量配置債券在熊市裡確實非常討巧,可要是大盤迴暖了呢?就在偶寫這篇文章時,上證指數明顯持續回升,藍籌股普遍活躍,成交量持續放大,9月10日滬市成交量接近2000億。

中信證券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約700億,雖然在熊市下持續消減權益類投資,但是其比例仍然遠高於海通證券。高比例的權益投資明顯拖累了中信證券最近兩年的收益和ROE。可以參考的反證是,最近一兩年業績表現靚麗的宏源證券主要是得益於在自營中大量配置債券,從而避開了熊市衝擊。

更進一步研究中信證券2013年中期業績可以發現,如果考慮到其它綜合損益的大幅虧損,中信證券的真實盈利下降更多。其它綜合損益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權益類投資的跌價損失。高比例權益類投資是中信的劣勢,反過來這同樣也會成為優勢。9月10日上證指數尾盤強勁上升,主要是源於中信證券漲停。中信證券持有5.8億股中國重工,市場憧憬中國重工連續漲停將會給中信證券帶來巨額投資收益。除了自營會受益於股市回暖,龐大的自營規模亦為其將來在融券,個股期權,做市商等新型業務的開展上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自營類投資靠天吃飯,有運氣的成分,咱姑且把它當成彩蛋好了。除了自營,中信證券的經紀、投行業務和資產管理規模仍然保持著行業第一的地位。上半年中信股票、基金交易額市佔率為6.17%,居市場第一;資管規模大幅提升,定向資產規模3553億元,集合理財為302億元,居市場第一,規模遠超海通證券。海通定向資管規模633億元,集合規模156億元。

受IPO暫停影響,中信證券投行淨收入同比下降60%。2012年9月份,IPO發行被跌跌不休的A股「逼停」,至今未有恢復的跡象。這次可能意味著本次IPO暫停將創史上最長紀錄。不過無論如何,IPO總有重新開閘的時候。中信證券仍然保持著在IPO市場上的優勢。中期完成8單增發項目,承銷金額275億元,市佔率11.5%;債券主承銷71單,承銷金額898億元,市佔率4.2%;完成16單私募結構化融資業務,分別居於行業第一的位置。 海通證券主承銷5個增發和1個可轉債,承銷金額137億元,債券主承銷15個項目,承銷金額344億元,遠遜於中信證券。

在創新業務方面雙方差異也是相當明顯。2012年底按照規模測算,海通證券約定購回式交易業務規模 14.7 億元,排名行業第一,2013年中期的規模為26.5億元,比期初增長80%。中信證券2013中期約定購回規模約35億,比期初大幅增長400%。

2012年底海通證券融資融券餘額排名市場第一,2013年6月末融資融券餘額規模142億元,較年初增長102%,市場份額為6.4%;兩融利息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100%。2013年中期中信(包括金通和萬通)兩融餘額226億元,較年初增長156%,市場份額10.2%,居市場第一;兩融利息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3.33倍。6月份滬深交易所放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據有消息來源說,中信證券在此項業務開拓上也很積極,我們有理由期待中信在這項新業務上的出色表現。

資本中介類業務,比如說融資融券、約定式購回、質押式回購業務本質上就是貸款業務,和商業銀行向個人或者企業發放的貸款並無實質差異。發放貸款賺息差拼的是資本金雄厚,資金來源豐富,簡單說來就是你得有錢才能放貸,這也就是為什麼商業銀行拚命融資、拚命拉存款的原因。除了雄厚的資本基礎,想要發放貸款還得有客戶來源,這同樣是中信證券的傳統優勢,中信證券在經紀、投行、資產管理方面積累了大量優質客戶。

中信證券在兩融、約定購回業務上後發先至,快速超越海通證券,這種增長速度差異體現的是雙方資產負債規模的差異。截至2013年中期,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990億,比期初增長18%,海通證券總資產為1394億,比期初增長了10%。中信證券資產規模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有息負債的快速增長,並首次成功發行境外美元債,上半年有息負債超過400億,期初為180億,大幅增長了100%。2013年中期,中信證券扣除客戶保證金後的槓桿率為2倍,比2012年末的1.62倍,增長了23%;海通證券扣除客戶保證金後的槓桿率為1.83,比2012年末的1.65,增長了11%。熟悉資本市場的讀者應該都知道,大型公司得益於資產規模和評級優勢,在籌資方面有獨到的優勢,這個特點在大型券商比如中信證券上表現的更加明顯。讀者諸君有興趣可以去翻一下,很多上市的小券商,亦今為止連短融券都發不了;比中信體量小的招商證券,發行的短融券成本就比中信高。

中信證券債務規模的擴大導致利息費用大幅增長,這也是拖累了短期業績的原因之一。中信證券中期利息收入15億元,和海通證券相當,但是利息淨收入為4億元,遠低於海通的10億元。雙方的主要差異就是中信證券為有息負債支付了大量的利息。中信證券發行債券利息支出3.85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了11倍。等到下半年類貸款業務產出改善,中信證券的利息淨收入應該會有明顯改善。

中信證券除了在上述傳統及創新業務上仍然保持優勢地位以外,首個獲批的中信併購基金已簽約8家投資者,股票收益互換交易業務規模居市場首位,並且公司下半年將並表華夏基金和里昂證券,此舉有望帶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快速增長。

本文羅里吧嗦地列舉了很多數據,無非是想說明中信證券擁有雄厚的資產規模和行業第一的業務優勢,必然會為股東帶來優異的長期回報,短期業績暫時落後並不足慮。本人同時持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本文也只是分析盈利驅動因素和競爭優勢,並沒有貶低海通證券的意思。

實際上海通在多項業務和運營效率上有不少亮點。海通是業內首家開展櫃檯市場業務的券商,櫃檯市場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位居行業第一。公司境外經紀、投行、資管業務發展良好,境外資管規模53.8億元,較2012年增長28%,境外業務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21%。海通費用管理能力持續提升,中期管理費用19.4億元,管理費率降至34%,而中信證券的業務及管理費高達47%。

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幾句,不知道中信證券的王董事長能不能看見啊。中信證券雖然有很高的業務素質,但是更高額的營業成本卻讓人不大開心。券商行業非常有意思,如果市場上漲,池塘的鴨子隨著水位上升,投行的精英們都以為是自己的功勞,漲工資,發獎金,要福利,個個不甘人後;如果是熊市,就罵市場,罵政策,罵社會制度,總之業績這麼差就不是老子的問題。兩下一擠兌,從長期來看,公司盈利中能夠留給股東的就不多了,而且時不時還得像光大的股東那樣為巨額罰款買單。所以如果等市場人聲鼎沸,券商股價大幅飆升時,外部投資者「死了都不賣」,那就真的要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09

海通國際:融創中國(1918.HK)電話會議紀 殊途同歸

http://xueqiu.com/4626918249/28694949
相關股票:$融創中國(01918)$

電話會議紀要:對2014銷售達標充滿信心

三月銷售同比增長27%。

我們昨天與融創中國管理層就公司一季度銷售和運營情況舉行了電話會議。公司3月份合同銷售達到40.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4%,合同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5%至16.9萬平方米,銷售均價同比大幅增長50.8%。大部分銷售來自北京和上海的高均價項目。今年一季度,公司累計合同銷售達到93.3億元,同比增長16.5%,合同銷售面積同比下降8.5%至39.0萬平方米。

可售資源1,235億元,銷售目標650億元。

融創中國2014年銷售目標為650億元,同比增長28.0%。預計各城市銷售貢獻分別為,天津130億,北京120億,杭州60億,無錫15億,另外與綠城的合資公司預計貢獻205億(重慶120億)。公司今年計劃推出1,235億可售資源,包括上半年新推盤226億,下半年新推572億,以及437億存貨。因此公司需達到52.6%的去化水平才能達標。管理層表示完成目標並不困難,預計結果可能更好。

疲弱的市場氣氛在杭州蔓延,但北京和上海需求依然穩健。

關於杭州供應過量的問題,管理層承認近期杭州市場氣氛低迷,該地區頻繁報出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一些地區性開發商開始降價銷售。但是管理層也表示融創的項目都位於杭州市需求穩定的核心區域。他們並沒有考慮過降價促銷,同時認為60億的銷售目標可以完成。另一方面,北京和上海需求依然旺盛。今年一季度,公司在北京新推的金茂府和金茂悅分別錄得56億和57億元合同銷售,銷售均價分別為每平米70,500元和51,500元,均高於管理層的預期(每平米65,000元和48,000元)。而金茂悅在2013年的銷售均價僅為每平米40,000元。此外,公司在上海的御園項目也推出了292套房源,一季度去化率超過90%,錄得合同銷售14.2億元。

土地市場機會更多。

管理層表示,由於流動性收緊,土地市場出現更多買地的機會。公司今年可能再進入1-2個新城市。但是總體來說公司買地策略較為謹慎,全年預算為88億元(2013年買地支出為162.8億元)。基於這一土地支出預期和銷售目標,公司今年經營性現金淨流入預計為60億元。

市場波動下去化風險低於同業,重申強烈買入。

融創「專注特定大城市」的區域策略近些年被證明非常成功。我們對公司今年的銷售持樂觀展望。公司在大城市核心區域擁有高質量的土地儲備,這些地區在市場波動條件下仍顯現了強勁的需求,因此公司面臨的去化風險要小於同業。自我們3月26日發表融創業績評論以來,公司股價上漲21.2%。我們維持6.84港元目標價,重申強烈買入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80

航運股風口:BDI松柏之舞始於秋 年內漲幅保守為40-50% 作者:格隆匯 姜明(海通交運分析師)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56
近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連續上升,航運股也跟隨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格隆曾經在港股那點事中《小牛市需要遵守的5條交易鐵律》中提示,小牛市中就要做指數,做週期,做組合。航運股是否應該也成為組合中的一部分?BDI指數上漲有沒有可持續性?我們特地邀請了交運行業資深專家、格隆匯成員姜明為大家解讀。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7月份之後隨著各地密集出台地產放鬆政策,地產銷量有望邊際改善,礦價在90-95美金附近位置趨穩,鋼廠拿貨意願日益增加,8月14、15日BDI收於942、1015局部高點,環比(較前一天)增速創年內新高,8月以來BDI漲幅已達35%,較7月22日723全年最低點漲幅已達40%。

如果用「風起於青萍之末」描述過去2周的市場,那麼伴隨房地產寬鬆政策、進口礦替代、9月份北美糧食貨盤釋放等行業利好的不斷刺激,我們認為BDI指數「舞於松柏」的行情即將到來,年內指數高點突破1400-1500點是大概率事件,預計BDI指數40-50%的漲幅行情將驅動板塊投資機會,推薦標的:中遠航運(600428.SH)、中海發展(600026.SH,1138.HK)、中國遠洋(601919.SH,1919.HK)、招商輪船(601872.SH).

行業分析:

​行業邏輯梳理—礦石海岬定BDI​


1、BDI公式先天缺陷導致海岬船左右散貨市場:BDI=(海岬平均租金 + 巴拿馬平均租金 + 大靈便平均租金 +靈便平均租金)/ 4 * 0.113473601,先不考慮4種船型細分市場供需面給租金帶來的波動,僅從船舶造價和船東投資回報角度思考,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海岬船型載重多為16-18萬噸,船舶規模和造價明顯高於其它船型,常態下船東必要回報率一定最高,由於每種船型租金在BDI公式中的權重都是25%,這會導致海岬租金在BDI中的權重必然高於其它船型」。2007年以來,海岬、巴拿馬、大靈便、靈便四種船型平均佔BDI比重分別為35%、26%、23%和16%,海岬船比重最高,而峰值一度高達62%。​

2、海岬船在過去六輪BDI行情中的平均貢獻度約為70%:2009年以來幹散貨有六輪波段行情,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伴隨每輪散貨BDI的上揚,海岬船指數BCI的漲幅更為明顯,海岬對於BDI指數的貢獻率最高90%,最低為55%,平均為70%。2014年7月22日-8月15日,BDI漲幅為40%,海岬指數BCI漲幅為81%,海岬船對於BDI的貢獻率約為55%。​

3、礦石和海岬決定散貨景氣度和BDI高點:眾所周知,海岬船承運的貨物80%為鐵礦石,而全球70%的鐵礦石海運貿易源於中國進口,所以中國的地產、基建以及鋼鐵產業鏈對於海岬船租金和BDI的走勢至關重要。​

為什麼我們敢在這個時點看BDI年內突破1400-1500點​?

1、地產寬鬆政策有望持續,礦石需求依舊剛性:國內房地產走勢是影響鋼鐵產業鏈和海岬市場最重要因素,基於債務壓力,地方政府7月份已密集出台寬鬆政策,而這種態勢在下半年有望持續,特別是市場普遍預期的利率下浮政策對於銷量提振作用顯著,預計房地產銷售數據邊際改善,中國粗鋼日產量將穩定在目前220萬噸以上的水平是大概率事件(2013年日均產量為209萬噸),礦價在90-95美金/噸也將有一定支撐,礦石貿易信心恢復有助於海岬現貨市場的活躍成交,疊加低礦價因素將在中長期體現對國內礦石的替代效應(國內礦石平均成品節約100-120美金/噸),海岬租金走高將是大概率事件,繼而拉動BDI的整體上揚。​

2、9月迎來北美糧食,超跌巴拿馬反彈引發共振:我們曾在去年10月份的專題報告《透過海岬市場看BDI缺陷和散貨大周期》中引入海岬租金和BDI的觀測指標—中國月度礦石進口量/海岬船保有量,以此判斷行業1H2013是干散貨大周期底部(847點的均值是歷史最低),2014來BDI指數雖然整體為下滑,但由於低基數,年初以來均值同比仍改善22%,但海岬BCI、大靈便BSI和小靈便BHSI指數均值分別同比改善22%、9%和7%,唯有巴拿馬BPI指數同比負增長1%,除了受海岬船租金下滑連帶衝擊以外,上半年中國煤炭進口同比負增長、南美糧食行情低於預期也是巴拿馬船租金持續萎靡的重要原因,9月份即將迎來北美糧食出口季節,巴拿馬船租金和BPI指數有望小幅改善,若能共振於海岬船的復甦,BDI的向上彈性將進一步增加。​

3、歷史數據表明8月中旬之後BDI改善概率極高:我們整理了1990-2014年的BDI季度均值,今年3季度以來(7月1日至8月15日)BDI的季度均值為803點,幾乎等同於我們前面所說歷史底部1Q2013年的802點,一定程度說明BDI向下空間非常有限。同時,我們發現在過去24年中有10年BDI季度均值高點出現在4季度,8年出現在1季度、6年出現在2季度,沒有一年出現在3季度,這讓我們反推出3-4季度BDI上漲應該是大概率事件,進一步分析過去24年BDI數據,9-12月份指數均值較8月15日上漲的概率平均為73%,其中10月概率最大(接近79%),平均漲幅約為25%,漲幅最高為12月份,接近34%。​

4、BDI年內突破1400-1500點是大概率事件:目前納入BDI指數計算的4條海岬船平均日租金僅為13000美元,正好是去年4季度BDI高點(接近2300點)租金水平的1/3,鑑於我們之前分析的因素,保守估計年內海岬租金摸高20000美元應該是大概率事件(我們根據波交所評估值BFA比我們樂觀的多,它們8月15日給出的最新評估值顯示年內海岬平均日租金將要突破27000美金),BDI指數在該租金水平下介於1450-1550點,較BDI當前1015點仍有40-50%的漲幅。​

投資建議: 預計BDI指數40-50%的漲幅行情將驅動板塊投資機會,推薦干散貨標的:
中遠航運(600428.SH)、中海發展(600026.SH,1138.HK)、中國遠洋(601919.SH,1919.HK)、招商輪船(601872.SH)。

風險提示:中國經濟增速低於預期、油價非理性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