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事業都有一個開始,矽谷的大佬們也不例外。雖然現在身家億萬,但是他們卻有人從做程序員和送報紙開始。
當我們審視這些科技界大佬的第一份工作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征。許多大佬都保留著大學或第一份工作時的激情和技能。
也許,在一些案例中,一個人早期工作和現在的成功之間的相關性可能不是非常的明顯。但是,這些大佬們的第一份工作仍然令人好奇。
一.雅虎CEO Marissa Mayer——在斯坦福大學教書。
Mayer出色的領導技能在斯坦福大學教書時就開始閃現。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Mayer的導師Eric Roberts稱,盡管當時她還是一個高年級學生,但是她教書顯得很自然;她“異常擅長”教書,並且“極其高效”。
二.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在Wolfram Research實習
在Brin創立谷歌之前,他在Wolfram Research工作。據其一份早期簡歷顯示,Brin的工作是寫代碼。
三.蘋果CEO Tim Coo——青少年時送報紙,同時在造紙廠工作
Cook青少年時在故鄉Alabama送報紙。在進入科技界之前,他還在一家造紙廠和鋁廠工作。
四.亞馬遜CEO Jeff Bezos 第一份工作:高中時期經驗一個夏令營機構
在麥當勞工作一個夏季後,Bezos和其當時女友開始建立一個名為DREAM Institute的夏令營,為孩子們提供服務。這顯示,Bezos在年少的時候都有經商的動力。
五.比爾·蓋茨——程序員
比爾·蓋茨從哈佛輟學後就創建了微軟,但是在高中時代,他在TRW當一名程序員。
六.LinkedIn CEO Jeff Weiner——Warner Bros.
1994年,他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加入Warner Bros,後出任公司副總裁。
七.微軟前CEO Steve Ballmer——賣蛋糕機
在哈佛畢業後,Ballmer加入Proctor & Gamble公司,幫助賣一款名為Coldsnap Freezer的點心制造機。
八.谷歌執行總裁Eric Schmidt——在芯片公司Zilog工作。
結束在貝爾實驗室的實習之後,Schmidt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Zilog公司做芯片。
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市場體系 | 主題投資點評 |
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 一批又一批,繼續進行時 |
建立權力清單 | 多地方已在推,頂層缺個「意見」 |
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 各部委在行動,且看最近反壟斷 |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 重磅期待 |
完善政績考核 | 進行時 |
強化對創新驅動的激勵 | 已完成,市場炒N輪了都 |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 |
界定中央國有企業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 無所謂 |
一些自然壟斷行業放開一些競爭性業務和推出一批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的項目 | 重磅期待 |
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 | 央企已被分類提高 |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或方案 | 重磅期待 |
財稅體制改革 | |
增強預算透明度,全口徑預算管理,規範地方舉債融資機制 | 進行時 |
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 | 預期擴至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業 |
啟動房地產稅和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 稅收體系可期待,立法還得有年頭 |
研究提出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 已完成 |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 |
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 等待存款保險制度 |
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 進行時 |
調整外資銀行准入和開辦業務條件 | 無所謂 |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 | 預期不止國開行住房金融事業部 |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 重磅期待 |
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 |
城鎮化方面,主要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 | 已完成 |
土改試點,包括徵地制度、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 | 重磅期待 |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 農地集中,去年就開始幹了 |
擴大開放 | |
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試 | 進行時 |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工作(解讀:下一個上海自貿區) | 重磅期待 |
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 | 滬港通?期待中 |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 |
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 等等看 |
強化節水準入 | 等等看 |
推進節能量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 等等看 |
全面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做到多規合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 等等看 |
研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思路 | 重磅期待 |
本文作者:王子約 來源:一財網 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隨著經濟學家蔡昉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在中南海的財經智囊中,又增添了一名副部級的人選。
自中國經濟改革伊始,政府財經決策的智囊們——無論身在政府直屬的研究咨詢機構,還是就職於大學或其他智庫組織——就在中南海的重大決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吳市場”(吳敬璉)、“厲股份”(厲以寧)等相比,今天的財經智囊有何新特點呢?
最近,《第一財經日報》咨詢了多名不同政界學界人士,以多個標準篩選出當今中國經濟智囊的Top榜單。這些標準包括:他們首先都是一流學者,有著獨立的研究精神和傲人的論文著作、研究成果,而且即使是在行政崗位上依然不脫離學術研究;其次,他們在權威智庫機構中擔任要職,其所在的機構具有重要的政策咨詢性質;其三,他們經常有機會向國家領導人陳述意見建議,其研究成果能影響經濟決策,並對社會經濟進步有重要影響。
在重要的智囊中,我們挑選了不同界別的6名人士作為代表,試圖梳理中南海重要智囊的形成脈絡。他們分別是:劉鶴、陳錫文、林毅夫、劉世錦、李揚、蔡昉。
但以上遠不代表全部,易綱、潘功勝、韓俊、韓文秀、陳雨露、胡鞍鋼、王一鳴、範恒山、賈康、陳東琪等也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專家型官員或學者智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辜勝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明康、李毅中,以及陳清泰、王戰、遲福林、樊綱、劉偉、錢穎一、李稻葵、宋國青等,他們的觀點和見識也經常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享有相當高的社會聲譽。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一些政府機構的領導人本身也是“智囊”,較為著名的有周小川、樓繼偉、郭樹清、馬建堂等。盡管他們的學術研究或科研活動在慢慢減少,但他們卻是中國經濟政策最直接的制定者。
“副部級以上”學者
雖然在學術和個人風格上各有千秋,但高級智囊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梳理公認主流智囊人士的現任職務可發現,他們分別在中央、政府、重要官方科研機構、重點學術機構擔任主要職務,且擔任職務均等同副部長或以上級別。
以前述6名人士為例,劉鶴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林毅夫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劉世錦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等人都身居副部級高位。
一名政經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些部門基本囊括了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出口,對高層決策和重要政策的出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看,目前曝光率較高的智囊人物都屬於他們研究領域一線梯隊的少壯派。劉鶴等6人均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最年長的陳錫文1950年出生,最年輕的蔡昉生於1956年。一名與他們均有交集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本報,近十年以來,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都呈現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將“舞臺讓給年輕人”成為共識。
談及上述6人,這名人士稱他們均為中流砥柱式人物,處於各方面狀態最為巔峰的時刻。“這幾人還有個共同的特點是精力旺盛且勤奮。”這名人士稱,他們當中有人甚至因為剪頭發浪費時間而頭疼。
與普通學者不同,中南海智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常常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座上常客,能直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提供給主要領導人。記者梳理發現,每年年中、年末的重要經濟座談會都會邀請除有官方職務身份以外的5名左右智囊人士“入海”。例如,前述6人除劉鶴、陳錫文有職務職責外,其余四人被邀請“入海獻策”均在5次以上。
今年7月,就在每年例行的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劉世錦、李揚、林毅夫受邀列席。從後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透露信息來看,內容與這次專家座談會所討論的領域重合度甚高。
不僅參與日常經濟政策討論,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是為政治局委員上過課的“中南海講師”。上世紀90年代,林毅夫就曾進入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分析經濟形勢。林毅夫曾回憶,領導人在聽課時會把文件或電話放在一邊;2005年4月,劉世錦為政治局委員講授《關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若幹問題》;從2003年3月到2012年2月的近十年間,蔡昉三次踏入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這在經濟學家中非常罕見。
談及中國經濟學就不能不提及一個著名組織——“中國經濟50人論壇”,這個1998年成立的獨立學術群體幾乎囊括了中國當今頂尖的學者,甚至包括很多高級官員。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論壇得出的結論常上報給中央財經辦,而論壇每年的年會主題,更是緊扣國內外經濟大勢,常被視作中國重大經濟政策的“沙盤推演”。
頂級智囊們都與該論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學者戲稱,50人論壇幾乎就包含了當前所有可以成為“智囊”的人。不僅前述6人全部是論壇成員,其中一些人更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多名人士曾對本報證實,劉鶴是論壇重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現任論壇學術委員會榮譽成員。
學術領域風向標
除去種種身份和頭銜,這些智囊從本質上來看都是頂尖的經濟學者,他們不僅有著良好的學術和科研背景,更引領著所在領域的潮流和風向,發出被認為是最新、最前衛的聲音。
林毅夫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是首位在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如此高職位的中國人,是目前為止在國外經濟學期刊中發表論文最多的中國內地經濟學家。
從1994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國家的主要政策討論林毅夫都有參與。比如,1994年的治理整頓,接下來的糧食問題、電信改革、銀行改革、WTO、收入分配、通貨緊縮、宏觀調控、土地問題、農民工問題……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討論,都有他的聲音。
“一些建議直接被采納,制定成了政策法規,另外的一些建議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日後的政策中有所呈現。”林毅夫曾說,“作為一個長遠的過程,改革的方向基本符合我的預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作為發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劉世錦的學術功底也極受稱道,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主要涉及企業改革、經濟制度變遷、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政策等。
發展研究中心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展研究中心近年承擔了大部分國家核心經濟改革的調研,其中重要課題劉世錦都會組織。這名人士透露,劉世錦還參與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較早提出“新常態”的人;在中國經濟變革的當前,他主持的研究還較早預見並提出增長階段轉換(也就是增速換擋)的判斷。
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和蔡昉也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金字塔塔尖人物。李揚擅長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的研究,而蔡昉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和中國經濟改革。
蔡昉曾參與了“十一五”以來中國發展規劃與重大政策的咨詢工作,並提出“劉易斯拐點”、“漸進式放開二孩”等頗具爭議的學術觀點;李揚則主持了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研究。
官員學術化
盡管幾輪調換,中央和政府財經機構的班子知識化、專業化的特點越發明顯。從中財辦、發改委、財政部、統計局、央行等主要機構領導人背景履歷可看出,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本領域長期工作經驗,即使拋開官員身份,也是該領域的學術翹楚。
去年以來,劉鶴成為最受關註的高層智囊。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劉鶴就以經濟智囊的身份多次陪同習近平赴全國各地考察,或者會見外賓。十八大以後,幾乎習近平每次考察都有劉鶴陪同。
一些熟悉劉鶴的人戲稱其為“工農兵加海歸”。這樣的背景有助於像劉鶴這樣的政策制定者既對中國情況有接地氣的認知,又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知情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在原國家計委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過十一部國家產業政策,其中五部由國務院正式頒布。他還參與過“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同時還是中共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的重要執筆人,為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起草過經濟講稿。
此外,他還是許多重要政策的“預見者”。如今的國家級重要戰略“新型城鎮化”就曾藏在他多年前發表的《拉美經濟的主要挑戰和經驗教訓》一文中。劉鶴在文中建議中國穩步推進城市化,發展服務業和非國有經濟,避免拉美化。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也是公認的高級智囊。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學術成果常常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學者多次引用。
易綱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方面。在研究中國金融體制過程中,對日本的主銀行體制、德國的全能銀行和美國的分業銀行管理體制做過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陳錫文,我國最重要的“三農”問題學者之一。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後,他對中國“三農”問題的研究就一直沒有中斷,曾先後三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三等獎。
糧食、土地、農民工、城鎮化……近20年來,他幾乎參與了在中國發展中所有重要“三農”問題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同時也是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起草者。
未來錦囊
2014年已經進入中國改革的落實年,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這些已確定的路線圖既考驗高層改革決心和勇氣,也考驗高層智囊的智慧和改革思維,而未來政策的走向,也許就藏在這些高級智囊的言論里。
在“新常態”時期,不少經濟學家對我國中長期的經濟走向都作出了分析。李揚在本月25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經濟的主要環節的改革將基本就位,各經濟領域的體制也將定型,至少到2017年,我國的經濟體制機制就會穩定下來,為新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會重新樹立起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財政管理體制也會有重大調整,政府間的財政關系也會進行調整,金融體系會有重大變化。中國的資本市場會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會進一步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有更大進展。
林毅夫一貫對中國經濟“樂觀”,且肯定政府的作用。他認為中國在2008年以後的20年里仍然有每年增長8%的潛力,但要改變“窮人補貼富人”的“雙軌制”後遺癥。他提出,不管國有還是民營,所有者和經營者必然分離,要避免經營者的道德風險需要由公平競爭的市場來提供經營者經營好壞的充分信息。
蔡昉近期也明確表示“中國還沒有陷入經濟悲觀時代”,他提出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勞動力和資本投入驅動型,轉向主要依靠創新和生產率提高驅動型,要通過改革獲得制度紅利。
相比之下,劉世錦對中國經濟較為謹慎,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中高速發展時期後,這個“中高速”的底在何處,現在還沒有探明。他建議在這樣一個增長的新常態下應該力爭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就業可充分、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六可”目標。
自從2013年3月擔任中財辦主任之後,劉鶴很少發表公開言論。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從公開信息看來,劉鶴是反對在社會保障、醫療、養老、保障房等方面走高福利道路的,並且警惕高福利對政府債務、財政政策空間的負面影響。
此外,陳錫文近期還提出深化農村改革中需要破解的四大難題,並強調農村土地改革不能再搞大躍進。
附表 部分高層智囊(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姓名 |
職務
|
研究領域
|
劉鶴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
經濟體制綜合改革
|
陳錫文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
“三農”問題
|
林毅夫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
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
劉世錦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經濟理論、政策問題
|
李揚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
|
蔡昉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
“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
陳雨露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
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
|
王一鳴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
|
書長 經濟體制改革
|
韓俊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三農”問題
|
韓文秀
|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
宏觀經濟
|
阿里巴巴公布的IPO融資額合計243億美元,創美股史上最高IPO融資記錄。這輪公開市場融資至少造就了兩位身家數億美元的巨富,而雅虎和幾家中國的公司也因為將要拋售少部分各自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而合計賺取數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第一位贏家是華爾街見聞上月底文章提到的中國新科首富——阿里巴巴創始人兼執行主席馬雲。
這位49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資持有該司2.061億股,占比8.8%。以每股60-66美元的IPO定價區間價估計,馬雲這部分持股屆時市值為124-136億美元。
馬雲在此次IPO期間會拋售阿里巴巴1275萬股,市值7.65-8.415億美元。
此外,馬雲還有小微金服48.5%的股份。小微金服是支付寶的母公司,獨立於阿里巴巴。據彭博調查,這家公司的平均估值約250億美元。
另一位巨富是阿里巴巴的聯合創始人蔡崇信。
他持有阿里巴巴8350萬股,占比3.6%,以IPO定價區間價估計,他的持股市值50-55億美元。
IPO當天,蔡崇信將拋售425萬股,這會給他帶來2.55-2.805億美元。
據招股說明書所述,阿里巴巴的高管與董事合計持有公司14.6%的股份,他們在IPO當日合計拋售的股份占比0.8%。
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日本移動運營商軟銀(SoftBank Corp.)持有34.1%的股份,合計7.98億股,價值479-526億美元。但軟銀不會在IPO期間售股。
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雅虎持有22.4%的股份,計劃IPO時出售約1.217億股,相當於拋售4.9%的股份,價值約73-80億美元。
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銀湖(Silver Lake)持有阿里巴巴5890萬股,占比2.5%,估值35.3-38.9億美元。銀湖稱計劃出售410萬股,將收獲2.46-2.7億美元。
引起中國國內關註的一位股東是Fengmao Investment Corporation。
這家公司是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的全資子公司。中投通過該公司持有阿里巴巴6650萬股,占比2.8%,市值39-44億美元。
IPO期間,Fengmao將拋售1430萬股,其市值將達到8.58-9.44億美元。
馬雲成立的私募基金雲峰基金(Yunfeng Capital)持股3480萬股,估值21-23億美元。
阿里巴巴的招股書稱,“雲峰附屬實體”計劃拋售490萬股,可能價值2.94-3.23億美元。雲峰基金的董事長虞鋒有獨立的投票權,將指示這些股份的用途。
其他持有少量比例股份的中國機構還有:
· 持有阿里巴巴2580萬股的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中信資本,CITIC Capital)旗下國有投資基金。這部分持股估值15.4-17億美元,IPO期間將拋售490萬股。
· 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旗下Broad Sino Developments Limited持有1050萬股。
· 私募基金博裕資本基金(Boyu Capital Fund)旗下的兩家機構Prosperous Wintersweet Limited和Ever Green Growth Limited分別持有1050萬股和260萬股。
· 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家族基金持有130萬股,占比0.1%。該基金不打算IPO期間售股。
《21世紀經濟報道》下圖展示了阿里巴巴成立以來的股權比例變化。
美國盤點第一波空襲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的戰果。美國官員表示,美軍空襲了IS的軍事領導人、訓練營及控制中心,並承諾該多批次空襲是“一場持久戰役的開端”,可能持續多年。
據五角大樓作戰部指揮官、陸軍中將William Mayville對空襲影響的初步評估,美國和盟國在敘利亞境內對空襲目標投放了超過160枚導彈和炸彈,切斷了IS和基地組織武裝分子Khorasan使用的基礎設施。
第一波空襲結束後,美方表示,其在周二白天實施的後續轟炸擊中了兩輛IS的裝甲車。
不過Mayville表示,需要幾天才能得出最終結論。美方認為IS和Khorasan的一部分領導人很可能在美軍空襲中喪生。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這波空襲意味著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中東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過去三年里,奧巴馬一直在抗拒華盛頓加大介入敘利亞事務的壓力,而他競選總統時的承諾之一就是結束美國在中東的戰事。
參與首次空襲的盟國包括沙特、阿聯酋、約旦巴林等國,但美國是主力軍。在解釋華盛頓在中東扮演的軍事角色大幅升級時,奧巴馬強調了美國的阿拉伯盟友在此次行動中起到的作用。
“這一聯盟的力量向世界明確表示,這不只是美國一方的戰鬥。”
美國確認,空襲之前曾通過聯合國知會敘利亞,並曾警告敘利亞“不要與美國飛機交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i黑馬:有些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立足本土研發,產品揚名海外,在國外市場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占有極高的市場。墻內開花墻外香,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本文盤點了在海外市場占有較高的9家公司,跟著i黑馬來看一下。
UC瀏覽器
作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機瀏覽器,UC瀏覽器全球下載量突破15億次,用戶月使用量(PV)超過1500億,全球擁有超過5億用戶。
UC國際化,面臨著兩大挑戰:一是當時還沒有中國互聯網公司走出去 的成功案例;二是沒錢沒精力,能不能多線作戰?俞永福認為國際化是下一個彎道超車的機 會,所以即使只有二十多個人,也想試一試,結果在伊朗做到了非常大的滲透。事實上光印度、俄羅斯以及東南亞這些區域人口便接近20億,發展空間很大。從2011年11月設立印度辦事處至今,UC已經占領了超過1/3的市場份額,每三個用手機上網的印度人里就有一個UC的用戶。
海豚瀏覽器
海豚瀏覽器是由百納信息(MoboTap)公司於2010年推出的一款專為智能手機上網設計的手機瀏覽器。2011年9月,海豚瀏覽器iphone版在52個國家和地區的蘋果APPStore排名第一。2011年11月,海豚瀏覽器作為唯一一款手機瀏覽器上榜PCWorld2011最佳科技產品Top100,排名第67位.
在推出後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海豚瀏覽器的海外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00萬以上,其中大多是歐美和日韓等發展中國家的用戶。在去年7月份獲得A輪千萬級美元的風險投資之後,百納信息(海豚瀏覽器開發商)進一步加大了人才的招聘力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近期,海豚瀏覽器宣布與日本第二大運營商KDDI進行深度合作,憑借KDDI在日本擁有的3000萬用戶,海豚瀏覽器在日本的用戶規模會在短期有明顯的提升。海豚瀏覽器似乎具備天生的全球化基因。
遨遊
傲遊瀏覽器原名MyIE,即“我的IE”之意,是一款基於IE內核的PC瀏覽器。2004年其更名為Maxthon,中文名傲遊,正式發布1.0版本。隨後憑借卓越的安全性和易用性,2007年下載量破億。2010年傲遊正式發布移動瀏覽器,並隔年在矽谷設立分公司,進軍海外市場。2012年傲遊發布雲瀏覽器,基於遨遊領先的Html5技術,實現了跨屏優良體驗。目前移動端全球下載量已經破億。
傲遊瀏覽器CEO陳明傑表示,遨遊非常看重國外市場,遨遊在俄羅斯及美國都與當地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傲遊在舊金山開設了辦事處,將目光投向了美國市場上增長的130萬全球用戶,在美國市場也與雅虎達成了戰略級合作,雅虎將推薦遨遊的移動版瀏覽器。而據傲遊方面提供的數據,遨遊移動端瀏覽器在國外的用戶量已經超過國內移動版用戶數量。“我們也在與國內外資本都進行積極溝通,在全球化的同時,進行戰略性的資本洽談”。
華為
華為作為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供應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5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華為2013年有65%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中國市場實現銷售收入840億元,同比增長14.2%。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
中興
8月20日中興發布了201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整體營業凈利潤為11.28億元,同比增長263.92%,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實現正收益,創近十年之最。
中興向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隊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早在1995年,中興就開始國際進軍之程。2000年,中興明確提出了“三個國際化”的戰略方向——市場國際化、人才國際化、資本國際化,這表明中興國際化戰略開始向縱深發展。而在2005年,中興就作為中國內地唯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業,成功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全球IT百強”榜單。如今,又是近十年光陰過去,中興在海外市場的征戰版圖進一步擴大,且做深做活。面向未來,中興通訊認為M-ICT(萬物移動互聯)時代將為其帶來全新機遇,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預計M-ICT將帶來3.5萬億美金的市場空間。
萬興軟件
萬興軟件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的國際化消費類通用軟件出口企業,在香港、日本、德國及美國設有分公司。自創立初始,就積極在全球市場進行戰略布局,與近3,000家分布於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零售商、分銷商建立了穩定的營銷渠道關系,以“中國智造”的軟件品牌參與到了國外市場的充分競爭中。萬興軟件已研發生產了數百款同時支持中文、英文、德文、日文等多種語言的消費類軟件產品,擁有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付費用戶,銷售業績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高速成長。
萬興軟件與Digital River, 亞馬遜,Vector(日本最大的網絡軟件銷售平臺), Avangate(渠道覆蓋歐洲、北美洲)等國際最知名的網絡軟件分銷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全球知名的Saturn(德國知名電子產品連鎖店)、Media Market(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軟銀(日本頭號計算機產品發行商)等軟件零售商店貨架上,都可以見到Wondershare軟件產品的身影。萬興提供的軟件產品,已覆蓋歐美日主要城市零售渠道。
觸寶科技
觸寶海外創業至今已經有5年,擁有Android手機輸入法超過20%市場份額的成績。觸寶輸入法在一百多個國家已經擁有超過1.5億用戶,支持70多種語言,占有全球安卓手機輸入法30%的市場份額,在海外合作的廠商運營商已達300多家。
觸寶科技正式成立於2008年8月,是一家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主要研發並銷售基於手機的創新型軟件。創業至今已與多家海內外知名廠商、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觸寶科技在贏得了美國ITC的訴訟後,將海外市場的重心放在了美國,在今年五月份的GMIC展會上,知名自媒體人曾航曾表示,在觸寶科技海外市場中,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5%左右,已經占據觸寶整體產品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此次與中興的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會繼續圍繞著美國等地區進行市場拓展,同時iOS 8版本輸入法的發布也會助力觸寶科技繼續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3G門戶
3G門戶旗下GO桌面團隊的Google Play月度下載量全球第三,僅次於Facebook和Google。2013年5月在舊金山召開的發布會上,3G門戶稱GO桌面在全球用戶數突破2億,在22個國家和地區的Google Play個性化類別應用中排名第一,是全球最受歡迎的Android第三方桌面。
旗下GO桌面軟件是公司於2010年推出的Android桌面替換軟件,為用戶提供Android手機的界面美化和效能提升服務,以33個語言版本,面向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發行。2004年3月16日,3G門戶網上線,開創移動互聯網免費模式。2012年,GO桌面躋身Google Play應用下載量總榜前五。開發團隊在Google Play影響力排名第一,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移動應用開發團隊。2012年,GO桌面北美分公司成立,北京、上海、廣州、舊金山全球戰略布局形成。2013年5月,公司在矽谷召開發布會,正式宣布GO桌面全球用戶數突破2億,在北美正式啟動商業運營。
獵豹移動
獵豹移動,原金山網絡,成立於2010年10月,由金山安全和可牛影像公司合並而成,繼承了金山15年的安全技術積累和可牛影像的互聯網基因。是全球最大的移動工具開發商、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安全公司。
截至2014年6月,獵豹移動公司全球移動用戶安裝總量6.62億,全球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過2.84億,在移動端有67%的用戶來自海外。據全球知名的應用市場分析機構APP Annie6月的數據統計,獵豹移動在Google Play全球非遊戲類發行商排名中已經超越Google僅次於Facebook,名列第二。 在Google Play排名TOP30的非遊戲移動應用中,公司旗下有四款產品:獵豹清理大師(Clean Master)、金山電池醫生、CM Security及Photo Grid。其中,獵豹清理大師常年位列 Google Play全球工具類應用第一的寶座。
圖1 騰訊歷年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
從投資的時間來看(見圖1),騰訊雖然自2005年起開始陸續做投資和收購,但從其對外公布的投資和收購事件來看,大規模的布局始於2010年。
從案例所處的地域來看,114起案例來自中國內地,46起案例來自海外;海外有七成以上來自韓國和美國,韓國的大多是遊戲公司,美國的主要為遊戲、社交和工具軟件等。
圖3 2010-2014YTD騰訊投資和收購案例領域占比分布
從不同領域在每個年度投資占比的角度來看,遊戲在早期投入較多。騰訊在2008年收購了《英雄聯盟》的制作商Riot Games之後,僅僅在2010年一年,就投資或收購了11家遊戲廠商,占據了當年投資案例的一半之多。之後幾年隨著其他領域機會的增多,比例逐漸減少。
電子商務領域,騰訊其實一直覬覦已久。騰訊從拍拍網起家,但它的成長速度並沒有跟上整個行業的爆發速度。直到後來騰訊終於意識到,電商領域的複雜性體現在它的價值鏈,供貨商、物流、市場營銷等一系列環節,需要行業的經驗和人脈的累積,跟騰訊自身的優勢並不吻合,騰訊最核心的優勢在於用戶流量和入口。另一方面,流量雖大,但在當時阿里在電商領域的籠罩之下如何把用戶的流量轉化成電商的流量是個難題。於是自2010年起,騰訊義無反顧地開始花大力氣布局已經硝煙彌漫的電子商務,近年來典型的案例有易迅、華南城、樂居、京東、萬達,以及美國的Fab等(見附表)。
2010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互聯網進入新的階段,工具軟件、本地消費生活應用層出不窮,騰訊在這些領域進行了一些防禦性布局,以防止落後對手,這樣的案例有諸如金山軟件、獵豹移動、搜狗、四維圖新等等。移動互聯網也帶動了O2O模式的興起,滴滴打車、大眾點評、58同城等業界翹楚都有企鵝的影子。
在其他領域,騰訊不僅在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教育、文化傳媒等近年TMT行業熱點全面涉足,還有投資創新工場的一支互聯網創業公司孵化基金,入股中國石化銷售公司,顯示了其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者的戰略布局之廣。
騰訊的戰略布局
前面提到,騰訊的在2010年以前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較少,在2010年之後爆發,這主要與騰訊自身的發展戰略的調整密切相關。
在2010年以前,騰訊的產品線鋪得很廣,幾乎在互聯網領域任何產品市場都可見騰訊的身影,以模仿為主,戰略比較封閉。
2010年之後,一方面,騰訊自身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實施更加開放的戰略,由單純的模仿開始轉型產品的創新和開發,並於2011年初設立了產業共贏生態基金,孵化和收購優質企業,開始註重生態鏈的建設。
另一方面,2010年左右正是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開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電商和以O2O為核心模式的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互聯網生態鏈當中各產業間的融合趨勢顯現,騰訊顯著加快了其產業布局的步伐,當屬BAT三家當中動作最為頻繁的。
2014年之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投了很多上市或準上市公司,58同城、京東、獵豹移動、大眾點評、萬達等等。遊戲依然會繼續做,這是當前主要的利潤來源;電商的路途依舊艱辛,入口和流量終究是互補。騰訊依然會以戰略上的布局為重,而且會越來越前瞻。
附表:騰訊歷年投資案例
文/投中研究院 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