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醫理論比投資理論更先進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19064078/%E4%B8%AD%E9%86%AB%E7%90%86%E8%AB%96%E6%AF%94%E6%8A%95%E8%B3%87%E7%90%86%E8%AB%96%E6%9B%B4%E5%85%88%E9%80%B2/


什麼叫好公司?
什麼叫價值?什麼叫margin of safety?
什麼叫牛市?熊市?
什麼叫risk management?
什麼叫突破?

我們可以有一些形容,而且很多都是用歸納法,而不是用推理的。

例如:好公司就是有議價能力的,有好的管理者經營,注中股東利益,高ROIC。
那是否這樣才可以算是好公司,才值得投資?type1 and type 2 error如何呢?

中醫跟很多投資人的思維差不多,以象類比,歸納立論,動態調整。然而,中醫處理這些模糊性及動態變化,比各投資理論都要細緻。

如中醫診斷原則:司外揣内、見微知著、以常達變,整體審察,四診合參,辨病辨證結合

投資人:這是牛定熊?
中醫人:這是熱定寒?之餘,中醫還會說這是表熱還是裏熱?表虛熱?還是表實熱呢?

陰陽、表裏、虛實、寒熱,是中醫最基本的八綱辨證...已經比投資的分析更全面了。

以象類比,什麼叫熱?可以五臟六腑及經絡三焦的表現去看。惡熱是熱,大汗是熱,尿少是熱,舌紅是熱,脉數是熱...多象合一,就歸納成熱。

以象類比,什麼叫做平?PE低,roe 高,有競爭力,個別事件等。不過如果相對起中醫的八網x五臟六腑(入面仲細分好多)x經絡三焦,中醫的系統要比投資要細緻及嚴緊得多。


中醫要有正碓的診斷,才能得出正確的治法,以及方藥。表裏分不清,理法方藥就會南轅北轍。

同樣,要投資有好的效果,簡單的歸類會有很多不同的結果。用錯方法,持有失敗作,下場可以十分慘烈。

中醫理論,有很多投資值得參考的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4

掌握先進淨水技術 大幅節省土地、時間成本

2010-10-25  TWM




聯合環境讓中國三大石油龍頭買單二十二日發行TDR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聯合環境,有七成業務來自中國,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都是它的客戶。專攻汙水處理技術的聯合環境,憑什麼贏得石油龍頭青睞,總裁林玉程又如何布局中國龐大的汙水處理市場。

撰文.林宸誼

﹁池裡的金黃色汙泥,代表這已經不是髒水。﹂負責監控汙水處理的技術人員驕傲地說,這些回收的水,不僅可以再利用,還可以排放至珠江中。

這裡不是一般的工廠,而是密布各式巨型提煉油槽、管線設施的中國石化廣州分公司,而能讓每天兩百噸石化汙水變成乾淨用水的人,是來自新加坡一家上市企業的總裁。

在 學時就被新加坡政府延攬十月十二日,廣州市區的一座茶樓裡,包廂內一名斯文中年男子,正在分享他的創業歷程。他就是十月底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的聯合環境技術公司總裁林玉程,他不僅替中國石化業者處理汙水,還是新加坡民生用水不用再依賴馬來西亞供應,靠著汙水處理循環利用而可以自給自足的幕後功 臣之一。

這位四十八歲的總裁有著傳奇的資歷,他是泉州出生、成長的中國人,一九八○年考取公費留學資格,在英國專攻環境科學,因而改變了他的一生。當他還在英國讀書時,就因為優異的成績被新加坡政府延攬,成為新加坡官員中極少數的中國人。

從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高級研究員一路升到主任的林玉程,於一九九七年與新加坡政府以三比七的比例,共同出資成立諾衛環境技術公司。

二○○三年,諾衛環境從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下分拆出來,林玉程買下政府股份,公司改名為聯合環境,並於○四年四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林 玉程說,早期聯合環境還沒和新加坡政府拆夥前,主要業務包括汙染物檢測、環境工程水、廢水、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以及環境諮詢及培訓等業務。﹁光是在新加 坡,包括聯合環境,就有十五家水務公司上市。﹂他發現,除了在新加坡,中國大陸在汙水處理與回收技術上,成長空間相當大,於是決定捨棄其他業務,專攻汙水 處理。

聯合環境技術的業務,有七成是來自中國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等中國企業,林玉程如何爭取到像中國石化這麼大的客戶?

首要關鍵就在聯合環境掌握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與連續膜過濾器︵CMF︶的技術。這種由聚偏氟乙烯︵PVDF︶所組合而成的中空纖維膜,直徑大約○.二至一毫米,放入水中,有效阻擋活性汙泥大分子固體,廣泛應用在工業汙水與城市汙水處理當中。

林 玉程表示,﹁同樣的工業汙水處理廠,聯合環境處理廠的占地面積比傳統的處理廠省了四分之一;加上透過MBR技術處理汙水只需八小時,比起傳統需要費時十二 小時,節省將近一半時間。﹂除了可以替企業的工業廢水處理大幅節省時間外,聯合環境的技術也可以用在市政汙水處理,林玉程舉相當自豪的﹁廣州京溪工程項目 ﹂為例,這是廣州市政府為了舉辦亞運,花了人民幣四百億元整治境內汙水系統的重大項目之一。

這項整治工程,就是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的汙水 處理廠。處理廠位在廣州市白雲區沙河涌的上游,主體結構與設備全部埋在地下十八公尺,全部占地面積僅約一.八萬平方公尺,比起傳統汙水廠足足節省了一半, 就能達到每日處理二十萬人次╱排放十萬噸汙水的標準,在寸土寸金的廣州市,不但省下人民幣近十億元的土地成本,更成為廣州市政府的示範項目。

挾 著專有的高門檻技術,聯合環境目前七成的營收來自統包工程專案,也就是替工業區、企業、政府設計及興建汙水處理廠,但這種工廠建價高、商談時間長,一旦完 工結案,又要重新四處標工程。於是從○九年開始,林玉程開始走出新的模式,替業主興建汙水處理廠,但不要求一次付清,改以收取每噸汙水處理費方式獲取長期 的收入,以減輕業主的財務負擔及成本。

BOT模式養出現金乳牛

由於這些採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方式營運的汙水廠可以運作三十年,毛利率超過三○%以上,成為穩定的「現金乳牛」,林玉程計畫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聯合環境轉型為汙水處理公司,將目前主攻的統包工程營建案比重降至三成以下。

聯合環境去年營收近星幣六千九百萬元︵約新台幣十六.三億元︶,稅後淨利星幣一千五百萬元︵約新台幣三.五億元︶。到今年第一季稅後淨利為星幣二二四○萬元︵約新台幣五.三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二%。預計未來五年,每年營收成長率可達三○%以上。

靠著高門檻的技術及林玉程豐富的人脈,加上中國十二五計畫的展開,環保意識抬頭,以現階段全中國二千個縣城污水處理率不到一○%來看,聯合環境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林玉程

出生:1962年

現職:聯合環境技術董事長兼總裁學歷: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經歷: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環境技術部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7

中國在應用上比國外更先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1/2NMDAwMDIyNTg2Nw.html

「在IT信息系統與服務提供領域,歐美廠商已經落伍,他們是『傳統廠商』;中國廠商是『新興廠商』,產品基於最新的技術體系與架構。」3月7日,人大代表、用友董事長王文京出語驚人。他認為,中國企業採購,特別是國有企業採購,應該儘量採購本土產品與服務,而不是歧視。


「支持本土企業發展,訂單比政策更重要。」王文京比喻說,訂單是授人以漁,企業通過訂單獲得市場,能夠發展壯大,政策、資金扶持是授人以魚。

剛剛出台的「新18號文」(《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若干政策》),從稅收、投融資、研發、進出口、人才等七個方面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進行了優先扶持,但優先採購政策(重大工程和重點應用系統優先才有國產產品)在「新18號文」中被完全刪去。

王文京認為:「新18號文」能夠全方位地支持中國本土公司發展,刪除「優先採購政策」,使得「新18號文」更適合國際環境。

中國更加先進

《21世紀》:你認為在很多領域本土廠商更具有優勢,這些優勢指什麼?

王文京:十年前,中國的大企業、大機構在採購信息技術系統時,不得不採用國外的系統,那時國內企業的能力不具備。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本土廠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產品技術與服務能力都已經完全具備。

在很多新應用上,我們還具有後發優勢,因為我們的技術體系與架構往往是最新的,在一些新技術的應用上,比傳統歐美廠商更先進。很多歐美廠商基於上一代的技術,有些甚至基於上兩代的技術,成熟但技術體系架構落後。比如移動應用上,我們國內的廠商已經比歐美的廠商更加先進。

國際的、歐美的一定先進,這個觀念要改進,其實在本地應用上,中國本土廠商更加先進。

《21世紀》:以前的政府採購對於本土企業是有傾斜的,如果央企採購也優先本土公司,會對中國本地的軟件企業提供多大的幫助?

王文京:政府採購制度建立後對於本地企業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土企業在發展上也獲得了很好的支持。國有企業採購不在政府採購範圍內,它是企業行為,但從採購規模看,企業的採購量更大,特別是央企,採購能力又是最強的,央企採購對於一個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技術企業,最大的支持是市場的支持,訂單比政策更重要,特別是大的訂單。中國的技術、產品、服務類產業,經過十多二十年的發展,很多領域的產品技術能力、服務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國有企業很多技術與服務的應用,本土企業都具備了提供能力。

《21世紀》:你認為除了少數領域央企都應該採購本土產品,少數領域是哪些領域?

王文京:某些領域可能中國本土企業還不完全具備提供能力,但是在應用類的技術與產品上,本土廠商基本具備這個能力。比如大型企業的管理系統,一些央企在用我們產品,也在用國外的產品。

《21世紀》:央企使用國外廠商的產品,是否存在信息安全問題?

王文京:由於信息產品涉及到國計民生,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是有間接的影響。

《21世紀》:你在提案中提到,一些第三方獨立諮詢機構存在一些問題,是什麼問題?

王文京:國外很多大型的諮詢類公司既做IT規劃、管理諮詢,同時又做國外產品的實施服務。他們在給國有企業做了諮詢規劃,一般會推薦用國外的系統,這與我們想像的獨立的第三方諮詢,有差異。這些諮詢公司實際上跟這些系統公司是夥伴關係,並不是真正的獨立第三方。我們建議國有企業在做採購的時候,獨立性更強一點。

《21世紀》:政府、企業、客戶應該如何三方聯動,推動國有企業採購國產軟件?

王文京:一是政府做必要引導,現在國資委要求,信息系統建設要安全,穩定,可持續,可控,這個方向就很好。二是國有企業、央企要增強對本土企業在技術。產品方面的信心,更加全面地認識我們。三是本土廠商,在技術產品、服務、客戶營銷方面要加強。

云機遇

《21世紀》:云計算正成為未來的趨勢,它對於IT產業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王文京:云計算是全球IT產業的一個變革浪潮,它改變了IT技術應用與部署的模式,同時也改變了系統與服務提供商的商業模式。

對於企業講,未來的業務都必須基於云服務的模式,大型企業是私有云的服務,小型企業可能採用更多公有云的服務。對於我們這樣的IT廠商與服務商,也在改變我們經營模式,我們更多的服務、系統都將基於云計算架構,即以云服務的方式提供與交付給我們的客戶。

對於客戶來說有三個好處:第一,在原來的應用模式下,很多不能獲得的服務用云計算模式可以獲得;第二是應用模式更加靈活,可以隨需而用;第三是使用成本會降低。

對於廠商也有三個意義,第一是拓寬了我們的業務範圍,為客戶提供更多產品與服務;第二是可以加速我們的市場推廣,用云服務模式在全球推廣我們的服務與產品,比原來的速度更快;第三是改進我們的商業模式,提高我們的經營效益水平。

《21世紀》:中國軟件行業應該如何抓往云計算這波浪潮的機會?

王文京:這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抓住了,就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看到了,沒抓住,就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這種新模式會取代原有的模式,如果沒有跟上,傳統廠商就可能遇到巨大的風險。如何抓住,一是戰略上重視,二是相應的產品與服務往新的模式上發展,三是對應的轉型升級商業模式,轉向基於云服務的模式。

《21世紀》:用友會基於云服務發佈哪些產品與服務?

王文京:用友去年發佈了兩個層次的云戰略:一個是Saas(軟件即服務)這個層次,另一個是paas(平台即服務)這個層次。Saas又分三個層次,一個是中小企業云服務,一個是大型企業的私有云服務,還有一個是針對醫療衛生的健康云服務。後期還會推出行業云。

paas這一塊,我們要建立一個亞洲最大的企業云服務平台,提供平台化服務,不僅可以整合用友的產品與服務,還能整合獨立的第三方服務與應用。

突破基礎

《21世紀》:「新18號文」刪除了政府採購優先採購國產產品的規定,也加入了一些新政策,這對中國的軟件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

王文京:新18號文有許多對軟件集成電路的支持政策,有很多新的突破。原來只是軟件產品的支持,新規定中對軟件服務的營業稅減免,適應了軟件向服務化轉變,這是有很大的突破。政策鼓勵政府機構採購軟件服務與外包,這對培植相應的市場有好處。

這個政策是框架,相關的政府機構正在制定細則,也在組織相關的機構,做相應的調研與分析,我們也在做具體的建議。這個政策對中國軟件業的發展,會發揮很大的促進作用。

《21世紀》:今年是「十二五」開局年,「十二五」強調科技發展、創新升級,用友有什麼樣的規劃?

王文京:「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其實「十五」就開始提出來了,「十一五」也強調,「十二五」是加快。我們原來的經濟發展方式遇到了問題,需要轉變,而IT技術與服務可以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信息技術對於企業產品研發、產品創新、經營過程的優化與改進,對於減低物料與物流的消耗、降低能耗、環境保護,對於企業內部的知識共享、員工能力的提升、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都能夠發揮作用。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於我們IT企業來講,是一個有利的戰略發展機遇。企業推進轉變,要加快產業升級,會加大IT技術的應用與需求,正是我們可以發揮作用的時候。

《21世紀》:對於中國創新環境、創新政策和國家創新能力方面,你還有什麼建議?

王文京:這次「十二五」規劃,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內的七大新興產業將重點發展,特別強調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對怎麼以企業為創新主體,規劃得很全面,也很準確。

現在更重要的是執行。一是信息技術,我們建議要在信息系統的基礎與平台技術上突破,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云服務等層面。

在應用層面,國內廠商的能力已經到位了。中國很多大型的應用系統,比如政府應用研究系統、財政、稅務、社保、醫療、電信、金融都由本土公司提供,應用系統層面已經突破。但在基礎層面,在底層的平台技術上面,比如操作系統、芯片,並未完全突破。

二是很多代表委員提到了我們現在的科研機構,科研經費的使用,應該改變使用方式,原來用於買設備,現在更應該用作引進研發人員的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2

中環在線:先進新總裁為換帥解畫 李華華

2011-3-11  AD




 

先進半導體 ASMC(3355)前日公佈業績兼換埋總裁,業績扭虧為盈雖然靚仔,但都唔夠總裁疑似被炒搶眼。噚日管理層即時出嚟解畫,新老總謝志峰話,通告用詞的確 會令人誤解,查實冇乜事發生,只係公司去到一個新階段,希望有個新領導再帶領公司衝刺。至於前總裁周衞平,o依家仍然喺管理團隊裏面。

講番謝志峰,入ASMC之前,喺中芯(981)負責IR高管,主要同內地傳媒打交道。佢話,o依家香港傳媒好專業,會喺數字基礎上寫嘢,反而內地傳媒就比較大膽,會憑空想像。係o架,聽你解完畫,都唔會陰謀論屈你逼走舊老總,華華同班行家當然夠專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

【麻煩大了】萬通:先進還是落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478

13個月前,馮侖將萬通地產董事長的職位交給了萬通地產原總經理許立。在卸任的發布會上,馮侖說,他「在思考萬通100年後的發展之路」。這位萬通控股的掌門人,將萬通地產的希望寄託在商業不動產開發上,進而過渡到輕資產的美國金融地產模式。

然而僅過去一年,馮侖希望觸及萬通靈魂的百年革命就撞上了現實的鐵牆。萬通地產2012年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23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4.49%;營業利潤為-1964萬元,同比大降近1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02.5萬元,同比大降約3953%。

對於萬通來說,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並非轉型的方向偏差。按照現今業界的標準,相比綠城、星河灣等開發商對樓市調控反應之遲鈍,馮侖的轉型可謂迅速。在住宅市場頻遭調控高壓的背景下,特別是2011年2月蔓延至全國的限購令及普遍的通脹預期,更將商業地產投資熱推至鼎沸。而馮侖早在2008年開始就高調宣佈偏重商業地產。

這種轉型卻沒有帶給投資者喜悅。作為萬通六君子(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潘石屹)的精神領袖,馮侖現在的處境多少有些尷尬。挾早期土地紅利,馮侖靠「吃軟飯、戴綠帽、掙硬錢」率先發跡並登陸資本市場。但關鍵問題是,這個為馮侖個人品牌光環掩蓋的地產公司業績增長乏力,其過去20年在規模化擴張方面成績不佳。

不可否認,萬通地產仍舊處在成長的道路上。2011年萬通地產全年營收48億元,同比增加了35%。然而對於一家成立了20年、孵化了眾多民營企業家的老牌房產商來說,這樣的業績,還不及其號稱要10年內比肩的萬科銷售額(1215億元)的零頭;另一個參照企業恆大2007年銷售額只有30億,然而僅僅4年過後,其銷售額已達803億,土地儲備更高達1.37億平方米,全部建造起來能夠供相當於香港人口的住戶居住。

由於對住宅市場過於悲觀的判斷,馮侖在向商業地產的拐彎時主動降速,將其業務重心由住宅開發向商業開發傾斜,加大持有物業比重,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擁有多個萬通中心商業項目。馮侖聲稱將實施「導演+製片」的輕資產模式,由專業的房地產投資和資產管理公司負責運營商業地產項目,實現收入的多元化,並始終將「輕資產」模式視為轉型的終極目標。

這讓萬通地產在近兩年的住宅土地市場無所作為。縮減住宅投資,致力於商業地產意味著公司將在現金流及業績上面臨考驗——商業地產週期遠長過住宅,且沉澱大量資金,短期內無法產生利潤,業績自然難看。

萬通地產不是個案。一如曾經的「廣州五虎」合生創展,剛剛宣佈再次發力高級商業地產,管理層易角便此起彼伏,過去這些風光一時的發展商現在都遭遇了商業地產的陣痛,而看似美好的商業地產模式往往讓開發商陷入資金鏈緊繃的境地。

和SOHO中國一樣,土地儲備不多的萬通地產在業界以業績不穩定著稱。即使算上其為數不多的住宅項目,幾乎都位於調控重災區北京及天津地區,中高端的市場定位,讓其客戶群受限購影響極大

馮侖開始將更多的視線轉向海外。萬通地產進軍台灣的「萬通台北2011」項目,是其「輕資產」模式在住宅和國際化拓展方面的嘗試,更是對萬通團隊執行力和戰略推進能力的考驗。但其首次試水並沒有在台北當地引起太大轟動,原因是其項目所在地被台灣人視為風水禁區,且價格太高,而大陸投資客又因兩岸種種限制望而卻步。

在《野蠻生長》中,馮侖說:「我有一個病根,從小就喜歡學先進。」過去兩年,這位15歲入團,20歲入黨,22歲進入中央黨校的「好黨員」,的確也在努力保持先進性——著書立說,投資台灣,進軍紐約,並在中國房地產界率先移植髮達國家成熟的房地產經營模式:金融投資模式。

但他顯然需要適應樓市後危機時代的發展速度——跑馬圈地的時代還遠未結束,無論萬科、恆大,還是萬達、凱德,每個公司都在狂奔向前,如果一直為追求模式上的創新和穩定而慢下來,萬通地產只能落到隊伍的後邊,黯然失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6

Facebook處理「用戶隱私」的先進經驗:如何度過服務條款危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788.html

關鍵時刻:

2009年2月4日,Facebook悄然在網頁上修改了服務條款的內容。新條款規定,即使用戶終止其在Facebook上使用的賬號,網站仍將有權使用其上傳的任何資料擁有「永久」許可授權。2月15日,一個名為The Consumerist的消費者博客,對Facebook新的服務條款作了詳細解讀。隨後,各大網站和媒體都轉載了這篇名為《Facebook新的服務條款:我們可以隨意使用你的信息,永遠都是》。之後,網民出現一波又一波抗議,Facebook面臨社會質疑和否定,很多用戶甚至宣稱將不再使用Facebook。

關鍵抉擇:

Facebook如果堅持新服務條款內容且不做出合理解釋,不對Facebook有關服務及服務條款做出調整,將面臨巨大輿論壓力和用戶信任危機,失去用戶的Facebook將陷入絕境。

關鍵策略:

Facebook和扎克伯格很快採取行動。公司發言人在郵件中強調,Facebook會在不違反隱私規定的條件下使用用戶上傳的信息。扎克伯格也在Facebook官方博客上做出積極回應,他寫道:「事實上,我們不會用你不希望的方式傳播你的信息。」扎克伯格隨後宣佈,今後Facebook有關服務如修改用戶協議,將在Facebook的社區內公開討論,讓所有用戶投票。

策略結果:

所有憤怒的用戶和媒體都對扎克伯格的妥協以及改變感到滿意,甚至有學者稱讚扎克伯格Facebook的用戶們將自己視為公民——Facebook的公民。

Facebook成為全球性著名社交網站只用了短短的幾年時間。2009年2月4日,Facebook因修改用戶服務條款而陷入巨大輿論壓力和用戶信任危機。扎克伯格以妥協姿態,開展與用戶的合作、交流,承諾做出改變,取得用戶信任,把一起危機事件轉變成Facebook管理公開和透明的有利事件,穩定並贏得了更多用戶。

服務條款引發危機的偶然和必然

服務條款引發的危機與扎克伯格的經歷、文化理念、市場理念有著必然的聯繫。作為在美國甚至全球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哈佛大學的學生,有著高天賦自學能力、自學電腦編程的扎克伯格,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方向。正是這種選擇和天賦的結合,扎克伯格表現出對人性慾望和人際關係的特殊敏感。從他創立Facebook及Facebook的超速發展看,扎克伯格充分抓住和利用了人們「窺視欲」、「自我表現」等心理,加上對經濟發展和互聯網行業發展,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正確判斷,才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行業脫穎而出,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使Facebook快速成長為行業巨頭,還跨越行業、跨越國界,成為全球性的大型企業。

2009年2月Facebook修改服務條款引起信任危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Facebook超越了之前傳統互聯網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大大拓展了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內容和服務範圍。和其他行業企業相比較,Facebook提供的不只是冰冷冷的數據、信息,而是具備豐富人性化的新平台。Facebook關注的不再是簡單的信息、數據,而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其中以用戶體驗、用戶社交需求等尤為突出。在這一點上,Facebook比Google等具備了優勢明顯的服務特質。

為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Facebook需要提供能夠公開、互動、可分享的用戶交流平台,保證用戶能夠共享、互享有關信息甚至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個人隱私。為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就需要讓每個用戶儘量提供其個人的資料,而這也是用戶間能夠進行社交的必要條件。

從Facebook的經營看,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服務,需要足夠多的用戶資料,通過分析、利用用戶需求,創造更多的服務才能不斷吸引新用戶、穩定老用戶,從而產生企業的盈利點和成長空間。因而,無論從用戶間權利、隱私的開放和擁有,以及Facebook對用戶資料的公開方式和公開程度看,都存在著個人資料公開和保密的矛盾。公開和保密之間,除了法律對於個人權益的保護外,還關乎用戶的個人差別。

用戶在希望網站最大可能提供他人信息的同時,卻對自己的安全保持著起碼或足夠的謹慎態度。用戶希望有區別、有限度、有範圍地向其他用戶公開包括個人信息、個人隱私和個人權益在內的自身信息,既要保證信息的安全,還要保證利益安全和社交安全等。

因此,在上述矛盾條件下,Facebook修改關於用戶資料的條款引發危機,似乎是個偶然事件,但從社會角度看,就幾乎是必然的。

化解危機取決於妥協和合作

Facebook的成長揭示,商業世界乃至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人流」的時代。互聯網發展加劇了傳統物流的轉型,在服務產品及服務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流、社交流聚合成規模空前的人際關係網即「人流」,「人流」展現出巨大的商業機會和創富潛力。掌握了「人流」,就掌握了商業機會。控制了「人流」,就控制了商業的通道,就能實現商業的目標。

「人流」的實質是以人為主體、主導的物流,以及人的需求的多元化和虛擬化。也就是說,「人流」實質代表著人的需求、人的需求變化,更擴展為更多的「社會」元素,如服務、情感、社交等以物質概念來衡量的屬於「虛擬」的領域。Facebook超越了物流的概念和範疇,緊緊抓住「人流」及其多元化的商品和社會化需求,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問題是,「人流」的形成和集合,涉及到個人信息、隱私和權利等關乎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問題。也就是說,開放的互聯網世界更需要重視保密。

Facebook在保護個人和企業的信息和秘密方面做了不少功課。保密是遵守法律、保護用戶權益的必然舉措,是獲得、贏得用戶的必然要求。與業內某些企業相比,Facebook在讓人們分享信息的同時,「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可以對所有人開放」。但問題仍然存在,為了體現Facebook的獨特社交功能,Facebook 宣稱「任何想要讀取Facebook數據的人只能通過Facebook」。其實很簡單,既然通過Facebook能夠讀取數據,就能夠向Facebook之外傳播和擴散。

正是基於Facebook「仍然有另外一大部分不可以對所有人開放」保護用戶權益的理念,修改服務條款危機一出現,Facebook和扎克伯格就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以妥協、合作、誠懇的態度,及時做出了應對舉措。

Facebook和扎克伯格很快採取行動。公司發言人在郵件中強調,Facebook會在不違反隱私規定的條件下使用用戶上傳的信息。扎克伯格在Facebook官方博客上做出積極回應,他寫道:「事實上,我們不會用你不希望的方式傳播你的信息。」扎克伯格隨後宣佈,今後Facebook有關服務如修改用戶協議,將在Facebook的社區內公開討論,並讓所有用戶投票。

扎克伯格通過Facebook官方博客,發佈了《扎克伯格就服務條款事件所寫的公開信》,公開信的內容坦率、誠懇而現實。扎克伯格寫到:

「6年前,我們基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創建了Facebook。人們喜歡分享,渴望和朋友及其他認識的人保持聯繫。如果我們給用戶更多的控制權,他們也將分享得更多。他們分享得更多,這個世界將會更加開放和互聯,變得更好。今天,這仍然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公開信表示,Facebook短短幾年就成長為超過4億人口的社區,為讓這麼多人滿意,Facebook快速轉型,嘗試新的方式和社交網絡讓每一個人都能連接進來,而這是個挑戰。

Facebook希望促進用戶分享和創造,用戶希望能更方便地控制自己的信息,在這一矛盾中,Facebook修改了服務條款。不過,「或許這並非你們想要的,這次我們迷路了。」 扎克伯格說。

在區別不同用戶對於個人信息的差別態度,Facebook將採取不同控制手段之後,扎克伯格公佈了Facebook正在實踐的幾項原則,並接受用戶的檢驗。「除非獲得你的允許,你的信息不會被公開給其他人或服務商;廣告商無法獲取你的任何個人信息;我們不會向任何人出售你的任何信息;Facebook將永遠免費為你們服務。」

在上述基礎上,Facebook公佈了新的服務條款草案,邀請所有用戶參與討論和投票。有66.6萬人參與投票,並且以74%的支持率通過了修改過的服務條款。

「分享」是社交網站發展和成功的基本

社交網站雖然是個人隱私和權利需要得到足夠保護的平台,但在保護的前提下,分享才是實質和目標,才能實現網站的經濟利益。分享意味著參與者的平等、互助和付出。雖然付出在大部分情形下不是經濟或金錢,信息的提供是主要的內容和形式之一,但一樣對企業和網站提出了挑戰。搭建起這樣的平台就是經營者理念、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分享信息尤其是分享情感,其實質是用戶體驗。也就是說,Facebook以滿足用戶的體驗願望來打造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從Facebook網站的內容來講,「讓網站有趣比讓它賺錢更重要」。因為創造「有趣」, 產品得到開發,用戶體驗得到尊重,用戶心理需求得以滿足。因為有趣,用戶回頭率增加。因為有趣,用戶成為活廣告,Facebook廣為人知,擴散效應遞增。

「有趣」的實質和結果是「分享」。用戶在有趣的網絡交往中分享到現實世界所不能得到的心理體驗、快感、樂趣、知識和經驗。從這個角度和實際的效果看,「有趣」定位帶來的「分享」成為了Facebook成功的基本元素。能否保持「有趣」的本色,擴大「有趣」的範疇,增加「有趣」的元素、內容、形式,是決定「分享」多少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分享帶來體驗成就的根本。而從Facebook的未來看,保持、增加「有趣」和「分享」的產品形式和特徵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方面。

對於這次服務條款危機事件,Facebook基本上是應對及時、高效,算得上是互聯網企業與用戶互動、增進信任、擴大網站影響力、增加用戶量的經典案例。不過,縱觀Facebook的創辦和成長,Facebook的成功還源於創業者個人超前的意識和理念,個人的個性和人格魅力,創業者過人的能力和膽識,新的運作模式,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吸引人才的戰略和策略,優秀的企業團隊等。所有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從未來看,要在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互聯網世界繼續發展、成長,Facebook要保持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特色,不被後來者模仿、不被超越。需要在急劇變化的市場中創新、變革,創造出獨特和多元的企業產品、服務和文化,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創造、吸引、抓住和增加消費者。否則,就可能在一夜之間被競爭者超越而被市場所淘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31

台灣光學界三十年史無前例的一樁訴訟案 大立光為何不惜一戰要告倒先進光?

2013-10-07  TWM  
 

 

大立光電以侵犯其著作權及營業祕密為由,指控先進光電,全面點燃光學界的專利戰,一手發動戰爭的,還是大立光剛接班的林恩舟與林恩平兄弟檔,為何他們不惜與同業撕破臉?

撰文‧顏雅娟

「大立光這招太狠了,擺明就是要它(先進光)倒!」九月政爭鬧得厲害,但一場從大立光電發動的光學專利戰,讓過去三十年平靜無波的台灣光學聚落,掀起滔天巨浪,肅殺氣氛連光學界的業內人士都直打哆嗦。

原本台灣光學廠各自相安無事,發展三十年餘年來,也從未發生同業互告的情況;然而,一切就在九月二十四日晚間,先進光電的一份重大公告,指出「大立光對本公司聲請假扣押。」至此,終將枱面下波濤洶湧的專利訴訟案,直接攤在陽光下。

消息一出,隔日先進光股價立刻跳空跌停至三十二.二五元,鎖死至終場。畢竟,攤開先進光的資產負債表,截至今年六月底,先進光現金部位也只有二.二億元,比二.六億元的短期借款還低。在這等險峻的財務狀況,大立光聲請准許在新台幣十五.二二億元範圍內,扣押先進光資金、動產及機械設備,儼然像是要讓先進光一刀斃命。

兩項專利、四名工程師

直接踩中大立光痛處

大立光向來給人低調、恭謙的印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立光非要對先進光趕盡殺絕?

故事得從兩年前的春天開始說起,埋下導火線的是四位三十歲上下的年輕工程師。這四位工程師,在兩個月內先後從大立光跳槽轉至先進光,原本,產業界的人才流動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然而,問題就出在兩項專利。

經過一年練功,四名工程師與先進光電總經理羅章浚共同掛名,陸續在台灣、大陸、美國等地申請「點膠針頭結構」、「遮光片送料機構」光學鏡頭製程工具兩項專利獲准。

這個原本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卻直接挑動了大立光最敏感的神經。這麼說吧,大立光是全球第一大智慧型手機鏡頭廠,市場占有率超過四○%,今年第二季毛利率更一舉衝破五○%,靠的不是別的,正是大立光擁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好的良率與自動化優勢。

巴克萊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就直言:「良率,絕對是大立光近幾年來,打入智慧型手機一線大廠鏡頭供應鏈與獲利的最大關鍵;正因大立光良率高,未來獲利仍有進一步攀升空間,技術優勢至少可延續到二○一五年。」玉晶光總經理特別助理趙志強也明白點出,「光學廠要獲利,比的就是(生產)良率!」尤其,昔日手機巨人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機紛紛倒下,市場重心快速東移,小米、聯想、中興、華為、酷派等大陸品牌商成了光學鏡頭廠覬覦的肥羊。只是,想滿足這些主打「高規低價」路線的大陸品牌商,可不是容易的事,「大陸訂單好看、不好吃,零組件供貨拚的就是『快、狠、準』。」零組件供應商說。

林恩平時常向內部員工告誡:「大立光就是要做到像雜貨店一樣,讓客戶隨時走進來,都可以找到需要的貨。」靠著良率優勢,讓大立光遙遙領先同業。

原本大立光聚焦在智慧型手機,先進光著墨於NB,兩不相干。偏偏在NB市場式微後,先進光不得不把手伸進智慧型手機;加上這四位工程師跳槽先進光後,最主要申請的專利就落在自動化相關技術,直接踩到大立光的痛處。

「大立光是產業絕對的龍頭,大到讓客戶需要再養一個供應商對它砍價。」中國砂輪光電事業部行銷副理呂建鋒不諱言,大立光對市場的獨占性,成了其他競爭者窺伺的大餅。

此外,今年六月大立光全面改選董監事,除了原本已經接任執行長的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次子林恩平外,林耀英大兒子林恩舟也正式接任董事長,宣示大立光第二代掌權的新世代來臨

兄弟檔接班展新局

大立光不再沉默 強壓對手比起甚少對外露面的哥哥林恩舟,林恩平在一○年六月接下大立光執行長的棒子後,成為代表公司對外發言的第一號人物。沿襲父親低調、保守的風格,每每問起同業間的激烈競爭,林恩平永遠都是那句老話:「所有對手都是可敬的,我們就盡力做好分內的事。」然而,隨著今年林恩舟、林恩平兄弟檔正式接班後,大立光開始展現與過往不一樣的風貌。例如,為了捍衛光學龍頭地位,光是今年,大立光已經連續兩次大動作興訟,不只先在枱面下與先進光有竊密之爭,今年六月還直接在美國大動作對玉晶光提告;當時林恩平就難得強硬,直言:「捍衛專利權是全球趨勢,(要求授權)絕對不只一家!」其實,手上握有近五百件光學鏡頭設計相關專利的大立光,近年積極布下綿密的專利網,竊取鏡頭生產機密,更是大立光完全不能忍受的警戒紅線,面對大立光的強勢興訟,先進光副總經理高維亞強調,「假扣押完全不影響接單、生產以及出貨,狀況全盤掌握中。」只是,當智慧型手機利潤越來越薄,零組件廠同樣得勒緊褲帶求生。為了要確保優勢,大立光勢必得繼續築起專利高牆,拉開與同業的競爭距離,對先進光的訴訟案,恐怕只是第一槍。

大鯨魚強壓小蝦米

大立光電公司先進光電1987年4月成立時間1986年11月林恩舟負責人林忠和13.4億元資本額7.8億元智慧型手機鏡頭主要業務NB Cam(含平板電腦)蘋果、聯想、諾基亞、索尼行動通訊等主要客戶宏碁、華碩等41.58(2012)、38.76(2011)、30.15(2010)近三年每股盈餘(元) 1.05(2012)、 0.22(2011)、-0.87(2010)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8

12倍盈利增長股:上海先進半導體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1/12.html
最近是季度業績公佈期,看上市公司公告是有趣的事 - 港交所詳盡列出各渠道的收入走勢,Giordano 則列出各國地區的銷售情況和分店數目。看這類公告,不單止了解上市公司的營運狀況,更可以提升對不同行業和市場的了解。此外,還有機會發現價值被低估的公司。

兩間國內的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981)和上海先進半導體(3355)同日公佈季度業績,市值分別是265億和7億,規模差天共地。第三季業績:
  • 中芯國際的銷售額約人民幣32億,較去年同期下降2.4%。毛利率25.9%,較去年同期增加4.9%,卻較第二季下降~2.1%。公司預計第四季的收入減少5-9%,毛利率更進一步下降至19.5% - 22.5%
  • 上海先進半導體的銷售額約人民幣2.3億,較去年同期上升26%。 毛利率21.3%,較去年同期增加8.24%

上海先進半導體吸引我的眼光。 翻查Value Investment Score,截至2014年6月30日,中芯國際的 VIS勢頭指數只有3分,而上海先進半導體則有10分。截至9月30日為止的9個月業績(以下為人民幣):
  • 營業額:6.12億 (2013Q1-Q3:5.46億, +12.0%)
  • 毛利:    1.10億 (2013Q1-Q3:0.74億, +41.0%)
  • 盈利:  4,568萬 (2013Q1-Q3: 379萬, +1200%)
  • 毛利率: 21.3% (2013Q1-Q3:13.6%, +8.1%)
  • 盈利率:   7.5% (2013Q1-Q3:0.69%, +6.81%)
公司的毛利和盈利的增長率很驚人。再細看資產負債表,持有現金4.47億人民幣(~5.67億港元),沒有短期或長期銀行貸款。現價市值約7.01億,即~80%市值有現金支持。而公司9個月的經營業務淨現金流達1.06億元。這些都顯示公司業務增長中,財務穩健,資金充裕。

公司業務是晶圓代工廠,主要製造5英寸、6英寸和8英寸晶圓,銷售比率分別是8%,47%和44%。第二和第三季的總產能利用率81%,未用盡產能。而客戶類型主要是無生產線半導體公司,佔銷售額73% (第二季為66%),和集成器件製造商。晶圓產品用於通訊、電腦和消費品,而美國是最大市場,佔第三季的銷售額57%。第三季的銷售額上升,由5英寸和6英寸晶圓的需求帶動,加上第四季傳統假日送禮習慣,刺激第三季度的銷售量。公司預計第四季的銷售量較第三歸下降。

第1-3季每股盈利HK$0.0378, 估計2014全年每股盈利計約 $0.045,預測市盈率~15倍。儘管毛利率和盈利率不算高,不屬於我最喜歡的比例,但其強勁的增長勢頭,且現金佔市值~80%,加上現金流健康且毫無負債,我覺得抵買。寫文當日(即業績公佈翌日)交投量顯著上升,股價單日升9.6%,短期值得投資者注意。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 <價值投資> 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60

中國正創新比QE更先進的貨幣工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60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6 09:04 編輯

中國正創新比QE更先進的貨幣工具
作者: Hedge


2個月前,我們剛剛解釋為什麽中國施行量化寬松是不可避免的。中規中矩的解釋是:中國若要通過貶值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來刺激其外向型經濟是有風險的,主要因為在過去四個季度資本外流達3000億美元,此外中國也不想在申請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前,有操縱貨幣之嫌。

很好理解(如果你所在家國央行采用非傳統貨幣政策),中國地方政府將要進行萬億元債務置換,以此來減輕巨額債務。


因為地方政府通過影子銀行系統渠道來避開債務發放限制,此次地方債置換是將高利息貸款換成標準的市政債券,後者是理論上信譽度更高的債券發行者。該政策已經明文規定,落入實處。但是該政策先行省份在試水後發現銀行對地方債置換反應平平,這就使得中國央行只有兩條路選:1)直接買下所有債券, 2)通過準許購買該債券的商業銀行把所購債券抵押做長期現金貸款來增加商業銀行的購買需求。第一個選項只會讓中國繼續量化寬松,而另一個選項則類似於歐洲中央銀行的再融資操做。兩者都會給中國央行進行大規模寬松政策的理由,第二個選項冀希望於各銀行可以使用這些現金向更多經濟體進行貸款,以此來促進增長。

以下是法國興業銀行的觀點(註意其對中國地方債置換規模的預計):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采取與歐洲中央銀行再融資操作或長期再融資操作類似的措施,將地方政府債券(LGBs)作為抵押品貸給各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推行的政策是:抵押補充貸款(PSL),這將會激勵各商業銀行大量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此機制是這樣運行的:各商業銀行將其貸款轉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s),後者收益率6%,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收益率3-4%,向中央銀行長期貸款收益率2-3%。因此各商業銀行能夠從中收益1-2個百分點。





如果中國央行要幫助地方政府重組債務,現在央行采取的地方債置換計劃規模應該與地方債務存量規模相當。考慮到未來幾年預算支出也需要一些幫助以吸引需求,所以最終在地方債置換項目上,中國投入20萬億人民幣也不足為奇。


這可能需要5年或更多的時間,取決於債券市場的發展。政府期望未來更多投資者將會因資產分配和其他理由對地方債券感興趣。如果海外投資者有投資渠道,他們就會著手購買。中國央行現在應該啟動地方債券市場,而不是控制這個市場。因此,中國央行不會像歐洲央行和美聯儲那樣致力於規定的規模和速度。至多,中國央行會每年宣布最大額度,今年地方債置換額度可能達2萬億人民幣,比預期的地方債務發行量1.5萬億人民幣要多。

萬億地方債置換計劃的影響不容小覷。除了最初地方債置換的1萬億人民幣和資助財政赤字的6000億人民幣,2015年地方債券發行量將比去年翻兩番,這就意味著中國央行不得不介入以創造需求。我們可以參考過去的債券發行來對2015年的債券量有一個概念,以下是過去債券數據。

截止到本周一,該計劃正式進入官方規劃,意味著長期再融資操作(這也可以理解成是量化寬松的試行)將在中國變成現實。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觀點

根據最新數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放緩,因此中國正在啟動一項全面經濟刺激措施,鼓勵銀行放松貸款,幫助地方政府重組數萬億美元債務。

在財政部、央行、銀監會下發的《關於2015年采用定向承銷方式發行地方政府債券有關事宜的通知》:地方債務置換措施能夠鼓勵銀行放松貸款,使得為債務所累的省市政府有喘息之機。

此次指令核心為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方案,該方案準許商業銀行使用所購的地方政府救市債券來對從央行所貸的低成本貸款擔保。此舉是為了使中國各大銀行可以有更多資金進行新貸款放發。

本周中國東部富裕省份江蘇重啟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而在今年4月因為各銀行猶豫購買這些債券,發行事宜被推遲。

新加坡經紀行大華繼顯的經濟學家朱超平在談到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使用債券購買計劃時說:“中央銀行利用這個機會向各商業銀行提供資金並且降低利率。這與量化寬松政策起的是同樣的作用。”

因為該項目可以減輕地方政府GDP占額達35%的債務並且通過增加貸款來促進經濟發展,所以這個項目是必須的,但不僅僅只有這兩個理由。
中國政府的貨幣困境已經使得中央銀行越來越依靠政策利率來刺激經濟發展,因為存款準備金率和貸款基準利率已經各下調兩次,而今年至少會再進行3次貸款基準利率下調,但這些措施都顯然不能遏制經濟速度放緩,實際利率仍然會居高不下,所以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以下是華爾街日報觀點:

中國央行官員最近否認需要使用非傳統貨幣調控工具,他們說,利率還可以繼續下調,今年5月中國央行宣布再次降息,而這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第三次降息。但是越來越多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形勢比經濟學家預期的還要疲軟,官員也正在設法尋求解決法案。

本周三發布數據顯示,工廠,建築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第一季度同比增長12%,是自2000年12月以來最低增速。此次出人意外的投資速度下降是因為房地產投資的不足發展,這也成為經濟發展的拖累。同時,4月份工廠產量和零售額也低於預期。

如果中國要達到25年來的最低增速目標7%,在面對經濟增速急劇放緩形勢下,其政策制定者們要使用更加激進的方法促進經濟增長。

實施激進的措施使得中國央行與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和其他國家央行一樣已經正式進入“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領域。這些國家央行都希望使得本國貨幣和無限的資產負債能夠對低於預期水平的經濟增長起到作用。我們預測此舉結果作用不大(至少在降低利率上,雖然在促進風險性資產上會有出色的效果),這正如歐洲在進行量化寬松前進行的長期再融資操作,中國也會走上這條老路。(金融頭條)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36

香港投票方式比美國先進?

香港投票方式比美國先進?信報2015年4月27日評論版 (原稿)


香港超級市場常被視為由百佳和惠康,或正確點,長和集團和怡和集團所壟斷。但這是市場競爭,消費者選擇,和更重要,資本多少的結果。香港超市場是否真正的壟斷?也未必!經濟學ABC說不要只看表像,結果,更要看背後的角力,重要元素之一,就是看有無政府或其他人為障礙阻止新競爭者進場。阿信屋759平地一聲雷的打入市場,就說明一切。政府沒有以發牌或其他行政手段來篩選和設置障礙;兩大集團也不可出橫手阻撓,否則就可能違反將要實施的競爭法。當然,超市市場的開放程度,759是否成功就是另外議題。

前幾天新聞統籌專員馮偉光投稿本報談西方選舉模式(真選票 真普選》,刊4月22日),說在美國非兩黨的候選人不會勝出,拿不到一張選舉人票!反觀香港各階層包括所有政黨都有提名權!言下就是說袋住先方案更開放更先進。馮是否說美選舉如本港超市市場一樣為兩大集團壟斷一樣呢?這說法不算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也可說是斷章取義,混淆視聽吧。香港一路更有人說美總統不是直選出來,有政黨篩選,沒有公民提名的。這真是一知半解,或是以偏蓋全的來愚弄人心!筆者只是小小一個金融打工仔,閒來在網上報上大多只談談銅臭,今次真要向這位中學兼大學師兄討教一下了!

美國只有兩名總統候選人?

第一,在美國,誰人都可提名人參選總統,是沒有什麼兩黨篩選的,非兩黨提名的都被統稱所謂獨立候選人。但兩黨黨內的初選和大會,就是傳媒焦點,故給大家有篩選的錯覺了。各位只要到網上一查,歷屆參選人之多,雖未至如恆河沙數,肯定不是三四個,而是二十個以上。而且候選人背景真千奇百怪,有無黨無派的,也有什麼禁酒黨、和平黨,客觀黨,應有盡有,奧巴馬更同時共有三個政黨推薦,本地傳媒少有報導,我們少見多怪而矣。就像香港超市一樣,759,360(怡和系)711(又是怡和系)689 或任何其他三個字都可起來參賽,只是大市就是被財雄勢大,人材集中的兩大財團壟斷!

689和三個字超市都是小人虛擬的,你或可借用國內用語來形容我此比喻:用689,三個字太不靠譜了!但在美國,有所謂write-in candidate,就是選民可不選任何一個選票上的候選人,而填上自己要選的名字,管那人靠譜不靠譜!這可比我們提議的白票,否決票更開放了!何有此例?因美國是行州聯邦制,要名字印州選票上,即取得州的ballot status,每州都有不同的最低提名入場條件,財力人力不夠的獨立候選人,很多時都不能跑遍全美50個州取得當地的入場資格,不靠譜也。Write-in candidate 其中一個考慮,就是填補這方面的不足,就如大家還是嫌759不好的話,還有小販和無牌熟食檔,夜市可選擇!

袋住先才算真普選?

第二是美國行的都是間選而非直選,我們袋住先的才真一人一票真普選,真乎?美國每四年一次在十一月由各州份自行舉行全民普選,名義上是選出一批承諾支持某某總統候選人的選舉人,再由他們在十二月在自己州投票選出美國總統,一月再由國會正式開票。這豈不是間選嗎?非也!在十一月的普選選票上,是真的列出所有總統候選人名字而不是選舉人名字讓你去投票,更有空位讓你自選不靠譜的write-in candidate。故實際運作上,選民是選總統而非選舉人!到了十二月,該州的所有選舉人不論他們當初支持誰,都就要按該州的普選結果,投票選勝出者為總統,即所謂全票制,只有兩個州例外。看到此處,大家是否同意美國總統之選,是用間選之名卻行直選之實呢?選舉人投票的意義看來是憲法手續多一點,即像皮圖章。所以十一月普選後我們就知道誰是新總統而不用等到一月了。

有人也說在普選勝出,不一定能在十二月的選舉人投票中勝出,又真乎?每個州的選舉人票數目,大致上就是按人口多寡按比例分配。這等同炒友們熟悉的加權平均勻指數!而小學數學的公因數公約數已可以告訴大家,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投票結果應是一樣的。但會否有例外呢?數學上有兩個可能,一是大州分的選民投票率不按比例的比其他州分低很多,但他們卻選出在其它州份落敗的候選人,搞亂了比例。二是得票非常接近,只靠一兩個州分來分勝負。但此情況在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有兩次。記憶猶新的,就是二千年的布殊跟戈爾的對決。電視畫面就播出在弗羅里達州,官員反覆驗票的鏡頭。

再看我們香港的選委會,先不問它如何組成,有何代表性,為何只有少數人有選舉權,就是你有幸被視為精英有選舉權,你只是有權去選這千二羅漢當中的數個,不是如美選民他們直接選總統或我們的特首!還有,你選他們時,根本沒有特首參選人!就是你選一個跟你臭味相投,一樣不喜歡説N年不選卻又來選的人作你屆別的選委,在最後關頭或一聲令下,他們都可轉汰。這才是間選的重點和弊病。政改前的特首選舉如此,袋住先的方案也如此差不多,你不知他們最終會讓誰出閘參選特首!怎麼可說我們的制度比美國更好更先進更多呢?

第三點,馮師兄說美帝獨立候選人近幾十年沒拿過一張選舉人票。沒錯!獨立候選人能在州分的普選取勝而取得該州的選舉人票,最近一次已是1972年了!問題是選票為何總是集中在兩大黨的提名人上?這是現實,兩黨人才集中,相比獨立參選人又是財雄勢大,是優勝劣敗之果。香港政壇不也是為幾個大黨壟斷嗎?你可說美總統選舉是金錢遊戲,金錢篩選,政黨霸權!但就是沒有政府來篩選和指定候選人。香港兩大超市坐大,地產霸權是原因之一。但很多時大家幫襯超市因為往績,商譽,付貴點也去大店拿個保障和安心的心理。大政黨就是有這樣的優勢。

但也偶有能影響大局的獨立候選人,最近期的就是92,96年參選的富商佩羅特。特別是在92年,拿了超過18.9%的普選票,是歴來最高!並分薄了共和黨的票源,令剛打贏了海灣戰爭的老布殊在克林頓面前府首稱臣,堪稱美國759也!他最終也沒有取得一張選舉人票,因他沒有在任何州分勝出。但沒有取得選舉人票重要嗎?值得馮師兄大書特書嗎?當年普選結果是克林頓得43%普選票,老布殊37.5%。結果已寫在牆上,選舉人票根本無關疼癢!重點是人家有公民提名,誰也可進場!師兄把香港各界別包括政黨都可提名,跟美國獨立候選人一張選舉人票也拿不到的結果放在一起。真搞不清師兄的邏輯。我們普通香港市民哪有什麼提名權?人家拿不拿到選舉人票是結果,提名權是入場門檻,兩不相同。是師兄搞不清,還是師兄知道美制度更開放,只好顧左而右盼,虛招盡出,瞞混過關呢?

不讓中國踢世界杯?

最後不談超市不談選舉,剛見拜仁大炒波圖六個一皮!又見場邊電子廣告牌不斷打出不要種族歧視!觀乎歐聯賽事,都是強隊天下,次級的如波圖,頓涅茨克礦工等還有機會奪冠,但弱旅呢?世界盃冠軍更從來只是歐州和南美的國家隊,亞非諸國連一次決賽都未打過!馮師兄我可否說這就是不公呢?這是比賽的結果啊!但如有人強加限制,阻礙亞非球隊參賽,又或禁止非歐睿球員在歐聯出戰、才是問題所在。明知會輸也要參加啊,你看看不讓亞非國家或中國打世界盃後果會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