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學根本不是一所大學,里面的老師也不傳授任何特朗普的經商秘訣,這些老師也沒有一個是由特朗普指定的教師。所以,同特朗普大學有關的一切都是騙局,這已經不是秘密,特朗普大學的校長已經承認。”紐約州檢察長施內德曼(Eric Schneiderman) 表示。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本周二下午公布了2012年有關特朗普大學詐騙案的相關法庭記錄,當時特朗普大學的校長薩克森在法庭上證實,“我們的教師沒有一人是由特朗普挑選的,同時,特朗普集團也從未派人參加和教授為期三天的講座課程。”
作為一家“純營利”機構的特朗普大學並不提供大學學歷。2005年開始運營的特朗普大學由特朗普和其他兩位合作夥伴創建,後因卷入多次詐騙糾紛而在2010年關閉,自2011年起,特朗普大學一直接受紐約州司法檢察辦公室的有關“非法商業經營”訴訟案的相關調查。
前學生受害者:所謂的特朗普商業秘訣是人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識
“我們所被教授的秘訣包括,如果你想知道有關商業扣稅的信息,去IRS.GOV(美國國稅局網站)查詢,如果你想找投資房地產的信息,到Turlia.com(房地產買賣網站)去找。這就是我們學到的重要知識。”特朗普大學的前學生加里略(Bob Guillo)表示。
目前加里略正在狀告特朗普,要求他賠償3.5萬美元的學費,因為之前學校所承諾的一切“做生意秘訣”完全都是騙局。
“我在聽講座的時候一直在搖頭,我一直希望能聽到我所不知道的信息,但這最終也沒有發生。” 加里略說。
根據CNN公布的信息,法庭在經過多次調查取證後發現,特朗普大學的授課教師,以及那些被學校稱為“房地產領域專家”的嘉賓教師的資歷和水平“都有很大水分”,法庭調查文件顯示,不僅許多教師基本沒有房地產領域經驗,背景調查更顯示, 很多的教師甚至高中都沒有畢業。
另外,曾在特朗普大學交了2萬6千美元學費,學習一門“房地產課程”的前學生利門(Felicismo Limon) 表示,在上課的幾天過程中,他不僅什麽也沒有學到,教師還一直讓他交額外的學費。“我的反應是,你在說什麽?還要交錢但我們已經什麽都沒有學到。”
利門表示,他所學到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什麽人都不要相信,特別是一位億萬富翁的話。
“像這樣的受害者還有上千人,特朗普大學從他們身上賺了數百萬美元。”紐約州檢察長施內德曼表示。“受害者目前的賠償金額超過4千萬美元。”
CNN在本周公布了特朗普大學的教科書,這些教科書曾被特朗普的律師要求不要公開,原因是里面有“商業和貿易機密”,但這項要求被法官駁回,理由是里面並未發現相關內容。
特朗普:調查“特朗普大學”的法官是“墨西哥人”,他恨我!
即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本周在加州的一次競選活動上用10多分鐘的時間憤怒的指責針對特朗普大學的訴訟案。“這些訴訟案會在11月份開庭,根本就不應該有任何的庭審。”特朗普說,“所有人都這樣說(不應該有庭審),但我有一個恨我的法官。他恨我,他的名字是剛薩洛-庫洛(Gonzalo Curiel)。”
“這個法官,他恰好是墨西哥人。”特朗普在對這位法官直接點名之後說,“你知道吧,在我給他們那麽多工作以後,墨西哥人會愛上特朗普的。”特朗普說。
美國媒體報道說,接受調查這起民事訴訟案的法官庫洛實際上是“土生土長”,出生在芝加哥東部的美國人,但因為其家庭為西班牙裔的背景而被特朗普一直稱為“墨西哥人”。
特朗普指出,庫洛對他一直存在偏見,因為特朗普之前曾說要在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修一座墻。
“我認為庫洛應該為自己感到可恥。”特朗普說。“我告訴你,這個法庭體系,體系里的法官們,他們應該調查庫洛,因為庫洛所做的完全不光彩。如果我在11月份成為美國總統,又同時卷入民事訴訟,這得有多麽瘋狂?這就叫做生活。”特朗普說。
相關研究機構6月12日發布的最新調研成果顯示,IT、教育、醫療業吸納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建築、制造業需求下降。與此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重心變化,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成為主要就業去向。
麥可思研究院、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在京發布《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調查結果顯示,在就業比例前十位行業中,與2013屆相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依次為“教育業”(增加3.6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8個百分點)、“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增加1.8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行業類是“建築業”,降低了2.4個百分點,其次是“機械五金制造業”,降低了1.7個百分點。
與2013屆相比,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行業類為“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增加2.2個百分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增加2.0個百分點)和“教育業”(增加1.9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主要行業類是“機械五金制造業”,降低了1.6個百分點。
從三屆的就業趨勢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行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在“教育業”和“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增加,在“建築業”、“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和“機械五金制造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降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在“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和“教育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增加,在“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行業類就業的比例逐屆降低。
概括來說,知識與服務密集型的現代產業(信息技術、教育和醫療等)發展強勁,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制造、建築等)面臨挑戰。需要註意的是,少數行業(如金融)由於證券業等的影響產生人才需求的波動。
調查結果顯示,與2013屆相比,2015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職業類為“中小學教育”(增加3.1個百分點)、“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增加2.7個百分點)和“醫療保健/緊急救助”(增加2.5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職業類為“建築工程”,降低了2.3個百分點。與2013屆相比,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加較多的職業類為“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增加2.4個百分點)、“醫療保健/緊急救助”(增加2.2個百分點);就業比例降低最多的職業類為“機械/儀器儀表”,降低了1.9個百分點。
從三屆的就業趨勢中可以看出,在就業比例排名前十位的職業類中,本科畢業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和“醫療保健/緊急救助”職業類的比例逐屆增加,從事“行政/後勤”、“建築工程”和“電氣/電子(不包括計算機)”職業類的比例逐屆降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從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職業類的比例逐屆增加,從事“機械/儀器儀表”和“電氣/電子(不包括計算機)”職業類的比例逐屆降低。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5屆的59%,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5屆的18%,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11%下降到2015屆的9%。
其中,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5%上升為2015屆的52%。高職高專畢業生從63%上升為67%。本科畢業生在國有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26%下降到2015屆的20%,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就業比例從12%下降到10%。高職高專畢業生在國有企業的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19%下降到2015屆的16%,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的就業比例從10%下降到8%。這些變化反映出國企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產能調整,外資企業也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而民營企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支撐凸顯重要。
調查結果顯示,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
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45%上升為50%。2013~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19%下降到17%,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6%上升為60%。中小微企業雇用了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52%上升為2015屆的55%。其中,2013~2015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2013屆的46%上升為2015屆的48%。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從58%上升為61%。大學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的就業比例上升。
6月12日發布的一項最新調研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連續上升,三年後收入漲幅明顯。四成2012屆畢業生三年內轉換職業。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是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和證監會。
麥可思研究院、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在京發布《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自2009年首度發布以來,至2016年已是第八次年度報告,本年度報告已經為中國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級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各類高校、各企事業單位、各級各類學術研究機構以及廣大的大學畢業生和高考生等參考使用。
就業三年後收入漲幅明顯
調查結果顯示,2015屆大學畢業生平均月收入3726元,比2014屆(3487元)增長了239元,比2013屆(3250元)增長了476元。其中,本科畢業生2015屆(4042元)比2014屆(3773元)增長了269元,比2013屆(3560元)增長了482元;高職高專畢業生2015屆(3409元)比2014屆(3200元)增長了209元,比2013屆(2940元)增長了469元。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
“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4718元)比2014屆(4394元)增長了324元,比2013屆(4123元)增長了595元;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月收入(3907元)比2014屆(3649元)增長了258元,比2013屆(3447元)增長了460元。連續三屆呈現上升趨勢。
2015屆本科畢業生有27.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比2014屆(20.3%)高6.8個百分點;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為1.1%,比2014屆(1.2%)略低。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3.1%,比2014屆(12.0%)高1.1個百分點;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比例為2.8%,比2014屆(3.0%)略低。
扣除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的影響後(2013—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為102.6,102.0,101.4),近三屆大學生實際工資仍保持著穩定上升的趨勢。
2012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後平均月收入為5696元(本科為6371元,高職高專為5020元),與其畢業時相比漲幅比例為87%。其中,本科漲幅比例為89%,高職高專漲幅比例為84%,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15.7%),大學教育的中期回報是明顯的,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中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在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4313元),最低的是醫學(3462元)。2015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交通運輸大類(3721元),最低的是醫藥衛生大類(2975元)。醫學類專業起薪低是受其行業特點影響。工作三年後月收入會有較明顯增長。本科醫學專業2012屆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上升至各學科門類的第四位。
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從事的主要職業類月收入最高的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5039元),其次是“互聯網開發及應用”(5017元)。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職業類是“經營管理”(4148元),其後是“金融(銀行/基金/證券/期貨/理財)”(4141元)、“互聯網開發及應用”(4101元)。
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為“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4823元),其次是“電子電氣儀器設備及電腦制造業”(4552元)。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行業類為“金融(銀行/保險/證券)業”(4020元),其次是“房地產開發銷售租賃及其他租賃業”(3871元)。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與上屆持平
調查結果顯示,調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6%,與2014屆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分別為69%、62%,均與2014屆持平。
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72%,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8%。
2015屆本科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3%),其次為“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3%)。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迫於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9%)、“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28%)。
在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學(95%),其次是工學和教育學(均為71%),最低的為農學(55%)。在2015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專業相關度最高的是醫藥衛生大類(89%),其次是材料與能源大類(74%);最低的是公共事業大類和輕紡食品大類(均為51%)。
半年內離職率與上屆基本持平;本科文學農學、高職藝術類專業離職率最高
2015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34%,與2014屆(33%)基本持平。其中,本科和高職高專院校2015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分別為24%、43%,與2014屆(分別為23%、42%)基本持平。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為13%,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為26%。
在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醫學半年內離職率最低(12%),文學和農學半年內離職率最高(均為31%)。在2015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醫藥衛生大類半年內離職率最低(22%),藝術設計傳媒大類的半年內離職率最高(54%)。
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9%)、“薪資福利偏低”(42%)。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的人群有98%發生過主動離職,主動離職的主要原因是“薪資福利偏低”(48%)、“個人發展空間不夠”(46%)。
2012屆大學畢業生畢業三年內平均為2.2個雇主工作過,與2011屆(2.3個)基本持平。其中本科畢業生的平均雇主數為1.9個,低於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平均雇主數(2.5個)。
2012屆本科藝術類和新聞傳播類畢業生三年內平均雇主數最多(均為2.3個),護理學類畢業生三年內平均雇主數(1.4個)最少。2012屆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和藝術設計類畢業生三年內平均雇主數最多(均為2.9個),護理類畢業生平均雇主數(1.6個)最少。
有42%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內僅為1個雇主工作過,32%有2個雇主,8%有4個及以上雇主。高職高專畢業生更換雇主較頻繁,僅有23%的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內一直為1個雇主工作,而雇主數為4個及以上的高職高專畢業生達到了18%。
在2012屆大學畢業生中,畢業三年內一直為1個雇主工作的畢業生月收入最高(本科6487元,高職高專5293元)。
四成2012屆畢業生三年內轉換職業
調查結果顯示,2012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後有87.1%受雇全職工作(本科為88.6%,高職高專為85.6%),5.7%的人自主創業(本科為3.7%,高職高專為7.7%),2.7%的人正在讀研(本科為5.0%,高職高專為0.5%),2.2%的人“無工作,繼續尋找工作”(本科為1.5%,高職高專為2.8%),還有2.1%的人無工作,且既沒有求職也沒有求學(本科為1.2%,高職高專為3.0%),有0.4%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正在讀本科。
有40%的2012屆大學生畢業三年內轉換了職業(本科為31%,高職高專為49%),與2011屆三年內該指標(41%)基本持平。
在2012屆本科各學科門類中,文學門類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內的職業轉換率最高(40%),其次是農學(37%);醫學門類的職業轉換率最低(16%)。在2012屆高職高專主要專業大類中,旅遊大類的職業轉換率最高(67%),其次是農林牧漁大類(61%);醫藥衛生大類的職業轉換率最低(29%)。
有46%的2012屆大學生在畢業三年內轉換了行業(本科為39%,高職高專為54%),比2011屆三年內該指標(48%)略低。在2012屆本科各學科門類中,文學門類的畢業生三年內的行業轉換率最高(46%),其後是農學(43%)、管理學(42%);醫學門類的行業轉換率最低(20%)。在2012屆高職高專主要專業大類中,旅遊大類的畢業生三年內的行業轉換率最高(65%),醫藥衛生大類的行業轉換率最低(29%)。
本科就業滿意度與上屆基本持平,高職有提升;收入低、發展空間不夠是不滿意主因
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2%,與2014屆(61%)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3%,與2014屆(62%)基本持平;高職高專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1%,比2014屆(59%)高2個百分點。在本科院校中,“211”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5%,非“211”本科院校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為63%。
2015屆本科畢業生和高職高專畢業生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均為66%)、“發展空間不夠”(均為57%)。
2015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教育學(67%),就業滿意度最低的為歷史學(60%)。2015屆高職高專專業大類中,就業滿意度最高的為文化教育大類(64%)、醫藥衛生大類(64%)和農林漁牧大類(64%),最低的為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53%)。
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遊戲策劃”和“稅務專員”(均為82%),最低的職業是“收銀員”(41%)。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職業是“銀行櫃員”(80%),最低的職業是“手工包裝工”(35%)。
2015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是“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和證監會”(80%),最低的行業是“其他金屬制品制造業”(44%)。2015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行業是“鐵路運輸業”(81%),最低的行業是“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及人造絲制造業”(45%)。
2015屆畢業生半年後在“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的就業滿意度最高(本科為72%,高職高專為70%),在“民營企業/個體”的就業滿意度最低(本科為59%,高職高專為58%)。
他曾經考上哈佛卻輟學,如今站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典禮上,分享人生練習曲。 《今周刊》摘錄好萊塢影星麥特•戴蒙演講內容,他說:「到外面做些有趣的事情吧!」編按:全球校園進入畢業季,好萊塢影星麥特.戴蒙(Matt Damon)三日獲邀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典禮致詞。演講中,他要大家想像一個沒有川普的世界,要大家轉身面對看見的問題,包括經濟不平等、環境變遷、難民危機、種族歧視等,勉勵畢業生大顯身手去解決問題。 很高興能有這一天在這裡,和你們、你們的朋友、教授、父母一同分享這份榮耀,而我必須誠實地說,這是一份我未曾獲得的榮耀。 你們都知道,我沒有大學學位,我上過哈佛,但半路跑去拍電影,課程未修完,你們可以說我是個冒牌的畢業生。 儘管我未曾進過這所學校,但我卻在這裡成長(編按:他出生於麻州劍橋市),和我的哥哥凱爾(Kyle)及我的朋友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對我們來說,MIT就像個偉人般,巨大、令人深受撼動的力量。 我們很幸運在波士頓有這樣的學校,我們也很幸運它可以吸引許多全球學子來到這邊,你們能夠在這些建築裡專注於許多驚人的事情,許多會讓我發瘋的理論及模型。 其中一個例子是:模擬理論。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曾經假設宇宙某處存在著更高等的智慧生物,而我們可能居住在一個由其文明所建構的模擬世界。許多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面對問題,須實際去體驗如果我們四周所有的這些都只是模擬,這真是太瘋狂了,但如果這是真的會怎麼樣?而如果有個不同版本的世界,那我們生活的這個由川普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世界又如何呢?我們有可能轉換到另一個世界嗎? 泰格馬克(Max Tegmark ,麻省理工學院宇宙物理學家) 對此發表了精闢的見解,他說:「我們應該走到外面去做些真正有趣的事情,那模擬器就不會把我們關掉。」身為MIT人的你們,都應該走出去做些真正有趣、重要且創新的事,因為這個世界,無論是想像或是真實,都面臨著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亟需我們放下手邊的一切全心投入,如經濟不平等、難民危機、全球大範圍的安全問題、氣候變遷和傳染病、制度性的種族歧視、本土主義、超時工作、藉由八卦醜聞為生的媒體環境,以及一個正偷走人民血汗錢的銀行體系。 而在你們走出去,準備迎向一個更問題重重的世界之前,我想給你們一些建議,這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十年前告訴我的:「轉身面對你看見的問題。」轉身面向問題,不僅是轉向它們,必須真正投入它們、走向它們,將它們看在眼裡,進而決定將如何採取行動。 以我的經驗來說,從來沒有什麼東西能真正替代實際去體驗、去感受。在瓜地馬拉,我見證到何謂極端的貧窮,那次經驗也徹底改變了我的世界觀。相同的動力驅使我和哥哥在二○○六年去尚比亞,參與波諾(Bono)成立的ONE反貧運動(ONE Campaign)。 我對於「水」在極端貧窮中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驚訝,整個社區乃至國家的命運都繫於那一小杯水。這個問題的艱鉅與複雜度讓我深深著迷,也因此促使我和傑出的土木工程師懷特(Gary White)一同成立了「水基金會」(Water.org)。 你看到一些困難,但你也看到了生命改變的喜悅,而那些都將改變你。 認清盲點,不急於下判斷○九年難民危機,許多人跨越辛巴威邊界到南非一個小鎮穆西納,我當時正在南非工作,就前去了解當地情況。 我花了一整天與那些冒著危險跨越「林波波河」,一邊躲盜賊、一邊要躲鱷魚的女人們談話。其中一位女性是如此地積極樂觀,在對話中我鼓起勇氣向她詢問,她是否在來南非的路上遭受攻擊。她微笑地回答:「是的,我被性侵了,但那些混蛋無法侵害我的尊嚴。」人類精神的偉大將讓你驚訝,他們將教你們許多,但你們必須參與其中。那裡有很多的問題,但也有很多的美麗。 但我的重點並不是要你們變成某種面面俱到、高尚的窺探者;重點是要釐清你們的盲點。儘管我在一個承載著多元文化的社區成長,我發現我今天站在你們面前,仍然是以一個美國白人、男性電影明星的角色而存在,我甚至不知我的盲點起始且終於何處。 專注地看向世界,單純凝視而不急於下判斷,是發現自身盲點的第一步,那也讓我們開始更了解自己,並進而開始解決問題。 接受失敗,將變堅實護盾將那當成目標,有些事我希望你們能銘記於心。首先,你們未來可能會面臨失敗,這是好事。是失敗經驗造就了今天的我,而非成功。回想我當時搭上巴士抵達紐約,等待演出,為某一幕的試鏡賣力地痛哭,最後卻被無情地拒絕,但那些經驗最終成為我的堅實護盾。 第二件事,你們需要敞開胸懷聆聽。這世界想要聽你們的意見,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而你們的學習永遠不應停止,即使工作之外,仍然有許多方式可以讓你們持續挑戰自己,例如我就在線上重新上了一堂我以前在哈佛上過的哲學課。 不管你做什麼,要記得持續傾聽,甚至是對那些與你意見不同的人。我很喜歡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個月在霍華大學的畢業典禮所說的:「民主需要妥協,即使你百分之百正確。」我聽到之後想,他必定是個婚姻相當圓滿的男人。 最後一個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透過科技解決。我們無法用科學解決一切,因為這世上並不存在一個萬能的應用程式。 以水為例,人們總希冀某種科學速效藥能夠處理汙水及其衍生的疾病傳染問題,但天底下沒有靈丹妙藥。科學本身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必須在公共政策及財務模型上,都要有所創新,例如我們正透過「水信貸」(Water Credit)將窮人與微型信貸機構連結起來,使他們能在自家及社區建造輸水管道及廁所,目前已幫助了四百萬人,這還只是開始。 嚴肅說來,你們是多麼的幸運。你們知道你們現在能站在這裡的機率有多低嗎?地球四十五億年來,已經有超過一千億的人類在這個星球上來來去去,而現在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物種滅絕的高峰期,一個只需要少量的人即可造成大規模傷害的年代,你們能成為現在的你們,這機率是多麼微小。 這個世代充斥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而你們又是如何幸運地在這裡。因此我希望你們能轉身面向你所看見的問題,因為你們必須如此;我希望你們放下所有次要的事務,全心投入,因為你們必須如此;我希望你們解決問題,因為你們必須如此。 這是你們的人生,二○一六年的同學們,這是你們的時刻,輪到你們大顯身手。準備好了嗎?一級玩家,你們的遊戲即將開始,恭喜你們。 麥特•戴蒙 (Matt Damon) 出生:1970年 學歷:哈佛大學肄業 知名作品: 《心靈捕手》、 《絕地救援》家庭: 已婚,育有四女殊榮: 與班.艾佛列克共同創作的《心靈捕手》,獲得1998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撰文 / 黃煒軒 |
「老闆對我唔好!」90後與初入職場者的通病大多相同,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公司不為自己着想、講求工作與生活平衡,而作為老闆的60及70後,則會覺得現時的年輕人不可靠,如此的狀況,又怎會有良好的晉升機會呢? 「金寶湯之父」何炳佑(Adolf)希望盡早令踏入職場的生力軍好好裝備自己,除了撰寫《初入職場的越級挑戰》及《專門行業職場的越級挑戰》外,這次還給予各準大學生建議,希望他們在讀大學期間先鞏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盡早適應職場生活,發揮最佳的潛能。 「初初將外國人認為係廚餘嘅雞湯,重新包裝為史雲生清雞湯,我希望將佢做到成為『開門第八件事』。所以一開始我同飲食專家研究季節性食譜,再到每日食譜,將其擴闊到變為日常需要。其實品牌發展同做人一樣,做人都要建立個人品牌形象,人際關係對日後工作同升職都好有幫助。」聽前金寶湯大中華董事總經理何炳佑(Adolf)的一番話,記者尤如上了一堂實用課一樣,發現在職場上有很多需注意的事項。 Adolf有30年從商經驗,但年介五十時才轉行,「當時我喺科大教MBA school同埋做career director,跟進學生嘅個案多咗,發現學校着重技巧培訓,雖然學生的學術能力問題不大,但軟技巧,如人際關係同團隊合作方面就做得唔夠。」希望幫助新一代,成為Adolf出書的動力,故他訪問了6位學生及10位不同在職人士,了解他們的心態、思想及缺乏的因素,與大家分享。 要有awareness 從校園走到職場,很多學生都未能間適應,「懶、自我、冇team work、遲到、冇手尾,係一般90後通病,雖然佢哋嘅idea創新,但呢啲陋習會阻礙晉升。肯改變自己,就嬴左第一步,要有awareness,提醒自己唔係學生,要兼顧同事同公司嘅需要。」 做事要圓滑 Adolf表示在商業社會中,很着重個人成熟表現與圓滑對答,於遇到客人投訴或工作應酬上都需要交際技巧。「試過有學生分享事例,老闆叫埋佢同客人一齊食飯,點知學生以為自己係客人之一,唔識同人打招呼之餘,仲唔講嘢。」 斟茶藝術 Adolf認為要學懂「斟茶藝術」,但這是90後比較弱的一環,因他們都被家人寵慣,不屑服待別人,但斟茶可打開與客人的話題匣子,更可把握機會推銷公司,藉此表現自己,有時與競爭者比較,高下立見就在於這些微小細節。 敢於嘗試 Adolf指做好本分故然重要,但想升職的話,便得脫穎而出,目光不可以只集中於當前,需出謀獻策,分擔老闆的憂慮才有機會突圍而出,他以個人經驗為例,「做食品成日都面對好多危機,試過有產品存貨過多,要諗方案刺激消費,呢個時候創新能力好重要。我諗到將罐頭放喺油站賣,客人可以成箱買,然後放喺車尾箱拎走。面對唔同嘅方法,唔怕失敗,敢於嘗試先會成功。」 暑期工試行情 DSE同學放榜在即,必先好好計劃未來的大學生活怎樣裝備自己,Adolf多次提到香港學生的問題比較嚴峻,所以要在大學這關鍵的3至4年,好好了解自己興趣而選擇日後工作,「暑期工係好好嘅機會嘗你想做嘅行業,然後又可以搵師兄師姐問下行情,分享心得。咁樣可以慳番好多時間,唔使做咗3年先知自己而又轉工,頭3年應該學識該行業技巧,然後開始爭取晉升機會。」 列出10間公司 當訂立了目標及了解自己的理想工作後,Adolf鼓勵學生列出喜歡的行業內最想加入的10間公司,再主動致電予高層約見了解更多,「其實職位愈高級,就愈想新一代,大家不妨試吓,了解多啲行業內資訊。」 後記:自我檢討 Adolf還提到,新一代只重視工作有多少日大假、用不用加班,每做3個月便想去旅行,說到這時,記者頓時有點慚愧,因為正想着下次旅行去甚麼地方好呢!聽過Adolf的分享,不禁稍作自我檢討,好像浪費了人生不少時間,應該是時候認真想想自己日後想走的路了。 撰文:霍芷晴攝影:劉宇軒(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
近年香港有不少新酒店落成,故酒店業對人材的需求很大。於坊間修讀酒店業課程,可學到房務、前枱及餐飲等技巧,但最重要的乃實戰部分,星港教育開辦的星港酒管及商管銜接新加坡大學課程,為期兩年,其中年半更會到新加坡修讀理論及實習課,讓學員親身體驗海外酒店的運作,增強競爭能力。 項目及學校經理李小姐表示,課程供中四或以上人士報讀,近年亦有不少DSE畢業生,報讀星港酒管及商管銜接新加坡大學課程,「課程為期兩年,分別半年喺香港修讀酒店管理証書、英文班等基礎項目,然後有年半時間到新加坡修讀理論課,及為期半年嘅帶薪實習,可以令學員親身了解實際工作所遇到嘅問題。」 修讀酒店管理証書時,會先讓學員學習酒店行情、餐飲部、銷售及市場學等知識,「我哋仲會帶學員參觀香港嘅酒店,理解酒店各部門嘅運作。完成香港部分後,我哋會同新加坡培根學院合作,學員到當地上理論課,深化各方面知識,例如點做資料搜集同策劃酒店活動。」 到新加坡酒店實習 然後,學員會被分配到新加坡當地酒店的不同部門,進行實習工作,「每3個月會轉一次部門,大家會由房務開始,再被分派到前枱或餐飲部。實戰經驗好重要,前枱工作需協助客人解決問題,要注意笑容、有耐性;房務工作要學習整潔、點鋪床同擺設會令客人舒適;餐飲部就會學習安全處理食物同沖飲品等。」 90個國家認可 修畢課程後,李小姐表示有超過一半學員選擇繼續升學,其餘會選擇到酒店就業,「因為呢個係HND高級文憑課程,全球有90個國家認可,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等國家,認受性高,容易搵到工。升學方面,學員可以經non juspas入本地大學酒店系,亦可到英國南威爾士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士學位,畢業生可以從事酒店經理等職位。」 楊導師:學員大多英文語文能力較弱,所以香港課程部分會提供英語班,等佢哋出國前打好個底,其他方面大家都掌握得幾好。 課程:星港酒管及商管銜接新加坡大學課程機構:星港教育入學資格:中四以上學歷、英語合格、通過入學試合格學費:香港酒店管理証書課程部分約$27,000及新加坡酒店管理國家高級文憑部分約$60,000修讀年期:兩年內容:教授酒店房務、前枱及餐飲部等工作技巧,完成半年香港理論課程,會到新加坡修讀為期年半的理論及實習課,親身了解酒店業的工作。查詢:2332 1282 撰文:霍芷晴攝影:劉宇軒(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
在22日召開的2016年二季度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發布會上,對於765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人社部發言人表示,將通過建立實名庫,對那些還沒有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進行摸底登記,進行有針對性幫扶。
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人社部多次表示目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是就業問題,尤其是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始終是社會關註的話題,目前2016屆高校畢業生已經陸續畢業了,人社部會有什麽措施促進他們在畢業離校後的就業?
人社部發言人表示,就業問題確實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問題,在當前經濟形勢比較複雜的情況下,社會各界也非常關心就業形勢到底怎麽樣。
今年是765萬高校畢業生,是歷史新高,壓力比較大。從積極方面來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這麽多應該是一件好事,這對我們國家人力資源的支撐、對經濟的轉型升級非常有好處,但畢竟數量比較大,對就業有一定壓力。
現在已經進入7月份,高校畢業生開始集中進入市場,一些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繼續找工作,這時候我們以統籌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為抓手,采取綜合措施,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夠同去年水平相當。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將采取這樣一些措施:
一是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精準幫扶。通過建立實名庫,對那些還沒有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我們進行摸底登記,進行有針對性幫扶。
二是對高校畢業生創業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開辟綠色通道、降低門檻、提供相應小額貸款支持、創業培訓指導等等,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
三是近期將下發一個關於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文件,提出專門優惠政策和保障措施,讓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去發揮作用,同時也充實基層的人力資源隊伍。
四是密切關註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活動。今年9—11月份我們還會開展多項專門服務,比如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服務月,還有一些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活動等等。我相信通過這些政策措施和管理服務手段,能夠保證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
8月2日,據人社部網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發表文章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以下為全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就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就做好各類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就業是永恒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31萬人,超額完成45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低於5%的控制目標。5年間,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92萬人,均高於“十一五”時期水平;共幫扶31.31萬戶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形式更加多元。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36.7∶28.7∶34.6優化為2015年的28.3∶29.3∶42.4;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45.6%上升到2015年的56.1%,5年增加了10.5個百分點。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日益靈活,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網絡就業創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不斷擴大。
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職工工資水平逐步提高,2010-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3.8%。2015年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2010年提高1382元,年均增長12.7%。職業培訓體系日益完善,5年中累計有9700萬人次接受政府補貼職業培訓,比“十一五”時期增加2300萬人次。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企業勞動用工行為進一步規範,社會保險覆蓋更多人群,勞動者就業穩定性得到增強,就業質量逐步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就業開局相對平穩。1-5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57.7%,一季度末登記失業率為4.04%,處於較低水平。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市場供求保持動態平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持續在1以上。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主要得益於四個方面。
首先,得益於中央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實現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其次,得益於經濟發展拉動就業能力的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就業方式的出現,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第三,得益於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就業新空間。日均新註冊企業超過1萬戶,正在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新動力。第四,得益於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和就業工作的大力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多渠道鼓勵自主創業,幫助企業吸納就業、穩定現有崗位。
二、新時期就業面臨新挑戰
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
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總量矛盾依然存在。從供給看,“十三五”期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仍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十三五”時期每年還會有近300萬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從需求看,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產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供給不減,需求下降,我國勞動力總量壓力依然很大。
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一段時期內,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仍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一方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高層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企業效益下滑也使工資增長、福利提升受到影響,在勞動者預期不變的情況下,一線普通工人和服務員特別是苦、臟、累、險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招工難問題仍將持續。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勢必造成一大批職工轉崗就業,其中不少人年齡偏大,技能和經驗趨同,轉業轉崗能力差,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或將增多。
青年就業任務艱巨。青年就業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也不例外。“十三五”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增加,年均達到770萬人左右。目前市場上適合的崗位還不充足,企業招聘意願有所下降,加之高校畢業生教育結構、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同時,新生代農民工比重大幅增加,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總體不高,但對就業崗位有更高的要求,對融入城市有更強的訴求,一旦經濟下滑出現大規模失業,他們很難回到農村。
結構調整中的職工安置任務繁重。“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期。目前,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已全面推進,如果再考慮到其他過剩產能行業的經營困難企業及“僵屍企業”出清,職工安置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在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等去產能重點地區,受產業結構單一、再就業門路狹窄等因素制約,失業人員再就業面臨更大困難。同時,一些長期生產經營困難企業,降薪甚至欠薪、欠保等問題多發,由此引發的勞動關系矛盾可能也會增多。
同時應該看到,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總體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量和增速雙降,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局面相對緩解,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性失業提供了一定緩沖;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服務體系基本確立,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健全,這些都為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穩定和擴大就業
就業是永恒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強化重大規劃對促進就業的引導作用,完善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發揮中央投資計劃穩增長、保就業的杠桿效應,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帶動就業。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創新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新空間。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效應。
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首先,堅持創新驅動。結合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在發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中拓寬就業空間。其次,紮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引導地方和企業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鼓勵企業內部挖潛,采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消化安置,支持有技術、有能力的職工走出企業就業創業。對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給予安置。對暫時失業人員要發揮社會保障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加強對崗位流失嚴重地區和企業的重點監控,強化對困難地區的工作指導和資金支持,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再次,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對外勞務合作風險保障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拓寬境外就業門路。
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結合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鄉基層就業創業。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和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建立健全新常態下農民工穩定崗位、轉崗培訓的政策措施,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以市民化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實施勞務協作對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等行動,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舉措。重點實施對貧困家庭子女、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的免費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創業條件變化。切實運用好政府培訓補貼政策,更好適應產業升級和企業崗位需要。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服務供給多元化、服務全程信息化,千方百計做好就業服務,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11月18日,大嶽咨詢在北京舉行首屆“大嶽高校畢業論文PPP引導計劃”評審結果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公告論文引導計劃的評審結果。
最終,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25所學校的36位同學成為首屆計劃的獲獎者。
大嶽咨詢將向上述資助者提供5000元研究資金,並為每位獲資助者安排一位PPP研究課外導師,為其完成論文提供指導,並為學生實地調研提供幫助。
獲資助者應於畢業論文通過答辯後一個月內向大嶽咨詢提交論文,獲得“大嶽高校畢業論文PPP引導計劃證書”。證書將由大嶽研究院院長金永祥和學術委員會主任王守清共同簽署。
據了解,財政部PPP中心擔任該計劃的指導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PPP研究中心、全國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協作組為本計劃提供學術支持,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作為地方政府代表為本計劃提供了大力支持。
大嶽為這項為期5年的計劃累計出資100萬元,主要面向全國60所高等院校本科和碩士應屆畢業生,每年至少資助36名本科和碩士生撰寫PPP領域的畢業論文,為中國PPP領域培養後備人才,提升PPP領域的研究水平。鄂爾多斯市政府作為協辦單位每年額外出資20萬元、5年合計出資100萬元支持本計劃。鄂爾多斯市政府的加盟,使本計劃受資助學生人數擴大一倍。2017年春季學期開學後獎學金的資助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王守清認為,PPP是一個國際趨勢,在我國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迫切需要大量複合型人才,這個獎學金計劃就是為了吸引和鼓勵大學生和研究生致力於PPP理論與實務的學習與研究,無論是短期和長期都很有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中國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表示,高校ppp畢業論文獎學金計劃非常有意義,可以引導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關註、研究和投身到我國推廣運用ppp模式的洪流之中。
大嶽咨詢高級合夥人、大嶽研究院副院長徐誌剛稱,PPP人才緊缺一直是最令人困擾的問題,金融機構、社會投資人和政府管理部門也有類似感受。我們觀察到高校一般沒有PPP專業,青年學子對PPP的關註度也很低。PPP相關的專業知識雖有所傳授,但不成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稱為“粗胚”,還需要在相應崗位上長時間錘煉才能適應實際工作。這種人才培養的現狀顯然不能滿足PPP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們希望通過“PPP論文引導計劃”來引導更多的學生投入到PPP行業。
鄂爾多斯市財政局局長劉建勛表示,現在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式與PPP項目管理對人才的需求是脫節的。大嶽的論文引導計劃至少起到了“宣傳隊和播種機”的作用,讓PPP的教育逐漸滲透到校園中,逐漸重視PPP人才的培養。有助於人才基礎的形成,為政府管理部門不斷輸送相關人才。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16日發布2016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行榜,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取代哈佛大學名列榜首。中國14所高校躋身該排行榜150強。
榜單上,中國高校中,香港科技大學排名全球第13、亞洲第二;北京大學排名全球第17、亞洲第四;複旦大學排名全球第37位。此外,躋身全球150強的中國高校還包括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臺灣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臺灣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
據報道,Emerging公司對全球20多個國家企業的2500名人力資源經理及3500名管理人員進行在線調查,向他們咨詢在招聘畢業生時最看重什麽技能。
參與調查的每家公司都擁有5000名或更多員工,並且每年招聘超過50名畢業大學生。根據調查,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是大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員工的關鍵。
根據2016年“全球大學就業榜”,排名前10名的大學是: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東京大學。
根據報告,企業認為大學生的個人經歷、專業能力、外語(課程)能力、課外活動等是重要因素。而企業認為的“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則是工作能力與態度、準備入職能力、找到工作的能力等。
同時,在“哪個國家的畢業生最適合雇傭”時,企業傾向於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中國、法國、澳洲、印度等。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行編輯巴蒂(Phil Baty)稱,這一榜單能讓學生了解哪些大學符合全球企業的需要,“在這個全球政治動蕩的年代,年輕學生經歷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很多學生都在尋找大企業看重的大學。這一榜單能夠讓他們了解到自己所需要上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