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輸在起跑線,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2.html
很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所以拼命地為他們安排補習班、學習班、音樂班、書法班,語言班等等,為的都只是想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知從那時開始有起跑線這個說法,實在要讚一下那位始創者,繪影繪聲把道理說出來。

不過,起跑線真的這麼重要嗎?我懷疑。就像每年各會計畢業生都爭著進入四大一樣,為的是希望在會計師之路上跑得比人好比人快,但是真的如此?

記得有一次聽香Sir(香樹輝先生)在某電台節目中講過,「輸在起跑線」根本正常不過,完全不須要介懷。他舉了一個例子,牙買加短跑飛人保特起跑時永遠都「大脫腳」兼且慢過人,但每次都全靠後勁贏得冠軍。

可能有人會說,起跑線比人前始終較著數呀!若果保特起跑不脫腳不就跑得更快嗎?聽來好像很合理,但大家可能忘記了,龍生九種,種種不同,每人都有優點和弱 點,若果保特專注改善脫腳的弱點,難保會忽略後勁的優點。況且,將起跑線推前只能令自己較有利,最重要還是要跑。若你只是一只蝸牛,就算放你在最前,最終 也會給別人追上。

其實「輸在起跑線」根本是就是「和別人比較」,世上最沒有意思之事也莫過於此。就好像最近有個訪問節目叫做《最佳男主角》,第一集訪問劉德華。論成就,他 可算演藝界數一數二之人物,普通人難以和他比較吧?可是,若論享天倫樂,他就難以和普通人比較了。他說就算去到外國,想和老父上酒樓飲茶也能,因為酒樓必 定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他想安生飲茶根本不用想。在這方面,他就比不上普通人了。

不論是人生還是事業發展,每人都有自己的賽道,正如我喜歡跑100米短跑,你卻喜歡跑馬拉松,你拿自己和我去比較誰快,不是和自己開玩笑嗎?若真的要比較的話,世上只有一個人值得你這樣做,就是「你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2

樓價跌的時候為甚麼基金會升呢?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57

原來 lumyeung 先生已在 blog 回應了小弟的個案查詢,真是萬分感激!

小弟有以下 follow-up question:

1.小弟想將自己用85%按揭上會的自住樓出租,想問下將超過做7成按揭上會的自住樓出租,而被政府 / 按揭證券公司檢控的案例多嗎?
答: 檢控的案例不多。但現時政府不斷收緊投資借貸,不排除佢係出新招之餘,會加大監察力度,所以出租借左七成以上之樓房,實在不建議。

 

2. 如果將我自住樓租出,又打厘印,又報 CR109,咁政府 / 按揭證券公司咪會知道?

答: 其實政府部門真係運作「好獨立」,我n咁多個客間屋仲健在未被call loan。換轉話政府其實仲有收緊樓市空間,不似出面成日講已「出無可出(招)」。只要佢搵人學你查番哂d偷雞出租既屋出黎,即cross check按揭證券公司 with CR109,即刻借九成而又博出租既人一係補差價,一係賣樓。到時又有新供應。再入銀行check埋七到五成個堆,咁就真係前世~

 

當然唔好睇少香港人,比足五成首期或一炮過買入收租樓之買家仍佔多數。

 

3. lumyeung 先生在 blog 中提到:

“另外投資人可用澳元歐元加元買債券基金都可以,如選澳元一般比美金被多兩厘。所以小業主聽見銀行職員話年息10厘條數就咁黎。當然吸引! 不過如諗樣選就會搵另一隻低波幅既債券基金,港元有5.5厘而澳元約8厘,在此不作推介,無謂踏界。”請問 lumyeung 先生可以告訴小弟是哪隻債券基金?

 

答: 現時我提及了的債券基金在2013年1 月累跌了1.5%,不少同類之基金亦有跌幅。在此暫不作建議,還需觀察。另外債券基金係唔等於債券。

4.我問過朋友意見,佢話:「為甚麼要按錢出來投資基金呢?如果你覺得樓市見頂,即是估計樓價會跌,樓價跌的時候,為甚麼基金會升呢?如果套現出來,是為了等機會再買一層低水樓收租,我是同意的。因為你太太應該還有一個九成按揭的名額吧!」請問 lumyeung 先生對此有什麼意見?

 

你朋友一定假設左樓價同債券基金的基準之correlation 為+1,即相同走勢。所以問樓價跌的時候,為甚麼基金會升呢?實際不是的。樓價跌唔一定全部債券,或債券基金都跌。相反樓升唔一定債升喎! 所以係樓套錢出黎買一些同樓關連性低既野而收下月息,可為一建議。

 

另一方面就算係樓債同跌,如果係樓市套左舊錢出黎放係政府債券基金入面,假如樓市之後真係大跌一年跌40%,而隻政府債券基金跌7%,呢個情況筆者都覺得你贏左。

 

當然如你是一個追求絕對回報的投資者,即永遠都要正回報個一隻,筆者未能做到,幫唔到你。我十鋪贏七鋪已很高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08

甚麼是落後股?? Kyle

http://blog.yahoo.com/_PDW7RFPPPKJ6IWUA42B5OWHPCM/articles/900257/index

大家都可能會成日聽日, 追落後, 炒起落後股等等.........其實大家又知唔知點先算為之落後股??

可能有人會好簡單將一隻股票既圖表同恆指既圖表作比較 (好多網面都有呢個功能), 如果相對上隻股票升得比恆指少, 咁就稱之為落後..........
其實, 呢種做法其實係假設左隻個股同埋恆指既風險, 受到影響既因素完全一致先至會成立.........所以其實唔係太可靠.......

係學術上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每一隻股票都有一個Beta, Beta 就相等於一個與指數 (香港就用番恆指) 風險同回報既關係性........Beta 等如1就係風險同潛在回報同恆指完全一致, 而大於1 就係風險同回報都高於恆指......小於就係風險同回報細於恆指.........

舉個例子, 如果A股票既Beta 係等如 1.5.........假如恆指升100% 的話, A股票理論上應該會升150%...........但係恆指跌100%的話, 佢都會跌150%...........
而如果B股票既Beta 係等如0.8 的話, 恆指升100% 佢就會升80%, 恆指跌100% 佢就會跌80%.......

要係市場上舉例子的話......Beta 高於1就好似果D 資源股, 航運股等等........Beta 等如1 就係盈富基金.........而Beta 小於1就係果埋波幅較細既公用股..........


咁Beta 同落後又有咩關係呢...........我地係要先用Beta 呢個數值去調整番個股同期既升勢同跌勢, 之後先去再同恆指去作出比較, 咁樣先至可以係考慮到風險情況下去確認邊D 係落後既股份..........

舉個例, 如果有隻Beta 1.5 既股票..........恆指係一個月內升左100%, 咁隻股票理論上係應該升左150%, 但係隻股票就只係升左120%........
如果純以圖表直接比較的話, 會誤以為佢升跑贏大市, 但係實際上佢其實係落後於大市............


相信大家會對落後會有較多既理解..........不過, 到底Beta 可以係邊度睇到呢? 其實, Bloomberg 係可以直接睇到.........如果接觸唔到的話......其實大家亦可以股票過往既長線走勢同恆指既長線走勢作比較, 亦可以大概估計到佢Beta 係高定係低...........



上面講既落後, 係集中於股票同恆生指數既比較........而較窄去睇, 係同一個版塊亦都會出落後既股票.........如果有機會以後再講下...........: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07

2.5mil不買樓可以買甚麼?(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702

你好林先生! 抱歉要你等回覆,在等待時英鎊已下破12.0兌港元,近期低位11.85亦見穿了! 天下父母心,每天也為兒子將來打算。其實小朋友才三算,如果孩小仍選擇在港就讀小學,陪伴你多幾年,那不用這麼快準備英鎊。

 

很久沒有談論外幣,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還可與美鈔相題並論的! 但二戰後德國受盡屈辱,戰爭賠款引發國內超級通賬,當時財長飛到倫敦想問英國借錢救國,穩定馬克。奈何美國人招橫刀奪愛,德國得以發行新馬克,及與美元接軌,欠下債務由美元結算。就此美金成功打入歐洲市場,為日後成為全球最流通貨幣奠下基礎。

 

當然英鎊還有一定地位,石油黃金不少還在英國交易的。銀行提供之structural deposit,又或中銀叫「期權寶」,其實就是你賣出一個期權,將所得期權金部份交與你作利息,而到期要承受於某價格買入掛勾貨幣之風險。通常該價會低於你當時定下structural deposit之市價,例如今日英鎊兌港元11.80,你的買入價通常會是11.75或更低,更有低息派出。但由於structural deposit通常投資時間為兩星期或最長一月,所以你實質所得都只是一千幾百,叫做好過放於活期作罷。筆者自己很少參與。

 

教育基金是對於子女的一個承諾,為令自己對仔女有信用,適宜做點有年期的投資,在物質誘惑多的香港不失為一好方法。可能有讀者問做咩要搵個年期縛住自己? 何不投資股票,手起刀落,有結果冇結果快手可知。但以諗樣對各家長之觀察,用有年期而保本的方法積起仔女之讀書錢,最為家長受樂。原因一肯定是家長寧願輸掉「買餸錢」都唔想仔女「冇書讀」,另一是他們深明早些開始儲,佢地就儲得「舒服一點」,所以在銀行最多人查詢之儲蓄方法,就是仔女的儲蓄計劃。現在龍頭銀行經常推介之退仔方案,好多時儲起都做左仔女買樓首期,到此家長們不禁唏嘘,但事實如此,只好有錢就儲定先。

諗樣將儲蓄計劃方法稍作修改,與其做一份十三年或以上的儲蓄計劃,不如拆開三份,每隔幾年為子女做一份五年期儲蓄方案。這樣是為你保持資金流動性,你每隔幾年做一份那每隔幾年就有個儲蓄計劃到期,感覺輕鬆自在。亦是可令你每月積蓄得到合理利息之方法。緊記儲蓄計劃一般只予存款人3-6%年息,不算太高。參加原因多是為了「整樣野」和自己的「購買慾」抗衡。各人有錢就肯定「身痕」,別只係你買件靚衫,佢買架寶馬而矣。

 

至於其他投資產物,如債券基金已在其他文章提及過,可自行番閱。至於其他產品,諗樣都希望遲下在blog一一提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37

1973年2月13日: 猜猜這隻股現在是甚麼?

昌生興業在1972年成立,成立後立刻購入幾項位於尖沙咀、土瓜灣、北角、荃灣的地產,租金收入已達200萬元,在1年後的1973年於遠東及金銀會上市,可以見到其實他們才是把現在投行的房產基金的始祖。

這公司在1月27日農曆新年前已發出招股書,當時已發行股本為2,250萬股,將以每股1元發行750萬股上市,集資750萬以進行地產投資,即上市時市值增至3,000萬,包銷商為浙江第一銀行。

當年這公司預期盈利達到460萬,即代表市盈率僅6.5倍,尚算不貴,但就算把集資額的利息計入,估計都沒有100萬,所以筆者估計部分盈利是重估所得。除此以外並承諾1974年派息8.5仙,1975年派息10仙,股息率達8.5%及10%,看來不低,但是略一計算,這一筆股息達550萬,可以看到其實只是把集資所得的大半分回給股東,但當時哪有人理會呢。

上市的2月12日當日,股價一開市已升350%,報4.5元,市值達1.35億,但高處未算高,股價最高升至8.1元,市值達2.43億元,收市仍有6.1元,升5.1元或510%,市值達1.83億,我想折算為現代幣值,不會少於50億,可見當年股市狂潮之強。

那其實這公司後來變化如何? 大家不如猜猜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13

1973年2月13日: 猜猜這隻股現在是甚麼? (2)

過了兩個星期,我們揭曉吧。

其實答案就是遠東控股實業(36)。這隻泡沫股後來爆破了,但在1981年,遠東發展(35)入主這一間公司,於次年易名遠東投資實業(1982)有限公司,當然業務仍為投資地產。

接近同時旗下之遠東酒店(37)亦向匯豐銀行(後遷冊易名匯豐控股,5)及太古(A股19、B股87)購得電視廣播(後上市編號511)及電視企業(當年上市編號9,前稱香港電視(後被南華早報(583)收購,現名已被前身為城市電訊(1137)使用),的10.5%股權,次年又注資1億,取得亞洲電視之50%股權,1984年更以5,000萬全面收購之,可能因為法例所限,故出售無線電視之股權,但筆者手上沒有資料,如大家找到資料,請告知筆者。



1986年,公司出售所有地產業務,1987年,可能有感該業務獲利不多,故開始出售該公司之策略。7月,公司宣佈向邱氏家族以2.4375億元購入該公司,以5,900萬新股及9,980萬現金支付,為應付代價,亦以每股2.1元發行7,100萬股集資約1.5億,同時麗新製衣(191)亦會與公司互換股份,埋下未來收購之伏線。同時,亞洲電視預期1987年盈利為2,000萬元,即市盈率約12.1875倍,也算不太高。

在完成後,邱氏家族成為最大股東,持股34.3%,遠東發展仍為由最大股東變為第二大股東,持股由50%,降至33.5%,麗新製衣持股約9.4%,在完成收購後,這公司正式易名為亞洲電視,開始短短的上市之旅。之後其變化如何,我們未來再談。






延伸閱讀:
1. 電視企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BB%E8%A6%96%E4%BC%81%E6%A5%AD


2. 亞洲電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6%B4%B2%E9%9B%BB%E8%A6%96

3. 上車落車:遠科中軟增值近3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060408/58132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82

SENSE隨筆130517為甚麼要說話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17/sense%E9%9A%A8%E7%AD%86130517%E7%82%BA%E7%94%9A%E9%BA%BC%E8%A6%81%E8%AA%AA%E8%A9%B1/

SENSE隨筆130517

為甚麼要說話

—–有趣的語言起源理論

掌門執筆

 

1考古學家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有石器,但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有木器,因為石頭性格頑固,堅守形骸於大地之上,而木頭脾性易相與,早已腐朽隨風。

語言 “說了算數” ,聽著的人尚且不信,又怎有可能留下痕跡,以供千載之下的考古學家憑弔?

所以 “語言起源” 是個謎。 “謎” 的意思不只於難以獲得解答,甚至對如何思考這個問題,業界也沒法達成共識。

難中之難,便是不知道怎樣界定「語言」。 猩猩為溝通而發的叫喊聲算不算語言? 海鯨魚能憑藉 “發聲” 進行相當複雜的遙距溝通,那算不算是語言? 人類的 “喉音溝通術” 發展到甚麼 “表意水準” 才夠得上稱為「語言」,雖在專家亦無定見。

 

但是古人類學家靠 “憑弔古跡” 吃飯,總能夠想出些點子來 “指點江山” 。

他們運用 “江湖秘技,敲打奉千” 中的 “敲” 字訣,從

a 腦容量急劇增大;(理由是說話極之 “用腦” , “說謊” 更然。)

b工具和工藝急速進步;(發明、使用與傳承工藝都需要語言溝通。)

和 c社會活動複雜頻繁化。(設陷圍獵,洞穴璧畫都需要大規模協作,無語言不能施行。)

三者的同步發展,推敲語言的起源時間和成因。

雖則如此有計,業界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以下是有關這類論題的一些有趣說法。

 

2語言的發生時間

學者Montagu認為工具製作與狩獵活動是語言形成的生活條件****,推論語言形成於100萬年前,即冰河時期之初。

冰河之前,地球氣候炎熱,英國中部是熱帶樹林(所以今日有煤) ;冰河之際,北極冰冠南逼,封蓋了整個 波羅的海,邊沿竟然去到英國中部。

酷寒對原始人類則形成嚴苛的挑戰,但也催生了大量耐寒的大體型哺乳類動物。聰明的人類發明了射程武器獵殺牠們;*** 再加上不起眼但極之了不起的 “骨針” ,*** 用來縫接 “毛衣” ,竟然在寒冷地帶也存活下來,並且社群更為興旺。

証據顯示那時代人類懂得驅趕獸群,使牠們落於阱(一般是懸崖)。 這需要較多人遙距協作才能成功,並非熱帶小型採獵游團所能做得到。

語言就是狩獵活動和社群興旺的產品。***

 

Jaynes則認為傳遞基本工具製作技巧根本不需要語言,語言只會徒增紛擾。***

語言應出現於第四冰河時期,約為7至1萬年前之間。

其時氣候酷寒,生存困難,人類流徙頻仍。 尤其遷入較北地方,夜晚及冬季漫長,穴居生活及夜間狩獵使視覺訊號(如手勢)受到限制。 大量使用工具令雙手應接不暇,口語需求更形殷切。

4萬年前工具製作大爆炸,大部分工具均為右手偏好的人設計***,証明人類左腦經己高度發達,而語言區位居左腦。

 

 

3語言的起源理論

真稱得上千奇百怪,甚或匪夷所思!

A摹聲說 bow-wow theory

語言由摹仿周遭的聲音而生成。命名之道,狗曰汪汪。

此說符合幼兒學語的境況,然未能解釋何以凡物皆有名。

B抒情說 pooh-pooh theory

情緒乃溝通之本原,語言產生於以話聲表達情緒。

此說符合其他動物的溝通形式,然而叫號與語言鴻溝深闊,如何逾越?

C耗力說yo-heave-ho theory

語言產生於體力耗費時喊出的聲音。(服未?)

起碼有一個例子:俄亥俄州得名於河上船夫的叫喊聲 O-HI-O。

D玩樂說

達爾文認為語言產生於玩樂時發出的喊聲。

掌門曰:觀乎希臘sense出於澡堂,此說或較可信。

E抓蝨說

動物行為學暨演化生物學家Dunbar認為語言(看你如何定義) 產生於 人類/猿類 “捉蝨”談心 之際。****

精警!請參閱《讀書札記130221哈啦與抓虱的語言》。

F協議說

亞里士多德認為語言起於人類協議,即約定俗成。

然而 “語言協議” 極度複雜,未有語言,如何達成?

G天賦說

柏拉圖認為語言乃天賦之必然。

他沒有說明 “天賦”如何形成。

H模態說

Janye認為語言是將興奮叫喊修飾,使其形成意義。***

例如:人類因應劍齒虎距離遠近而發出強弱喊聲,喊聲的尾音發展成表示遠近的模態語。*****  好想象力!信不信在你。

 

以上資料出自《人類傳播史》W Schram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03

1973年2月13日: 猜猜這隻股現在是甚麼? (3)

補上少量資料。

1982年,遠東控股仍稱昌生興業,並以昌生興業作為平台,整合遠東發展的股權,作為這一系的控股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9

SENSE隨筆130523為甚麼多胖子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5/23/sense%E9%9A%A8%E7%AD%86130523%E7%82%BA%E7%94%9A%E9%BA%BC%E5%A4%9A%E8%83%96%E5%AD%90/

為甚麼多胖子? —– 體質失調的演化論解釋

掌門執筆

〈楔子〉

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國家是美國(佔人口30.6%),其次是墨西哥(24.2%),再次是英國(23%),斯洛伐克,希臘,澳洲,紐西蘭…..

一個人成為胖子,你說他貪吃準沒錯; 一個國家多胖子便成為涂爾幹式的 “社會事實” ,需要社會學的解釋。 那麼全球人口偏向肥胖又當如何? 德國演化人類學家 Junker 認為由他來解釋最行。

“演化人類學” 顧名思義, 即是以 “演化論” 解釋 “人類現象” 。

〈舞臺〉

人類在演化道路上行走,也曾經歷幾許波折與危機。 其中有四波變化最為巨大,影響最為深遠:

(一)距今6至7百萬年前,地殼變動,形成 “東非大裂谷”, 裂谷東側森林大幅萎縮,成為乾草原。 猿類頓失依憑,生計艱難。 部分弱勢社群被逐出森林,顛沛流離於乾草原之上,有如摩西與族人流落西奈曠野一般。

牠們發展出直立行走的適應方式,九死一生,倖存下來,終於也獲得了上帝的眷顧,演化成古人猿。*** 這變化竟費時四五百萬年之久!

(二) 2百萬年前 “演化之手” 揑造出首批真正的人類「直立人Homo Erectus」。

直立人身體骨骼經已重新裝組,能夠直身站立,持久奔跑。 更重要的是腦容量大幅增加,*** 名副其實是個 “聰明人” 。

(三)20萬年前霸者「智人Homo Sapiens」起於草莽,10萬年前出非洲,取代直立人而有天下。 我們便是智人種。

相比直立人,智人腦容量沒有增加,體魄沒有強化。 他的利害之處是 “社會性”,**** 有文化內涵,懂藝術創作, 征服天下靠的是分工合作。

 

(四) 1萬年前 “仙女木冰期” 結束,生態大變,冰河獸群滅絕。 人類被迫放棄實踐了二百萬年的 “採摘–狩獵” 生活方式,展開 “農業–畜牧”革命。*****

這革命驚天地而泣鬼神,人類由此時起役使萬物,荼毒生靈…..( 被勞役荼毒的也包括了人類自身。)

定居農牧之後全球人口急劇增加,聚落擴張而成酋邦國家,最後出現城市和軍團。是為「文明」。***

 

這四波轉折,一浪比一浪澎湃,一步比一步敏捷。 最近2百餘年 “工業革命” 作為第四波的子浪興起, 人類透過操作機器群獲得控制環境的巨大能力。*** 這能力,以前只有上帝才擁有。

 

〈演化劇目:上帝的報復〉

上帝在漫長的採獵時期譜寫出人類的 “基因圖” 。

在那二百萬年間, “適者生存” ,不適者死,人類的基因和身體徵狀飽受 “天擇之刀” 無情地修訂。**** 何者謂之 “合適” ? 由能否適應那時的生存環境來界定。

舉例:採獵之時看到草葉上伏著一隻蝗蟲,你會怎樣辦?好運氣!一口吃了牠。

《吃蟲違反本性》鐵定是錯的,“不吃蟲違反本性” 才對。

「本性」可以定義為基因設定的具適應性的行為模式。***** 可基因適應的卻是採獵的 “黃金歲月” 。

 

人類一進入農牧年代,立時便「適應困難」!

最明顯的是營養不良,*** 這點很違反直覺,卻是不爭的事實。 由墓葬得知,人類體型縮小,病變大增。 農牧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養活大額人口,但是聚居地卻沒法提供足夠的其他營養素,如對人體極其重要的疍白質和維生素,體縮病增反映兩者短缺。

 

問題再變為:人體何以不重新適應農牧革命之後的生活環境?

答案有二:首先,相對200萬而言 “ 1萬年不太久” ,天擇的雕刻刀未夠時間工作。

更重要的是,人類社會保護網堅軔有彈力,遮蔽了弱勢個體,*** 免於成為天擇刀下之鬼。 “不適者亦生存” ,這才是體質不再 “進化” 的主因。

人體頑固地奉行 “保守主義” ,但生活方式卻背離採獵愈來愈遠,於是體質長期失適,從未回復到 “黃金歲月” 的健康水平。

〈胖子的宿命〉

進入工業革命,生活環境變化更為劇烈,情況更為糟糕!

一方面,基因固守舊制式。

針對 “糖” 的處理,制式的要害有二:A嗜甜;B胰島素抗阻。

A糖為熱能之來源,活動所必需(尤其腦部活動耗能甚多) 。 嗜甜意在盡最可能貯藏燃料,*** 以備中期取用。

B胰島素抗阻機制用意在於保持血液中 “血糖偏高” ,以濟短期應急。***

生存環境的 “匱乏和危險” 使兩者具有高度 “適應性”, 因而深深刻劃在基因圖譜的上面。

 

另一方面,現代生活環境已變得非常 “富裕和安全”, 反而使人類完全無法適應!**** 機制A導致身體肥胖,B導致 “糖尿病” 大盛。

現代食品工業提供超額糖份(蔗糖和白麵粉) ; “速食文化” 則由超級文化強權「大美國」向全球幅射。 生產商利用基因的強勁驅動力和人性的薄弱意志力,銷售高糖食物和飲食文化以圖利。 推波助瀾,非常收效。

 

胖子和糖尿病患者怎樣才能打破宿命? 據作者所言,計策有兩條:

(一)    將生存環境逆轉為 “天地洪荒” ,這沒有可行性。

(二)    運用意志力壓制基因驅力,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你認為呢?)

〈附記〉

根據掌門的田野調查,意志力堅強的朋友們 “每次” 減肥都是成功的….. 這裡要注意的是 “每次” 。 他歸結出人類學結論:「減肥唔難,唔肥番難。」****

又根據掌門和SoChun的 “冷池實驗計劃”,在10度C凍水內泡浸20分鐘,可以有效抗阻肥胖和糖尿病。 讀了這書,恍然有悟,首先計劃暗合於首條計策;再者,運用 “掌門的意志力” 壓制 “SoChun的基因驅力”,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祝SoChun好運!

 

以上學理出自《達爾文密碼Der Darwin- Code》 Junker & Paul。

本文為「演說1306《達爾文密碼》」的先行文章, 敬請垂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29

法律130627侵權法(一) 甚麽是「侵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27/%E6%B3%95%E5%BE%8B130627%E4%BE%B5%E6%AC%8A%E6%B3%95%E4%B8%80-%E7%94%9A%E9%BA%BD%E6%98%AF%E3%80%8C%E4%BE%B5%E6%AC%8A%E3%80%8D/

法律130627
侵權法(一) 甚麽是「侵權」?
蕭律師執筆

Def. 「侵權」Tort,是指一個人所犯的錯誤wrong,使另一人或其財產受到傷害。*** 所以tort有 “傷害injury”及 “損失loss”的意涵。

此種傷害及損失,非基於毁約,所以和 “合約法”無關。
與 “刑事法”不同;刑事法牽涉到執法的一方是國家或政府。 Tort一般牽涉到私人與私人之間的爭執(私人包括法團)。

雖然一宗侵權案件和合約糾紛案件及刑事案件不同,但是在法律範疇上可能重叠,而此等重叠可能基於同一犯錯行為,譬如毆打、欺騙等。

侵權法與合約法的差異:
侵權的責任並非基於雙方的合約。
合約責任是基於雙方存有法律約束性的合約。
侵權的責任obligations,是法庭認為你有 “照顧take care有關人仕”的負責。
合約責任只向合約的另一方負責。

侵權責任由法律施加。合約責任是訂約雙方製訂及接受的責任。
侵權者要補償compensate受害一方,使其回到未受害前的狀況。****
合約的基礎是執行承諾、權利或責任。
侵權的損失是不能預計的金額unliquidated sum,須由法庭以合理方式計算。
毀約的損失一般可以預計liquidated,但有時則不能預計;法庭須依個別案情作出定奪。

侵權法與刑事法的差異:
在侵權訴訟中相關的涉案者都是私人,即原告人(或索償人)和被告(或答辯人)。在刑事案中,國家或政府是起訴人。
侵權法的目的是補償被侵權傷害的一方。
刑事法目的之一是懲罸犯法者,並阻嚇未來的違法行為。

在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較輕,以相對或然性去衝量balance of probabilities;在刑事案中,要求控方的舉證責任非常嚴苛,要求法庭或陪審團覺得 “毫無合理疑點”。*****
(在一宗刑事案中,被告被控謀殺。由於控方的舉證存有合理疑點,被告無罪釋放。翌日,一張報紙報導:「殺人犯無罪釋放」。“殺人犯”認為報章的報導對他構成毀謗,據侵權法控告報館賠償損失。法庭聽取雙方證供後,以balance of probabilities去衝量,覺得報章有理由相信他是“殺人犯”,所以是正確報導。“殺人犯”敗訴。)

侵權案中的勝方將獲得法庭頒令敗方作民事賠償,在很多情況下得回部份訟費。
在刑事案中,公共起訴人如能舉證對被告的控罪達到 “毫無合理疑點” 的地步,則法庭會裁定被告有罪,判被告罸欵fine或監禁imprisonment,有時也判令被告人對有關受害者作適當賠償。

侵權行為的種類
大致有三種:
‧故意的intentional:達到侵權者期望的結果,譬如毆打或非法禁錮。

‧疏忽的 negligent: 由於侵權者的不小心或粗心大意。
舉例:用石頭拋擲原告人是 “有意”。
但在泳灘用石頭擲向海水卻誤擊泳者是 “疏忽”。

‧絕對責任的strict liability: 原告人無須舉證被告人犯錯。
如Rylands v. Fletchers一案中建立的原則(以後詳論)。

(掌門之言)〈侵權法的起源〉
英國普通法創始之際, “刑事法” 與 “民事侵權法” 管轄的領域幾相重疊,兩者共同出發點均在於報復及阻嚇,不同之處在於制裁之性質。***

Def “刑事罪行” 指嚴重損害公共安全及社會利益的過錯***,因其嚴重性,社會需要主動指控及懲罰犯錯者。

另一方面, Def “民事侵權義務” 是補償 受害人的工具,令他有機會強迫犯錯者賠償其過失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因而放棄報復行動。****

起初,侵權法不過是刑法的影子,並且只着重嚴重及蓄意的過失行為。
那時代人口稀疏,社會活動欠頻密,陌生人非蓄意行為做成損害的機會很低; 另外,生活艱難,人命短促,責成意外行為作出補償,被視為過份的要求。***
及至工業革命,人口暴增,社會活動節奏急趨緊密,不當行為造成損害的機會大增,侵權法於是應運轉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