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網友問會否用PEG去為環保股估值,我給予的答案是:不會。
估值方法五花八門,計出來的「合理價」可大可少,背後假設性情況可以完全改變結果的方向。
實際上,市場先生會根據自己的情緒去選擇相對的估值方法;悲觀時,會用最保守的估值法配上最低的預期然後打折扣;樂觀時,會用最積極的估值法配上最高的預期然後加溢價。
所以股票的合理價只有一個:現價。什麼現價不合理的說法通常是一廂情願。
估值方面可以用不同派別的估值法,配上不同前景的預期,你會大概「知道」股價的範圍。然後估計市場先生未來情緒的方向概率,從而決定資產的配置。
會否用PEG去為環保股估值?我的完整答案是:PEG是一種傾向樂觀的估值法,是估值過程中的一部份,很難簡單地說會還是不會。現在來說如果該環保股是有盈利基礎的話,用PEG也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預期市場先生會走向樂觀方面。
是但投資
很多人投資投機比買菜更加是但,此風不用鼓勵也不用打壓,相信貪婪和懶惰是不能消除的好習慣,非常感恩。
1. # 3933聯邦制藥盈喜事件
這個星期較為有趣的事件是聯邦制藥的盈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3/0318/LTN201303181175_C.pdf
…預期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純利,將不少於2011年度純利的1.5倍。
首先,以我記憶中,以這樣的句法去寫盈喜,似乎只有聯邦制藥。一般寫法是預期純利增長xx%。
該公司2011年度純利為1.043億元,即是,2012年度純利將不少於1.56億元。很不幸,中期業績純利是1.69億元,其實這個是假盈喜。不過當天報章及網上新聞是:
聯邦製藥盈喜多賺1.5倍
欄名:簡訊
聯邦製藥(03933)發盈喜,預期去年純利按年增長不少於1.5倍。2011年全年純利為1.04億元,每股盈利0.075元。業績增長原因,包括可換股債券嵌入式衍生工具部分之公平值收益增加、公…
http://finance.sina.com.hk/news/-3-5718324/1.html
聯邦制藥料去年純利增逾1.5倍
2013-03-19 08:38:00
聯邦制藥(03933.HK)發盈喜,預計2012年度純利不少於2011年度純利1.04億元之1.5倍,主要因可換股債券衍生工具部份之公平值收益增加;中間體及原料藥產品的出口銷售增加及整體生產成本下降;以及因持續開拓中國農村市場,使制劑產品銷量持續攀升。(雙雙)
http://www.hkej.com/template/onlinenews/jsp/detail.jsp?title_id=140602
聯邦制藥升近2% 料全年純利增逾1.5倍
聯邦制藥國際控股(03933)發盈喜,預期截至2012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期內純利將不少於2011年同期的1.5倍,而2011年錄得的股東應佔純利為1.04億元,每股盈利為0.075元。
《公司盈喜》聯邦制藥(03933)料去年純利最少增長五成
<匯港通訊> 聯邦制藥(03933)發盈喜,預期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純利,將不少於2011年度純利的1.5倍。該公司2011年度股東應佔純利為1.043億元,換言之,2012年度純利將不少於1.56億元。
==
大概有一半以上是用標題:去年純利增逾1.5倍,多賺1.5倍
如果標題是純利增逾1倍,我會簡單地想,去年賺1元,今年應該賺2元。
如果標題是純利增逾1.5倍,我會簡單地想,去年賺1元,今年應該賺2.5元。
那麼是信報經濟日報等等報紙錯嗎?
事實上,2011年聯邦制藥也發了差不多的盈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306/LTN20110306020_C.pdf
結果是,嘿嘿…
這次盈喜後,股價竟然最多升了 5%,之後穿了底。
就算盈利增加1.5倍,現價也不值得買入。
2. # 1361 361度業績事件
年結日改了,業績跟之前盈警數字差不多,想不到有這種文章: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3/06/c_124424522.htm
業績後股價被炒高了,相信不少人見數字就轟進,也不理會年結日及盈警的通告。
3. # 1278中國新城鎮認購事件
國開國際控股及公司控股股東上置控股於今日訂立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據此,國開國際控股表示有意認購或促使由國開國際控股指定的一間公司認購30億股股份(相當於經擴大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0.01%),認購價為每股股份0.246元或較今日收市價0.79元大幅折讓68.9%。完成後,上置控股持公司股權將由32.64%攤薄至19.58%。交易涉資約7.38億元。
完全看不到折讓7成認購價對於現有股東有何好處,股價翌日竟然高開5%。相信不少人見國開認購已開心到死,一於立即死入去抽獎,結果如願,0.83死入,現價0.62,下跌25%,死得。
4. # 0773中國金屬再生資源停牌事件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227/9049406.html
“內地最大廢金屬回收商”中國金屬再生資源(00773,HK)因被美國做空機構質疑而備受市場關注,公司主席秦志威近日終於打破沉默。26日,秦志威接受香港媒體采訪稱,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入股計劃不變。不過,負責上市公司公關事宜的相關人士卻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一項先決條件恐無法達到,此前與央企中國節能簽訂的股權出售協議是否能落實,仍需等復牌後才能確定。
無論 # 0773是否OT股,也覺得他們很可憐,有臨天光賴尿的感慨。
5. # 1080勝利管道停牌事件
2012年11月,上市委員會譴責勝利管道及其多名董事:
該公司於2009年12月18日在聯交所上市。自2010年初起,按月賬目已呈報該公司業務及財務業績出現大幅倒退。中期期間按月賬目所示營業額及純利,較2009財政年度同期分別下跌75-98%及62-98%。
於2010年1月至4月刊發的分析師報告均預測該公司中期期間表現強勁。該公司於2010年4月前已有資料顯示其中期期間的表現將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亦知道原預期於中期期間施工並會產生重大收益的項目經已押後。該公司經常與投資公司舉行簡報會及會議,有充裕機會糾正市場對其整體業務趨勢的錯覺,但並無如此行事。該公司發出的訊息為對管道的需求仍然強勁,公司業績表現沒有變化。
該公司於2010年7月23日刊發的盈警公告,應早於2010年4月10日或之後不久公布,期間延誤長達15周,損害投資者及股東利益。
2013年1月尾發盈喜,3月中停牌,3月21日:核數師於公司年度業績所進行的審計工作中存在若干未解決事宜,需要公司提供協助。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已採取適當行動,並調動資源了解和積極處理,但預期未能在本月底或之前完成,故未能按照上市規定如期刊發年度業績。
另一疑似OT股停牌延發業績。信佢一成,雙目失明。香港其實失明人士比預期多。
6. # 1863思嘉集團停牌事件
思嘉集團,2010年尾炒新材料概念時股價高達 $6,大股東在高位減持了不少,之後高山流水,大股東亦不斷少量吸納,歷史市盈率跌至3-4倍,息率7%。
2012年12月大市開始炒落後,股價最多反彈40%。
2月8日免除安永核數師一職,洽信永中和接任。下一個交易日2月14日上午9時34分停牌,公司停牌前報1.37元,跌8.054%。
3月22日延遲刊發年度業績公告。
另一疑似OT股停牌。這次出業績前換核數師,然後給予大家幾分鐘走人,算係咁,仁至義盡。
7. # 3777中國光纖矛盾事件
3月15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315/18196370
蘋果日報報道,內地光纖活動連接器生產商中國光纖,近年少有中標內地電訊營運商的採購招標項目,並指公司的回應是不靠中標項目接生意,而是會接電訊商的訂單。
不過,中國光纖附屬公司副總經理接受記者訪問時指,電訊商不會於內地訂製高端產品,要降低成本就只能靠招標,兩者說法有出入,報道質疑公司的行業龍頭地位。
報導又稱,中國光纖近年接連於內地電訊營運商的採購招標項目「失蹤」。
看來有人說破嘴了。立即停牌。很多人看好的疑似OT龍頭股,如果真是OT的話,應該有很多聰明人中招。
8. 尚德太陽能事件
看到尚德太陽能死得,不期然想起老師的投資:
投資新興產業,買入不賣出,等發達,Like !
一萬元的投資組合,十萬元的投資組合,百萬元的投資組合,千萬元的投資組合,億元的投資組合,你認為在操作及資產分佈上應該是有沒有分別呢?
投資正回報對你有多重要?生死攸關?
你認為分散投資較好還是集中投資較為可取呢?
你認為技術分析較好還是基本分析較為可取呢?
今天你現時的現金水平跟2個月前有沒有分別呢?你是如何判斷持有多少現金呢?
你會否對沖你的投資呢?為何會,為何不會?
你的選股策略是由下而上,還是由上而下?還是跟隨別人為主?
你的投資操作是不是貫徹自己一套不斷改進及更新的方法?
==
一般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從第一天開始親手投資時,他已然確立了一套不斷改變的投資框架。可是,絕大多數人的投資框架是簡約如爽報的爽組合。而一般報章,財經雜誌,收費財訊等等,都是停留在選股及止賺止蝕層面。
原因你也可能猜想到了,上一段問的一些問題,每人的答案不同,所以沒有一套完美的投資框架適合所有人。而且就算一些專業投資者也沒法把他的方法傳授及套用在別人身上。
==
我不認為自己的投資框架適合大眾跟隨,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問,你的投資是不是貫徹自己一套不斷改進及更新的投資框架?
==
檢視你的投資框架
1. 你是否有一套適合自己需要的投資框架?
你可以簡單地對自己描述自己的投資框架嗎?錯配能力及需要,低估市場風險都是常見的:要低風險又一注獨買OT股,要跑贏大市又沒有出錢出力,要分散投資又沒有時間管理,要做股神又沒有深入研究的能力,要買基金又不貨比三家,…
2. 你的投資框架是否容許犯錯?
如果跟投資策略及操作一起考慮,情況會有明顯不同的投資結果。例如:
投資者A 在年初看好內銀板塊,他的投資理念是集中投資,並使用槓桿。
投資者B 在年初看好內銀板塊,他的投資理念是分散投資,不會使用槓桿。
投資者C 在年初看好手機零件,他的投資理念是集中投資,並使用槓桿。
投資者D 在年初看好手機零件,他的投資理念是分散投資,不會使用槓桿。
但是有時就算投資策略是對,沒有適合的操作也可能沒法獲利。試想多少次你看對了,但一個少少的震倉結果令你不能獲利?過去一年你走失了多少倍升股,走失了多少止蝕機會?
你的投資框架是否容許在策略犯錯時減低損失,能否改正你的操作失誤而改善回報?
3. 你過去一年做了什麼去改進你的投資框架?
確立了投資框架後,你做了什麼去改進及更新它呢?如何量度你的進度?你在正確的軌道嗎?
例如你是認為集中投資較為可取,你是如何有效地選中哪些必勝股?如你是認為分散投資較好,你是如何有效地兼顧大量股票的資訊及操作呢?如你是認為技術分析較為可取,你在這方面有何比別人強大的地方及改進的能耐?
你比別人多資源,更勤力,還是聰明才智,還是運氣?如果是運氣的話,你有沒有請陳師傅幫手掘地改運?
(待續…)
在此系列文章的第5-6 篇提到一本書,一直忘記寫出書名,此書是:Way of the turtle / Curtis M. Faith. 也算是值得一看。
之前也有提及內地一本刊物叫「讀者」,半年合訂本足有600多頁,香港售 $42,內容也很適合中小學生,家長們可以考慮考慮,比買垃圾周刊給你們的子女好得多。昨日我買了最新一期,有些文章很不錯,雖然跟投資可能沒大關係,也可以分享一下(其實此系列文章也有不少是取材於此刊物中的文章):
1. 盛妝端熱油
今天跟老頹聊天,我說,這陣子又懈又躁,往往一日無成,一事無成。他說了一個詞,“盛妝端熱油”。
他說:“想想看,那是什麼用心,什麼警醒。”
“盛妝”,是不能懈,懈了沒有警覺,甘居下流。端著“滿滿一碗熱油”,又要沉靜,一較勁,力氣使大了,熱油潑一手。
人在某個階段,四面受力,內心要寬裕才成,心若慌亂是做不成文的,成了也絕不深厚,絕不動人。- 柴靜
回想自己投資生涯始於牛市,幸運之神及不少貴人一直伴之左右,心態直是盛妝而不是端熱油,雖是不懈,但也沒有警醒。至金融海嘯來襲,心態只顧變得端熱油卻沒有盛妝了,基本功向粗疏發展。
投資是不能懈,懈了沒有警覺,甘居下流。
2. 你也許無法贏得一場戰鬥,但你仍能贏得整個戰爭
標題很有趣,套用在投資上,也許在個股操作上有多不勝數的失誤,你總是希望最後有比大市更好的正回報。不過事實上每場戰鬥也是戰爭的一部份,每每互相牽連,贏得整個戰爭要有堅決的核心價值或是準確非常的執行力,或是幸運之神幫你一把,來回檢視當中關係方能向正路推進。
3. 岱宗如何
《笑傲江湖》除了獨孤九劍外,「岱宗如何」算是非常神奇:
玉音子在三十餘年前,曾聽師父說過這一招“岱宗如何”的要旨,這一招可算得是泰山派劍法中最高深的絕藝,要旨不在右手劍招,而在左手的算數。左手不住屈指計算,算的是敵人所處方位、武功門派、身形長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計算極爲繁複,一經算准,挺劍擊出,無不中的。
當時玉音子心想,要在頃刻之間,將這種種數目盡皆算得清清楚楚,自知無此本領,其時並未深研,聽過便罷。他師父對此術其實也未精通,只說:“這招‘岱宗如何’使起來太過艱難,似乎不切實用,實則威力無俦。你既無心詳參,那是與此招無緣,也只好算暸。你的幾個師兄弟都不及你細心,他們更不能練。可惜本派這一招博大精深、世無其匹的劍招,從此便要失傳暸。”
玉音子見師父並未勉強自己苦練苦算,暗自欣喜,此後在泰山派中也從未見人練過,不料事隔數十年,竟見嶽靈珊這樣一個年輕少婦使暸出來,霎時之間,額頭上出暸一片汗珠。他從未聽師父說過如何對付此招,只道自己既然不練,旁人也決不會使這奇招,自無需設法拆解,豈知世事之奇,竟有大出于意料之外者。情急智生,自忖:“我急速改變方位,竄高伏低,她自然算我不准。”當即長劍一晃,嚮右滑出三步,一招“朗月無雲”,轉過身來,身子微矮,長劍斜刺,離嶽靈珊右肩尚有五尺,便已圈轉,跟著一招“峻嶺橫空”,去勢奇疾而收劍極快。只見嶽靈珊站在原地不動,右手長劍的劍尖不住晃動,左手五指仍是伸屈不定。玉音子展開劍勢,身隨劍走,左邊一拐,右邊一彎,越轉越急。
….
玉音子突然大叫:“妳……妳……這不是‘岱宗如何’!”他于中劍受傷之後,這才省悟,岳靈珊只不過擺個“岱宗如何”的架子,其實並非真的會算,否則的話,她一招即已取勝,又何必再使“五大夫劍”、“來鶴清泉”、“石關回馬”、“快活三”等等招術?更氣人的是,她竟將泰山派的劍招在關鍵處忽加改動,自己和師哥二人倉卒之際,不及多想,自然而然以數十年來練熟暸的劍招拆解,而她出劍方位陡變,以致師兄弟倆雙雙中計落敗。倘若她使的是別派劍法,不論招式如何精妙,憑著自己劍術上的修爲,決不能輸暸給這嬌怯怯的少婦。但她使的確是泰山派劍法,卻又不是假的,心中又是慚愧氣惱,又是驚惶詫異,更有三分上暸當的不服氣。
要學成岱宗如何的條件:
http://www.ptt.cc/bbs/JinYong/M.1339737915.A.354.html
要會高級算數,還不能只會初階喔,至少要學到高階算數。
算數極快,算不快對方就換招或者就被砍死,根本沒時間出招
要會高級心算,除了左手在那裡動以外,大部分應該需要心算去計算
一心二用之法,你要邊打架邊算,應該需要一心二用之法
見識淵博,要知道天下間所有武功門派,這學識一定要淵博
對自然科學有一定了解,從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這邊來看應該自然條件也要算
本身武學根基要好,本身不會武功再怎麼會算也沒用
4. 一注獨買
每每看見有人提出一注獨買,心中又想起「岱宗如何」一招如何厲害,為何此人竟然懂得此招?不過提出一注獨買的人往往是低級算數也不懂,也不見得是見識淵博,基本功是完全低B,令人十分欣賞其勇氣及臉皮之厚。
5. 獨孤求勝:第三招 -岱宗如何
既然「岱宗如何」除了絕世高手外,一般人已然沒有可能隨便使出,那麼第三招豈不是白說?
第三招岱宗如何其實只有心法,其原理十分簡單,就是學盡天下估值法,估算在市場先生在特定時空中對特定股票的基本及技術因素作出反應,從而獲利。
不知道我說什麼便算了。以為知道我說什麼的話,也是沒有用。大家從用頭兩式也可達到人生最大目標:三餐一宿,存款充足。
| ||||||
“中國人來了!”這樣簡單但極具;中擊力的句子,是德國一家主流雜誌的封面報道標題。伴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的強勁勢頭,中國企業的海外影響力正逐漸增強。 同時,與以往企業將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資源與價格上不同,如今,中國企業的海外戰略更加理性。 普華永道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市場中德國最受青睞,投資商看中德國企業的創新力、質量標準以及品牌形象。 而德勤于去年底發佈的最新報告表示,中國外延式的增長模式無法掩蓋中國裝備製造業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的弱點,中國裝備製造業進入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已經嘗試通過海外收購,獲得技術的提升。 據德勤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裝備製造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金額占據中國製造業海外並購交易總額的45%,而海外並購已經成為全球金觸危機以來中國裝備製造業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 不斷積累經驗的中國企業,正以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融入全球化發展進程。 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中國企業“走出去”正面臨最好時機。 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即大象公司),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一起海外並購。三一集團董事局主席梁穩根表示, “三一與普茨邁斯特在全球商業活動的地理布局有很強的互補性,此次合併完成後毫無疑問將創造一個新的混凝土泵車全球製造業巨頭。”當年6月,中國民營清潔能源企業漢能控股集團宣佈收購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德國Q—Cells薄膜的一個子公司Iibro。 據介紹,此項投資將提升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的地位。漢能控股表示,收購後Solibro的年產能將達到100兆瓦,主要提供給漢能在歐洲的客戶。 緊接著的9月,聯想集團宣佈正式收購巴西電腦廠商cCE公司,此舉是聯想繼並購NEC之後在PC領域展開的又一次行動。業內專家稱,通過此次收購,聯想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將會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前在今年底實現超越惠普成為全球PC市場老大的目標。 近日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披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4%,達到770億美元。在全經濟萎靡、外需不振的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勢頭十分強勁。 盡管出于對能源、原材料獲取的需要,對能源企業的並購依然是中國企業的重要選擇,但投資方向已經呈現出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中國企業開始更多關注技術提升和市場拓展。 漢能控股集團收購Solibro,看中的就是對方的技術優勢。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李河君表示: “在CIGS(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領域,Solibro是當之無愧的先鋒,而歐洲是世界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的中心,為了完成我們‘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使命,漢能需要借助最先進的技術,提升漢能的價值,在全球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除了技術優勢外,渠道和市場也是企業並購看重的另一方面。三一重工對普茨邁斯特的收購,就是看中了。普茨邁斯特遍佈全球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點將加速三一國際化進程”。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更是預測,對CCE公司並購將使得聯想在巴西市場的份額實現翻番。 從製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和趨勢上看,理性色彩逐漸增強,對目標的追求日益多元,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依然需要跨越多重挑戰。 參與過多宗澳大利亞資源並購項目的張百善律師事務所創始人Robin Chambers指出,在中國企業對資源行業的收購中,很多企業犯了錯誤,比如收購價格過高,在財務方面的盡職調查做得不夠到位,從而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他強調,企業海外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投融資和管理方式要與國際接軌。 匯豐新加坡工商業務部副總裁一大宗商品貿易客戶代表申恒,就曾幫助不少中國客戶解決。接軌”問題。他說: “中國企業‘走出去’就像是二次創業,‘水土不服’的情況依然存在。”申恒坦言,雖然中文在新加坡使用普遍,然而官方的正式語言仍然是英語,所以企業可能需要雙語及熟悉國際商業環境的人才。 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借力專業機構,就能更加順利地完成海外拓展。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表示: “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主要問題並不在財力,而是需要當地人提供專業的意見。匯豐一直致力于利用全球強大分行網絡,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成套金融解決方案。匯豐在海外的團隊可以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的服務不僅局限于前期的咨詢服務,還包括協助客戶在海外建立分支網絡、客戶海外資金賬戶的管理等。”匯豐已在全球設立了多個“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Chirla Desk)”,專注于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成長為更成功的全球企業。 例如,來自內地的某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是匯豐中國的客戶,憑借著匯豐全球客戶經理管理系統,匯豐中國不僅幫助該公司協調各種海外關係,還為其提供各地關於鼓勵開展商務活動的優惠政策信息。該公司根據自身條件,成功地從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申請到全球貿易合作伙伴計劃,享有10%優惠稅收政策。 這樣的案例很多,在巴西,匯豐中國就協助安排中國企業赴巴西進行考察,瞭解當地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市場需求,並尋求與巴西及拉美企業合作拓展業務的機會。2010年,匯豐巴西協助國內某央企完成收購並接管運營了巴西7家輸電公司。2011年4月,該企業與巴西合作公司宣佈合作採用中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輸電工程。 據匯豐拉美地區中國公司業務總經理區浩村介紹,201O年,該企業第一次進入巴西市場時,對當地的金融環境並不了解,匯豐當時為該企業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為確保買賣雙方資金安全專門設立監管賬戶,在一天之內就幫助企業完成了13億雷亞爾(約6億美元)的龐大的資金收購交割。自匯豐巴西開設“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以來,已經與數十家中國大型企業客戶建立了聯繫。 跨國金融機構的支持,對於中國企業熟悉他國環境,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
2013-06-10 TCW | ||
有些人常質疑經濟學「人是理性的」,不過大部分質疑都沒弄清這個說法的意義。 人是理性或自私的,是指每個人會以最小代價達成最好結果。最小代價包括最小成本、最低價格,最好結果則包括最高收入、最大利益等。 人是理性的,不代表只關心自己。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立慈善基金會,他考量的是以最小代價救最多人:若有兩個方法花一樣多錢,其中一個可救更多人,他就會選這個。雖然比爾‧蓋茲關心的不是自己,但他仍然是理性的。 其次,說人是理性的,不代表損人利己,有時利己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利他。如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說:「我們之所以有麵包吃、有酒喝,不是出於麵包師或釀酒人的善心,而是出於他們自利。」若利他有助於利己,理性的人一樣會利他。 再者,人是理性的,不是說人只重視錢。例如水電工月薪遠超過大學生畢業起薪,然而大學生還是寧可做別行而不做水電。這是否意味大學生不理性?其實,工作除貨幣收入外,也包括尊嚴、名譽、體力辛苦程度等非貨幣收入,把貨幣收入與非貨幣收入加總,才是總收入。雖然水電工貨幣收入較高,但考量到非貨幣收入後,水電工總收入並未較高,他們就不想做,這仍然是理性的。 此外,「人是理性的」是假設,不能直接解釋現象。例如跳樓自殺,有人說這是理性的,這是直接用假設解釋行為,行為並未得到真正解釋。經濟學的解釋方法是:由局限條件的變化,推斷理性的人其行為會如何變化。 例如某人家庭美滿又有錢,他不會去跳樓。但若他家庭破碎又破產,那他就會跳樓。從家庭美滿到破碎,從富有到破產,都是局限條件變化,經濟學推斷他的行為將從不跳樓變成跳樓。因此說跳樓是理性的,乃是從「局限條件改變,理性個人選擇也會改變」來詮釋,而不是把跳樓行為直接冠上理性假設就草草了事。 此外,說人是理性的,就不能再說人是不理性的。例如當股市或房市一直漲,有些人說這是「不理性」。事實上不論股市或房市漲多高,都是理性的,進場去買房買股的人,都是預期會繼續漲才去買,若有人明知股票或房子將下跌還買,那才是「不理性」。 每個人做選擇,都一定是選他認為代價最小、結果最好的行為,這不表示他不會犯錯,事後在局外人看來,他的選擇也許錯了,但這並非他不理性,而是因為他無知:他若事先知道所有狀況,不會去選那代價較高的。因此經濟學裡沒有「非理性」這種東西,考量到所有局限條件,個人做出的必是理性選擇,這才是「人是理性的」真正意義。 |
作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另一位掌門人Charlie Munger雖然遠沒有巴菲特那麼有名,但是在任何方面他的優秀程度都毫不遜色。Munger到明年1月份就90歲了,他是投資者們的楷模,大家驚訝於他那一套方法,可以戰勝眾多擁有著高速的計算機和信息來源的專業投資人士。
Munger說過:你可以有耐心,但是「專家」們沒有;你可以不趕潮流,但是專家們不行;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勇敢的行動,而他們幾乎從不。
那麼是什麼使Munger能成為大家的楷模的呢?
在2009年第一季度,Munger收購了Daily Journal,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出版公司,然後把它變成了一家投資公司大舉投資當時的燙手山芋—銀行股,根據Daily Journal的財報,截至2009年3月31日,他的籌碼已經增值了60%,加上他後來的一些投資,他總共在證券市場裡投資了4970萬美元如今已經市值1.284億美元。
在2月份Daily Journal的年會上,Munger講起了他的投資方法,他說道: 當股價低的離譜時就應該大膽的衝進去,這點上我們做的很好。
當然,Daily Journal不是Munger在金融危機中作的唯一大膽的投資。他領導的Good Samaritan醫療中心長期以來把收到的捐助款投資於現金與短期債直到此次金融危機前。當時,Munger大膽決定將多數資金投入公司債券市場,儘管當時債券市場十分不景氣。
雖然Good Samaritan的發言人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但是醫院的財報顯示他們的捐款到2009年9月底賬面盈利已經超過了1200萬美元,在當時存款利率只有0.5%債券市場平均只有8%收益率的情況下取得了大約20%的收益率。
當Munger被問到其超凡的勇氣和魄力是從何而來時,他只回答了一句話:我是理性的,對,這就是答案,我很理性。
瞭解Munger的人指出,加州理工學院氣象學專業出身的Munger心中考慮的更多是概率而不是確定的事實。他人生坎坷,早年離婚後來小兒子又因白血病而去世,經受逆境考驗Munger經年累月的閱讀大量關於歷史、科學、傳記、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練就了他的火眼金睛。
作為Munger多年的好友,紐約Davis Advisors董事長Christopher Davis評價道:Charlie對斯多葛學派(主要提倡唯物觀和理性思考)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似乎能完全摒棄人類的情感而行事,做到在眾人樂觀時他淡定,眾人恐懼積極的尋找機會。
Munger最鍾愛的一句話是:淡定一些。不要看別人在都在投資一樣東西你也跟風上前,直到真正好的投資機會出現再考慮入場。尤其是發生危機的時候特別容易出現這樣的機會,他如果看好,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出手。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的負責人同時也是Munger的好友John Frank評論道:
Charlie很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別人同不同意對他根本沒有影響。他在感情和理性之間不會左右搖擺。
「我的事業生涯樂趣無窮,但如果沒有與Munger共事,將會枯燥許多,我的很多思考方式受到他的潛移默化,我認為他是老師,伯克希爾有了他的指導,才得以成為更有價值且備受推崇的公司。」
巴菲特這樣評價他的老搭檔。
基金經理兼著名財經博客作家Shane Parrish感嘆道:
很多資金管理者整日忙於會議和郵件,牆上掛著的電視不間斷的播放著新聞和股票走勢,他們心中想著的總是如何去戰勝市場。而此時,Munger和巴菲特卻坐在安靜的辦公室內閱讀和思考,與人溝通的手段也僅僅是桌上的一部電話。通過合理的規劃,他們過濾掉了市場中的雜波,做出儘量少的決定。他們關心的是如何做出更優的決策而不是戰勝誰。
儘管目前為止Munger的Daily Journal公司還沒有公佈在金融危機時期購買的是哪些股票,不過著名投資網站ValueWalk認為其中最大的一筆交易是Wells Fargo其次是U.S.Bancorp。巴菲特對此不予評論但是同時表示:Charlie確實是非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