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是理性的動物

2013-06-10  TCW
 

有些人常質疑經濟學「人是理性的」,不過大部分質疑都沒弄清這個說法的意義。

人是理性或自私的,是指每個人會以最小代價達成最好結果。最小代價包括最小成本、最低價格,最好結果則包括最高收入、最大利益等。

人是理性的,不代表只關心自己。世界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立慈善基金會,他考量的是以最小代價救最多人:若有兩個方法花一樣多錢,其中一個可救更多人,他就會選這個。雖然比爾‧蓋茲關心的不是自己,但他仍然是理性的。

其次,說人是理性的,不代表損人利己,有時利己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利他。如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說:「我們之所以有麵包吃、有酒喝,不是出於麵包師或釀酒人的善心,而是出於他們自利。」若利他有助於利己,理性的人一樣會利他。

再者,人是理性的,不是說人只重視錢。例如水電工月薪遠超過大學生畢業起薪,然而大學生還是寧可做別行而不做水電。這是否意味大學生不理性?其實,工作除貨幣收入外,也包括尊嚴、名譽、體力辛苦程度等非貨幣收入,把貨幣收入與非貨幣收入加總,才是總收入。雖然水電工貨幣收入較高,但考量到非貨幣收入後,水電工總收入並未較高,他們就不想做,這仍然是理性的。

此外,「人是理性的」是假設,不能直接解釋現象。例如跳樓自殺,有人說這是理性的,這是直接用假設解釋行為,行為並未得到真正解釋。經濟學的解釋方法是:由局限條件的變化,推斷理性的人其行為會如何變化。

例如某人家庭美滿又有錢,他不會去跳樓。但若他家庭破碎又破產,那他就會跳樓。從家庭美滿到破碎,從富有到破產,都是局限條件變化,經濟學推斷他的行為將從不跳樓變成跳樓。因此說跳樓是理性的,乃是從「局限條件改變,理性個人選擇也會改變」來詮釋,而不是把跳樓行為直接冠上理性假設就草草了事。

此外,說人是理性的,就不能再說人是不理性的。例如當股市或房市一直漲,有些人說這是「不理性」。事實上不論股市或房市漲多高,都是理性的,進場去買房買股的人,都是預期會繼續漲才去買,若有人明知股票或房子將下跌還買,那才是「不理性」。

每個人做選擇,都一定是選他認為代價最小、結果最好的行為,這不表示他不會犯錯,事後在局外人看來,他的選擇也許錯了,但這並非他不理性,而是因為他無知:他若事先知道所有狀況,不會去選那代價較高的。因此經濟學裡沒有「非理性」這種東西,考量到所有局限條件,個人做出的必是理性選擇,這才是「人是理性的」真正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