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迪格里茲解讀英國脫歐、川普現象 專訪諾貝爾經濟學家》他,點燃全球「不公平怒吼」

20156-06-13  TWM

九九%與一%的貧富差距比較,史迪格里茲就是用這樣的犀利比喻,撩起世人對不公平的怒火。在新書《大鴻溝》中文版出版之際,他接受《今周刊》專訪,談的,還是不公平。

在在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眼中,有一股力量,正在全世界各地覺醒。從美國的川普現象、英國脫歐公投,到美國極力推動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背後都是這股覺醒勢力在作祟。

反不公平

美式資本主義末日已到

而這股覺醒力量攻擊的對象,就是傳統資本主義與全球化所造成的不公平,史迪格里茲自己就是點燃這把火的經濟學家。

出生於美國密西根的貧窮工業城,研究不公平現象超過四十年的史迪格里茲,一一年寫了〈一%所有、一%所治、一%所享〉(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這篇文章,結果變成了占領華爾街運動的口號:「我們是九九%」,他也變成這場運動的精神代表。

不過,點起對一%革命之火的史迪格里茲,在紐約接受《今周刊》的越洋電話採訪時,反而擔心人民對不公平的覺醒及憤怒在全球興起,卻似乎被引導到了光譜的另一個極端。

「問題就出在,現在全世界都在質疑失控的資本主義,而我們還沒有找到辦法修正它。」史迪格里茲說:「三十五年以前,美國開始鬆綁法規、減稅、推行自由貿易,一%的富豪階級透過各種方式,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會受益,但事實正好相反。」相對於多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算是比較活躍的,一直以來,他不吝於對經濟前景提出判斷,也有不少經典預言;他是少數提早警告○八年金融海嘯即將來襲的學者,也曾評論「安倍三枝箭」對日本經濟的提振恐怕有限。而在金融市場正把「川普當選」、「英國脫歐」視為兩大黑天鵝的此刻,史迪格里茲在多年前說的那句話,似乎又是一句快要兌現的預言:「貧富不均的問題,終將回頭傷害富人。」一層一層,史迪格里茲開始說明貧富不均殺傷力的傳遞過程:「資本主義的確讓收入頂層一%、一○%的人得利,但是美國全國九○%的人,收入還停滯在半世紀以前,現在美國是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國家。種種證據都指向一件事:美式經濟大有問題。」

對不公平的憤怒

反而催生川普極端主義

更糟的是,經濟的不公平,現在也擴大成政治的不公平。「這些一%掌控了政治、媒體,他們的音量很大聲,讓現代民主主義從『一人一票』變成『一元一票』(One Dollar One Vote),造成政治也嚴重地向富豪階級傾斜。」史迪格里茲說,當各國把美式資本主義照單全收,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就開始成為一種全球病毒。

如今,這些病毒開始一一發作了。「在美國、歐洲,越來越多人質疑資本主義下的政治與經濟模式。」他舉例:「金融海嘯讓數百萬人失業,造成問題的大金融機構老闆卻能全身而退,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現在,人民不但覺得系統不公平,還失去了對系統的信任,開始覺得憤怒。這樣的結合很危險,在激情盛怒之下,像川普這種極端的角色就會崛起。」史迪格里茲警告。

「川普很巧妙地把美國人對政治的不信任,轉化一種成『徹底換方式做事』就會改善現況的幻覺。」所以,川普越破壞既有規則,就有越多人愛他,「因為很多人相信,就是過去的規則讓我們這麼慘。」史迪格里茲也擔憂後果:「川普並沒有提出一套可行的政策,美國人也絕望地相信選了他才會真正有所改變,幾乎就像宗教信仰一樣。」在全球不公平擴大下,史迪格里茲也認為,這將會是一種全球現象。

「雖然條件有許多不同,但現在英國脫歐的支持者,同樣也是利用一樣的幻覺跟憤怒。」他指出:「幻覺,是來自於英國則是對大英帝國過去的榮光;憤怒,則同樣是來自於英國經濟與政治的不公平。」史迪格里茲說。

「英國社會現在也有很嚴重的不公平存在。雖然沒有美國那麼嚴重,但在整個西方世界,可說是僅次於美國。」他接著說:「雖然我認為英國留在歐盟,對他們比較好。但是如果歐盟跟美國簽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那我可能要重新思考了。」TTIP是類似於TPP的貿易協定,可說是美歐版的TPP。他在今年三月英國演講時就直言,TTIP是「美式資本主義」的擴張,「任何民主國家都不應該接受這樣的協議」。

而史迪格里茲對TPP也是一樣的看法:「首先, TPP不是自由貿易協定。雖然這是美國自己寫的規則,但它對美國人民沒有一點好處。兩個不同的美國機構對TPP對國內影響做了評估,其中一個說二十年後零成長、另一個說有○.?○一五%的成長。所以TPP的重點,不是貿易。」

有弊無利

TPP應不是台灣的選項

史迪格里茲並不反對自由貿易,但他認為錯誤的自由貿易,將加深全球化造成的不公平。他曾提出自由貿易協定的三大原則:協議內容完全對等、國家利益優於商業利益、談判過程透明化。而在他眼中,TPP並不符合這三項原則。

「TPP是美國大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寫的遊戲規則,例如把大公司智財權保護網延伸到小公司和其他國家。加拿大黑莓機的創辦人巴斯利(Jim Balsillie)就強烈反對TPP,原因就是他擔心智財權規範會搞垮加拿大新創公司。」「TPP另一個重點,就是降低非關稅障礙,讓法規鬆綁。降低像環境保護、國家安全、勞動法規等法令障礙。」他在英國就曾舉例,TPP規範下,企業如果商業利益因為該國法規而受損,就有權對政府提告。最後的下場,該國政府不是撤消法令、就是付大筆的賠償金給企業。

儘管不少聲音批評,史迪格里茲的「自由貿易三原則」太過理想化,近似於缺乏實務考量;但無論如何,以目前的TPP規畫內容,他還是建議台灣應該拒絕加入。

史迪格里茲坦言,自己並不了解TPP對台灣的細節,「但對大部分國家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如果我們在談的是像世界貿易協定(WTO)這樣的協定,那就是完全另一回事了。問題是,TPP的影響不單純是關稅。」而且史迪格里茲指出, TPP最後是否會成立也有變數。「你要知道,TPP在美國國會通過的機率非常低。不論希拉蕊或是桑德斯(佛蒙特州參議員),在競選初期都很反對TPP。現在,總統歐巴馬想在年底的國會讓它闖關,我覺得他會失敗。」他說。

「每個人都知道歐巴馬準備闖關,所以反對者已經在準備大型的反對活動。我認為,TPP最後可能會重新再寫一次條文,因為它對美國的經濟影響有害無益。」他說:「所以,我希望台灣永遠都不用問『應不應該加入TPP』這個問題!」重點並非反對自由貿易,他所期待的是,一個完全公平、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的自由貿易新秩序。

約瑟夫.史迪格里茲

(Joseph Stiglitz)

小檔案

出生:1943年

現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經歷: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作:《失控的未來》、《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史迪格里茲認為,英國留在歐洲對他們比較有利。

但如果歐盟和美國簽了TTIP,那他會重新思考英國脫歐的立場,足以顯示他對TTIP及TPP的憂慮。圖左為英國現任首相卡麥隆。《不公平的代價》史迪格里茲以資訊不對稱理論,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不斷對他最關心的不公平現象發聲。

史迪格里茲認為,英國留在歐洲對他們比較有利。但如果歐盟和美國簽了TTIP,那他會重新思考英國脫歐的立場,足以顯示他對TTIP及TPP的憂慮。圖左為英國現任首相卡麥隆。

《大鴻溝》

從貿易協定到伊波拉病毒,撕裂的階級擴大衝擊全球社會公平作者:史迪格里茲 譯者:許瑞宋

出版:天下雜誌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61

看透現象 互聯網家裝的本質其實很簡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1/157092.shtml

看透現象 互聯網家裝的本質其實很簡單
今日家居 今日家居

看透現象 互聯網家裝的本質其實很簡單

互聯網家裝是產品化、標準化的家裝模式。

文 | 張永誌

2016年的上半年,互聯網家裝圈略顯沈寂,大家都在悶頭幹事,不太愛發聲。但6月底,風口企業和風口人物又都一下子都跳了出來,他們的言論再一次引爆了整個家裝行業。

相信產品、相信系統、相信重度垂直,陳煒通過“愛空間的三個相信”再一次解讀互聯網家裝;鄧華金表示未來3年要砸20個億,讓齊家互聯網家裝業務挺進1000個城市;家裝e站孟德高調宣布獲得1.5億A輪融資;土巴兔在北京重磅發布互聯網家裝3.0暨雲工長平臺,王國彬全面闡述了他的新商業邏輯。

除了這些“新貴”,行業“大哥”也沒閑著!很少在微信朋友圈發東西的陳輝高興地宣布東易“速美超級家”在全國城市的擴張勢頭喜人,張鈞籌謀用互聯網的模式帶領業之峰邁入完整家裝,孫威化身“采購哥”打造全球化的材料供應鏈,蔡明誓言要把“互聯網家裝軍火商”的事兒幹到底!

值得關註的是,除了在硬裝領域,家裝後市場的多彩飾家、神工007,互聯網軟裝宜和宜美,做精裝拎包入住的樂豪斯等企業也非常值得關註。從去年到今年,家裝行業的發展繞不開“互聯網”這三個字,儼然家裝行業已經形成了兩大模式: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行業如此熱鬧,那麽誰能說清互聯網家裝的本質是什麽嗎?好了,本文就好好探討下這個問題。

77FD.tmp

產品化

剛開始,行業里對“互聯網家裝”這個詞還很有爭論,先不管它叫什麽,我們首先要界定這種新的家裝模式和傳統的家裝模式是否有不一樣。如果有那麽就可以稱之為一種新的家裝模式,給它起個名字叫“互聯網家裝”,這是講的通的,所以真不必糾結叫不叫“互聯網家裝”。

對於互聯網家裝來說,其商業模式的基礎和前提就是“產品思維”。傳統家裝是服務思維、服務模式,這個之前已經寫過,這里不再贅述。怎麽理解“產品思維”?就是你把裝修想象成買一個東西,家裝公司給你提供的是一個居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你去組織設計師、施工隊和材料商去幹一件裝修的事兒。這點上,我非常同意齊家網創始人鄧華金的觀點:“互聯網裝修思維是在人性的基礎上,把人群進行畫像,圍繞著人群分類進行產品化,然後給客戶推薦的是整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個的裝修零件”。

對於家裝公司來講,互聯網家裝模式不再是給客戶提供家裝服務,而是一個完整的家裝產品,站在用戶的角度了把設計、施工、材料都整合到了一個解決方案當中。針對定位不同的客戶,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可以把同一個方案賣給一批一樣的客戶,這就是互聯網家裝。

標準化

既然家裝已經是產品,那麽就要標準化。設計要標準化,施工要標準化,材料供應鏈要標準化,服務要標準化,一切都是可標準的,一切也都是確定的。這麽說,似乎就理解了為什麽互聯網家裝要699元一平米,要20天工期,標準化的結果就是確定性。價格確定、標準確定、工期確定,一切都是可確定,這正好解決了傳統家裝的痛點,當然也是賣點,就看你怎麽理解了。

在對標準化的理解方面,無論是愛空間的陳煒,齊家網的鄧華金,還是悅裝網的郜亮,他們的觀點都是一致的。因為不標準,導致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這讓消費者對家裝行業普遍缺乏信任感。雖然家裝是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但這並不妨礙提供標準化的家裝產品。對於剛需群體和80後、90後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喜歡簡單,不喜歡複雜,而且體現家裝風格的很大程度是軟裝,所以標準化的家裝產品就是他們的菜。

設計標準化,可以杜絕設計師做私單,拿材料回扣;施工標準化可以杜絕惡意增項,最大程度保證質量和提高效率;材料標準化,可以極大提升供應鏈的組織能力,讓主材產品更具有性價比。總之,只有標準化才可以提升整個家裝效率,才可以讓家裝公司在市場當中更具有競爭力和擴張能力。

大數據

互聯網家裝的一大特點就是獲客模式變了,不需要大量的門店,往往一個城市一個體驗店就夠了,流量主要靠互聯網端線上而來。但是,如果簡單的把互聯網家裝理解為會玩兒網絡營銷那就顯得太淺薄了,因為本質上互聯網家裝有一套用戶定位和大數據邏輯在里面。

互聯網家裝對客戶的理解和定義是超前的,傳統模式往往是在到店接觸後才能有效的對客戶進行把握,但互聯網家裝是要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用戶的理解和分析。找到精準的客群,之後用社群等手段和客戶形成強聯系,從而打造出強參與感和認同感,進而形成口碑。

所以,未來所有家裝公司的核心部門是“產品技術部”,這個部門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為整個公司的業務提供方向和流量,從而成為企業成長和發展的最強的驅動力。這點上,土巴兔王國彬有個形象的比喻:“流量是糧草、是飯,你有糧才能讓別人跟著你的遊戲規則玩兒,但流量的核心是通過大數據對客戶的界定和把握。”

後 記

互聯網家裝的本質是什麽?這個問題我問過愛空間的陳煒,問過齊家網的鄧華金,問過土巴兔的王國彬,問過悅裝網的郜亮,結合他們共同的觀點歸納起來大概就三句話:

1、互聯網家裝是產品化、標準化的家裝模式

2、互聯網家裝的核心是供應鏈的打造、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

3、互聯網大數據為核心的科技是推動家裝行業發展的源動力。

互聯網家裝 家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28

現象級應用帶動AR/VR行業發展,誰是下一個口袋妖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5/157433.shtml

現象級應用帶動AR/VR行業發展,誰是下一個口袋妖怪?
第一財經日報 第一財經日報

現象級應用帶動AR/VR行業發展,誰是下一個口袋妖怪?

AR遊戲可能的引爆點就是朝著完善情景交互體驗的方向發展。

市場調研公司Digi-Capital的一組數據顯示,到2020年,A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遠高於VR的300億美元。

由任天堂、Pokemon公司和谷歌的NianticLabs公司聯合制作開發的AR手遊PokemonGo(口袋妖怪)一夜風靡全球,使得任天堂的市值三天增加621億元,也讓AR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關註。

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這也顯現出AR的優勢,即相較於VR而言,AR更易普及也更具市場潛力。市場調研公司Digi-Capital的一組數據顯示,到2020年,AR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遠高於VR的300億美元。

“從臺式機到將整個世界裝在口袋里,AR技術一定會推動交互體驗範式的轉移,用戶不會被屏幕的尺寸所限制。”Meta公司戰略副總裁RyanPamplin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Meta是一家矽谷增強現實公司,已經完成B輪5000萬美元融資,其中不乏騰訊、聯想、高榕資本等中國投資者的身影。

從交互體驗而言,VR讓用戶置身於一個想象出來或者複制的世界,用戶在體驗VR時需要戴上全封閉的頭盔,不便於行走,這將該技術的體驗限制在了客廳、辦公室或者座位上。

與VR不同,AR是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世界嵌在現實世界上,即把數字想象世界加在真實世界之上。如果人們戴上一款輕便、通透性好的AR產品,就可以隨意走動,這就像是移動遊戲機與主機遊戲之間的差距。

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實時交互的實現以及三維註冊體驗(“註冊”可以理解為跟蹤和定位的意思,將計算機產生的虛擬物體與真實環境進行一一對應,當用戶在真實環境中運動時,也將繼續維持正確的對準關系)都讓AR技術擁有更為龐大的用戶基數和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

場景成功不意味著技術成熟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而言,PokemonGo並非真正意義上的AR,而是一種類AR應用,這類應用在國內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例如央數文化推出的小熊尼奧早教型卡片類AR遊戲。

雖然實現了現實場景和虛擬影像的結合,但目前更多是借助手機攝像頭加圖像識別技術,而真正的AR要打造虛擬影像和現實的交互體驗,對硬件以及計算機視覺、空間定位、運動追蹤等有著更高的要求。

“現象級應用會一定程度帶動AR/VR行業的發展,但是目前看來AR和VR的商用和普及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整個行業還在早期階段。”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表示。

雖然AR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但目前來看,市場上的AR產品種類和數量都很少,價格比較昂貴,大部分還處於研發階段,未進入量產,不具備銷售的可能性。

智能手機是AR大眾市場最具前景的平臺,但AR應用在智能手機上的大規模部署仍然存在著重大障礙。已經有不少玩家反映PokemonGo這款遊戲耗電量巨大,對網速要求較高,而且特別消耗流量。

首先,在相機質量與成像處理方面,智能手機的相機標準還達不到AR後期算法的要求。其次運行功能強大的AR應用會讓電池迅速耗幹,目前的手機電池還達不到相應的續航水平,同時手機屏幕的大小和交互機制也是AR落地實現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VR時代,移動終端這一屬性的認知或許不會那麽強烈,但到了AR時代,新型移動智能終端的形態必將會出現,它將是對當下手機形態的更叠。”北京行雲時空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洪亮告訴記者。

在其看來,實際上AR在手機上一直沒有辦法擺脫服務器也沒有普及的原因,還在於芯片、傳感器、寬帶、陀螺儀以及屏幕的視角等。

中國的硬件研發者

在VR市場還未成熟之下,一批公司已經投入到匹配AR的新型移動智能終端的開發,王洪亮便是其中一員。2015年該團隊已經做出VR頭盔,但隨後調整方向放棄VR轉戰AR市場,就在一周前其剛剛發布了旗下AR品牌“簡觀”,並推出了簡觀AR眼鏡。

無獨有偶,AR硬件公司影創也基本在同時期發布了四款VR/AR新品,其中一款混合現實概念頭盔Halo可以實現AR和VR間的一鍵切換,賺足了大眾的眼球。

在王洪亮看來,上一代平臺是手機,交互上是觸摸屏,再上一代是PC,是鼠標和視窗操作系統,而在VR/AR時代,尤其是AR,所有的應用是要基於交互的,交互方式的突破會是行業的拐點。

“交互是整個生態產業鏈里面的核心。所以交互方式是打通軟件和硬件的核心,這點解決了,再去兼容硬件和軟件、操控。”王洪亮解釋道。

PokemonGo的成功並不是完全基於AR技術的發展,還受益於LBS技術、遊戲行業本身的熱度、社交產品形態的高接受度以及社交網絡的普及等等。“口袋遊戲並不是AR完整技術形態的呈現,它只是截取了AR技術中相對比較成熟的一個部分,結合了LBS技術呈現出的一個產品。”王洪亮說。

AR技術包含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機器人技術和光學技術。在行雲時空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王鵬傑看來,其中一項技術難點是基於視覺的SLAM方法的穩定性對場景特征的依賴較大,不得不在定位效率和定位精度之間取得平衡,很多時候需犧牲精度換得定位效率。

同時基於視覺的交互會存在註冊跟蹤的誤差,這種誤差會導致交互有錯誤及延遲,而當前渲染顯示技術還很難營造逼真的虛實融合,從而降低了交互的效率。

RyanPamplin也表示公司將大量精力用於精確手勢驅動跟蹤功能的研發,即要設計出非常精確的傳感器去追蹤用戶的手勢驅動並不容易。

如何打造下一個AR爆款

硬件之外,PokemonGo能否為AR技術大規模商業化指一條明路,並帶動國內大量AR遊戲出現,而又如何打造下一個AR爆款?在昆侖萬維CEO陳芳看來,PokemonGo應該會引發一批跟風和模仿者的短暫熱潮,但很快會像“部落沖突”或“皇室戰爭”的跟風者一樣,發現很難成功,然後熱潮退卻。

據了解目前國內從事AR應用開發的企業有200多家,相較於數萬家遊戲企業而言,這個量級仍比較小。藍港互動副總裁王世穎表示,國內之前上線的AR遊戲比較少,在其做發行看過的產品中,平均200~300款產品里有一款AR產品。而且這些AR遊戲產品,也沒有取得特別好的經濟效益,基本上是上線就死了,或者根本沒有看到上線。

“我其實不太認同這是AR遊戲的火爆,而是PokemonGO的火爆。這包含了Pokemon的IP、LBS、AR幾大元素,除了任天堂以外,也不要忽略Niantic以及社交網絡的貢獻。”陳芳直言。

新科技碰撞新玩法帶來前所未有的遊戲體驗,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的大IP被引入AR遊戲的開發中。遊族網絡COO陳禮標認為,從玩法上看,遊戲與AR技術的結合,一是位置服務,二是圖像識別,三是數據處理。從這三個方面看,“AR遊戲可能的引爆點就是朝著完善情景交互體驗的方向發展。”

不管是對於簡觀AR抑或其他AR公司而言,PokemonGo火爆都是一個積極信號,在面向大眾的市場上面,“AR將會是一個不斷出現顛覆性創新的市場,有無數個未知的產品形態會突然出現,從而加速大眾對於AR的認識,最終縮短AR技術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時間周期。”王洪亮說道。

AR/VR 口袋妖怪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22

談談新三板分化現象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abk.html

    前幾天,時代浙商-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新三板研究中心主任、新三板聯盟創始人沈松富老師叫我“說說新三板”。新三板話題太廣,在此,我只談其中的一個內容:新三板分化現象。

    新三板的建立豐富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它代表了新型產業和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其定位為中國的納斯達克。新三板對掛牌上市企業,不分行業,不限規模,也沒盈虧規定要求,實行公司制、註冊制,采用協議轉讓和做市轉讓兩種交易方式,最近又推出了分層制,以後還將逐漸演變成類似於主板交易方式的競價交易模式。

    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的比例很低,據說,還不到5%,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高達60%或以上。可見,我國金融與實體的融合銜接遠遠沒有放開。隨著資本經濟蓬勃發展,把更多的中小企業納入直接融資體系,這是時代的要求與必然。當下,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激增到7500來家,今年很可能將突破1萬家。如此這般,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與完善,新三板勢必將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資本市場。可以說,新三板的推出與發展,標誌著中國金融制度進入重大轉型階段。

    由於新三板處於初級成長期,其運行機制、上市規則、交易方式、市場風險等與其他市場不同,肯定會有不少問題。交投興旺與蕭條的兩極分化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現象。

    雖然新三板分層制度剛剛出臺,但做市商交易制度仍是目前新三板的主要交易制度,這樣,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是,又因投資準入門檻較高(投資者500萬元起步),所以,諸如投機一把就走人的現象將會減少,可讓市場多一些發現價值而投資的行為。事實上,新三板確實有著許多優秀的成長型中小企業,它們分布在各個領域,尤其是新型產業領域。所以說,新三板的機會是長期性的和戰略性的。

    有弊的是,一方面,由於新三板對掛牌企業實行的是註冊制,企業準入門檻較低,入市的企業來自各行各業,數量眾多,魚龍混雜,於是乎,有些估值很高的,過度競爭的,模式不合理的,業績不好的,公司治理較差的,等等,不良企業趁機而入;而另一方面,對投資者卻設定了較高的準入門檻(500萬元起步);這麽一來,勢必讓投資者謹小慎微,甚至望而怯步,生怕踩上臭巴子地雷,於是市場流動性隨之萎縮,結果便產生了許多無人問津的“僵屍企業”及其“僵屍股”。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更好地引導投融資對接,最近,新三板推出了分層制(將掛牌企業劃分為“創新層”、“培育層”、“基礎層”三個層次),初步選出900來個優質企業(大約占比10%多點)進入創新層,擬采用競價交易方式,投資者的準入條件也將會降低,從而增加流動性。然而,這麽一分,雖說創新層的流動性增加了,交投活躍了,問題解決了,但這是否也“暗示”了,大部分留在培育層和基礎層里面的企業,有許多是僵屍企業及其僵屍股呢?這樣是否會造成培育層(采用做市交易)和基礎層(采用協議轉讓交易)的交投更加清淡呢?結果使得總體流動性依然匱乏呢?當然,整個新三板將來一定會逐漸降低準入標準,不斷提高市場化程度,流動性也將隨之增加。

    關於流動性,本人在小文《簡述股市優化資源配置的機理》(2015-01-25)中說過:“股市的根本職能是優化資源配置,以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與效果,就必須發揮市場流動性職能。一個企業,如果不把它放到市場上去交易,其價值是永遠不得而知的,只有通過交易才能被衡量出來,用俗話說就是,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企業掛牌上市後,就要接受市場的檢驗與評判,這就須由廣大的投資者和投機者進行股票買賣,頻繁交易,通過反複連續博弈,最終通過股票給企業定價,於是企業價值究竟有多少就被發現並體現出來了。股市通過流動性最能反映市場意見,也就能夠實現價值判斷,從而達到激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由此可見,流動性至關重要,市場一旦流動性缺失,就會變成死市,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了。是不是?

    由上述股市流動性原理出發,考慮到新三板目前的制度與機制安排和展望其今後發展路徑,可以預料,新三板冰火兩重天的分化格局還將持續存在,一時半會兒難以扭轉。對此,已掛牌企業或擬掛牌企業以及投資者須要充分考慮,有所準備。

    雖說如此,但話又要說回來,其實,市場分化是常態,有分化才能區別企業的好壞,分化是識別企業優劣的結果。通過分化,能夠促進市場優勝劣汰,良性循環,這是市場本有的功能。有人說,新三板一半的企業會死掉。即便如此,那又怎樣?美國納斯達克初期的企業不是大多數都死掉了嗎?現在有的也不正在死掉嗎?然現在納斯達克依然不是很好嗎?生命力不是更強了嗎?就怕壞企業僵而不死,不被淘汰退市。市場有進有出,吐故納新,供需雙方才會交易頻繁,市場流動性也就會更盛,這不好嗎?

    鑒於上述情況,對於有意進軍新三板的企業和投資者,作為企業呢,要掂量一下自己,須要思忖:目標是進入哪個層次?如果一時進不了創新層,怎麽辦?變成了僵屍企業,怎麽辦?還有,特別是首先必須慎重考慮清楚,上新三板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確有益處,因為隨著市場制度以及監管日益完善,企業上市是有“危險”的,一旦掛牌上去,就將時刻面臨被他人控股或(敵意)收購的風險,不要為了融點資金,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作為投資者呢,要擦亮眼睛,努力挖掘優質價好的標的,須要考量:哪些企業值得投資?要是錯投了僵屍股,怎麽辦?

 

    鏈接:若有朋友想了解“時代浙商-新三板聯盟及金融研究院”的情況,可掃描其創始人沈松富主任的微信二維碼,直接與他們取得聯系:

談談新三板分化現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29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中國企業已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6/1022628.html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今日舉辦的“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從M1和M2的貨幣剪刀差趨勢看,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孫忠)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今日舉辦的“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從M1和M2的貨幣剪刀差趨勢看,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在今年的貨幣信貸數據方面,有一個現象早就引起了我的關註,這就是M2和M1的差距不斷擴大。今年6月末,M2同比增長11.8%,很巧,5月末M2也是同比增長11.8%,去年6月也是11.8%。我當調統司司長好幾年以來,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這說明目前M2總體上是比較平穩的。但是M1從去年10月份開始高速增長,一直增長到現在的24.6%,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7月16日上午,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如此表示。

盛松成指出,我國貨幣供應量分為三部分:M0,M1,M2。M0指流通中的貨幣,M1是M0+單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業的活期存款。目前,M1已超過44萬億,其中只有6萬多億元為M0。

歷史上M1的高速增長往往都是伴隨著經濟上行,而目前的情況恰恰相反。這是我國20年來第一次出現的,引起了他的重視。盛松成稱,我國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M1和M2的增速差距不斷擴大。

盛松成認為,這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企業持幣待投資。大量貨幣流向企業,但是企業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於是把大量的錢留在活期存款賬戶上。今年1-6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3%,是十幾年來的最低點;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長2.8%,比上年同期低8.6個百分點,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為2012年1季度首次發布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第二,企業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降低。隨著定期與活期存款利差不斷收窄,企業更傾向於持有活期存款,因為持有定期存款面臨的約束較多,而持有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降低。

第三,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可能對M1形成擾動。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以後,從理論上講,應該同時歸還銀行貸款,但是實際上有時間差,所以會有一個過程,會放在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賬戶上,因此,單位活期存款也較高,導致M1增速不斷上升。恰恰和歷史情況相反,近期M1快速增長,反映了經濟下行壓力是比較大的。

盛松成認為,現在貨幣政策有一點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現象,也就是說,貨幣供給再增加,也會被貨幣需求所吸收,投資也很難再增加,這可以叫做“企業的流動性陷阱”,我國現在就陷入了這種流動性陷阱。

盛松成指出,貨幣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第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更有優勢。要減輕企業稅賦,營改增也是這個目標。第二,適當增加政府債務發行,提高財政赤字率。經過測算,我國的財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4%-5%。應該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才能積極地拉動經濟,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 中國證券網
  • 李語涵
  • 孫忠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46

央行盛松成:中國企業已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16日舉辦的“2016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從M1和M2的貨幣剪刀差趨勢看,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盛松成表示,“在今年的貨幣信貸數據方面,有一個現象早就引起了我的關註,這就是M2和M1的差距不斷擴大。今年6月末,M2同比增長11.8%,很巧,5月末M2也是同比增長11.8%,去年6月也是11.8%。我當調統司司長好幾年以來,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這說明目前M2總體上是比較平穩的。但是M1從去年10月份開始高速增長,一直增長到現在的24.6%,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

盛松成指出,我國貨幣供應量分為三部分:M0,M1,M2。M0指流通中的貨幣,M1是M0+單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業的活期存款。目前,M1已超過44萬億,其中只有6萬多億元為M0。

歷史上M1的高速增長往往都是伴隨著經濟上行,而目前的情況恰恰相反。這是我國20年來第一次出現的,引起了他的重視。盛松成稱,我國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M1和M2的增速差距不斷擴大。

以下為7月16日盛松成演講實錄: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M1高增長及當前我國財政貨幣政策選擇”。我為什麽選擇這個題目?因為大家知道昨天上午,也就是這個時候人民銀行剛剛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貨幣金融數據,我們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在今年的貨幣信貸數據方面,有一個現象早就引起了我的關註,好幾個月以前,這就是我們的M2和M1差距不斷擴大。我們的M2這次是11.8(6月份),很巧,5月份也是11.8的同比增速,去年的這時候也是11.8。我當調統司長幾年以來,這幾個數據幾乎同樣的,這說明我們的M2總體講是比較平穩的。但是M1不同,我們的M1從去年10月份開始高速增長,一直增長到今年的24.6,所以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為什麽我們會相差這麽多?

我們國家貨幣供應量分為三部分:M0、M1、M2。M0指流通中的貨幣。M1是M0+單位活期存款。我現在集中精力講M1,大家看看M1主要是企業的活期存款。狹義M1已經達到了44萬億,其中只有6.3萬億左右為流通中的現金M0。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麽會引起我這麽高的重視?

說明我們的下行壓力是大的。歷史上M1的高速增長往往都是伴隨著經濟上行,為什麽?因為當經濟下滑的時候,企業需要用資金,它需要支付、結算、購買、投資,所以它會把大量的貨幣放在國際存款上。我剛才已經講了M1的主要部分就是企業活期存款,這時候是恰恰是企業向好,企業活期存款增多。而當前的形勢是恰恰相反,這是我們20年來第一次出現,引起了我的重視。

請大家看,我們從去年的10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M1和M2的增速差距很大,M1的增速是24.6%,而M2是11.8%,兩個差越來越大,從去年10月份開始這兩個差值越來越大。為什麽會這樣?我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企業持幣待投資。我們後面的大量貨幣增加流給企業,但是企業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向,他找不到。怎麽辦?他就把大量的錢留在活期存款賬戶上,所以同步的正好是我們實體經濟的制造業和民間固定資本投資最低的時候,今年1到6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3%,是十幾年來的最低點。民間投資數據以前是不發布的,是從2012年開始發布的,從2012年發布以後,是2012年發布以來的首次最低值。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僅增2.8%,比上年同期低8.6個百分點,

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為2012年1季度首次發布以來的歷史最低值。這就是企業找不到投資方向,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內容。

第二個原因,近期M1高速增長的原因。我們近期的活期存款利率是0.35%,沒有必要把大量的錢放到定期存款,我們理財產品最高的時候曾經拿到過5、6,所以這種情況下企業把大量的活期存款放在里面,形成了M1的高增長。

第三,地方債務置換可能對M1形成擾動。它置換了債務以後,應該要同時歸還。但實際上有一個時間差,並不是說地方政府拿到了錢以後,不一定馬上歸還銀行的錢,不一定馬上歸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所以它會有一個過程,它會放在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賬戶上。這麽一來,我們剛才講的企業的活期存款也比較高,所以整個M1的增速不停的上升。恰恰和歷史上相反,說明什麽?說明我們經濟的下行壓力是很大的。

我有一個觀點,我們現在貨幣政策有一點陷入流動性陷井的現象。也就是說,大量的貨幣發行出來以後並沒有能夠迅速的拉動經濟,這就叫做流動性。流動性陷阱是什麽意思?它是從凱恩斯里出來的,就是說你的貨幣量再增加也沒有用,利率也不會再下降,投資也不會再增加,這時候陷入了流動性陷阱。我給它改造了一下,叫做“企業的流動性陷井”,凱恩斯說的是整個社會的流動性陷井,而我們現在陷入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剛才已經說了,我們存到了M1,那麽個人某種意義上也有一種流動性陷阱,什麽意思?大家都去買房子了。所以現在發行出來的貨幣,第一,成了企業的活期存款,形成了企業的流動性陷阱。第二,大量的個人的錢投到了房地產,形成了個人某種意義上的打比喻的流動性陷阱。

我的觀點是貨幣政策需要財政積極的響應。我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財政部出來要配合貨幣,財政部主要是什麽?第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更有優勢。你們看看中國的企業賦稅在2013年達到67.8%,比如說美國是43.9%,其他國家相對都比較低。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要減輕我們企業賦稅,所以營改增也是這麽一個目標。第二,適當增加政府債務發行,提高財政赤字率。我們的赤字率在行業上也是比較低的,我們2014年的實際赤字率是2.1%,2015年我們是3.5%。經過精確的測算,我國的赤字率達到3%到5%一點問題都沒有。為什麽?因為時間關系,沒有辦法一一展開。第一,我國的債務大量的都是內債,而我們的外債占43%,外債一多就比較危險,就必須要用外匯儲備去購買。所以我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才能積極地拉動經濟,維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98

美國學者戴博:特朗普現象源於其支持者對未來沒有踏實感

美國時間7月19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正式提名唐納德·特朗普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出現使得這屆美國大選熱鬧紛呈,希拉里·克林頓和特朗普的競選較量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在此前一天,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關系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之邀來成都做有關美國大選的講座。第一財經記者就美國大選和中美關系的一些話題對戴博進行了專訪。

戴博是一名中國通。1986年,戴博在美國新聞總署任駐華外交官。1991年,戴博辭去外交官職務,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中文兩年。隨後的9年中,他在多個中國電視節目中(北京人在紐約)擔任主持人、演員及作者等職。此後先後擔任職霍普金斯大學-南京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美方主任和美國馬里蘭大學美華中心主任;2013年任現職至今。

第一財經:最近調查反映,希拉里的支持率繼續領先,特朗普的差距在擴大,希拉里最終能否問鼎?

戴博: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希拉里的支持率高了3個百分點左右,不過,今天(7月18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就要開始了,按照歷史的經驗,全國代表大會起碼會給特朗普短期增加5%左右,再過一個星期是民主黨的,希拉里也會增加5%左右。這樣的波動會相當多,正式的競選還沒有開始,要等民主黨代表大會提名之後,競選才正式開始,肯定會有波動。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希拉里有可能作為第一個女總統,這個事情我們都給忘了,她已經被看成沒有性別的人,她只不過是希拉里而已,我估計在提名民主黨的正式候選人之後,很多人會記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會,美國會出現第一個女總統,她會恢複她的性別。這個會給她一股力量。我們一直是把她的性別給忘了。而且奧巴馬也會更積極的支持希拉里。

所以,我估計特朗普會增加4%左右,希拉里會增加5%左右。共和黨和民主黨都能保證得到45%的美國人支持,所以他們都要爭取中間那10%沒有黨派的人,這是最關鍵的。他們所有的立場,所有的秀都是為了說服中間那10%的人。

第一財經:那麽,怎麽來看待特朗普現象,特朗普的“躥紅”反映美國社會的哪些問題?

戴博:我覺得很多美國人對自己、對美國的未來沒有一個踏實感,他們覺得沒有保證。240年來,多數的美國人總是覺得,他們兒女的日子會比他們好過,也即是說,美國會一直發展下去的,而且每一代美國人都有這個經驗,自己這一代會比爸爸媽媽那一代過得好,這個在中國也可以想象,而且速度更快了。

而現在相當一部分美國人,就是做低端工作的藍領工人失去了自信心,他們覺得孩子們沒有工作的保證。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生產的自動化,藍領工作者沒有找到好工作的保證,這個是事實,而且現在美國還不知道怎麽面對這些事實。他們感覺到這幾十年來,工資幾乎是停滯不前的,貧富懸殊的問題越來越大,所以不只是說他們有恐懼感,他們民族主義,這些肯定是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的生活最近沒有改進。

第一財經:特朗普現象是不是也代表了美國新孤立主義的傾向呢?

戴博:你可以說新孤立主義,也可以說是本土主義,而且特朗普的本土主義有一定的種族色彩。有一部分美國人,覺得美國應該是信仰耶穌教的白人的美國,最起碼他們應該是主流,不是說他們不喜歡亞文化。

可是我們看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動,到2045年白種人再也不是50%以上的,現在已經有加尼福尼亞州、得州、新墨西哥州、夏威夷州,還有華盛頓特區,已經是這樣的了,白人已經是50%以下的人。這個變化是非常大的,令人覺得不安。很多自己覺得講傳統的人,覺得他們所熟悉的、他們所愛的美國已經沒有了。

所以你說孤立主義、本土主義、民粹主義,都比較合適,但是有另外一個可能,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成為一個轉折點,美國會醒悟過來,有新的意識,接受多元主義或者多邊主義。美國面臨的問題很多,但是也善於自我反省,所以我們彈性度、適應力比較強。這是我們的優勢。

第一財經:你知道特朗普在中國還挺受歡迎,你認為特朗普在中國受到歡迎的原因在什麽地方?

戴博:特朗普只是作為一個商人,要談生意一樣討價還價,這樣做總統的話,我覺得中國會喜歡,會接受,因為特朗普這樣的作風,中國很熟悉,他們要談生意,這些他們都很清楚,他沒有那麽多價值觀的色彩,他不怎麽講普世價值。

第一財經:對於中國人說,美國大選的關鍵詞往往都是黑人、同性戀、中國、槍支等等。

戴博:其實同性戀的議題不是非常大的議題,槍支管制理論上是一個非常大的議題,但實際上不是,雖然有不同見解,但是多數民主黨員也不主張出臺大規模管控的新法律,貧富懸殊和經濟是最大的問題,就業問題第一。

美國是有一些種族摩擦,也有自己的人權問題,最近的種族沖突,黑人遭槍殺事件肯定會影響美國全國的情緒。雖然兩個候選人用很多話語來形容這個問題,比如不要失去理智、信心,我們的共同點比我們的差異大得多,可是沒有一個主體政策和新的法律方面來解決。所以這些問題會影響到美國的大環境和氣氛,可是不能說是這次選舉的最大議題。

希拉里不怎麽提起中國,她現在說反對TPP,很多她自己的政黨的人都不相信,很多人懷疑她受桑德斯的影響她才說反對TPP。希拉里在經濟和就業方面,不怎麽提起所謂中國的不公平競爭的行為。而特朗普提起這些沒有很詳細的講,他只不過有些信口開河,比如說中國把美國人的工作偷走了。

第一財經:美國對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心態,是敵是友?

戴博:沒有一個完全合適的名詞,因為是無先例可循的情況,中國和美國都沒有面臨過這樣的挑戰,從來沒有中國規模這麽大,速度這麽快的一個崛起,美國從來沒有過有可能威脅到或者影響到美國的主導地位這樣一個挑戰,所以我們都是沒有藍圖的,中國和美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財經:希拉里主張對華強硬,如果她當選,對中美關系會帶來哪些影響?

戴博:總的來說,希拉里上臺會延續奧巴馬的政策。從中國的角度來講,奧巴馬逐漸變得越來越強硬。他沒有在競選當中拿起中國作為一個靶子,說我們要對中國怎麽怎麽樣,他剛上臺時還說,人權不會導致中美關系的一切。西太平洋的問題是最大的矛盾,中美關系變得越來越不順,而且現在互相懷疑,缺乏信任的氣氛越來越突出,這是非常大的遺憾。

第一財經:你認為中美關系變得越來越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南海問題上?

戴博:有這些原因,不是說都是這些,當然還有美國的一些問題,有美國自我意識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一做“世界第一”就認為這是應該的待遇和身份,而且應該是永久性的,就像中國覺得自己是天下,世界上最優秀的國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失去了這個身份,對中國心理的傷害非常大,到現在為止中國還沒有恢複,百年國恥就是說這些的。

中國肯定要恢複世界第一的身份的,這是任何國家都會有的反應,那現在美國懷疑自己是不是會失去世界第一的主導地位,有這樣的恐懼感,這是中國應該最清楚的,因為中國經歷過。有一部分可能代替美國的是中國,如果是印度的話,美國會對印度有所擔憂。現在是中國。

第一財經:除了前面所說的議題外,今年美國大選還有哪些新的議題?

戴博:當然,現在美國的種族摩擦,這是非常大的問題,而且是美國一個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價值觀、人權的問題。貧富懸殊和種族問題有很深的紐帶的,美國還沒想好怎麽去解決,美國追求平等和自由,可是美國還沒有給出最起碼的平等的保證,很多人的生長的條件,可以上好學校的條件不平等,他們沒有就業機會,沒有自由平等的機會,這些問題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同時很關心。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所有的政客都沒有承認美國有必要進行基礎性的結構的改革,沒有人敢用改革這個說法,他們都是說這個只不過是幅度比較寬的,正常的經濟周期的波動,而已,其實不然,金融危機來得就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和自動化,但是這些政客都沒有實話實說,所以美國的選民對華盛頓的政客厭惡的感覺一直在增加,這是美國最關心的問題,中國的問題是次要的問題。這個對美國選民不會起決定性的作用。

第一財經:在移民政策方面會不會更加嚴格管控?

戴博:共和黨在輸給奧巴馬以後,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他們就是看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動,他們意識到,如果美國的有色人種,尤其是墨西哥、拉美、非洲裔美國人,還有增加最快的亞裔美國人,還覺得共和黨不歡迎他們,那麽共和黨就死定了,肯定要改變,要讓這些人覺得共和黨不排斥他們,也歡迎他們做美國人。

這是共和黨給自己開的藥方,特朗普做的跟這個恰恰相反,妖魔化新的移民,包括墨西哥的,信仰伊斯蘭的,所以美國總統的選舉歸根結底是美國是什麽,我們是誰的問題,我們會成為繼續歡迎多元化,包括移民在內而且發揮他們作用的國家,還是要變為排外的封閉的本土主義的國家?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這些,可是多數那一天去投票的人會做出什麽決定呢,我也不敢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39

收盤分析丨A股七月翻身行情未兌現 一現象將影響下周走勢

7月收官戰,滬深兩市開盤漲跌不一,滬指小幅低開後在家電、白酒等二線藍籌帶領下快速翻紅,題材股表現相對落後,兩市11:00左右再現跳水,但很快被拉回,滬市在上午交易時段表現稍強;午後,次新股一度活躍,股指維持窄幅震蕩走勢,但市場人氣明顯謹慎,14:25左右期指率先急跌,兩市再度跳水,隨後明顯有大資金湧入,三大股指隨即止跌,兩市最終均已綠盤報收。

據統計,截至今日收盤,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5.82 %和18.44%,漲幅表現在全球73個市場指數中位居倒數第四和第三,僅優於意大利指數和委內瑞拉IBC。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79.34點,下跌14.98點,跌幅0.5%,成交額1,70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29.44點,下跌66.87點,跌幅0.64%,成交額2,61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22.41點,下跌17.33點,跌幅0.81%,成交額706億元。

熱點板塊:

次新股板塊走勢今日最強,新光藥業(300519)一度強勢漲停,洪匯新材(002802)、愛司凱(300521)、中亞股份(300512)大漲;國家安監總局稱汛期安全生產是當前首要任務,受消息面刺激,水利板塊早盤表現強勢,葛洲壩(600068)領漲早盤沖擊漲停,安徽水利(600502)、中國電建(601669)、山峽水利等跟隨上漲;受G20峰會即將召開影響,分散染料漲價預期升溫,早盤分散染料板塊表現較為抗跌,閏土股份(002440)、航民股份(600987)雙雙大漲;維生素板塊午後飆升,新和成、金達威(002626)、浙江醫藥(600216)、仙琚制藥(002332)大漲;另外,白色家電、銀行都有較為強勢的走勢。

今日消息面有:

1、國務院派出督導組分赴北京、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青海開展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導,主要針對民間投資增速靠後以及民間投資體量較大且增速放緩明顯的7個省(市)。

2、相關部門已註意到資產泡沫可能衍生壞賬風險。尤其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不少信貸資金流向房地產、證券投資與大宗商品市場,一旦這些資產泡沫破裂,相應的銀行不良貸款情況將會惡化,甚至可能影響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

3、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預料,下月公布深港通的機會較大,計及準備工作所須時間,預計最快10月正式開通。

4、銀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旨在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轉型,促進理財業務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防範風險。銀監會稱,《辦法》目前處於內部研究論證和征求意見階段,下一步,銀監會將根據反饋意見對《辦法》做進一步修訂完善,並按照相關程序進一步廣泛征求意見,根據各方意見修改完善後適時發布。

機構觀點:

華訊財經:主板雖然60天周期可能有一定支撐,但我們一定註意短線20天周期里的壓力之下帶來的調整,同時關註如果回壓在60天均價線2930點附近的支撐是否有效,如果2930點一旦有效失守,則說明主板在60天周期的防線已經失效,未來指數將進入中期調整模式,至少會再次見到2800點。總體來說,在目前這種監管政策下,建議投資者短期遠離短期漲幅巨大的品種,適當留意業績優良的二線藍籌,倉位較重的投資者適當高拋,保持謹慎為宜。

巨豐投顧:市場存量博弈的格局沒有打破,中小盤個股始終難有起色,經過7月27日大跌後,市場風格發生改變,進入更為極端的績優股行情之中,低估值藍籌受到市場追捧。從技術面看,滬指依舊處於上升趨勢之中,而深市走勢則已破位下行。投資者可以借助技術修複之際控制倉位。

廣州萬隆:雖然監管層迅速出面澄清謠言使得市場悲觀情緒有一定的緩和,但監管風暴升級是不爭的事實,在監管高壓下遊資熱錢的炒作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投資者的做多熱情正在逐漸退燒。加上中央罕見提及抑制資產泡沫,前期的大漲使題材股的股價普遍偏高,泡沫明顯大於藍籌股,創業板的跌跌不休就可以看出市場對中央此態度非常顧慮。所以,市場短期保持承壓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海通證券:前日的市場大跌本質上是6月24日來上漲後的獲利回吐,行情上漲主邏輯沒破壞,即國內外宏觀政策偏暖期、國企改革推進。今年來對政策更敏感的債市一直領先於股市,債市不斷新高說明政策偏暖邏輯未變。短期事件性利空消化後,市場仍處於機會期。

天信投資:目前的指數並不具備連續下跌動能,指數大概率在此位置將震蕩反彈。新的熱點在醞釀,非理性殺跌後,市場一批中報績優股出現錯殺後的機會,將出現難得的買點,操作上關註錯殺的中報業績高增長的,以及估值低低價績優藍籌股。如汽車、航空等板塊。

西南證券研究發展中心策略分析師朱斌表示,下半年上證指數將於2900至3300點區間波動。他認為,A股已經進入"業績為王"時代,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應該是業績為王、價值投資的平穩策略。"基本面好、業績好、成長能力強的行業未來發展可期,在大方向上,那些或是受益於政策、行業周期或者經濟大環境的穩定增長行業景氣度較高。"

他認為,在個股選擇上,下半年投資者應當聚焦低估值的績優股,下半年隨著深港通以及海外增量資金的入場,這類低估值白馬股很有可能脫穎而出,走出一波外資行情,建議關註盈利增速高於市盈率的個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26

新車碳排放量比申報數高40% 排放數據造假現象普遍

“開新車就一定是節能減排嗎?”“開好車就是一定是綠色出行嗎?”答案是否定的。

多家研究機構最新發現,現有新車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車企申報數值高40%。不僅如此,現有符合歐VI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其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也比標準限值高7倍。

排放數據造假現象普遍

在21日召開的“2016中國乘用車燃料經濟性與城市實際排放評估圓桌討論會”上,有關專家舉例稱,上述情況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類似。

一份由德國自然保護聯合會等機構發起的《關於制定一種現代車輛型式認證許可法規的倡議》介紹,在德國,目前飽受德國聯邦乃至整個歐盟民眾詬病的,不僅是過時且不合實際的排放測試方法,更是過於官方的監管體制。

該倡議分析說,主要原因在於截至目前,車企可對其生產的車輛自行進行測試,或僅需得到授權測試中心和管理部門的支持,車企還可以自主選擇在任一歐盟成員國內進行此類測試。照此發展,車企與測試機構及監管部門之間經過多年磨合,很有可能形成一種緊密的依存關系,以至於很難形成獨立且不受幹擾的評測,未達標車企甚至也無需進行重測。

“在這一點上,排放數據造假的醜聞更像是監管部門管理成效的一例反面教材。”倡議說。

討論會上,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創始人兼執行主任安鋒表示,近十年,乘用車快速發展已成為中國成品油消耗、溫室氣體及汙染物排放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國際經驗已充分證實燃料經濟性標準實施是節能管理、技術升級、降低排放有效途徑之一。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經理康利平介紹,國家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提出2015年當年生產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6.9升/百公里目標。但目前來看,傳統乘用車油耗水平雖呈下降趨勢,但燃料經濟性改善非常緩慢。

數據顯示,從達標的角度來看,2015年國產車平均油耗為6.95升/百公里,若計入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核算,為6.60升/百公里,算完成達標任務,但三階段明確把進口車納入管理,綜合考慮國產與進口車,又從節能的角度考慮,不計新能源汽車優惠核算,國家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02升/百公里,與6.9升/百公里還有0.1升/百公里的距離。

多家研究機構發現,2006到2014年,傳統乘用車百公里油耗僅下降1升多,每年下降幅度在0.10-0.25升/百公里之間,年平均降幅不足2%,特別是自主品牌,年均降幅不足1%。

“這也暴露了國家油耗管理無力以及企業節能動力不足,一方面中國目前的油耗達標管理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油耗未達標企業無需承擔相關責任,優秀達標企業也得不到任何獎勵,其節能技術應用動力大幅度降低。”康利平說,另外一方面,缺乏向輕量化方面傾斜引導的節能管理政策。

近年來車輛整備質量持續增長,阻礙了油耗下降,三階段期間國家乘用車平均整備質量增加70千克,而自主品牌乘用車平均整備質量增加了150千克,一般情況下,每增長100千克的整備質量,油耗將增加0.4-0.6升/百公里,這意味著自主品牌企業0.6-0.9升/百公里的油耗改善空間被整備質量的上漲所吞噬。

或取消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

中國環境科學院車用油品排放實驗室主任嶽欣介紹,機動車汙染已經成為我國空氣汙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汙染的重要原因。

以柴油車為例,監測數據顯示,柴油車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突出,全國汽車中14.1%的柴油車排放70%的氮氧化物和99%以上的顆粒物。在北京,占4%的柴油車排放了超過50%的氮氧化物和超過90%的汙染物。

研究還發現,“新能源汽車過度優惠核算,消弱了傳統車節能技術升級的動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投入市場,扮演重要角色。攝影/章軻

康利平介紹,目前,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量超過95%由自主品牌企業生產,根據現有新能源汽車產量1抵5、能耗為零的優惠核算方法,2015年自主品牌企業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 (CAFC) 值可從7.01升/百公里降低到5.82升/百公里,下降了1.19升/百公里,相當於下降了17%。

而在過去十年里,自主品牌因節能技術提升僅導致油耗下降0.5升/百公里,特別是近兩年,自主品牌傳統車油耗幾乎沒有下降,部分企業不降反增,自主品牌油耗水平甚至比合資品牌高出0.1升/百公里。

“新能源汽車優惠核算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降低了一些自主品牌企業短期內油耗達標難度,增加了企業達標的靈活性,但另一方面,也讓自主品牌企業放松甚至放棄節能技術的升級與管理,隨著新能源汽車優惠核算的降低乃至取消,中長期來看,自主品牌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油耗達標壓力,不利於國家油耗目標的實現。”康利平說。

她介紹,通過分析10家主要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的油耗發展情況時發現,當新能源汽車生產量與傳統車生產量的比值達到一定水平時,這些企業基本上放棄了傳統節油技術升級與節能改善,所生產的傳統車的實際油耗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升高,其中,江南汽車與江鈴控股油耗增加了10%。2015年兩家產量最大自主品牌生產企業重慶長安和長城汽車的油耗同比增加了5.6%、7.9%。

康利平表示,為了讓國家燃料消耗量目標更加清晰與明確,未來要逐步減少CAFC機制中新能源汽車在產量倍數與能耗優惠的核算,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產量均等對待,能量消耗以全生命周期理論為原則按實際能耗折算。

傳統汽車節能技術升級是關鍵

2016年是四階段燃料消耗量標準實施的第一年。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的研究發現,四階段65%-85%的油耗還依賴於傳統節能技術升級,是節能目標實現與企業達標的關鍵,因此,企業不能放松對節能技術的應用與管理。

我國早在三年前就明確提出要建立CAFC積分交易機制,以提高企業實現油耗目標的積極性,同時增加企業達標的靈活性。但三年過去了,鑒於中國汽車組織結構複雜以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工信部牽頭推動企業間CAFC積分交易規則尚未明確,且由於三階段油耗標準過於寬松,目前,企業CAFC正積分與負積分主要集中於幾家企業,且正積分遠多於負積分,積分價值如同獎懲機制一樣,一直沒有得到確定。

目前,一些政策研究與決策者在主張將新能源積分機制(類似美國加州的零排放積分ZEV機制)與CAFC積分機制聯合管理。但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持反對觀點。

康利平表示,CAFC積分管理機制應以傳統汽車節能技術提升為主要手段,以降低油耗為目標,與ZEV積分機制或NEV碳配額機制在政策目標、積分含義、核算方法、達標要求、交易規則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不合適聯合管理。

康利平認為,CAFC積分與ZEV積分機制分開實施管理對油耗目標與新能源目標的實現更加有利,表現在目標清晰明確,積分計算與合規要求以及懲罰機制將很清晰,減少了企業“鉆空子”的空間,並降低政策實施風險與不確定性,能推優淘劣,但是在前期管理體系的構建以及法律基礎工作的建設上,還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

研究還發現,我國地域油耗差異明顯,西南部偏遠地區油耗水平相對較低,東三省及廣東、上海地區的實際油耗水平最高,說明車輛冷啟動和高溫條件下車內空調的使用對油耗的影響較為顯著。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官員王雯雯介紹,該中心在進行實際油耗與排放成都案列研究表明,應用實時數據計算一次出行的碳排放要比傳統的推算結果高出44%(普通路況下)和78%(高峰時段下)。

“宏觀來看,成都每天的交通出行碳排放大約為17500噸,比傳統方法(測試工況下)估算的結果(約11000噸)高出59%。”王雯雯說,實際油耗與排放明顯差距,說明了建立一套基於實時與實際數據的交通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MRV)標準的重要性,同時,需要加快實際駕駛排放的車輛型式認證法規的構建,加嚴車輛油耗及排放審核監管力度,不斷提升油耗及排放測試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87

外匯儲備規模上下波動是正常現象

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國外匯儲備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近4萬億美元降至3.2萬億美元左右。2016年1-8月,外匯儲備規模基本圍繞3.2萬億美元的水平上下波動。目前,社會各界對外匯儲備規模波動的認識已逐步趨於理性,但仍存在一些將外匯儲備下降視同資本外逃的認識誤區。正確剖析和把握引發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及其走勢,將有助於走出這種誤區。

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導致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交易性因素,主要是國際收支交易導致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包括央行為滿足外匯供求而進行的調節;另一是非交易性因素,主要是資產價格和匯率波動導致的外匯儲備價值重估因素,即估值效應。此外,按照人民銀行、外匯局發布的信息,外匯儲備在支持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在記賬時也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這是導致規模變化的其他因素。

在交易性因素和非交易性因素中,交易性因素的變動直接反映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估值變化僅反映不同時點賬面價值的變動,並非實際損失,因此不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反映。2015年,我國外匯儲備資產下降5127億美元,其中交易性因素使得外匯儲備下降3423億美元,約占降幅的2/3。

境內主體對外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主導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有人認為,高波動性跨境資金流動是引發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從過去兩年的情況看,跨境資金的流出主要反映了我國境內主體對外資產負債結構調整,也就是說,在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預期調整和我國經濟新常態等因素影響下,境內主體主動減少了對外負債,並增加了對外資產。從資產看,2015年,我國對外證券投資凈流出732億美元,為2014年的6.2倍,反映了在我國有序拓寬對外投資渠道背景下,國內市場主體全球化資產配置的結果。對外貸款等其他投資持續凈增加1276億美元,顯示境內主體境外資金運用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從負債看,2015年我國對外借貸(貸款和貿易信貸)下降2290億美元,體現了境內企業積極償債的行為。

因此,在過去多年來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攀升導致各界質疑是否過多的背景下,隨著經濟主體的自發調節,外匯儲備下降更加類似於一個減肥“瘦身”的過程。在外匯儲備下降的同時,我們看到居民持匯增加、企業海外投資加速,外匯儲備減下的“脂肪”回到實體經濟運行的“血液”中,對經濟增長總體有利。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外匯儲備作為彌補國際收支失衡的外匯資產,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保障了我國居民和企業的合理用匯需求,有效發揮了維護國際收支穩定的功能。

外匯儲備規模可能繼續上下波動

2016年1-8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升有降、窄幅波動,基本穩定在3.2萬億美元上下。7-8月,外匯儲備規模分別下降了40億美元和159億美元,比上半年月均200億美元降幅明顯收窄。往前看,外匯儲備規模盡管受到多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但總的變動趨勢仍將比較平穩和可控。

首先,國際收支格局逐步轉變,交易性因素趨於平穩。2014年以來我國“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國際收支格局已基本形成,外匯儲備增減的因素較為平衡。過去兩年多,市場主體開啟了對外債務去杠桿化,過去累積的非直接投資凈流入中已有三四成流出了我國,前期積累的短期資本流入風險已經得到釋放。從跨境結售匯數據看,2016年8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95億美元,環比下降70%,為2015年7月以來月度最低值,也顯示近期資本流出壓力放緩。此外,8月份雖仍是境內居民境外旅遊、留學購匯較多的時期,但當月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3%,同比下降16%,顯示前期個人購匯需求得到較大釋放,居民購匯已較為理性。

其次,促流出和引流入因素並存,將推動外匯市場趨向平衡。從資金流出方面看,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和“一帶一路”等戰略實施,我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直接投資仍會較快增長。2016年1-8月,我國非金融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118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1.5倍。伴隨著“深港通”等對外證券投資渠道的拓展,我國居民全球化資產配置需求也將繼續釋放並逐漸趨向平衡。從資金流入方面看,我國仍保持著中高速經濟增長,對來華直接投資的吸引力較強。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署統計,2015年中國仍是全球主要直接投資目的地。2016年1-8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達856億美元。同時,外國對華證券投資也將迎來較快增長。一是資本賬戶開放度提高,前期開放政策逐漸落地,跨境證券資金流動更為通暢。二是我國資產收益率依然較高,特別是在發達國家資產收益率普遍較低的背景下,投資價值更為凸顯。三是人民幣在10月份正式加入SDR,未來我國股市也將納入明晟(MSCI)等國際通用指數,這些均會增加國際資金對我國資產的青睞。

因此,伴隨著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上雙向波動,國內經濟主體資產配置日趨理性,資金有進有出是正常現象,外匯儲備也將圍繞一定的水平上下波動。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儲備規模逐漸尋求一個合理的水平,在該水平下,外匯儲備規模既能夠與我國的經濟體量大體相當,又能夠發揮維護國際收支的基本功能,抵禦經濟發展中的風險沖擊。(作者系行業研究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1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