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日一黑馬】快樂學習:欲辦補習名校 年收入超2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454.html

作者:劉鶴翔

在中國,應試仍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必經之路。旺盛的需求使辦補習班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廈門的快樂學習教育培訓學校,或者叫快樂學習公司,是一家出色的機構。對33歲的創始人、黑馬營學員張浩來說,曾經的上市夢想在今天已不再重要,把「快樂學習」辦成補習學校裡的名校才是他和公司1000多名教師的未來。

麻辣教師

「Miss Lian」、「物理蘇」、「化學黃」、「數學王」、「英語何」……在廈門快樂學習教育培訓學校總部的牆上,最奪目的是本季課程的名師海報,乍看上去,像演唱會上的明星組合。

「現在的孩子都喜歡老師穿著時尚。」練琳琳(Miss Lian)對記者說。流行文化把中國的少年兒童催熟了,十多歲的孩子甚至幾歲的孩子,早已對時尚有了感覺。

練琳琳是這個學校的英語老師,作為本季(學校分春季、暑假、秋季、寒假四季招生)的明星教師,站在海報的中心位置。除了時尚,她的魔力還在於,能夠幫特別厭學的孩子把英語成績提升一大截。

會講笑話是「快樂學習」教師的必修課。「一天,一個導遊帶著幾個老外去游長城,其中有個老外想上廁所,就問導遊:『May I go somewhere?』導遊不以為然地說:『yeah,you can go anywhere!』老外立即暈倒。」練老師這個笑話有點冷,但也足以讓孩子們笑個前俯後仰。

小孩的笑點低,如果再加上一些成人化的笑話,效果就更好了。「快樂學習」創始人、總裁張浩上數學課時講的段子讓孩子們回味無窮:「一個四歲小男孩親了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小女孩說,『你要對我負責!』小男孩說,『開什麼玩笑,我們又不是三歲小孩了。』」

「老師的風格可以非常多樣,你可以是溫柔派,也可以是博學派,你也可以激情四射,但是不管什麼風格,學生永遠不會拒絕的一種風格是幽默。」練琳琳說。

做「孩子喜歡的老師」關乎教師的業績—讓孩子們愛上補習課,才能向家長兌現提高成績的承諾。

在孩子們眼裡,「快樂學習」的校長張浩不僅僅幽默,簡直就是一個最睿智的人。還是一個在校生的時候,張就創辦了「快樂學習」,八年後,它成了有1200多名教師的補習學校,在福建、江西、安徽和上海四省市擁有30個校區、數萬名學生,去年的學費收入超過2億元。這樣的故事讓孩子們欽佩不已。

「我努力打造一個平台,讓公司的員工覺得,在『快樂學習』當一名老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張浩對記者說,這是「快樂學習」的企業文化。

「幸福」與收入不可分離。和其他補習學校一樣,「快樂學習」最吸引老師的是物質回報。「在我們這裡,」張說,「好多老師一年可以拿到30萬元,收入中等的年收入也在15萬到20萬之間。」

俞敏洪當年創辦新東方的時候,曾晚上提著漿糊桶,在中關村的電線杆上貼小廣告,和城管躲貓貓。張浩也有類似的經歷。幾年前,他一個人跑到居民小區的信箱裡塞傳單,被小區保安發現,逼著他一張張夾出來。

「我們一度是全員營銷的公司,我告訴所有的老師,發傳單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快樂學習」副總裁黃世光對記者說。黃曾經是廈門港務集團的一名職員,有一回,他帶著幾名老師在一所小學門口發傳單,聽到身後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扭過頭,一位曾經求他辦過事的老客戶坐在一輛車裡,望著他,一臉的錯愕。

進出上海

「趙本山說,步子大了會扯到蛋。」坐在廈門酒吧街的露天咖啡座裡,張浩對記者說。

這個來自安徽鄉下的年輕人今年33歲,早在四五年前,「快樂學校剛開始發展新校區的時候,我已經賺了上千萬元,賺錢對我來說,並不是特別有誘惑力。」

但擴張一直在進行。2009年,當「快樂學習」在廈門、泉州、福州的補習市場均佔據相當份額後,張浩把目光投向了被所有補習學校視為橋頭堡的上海。

「2009年進上海,到第二年10月份我們才建了第二個校區,那個時候,兩個校區的經營狀況其實是不錯的,真正出問題是在2011年。」張浩說。2011年是整個補習行業充滿資本想像的年份,新東方、弘成、環球雅思、學而思等8家教育培訓機構已經在海外上市(其中四家集中上市於2010年8月至12月間)。張浩也有抑制不住的衝動,快速擴張是實現上市理想的必要手段。

2011年,「快樂學習」在半年之內新增了三個校區,結果,經營業績還不如只有兩個校區的時候。「校區是多了,但學生的數字卻沒有增加,更談不上利潤的增加。」

本來,上海是繁華之地,補習學校的學費是廈門的兩倍,但上海補習市場的供給已經處於超飽和狀態,補習學校所追求的規模效應很難形成。於是,「學校之間的競爭偏離教學的本質,而成為資本的競爭,大家都把學校裝修得像會所一樣豪華。」「快樂學習」在上海聘請了幾名職業經理分管各個校區,張浩發現,他的學校在這些職業經理手上完全失控了。「他們會把我們的預算迅速地花掉,但是沒有成果;我們換人,換完人以後我們又要再給預算。2012年,我們虧了很多。」

張浩深思後決定撤退。但當時,他不敢明說。「是我把大家的情緒煽動起來的,現在又要自己去降溫。」

副總裁黃世光以外,公司管理層基本上是張浩在廈門大學的師弟。他們叫他「浩哥」。除了虧錢,張浩更擔心夥伴們的信心因此受到打擊。

「我們在任何一個城市發展順利的時候,都可以成就一幫人。上海沒做起來,這幫人的夢想要破滅了。」

虧損在繼續。2012年4月,張浩最終下決心撤掉了上海的兩個校區。接著,另外三個校區中的兩個也撤掉了。「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考慮在上海這個地方再發力。」張浩說。

「補習名校」

2012年,多家教育培訓機構上市夢碎,培訓業第一輪遊戲結束。

張浩把寄託從上市轉回到了教育本身。「培訓行業還沒開始,現在都是前戲。」從新加坡、台灣等地取經歸來,張浩認為中國的教育培訓產業還有30年的長跑。「現在的趨勢是四線城市向三線城市靠,三線向二線靠,二線向一線靠,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參與補習的學生比例逐漸增加。」

張的老家合肥是「快樂學習」進入的第6個城市,籌備工作已經完成,今年暑假將正式開班。為此,已經3年多不上課的張浩回到了課堂,分別在兩個校區上了一次課。他希望3年後,「快樂學習」在這座城市的影響力超越新東方。

他要「快樂學習」成為「名校」,標準是:「學生和家長一定要追捧我這個品牌,所有課程都必須排隊報名。」

張浩抽調他眼中最精英的一群老師成立了集團教學培訓部,研發標準化教材、確立師資培養體系,進行教學管控。這段話聽起來並不新鮮,多家培訓機構都號稱在做或要做同樣的事。張浩相信能真正沉下心在這方面做出成果來的機構寥寥。「名師們都很忙,課特別多,沒有精力把他在教學上的東西體系化。現在我們下了很大決心。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將不是名師,而是快速培養名師。」

在成立教學培訓部的同時,張浩還打造了「內部成長營」,通過其設計的一個類EMBA課程,培訓「快樂學習」未來的負責人—2015年後,這些人將完成公司的擴張計劃。

張浩的老家離合肥市區不到半小時車程。包括他的父親在內,家族裡有數位教師。張覺得自己可能有遺傳天賦,他在補習班教授初三數學時受到的歡迎似乎是個形象的證明。「不謙虛地講,我只要一堂課上完,學生都會變成我的粉絲。」

在張看來,因為自己「懂教育」,公司將有望在培訓產業的長跑中勝出。「用三年做提升,再用三年擴張,我期待五到八年後,機會來的時候被我們抓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03

【案例】移動遊戲公司Kabam:如何從免費做到年收入3.25億美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5/57375.html

這家公司的CEO凱文•周今年只有33歲,既不是志得意滿的天才畢業生,也沒在哪個知名大公司當過高管。這家公司的核心客戶是遊戲玩家,而不是家庭主婦,因此一向不是很出名。而且它的業務也不依賴於Facebook等任何一個社交網絡平台,也就意味著媒體不會把它當成哪個行業興衰的風向標來炒作。

它的背景雖然簡單,但成就卻讓人刮目相看。

Kabam公司所有的遊戲一開始都是免費對用戶開放的,但它的收入正在呈均衡的、爆炸式的增長,而且已經成為移動遊戲領域的重磅選手之一。凱文•周介紹說:「四年前,我們公司還在一家點心鋪的樓上,公司只有25個人。今天,我們在全球已經有700多名員工,其中一半在舊金山,其他人分佈在奧斯汀、北京、首爾、溫哥華、柏林等地的辦公室。」

地域化差異對於遊戲業來說非常重要,儘管所有的所謂「電子遊戲」本質上都差不多,但玩家對他們的青睞卻呈現絕對的地域化傾向。因此 kabam公司在它的柏林辦事處對旗下的所有遊戲進行了「本土化」,把這些遊戲翻譯成16種不同的語言,而且針對各國文化和「國情」對遊戲做出適當的修改,其中只有韓國是個例外。凱文•周表示,韓國雖然只有6000萬人口,但它的移動遊戲玩家的人數基本上和美國持平,因此這家公司特地在韓國建立了專門的本土化工作室。

Kabam是一家風投注資的私營公司,主要有三大業務。其一是製作自家品牌的遊戲,比如《亞瑟王國》( Kingdoms of Camelot)等。其二是與好萊塢的大電影公司合作,比如該公司與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合作製作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系列遊戲,算上獨立開發和合作製作,Kabam一共已經開發了11款遊戲,平均每款遊戲的製作成本大約在500萬美元左右,其中大量的設計、編程、動畫和製作都是在北京的工作室完成的,Kabam的北京工作室目前有250名員工。

Kabam的第三項業務則是它專門在美國設立了一個部門,幫助美國以外(尤其是中國)的遊戲開發商開發、發行遊戲,這充分顯示了它的它的聰明和頭腦。然後,Kabam再把這些遊戲針對美國市場進行翻譯和本土化,也就是像凱文•周說的那樣:「我們把這些遊戲和我們自己的遊戲互相推向對方的市場。」

如今的遊戲業已經發展得非常複雜,有些大廠商推出了專門的遊戲機,有些遊戲公司專門主打面向Facebook用戶的簡單遊戲。相比之下,Kabam的戰略可謂獨樹一幟。Kabam的遊戲都是免費下載,賺錢主要靠銷售遊戲道具,比如寶劍、盔甲等道具以及各種「消耗品」(比如補紅、補藍的「功能飲料」 )。Kabam把營收重點放在了所謂的「核心」遊戲上,也就是那些敘事龐大、難度越來越高的複雜遊戲。幾乎所有的Kabam遊戲都能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操作。這一點與主打「休閒遊戲」的Zynga公司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那種休閒遊戲主要是為台式機時代設計的。另外凱文•周還說:「我們的用戶平均每天會在線玩兩個小時。」因此,這家公司的一些熱門遊戲的收入一直相當可觀,尤其是已經上線了整整四年的《亞瑟王國》。

Kabam公司支持30種支付模式,其中通過iTunes和谷歌錢包獲取的收入最大。遊戲製作商必須要有因勢利導、相機而動的能力。短短兩年前,Kabam的全部業務還都依賴Facebook,而現在它70%的業務都來自iOS、Android和亞馬遜平台。

遊戲市場風雲多變,Kabam公司成立七年以來,自然也走過了不少溝溝坎坎。不算目前的主要業務,它也已經走過了四個業務上的「關鍵點」:從社交網絡到Facebook上的體育社區,再到體育幻想遊戲,再到Facebook上的移動遊戲。

可以說,凱文•周自己就是一個成功本土化的典範。他是一個在洛杉磯郊區長大的台灣移民,後來考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不久前Kabam公司剛剛買斷了這所學校體育館的冠名權),畢業後曾經幹過投資銀行家、科技公司高管和風險資本家,後來在七年前才創辦了Kabam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25

【案例】YOHO!:潮公司轉型電商,如何做到年收入5億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89.html

i黑馬觀察到,在傳統行業轉型電商並不順利的當下,從潮流雜誌起步的YOHO!,先做互聯網社區,再切入電商領域,轉型轉的精彩。在過去的三年中,其電商網站YOHO!有貨保持了每年250~400%的營收年增速,並且已經盈利,今年預計營收額在5億元。最近YOHO!的估值已上漲了2.5倍。YOHO!是如何成功做到的?為什麽會是YOHO!?2008年底,梁超決定進軍電商領域,這讓部分投資人覺得詫異和不理解,在他們看來,一群媒體人轉型做電商不太靠譜,應該讓有互聯網經驗、懂電商運營的人來做。最終,梁超做成了。1、流量真經:讓想買東西的用戶主動來找我們,而不是撒廣告去找他們。身處一個流量饑渴的年代,YOHO!有貨過得還算滋潤,它的自來源用戶占到了訪問量的50%以上,基本是老用戶,或者由YOHO!的媒體產品導流而來。與此同時,YOHO!有貨也做一些市場投放,主要是搜索優化、CPS和廣告聯盟等,費用支出控制在10%以內,但ROI卻可以達到1:8。“不要去找流量最大的地方在哪里,而要思考用出現在哪里。”梁超稱自己始終堅持一點,讓想買最新潮品的用戶可以主動找來,而不是撒廣告去找他們。你會發現,在YOHO!構築的五位一體模式(即潮流雜誌、互聯網社區、APP、電商官網YOHO!有貨以及潮流活動YO’HOOD)中,幾乎都是年輕潮人們獲取價值信息與產品的陣地,由此可以低成本獲取流量。比如,今年7月底YOHO!曾經在上海舉辦了一次大型的線下活動,有2萬人參與,近70%的人當場註冊了YOHO!有貨的賬戶。有趣的事情是,媒體與電商的混合基因,使得很多時候用戶在點擊YOHO!投放的廣告時,會不經意間模糊這兩者的界限。用梁超的話來說,他們對YOHO!媒體品牌的認知,超過了對廣告的註意力。梁超覺得還可以更潮一些,比如他正在考慮增加了一些視頻節目,教用戶如何搭配;明年跟銀行合作發行一些“潮”信用卡,讓用戶在購買潮品時可以享受分期免息付款;他還在跟微信洽談,希望用一種更潮的方式來做微信會員。2、貨品稀缺性與不可比價性,源於采購與買手的搭配與協作機制。目前,YOHO!有貨上約有300多潮品牌,近90%的產品是獨家,從而構築了貨品稀缺性與不可比價性的競爭壁壘。這會羨煞很多垂直電商,而外界所能看到的秘訣是,YOHO!有貨與諸多潮流品牌或明星聯合發行獨家副線產品,或者獲取國際大牌的獨家授權,乃至與原創設計師進行排他性合作等。不過,YOHO!更核心的競爭力也許在於依托自身媒體加電商的混合基因,搭建了采購與買手的黃金團隊與協作機制,並將貨品運營融入到媒體內容傳播當中。以采購為例,要采購潮品尤其是國際大牌的產品,YOHO!都必須參加品牌的訂貨會,提前3~6個月預定,這就需要團隊的合作分工。其中,采購人員需要根據經驗和歷史數據,確定每一個品牌大致的采購預算,而由潮人、編輯組成的買手團隊負責標註,將所有款型按照引爆潮流、暢銷、一般、淺嘗輒止等分級標出。標註的結果會交到采購手中,從而確定每個款型的最終采購額度。梁超並不滿足於此。在今年10月份之前,YOHO!的架構還是事業部制,媒體的做媒體,電商的做電商,組織內部的協作不夠靈活。現在,他已經把公司打散,改為大部門制,把零售、內容傳播和市場渠道的部門整合到一起。由此帶來的變化是,現在電商部門采購回來的商品,潮人編輯都會參與進來,梳理出哪些代表了當下的潮流,並融入到日常的媒體內容傳播中。3、移動互聯網布局吃準痛點,O2O重在“逛”氛圍中的用戶接觸。早在2年前,梁超就醞釀布局移動互聯網,其YOHO!潮流誌APP在蘋果應用商店中的下載量遙遙領先,而YOHO!有貨APP的訂單目前已占到總銷售額的20%。梁超說,2014年他要把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而目前最大的痛點是如何讓用戶在碎片化的時間,還能夠經常使用YOHO!的移動產品。“潮流跟吃飯不一樣,並不是離開潮流,日子就過不下去了,YOHO!的移動產品必須要讓潮流變得有趣。”梁超稱,正在嘗試移動端特賣、閃購等方式,讓用戶時不時拿出手機來看看,從而提升活躍度。更值得期待的一場實驗在於YOHO!將進軍線下,嘗試O2O泛渠道零售。我提醒說有些淘品牌曾在此吃過教訓,畢竟線上和線下的零售玩法存在一些隔閡。梁超笑著說,最不怕的就是有隔閡,“ 我們不是為了售賣產品而開線下店,而是因為用戶有需求,國內的Shoppingmall都過於雷同,潮品太少”。YOHO!將在南京開出第一家體驗店,梁超對於店面的功用定位有著清晰的認知:60%的精力用於與消費者的接觸,打造一種潮流文化空間與逛的氛圍,只要用戶接觸了,喜歡了,剩下40%的銷售就會水到渠成。按照這一思路,YOHO!的線下體驗店將立足於體現一種有格調的“逛”氛圍,也會不定期邀請一些達人或明星舉辦活動,引爆客流,還要帶入科技感,用戶看到的商品可以現場購買,也能夠在線上下單。已經有不少商場找到梁超,希望能夠YOHO!能夠入駐,從而提升潮流氛圍,有地產公司甚至提議能否與YOHO!合作建一個潮流mall。4、從產業鏈到生態圈,將平臺與資本能力輸出。去年,銳步跟電影《蜘蛛俠》制作方合作出過幾款定制鞋,它先在淘寶上放了半個多月,結果只賣出20多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銳步找到了YOHO!有貨,結果僅僅一晚上就賣出了80多雙。“YOHO!能夠走到今天,在於找到了將上下遊盤活的獨特價值。”梁超稱,YOHO!有貨的流量不如淘寶大,但包括耐克、香港I.T、Vans、銳步等上遊的一線潮流品牌,願意為之供貨,並將其作為一級代理商,原因有二:一是YOHO!覆蓋的潮人一族是它們最想影響的目標客戶群,能夠產生共鳴與品牌忠誠度,二是對潮流貨品的售賣能力要強於其他電商平臺。對下遊的消費者而言,YOHO!做了8年的潮流媒體,已經樹立了潮流風向標的地位。這種價值聚合使得YOHO!趟出了新路,成為電商圈最獨特的風景,但梁超也在反思:“我們想從潮流產業鏈轉向構建生態圈,畢竟產業鏈更像是向上下遊索取的模式,而生態圈卻可以全行業同步前行,格局遠大於電商本身。”梁超認為自己擁有潮流媒體與潮流零售兩大平臺,還有多輪融資帶來的資本優勢,現在已經站在了風口上,接下來就看如何輸出這種平臺生態能力。目前,YOHO!平臺商有約300多個潮流品牌,梁超希望明年做到400多個,2015年達到500~600個,這將基本囊括適合國內年輕人消費的一線和原創設計師品牌。為此,YOHO!準備在明年專門開辟一個新的渠道平臺,專門孵化那些規模較小的、新秀的潮流設計師品牌。長久以來,國內的諸多設計師只能是懷揣著創意夢想,卻只能開一家小門店,梁超希望改變這個現實。梁超的平臺夢有一點比較關鍵,即如何維持小眾潮品牌的供應鏈規模與穩定性。他的想法是分工合作,與具有生產能力以及線下零售能力的公司合作,在明年上半年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同時還可以用入股或按比例分成的方式,加速對本土潮品牌的孵化。“一旦這一構想完成,中國大部分的優秀的潛力設計師,基本都會在YOHO!的大平臺上。”梁超稱。當然,YOHO!還有更多“潮”價值鏈生長的未來故事,比如隨著年輕潮流族群逐步成熟,“潮流旅遊、潮流吃喝、潮流餐館”等生活方式內容與服務,也能夠添加到其潮流生態圈的版圖當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派代網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1

華為成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2013年收入超越愛立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1/58351.html

2月1日早間消息(蔣均牧)隨著愛立信2013年第四季度財報的發布,“華為何時超越愛立信”這一延續了數年的懸念在2014年初被終結。截至目前,全球五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中,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通信三家披露了2013年全年業績。按2013年12月31日匯率折算,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93-396億美元、353億美元、152億美元。鑒於阿爾卡特朗訊和中興通訊歷年收入規模,華為已成全球最大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業績對比愛立信最新發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全年凈銷售額2274億瑞典克朗,基本與2012年持平,約合353億美元;實現凈利潤122億瑞典克朗,2012年為59億瑞典克朗。“2013年,考慮匯率因素,按可比單位計算,愛立信年銷售同比增長5%。我也很高興地看到,我們已成功地與三星達成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協議。”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衛翰思(Hans Vestberg)表示,“盡管受到匯率下降的巨大挑戰,但得益於網絡銷售和網絡部署的積極驅動,集團運營利潤率在2013年逐漸好轉。”他指出,愛立信在過去一年中展開了多項戰略性舉措,包括管理行業中正在發生的技術轉移與針對未來業務機會進行的公司轉型。在繼續鞏固核心業務的基礎上,通過收購等一些重要舉措致力於在新的和有針對性的關鍵領域樹立領先地位。而華為早些時候發布的未經審計的2013年業績報告顯示,其全年銷售收入為2380-2400億人民幣,約合393-396億美元;主營業務利潤預計達286-294億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約43-47%。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該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率均保持穩定;集團堅持推行管理變革,通過簡化管理實現運營效率持續提升,未來五年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將保持10%左右的水平。不同發展之路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低迷、電信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乏力,令絕大部分運營商市場上的玩家面臨巨大經營壓力。過去幾年中,愛立信與華為這兩家行業領頭羊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轉型道路。愛立信繼續專註於運營商市場,發力電信管理服務、運營支撐系統與業務支撐系統OSS/BSS,2013年這兩塊業務的凈銷售額總計為1096億瑞典克朗,約占整體收入的48%;並重組專利部門,基於公平、合理、非歧視(FRAND)原則貨幣化其知識產權資產。華為於2011年初在其董事會上重新厘定了業務組織架構,成立運營商網絡、企業、消費者三大業務BG,走向企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2013年這兩塊業務貢獻了整體收入的30%。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預計超過90億美元,憑借約5200萬部智能手機發貨量躋身全球前三大廠商;企業業務收入占比約為7%,盡管基數較小,孟晚舟披露華為內部對該業務的發展抱有強烈信心。作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樣板,華為遭遇了西方世界的“有色眼鏡”審視――繼2012年美國國會拋出華為涉嫌信息安全的報告以來,2013年所謂“網絡安全關註”事件仍層出不窮。以運營商網絡業務約占整體收入70%計,華為在運營商市場上的收入約合275-277億美元,仍與愛立信存在一定差距。盡管大規模4G建網高潮已經過去,2013年第四季度,北美地區仍占愛立信整體收入的13.8%,而華為在這一市場上幾近“缺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佚名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52

代工廠:用「小米模式」轉型電商,1年收入近5億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2/59429.html

迷糊的代工廠

羅馬仕的雷桂斌是一個做了十年筆記本電池的代工廠老闆,眾所周知,從2010年開始,筆記本出貨量下滑,平板電腦和手機對筆記本的取代趨勢很明顯,老雷做了十年筆記本電池總算做到了這個小細分領域的世界冠軍,但是,這個產業「日薄西山」了。

老雷受夠了代工廠的辛苦,狠下一條心,一定要轉型,做自己的品牌。

問題是,怎麼轉?

跟其他代工廠一樣把自己的產品放到網上去賣?是淘寶上賣還是天貓上?是做自己的官網B2C還是去京東?要不要找個團隊做渠道做品牌?或者策劃什麼事件引爆一下下?

太糾結了,方向太多了,選哪一個?

正當老雷覺得心裡沒底的時候,他的一個朋友建議他去學習學習,尋找一下電商的感覺。

果不其然,老雷收穫很大:

一個是韓都衣舍的買手制培養過程和思想,這對後來老雷的渠道與品牌佈局,很有影響,我待會再說。

另一個就是派代創始人邢孔育明確告訴老雷,就做天貓,「你這種轉型必須借助天貓,所以你別想那麼多了,這種背後有工廠優勢的企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勢,別到處折騰了。」

老雷這下想明白了,電商這事雖然看似高深莫測,但在開始階段必須聚焦一點,所以立馬把所有精力、所有目標設定為天貓開店。

傳統企業出身的老闆們,不缺實戰,不缺經營,但就是需要「過來人」能把電商這個事兒給講明白,才能從思想上徹底轉變。

但是,光老闆想明白還不行,公司高管都要明白,否則大家溝通不在同一個頻道,執行不下去。比如老雷回去後,跟總經理(老雷的弟弟)溝通電商佈局,卻很難達成共識,後來直接送老弟也去總裁班學了一圈,大家再溝通的時候,就順暢多了,老雷的佈局也可以貫徹了。

把目標放簡單

老雷是代工廠出身,對電商渠道選擇的迷茫有情可原,要知道,2011年、2012年的時候,大家對上淘寶、做B2C、上京東、開線下店等各種渠道認識,紛紛擾擾很是模糊,但是在產品上,老雷一點都不模糊,他對於自己將要做的產品方向的選擇,很清晰。

自己是做筆記本電池出身的,轉型做移動電源,技術難度不大,難的是什麼?

第一,我要做幾個?

第二,我要做成什麼樣?

這兩個問題,最能反映你在這個領域的決心!

國內的移動電源是一個特別浮誇的市場,虛標容量(五千毫安的,能標10000多)的咱就不說了,很多山寨廠家把各個模塊一組裝,弄出幾十個型號就開賣了。

為數不多的幾個企業在堅持著原則,但走的是高價路線,目的就是要區別山寨產品。

老雷覺得,自己的機會就在這兒。我既要把產品做實,又要把價格降下來,跟山寨品相比,我最耐用;跟知名品牌比,我就要便宜;同時,依託自己筆記本電池的優勢,做出一個既能給筆記本充電又能給手機、平板電腦充電的產品,還能用於車充。

我在之前文章中曾經提到,品牌首先要選定價值——你準備給消費者提供什麼?羅馬仕的老雷就選定了這一明確的價值。

跟別人不同的是,他沒有立刻拿出產品去賣,而是默默的研發了一年半,直到2013年3月才上市。

為什麼?要知道移動電源市場可能也就火幾年,有必要這麼費勁研發嗎?很多同行也不瞭解,覺得很奇怪。

其實這個領域雖然沒有技術含量,但化學轉電能這種技術還是有很多細節可以打磨的,充電的時候不能發熱,否則影響壽命。

而背後的故事也很老套(所以我不描述故事的情節,而只是分析背後選擇的思路歷程),就是老雷大部分時間一直潛心打磨產品,做出幾十個型號,然後分批實驗銷售效果和市場調研,最後,只選定一款推出來(現在又陸續推出幾款,但一開始,只選一款)。

他不是選擇細分市場,做差異化的型號,而是選擇主流市場,所以這一款產品要選擇極簡風格,跟蘋果一樣。

但是,在價格上,毫不留情降價,打超值概念,遠遠超過客戶對移動電源的期望。當時整個行業裡面類似的產品價格是128,他們一來就賣到99,直接砍掉1/4,很多同行降到99,他們又降到69,「69已經是成本價,69我工廠出貨已經賺了一點點,零售我可以不賺錢,但你能跟嗎?」老雷對自己的成本控制很自信。(69元的產品每個月銷售30多萬個)

推出的第一個月賣了一萬多個,2013年雙十一一天賣了30多萬個,超過兩千萬的銷售額,整個3C類目排名第一,到今年三月份,整整一年了,銷售額接近五個億,無論是淘寶還是京東,全網第一。

成為類目第一之後,各種資源就傾斜過來了,這個時候,你再豐富產品,拿出利潤款,水到渠成,這就是老雷用了接近兩年的時間,打磨產品帶來的基礎競爭力。

說到這裡,應該可以回應開頭的意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小米模式」?看慣了營銷流行榜起起落落的人,對那些包裝出來的概念應該有一定的鑑別力。拋開一個又一個撲朔迷離的、高大上的名詞,其實小米成功模式的總結只有兩條:

第一,一開始專注打磨一款產品;

第二,毫不留情的價格戰!

你看,小米就是用粉絲營銷包裝起來的價格戰,要是雷軍就說自己是打價格戰的,那完蛋了,2013年度經濟人物,絕不會給他。

這兩點看起來很掉價,卻很本質,也很管用!

只是當初老雷定這個思路的時候,「小米模式」還沒出來,那個時候,小米還在和周鴻禕對掐,等到小米成功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和雷軍用了同樣的路數。

很顯然,你做的型號越多,你開發的成本越大,你就不能有規模優勢。工廠最重要的就是規模效應對整個供應鏈帶來的價值。

但是,老雷比雷軍(才發現,兩個人都姓雷,莫非姓雷的都喜歡這個模式?這個發現好「雷」人)有一個優勢,他們供應鏈反應極快,若是今天投料,明天中午成品就做出來了,下午就發走了,幾乎O庫存。這就是代工廠的「快速」規模化能力,但是,這個能力只有在產品型號簡單的背景下才能實現。

這一節開頭的問題,為什麼那麼重要?也在這裡,你的營銷模式和你的供應鏈能力是需要匹配的,這樣才能在全鏈條上疊加勢能。

風險也很大

儘管我把過程輕描淡寫,但老雷其實並不輕鬆,一是源於電商變化太快,比如騰訊和阿里的O2O之爭,說不定羅馬仕也要考慮O2O的佈局了呢,所以老雷每次去派代復訓,都不斷跟圈裡人打聽電商界的變化。

這個時代,最怕的就是昨天的成功經驗,往往就是明天的絆腳石,所以老雷只做線上,也不安全。

何況,老雷所處的移動電源行業被大家長期看淡,這個行業還能火多久?居然花費這麼多的實踐打磨產品,萬一,一兩年之後,這個產業跟筆記本電池一樣日薄西山了,老雷豈不是很吃虧?

這就要提到剛才說的買手制了,給了老雷很多啟發。

筆記本電池,他做到了世界冠軍;轉型移動電源,一年就做到國內全網冠軍;那麼自己這些年打造出來的究竟是產品生產能力還是產品塑造能力?

這有著最本質的不同,因為選擇的方向不同,意味著自己企業的體制究竟是一直做生產工廠還是做產品平台?

老雷之所以很欣賞韓都衣舍,就是感覺這個企業的買手制其實是產品平台、品牌平台,這樣的企業是在市場上最有活力的。

自己所在3C配件領域,其實也有這樣的機會做產品平台,也就是渠道品牌,做3C配件的屈臣氏,有何不可?

用打造羅馬仕的精神打造一個又一個3C配件,最後成為一個高品質的渠道品牌,自己的轉型才有意義,否則從筆記本電池到移動電源,這都是階段性競爭力,做到冠軍又怎樣?還不是說沒就沒,就跟諾基亞似的。

這才是轉型的最終目的,你有這樣的決心之後,才會從頭倒推自己的體制,重新組合一批具有產品精神的產品經理,聚在一起,這才是更有意義的事兒。

而這件事,老雷打算用十年去做,所以去年一年的這點成績,他拜託我,不要寫的太厲害,他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19

中國消費觀察之三:年收入5萬到1000萬人是怎麼消費的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229989
我們繼續和朋友們一起挖掘中國未來消費的趨勢。過去十年一個帶動消費力最大的因素就是中國人收入的提高。特別是我們80後一代,許多人享受到了職位提高以及整體收入提高帶來的「戴維斯雙擊」。隨之而來的也是消費力的提升。那麼在收入提高過程中,人們的消費方向在哪裡呢?之前在「知乎」網站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卷,詳細瞭解了年收入5萬到1000萬人群的收入方向。我們發現了幾個特點:

1.       中國人在衣服上的花費隨著收入增加而遞減。大部分高收入的中國人對於穿著並不太在意。

2.       中國人在飲食上的花費也和服裝類似。低收入人群反而很期待外出就餐,而大部分高收入人群本著健康,以及和大家庭一起吃飯的習慣,更願意在家就餐(當然,許多高收入人群都有自己的廚師)

3.       接著上面私人廚師的話題,收入越高,越願意在服務上花錢。

4.       另一個隨著收入提高而提高的消費品行業是旅遊。出去休閒旅遊成了很多有錢人願意消費的地方。

那麼對於未來的消費投資方向,一個明確的方向是服務業。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服務買單,而不是品牌,甚至品質。另一個明確的方向是旅遊。個性化的旅遊會成為大家收入提高後增加消費的地方。當然,還有一個明確的變化是中國的富人階級開始從富一代進入到富二代。富一代在許多地方的消費慾望並不強烈,包括衣著,就餐等。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出生貧寒。而富二代在個性化的消費品上一定會比他們的父輩們更強烈。以下是一些樣本調研的反饋,歡迎大家交流,也希望給您提供幫助!

年收入5萬的人:

樣本者90年的,是工地安裝工。工資6000+每月,但不穩定。有些工地能幹半年,有些只有一個多月。所以年薪在五萬上下。衣服以打折的耐克,阿迪,美邦為主。手錶是卡西歐的,電話是索尼Z1,不過還買了一個Kindle。大部分的娛樂活動和上網有關,比如上上微薄,朋友圈,玩玩網絡遊戲,或者去網吧打英雄聯盟。吃飯一般靠快餐解決,因為一個人做飯也很麻煩。一般沒有住宿開支。要麼有宿舍住,要麼住家裡。

年收入10萬的人:

雖然這個收入已經高於中國平均工資不少了,但是在大城市基本上是貧困線水平了。願意在電子產品上花費,比如iPhone, iPad什麼的。對於吃飯喜歡偶爾出去吃頓好的,會去找一些好吃,性價比低的飯店。這類收入中有很多是吃貨。對於衣服,一般就買買優衣庫,HM之類的衣服,不算太講究。旅遊方面就是國內旅遊,會做詳細的功課。去馬蜂窩,窮游什麼多看看。週末就在家看看電影,也會偶爾出去和同學聚聚。房子方面,很多人是靠父母。有和父母一起住的,也有父母出錢解決房子的。

年收入50萬的人:

這類人是中產階級的主力了。基本上在大城市生活還是很普通的。如果被稅扣掉,年收入50萬的人到手一年是30萬。有人開玩笑的說,在魔都可能不算窮人了。每天做地鐵上下班,因為大城市停車費還是很貴的開銷。當然,許多人還沒有買車,正在考慮要買車。在上海車牌就要8萬,買一部車的成本基本在25-30萬。對於衣服,也不太講究,有時候會去商場看看打折的衣服。會海外淘寶很多東西。比如ecco的鞋子,Brook Brothers的T恤,Tumi的包包什麼的。旅遊一般去去東南亞或者三亞的地方。房子如果幾年前沒有低價買的話,基本上還在存首付的階段。對於吃飯也不太講究,一般也喜歡回家吃飯。在家庭上也基本上是雙職工的節奏,無法撫養全職太太,所以還需要考慮小孩子的照顧等。樂意為服務和環境付費,不光在意提供的產品,願意為精緻的生活買單,但也會在意如何省錢,理性的消費。

年收入100萬的人:

這一類人基本都是上班族,曾經有一個做HR的人說,年薪百萬扣完稅後就只有70萬了。在消費上,對於穿著比較隨意。有很多人還穿優衣庫的衣服。當然因為是上班族,有些人還是要注意穿著。一般都是在歐美奧特萊斯買打折的巴寶莉紀梵希古馳普拉達,鞋子大概是菲拉格慕和傑尼亞一類的。買個驢牌香牌還是要咬咬牙。愛馬仕除了皮帶和絲巾基本和他們絕緣。開的車價位從40-70萬之間,一般選擇SUV。旅行一般一年兩次,以休假為主。會去一次近一點的東南亞和遠一點的歐美。住的房子一般在一線城市的公寓樓,可能價格在400萬左右。生活一般節奏還是比較快,需要經常出差,加班等。週末一般就和家庭在一起。不太愛出去吃飯。

這個收入基本上能達到的是買衣服,去超市和去飯店吃飯不要太在意價格,旅遊可以稍微舒服點。

年收入1000萬以上的人:

毫不意外,回答者的背景來自於創業者。創業5年,第一年30萬,第二年70萬,第三年150萬,第四年350萬,第五年800萬。到了第六年終於突破1000萬了。這個標的還是有些意義的,屬於線性增長的創業板,不是那些在互聯網中一夜暴富的人。

對於吃不太在意,希望嘗鮮。對於穿,覺得買買阿瑪尼,傑尼亞已經很好了。對於住,已經在看別墅了,目前還住在自己買的第一套房裡。家裡配備了廚師和保姆。車有四輛,基本上的要求是自己看著舒服,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以德國車為主,包括寶馬,奧迪等。旅遊方面每個月會出去玩一次,住普通五星級的酒店。個人的感覺是年收入300萬是一個坎,之後很多東西就不太在乎。由於是創業者出身,還是比較節儉的。而且這名創業者還沒有年滿28歲。

年收入3000萬的人:

這位樣本者來自於家族企業,做成品加工和地產投資的。住在二線城市的四層別墅,有游泳池和網球場。吃飯也是在家吃比較多,有自己的廚師。也有自己的保姆和司機。穿衣服也不講究牌子,但是也有人老婆很講究,就以訂製的服裝品牌為主。車有很多輛,最常坐的就是S600L。有兩個孩子,都送出去讀書了。旅行一般住高檔的精品酒店,喜歡去一些本地人玩的地方。

最後,希望我們的朋友下次給我們投稿「年收入1億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點拾原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3

她靠主婦的報恩 年收入穩拿千萬

2o14-09-15  TCW  
 

 

知名日本漫畫《東大特訓班》,描述一位暴走族出身的律師,以精實課程與魔鬼訓練,將三流高中學生送進第一志願大學。在台中,也有位服飾店員出身的直銷商,打造出能將家庭主婦、美髮師華麗變身的「超業特訓班」,現在她旗下不但有上千名直銷商,自己的收入更每年都穩拿超過千萬元!

今年九月七日,邱薏庭才剛代表台灣的賀寶芙直銷商,從澳門開會回來,在這個由亞洲賀寶芙頂尖直銷商組成的策略諮詢委員會中,她是台灣唯二的代表之一。賀寶芙全台十二萬名直銷商中,只有一百多人成功躋身總裁組成員,但邱薏庭旗下就已調教出五位總裁,更難能可貴的是,其中有家庭主婦、美髮師、街頭市調專員,「我們還有一位國小學歷的夥伴快成為總裁了呢!」邱薏庭得意的說。

「她對組織發展特別有一套,在中部地區不論是團隊規模、總業績金額、人均業績,都高居冠軍。」賀寶芙業務發展處長陳昭良佩服的說。她到底用了哪些「撇步」?

強調團體戰:銷售SOP也一起製作

邱薏庭當過服飾專櫃小姐,也曾經營過小型服飾店,十年的服飾店頭經驗,讓她練就短時間內判斷客戶性格的功力。十八年前轉行做直銷,一開始她的爬升速度不算快,到了第九年才晉升為總裁。但之後,她做對了一件事,讓業績飛快成長,在第十一年月收入超過百萬元。那就是打組織戰。

與消費者一對一溝通難不倒邱薏庭,但她的下線有九成是女性,成員是市井小民,自己也沒有團隊作戰經驗。於是,她請出了在工具機產業擔任高階主管的老公陳火旺協助,琢磨出業務SOP(標準作業流程)、建立集體輔導機制。

舉例來說,對業務員最重要的陌生客戶開發,邱薏庭就有五句破冰箴言。她改編了公司的推銷指南,濃縮成簡單易懂的五句話,讓旗下直銷商能很快琅琅上口(詳見左表)。破冰後,她再依照對方感興趣程度,區分出ABC三級客戶。她分析,當場就約好時間做進一步解說的人,屬A級;有意願但尚未敲時間的是B級;電話號碼留得有點勉強的人則是C級。依此做時間管理。

「其實這些都不是薏庭一個人想出來的,是夥伴們一起討論出來的。」幕後軍師陳火旺解釋,例如定期邀來已達一定規模的直銷商,集體製作SOP,討論成功或失敗的實戰經驗。有了團隊力量之後,果然,邱薏庭培養的總裁都比自己更快晉升,例如從沒有工作經驗的家庭主婦廖楹家,就在三年半內成為總裁(一般需要五到十年)。比起傳統超級直銷商強調領導者明星般的魅力,邱薏庭體系打團體戰,在業界獨樹一格。

有趣的是,不只教材簡單易懂,邱薏庭團隊的三大特徵:注重身教、鼓勵取代責罵、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也讓她特別能母雞帶小雞,將沒業務背景的成員輔導成超級業務員。

「她領導的特色在於,很重視身教,」賀寶芙區域經理溫鴻遠觀察,邱薏庭雖高居團隊領導人,在任何的競賽中,仍要求自己比下線更早達到銷售標準。例如,賀寶芙七月推出的新護膚商品系列,中區銷售冠軍不是別人,正是邱薏庭。

嚴以律己,她對下線卻是採用寬容鼓勵的態度。家庭主婦出身的廖楹家說,自己個性內向,剛從事直銷時很「剉」,但邱薏庭會一次次做示範,鼓勵她嘗試。「我在家裡做那麼多事,都沒被肯定,怎麼(業績)才做一點點,大家都一直說我好棒。」她笑著回憶。

說服有故事:不掉書袋,真人實事當話題

講複雜的道理,不如講個吸引人的故事,邱薏庭的撇步就在於將故事也SOP。她在與旗下直銷商開分享會時,鼓勵大家貢獻成功案例,並將一些精彩故事分類整理成對不同類型客戶行銷的教材。「講故事時只挑跟客戶、夥伴狀況很雷同的故事,而且都要是真實故事,才能有說服力。」她說,例如,遇到家庭主婦,就舉廖楹家當例子;遇到只想單純做消費者的客戶,也會用體系內一位企業老闆娘只號召親友一起用產品,就月入超過十萬元獎金的故事來鼓勵兼差。

團體作戰培養的超濃姊妹情誼,讓旗下業務員為了彼此相挺,勇敢走出封閉的生活圈,「主婦的報恩」意外開發出許多原本不被看好的超級業務員。誰說業務心法就只有那一套呢?這個另類的歐巴桑超業特訓班告訴你,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超級業務員!

【延伸閱讀】5句話破冰SOP

1.引發好奇:「不好意思,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嗎?」人都有好奇心,以問題開場較易吸引對方停下腳步聆聽。

2.溫和切入:「有沒有補充營養、服用維生素的習慣?」用溫和的方式切入主題,較易被接受。

3.間接詢問:「身邊有沒有人需要體重管理?」此問法不針對個人,可避免「你覺得我很胖?」的尷尬。

4.確認意願:「你說想管理體重是認真的嗎?假如有一套方式能提供幫助,要不要試試看?」確認對方意願做篩選,如果對方只是禮貌應付,這句話就能做出判別。

5.留下電話:「我姓邱,你貴姓?行動電話,09?」主動說出自己姓氏較易讓對方留下姓名。說了「09……」讓對方填空,只有少數人會拒絕。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58

李娜職業生涯15年收入超4.5億,傳炒股收益率高達100%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1/145938.html

i黑馬:帶著兩個大滿貫退役的李娜絕對堪稱人生贏家,她職業生涯總獎金高達1670.9萬美元,而根據《福布斯》雜誌估算,這些年來她的贊助收入更是超過5800萬美元。這也意味著李娜職業生涯累計收入已經超過4.5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李娜計劃開辦的網球學院或將和一家房地產企業合作,而在三年前,萬科一度和她走得很近,但後來企業放棄了贊助合作。

 
\15年收入超4.5億元
 
李娜從1999年開始轉入職業,奪得包括兩個大滿貫在內的9個單打冠軍。與此同時,李娜的職業生涯總獎金達到了1670.9萬美元,這個數字位列WTA歷史獎金榜的第14位。
 
“單飛”後,李娜攜手IMG(國際管理集團),後者作為李娜的經紀公司也在這些年里幫助其談下了眾多代言。
 
早在2011年,李娜捧起法網冠軍獎杯後,她的代言身價就火速躥升。據記者了解,從2011年開始,李娜的代言門檻為最低800萬人民幣或等值美元(稅後)。據悉,稅金為代言費的40%,需開發票交納相關稅金6%(只開具代言費用)。贊助商可獲得肖像權、電視平面廣告、數次規定時間的商業活動等方面的權益。
 
而根據《福布斯》雜誌每一年的統計,李娜這些年的贊助收入超過5800萬美元。這也意味著在15年的職業生涯中,這位中國網壇一姐累計收入超過4.5億元。這個數字也令李娜成為中國體壇收入僅次於姚明的運動員,後者9年NBA總收入或達20億元人民幣。
 
3年前被萬科“放鴿子”
 
早在2010年征戰美網時,李娜就透露希望在國內開辦網球學校。“我去年(2009年)參加一個青少年活動,當時許多家長表示,不想讓孩子進省隊,可他們又沒地方訓練。我希望為他們提供一個比較寬松的訓練環境。”
 
今年2月,李娜在澳網奪冠慶功會上承認“李娜網球學校”的夢想與現實尚存差距,但她透露自己有些想法,“這個網球學校要能夠跟高校合作,孩子們在打網球的同時還能學習文化知識,這樣當他們18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由選擇是進大學深造還是去做職業網球運動員。”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後,上市房地產公司萬科曾經聯系過李娜的經紀公司,當時IMG甚至已經邀請一家美國公司為網校開始做設計方案。“萬科後來可能出於某些考慮,突然放棄了贊助合作,也沒有了下文。”
 
盡管李娜選擇退役,但IMG依然將負責她的相關經紀事務,因此一旦有合適的房產企業願意合作,李娜也將努力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網校夢。
 
有個叫“李娜”的股東
 
在單飛之前,李娜一門心思放在網球上,並沒有太多考慮未來的理財規劃。2008年,在前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和國家隊總教練蔣宏偉的牽線搭橋下,李娜獲得了一定的折扣,購買了位於武漢盤龍城的別墅。
 
由於忙於全世界巡回比賽,李娜並沒有和不少中國體育明星一樣投資房產,但這些年盤龍城的別墅升值不少。
 
在法網奪冠後,李娜的商業收入大幅上漲。IMG也開始與她就未來規劃進行溝通,李娜也開始系統學習一些基本的理財手段。
 
與此同時,也在經紀公司的協助下進行了一些保險、基金等相關的投資。
 
有傳聞稱,在朋友的指點下,李娜也涉足股票市場。巧合的是,在上市公司松遼汽車[2.40% 資金 研報]的半年報中,十大股東就有一位與李娜同名同姓之人。按照半年報顯示,這位李娜在這只重組轉型股上的收益接近100%。
 
公開資料顯示,與“李娜”同名,出現在10大股東當中的上市公司還有全柴動力、仰帆控股。
 
其他可能
 
當家庭主婦?
 
不止一次,李娜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在退役後她的目標是一名家庭主婦,李娜曾說:“這幾年姜山為了我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身心為我付出。人的感情是需要經營的,所以我希望退役以後,可以全身心回報他。”
 
當職業教練?
 
無數運動員在退役後,都會選擇成為教練員這條路,而李娜目前也有一定可能。體育總局或許不會“放過”她,在成功過後,必定會期待她為後輩傳授成功之道。即便不帶職業球員,李娜也或許會被聘至某網球訓練營或學校充當教練。
 
客串解說嘉賓?
 
除了職業教練,不少運動員退役後也酷愛電視臺或相關媒體的解說或嘉賓崗位。
 
不過對於李娜而言,這個可能性不算大,李娜的刀子嘴頗有名氣,並不太合適在公眾面前發表自己的言論,不過她的幽默卻讓人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25

電商圈的“錢”生態 淘女郎年收入達千萬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3/147686.html

i黑馬;從2009年到2014年,雙11已經從“天貓商城”擴散到全電商平臺,從國內擴展到全球。雙11,正逐漸從單一的電商營銷日,變成了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

\昨天是11月11日,這一天也被戲稱為光棍節。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節已經完全被電商搶盡了風頭。以阿里巴巴為例,去年雙十一淩晨活動開場55秒成交1億元、6小時不到破百億元。而今年的雙十一,到昨天下午13:31分,就突破了去年全天的成交量。尤其值得關註的是發生在移動端的交易高達243億元,是去年的4.5倍,占到交易總額的42.6%。我們先到昨天的現場去看看。

雙十一成交額再破記錄 總交易額接近600億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阿里巴巴集團數據發布中心,隨著我身後大屏幕數據的跳動,2014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正式拉開了帷幕。今年“雙十一”是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後的首個“雙十一”,購物“全球化”成為了今年最大的亮點。

今年雙十一,是歷年來商家參與數量最多的一年,僅天貓[微博]就有近2.7萬商家、4.2萬個品牌參與其中。此外,28家百貨集團的317家門店也參與雙十一O2O專場,在拓寬原有銷售渠道的同時,采購“全球化”成為了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重要的核心策略。天貓國際網購平臺首次亮相,主要引進外國品牌商進駐銷售平臺、其中包括美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主流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萬多件海外優選商品參加活動。

采購“全球化”成為了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重要的核心策略

從2009年到2014年,雙11已經從“天貓商城”擴散到全電商平臺,從國內擴展到全球。雙11,正逐漸從單一的電商營銷日,變成了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

11日零點一過,整個阿里零售平臺立即陷入瘋狂,根據阿里數據發布大廳的實時大屏數據顯示,開場僅1分鐘,支付寶[微博]交易額就突破1億,3分鐘後,購物狂歡節交易額就達到10億元,14分02秒後,交易額突破了50億元。

記者:現在是北京時間11月11號淩晨1點鐘,再剛剛過去的一小時里,“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再度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點燃,開場僅38分鐘,交易額就突破了100億元,而去年達到100億元用時是5小時49分,這一巨大的變化來自於移動端交易的快速增長。

今年天貓雙十一,無線化成為了核心策略。阿里移動端交易表現搶眼,交易額創下歷史新高。開場僅75秒,阿里移動端成交額就突破1億元,刷新了移動網購,成交破億用時最短的世界記錄,並且移動端的成交額首次超越PC端,占到總交易額的70%。首次呈現出移動端交易與PC端交易,並駕齊驅的態勢。

13小時31分後,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突破362億元,毫無懸念的打破了去年雙十一由天貓創造的世界最大購物日成交記錄。截至11月11日24時,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成交額達到 571億元,創下了天貓雙十一交易額、訂單量歷史新高。

截至11月11日24時 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成交額達到 571億元

電子商務的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在電商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多新的職業也引起大家的關註。比如網絡模特、店鋪裝修師、淘寶文案等等。網絡模特,也被很多人稱作“淘女郎”,就是專門給淘寶、天貓等線上商家拍攝圖片的平面模特。可能您想象不到,“淘女郎”的年收入很多已經達到了上百萬,有的甚至上千萬,這里面蘊藏著怎樣的商機呢?今天我們先來看一看淘女郎何寧寧的故事。

電子商務興起 延伸多種職業的“新”發展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這一刻,8個陌生的敲鐘嘉賓站在臺上,代表阿里巴巴接受著全世界的註目。阿里巴巴的上市,也讓馬雲[微博]身邊的這位漂亮的姑娘走進了中外媒體的視野,她就是淘女郎何寧寧。

淘女郎何寧寧:這麽大一個公司上市,竟然是我們去敲鐘,當時那種感動真是,反正是眼淚出來了,真的很難形容,

26歲的何寧寧,已經做了3年的淘女郎,專門為淘寶、天貓上的電商做網店模特。從美國回來之後,何寧寧片約不斷。今年的雙十一,何寧更是忙個不停。

何寧寧:這些就是今天帶過來的一些配飾,這是鞋子,帽子,打底的一些衣服什麽的,還有眼鏡,待會兒都是搭配用的。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有點最大的優勢就是笑容,所以我非常喜歡笑,看我在拍照的時候一直都在笑,然後非常親和力,這也是很多商家為什麽找我。

何寧寧今天一共要拍攝50多件衣服,這一天,她能收入8000元左右。

這天何寧寧一共要拍攝50多件衣服

何寧寧: 一般就是市場均價是100元(每件)左右,但是在網上高的200也有。像我的話就是100到150這樣子。好的淘女郎的話是天天都有,而且價格也高,他們的話一天就能賺幾萬,然後一個旺季就幾十萬了,很簡單。

何寧寧以前是一名教師,3年前開始做淘女郎。早在上大學的時候,何寧寧就特別喜歡拍照,能夠當一名模特一直都是她的夢想,但是因為身高等方面的原因,讓她望而卻步。何寧寧說,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淘女郎平臺的出現,不僅圓了她想當模特的夢想,而且收入也非常可觀,每個月平均下來也可以賺到5、6萬元。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這是都是你拍的是吧?

何寧寧:對,這些都是展示,像這家店的話都是拍絲巾的,這家店都是我拍的,都是絲巾的。像這家店的話拍的比較多就是服裝類的,它是服裝類的。另外的話拍帽子,像這個雷鋒帽是今年比較流行的,很多客戶看這個圖紙後就特地來找我拍這個雷鋒帽,賣的還挺好的。

三年來,何寧寧已經為絲巾、服裝、鞋帽等很多電商各個種類的產品當模特,做代言。

三年來 何寧寧為絲巾 服裝 鞋帽等各個種類的產品當模特

何寧寧:完全都是通過淘女郎(平臺)的,就是沒有任何的中介、經紀公司都沒有,就是自己在上面傳照片,單幹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何寧寧告訴我們,她接到的第一筆單子,拍攝一天才能掙300元,但是這幾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家網店對圖片模特的需求量大增,淘女郎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何寧寧:第二個月就稍微漲了,就500、800這樣子,然後去年、前年,去年就直接按件算了

圍繞著電商的發展,很多人都成了網絡模特,在淘女郎平臺的“美人庫”里,短短的4年里,就有近4萬人成了像何寧寧一樣的模特。

淘女郎平臺負責人朱聰:最早的井噴的方式,差不多我們在每天都將近一千多人來報名參加我們的淘女郎。

朱聰告訴我們,電商市場對淘女郎的需求這幾年一直翻倍的增長,每年淘女郎產生的經濟價值超乎了他們原來的想象。

朱聰:不低於兩百位年收入超過百萬,還有超過千萬的。根據我們去年的這樣一個統計,其實平臺上面四萬淘女郎這一年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應該是達到了三十多億。

因為有了網絡模特,一些攝影公司和場地租賃等機構也由此延伸出來。林佳健以前是一名專門為畫冊拍攝圖片的攝影師,三年前,他所有的業務都轉向專門為淘女郎拍攝宣傳圖片。

從三年前起 林佳健所有業務都轉向為淘女郎拍攝宣傳圖片

星尚影像有限公司攝影師林佳健:這兩年的話,就是電子商務這一塊我們拍攝的各行各業都有,包括一些線下的我們一些服飾啊,一些箱包啊,還有化妝品的一些類目,現在已經占到我們拍攝量的90%以上。

林佳健告訴記者,4年前在杭州,專門為電商拍攝圖片的攝影公司不足200多家,現在已經發展為至少上千家。

林佳健:現在的話像我們一年的話大概會有500、600萬吧。

記者:那電商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呢?

林佳健:那個時候最多也就在50萬左右。

林佳健和何寧寧現在拍攝的場地,就是專門為電商提供拍攝的攝影基地,也是在去年剛剛建起來的。

攝氏北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樂:我們基地成立一年半,當時是投資分兩次投資,第一次大概在180萬左右,第二次又追加100萬,然後三樓呢,主要是那種空曠型簡約的,可以拍一些大型場景,因為它層高比較高。然後第二是新古典,家居,五樓屬於商場類型。

記者:就每一層都不同的風格?

孟樂:對,每一層不同,因為客戶不同,拍出來的片子也不一樣。

孟樂以前也是專門給電商拍攝圖片的攝影師,後來發現電商市場上缺乏拍攝場地,於是決定轉向攝影基地的投資,每小時收取場地費150元。

孟樂:因為看好電商,為電商做好服務,因為你想有一個好的圖片展示就要有一個好的場景去搭配,所以就適應社會,適應發展趨勢,買東西就要有圖片,有圖片就要拍照,拍照有要有場景,就這麽簡單。

孟樂告訴《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攝影棚生意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上萬元的收入。

孟樂:我這樣給你算個帳吧,我每小時150元,我一天平均時候有十組人,十組人大概每一組平均拍四五個小時,就這麽個帳,多了怎麽算,我也不說了。

孟樂說,他的這家攝影基地有望在半年後收回整個投資成本。下一步,他還打算開一些攝影師培訓、修圖等一系列的公司,為電商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孟樂:電商這個行業可以延伸出很多小的行業,因為電商發展空間很大,我也腦子比較笨,誰掙錢我就跟誰幹,為他做一些服務,為他服好務,我也就得到我的利益了。

朱聰:至少有11萬家機構,通過這個平臺,大的平臺在運作。包括說我們的店鋪裝修,還有我們的攝影機構,培訓機構,等等都在為了它去做運轉。那麽這一年下來,我們覺得它創造的價值,應該不低於十個億。

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職業,圍繞著一個網絡模特,帶動了相關的行業。網購買東西要有圖片,有圖片就要拍照,有拍照就有模特,有模特就會有化妝,拍照要有場景,一系列的行業發生了連鎖反應。說到網購,有個職業一定不能忘,那就是快遞員。今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8個敲鐘人中就有一個快遞哥,他曾經創造了一個普通的快遞哥5年賺了200萬的神話,我們來認識一下他。

快遞哥五年賺200萬 親身經歷電子商務帶來的變化

畫面上的人名叫竇立國,2004年,初中沒畢業的他來到北京,做過保安,當過廚師,最後成了一名快遞員,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申通[微博]快遞鳳凰城分部快遞員竇立國:有的時候都有累哭的時候,累到什麽程度,像我那個時候,我取得貨比較多,都多到這個貨你根本包不出來,包不過來,淩晨五點鐘你睡覺,睡到7點多,8點多你又出去送貨去了,就是有很多是這樣的時候。

這是2013年11月14日,記者拍攝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鏡頭,不到40平米的倉庫,被各種包裹塞得滿滿當當,連個過人的通道都沒有。這一天,竇立國所在的快遞點,一輛運貨車在最忙的節骨眼上壞在路上了。竇立國趕緊趕到現場修車。

竇立國:那一輛一天能解決一兩百件呢,連取帶送。

整整一年過去了,快遞哥竇立國有什麽變化嗎?今年雙十一前,記者再次來到申通快遞鳳凰城分部,在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會議室里,竇立國與一年前判若兩人。

竇立國:因為雙十一不是馬上就要到了,這兩天尤其主管們要註意一下快遞員的動態,比如說有事的,請假的,提前看看,能不能跟商量一下,我們延遲一下這個請假。

小小的會議室里擠滿了人,大家都在聽著竇立國講話。記者一打聽才知道,去年7月,竇立國自掏腰包,出資120萬,承包了這個鳳凰城分部,已經從一名普通的快遞員榮升為北京申通鳳凰城分部的總經理了。

竇立國:在雙十一之前,一定要把我們的車輛,就是三輪車,要全部地檢查一遍,然後看一下哪需要修的,趕緊修,別雙十一那個件多了,修不了,壞到路上就麻煩了。

因為是送快遞出身,竇立國對業務非常熟練,承包後,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去年只有40多平米的倉庫,擴充到200多平米。為了增加運力,竇立國在一個月之前還買了一臺7.2米的大貨車。

竇立國:這是我們在10月份新買的車,這個車就是應對雙十一,原來我們的車是4.2米,現在4.2米的車在外面停著呢,就是在4.2米的車子基礎上又增加了一輛7.2米。等於說我們的運力將近增加了2倍。

根據竇立國做了十年快遞員的經驗,他預計,今年雙十一的送貨量要比去年增長將近一倍。

竇立國:今年雙一的話,我們這邊峰值有可能會達到八九千票(每天),去年我們是送了5000件。

竇立國告訴我們,從2008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業的送貨量和取貨量每年的增幅都超過100%。他親身經歷了快遞飛速發展的時期。

竇立國:整個就感覺有點措手不及了,跟不上了,那個量就特別大,到2008年的時候,一天就能取200多個件。以前的話一天就取十幾個件,以前取十個、八個,翻了不止是幾十倍。收入也是翻了幾十倍了,收入都過萬了。

竇立國說,剛開始做快遞員的時候,沒什麽經驗,只是起早貪黑地送快遞。但是時間一長,他摸出了一套送快遞的經驗,除了付得出辛苦,還要找到小竅門。從2008年到2013年的五年間,竇立國創造了一個普通的快遞員五年掙了200萬的神話。

竇立國:你在雙十一之前發名片,為什麽,因為這幾天你發出去的名片,他有可能在雙十一的時候,他能用得上,尤其15號以後就是一個什麽高峰呢,退貨的高峰期,那我們就得抓住這個機會,像去年我是送了55個件,發了25張名片,一共是接了8個電話的,至少是取成功了8個件。25張名片取8個件,這8個件,能掙多少名片的錢,掙四五百張名片的錢也掙出來了。

趁著雙十一的商機,竇立國正在跟員工們分享著自己尋找客戶的經驗。

竇立國:其實就是我們人生要邁的這麽一個步伐,我們邁開了,我們就會覺得每一個件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新客戶。

竇立國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是做快遞員時卻發現快遞點有很多問題,所以,當他承包了快遞點後,第一件事就是對快遞點進行了改革。

竇立國:快遞員早晨8點半才來,才能提貨,甚至有人10點鐘才開始來提貨。我們來第一個改革的方法,就是說要求8點半以前出去出完貨,8點半你的三輪車,快遞員就從這走了。那就增加客戶的體驗,他就覺得這個很好,第一時間就給送過來了。如果按照以前那個操作方法的話,一天一個快遞員就能送60個件左右,但是按照我們這個嚴格的時間,規定的時間去操作的話,他一天就能送到120個件,效率能提高將近一倍。

以前,鳳凰城分公司的簽收率只能達到80%,在總公司排名倒數。竇立國接手之後,采用每天統計簽收率的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快遞員的簽收效率。

竇立國:這個是我們每天都要統計簽收率,我們大多數都是90%,這還有100%,這個是一定要保障的,這個到月底算下來的話,所有的快遞員都有,每個人一張表。到月底你就知道了,誰的工作沒做好,他的工作沒做好,那就開始想辦法,看看怎麽去調配他的量啊,是送的多的原因,還是其它服務上的原因導致的這些情況,那我們現在達到96%以上的,我們就能排到正數的前五名那邊去了。

如今,竇立國承包的申通鳳凰城分公司慢慢擴大,去年只有3個客服人員,現在已經擴充到9名。

竇立國:電子商務它屬於是推著你在前進,你是隨著這個電子商務的前進,就是你不想前進都不行,逼著你,你必須得買車,必須得增加人。再過兩年,我們村里的人都會去上淘寶上買東西,那就厲害了,那中國的話13億人,里邊據說有五六億、七八億的農民,這些人要是買些什麽東西,那現在就不敢想象。未來的五年會賺更多。

竇立國告訴記者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 快遞業的送貨量和取貨量每年的增幅都超過100%

根據國家郵政局網站數據,2013年11月11日,主要網商全天共產生訂單約1.8億件,較去年同期增長85%,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的迅速攀升,倒逼著快遞業快速成長。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快遞業最大的“客戶”,網絡零售產生的包裹量已占快遞業務總量的六成以上。十年前,如果有人在網上開店賣東西,那一定是一個非常稀奇的事,而如今網上購物則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衣食住行、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代理品牌,到自己設計的商品,足不出戶,隨時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電子商務帶動了很多相關的產業,同樣給很多創業者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電子商務為創業者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電商Artka服飾總經理大橋:沖鋒的戰鼓已經擂響,雙十一在向我們招手。

員工:久戰雙十一,平凡創奇跡。

阿卡服飾是天貓的一個電商,2005年,剛剛從設計專業畢業的阿卡,在淘寶上註冊了一個小店鋪,與其他網店不同的是,阿卡只賣自己制作的衣服。

2012年阿卡服飾第一次參加“雙十一”的銷售,收入就高達2700萬元,到了2013年的“雙十一”,阿卡的銷售收入更是驚人,直接飆升到1.2億元,比第一年翻了4倍多。這種勢不可擋的銷售業績讓阿卡服飾的創始人喜出望外。

電商Artka服飾創始人阿卡:根本沒辦法去想象你一天銷售能達到一個億,這個可能對很多傳統的服裝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一個數字了吧。

除了翻著跟頭增長的數字外,網上的銷售經歷,也讓阿卡無法忘懷。這件陽光小花裙是阿卡在網上賣出的第一件自己設計的衣服。民族風格、手工制作、誇張的線條是阿卡喜歡運用的設計元素。讓阿卡沒想到的是,這件衣服的圖片放在網上的當天,就被賣了出去。

阿卡:這套陽光花裙呢,應該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個款式。因為它這個代表著我就是說邁出做服裝的第一步吧。那種感覺對設計師來說,是很寶貴的。

別看僅僅是一條小花裙,但在阿卡看來卻非同一般,因為自己的設計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阿卡:作為一個大學剛畢業的設計師來說,可能你自己完全主導的一個設計創造的一個東西,要到喜歡你的顧客的手里面,他的渠道非常少。因為你不會有這麽多資金去搞一個實體店。就是當你跟喜歡你東西的那些人可以直接隔著一個屏幕,面對面的,然後讓他們來喜歡你,然後想要你這個東西,覺得那種感受是很神奇的。

阿卡告訴記者 電子商務降低了創業者的門檻

初試牛刀,讓阿卡喜出望外,打那以後,阿卡不斷地將自己設計的服飾拿到小店上賣,短短幾個月就能達到月收入一萬元以上。一年之後,阿卡就有了自己的工廠,不久之後,阿卡加入到天貓,隨後,阿卡的丈夫、還有丈夫的同學都加入進來。

阿卡丈夫郭郭:因為經過一年的發展,它基本上每天的業績可以做到六、七萬元左右。

大橋: 我記得我剛加入公司的那個2011年的話,整個公司大概就是百來號人,然後銷售大概就是八千萬到一個億左右。那麽到了這個2012年的話,就快速成長到了兩點這個幾個億了。那麽到2013年的話,我們已經銷售已經突破這個4.5個億了。

阿卡服飾發展的速度超出了他們每一個人的想象,9年來,公司的辦公地點就搬了7次。

郭郭:因為每一次搬家之後,可能都會到一個新廠里,可能覺得預期會有三年或者五年可能是夠了,搬到相對來說我們覺得比較大,當時比較大的充足的場地。但是發展的節奏,可能還是超出了我們預期很多。

阿卡:這個速度怎麽會這麽快,完全出乎意料。所以說之前的前三四年,完全是很被動地被推著往前走。

今年,眼看著雙十一臨近,公司里上上下下忙個不停。

阿卡:這款衣服現在收藏的情況是最好的,肯定可以再去,去再補點單那樣子。可能下單上面,可能比如說可以再增加個50%左右吧。

工作人員:好的,那我記下來。

公司正在對新招收的120多名客服人員進行培訓,大橋說根據往年的經驗,“雙十一”這一天,銷售額就能占到全年的20%到30%以上,所以,每一家電商都不敢怠慢。

大橋:去年我們是150個新款,今年的話那我們是準備了300多個新款來滿足顧客的需要。尤為重要的是說我們推出了這個阿卡的高端系列,去滿足這個不同顧客層這樣的一個需求。

從2005年阿卡一個人單打獨鬥到現在,公司已經擁有3個自主品牌、800多人。但是在今年雙十一到來的時候,他們還是感覺到人手不足。

現在公司已經擁有3個自主品牌 800多名員工

大橋:我們從9月份開始就招募這個臨時的客服,招募了這個120名,一倍的量,那麽提前進行培訓。那麽確保是說在雙十一當天,我們兩百多名客服能夠同時上線,以專業的服務來滿足顧客對服務的快速需求。

從開店至今,不到十年的時間,阿卡除了淘寶、天貓之外,先後開拓了京東、唯品會、亞馬遜[微博]等多個電商渠道。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這讓阿卡和她的同事,有了更大的商機。他們看準了國際市場,打算將自己設計的衣服拓展到海外。

半小時觀察:電子商務正在開啟新的商業模式

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首次舉辦以“雙十一”為口號的促銷活動,在光棍節進行了五折促銷,引發億萬網民的瘋狂熱情,時至今日,單身青年們口中調侃的“光棍節”,儼然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其實,光棍節也好,購物節也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看到,因此帶動的相關產業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電子商務已經不能簡單囊括互聯網上的消費形態,它已經形成了一套新的生態系統,從購物平臺、技術、數據到物流與支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開啟的是一個全新的經濟模式和商業模式,它帶給全社會的深遠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855.html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1-17 10:21:00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山煤國際(600546.SH)發布的一紙公告,讓“沈寂”些許時日的煤炭板塊,一躍成為資本市場關註的焦點。

11月17日,山煤國際發布公告稱,郭海因其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職務;據有關規定,郭海的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雖然山煤國際在公告中強調郭海的離開是個人原因,但仍給外界留下猜測;值得關註的是,近年來,山煤國際業績下滑較為嚴重。

在郭海就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當年即2012年,山煤國際的營收高達954.08億元,凈賺7.67億元。但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已經降至632.38億元,且巨虧17.24億元,這也是其自“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任期本應在明年1月結束

山煤國際在2009年12月25日,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借殼上市,其控股股東是成立於1980年的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煤集團”),作為全國四家具有煤炭出口權的企業之一的山煤集團,是國內同行業實現煤炭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的首家企業,穩居“中國企業500強”。

對於山煤國際來說,郭海屬於“空降兵”。在進入山煤集團之前,郭海在大同煤礦集團擔任副總經理,時間起始點為2007年6月到2011年8月。大同煤礦集團是中國第三大煤礦國有企業,僅次於神華集團、中煤集團。

2011年8月,郭海被調任山煤集團,擔任的職務是副董事長、總經理;自2012年6月起,郭海升任山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並兼任山煤集團的核心上市公司即山煤國際董事長。

郭海擔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終止日期為2016年1月23日,此時郭海便請辭山煤國際董事長,雖然距離其任期結束只剩下兩個月,但投資者多少有一點心理準備。

今年10月底,山煤集團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山西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李天太,山西省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劉峰,山西省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處長彭柏青出席。在會上,彭柏青宣讀了省國資委黨委的有關決定:因工作需要,免去郭海同誌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郭海突然被免去山煤集團董事長職務,又在距離任期結束尚有兩個月之時,辭去山煤國際董事長,確實讓外界不免有些疑惑。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郭海提出辭職是“個人原因”,但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麽原因,還是以公司發布的公告為準。

在11月13日,山西省國資委在山煤集團幹部大會上宣布,任命趙建澤為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而11月17日,山煤國際董事會又同意提名趙建澤為董事候選人。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深陷虧損泥潭

2009年底登錄上交所之後,山煤國際起初確實取得了頗為傲人的成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山煤國際營業收入從2010年約為388億元,躥升至2011年近698億元,並再接再厲,在2012年,其營業收入超過954億元,直逼1000億元大關。

在山煤國際的“巔峰時刻”,郭海從前任手中拿過了“接力棒”。2012年6月,山煤國際董事會召開會議決定,選擇郭海為公司董事長。但遺憾的是,郭海就任後的下一年,山煤國際業績便開始滑坡。

2013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813.29億元,同比“縮水”140.7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2012年7.67億元,降至2013年2.44億元,跌幅超過68%。對於這樣的業績答卷,山煤國際是這樣解釋的,煤炭市場供大於求態勢明顯,煤炭價格低位徘徊,再加上進口煤的沖擊,市場競爭加劇,煤企經歷了嚴峻的市場考驗。

但噩夢仍在繼續。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632.38億元,同比下降22.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竟然為負數,約為-17.24億元,同比跌幅高達806.67%。

本報記者梳理山煤國際的歷年業績報告發現,2014年是其自2009年底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且是虧損金額較大。彼時,作為山煤國際董事長,又是山煤國際控股股東即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想必也承受著一定壓力。

為此,2015年3月,郭海在山煤集團2014年度領導班子及成員考核大會提出,確保2015年全年利潤目標的實現。但事與願違,2015年前三季度,山煤國際營業收入約為386.31億元,同比下滑21.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8872萬元,相較於2014年前三季度約為7160萬元,下跌223.91%。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是股東大會通過,趙建澤應為公司董事長。

“臨危受命”的趙建澤在11月16日山煤集團黨政聯席會議上表示,全國煤炭市場需求持續下滑,價格繼續震蕩走低,市場供求關系沒有根本改善,在這種情況下,集團的經營和發展面臨非常嚴峻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氣餒。”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