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沙特: 油價跌到20美元也不會減產 每桶成本最多4~5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30

102289030-459640708.530x298

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昨日再次重申不會減產,即便油價跌到20美元,他稱減產不符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整體利益。

Ali al-Naimi對中東經濟調查(MESS)表示,“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政策,我說服成員國接受了這點,甚至是Abdalla el-Badri(OPEC秘書長)現在也相信,降低產量並不符合OPEC產油國的利益,不管油價是多少。”

當被問及油價跌至何種水平會促使OPEC減產時Ali al-Naimi稱,“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還是60美元,都沒什麽相幹。”油價“可能不會”再回到每桶100美元了,雖然這曾是沙特所青睞的價格水平。

Ali al-Naimi還表示,沙特的產油成本最多在4~5美元/桶。

此前OPEC於11月27日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最終沒有達成一致減產協定,這顯示OPEC從穩定油價的角色開始轉變。

布倫特原油自今年6月的高點115美元/桶開始下跌,如今徘徊在60美元/桶附近,半年來油價幾近腰斬。

Petromatrix的原油分析師Olivier Jakob認為,“油價每天都在下跌,是因為每天總有OPEC成員國的石油部長出來說話,試圖打壓油價。”他說,“他們每天出現都會傳達這樣的信息:他們不會采取任何措施來限制供應,他們就是要油價下跌,要美國人減產。

上周日(12月21日),Ali al-naimi就稱即使非OPEC國家減產,沙特也不會為了提振油市而這麽做。隨後他在沙特阿拉伯國有報紙生活報(al-Hayat)周一刊登的采訪中甚至表示,該國準備好增加產量,來擴大市場份額從而滿足任何新用戶的需求。

Ali al-naimi還否認了媒體有關他與俄羅斯能源部長爭論的報導。媒體報導稱,在11月底維也納召開的OPEC會議間歇,他會晤俄能源部長諾瓦克時發生關於石油政策的爭論。

他回憶到,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CEO謝琴(Igor Sechin)在談論俄石油業30分鐘後,總結稱:“我們無法減產,因為我們的油井太老舊,一旦減產,它們就再也無法生產了。”

OPEC在11月會議中作出的不減產決定導致本已脆弱的油價加速下滑,而通過組織內官員傳遞出的信息,該組織在可預見的未來降低產量的可能性也很低。

雖然有分析師說,布倫特原油合約報價可以在2014年內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但是他們也承認,油價未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也有分析師認為,油價的下跌對供給端的影響是漸進的。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考慮從申請許可和油井建設到真正開始生產需要一段時間,美國供給端對於油價下跌的集中負面回應可能要到2015年晚些時候才出現,這意味著明年的前六個月,油價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

該報告還預計,布倫特油價和美國原油價格會在2015年分別有每桶68美元和每桶64美元的均價。

市場分析師們也指出,隨著交易員們開始結算各自的倉位,2014年剩余時間內油價的波動會相對較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96

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恐將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33

黃金,金價,中國,金礦

自2007年首次超過南非成為全球最大黃金生產國以來,中國的黃金產量一直穩居第一。即使國際金價去年跌入熊市,去年中國的產量也創造了428噸的最高紀錄。中國黃金協會預計,今年產量可能超過470噸,再創新高。但業內預計,隨著金價一再下挫,中國的黃金生產可能達到巔峰,將要開始下滑。

如以下彭博圖表所示,上月現貨金價跌至每盎司1132.16美元的四年新低。繼去年大跌28%後,截至本月22日,今年金價又下跌了2.1%。華爾街見聞上月援引世界黃金協會(WGC)數據稱,盡管今年第三季度現貨金價下跌9%,中國黃金需求仍同比大減37%。而全球金屬統計局(WBMS)數據顯示,今年1月-10月,中國的金礦產量增長15%,遠超同期全球總產量3.4%的增幅。

黃金,金價,金礦

WBMS數據顯示,今年8月到10月,中國的月度黃金產量增長幾乎停滯。南非金礦企業Gold Fields Ltd.的CEO Nick Holland上月表示,礦業公司的成本大都高於現貨金價,明年資產減計的可能性增加。

今年山東黃金礦業、紫金礦業等中國四大黃金生產商今年的每單位生產成本為每克人民幣146元。瑞銀駐上海分析師Lin Haoxiang預計,明年這一成本將增至每克人民幣150元,約合每盎司749美元。

Lin Haoxiang認為,由於金礦企業預計金價下行趨勢將持續,黃金產量溫和增長的趨勢將持續到明年。金價下跌正在影響一些高成本的中國私人金礦,一些大金礦選擇了裁員和削減資本投資這類措施降低成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62

囚徒困境:美國石油公司為啥不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55

20141225qiutu

國際油價自今年6月的高位已經下跌了近50%,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全球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另一個的原因還是在於供給端的各大產油國死扛著不減產。但問題是,既然減產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什麽偏偏沒有人減呢?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專門分析過,OPEC組織面臨著內外雙重“囚徒困境”,導致其難以做出減產的決定。如果沙特繼續全力生產,那麽OPEC組織內的競爭對手伊朗的收入和市場份額都將下降。但伊朗很可能為打擊沙特的戰略利益也完全豁出去的生產。與此類似,如果OPEC達成一致開始減產,而非OPEC產油國不減產,那麽OPEC的市場份額就會減少了,這甚至會進一步刺激美國頁巖氣的發展。

高盛甚至分析認為,在原油這個寡頭壟斷的市場中,沙特的最優選擇是增產而非減產。高盛指出,通過“不減產”甚至增產的方式,沙特至少可以將收入穩定下來。與此同時,將控制每桶邊際收入和需求波動性的風險拋給美國的頁巖油產商。關於這一點,華爾街見聞曾在這里有著詳細的介紹。

那麽問題就來了,既然其他國家無法減產,作為本次油價暴跌的“始作俑者”,美國是否可以減產呢?畢竟從供應面來看,美國的頁巖油產量激增是導致全球原油供大於求的主要原因。

問題可沒這麽簡單——美國的石油公司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囚徒困境”:雖然共同減產符合美國石油生產商的整體利益,但由於反壟斷法禁止他們像歐佩克那樣開會討論,所以大家很難一致行動。每個生產商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最有利的當然是讓別家減產,自己不減產甚至增產。

削減石油產量對企業來說是件冒險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可能丟失市場份額,更不用說他們需要現金來償還債務、鉆探新油井了。

《華爾街日報》援引里昂證券分析師Eric Otto稱,債臺高築、支出計劃規模過大、流動性很差的美國石油公司陷入了生存競賽,誰都想最後一個減產。

換言之,在囚徒困境下,大家很難做出對整體和自己都最優的選擇,於是,“單打獨鬥”確保自己利益不受損成了各家石油公司的理性選擇。而當所有人都選擇這麽做時,個體的“最優解”就成了整體的“最壞解”。

事實也確實如此,過去幾個月石油價格的顯著下降並沒有阻止美國產量的擴張。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的原油產量增加了110萬桶/天,產量已經高達910萬桶/天。截至11月底,美國的原油產量較六月底增加了64.1萬桶/天。

在現有產量下,如果美國每天要將石油產量減少100萬桶,那麽每個美國石油公司必須減產11%。或者讓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EOG關閉所有在美國的生產。這些顯然都行不通。

盡管受到低油價打壓,但美國油企依然保持樂觀。彭博援引休斯頓的海上石油生產商Hercules公司CEO John Rynd表示:“我感到害怕了嗎?不。”他認為目前油價下行對公司的沖擊還比不上2009年那次,公司資金的流動性要比幾年前更好。

而且,美國頁巖油大佬Harold Hamm表示油價不久後就將反彈。他認為沙特石油部長連續的不減產表態是在虛張聲勢,他強調,在現有油價下沙特將無力長期維持高昂的社會福利開支。

據《華爾街日報》,一些北美公司表示,它們計劃明年縮減資本支出,減少新的石油勘探活動。但與此同時,這些公司表示它們的產量將上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79

沙特為什麽要減產?俄羅斯、伊拉克原油產量創歷史高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08

roger_wendell_oil_rig_near_dalhart_texas_05-14-2006

隨著伊拉克和俄羅斯的石油供應飆升至幾十年來最高水平,2015年年初原油價格被推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俄羅斯能源部的數據,俄羅斯2014年產油量達到1058萬桶/日,同比增長0.7%,為蘇聯解體後最高水平。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Asim Jihad表示,伊拉克12月每日出口294萬桶,為自1980年代以來新高。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11月,這兩個國家提供了世界上15%的石油。

2014年,布倫特原油下跌了4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2014年,OPEC拒絕削減產量,而美國石油產量升至30年最高。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表示,俄羅斯今年將維持產量,預計價格將趨於穩定。

Saxo Bank A/S分析師Ole Sloth Hanse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隨著俄羅斯和伊拉克的最新消息,不斷上升的石油供應仍給原油市場帶來下行壓力。布倫特原油期貨今天每桶57美元,今年可能會降至50美元。

即便在去年歐美制裁之後,俄羅斯產出也有所增加。該國政府有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稅收。

作為OPEC第二大生產國,伊拉克上月與半自治的庫爾德地區達成協議,將庫爾德的石油出口到土耳其。

咨詢公司JBC Energy GmbH的分析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看起來對向北部出口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Jihad 表示,12月,伊拉克出口557.9萬桶石油,相當於每天約18萬桶。這比11月的83.6萬桶增加了6倍。

伊拉克與俄羅斯的大幅增產也讓沙特此前對於為何不願減產的說法更加可信。此前由於堅持不減產,在油價暴跌期間沙特遭到了很多質疑。對此,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表示沙特不願意失去市場份額,他表示: 

讓高效率的產油國減產,而低效率的增產?這是不正常的。如果我們減產,那麽我們的市場份額會有什麽變化?其他產油國會拿走這部分市場份額,油價會上漲,這些產油國可能是俄羅斯、巴西或者美國,甚至任何其他高成本的產油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0

OPEC海灣國家:即便油價跌破50也不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11

20140109oilopec

雖然本周油價跌破50美元,但沙特等海灣國家不減產的決心依然堅定。

在油價短暫跌破50美元之後,各OPEC成員國均派出代表出席了一次內部會議。一位不具名代表告訴路透,OPEC沒有可能重新考慮減產問題,非OPEC國家才應該為油價下跌負責。

歐佩克各國部長和代表均指責,正是俄羅斯、墨西哥、哈薩克斯坦、美國等非OPEC產油國導致了市場的供大於求。

在過去六年中,美國原油產量在頁巖油革命的推動下從500萬桶/天增加至900萬桶/天,創30年來新高。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了48%。

在低油價的持續打壓下,目前已有美國頁巖油公司開始破產。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

不僅如此,一些非洲、拉美的OPEC國家也快忍不住了。伊朗和阿爾及利亞的代表已經開始呼籲OPEC減產以穩定油價,利比亞代表表示贊同。而委內瑞拉更是一直致力於推動OPEC減產。

不過,OPEC老大哥沙特阿拉伯仍然堅定地表示不會減產。一位代表表示,沙特石油部長Naimi講得很明白,歐佩克不會單獨減產

昨天,布倫特原油一度再次跌破50美元關口,但隨後收複了失地,目前徘徊於51美元附近。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782

美國石油生產商現減產意願 油價暴跌後反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55

周五,油服公司Baker Hughes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周在美國運作的石油鉆井平臺數大降61個,為1991年來單周最大降幅,也是連續第五周下降,表明美國石油生產商有減產意願。

原油美國沙特

周五盤中,布油跌破49美元,跌幅達3.6%,創2009年4月來新低。受上述消息提振,油價自六年新低反彈,日內跌幅顯著收窄。收盤時,布油下跌1.67%,收報50.11美元/桶;美油下跌0.88%,收報48.36美元/桶。不過,本周油價仍大幅下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布油本周累計下跌11.2%,為11月OPEC宣布不減產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盡管美國運作中的石油鉆井平臺數幾周連續下降,但總數仍比一年前多。油企通過鉆井,用來尋找新的石油。鉆井活動下降可能比實際產量下降提早許多個月。

原油市場依舊被供大於求的陰影籠罩。周四,海灣產油國領導人紛紛表態,堅決不減產。

在布油短暫跌破50美元之後,各OPEC成員國均派出代表出席了一次內部會議。據路透社,一位不具名代表稱,OPEC沒有可能重新考慮減產問題,非OPEC國家才應該為油價下跌負責。

據彭博新聞社報道,阿聯酋駐美國大使Yousef Al Otaiba表示,無論油價跌到多低水平,阿聯酋也沒有減產計劃,市場供給過剩,並非由於OPEC國家造成,OPEC國家不會減產。

在低油價的持續打壓下,目前已有美國頁巖油公司開始破產。因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石油公司WBH Energy LP及合作夥伴申請破產保護。2010年來,美國油氣公司債務量大增55%,正是由於這些公司債臺高築,即使油價暴跌,他們也選擇生產。從“債務與EBITDA之比”指標看,美國多家油氣公司債務狀況極其糟糕。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曾提到,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在美國運作的石油鉆井平臺數五周連降,表明在油價暴跌、債務高企之際,美國石油生產商有減產意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60

高盛:OPEC減產無望 三個月後油價跌至4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18

us-stocks-stumble-oil-crash-continues-weigh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70~80美元。因該行對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已不抱希望。

彭博援引高盛的報告稱,該行調降對基準國際油價的預估,預計今年上半年庫存將會增加。Jeffrey Currie等高盛分析師稱,過高的存儲能力意味著供給過剩持續時間可能長於以往。

高盛稱,美國油價需在今年上半年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才能遏制頁巖油投資,因該行已放棄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的預期。

“我們認為價格要在更低水平保持更長時間,才能使頁巖油投資下降,直至市場恢複平衡,”高盛在報告中寫道,”油市還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高盛稱,預計3個月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價格為每桶41美元,布倫 特原油價格為42美元,原先預估分別為70和80美元。

高盛對6個月和12個月後WTI價格的預估分別從75和80美元大幅調降至39和65美元,對布倫特原油的預估分別從85和90美元調降至43和7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24

死磕到底!加拿大最大油砂公司拒絕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77

盡管油價在本周再度遭遇重挫,布倫特原油跌破45美元/桶,但是原油市場爭奪戰卻愈演愈烈。加拿大最大油砂公司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 Ltd周一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別指望我們減產。

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周一發表聲明稱,油價下跌將迫使其削減新項目投資,並限制其增長預測,但該公司仍然預計今年的總產量將超過2014年的7%。公司同時表示將在未來2年內繼續擴大其最大的油砂開采項目的產出量。

和頁巖油需要不斷鉆井以保持產量不同,油砂開采一旦開發完成之後,每天可以穩定生產成千上萬桶原油,並且可以持續30年不間斷。

對於此前已經耗費了大量投入,並且生產周期超長的油砂公司而言,停止項目並削減產能顯然不切實際。

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首席財務官Corey Bieber周一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很多成本是固定投資,增加產量並不意味著需要增加相應比例的員工。只要有效的管理投入和產出,便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根據EIA的信息,2014年加拿大出口到美國的原油每天超過300萬桶,遠高於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原油數量。

crudezheng

油砂露天礦的保本價格大約為30美元/桶,而由加拿大Cenovus能源公司經營的運行效率最高的地下油砂項目,其保本價格大約為35美元/桶。這意味著雖然油價處於明顯低位,但是油砂公司目前依然可以保持不敗之地。

國際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分析顯示,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桶以下,加拿大的油砂公司可能會面臨壓力。Wood Mackenzie認為這類生產商將在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30美元左右時虧錢。但關閉生產線和重啟生產對這類生產商而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括將蒸汽註入底下,使得重啟本身變得昂貴。另一方面,能源也是油砂生產的主要成本,所以低油價本身會幫助降低生產成本。

高盛在最新的報告中預測,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70~80美元。因該行對OPEC可能減產讓市場恢複平衡已不抱希望。

布倫特原油周一重挫5%,最低觸及46美元/桶,刷新2009年4月以來新低。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同步走低,大跌5%,刷新近六年新低至45.95美元/桶。周二油價繼續穩步走低,布油最低見於45.25美元/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63

商品市場怪象:為何價格暴跌 生產商卻難以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57

20130820124904-1632502190

理論上來說,大宗商品周期由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反過來又會調節供求。

大宗商品價格幾乎全面下挫,雖然已有跡象表明原油開采商正在對此做出反應,但金屬、煤礦和糖等商品生產商卻還沒有。

為什麽生產者未能根據價格調整產出呢?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答案就在這“五個C”中:

Contracts 合同

許多大宗商品生產商都受限於“提貨或付款協議/合同”(Take or Pay Contract),必須為使用某種交通或物流基建設施支付費用,如輸油管道、港口服務等。

簽署了這些合約(通常是長期的)意味著就算不再使用,生產商也要為它們支付費用。於是停產就變得不那麽有吸引力了。

Cash flow 現金流

大宗商品生產性投資通常是沈沒成本,可能還是通過債務融資的。生產商需要持續不斷地產生現金流去償還債務或者利益,以及維持正常的運營,直到產生的現金流為負。

這種情景現在就出現在美國垃圾債券市場上,近20%的低利率能源債現在以不良債券的價格水平進行交易。

Capacity utilisation 產能利用率

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生產商在嘗試通過提升產能利用率來降低成本。但市場上的每一位生產者都這麽做時,價格就會持續下跌,於是變成了“看誰能堅持到最後”的比賽。對於鐵礦石來說,其結果是,價格自2014年初下跌近50%。

Currency 貨幣

大部分大宗商品以美元交易,而美元升值意味著商品貨幣的走弱。於是,以本幣衡量,商品生產商獲得的收入反而增加了,盡管大宗商品價格在承壓。

此外,商品貨幣的貶值也降低了當地的生產成本,提升生產者利潤率,因為它們賺回來的是美元。

Costs 成本 

大宗商品行業受益於低油價,因為生產成本下降了。原油、煤炭開采商和農民也受益於能源成本下降。燃料費用占到煤炭開采商全部成本的10%,而能源價格下降意味著農民的化肥支出下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25

蕭規曹隨 沙特新國王或將繼續堅持不減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02

Prince-Salman_2251916b

換了新國王,沙特的石油政策可不會變。

彭博指出,沙特的新國王薩勒曼(Salman)可能會繼續堅持已故國王阿蔔杜拉的政策,即便油價下跌也不會減產。

問題的關鍵在於薩勒曼是否會保留現有石油部長Ali al-Naimi。Naimi今年80歲,自1995年以來就一直主導沙特的原油政策。他此前曾表示,希望能將更多時間投入到其他工作中,比如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校董會主席。

彭博援引咨詢公司阿拉伯觀察首席經濟學家Florence Eid-Oakden評論稱:“沙特領導層已經做出了艱難決定,適應更低的油價。Naimi聲譽卓著,廣受尊敬。只要現有內閣仍然在位,沙特的政策不會改變。”

在今年1月6日代表已故國王阿蔔杜拉的新年講話中,薩勒曼表示,現在的市場“緊張”是由全球增長放緩所致,沙特將堅定地繼續現有石油政策。即便油價下跌,沙特的穩定並不會受到威脅。

他說:“你無法忽視國際原油市場的緊張局勢……過去,我們用自己堅定的意誌和智慧應對了這些問題……我們也將以同樣的方式應對當前的局面。”

理論上,沙特的石油政策是由最高石油委員會做出,該委員會成員包括國王、其他王室成員、內閣的各位部長和石油界領袖。

但事實上,Naimi才是沙特原油政策的真正主導者。華盛頓智庫的Simon Henderson在去年10月的一份研究中稱:“盡管已經年近80,而且可能會退休,但Naimi仍然牢牢地掌握著控制權。”

目前,沙特原油產量950萬桶/天,超過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出口700萬桶/天,約占全球的五分之一。

沙特主導的OPEC拒絕減產,再加上美國頁巖繁榮和全球需求低迷,共同推動了國際油價暴跌。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下跌了近6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