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孫宏斌溢價10%回售綠城 宋衛平擬籌70億港元回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07/874462.html

向融創賣出股權的交易仍在港交所審核的路上,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突然改變了主意。為何要“悔婚”?對南都記者的疑問,宋衛平僅回應稱“按照規則,公告前禁聲”。不過,知情人士昨日透露,宋衛平已確定回歸綠城。而接近孫宏斌的知情人士則稱,孫已表示願意讓權。

究竟宋衛平如何耍回馬槍?昨日,綠城和融創有關負責人均向南都記者表示,暫無官方消息,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不過,據知情人士稱,孫宏斌對於宋衛平的回歸並未提出太苛刻的條件,同意對方以不過分的溢價重回綠城。目前流傳版本稱,可能是在原收購價63億港元的基礎上加10%的溢價,宋衛平為此已在籌集資金。

宋衛平“回頭”

融創收購綠城股權曾是今年房地產市場上最大宗的收購案。根據5月22日融創中國的公告,融創中國以62 .98億港元代價收購綠城中國24.313%股份,雙方交易的最後截止時間是2014年12月底。

“截至目前,香港聯合交易所還沒有審批雙方的收購事宜。如果有的話,或者我們公司對收購有任何需公開內容的話,會有公告進行披露。”綠城有關負責人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這意味著,雖然孫宏斌早已開始行使老板的職權,但現階段從法律上來講,綠城還是宋衛平的。

對於諸多被媒體追問的細節,宋衛平先是以“你猜”虛晃一槍,隨後短信回複稱“按照規則,公告前禁聲”。但接近綠城高層的知情人士稱,這個態度已經是擺明了要回歸。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昨日也發微博,袒露心聲,疑為回應收購變局,“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

事實上,翻出過往宋衛平的語錄,不難發現伏筆。5月17日,宋衛平通過官網發文,稱股權轉讓,首先來自退休的需要,“我們選擇相信融創,相信孫宏斌”,“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綠城造的房子,不管以前造的,現在造的,將來造的,我全部負責任。”

宋衛平對“德”的強調,也為他贏得了江湖名聲,以及孫宏斌在“回馬槍”事後的一句“你是永遠的大哥”。據宋衛平向身邊人士透露,其回歸原因,一是接到大量業主投訴,主要是質量問題,比如青島項目。另外綠城、融創雙方在做事和考慮問題方面有諸多不同,這些都讓宋衛平下決心回歸。

“當年紀大了,要退休了,發現這個世界一切事情的發生發展都跟你沒有關系了,這才是最可怕的。”在去年一次綠城媒體會上,宋衛平這樣感慨。現在看來,宋衛平的確還有著這樣的一面,不願成為一個無關的人。

孫宏斌不阻攔

對於宋衛平的回歸,孫宏斌至今未作任何公開解釋。昨日他在個人微博中寫道:“年輕的時候爭強好勝,曾經贏得暢快淋漓,也曾輸得一塌糊塗,但是我不後悔。年紀大了點後,希望多做些雙贏的事,少做些一贏一輸的事,不做雙輸的事。實在做不到,就保護你的員工的權益,保護股東們的利益,保護家人的平安幸福,支持你的朋友們。不做好人,不做壞人,做人。”

據知情人士從談判現場獲得的消息,孫宏斌對於宋衛平提出的回歸要求,並未給出太過於苛刻的條件,同意對方以不過分的溢價重回綠城,並且給出了一個十分寬松的付款節奏。此外,孫宏斌沒有開出任何額外附加條件。不過,雙方交易對價目前尚不得而知。

綠城現任總經理田強近日公布的一封內部信顯示,融創接手以後的8、9、10月,綠城就實現銷售35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綠城總共賣了305億元。算上融創,孫宏斌旗下的兩家公司銷售額相加,足以進入千億軍團。融創的營銷團隊也已經遍布綠城各大項目。如果說走就走,各種財務和人事的糾葛並非易事。

對此,融創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對於事件進展,目前公司都還不太清楚。但不少高層說,“老孫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收購存變數

事實上,融創收購綠城股份後續如何發展,還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

如今5個多月時間過去了,這樁收購案至今仍未獲得香港證監會審核通過。據港媒此前報道,港交所視融創與宋衛平為一致行動人,綠城高層也證實證監會確實有這方面的考慮,交易時間將會延長至12月份。

“香港證監會認為宋孫是一致行動人的話,聯手交易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因此交易隨時可能生變。”有港股分析師介紹,根據港交所規定,一旦判決一致行動人成立,融創要麽放棄收購,要麽發起全面要約收購。後者約需耗資196億港元,比起孫宏斌目前的出價63億高出兩倍還多。

“並購的交易案沒有最終交割,什麽可能性都有。”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向南都記者表示,還要看雙方的約定和後續談判。

回歸的代價

如果真的回歸,宋衛平要出價多少?

宋衛平此前決意放手綠城後,傾註心力栽培的藍城,以代建、現代農業等為主業,目前還處在“燒錢”階段。截至2014年9月19日,藍城已簽約代建項目170個,總可售金額1800多億元。在公司四大板塊中,代建比重高達50%,其次是養老占30%,而養老、農業以及健康等板塊均處於盈利能力欠佳的階段,將面臨諸多基礎設施的投入,很難在此時給宋衛平提供資金回報。

據悉,目前宋衛平持有10 .473%的綠城股份,其一致行動人壽柏年持股8 .086%,二者合計持股18.559%.按照11月4日收市價8.790港元計算,二者股權價值約為35億。

知情人士透露,宋衛平考慮向東方資本融資,同時向綠城高層“眾籌”20億資金。但有券商人士表示,宋衛平身邊的管理層不願意,“如果不能做到絕對控股,老宋的回歸沒有意義。要拿回主導權,還需要經過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兩道關卡”。

根據市場傳言,宋衛平已經在籌集資金。目前流傳版本稱,孫宏斌基本沒提什麽要求,可能會在原收購價63億港元的基礎上加10%的溢價。據稱已有資產公司答應出資50億元幫助宋重回綠城。

不可否認的是,綠城和融創雖然結合,但秉持著不同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可謂“理想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的碰撞。經此折騰,綠城會否元氣大傷?是雙贏雙輸亦或誰贏誰輸,唯有拭目以待。

[觀察]孫宏斌比宋衛平“幸運”

可以說,孫宏斌的運氣比宋衛平好,下半年來整個房地產的宏觀環境已悄然生變。宋衛平一貫極力抨擊的調控政策,在他決定賣出綠城後得到了實質放松,全國僅一線城市仍在限購,此時綠城也已“起死回生”。

政策的陽光正照在綠城的身上。8月份,綠城實現銷售額72億元,並以18億元的成績成為當月杭州主城區的銷售冠軍。9月份綠城銷售再創新高,達83億元。

“放松限購的政策背景給了不少房企喘息生機。”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向南都記者表示,另一方面孫宏斌的功勞也不容忽視,團隊入主後,綠城采取了不同於宋衛平時代的大膽降價,促進了購房需求的釋放。

融創團隊6月份全面介入綠城的營銷。據綠城內部人士介紹,此後公司多方面的運作都打上了融創的印記,強調高周轉、高執行。在銷售方面,融創奉行價格隨行就市的策略,也明顯為綠城銷售增添了動力。

南都記者陳琳琳

原文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41107/13256191_0.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26

6000億債券回售待解 警惕風險提前暴露

2017年來,信用債的違約有所減少,市場的緊張情緒亦大為緩解。不過,接連的債券回售違約曝出也顯示,隨著回售高峰期的來臨,回售違約特別是弱資質發行人的回售違約正在逐漸增多。

3月13日,東興證券公告12江泉債當天僅支付利息,未派發此次回售債券的本金。也就是說,12江泉債觸發實質性的回售違約。隨後,鵬元將12江泉債信用等級由BB下降為C。

“回售違約原因可能出於發行人深陷經營困境或獲取外部融資的能力相當有限,甚至已經出現貸款逾期的情況下,回售時現金流緊張導致沒有足夠的資金償付本息,若持有人執行回售權則會導致發行人提前暴露信用風險。”融通基金固收研究員田昕明告訴第一財經。

近年來,因回售而導致的信用風險時有發生,比如12湘鄂債、10中鋼債、12鄂華研和11霍煤債(兩個品種)等。

警惕信用風險提前暴露

《公司債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公司債發行人限制拓寬,公司債呈井噴式發行,統計顯示,今年發行金額合計超過6000 億元,並且其中回售債券以“3+2”期限為主,共有約700只信用債在面臨回售、迎來回售高峰。

3月13日,東興證券公告12江泉債當天僅支付利息,未派發此次回售債券的本金,回售違約形成。事實上,早在2015 年 12 月鵬元便發布評級報告,下調公司主體及債項評級(AA/AA 下調 至 A+/A+,負面),評級下調的主要原因是 2015 年公司鋼鐵業務停產整治導致公司 2015 年營業收入及利潤明顯下降。

12江泉債回售違約被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是“意料之中”,對大多數機構而言,其幾乎沒有投資價值。

“回售違約顧名思義就是附有回售權的債券未能在規定日期按期完成回售,就性質來講可以看做信用違約的一種。”田昕明告訴本報,對於存在流動性需求的投資者,回售相當於一次性以回售價格賣出,避免了在二級市場出售債券的流動性風險,當市場流動性緊張時,投資者的回售比例有所上升。

本報也了解到,進入回售區間的個券中近 58%是私募公司債,一般企業債和一般公司債占比均為18%,其中進入回售區間的私募債主體等級多為AA。隨著今年將迎來個券密集回售區間,弱資質發行人可能因此面臨的到期回售壓力,進而引發發行人提前暴露信用風險。

“回售違約對市場的影響和基金投資的關註點,一方面集中在債券持倉機構可能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從信用債回售的時間分布來看,2017-2019年處在信用債回售的高峰期,回售債券的數量均超過700只,發行總額均超過6000億元,需警惕回售企業違約風險集中爆發對市場可能帶來的沖擊。”田昕明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也就是說,在目前信用風險擔憂加大的背景下,投資者行駛回售權的概率將明顯上升,面臨回售壓力的含權債券規模也不斷上升。

近年來,因為回售違約而暴露的信用風險也時有發生。2016年,11霍煤債(兩個品種)進入回售期,發行人利率上調100個BP,仍有97%的投資者選擇回售。回售行權期延長2個月,並通過了新增的擔保議案。

並且需要註意的是,由於2017年公司債發行政策收緊,發行人通過公司債再融資的渠道受限可能引發公司債發行人發生債務違約。

基本面改善,信用債形成支撐

今年開年來,信用債違約有所減少,從回售違約邊緣“拉回”的也有。

2月15日11柳化債公告,存在到期回售資金償付風險同時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提示。不過,好消息是幾日後相關方形成對11柳化債的資金解決方案,第一財經也了解到,3月13日-16日是回售申報期,3月27日是回售資金發放日。

“今年信用債違約少很多,緊張的氛圍又過去了。盈利好轉是一方面,就拿山西的煤炭、鋼鐵盈利改善很多。”上海去年一位績優基金經理也告訴第一財經。

之前的一個經典提前回售案例則是12伊旗城投債。2月7日,12伊旗城投債(PR城投債)進行提前回售,其也成為首只成功進行提前回售的城投企業債。

本報也了解到,成功進行過提前回售的案例還有泰華信(13泰華信PPN001)和鐵二股(15鐵二股SCP009和15鐵二股SCP010),其回售價也較為合理。其中,13泰華信PPN001於2016年3月17日提前兌付,並且發行人采用延長計息天數的方式補償投資者。15鐵二股SCP009和15鐵二股SCP010於2016年4月5日提前兌付,也對持有人進行了補償。

而對臨近回售期的發行人而言,一方面需要考慮自身的償債能力,即是否能夠成功兌付回售款;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再融資能力,即是否能夠通過其他的融資渠道借新還舊,應對回售帶來的流動性沖擊。

融通基金固收研究員李冠頔告訴第一財經:“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減少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點,第一是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我們看到基本上所有的經濟指標都在回升,尤其是工業品價格相對於前幾年有一個比較大的修複,這對於改善企業現金流,緩解壓力有很大幫助;第二是市場對供給側改革的預期較強,過剩產能龍頭企業的基本面進一步改善,過剩產能一直是信用債違約的重災區,這方面的利好也對信用債形成支撐。”

“我們傾向於認為短期內市場小有機會,首先是之前利空的預期釋放的比較充分,包括經濟企穩,外圍市場的影響都比較充分的釋放到市場中了,短端利率(同業理財,存單)也出現了一定的鈍化,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沒有增量信息,市場可能有一波機會。”李冠頔認為。

李冠頔也提醒需要註意的是,對於市場影響最大的監管政策畢竟沒有落地,向下不會有太大的空間,如果要操作,應該小倉位先試倉,做好止損,或者等待新的利空因素把握左側機會。

套利難度大

另外,第一財經也了解到,除回售條款外,絕大多數可回售債還附帶其他一些附加條款,包括票面利率調整條款、提前償還條款、定向轉讓條款、贖回條款等,其中票面利率調整條款是可回售債最常見的附加條款,指發行人有權在第A年末上調可回售債的票面利率。據統計95%以上的可回售債附有票面利率調整條款。

基於此,也衍生出一些套利手法:若投資者預期發行人會上調票面利率,理論上可以提前買入博弈票面利率上調帶來的價格上漲。大多數情況下,發行人會按照發行條款中約定的日期發布上調票面利率的公告。

另一種套利手法是,比如對於違約風險可控的可回售債,若回售截止日前債券凈價跌破100元,投資者可以低於100元的價格買入再參與回售,此過程所獲得的收益率即為回售行權收益率。

不過受訪的多位基金經理表示,這兩種手法對機構而言並不適用。

“作為債券型基金博取這個基金得不償失。買量大了博取這個收益,如果虧損了影響很大;如果量小,得有多只這樣的券,要買很多只。最後有的違約有的不違約。現在債券也沒有這麽多的券,買不到其他更多的券來讓基金經理來分散這個風險。”不過,北京一位資深債券基金經理對此坦言,這類回售違約基本屬於“明牌”,評級很低加之公司基本面不好,機構很少去參與。

“做趨勢性套利適合資金量規模很小,最多一千萬。實際操作過程中資金進場退場時點很難確定。”華創證券研究發現,進場退場時間點把握不好,很容易被套牢。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持有人在選擇回售過程中雖然會參考估值折價帶來的收益,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公司償債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75

可轉債上市“破面”再現,基金經理止步回售博弈

近日來,市場情緒低迷,上證指數跌破3100點,可轉債市場亦受到影響,4月12日至今,上證轉債下跌幅度達到了2.23%。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2日收盤,23只可轉債面值低於100元,當日上證轉債下跌0.47%。

“轉債的主要收益來自於正股,歷史上轉債大面積賺錢都是權益的牛市。現在不具備這種條件,更多的是階段性的機會。轉債的流動性不是特別好,大部分流動性一般,風格切換要慢於正股。這個時點我認為倉位低一點可能更好。”北京某公募基金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交流時表示。

謹慎參與回售博弈

去年底,轉債供給明顯加速,平均每周在3-4家;不過今年年初以來轉債發行明顯放緩,1-4月分別發行了4只、3只、7只和3只。

目前轉債按照每周2-3家的速度,一年能發行轉債家數也在50家以上。目前銀行轉債預案有7家,規模達到1915億,規模占比接近一半。

統計顯示,除銀行外,建築、交通運輸、電力及公用事業、非銀、家電等行業可轉債的供給相對較大。

日前交通銀行(601328.SH)發布公告宣布600億元可轉債發行計劃,以進一步充實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交行表示,如果該發行計劃順利實施將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夯實各項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基礎,有利於增強交行核心競爭力並實現既定戰略。

“不過銀行轉債短期估計比較難發出來,一方面目前大多處於股東大會通過階段,尚未過會;另一方面PB大都小於1。”華創證券可轉債分析師王文歡在研報中表示。

其中機構持倉方面,保險對可轉債的持倉在下降,3月較去年年底下降了2.3%左右。其中一個原因是目前可轉債市場的波動較大,持倉較高會導致凈值的波動加大。

記者也了解到,4月份一些機構希望博弈藍標轉債的回售,但由於上市公司的公告“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回售博弈落空。

通常來說,在回售期內,項目資金需求旺盛,多數上市公司會選擇下修轉股價來規避觸發回售條款,市場會相當關註轉股價下修帶來的投資機會。

4月11日,藍色光標(300058.SZ)公告稱,為促進公司業務的長遠發展,合理有效利用募集資金,將此前整改報告中“於未來6個月內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變更為“於2018年12月31日前擇機盡快履行變更募投項目的程序”。這也意味著藍標轉債的回售博弈落空,受此影響,藍標轉債第二日開盤大跌2%,全天低位震蕩,創出兩個月最大成交額。

藍色光標於2015年12月18日公開發行了14億元可轉換債券,承諾對“Blue View 系列數據營銷產品開發及應用項目”、“藍色天幕全球機場聯播媒體網絡模塊”兩個募投項目分別投入 5.4 億元、1.5 億元。截至 2017 年底,上述兩個項目的投資進度僅為19.39%和20%,且均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情況。

4月26日,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藍色光標說明兩個項目存在超過1年未投入募集資金的原因、推遲履行變更可轉債募投項目程序的原因等。

“盡管從條款來看,藍標轉債有可能觸發回售,但對公募基金來說風險不小,我們會謹慎參與。”某深圳公募基金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表示。

雖然一批可轉債“破面”,但可轉債的潛在供給每周都在增加。數據顯示,可轉發行預案近兩個月明顯加快,3月和4月分別有20家和19家。隨著年報披露結束,轉債發行料將回歸常態。

行情不明朗

今年以來,市場情緒較為低迷,截至發稿年初至今,上證綜指下跌6.83%,深證成指下跌6.32%,上證轉債下跌幅度達到了2.23%,整體跌幅小於正股。

同時,近來的一些風險事件與不如意的一季報也讓相關板塊的個股受到影響,並牽連轉債。譬如電子板塊中,蘋果產業鏈的公司一季報都不太如意,藍思、水晶一季度業績均出現了下滑,蘋果產業鏈的公司估值近期降幅較大。

此外,第一財經也註意到,今年來一些新券剛剛上市,就跌破100“破面”。

“轉債有債的部分,有股的部分,也有條款博弈部分,有轉股溢價率估值的部分。”上述北京可轉債基金經理表示,轉債剛剛發行時給的利率較低,上市之後會有相對公允的價值體現。如果市場認為價格較低,會將其價格打到100以下。

“市場風格在逐步向成長轉,轉向趨勢已明顯,目前處於均衡狀態,未來至少能維持目前狀態。我更偏重於成長,重視風格選擇和個券基本面研究。”滬上某可轉債基金經理廖正軍(化名)表示,從今年年初到4月的區間表現來看,行業和正股的選擇很重要。

同時記者也註意到,相較於保險的減倉,基金的持倉則較為穩定。基金一季報顯示,可轉債規模較去年四季度增加約130億,其中可轉債基金增加了11.2億,目前基金持有轉債規模占比較低,其中債基中對轉債的配置比例僅在1.5%左右。

廖正軍向第一財經表示,宏觀層面,經濟增長不會有大的波動,通脹算溫和,第二季度前期增長雖有分歧,但難以持續超預期,流動性可能難以更寬松。周期關註度降低,創新升級、先進制造值得重視。

王文歡認為,在股市行情不明朗的情況下,疊加供給將要重新起來,仍將面臨壓力,短期保持觀望,控制好倉位,等待市場企穩。中長期看,供給壓力下,估值難有貢獻,主要還是看正股,擇優布局,把握好個券的機會。

“然後是關註精選優勢行業及優勢個股,如核心的細分行業及核心的龍頭個股;第三是市場波動有所提高,要有絕對收益思維;最後是整體註重新興成長風格類的機會,包含醫藥類等。”廖正軍則說。

統計顯示,可轉債指數年度回報差異較大,2015-2017年連續三年的負回報,虧損幅度隨後逐步改善。統計顯示,2015-2017年三年,可轉債指數年度分別錄得-26.86%、-10.42%和-1.11%的回報。再往前一步看,2012-2014年,可轉債指數分別錄得4.55%、-0.6%和55.31%的回報。

“從歷史表現周期來看,未來1-2年內可能出現不錯的機會。”廖正軍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48

回售違約概率加大 機構擔憂信用風險“連環炸”

“今年將是信用風險集中爆發的一年。”2月底,北京某公募固收部門副總曾如是向第一財經表示。

近日來,信用風險事件接連爆發,其中涉及上市公司違約的也明顯增多。*ST保千(600074.SH)、盛運環保(300090.SZ)、凱迪生態(000939.SZ)等信用風險涉及主體均是上市公司。

與此同時,Wind統計顯示,剔除跨市場交易因素,5月回售總量為627億元,在回售主體中私募公司債數量最多,因此其回售風險尤為值得關註。

在去杠桿、定增收緊的背景下,可轉債一度成為上市公司融資的一大利器。隨著信用風險的不斷出現,市場亦開始擔心可轉債發行方的信用違約風險。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可轉債存在下修等條款,且期限較長,因此回售違約的概率較低。

5月回售違約風險更大

5月7日,凱迪生態發布公告稱,其發行的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1凱迪MTN1”構成違約,涉及本金6.57億元,利息0.41億元,合計約6.98億元。

“資管新規要求剛性兌付打破,信用風險大面積打破也就在情理之中。”上述北京公募固收部門副總認為,疊加資管新規的要求,今年信用債風險更大。

分析人士指出,債券的違約可能會有連環違約的問題,也就是一期的債券違約大概率會引發後面沒有到期的債券違約。所以,後期債券的違約概率不會低於前期違約概率。換包話說,2018年到期量大的這些瑕疵發行人出現風險的概率更大。

Wind統計顯示,剔除跨市場交易因素,5月回售總量為627億元。進一步來看,5月份債券回售多為交易所債、低評級、私募公司債,由於私募債發債主體多為評級較低、資質偏弱的主體,因此總體上回售風險相對更大。

在稍早一些的4月24日,富貴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貴鳥”)在上證所公告稱,由於公司前期存在大額對外擔保及資金拆借,相關款項無法按時收回,無法按期償付14富貴鳥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導致本次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

公開資料顯示,14富貴鳥應於2018年4月23日應兌付回售本金6.52億元、第三個付息年度利息5040萬元,其中逾80%債券遭投資者回售。 “14富貴鳥”發生實質違約之前評級就曾遭連續下調,僅在2018年就遭到評級機構東方金誠的三次評級下調。

第一財經梳理發現,近幾年來的信用債風險,除了企業自身經營以外的一些因素,可能是因為實際控制人的原因,比如說涉及重大訴訟、對外擔保代償等等。

“信用風險事件雖然不會馬上引發違約,但是很有可能會帶來二級市場收益率估值上行,從而引發較大的估值壓力。而且債券估值的上升也會加大發行人的融資難度,再融資成本大幅增加。”北京某可轉債分析人士表示。

避免可轉債博弈陷阱

近期陸續有轉債進入回售,有投研人士指出,通過提前介入獲得收益也是一種手段。

“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最後兩個計息年度,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低於當期轉股價的50%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全部或部分按面值加上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回售給公司。”某可轉債合同如是表示。

第一財經了解到,當轉債價格低於轉股價一定幅度一定時間或者發行人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時候,投資人就有權要求回售。往往在這個時候,會觸發下修條款,而迫使發行人下調轉股價。

由於轉債發行人的訴求多為轉股,所以真正觸發回售的案例並不多。歷史上僅僅有7只可轉債曾經觸發了有條件回售,4只轉債觸發附加回售條款。

“如果直接下修到平價附近,可能會有一個跳漲。但博弈失敗,下跌也是有可能的。既然是博弈,肯定是有風險有收益的。”滬上一位可轉債基金經理與第一財經私下交流時便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均指出,單純的博弈下修並非上佳策略,因為影響下修的因素很多,且最終的盈利程度並不一定較高,最終能否贖回也是要看股票是否有趨勢性的行情。

“企業想轉股,而不是還債。如果正股下跌較多,通過下修方式或者把正股拉上去。如果正股拉上去比較難,那麽就是下修。如果嘗試博弈下修,相對轉債指數而言獲得超額收益,我覺得很難,效果不是很明顯。”該滬上可轉債基金經理說。

天風證券認為,在博弈條款中,需要避免幾個陷阱。一是下修預期過於充分時避免參與,此時轉債的交易價格往往不低,風險和收益不成正比;二是考慮信用風險,即使轉債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違約,信用風險始終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

據悉,國內的可轉債市場目前沒有發生過信用事件。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可轉債違約並不屬於罕見現象。去年,風波不斷的樂視發生美元可轉債違約,上海奇成某只規模為8000萬美元、投資於樂視可轉債的私募基金於2017年7月7日到期,但樂視沒有按照協議約定贖回美元可轉債,遂構成違約。

近期一個受到市場較多關註的事件是輝豐轉債的大跌。由於環保問題,該轉債正股接到環保部的行政處罰,隨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從情理上說,回售收益率是在不違約前提下持有轉債的最差回報,但實際上隨著證監會的立案調查,該品種信用等級存在被下調的風險。

“近期信用風險增大,可轉債回售違約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不過發生概率並不是特別大。一般而言,當解決回售時,企業可以選擇下修而避免回售。”北京一位賣方可轉債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

“可轉債投資品種逐漸豐富,需要投資者特別註意的就是很多轉債要關註股票的基本面。可轉債主要分為兩類,債性強和股性強,多數還是股性較強。隨著品種增多,不像以前主要是銀行為主,需要特別關註基本面,防止碰到正股上也有踩雷的情形。”上述北京公募基金固收部副總也告訴第一財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