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鶴3月31日上午主持召開委內改革專題會議。會議指出,著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盡快批複實施試點方案,;會議還指出加快探索“僵屍企業”債務有效處置方式。
會議指出,要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著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盡快批複實施試點方案,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抓緊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冤錯案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做好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工作,完善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研究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抓緊研究制定簡政放權後相關監管辦法,做到“放、管”並重。要加快探索“僵屍企業”債務有效處置方式,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依法破產、企業註銷、市場化兼並重組、債務重組等方式推動“僵屍企業”債務處置。
劉鶴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今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的要求抓好改革工作。
連維良對落實好今年發改委承擔的改革任務提出工作要求,強調要把握進度,倒排時間表,爭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報出、黨的十九大之前出臺實施。
海正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4月7日收到浙江省國資委、浙江省財政廳和浙江省證監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公布第一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名單的通知》(浙國資企改【2017】5號,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公司等5家企業入選浙江省第一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企業。
公告稱,《通知》要求入選企業應根據試點政策要求,抓緊制定完善試點方案,按照規定程序報主管部門或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批複後,盡快實施試點。為有效推進試點工作,入選企業如在今年8月31日前未能正式啟動試點,經省國資委、省財政廳、浙江證監局商議同意,將該企業調整出試點範圍。
公司將嚴格按照國資委、證監會關於員工持股試點及非公開發行股票等相關文件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完善員工持股方案,按規定程序報經審批後實施。
公司表示,通過開展員工持股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改善公司治理機制,有利於激發核心骨幹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員工利益與公司長遠利益長期統一,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的發展。
5月24日消息,發改委今日表示,到目前為止,兩批近20家中央企業混改試點正在順利實施,第三批試點企業將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覆蓋面,在篩選數十家中央企業的同時,重點從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試點企業,形成規模協同效應。
發改委官網發文稱,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及其他行業領域開展試點,積極推進,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到目前為止,兩批近20家中央企業混改試點正在順利實施,第三批試點企業將進一步擴大範圍,提高覆蓋面,在篩選數十家中央企業的同時,重點從省、自治區、直轄市選擇試點企業,形成規模協同效應。
這次混改的特點,不僅在於企業的選擇(既有一般企業層面,又有集團層面),更在於試點要實現企業制度創新的目的,諸如,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加強董事會建設,積極探索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機結合;實施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和身份轉換,有效提升企業經營決策能力;加快實施薪酬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探索員工持股可行路徑;等等。從而形成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
據外媒CNET報道,國際快遞巨頭UPS周四宣布有意將50輛新型插電式混合動力運輸卡車加入其車隊。這些車輛將從由Workhorse Group開發,該公司過去曾與UPS一起合作研發環保卡車。UPS相信這些卡車的價格將與使用傳統動力系統的卡車相當。
UPS目前只提供了卡車的渲染圖以及一些基本規格。大電池將允許卡車每次充電後行駛約100英里,足以覆蓋城市交付路線。它將采用座艙前移設計,盡可能為貨物提供更多空間。與UPS當前的非PHEV車隊相比,這些車輛預計可使燃油效率提高400%。
首批PHEV交付車輛將在洛杉磯和亞特蘭大等城市進行測試。之後,UPS和Workhorse將聯手組建一個更大的車隊,希望能夠替代當前35000輛柴油卡車或汽油貨車中的許多車輛。 UPS希望,到2020年,其購買的車輛中有25%將采用替代動力系統。
UPS全球車隊維護和工程部門總裁Carlton Ros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憑借我們規模和實際的工作周期,這些新型電動卡車將成為專門構建的UPS交付車隊的重大飛躍。 全電動卡車將在白天交付並在夜間完成充電,我們具有與合作夥伴、社區和客戶共同改變貨運的獨特定位。”
Workhorse也在其他領域進行了電氣化。該公司推出了其W-15電動皮卡,該皮卡的續航里程約為80英里,但搭載了一個汽油增程器,將續航里程增加到310英里。它還開發了N-Gen電動廂式貨車,該貨車的續航里程達到100英里,並有可選的送貨無人機。 UPS不久前向特斯拉公司購買了125輛全電動半掛卡車。
發改委網站發文稱,引入民資外資,完善治理結構,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下一步,將繼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要求,支持民資外資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中央、地方各級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健全規範各類資本的退出機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確保各類資本自由進入、無障礙退出,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各類所有制資本共贏發展。
以下為全文:
引入民資外資 完善治理結構
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黨中央、國務院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近年來,有關方面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企國資改革的決策部署,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積極引入民營資本、外資等非公有資本,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取得了重要成效。
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已推出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範項目,涵蓋了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國企,實現了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重要領域全覆蓋,並延伸到國有經濟較為集中的一些重要行業。在試點示範項目之外,也有不少國有企業主動作為,精心謀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具有戰略協同性的民營資本和外資,優化股權結構,提高治理能力。通過各種不同所有制資本的實質性混合,非公有資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中的“催化劑”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產生了體制機制融合互促的“化學反應”,實現了資本“形混”和制度“神混”的統一。
一是企業法人治理進一步完善。通過產權和股權轉讓、增資擴股、上市公司增發、投資組建新公司等多種方式,民營資本、外資等作為戰略投資、產業投資進入國有企業,有效解決了過去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問題。股權結構的調整帶動治理結構更加有效制衡、規範運轉,進而帶動企業管理理念、運營機制、企業文化等各領域深刻轉變,為公司科學治理、高效決策創造了條件。
比如,作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的東航物流,成功引入了諸如普洛斯、德邦快遞等外資和民營資本,普洛斯、德邦快遞等外資和中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業務骨幹等員工持股比例達到25%,外資、民資股東分別推薦一名董事進入董事會,企業迅速完成授權管理、行政議事、分類考核等內部機制改革,並與民資及外資股東實現了戰略資源的有效鏈接,通過整合利用資源、創新合作模式等方式,實現了業務轉型及高效協作,打通了航空物流全產業鏈,提升了企業的產業整合能力、經營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2017年,完成營業收入77.51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31.7%,利潤總額增長72.8%,凈資產回報率53.25%,遠高於世界一流航空物流企業15%凈資產回報率的平均水平。
二是企業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健全。通過“引資本”促進“轉機制”,混合所有制企業在完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多樣化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市場化選人用人制度日趨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高級管理人員社會化選聘制度等為企業源源不斷輸送高質量人力資本。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按貢獻分配取代了曾經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公開透明的員工晉升、流動和退出機制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減的目標得以實現。混合所有制企業還通過績效薪酬、彈性薪酬、員工持股、模擬股份制等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喚醒沈睡的人力資本,實現激勵相容,打造資本所有者與勞動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共同體,激發企業內生活力與動力。
比如,第二批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中國聯通,共引入包括騰訊、百度、阿里、京東等民資在內的14家戰略投資者,聯通集團持股比例由62.7%降至36.7%。隨著非公有資本的進入,中國聯通自上而下開展瘦身健體和精簡機構,集團公司管理職能人員編制減少51.3%,31個省級分公司壓減機構205個,集團二級機構正副職退出14人,省級分公司中層幹部受聘平均退出率15%,實現了組織扁平高效、資源內耗大幅減少。同時,中國聯通向7800余名核心員工授予占總股比2.7%的限制性股票,實現了核心骨幹人員的穩定,調動了最核心要素的積極性。
三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通過撬動數量可觀的優質非公有資本,引入產業鏈價值鏈的戰略協同力量和升級要素,有機融合國有資本的規模、技術優勢和民資、外資的創新能力、管理優勢,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升,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探索出了成功的路徑。
比如,分步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信集團,2011年以集團90%以上的核心資產發起設立中信股份,2014年通過借殼集團旗下公司中信泰富實現在香港上市,同時引入包括淡馬錫、泰國正大集團、卡塔爾投資局等境外機構和騰訊、泛海、雅戈爾等國內知名民營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2015年,中信股份繼續向泰國正大集團、雅戈爾進行股權轉讓,繼續擴大戰略投資者股比,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完善多元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實現了與戰略投資者在金融、制造、房地產、信息技術等多領域的協同共贏,提升了中信的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成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的典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要求,支持民資外資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中央、地方各級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健全規範各類資本的退出機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確保各類資本自由進入、無障礙退出,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各類所有制資本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