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管機關作為消極 犧牲投資人權益 杜絕新掛牌公司「膨風」 應仿效香港魄力

2013-11-04  TWM
 
 

 

申請上市櫃公司送件,國內主管機關不但事前審查不力,事後懲處更缺乏魄力;相較香港,監理機關對資訊造假事件,懲處嚴厲明快。

台灣資本市場環境再不改善,恐陷投資人在險惡的股市叢林中,遭貪婪資本家恣意坑殺。

撰文‧歐陽善玲、周岐原

富味鄉因油品標示不實,引發外界質疑公司為掛牌交易,而有美化帳務之嫌;其中,二○○九年及一○年,富味鄉平均每股稅後純益(EPS)不到二元,但一一年起就跳到三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增資,以增資後股本計算,也有二.五八元。這種故事,過去只會發生在科技股,沒想到賣油的食品股,也會出現這種獲利「暴衝」現象。

這次油品出包事件,若不是遭人踢爆,富味鄉一旦順利掛牌,豈不是讓投資人陷於險境?業內人士直言,主管機關審查制度流於形式,對揭露不實的公司,也拿不出決心嚴懲嚴辦,是問題核心。

像今年上半年,經營社群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尚凡資訊,六月四日才掛牌,股價就一路下滑,後來公司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僅一四七七萬元,季減超過四成,每股盈餘只有一.二四元,遠低於第一季的二.一一元;雖然公司表示是因為海外市場廣告費用大增拖累,但仍令市場一陣錯愕。令人質疑主管機關到底扮演何種角色?

審核條件看似嚴謹 但難防有心人「國內上市櫃公司資格採負面表列,也就是只要沒有『不宜上市櫃情事』,就能申請送審。」一位曾任券商承銷部主管表示,這部分內容包括,重大勞資糾紛或環境汙染;所營事業嚴重衰退;公司五年內,或現任董監、總經理或實質負責人三年內違反誠信原則等,共十多項規定,就解釋函令來看,條件還算嚴謹。

「問題是,公司內控審核常流於形式,幾張表單填好,紙上作業完成,大概就能交差。對承銷商來說,要包裝到讓主管機關滿意,不會太難。」承銷部主管私下坦言,重點是他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審核公司內控相關事宜;另外,針對個別公司的產業特性,也沒有能力特別把關。

舉例來說,券商承銷部會幫申請掛牌的公司「考前猜題」,預先模擬好五十道題目,並教公司如何「正確應答」;一旦主管機關詢問,送件公司就能回答得合情合理,容易過關。「承銷商會想一些用語,或聽起來很有說服力、有邏輯的話,來因應主管機關提問。有些並非事實,有的還是『硬拗』,主管機關也未能深究。」曾任承銷部主管說。

「像公司離職員工飆高,主管機關問起來就說,是新生產線成立初期,為配合公司營運目標,而進行的人力汰換;要是公司毛利率一下掉很多,就將焦點轉向全球原物料上漲。其實,毛利率下滑、員工離職有時是公司產品、內部有問題,但主管機關不會花精力去追究真相。」事前把關不夠嚴謹細膩,事發時懲處又「輕如鴻毛」,主管機關拿不出態度,送件公司資料不實情況,就會一再上演。

被查出不實頂多「記點」 完全不痛不癢「若公司被查出有揭露不實情事,主管機關只會回溯過去,查核承銷商的工作底稿,一旦確定過程有缺失,頂多就是被『記點』,沒有相關賠償或罰款。」一位券商承銷部副理直言,所謂「記點」是指一年內「集滿十點」,承銷商就不得再送件。但什麼情況該被「記點」,該被記多少點,全憑主管機關裁量,沒有明確規範;另外,點數不跨年累計,過完一年又全部歸零,懲處真的是不痛不癢。

就算申請上市櫃公司送件資料有重大不實,一般人也只能透過投資人保護中心,利用團體訴訟及仲裁方式捍衛自身權益;又或是透過司法途徑,以詐欺或內線交易追究刑責。不過這樣的方式曠日廢時,對資訊揭露有重大不實的公司,也沒有及時嚇阻效果。

新掛牌公司抹粉施脂,國內主管機關不但事前審查不力,事後懲處更欠缺魄力。資本市場環境再不改善,投資人要在險惡的股市叢林中生存,恐怕只能自求多福。反觀香港,○九年十二月洪良國際在港上市,掛牌一季,就被踢爆造假。香港證監會調查發現,洪良在公開說明書陳述的營業額,數字嚴重「膨風」。

其中,○六至○八年洪良營收虛增達人民幣二十.六億元,稅前盈利也虛增近人民幣六億元;洪良因此遭停止交易,掛牌時籌集的十億港幣,也被港交所勒令退還股東。

當時,推薦洪良上市的兆豐資本被罰款四千二百萬港幣,並且撤銷經營資格;而實際承辦本案的兩名承銷員,一位被禁止在業界工作三年,另一位康曉龍則遭永久撤銷牌照,必須轉行。

無論對公司或個人而言,洪良案處分之重,都是前所未見;台灣的監理機構,實在應仿效香港在洪良案的明快作法,才能讓投資人不再受害。

三招識破不實財報!

1.公司應收帳款天數是否拉長、周轉率下降,或應收帳款金額是否拉高有些公司會透過塞貨給下游廠商方式,將營收衝高。

2.公司是否有積極展店行動以通路銷售為主的公司,為擴張營收,在掛牌前會積極展店,投資人應衡量公司展店效益,釐清背後目的。

3.留意存貨跌價損失

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價格容易下滑。有些公司在掛牌前,會以較樂觀方式衡量存貨跌價情況,必須特別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99

S.H.E的老闆 把唱片公司推上文創類第一支掛牌 華研呂燕清 一本透明帳讓創投驚豔

2013-12-09  TWM  
 

 

撰文‧劉俞青

「你別訪問我啦,我三十幾年來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你去問我們總經理啦,她較會說。」一口台灣國語,說話有些緊張,不高的身材,呂燕清的外表就像一般台灣歐吉桑一樣;但是由他一手創立的,正是集流行、時尚、偶像與年輕人追求資訊於一體的唱片公司──華研國際唱片。

自稱「在台灣唱片界打滾三十多年」的呂燕清,三十年來創下多項紀錄,一路走來他堅持不隨便挖角、主張將藝人從頭培養起,也是唯一所有詞、曲的版權都統整在公司手上的公司(註:許多外商唱片公司版權在藝人身上)。更重要的是,華研是法人眼中難得「從頭到尾一套帳」,帳冊乾淨清楚的唱片公司。

如今,呂燕清這位「台灣唱片歐吉桑」又要創下一項紀錄,因為目前已經在興櫃掛牌的華研,將在十二月十九日正式轉上櫃,成為台灣第一家以「文創產業」類掛牌的公司。

經營偶像歌手也要符合人性近幾年,文創產業有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遍地開花,台灣底層醞釀多時的軟實力終於被看見,而呂燕清這一把,更是將生活中的「文創」一舉推上資本市場,向外界證明,「文創公司」不是虧錢的代名詞,也能有制度、能幫股東賺錢。

旗下大牌歌手十根手指頭都不夠數,其中最知名、也是華研的招牌,就是呂燕清一手扶植長大的亞洲第一女子天團S.H.E.,這個近十年來在大中華市場幾乎無人能取代的女子組合,沒有鬧過經紀合約糾紛、不曾傳過失和,而且還能昭告天下去戀愛、結婚,呂燕清主張公司經營偶像歌手要符合人性,這是華研的特色。

在上櫃前的法說會上,面對四、五百位法人的大場面,呂燕清說起話來還會有點緊張,但面對創業的困難,卻是勇敢無比。他的人生在不斷地創業中度過,有些公司讓他賺進別人好幾輩子都賺不完的財富,但也有一些創業經驗,讓他「紙上富貴一百億」。金錢進出來去之間,對他似乎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呂燕清在一九八六年成立「上格唱片」,創業初期的工作夥伴還包括現已成為「葛萊美獎」級的唱片封面設計師蕭青陽;隨著事業發展,公司在一九九○年改名為「上華唱片」,旗下有李翊君、高勝美、裘海正、孟庭葦、陳明真、黃安、齊秦、許茹芸、許美靜、熊天平、動力火車等知名藝人,當時是台灣唱片業的全盛時期,每年CD(或卡帶)的市場產值,可達一百億元新台幣。

呂燕清記憶猶新,有一天,他和朋友去唱KTV到一半,走出包廂去洗手間,短短不到五十公尺的路上,他數了數,至少有三、四個房間都在唱黃安的︿新鴛鴦蝴蝶夢﹀。他想,「為什麼這麼多人在這裡唱歌消費,唱片公司卻一毛錢都賺不到?」於是,當晚唱完KTV,隔天他就決定開始和KTV業者談如何收取授權金。

這當然是一場馬拉松式地談判,但後來終於建立制度,如今在KTV等場合公開播放,都得經過著作權人的授權才得為之;而當時的第一筆費用,就是呂燕清去奔走建立的。

投資精碟﹁來去一場夢﹂

一九九九年,呂燕清在台灣唱片業最好的年代,把上華唱片賣給寶麗金唱片公司,業界傳聞,這一筆交易為呂燕清一口氣賺進「數億美元」,但每次提到這個說法,呂燕清都是揮揮手,「沒大家說的這麼多啦!」呂燕清會這麼低調,或許自有道理;因為差不多同一個時間,他看準唱片業由卡帶轉進CD的商機,和當年原是補教界名人的林明發共同成立光碟大廠「精碟科技」,但呂燕清一心全在唱片業,精碟則是純財務投資,交給林明發去經營,也由林擔任董事長。

精碟科技就在上華唱片出售同一年,順利轉上市,股價最高來到三百多元;持股超過一成、是精碟最大股東的呂燕清,挾著出售上華唱片的現金,加上精碟的市值,保守估計身價「好幾百億元」。

但後來,所有光碟廠的營運有如江河日下,精碟也在○九年宣布下市,在今年三月正式關廠,呂燕清所有的投資,當然也宣告付之一炬。

精碟來去一場夢,呂燕清是最大股東也是最大苦主,當然,身兼常務董事的他,也愧對所有小股東;他曾經私下向朋友自嘲,自己曾經「紙上富貴一百億」,財富來去之間,感觸很深。

倒是呂燕清當年專注經營的唱片事業,一路走來迭創佳績;九九年,呂燕清成立「宇宙國際音樂公司」,○一年更名為「華研國際」,「華研唱片」的品牌正式成立,同年九月十一日,就推出第一組新人「S.H.E」,出片當天,倒楣地碰上美國百年巨災「九一一事件」,發片新聞根本沒人關注,但事後,S.H.E仍然靠著良好默契和優美的和聲一炮而紅。

因為S.H.E順利走紅,呂燕清再度站穩唱片界,讓當時唱片業人人刮目相看;但這次「復出」,呂燕清決定重新來過,他堅持自己扶植新人,尊重藝人,也為藝人做長期、全方位的生涯規畫,擁有藝人的唱片、演藝經紀全權合約,所有的經紀、授權和實體商品收入全部報稅,公司的收入都攤在陽光底下,一改過去台灣唱片業「一筆爛帳」的情況。

帳目與人事都﹁乾乾淨淨﹂「這是我們初步拜訪公司後最驚訝的地方!」中華開發金控資深副總劉紹樑表示,華研有兩大特色,都是國內唱片業沒有的,一是帳目乾乾淨淨,另一就是沒有「複雜的人事」。

看上華研國際的不只開發金控,S.H.E也是股東,此外,中信金控底下的創投公司也「聞香而來」,中信創投副總經理邱明慧表示,華研國際是極少數獲利能力極佳的文創公司,毛利率逼近四成,淨利率超過一○%,「比許多科技公司好多了!」如今,中信創投持股華研國際六.二四%,開發金控底下的創投公司持股華研三%,都進入華研董事會,用資本市場的「審查眼光」在監督經營這家公司。

呂燕清找來前寶麗金唱片國外部總監何燕玲擔任總經理,呂燕清決定大方向,執行力極高的何燕玲付諸行動,兩人搭配默契十足。何燕玲說,呂燕清不斷強調要「尊重藝人」,除了幫藝人做全方位規畫之外,更要尊重藝人自己的「生涯規畫」,因此華研從不限制藝人談戀愛、結婚生子,演藝生命要隨著人生不同階段「永續經營」。

正因為這樣,S.H.E.的成員都可以在偶像光環下,照樣戀愛結婚,華研則隨著藝人的成長,規畫不同方向的經紀合約,而每一分收入的抽成,照樣都會納入華研的營收,成為每年穩定的收入。當外界擔心唱片公司每年培養的新人市場接受度難以估計,可能影響營收波動之際,何燕玲則能明確回答,今年前三季「演藝經紀收入」占華研營收六九%。換句話說,明年有將近七成的營收比重,包括商演等都已經談妥,投資人不致過度擔心。

櫃枱買賣中心副總經理朱竹元在十一月二十七日、華研上櫃前的法說會上,宣布明年一月,台灣證券交易所將新開闢「文創產業類股」,而華研將是第一支該類股股票。

這場好不容易凝聚的文創饗宴,終於即將揭幕,而呂燕清這位唱片老將,將代表舉杯,輕啜第一口香檳,為台灣文創在資本市場上打響第一炮。

呂燕清

出生:1957年

現職:華研國際董事長

經歷:上華唱片董事長、精碟科技常務董事

學歷:光華商職

家庭:已婚;妻吳女而慈任華研監察人華研國際(代號8446)資本額:3億元(掛牌後)

董事長:呂燕清

總經理:何燕玲

2012年每股盈餘:2.54元2013年前三季每股盈餘:2.82元目前興櫃股價:約160元

上櫃承銷價:10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1

八億網民失靈 微博赴美掛牌吃癟

2014-04-14  TCW
 
 

 

有中國版「推特(Twitter)」封號的新浪微博(Weibo Corp.)在四月初宣佈將在美國掛牌計畫籌資三.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四億九千萬元),不過這起投資案卻被《紐約時報》形容,可能是近期風險最高的一次上市案。

因為就基本面來說,新浪微博仍是連虧三年,去年虧損三千八百一十萬美元,唯一慶幸的是金額逐年縮小。

但能否順利轉虧為盈,連公司本身都不具信心,因為在公開說明書上,光是「未來風險」一項,內容就高達四十頁,是近一年內掛牌美股中最多的。其原因在於與騰訊、搜狐、網易、百度、優酷土豆等對手之間的激烈競爭有關;另外還有十六頁是說明中國對言論管制等法規,尤其是政府具備隨時可以因「國安理由」將微博關閉的權力。

最經典的例子,是二○一二年三月,當時就因為新浪微博上面流傳著,北京因為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事件發生政變,結果當時還因此被官方下令關閉網站留言功能三天!

中國言論管制,變股價毒藥

這點最讓分析師擔心,美國基金公司評等機構晨星股票分析師姚於(Yue Yao)便認為,「對言論管制的後果就是會讓流量下滑,或讓服務功能無法收費和提高品牌價值」。

此外,《紐約時報》更形容新浪微博「染上矽谷的部分惡習」。這次微博釋股的比例太低、限制投票權股份,同時還有董事會具有單方面推翻購併的權力,幾乎都跟美國資本市場中最被詬病的股權模式有關。

但並非所有媒體都看壞;今年三月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新浪微博是目前中國最大線上聊天網站,每月有效用戶數為一.二九億人,估算它上市後市值上看七十億美元,等於每個用戶價值五十四美元。這價碼高於臉書在今年初購併WhatsApp時,每個用戶付的四十二美元,也更高於先前收購Instagram時的每位會員三十三美元。

雖然中國上網人口號稱明年將達到八億人,但跟網路公司能否賺錢是兩回事,特別是在二○一一年,連續多起中國公司做假帳,遭到美國證券交易所下市,同時更導致美國監管當局有意禁止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替在美國掛牌的中國公司簽核財報,這些舉動,都使得中國網路股都可能面臨市場追價信心打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3

大仁哥推手 靠快樂工作學拚掛牌

2014-05-05  TCW
 
 

 

捧紅「大仁哥」的《我可能不會愛你》,繼二○一一年創下大陸台劇播映最高天價,一集八萬美元紀錄後,日前該劇的改編版權,也將賣到中國、韓國、泰國,成為台灣戲劇改編版權賣到最多國家的一檔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本也成為台劇第一個賣齣電影改編權者。

這部戲的幕後推手三鳳製作,是友松娛樂百分之百轉投資子公司。友松娛樂資本額七千二百萬,員工超過百人,如獲金鐘獎綜合節目獎的《爸媽囧很大》、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的《紅白紅白我勝利》等節目製作都出自於他們。

友松娛樂將在年底公開發行上市(IPO),尋求上興櫃掛牌,成為台灣第一檔電視節目製作上市櫃公司。該公司能有今日的地位,董事長薛聖棻功不可沒。

錄一個四小時節目,友松花的時間是業界的一半,為了打破業界「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的慣例,以及常熬夜加班的習慣,友松準時晚上十二點就斷電,「有效率才能建立規模經濟,」薛聖棻形容。

不再把員工當零件逐一面談「工作愉快嗎?」

從小助理做起的薛聖棻,對屬下不假詞色。有一次薛聖棻為某節目的改版與製作人開會,當時的製作人是一男一女,還沒等人家開口,薛聖棻劈頭就大罵:「改版沒有想清楚,提出方案換湯不換藥。難道你身為一個製作人,對收視率不用負責,一點榮譽感都沒有嗎?」

當兩位製作人離開後,他發現沙發上留著紅色污漬。「那個女製作人壓力大到出血,」他坦承,當時一點都不覺得對不起對方,直到後來靜下心來思考公司走向時,才覺得自己很過分。

二○一一年,《我可能不會愛你》創下高收視率,隔年又拿下七座金鐘獎。但就在這最風光時刻,薛聖棻卻選擇放慢腳步,將八個節目縮減成五個節目。

為什麼要慢下來?翻開文化部資料,電視產業近兩年產值成長率徘徊在○‧五%左右,遠低於電影產業成長率的八%,和流行音樂的一二至一五%。

顛覆電視產業現況制度取代人治,再衝規模

在如此大環境下,薛聖棻試著摸索出新模式。他將節目製作量減少一半,空出時間跟公司一百個員工逐一面談,問的問題不外乎是「工作愉快嗎?」

一年時間,讓他看見同事的另一面,而不再只是把他們當「零件」。他以開發業務專案部同仁為例,多是剛畢業半年到一年的新鮮人,對話時,有人看見的是工作中九十九個失敗,有人領悟到的是一個成功帶給他的快樂。

「沒有制度下,很容易疲於生產線工作,我只能就成果看同事表現,做不好就覺得他們很爛。經過對話,才發現他們是很優秀的一群,」他指出,在沒制度環境中,人才容易被忽視,一旦遇上經濟現實衝擊,就往往流失。

「要打破『人治』,產業才能突破低谷危機,而不是僅靠cost down(降低成本),這樣只會把規模越做越小,」這是薛聖棻花一年慢下來思索轉型的最深體會,「(以前我)用同一種標準去選擇和要求每一個人,每個人都要套入我的公式,但這個產業未來走的是專業化的路,每個人把最強那面展現後加總,才能面對日趨下滑的環境。」制度建立了,效率自然產生。

友松娛樂總經理陳財裕指出,不管在節目或者戲劇製作,所花費時間都比同業少了一半,同時也是少數不用熬夜通宵的劇組。

為了制度化,友松娛樂也是國內少數設有專職財務長的電視製作公司;同時他也鼓勵高階主管進修EMBA,「透過系統化整理過去二十年實務經驗,」正在寫在職碩士班論文的三鳳製作執行長陳芷涵表示。

「目標清楚,節奏就快,」《我可能不會愛你》編劇徐譽庭指出。以這部戲為例,一開始就跟薛聖棻、陳芷涵共同將該劇定調為都會愛情劇,除了可以打破地域限制輸出外,也讓觀看受眾擴大。

「定位聚焦(後),就鎖定主演,」陳芷涵指出,雖然前置工作繁複,卻因為這些準備工作有效率而比同業快速。「時間有了,劇本自然可以好好著墨,而不是拼裝上路,」她說。

「缺乏制度」是電視產業最大問題,少了制度無法定價,就不會有經濟規模。「創意是需要被約束的!」薛聖棻說,「韓劇可給編劇高酬勞,戲還沒開拍,從周邊到授權售出是可以算清楚的。算出可回收數字,才能拿這個劇本去找A級編劇。」

在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薛聖棻試圖在「人治」當道的台灣電視環境中,建立起「制度」。未來友松娛樂能否不再靠「薛聖棻」三個字,而是讓「制度」發揮最大效益。這也將是有二十多年業界經驗的薛聖棻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83

【快訊】京東將於5月22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http://www.iheima.com/thread-4608-1-1.html
今日早間,京東更新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的招股書,將發行價區間確定為16-18美元(約合人民幣98.5-110.9元)。按照發行價區間上限計算,預計IPO定價將在16美元至18美元/ADS之間。招股書還披露,京東本次IPO預計將出售69,007,360股ADS,獻售股東將出售24,678,260股ADS。此外承銷商還享有14,052,840股ADS的超額配售權價格與IPO價格一致。ADS中文翻譯為美國存托股,每股ADS代表2股京東A類普通股。

京東是於1月30日正式遞交IPO招股書的。據招股書顯示,其股票交易代碼為「JD」,美銀美林、瑞銀將擔任主承銷商。過去6年,京東累計融資2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3億元),大股東包括對沖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DST Global。

具體業績方面,2013年全年,京東營收為693.4億元人民幣(約合111.57億美元),同比增長67.6%;運營虧損5.79億元人民幣(約合9316萬美元),2012年同期運營虧損為19.51億元人民幣;淨虧損5000萬元(約合804.5萬美元),2012年同期為淨虧損17.29億元。

京東此前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2013年總淨營收為人民幣693.4億元(約合114.54億美元),高於上年的人民幣413.81億元,高於2011年的人民幣211.29億元。京東商城2013年運營虧損為人民幣5.79億元(約合9600萬美元),好於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人民幣19.51億元,好於2011年的運營虧損人民幣14.04億元。

京東在2011年和2012年的財務狀況分別為:

2011年,營收211.3億元,淨虧損12.84億元。

2012年,營收413.8億元,淨虧損17.29億元。

2014年,京東預計全年銷售額將首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9

全球第一手機玻璃廠藍思搶掛牌 巿值上看兩千億 神祕打工女 11年磨出超級蘋概股

2014-05-19  TWM  
 

 

為各大3C品牌生產表面保護玻璃的藍思科技,受iPhone帶動高速成長,若順利在蘋果新機推出之際掛牌,可望成為兩岸三地市值最大的蘋果概念股之一。這家十一年前的小工廠,如何躍升為年獲利上百億的代工集團?

撰文‧周岐原

再等不到一百天,蘋果(Apple)便將推出最新手機,這是全球矚目、3C玩家們引頸期盼的大事,全球各地蘋果概念股也有望演出慶祝行情;不同的是,這一回在資本市場中一同歡慶新機上市的成員可能多添一家,藍思科技。

五月八日,藍思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準備登上創業板。由於藍思是蘋果重要供應商,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也曾到廠區視察,市場預期一旦藍思掛牌,市值可望上看新台幣二千億元。如果達到這個規模,屆時藍思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市值最大的蘋果概念股之一,挑戰生產聲學元件、市值都超過二千億元的瑞聲和歌爾聲學。

以往名不見經傳的藍思,憑什麼在資本市場引起轟動,甚至一亮相,市值就被看好將超越可成、台泥等台灣掛牌的績優股?原因有三。

蘋果與三星 佔銷售逾八成第一,業績倍數成長。藍思的主要產品,是行動裝置防護玻璃,受惠於全球行動裝置需求爆發,藍思生產的玻璃近三年出貨量飛快成長;以手機防護玻璃為例,二○一一年藍思共銷售一.八億片,到了一三年已成長到四.五億片。相當於短短三年間,年複合成長率達三六%之多,而高成長向來就是令資本市場買單的保證。

原因二,獲利能力可觀,是藍思受重視的另一特點。近三年來,藍思的營業利益率均維持在二成上下,若與直接競爭對手台灣正達、浙江星星科技衡量,就可看出三家廠商明顯消長。

藍思的稅後淨利在過去三年間剛好成長一倍,從新台幣六十九億元增長到一三九.五億元;早一步在深圳創業板掛牌的浙江星星科技,已從小賺轉為小賠新台幣七.五億元。至於台灣上市公司正達,雖然營收同樣連年成長,年獲利卻由一一年八億元,轉為去年虧損十二.七億元,和藍思的落差日益擴大。「正達去年比較缺乏關鍵性的訂單。」一位法人研究部主管一語道破藍思獲利連年成長的關鍵。

再者,客戶都是一線品牌,對藍思的實力也有加分效果。相較供應鏈中其他業者絕口不提「A開頭廠商」,而是以代號稱呼客戶,在藍思上市申請文件裡,一連披露主要客戶三年來的銷售比重,與應收帳款金額,無論是客戶名稱或實際金額,均毫不掩飾,也讓投資人「驚豔」。

舉例來說,去年藍思最重要的品牌客戶,前三名分別是蘋果、三星與LG,其中光是蘋果,佔藍思銷售比重就有四七%,再加上三星,更達八四%之多。此外,諾基亞、亞馬遜、黑莓和華為等知名品牌,也在藍思出貨前五大客戶榜上有名,顯示藍思實力早已受國際大廠肯定。

令人玩味的是,蘋果即將發表的新手機,究竟會不會採用堅固但昂貴的藍寶石玻璃,目前眾說紛紜。但在藍思的上市申請書中,似乎已透露玄機。

掌握關鍵製程 吃定大單藍思指出,股票上市募集的資金,除了投入觸控玻璃產線,另一個重點,就是興建藍寶石生產及終端應用產線。由於藍寶石產線所需資金,就佔本次籌資金額三分之一、達人民幣十八億元(約新台幣八十九億元),可能意味著新iPhone將打破市場傳言,採用新的藍寶石玻璃。

其實,藍思從○四年成立,到如今申請股票上市,經營歷史只有短短十一年。在這段期間,藍思從數十名員工的小工廠,快速發展為員工近六萬人、年獲利上百億新台幣的大型代工集團,背後的靈魂人物,就是藍思董事長周群飛和她的夫婿鄭俊龍。

今年四十四歲的周群飛,本來在深圳打工,她從事手錶玻璃生意多年後,掌握了特殊玻璃的生產製程。周群飛認為,本來應用在手錶的特殊玻璃,因為硬度強,應該有機會套用在手機上,因此創立藍思,並於○六年進駐湖南瀏陽。

幸運的是,蘋果iPhone首度推出全螢幕觸控的使用模式,藍思在行的玻璃加工,剛好符合蘋果需求,於是來自蘋果的大筆訂單,讓藍思迅速壯大,短短幾年間,便成為全湖南省出口金額第一大的企業。如今藍思掛牌在即,持股多達九成的周群飛夫婦,可望成為身家上千億新台幣的富豪。

藍思走入資本市場,兩岸三地蘋概股是否因此遭受資金排擠的衝擊,值得觀察;但無論如何,周群飛從打工仔搖身變為千億富豪的傳奇,或許也是另一種「中國夢」的實現。

藍思科技

成立:2004年

資本額:約6億人民幣

董事長:周群飛

主要產品:手機表面玻璃、

觸控防護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3

阿里巴巴將在紐交所掛牌:沉重打擊納斯達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93
     北京時間6月27日凌晨 i黑馬接到 消息,阿里巴巴(滾動資訊)集團週四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增補文件。文件顯示,阿里巴巴集團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掛牌,股票交易代碼為「BABA」。
  
  今年5月6日,阿里巴巴向SEC提交招股書,啟動赴美上市進程。華爾街分析師預測,阿里巴巴集團的籌資額將在15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據福克斯商業新聞網報導,在阿里提交招股書後,納斯達克(4379.05, -0.71, -0.02%)CEO鮑勃·格雷菲爾德和紐交所CEO鄧肯·尼德奧爾(Duncan Niederauer)均曾在5月末與阿里巴巴高管會面,希望在最後關頭吸引阿里巴巴在他們的交易所掛牌。
  
  BBC網站評論稱,阿里巴巴將上市地點選在紐交所,對納斯達克來說是沉重的打擊。納斯達克CFO Lee Shavel在今年5月底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納斯達克將盡全力吸引阿里巴巴來IPO,這有望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IPO之一。
  
  阿里巴巴的承銷商曾經建議包括馬云在內的阿里巴巴管理層選擇紐交所,原因是納斯達克在多筆科技公司IPO交易中表現不佳。但納斯達克高管對此予以反擊,對該公司的管理層稱,如果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中國投資者將無法購買該公司的股票。但如果在納斯達克上市,投資者便可通過購買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ETF的方式投資阿里巴巴。
  
  2012年,Facebook(67.13, -0.31, -0.46%)的首日交易由於納斯達克的軟件故障被推遲,而且有些投資者最後收到的股票超過自己打算購買的數量。納斯達克因此被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罰款1000萬美元。之後,納斯達克去年在Twitter(41.44, 1.98, 5.02%)上市交易的競爭中輸給了紐交所。今年,納斯達克則贏得了兩大中國公司IPO:微博(20.47, 0.13, 0.64%)和京東(28.3, 1.23, 4.54%)。
  
  一位紐交所發言人稱表示,阿里巴巴上市地點的確定,經過全面而周密的選擇過程。紐交所非常歡迎阿里巴巴在該交易所上市。
  
  據阿里巴巴集團此前提交的招股書顯示,該集團計劃通過此次交易籌集10億美元資金。華爾街分析師當時指出,阿里巴巴集團IPO招股書中的籌資金額只是名義上的數字,一旦開始定價則肯定將會提高。分析師預測,該集團的籌資額將在15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
  
  招股書還披露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狀況:日本軟銀集團持股797,742,980股,佔比34.4%;雅虎(33.66, 0.41, 1.23%)持股523,565,416股,佔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持有206,100,673股,佔比8.9%;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佔比3.6%。
  
  另外,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14財年總收入525.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1%,利潤234.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0.6%;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總額達到了約1.68萬億元人民幣,相比2013財年提升了55.8%;活躍買家人數達到了2.55億,僅2014年第一季度就增加了23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94

萬洲國際自砍上市價格 世界豬王再拚掛牌


2014-07-28  TWM  
 

 

台灣豬價高漲之際,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公司萬洲國際(原名雙匯國際),也再度於七月底挑戰掛牌。萬洲原本就是市場焦點,但前一次上市失利,背後原因頗值得探究。

萬洲公開說明書封面,印有中、美、英三國地圖,代表雙匯國際、美國Smithfield、歐洲Campofrio三大事業;由於萬洲市佔率相當於二○一二年全球豬肉消費的六成,為因應預期的上市盛況,公司還找來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等七家大型投行主辦承銷,另外二十二家券商協辦。

這樣一檔「眾星雲集」的超級新股,本來可以讓券商大賺一票,但四月路演(roadshow)時,投資人的反應卻極為冷淡;到了月底,總額七十億美元(約二一○○億元新台幣)的上市案只能擱置。

萬洲掛牌為什麼會觸礁?原因之一,是公司在去年十月購併Smithfield之後,向董事長萬隆、財務長楊摯君配發八.二億股「作為獎勵」;以當時平均招股價計算,這是市值三百億元新台幣的大禮,不少投資人對此極為不滿。中國財經評論家皮海洲就痛批:「這是把A股的劣根性複製到香港!」儘管投資人頗有戒心,萬洲仍保留高層配股計畫,但也調降本益比,讓上市價格略減。公司「從善如流」,市場究竟買不買單,還得拭目以待。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5

國芯國產: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掛牌在即 首批規模1200億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8

computer_chips

今日,《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備受關註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或於近期掛牌成立,首批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產業界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落地將是振興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極為重要的一環,顯示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由國家進行統籌,改變過去松散無序的發展模式。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考慮到去年美國國安局監控全球的“棱鏡門”事件,發改委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國際芯片巨頭高通和IDC展開反壟斷調查。

《中證報》報道還稱,該基金由工信部、財政部牽頭發起,財政部與其他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模式,主要投資於芯片制造等重點產業。基金出資方還有國開行、地方政府等,其中約400億元的資金需要向社會募集。

華爾街見聞早前提及,政府已明確以財政扶持和股權投資基金方式給予雙重支持,發展與信息安全相關的芯片產業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按照6月公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公布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2020年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綱要》還提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各地自4月之前就已開始著手打造地方版的芯片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北京於去年12月北京成立IC產業發展基金,打響地方政府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槍。基金總規模300億元。

而安徽的計劃最為激進。該省提出,2017年省內集成電路產值達300億元以上,2020年總產值達600億元,支持合肥等市建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電子產業鏈的最上遊,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集成電路企業在資本市場非常活躍。展訊、銳迪科、瀾起科技相繼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擬回歸估值更高的A股市場。長電科技與中芯國際牽手設廠,盈方微借殼S舜元上市,近期市場又傳出長電科技和華天科技有意競購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封測的星科金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3

羅榮岳帶頭衝 六十年老品牌掛牌新生 不只賣鞋 阿瘦皮鞋要當「足部通」

2014-09-08  TWM
 
 

 

九月十五日,阿瘦皮鞋確定掛牌上市。這個經歷一甲子的品牌,是台灣鞋業第一大品牌,也是第一大通路,經過去年的體質調整,阿瘦變得不一樣了,除了皮鞋以外,要找到年輕客戶,也要從老客戶身上挖掘更多商機!

撰文‧許瓊文

走入阿瘦皮鞋位在內湖成功路上的新形態店,客人總是在被吸引進來後,逛了一圈才赫然發現,「這是阿瘦皮鞋啊!」除了明亮寬敞的擺設外,鞋款的流行感,以及新款公司logo拿掉中文字,只留下英文「A.S.O」,讓人有錯置在國際品牌的感覺。

這家內湖新形態店,是在去年進行改裝,九月重新開幕,店長葉小芳說:「改裝後進來店裡的客人年齡層下降,以前大概是四、五十歲的熟女,現在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美眉,逛一圈後,才意外發現這是『阿瘦』,跟她們印象中的很不一樣。」是的,阿瘦皮鞋變得不一樣了!對經營超過一甲子的阿瘦皮鞋來說,最大挑戰就是要靈活有彈性地跟著市場轉變。

專門店提供買鞋建議

襪子、皮件全都賣

在台灣已經是第一大品牌的阿瘦,未來的成長動能在哪裡?還有成長空間嗎?董事長羅榮岳彷彿是被問了不下數百次,早有標準答案,「根據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粗估,全台灣皮鞋市場高達六百億元,阿瘦營業額三十億元,也只占五%,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為了再擴大市占率,阿瘦皮鞋不斷嘗試創新。負責輔導阿瘦上市的承銷券商凱基證券副總彭秀珍說,阿瘦曾大手筆用六大名模做廣告,後來由隋棠擔任六年的女鞋代言人,讓阿瘦在消費者心中不再只是「媽媽、阿姨會穿的鞋」。

去年,阿瘦也先後代理兩個新的女鞋品牌進入台灣,「BESO」、「LeBunny Bleu」,補足阿瘦比較缺乏的輕熟女、輕少女客群,擴大消費者的接觸面。

而在阿瘦最強調的功能鞋上,公司也借助外部資源,從官方、學界找新發明。其中,阿瘦的3D奈米氣墊鞋就是一個經典例子,這是阿瘦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出來獲得專利技術轉移的奈米技術,運用在鞋墊上可以更加舒適、吸汗,在去年更獲得世界三大發明獎之一的日內瓦發明獎。

擁有上百雙阿瘦皮鞋的忠實顧客邱桃說,一開始覺得阿瘦的鞋看起來不「好看」,但試穿幾雙後,發現工作時好穿、舒適,而且越來越兼具流行性。

阿瘦目前擁有二五二家店,是國內最大的鞋類通路。如何利用既有通路賣更多商品,是阿瘦擴展營收的策略之一。為了強化店鋪體質,阿瘦去年就開始調整,特別是近年商圈轉移的現象,阿瘦也跟進。「光是去年,阿瘦就調整了十八家門市。」阿瘦皮鞋協理方興國說。

通路的選擇,羅榮岳也自有一套看法,「現在的阿瘦,百貨專櫃只占一成,其他九成都是門市專門店。」他認為,阿瘦產品多元,有男、女鞋,為滿足二十五歲以上消費者需要更多建議、協助,自有門市才能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

原本,阿瘦是鞋店,如今他們期待自己是「足部」全方位的通路平台。阿瘦將奈米技術用在襪子上,研發高功能性襪子。今年羅榮岳把這款襪子送給參與戈壁馬拉松的選手們,沒想到過去起水泡的狀況改善很多。現在,阿瘦的襪子也成為公司的「小金雞母」,一年貢獻將近一億元的營業額。

現在的新形態門市中,除了鞋襪,連藥妝店熱賣的「休足時間」貼布都有,另外加上鞋子延伸出來搭配的皮件,如皮包、皮夾、皮帶,從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羅榮岳帶領著阿瘦,在聚焦本業外,還悄悄地執行著創新的點子。

○五年,在阿瘦單次消費超過六千元的VIP會員,不過二十三萬人,而到今年六月,總會員人數已超過一百萬人,平均每年幾乎是二○%的成長。

羅榮岳說,跟著阿瘦一起成長十多年的老客戶,總不會一天到晚買鞋,如何創造這群老顧客更多的需求?由於阿瘦產品越來越多,做好VIP會員的行銷可增加老顧客的客單價。

例如針對老顧客發售禮券,不僅建立忠誠度,還可確保未來六個月的消費動能,目前禮券銷售每年也有一億元以上營收貢獻。根據阿瘦統計,VIP客戶的單筆消費平均高於一般散客一.五倍。

○九到一一年,是阿瘦高峰成長的階段,除了店數一度高達三百多家,營收最高也曾達到三十九億元。對照當時在經營成績上亮眼的表現,最近三年的營收大約只有在三十二億元左右,獲利不盡理想,但羅榮岳並不擔心地說,「只要心頭抓乎哉(台語,意指只要內心堅定),不用怕外在怎麼轉變。」

戈壁馬拉松後的體悟

策略對了就不會虧

羅榮岳今年初才剛與太太,以及台大EMBA的同學們,一同挑戰戈壁沙漠馬拉松。瘦小的羅榮岳,其中一天遇上強烈的沙塵暴,能見度低,且不斷地被強風吹起的沙子打在臉上、身上,幾乎寸步難行。「我左手勾著我太太,右手勾著另一位隊員,一步步完成。」戈壁馬拉松體驗讓羅榮岳更清楚,在企業決策上,只要方向、策略是對的,不用擔心市場一時的風暴,或是即使稍微停滯、退後,也不會有影響。

面對近三年財報在營收與獲利的衰退,彭秀珍分析是因為一一年切入運動鞋通路「優尼聖」的結果並不成功,再加上外在消費市場停滯成長,營收下滑、費用成本增加,導致近三年的財報並不理想。

在去年積極地調整體質後,今年第二季阿瘦開始明顯看到成長,稅後淨利與去年比起來,幾乎是倍數成長,累計上半年每股盈餘就達一.○三元,法人預估今年可以達到三元左右,恢復原有的水準。

但也有本土券商分析師持不同看法,認為阿瘦在品牌定位上不夠突出,時尚流行的風格不強,是未來發展最大的挑戰。

羅榮岳借用戈壁沙漠馬拉松的精神標語,「你的能力超乎你想像,只要出發就會到達」,作為企業經營目標,阿瘦皮鞋這個老品牌,還會有怎麼樣的轉變,九月上市後是否能受到投資人青睞,大家拭目以待。

羅榮岳

出生:1957年

現職:阿瘦皮鞋董事長

學歷:台大EMBA、中原大學建築系家庭:已婚,妻子鄺書瑛

阿瘦集團

成立時間:1952年

負責人:羅榮岳

資本額:6.05億元

主要業務:鞋業通路、零售

近3年獲利、EPS:

2011年2.48億元、4.57元2012年2.13億元、3.52元2013年0.72億元、1.2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