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電整合潮將至 90%的企業或將退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1/1OMDAwMDIyNTg1OA.html

從2009年高調進入風電研發領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進退之間,哈空調(600202.SH)用時不過一年。

「公司的風電業務只是處於研發階段,還沒有投入生產。」哈空調證券部人士對此表示,目前,技術合作協議及零部件採購合同的善後處理工作已在進行中。

哈空調原本主業為石化空冷器和電站空冷器,風電領域研發並非其專長。

「哈空調的轉型,是基於該行業利潤趨微的背景考慮,但哈空調在風電領域並沒有人才儲備積累,而且進軍的是風電領域中比較核心的發電機組系統,轉型失敗並未偶然。」一位風電企業高管對此分析稱,哈空調進軍風電行業有當年風電大熱的背景,「當時,甚至連做鞋子的都要進來」。

哈空調可能是2011年整個風電設備製造業整合的一個樣本。盤點2010年業績報表,以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明陽風電、運達風電等為代表的風電巨頭們,賺得盤滿缽滿,不過,在熬過一個寒冬之後,更多的小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將迎來一個更艱難的時期。

《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准入標準(徵求意見稿)》(下稱《風電標準》)已於2010年3月對外發佈,經過一整年的修訂及徵召意見,或將於今年正式出爐。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規範、限制,將進一步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 前,國內排位前10名的風能設備企業,產能佔了整個國內市場的80%,前十五名佔到了市場的95%,剩下的5%好幾十家分,它們能賺到多少錢呢?」中國農 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表示,在未來三五年內,肯定會有90%的風電設備企業將通過重組、兼併等途徑而消失。

「明智」的退出者

時鐘撥回一年前,2009年10月27日,哈空調董事會通過了《關於哈空調開展風電領域研發相關活動的提案》,稱公司同意開展風電領域研發活動,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聯合開發先進的風力發電技術,公司研發費用預計在人民幣3000萬元以內。

上述風電企業高管表示,風電設備三大件包括風電葉片、變頻電機、變速器。哈空調早在2008年就進行發電設備的研發,並為彼時第一批哈爾濱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主要研發方向為發電機葉片製造。

2011年1月31日,哈空調宣佈退出,其給出的理由是:在風電研發過程中,國內風電企業發展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國家產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規範風電行業發展力度增強,提高了公司進入風電行業的准入門檻。並稱,公司繼續從事風電業務風險較大。

「哈空調退出是比較明智的。」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看來,國內風電設備製造的第一梯隊佔據市場60%的份額,剩下的40%的市場份額也被第二梯隊瓜分殆盡,留給第三梯隊和新進入者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多。

國內風電設備製造企業目前合計80多家,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三家龍頭;第二梯隊是明陽風電、運達風電、湘電風能、上海電氣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第三梯隊,則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

運達風電華北區域經理金立萍提醒記者說,早於2009年「38」號文(即《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已對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定議為「過剩」,當時,主管部門對該行業的融資及項目審批已然收緊。

「較高的行業集中度,使新進入者的機會已經不多。哈空調的資本實力並非十分出眾,要麼選擇退出,要麼選擇被兼併。大的市場環境就是這樣。」李勝茂說,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增速為64%,已較往年減速四成,下游風電場更願意把訂單交給像金風科技這樣的優勢企業。

被提高的門檻

3 月發佈的《風電標準》,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內容: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 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於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表示,工信部的風電設備准入標準是比較高的。從目前我國的風電整機現狀來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整機製造廠商不超過10家。

「新上馬的企業特別是風電整機生產企業的審批,如今已變得很困難了。2.5兆瓦以下的風機已經不太受產業政策的扶持,信貸可能還要面臨約束。」前述風電高管表示。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風電企業,擴產仍然是這些企業在2011年的主旋律。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中小企業,或將倒在這一場更為宏偉的擴張浪潮中。

金立萍解釋說,為新進入者設置如此高的門檻,「其實是要求新進入者一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發,擺脫國內的技術空心化格局」。而這也折射出風電行業風光背後隱藏的問題:投資過熱、重複引進落後技術、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未能得到有效攻關等頑疾,仍然存在。

就 整個產業而言,目前,我國的發電機、葉片產能已能滿足國內風電產業的需要,但部分關鍵設備仍有不足。以齒輪箱軸承為例,由於質量要求較高,多靠國外進口; 而在控制系統方面,國內雖已有科諾偉業、北京景新、時代集團等企業在研製生產,但目前仍主要採用丹麥MITA和奧地利Windtec生產的設備。

質量問題,也已成為業內憂慮的焦點。2010年1月24日,寧夏天淨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一台東汽風機倒塌。

此後,華能通遼寶龍山風場的東汽風機、遼寧凌河風電場的華銳風機、大唐的山西左云風場的風機先後出現倒塌,質量問題在風電裝機容量飛速增長背後不斷出現。

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對此意味深長表示,龍源是中國最老的風電企業,其運行最早的風電機組已經有17年時間,國產大量的機組也才運行了3至5年時間,所以有些風機的質量還需要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3

許家退場 給郭台銘面子救奇美電

2011-12-12  TCW




一宗董事長請辭案,透露台灣兩大 經營傳奇人物——郭台銘與許文龍在經營理念上的歧見。

十二月二日下午,奇美電召開董事會,原定議程是討論沒有取得四百億元聯貸案的因應措施。如果奇美電再拿不到聯貸,可能淪落為第一個和銀行團進入財務協商的 面板廠。這個由許文龍與郭台銘共同經營的全球第三大面板廠,正面臨空前危機。

但是,兩點半會議開始,董事長廖錦祥並未開始原訂議程,反倒以健康為由,請辭董事長!

奇美電四百億聯貸案難過關,是這次廖錦祥請辭董事長的原因。

銀行為何不放款?寄望郭先增資,才給過關

一位公股銀行高層主管表示,面板看來風險很大,是銀行不願放款的原因。

更讓人不解的是,經濟部次長黃重球都公開要求「大股東應該先表態」,市場解讀就是要郭台銘先增資,然後聯貸案才可能過關。但身為奇美電第二大股東,鴻海加 上旗下創投及個人持股約達奇美電一五%的郭台銘,居然至今仍不出手。

當許系人馬廖錦祥請辭的訊息一出,奇美電股價週一上漲一.八%,以十三.四五元收盤。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葉婉屏解讀,這是因市場認為只要郭台銘出面,聯 貸案就有解,至少可以再撐過一年。

但是,奇美電的困境可就此解決嗎?

除了面板大環境不佳的因素外,按理而言,奇美電擁有鴻海這個出海口坐收垂直整合之利,又有想出群創模式的面板老將段行建,外資分析師都認為應能提升毛利 率。但是自二○一○年正式合併後,奇美電每季毛利率幾乎都是低於友達,垂直整合的成效未顯現。

郭台銘為何不出手?與許家歧見深又沒主導權

觀察郭台銘每個轉投資產業,小至LED廠先進光電、保護玻璃廠正達,大到香港富士康,都擁有主導權,唯有在奇美電踢到鐵板。

至少在三件事情,可看出許家和郭台銘的意見不合。

首先,合併後,今年奇美電爆出反托拉斯案件遭歐盟罰款三億歐元。內部人士指出,許家和郭台銘都認為應該上訴,爭議就在,奇美實業和許家希望先提撥三億元保 證金以示配合,但是郭台銘認為應該保留現金,僅繳納利息費用就好,不須全額提撥。而最後是郭台銘讓步。

但這個事件種下雙方不信任種子,這也是郭台銘最後一次公開幫奇美電叫屈。「誰叫Terry郭(郭台銘),馬上就煞到對方,連內部稽核都沒做好,就想直接娶 進門的結果,」一位面板業人士觀察。

第二個例子,是中小尺寸分割案,郭台銘想把獲利的中小尺寸面板和觸控面板事業獨立分割出上市籌資,相關人士表示,這不是不能談,只是沒人知會廖錦祥,他還 是透過媒體才知道這件事,讓他心裡很不舒服。

尷尬的是,原本內部認為分割案會順利通過,早就在橫濱光電展登記兩個席位,一個給新成立公司展示觸控和中小尺寸,一個給奇美電展示大尺寸。分割案沒成功, 在展場上奇美電硬是分割成兩個攤位,參觀者都一頭霧水,為何隔著走道,同家公司有兩個攤位,風格還不一樣。

內部人士指出,分割案沒共識後,雙方很少溝通,所以產生第三個歧見—— 巴西設廠案。

郭台銘打算分散製造基地,邀請奇美電到巴西設廠,主動出擊獲取訂單。但廖錦祥也是透過媒體得知此事,更重要的是,許家認為,奇美電都在縮衣節食了,哪裡有 錢到巴西設廠,「案子都沒提到董事會就胎死腹中,」相關人士說。

新興市場印度和巴西是液晶電視成長最快的地方,三星在兩大市場都是第二大品牌,「敵人都在插旗了,難道我們坐在家裡等死啊?」奇美電內部人員為郭台銘抱 屈。

另外,奇美電之前為了扶植轉投資事業,價格雖然比外界高,但合併前的奇美電站在扶植產業鏈的態度,一一埋單。合併後,新奇美團隊一切都以價格性能比為考 量,價格開得不能比外面高。

許家真的放手了嗎?大事仍須許家董事同意

兩大股東想法南轅北轍,讓大家推測,郭台銘這次是鐵了心不管奇美電,想等許家和奇美實業處理不了、反過來讓步時才插手。

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指出,關於兩大股東爭議,他不予置評。至截稿為止尚未能取得鴻海發言體系回應。

現在,明眼人都看得出,許家只是把聯貸案這個燙手山芋,公開丟給第二大股東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廖錦祥僅辭掉法人代表,但是在董事會奇美實業中仍然占據一 席,重大議題還是得取得許家同意。亦即,這次廖的請辭,還不能視為許家已完全放掉經營權給鴻海。這也代表,雙方還有一段共識之路要走。

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除非郭台銘拿到經營主導權,否則不可能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現在,兩位在傳產業與科技業各締傳奇的經營者,把奇美電經營成一個全年可能 虧損六百億元的公司。如果兩大股東在經營方向上還是不一致,日後奇美電還是得因為股東經營理念不合,流血不止。受害的不僅是鴻海或許家,還有上萬的投資 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2

如何善終?台商退場三套SOP

2012-11-05  TCW
 
 

 

什麼是中國台商最夯話題,轉型升級?創品牌、搶內銷?遷廠內陸或轉進越南?都不是。在一場中秋節台商座談會中,在場六、七位台商會長最關切的,是如何「退場」,如何「善終」。

「二十年前走過的路(指一九九○年代台灣關廠潮),現在又要重來一次,」深圳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光晟玩具公司總裁莊世良感嘆,在「重災區」深圳,四千多家台商會員,至少上千家正處於進退不得的窘境;媒體也引述國安局報告指出,今年台商赴中國投資首度出現負成長,估計台商在倒閉邊緣者,高達三成。

情勢嚴峻,儘管馬政府口口聲聲要輔導台商轉型升級,中國各地政府(如東莞市)也祭出各種搶救台商措施,然而,上海台胞投資協會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秘書長邱創盛說,對缺乏競爭力的外銷型台商,他會建議,「趕快『下車』回台灣,趕快!」莊世良也希望政府別再畫大餅了,不如老實幫台商做診斷,不行的就明白講,「你『穩死』了,收收走了吧!」

台商易進難退:中國各機關拿放大鏡嚴審

逼台商徹底斷念,是為了讓他們免於「流光最後一滴血」;然而,中國「易進難退」,二十年前台商進的時候,各地台辦「一條鞭」慇懃服務,甚至一天搞定投資案;現在要退,突然每個機關都板起臉孔,拿著放大鏡嚴審,深怕台商A走了屬於中國的錢。

台商的心態,有人滿懷悲憤,「我們在這裡這麼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一位以「惡房客和惡房東對幹」自喻的台商說,「你要我死,我也不會讓你好過!」也有台商勸大家看開點,畢竟中國要進步,「騰籠換鳥」、「五年工資翻倍」、「扶植民族企業」都是應該的。「看看台灣自己的加工出口區,當年幫我們賺大錢的荷蘭飛利浦、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日本松下(Panasonic)……,不也走光了嗎?」莊世良表示。

就像托庇於番邦的楊四郎,要又哄又求、過關斬將才能殺回家鄉,「台商退場也是一門藝術,」長期輔導台商的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表示,退場必須很有策略,要慢慢退、悄悄退,絕對不能「打草驚蛇」。

兩大關卡夾擊:薪資難擺平,稅務壓力大

陳明璋口中的「蛇」,就是在這最後關頭會來追擊的各方債主,台商過早透露收手意圖,只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但他也表示,「該給的就要給,」除了供應商的貨款、銀行貸款等商業債務要結清外,「員工薪資」和「政府稅務」是最不能輕忽的兩大關卡。

「員工最棘手,一定要小心擺平,」身兼海基會財經法律顧問的三泰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林永法指出,光這部分就有四項要清理:工資、加班費、經濟補償金(即資遣費),以及社會保險不足部分。

以加班費來說,台商的慣性是壓低薪資,再用加班費迫使員工超時工作,又常用所謂的「綜合工時制」(以一季或一年為單位),來規避假日加班要多付一.五倍至兩倍工資的規定。

「以前員工想保住飯碗,勞動條件隨你訂,現在你都要走人了,哪有可能不一項一項算清楚?」林永法提醒,「權利是不能事先拋棄的,」法律只有一套,不管勞資雙方私下簽過什麼協議,只要員工提出異議,依法就不算數!

不光是工資,還有雇主應該負擔的「五險一金」(即養老、醫療、失業等五種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合計占工資三○%到五○%,在法制寬鬆的珠三角地區,台商經常提撥不足,退場時通通要補回,一毛錢跑也跑不掉。

「退場前一定會發生勞資糾紛,」林永法奉勸台商,替每位員工額外準備人民幣一萬到兩萬元的清償費用,是絕對跑不掉的;尤其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一走了之,因為二○○九年江陳會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只要中國法院判決確定,就可以跨海求償,扣押台商在台資產。現在中國勞動律師們已經在虎視眈眈,等著狠咬這些台商肥羊。

員工難打發,更難的是稅務。

稅費是台商的大壓力,包括營所稅二五%、盈餘分配一○%,還有教育捐、水利基金……,名目繁多,而珠三角外銷型中小企業幾乎百分百有逃漏稅問題,現在要退場,光是透過海外子公司做各項交易、境外所得要如何補課稅,以及仍在保稅監管期中的進口設備要如何處置等,就可以整死一堆台商。

正因不確定因素太多,陳明璋建議台商,不要省小錢惹大麻煩,一定要找會計師和律師協助;林永法說,找專業顧問「不是幫你少繳稅,是幫你把事情明確化,找出最有利的法律解釋,讓你合法乾淨退場。」

中國太大,依地區不同、產業不同、企業經營狀況和老闆手腕不同,「退場經」也各有巧妙,大致說來,以下面幾種情況居多:

三種退場劇本:把自己賣掉,或配合動遷

一、台退陸進

台商以被購併或釋股方式,引進陸資,甚至有台商把企業盤給陸幹,自己退居代工者。也就是說,台商趁著經營狀況不錯,還有剩餘價值時,把自己賣個好價錢,並讓更「有力」的當地人接手處理棘手的勞資和稅務問題。

一般說來,因為外人很難摸清企業的盈虧黑洞,陸企通常只敢接手土地廠房(只買地),不敢接手企業;唯一例外,就是大型央企或國企可能會在「找策略夥伴進台灣市場」的目的下,購併或入股台商企業。

「如果他願意參股,我在當地可以多一個人脈;將來他要進台灣市場,我也會盡力幫忙,」莊世良不諱言,只要價錢好,對方要「整碗捧去」也OK。

二、以「地」為貴

土地,是許多台商的最大資產。據估計,華北、華中台商以合法方式擁有土地廠房的,約六至七成,珠三角稍低,也在一半左右;但若當初貪便宜,只向鄉鎮委員會購地卻沒有取得中央核發的「國土證」,仍會有大問題。而許多「地力」雄厚的台商,如在深圳擁有五萬坪地的莊世良、在青島擁有六萬三千平方公尺廠房的豪門實業董事長許利雄,目前都已兼做「包租公」,自成一個小工業區了。

蘇州張家港市台協會長洪宗魁指出,地方政府都在覬覦台商土地,希望把廠房改成獲利更豐、繳稅更多的金融服務業或賣場。張家港市很多台商就老神在在,「等政府來談!」

中國「動遷」(土地徵收)其實條件不錯,採「公平市價」計算(比快速飆漲的「商業市價」低二至五成),如兩年前深圳一平方公尺人民幣二千四百元,現已調高到三千元(約一坪地新台幣四萬六千元),不僅廠房、設備,「連一棵樹都補給你!」台商當初論畝買地,如今論平方公尺賣回,但很多人還不滿意,爭相傳授放長線釣大魚秘訣;也有人認為不要太貪,該放手就放手,落袋為安最重要。

要提醒的是,政府補償費儘管優渥,但可不是直接放進台商口袋,「錢攤在那裡,該銀行的,該供應商的,該勞工的,以及最可怕、該各級各種稅務機關的,一樣一樣算清扣除,最後剩下的才是你的,」莊世良形容。

三、比誰耗得久

雖說有地就有靠,但「地方政府不是傻子,它不一定馬上要用地,它也知道你快撐不下去了,它就跟你耗,看你會不會自己走,」莊世良說。

怎麼「耗」?很多台商早已開始裁員縮編,如果還是不行,就只好走上關廠一途。只申請停業(一年一審),不去辦理公司註銷,這是合法的,但停業之前,該給員工的還是要結清,唯一好處是可以把台商最怕的稅務清算往後拖。

不過,停業並不代表止血,高額的土地使用費(各地差異大,一平方公尺約年繳人民幣七元)、房屋稅和廠區保全等,開銷驚人,有些台商放著不管,結果等公司執照被註銷,才發現土地廠房也一併「充公」了,只能跳腳。

還有台商正在訓練二代接班,「讓年輕人來『耗』,看誰耗得久!」但這不一定是長遠之計。陳明璋認為,未來五年,是台商存亡關鍵期。

是的,二十年前的大遷徙又將展開。只是這回,滿鬢風霜的台商累了,但誰能幫他們闖一條回家的路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40

中、英血統超市對決 特易購慘虧退場

2013-05-20  NCW
 
 

 

四月下旬,英國最大零售商特易購(Tesco)宣布出售在美虧損累累的新鮮方便超市(Fresh & Easy),並退出美國,離華人所開設的富威超市(Fairway Market)風光上市,撈金一億七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二億元)不過才兩天。

這一起一落反映出,外來業者能否賺錢,掌握消費者購物習性最重要。《時代》(Time)雜誌分析,勝利組富威超市通常店面寬廣,貨架上堆滿各式生鮮與民生日常用品,迎合以車代步、一次購足一週所需的美國消費者習慣。

此外,富威超市還善於因地制宜鋪貨,尤其在吸引消費者衝動性購買的商品下足功夫,因此在去年的《美國零售店競爭力報告》中,以每平方英尺銷售額一千零八十一美元,擠進坪效第十名。

特易購自助結帳不討喜

反觀失敗組,新鮮方便超市則擬定僅為傳統超市三分之一面積的小而美店面,走的是頗受歐洲人歡迎的「方便好鄰居」路線,但就是不對美國人胃口;再加上鋪貨全採統一規格,不曾針對銷售結果調整進貨需求。

再者,新鮮方便超市為了節省成本,採取自助結帳以降低人事經費,卻不討喜。《時代》指出,自助結帳排隊潮常常因為條碼、折價券等細節問題塞車,顧客等候時間反而比傳統櫃台更長。

富威貼心員工收服老美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觀察結果則是,雖然富威超市裡商品陳列略顯擁擠,但忠實顧客反而覺得亂中有序,因為超市裡到處可見穿著「對食物有任何疑問嗎?」圍裙的員工,他們補貨的速度堪比客人掃貨的速度,並且親切的幫客人找到想買的產品,不管是西西里島海鹽、果乾,還是一塊豬裡脊肉。

美國「超市專家」林伯特(Phil Lempert)更指出,雖然富威超市的產品價格不算低,但它以服務品質取勝價格策略,因此,即使不提供折價券,一樣能吸引本來就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客層。

反觀新鮮方便超市,產品價格低廉的代價是以自助結帳減少人員雇用、以小型店面降低租金成本,忽略塑造並追蹤顧客滿意經驗,終究只能在虧損二十億美元窘境下,黯然退出美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73

李克強辣手「斷銀根」 適逢美國QE退場 中國能否挺得住雙風暴夾擊?


2013-07-01  TWM  
 

 

鐵了心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讓地方債務與銀行放款浮濫問題一次引爆,但,這場震撼秀也將掀起金融與政治風險;他是真的「藝高人膽大」?還是高估了市場抗壓的能力?

撰文‧李東、張文惠、乾隆來於重慶、北京、台北採訪報導六月二十日下午,重慶市浸泡在溽暑的高溫中,位在江北區觀音橋步行區的西南證券江北區營業部內,一大群股民們卻像被丟入嚴冬的松花江中,冷到牙齒直打顫。

電子報價板一片綠油油,上證指數在上午就跌了三○點,中午午盤之後又跌,斜背著一只Gucci小包的小陳站在電腦下單系統前碎碎念:「六月初上證還有二三○○點,怎麼才兩個禮拜多,就跌破二一○○點,兩周跌掉一○%,政府都不管嗎?」營業廳內散戶投資人七嘴八舌,熱烈討論著一個問題:「銀行錢荒」。一位老伯伯嚷嚷:「銀行把帳挪一挪就有錢了,怎麼會缺錢?」當場就有人回應,然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銀行拆借」、「隔夜回購利率」、「七天回購利率」,原來銀行把錢都放款放掉了,自己不夠錢,還得去跟其他銀行借。

「借就借啊,那股市跌什麼?」一位重慶大媽才開口問,旁邊立刻有人認真回答:「當然會跌,當年美國雷曼銀行就是借不到錢,倒掉了,還搞出個金融海嘯!」危機就是最好的教育機會,兩年前一句順口溜:「你可以跑不過劉翔,卻不能跑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讓上億股民人人都能討論通貨膨脹指數對股市與經濟的影響。這回的六月股災,也讓上海銀行同業拆款利率︵SHIBOR︶成了餐桌上最熱門的話題,那位重慶大媽聽到銀行用三○%的利率借錢,眼睛睜得斗大,忍不住大叫:「哎喲!這麼高的利率,乾脆我借給銀行,比股票好賺多了!」就在重慶觀音橋那群股民七嘴八舌的同時,上海某銀行資金調度室內的交易員李小蔚(匿名),無法像重慶股民那樣說些無厘頭的冷笑話。李小蔚從五月底,就天天承受越來越高的資金調度壓力,眼看著隔夜拆款利率越跳越高,李小蔚得向工商、建設銀行的資金部拜託,端午節之後,總行行長天天關切,李小蔚不只調資金、還要寫報告、更要做預測,「央行一直不放錢,我估計,苦日子要搞到七、八月!」六月二十日,整個中國的銀行體系陷入前所未見的恐慌,具有影響力、每日發行七十五萬份的《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在網站上報導,大陸最大的中國銀行「出現資金違約」、「當天交易時間過了半小時還找不到資金」,消息馬上引起市場極度恐慌,因為如果連資金最充沛的中國銀行都鬧錢荒,整個中國必然爆發金融危機。

當天上午,所有銀行資金調度員瘋狂圈錢,隔夜拆款利率最高飆破三○%,交易量最大的「一周拆款」,利率創下二八%的歷史新高,十一點半,SHIBOR公告當天十八家龍頭銀行報出的拆款平均利率,隔夜拆款暴增五.七八%到一三.四四四%,一周拆款利率飆漲二.九二九%到一一.○○四%。

令人意外的是,大陸的人民銀行(中央銀行)面對崩潰邊緣的資金緊俏,卻一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早在六月七日,幾家大銀行的資金調度處長就被叫進人民銀行開會,討論短期融資︵SLO︶的市場資金調節機制,會議開了、操作模式定了,央行卻Hold住不動。六月十九日,人民銀行召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主持的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對著銀行主管說:「經濟問題已經不能寄望擴張政策解決。」人民銀行在會中的資料顯示,六月的前十天,全國銀行的信貸暴增人民幣一兆元,所有銀行都拚命放錢,而且新增的放款竟然有七○%是「票據」,這是信貸空轉的警訊。央行不再做濫好人,要放你們自己去放,壞帳自己承擔,不要找央行要錢!

即使在二十日風暴最劇烈的當天,有大銀行的資金處主管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處的領導交流,央行的領導還是表達「對資金利率無感」的態度。而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六月四日在上海參加國際貨幣基金會年會之後,就沒有公開露臉。

李克強點破問題 || 開戰了!

「銀行周轉不靈」是個危險的訊號,甚至可能引發民眾擠兌,造成無法挽救的社會與政治風暴,這麼大的事情,人民銀行不會不懂,卻放任利率飆升、讓億萬股民與全世界媒體看盡中國金融市場的笑話。周小川,還有坐在中南海內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底在想什麼?

警告銀行「經濟問題已經不能寄望擴張政策來解決」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口中說的絕對不是個人意見,她的老闆周小川也不會不懂中國金融體系脆弱。不過,央行面對三○%的拆款利率,仍然堅持緊縮,顯然是在執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規畫已久的重大改革政策。

李克強在六月十九日舉行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特別凸顯金融問題,他在會中提出具體數據,五月底人民幣貨幣供給額M2的存量高達一○四兆元人民幣,其中存款餘額九十九兆元人民幣、放款餘額六十七兆元人民幣,年增率都高達一五%上下,但是,在貨幣如此高增長的情況下,經濟回升動力卻依然不足,「很重要的原因在部分資金空轉,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李克強直接點名:「不少資金流入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或是產能過剩等低效行業。」「甚至不排除在部分領域催生泡沫,埋下金融風險。」李克強說的問題,其實大家早都知道,只是從來沒人點破,這回卻由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中,白紙黑字寫下紀錄,意義非同小可 ── 他要開戰了。

左手斬斷銀根 右手審計調查李克強顯然藉著六月銀行錢荒,出手處理地方政府債務浮濫的問題。他先命令審計部在六月十日,公布一份怵目驚心的地方政府債務調查報告,揭開三十六個省、直轄市等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逼近人民幣四兆元(統計至去年十二月底),其中有二○%都已經靠著「借新還舊」在度日,也有幾個縣級政府在去年出現違約,金額高達人民幣一八一億元。

李克強更在六月十七日,親自到審計部「考察」,這是他擔任總理之後,第一個親自考察的部會(編按:大陸領導人經常用考察來傳達強烈的政策訊息),李克強要審計部「當好公共資金的『守護者』,用『火眼金睛』看好國家錢財」。

形勢已經非常清楚,李克強出手打擊各級政府胡亂圈錢,大搞政績工程貪汙腐敗的問題,悍然採取了劇烈的「斷銀根」手法,在地方爭搶最後一筆貸款、中央拒不供應的鬥爭下,創造了驚心動魄的六月銀行錢荒危機。

到目前為止,情勢仍然在國務院與人民銀行掌控中,從銀行瘋狂圈錢的拆款交易中,人民銀行清楚掌握可能出問題的銀行名單,以及這些銀行背後所代表的地方政府或是國營企業,配合審計部的地方債務調查,李克強與國務院仍然掌控全局。知道問題在哪裡,接下來再決定是否出手拯救,或是放任倒閉再追究政治責任。

至於銀行擠兌,一一年有山東齊魯銀行虧空人民幣六十億元擠兌風暴,更早還有浙江泰隆城市信用社、浙江蘭溪非法集資金融機構擠兌事件,大陸處理銀行擠兌累積相當經驗,只要能夠控制在單點危機,並且立即用當地的大型銀行接管,李克強的國務院顧問們認為,應該不致失控。

雖然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宣布QE即將退場,造成全球熱錢大挪移,卻帶來了意外的壓力。在銀行六月錢荒的國內因素,以及國際股市全面重挫的國際壓力下,上證指數六月下跌近一○%,原本已經低迷不振的大陸股市,竟然繼續破底,即使動用匯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國有銀行以及光大銀行持股,也沒有讓大陸股市止跌。

中國會是一九九四年的墨西哥?

在QE退場的風暴中,全球的投資機構熱烈討論「一九九四年熱錢戒斷」的歷史是否重演(詳見本刊八六一期封面故事,第七十頁),當年因為聯準會寬鬆政策退場,造成美國債券市場大跌,指標性的三十年美國政府公債一年跌幅高達二五%,更因為熱錢的撤退,造成了當年底墨西哥政府爆發債務危機的金融風暴。

中國不是墨西哥,中國現在擁有三兆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幾乎沒有外債,面對的金融麻煩都是國內問題,不可能重蹈墨西哥覆轍,但是墨西哥當年面臨製造業衰退、政府建設浮濫、房地產泡沫等問題,中國也全部都有。

李克強清理地方債的戰爭,存在極高的風險,央行持續地貨幣緊縮,勢必對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報告就擔心「急煞車,會不會把原本就鬆散的車子衝垮?」國際QE熱錢撤退造成新興市場的股債匯市震盪,更是難以估算的風險,大陸銀行體系能否長期承受壓力?高漲的房地產會不會崩盤?在在都挑戰著李克強的智慧與決心。

這個行動不會在六月底就熄火?一般評估,至少到今年九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前,戰火恐怕都不會平息,申銀萬國證券研究報告也說:「對於銀行而言,最困難的時候可能才剛剛開始。」歷史將會記載,今年的夏天,是充滿了躁動與意外的一季。

內外風暴夾擊 陸股跳水

內有「六月錢荒」、外有「QE退場」,來自境內與境外的兩大緊縮壓力,造成上證指數在6月1日至21日間的12個交易日下跌近10%!

恐怖的6月20日

這一天,上海銀行同業隔夜拆款利率盤中最高飆破30%、「一周拆款」利率創下28%的歷史新高,11點半收盤,18家龍頭銀行報出的拆款平均利率,隔夜拆款利率暴增5.78%到13.444%,一周拆款利率飆漲2.929%到11.004%。

不僅要擔金融風險

李克強的金改之路也有政治難題六月錢荒,是習近平、李克強接班之後面臨的第一場硬仗,習李是否能夠平穩走過預定的10年任期,這是第一場生死存亡的考驗。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組合,與過去20年的領導截然不同。之前的胡錦濤與溫家寶、再上一任的江澤民與朱鎔基、或者江澤民與李鵬,都有明顯的互補。但是習李有高度重複,而且習是太子黨的共主,李克強則是共青團派的領袖,兩人都抓政治、抓金融,也都積極拓展國際舞台。

李克強高舉金融改革的大旗,藉著6月錢荒,逼迫地方政府與銀行處理潛藏的壞帳;斬斷銀根的作法雖然先占了政治正確的制高點,卻勢必引發枱面下的政治角力。

《紐約時報》6月22日報導,習近平、李克強將在9月舉行的三中全會「啟動一場重要的改革計畫」,包括利率自由化、國企體制改革、能源市場自由化、以及推動城鎮化所必須的戶籍改革,屆時都會提出。習李體制的兩難是,他們必須聯手推動改革,但是改革又必然傷害到彼此的派系、或是政治對手的深刻利益。

人民對於改革的寄望甚深,不會容許口惠實不至的虛假改革,但是,即使是6月錢荒這種迫使銀行收斂浮濫放款,都存在金融體系崩潰的危機,李克強必須處理好6月錢荒風暴,才會有未來的改革可言。 (張文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93

QE退場之際 主席又即將換人 柏南克跛腳 聯準會鷹鴿之鬥白熱化

2013-08-12  TCW
 
 

 

全球股市從來沒有這麼好預測過。

台北時間八月五日晚上,美國聯準會達拉斯分行總裁||一向鷹派的費雪(Richard Fisher)發表演說,再次表示,美國央行應該按照計畫,在九月開始減碼過去四年吹漲股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貨幣政策應該轉趨緊縮。你可以想像股市做何反映。

此話一出,全球股市應聲下跌,包括紐約道瓊、標普五○○、倫敦FTSE全都收低。︽華爾街日報︾股市新聞的標題寫著:「企業獲利好?誰管它!」言下之意,影響股市的早已不是基本面,而是聯準會的官員又透露了什麼線索,可以讓市場推敲聯準會裡對於這個問題未來決策方向的蛛絲馬跡:QE究竟何時會退場?

聯準會每個月買進八五○億美元規模的債券資產政策,正在面臨轉折點的關鍵,一般認為,九月十七至十八日的決策會議中,聯準會將發布關鍵聲明。而這個舉世關注的聲明方向該怎麼走、會怎麼走?如今卻已愈形難測。

退位 引起內部派系失衡原因,就是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明年一月即將退休,而在其權力逐漸真空化之際,聯準會內的派系聲音正在彼此角力,誰能取得貨幣政策的「話語權」,攸關九月的聲明方向、下半年的股市展望,甚至是未來四年的美國及全球資金環境。

才在七月底,聯準會開完會後更新對景氣的看法,美國經濟數據比預期差,這個說法讓市場解讀為「鴿派占上風」,道瓊指數一股氣上漲了三位數。而八月五日發表演說的鷹派費雪,雖然對QE減碼態度強硬,但他甚至不是聯準會的決策成員之一,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也沒有投票權,然而他的發言餘波仍讓股市湧現賣壓。有關聯準會的一舉一動,都正牽動著全球股市與經濟。

其實聯準會內部一直都有「鷹派」與「鴿派」之分。鷹派認為美國經濟強健,現在的寬鬆貨幣政策反而對經濟有害,政府已經做得太多,因此主張盡速讓QE退場;而鴿派則認為美國經濟疲軟,政府做得太少,仍要政策加持才能復甦。這些有投票權的聯準會十二個人的看法,直接或間接地寫下了我們的經濟史。

過去幾年就是因為聯準會鴿派代表居多,因此QE的提案表決能夠橫行無阻,連續四度加碼。不過,隨著柏南克退位在即,聯準會內部鴿派與鷹派的勢力將有可能大地震,兩派人馬的衝突,自然也越演越烈。

為了穩定市場,聯準會對外自始否認有鷹鴿派之分,不但避免公開交鋒,連會議記錄都是匿名。但是,今年四月一場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研討會上,兩位聯準會分行總裁:鴿派的伊凡斯與鷹派的雷克卻彼此同台交火,分別就通膨率與QE效果彼此爭得面紅耳赤,充分暴露聯準會內部的嚴重對立;這在過去柏南克權力穩固時,是前所未見的。

柏南克總是會在兩派之間平衡,他最著名的句型就是「雖然這樣……,但另一方面……(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來表示聯準會的中立與客觀。但從內部理事公開對立可以看出,即將退位的柏南克,已出現權力真空的問題。美國巴特農集團首席經濟學家Nigel Gault甚至認為,柏南克已經是「跛腳」,因為連他的老闆、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打壓他。

七月時,歐巴馬於一場電視專訪中曾說:「柏南克在位的時間,已長到超出他本人意願與應有的任期。」聯準會前理事梅爾(Laurence Meyer)解釋,這形同是「歐巴馬在電視上炒柏南克魷魚」。如今,柏南克已經不會再以主席的身分參加國會聽證會,或許還不到「看守內閣」的程度,但他的影響力確已日漸式微;退位及接班的倒數,已經開始。

雖然接班人選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是接班人問題更進一步造成現在鷹、鴿二派的爭論,因為現在二位呼聲最高的人選:財政部前部長桑默斯( Larry Summers) 及現任聯準會副總裁葉倫(Janet Yellen),分別是鷹派與鴿派的主力代表。這二位候選人各有千秋,分別掌握不同資源。聯準會前理奇蒙分行總裁伯德斯(Alfred Broaddus)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說:「聯準會主席的提名,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充滿政治角力過。」接班 兩派人馬正面對決曾經公開質疑QE效果的桑默斯,是聯準會裡許多鷹派人士的老師,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桑默斯接下主席的位置,那麼美國這些年來的貨幣政策,可能將會大轉彎。比起印鈔票,桑默斯更相信財政政策的效果。因此,在他的帶領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可能從主動化為被動。

分析師也指出,曾經當過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的桑默斯,從二○○八年開始就幫民主黨政府度過金融風暴,因此,與歐巴馬早已有革命情感。《華爾街日報》就報導,當桑默斯被媒體質疑與金融機構走得太近時,歐巴馬就在電視訪問上為他辯護,兩人關係匪淺。不過,桑默斯需要辯護的,不只這件事。

桑默斯最大的醜聞,是二○○五年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時,公開說出:「性別可以解釋為何從事數理研究的女性少於男性」這種性別歧視的發言,引發了哈佛三七○年校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抗爭,最後桑默斯辭職下台,至今都還背負著性別歧視的罪名。

而另外一位能與桑默斯匹敵的,就是現任副主席葉倫。她是柏南克的親密戰友,對通膨的立場,甚至比柏南克還溫和。

鴿派的她,自然受華爾街的銀行家愛戴,不但《華爾街日報》毫不吝惜地讚揚葉倫,說她的經濟預測在聯準會理事中是最準的「水晶球」,參議院也聯署支持她。不只如此,她在經濟學者圈中,也比桑默斯受歡迎,因為她的丈夫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克洛夫(George Akerlof)。

因此,連一向嘴巴不留情的諾經獎得主保羅.克魯曼,都警告歐巴馬不任用她的後果。「葉倫的資歷無懈可擊,」克魯曼在部落格上寫道:「如果歐巴馬總統最後任用的不是葉倫,那他得給我們一個相當好的理由才行,否則,連那些最支持他的人,可能都會失望透頂。」不過,葉倫也有很多弱點。她不但與歐巴馬相交不深(媒體指出她與歐巴馬見面僅有數次),經濟觀點也與歐巴馬唱反調。歐巴馬之前曾表示,下屆主席首要任務是維持住通膨;但葉倫的觀點則認為聯準會的主要任務是降低失業率,因此和總統的看法相左,為她的接任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動盪 全球市場隨之起伏桑默斯與葉倫誰能勝出?恐怕連歐巴馬都不知道,他日前更釋出第三個名字:柯林頓政府的經濟顧問唐納.科恩(Donald Kohn)加入候選名單。科恩曾任聯準會副主席,個性以謹慎出名,因此,市場猜測可能是歐巴馬害怕桑默斯落馬,為「消極貨幣政策」或者說QE的退場,能順利執行而準備的人選。

無論誰接任,聯準會內部鷹派與鴿派的權力結構,勢必將經歷一次大調整,直接影響的。

具有投票權的官員們,短則影響QE退場的進程,長則影響未來四年美國的貨幣政策。在人選未能確定前,全球市場恐怕還得隨著「跛腳」聯準會一起動盪一陣子。

柏南克退位造成權力真空

聯準會派系對決加劇

鴿派

副主席J. L. 葉倫( Janet L. Yellen)紐約分行副總裁W. C.杜德利(William C. Dudley)聯準會董事E. A.杜克 (Elizabeth A. Duke)芝加哥分行總裁C. L.伊凡斯 (Charles L. Evans)波士頓分行總裁E.S.羅森格 (Eric S. Rosengren)董事J. C. 史坦(Jeremy C. Stein)

中立

主席B. 柏南克(Ben S. Bernanke)董事J. H.鮑威爾 (Jerome H. Powell)董事S. B.拉斯金 (Sarah Bloom Raskin,)聖路易分行總裁E. J. 布拉德(James Bullard)

鷹派

董事D. K. 特魯洛(Daniel K. Tarullo)堪薩斯分行總裁L.喬治 (Esther L. George)註:此12人為對聯準會公開操作政策具投票資格者

下屆聯準會主席熱門人選

鷹派代表

賴瑞.桑默斯

(Larry Summers)

出生:1954年

現職:哈佛公共行政系教授經歷:美國財政部部長、哈佛大學校長、美國國家經濟會議主席

鴿派代表

珍妮.葉倫

(Janet Yellen)

出生:1946年

現職:聯準會副主席

經歷:柏克萊、哈佛、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舊金山聯儲銀行分行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0

QE延退《市場篇》愈晚退場衝擊愈大資金行情「續攤」 新興市場是福是禍?

2013-09-30  TWM
 
 

 

投資機構普遍看好QE延退對新興國家的正面效果,但所謂的效果,不過就是一段「喘息時間」,當這段時間結束,存在赤字問題的新興國家恐怕還是得再次面對衝擊。除非,他們能夠及時調整經濟結構。

撰文‧黃洪陽

「全球資金行情延燒」、「新興股市醒了」、「新興市場債的資金派對再次亮燈」,這些都是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九月十九日宣布暫不減少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規模之後,見諸國內外各媒體的標題。彷彿柏南克在貨幣政策上的戲劇轉變,是投資市場好不容易掙來的一場重大勝利。

不過,針對同樣的事件,卻有部分華爾街分析師是用「失敗」的角度解讀,他們在談論此事時,所用的說法與媒體標題大異其趣,「QE退場宣告失敗」、「金融市場試圖走回正常化的第一步即面臨挫敗」。

在他們眼中,這不是一場勝利,而是一次挫敗!

﹁喘息﹂結束後 依舊面對衝擊為什麼會這樣解讀呢?綜觀這群「失敗論者」的觀點,普遍認為QE早退早好;愈晚退、愈遲疑,負面衝擊可能愈強大,尤其是對新興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普倫德日前指出,二○○九年以來由美國主導的極度寬鬆貨幣環境,讓許多新興國家有了「唾手可得的外部資金」,這些熱錢足以麻痺新興國家的領導者,讓他們刻意忽略不斷惡化的經常帳赤字問題,也對迫切的結構性改革視而不見,「印度就是典型案例。」此外,印尼、巴西、土耳其等亦屬此類。

難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讓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等國,成為今年五月聯準會宣布QE退場計畫之後外資逃殺最嚴重的國度。毫無疑問,聯準會在九月十九日的聲明,讓這些國家取得了喘息時間,外資逃亡導致匯率急貶的危機應能暫時化解。問題在於,過了這段喘息時間,然後呢?

這些國家自今年五月以來對於「熱錢戒斷症候群」的努力適應,在意外地重新取得「QE嗎啡」之後,會不會又瞬間歸零?

M&G投資公司的債券基金經理人Michael Riddell評論,「新興市場對於柏南克聲明內容的激情反應,好像認定了QE永遠不會退場一樣,但事實上,QE終究會退,而那些存在赤字問題的新興國家,基本面也不容易有所改變。」畢竟,結構性問題的調整絕非短期能夠見效,當「喘息時間」結束,過去幾個月匯率遭到狙擊的國家,恐怕還是得面臨再一次的同樣衝擊。

另一方面,這一回國際資金重返新興市場的規模,恐怕也不會刻意收斂,原因在於柏南克的「狼來了」。今年夏天,全球投資市場幾乎都被柏南克在五、六月間對於「收回QE」的種種言論所主導,美國公債價格大跌、新興國家匯率急貶,如今看來,投資人對於聯準會發言的合理反應,似乎都被耍了。

此外,柏南克令人意外的態度轉變,開始讓市場相信他已認定自己現階段是「看守內閣」,明年一月卸任前不致再有重大的貨幣政策轉變;更甚者,當聯準會下任主席的第一人選從「鷹派」轉為「鴿派」,也會讓市場不再輕信這一段時間任何來自於聯準會官員的鷹派發言。

熱錢不止,這是多數投資機構認定新興市場值得再次擁抱的主因。樂觀者如摩根大通證券,在QE延退後出具報告,表示新興市場至少在今年年底以前都是多頭格局。報告中強調,接下來可望出現的新興市場牛市,是基於原先市場對QE退場預期心理所造成的熊市。

這份報告認為,所有之前淪為外資撤離重災區的經常帳赤字國,都會是QE延退的受惠者,「除了印尼,這個國家的匯率還沒有到超賣水準。」但就像前面說的,QE延後退場,只不過是為新興市場掙得喘息時間,聯準會終會正式減少購債,在此之前,新興市場漲得愈多,屆時的修正自然也可能會愈形劇烈。

除非,那些經常帳赤字國家能夠善用這段喘息時間,進行迅速改革。

財經主事者是否能有所覺悟?

如同印度,新任央行總裁拉詹在得知聯準會暫緩QE退場後,立即宣布升息,即被解讀是聰明的作法。「印度有許多問題,經常帳赤字、高通膨率,但最大的危險是政府誤以為資金緊縮壓力就此解除,於是停止改革。」印度投資機構科塔克︵Kotak︶股權公司首席分析師巴拉薩德表示,顯然,他認為拉詹利用意外的貨幣寬鬆環境趁機壓抑通膨,值得肯定。

新興國家的財經主事者會不會都像拉詹有此覺悟呢?最樂觀的劇本是,當聯準會終於決定減少購債時,赤字國家都已多少做了經濟結構的調整,而美國復甦的狀況也能對新興國家提供足夠的外部需求,那麼,QE退場對新興國家的衝擊可望減緩一些。

這個樂觀劇本若要實現,基本前提是喘息時間必須夠長,若如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在九月二十三日的談話:「不排除十月起減少購債!」或如一般預料聯準會在十二月間的會議中宣布啟動QE退場,那麼,新興國家的結構改革尚不及見效,近來的激情自有可能打回原點。

整體而言,對於QE延後退場應以「金融市場正常化的失敗」解讀,新興市場的熱錢派對再次亮燈,投資人可嘗試抓住激情,但也絕對必須保持一定的頭腦清醒,永遠要想著:「這場派對終有結束之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3

美歐印度央行總裁的老師 費雪出任聯準會副主席 確保QE漂亮退場 有請祖師爺上場

2014-01-27  TWM
 
 

 

「一代宗師」費雪出任葉倫的副手,正面來看,葉倫爭取到大師,如虎添翼;但是風險卻也不小,搬了這樣一尊大佛在身邊,兩人只要稍有歧見,就可能帶給金融市場難以想像的衝擊……

撰文‧乾隆來

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提名史丹利費雪(Stanley Fisher)為下一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的副主席,協助二月一日接任主席的葉倫(Janet Yellen),共同努力完成QE退場、恢復美國經濟活力的艱鉅任務。

費雪的任命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熱烈討論,也讓不少貼身觀察央行決策的評論家滿地找眼鏡;大家意外的,並不是已經高齡七十歲的費雪老驥伏櫪重出江湖,而是他以「一代宗師」的江湖地位,竟然願意屈居葉倫之下,做個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二號人物。

而費雪與葉倫成為美國聯準會的「兩個太陽」,更是聯準會一百年來從未出現的現象,未來聯準會如何運作,大家都睜大了眼睛在看。

全球金融領域的一代宗師

每年八月,全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都會齊聚美國懷俄明州的傑克森洞(Jackson Hole),研討全球最新的金融情勢與政策走向。幾年前,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在巨頭雲集的晚餐中笑著問所有人:「各位知道我們主桌的央行總裁們有什麼共同點嗎?」柏南克眼光瞄向當時還是以色列央行總裁的史丹利費雪說:「我們,都是費雪的學生!」正如武術大師葉問振興詠春拳,被香港武術界推崇為一代宗師,史丹利費雪在今天美國重要經濟決策者、乃至於各主要國家央行總裁心中,無疑享有與葉問相當的「一代宗師」榮耀。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曼丘(Greg Mankiw)的博士論文,都由費雪親自擔任指導教授。做過美國財政部長、也一度是這次聯準會主席熱門人選的桑默斯,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研究員大會中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一個數字:14.462」「這是費雪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開課的代號,正因為這個代號,讓我決定將一生投注在貨幣金融領域。」「我相信,柏南克、IMF前任與現任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布蘭奇,也同樣因為這個數字,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而現在浮上台面的年輕一輩央行總裁中,也不乏費雪的門生,例如剛滿五十歲、在去年九月接任印度央行總裁的拉詹。

引導韓國經濟轉型的幫手

相較於許多學術界的泰斗能教書卻不懂得實作,費雪則以理論與實務結合見長。九七年亞洲爆發金融風暴,韓國因為過度背負外債幾乎崩潰,當時費雪在IMF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他與IMF總裁康德拉蘇扛起拯救亞洲金融安定的任務,提供韓國迫切需要的金援。

最危急的時候,由IMF提供一九五億美元、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提供一○七億美元的金援,但是費雪同時要求韓國做出結構性的經濟改革,最終成功引導韓國經濟開放並且轉型升級,成為國際金融救援最成功的範例之一。

○五年,以色列總理夏隆及當時的財政部長納坦雅胡三顧茅廬,請費雪到耶路撒冷出任以色列央行總裁,費雪原本擔任花旗集團副董事長,兼任花旗集團國際總公司總裁,卻願意捨棄高薪,欣然出任經濟規模只有兩千億美元(約為台灣六○%)的中小型經濟體央行總裁。

帶領以色列走出風暴的舵手費雪出任以色列央行總裁後,對以色列經濟國際化產生極大幫助,就任當年以色列吸引二十二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創下多年來的新高,○六年竟然更暴增四倍至一○六億美元。

總理夏隆藉著費雪的名號,強力推動以色列經濟再造運動,舉國奮力轉型的結果,讓以色列連續多年維持高度經濟增長,打造出以科技與創新為基礎的國際化產業結構,一○年全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無異議通過接納以色列成為會員國,以色列從老舊的戰爭經濟,轉型成現代化的開放經濟體,費雪居功甚偉。

費雪在以色列的另一個戰功,是他帶領以色列快速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雖然經濟與美國密切關聯,但是以色列在金融海嘯中,只在○九年第二季出現○.二%的衰退(當季美國GDP重摔四.六%),隨後立刻重回復甦軌道,當柏南克還深陷在零利率、量化寬鬆的泥淖動彈不得,老師傅費雪已經率先所有OECD國家,調升以色列的利率水準,正式宣告脫離海嘯。

費雪當時還出了奇招,他讓以色列幣兌美元的匯價,在短期內劇貶二五%,從海嘯前的三.二以色列幣兌一美元,劇貶至四.二比一。匯率貶值的政策迅速奏效,以色列在○八年原本有二十億美元的貿易赤字,但在匯率貶值之後出口大增,○九年竟繳出五十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簡而言之,相較於美國與歐洲被迫使用巨額量化寬鬆政策,費雪善用了以色列小型經濟體的高度彈性,使用簡單的匯率政策,輕舟巧度萬重山,成功帶領以色列走出金融海嘯。

事實上,在金融海嘯爆發初期,以色列的國內銀行曾經要求政府仿效美國,挹注龐大的政府資金來拯救銀行,但是費雪認為以色列的金融體質與美國不同,堅持銀行業必須自救;其次,當費雪的學生如柏南克、桑默斯在美國大搞自由化,過度鬆綁導致金融風暴,費雪在以色列卻堅持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離的政策。費雪禁止銀行無止境的擴張風險,保守的金融政策與他在美國的徒子徒孫迥異。

化解經濟學派歧見的務實派費雪的任命發布之後,大家最感興趣的是他與葉倫的政策是否能夠合作無間。「一代宗師」願意屈就二號人物,正面來看,葉倫爭取到大師,如虎添翼;但是風險卻也不小,搬了這樣一尊大佛在身邊,兩人意見只要有微小的差異,或者被媒體與華盛頓政客操弄兩人的歧見,可能會帶給金融市場難以想像的衝擊。

不過,費雪的出身與四十餘年的工作紀錄顯示,他除了是一位金融學者,還同時是手段高超的外交家與政治人物。

費雪出生在非洲,十七歲之前都住在非洲南邊的贊比亞與津巴布威,直到大學才到倫敦政經學院,研究所再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大多數美國土生土長的經濟學家不同,費雪在最貧窮的非洲國家成長,並且以外國學生的身分逐漸在美國立足,作為流浪多國的猶太後裔,費雪的彈性與生存能力,超出外界想像。

美國經濟學界曾在一九七○年代,爆發長達十年的學派戰爭,以芝加哥大學為主的貨幣學派,強烈挑戰東岸的哈佛、麻省理工,以及西岸柏克萊代表的傳統凱因斯學派,這個被稱為「淡水(芝加哥)大戰鹹水(麻省理工)」的學派鬥爭,彼此鬥到不相往來。

費雪出身東岸的麻省理工,一九六九年獲聘為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在芝加哥教書期間,正好是淡水鹹水大戰的火熱時期,費雪夾在兩派中間,誰也不得罪,還鼓勵學生以開放的態度思考兩邊的論證,最後他回到麻省理工教出柏南克等學生,還帶著曼丘、布蘭奇等學生,發展出融合兩派理論的新凱因斯學派。

柏南克就指出,費雪的學術研究與現實世界密切連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以及廠商價格僵固性(Sticky Prices)等經濟學理論,費雪都是最早提出研究報告的開創者之一。

折衝各國利益的談判高手

費雪後來成為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以及擔任IMF首席經濟學家長達八年,經歷墨西哥金融風暴、亞洲金融危機,處理的問題都不單純,而是必須在美、歐、亞糾葛不清的複雜戰略博弈中,尋求解決方案。

費雪不只拿捏金融政策,還親自上談判桌與各國的政治人物周旋。現任英格蘭銀行總裁卡尼就說,央行總裁「必須要完全融合金融理論、政府政策、外交手腕、以及政治折衝的高手才能勝任。」「費雪無疑是我們當中最頂尖的佼佼者。」即將在二月一日上任的葉倫,非常重視聯準會的「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費雪對於央行政策透明、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與葉倫的意見一致,只是費雪對於柏南克所說「至二○一五年之前,都不調升利率」的前瞻性指引略有意見,因為即使目前看不到通貨膨脹,央行卻不能保證在二○一五年前都不會發生任何刺激通膨的意外事件。

因此,在葉倫、費雪接掌聯準會後,我們可能會看到他們微調柏南克的前瞻性指引,將聯準會的政策目標更明確鎖定在「失業率降至六.五%、通貨膨脹率不超過二.五%」這兩個具體的「前瞻性指引」上。費雪這位祖師爺爺出場,他會使出怎樣的佛山無影手,更讓各界期待!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費雪(Stanley Fischer)

出生:1943年

現職:美國聯準會副主席

經歷:以色列央行總裁

花旗副董事長

IMF首席副總裁

世銀副總裁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學士與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3

杭州:誰在悄悄退場 「馬年第一降」之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105

杭州樓市正在為過去過度的樂觀和瘋狂付出代價。投資客退場,房貸收緊,樓盤滯銷。還有媒體指出杭州商住房庫存可能超過44萬套。

不少開發商正在轉向或退場。就連地產大佬綠城,也開始做經濟適用房代建了。「大家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黃衛華說。

44萬庫存房?

「這一個禮拜都沒賣出十套房。」杭州一家大型樓盤的銷售經理這樣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銷售不暢現在成了普遍現象。」

僅僅在幾個月前,這還是一個擁有著「日光盤」驕人成績的城市。但馬年剛過,過去開盤人滿為患的場面,就如前塵往事般遙遠了。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上一週,杭州主城區只成交了354套,就連沉寂多年的樓盤促銷電話都突然多了起來。

「幾乎可以說陷入停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說。

引發這股風潮的,是轟動一時的杭州「馬年房價第一降」。2月18日,位於杭州城北橋西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樓盤率先宣佈降價3000元/平方米,引得區域的天鴻香榭裡也跟風應戰,七十多名憤怒的老業主拉著橫幅衝進售樓處,把沙盤砸了個稀巴爛。

「當時售樓人員賣房時當我是上帝,現在他們卻說買了我們的房子是你倒霉!」一位現場抗議的業主說。

3月15日,「崩盤論」興起。一篇《杭州房產降價調查天量庫存或引爆商住房降價潮》的報導撩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這篇報導指出,杭州的商戶型庫存已超過44萬套。

但它很快遭到了中共杭州市委機關報《杭州日報》的反擊。題為《謠言為什麼總是糾纏杭州樓市》的評論,引用杭州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的數據批駁說,「44萬套商住房庫存」是個「滿嘴跑火車」的假數據。截至3月16日,杭州可售商業性質房源庫存量僅約為4萬套。

不過,事實本身或許已無意義。它「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的擔憂,並導致週一地產股下挫」。——《華爾街日報》這一斷語或許代表了大多數國人的心聲。

「非常不妙」,據傳是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預測2014年樓市的評語,一夜過後,開始盛行。

而在杭州房產界的微信朋友圈裡,像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們突然瘋狂轉發起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舊文,題目正是:「杭州:飄忽不定」。

溫州人走了

不過,風波過後。降價潮並未如想像中如期而至。在開發商們看來,「崩盤論」,更像是屌絲們一廂情願的臆測。

「這兩個樓盤的降價都不具有典型意義。」一位杭州本土開發商的副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業內的理解看,它更像是一種經營策略。

「德信的北海公園降價,是因為它已是尾盤銷售,如此操作,本身並無異常。」他指出,降價清盤的操作手法,在業內並不鮮見。「它降價的幅度稍大些,可能是因為最近新增了很多項目,迫切需要騰出資金和人手來運營。」

而跟風降價的天鴻香榭裡,則被視為是借了東風。「城北橋西板塊樓盤很多,競爭激烈,天鴻香榭裡並無品牌,原先的價格並無優勢,死撐不動,只能等死。」對於這樣無法承受巨大融資成本的開發商而言,降價回籠資金,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它有迫不得已的元素,但也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

不過,賈生華的分析有些不同,「降價的問題,確實不是想像的那樣,不可能不約而同地統一下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總的供求關係,確實在2014年發生了逆轉」。

他分析,杭州的房產存量在增加,人們的預期在下降,都在期待價格下降的餘地,觀望情緒十分濃厚。

斷臂求生不願,剜肉飼虎不甘,徘徊中,開發商和購房者,都選擇了集體觀望。

疲軟與觀望,正是業內對杭州樓市最大的觀感。「這和2014年宏觀經濟的影響直接相關。」賈生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一位地產基金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兩年,實體經濟不好,溫州、台州客人越來越少,加上地產投資收益越來越少,杭州樓市正失去過去購房最重要的推動者群體。

在過去,杭州樓市的每一次瘋漲,都被視為溫州、台州客人帶動的鯰魚效應,「杭州人都喜歡跟風,看到溫州人搶購,都會跟著買」。

但現在,投資性購房幾乎已經絕跡。過去衝鋒陷陣的溫州炒房團,在溫州的經濟危機中,早已自顧不暇。

缺乏了豪氣的溫州、台州客人,杭州的開盤現場,當年「賣白菜」般的搶購場景,只能「此情可待成追憶」。

短期來看,宏觀經濟回轉,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不大。在「這種形勢下,打折、促銷、讓利,都將成為開發商正常的市場反應。」賈生華提醒說,但他反覆強調,整體崩盤目前肯定不會出現。

浙江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黃衛華的觀點與此接近。「十八屆三中的政策影響,讓杭州房價繼續暴漲已無可能,漲的可能都很小。住宅受預期影響,價格將會穩中有降。」

開發商顯然已經感到壓力。南方週末記者詢價包括萬科在內的多家房企在售樓盤,雖然形式不一,但他們大多表示,比起過去,現在都有接近一千元左右的優惠。

更令人擔心的

對於樓市,銀行家們總會顯得比別人更早一步。

「銀行是個風向標。」賈生華開玩笑說,哪裡形勢不好,銀行就會在哪個行業釜底抽薪。「他們只會錦上添花,可從不會雪中送炭。」

釜底抽薪已經開始。在房地產市場上,整體市場的資金鏈已經非常緊張。地產基金的經理們正頻頻出動,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

開發貸款已基本不放,能獲得的只剩寥寥幾家。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幾乎商業銀行都已經實行名單化管理,「只有認可的公司才會放」。而這些公司,往往都被限定在國內銷售五十強以內。

而既往售房的按揭款,現在的辦理速度也慢了不少。從今年一開始,銀行的按揭貸款就一直放得很慢。

「開發商賣出房,常常只收了個首付,餘款都沒法拿到,往往只回了一半錢。」該知情人說,「中等開發商拿不到開發貸,一旦銷售不暢,接下來的資金成本壓力將持續放大。」很多開發商,很明顯撐不下去。

不過,比起杭州的住宅市場,更令人擔心的是杭州的寫字樓市場。要求匿名的一位地產基金高管提醒南方週末記者注意,按照目前杭州寫字樓市場供應存量,達到預售條件的存量房,按照過去幾年銷售的速度,還可以銷5年。

「個別地塊的寫字樓將出現危機。」對黃衛華的判斷,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同意。

寫字樓若崩盤,最早可能集中在蕭山區的錢江世紀城。「它正處於危險的狀態」,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年蕭山區推出錢江世紀城,曾以很便宜的價格,推地給企業造總部大樓。一些實體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寫字樓的開發商。「這些企業如果資金充足尚可,如果處在資金高槓桿的狀態,恐怕將在接下來死得很慘。」

一位要求匿名的地產基金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久前,曾有一家企業前來洽談合作,這一樓盤,已經達到預售條件,但到現在,一套都沒有賣出。

清盤離場?

擠出泡沫、看空投資性需求……這種階段性的調整,在業內看來,對整個行業的市場健康,無疑是件好事。

「杭州的樓市二十年來,一直都是看漲,從來沒停掉。現在的杭州房價,只是在回歸到比較理性的角度。」黃衛華解釋。

市場調整,或許已是眾望所歸。除了政府、購房者,「即使是理性的開發商自己,也不一定希望房價一直升上去。」賈生華說。一個跡像是,早在此輪風波前,瘋狂的杭州樓市,早已開始悄悄退場。

黃衛華注意到,杭州的一些開發商,現在正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轉向。以杭城本土的房地產大佬「綠城集團」為例,這幾年,昔日高高在上、只做高端房產的綠城,姿態已降得很低。「現在他們連經濟適用房代建都做了。」

這兩年來,綠城集團的佈局和結構在做相應調整。「現在宋衛平的更多精力,已經放在旅遊房產、休閒養老地產上了。」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綠城為了轉型,甚至開始設立農業部,進軍高端農業,開始挖掘內部業主的消費潛力。

這無疑是理性判斷的產物。大家都在未雨綢繆。多位杭州房產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經歷了2011和2012年的危機風波後,本土的開發商在做土地投資時,已變得十分謹慎。也因此,在這一輪風潮中,做好了充分資金儲備的本土開發商,將會挺得更久一些。

「這兩年在杭州拿地的,大多是外來的大開發商。」一位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急於擴張,對局部市場缺乏準確的判斷,往往會顯得更大膽一些。

接下來,「個別企業、個別項目,應該會承受壓力。」賈生華說,但也是為過去投資決策過度樂觀、不夠慎重付出的必要代價。

濱江集團的經營策略,或許是反例的最好見證。這幾年,濱江開發的樓盤,「戶型設計、價量都更務實一些,這幾年,他們主要依託品牌,走批發效應。」黃衛華說。

「大家現在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儘早把項目做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2

綠城「教父」退場,融創「駭客」接杖 宋衛平:「不如捨去,得到一份自由」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857

在經歷多次危機、接班人付之闕如的情況下,綠城董事長宋衛平作出了放棄大股東位置的選擇。跟他同樣具有超乎常人賭性的孫宏斌,接過了權杖。這是中國房地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起收購,1990年代末跟隨房地產浪潮崛起的綠城的命運會如何改變?

宋衛平一直有個願望——想做個贏錢的賭徒。他是橋牌高手,出版過攻略書籍。這些年由於偶然性因素以及公司原因,他的牌運並不太好。「沒法專心賭錢。但我肯定不會賭到要還債的地步,一切都在可控中」。

「我真不在乎賣多少錢。」5月17日下午,杭州玫瑰園酒店,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穿著一身黑色西裝坐在酒廊裡,向一位遠道而來的北京股東大聲強調這一點。

酒廊外,細雨濛濛,一對新婚夫婦打著傘綵排婚禮。香檳與氣球,人群與狂歡,漸漸淹沒了宋衛平的聲音。有一兩位參加婚宴的客人,認出坐在角落的宋衛平,偷偷掏出手機拍下發朋友圈,並配上一兩句惋惜:有夢想的人總是很悲傷。

宋衛平有可能是中國企業家裡最情緒化也是最文藝范的一個。他熱衷於談論歷史、文學、媒體、建築等話題。他對於建築品質的極致追求,及其親自撰寫的文案和項目名,無一不符合中國中產階級對於精緻生活的美好想像。但他也由於對於規模的偏執,及超乎常人的賭性,一次次將綠城這家企業帶到懸崖邊。

過去七年裡,宋衛平的破產傳聞比中國任何一個開發商都多。但沒有人能夠猜到,宋衛平與綠城的故事將劃上這樣一個句號。自從5月15日傳出融創收購綠城的消息以來,不少綠城的粉絲紛紛跑到綠城項目拍照,並把照片發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表達對這位即將失去綠城控股權的企業家的「哀悼」之情。

接待完股東,在約見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前的間隙,宋衛平低著頭看手機。這兩年老花眼愈發嚴重,讓他不得不忍痛把用了十幾年的摩托羅拉舊手機,換成了iPhone4s,並讓人把字體調到最大,但這部智能手機裡沒有裝任何應用,他只會看最傳統的短信。念舊的他還會懷念那部老摩托羅拉:「蘋果還沒那個好用!」

這兩天是他這部手機有史以來最繁忙的兩天,儘管他竭力避免在任何公開場合談論這次股權交易,然而朋友、客戶、投資者和記者的短信仍舊紛至沓來。收到的200多條短信裡,哀嘆有之,惋惜有之,不解有之,這讓他有一種提前開人生追悼會的錯覺,「能在生前看到別人給自己的基本評價,感覺很奇妙。」

也是這天下午,綠城中國發出收購公告的第二天,宋衛平單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小心翼翼地透露了綠城集團股權變化的原因。宋衛平更想向外界表達,自己能坦然接受這一切。

「我心裡也是有悲涼的,我可以在綠城堅持下去,且可以奮力之後活下去,但意義何在?」這位以偏執和賭性聞名的天蠍座企業家稱:「不如捨去,得到一份自由。」

「我一直想做個贏錢的賭徒,但失敗了,」宋衛平說,這就是命運。

接班人謎題

2013年新加坡路演回來,61歲的壽柏年在機場突感不適,嘴裡吐出大量黑色液體,等送到醫院才發現,壽的胃大量出血,超過1500cc——相當於3個礦泉水瓶的血量。

在中國房地產業從烈火烹油到冰河時代的快速切換中,綠城再度化險為夷。2013年,綠城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全年完成銷售金額651億元,淨負債率維持在67%的低位。

無論怎麼看,宋衛平領導著綠城已經趟過了生與死的界河。外界也以為,宋衛平會帶領綠城走向常態,步入穩健發展的成年。

在2013年接受南方週末記者一次採訪時,宋衛平也稱,很快綠城就不會成為新聞的一個來源,因為綠城能夠活下去。

但在2014年5月,宋衛平出人意料地決定轉讓綠城股權給孫宏斌。這是中國房地產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其規模將超過此前另外兩宗著名的併購——萬科地產收購南都、路勁收購順馳中國。

宋衛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在進入房地產行業之初就在想退出,創業之初,他曾跟員工說,做五年掙夠了錢就退出——這得到了他的一位老部下的確認。等到了第五年宋衛平想退的時候,發現手底下已經有七八十個員工。退了員工怎麼辦?「於是再做吧,再做吧,再做吧」。

如果有接班人,也許宋衛平不會做出這個選擇。

過去兩年裡,中國的民營企業集體步入准接班階段。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朱孟依將25歲的女兒一步步推到董事局副主席的位置,宋衛平的同鄉娃哈哈老闆宗慶後也將企業管理放手給其女兒宗馥莉。

但在綠城,接班人話題顯然很敏感。因為宋衛平本人沒有子女,他過去嘗試培養過的一兩位接班人,也都不盡如人意。

一位比較瞭解宋衛平的人說,老宋欣賞和他一樣性格的人,聰明、直率,有點偏執,牌技高超,但是他一定會儘量挑一個有戰略眼光、優點缺點不明顯的人來接班。

綠城的確因為缺乏「戰略眼光」而備受煎熬。一位宋衛平身邊的人士則稱,這兩年的調控也把老宋折騰累了,房地產公司遠比以前難做,這讓他心灰意冷;壽柏年的身體不佳,以及2014年3月份和投資者發生的一些不愉快事情,更直接讓老宋下定決心出售綠城股權。

壽柏年是宋衛平的大學同學,綠城的第三大股東,被稱為「宋衛平背後的男人」。他身材高大,為人和氣,但罹患腿疾多年,接受採訪時還總是不聽使喚地抖動手掌。壽柏年負責綠城的資金事務,這位2006年以前還從沒接觸過資本市場的高管,在過去幾年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尤其在綠城的資金鏈危機中,壽柏年一直在替宋衛平還「債」。

2013年新加坡路演回來,61歲的壽柏年在機場突然感到不適,嘴裡吐出大量黑色液體。等送到醫院時才發現,壽的胃大量出血,超過1500cc——相當於3個礦泉水瓶的血。壽柏年夫人當天即致電宋衛平,說:「老壽的身體真沒法在一線扛下去了。」宋衛平身邊的一位人士稱,當時這件事對他刺激特別大。

其實早在2009年綠城遭遇資金鏈危機時,壽柏年就曾考慮過退出。在一次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他稱當時中海託人找到他,表達過收購意向。那次採訪中,他稱自己已經60歲了,精力遠不如從前,總要有人要接班,公司內部卻沒有理想的接班人,而放眼中國國內房地產企業,不管是萬科、中海、保利還是龍湖,與綠城的企業文化及公司定位差異都太大。

可以肯定的是,綠城在接班人問題上騰挪空間已經很小了。前不久,宋衛平的好友馬云還特別對宋說,這是你們的問題,誰讓你們不早點準備,現在再去找接班人,至少要三五年的磨合期——即便在那些以穩健著稱的大公司,姍姍來遲的接班人也往往給公司帶來內耗和動盪。

綠城正在為沒有及時培養接班人付出代價。壽柏年向宋衛平提出退出的時候,宋衛平說,「我和老壽是一致行動人,我不退老壽也退不了,權衡再三,老兄弟共進退吧。」

宋衛平其實也可以不退出。就算年過花甲的壽柏年執意退休,宋衛平大可從容地在綠城再做上三五年。可他稱,中國房地產復甦之路漫長無涯,綠城除了在生死線邊緣煎熬,他也無從破局,「這一兩年沒看到政策鬆綁的可能性。」

「你看我們六年前無錫買的地,如今變成了巨大的庫存壓力——供貨量70億,絕大部分都沒賣出去。我們湖州開發的房子也不貴,但買房子的人,都在哪裡?」宋衛平攤開雙手嘆息,綠城過去的客戶——小企業主們要麼移民,要麼沒有錢了,「放眼望去,除了馬云的IT業,沒有哪個行業掙錢。中國民營企業沒有得到更好的幫助,做不好企業家們都只能跳樓上吊自殺,環境太殘酷了。」

另一方面,最近一年他尤其重視住宅之上的服務和醫療配套,曾計劃把這部分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但部分股東對這些資產定價過低,這種分歧直接讓他萌生退意。

到 2014 年4月,宋衛平和孫宏斌已經開始思考轉讓股權的可能性了。囿於香港聯交所相關規定,宋衛平並未透露具體的交易細節。不過有知情人士稱,第三大股東壽柏年將出售大部分股份,宋衛平出售部分股份後,將降到20%以下,退居為第三大股東,而孫宏斌將取代宋衛平,成為控股股東,但股份不會超過30%。

根據綠城2013年年報信息,截至2013年底,綠城中國的股權結構為:董事長宋衛平及其配偶夏一波共佔25.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壽柏年佔17.81%,副董事長羅釗明佔5.33%。2012年6月8日,綠城引進九龍倉後,至2013年底,九龍倉佔綠城已發行總股本的24.32%,為其第二大股東。

綠城教父

他是一個事必躬親的暴君。

過去二十年,脾氣反覆無常的宋衛平是綠城的教父和靈魂。綠城的理念及實踐都是由他來主導,他不忌憚主動挑起與對手(如萬科)爭端,也不害怕冒險的生意(狂熱拿地)。與大多數同量級人物相比,他顯得更大度,也更有文人情懷。

但他又是一個事必躬親的暴君。「公司所有人都被他罵過。他罵的事情肯定是對方做錯的,但罵得不留面子,連一些董事會成員都很難堪。」一位綠城的員工說。

中國旅遊地產服務集團副總經理王路向南方週末回憶起職業生涯中最崩潰的一次遭遇,是在2006年杭州見宋衛平。在候場兩小時後,他介紹40頁內容,沒想到2小時內,宋在每一頁中指導王路的行文用語。指導完畢,宋要求改天匯報項目,因為已安排內部培訓。

遠道而來的王路決定堅持繼續匯報——在會議室外繼續候場2小時,終於等到機會。晚上11點,王路匯報完項目出來,發現還有4撥人等著宋衛平。

宋衛平的這種苛刻使綠城成長為中國高端住宅的領先企業之一。在杭州相同地段的房子,只要打上綠城的標籤,可以比其他樓盤高出 20%的價格。在這座城市,普通人的夢想,都是能買一套綠城的房子。

綠城的崛起,既依託於宋衛平的強人管理風格,也源於其趕上了中國房地產業從1990年代末開始勃興的浪潮。

宋衛平1958年出生在浙江嵊州,自小隨父母到舟山謀生。20歲時,恰逢恢復高考第一年,在浙江美術地毯廠織手工地毯的他,考取了杭州大學歷史系,與後來的綠城集團副董事長壽柏年是同班同學。

壽柏年向南方週末回憶,宋衛平不喜歡鑽研故紙堆,正相反,「他是個憤青,那個年代正值改革,他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希望中國能夠走上民主、法制和現代化之路。」

大二時,宋衛平讀了中國近代著名記者鄒韜奮的著作,對媒體產生濃厚興趣,他辦了一份報紙,共四版,其中三個版由他一人編寫。思想激進的宋衛平一度成為校園裡的風雲人物。

1982年,宋衛平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舟山黨校,教授歷史課,同時兼任體育老師。當時的舟山是處於浙江偏僻地區的平靜海島,工作簡單又輕鬆,一星期只要上兩堂課,他上午上課,下午釣魚,晚上跟人打牌,還利用閒暇時間創辦報紙,取名為《衝浪》——和同齡的許多企業家一樣,他那時相信「學而優則仕」才是正途。

但他的性格不容於體制。1987年,因《衝浪》言論太過激進,他被學校領導晾到一邊去了,「不讓我上課,也不開除我。於是那半年大病一場,只能離開,去珠海謀生。」宋衛平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

這段經歷給他的教訓是不能再碰政治。做企業後他尤其恪守這一準則,企業剛創業時,他不得已還會給一些領導送點小禮品,但1998年以後,他稱綠城給領導送禮的記錄為零,「要知道,我不能出事,我底下有3萬多員工等著我養活。」

到了珠海,宋衛平在一家電腦公司當文員,編輯企業的內部刊物,宋衛平用一句「充分體會到謀生之艱難」,描述那些年的遭遇。1994年,在珠海闖蕩了7年的宋衛平回到杭州開發房地產,創建浙江綠城,並以丹桂花園起家。5年後,綠城開發了九溪玫瑰園別墅,並由此奠定了綠城在高端房地產領域的地位。

宋衛平對建築品質有著偏執熱情,他尤其不能平常心看待萬科把住宅當成工業化產品製造。在他眼裡,住宅更多是一個文化產品、藝術產品。

他曾以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繪的山野田園生活為藍本,在杭州鳳凰山南麓創造了一個別墅項目桃花源。桃花源中心是一個人工湖,湖中心有個半島,宋取名為桃花島。

桃花源是宋衛平曾經最得意的作品。孫宏斌也不掩飾對這項目的濃厚興趣:「我真的想買 ——如果能便宜一點的話。」

但同時,宋衛平也因偏執的追求,將綠城的建築成本一次次推至極致。樓市狂飆期,暴漲的房價,一度可以覆蓋這些成本,但過去兩年樓市下行,這種模式顯然難以為繼。 

不過,不管是第二大股東九龍倉,還是即將入主的孫宏斌,他們都意識到一點:綠城最大的價值,或許還是愛賭又偏執的宋衛平本人。在收購期間,孫宏斌對宋衛平講,綠城不是你的,這公司就完全不值錢了。

「賭徒」遇「駭客」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賭徒與駭客的合作,兩位曾先後叫板過萬科,但均以失敗收場

5月17日,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閻焱在北大全球金融論壇上發炮,說國內標竿房企綠城為什麼會落到今天被賣掉的下場,原因是宋衛平「一個月一個月」頻繁飛到拉斯維加斯參與賭博。

這個消息很快被證偽——因為宋衛平患有幽閉恐懼症,不能坐飛機。孫宏斌也發微博斥責閻焱信口雌黃。他稱「誰不賭博?現在綠城沒有資金問題,宋衛平個人又不缺錢。宋衛平壽柏年轉讓股權給融創,是選擇接班人,是嫁女兒。」

綠城的股權合作,某種意義上說,是一位賭徒與駭客的合作,孫宏斌和宋衛平一樣叫板過萬科,被人稱為」地產駭客」,但他倆均以失敗收場。

宋衛平對賭的喜愛,體現在很多生活細節裡。每天忙完工作接近凌晨,他還會和朋友打麻將到天亮。哪怕是與客戶的飯局,他也不斷打賭,包括生日、血型、星座。他甚至通過賭來考察下屬——在他看來,所謂的「賭」更像一場智力遊戲,每個人的表現都隱含內在特質。

宋衛平也向南方週末記者承認,對賭的喜愛,來自於他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一直有個願望——想做個贏錢的賭徒。幾乎所有牌他都會玩,橋牌他還是高手,出版過攻略書籍。但他稱這些年由於偶然性因素以及公司原因,讓他牌運並不太好。「沒法專心賭錢。但我肯定不會賭到要還債的地步,一切都在可控中。」宋衛平說。

綠城公司何嘗不是他人生賭局裡的一個籌碼。他曾經向南方週末記者開玩笑,如果綠城真活不下去了,他會自覺地把營業執照配上黑色的框和畫布,自己去工商局,把營業執照還給人家,說我活不下去了。

這個骨子裡有好賭基因的宋衛平,同時又有天真、理想的一面。一位杭州足球記者向南方週末記者舉例當年宋衛平足球反腐時,苦於沒有證據,杭州當地一位混混找到他,說手裡有很多足球裁判受賄的證據,開價數十萬,身邊的人都勸他說這個人不可信,但他固執地買了下來,不出意料地,宋衛平受騙了。

整個2013年,宋衛平還因為新疆綠城玉園股權糾紛案煩惱不已。最開始,他對合作夥伴新疆女富豪趙星如印象不錯,幾乎要認對方為乾妹妹。爾後對方忽然翻臉,要將綠城從項目內淨身踢出,他才明白遇到的並非善類,整個2013年,他幾乎每天都在想著新疆股權糾紛,「交不了房,品牌受損。」 

孫宏斌的激進、直爽和天真,和宋衛平如出一轍。他也是中國地產界最著名的顛覆者,在順馳全盛時的2004年,孫宏斌比宋衛平更早提出要取萬科而代之,豪言在3年後達到1000億元的銷售規模,一騎絕塵坐穩中國地產一哥位置。

為了實現這一賭局,他把有限的資金用到了極致。他採取分期支付土地款、縮短從拿地到開盤週期等方式,就像是拿兩個蓋子去蓋10個瓶子。但在2006年,孫宏斌以低價出售的慘烈方式,宣告了順馳的隕落。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彼時孫宏斌缺10億,但無人馳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孫宏斌在下屬面前掩飾了自己的失落。北京融創置地總經理荊宏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2006年底的一天,孫宏斌和兩個朋友在北京吃飯,席間孫突然提議到KTV唱歌。整個晚上,他就唱了兩遍崔健的《一無所有》——幾乎是歇斯底里地吼出來。

「願賭服輸。」在2010年融創上市成功後,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孫宏斌用這樣四個字概括了此前順馳的失敗。

但孫宏斌並沒有成為中國恢弘商業史上的一顆流星。歷經二次創業後,孫宏斌在幾年內又重回中國商業主流圈。2013年,融創以547億元的銷售額,位列中國房企銷售額第十一名。

在2011年10月份之前,孫宏斌和宋衛平還是兩條平行線。彼時,南方週末記者在北京西山壹號院採訪孫宏斌。他坐在西山壹號院樓王的客廳裡,手裡拿著亞馬遜kindle,一邊翻英文版《紐約時報》,一邊說:「誰出問題,也不能綠城出問題,我還要買綠城的房子!」

當南方週末記者提及「融創蓋的房子跟綠城太像」,他憨厚地笑著說:「我們對中國所有的好房子都要學,不過對綠城學得更多些,他們房子更純粹,像桃花源,不管歐式還是中式,都很純粹。」

一個月後,孫宏斌果然買了一套無錫綠城的房子。此後,他開始在微博上持續力挺陷入資金鏈危機的綠城,並多次向宋衛平示好:「我真的喜歡宋衛平,原因是我們太像了,都是血性的性情中人,每次喝酒都喝多;都有理想主義情懷,為理想寧可頭破血流;都懷有英雄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代價大、銷魂、刻骨銘心。」

孫宏斌具有令人驚訝的直覺和滲透到骨子裡的求快風格,這次也不例外。孫宏斌不但很快成為宋衛平的好友,也很快成為其最重要的生意夥伴。

2012年6月,融創正式收購了綠城旗下分佈於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及天津等5座城市9個項目的50%股權。這筆收購在當時極大改善了綠城的資金狀況。

很長一段時間,宋衛平都開玩笑似地抱怨一些從綠城去融綠公司的員工,「為什麼你們去了融綠公司,就變得特別賣力了呢?」這從側面反映了孫宏斌獨到的管理經驗。過去一年,融創和綠城的合資公司融綠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

惺惺相惜的江湖義氣,讓兩人最終達成這起收購。「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宋衛平向南方週末記者稱,把最重也是最為艱辛的綠城房產交給孫宏斌是最正確的選擇,而他準備去做更為輕盈的養老、代建及農業產業。

一如27年前從舟山黨校辭職,宋衛平又自由了。

取捨與平衡

綠城的今後走向,也依賴於這兩位大股東關係的微妙變化。

對任何企業家來說,出售自己費盡心血創辦的公司,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出售後宋衛平位列第三大股東。雖然不在控股股東行業,但宋衛平稱,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放棄了綠城,他仍將在小股東的位置上堅守,發揮最大的作用。

「我以前是後腰,現在變成了前腰。但合適者做合適事,我是捨短揚長,不再主掌上市公司,但仍將盡力協助孫宏斌保障品質,」宋衛平稱,二十年的職業生涯和客戶信任無法割斷,他作為綠城的創始人,哪怕一分錢股份也沒有,自己還是綠城的一部分,只要他們肯聽,還將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我的本心和本義不會改變,到死也不會改變。」

這位深信星座與屬相的企業家一再強調自己屬狗,比較適合看家護院。「五十知天命,我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有舍必有取。從上市公司退出後,宋衛平不會滿足於看家護院,56歲的他有自己的新事業,綠城房產未能裝入上市公司資產的延伸——養老、代建和農業。

這一次他依舊雄心勃勃,稱自己將花十年時間,做十來個國內一流、世界同步的頤樂學院,「我已經把中國房地產品質往前推進一步,換一個方向,我想把中國老人的居住品質往前推進一步,或者把農業往前推進一步。」

這是宋衛平過去幾年一直想做的。但此前,他分身乏術,要先解決綠城的生存問題。

不過,他一直稱自己已經漸漸體會到老年人的悲涼。「人類只有到了老年之後,才能體會到不能獨立生存的,一定要生活在一起」。

代建業務的主體公司綠城建設則於2010年9月成立。如今杭州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綠建蓋的房子,很多開發商喜歡選擇和綠城合作,因為只要項目打上綠城的LOGO,總能比周邊貴,這些開發商寧願在項目上不出現自己的品牌名字。

過去兩年,綠城也對內部資源管控權進行了一輪騰挪,一些集中於上市公司平台的項目管控權與資源,向各個掛著「綠城」品牌的子公司、孫公司或關聯公司分流。

有投資者質疑上市公司的資產或項目收益是否被轉移。宋衛平對此的回應是:「轉移之事不屑為之。之所以有幾十個項目管控權變化,是為了讓現有的團隊都有活幹。」

農業則是最近兩年發展起來的。2014年5月初,綠城農業公司把他們最近出產的農產品帶給宋衛平品嚐,主要是西紅柿和草莓。宋衛平的秘書回憶說,當時綠城農業的負責人對宋衛平稱,這個番茄有小時候的味道。開始宋衛平不信,吃完後,宋如孩子般瞪大眼睛說:「真的耶!」

多位地產知名人士評價宋衛平出售綠城時,均稱這是「大佬的黃昏」。過去幾年,包括王石、盧鏗、宋衛平在內的諸多房地產大佬均淡出一線,而接替他們的,是更具職業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

51歲的孫宏斌顯然不會低估收購綠城帶來的資金壓力,但綠城能帶給他一些夢寐以求的東西——中國房地產業最優秀的產品團隊以及富庶的江浙市場。宋衛平向南方週末記者稱,孫宏斌很喜歡綠城的項目,他看過了綠城大部分產品,而且孫宏斌去的趟數可能比宋本人還要多。

而在收購後,融創和綠城加起來的銷售額或將突破千億,他藉此將重返中國一線房企陣營,不僅在產品上超過萬科,規模上也具備挑戰萬科的能力。

南方週末記者曾經問及孫宏斌對未來的展望(譬如和萬科相比),他用平淡的外交口吻說:「我已經不再去想什麼規模了。做房地產最重要的是產品與風險控制。」

你很難相信這是富有激情的孫宏斌內心真正所想。孫宏斌的一個老部下陳恆六曾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老孫永遠不會甘心落後的。他要做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房企,這個理想和追求永遠沒有變。」

無論是宋衛平還是孫宏斌,他們都從未真正打算做一個配角,對抗萬科這一宿命的鬥爭仍將繼續。

但孫宏斌首先得處理好與第二大股東九龍倉的關係。2012年6月,綠城引進九龍倉作為戰略性投資者,如今九龍倉佔綠城已發行總股本的24.32%。今年5月,在上海一宗土地拍賣中,融創與九龍倉同時出現在競拍席,並有一段時間直接交鋒。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九龍倉中國區一位高管稱:「我也不知道吳主席現在是什麼心情。」據外界稱,九龍倉集團主席吳光正對此交易最初非常不理解。就此收購案,孫宏斌則婉拒了本報的多次採訪邀約。  

綠城的今後走向,也依賴於這兩位大股東關係的微妙變化。

說明:

5月22日晚上,綠城中國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宋衛平及其配偶夏一波、壽柏年以每股12港元價格向融創共出售綠城524,851,793股股份。交易完成後,融創持有的綠城股份與九龍倉完全一致,均為24.313%。宋衛平仍將持有綠城中國約10.473%股份,壽柏年持有約8.086%股份。另外,宋衛平將由綠城中國董事會聯席主席改任為董事會名譽主席,孫宏斌擔任董事會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