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系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侯林、高級分析師曹陽,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2015年中國經濟仍有下行風險,主要壓力在於投資中樞持續下移。短周期中,政府依然需要基建投資來托底經濟並以寬松的貨幣、財政政策配合扶持增長。此外財稅、土地和戶籍改革和自貿區推廣等制度性建設值得關註。為配合企業降杠桿,金融市場改革將同步推進,企業融資將更趨多元化,促發直接融資規模擴張。2015年政府需要謹慎處理增長與改革間的關系,這包括處理地方債務與穩定基建增長,鼓勵直接融資市場發展與防止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穩定資本流動等方面,以此緩釋金融風險,防止經濟硬著陸,旨在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一、2015年中國經濟仍有下行風險,亟需寬松政策托底增長
(一) 2015年增長難有亮點,投資或是拉低增長主要因素
2015年投資增長下降至13.5%,這將拉低全年經濟增長。傳統企業產能去化、房地產投資回升有限將是主要原因。
從制造業來看,我們認為需求低迷、實際利率偏高是制約2015年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從需求來看,其中1—11月工業企業累計主營銷售收入增速持續下滑,在11月僅為7.2%。從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數據也印證這一點,3季度企業銷售毛利率僅為17.83%,較2010年初下滑0.32個百分點,以上均反映在需求偏弱條件下,企業難以提價。從盈利來看,上市公司ROE大致為9.7%,僅比一般貸款加權利率高236個基點,此外PPI持續為負值,進一步推高實際利率並抑制企業投資。
我們比較了2013年和2008年的投資增速,前者為20.8%,相比後者的26.4%下滑了5.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和采掘業的貢獻從11.6%下滑至7.7%,回落明顯。從上市公司數據來看,2011年後,鋼鐵、有色、化工和建材等產能過剩行業紛紛削減資本支出。這種投資收縮顯然並非都是壞事,我們觀察到隨著產能、庫存的調整,企業經營現金流量與銷售收入裂口開始收窄,這在2014年後表現更為明顯。以鋼鐵行業為例,隨著以鐵礦石為代表的上遊原材料價格回落,2014年3季度銷售毛利率回升至7.4%,同時在供給壓縮中,經營現金流占銷售收入比例大幅回升至9%,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9個百分點。
房地產也將構成2015年投資的下行風險。盡管在9月末央行放寬了信貸條件,促使地產庫存加速去化,以10大城市衡量的一、二線城市存銷比回落到8.3和12.2個月。我們認為雖然高庫存問題得到一定緩解,但銷售和新開工情況仍難以樂觀。其中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出現8.2%的負增長,作為領先指標的新開工面積負增長達到9%,此外開發商資金情況亦不樂觀,截止2014年11月,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累計增速僅為0.6%,來自貸款和自籌資金分布僅為9%和8.2%,均呈現延續下滑狀態。資金方面壓力、企業對銷售前景不明,使開發商拿地意願不高,同期土地購置面積的負增長達14.5%,以上因素均增加2015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也會倒逼政策進一步放松。我們預計2015年所有城市將取消限購、居民購買二套房可能放寬,貸款上限也將提高,這或有助銷售在上半年企穩,但最早的投資恢複可能需要到3季度。
基建投資仍將是托底經濟的主要力量。從數據來看,2013年後地方項目投資增速從23%延續下滑至16.2%,而在2013年初、2014年8月後中央項目投資均上行明顯。我們理解地方投資可能受到融資平臺監管約束、信托等表外融資放緩和土地出讓金下滑影響,在“事權上收”後中央財政也需要承擔更多“移杠桿”任務,這一趨勢在2015年仍會延續。因此盡管2015年財政收入增速可能不到10%,但預計中央政府會通過融資方式創新來保證基建投資維持20%左右增長。
2015年社會零售銷售增長在12.1%。受到收入增長放緩、消費者預期謹慎影響,消費增長難有很大提升。從就業市場來看,匯豐制造業、服務業的就業指數均延續回落,12月兩者僅分別為48.1和49.1,就業市場走弱不利於居民薪資收入提高。截止2014年9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速下滑至6.9%,此外中國銀聯編制的消費信心指數在11月達到83.3的新低。如果房地產限購放寬等政策在2015年上半年效果有限,則地產鏈上家電、建築建材、音像等行業銷售可能低於預期,這構成目前預測中的下行風險。
我們預計2015年出口增長6—8%,將比今年變化不大,其中美國經濟複蘇會對出口形成正向拉動,但從全球經濟來看2014年下半年以來改善有限,其中發達和新興國家PMI分別回落到53.9和50.9,反映全球需求增長依然滯緩,這也制約了明年的出口增長。人民幣匯率偏強可能是影響出口的另一因素,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達到124.4,創出年內新高,從名義匯率來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和歐元自7月至12月末較貶值了12.5%,而人民幣基本與美元的雙邊匯率基本持平,人民幣被動升值削弱了產品出口競爭力。我們理解政府主導的涵蓋中東、中亞等地區的“一帶一路”建設可能構成出口增長的上行因素。以中國南車為例,2013年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到64億人民幣,3年複合增長率達40%。此外海外市場的擴大有助消化國內產能,粗鋼凈出口在2014年11月達913萬噸,創出08年後的新高,但該政策偏向長期,在短期內對促進出口增長效果不宜高估。
(二)財政、貨幣政策仍趨寬松,托底經濟增長
投資下行壓力、高企業存量債務和房地產市場風險,均使政策放松必要性較高。考慮需求低迷、食品價格上行幅度有限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疊加使2015年CPI漲幅難以超過2%,這也為政策寬松留有較大空間。我們預計2015年財政、貨幣政策仍將偏向積極。財政領域政府會擴大赤字率,並由中央承擔更多事權;貨幣政策領域,降息、降準和創新性的MLF、SLO等流動性微調工具均可能使用。
從財政政策來看,中央會通過擴大赤字率、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引入民間資本的PPP模式來多元化融資來實現財政積極、扶持經濟增長。考慮2.5%赤字率,則新增赤字規模可以達到1.6萬億,存量的財政存款達到4.8萬億,以上可以部分對沖2015年的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壓力。中期來看,PPP模式引入、項目融資票據發行也為地方政府提供一定資金來源。
我們預計貨幣政策依然偏向寬松,央行需要提高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增速,以促使流動性保持合理水平。
從數據來看,11月M2增速持續下滑至12.3%,接近政策目標下限,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增速均在回落,其中基礎貨幣增速從2011年末的23.2%下滑至8.4%,而目前貨幣乘數增速僅為4.5%。回溯過往,高基礎貨幣往往與低貨幣乘數構成組合,因外匯占款流入較多需要提高準備金來加以對沖。今年基礎貨幣增速平均為8.4%,該數值與2005年4季度、2006年1季度相當,但當時貨幣乘數平均增速高達9.2%。我們理解目前貨幣乘數下滑的原因既在於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也在於經濟增長滯緩的影響。對於前者,貨幣基金、股市走強引發資金分流減少了銀行的穩定負債,也增加了其流動性管理難度;對於後者,房地產產業鏈上的投資走弱減緩了企業間資金流轉速度。
此外,2015年貨幣政策面臨的內外環境也將更加複雜,包括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貨幣市場帶來跨市場套利影響、美元升值對匯率和利率政策的牽動等。一方面,央行“寬貨幣”在14年大部分時間壓低了銀行間回購利率,低利率促使證券公司加杠桿,截止11月待回購券余額達到1964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同時低利率環境拉高投資者風險偏好,兩融余額在年末超過1萬億人民幣,考慮到兩融配置和傘形信托的疊加效應,杠桿率將更高。盡管如此,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不降反升,11月降息後至年末10年期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最高上行幅度達到30和50個BP。這種“跨市場套利”會放大市場波動,也會增加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的風險傳染,央行擔心全面政策放松傳遞的市場信號會會誤導投資者對於金融資產風險收益的判斷;另一方面,美元匯率持續走升帶來離岸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增加,以1個月抵補利率平價來看,1月初人民幣超額收益率達到400個基點以上,而在2013年國內“錢荒”時最高的溢價水平是600個基點。我們理解匯率的彈性可以建立境內外資金流動的“緩沖帶”,但利率和匯率市場聯動影響也是央行決策中需要增加的變量。
盡管如此,2015年內需疲弱和通脹風險有限對於貨幣政策定調仍是決定性的,未來貨幣環境趨於寬松。我們預計央行會對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同時進行調控。在基礎貨幣方面美元升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會降低外匯占款流入,我們傾向於認為央行會通過MLF等創新性工具來彌補基礎貨幣增長不足,該政策對於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調整也有正向激勵作用。在貨幣乘數方面,降準將是必要的,但考慮到387號文後存款口徑擴大、存貸比約束下降等因素,我們預計央行下調全年降準在2次以內。從降低存量債務利息支出,配合地方政府進行債務置換的考慮,與降息調整的利率幅度相當。
除了總量型貨幣工具,結構性的政策調控2015年仍將延續。在4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上,央行提出“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我們猜測央行會通過PSL等方式為國開行提供基建、棚戶區改造資金,實現定向的信貸寬松。由於地方債、企業債等直接融資擴容,央行會通過引導逆回購利率下行來傳遞政策寬松信號,回購利率的下調幅度可能在40個BP,這與一次降息後的基準利率相當。
二、2015年以改革來釋放中期經濟增長活力
(一)2015年改革推進的主要方向
與保增長相比,預計2015年改革對於中國中期增長可持續的著力將是更為主要的,我們預計國企改革、財稅制度改革、戶籍、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力度會較大。
國企改革方面,2014年16個省份的國企改革中大多提出了“混改”方案,預計2015年國資改革的頂層設計可能提速,並逐步在更多企業取得試點。相關改革可能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有效制衡、平等保護的治理結構;推行市場化激勵和約束機制,在部分企業試點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以此來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市場化程度,增進經營效率。
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將包括預算管理制度改進、稅收改革深化、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再調整三個方面。首先,在預算管理方面將建立跨年預算平衡機制,推進預算公開,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三個方面,這將有助實現財政跨期平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並為地方政府編制資產負債表,降低債務風險奠定基礎。其次,政府會繼續推進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保和房地產稅改革。我們認為營業稅改增值稅將有利於服務業發展,也有助繼續推進分稅制改革;消費稅在征收範圍、環節和稅率調整可以達到再分配作用,引導消費結構優化,資源稅完善和環保稅立法將有助施加硬環境約束,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最後,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調整將涉及到事權和財權的重構,我們預計中央會上收財權、規範和減少轉移支付基礎上承擔更多事權,以此減少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也增加資源調配的透明度。
土地制度和戶籍改革方面,我們預計2015年城市土地集約使用、農村土地重估和戶籍改革領域取得一定進展。一方面,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城市群中的土地使用將更集約化,在“盤活存量、嚴控增量”原則下工業用地轉商業用地中會帶來企業價值提升。另一方面,隨著土地確權、流轉和修法有序完成,農地入市會取得一定進展,這為農業人口轉移城鎮落戶創造條件。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入。戶籍制度改革也將提速,這包括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政府也會增加民生支出,擴大在義務教育、就業服務、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覆蓋範圍。
金融改革方面,預計直接融資市場擴容,政府會加快與不同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相匹配的融資體系建設,同時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開放。首先,我們預計多層次權益市場建設和擴容將是2015年最重要的主題,比如隨著上市門檻放低,更多初創期和成長期的會在新三板、創業板上市,處於成熟期、有品牌兼顧國家戰略的企業通過再融資,通過優先股、普通股發行來補充資本並改善負債率。我們估算隨著股票市場估值提升、註冊制漸進,預計今年A股籌資額將接近1萬億人民幣,超過2007、2010年的水平。其次,債券市場中也會出現新的變化,比如對於政府融資,低成本的地方債券會漸進置換高成本城投債,PPP模式、項目收益票據等多元化籌資形式也將引入;對於金融企業,以短融、同業存單形式的主動負債規模擴大,同時中資銀行以盤活“信貸存量”為目標的資產證券化發行將提速,對於非金融企業,籌資主體資質下層仍會延續,未來更多的新興產業、中小企業會通過定向工具(PPN)、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私募債來實現融資。再次,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大額可轉讓存單推行和商業銀行法修改;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增加、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將是利率、匯率市場化深入推進的方向。最後,處於配合“一帶一路”的國內產能輸出、鼓勵國內企業參與跨國並購,加快國內資本市場的全球融合的戰略,資本項目雙向開放也將可以期待。
(二)短期中需要平衡中增長與改革“摩擦成本”
我們認為2015年,政府需要謹慎把握增長與改革間的平衡,這包括處理地方債務與穩定基建增長,鼓勵直接融資市場發展與防止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穩定資本流動等方面。
第一,我們對於地方政府“穩增長”資金來源問題能否得到解決持有較謹慎的態度。2014年基建投資規模達11.5萬億,以目前國務院批複的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健康養老產業、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等七大工程來看,這部分投資就將保障2015年基礎設施投資在10萬億以上。但是基於以下原因,我們預計上半年的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存在不確定性:其一,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到期量高達2.78萬億,其中1.86萬億承擔必要的償付責任,舊債的償付壓力減少了新增項目的資金可得性;其二PPP等創新型的融資模式推廣需要時間,難以一蹴而就,其三,在經濟下行趨勢依然、財稅體制改革帶來財權上收的背景下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可能延續回落,以上均增加了新增項目與資金來源對接中的風險。
第二,目前資本市場上存在“兩個期權”。具體來說,股票市場融資能力的恢複對於政府十分重要,這既有助企業平穩“去杠桿”,也有助於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的國企改革推進,其中後者在一定程度構成大盤國有藍籌股估值的看漲期權。從“穩增長、防風險”角度,央行通過“寬貨幣”來保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裕也是必要的,這構成市場的利率看跌期權。同時,隨著證券公司管制放寬,兩融門檻放低、融資規模擴張,加上貨幣市場、股票市場之間資金聯動性增加,“跨市場套利”交易可能放大股票市場波動,一旦出現逆向反饋,單邊平倉和市場踩踏帶來的流動性趨緊也會對貨幣、債券市場形成壓力。因此政府需要謹慎平衡金融改革和資產價格泡沫間的風險,這也在一定程度對貨幣政策寬松的形式、程度施加了約束。
第三,政府需要謹慎處理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和匯率穩定間的關系。我們理解貨幣國際化需要提高本幣在國際貿易、跨境融資等方面的使用範圍,我國在2015年會加速布局“一路一帶”戰略、促進A股加入MSCI國際指數、推進境內企業海外融資和跨國並購來提高人民幣國際地位。但是中、美經濟和貨幣政策周期的不同,在美聯儲升息過程中會增加政府對人民幣匯率調控的難度。此外QFII、RQFII和滬港通等外資引入增加了境外機構在A股市場話語權,ETF期權、股指期貨等新的交易工具引入,會增加資本跨市場交易帶來的波動風險,由於資本管制減少使股票、外匯市場的聯動性加強,這種情形下也進一步增加人民幣波動風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留到最後的選手,可以獲得新浪微博“百萬年薪”的“微公益代言人”職位。但對大多數選手來說,這個職位無足輕重,他們需要的還是出鏡率——盡管有些出鏡方式,並非他們自己樂意。 (節目組供圖/圖)
拍桌子、怒吼、下跪。你爭我搶,面紅耳赤,惡語相向。這是水面上的。大飆粗話,問候對方父母,造謠詛咒。這是沒敢拿上電視的。成百上千萬網友在微博直播和電視機前看到這些畫面。“從沒見過中國的節目如此光明正大地撕拼。”網友評論。
太強調對立,不符合中國社會的中庸價值。一味真善美,又失去節目趣味。真人秀要找的是兩者間的平衡,也是人性的平衡。
粉絲的力量也難以平衡。總導演趙川困惑:“選手在網絡端有那麽多粉絲,他們給他寄吃的、用的、電話卡,但為什麽很難參與到公益行動里來呢?”
“我用這個名字是不是沒法混了?是不是該換個名字?”演員王希維半開玩笑地問南方周末記者。
這時,天津衛視和微博合作的真人秀節目《百萬粉絲》已到尾聲,王希維是四強選手之一。
從十二位選手中殺入四強,意味著王希維的人氣不算太差。但她一直懊惱自己在節目剛開播時的“迷失”。她在鏡頭前抱怨選手、新東方老師周思成:“他不就是一個英語老師嗎?”這被密布在“能量城”里的八十多臺“360度×24小時”無死角攝像頭捕捉。周思成則在微博發文“黑”王希維。同賽選手透露,他曾惡言攻擊王希維的父母與隱私。但並未被剪入節目。剪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
從2014年11月起,十二位有一定知名度但尚未大紅大紫的各行明星,被關進天津城外的“能量城”里,開始三個月的“饑餓遊戲”。能量城里,吃喝拉撒都要靠刷能量值解決,獲取方式只有一種:在微博上聚集人氣。粉絲數能決定選手們的去留。而每天,選手們只有兩小時能上網“吸粉”。
城主郭敬明每周回城發布新一周的任務,選手們必須組隊完成。留到最後的選手,可以獲得微博“百萬年薪”的“微公益代言人”職位。對大多數選手來說,這個職位無足輕重,他們需要的是出鏡率——盡管有些出鏡方式,並非他們樂意。
攝像頭捕捉到的所有鏡頭,不僅會剪輯成每周一期的電視節目,還會在微博上實時直播。據統計,最多有7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直播。
“從沒見過中國的電視節目如此光明正大地撕拼。”有網友評論,並將它與《老大哥》對比。《老大哥》1999年在荷蘭首播後風靡全球,出現了幾十種不同版本。這檔真人秀里,一群陌生人在同一個屋檐下的生活,如實在電視上播出,他們要互相爭搶,留到最後者有大獎。
“這個節目對人性的探討,和《老大哥》區別是不大的。”《百萬粉絲》總導演趙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但它是全球第一個網絡生存類節目。”也就是說,選手除了互相攻擊,還得通過網路互動拉網友的票。
2015年2月13日,這檔節目將進入冠亞軍爭奪戰。決賽在健身教練洪宏星和演員、歌手徐立間進行。
趙川早就研究過《老大哥》,卻始終沒有沖動搬到國內來。“中國人玩得再開放,在攝像頭面前,也不會像《老大哥》里一樣滾床單吧。”趙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中國沒有那個土壤,全盤搬過來大家也不會看。”
《老大哥》玩得開,許多版本里,選手連洗澡都在攝像頭下進行,因此只能穿著泳衣。也有女選手脫掉衣服,赤裸上身,這帶來了收視高點。那起著名的“滾床單”案,出現在2012年巴西版的《老大哥》里,即使是在巴西,這行為也引發了爭議。
《老大哥》中無休無止的扯皮、明爭暗鬥,更讓趙川不看好:“我不認為撕扯得厲害,觀眾就愛看了。觀眾喜歡的是起伏,有不溫暖的部分,也要有溫暖的部分。”《百萬粉絲》強調溫暖的那部分,它的核心邏輯是“微公益”。有這個正能量的目標,選手們才有了理直氣壯你爭我搶的可能。
《老大哥》唯恐選手掐架不夠狠。但《百萬粉絲》不可能這樣。勾心鬥角最為觸目驚心的幾集過去,導演組就端上了正能量。正能量的體現,包括每周一次的大任務。
任務從微博的熱門話題中篩選。出現在節目中的第一個大任務,是由網球選手彭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車洪才,周恩來扮演者劉勁三條線索串成的“中國夢”。
另一些被采納的任務,有環保主題的,比如拾撿廢棄礦泉水瓶堆砌一件雕塑作品,反思環境汙染和霧霾。大多數則溫情脈脈,比如對父母說句感恩的話、請粉絲寄明信片到能量城。
“誰沒事跟父母說感恩的話呢?”選手、網絡熱播節目《暴走大事件》的主創之一李迪不喜歡這些任務:“主旋律的東西偶爾出現還好。但是每周搞,我自己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厭煩,更不用說粉絲了。”
城主郭敬明看在眼里。“中國人一直以來以和為貴,中庸溫和。太過於強調對立或者激化矛盾,跟傳統的觀看體驗會有沖突。一味去做真善美、做公益,也會失去節目的趣味。”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道。
大部分時候,郭敬明並不參與選手們的戰爭。第六期,他嚴厲訓斥選手:爭執、猜疑、發泄,有人一心求輸,有人不停地抱怨,有人因私結盟,每個人都忘記了來這里的初衷。
在那之前,能量城里一片混亂。周思成作為隊長,卻帶隊求輸;邢昭林把“四人小組聯盟”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王希維和洪宏星覺得節目組偏袒周思成,憤怒地咆哮:“我不玩了”。矛盾激化到頂點。
嚴厲訓導後,城主卻宣布,待定席上的四人全部特赦,無人淘汰。
但隨後就發生了最嚴重的一次意外。周思成帶著自己的“四人聯盟”——被網友們稱為“四人幫”,從能量城“越獄”,潛入市區吃飯。四人回來,遭到了其他選手的罷賽抗議。節目組最終對四人進行懲罰:能量值全部扣至1000,周思成被投票出局。
這事出乎導演組的意料。但能量城的規則其實並不排斥“結盟”。《老大哥》里,“結盟”是制勝的慣用手法,多數情況還受到節目組的鼓勵——可以讓劇情沖突更激烈。
導演組開始就根據國外真人秀的經驗,預測到“結盟”的出現,並把節目分成了三大階段:第一到六集,結盟形成;第七到九集,結盟破滅;之後的四集,是“後結盟時代”,個人英雄勝出。
周思成聰明,從第二集開始就找人結盟,並帶領隊員有策略地淘汰聯盟外的對手。可惜這樣的策略在中國並不討人喜歡。
很多人覺得,如果周思成沒有越獄,也就不會遭受殘酷的懲罰。而最後成為“微公益大使”的,可能就是並不那麽“正能量”的周思成。
“就算最後剩下他們四人,也還會自相殘殺。最後剩下的未必就是周思成。”趙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然,周思成也有可愛的一面,否則怎麽有人願意跟他形成所謂的小團體?”
郭敬明的看法是:“原則上我盡量不與人為敵。就算要達成某個目的,手段也可以更好一些。這里才12個人,娛樂圈你要面對的是120個人、1200個人。好人緣不會是什麽壞事。”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壓力太大,選手張暖雅給媽媽打電話淚崩。這些都被鏡頭記錄下來。 (節目組供圖/圖)
沈東軍是唯一從能量城退賽的選手。第一天進能量城,他就豪爽地刷下A餐。這樣的日子甚至維持不了一天。能量值急缺,選手們很快一碗飯分兩次吃、能不吃就不吃。沈東軍沒法忍受,在餐廳和別人大起爭執。
沈東軍和趙川聊過三次。作為12人里年齡最大、離娛樂圈最遠的選手,沈東軍覺得自己在城外得以叱咤風雲的一切資源,在這兒都如拳頭打進了棉花。而他離開的最直接原因,還是周思成的四人幫。“我擔心我留下來不得不和他們結盟。”他並不願意卷入撕破臉皮的爭鬥。
王希維也曾盼著出城。最難熬的是第三期節目播出後。那期節目剪輯了她對周思成的攻擊,卻沒有剪前因。微博上對她的罵聲此起彼伏。經紀人也急了:“王希維你瘋了嗎?”
王希維後來向觀眾檢討自己沒能管理好情緒,此後盡量在鏡頭前收斂,“只求做路人,不求成主角”。這樣做收效不錯,王希維最終闖入前四。
二強選手之一是健身教練、單身奶爸洪宏星。他參加節目的最大動機,是為兒子賺取一個好生活。他在節目里的生存方式,是盡量不爭不搶,不加入罵戰。“我經歷過許多比賽,通常第一個出頭的人都比較倒黴,所有人都會盯著你。所以前面我只會想辦法不做最後一個,只有到冠亞軍爭奪的時候,才需要去搶第一。”洪宏星說。
洪宏星原本抱著“錄兩期可能就得走”的心態。第一期,在競爭隊長職位之前,洪宏星告訴徐冬梅:“如果是一個體力的比賽,我會把隊長讓給你,因為你處境比較危險(能量值比較低)。”當期隊長爭奪戰的項目是“平板支撐”。洪宏星到徐冬梅最後一刻求助他時,慷慨地從平板上先落地。這一舉動為他積累了極高人氣。
洪宏星還為李迪過生日刷一頓A餐,幾乎耗盡自己所有能量值。他還不厭其煩地開導王希維。很多人難以理解。“如果能讓她變得更好,當然是好事。就算不能真正幫到她,也可以讓自己在熒幕前的形象是好的。”洪宏星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正能量和溫暖依然有效。南方周末記者隨機采訪的五位選手中,大半認為洪宏星是最合適的冠軍人選。
節目越往後,趙川和導演組越為粉絲們的行為感到驚愕。比如,網友會給支持的選手寄電話卡。選手的電話卡都被沒收,每天只能用兩小時WIFI,電話卡絕對是不錯的作弊工具。
更神奇的是一回,編導剛把鏡頭集中到兩個正聊天的選手身上,一個選手突然把麥克風捂上了。編導後來才發現,有網友一直盯著微博直播的八個機位,發現其中一個移動特別頻繁,立即去選手微博上留言報信。
這些長期蹲守微博看節目的用戶,大部分在28歲以下,最核心的死忠粉們,則是18歲左右的大學生。對於觀眾平均年齡在30-40歲的天津衛視來說,這幫他們向下拓展了收視群。
越是走到節目後半段的選手,越感激粉絲帶來的極大動力。很多選手離開能量城後,依然使用為節目開設的“百萬粉絲××”賬號,而非自己的舊微博賬號。因為前者培養的,更多是互動性強的死忠粉。
最擅長使用微博的是周思成,他進城不久,就在微博設置各種話題,每天對鏡頭扮怪搞笑,教“周式英語”。即便後來“越獄”,也依然有大量粉絲覺得“周大大被罰得冤”。
徐立一開始就被認為是“打醬油的”,最後她卻成了《百萬粉絲》二強之一。起初,她覺得自己像動物園里被展示的動物,一個月後,她理解了這個遊戲:“如果能量城是一個小社會,能量值就是貨幣,那我的工作就應該是和網友互動、獲取能量值。”
這位曾經的愛樂團主唱想到,自己最擅長的互動模式還是唱歌。於是她每天早上起來唱歌,晚上再做點歌臺。能量值也真漲起來了。
“徐立剛開始有偶像包袱。但她後來就找到一些很好的點子,她也知道‘二’‘單身狗’這樣的字眼,是會討網友喜歡的。”微博運營經理伯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我們低估了網絡的力量。”趙川後來跟團隊總結,他們沒能想到網友會對選手產生那麽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節目的某些走向。
“但我們也高估了網絡的力量,我們一直認為選手們有那麽多粉絲,給他們寄吃的、用的,寄電話卡,但為什麽很難參與到具體的活動里來呢?”趙川百思不得其解。
趙川也有了些新經驗:比如,再有趣的網絡話題,都需要一個發酵時間;《百萬粉絲》人物關系太複雜,更像一個肥皂劇而非電視節目,所以應該是一周三播而非一播。再比如,微博越來越成為一個時事平臺,如何用好這一點,是他們亟待討論的問題。
對於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六的降息行動,瑞銀的汪濤和法興的姚瑋認為效用有限。在實際利率走高的情況下,央行目前的行動可能過於保守,需要采取更為進一步的寬松措施以緩解經濟壓力。不過北大教授佩蒂斯卻認為,通縮壓力之下,中國可能應該采取貨幣緊縮而非貨幣寬松。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在1月CPI(同比增長0.8%)和PPI(同比下降4.3%)數據雙雙刷新5年新低之後,央行本次的降息行動並不出人意料。盡管新年加息對數據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潛在的通脹數據的確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並且2月通脹數據也不太可能回升至1%上方。這將進一步加劇中國的通縮擔憂。
通脹的走低同時使得實際利率快速上行,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過去6個月的平均CPI和PPI下降170和250個基點。與此同時,名義的利率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多數銀行的借貸利率僅下降20個基點左右。這樣算起來,實際利率可能已經上升了100個基點左右。
實際利率的快速走高意味著貨幣環境趨於緊縮,這顯然和經濟數據疲軟南轅北轍,而企業的金融負擔也因此進一步加大。在工業利潤增長早已深陷泥潭的情況下,金融系統的風險明顯極大。央行面臨采取更多寬松措施的壓力。
此次降息無法完全扭轉迄今為止貨幣條件的被動收緊。為了防止實際利率進一步攀升,央行有必要在2015年下調名義利率100個基點。不過,在各種制約下央行可能僅會下調基準貸款利率50-75個基點。預計下次降息的時間可能是2季度。除了降息之外,為了沖消因資本外流帶來的流動性收縮,央行還有必要降準和使用其他流動性工具,並放寬貸款額度等信貸限制來保證銀行貸款平穩增長。
法國興業銀行的姚瑋也指出,
央行下調了存款利率25個基點,並將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上調至1.3倍。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一年期最高存款利率為3.25%(2.5%*1.3),和降息之前的3.3%(2.75%*1.2)相比僅有5個基點的變化。
央行在其貨幣聲明中強調了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未改變,這一點我們完全同意。事實上,央行面臨的風險可能在於他們的政策過於保守。房地產市場依然表現低迷,制造業也面臨通縮壓力的挑戰。更為關鍵的是,財政改革所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會加大。近期最為明顯的就是地方債的改革。貨幣政策的寬松效應傳導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這依然是新常態。
不過,北京大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卻認為通過貨幣寬松來制造通脹在美國和英國會起到效果,但是在中國和日本卻很難發揮作用。理由有幾下幾點:
佩蒂斯表示,通縮壓力之下,中國可能應該采取貨幣緊縮而非貨幣寬松。
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將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5.35%、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5%。同時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進一步調至1.3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時隔三年零五個月,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於10月31日在韓國舉行。對於東亞和平發展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構想肇始於1999年,由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淵惠三和韓國總統金大中提出。2008年至2012年分別在日本福岡、中國北京、韓國濟州島、日本東京和中國北京舉行了五次,出席者為三國政府領導人:中國總理,日本首相和韓國總統。
但是自2012年會議之後,中日韓三國都更換了新一屆領導。時值因為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安倍政府歷史觀、對待歷史上韓國慰安婦等問題態度惡劣等因素,中日、韓日之間政治關系趨冷,各國新的領導層立場都很強硬,媒體又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上狠下功夫,民間互信也變得更加糟糕。因而東亞局勢變得很僵。
雖然以目前的國際大勢,中日韓日關系再僵,也不會走向軍事沖突,但政治關系過於緊張,一來肯定會對各國政治環境不利,二來也會影響經濟合作,比如韓國有官員就表示,因為韓日關系緊張,兩國貨幣互換協定在2012年到期後沒有續約,此後兩國之間貿易量已經出現下跌。
因此,從理性角度來說,中日韓日之間的矛盾激化一陣後,還是會讓其冷卻,中日韓三國領導也會尋求機會,緩解彼此緊張關系。更何況,中日韓互相為鄰,經濟合作廣泛,又面臨共同的朝核問題等,因此政治矛盾歸矛盾,應有具體交涉,總體形勢還須緩和。可以說,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即便不是本月恢複,也會在下一年重開。這是大背景的需要。
圖為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再具體一點說,這三國之間,中韓近幾年關系發展得很順利,只是日本和兩國的矛盾都有所激化。因此會前日本的態度極其曖昧,這也不確定,那也“還要談”,直到會議最近幾天,日本政府才確定要參加,並和樸槿惠舉行日韓首腦的會談。這也從側面看出,安倍雖然“有抱負”要重振日本,但他的胸懷和眼界可能達不上這個要求——在國際關系中,並非對外強硬就是有力量,就能增強國家地位。
盡管如此,三國已經表示會後將會發表聲明,提及朝核問題、日本對歷史認識問題以及三國加深經濟合作的問題。但是誠如有些媒體所言,對這次會議具體成果的期望不必太高。
這並不是說,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就沒有什麽意義。不,中日韓領導人能召開這個會議,本身就很有意義。它說明三國起碼在未來幾年將改變過去三四年的政策。三國關系可能要更註重經濟合作,淡化政治沖突。只是這次會議起到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並不會有特別大的具體成果。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是,通過這次會議,我們也可以留意到樸槿惠的韓國政府在“平衡外交”上的確有一套。
這里說的韓國平衡外交,有兩個含義。一是韓國在中美之間的平衡外交,另一個是韓國在中美日之間進行的更加微妙的平衡外交。
中美之間的既合作又對抗已是眾所周知。由於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不同,美國在和經濟經濟合作時,在政治上則視中國為“挑戰者”,也希望他在東亞最重要的兩個盟友日本和韓國,在政治上不要和中國走太近。日本基本上和美國保持一致,但韓國則不然,從亞投行到中國“9·3大閱兵”,韓國政府都和中國合作,但同時又強調極美國對韓國的重要意義。而美國對韓國並沒有什麽不滿。因此樸槿惠這個平衡外交很是成功。
另外,在中美日韓之間,美國希望韓國和日本這對美國軍事盟友,矛盾不要鬧得太大,安倍訪美和樸槿惠訪美期間,美國都施壓要求日韓改善關系,而且樸槿惠也是在10月中旬訪美時宣布“可以和安倍首相會談”的信息,自然有考慮美國意願的意思。
而具體到東亞三國,韓國則希望能借用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與中國更加接近的立場,對日本進行施壓,迫使日本讓步。綜合看這幾年韓國對中日關系的處理,樸槿惠的策略也是比較明顯。
因此,在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舉行之際,人們也應該註意到韓國的平衡外交在其中的作用。
股份 | 比重 | 買入重點 | ||
Apple Inc (AAPL) | 14.8% | 14年業績非常優秀;iPhone6正從 Samsung Galaxy重新奪回佔有率、且iPhone6 的需求保持強勁;iWatch、Apple Payment有機會是額外催化劑 | ||
Walt Disney (DIS) | 14.1% | 具明顯品牌地位的媒體股、今年推出更多的電影如Cinderella、Star Wars、Marvel's Avenger等將會是催化劑;14年業績非常優秀 | ||
Cheung Kong (1) | 12.5% | 重組有助釋放資產價值、公司正積極拓展海外版圖,尤其是基建業務 | ||
L Brands (LB) | 8.3% | 這間公司名唔多人識,但其實是冒起中的女性內衣品牌Victoria Secret的上市公司 | ||
Value Partners (806) | 8.8% | AUM (Asset Under Management)及基金表現費能惠牛三重來,且具桿杆效應 | ||
Berkshire Hathaway B (BRK.B) | 7.6% | 巴菲特的巴郡仍是長線回報的保證 | ||
Kraft (KRFT) | 7.1% | 由巴郡主導下與Heinz的合併有望充分釋放其品牌價值,及拓展其國際業務 | ||
Fortune REIT (778) | 6.1% | 透過翻新及收購,派息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且股息率相對同業較吸引 | ||
AIA (1299) | 6.1% | 內涵值可錄得穩定的高增長,增長動力來自亞洲多個國家 | ||
Texhong Textile (2678) | 5.0% | 棉花價格重上升軌,業務周期有望否極泰來 | ||
FTSE Greece 20 ETF (GREK) | 4.8% | 憧憬希臘經濟最壞情況已過 | ||
Standard Chartered (2888) | 4.7% | 新CEO上任及重組計劃有望使業績否極泰來 |
(CFP/圖)
在退休職工是否應該繼續繳納醫保費用的議題上,最根本的問題不是國家基本醫保資金能否收支平衡,而是醫療保險這項社會政策是否公平公正,是國家是否要為公民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
2016年1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常凱在研討會上表達了上述觀點。
由於2016年第一期《求是》雜誌刊發了財政部長樓繼偉的署名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文章提出,“要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合理分擔、可持續的醫保籌資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一時間,退休職工是否應該續繳醫保成為輿論熱點。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特別組織了一場研討會,多名學者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常凱指出,退休職工繳納醫保是重大的勞工政策,事關勞動者基本權益。勞工和一般市民不同,勞工問題涉及雇主、雇員等多方利益。盡管現階段,社會保險的外延已遠遠超出勞工政策,社保正在向去勞動化的全民保險趨勢發展,但在中國,社保、醫保問題仍然屬於勞工政策範疇。
目前,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共分為四類:公費醫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四類中,雖然城鎮居民醫保及新農合實行終身繳費原則,但那是因為兩項醫保的參保人沒有工作、不屬於勞工,同時由國家財政出錢進行了大量補貼。常凱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新農合針對的參保人群、制度初衷根本不同,所以後兩者終身繳費的規定對職工醫保並不適用。
人大勞人院教授潘錦棠認為,醫保要想公平公正,就要在頂層設計上處理好政府、企業、個人的關系,平衡各群體的醫療福利分配,同時,對於各群體的醫療福利水平也應公開透明。“比如網上曾經流傳醫療費用支出的百分之七八十花在黨政幹部身上,雖然後來有人辟謠,但這部分支出仍然不為公眾知曉。”潘錦棠說,讓各群體的醫療福利公開透明,應該是收繳退休職工醫保費用的前提之一。
尤其對於現有的退休職工來說,這部分人經歷過上山下鄉,回城後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上世紀末又趕上下崗。他們親歷了特殊的歷史時期,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已經凝結在國有資產中,他們與政府間有著“低工資、高福利”的心理契約。“這部分退休人員認為年輕時沒怎麽生病卻逐月繳納了醫保,現在年老退休應該由國家對他們進行回報了。”人大勞人院教授趙忠表示,如果政府在此時單方面改變現狀,要求退休職工繼續繳納醫保費用,那麽就會打破政府與他們之間的隱性契約,會威脅到正常的社會管理和運行。“所以改革應該漸進,不能損害現有人員的利益。”
此外,退休職工繳納醫保與現行《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相悖。該條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後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趙忠指出,如果社保法實施未滿5年便面臨著改變,其消耗的成本遠遠大於退休職工醫保繳費帶來的收益。
常凱對此表示認同。“官方表達傾向性意見必須慎重、有依據,應該在取得廣泛共識的基礎上推進。尤其在法律未做修改的情況下,政府如果隨意改變基本原則會影響社保制度的嚴肅性,得不償失,”常凱說。
周一,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稱,鑒於國際油價的低迷,非成員國的石油供給將會出現超預期的降低,從而催生對OPEC的原油需求。
OPEC認為,2016年以美國為代表的非該組織成員國的石油供應量將會降低66萬桶/天。而就在上個月,OPEC對這一數據的預測值還只是38萬桶/天。“這一分析意味著2016年將會是一個供給驅動的市場。這也將會是再平衡過程的開局之年。”OPEC表示。
當前,產能過剩已經使石油價格跌到了28美元/桶以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油價的暴跌使得相對高成本的供應來源發展放緩,例如美國的頁巖油,並迫使公司延後、或者取消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從而對未來供給造成不確定性。根據OPEC的報告,2016年美國的平均產出將是1350萬桶/天,從2015年的水平下降38萬桶/天,成為OPEC成員國之外的最大跌幅,同時北海、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產出也會同樣脆弱。
伊朗增產的不確定性
不過,OPEC的報告並沒有提到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可能造成的供給沖擊。周一,伊朗曾表示其將增加50萬桶/天的產出——而這一增產幾乎可以填滿非OPEC成員國所留下的窟窿。
作為伊朗制裁接觸後第一個對伊朗做出評論的海外OPEC成員國高官,阿聯酋能源部長曾表示:任何人在供給過剩的此時此刻增加產出都會惡化當前的態勢。
但無論伊朗意下如何,OPEC只能先做好自己。OPEC稱,去年12月成員國的石油開采量已經有所下降,降低了市場的供應量。例如,印度尼西亞12月將產量降低了21萬桶/天,達到3218萬桶/天。與此同時,OPEC幾乎沒有更改自己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認為需求可能會增加126萬桶/天,低於2015年的154萬桶/天。
高盛:國際油價正在觸底
盡管預測的依據不完全一致,但高盛公司也給出了與OPEC相似的結論。高盛公司股權研究團隊的一份近期研究報告認為,由於存貨過多,當前國際油價正在接近底部。
高盛的理由在於:全球的石油需求增長正在放緩,而儲藏設施正在快速接近儲能。因此,精煉廠今年很可能開始關閉產出,迫使生產者也關閉生產,或者倒掉他們的石油。當這一需求沖擊影響到市場時,有可能油價就會達到底部。
高盛指出,最新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增長的疲弱導致了石油需求的放緩。例如,在去年7月和11月之間,盡管價格降低,巴西的石油需求仍然同比收縮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需求在9月份同比減少1.8%,而日本的需求11月同比減少6.9%。
盡管需求增速放緩,但全球的原油和煉化品供給仍然在增加,而可以選擇的儲藏方式卻開始變得有限,尤其是在歐洲的柴油市場。超過儲藏量的限制將會迫使精煉廠降低產量或者幹脆關閉,從而暫時性地降低全球的原油需求。
儲藏極限帶來需求沖擊
高盛認為,歐盟的凝析油市場將在1月達到99%的儲藏能力,除非寒潮來臨,突然拉升對加熱燃料的需求。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的柴油都流入了歐洲,而萊茵河的低水位卻阻止了商品進入歐洲的中心地帶。由於缺乏進入歐洲中心市場的渠道,全球工業需求低迷和更暖和的天氣使得歐洲的儲藏空間迅速消失。儲藏利用率水平幾乎已經接近於季度調整的歷史最高水平。
由於歐洲充斥著精煉產品,尤其是柴油,精煉的利潤率開始承受更多的壓力(在達到10年高點之後)。理論上,更低的價差將會影響精煉廠的運營,從而降低對原油的需求。如果存貨確實達到了油罐的頂蓋,那麽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煉廠的關閉,從而對原油需求造成突然的沖擊。
精煉廠減低需求(最差情況下是完全沒有需求)將會迫使生產者在海上儲藏他們的原油。而如果未來的需求曲線沒有變得更陡峭,這將是非常不經濟的(根據高盛的分析,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需要比6個月遠期低7美元/桶才能平衡,而目前的價差是5美元/桶)。如果未來不會出現更加陡峭的需求曲線,那麽生產就必須下線,而這也將成為石油市場再平衡的第一階段。
高盛認為,如果布倫特原油價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低於30美元/桶,那麽墨西哥、哥倫比亞、中國的重油生產,以及美國的低產井(這些油井每天抽油不超過15桶/天,但卻占到了美國原油生產的11%)將會嚴重承壓。加拿大在薩斯喀徹溫省的生產和中國在成熟岸上油田的生產也會面臨風險。
總之,高盛相信我們正在接近石油價格的底部。但底部必須在市場經歷突然的沖擊之後才會形成——即歐洲精煉廠的關閉。由於以當前的價格在海上儲藏石油是不經濟的,隨著歐洲原油需求的崩潰,生產者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關閉生產,從而帶來市場的再平衡過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二O二八年一月《富比世》雜誌<2016職場大趨勢>專題指出,受行動科技影響,工時越拉越長,例如美國人平均工時已達四十七小時,創下史上最長工時;工時拉長後,有六四%的雇主預期員工「下了班還能找到人」,導致工作和生活的界線日益模糊,上班族越來越無法放心休假,因為太容易被工作入侵。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原本就不容易,在行動科技普及後,挑戰比以前更大。 人們嘗試各種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式,包括跟家人相處、看電視、上網、睡覺、購物、從事有興趣的活動等。其中,興趣這項,具備讓人平靜、專注、快樂的特質,比其他項目更能將人們抽離行動科技環境。 著名企業趨勢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v》則分析,「『興趣』是所有追求平衡的方法中,最能回饋到工作上的,」也是最積極的一種。 「興趣」指非金錢回饋、只因有樂趣而投入的持續性活動;根據正向心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每天若能投入生活中某項事物,讓身、心、靈和諧一致,便會產生「心流」(flow),「心流是創造力的來源」。 澳洲最大的職場線上雜誌《聰明公司》(Smart Company)則指出,興趣有助於發展工作以外的技巧,增加個人多元化職能,諸如繪畫有助於創意發想、運動類有助於提高精神和專注力;興趣也可擴大人脈網絡,交到更多非利益結合的「朋友」;最務實的,興趣可以美化個人履歷表,當每個人都大學畢業、讀過研究所,個人興趣會讓你與眾不同,讓面試者眼睛一兄。 在新時代中,擁有興趣的領導者,比工作狂、純經濟動物,更能吸引員工。 全球最大求職網站Linkedln近日提出的「二O一六年好點子」 (2016Big ldeas),有一項是「職場優步化(Uberfication of Workplace)」,員工會評價老闆和公司,並分享評價,就像優步(Uber)司機會挑客人是一樣的。 Linkedln指出,由於一九八O、九0後出生的年輕人,已成全球職場主力,這群人的價值觀與上一代迴然不同,「非經濟因素」(nonfinancial qualities)比經濟因素對他們更具吸引力,要跟他們相處並且留才,具備「生活風格」成為新時代領導者必備的特質。 《快公司》指出,年輕員工表面上仍敬佩「工作至上」的老闆,但「工作至上」絕非務實和長久的生活方式;他們反而會給有興趣嗜好的老闆正面評價,認為他們「不設限」。 培養興趣絕不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以下幾位企業負責人與經理人的故事,都印證了,它對生活與工作的助益,比想像中更寬廣。 (文.單小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