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益比(市盈率)PE的波動史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http://xueqiu.com/5545011370/25351645
這是2009年我總結的文章,現在再重新整理一遍,很多人說低PE是陷阱,震精我了!低市盈率確實是陷阱,是將你恐懼震出的陷阱。
一、恆生PE史: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來回顧一下歷史上幾次香港股市市盈率跌破10的情況:
1、1973-1974年。石油危機,美國經濟滯漲。連累香港股市也暴跌。
2、1981-1984年。美國通貨膨脹超過15%,美聯儲嚴厲收縮貨幣,經濟衰退,經濟史稱「貨幣主義試驗」。加上香港前途問題,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結束。
3、1989年。政治動亂。碰到10就上去了。
4、19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波及香港。
5、2008年。美國及西方國家金融風暴,波及香港。

二、台灣PE史: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三、日本PE史: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四、美國PE史: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54

美國130年市盈率圖。 unite_zhao

http://xueqiu.com/1019832951/25547707
難道PE<10倍,真得是那麼神奇?

1)robert shiller針對標普500指數計算市盈率的方法:cpi調整,10年平滑 。

2)歷史平均值16.5x。

3)目前是23.6x,進入到歷史高位區域 。

4)歷史最低5x附近。(註:似乎,極限位5倍PE,只是在1920年/1930年/1980年代出現過?)

查看原圖
robert shiller針對標普500指數計算市盈率的方法:cpi調整,10年平滑

歷史平均值16.5x

目前是23.6x,進入到歷史高位區域

歷史最低5x附近

上一輪股市擴張週期2002-2007,市盈率從21.3x擴張到26.7x,擴大25%;標普從768.63上漲到1576.09,漲幅105%中市盈率expansion帶來的影響偏小;

本輪股市擴張週期2009-2013,市盈率從13.3x擴張到24.3x,擴大83%;標普從666.79上漲到前期高點1729.86,漲幅159%中市盈率expansion帶來的影響佔比很大;

我們認為連續的qe和ot導致利率偏低是股市市盈率擴張的主要因素,需要考慮一旦出現資金偏緊的環境,整體市場出現估值水平收斂的可能。

當然宏觀環境總是難以判斷,對於收入和利潤能持續成長而遠端市值很大的企業,一定能夠補償市盈率的收縮,但是對於當前估值昂貴,而遠端的產業前景+公司能力並不相對清晰的企業,或許要留意股市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47

低風險投資(十二、市盈率和市淨率) DAVID自由之路

http://xueqiu.com/5819606767/25593900
市盈率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投資者通常利用該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資價值,或者用該指標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間進行比較。。「P/E」表示市盈率;「P:Price」表示每股的股價;「E:Earnings」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價格與該股上一年度每股稅後利潤之比,該指標為衡量股票投資價值的一種動態指標。    市淨率指每股股價與每股淨資產的比率。「P/B」表示市淨率;「P:Price」表示每股的股價;「B:book value」表示每股淨資產 。

 P/E = (P/B)/(E/B):E/B是淨資產收益率,又稱為ROE。

 也就是說,市盈率= 市淨率/淨資產收益率。

 我們前面說過,股市長期上漲斜率由上市公司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決定,也就是股市的漲幅決定於企業的賺錢能力,由於市場經濟供需調節,長期看上市公司平均淨資產收益率變化不大,但是股市的波動卻是巨大的,為什麼當市盈率和市淨率較高時,通常股市處於高位,而市盈率和市淨率較低時,通常股市處於低位?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對於成熟的市場經濟,企業的規模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所以企業賺到的利潤,必然會以分紅的方式回報股東。通常當企業規模較小,處於快速擴張階段時,分紅率較低,企業將大部分利潤用於再生產,當企業規模較大,處於慢速增長階段時,分紅率較高,企業將大部分利潤通過分紅回報給股東。

  下面我們設計一個模型,假設上市公司平均ROE為10%,在不同的PE和分紅率影響下,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

  一、我們假設上市公司的利潤都不分紅,全部用於再生產,則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如下表所示
查看原图   從上表看,如果上市公司的利潤不分紅,PE高低對市場的影響不大,所以在中國股市發展初期,很長時期股票的市盈率處於高位。

  二、我們假設上市公司的利潤30%用於分紅,70%用於企業再生產,則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如下表所示
查看原图   我們發現,考慮分紅再投,5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13.4%,50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7.6%,相差了接近1倍。

  三、我們假設上市公司的利潤50%用於分紅,50%用於企業再生產,則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如下表所示
查看原图
  我們發現,考慮分紅再投,5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15.5%,50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6.1%,相差了接近1.5倍。

  四、我們假設上市公司的利潤70%用於分紅,30%用於企業再生產,則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如下表所示
查看原图
  我們發現,考慮分紅再投,5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17.4%,50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4.4%,相差了接近3倍。

  五、我們假設上市公司的利潤100%用於分紅,則股東的長期收益模型如下表所示
查看原图   我們發現,考慮分紅再投,5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20%,50倍PE下股東長期資產增速是2%,相差了接近9倍。
    綜上所述,當股市分紅比例較高時,低PE有利於分紅再投,能夠吸引更多資金入市,此時買入通常會是市場底部,會有較大的收益,高PE不利於分紅再投,導致資金離場,此時買入通常會遇到市場頂部。
    但是對於低分紅的成長型股票,維持長期高PE是可能的,並且高PE不會對投資者造成較大損失,但是如何找到好的成長型股票,需要投資者獨具慧眼,並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屬於低風險投資的範疇,這裡就不再做詳細分析。

查看原图                                            圖:上證綜指平均市盈率
     從上證綜指的歷史看,60倍PE處於市場頂部區域,而10倍PE處於市場的底部區域,20倍至30倍PE,處於市場的中值區域。
查看原图                                              圖:上證綜指平均市淨率
  從上證綜指的歷史看,8倍PB處於市場頂部區域,2倍PB以下處於市場的底部區域,而市場的中值區域,大約是3倍PB上下。
  從市盈率和市淨率看,A股目前都處於10多年來的低估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09

關於市盈率的一些理解 月明星黯

http://xueqiu.com/7977471364/25951710
市盈率作為最大眾化的估值指標,被大眾廣泛接受,但也有人過於看重市盈率,估值唯市盈率;也有人過於看輕市盈率,對其不屑一顧。

 個人認為,市盈率估值是最科學的估值方法,但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1、PE=PB/ROE

   這個公式非常重要,很多人並沒有深入理解這一點。市盈率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其連接了pb和roe這兩個精華指標。如果一個股票是高pb、低pe,那麼對應的就是異常高的roe,而這種roe往往不能持續(如前兩年很火的重卡行業,也許還包括這兩年的高端白酒),美國股票歷史上,roe能長期保持15%的股票都屈指可數,而10倍pe、2倍pb的情況下,該股票的roe就高達20%,如果一個股票10倍pe、5倍pb,那麼其roe則高達50%,一般情況下是不能持續的。當然這並非必然的結論,國外有些煙草公司的roe大於100%,但是對一般人來說投資最重要的是避開陷阱,而不是找到十倍、百倍牛股。

2、PE指的是未來的市盈率,而不是當前的市盈率

  所以某種程度上,我是不讚成只看當前pe的做法的,但選股時,往往還是會選出當前低pe的股票,原因很簡單——對成長性的要求不同。如果股票a當前pe是10,那麼25%的增速連續增長三年,其pe就會變成5倍;而股票b當前pe是30的話,即使以40%的增速連續增長3年,其pe仍然有接近10倍,如果之後其增長速度掉到25%,則變成了這樣一種局面——股票b連續以40%增長了三年,結果浪費了三年的時間,也不過達到了股票a的起點,而連續以40%速度增長3年本身就非常困難了。所以選擇低pe股票,往往是投資人必然的選擇。當然有牛人能選到以超高速增長的股票,我也非常佩服那些人,但我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找尋當前低pe的中速成長股,數年後變成更低pe(相對於買入價而言)的股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條相對簡單的道路。

3、沒有分紅的市盈率沒有價值

  買股票就是買相應股權未來的現金流折現,而小股東能拿到的現金流就是分紅,而股息率=1/市盈率*分紅比例。所以市盈率必須和分紅結合才有估值的意義,當股權未來的分紅能持續超過無風險國債的時候才有價值,但是如果股票不分紅同時你也不可能收購企業進行清算的時候,這股票就是一張彩票,因為你只能希望有別人來接棒才能夠收回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5

各地平均市盈率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8.html
近期止凡在看一本有關投資書,還未看完,讓我看到差不多才分享一下。不過看這本書時,當中提及很多對市盈率的深入睇法,令我有點新體會,再上網找找資料,又明白多一點,分享一下。大家先看看各地平均市盈率的圖表:








圖表來源:http://tickersense.typepad.com/ticker_sense/2006/12/country_pe_rati.html 

雖然圖表資料只是到2007年,但從以上的圖大家可以發現,不同地方,不同市場,會有一個不同的市盈率平均值。好像美、英的市場都會在20倍左右上落,而同年的俄羅斯就只在幾倍左右上落,巴西更出現負市盈率,往後多年亦只有10倍左右。

盈利正或負,當然受該國家中的企業盈利能力所影響,但當盈利為正數時,市場會給多少市盈率於其股市呢?即市場認為股價值多少錢呢?這要視乎該國家的經濟體系及其運作。好像俄羅斯這類共產國家,市場都不願付太多股價去買1蚊的盈利,因為投資者對其體制信心不足,因此市盈率偏低。這都不關乎盈利能力及前景問題,純粹是信心以至估值問題。

如果大家有機會洽談過一些小生意的話,都會發現如果把投資小生意看成是股票來投資的話,單看市盈率是低得可憐的。例如曾經有朋友話工作的小型美容店,老闆說不幹了,於是想找人「頂手」,在那麼工作的朋友加上另外兩位同事,每人只需投資10萬左右,即30萬就可以把店買下,當我問及每月純利多少時,她說平均有3萬多元。簡單用市盈率計計,不就只有0.8?

還聽過不少這類小生意,什麼酒吧?什麼藥房?3倍以下的市盈率多的是,為何如此「抵買」呢?面對這麼低的估值,不應該全副身家投入嗎?重點是風險。一盤小生意能做多久呢?8成不出3年,9成不出5年,原因是系統不夠強,沒有太高的競爭力,誰會付20倍於年盈利去買下這類小生意呢?

從這一點,大家應該留意到不同國家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的重點,正正是國家的系統,即其政制、經濟體系等因素。在香港,商業環境跟資本市場、發達國家相似,而商業自由度更年年第一或頭三名內,所以香港股市能獲一個相似美、英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大約平均15倍左右。但如果這些政制、法治、經濟系統之類有任何差遲,港股這個平均市盈率值將會下跌,其股票沒有以前般吸引。

市場給予市盈率的高低,與該地區的盈利關係不大,好像中國的市盈率一直不及港股(可惜沒有中國市盈率的圖表作參考),原因是中國的貨幣封鎖政策、經濟自由度及其他政制問題,這跟國內企業的盈利能力無關,相信大家不會否認不少國企的盈利能力是港企所不能及的。

不過,我相信這會改變的,隨著國策一步步的開放,投資者慢慢會對該市場有信心,市盈率會慢慢提高。今天年賺千億的內銀股還只有幾倍市盈率,相信日後會慢慢追回國際級銀行的倍數。

大家想衝出香港,投資其他地區時,一定要清楚其他國家的市盈率平均值,不然會誤以為幾倍市盈率的國家是抵買。如果投資各地樓市更要加倍小心,因為樓市更加與當地的地點、文化、法律有關,一不留神,可能中招。

每每拿香港的準則去投資,例如香港樓租金回報只有不足3釐,但日本大板樓就有20釐,看來很爽,但真的能直接比較嗎?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懂。如果要投資日本大板樓市,我必先要瞭解當地的租務及二手市場是否活躍,以及外國人的投資程序。10倍市盈率的美股算抵,但10倍市盈率的俄股就「麻麻」,內裡一定有原因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72

當股票市盈率不管用的時候 年紀不輕輕吳向軍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8657431
上週全球股市小幅上升。歐洲央行週四宣佈可能會在「零利率」的基礎上考慮「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諸如量化寬鬆等)來刺激經濟。美國三月份的非農業就業報告不錯,新增就業19.2萬人,超過預期的18.7萬人。中國政府宣佈小型的經濟刺激政策。這些宏觀層面的消息都對股市有一定的支撐。美國標普500指數小幅上漲0.4%,歐洲股市平均上漲1.8%。日本和香港股市均上漲2%左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前期下跌較多的全球互聯網、生物醫藥等去年大幅上漲的股票上週繼續下跌。美國互聯網股票(QNET指數)上週下跌超過3%,三月以來下跌已經超過15%,而大盤3月基本持平。中國相關的互聯網股票也受壓較重。騰訊和百度的股票3月初以來都下跌了18%。不過,這些股票下跌並不是行業出現基本面問題,也不是公司業績不達標。更多的是投資人獲利回吐,騰訊和百度的股價過去一年分別上漲了1倍和75%。而美國互聯網股票(QNET指數)過去一年上漲42%。這些股票總不能一根直線上漲吧?長時間上漲之後回調一下也是正常的。

上週我在評論中提到了海外市場高成長股和「偽」價值股的估值問題。就此有人提出很多問題,我在這裡稍微詳細地講一下。

美國的成長股最突出的兩類就是生物醫藥和互聯網。生物醫藥類股票的估值完全與銷售和利潤無關。因為這些公司一般以研究新藥為主。而研究新藥曠日持續。而一旦藥品被批准上市就大賺特賺。所以,這些公司的估值一般都是以他們所研製的新藥的整個生命週期的盈利和新藥上市的可能性來計算的。市盈率、DCF、市淨率等估值方法都不起作用。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美國的互聯網或其它「TMT」公司的估值。一般來說,發明了新的運營模式的小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較高。像FaceBook以160億美金買入WhatsApp這類公司的例子屢見不鮮。這些公司的估值要以買入公司能夠產生多大的價值「Synergy」來看,而不是這些被買公司的現在的市盈率、DCF、市淨率等估值決定的。當年谷歌買入YouTube和微軟買入Skype都是這種例子。但是,大一些的互聯網公司的估值一般都是有道理的。例如,百度的動態市盈率不過是25倍左右。谷歌的動態市盈率只有20倍!而這些公司2013到2015年的年均利潤增長還是在25-30%左右。騰訊的估值稍微高一些,動態市盈率為32倍。騰訊的估值裡應該有1/4左右是正在燒錢的微信貢獻的。這樣來看,騰訊的估值雖然有些高,但也是能說得過去的。

美股中也有一些高成長股票的估值好像高得離譜。兩個著名的例子,亞馬遜和云計算的發明者Salesforce.com。這兩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一直在100倍左右。這種估值好像是又回到了2000年一樣。而現在美國的股市和2000年完全不同,投資人為什麼會「傻」到付這樣高的價錢買股票?這是因為,亞馬遜和Salesforce.com是故意不想盈利的公司!這兩個公司的管理層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會把利潤「做」低到接近零。這個「做」不是用會計的方法做,而是實實在在地把錢都花出去投資在增長上面了。亞馬遜過去10年收入增長了14倍。Salesforce.com的收入過去10年增加了40倍!Salesforce.com的收入增速近年雖然有些下降,但是也都在30%以上。

有很多高成長公司是以市銷率(市值/銷售收入)來估值的。但是市銷率有很大問題,因為公司可以不顧成本做高收入,這樣的收入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中外股市我們都見過很多這種例子。市場對Salesforce.com和亞馬遜這兩個公司使用的估值方法都是市值/自由現金流。公司股票估值有一個經典的理論,就是一個公司的價值最終是它能夠返還給股東的現金流來實現。而這種現金流可以是股息,也可以是自由現金流(企業經營現金流減去資本性支出)來體現。自由現金流是正的,公司負債就減少。自由現金流是負的,公司負債就增加。使用企業價值(EV,即公司市值+淨負債)或者直接用公司市值除以自由現金流是一種有效的估值方式。但是一般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都大大低於盈利,所以公司市值除以自由現金流比一般要大大高於市盈率。一般的高增長的公司自由現金流都是負的,也就是需要大量借債來支持。中國的「高成長」公司一般都是這樣的。而Salesforce.com和亞馬遜的自由現金流都是正的,而且這兩個公司市值除以自由現金流都在25倍左右。也就是說這兩個公司的每100元市值每年能夠使賬上現金增加4元,而且這兩個公司的收入同時還在每年增長20%-30%。這種自由現金流的「生產能力」是大多數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

為什麼Salesforce.com和亞馬遜自由現金流能夠大大高於利潤而不是像其它公司一樣自由現金流能夠大大低於利潤?因為這種公司有很多收入都是預付年費提前收入或者現金立即結帳。而它們的成本都是有應付期限的(不是立即結帳的)。客戶給了這些公司大量的現金流。這種經營方式就使這類公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

說完了高成長、高估值的例子。在簡單說一下低估值的例子。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俄羅斯的Gazprom每年的淨利潤達到400億美元。而這個公司在俄羅斯主板上市股票的市盈率只有2.8倍!不僅是Gazprom,俄羅斯其它的大型能源公司估值也是差不多。而同類歐美能源公司的股票市盈率都在10倍以上。這是為什麼呢?Gazprom之類的能源公司被俄羅斯國家控股,不僅大眾股權人沒有任何話語權,連在俄羅斯私有過程中獲得較大股份的寡頭也被普京一腳踢開或投入監獄。除政府外的股權人對高層管理人的任命、重要事項決定權沒有任何話語權。這些公司也不可能有朝一日被現金收購。所以,政府外的股權人所有的唯一權益就是股息收入。這種公司的股票已經成為了固定收益品種,股息就相當於債券的利息一樣。Gazprom的股息率(股息除以股價)為6%左右。對於Gazprom這種股東權益無法體現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控股),市盈率等估值方法已經無效。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股息率。而股息率一般和市場的信用債水平相當就可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345

市盈率與市場 可愛的時光

http://xueqiu.com/3756444242/29086696
談市盈率和市場之前,我們要先談談做股票的邏輯。

做股票的邏輯,其實就2個字,預期。無論是有效市場,還是半有效市場,股票的股價都反應市場對其預期如何。所以,要想在股市中提高獲利的成功率,你需要有2個技能:1市場對某支股票的預期 2市場預期是否高估。 要解鎖這2個技能,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這牽扯到的因素太多,但今天,我只是想談談市盈率和市場預期的關係。

什麼是市盈率?老生常談了,就是P/E,股票市場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我們如果假設最終結果為10倍,可以理解為,當公司將每年的淨利潤都拿來分紅的時候,剔除通脹因素,且公司這10年的淨利潤不發生變化,那麼投資人10年後可以靠分紅收回本金。

10年算不算久? 其實不算久,如果有確定性的話,這好像還是筆不錯的買賣,畢竟我們的10年定存達不到單利10%收益。 但很遺憾,如果股票的確定性高的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家破人亡了。所以股票市場都會對無風險定存有一定的溢價,而不同風險的股票溢價也會不同,這個我就不在這裡探討了,這次談的是不同市盈率,市場的預期。

有的公司,市盈率有100多倍,比如掌趣科技;有的公司,市盈率有50多倍,比如機器人,樂視網,三全食品;有的公司,市盈率20-30倍,比如中國汽研,探路者,陝鼓動力;有的公司,市盈率低於10倍,比如中國建築,格力電器,各種銀行公司。

PS:本次市盈率討論範疇,不包括發展前景好,但前期常年虧損的公司,以及夕陽行業,已經處於虧損的公司。(討論的股票基本為我自己持有,或者關注中的股票,因為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作為討論的例子)

100多倍,如掌趣科技,其實這種公司的特點就是,市場看好,市值較小,炒作空間大於業績成長空間。要敬畏市場,但同時也要懷疑市場,就算是發達國家,對於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或者高速發展中公司的判斷,時長3年以上的準確度要遠低於3年以內的準確度。所以,我們的邏輯,就是想辦法搞清楚市場對於這類公司3年內的看法。100多倍,其實相當於樂觀估計要100多年收回成本,這顯然是不行的,但這種公司,未來3年什麼樣的複合增長率才能符合市場的胃口? 一般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有3-5年的高速成長期,之後會處於發展期,然後就是成熟期。如果我們認為發展期的行業為30倍左右市盈率的話,那麼從100倍市盈率,3年到30倍,需要怎樣的成長性呢?通過計算,複合增長率大概在50%,這對於A股的上市公司來說,還是很難實現的。所以從這個市盈率區間,我們得出基本邏輯,就是1個字,炒。這類公司,大多數業績難以為繼,最終將難逃股價大幅下挫。所以要想在這類公司身上賺錢,你需要獲得的能力是,比大多數人更早的發現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

50多倍,如機器人,樂視網,三全食品。這種市盈率區間的公司,往往處於行業高速發展的中後期,矛盾點在於,大家在對這類公司未來高增長時長上的意見並不統一。這類公司有的確定性較強,比如機器人,手中訂單數量對其未來業績保證性較高,且自動化行業是一個發展速度依然較快的行業;有的公司確定性一般,但前景似乎不賴,比如樂視網和三全食品,他們都是短期進行市場擴張,在相關領域達到較高市場佔有率,犧牲現有利潤,在客戶粘性足夠的時候,釋放其業績。這類公司,也許短期業績對其股價的影響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市場對其成長性的判斷邏輯是否有改變。比如樂視網,如果1年後,市場發現其客戶的續費率非常低,即便其電視賣的再好,也可能出現股價大幅下挫,因為市場是基於對其用戶續費模式的期待才給予其目前的估值水平;比如三全食品,如果在2-3年後,其市場佔有率已經足夠高,但依然沒有形成有效的毛利壁壘的話,市場也會將其狠狠的拋棄。

20-30倍,如中國汽研,探路者,陝鼓動力。這種公司,在中國的市場較為常見,有的公司在上升期,有的在下降期。上升期如中國汽研,探路者。這2個公司所屬行業,一個是汽車技術服務,一個是戶外產品及服務。這2個行業,都是不錯的行業,我本人甚至認為這2個行業並不亞於TMT之類的,至於其成長邏輯,我也不談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對於這類公司的預期,大家普遍認為行業處於發展期,成長率可能在未來幾年保持15%左右的增長,且能維持的年限會比較長,一般會超過3年。而市場對其的預期往往也和50倍,100倍市盈率的預期判斷點有所不同,後者往往是以發展理念是否成功作為判斷依據,而20-30倍市盈率的判斷,往往是業績的成長性。公司如果要想持續保持這個市盈率區間,那麼需要保持業績的常年穩定增長,一單某年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可能股價的重挫也就隨之而來,參見電科院。雖然不瞭解電科院,但我認為其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在這個市盈率區間,還有一種公司,就是行業處於下滑期,但並非夕陽產業,比如陝鼓動力。這是一家較為優秀的公司,但其上市以來,股價一路下挫,市場對其預期邏輯為,行業景氣度持續下滑,其短期業績難以維持。現在看來,這幾年市場對其的判斷是蠻正確的,同時,這個公司也讓很多投資者陷入價值陷阱。對於這類公司,市場往往認為,公司所處行業依然低迷,何時見底,不清楚。一旦業績有反轉跡象,這類公司的股價會迅速回暖,但業績出現惡化跡象,股價還會繼續陰跌。所以,這類行業景氣度處於低谷也短期看不到回暖跡象的公司,買入時,需要很好的耐心。

最後,就是10倍以下市盈率的公司了。其實這些公司,往往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市值較大,往往都是幾百億起;比如行業處於成熟期,未來很難有爆髮式發展;比如負債率較高,似乎多了一些財務風險。中國的A股市場有自己的偏好,就是盤子大的公司,都給予一定的折價,無論其市場前景好壞。比如長城汽車,即便是其成長率最高的幾年,市場也不過給予其13倍左右的市盈率;上海汽車,常年6倍市盈率;各種銀行,5倍市盈率;各種大型基建公司,6倍市盈率;格力,美的,7,8倍市盈率;雙熊,常年10倍市盈率趴著。他們所屬的行,往往支撐起了現有社會體系,但這種市盈率,往往是一種崩盤的預期。顯然,一兩個行業崩盤,還可以說的通,但這些行業都崩盤,似乎有點邪乎了。如果非要讓我說,那我寧願相信,這些行業之所以處於這個市盈率,是因為市場的資金不足所致,並非大家都認為中國經濟真的要崩盤了。

說了一通,邏輯有些混亂,但主要是為了自己思考,也為了能和耐心看完的人進行交流。最後再說句,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人們對市場的預期邏輯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我們要做的,除了要搞明白市場的預期邏輯之外,還要搞清楚市場預計邏輯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48

美債收益率曲線放平 美股市盈率將下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03

富國證券股市策略師Gina Martin Adam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隨著國債收益率曲線趨於平緩,標普500指數上漲動力或將消失。

圖表顯示,隨著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的上升,今年,兩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彭博新聞社的數據顯示,昨日,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高於短期國債收益率188個基點。今年年初,兩者之間的收益率差距為264個基點。

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從17.3上升至18,並在6月創下四年新高。

Martin Adams表示,

隨著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差距的縮小,市盈率可能下降。Martin指出,數據顯示,在此前8次收益率曲線放平的情況下,有7次股市的市盈率下跌。唯一的例外是1998年-2000年,當時股市正處於牛市。

Adams表示,

市盈率的下跌意味著利潤對投資者將變得不那麽有價值,而利潤的增長將與股市的表現緊密相關。根據此前的記錄,能源、工業和科技公司的股票可能表現最好。

Adams預計,標普500今年年底將收於1850點,較昨天的收盤價下跌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12

各種策略,市盈率,市淨率,低價股,熱門股,哪種策略最好?

來源: http://xueqiu.com/2657407918/31549127

各種策略,市盈率,市凈率,低價股,熱門股,哪種策略最好?




申銀萬國股價系列指數,基期設定在1999年12月31日,基期指數為1000點,到現在為止超過14年,應該有相當的說服力。

長期看,在國內傻瓜投資最優勝的策略是買入低價股。低價股到現在的年化收益率11.5%,遙遙領先。

基本結論如下:
1. 大盤股表現弱於中盤股,中盤股弱於小盤股。
這個也是各國的共同特點,長期看小盤股表現更佳。
國內雖然小盤股估值高,但是由於IPO沒有徹底放開,經常容易發生資產重組等情況作為估值的催化劑。

2. 低市盈率和低市凈率勝出。
這點就不多說了,各國均如此。不過需要註意的是,低市凈率和低市盈率方法都略微跑輸小盤股。

3. 有中國特色的低價股指數勝出。
這個也不多說了,低價股常常容易跑出重組的黑馬。個人認為,在IPO沒有徹底放開的情況下,低價股長期勝出的情況將保持。

4.  活躍指數表現最差,各國均如此,追熱門股長期來看結果都不妙。

@管我財 @釋老毛 @黃建平 @DAVID自由之路 @東博老股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25

低市盈率組合模擬一週年小結 雪山

來源: http://xueqiu.com/7071748265/31781374

去年在模擬炒股網站叩富網上註冊了一個賬號,100萬虛擬資金,9月25日下單,到今天正好一年,總結一下。

下單時間:2013年9月25日開盤(絕大部分9:30買入)

方案:
1、建立一個低市盈率組合,股票選自東方財富通按當天動態市盈率小於9倍的股票,未考慮非經常性損益以及季節性因素,只看動態市盈率排行,
2、買入50只股票,每只2萬左右,盡可能滿倉,
3、同一行業股票最多不超過5只,避免單一行業對模型整體的影響,
4、對分紅資金不做再投資,
5、若滿足以上規則的股票數不足50只,先將因行業原因被踢出的股票加入組合,若仍不夠則加入9-10倍低市盈率股票。

但當時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當同一行業股票多於5只時,是略帶主觀的選擇,而非按最低市盈率選擇。

當時點位:
上證指數:2206.23
滬深300:2440.84
深證成指:8642.49

目前點位:
上證指數:2343.57   +6.23%
滬深300:2441.86    +0.00%
深證成指:8100.22   -6.27%

三項指數年內漲幅:
上證指數: +10.76%
滬深300:  +4.80%
深證成指: -0.27%

而這個組合的收益是:

年內收益和總收益分別為15.69%和13.19%。

具體組合如下:





組合中,僅有12只股票一年中出現虧損,其余38只盈利,浮盈最大的江鈴汽車漲幅達92.2%,跌幅最大的民生銀行下跌21.88%(這只股票就是主觀選擇的結果[滴汗]

在基金排行榜中,組合近一年的表現可以排在551只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第110位,今年以來的表現可以排在第103位。[俏皮]




明天將把所有模擬股票全部賣出,再按照今年截至目前的動態市盈率買入50只低估的股票。規則是
1、每只股票買2-2.5萬元,盡量滿倉,
2、按市盈率由低到高買入,
3、每個行業不超過5只股票,
4、新組合如遇停牌無法買入則向後順延,
5、分紅不進行再投資。

原來的組合里有3只停牌的股票,其中2只在新的組合中也存在,將不做調整,被剔除出新組合的友利控股將被繼續持有一周年。

新組合如下:

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
地產:寧波富達、中天城投、嘉寶集團、上市發展、中弘股份
電力:穗恒運A、建投能源、華電國際、京能電力、葛洲壩
汽車:華域汽車、上汽集團、中通汽車、長安汽車、悅達投資
工程:中國建築、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國鐵建、中國中鐵
交運:深高速、大秦鐵路、贛粵高速、山東高速
商業:大商股份、新華百貨、廈門國貿、東百集團
家電:美的集團、格力電器、TCL集團
煤炭:大同煤業、中國神華
化工:浙江龍盛、和邦股份
水泥:海螺水泥、江西水泥
非銀行:中國平安、安信信托
其他:廣東明珠、雅戈爾、五糧液、建發股份、濰柴動力、白雲機場(被友利控股替代)

@不明真相的群眾 @方舟88 @江濤 @耐力投資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價值at風險 @平淡平安 @潘潘_策略投資 @佐羅投資劄記 @影子 @流水白菜 @釋老毛 @小小辛巴 @億利達 @東博老股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