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手惡性挖角、通路封殺中國步步進逼 台灣如何守住城池?

2013-07-01  TWM
 
 

 

三安開出千萬新台幣挖角台灣晶電的工程師,木林森與億光在封裝產業廝殺多年,如今雷士又下令通路全面封殺億光照明產品,兩岸LED產業對決仍未落幕,還有更多精采故事要上演。

撰文.林宏文

六月初,中國LED磊晶大廠三安光電董事長林秀成宣布,將以二二○○萬美元收購美國流明(Luminus Devices)全部股權。美國流明主要業務是開發、生產高亮度照明設備,與日亞化學、首爾半導體、台灣晶電均有技術專利方面的合作,另外也投資台灣朗明納斯光電,主要客戶包括樂金、宏碁、飛利浦等大廠。

三安是目前中國第一大LED廠,二○一三年初還大手筆宣布收購台灣璨圓二成股份,讓三安的LED磊晶片產能穩居中國市場寶座。若計算三安加璨圓的總產能,一二年規模可達二四五台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低於台灣晶電的三三四台;不過,由於三安尚規畫一百台產能,明年三安加上璨圓產能將上看三四五台,可望接近晶電集團的產能。

上游之戰

三安大動作挖角晶電工程師不過,這家搶盡鋒頭的快速成長企業,最近負面新聞不斷。四月初,中國媒體爆料,三安光電自借殼上市以來,不僅超過半數利潤來自政府補貼,其LED路燈、LED晶片、黃金等廢料回收三大業務問題重重,包括天津與蕪湖項目涉嫌虛增投資;另外,本身不生產卻外購路燈,再以高過市價三倍的價格賣給地方政府。

三安的問題,正是整個中國LED產業的縮影,靠著政府大量補貼支持,讓中國LED產業競爭力逐步增強,但強取豪奪的競爭手段,尤其是針對台灣進行惡意挖角,卻嚴重衝擊台灣競爭同業。難怪晶電董事長李秉傑每次談到三安都會說,「三安是個不擇手段的對手。」早從一○年起,中國LED產業就展開對台灣的大肆挖角,其中三安更開出年薪千萬新台幣的優越條件,向台灣同業晶電、璨圓、泰谷、廣鎵等挖角,總計已有約二百位台灣LED工程師及主管被挖走,其中晶電的人數最多。

日前,LED產業研究機構LED inside公布一個調查,數據非常驚人。一○年下半年,三安已吸引六十多名台灣工程師跳槽,一一年農曆新年後更爆發一輪新離職潮。此外,一○年三安為員工支付的現金才六千萬人民幣,但到一一年及一二年卻高達一.八億及二.八九億人民幣。LED inside估計,三安為台灣技術人才的支出約為一年一億人民幣,讓三安員工的平均年薪從一○年的二萬人民幣,增長為一二年的五萬人民幣,增幅達二.五倍。

「三安以補貼進行不合理的殺價,付出不合理薪水惡意挖角,破壞產業及行業的價值。」向來溫文客氣的李秉傑,談到三安時非常生氣,尤其是一位高階主管在離職前,還參加晶電內部主管會議,把許多機密全部帶到三安。在三安宣布收購美國流明後,李秉傑也表態考慮終止與其合作關係。

晶電與三安是兩岸LED磊晶產業的龍頭,目前這場競爭尚未落幕,但晶電已站穩全球前三大磊晶廠的位置,在專利技術上已與國際大廠交互授權,在爭搶兩岸龍頭位置的企圖心上,李秉傑絲毫不讓,對於台灣鞏固LED上游產業,也有相當的信心。

確實,目前中國第一大LED封裝廠木林森,一半的晶粒用量都來自晶電,只有少部分來自三安,主要原因就是台灣在專利布局上較強,而三安不僅做磊晶,還大幅擴充封裝產能,也讓木林森有所警覺,加大與晶電的合作關係。

木林森總經理林紀良說,未來,兩岸在LED產業將各有擅場,台灣在LED晶粒及封裝等上游及中游做得好,中國則會通吃中下游市場,包括燈源、燈飾等品牌市場。不過,林紀良也預言,木林森的擴張速度比上游晶粒廠還要快,他很擔心,明年LED晶粒廠可能就會出現缺貨的情況。

中游之戰

億光與木林森短兵相接

同樣的,兩岸在中下游的封裝及照明市場,如今也一樣棋逢對手、短兵相接。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兩岸最大的封裝廠億光與木林森,不僅在封裝產業上已廝殺多年,如今雙方也都跨進照明品牌市場,競爭場域又延伸到另一個市場。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說,此刻正是台灣廠商布局LED照明市場的最佳時機,因為台灣在LED產業擁有各種優勢條件;因此,他畢生最大願望,就是以大中華市場為後盾,進而成為國際品牌。目前億光在中國市場以打「Everlight」品牌為主,歐美市場則另創「zenaro」品牌,「這個投入時間會很長,可能要三到五年才能回收,但成功後的回報會非常大。」有趣的是,中國第一大封裝廠木林森,找來台灣的林紀良負責最重要的行銷業務,而台灣第一大封裝廠億光,則找來曾在中國最大光源品牌廠雷士照明擔任營銷總經理,也在燈飾廠歐普服務過的吳正喆負責行銷重任。兩岸LED龍頭廠各自找來對岸的頂尖戰將,又讓這場兩岸LED龍虎鬥更添話題。

億光積極搶攻中國並強打自有品牌,但是五月中,卻傳出雷士照明下令封殺,嚴禁旗下經銷商銷售億光LED產品,否則將取消原有產品經銷權及停貨處置。雷士這個舉動,再度引爆中國LED照明市場爭戰的序曲,也讓兩岸較勁更添火藥味。

對此,億光發言系統對外表示,中國照明市場龐大,且銷售管道分散,並非單一廠商可以獨大,若真的遭到中國照明龍頭廠排擠,反而凸顯億光實力受肯定,有助於拉抬億光的聲勢,打開中國其他銷售通路管道。

下游之戰

湯石樹立轉型品牌成功典範十多年前就搬到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居住的湯石照明董事長湯士權說,兩岸LED產業的較勁,從上游磊晶廠的晶電與三安,到中游封裝廠的億光與木林森,接下來將是下游的品牌競爭;不過,在這個部分,中國業者擁有較強的實力,台商要積極將資源調整並做好轉型才行。

事實上,湯石正是台商LED產業轉型的案例。早期做燈具代工的湯石,歐洲客戶占比高達六成,○七年開始轉進燈飾照明品牌市場,如今已是台灣最大燈飾廠,去年LED照明占營收達一成,今年則估計提高到一成五。

在湯石轉型的過程中,湯士權就住在工廠裡,本人親自帶研發與品牌,小時候養過雞、豬、牛及狗,十二歲就會開車,還開過排骨便當店的他,凡事都自己來。所以在他的辦公室旁邊,就設了一間寢室及產品研究室,自己拿焊槍組裝研究燈飾產品。

如今,湯石不僅拿下北京故宮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的LED照明燈具訂單,去年與今年還連續以LED微型智慧軌道燈具組及嵌入式LED燈,拿下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iF設計大獎。「要與中國品牌廠商競爭,要用品質及設計贏。」湯士權說。

兩岸LED產業的競爭,如今已打到第三回合,而在LED照明品牌的競爭上,由於中國企業擁有本地市場的優勢,台灣業者也正急起直追。除了億光、台達電等大廠之外,也有從不同產業切進來的公司,包括勝華、威剛、長榮光電等。這個攸關接下來五年甚至十年的長期品牌戰爭,應該還有好戲可看。

兩岸LED產業龍頭頂尖對決

產業 台灣 大陸

磊晶 晶電 三安

封裝 億光 木林森

燈源 億光、台達電 雷士、光源世家燈具與燈飾 湯石 雷士、華藝、

歐普、勝球

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06

隕落Zynga:員工臃腫是對手四倍還將有裁員風暴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282.html

媒體指出,和遊戲競爭對手相比,Zynga的人員隊伍不夠精煉。在上個季度,Zynga關閉了多個分支機構,並且裁員630多人,但是Zynga仍然是一個擁有2300名員工的龐大公司。

作為對比的是,熱門遊戲《糖果粉碎傳奇》的開發商King,只僱傭了400名員工,《憤怒的小鳥》的知名遊戲開發商Rovio,去年底的員工數量也只有518人。Zynga的員工規模,是這些對手的四倍之多。

Zynga的人員臃腫和低效率,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也遭到了質疑,來自BTIG公司的分析師Rich-Greenfield表示,Zynga理應實施較大規模的裁員。面對質疑,Zynga首席執行官Don-Mattrick無奈坦承,如果Zynga能夠像King公司挖掘400多名員工的潛力一樣,能夠發揮2300多名員工的資源,Zynga理應獲得更好的業績。

六月初,Zynga宣佈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裁減630名員工,佔到總員工數量的23%。Zynga表示,此輪裁員計劃實施之後,每年可以節省運營成本7000萬到8000萬美元。而在去年秋天,Zynga還曾經裁員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19

雙匯收購Smithfield或遭遇競爭對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569

雙匯高達71億美元美元收購Smithfield Foods行動面臨嚴峻挑戰。該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商股東Starboard Value LP,正在接觸私募基金和其他肉類商聯合出價投標

彭博消息源稱,Starboard計劃聯合多方聯合收購,如果收購完成將把Smithfield Foods拆分。

Starboard首席執行官Jeffrey Smith一直認為,如果把這家全球豬肉拆分能獲得更高的回報。他接洽的潛在競標者包括泰森食品(Tyson Foods),他有可能在一個月內向Smithfield Foods董事會提出一個報價方案。

根據7月12日監管文件,Starboard目前持有Smithfield 5.7%股份。除了泰森食品之外,彭博消息源稱Starboard 還接洽了私募KKR黑石集團

不過到目前為止針對雙匯的集團收購團體以及競爭性報價均沒有形成。

目前雙匯對Smithfield Foods收購正在接受美國監管方的審查。而此前有議員敦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CFIUS)對這筆交易進行更為仔細的審查

Smithfield Foods在7月24日表示,CFIUS在結束了最初的45天審查期後,決定再展開為期30天的調查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06

小蝦米對手 挑戰沃爾瑪低價防線

2013-09-02  TCW
 
 

 

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最大的夢魘可能不是網路,產業專家警告,規模相差九十倍的連鎖超市共贏食品(WinCo Foods)將是它的頭號對手。

共贏食品超市 重視員工勝過沃爾瑪

七月底,《時代》(Time)雜誌分析,拚低價,共贏砍得比沃爾瑪還低;拚服務,貨品上架速度慢、結帳效率差與不回覆意見等問題,幾乎成為沃爾瑪的標籤,因為它已連續多年被評比機構美國消費者滿意度指標(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評比為「服務最差零售商店」。

零售業專家佛利金(Burt Flickinger III)認為,共贏足備挑戰沃爾瑪的競爭力,全源於員工持股政策,每年都把獲利回饋員工,特別是退休金的提撥額度高達年薪二○%,換算下來,全體近一萬五千名員工中,逾四百名坐擁超過一百萬美元的退休金。這讓老員工們把經營公司當成治理家業,改進成本結構、服務流程,正中消費者的脾胃。

恰恰相反的是,沃爾瑪則是想盡辦法削減健保費用、退休金等人事支出,近年來持續減聘現場員工,改以臨時工取代永久雇用,導致流動率過高,招致《時代》惡評為「消費者還願意容忍上門,唯一理由只是低價。」

不過,沃爾瑪甚至連低價優勢都保不住了。佛利金指出,兩者的差距在於採購政策。若說沃爾瑪的貨架上,單一產品可見四十種品牌,共贏大都不到十種;而且共贏採行「跳過中間商,直接赴農場、工廠搬貨到門市」的直購做法。

佛利金分析,大量直購的好處是一來可享最高五成折扣,二來,省下運輸及裝卸費用的供應商還主動回饋運輸補貼,每趟最高二百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五百元),最後,共贏在七州百餘間門市僅共用四個倉儲中心,盤點與照管成本很低。

共贏將省下來的成本反映在價格上,不僅美國人日常消費的牛肉、雞蛋、麵包、水果等單價都比沃爾瑪略低,更有消費者自行比較四十種香料價格,結果平均價格更比沃爾瑪便宜高達五六%。

另一位零售顧問郝普曼(Jon Hauptman)評論,共贏的成本管理、定價策略真正體現所謂的「有感低價」,亦即消費者佔得便宜的好處,卻不用像次等公民一樣受氣,照樣能享受充裕貨源、快速結帳、有問必答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92

不再只是通訊軟體 LINE全方位包圍生活 執行董事舛田淳:我們的對手是臉書!

2013-09-02  TWM
 
 

 

才剛風光宣布全球用戶數衝破兩億的LINE,在八月二十一日舉行的年會上,LINE董事長森川亮豪氣干雲地高舉右手、比出「三」的手勢,預估接下來將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就可再拿下第三個「億」。LINE,不再只是通訊軟體,將全方位包圍生活。

撰文、攝影‧顏雅娟

相較於臉書、推特分別花了五十四、四十六個月才突破一億用戶大關,創立於二○一一年六月的LINE,只花了十九個月就順利衝破一億用戶;截至今年八月二十一日止,LINE全球用戶數已正式突破兩億三千萬。

每一天,全球的天空之中,平均有七十億次LINE文字訊息傳遞,以及十億次貼圖使用量。LINE,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

從溝通工具進化為分享平台LINE執行董事舛田淳,是一手催生LINE誕生的靈魂人物。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學系的他,最著名的就是善於觀察網路用戶的需求。回溯LINE誕生源起,始於震撼全球的日本三一一地震,舛田淳認為,在存亡危急之際,最需要的就是熟人之間的溝通聯繫。抓住這項人性最基本的需求,LINE以後起之秀的姿態挑戰WhatsApp、WeChat。

從成立之初,LINE就確定了要走的是「真實的人際溝通」這個核心價值。儘管LINE的用戶數及影響力急速飆升,舛田淳每次公開演講或在內部會議,都不忘苦口婆心地告誡員工:「LINE內部最重要的文化,就是對人的觀察與理解。」「LINE我一下」、「傳LINE 給我」成了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對話。然而,除了傳送文字、貼圖訊息外,LINE積極向外延伸服務。從一二年三月推出第一款LINE周邊應用程式「LINE Card」之後,陸續推出遊戲、攝影、社群及工具等十款附加應用,成功滲透人們生活。

舛田淳野心不只於此,從今年秋天開始,LINE進一步推出視訊通話、音樂下載與分享,以及電子商務服務的LINE Mall等新服務,幾乎包含了所有各式各樣能想像到的服務內容,將LINE由一個單純的「溝通工具」進化成一個全面性的「分享平台」。

帶動改變人們生活的革命

站在年會的舞台上,舛田淳極具戲劇性地從嘴巴發出「答答答」,雙手在空中揮舞,接著說出:「這剛剛流過去的每一秒鐘,全球平均有五次的LINE遊戲下載。」舛田淳很清楚,LINE做的是次世代的通訊軟體,讓通訊不再只是文字或表情符號的溝通,而是全方位的交流。以遊戲為例,LINE Games作為一種與親朋好友溝通的延續。當與朋友在一起進行益智遊戲時,可以一起分享遊戲分數、排名甚至心得,讓人與人的溝通形式更多樣化。

隨著LINE的服務激增,舛田淳的腳步一點也沒有慢下來的意思,在他腦海裡,總是不斷擘畫著下一步更能貼近用戶的新功能。

舛田淳以及LINE日本總部裡六百多名員工,每天都以全球第一為目標,舛田淳曾向員工形容:「︵LINE︶就像是大聯盟裡站上打擊位置的選手,如何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擊出漂亮全壘打,現在正是關鍵的一刻。」當被《今周刊》記者問及,LINE的下一個競爭對手是誰?舛田淳不僅沒有逃避問題,反而極具自信地表示:「臉書︵facebook︶!」舛田淳指出,或許LINE和谷歌(Google)都向外發展多種服務,讓外界誤以為兩者具有直接競爭關係;但追根溯源,谷歌以「搜尋」為核心價值、向外發散提供Google Mail、Google Map、Google +等服務,舛田淳明白點出,LINE的核心在於人與人的溝通!

問起LINE未來發展藍圖,舛田淳亮出招牌笑容說:「希望能繼續以『溝通』為基礎,推出各種服務,帶動一場改變人們生活的革命!」

舛田淳

出生:1977年

現職:LINE株式會社執行董事經歷:NHN Japan負責LINE事業執行董事、百度日本分公司董事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社會學系LINE周邊應用程式及功能

註:*服務範圍僅限日本

LINE Camera 照片編輯軟體推出日期:2012年4月

下載次數:4800萬次

LINE遊戲 各類手機遊戲推出日期:2012年7月下載次數:1億9000萬次LINE Brush 照片編輯軟體推出日期:2012年7月

下載次數:800萬次

LINE天氣* 天氣預報推出日期:2013年3月

下載次數:300萬次

LINE NEWS* 新聞整理推出日期:2013年7月

下載次數:未統計

LINE Play 虛擬人偶社交軟體推出日期:2012年12月

下載次數:1400萬次

LINE Card 賀卡、邀請函製作軟體推出日期:2012年3月

下載次數:1300萬次

LINE Manga* 電子漫畫服務推出日期:2013年4月

下載次數:300萬次

貼圖小鋪 下載表情貼圖

推出日期:2012年4月每日使用情況:10億個貼圖傳送(2013年8月統計)LINE占卜* 占卜服務推出日期:2012年2月

下載次數:200萬次

視訊通話 視訊通話

推出日期:2013年秋季(全球)LINE MUSIC 可購買、分享音樂推出日期:2013年內(日本)LINE MALL 智慧型手機電子商務平台推出日期:2013年秋季(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3

子弟兵變對手 詹宏志成另類奶媽

2013-09-23  TWM  
 

 

「董事長,我曾經是你的『不肖員工』,」此話一出,立即引來全場注意。說這話的是,中國最大網路服務公司騰訊的代表林文欽,他在日前舉行的兩岸電子商務搭橋大會座談會上,向曾是老東家的網路家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的自首告白。

這位昔日PChome線上購物的副總經理,如今掌管騰訊電商在全中國的行銷業務。他和詹宏志關係匪淺,詹不只是他的老闆,也是他大學時的老師。電子商務產業變化快速,中國電商如阿里巴巴、騰訊等,雖然起步比台灣慢,如今規模都遠超過台灣業者,也吸引了不少台灣電商高手,讓曾在PChome服務的人,成了中國業者挖角重點對象。

PChome前營運長謝振豊也將在十月另起爐灶,準備推出全球性的購物網站,在台北、上海,以及新加坡三地同步上線。謝振豊新團隊的營運長黃文貴,也出身PChome,爾後擔任女裝網站「東京著衣」營運長。今年六月請辭燦坤網銷事業營運長的吳志成,也曾在PChome任職七年。詹宏志可說是兩岸電商人才的「搖籃手」,昔日的麾下如今成了競爭對手,如今的局面,凸顯兩岸電商競爭態勢瞬息萬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63

抓到對手小辮子 想透3件事再出手

2013-10-07  TCW
 
 

 

好不容易抓到長官的小辮子,要越級告發他,讓他嘗嘗被整的滋味?還是要網開一面?

這是《半澤直樹》劇中最精彩的一堂課。敵人,一定要殺死嗎?

殺傷力夠嗎?貿然出手恐功虧一簣

此劇中的敵人學,第一個當頭棒喝是:抓到敵人把柄時,切忌見獵心喜!

當半澤拿到分行長和鋼鐵廠董事長一起吃飯的照片,才知道破產事件根本就是兩人陰謀,自己只是代罪羔羊。

「我一直因為自己身為銀行家,卻沒識破這次的假帳自責,毫無怨言的接受處分,但現在不同,淺野(分行長)做了銀行家不能做的事情,我一定要找到證據,把他從位子上拉下來。」半澤說。

打定以牙還牙主意的半澤,本可向媒體一舉告發,但他深入一想,這照片並無法成為分行長謀取私利的充分證據,於是,他決定按兵不動,先製造敵人的慌張,讓他自亂陣腳,並伺機套取司機口風,待關鍵證據一一取得後,才向敵人攤牌。

其間,他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爆分行長的料,但他沒有,他選擇一次將敵人逼上絕路,讓對方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孫子兵法》有云,「可勝在敵」,能否戰勝敵人,取決於敵人是否有隙可乘。如同貴為皇帝的雍正,對付日益跋扈的年羹堯,也得忍住心性,等了三年,形勢成熟才動手。

因此,拿到敵人把柄的第一刻,要先評估其殺傷力,是否可一刀斃命?若小辮子的威力太小,不如先存下來,等到殺傷力夠大,再出招。若貿然出手,勝負局勢可能一夕逆轉,自己反而屈居下風,功虧一簣。

當頭棒喝之二:當你握有可致敵人之命的撒手鐧時,要直接殺死敵人,還是刀下留人,得到更多?

對於栽贓自己的上司,半澤展現了刀下留人的智慧。

當半澤手握上司(分行長)之致命證據,雙方攤牌時,「我不打算原諒你,我要刑事告發你。」過去對他處處刁難,讓他背黑鍋的分行長,則聲淚俱下求和,「拜託你放過我,有沒有想去的部門,我跟人事部說一聲就可以過去。」

一般人被害到差點家破人亡,此時一定會狠踩敵人;半澤這時只要向警方或媒體公布證據,分行長立即身敗名裂,去吃牢飯。

但分行長的太太突然拜訪,含淚請託。

走回辦公室,半澤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一人的錯禍及家人,他有些心軟。同時,他的心中也有了不同的謀畫,因為當敵人失去爪牙時,就已經不算是敵人了。

於是,他走回分行長辦公室,蹺著二郎腿開出條件,「營業第二部(銀行最菁英單位),調到次長以上的位子。之前你對我百般刁難,要把我調過去是難上加難吧!即便如此也要給我辦,不然我就送你去吃牢飯!」

原本分行長想踩著他的屍體往上爬,但是現在局勢反轉,半澤利用對方讓自己升官,還要求幫部屬調往理想職位。

如果半澤當時選擇直接消滅敵人,雖然殺了敵人,自己也得到升遷,但未必能轉調至最佳志願,部屬也無法同享成功。

換言之,直接殺死敵人,是最簡單的方法,也可讓自己洩憤,但職場高手會進一步思考:若不殺此敵,將其把柄永遠握在手中,或許可以拿來交換更大的利益。

該直接殺敵?懷柔轉為己用更高竿

另一個思考點:砍了此人,未來還有千百的敵人會補位,不如將其納入麾下好好利用。

這正是本劇最精彩的部分。在完結篇中,半澤抓到最大敵人──常務董事大和田,勾結外人,讓銀行產生呆帳,並乘機想拉下行長的證據。在眾目睽睽下,大和田依約向半澤下跪,半澤對敵人做到了百倍奉還。董事會上,所有的人都認為,大和田會被行長免職。

但數日後,行長單獨召見大和田。就像一隻沒有牙齒的老虎,大和田還想維持最後一絲尊嚴,卻掩蓋不住臉上的恐懼。

空氣凝結,不苟言笑的行長站起身來,平靜的宣布處分:「大和田,我解除你常務董事一職,降為董事會成員。」

大和田不可置信的抬起頭來,嘴巴顫抖的問,「為什麼?就算對我懲罰性解雇我也無怨言,這樣解決真的可以嗎?」

老僧入定的行長看著大和田,意味深長的說出:「人的價值不能用錢衡量,銀行員不應該看錢,而是看人,我很尊敬身為銀行員的你。」

當場,大和田眼眶泛紅,第一次露出了認輸的表情,低下頭來,行長點醒對方回到銀行員初心,以智慧軟化敵人,堪稱是《半澤直樹》一劇中最有智慧的高手。

對行長而言,大和田既是一級主管,得力助手,但也是最大的敵人,隨時可能把自己取代掉,但當他抓到對手的致命把柄,行長非但沒有解雇他,僅把他降為董事會成員,還讓他位居高處。銀行上下都議論紛紛,「降職?沒有調走?這樣好嗎?」

「對待敵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消滅他,而是冷凍,明升暗降。」第一太平洋戴維斯台灣區董事長朱幸兒說。看過四次《雍正王朝》的她認為,真正有智慧的人,抓到敵人的小辮子時,不一定馬上砍他頭,一來把他留在身邊就近看管,二來,你若此時殺了此敵人,未來還有千萬個敵人會出現,不殺反降之,讓敵人轉為我用,並以其牽制其他人妄動,效用更大。

想得到什麼?展現風範更能收買民心

不殺敵人之因,也為建立領導風範。

身為領導者,「要執行懲罰時,自己的意見最不重要。」朱幸兒認為,當你對敵人(或叛將)的懲處方式,可能會失去民心,被認為逞兇鬥狠、心狠手辣時,此會傷害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但如果不懲處,如何帶兵?

此時,她會先透過其他的主管去詢問同事們的看法,如果民意認為該留,就把懲罰程度降低,如果覺得此人不該留,她才會斬立決。

刀下留人,讓民心歸向,懷柔比報仇,更可以感化敵人。

就像半澤好友渡真利所言:「大和田這輩子再也不能對抗行長??把黑洗白的是行長。」

政治大學IMBA教授李瑞華認為,懲罰得先評估形勢,清楚目的,避免忽略民意而失控。劇中如果行長強硬懲罰大反派,必定會被認為格局狹小,夾帶私利報復政敵,跟壞人有何兩樣?

同樣的道理來看馬王鬥爭,為何手中握有監聽電話譯文、先發制人的馬英九,最後落得民心向背,甚至執政危機越滾越大?對比半澤,其一,馬不如半澤沉得住氣,只抓到對方的小辮子,就想對一線戰將斬立決。其二,馬不如總行長有智慧,未參透原來刀下留情,可以收服政敵,並收買民心的奧妙。

所以,敵人一定要殺死嗎?這堂敵人學,是下至小科員,上至總統,都得要不斷修煉的一門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78

小米機靠三「快」 跑贏對手30%

2013-10-07  TCW  
 

 

上線九十秒,完銷十萬台、排隊預購者在一週內突破七百萬、全年出貨量上看兩千萬,直逼宏達電。這都是小米在今年創下的成績。

「我們現在『賣』(手機)不是問題,只是看(供應鏈)能做出多少,」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用淡淡語氣說出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別人賣不動,我們是做不夠賣」,他分析了小米的成功之道:「簡單講一個字,就是『快』!」

快,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業界最新晶片,做出比其他品牌廠快三○%的手機。小米三款機種分別採用高通(Qualcomm)8974AB、輝達(Nvidia)Tegra 4,及聯發科的6589T晶片,均是業界最頂級的,有些甚至沒達到量產階段。

快,聽來簡單,但要搶快,卻得面臨兩個風險:一、供應商為什麼要給你?二、晶片還不穩定,無法與周邊元件做出最有效整合,可能造成當機、過度耗能等問題,做出來的手機未必能用。

研發搶快追最頂級,派隊進駐晶片廠

「做手機就像練武功,要快,就要有深厚的內力作支撐,」林斌說。小米的內力,來自於強大的研發團隊。

一般業界的做法,是由品牌廠提出需求,讓晶片廠去製作出對應效能的晶片,若技術不到位,或是晶片廠有自己技術發展的優先順序,品牌廠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規格不高但相對穩定的晶片去做手機。

但小米化被動為主動。若提出的需求,晶片廠做不到,小米就會派出一整隊工程師進駐,幫對方跳脫出晶片的技術範圍,改從整體系統優化的高度下去思考。一開始,高通的工程師很不以為然,「你們這些做硬體的,哪懂得晶片設計這種複雜工藝?」但小米的團隊卻在一千多行的晶片程式碼中,抓出了一條與相機白平衡功能有關的錯誤,這讓高通非常驚訝。「這個錯誤存在至少兩、三年,從來沒有人發現,只有我們標出來,」林斌得意的說。

不只找錯誤,還能提附加功能。林斌透露,曾有另外一家品牌廠找上高通,問為何平平是同一款晶片,小米手機中有慢動作攝影功能,但他們的卻沒有?高通回答,本來就沒有,那是小米自己加的。

因為這樣,晶片廠願意優先釋出資源給小米。輝達總裁黃仁勳今年在北京出席小米手機發表會後就表示,與小米合作不只賺訂單,還多了一個測試平台,一起提升技術開發能力。

軟體更新搶快四百人團隊,專搜用戶意見

第二個快,則是軟體更新速度。小米從經營網路粉絲社群起家,每週都會根據用戶回饋意見,對MIUI(小米手機介面)做即時更新與改良。相較其他Android手機廠,只有在出現重大漏洞時才會不定時軟體更新,有時候甚至長達一季。

這麼頻繁的更新速度,展現了對用戶的誠意,三不五時還會帶來一些驚喜。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就指出,小米在手機內容與軟體上完全抓到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這也是與其他硬體廠最大差異。

但要做到每週更新,意味著需要大量吸收、歸納用戶意見,再加上有系統的研發。林斌表示,MIUI有將近四百人團隊,依照功能,分成不同的三、四人小組,每個小組都要上微博、微信與用戶互動,了解用戶對產品的想法。連他自己每天也至少會花三小時在網上。

這種蜘蛛網式的小組研發流程,正是Google的特色。曾經擔任過Google全球工程總監的林斌,從創立第一天起就把Google扁平化組織架構帶入小米,全員不分階級的站到第一線,「這樣才能對市場保持最高敏銳度,做出即時反應,」林斌說。

銷售搶快節省路徑,七成網上銷售

MIUI上的軟體服務與內容,也是小米未來最重要的獲利來源。林斌透露,今年八月,軟體收入已經達到一個月人民幣二千萬元,比四個月前翻了一倍,目前以每個月二○%的速度在成長,以此推斷,二○一四年底就能突破人民幣一億元。

最後一個快,則是來自電子商務的銷售通路。迥異於一般手機廠透過電信商補貼、傳統3C賣場等,需要經過下單、鋪貨、庫存等層層關卡,小米七○%的銷售在網路上完成,並且多是以預購方式,直接面對消費者。

「我們一給預估出貨的數量,他們馬上把消息po上網,讓消費者上去排號,好恐怖喔!我們連錯的機會都沒有!」從小米成立第一天就為其代工的英華達副總張雪玲談到這群「很天才的人」,又佩服又害怕。

「雷董真的玩很大,他要帶動他的米粉,把整個發燒友都帶入這場戰役中,等於幾十萬雙眼睛,在盯著我們的產線,」張雪玲說。這逼得英華達也得卯足全力趕上供貨時間,讓手機能盡快送到消費者手上。

「台灣供應鏈跟我們就像是生命共同體,」林斌坦承,小米快字訣的背後,如果不是英華達、勝華、光寶、聯發科等鼎力相助,再強的內力也難以運作。以小米的高速成長速度來看,與台灣供應鏈的結合將更加緊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80

留意你的交易對手 止凡

http://www.findcpa.com.tw/1/post/2013/10/83.html
當進行交易時,請注意你的交易對手,因為這將影響你的回報。

一買一賣,買方應該覺得價錢便宜或合理,否則不會買入。相反,賣方則應該覺得價錢足夠高,所以買方及賣方都因不同的因素同時對交易價錢感到滿意,交易才會成功。到底買方買到好價,還是賣方賣到好價呢?

一支股票,你用$10買回來,應該是你很滿意的價錢吧,你認為$10很合理,但你有否想過為何賣方會以$10將這支股票賣給你呢?賣方所考慮的因素是否跟你相類似,然而,到底誰對誰錯呢?

如果買方跟賣方的買賣賺錢目的及模式都是一樣的話,止凡認為在考慮自身條件外,買賣相方應該要瞭解一下對方的計算,總有一方是錯誤的,可能是買方買貴了,或賣方賣平了。這個時候,如果你的交易對手是大戶或大財團,你的贏面將會相對比較低。

好像買新物業,如果你買入的是長實(香港最大地產發展商)的新樓盤,自然你的交易對手將會是長實,因為他們把樓盤在這個價格賣到你手上。如果你又是投資性質,預期樓價會繼續上升,而這個預測是對的話,長實在現在以這個價錢賣樓盤給你證明他們計錯數了,除非他們給「水位」你賺吧,長實是否開辦慈善堂呢?如果長實沒有計錯數,即他所定立的物業價錢應該計及日後升值的折算,那就變成買家的計算及市場預測出問題了。

當然,情況可以雙贏的,當你買賣的目的跟賣家不同。按之前的例子,長實賣樓盤可能為了公司套現,不想長時間持有現貨,相反,你買入樓盤的目的是為了自住及長線投資,想要長時間持有現貨,大家目的不同。在這個交易情況下,不一定出現一方對時另一方必錯的。

買股票亦然,很多人都不敢接「基金老大」及「大戶」沽售出來的股票。身邊朋友都常掛咀邊的道理,例如:「大戶都在沽售中,你還買入?難道你認為自己的眼光比大戶還要厲害嗎?」。我都不以為然。事實證明,大戶沽售有他們的哲學及計算,而他們的計算方式跟我的完全是兩回事,我不認為他們錯,又不認為自己錯,我買他們的「貨」也是雙贏。

在此忠告一些「上車」人士(初次購房的人),如果真的要「上車」,可以考慮二手市場,有現樓(讓買家親身到物業單位內考察)選擇、過往樓價成交紀錄、賣樓現場氣氛不太熱騰騰,對初初入市者應該比較有利。緊記,如果從發展商處買入新樓盤,你的交易對手將會是地產發展商,香港潮流時興討論「地產霸權」,地產發展商財雄勢大,龐大精英及銷售團隊,「上車」人士一定會在不平等情況下買入樓盤,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勝過你的交易對手嗎?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955

姚勁波:上市後對手的增長基本坍塌了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6/56908.html

不能踩點創業,要趁早

如何確定創業方向?從當下來看,你從事的領域,未來五年符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如果你可以肯定就堅持。我反對創業踩點, VC可以如此,但是創業者不能這麼想。創業不能踩點而要趁早。互聯網金融應該是三年前做,O2O應該兩年前做,早做就好組織資源,比如人才、資本等。58創立8年,前6年一直受質疑,還有寫手五年如一日寫負面稿子,當時看著稿子挺鬧心的,但是負面能夠讓團隊更加團結,就是要證明給別人看,我們的模式、團隊能行。所以告訴創業者,當有人罵你,要表示感謝。

創業不可能短時間成功,季琦也不例外,他是用同一個團隊做同一個事情,不能作為普遍借鑑。一個公司從開始到上市,普遍規律是5到10年,時間很長,要享受這個過程,這樣就會把對手拖死,可能對方不享受這個過程,熬不住就先撤退了。我做域名的時候就很享受,大家因為我的站點受益,我得到了好的反饋就很會開心,現在做58也是這樣,大家因為我的服務租到了房子、買了二手,我也會很開心。

如果我出國旅遊一週,就會很內疚,團隊都在工作,我自己出來玩很愧疚,很想回來跟團隊在一起,會琢磨怎麼還有四天,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呢?能讓自己創業堅持下去的,就是愛這個團隊,想跟團隊在一起,脫離了就會不開心。

選擇一個細分的領域,連姚記一個做撲克的都上市了,還有什麼細分領域不能成功?創業選擇一個細分的點開始,像刀刃一樣尖銳,做到極致,比誰都好,58一開始就是做租房,要跟關於租房的所有人打交道,北京的「板樓、塔樓」等名稱,外地的人不知道,各地的搬家俚語也不一樣,都得搞清楚。我很少說自己是個平台,在上市的時候可能會提,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大家只關心你的某項服務好不好用,好用我就繼續用。

創業者要有理想,這也是堅持下去的動力,也是團結員工的利器,你去挖人,也許對方看重的不是高薪水,而是你的理想吸引人,你的理想常常對媒體、客戶、員工講,讓你的理想變成對方的理想,很多用戶甚至願意為你的理想買單,因為他知道你代表了未來。馬云就把「理想」用到了極致,解決了那麼多就業,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

融資時把你的憂慮告訴投資人可以提高成功率

1、好名字:關於融資,58歷史上有三輪融資,第一輪是軟銀賽富的羊東找來的,當時前台接了一個電話,說軟銀賽富的找我,於是我戰戰兢兢的去見了羊東,最後軟銀賽富投了500萬。羊東是通過新浪科技的一篇文章發現58同城的,當時做這個行業的有幾家,羊東說因為我的名字起得好,所以就找過來了,所以創業取一個好的名字很重要。

2、必要的宣傳,一般來說《創業家》這樣的媒體報導過的項目,都會有投資者找過來,如果你被報導了,沒有人來找你,說明你的項目有問題。(主持人註:進入黑馬大賽決賽的企業融資比例為50%,黑馬營企業曾經一週發生了6起融資,這代表了一定的風向標。)

3、真誠,投資人比你精明,不要以為你會騙到他,不如把你的擔憂、疑慮都告訴他,反而比較好溝通。

4、適當讓投資人產生一點競爭58同城第三輪融資,兩家VC就進行了競價,每次提升1000萬美金。

創業者跟投資人不和失敗率高

融資的機會,好的機會有個兩個,一個是市場最熱的時候,第二就是你最好的時候。資本只會錦上添花,當下就是市場最熱的時候,最近我投了幾家企業,三五個月內,市值翻了一倍,如果你在不好時間融資,不是找死嗎?

跟投資者的關係,應該像兄弟,一榮俱榮。其實投資者很被動,他把錢投給你了就沒有主動權了,此時你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而且投資人的資源為你敞開著,為了好,他可以隨便給你用,在公眾場合,他們會幫助你,當你懷疑自己的時候,他們還會鼓勵你。

和投資人的關係處理,我的方法是保持高密度互動,他給你投了錢以後,只有從媒體渠道瞭解你,如果你三個月不跟他互動,就容易產生誤解,進而關係惡化。所以我會跟投資人保持私信、微信互動,沒事就會翻開電話薄給他們電話,把每一次進步都告訴他們,58沒有董事會,溝通就是發個郵件,約一起吃火鍋碰一下。他知道你在幹什麼,這樣才不會產生誤會,這樣他們才會繼續支持你,甚至下一輪融資,他們會領投。一般情況下,創業者跟投資者不和,創業失敗率很高,而和投資者保持好的關係卻有很多益處。

期權是最貴的成本,但失敗了毫無成本

我會花20%的精力在團隊優化上,有些牛X的人,也許你挖不到他,但是可以長期保持聯繫,他會給你提建議,或者推薦他身邊合適的人。我的桌上記著我下面兩級的員工的名字,大約四五十人,爭取這兩級(中高層)沒有短板,關注他們的成長,不斷地跟他們聊,有問題的就轉變思想,不然就換人。

什麼時候給員工股份也值得講究,58上市後,公司的10%的股份都在團隊裡,相當於3億美金。當我公司的高層裡有人要辭職的時候,我基本不會留,只會客氣一下:「要不再考慮一下吧!」中國人有一個心理,如果你不是把他的心傷透了,他不會提出離開,等你這個時候提出加薪加期權已經來不及了,不如把功課做到前面。

給什麼樣的員工期權也很講究,當你認準一個人,想一下五年以後,他還會不會很重要,會不會在你的公司,想清楚了就馬上給,不能拖,不用找諮詢公司諮詢,簡單一點,馬上執行。我的對手應該就沒有這麼做,所以他的很多員工現在就到我這裡了。期權是最貴的獎勵,這是在你成功了的情況下,如果你失敗了,這就是毫無成本。

不好的員工,如果是老員工就養起來,不加薪,放在一個不重要的位置,這可以體現公司的文化。如果是VP,轉到不重要的職位上,還要加薪,讓他心理平衡。說白了,公司是你的理想,結構一定要時時優化,否則會有很大的問題,處理這個其中也許會遇到很大的對抗,甚至需要外部的力量,一條理論:如果不合適,給他等價的回報,讓他退出。

投資自己是永遠是最好的投資

永遠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如果我把投給別人的錢,都投給自己的話,收益會更多。

創業的時候,經常堆積懷疑。以前我是個站長,站長是什麼意思?就是除了跟人打交道的事情做不好,其他我都能做好。創業前,我一個人能把網站每天弄幾萬IP。58同城是我一個人創辦的,創業的時候,覺得自己全能,不找搭檔。

但後來時不時會懷疑自己,尤其是50人到5000人的階段是最痛苦的,領導力很重要,融資不融資,如何決策,關鍵決定做錯,就有可能關門,開年會的時候,幾百人,硬著頭皮就上了,所以一直在想要不要找個搭檔,最後也沒找,主要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最後走到上市也還行,人其實是可塑的,上了兩檔節目(《非你莫屬》、《贏在中國》)發現自己混娛樂圈也是可以的嘛!人都是可塑的。

6400萬美金打廣告,值!

有些廣告很唯美,循規蹈矩,但是一定是失敗的。互聯網不講究什麼美感,重要的是滲透人心的影響力。有一段時間我們推廣告,花了6400萬美金,現在回想來看蠻合適的。

我們的用戶和知名度猛增,連縣城裡都知道58同城,而且這個影響力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廣告能夠帶來知名度,而上電視節目能夠帶來好感度,因為節目能夠讓觀眾深度瞭解你,而且通過節目能夠跨界認識到很多朋友,並且很省錢,省級一流衛視的廣告費15秒15萬,大家想想上個節目能省多少錢。

上市後,寫負面的不見了

最後來跟大家講一講上市這件事兒,目前58同城的市值差不多排到了中國互聯網的前十,很驚訝。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個小公司,混口飯吃而已,上市以後,我發了條微博,該講的不該講都講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創業家》雜誌的微博也轉發了。

路演之前最頭疼的是學英語,練了很長時間,走路的時候都帶著耳機,講完以後還不錯,別人都聽懂了,後來人家的提問也能回答,都拋不開行業問題,我的經驗是只要你的大學英語過了四級應該問題不大。當時路演的時候心態很好,因為股票都賣完了,只要爭取投資者好的印象就行,定價半個小時候就搞定了,是17塊美金。

當時我們帶了58個員工到美國慶功,與其花錢讓員工出去旅遊,不如帶著員工去見證公司的成功,效果是蠻好的,所以建議大家以後上市都帶著員工去。

上市以後的好處:①知名度提高了,寫負面的也不見了。②招聘更容易了。③投資併購更容易了。上市以後,對手的增長基本是坍塌的,所以上市越早越好。壞處就是有些員工天天看股票,漲了就很高興,跌了情緒就不好,嚴重影響工作狀態,第二成本高了,律師,投行等等。

但是不後悔上市,如果可以,我願意更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