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互聯網企業佈局金融領域,還是傳統金融機構上線互聯網金融產品,最大的顛覆在於對渠道的重新定義。傳統銀行,一邊搭建線上網絡、嘗試直銷業務,一邊積極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同時線下佈局社區銀行,謀求銀行業務的O2O之路。而對於原本缺乏物理通道的保險、基金、中小券商及信託等子行業來說,O2O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機遇。未來,在互聯網企業無往不利的渠道優勢壓迫下,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將強化在大客戶把控與專業定價能力上的優勢,並通過引導金融市場向證券化轉變,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馬云的霸氣與顛覆能力早已被證明。2013年,阿里金融以其海量客戶、創新思維和極致的客戶體驗率先進軍互聯網金融,並在2014年伊始獲得民營銀行試點資格。
互聯網巨頭的進軍短期內對銀行大客戶尚無切實影響,但在終端零售客戶及小微貸款方面,傳統銀行業已明顯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威脅:它割裂了銀行和終端客戶的直接聯繫,分流了銀行客戶,抬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同時,小額高頻度的資金流水正逃離銀行系統,通過第三方或者P2P進行流通、投資。
多年來,傳統銀行受益於高儲蓄率與利率管制,改革創新缺乏實質性突破,在零售銀行、中間業務及私人銀行等領域還沒有形成競爭優勢。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與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銀行的營收增速與利潤增速均逐年下滑(圖1)。
雖然傳統銀行的電子替代率也在急速上升,大部分銀行均設立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業務,但其在引流能力及客戶體驗方面,與互聯網巨頭的平台無法展開競爭。走在前列的銀行在搭建線上網絡、嘗試直銷業務,也在積極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同時線下佈局社區銀行,謀求業務的O2O之路。
目前,無論是互聯網企業佈局金融領域,還是傳統金融機構上線互聯網金融產品,最大的顛覆在於對渠道的重新定義。對於原本缺乏物理通道的保險、基金、小券商及信託等子行業來說,這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機遇;而在傳統渠道佔據優勢的銀行和大券商,現階段則受到較大衝擊。
未來,在互聯網企業無往不利的渠道優勢壓迫下,傳統大型金融機構將強化在大客戶把控與專業定價能力上的優勢,並通過引導金融市場向證券化轉變,實現風險的市場化定價和市場化的自我承擔,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傳統金融機構也能O2O?
中國的商業銀行們正試圖對自身產品細分,並做適當的解構或重構,然後有機地嵌入到流量巨大的搜索、電商或社交門戶等互聯網入口中,借互聯網巨頭之力,打造升級自身的網絡平台。
然而,因為投資者對銀行目前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並不看好,加之對其不良貸款的憂慮,銀行股已持續多年走弱,除創新力度較大的中信銀行還走出一兩波行情,其他銀行股大都在底部徘徊。與其他行業不同,互聯網金融被視為銀行股的利空,市場對商業銀行的自我革新並不看好。2013年6月以來,16家上市銀行構成銀行業指數相較滬深300指數漲幅為5%,幾乎同步維持弱勢調整走勢(圖2)。
而互聯網金融則成為資本市場最熱的概念股板塊之一,這種熱潮延續至今,略有回落,不少與互聯網金融沾邊的非金融概念股票都出現較大漲幅。
金融業務創新力比拚
從成熟市場的發展歷程來看,單純的線上直銷銀行,如ING直銷銀行,早期憑藉恰當的定位和薄利多銷的模式,可以吸引對存款利率敏感的用戶,使資產規模在短期內得以迅速擴張,並很快實現盈利。但其劣勢也非常明顯,因資本成本高,貸款能力單一,且無中間業務收入,分散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並不具備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單純渠道上的網絡化只具有短期爆發力,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最終比拚的仍是金融業務創新能力。在此角度上,傳統銀行或許應該強化核心業務,同時借助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將部分渠道功能讓渡給互聯網企業,兩者才能實現雙贏。
在金融改革及利率市場化大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競爭以及新思維,將推動銀行諸項業務的快速發展,銀監會數據顯示,進入2013年,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一路高歌猛進。2013年四季度,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比已經越過20%的門檻,達到21.15%,較上年同期上升1.32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顯示出銀行業自我革新的力度。
在創新中走在前列的銀行股將有更大的上升空間。2014年一季報已經顯現,銀行正走出整體增速下滑的態勢,多只銀行股利潤增速逆勢上揚。而金融股中最為耀眼的當屬受益於平安集團整體創新戰略的平安銀行,其一季度淨利同比增長達40.82%,創下近6個季度增長最快的一次。興業銀行與民生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22%和15.08%,比2013年也均有提升。
不過,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未來券商、基金、保險及信託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有望借助互聯網數據及渠道,完成定製化產品研發、銷售及後續服務,實現引流—體驗—反饋—再次引流的循環,最終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向證券化時代邁進,傳統銀行業務將逐步萎縮,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將成為市場主角。
周一,英國金融時報稱,俄欲阻止歐洲將俄出口給它們的天然氣,再出口給烏。俄總理警告稱,俄將對歐盟新制裁回應,可能對飛往亞洲的歐洲飛機關閉領空。同日歐盟公布對俄最新制裁,但何時生效未定,稱取決於停火協議進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6月,由於俄烏未就天然氣價格談攏,烏克蘭欠俄羅斯巨額天然氣費用,俄方切斷給烏克蘭天然氣供給。俄烏天然氣談判預計9月重啟。烏克蘭天然氣短缺,於是向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進口天然氣;而這幾個國家的天然氣也是由俄羅斯供應的。
一直以來,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抱怨歐盟給烏克蘭反向供應天然氣,譴責稱這是半欺詐行為。俄羅斯欲尋求阻止歐洲將俄出口給它們的天然氣,再出口給烏克蘭。此舉將威脅到烏克蘭天然氣的關鍵來源,加深烏克蘭在冬天到來之際面臨的能源危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高級官員們稱,俄羅斯公開表示,可能減少給歐洲國家天然氣供應量,因此他們不會有多余的天然氣反向供應給烏克蘭。還有官員指出,雖然俄羅斯此舉是針對烏克蘭,但增加了歐盟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可能,天然氣價格也存在大漲風險。不過,俄天然氣公司Gazprom發言人否認威脅歐盟天然氣供應量的說法。
俄羅斯曾威脅稱,可能對歐盟更多制裁進行報複。據俄羅斯報紙Vedomosti消息,俄總理梅德韋傑夫警告稱,若歐盟出臺新制裁,俄方將作出回應,俄可能對飛往亞洲的歐洲飛機,關閉俄領空。
周一,歐盟理事會主席範龍佩發表聲明稱,歐盟采納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方案,但何時生效尚未有定論。這主要是為了留出時間評估烏政府與東部分裂派達成的停火協議以及和平計劃。隨著烏克蘭局勢的發展,歐盟會以局部調整或整體調整的形式重新確定對俄制裁方案。
歐盟對俄最新制裁計劃中,將禁止銀行向俄羅斯三大能源巨頭Gazprom、Rosneft和Transneft提供任何貸款。此前7月下旬公布的制裁中,這三家石油巨頭被禁止從歐洲進行30天期限以上的融資。
俄烏停火協議仍在進行中。據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網站,普京與波羅申克同意繼續開展對話,討論實施停火計劃,並由歐安組織負責監督。
| ||||||
現年六十六歲的「橋王」許仕仁,七十年代開始由公務員扶搖直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務司司長。 離開政府後,許成為商界搶手貨,香港三大富豪家族爭相聘請他成為智囊,許大有機會名留青史。 不過,足智多謀的他,沒算到自己的奢華生活,會令他入不敷支,最終走投無路。 今日的許仕仁,是號稱「香港史上最重要的刑事審訊」的首被告,被控收受逾三千四百萬元賄款。 控方長達七十天舉證過後,許仕仁首次踏上證人台自辯。為洗脫罪名,許不惜自爆玩女人、大花筒生活,要前港澳辦主任廖暉接濟,許更洩露中央政府欽點曾蔭權的黑幕。 許仕仁出名怕冷,身穿黑色棉衲的他,掏出衣袋中的暖包,確保夠暖才坐上證人台。但許看來仍然相當虛弱,頭髮花白的他,偶有兩聲咳,頻頻喝水。 主審法官麥機智對許非常禮貌,表示知道他能說完美英語(perfect english),但由於許選擇以廣東話作供,希望許不要隨便加插英語;又指如果許認為傳譯員說錯了,可以直接糾正。 許以低沉的聲線說聲「明白」,自辯在本月十二日正式開始。 面對八項控罪的許,每一次提及控罪,都直截了當否認,被問及有否在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優待新地時,堅定地強調「完全沒有」,只承認○三年至○五年間,曾收取郭炳江二千多萬元顧問費,而沒有就此報稅。 政商界紛紛招手 二○○○年六月,許仕仁離任財經事務局局長,結束公務員生涯,以月薪三十五萬元成為積金局行政總監。雖然許曾經在九八年金融風暴中成功擊退大鱷,在履歷上寫下重要一頁。但他稱有感政治因素滲入,令公務員工作愈加困難,希望到商界尋找發展機會和更好待遇,於是轉到積金局工作,但這裡只是他跳入私人市場的「過渡性安排」。在任積金局期間,政商界猛人已紛紛向他招手。時任特首董建華曾兩度誠邀他出任財政司司長,但被他婉拒。三大富豪家族亦重金禮聘他過檔,當時電訊盈科行政總裁張永霖離任,主席李澤楷即以超過一千萬元年薪撬許過檔,曾蔭權、陳方安生均表支持,但許稱「怕辛苦」而推卻。連四叔李兆基亦出手,邀許出任恒基旗下煤氣公司顧問,但許亦拒絕,原來他早已「心有所屬」。許稱,新地郭炳江一早提出招攬許為顧問,亦是他最心儀的財團,「我同郭炳江係好好朋友,佢係一個比較率直嘅人,亦唔孤寒。」但成為新地顧問一事,遭時任新地主席郭炳湘反對,待○三年底才成事。許仕仁與新地簽訂顧問合約,列明年薪為四百五十萬元,但許稱他與郭炳江之間有口頭協議,實際薪酬為每年一千五百萬元。 十個樽得七個蓋 他急於到商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55
房地產領域最重量級抵制:鏈家地產絕地反擊搜房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4/147148.htmli黑馬:經歷過去幾年蜜月期後,房地產中介與搜房關系越走越遠。如果說發生在杭州、上海、深圳等地此起彼伏的抵制對搜房是雷陣雨,二手房市場老大鏈家地產的抵制無疑是暴雨。
鏈家地產日前向全體員工及運營夥伴發出一封內部郵件,名字為:《重要通知:致全體鏈家經紀人的一封信》,宣布自11月1日起,北京鏈家全面終止與搜房網的合作。
這家曾經一度沈默的房地產中介機構,曾是搜房最大的購買端口流量付費客戶之一,現在反水搜房,無疑會給正在轉型的搜房沈重一擊。
一位房地產中介人士指出,端口不是搜房給房地產中介公司強制使用的,各經紀公司都有一定的廣告費額度,自己選擇,如果多用甚至需要經紀人自己掏錢。
上述人士說,一個房地產中介公司主動總部下令只停搜房一家,肯定不是模式問題。
另一位房地產資深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此番鏈家地產與搜房決裂還有更深的根源:員工在搜房發布信息源,搜房可繞過鏈家地產給員工更高的分成比例,致鏈家地產面臨釜底抽薪。
截至本文發布時,搜房未對鏈家終止合作的消息進行回應。
單方抵制:搜房已變成中介公司
今年以來,搜房動作不斷。繼7月入股中國排名第一和第四的新房代理公司深圳世聯行及合富輝煌後,搜房又戰略入股21世紀中國不動產,21世紀中國不動產本身與鏈家存在沖突。
搜房與21世紀中國不動產將在廣告推廣、電子商務、房源服務、互聯網與房地產金融及一、二手房地產經紀業務等方面合作,如今又不斷挖人,對鏈家無疑會產生很強刺痛作用。
從當初緊密的合作夥伴,到如今圖窮匕首見。鏈家地產與搜房上演了一出大戲。
鏈家在這份內部郵件中表示,從2014年11月1日起,明令禁止三種行為:
1,在職員工安裝搜房幫或其他搜房APP;2,在職員工個人購買搜房端口、搜房網店等搜房產品,或以個人或鏈家員工名義在搜房發布信息。3,向搜房泄露信息,客源等資源信息。
鏈家在郵件闡述了停止與搜房合作的3大理由:
1,搜房上戶效果越來越差。從北京鏈家整體來看,2012-2014年,這三年平均每月買賣端口上戶量為:2.5個/月,1.4個/月,0.9個/月,其中,2014年9月份跌至0.6個/月。搜房端口平均一個半月才能上一個戶。沒必要在這個渠道上浪費精力。
2,搜房已變成一家中介公司,成鏈家地產競爭對手。
現在通過北京工商局及建委網站,均可以查到,搜房早在2011年就註冊一家公司,經營業務包括房地產經紀業務。搜房已把部分端口銷售團隊轉為經紀人,並開始在各經紀公司挖人。
這些表明搜房開始要賣房,成一家真正經紀公司,成為鏈家競爭對手。
3,搜房北京二手房頻道最高峰時發布房源達150萬套,但同一時點上,北京在售房源只有10萬套左右。鏈家稱掌握了搜房上有大量重複房源、假房源的相關錄音證。
鏈家披露的2014年1-9月買賣客戶來源渠道數據,搜房的上戶比僅為8%。同時,鏈家上來自於搜房和其他渠道的客戶重複率為75%。只有25%客戶是搜房沒有的,終止合作對鏈家的損失充其量為2%(8%*25%)。
目前,鏈家來自於旗下房產網站鏈家網的成交占比24%。
醞釀轉型:斬斷員工與搜房聯系
未來,鏈家將謀劃向互聯網轉型,首先是要求經紀人個人層面做到2點:
1,投入更大精力,用好鏈家網;2,看清搜房的行為和本質。鏈家指出,搜房真正想要的是,其實是房源。
除要求在職員工禁止和搜房合作外,鏈家計劃加強三大做法來推動轉型:
加大對鏈家在線推廣力度,升級更名為鏈家網,鏈家網成交占比要從24%提升至28%;
加大對新浪、焦點、58同城、趕集等其他中立網站資源投入,彌補丟失搜房帶來的流量虧空;
3,加大對鏈家的直接資源、活動支持,將投入更多速銷準備金,幫助運營更好把控資源。
隨著房產網站對買房過程的介入越來越深,其對傳統房地產中介服務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一位房地產中介人士曾指出,雙方的恩怨情仇可能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16
雕爺反擊文章出爐:誰說雕爺牛腩不賺錢?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4/148138.html近幾日,一篇《雕爺牛腩為什麽不會成功》流傳甚廣。雕爺終於坐不住了,寫下了題為《雕爺親身揭秘:雕爺為為何失敗了?》的反擊文章。標題不是重點,讓我們來看看雕爺怎麽一一反擊的。 今天明明都周三了!為何美劇《黑名單》、《破產姐妹》、《國土安全》都沒更新?太惡劣了,沒事幹啦……時間還早,無心睡眠,幹脆碼字。 碼點啥呢?突然想起,這兩天白天,不斷有人微博@我,說有個叫“無能的大熊”一笨笨,寫了篇《雕爺牛腩為什麽不會成功》傻文,喊我反駁一下,我簡直笑瘋了,什麽?最近三年餐飲行業,還有比雕爺牛腩更成功的案例麽?你不如去寫篇《為什麽小米不會成功》比較好吧? 哦,對了,那個傻蛋好像還真寫了,堅持寫了好幾年,持續不斷黑小米……當然,黑得很見效,確實把小米黑得不太成功,目前僅僅世界第三而已。我就想啊,這家夥,沒準是傳說中的“紅嘴烏鴉”,和貝利那種“黑嘴烏鴉”不同,貝利是誇誰誰死,紅嘴烏鴉的特點是罵誰誰紅——所以,我得求著這枚廢柴多罵我幾篇,最好把我罵成小米那樣,世界第三我也勉強忍了! 不過,又有很多人告訴我,這個家夥是幹什麽“微商培訓” 的,嗯,這個最近名聲可不太好,專門騙人囤貨,然後朋友圈賣三無產品的……考慮到“無能的大熊”本人商業常識差到無以複加,居然很多人誇他那篇爛文“寫得很有道理”,我就只能出手救人了——各位,商業是有邏輯的,那篇屎,漏洞像是篩子一樣多,我撿幾個大漏勺講講,算是給無知弱弱們免費上課。 一開篇,就破綻大開: “雕爺做牛腩的時候,我就知道不會成功。原因也比較簡單,因為之前接觸過鼎暉和俏江南的案子。我這人不太相信什麽奇跡,鼎暉俏江南都做不成的事情,我不認為雕爺能做成。” ——請問,這是小學二年級以上能容忍的邏輯嗎?鼎輝和俏江南都做不成的事情,別人就做不成?那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做不成的事情,喬布斯也就一定做不成唄?這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系麽?而且,什麽叫“做成”呢?上市就算做成?小南國和味千拉面也都成功上市了呀?更何況外婆家和海底撈的老大都分別在不同場合跟我講過,“上市幹嘛?現金多得花不完?為何上市分給別人?”偷偷透露一句,海底撈甚至現金多到當LP,投錢給VC,曲線投資別人的產業上市賺錢花。 然後,“無能的大熊”直指人心:“失敗的核心原因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了,太難吃了。”哦,我必須糾正一下,你只能說,“我覺得難吃”,懂不?這就好像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說“覺得你二逼熊長得太娘炮了”,而你媽覺得你帥得和貝克漢姆有一拼一個道理。 誰能代表別人?看看大眾點評網啊!大眾點評網上動輒幾千條評論打分,平均下來可信度遠遠比單個人強——即使考慮到雕爺本人,經常各種拉仇恨,哈哈哈,也不太擔心。說個好玩的,大眾點評網甚至出現這樣的評論,寫道,“啥玩意兒啊?居然叫爺,老子才不會吃,媽蛋!”然後給個一顆星……但是,你懂,一旦上千人點評後,這種奇葩打分會被分攤掉的。 大眾點評網上,北京已開業的雕爺牛腩一共7家店,其中最低三顆半星1家,四顆星5家,四顆半星1家——那麽這到底算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們得找個參照物——我找的是我偶像,鼎泰豐,臺灣小籠包,客單價和雕爺牛腩近似(雕爺牛腩150元,鼎泰豐130元),店都以開在Shopping Mall為主,而且都是帶有“輕奢”性質,我主打一碗牛腩,他主打一籠包子。更關鍵的是,鼎泰豐是當年《紐約時報》評選的世界十大餐廳之一,香港鼎泰豐更獲得米其林一星,要知道,我對雕爺牛腩的定位,就是參照著未來米其林進北京,我去拿一顆星的。(廢話,這個150元價位,成本所限,三顆星是做夢好不好?) 結果揭曉:北京鼎泰豐剛好也是開業了7家店,大眾點評網成績——三顆半星2家,四顆星5家,沒有四顆半星或以上——哎呦餵!好像雕爺牛腩還贏了我偶像鼎泰豐呢耶!!此處應有掌聲! 我另一個偶像,牛逼到炸裂然後閃亮的大董,中餐做到今天中國的頂尖、乃至極致了,大董北京8家店——三顆半星2家,四顆星1家,四顆半星5家——當然成績略贏雕爺牛腩了,不過,僅僅是略輸給大董,我心甘情願嘛!畢竟大董是30年經驗的頂尖才華廚師出身,是中餐廚師的驕傲,而我只是個吃貨而已。(以上數據,截止2014年12月4日淩晨統計。) 各位,清楚了嗎?雕爺牛腩肯定算不上頂尖好吃,但群眾打分遠遠在“平均值”之上。甚至都略贏了米其林一顆星水準的鼎泰豐……夫複何求呢?更好吃下去的話,我怕我忍不住漲價了呀,哈哈哈~ “無能的大熊”還沒完,繼續說“不賺錢……問題就是翻臺率問題,這個問題差不多是制約餐飲企業的緊箍咒。雕爺提出的概念叫坪效率……” 天哪!這位二逼熊,您能去讀點書再去禍害那些微商的笨笨好不好?您這啥水平呀?我再整天厚臉皮吹牛逼,也不敢說“坪效”是“雕爺提出的概念”呀!這是全世界,聽好,是全世界,這一百年來搞零售業、搞餐飲業的核心指標懂不懂? 翻臺率僅僅是一個參數,但不能充分揭示經營情況。舉例來說,高檔法餐廳,翻臺率差到鬼哭狼嚎,中午幾乎很難做滿,晚上最多翻一臺,一天下來,翻臺率能到1.5臺簡直就算驚人了,但為何法餐廳能賺錢呢?廢話,另一個指標啊!客單價!高檔法餐廳客單價500元以上好不好,如果開瓶好酒,直接客單價1000往上了,法餐和快餐拼翻臺是哭死,問題是這一臺頂肯德基翻50臺好嗎?而肯德基平均好的店,一天也就翻9臺了不起了…… 雕爺牛腩大悅城店,哦,抱歉,最高也能翻9臺。(其他店,平均在4~5臺之間)所以,翻臺率恰恰是無數中國餐飲界人士艷羨雕爺牛腩到眼珠子掉出來的指標——雕爺牛腩牛逼就在於,翻臺又高,客單價150元同時是Shopping Mall里最高區間的。比Mall里平均水準的100元客單價,足足高了50%,好可怕呀! 翻臺率乘以客單價,再除以平米數,得出的“坪效”,才是最能反映經營狀況的。雖然還有人效和各種成本控制等指標,但通常而言,知道坪效高低,就知道經營優劣了。法餐是翻臺低、客單高,快餐是翻臺高、客單低,而雕爺牛腩是翻臺高、客單高。 雕爺是怎樣做到坪效第一呢?就是我去年曾經講過的餐飲業戰略布局了——謀局,把事情想清楚,無比重要。我忍耐著,第一家店開業前,就投資了近千萬的中央廚房,然後呢?然後就賠錢唄……第一家店開業生意爆滿,但很賠錢,第二家店仍然爆滿,但仍然很賠錢……但第三家店開業仍然爆滿後,就賠得不那麽多了!第四家店開業後就有微利了,第五家就賺錢很明顯了,第六家賺錢就高過平均業界水準了,第七家就有點賺得誇張了……而我現在北京有11家店開業了好不好!7家雕爺牛腩,1家薛蟠烤串,2家皮娜鮑什下午茶,1家切客鬧小醜煎餅……品牌雖多,你以為我中央廚房需要建更多嗎?還是那一個就夠!這就是我那本書《MBA教不會的創富課》里重要的一章:資金使用的杠桿率。 隨著更多雕爺牛腩和薛蟠烤串——哦,吃貨們別急,第二家薛蟠烤串在朝北大悅城裝修中,很快開業,你們晚上宵夜的串和酒,足足的——不斷新店開業中,而且,雕爺牛腩已經進駐上海,本月7日在上海正大廣場店正式對外,唉,咋整啊?勢如破竹,賺點小錢,營收不高,平穩增長,今年一億,明年兩億,雖然挺慢,窮開心唄。 那篇屎文,倒有一個好處,我都忍不住想給“無能的大熊”打5塊錢稿費了,就是介紹了雕爺一個又一個產業和品牌,真是最佳槍手。雖然他是想用雕爺別的產業來證明餐飲業的不好,但我必須本著求真態度告訴大家,不同產業特點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說餐飲業搞不大,也有道理,中國現象級餐飲企業海底撈,最大了吧?也不過今年50億而已,利潤只有區區5億,你看小米在雙十一那一天就賣了15億呀!一天賣了海底撈一個季度的營收……但問題是真能這麽比麽?一年僅賺5億現金就真的那麽可憐麽? 只能說,創始人的使命感是什麽了。方向不同,但雷軍和張勇,毫無疑問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給各自的行業進行了巨大啟發,甚至顛覆,這就夠了,你非得說張勇賺得沒雷軍多,有意思嗎?馬雲賺得最多了,可就我所知,馬雲每天也只穿一條內褲,錢再多也沒法穿兩條。 對我而言,餐飲主要就是我的樂趣,經常和頂尖大廚創造新菜,我無比興奮,腦海里那些奇思怪想,終於可以成真了!比如最新那道“龍蝦麻婆豆腐”(題圖就是),多胡鬧呀,把半只波士頓龍蝦和整只鮑魚切碎放進麻婆豆腐增加口感彈牙度,好玩死了!如果我不開餐廳,怎麽能把這種“有趣”的人生理念傳播呢? 而我的使命,是體現在“河貍家”美甲啦,雖然目前我每月賠錢一千萬,但是真的開始解放手藝人了。前天晚上開會,一對美甲師夫妻和我講,那個叫“安雅”的妻子,13歲就從河南鄉下來大城市打工,從幾百塊的小服務員做起,最終學門手藝想改變人生,可一直在小美甲店里五六千掙著……現在在河貍家,每天拼命接單,死命的伺候好顧客,她和老公“小勝”,現在每人每月在河貍家賺5萬——加起來可就是十萬呀!已經籌劃在北京買房了,每天夫妻倆很累,但回到家無比興奮,每天想著未來會更美。 所以,回到原題,你可以說雕爺牛腩挺成功的,如果和業內平均水準比起來——誰能在最近三年中,找到比雕爺牛腩成長更迅猛、財務更健康、坪效更誇張、人效更出色、品牌更響亮的?而且誰能在Shopping Mall餐飲層中翻臺率和客單價同創雙高?!甚至我們某家店,是商場倒貼我們一百萬裝修費,我們才進駐的……當然,你非要與河貍家比,雕爺牛腩再成功也不算成功,因為他不具備改變千百萬人的命運之可能,不能夠讓雕爺牛腩的廚師和服務員,像河貍家的美甲師那樣,去收獲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 好吧,想到這里,我也挺沮喪的。 只好把這篇文字的名字改為《雕爺親身揭秘:雕爺牛腩為何失敗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27
【網易遭前員工集體反擊】李甬、方三文:我們都碰到了一個奇葩公司!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73.html陌陌赴美上市前夕,網易公司突然發表聲明,炮轟陌陌公司創始人、CEO唐巖在網易工作期間存在不法行為,利用職務之便為妻子所在公司輸送利益,還因個人作風問題被警方拘留。 截止上午11時,陌陌公關團隊尚未給出回複,但唐巖在網易的小夥伴李甬和方三文紛紛表態支持唐巖。IT江湖也紛紛吐槽在網易的種種不愉快。 李甬稱,作為唐巖的領導,他認為網易的指責並不成立。此外,感慨”網易是一個奇葩公司。和奇葩公司糾纏是件犯惡心的事。 i黑馬:不管過往如何,在上市前,下此黑手,老東家丁磊夠狠。正如江湖人士所說,當你要成功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小人出現,也許會遲到,到永遠不會缺席。 就采訪過唐巖的i黑馬記者回憶,“采訪時,感覺他對網易感情很深。他回憶起網易的日子都是懷念和快樂。他覺得網易的氛圍很不錯,雖然工資不高,一個月拿著兩三萬,但李勇,方三文他們這個小圈子相處融洽自得其樂,如果不是方三文和李勇創業他可能也不會走,他原來覺得自己能在網易做到退休。” 在GQ雜誌的《匪首唐巖:始做陌陌者愈孤獨》曾描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在網易時,唐巖和上司李甬、方三文,下屬陳萌滄、曾理等人,每周總有兩三天下了班就相約出去捏捏腳、吃吃飯,再鬥個地主、詐個金花。和十幾歲時浪跡街頭的那個少年相仿,做著組織里的中層幹部,上有大哥,下有小兄弟,嘻嘻哈哈,歡樂度日。他甚至有點英雄主義情結。有個老鄉觸犯禁令被勒令開除。他覺得人家拖家帶口,比自己更需要這份工作,一紙報告打上去,把罪責都攬在了自己身上。結果被方三文臭罵一頓,“這不是胡扯嗎?” 2011年,方三文辭職創立雪球網,唐巖忽然意識到原來大家最終都逃不過天各一方的命運。這位網易門戶總編輯開始琢磨,不然自己出來幹吧。” 奧巴馬的反擊?朝鮮國際互聯網連接被切斷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24朝鮮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周一被完全切斷。在奧巴馬表示對朝鮮攻擊索尼影業進行報複後不久發生這種情況,外界普遍認為朝鮮可能已經受到攻擊。 “我們會回應的。”奧巴馬總統在上周五的年末新聞發布會上說。 一家朝鮮的技術網站稱,不少觀察人士懷疑是美國攻擊了朝鮮的網絡,切斷了其國際互聯網連接。《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等媒體也有類似猜測。但美國政府未對上述報道發表評論。 美國政府星期一敦促朝鮮承認向索尼影業發起網絡攻擊,並對其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索尼之所以遭受網絡攻擊,是因為它打算在聖誕節公映影片《采訪》(The Interview)。這部喜劇的核心情節是一個荒誕的中央情報局(CIA)陰謀:讓兩名狀況百出的記者去刺殺年輕的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星期天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朝鮮進行的不是“戰爭行為”,而是“網絡破壞行為”,並說會考慮將朝鮮重新列入“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 與此同時,原先表示撤銷《采訪》一片的索尼公司改變決定,該公司律師說,將通過某種方式發行這部影片。但是到底以什麽方式發行目前還沒有定論。 索尼公司受到黑客的威脅後,美國幾家大型的連鎖影院均表示不會上映該片。 朝鮮僅有四條國際連接的互聯網路,而也門有47條,中國臺灣地區有5000條,這兩個地區的人口都與朝鮮相當。 朝鮮與外界的網絡溝通在歷史上時常發生不穩定的情況。朝鮮連接網路數量少,並且依賴中國的一家互聯網服務商提供服務。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上周末,美國要求中國幫助其屏蔽未來來自朝鮮的網絡攻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91
【專欄】移動電商新解讀:將使傳統企業上演絕地反擊的四大現狀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4/148897.htmli黑馬: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垂直電商行業,互聯網公司要敗給傳統企業。在這里所說的傳統行業,並不是概念上的一直封閉的純傳統企業,而是從傳統行業起家,在移動互聯網大時代,懷著謙虛的心態學習互聯網思維,從線下開始延伸到線上的傳統企業們。那麽,為什麽未來的移動電商終究是傳統企業的天下呢? ![]()
從前,有兄弟兩人,一個是姓郭,一個姓楊。大哥呆頭呆腦,沒什麽特別的,就稱作小郭好了,而弟弟很聰明,所以萌一點,叫“小羊”。 因為種種原因,兩人分別拜得名師。由於小羊天生聰穎,外貌俊朗,獲得了異國王爺的寵愛,籠絡了一批能人異士,大有要顛覆整個武林的可能。小羊實在是太聰明了,又有王爺的支持,加上那幫能人異士的幫助,想做什麽都能做到。小羊看不起勤學苦練,在後面追趕自己的大哥小郭。即使表面上還叫大哥,但心里其實早就把他鄙視的不能再鄙視了。 而大哥呢?雖然很笨,也明白自己沒有那個天分,但他沒有氣餒,依舊腳踏實地,那慢吞吞的在後面追趕他的兄弟。照常理來說,這個大哥是沒有希望超過他的弟弟的,但是,由於他腳踏實地,不急不躁,終於遇到了比小羊的能人異士更強大的能人異士,成為了一代大俠,鎮守襄陽,成為整個中原武林的支柱。而小弟,因為自大和浮躁,最終樹倒猢猻散,自己也落得一個死於非命的下場。 大家一定看出來了,大哥叫郭靖,在這里,我們可以稱他為傳統企業。弟弟叫楊康,我們可以稱它為互聯網公司。而異國王爺,我們可以把它稱作為資本熱錢。那幫能人異士,人員太多,我們姑且把他們稱為駕馭互聯網的方法吧。這個故事背景,就是移動互聯網電商的爭雄時代。我講的不僅僅是金庸大俠的《射雕英雄傳》,更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故事。 沒錯,我的觀點是,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垂直電商行業,互聯網公司要敗給傳統企業。在這里所說的傳統行業,並不是概念上的一直封閉的純傳統企業,而是從傳統行業起家,在移動互聯網大時代,懷著謙虛的心態學習互聯網思維,從線下開始延伸到線上的傳統企業們,之所以用的是“延伸”而不是用轉型,因為傳統企業根本不存在互聯網轉型一說。後面我會具體解釋。那麽,為什麽我要說未來的移動電商終究是傳統企業的天下呢?
根據網上可查的數據,把2014年雙十一天貓單店TOP10與2013年雙十一天貓單店TOP10進行對比分析,作者發現除了一半都是老面孔外,另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除了小米、茵曼、韓都衣舍這幾家純互聯網品牌,其他都是傳統的線下品牌。 僅以食品電商為例,前三名中,2006年起家的良品鋪子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的表現,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代表,僅雙十一一天,其天貓旗艦店就以3590萬的銷售額躍居全國食品類目銷量第三,增幅是去年的10倍,成為整個食品垂直電商行業的領軍品牌。這足以證明,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適應,傳統行業追趕互聯網公司的腳步開始加速,在一些垂直行業已經逐漸處於領先地位。純互聯網公司在經歷之前的一夜爆發後,開始漸漸趨於沈寂,凡客更是其中代表的代表。而傳統企業的領先優勢在不久的將來,必然會越更加明顯。 說道傳統企業與互聯網公司的對比,不得不提到雷軍與董明珠。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小米與格力的賭局,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圈內人士對於格力是不看好,互聯網出身的小米的優勢非常明顯,以後可能還會繼續擴大。其實雷軍深諳互聯網營銷之道,這只能算是小米利用互聯網經驗制造的話題營銷,小米是一家非常典型的互聯網公司,而且是其中最為成功的,幾乎一騎絕塵,不具備可複制性。所以其賭局並不具有代表性。畢竟大多數純互聯網公司不是小米,而很多傳統企業卻幾乎是行業中的格力。董明珠有一個觀點作者非常贊同,跨界賭局,兩家企業根本沒有共通性,跟小米有共通性的,是華為,為什麽雷軍不跟華為比呢?華為可是很排斥互聯網轉型說的。在很早以前華為就聲明過,自己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那麽,在互聯網浪潮中,很多企業都轉型互聯網公司,恨不得振臂一呼,讓世人都知道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為什麽華為會對此表示不屑呢?不得不說,此舉反映出了華為高層的對互聯網和自身的清醒認識:互聯網只是其延伸的渠道之一,而不是全部,一個企業,線下好比是左腿,線上好比是右腿,總不能因為有了右腿,就把自己當成一條右腿了吧?兩條腿走路才是正道。有些人把所有傳統企業的業務延伸至互聯網就稱之為被倒逼轉型,實在是太過拔高互聯網,或者別有用心。那些所謂被倒逼的傳統企業,僅僅是因為線下做的不好,所以放棄了線下業務,在線上重新開展業務的企業而已。 而兩條腿走路的模式,才是未來移動電商的發展主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O2O。在移動互聯網時代,O2O將深度融入線下生活已經成為共識。所有企業都認識到了一點:過去移動互聯網任何時候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時刻影響著線下的本地生活消費。所以本地消費成了所有企業必爭的變現終端。傳統企業之所以被“倒逼”開始發力互聯網線上,進軍O2O模式,是充分意識到了在自身的線下優勢結合互聯網將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但是由於現在傳統行業剛剛開拓線上市場,互聯網公司卻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線上資源,所以才會出現唱衰傳統企業,把傳統企業開拓線上渠道稱指為被迫轉型的論調。
互聯網公司相對於傳統行業的優勢,無外乎具有互聯網渠道的優勢。但互聯網基因在現實中並不是萬能的。純互聯網公司的短板是線下轉化能力弱,想把線上的東西搬到線下,非常困難。因為線下的業務的拓展,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成本遠遠高於線上,所以很多互聯網公司只做線上營銷,一方面是處於線上的便捷,另一方面便是因為成本投入遠高於線上投入。隨著移動互聯網O2O逐漸成為主流趨勢,互聯網公司想要持續盈利,將不得不從線上延伸到線下,而至今,互聯網公司線下業務開展成功的寥寥無幾。 而傳統行業中,基本能搬到線上的品類都搬到了網上。其中服裝已經占全社會零售總額的17%,而3C產品占了15%。食品這個品類,也占社會零售總額的大概1%。020時代的來臨,顯得線下布局尤為關鍵。傳統食品行業出身的良品鋪子,目前線下已有1400多家店面,早就因為先天優勢而完成了線下布局,顯現出對線下渠道的強大把控能力,所以其客戶獲取也會比一般互聯網電商燒錢的方式低很多。早在2012年良品鋪子便以堅果、肉食產品為切入點進軍電商市場,在去年年初開始跟支付寶合作,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急速發展,移動端的支付勢必會為傳統企業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眾所周知,線上拼的是產品營銷,除了自身的產品的天然優勢,良品鋪子這種傳統企業出身的電商,各種線上營銷的手段已經開始發力,這不得不讓人對傳統公司不能駕馭互聯網的論調產生懷疑。以其近期舉行的撲吃活動為例,利用微笑測試為創意點,結合當下互聯網營銷最紅的紅包,這完全就是互聯網公司的玩法。良品鋪子種種舉動不言自明:嘗試全渠道運營,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而隨著互聯網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進一步完善供應鏈體系,整合產業鏈的資源優勢,其O2O的優勢將愈發明顯。
傳統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駕馭互聯網,這將是一個非常痛苦的轉變過程,會伴隨著去渠道化,扁平化的陣痛。但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把握住方向,玩轉互聯網後,弱化互聯網公司的空間、時間優勢,傳統企業將會迅速與互聯網公司在線上並駕齊驅。同時結合線下渠道,強化線下的體驗感優勢,輕松完成彎道超車。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根基底蘊與傳統企業相差甚遠,在去年的一年中,互聯網公司的浮躁之風愈演愈烈,導致很多概念化的產品被無限放大,風頭資金的大量流入催化了許多泡沫,幾乎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已經顯露盛極而衰之象。所以在未來的一年,隨著泡沫的破碎,將決定互聯網公司生死存亡,而傳統企業由於資金鏈健康,不受資本運作的負面影響,這將是千載難逢的傳統企業逆襲互聯網公司的機會,把握住了,未來的移動電商O2O時代,將是他們的天下。 所以,以互聯網出身為榮耀的所謂互聯網公司們,不要在洋洋得意的自我感覺良好了,危險正在新的一年慢慢臨近! 作者:歪道道 互聯網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微信公眾賬號:kejigongdi(科技公敵)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291
丹麥央行火線降息 反擊歐央行QE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80本周四,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了1.08萬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丹麥央行為了維護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旋即降息。 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丹麥央行本周第二次降息。 本周一丹麥央行意外宣布將存款利率由-0.05%調降至-0.2%,將貸款利率調降至0.05%。 瑞典商業銀行(Svenska Handelsbanken)首席經濟學家Jes Asmussen在消息公布後表示,”丹麥央行在歐央行QE之前似乎也進行了市場幹預,不管將來丹麥克朗有沒有升值壓力,丹麥都有望繼續降息。” 降息消息公布後丹麥克朗對歐元匯率小幅震蕩,此前在北京時間18點前後匯價曾大跌,市場有猜測是丹麥央行入場幹預: 自從瑞士央行1月15日取消歐元對瑞郎的匯率下限,丹麥克朗兌歐元匯率上升至2年半來最高,眾多市場參與者猜測丹麥會步瑞士後塵。但丹麥的政界與央行努力打消丹麥可能繼瑞士之後取消緊盯歐元政策的揣測。所以為了維護匯率緊盯,跟隨歐洲央行一起放寬貨幣政策是必要的。 丹麥經濟部長Morten Ostergaard此前曾表示:“固定匯率政策自1982年實施至今,這段期間這個政策對丹麥經濟相當有利,政府將持續堅守現有的緊盯歐元匯率政策,我們全力支持丹麥央行執行此政策。” 丹麥目前是ERM2歐洲匯率機制唯一成員,歐盟許多成員國曾一度將他們的本幣兌歐元維持在一個區間內;ERM2其他成員國如塞浦路斯、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及立陶宛等都因加入歐元而退出此機制。丹麥已在1992年決定暫不加入歐元。 基於ERM2,丹麥央行及歐洲央行需將丹麥克朗維持在中間平價匯率的2.25%區間。而在實際中,丹麥央行歷來將丹麥克朗兌歐元維持在更窄的區間,在平價匯率7.46038的上下0.5%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