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民黨延長總裁任期為安倍鋪路,51.8%受訪日本人並不贊成

據日本共同社31日報道,共同社29、30兩天實施的全國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51.8%的受訪者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自民黨總裁任期“不延長為好”。

此次調查中,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為53.9%,較上次的55.7%微跌1.8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33.2%。

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為53.9%,較上次有所微跌

日本自民黨“黨和政治制度改革執行總部”於本月26日先後舉行了高層會議和所有議員參加的總部會議。最終,日本自民黨就黨章中規定為“最多兩屆共6年”的總裁任期決定修改為“三屆共9年”。共同社報道稱,各方同意今後可能廢除多屆連任限制。

據悉,若在明年3月的黨大會上正式批準黨章修改,2018年9月迎來任期結束的首相安倍晉三就可再次參選,謀求第三次當選。若能實現,他將成為冷戰結束後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並能夠作為在職首相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67

張一鳴首談創業艱辛:一個月見30多個投資人,業界並不看好頭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9/160085.shtml

張一鳴首談創業艱辛:一個月見30多個投資人,業界並不看好頭條
i黑馬 i黑馬

張一鳴首談創業艱辛:一個月見30多個投資人,業界並不看好頭條

在創立的前一年半,其實整個業界並不看好今日頭條。

11月27日,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受邀參加央視《對話》節目,話題從對資訊的另類顛覆,到要不要站隊的問題,再到如何面對BAT的挑戰。在談到要不要站隊的問題時,張一鳴表示,中國互聯網現在這種格局也維持了比較長的時間了,如果能夠有新生的公司或平臺起來,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釋放。

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柳甄也參與了這次《對話》節目的錄制,這是她離開Uber履新今日頭條後的首次電視亮相。柳甄吐槽張一鳴不會說話,因為這位技術男太實在,不講情懷,“我現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點,發現公司跟一鳴當時描述的非常一致。”。

今日頭條技術總監、張一鳴的大學室友梁汝波在節目中爆料稱:張一鳴大學時就是一個“網紅”,靠修電腦,在校園BBS上認識並且追到了現在的太太。

今日頭條成立短短四年多時間,已經成長為估值超過120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在節目中,張一鳴首次談到了當年創業的艱辛,稱一個月見30多個投資人,說話太多以致失聲,“在創立的前一年半,其實整個業界並不看好今日頭條。”

張一鳴在《對話》中首次公開回應了今年騰訊投資的傳聞。今年7月,有傳言稱騰訊要收購今日頭條,而張一鳴以一封內部公開信的形式直接澄清,“我創立今日頭條,不是想成為騰訊的員工。”

再次談到這個話題時,張一鳴表示,“這句話並不是說我們跟騰訊合作或者競爭有什麽問題,我更想表達的一個意思是說,我們希望能夠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很大價值、很大意義的平臺級公司,主要是想跟員工或者跟業界表達的是,頭條還是有自己的誌向的。”

在今天的互聯網創業圈,“燒錢”似乎是每家創業公司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管是2008年之前的阿里巴巴,還是如今燒錢最猛的O2O行業,在市場上並不乏靠錢燒出來的大市場,誰燒的錢多,誰就有可能把競爭對手擠掉。

張一鳴對於“燒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你的系統整個效率比對手高很多的話,其實通過單純的燒錢,它能產生的競爭力是很小的。就比方說兩輛車,它的燃油燃燒到動力的轉化如果差了幾倍的話,那麽光靠燒油的話,其實是規模越大,它虧損越大。所以不論是燒錢還是不燒錢,應該在這個效率的前提之下。”

今日頭條年初大規模地做線下廣告投放,9月份又宣稱拿出10億元投資短視頻創作者,但是張一鳴在《對話》中稱,今日頭條的造血能力極強,這些都是在不燒錢的情況下進行的投入。

截至2016年10月底,激活用戶數已達6億,日活超過6600萬。今日頭條靠人工智能的推薦算法顛覆了傳統的資訊分發模式,但也因為缺少內容基因而一度不被看好。《對話》現場請來“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等多位媒體人,一起探討新媒體的內容品質問題。

秦朔對機器組織的信息提出質疑,“如果這樣的海量信息,將來大海里很多泡沫都此起彼伏的話,我覺得那種真實的海底里的情況反而失真了,這個問題是機器至少目前不能完全解決的。”

張一鳴則認為,“整個新媒體質量平均比傳統媒體要更低”的原因在於,渠道剛剛爆發的時候,它的吞吐量一下大了很多,內容也一下子比過去多了很多,良莠沒有分層。

“今日頭條在一些基礎問題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內部有打擊標題黨,打擊虛假,我們有專門的程序技術運營人員,就是把不論是投訴的、舉報的把它標註出來,然後訓練這個模型樣本。”張一鳴表示,“標題黨、虛假這部分已經解決非常多了,是機器和人工一起來完成。但是更高質量、更好的來源標註,還需要時間,等新媒體良莠分層之後,會好很多。”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柳甄:張一鳴不太會說話

主持人:柳甄,你為什麽說張一鳴是一個不太會說話的人?

柳甄:我跟一鳴接觸時間不長,我記得跟他有一次聊天,然後到中間我實在忍不住了,我說,一鳴,你太不會說話了(笑)。

主持人:對。一鳴,你當時跟人家柳甄要談未來的這種合作,說要不要到我們這兒來等等,你是怎麽跟她聊的?

張一鳴:我說的比較實在。

主持人:你的實在指的是什麽?

張一鳴:你問她。

柳甄:一般人都會說,比如說你來了之後比較講情懷啊,但是我覺得一鳴真的是一個一五一十的人。特別是我現在加入公司大概三周多一點,我的感受就是,別人問我說你有沒有特別驚訝的事情,我說沒有,因為跟一鳴說的真的是非常的一致,感覺到整個的公司的風格也非常像他。

TMD能打破BAT的格局嗎?

主持人:張一鳴先生的樣子,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人,馬化騰先生,也是這樣,很儒雅地坐在我的對面,戴著眼鏡,然後談起技術就會無限地熱衷,滔滔不絕。而且之前我確實看到,很多的文章當中也提到說如果要拿BAT這三個互聯網巨頭對比現在的年輕人里,可能他們覺得張一鳴還真的挺像的。

王瓊:我們當然希望一鳴有一天能夠成為像馬化騰這樣偉大的一個企業家,世界級的企業家,我覺得有這個潛力。

主持人:其實BAT已經是互聯網江湖當中固有的一個組合了,人們在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又看到了一張照片,這個照片是新晉崛起的組合,叫TMD組合。大家可以看到包括了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三家所謂的TMD組合也被大家看作是未來最有崛起和顛覆力量的獨角獸公司。

柳甄: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打破BAT的格局,這個格局本來也是一個變化的格局,將來再出現另外一個格局,我覺得這都是非常好的,BAT格局本來就應該被打破。頭條的發展不限於任何的格局、地域,而且如果你看這三家公司在一起,如果從我的商業的模式來看,我覺得頭條一開始可能立足的就是一個沒有國界的這樣一個平臺式的發展,因為沒有很多的O2O,offline的這一塊,如果沒有格局就沒有一個想象的瓶頸,所以我確實覺得頭條可以是一個非常打開思路,將來的發展也是可以打開疆域的這樣一個公司。

主持人:這個其實是一個頭條內容了,如果要真正能上頭條,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說,要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要上這個頭條,它的困難多嗎?

王瓊:困難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的,每一年我和一鳴都會梳理一下說今年最大的挑戰是什麽,我們看到挑戰一年一年的在變大。過去的話,BAT根本就不可能把頭條看成是一個競爭對手,我們也從來沒有真正地站在跟他們相同的舞臺上去競爭過,所以我覺得未來的挑戰會更大。

頭條尋人讓尋人啟事成為頭條

張一鳴:我舉一個特別小的一類信息,這類信息呢,過去被印刷在報紙的夾縫之間,就是它只能印刷在報紙的夾縫之間。

主持人:上不了頭條。

張一鳴:上不了頭條。我們找一個夾縫中的一個信息,這類信息叫做尋人啟示。往往尋人啟示是說,如果有人遺失了,走丟了,那麽跟報社聯系,報社在第二天把它刊登在報紙的夾縫,為什麽不能登在頭條呢,因為頭條有很多重要的消息,頭版頭條。

主持人:對。

張一鳴:這個也不是付費的廣告,所以只能放在這個夾縫中。但你想在一個夾縫中,在第二天出版,那他這找到人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主持人:對。

張一鳴:所以我們當時就有一個想法說能不能讓這個尋人的信息第一時間地在人走失的位置,可能的分布的範圍內的用戶給他推送這條信息,那麽你就很有機會找到人了。所以我們把個性化的精準推薦用在一小類的尋人啟示上,發現效果也是特別突出。就是我到今年為止已經找到,就完全通過我們的信息找到的這個人已經超過500位了。

主持人:當越來越成熟的機器分發逐漸代替人工編輯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從前熟悉的人工編輯,這些人或者方式就會永遠地退出歷史舞臺?

張一鳴:我覺得人在創造內容上的創意是不會的,是始終需要的,但是在挑選信息上我覺得非常大的程度上會讓位於人工智能,我覺得機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個月見三十個投資人,說到失聲

張一鳴:在這個時代在中國,我覺得創業的難度確實比過去低了很多。我聽過劉永好先生他講說他創業的,賣鵪鶉蛋,貸不到款,貸八千塊錢,但是我不用貸款貸八千塊錢。王瓊,他代表SIG,很快地第一筆給了幾百萬美金的風險投資。所以我總體覺得已經是,在這個時代在中國已經是很幸運了。

主持人:對,時代不一樣了,我們創業的幸福感也不一樣了。回到你的創業最初,我想問問,當時所有的投資人都一致看好今日頭條這個模式嗎?

王瓊:好像沒那麽簡單。在頭條的前幾年不是這麽容易能夠讓大家都認可這個模式的。我們走過了很長的路,在我們進行第二輪投資的時候,B輪投資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一鳴在一段時間,見了很多的投資人,每次見完以後會給我發一個,跟我說,哎呀,今天發揮得不好,好像說的、問的都不能夠對上口型,他說可能是我發揮都不好。回去再想想看,怎麽才能跟他們講清楚我要做什麽。

張一鳴:我記得確實在創立的前一年半吧,其實整個業界沒有這麽看好。我記得我見有些投資人的時候,就很常見的問題就是說,四大門戶有多少人,你們有多少人。然後說他們現在有多少用戶,他們現在市值多少,有多少錢,就很多這樣的類比吧。或者說這個方向好像前幾年陸續有人探索,就個性化推薦,推薦引擎,他們都不成功呀,那現在為什麽就成功了呢?

因為過去有很多失敗的公司吧,這個方向上其實有很多失敗的公司。所以確實在,我記得在我們第二輪融資的時候不是這麽順利,那麽我印象中我應該一個月見了30多個投資人。我記得有一段時間說話太多了,後來都失聲。

主持人:其實現在看起來你就不需要再為融資而發愁了,是吧,大把的人擠在門口,王瓊擋在前面說,你們到後面去,我們是最早看好這個項目的。而且你看短短的四年的時間,這麽海量的用戶,然後估值已經超過了120億美金這樣的一個獨角獸的形狀已經出現在了大眾的面前。

盡量不站隊,頭條想要自己長大

主持人:在這個競爭當中,無論如何BAT都是我們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都可能需要面臨一個選擇,我到底應該站在哪個隊列當中,這已經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了,今日頭條有面對過這方面的思考嗎?

張一鳴:思考就是盡量不站隊。

主持人:您說的好像盡量不站隊啊。

張一鳴:實事求是地說。

主持人:我特別欣賞一鳴的就是他很實在。如果站了隊的話,會對這個發展產生什麽影響?

張一鳴:因為巨頭之間是互相防範和進入對方的領域,如果你站隊的話,可能競爭會更激烈,這是很有可能的。我覺得主要是這一點,我們倒沒有說特別說絕對不能站隊,或者不可以站隊,我覺得如果有機會相對獨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義。因為其實互聯網這種格局也比較長時間了,如果能夠有新生的公司起來,新興的平臺起來,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吧。

主持人:一鳴的表態是很溫和的,但是他的做法是很直接的。大家都看到了,在今年的7月份,本來有傳言說騰訊要入股今日頭條,張一鳴先生直接說,你別來了,我還是想自己幹啊。

張一鳴: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有同事來問我,說我加入頭條不是成為騰訊的員工,也許他是不是前員工我不知道,他說我不是來成為騰訊的員工的,所以我跟他回應說,其實我創立頭條也不是來成為騰訊員工。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跟騰訊合作或者競爭有什麽問題,更想表達的一個意思是說,我們希望能夠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很大價值的平臺級公司,所以這個表述沒有針對性。

主持人:不是別人入股了多沒意思,而是不能自己長大變得多沒意思。

張一鳴:對,主要是想跟員工或者跟業界表達就是,頭條還是有自己的誌向的。

主持人:那你不會擔心你的這種態度或者是表達,會讓BAT當中的任何一家不太爽嗎?

張一鳴:我覺得他們都很聰明的吧,不會因此就生氣的吧。

張一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38

【專欄】 春運機票銷售戰升級 抓住旅客並不容易

剛剛過完了元旦小長假,2017年春運大幕又要拉開了,這個時候,一個平時就困擾你的問題可能會變得更加突出:到底到哪里買票靠譜又劃算?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曾經在網上做過一個小調查,想了解大家都在哪里買機票,結果當時得票最高的是“去哪兒”網,其次是攜程和航空公司官網,有朋友更是留言,中國為什麽沒有像火車售票一樣的全國統一唯一官網,那樣可以減少消費者遇到騙子的次數。

這樣的建議雖好,可還真的挺難實現的,畢竟全國有那麽多航空公司在充分競爭的市場中拼殺,銷售渠道的多樣已是現實。

不過,投票結果和評論其實反映了消費者的共同心聲,那就是都關心如何能夠更快,更省,更安全的買到一張機票。

 

先說說到底去哪里能買到便宜機票吧。當時很多朋友選擇在“去哪兒”網上買機票,應該都是看中了上面能搜到低價票。由於一開始就定位“比價平臺”,“去哪兒”網上一度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機票代理,每家代理與航空公司的關系遠近、銷售規模,決定了代理能夠拿到的機票艙位和返傭政策,有的代理可能只在某一條或幾條航線市場有優勢,所以通過聚集越來越多的代理到同一平臺,你總能搜索到相對低價的機票。

之後出來的阿里旅行飛豬平臺,其實也是類似的模式,甚至傳統的機票大代理攜程,也在與“去哪兒”網成為一家人之前的競爭中,開放平臺給更多的機票代理。

不過一年之後的今天,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航空公司用了一年的時間來重塑銷售渠道以及與代理、OTA、平臺等的關系,不僅禁止代理人擅自通過C端、B端平臺等第三方渠道銷售航司的機票標準產品,代理費也從前後返變成了定額,還將最優惠的艙位和促銷政策留個自己的官網和APP,比如南航就曾公開承諾,如果官網價格不是最低,會給顧客兩倍差價賠償。

這樣的變化,與國資委對三大國有航空“提直降代”的要求不無關系。2014年,國資委向“三大航”提出“雙五十”目標:到2017年,中國三大航空公司的直銷比例要提升至50%,同時代理費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下降50%。

兩年過去了,任務完成的怎麽樣?從數據上看自然“使命必達”——目前“三大航”的直銷占比都在40%以上,明年達到50%也不是問題,當然這種“直銷”的計算,是包括在OTA和平臺上的航司旗艦店。

不過,一味加大直銷並不一定劃算。首先,直銷是否真的給航司帶來了真正的客戶?一家基地位於西部的航司銷售部負責人就曾跟我聊到,現在公司的直銷占比已經到70%了,其中官網占到65%,但在這65%里面,真正直銷旅客可能不到10%,剩下的都是代理人來“搬磚”的,“只要把官網價格調到最低,搬磚的人就會到官網上來搬,而我們根本沒有觸及到旅客,也就沒有辦法把公司的理念、產品完整地傳達到旅客那邊。”

另外一家國有航空公司負責直銷業務的管理層則跟我抱怨,做直銷就要增加電話等呼叫中心和客服,網站銷售、支付系統的搭建,廣告宣傳等都需要投入成本,規模要上去可能比支付給代理的傭金還要高,“明明有的分銷更有效率,受制於直銷比例的規定,只得在直銷做。”

所以說,保持一定的直銷分銷比例,對航司來說才是現實的選擇,這也是最近為什麽一直強調自身直銷系統建設、直銷占比高達85%的春秋航空,也開始與阿里飛豬展開深度合作的原因。從歐美航空公司的情況來看,2015年通過航空公司官網和移動應用軟件實現的在線訂票占美國在線訂票總量的42%,歐洲的這一比例也只有36%。

從分銷渠道看,預計未來具備維系客戶能力的渠道商和擁有大流量入口的平臺,會成為機票銷售渠道中越來越強大的分銷商,這不僅包括現有的攜程、阿里等平臺,以及在一定區域、領域內擁有穩定客戶的代理商,甚至京東、新美大、銀行APP等有穩定客源的綜合類大流量異業平臺,也將成為你購買機票的重要渠道。

而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能讓自己的APP,實現其他OTA、平臺提供不了的服務,比如選座時間更提前、航班變動預警更準確、會員服務和產品更豐富。當然,首先要改善的是把基礎服務做紮實。

從我個人的訂票體驗來看,現在很多大型航空公司的網站和app,很多基礎功能的用戶體驗都很難讓人滿意,比如不支持多站經停預訂、兒童票預訂,預訂、支付期間錯誤和故障頻繁,退改簽困難,常常出現支付失敗等低級錯誤等,這在中國航司的外文網站上表現更突出,顯然是將消費者拱手讓給其他分銷平臺。

此外與攜程等OTA、阿里等平臺相比,在很多航空公司的官網上,只能買到一家公司的機票,並且跟酒店、租車或旅遊打包產品的搭配選擇也不多,更別說跟旅客上下飛機前中後的128個接觸點的無縫隙場景化增值服務,這都是航空公司們可以努力挖掘、甚至通過大數據分析而重塑出的個性化產品。

麥肯錫最近的一份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就顯示,受訪者稱選擇線上訂票的首要原因是低價,然而有意思的是,在線訂購實際上增加了消費者的旅行開支,受線上平臺特價促銷、套餐優惠和景點推薦的吸引,77%的消費者往往會花更多的錢。

再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對我們消費者來說,誰家的機票預訂更簡單,機票價格更劃算,後續服務更貼心,誰自然就能贏得更多的客戶和市場。現在你知道,應該到哪里去買機票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54

世衛組織全球新報告:控煙並不影響經濟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聯袂發表了一份全球報告——《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報告指出,實行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等控煙政策可為政府帶來大量收入,進而為衛生和發展工作提供資金。這些措施還可大幅減少煙草使用,維護人民健康,防範癌癥和心臟病等全球主要殺手。

根據報告中公布的研究結果,煙草業和煙草制品肆虐無阻,造成了致命影響,全世界每年相關醫療保健支出高達1萬多億美元,生產力降低。目前,每年約有600萬人死於吸煙,其中大多數人來自發展中國家。預計到2030年,因吸煙而死亡的人數將增長超過三分之一。11億吸煙者中近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大約2.26億吸煙者生活在貧困中。

該報告引用了2016年的一項研究結果指出,若所有國家將每包卷煙消費稅提高約0.8美元,全球每年卷煙消費稅收入就可增加47%,即1400億美元。此外,采取這一增稅措施後,卷煙零售價格平均將上升42%,吸煙率下降9%,成年吸煙人數減少6600萬人。

世衛組織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司司長Douglas Bettcher博士指出,這份新報告為各國政府駁斥煙草業散布的關於控煙不利於經濟的謬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他稱,“這份報告顯示,如果政府實行具有成本效益的、經證實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大幅增加煙草制品稅收和價格,以及禁止在公共場所營銷煙草和吸煙,即可挽救生命和促進經濟繁榮。”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經濟系著名教授、《煙草和煙草控制經濟學》聯合主編Frank Chaloupka稱,“專著所列的研究結果證實,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公共衛生角度,循證控煙措施都是合理做法。”

中國多地已下達“最嚴控煙令”(圖:中新社)

煙草控制是世衛組織全球應對非傳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流行問題的一項主要工作。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大約1600萬人過早死亡(即在70歲生日之前死亡)。減少煙草使用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到2030年實現將非傳染性疾病過早死亡減少三分之一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報告的主要結論:

1、煙草使用造成極為沈重的全球健康和經濟負擔,並且這一負擔越來越多地落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身上。全球80%吸煙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2、已有多項有效的政策和規劃幹預措施,能夠減少對煙草制品的需求以及煙草制品使用造成的死亡、疾病和經濟代價,但這些幹預措施未獲充分利用。《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為政府減少煙草使用行動提供了一個循證框架。

3、旨在減少煙草制品需求的政策和規劃具有很高成本效益。這類幹預措施包括:大幅提高煙草稅和煙草價格;禁止煙草業營銷活動;加貼明顯的圖形健康警示標簽;實行無煙政策和全民戒煙計劃,幫助人們戒煙。2013-2014年期間,全球煙草消費稅為政府帶來2690億美元的收入,但其中用於控煙的投資不足10億美元。

4、控制煙草制品非法貿易是減少煙草使用以及減輕對健康和經濟後果的關鍵供方政策。在許多國家,高度腐敗、對非法貿易處理不力以及低效的海關和稅務管理,在助長逃稅方面所起的作用與產品稅收和定價的作用相同甚至更大。《世衛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下訂立的《消除煙草制品非法貿易議定書》規定應采用國際跟蹤和追蹤系統等工具,確保煙草供應鏈。許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即使煙草稅收和價格上漲,也可成功處理非法貿易問題,增加稅收和減少煙草使用。

5、煙草控制並不影響經濟:在大多數國家中,主要由於技術創新和國有制造業的私有化,依賴煙草業的就業人數持續減少。因此,煙草控制措施僅對相關就業產生輕微影響,在絕大多數國家不會造成凈失業。其它作物替代煙草規劃為種植者提供了替代種植機會。

6、煙草控制減輕了煙草使用對窮人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煙草使用越來越集中在窮人和其他弱勢人群中。

7、在控制全球煙草流行方面取得了進展,但仍需一致努力確保維持或加速進展。在大多數區域,煙草使用流行率停滯或呈下降趨勢。但煙草使用率在一些區域有所增加,在另一些區域也可能會增加,這可能影響全球煙草控制進展。

8、煙草公司的市場分量近年來有所增強,給煙草控制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截至2014年,五大煙草公司占全球卷煙市場的85%。限制煙草公司市場分量的政策大多尚未實施,一旦實施,有望減少煙草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76

並不滿足於只做一家互聯網公司 亞馬遜開始進軍航運業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亞馬遜公司現在開始進軍航運業了。這家在線零售巨頭已開始通過海路處理中國商家運到其美國倉庫的貨品。這些中國商家在亞馬遜網站上銷售商品,而此前這項業務亞馬遜都是外包給全球運輸公司。

這是亞馬遜多年來打造自家遞送業務的又一新舉措。值得一提的是,亞馬遜並不擁有或經營船只,而是公開擔任一家全球貨運代理以及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角色。這類公司負責預訂貨船空位,以及在港口與倉庫之間運送貨品。

根據Ocean Audit匯編的入境港口航運文件,亞馬遜自去年10月以來已協助從中國運輸至少150個集裝箱。

從本月開始,亞馬遜也公布了分類、標簽和貨運等新服務的費率,這些業務傳統上是由全球貨運公司代理。上述服務和費率是以亞馬遜中國子公司北京世紀卓越快遞服務有限公司的名義公布在業界廣泛使用的信息平臺Distribution-Publications Inc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95

東芝:對西屋欲申請破產保護並不知情

2月24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東芝周五表示,並不知曉其控股的西屋電氣正在考慮申請破產保護。據報道,申請破產保護可使得東芝與這家將其推向懸崖邊緣的美國核能服務商劃清界限,也使得東芝可以在出售其芯片業務多數股權後獲得喘息之機。

但是,申請破產保護對於東芝來說可能會更為複雜,東芝此前為西屋電氣擔保了7935億日元(70億美元)的債務,這相當於西屋電氣位於美國的AP1000反應堆項目接近90%的潛在負債。東芝發言人稱,他不確定西屋電氣的破產申請是否會影響此一擔保。

2015年12月,東芝通過美國核能子公司西屋電氣,從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手中收購斯通-韋伯斯特公司,後者從事核電站建設業務。在這一收購中,西屋電氣以高估的價格收購了經營狀況惡化的美國公司,產生超過6200億日元(372億元人民幣)的虧損。再加上相當於品牌價值的商譽部分損失,總虧損超過7000億日元(420億元人民幣)。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因損失所致壓力,西屋電氣管理層的處理出現問題。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芝原定14日披露2016財年前三季度(4至12月)財務報表,因疑似違規行為被推遲一個月。東芝轉而發布了自身業績預測。據預測,東芝2016財年全年的凈利潤將出現連續第三年虧損。從原先預計的盈利1450億日元(87億元人民幣)下調至虧損3900億日元(234億元人民幣),債務將超出資本1500億日元(90億元人民幣)。

2016財年前三季度財報預計,公司美國核電業務虧損達7125億日元(428億元人民幣)。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估計已經陷入資不抵債境地,股本降至負1912億日元(115億元人民幣)。東芝表示,該公司將對核電業務全面改革。東芝董事長、長期從事核電業務的賀重典(Shigenori Shiga)引咎辭職,同時西屋電氣前負責人Danny Roderick將放棄他在東芝東京總部擔任的管理職務,並專註解決西屋電氣的問題。

為填補虧空,東芝考慮出售半導體業務。

另外,據路透社此前報道,東芝將以1.57億美元收購日本基礎建設公司IHI Corp (7013.T)持有的3%美國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 LLC)股權。收購之前,東芝擁有西屋電氣87%的股份,而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持有10%,IHI Corp持3%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71

特朗普:並不反對媒體 希望有更多正面報道|視點

2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在馬里蘭州舉行的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並發表了演講。

在演講中,特朗普表示自己並不反對媒體和新聞機構。如果是自己的言行不當,他接受媒體對他的負面報道,但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正面報道。此外,特朗普還談到了自己從政之路的原因,他稱支持者的歡呼和激動之情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並讓他萌生了競選總統的念頭。在感謝支持者之余,特朗普還向美國民眾作出承諾:會讓一切壞勢力“遠離美國”,這是他從入職第一天起就承諾的。

特朗普還談及了民眾關心的稅收改革,他表示將會大幅度降低中產階級的稅收,減輕美國企業的負擔並簡化稅收的流程,讓美國人民和美國企業享受更加公平的待遇。此外,特朗普還表達了對福特、通用等企業的贊賞。在競選結果出爐後,這些企業紛紛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並為美國提供了眾多就業崗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50

人社部:中國養老金投資運營並不意味著一定進入股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7年3月1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遊鈞介紹就業和社會保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在發布會上,遊鈞介紹,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實施並不意味著入市,進入股市只是養老基金投資的一種選擇,並且由市場機構根據市場狀況來選擇入市的時點。

遊鈞稱,“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我們會同財政部、社保基金理事會組成工作小組,共同推進這項工作。2016年底,我們正式啟動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施工作。首批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約的有七個省,資金規模達到了3600億,資金劃撥也在陸續到位中。同時,我們也評選出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機構,包括四家托管行和二十一家投資管理機構。相關配套政策,比如說信息披露、績效考核等政策制度也在制定中,將陸續出臺。”

養老基金的投資實施是個逐步過程,是由各地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基金結余狀況和結構狀況,做好基金中長期測算工作,制定委托計劃。所以,具體到啟動實施,各地並不是一個時間點整齊劃一地來實施的。“這里要說明的是,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實施並不意味著入市,進入股市只是養老基金投資的一種選擇,並且由市場機構根據市場狀況來選擇入市的時點。”遊鈞表示。

遊鈞強調,養老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所以最主要考慮的還是基金的安全。我們在啟動這個制度時,就將內部控制、風險準備金等各項控制保證基金安全的制度都建立起來了。我們要加大風險管控,同時也要確保基金收益,所以要給予政策支持,提高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總之,我們將多措並舉,來確保基金的安全和收益。

2015年國務院頒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稱“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劃定了框架。根據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此前介紹,人社部計劃年內組織第一批省份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合同。同時也會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牽頭組織評審委員會,優選出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正式啟動投資運營工作。

根據《辦法》,養老基金投資股票的占比最高可達30%,這樣一筆即將入市的長期資金,讓A股市場投資者興奮不已,同時也讓部分居民對養老金入市後可能的虧損表示擔憂。

養老基金主要包括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基金。《辦法》出臺之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養老基金結余,可以在預留一定支付費用後,確定具體投資額度,委托給國務院授權的機構進行投資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28

李彥宏: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中國並不落後

3月9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醫療公共服務水平、以創業帶動就業、推進養老服務、持續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就“人工智能”相關問題答記者時說,以後每個行業幾乎都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人工智能的革命會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而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中國並不落後。

北京電視臺記者:請問李彥宏委員,據我所知,您今年上會帶了三個提案都是人工智能,而且“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您認為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如何讓更多民眾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獲得感?謝謝。

李彥宏:我註意到,政府工作報告在2017年的工作重點當中,用創新引領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這里面講的對象基本上都是我熟悉的東西,比如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我看了之後,感覺責任蠻大的。整個實體經濟要依靠這些技術的幫助,來實現轉型升級。其實大家也知道,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有7億多的網民,以後網民增長的速度不會有那麽快了,過去大家看到的互聯網公司有這麽快的業績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紅利,但是未來人口紅利沒有了。

國家發展轉型升級要靠互聯網,而互聯網自身的這種發展將來靠什麽?當人口紅利沒有之後靠什麽?其實我自己的結論,就是要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這場革命很有可能是超越互聯網意義上的一個革命。“互聯網”這個詞出現的時候,我自己有多興奮。因為在這之前,政府工作報告經常提的是電信改革、信息化,而我們覺得互聯網會比電信改革意義大得多。但是,一直沒有提。直到有一天“互聯網”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我註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提到“人工智能”這個詞,我覺得它的意義也堪比“互聯網”這個詞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為什麽是這樣?因為,人工智能革命的的確確會影響到社會、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對於實體經濟將來會有巨大的影響。包括大家看到“物聯網”這個詞,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很早就提過,但是這些年說實話,物聯網沒有發展起來,為什麽?因為我們當初認為,所謂物聯網,就是任何一個物品只要有一個IP地址,連上網就變成智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僅僅連上網,數據可以回傳,這沒有智能可言,怎麽樣才能智能,怎樣才能跟過去的東西不一樣呢?就必須得讓這些物能夠跟人進行自由交流,換句話說要讓這些物和工具聽懂人話,這就要有人工智能的技術。我們講自然語言理解,你說什麽,他得懂,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什麽?人類會使用工具,但是過去這麽多年,人類發明出來的工具同時都要給你一個使用說明書,告訴你怎麽用,電腦要學會打鍵盤,而且ABCD不是放在一起的,冰箱也好、彩電也好,拿著遙控器要換臺,對人類也是很大的負擔,以後是要說話,我要你幹什麽就幹什麽。以後每個行業幾乎都會產生顛覆性的變化,我也非常樂觀人工智能的革命會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而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中國並不落後,我不敢說數一,但是數二是肯定的,這方面我們有好的機制,我們有大數據,我們有很多優秀的人才,我覺得將來的中國一定可以從中獲得非常大的收益。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23

吳曉靈: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並不意味著綜合監管

吳曉靈3月9日在梅地亞中心專場記者會上

“我對監管體制改革的想法,不是簡單地把三會合在一起,或者簡單地把三會合並到央行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3月9日在記者會上表達了她對於監管架構改革的看法。

她認為,世界各國存在各種各樣的監管模式,都受到當事國家歷史、文化、現實經濟條件的制約。能夠建立穩定金融防範框架、更好地將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結合在一起,並形成有效的貨幣政策調控體系,若能夠達到這兩個目的,這樣的監管體制就是合適的。

“金融機構盡管有很多業務相互滲透,但是金融業務本質上的東西是不會因此而改變的,比如銀行主要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創造信用貨幣,銀行吸收存款和創造貨幣的特性是不會改變的。證券機構要搭建投資者和融資者的橋梁,保證信息的真實全面,這種中介機構的本性也不會改變。保險公司基於大數法則,進行經濟補償的功能也不會改變。”吳曉靈解釋稱,信托本身是一種法律關系,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收取管理費用,投資者要承擔風險、獲得收益,這種方向也不會改變。而銀證保信所做的資管產品,都要按照相同的規則進行監管、按照功能和行為進行監管,綜合經營並不意味著綜合監管。

那麽,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下如何監管?吳曉靈認為,應該對應的是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過去我們是機構監管,監管機構通過發放、吊銷牌照,對機構的審慎經營進行管理。而行為監管是,即便機構的牌照不是我發的,但是你做了我所管的功能的事,還是要到我這里來領取牌照。”吳曉靈舉例稱,銀行要銷售保險產品、基金產品,應到保監會獲得保險銷售的資格、到證監會獲得基金牌照資格。

吳曉靈認為,在綜合經營的大背景下,交叉經營的資產管理產品,應該按照法律屬性交由證監會統一監管比較好。

“綜合經營的情況會出現很多風險,我們的監管體制不管怎麽改變,對於央行在整個金融體系當中所承擔的貨幣政策職能和金融穩定職能是不會改變的。金融市場最終流動性的提供者是央行,央行既擔負著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責任,也擔負著金融穩定的職能。”吳曉靈建議,綜合經營情況下,要從單純的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相結合轉變,而央行要更加強調它承擔金融穩定方面的任務。

吳曉靈認為,央行有其特殊性,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金融形勢下,需要有效的央行,貨幣政策更加有效,匯率政策也要更加有效。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金融系統,來應付更加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