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互聯網顛覆不了金融,但是會顛覆金融業的服務方式!

http://bbs.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644
以下為肖風發言全文​

我首先想講一下什麼叫新金融?在我的理解中,新金融就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金融。我會講十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我認為我們所談到的新金融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金融?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現在正在跨入知識經濟、信息革命的時代。在我們過去從1800年英國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經濟時代,整個社會遵循的是一個機械邏輯,我們用工程學和物理學的方法來重新構造這個世界,努力去建造一個精密系統。​

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社會進化遵循的是一個生物邏輯,我們在努力的建設一個生態系統。如果大家看過《失控》這本書的話,裡面描述的場景就是知識經濟依據生物邏輯進化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由於它遵循的邏輯不同了,所以它的經濟、金融、經營業態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是我們必須把握的。如果我們不去把握知識經濟時代金融業態的進化,那麼我們看到過去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是鏢局,後來被票號取代,再後來又被銀行取代。如果我們不探索知識經濟時代金融業態的進化,有一天銀行有可能被取代。​

在談到知識經濟的金融業態時,大家最核心的討論的問題就是互聯網對金融業的影響、衝擊甚至顛覆。這裡我覺得我們要澄清一點就是互聯網不會顛覆掉金融服務需求,它會顛覆的是金融服務的機構。如果你不能夠把自己互聯網化的話,你可能就要被顛覆,被淘汰。​
去年一年有關互聯網金融的爭論當中,大家談到傳統金融最核心的東西是兩點,第一點是風險管理,第二點是適當性原則,就是你要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恰恰這兩點並不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優勢,互聯網技術不一定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技術在風險識別、風險管理方面,在客戶的識別和客戶的適當性原則方面,比傳統的金融機構手段要高明得多。​

我們在去認識知識經濟時代的新金融之前,我們先看看在過去人類經濟時代的三個進化階段。第一個階段,把1800年之前的人類叫做農業經濟階段,1800年之後是工業經濟階段,現在正在跨入知識經濟階段。這三個階段,從經濟活動區域來看,農業社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活動,到工業經濟時期,我們開始跨區域,甚至開始跨國。但是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要跨時空,虛擬現實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物質世界和數字世界連接在一起,在農業經濟時代從事經濟活動的時候,更多的是經驗。工業經濟時代,我們更多憑的是知識、科學技術。但是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也就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我們更多要靠數據,依靠數據來組織我們的經營活動。在農業經濟時代,整個社會最基本的經濟組織是家庭,在工業經濟時代的組織是公司或者某一類商業機構,到了知識經濟時代,社會最基本的一個經濟活動組織叫社群,通過社交網絡我們重組了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在農業經濟社會,我們去解釋這個社會,用的是宗教和玄學。工業經濟時代,我們用科學技術探求這個世界的真相。到了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更多的追求的是情感和體驗。所以,5、6年以前,有關體驗經濟這方面的書,有關互聯網的任何應用、任何服務跟場景相結合方面的論述非常多。​

在我們認識了這個問題,對大勢做了一個分析之類,看看在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經濟機構應該怎麼樣互聯網化。第一點,我們知道點對點和P2P是互聯網最核心的一個精髓,傳統金融機構往往是以中介形式存在的,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必須從中介的狀態向平台的狀態去轉移、去進化。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如果他們不能把他和客戶的關係變成客戶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他只起一個組織者、平台者的角色,他就會落伍。所以,互聯互通,甚至互動、互助,讓客戶之間,你的銀行客戶之間,或者是其他競爭客戶之間,讓他們互動,甚至讓他們互助,金融機構提供免費服務,讓他們去互助。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這是我說到的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基本功能免費和增值服務的收費。上星期的消息,2014年谷歌的開發者大會上有個數據,谷歌的開發者他們的收入98%不來自於他們的軟件或者硬件,而來自於軟件硬件銷售出去後的增值服務收入。​

大家知道在工業經濟時代,政府提供了很多公共設施是免費的,其實在知識經濟時代也有很多的公共設施也必須是免費的,這個世界原來就有免費和收費這兩類存在,很多的免費是為了別人收費,政府機構免費是促進商業的發展,通過稅收等其他途徑收取費用,維持政府運轉。所以,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的通信都是免費的。​

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在十年前,中國移動的市值是一萬億港幣,騰訊的市值是400億港幣。到了今天,中國移動的市值是3000多億港幣,騰訊的市值超過了一萬億港幣,這中間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這中間的變化就是互聯網企業用OTT的方式越過了運營商直接接觸到終端客戶,提供了很多的免費服務。從去年開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開始火爆起來之後,你發現互聯網企業再用當年對付中國電信運營商同樣的方法越過金融機構,直接去接觸他的客戶,用很低的成本、很方便的方式接觸了它的客戶,最後的結果,十年以後,現在中國傳統機構所面對的境況解決十年前的中國移動或者中國的那些電信運營商們,十年之後,中國傳統金融機構的命運就是今天中國移動的命運。傳統金融機構一定要考慮怎麼用互聯網的方式提供很多免費的基礎服務,重新塑造自己的商業模式,否則的話,你就會被互聯網企業給取代。​

所謂免費模式,最大的三個特點,一個是平台,你不再是中介。第二,你是以社群為經營方式,而不是以公司為經營方式。第三,商業模式以終為始,即銷售介入,盈利才開始。​

第三點,涉及到互聯網的另外一個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去中心化。中心化和開源式、分佈式,大家知道,特斯拉已經把它的技術完全開放了,去中心化的進程在一步一步的從原來的軟件向汽車製造、和其他領域邁進。​

這裡,我要特別的舉Ripple作為一個例子。大家在談比特幣,在談Ripple幣的時候,目前大家更多的看到它是一個數字化貨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字化貨幣,因為它的發行與任何主權國家,甚至與央行都沒有關係。但是我認為像Ripple這樣的公司,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在虛擬貨幣世界裡面,在互聯網建立了一套支付清算的基礎協議,我們知道全球的銀行之間在做支付清算的時候,有一個系統,現在互聯網上有獨立於這些銀行間的另外一個清算系統,這就是由比特幣和Ripple正在建立並逐步完善的,我可以預計十年之後,這兩個清算系統會不相上下。所以,傳統金融機構如果你不能夠依據互聯網的這些去中心化的協議來重新構建你的金融服務體系,那麼將來你的命運也是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

第四點,大家都知道互聯網消除了信息不對稱,傳統的金融機構,我們的經營活動就是建立在這種信息不對稱上面的,我們賺取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差價。互聯網把信息不對稱消滅之後,其實有另外一個東西出來了,就是數字鴻溝。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來臨。可能你要知道,普羅大眾處理、分析、使用數據的能夠更弱,可能會比處理信息不對稱的能力還要弱。所以,傳統金融機構要從賺信息不對稱的錢轉移到去消除客戶的數字鴻溝,所以你必須建立你自己的數字能力,存儲、收集、分析、運用的數字能力,這才是未來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第五,在大數據時代,你跟客戶發生關係的頻度和頻寬決定了你所擁有的數據也沒有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傳統金融機構與客戶連接的數據,頻次和頻寬太窄、太少,所以這些數據不像阿里巴巴,像支付寶所擁有的數據這麼值錢、這麼有價值。車險一年才和你的客戶發生一次連接,公募資金差不多一個季度才會寄一封對賬單給你的客戶,銀行月結單才發生一次關係,但是微信你可能一天要跟他發生三五次以上的關係。所以,互聯網企業的數據跟客戶的頻次要比你高得多,因此,它所得到的數據比你的價值要大得多。​

除了頻次以外,另外一個是頻寬,互聯網企業除了提供電商,提供很多生活服務,甚至還提供金融服務,因此它和客戶接觸的面非常寬。頻次和頻寬就決定了我們傳統金融機構的數據、價值要小於互聯網企業,因此我們也應該在這方面去不僅增加數據量,也增加你和客戶發生關係、發生連接的頻次和頻寬。​

正是因為互聯網企業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在去年對全球150家銀行的調查有一個結論,說谷歌可能是傳統銀行的取代者。這是第五點。​


第六點,跨空間和跨時空。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特點,依託網點作為空間來提供服務,整個公司的管理、整個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是一個金字塔形的。互聯網打通了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打通了物質世界和數字世界,因此,它具備跨時空的特點。所以,我們現在通過互聯網享受的金融服務是7×24小時的,是點對點的,是實時的。剛才Ripple已經講過了。​

可是你要知道在現在銀行的清算系統裡面,我們一個中國公民,如果你投資中國的一個QDII基金,買了美國股票基金,如果你要贖回的話,需要九天的時間,錢才能從美國這個共同基金裡面回到你的賬戶上來。但如果我們使用互聯網的這樣一套支付清算協議,也許是三天。這就是效率,這就是跨時空,是7×24小時,大家越來越習慣於這種服務,銀行的網點關門,大家就不能接受你,會越來越不耐煩你這樣的做法。再加上虛擬數字、虛擬資產、數字貨幣,所以整個金融服務未來越來越比特化,虛擬、數字的東西越來越多。​

上星期我看到一個消息,德國一家銀行已經開始在它原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之後開始使用Ripple的互聯網支付清算協議,在它的銀行開了一個網關,允許客戶用互聯網協議進行支付和匯兌,大大的客戶的資金使用效率,這個事情正在發生著。如果我們傳統金融機構不去考慮它,最後你會處於劣勢。​

第七,人為控制或者是人工智能。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我認為大數據技術也在不斷的進化當中,最初大數據的使用技術、分析技術,我們把它叫做數據挖掘,從數據挖掘,大數據的技術正在往機器學習在進步。現在,大家知道我們用機器來讀很多東西,來理解很多東西,來處理很多東西,這是目前所處的階段。大數據的技術正在從機器學習向人工智能進一步進化及。​

我們知道百度花了很大的資源建立了一個人腦的研究計劃,谷歌也在做這方面的事情。大數據的技術有這麼一個階段,我們目前處在機器學習的階段。大數據同時也導致人類社會三維化,一個是物質世界,在工業經濟時代我們用科學技術對它進行了很多解釋。同時,我們有一個精神世界,有哲學、宗教,對我們的環境同宗教、哲學的角度做了很多的解釋。現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又會從數字的角度重新被描述,所以我覺得大數據時代使人類社會進入到三維時代,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數字世界。​

金融服務的未來,在於第一是數字金融,第二人工智能,智能金融,包括我們剛才講的互聯網上的支付清算協議,很多東西開源點對點是沒有人幹預管理的,這次比較初級的是所謂的智能金融,將來我覺得還會有更高級的發展。​

第八,公司形態和社群關係。公司作為一種組織形態,它會存在,但是它的作用、它的功能、它的形態,包括它的管理方式會發生很多的轉變。我們知道新的互聯網模式去毛利,比如說小米手機,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樂視電視,它賣電視機是成本價,賣手機也是成本價,所以它是去毛利的。去庫存,在網上預約,去渠道、去營銷,小米從來不做廣告,它自己發佈內容,​內容即營銷、內容即廣告。甚至去管理,我們已經有很多比較先進的互聯網企業,管理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知道海爾集團,張瑞敏先生最近也在對海爾集團按照互聯網的模式重構管理架構,所以互聯網改變了企業的組織形態。​

同時,互聯網的扁平化、網絡化、產品化、外部化、遊戲化,使得公司的邊界被打破,一個新的社群關係建立起來了。所謂的社群關係和我們平常所討論到的粉絲關係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有書出來叫做粉絲經濟,社群和粉絲一個最大的區別在哪裡?粉絲之間互動不夠,粉絲是大家對著某一個人、某一個商品、某一家公司非常崇拜,但是他們之間的互動不夠,信任度更加缺乏。但是,社群經濟是朋友之間的經濟,或者說是朋友的經濟,以及朋友和朋友、朋友的朋友建立的關係,他們之間互聯互通,互動甚至互助,這才叫做社區經濟。如果要說社群,是從一個有需求的顧客,他不一定是某一個公司的使用者,到用戶,到粉絲、到朋友,最後到朋友的朋友。這才是社群經濟的核心,沒有組織的一個組織。​

做社群金融方面,平安集團已經公開宣佈它要做社交金融,要把它的金融鑲嵌在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和關係當中。實際上微信支付包括我們支付寶做的很多東西,比如說電子錢包、比如說微信朋友之間的轉賬,已經完全脫離了銀行系統,脫離了我們原來依靠的銀行支付清算系統,朋友之間互聯網上用一個協議就開始轉錢了。如果我們傳統金融機構不注意企業形態、經營形態的變化,最後你也會落後。​


這是馬云還沒有公開發表的一句話,這是寫在給我書的一個推薦序的序言裡面的,金融需求永在,金融服務常新。需求,互聯網不會顛覆它的,但是怎麼提供服務,互聯網會顛覆它。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