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學者提一帶一路“中藥論” 稱中西結合療效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736.html

學者提一帶一路“中藥論” 稱中西結合療效好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10-15 20:06:00

“一帶一路”平臺像一副中藥方,中藥方的特點是成份比較複雜,相互之間是平衡的,而且可以互相促進。自由貿易協定更像是一副西藥方,因為成份清晰,一旦用藥見效會很快,會有貿易創造、投資創造,缺點是如果不用藥就見不到效果,而且還必須經過談判。“一帶一路”建設並不排斥西藥,可以把中西醫結合起來,這樣療效更好。

國內自貿園區建設,未來會形成“1+3+N”的格局,會有更多的自貿園區會形成網絡。“自由貿易協定的大網絡+自由貿易園區的網絡”,推進未來“一帶一路”建設走向繁榮。

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平在國新辦舉行的政策吹風會上做出上述表示。

張建平談到,“作為學者,我個人認為,國內符合條件可以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自貿園區候選城市並不少:比如沿海部分國際性的大港,位列全球前10、前20集裝箱吞吐量的港口城市;沿長江經濟帶的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的中心城市,比如武漢、重慶等;沿邊省份的一些大城市可以做陸上空港,進行自由貿易,比如烏魯木齊等。未來更多城市建設自由貿易園區,會成為中國新一輪吸引外資進入到中國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的高地和平臺,形成新的產業集聚,當然也會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到其他國家去投資、貿易的新平臺。”

在張建平看來,“一帶一路”是全新的國際區域合作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上,並不強求機制性的安排,可以為不同的經濟體提供不同模式的選擇,根據各自的條件、能力去和中國走向區域經濟一體化。

張建平打了一個比方:“一帶一路”平臺像一副中藥方,中藥方的特點是成份比較複雜,相互之間是平衡的,而且可以互相促進。自由貿易協定更像是一副西藥方,因為成份清晰,一旦用藥見效會很快,會有貿易創造、投資創造,缺點是如果不用藥就見不到效果,而且還必須經過談判。“一帶一路”建設並不排斥西藥,可以把中西醫結合起來,這樣療效更好。

這一“中藥方”如何對區域經濟發揮效用,這一效用的發揮又有多慢呢?

對此,張建平表示,在基建、能源和商業環境改善等領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來積累。從中藥的理念來講,任何矛盾都要有綜合的、平衡的對待和處理。從這個意義上講,平衡的發展模式更加適合“一帶一路”經濟體的發展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

“據我所知,現在有的國家,例如土耳其已經專門設立了‘一帶一路’大使這樣的職務;一些‘一帶一路’國家設立專門部門來支持這一建設。有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在17個‘一帶一路’國家開啟大規模的產能合作,如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率先推進了國際產能合作;很多項目現已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此外,中國在全球已經建立了將近70個境外工業園區(或產業園區)。園區可以通過集約式發展,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投資效率,而絕大部分的產業園區分布在“一帶一路”平臺上。”張建平表示。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29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248.html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親睞

一財網 章軻 2015-10-21 14:41:00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中國學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上課。攝影/章軻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國際高等教育區域化趨勢明顯,“一帶一路”沿線與中國經濟交往活躍的國家逐漸受到中國留學生重視,老牌留學目的國正在被新興國家和熱門留學區域中心所取代。

10月21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藍皮書稱,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下,中國企業將更多地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既熟悉當地情況,又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才極為短缺,互派留學生無疑是培養人才的最佳方式。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執行秘書長苗綠表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留學生的雙向往來,尤其是加強來華留學生的培養勢在必行。

 

2001-2014年八大留學目的國的變化情況

2012-2014年中國在各主要留學國家的留學生人數

“一帶一路”沿線國受重視

苗綠說,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英語國家,但與中國有活躍經濟交往的國家逐漸受到重視,未來將可能吸引更多的中國留學生。

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5)》對2012-2014年主要留學接收國中國留學生人數的統計,目前最受中國留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國仍是北美和英聯邦等英語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公布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日本、韓國、德國的中國留學生平緩增加,而法國和新西蘭留學人數略有減少。

從近五年對本科畢業生留學的調研來看,赴美國、加拿大、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在2014屆有較大的減幅,從前四屆的55%左右降到40.7%,赴英國留學的學生占比從前四屆的24%以上下降至17.3%;赴美國、加拿大留學的學生占比從2013屆的31.4%降到23.4%;而赴日本、韓國、德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留學的比例均有較大提升。

藍皮書稱,隨著“中國-拉共體論壇”、“一帶一路”的提出、APEC舉行及中澳自貿協定簽訂等經貿大事的發生,與中國有較為活躍的經濟交往的國家將成為留學生關註的目的地。

根據CCG的觀察,“中國-拉共體論壇”成立後,市場對西班牙語人才的需求將不斷上升。全球共有4億人以西班牙語為母語,而在美國有600萬人、法國有200萬人、德國有50萬人學西班牙語。中國學習西班牙語者不足2.5萬人,遠不能滿足經貿交往對西班牙語言人才的需求,由此相關國家留學生也將成為重要人才。

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推進,沿線國家的留學生也將會成為核心稀缺人才,也將刺激中國留學生向相關國家分散,重點國家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政府和馬來西亞政府對留學生所采取的優惠措施對中國留學生有著明顯吸引力。

此外,部分非英文國家出臺各種措施,吸引留學生,也將促進中國留學生進一步從英語國家分流。如從2014年冬季學期開始,德國16個聯邦州將全面取消收取學費,僅薩克森州還在收取每學期不超過500歐元的學費。日本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等30多所名校在本科階段開設信息工程等專業的全英文授課(G30)課程。

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

“建議增加亞投行在教育領域的投資,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藍皮書提出。

苗綠說,隨著“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推進,中國社會面臨著從“引進來”向“走出去”的轉型。在這一轉型過程中,國際化的人才無疑成了轉型能否成功地關鍵要素之一。而“一帶一路”、亞投行所涉及的區域對中國諸多企業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地區,沒有大量的專業性人才的儲備,很難推動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任王輝耀表示,從全球跨國企業的發展狀況來看,落地國企業用人還是以當地人才為主,因此,培養熟悉、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成為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途徑。

而人才培養方面,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好分布在134個國家的495所孔子學院,依托他們培養起來的數百萬親近中國文化的學員和已經打造好的文化交流基礎,加強來華留學,並且從孔子學院學員、來華留學人才中,培養和挑選“一帶一路”所需國際化和本土化人才。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相應國家中國海外留學生和孔子學院培養起來的數萬名中方院長及外方院長,為我國未來“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解決國際人才缺口問題。

王輝耀認為,加強沿線國家來華留學和出國留學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才培養和交流的重要載體,而設立“一帶一路”留學基金,加大留學教育的投入,將成為培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所需國際人才的重要抓手。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70

現金配置、一帶一路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9.html

繼續回應8月時工作坊的參與者提問,雖然有些時間差,但當中都總有一些有價值的討論可以讓大家參考。一如以往,參與者所問的問題都很緊貼今天的大環境,其實大家的思維比止凡跑得更前更快,我從大家身上也獲益不少。


chiwai:

1. 想知你現階段組合配置了多少現金?佔組合多少%?
2. 中國一帶一路,你有什麼看法?


止凡回應:

1. 個人財務上的現金配置,除了投資操盤的概念,還有個人日常生活所需的,例如坊間常提出的半年支出作緩衝,單純看現金作投資組合的百分比,這又好像有點基金經理的操盤考慮。我想你的主要問題是想知道現金水平,從而看看我是否在這市況「進攻」還是「防守」吧。我想大約兩成左右吧,以我常常「滿倉」來說,這是頗高現金水平的,但不代表我覺得今天股市是高位,反而我覺得港股頗低,只不過我太有耐性等超低股災而已。

2. 一帶一路,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概念,中國這個經濟體其實頗大,發展潛力亦很巨大,我相信總是會有一個概念接著一個概念的。我的投資不常向「潮流」或「政策」走,穩當投資自己熟識的東西,別人總覺得不夠快,我偏自我感覺良好,龜兔賽跑是也。


後記:

記得早前有blog友問過現金水平問題,尤其指常常都「滿倉」的話,當大市下跌,手中沒有現金入貨,為何會心感興奮呢?我亦提出了看法,本身並沒有基金操盤的概念,說到底都只是打工仔一名,就算滿倉股票,努力工作賺錢或收息之後,又會有現金再作投資,追求財務自由。我並沒有操盤追求跑贏大市多少巴仙的想法,只作合理的操作。

何為合理?這見仁見智吧,跟價值走,自己有多餘錢,感覺價格合理,了解自己的投資,多買無妨,保持到日常生活現金流就好了。自己又不需要向別人交數,嚴控現金水平、硬要滿口理論、執著精準計算,這會讓我感到更困擾。這是我的生活態度,工作上生活上已經有不少壓力,如果連投資都是這樣,真的人都顛。

至於一帶一路的提問,其實不只這一個政策大方向,中國曾經有不少政策都帶來投資機遇。說基建發展,水泥股、建材股等就爆升,之後就產能過剩。說環保,風電股、LED燈股、環保概念股等就爆升,之後又產能過剩。這形成了一個「猜政策方向」的遊戲,以最合理的想法去預期政策,又或者有政策出來之後,去預期受惠行業。

這樣的投資方法,是否有利可圖呢?看著內地的股市特性,相信有一定成效的。資金走來走去,追蹤政策,被選中的都水漲船高。當中亦有不少投資者從中獲利不菲。然而,我不懂玩這個遊戲,參加一起玩這遊戲也不會叻,同時又不覺得這些公司是值得去擁有的。

我還是慢慢的動作,保持在自己了解的能力圈內就算了。我的能力圈在哪?肯定不會是追蹤市場消息,或捕捉政策受惠股,我沒有賺這些錢的能力,又為何能賺到這些錢呢?


止凡的新浪博客,適合在中國內地閱讀:
http://blog.sina.com.cn/cpleung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93

波蘭總統杜達:波蘭力爭成為“一帶一路”物流中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836.html

波蘭總統杜達:波蘭力爭成為“一帶一路”物流中心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11-23 21:56:00

杜達在演講中表示,波蘭的優勢在政治與經濟體系的穩定性,波蘭希望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與中國在經貿、科技、文化、投資等領域的聯系更密切,“希望中企在投資歐洲時,首先想到的是波蘭。”

在波蘭新總統安傑伊·杜達(Andrzej Duda) 的百日出訪計劃中,中國之行成為了“收官”之旅。

據中國外交部此前發布消息,波蘭共和國總統安傑伊·杜達將於11月23~2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杜達在23日出席了位於上海舉行的中波經貿投資論壇;24~25日,杜達還將出席在蘇州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之後,杜達還將到訪北京。這也是杜達就任新總統後,對中國進行的首次正式訪問。

此行,杜達還帶領了近60家波蘭知名公司組成的商業代表團來訪,涉及化工、制藥、食品加工、礦業機械、基建、能源、環保、通信、金融各大行業。杜達在演講中表示,波蘭的優勢在政治與經濟體系的穩定性,波蘭希望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與中國在經貿、科技、文化、投資等領域的聯系更密切,“希望中企在投資歐洲時,首先想到的是波蘭。”

經貿合作再添動力

盡管尚未加入歐元區,波蘭卻是中東歐地區經濟轉型較為成功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20年里,波蘭是歐洲唯一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國家,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波蘭的發展狀況也明顯優於其他經濟體,成為歐盟內唯一一個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的數據顯示,波蘭目前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歐盟內第九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也是波蘭第三大進口來源國和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中波雙邊貿易額達172億美元。而僅在今年上半年,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波蘭是對華投資增速最快的國家,增幅高達3621.92%,這與中國、波蘭政府間和企業間頻繁的交流密不可分。

在23日的中波經貿投資論壇上,杜達就見證了中波間6個商貿協議的簽署。其中,涉及波蘭知名大公司入駐中國市場:全球最大礦業機械及漁業鏈條制造商華星集團(FASING)與上海沃熙礦山設備有限公司;波蘭礦山設備柯派斯柯公司(KOPEX)與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簽約。

柯派斯柯公司首席研發官梅德(Andrzej Meder)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其實,柯派斯柯公司與中方的合作可以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雙方在礦山設備制造方面有長時間的合作。“這一次,我們樂見與中國夥伴的合作能進一步深化。”梅德說道。

波蘭果蔬食品加工業巨頭OSM ŁOWICZ與中國國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將與禾中控股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力促兩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合作。此外,中國通訊業巨頭華為還與波茲南(Poznań)超級計算與網絡中心和波茲南理工大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

本報記者現場註意到,在隨後的企業洽談中,金融業與銀行業是中波雙方企業最感興趣的領域。雙方有多達9家企業相關領域企業參與洽談會。中國工商銀行華沙分行行長李曉波還介紹了兩國重點行業的投資建議,他希望對投資波蘭有興趣的中方企業能適應當地社會的法律、法規,尋找有豐富經驗的當地夥伴,從“爭蛋糕”到“分蛋糕”。

此前,還有媒體報道,中波兩國此次有望達成高鐵或核電項目協議,波蘭方面有望獲得向中國出口新鮮蔬果以及肉類食品的許可。

農業與食品行業投資空間巨大

盡管中國與波蘭的貿易額逐年上升,但同步擴大的還有雙方間的進出口差額。當中國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時,對波蘭而言,嚴重的貿易逆差不可忽視。據波蘭方面的統計顯示,波中兩國的貿易逆差在去年達到117.4億美元,同比增長28.4%。

面對不斷上升的貿易逆差,杜達表示,除了雙方在基建領域的合作外,農業與食品行業的投資空間也非常大。“波蘭高品質的食品在其他國家也非常受歡迎,要知道在波蘭生產的食品屬於全世界最健康之一,我相信波蘭能夠完成打入中國市場的各種手續、許可等,能夠把波蘭高品質食品大量向中國出口,這不僅對波蘭來說有利的情況,對消費者來說,也是符合他們的需求。”杜達說道。

在杜達看來,中國將是波蘭蘋果、豬肉等產業的下一個重點市場。波蘭是農業大國,有“歐洲糧倉”的美譽,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蘋果出口國。波蘭蘋果的年均產量約為400萬噸,其中的一半會用於壓榨果汁。去年波蘭的蘋果出口量達150萬噸,同時豬肉產量為264萬噸,其中50%用作出口。

但是自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對歐盟農產品實施禁令,隸屬歐盟的波蘭跟著遭殃。據波蘭方面的統計,每年波蘭大約有70萬噸蘋果出口到俄羅斯,因此俄方禁令的頒布對波蘭的蘋果市場是巨大的沖擊。因此,諸如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是波蘭農業與食品行業開拓的對象,力爭緩解波蘭國內出口企業的壓力。

在經歷了歐洲經濟的整體衰退之後,波蘭政府意識到調整國內產業結構的重要性,加大了對航空航天、汽車配件、高端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的投資。去年在波蘭,無論是國內投資還是外國企業的投資都較快增長,兩者累計增長9.9%,而且波蘭的傳統產業,比如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也保持著穩步增長。

“一帶一路”打造陸海網絡運輸

得益於扼守歐洲中部的地理位置,波蘭還成為了聯系東西歐的紐帶,也是進入中東歐地區其他國家的捷徑和陸路及水陸交通樞紐。波蘭基礎設施及發展部的資料顯示,“一帶一路”戰略包括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直接陸路網絡運輸發展,是波蘭最有興趣的切入點。

杜達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波蘭已成為進入歐洲的“門戶”。目前,已有多條中歐班列或途徑波蘭或將歐洲的重點站設在了波蘭。比如,長達9800多公里的蓉歐鐵路從中國成都始發,重點就在波蘭的第二大城市羅茲。目前“蓉歐”班列行程在14天左右,未來中波雙方計劃將14天縮減至10天左右。

此外,“渝新歐”、“鄭歐”中歐班列都途徑波蘭。波蘭城市馬拉舍維奇、羅茲以及華沙—布拉格區都已服務於來自中國的貨運班列。杜達表示,希望將波蘭打造成“一帶一路”運輸物流中心。

除了陸路運輸,位於波蘭北部的格但斯克深水港也一直見證了中波間的貿易往來。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局長斯拉夫沃米爾·馬伊曼(Sławomir Majman)表示,希望“一帶一路”戰略使以波蘭北部的格但斯克深水港為代表的波蘭港口得到發展,取代荷蘭的鹿特丹、德國的漢堡等港口的地位,甚至走向歐洲之外更大的市場。

今年8月,波蘭,作為首個中東歐國家簽署了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協議,成為創始成員國之一。杜達在回答第一財經的提問時表示,波蘭加入亞投行是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的第一步,波蘭希望能夠成為中方落實“一帶一路”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

針對中歐班列所載貨物“去多回少”的現狀,杜達表示,這次訪華的主要目標為了促進波蘭產品向中國的出口。“‘一帶一路’本質也在於促進我們間的經貿合作,這不僅是基礎設施戰略或計劃,我們相信在中國的推廣能把更多波蘭產品運到中國,真正實踐‘一帶一路’上的合作。”杜達說道。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87

搶一帶一路商機 台廠須認清三件事 搶一帶一路商機 台廠須認清三件事


2015-12-07  TWM

當中國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壓力,其主導的一帶一路,前景是光明或晦澀?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日前來台,針對目前全球經濟下行、通縮壓力之下,一帶一路商機及台灣、香港的優勢與風險,提出釋疑與見解。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受「港台經貿合作論壇」之邀,以「共同的機會: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思考」為題,暢談中國一帶一路下,台、港的機會與挑戰。

劉明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銀監會第一屆主席等要職。在金融海嘯時,他維持中國金融穩定,二○○九年被《金融時 報》評選為「二十一世紀前十年全球變革五十人」之一。以下為論壇重點整理:現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尤其是通貨緊縮、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更為嚴重。耶 誕假期的運貨時段已經結束,波羅的海指數(BDI,包含航運業的乾散貨交易量的經濟指標)卻來到新低,跌破五百點,比○八年金融海嘯最低的六六四點、一二 年歐債危機的六五○點都還低,可看出全球的需求極度萎縮,也看出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漸行式微。

即使如此,機運卻同時存在。新科技的發展,如工業自動化、大數據、互聯網,催生更佳的消費體驗,滿足中產消費者個性化的追求。此外,現今兩岸也面臨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運,那就是一帶一路的建設。

台灣優勢

資訊自由、金流人流都活躍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區域至少有八兆到十兆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如果能夠由中國做基礎建設,透過台灣、香港建立起後端的軟體服務,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運。

中國基礎建設經過多年的錘鍊,無論是建造動車(時速二百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高鐵(時速三百公里以上)或橋梁,都已經掌握了很好的技術。

但是,一個良好的項目不能僅靠技術,還須做好經濟方面的建成,才能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在這方面,台灣與香港具有四個優勢:第一、法治優勢:香港採用英美法 系,也就是在判例法方面相當成熟;而台灣的法律則以大陸法系為基礎,同樣也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我在當中國銀監會主席時,經常參考台灣的金融管理相關法律, 因為台灣歷經的教訓比中國更多。

第二、資訊通達:香港與台灣都有高度的資訊自由,要做好一帶一路,不能完全只靠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資訊的整合。

第三、金融優勢:台灣證券交易所市場非常活躍,櫃買中心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商品,不同企業的解決方案也非常豐富;至於香港,更是連接全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金融的便捷顯而易見。

第四、人才優勢: 香港與台灣的企業家,都已經習慣在海外設子行、分公司,所以在人流方面做得相當好。

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帶來許多機運,但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其中很重要的是地緣政治的風險,近期發生在法國的恐怖攻擊事件,更說明了我們必須善待鄰國。今年簽 訂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註: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讓中國貨運不必再經過印度與麻六甲海峽。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巴基斯坦長期信貸,並 支持該國核電項目,也帶給該國不少的利多。

當前風險

地緣衝突,供應鏈要能應變但是,途經地區的政治風險(註:去年巴基斯坦與新疆,都曾經爆發暴力衝突),在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

而台灣與香港,在過去已經有許多風險管理的經驗,尤其是台灣的企業家,在供應鏈上已經可以將即時生產(JIT,Just in Time)與準時化順序供應(JIS,Just in Sequence)發揮到極致,不會輸給韓國與日本。

未來挑戰

雙十一商機背後,瓶頸待解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則認為,一帶一路有機會也有挑戰。舉例來說,舉辦了四年的雙十一光棍節,雖帶來極大商機, 創下人民幣九五○億元的驚人銷售額,卻也嚴重影響中國的製造業、物流業與零售業。若能與中國廠商合作,憑藉香港、台灣過去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充足經驗,一定 能爭取更多商機。

劉明康也強調,歷來中國對外開放,都會引起內部的改革聲浪,讓十幾億人口及所有海外華僑廣泛受益;台港人才更能與國際人才相互交流,提升人才競爭力。所以一帶一路的效益,絕不止項目本身。

一帶一路包含六十五個國家經濟體,雖然整合起來有許多挑戰,但這機遇絕對大過風險,回報也可觀。台、港若能與中國攜手合作、互相補足,一定能讓一帶一路更成功。

即時生產

起源於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指僅在需要時,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商品。透過小批量方式提供即時生產,可以減少生產過剩造成的庫存。

準時化順序供應

即時生產的一種,除了即時、按需求提供外,還必須按訂單順序提供產品,算是即時生產的極致。

新貿易線!中巴經濟走廊,沿途衝突頻仍中國與巴基斯坦於今年4月簽署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一帶一路下第一個項目。

中國在巴基斯坦投資460億美元,走廊起自新疆喀什,終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綿延3000公里,為貫穿南北絲路關鍵樞紐。然而,途經新疆、巴控喀什米爾等地區,近年來衝突頻仍,為一大風險。

撰文 / 口述•劉明康 整理•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8

中國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 助推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36.html

中國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 助推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5-12-15 20:09:00

中國將以非借款成員國身份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該行不在中國開展業務。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可與該行在借款成員國開展項目和融資合作。

12月14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理事會通過接受中國加入該行的決議。在履行國內相關法律程序後,中國將正式成為該行成員。

央行相關工作人員透露,中國將以非借款成員國身份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該行不在中國開展業務。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可與該行在借款成員國開展項目和融資合作。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有利於中國擴大在國際金融機構中影響力,有利於中企獲得投資機會,也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時也有助於歐洲增加融資渠道和合作機會。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專註於轉軌經濟研究,現開展業務國家位處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轉軌經濟體,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有助於雙方分享經濟轉軌與發展經驗,為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提供新機遇,同時也將推動中國與該行其他成員在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開展合作。”央行相關工作人員稱。

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的故事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成立於1991年,總部設在倫敦,是歐洲最重要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之一。該行是一家多邊開發機構,成立初衷是幫助中東歐國家實現經濟轉軌,目前業務範圍已覆蓋中東歐、地中海東部和南部及中亞等地區,為上述地區的經濟轉型與發展提供投融資支持。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成立初期,投資目標主要集中在東歐國家。近年來,這一機構的投資範圍拓展到中亞、北非等地區,以及希臘等深陷債務危機的歐元區國家。

今年5月,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曾表示,願意與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開展合作。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歐洲複興開發銀行顧問張禮卿介紹,在中東歐領導人峰會,李克強總理特別提到,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時,金融合作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帶一路”也包括中東歐,金融合作是比較大的問題,在此情況下,促成了中國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行長蘇馬·查克拉巴蒂表示,歡迎中國成為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的一員,這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企業對該行業務覆蓋地區的投資。

為“一帶一路”建設融資提供保障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主要開展項目貸款、股權投資、信用擔保等投融資業務,同時專註於區內國家及轉軌經濟研究,定期發布相關報告,提供技術援助與發展咨詢。與其他多邊開發機構一樣,歐洲複興開發銀行不吸收儲戶存款,不開展個人銀行業務,主要運營資金來源於國際資本市場融資。

“在‘一帶一路’建設上面,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張禮卿透露,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的資本量約為2千億歐元,中國加入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所占股權相對較小,更多是象征性的意義。

“中國的銀行或者是企業過去投資的時候,很多時候缺乏經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了解比較少。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在當地有分行,而且在很多國家也有業務。”張禮卿介紹,在過去20多年里,當企業難於確定某些較大的項目如何投資時,尤其是在某些企業開始做投資決策的時候,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提供免費的咨詢。中資銀行有時候由於在這些國家缺乏經驗,也沒有辦法去做決策,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可以幫助企業提供咨詢。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如果決定幫企業進行股權和債權投資,中方銀行再去做投資,或中資企業再去做這個項目,信心會增加很多。”張禮卿說。

在接受中國加入前,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共有66個成員,包括64個成員國和歐盟、歐洲投資銀行2個機構成員。成員國中,歐洲複興開發銀行在其境內開展業務的國家為借款成員國,共36個,不在其境內開展業務的國家為非借款成員國,共28個。非借款成員國中歐洲國家占多數,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非歐洲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和澳大利亞等。

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目前在36個國家開展業務。借款成員國包括波蘭、匈牙利等中歐及巴爾幹半島國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東南歐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東歐及高加索國家,哈薩克斯坦、蒙古等中亞國家,埃及、約旦等地中海東部和南部國家,以及希臘、俄羅斯和土耳其。另,歐洲複興開發銀行於2007年起停止在捷克開展新業務,捷克成為該行目前唯一“畢業”成員。

編輯:李瀟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7

大讀世界 半年追蹤 一帶一路真實進展



2015-11-02  TCW

重點摘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喊出:「打造21世紀新絲路政策」,若當真,中國共產黨正在締造新帝國。

新計畫取名「一帶一路」,消化產能、抗衡俄國、收服新疆是3大關鍵任務。

彷彿二戰後的馬歇爾計畫,利用經濟對策,彌補其他領域漏洞,目的是安撫「中國火藥庫」新疆。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中國的外匯存底餘額超過三兆 五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二兆元),全球第一,連同產能過剩的穀物、房產、水泥和鋼材,都找不到出海口。中國快速發展二十年後,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 再創成長動能,喊出打造二十一世紀新絲路政策。如果此話當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任副教授鄔宏遠說:「中國共產黨正在締造新帝國。」西元前二世紀,漢朝 使節張騫帶頭開拓西部與南部,一整隊馱著彩綢與瓷器的隊伍穿越孤煙大漠,踏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商貿與文化交流的絲路。

兩千年悠悠晃晃過去了,今年三月,習近平替新絲路取了新名字:一帶一路。前者指連接中亞、俄羅斯及歐洲的陸上路線,後者則有點奇怪,是指借道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航線。

儘管一帶一路清晰帶出中國野心,《金融時報》追蹤半年,細節卻仍模糊不清。有時候我們會在某份文件中看到具體細節,像是涵蓋國家廣及秘魯、斯里蘭卡,甚至 英國;而且還明白指出,貢獻對外貿易額將高達二六%。這意味著官方應掌握完整清單與執行細節,但一位不具名外交宮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談這個話題,連該 打電話給誰都不知道。」

西進、抗俄、撫疆:結盟中亞五國,擠下大哥俄國

總的來說,西向消化製造產能、借力中亞五國抗衡俄羅斯,以及收服新疆,應是三大關鍵任務。

先說西向政策。十多年來,北京對中亞五國敞開大門,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雙邊貿易額顯著成長,已自二000年的十八億美元激增至二0一三年的五百億美元。

經濟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mics)的的米勒(Tom Mill)說:「中國的建設熱潮已過,再也不需要更多高速公路、鐵路和港口。

但政府得幫國內眾多建設公司找到海外財源。」於是,從斯里蘭卡、孟加拉到巴基斯坦的港口建設工程,都看得到中國人的身影。其次,中國躍為中亞地區最大貿易夥伴之際,被擠到第二的俄羅斯漸漸認定,一帶一路正挑釁莫斯科一手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自由貿易區。

俄羅斯的智庫分析師說,五月習近平造訪莫斯科時,雙邊簽署互惠聲明,但事實上,這筆交易是莫斯科「痛苦的」內部決議,因為它得讓出中亞經濟掌控權,才能保住自己在軍事安全的主導地位。

最後,一帶一路就像二戰後援助西歐各國重建的馬歇爾計畫,旨在利用經濟對策彌補其他領域的漏洞。安撫當今「中國火藥庫」的新疆就是目的之一。

四月,習近平赴巴基斯坦國事訪問,第一天就簽署四百六十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協議:興建連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道路、鐵路及管道。 表面是促成巴基斯坦成為南亞地區的經濟中心,但更重要的是,新疆坐擁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煤炭,這份協議能為中國換來萬人軍隊保護自家經濟利益的好處。

漢、維兩族隔閡更深:北京許諾商機,新疆人拒吃

不僅如此,新疆是一帶一路必經門戶,但規畫成自治區六十年來,維吾爾族和漢族之間暴力相向的頻率與強度日益激烈,其中二00九年的七五事件導致一百九十七人死亡,讓兩族關係降至冰點。

在這個中國最窮省分之一,占人口四成的維吾爾族連基本中文都不會說,找到好差事的難度遠低於漢族,即使北京捨得花大錢投資,但好處都進了漢人口袋;再遇上北京強行打壓宗教與文化認同,自治區反倒更像是軍事化管理區。

習近平上任兩年多,比前任更勇於「雙倍下注」,但他也承認,資源開發獨厚大企業,而非當地人。如今,他更盼維吾爾族年輕人能分到一帶一路這塊商業大餅。不過,一名維吾爾族商人對《金融時報》說:「所有文宣都是垃圾,新疆根本沒有自由。」

中俄互惠聲明是「痛苦的」內部決議,俄羅斯得讓出中亞經濟掌控權,才能保住自己在軍事安全的主導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14

一带一路简析




解决国内问题:

1、产能过剩
2、储备过剩
3、转移社会矛盾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建设输出

第二阶段:产业输出

第三阶段:货币输出

目的:从经济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

参考例子: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合亚洲经济,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上述是规模庞大宏图。关键是,是在十八大后提出的,习团队还有下一届任期来推动。

推荐徐彪在去年十一月写的文章,目前来看,是写得比较清楚的文章。

华泰证券徐彪:以史为鉴 亚太迈入习时代

华泰策略 徐彪

  最近一段时间,APEC会议成为毫无争议的关注焦点,会议主题定为亚太新愿景:创新、互联、融合、繁荣。会议开幕后,大家对区域合作的讨论 逐渐升温,甚至一度听到马歇尔计划这种极富煽动性的描述。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脑子里一定充满了疑问:互联互通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带一路意味着 什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一带一路啥关系?从中国梦到亚太梦,咱们究竟想做什么?

  足够了解情况的人,看习大大讲话就好,答案都在系列讲话里摆着呢。

  118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主题演讲,一天后,习近平主席发表《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系统阐述了亚太一体化和互联互通这两大命题。

  对情况及来龙去脉了解不够的,咱们就绕个大圈,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开始聊起,喝一杯清茶,听俺慢慢道来。

  资本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贴着善于创造经济奇迹的标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句话,可以改头换面套用到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不到35年的时间里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成长和变化,资本主义也不例外。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方面它的发展导致了 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改造了现存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这种由不断创新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结果,却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没落;事实上,资本主义在 它过往两百多年生命里,历经无数次内战外乱,不断以版本升级的方式在成长和蜕变。

  美国,无疑是其中的典型。

  对此,王健曾经有段很经典的论述:一般而言,本国储蓄不足会导致贸易逆差,如果没有足够的外资流入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储备告罄就必 须限制进口,强制实行贸易平衡。但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世界各国接受本国货币作为交换和储备货币,即便是本国 的净储蓄为负值,只要在全球范围内储蓄是稳定和增长的,就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进口需求,而不会由于本国过度发行货币而引发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 胀,实际是利用本国硬通货的国际地位,向接受这些货币的国家征收铸币税。在此条件下,必然是利用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逆差向世界输出货币,购买本国所需 要的商品。在美国,虽然9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但国民总储蓄率却从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从居民储蓄率 看,1990年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间,贸易逆差也从199012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 4500亿美元。在这一期间,由于美元的强势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制造业,进口消费品几乎占到本国居民全部消费的40%,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每年所吸纳 的世界净储蓄份额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达72%

  你看,以动荡的70年代为分水岭(亲,还记得第四次中东战争么?),最初以实物商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发展到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为核心的 盈利模式。其最主要表征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变更,在实物商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时代里,国际汇率制度只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附着品,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环境,所 以才会有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制是集大成者)。在以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为核心利益的时代里,实物商品制造国需要盯住式的汇率制度安排(这也 是过去三十年人民币(6.2127, -0.0023, -0.04%)盯住美元的根本原因),但对于主导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国家而言,固定汇率制度和官定利率制度无疑是不利于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及择机获利的,所以呢,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在欧美的联手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从商品制造阶段到储备货币阶段,我们看到一条清晰的升级路径。好了,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呢?或者说,人家为啥要你把你家央行[微博]印出来的钞票当成储备货币呢?

  答案就在你能影响和控制多大规模的经济区域。
 


  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在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上,整个欧洲区都是欧元的最大支持者,法国和德国传统的从属国们也鼎力支持;

  日元成为全球前四大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在70-80年代亚洲经济圈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设想,倘若雁行模式亚洲经济圈顺利诞生并成为全球第三大一体化区域的话,日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占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为区区个位数;

  为何各国都在不约而同地采取区域一体化作为增加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路径呢?

  答案可以套用克强总理喜欢说的那句话:这是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一方面,这是老路走下去的办法,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拓展出口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这是新路走起来的措施,区域一体化到最后,一定是货币和金融一体化。

  回顾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确切的说,是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国当前所处的位置: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以实物商品制造和销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中国经济体而言,市场才是生命线,当然,如果可以向上攀登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话,我们也举双手欢迎。

  从走老路的角度(获取实物商品制造带来的利润)看,过去几年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外部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以欧美为例,主要发达国家过去两年经济明显复苏:

  但是,看起来,中国的出口一直没有起色,考虑到出口数据可能存在水分,比如出口骗退税的啊,比如各地为完成GDP目标注水出口的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广交会的数据可能更加真实一些。而广交会成交金额告诉我们,2011年以来,出口增速就陷入负增长的泥潭。
  所以呢,从走老路的角度看(赚取实物商品制造带来的利润),对中国经济体而言,只要你还想维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开拓外部的基础资源及市场,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之道,应该就在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走新路的角度来看(谋求获取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货币排名最能说明问题。算起来,我们已经连续9个月止步于第七名。更悲 催的是,中间某个月一度回落至第八位。要知道,从201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最长一次裹足不前,也不过4-5个月而已。

  所以呢,从走新路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谋求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对中国经济体而言,只要你还想维持一个较快的对外推进速度,如何开拓自己的经济后花园,获取一个稳定的后方,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之道,依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

  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是古人说的那句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到苹果园里摘苹果的时候,第一轮摘掉的必然是低垂且成熟的果实。等到容易采摘的果实被摘完,轮到那些长的高你手够不到的果实,这时候,就需要梯 子。几乎所有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轻轻松松就把出口的钱给赚了,到费心费力到出口的钱给赚了。以日本为例,经历了高速增长的60年代(年均GDP增 速高达10.55%),进入70年代,初步完成工业化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区间(年均GDP增速5.2%)。内需减弱的时候,日本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必 须开拓外需和原材料市场,于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应运而生:

  1970年,年度对外经济援助”11.52亿美元;
  1973年,三年翻倍,年度对外经济援助超过20亿美元;
  1978年,五年再翻倍,年度对外经济援助超过40亿美元;[3]

  这些钱被拿来干嘛了呢?开路,确切的说是打开亚洲国家大门的买路钱。举例而言,1970年,日本政府的双边发展援助98.3%集中在亚洲。到1979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发展援助国,仅次于美国、法国和联邦德国(那时候柏林墙还没倒下咧)

  你必须承认,通过国家经济援助打开大门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家队的作用在于攻坚克难,潮水般的私人资本才是开疆拓土的主力军。70年代末, 一个关键性标志出现:私人资本长期输出从1978年开始第一次超过了国家资本,占比跨越50%红线。短短八年后,当1986年来临的时候,日本私人资本输 出占比已然高达97.6%

  私人资本为啥这么积极呢?还是为了市场。日本刊物《东洋经济》198771日刊文统计:日本国外当地法人的调查显示,投资的目的是扩大第三国市场销路的动机占比最高,达48%

  从打开销路这个初衷开始,干着干着,日本政府忽然发现,从经济上统治亚洲已经逐渐成为可能。尤其是经历了80年代大规模私人资本输出之后,日系产业资本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亚洲各国的经济血脉中去。于是,雁行模式被提出来,日本人开始憧憬东亚经济圈的美好蓝图。

  所谓雁行模式,说白了,就是把日本出面整合亚洲各国的产业分工,已经成为落后过剩产能(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四小龙成熟后,再转移至东盟诸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被人为分成等级鲜明的三类国家:

  雁头,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日本
  雁身,资本密集产业:四小龙
  雁尾,劳动密集产业:东盟诸国

  当我深更半夜码字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禁产生出一种对宿命的敬畏感。或许,真有所谓国运的东西。倘若没有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就不会选 择饮鸩止渴式地吹起房地产泡沫;倘若没有1992年地产泡沫破灭,日本倡导的东亚经济圈或许早已成为现实,而在东亚经济圈的框架里,中国永远不可能获 得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机会,进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感谢美国。因为,没有美国,不会有92日本泡沫破灭和97金融风暴,也就不会有中国加入WTO[微博]成为世界工厂,更不会有今天的盛世。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警惕美国。因为,今天的中国,正在重蹈30年前日本的覆辙。30年前,当日本人经过十年准备,决心出手整合亚洲经济版图 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它会成为被打压的对象。因为,全球储备货币王座上的那位,不会认为你仅仅想把老路(赚取实物商品制造利润)走好,而是认为你在奔走 相告积极走新路(谋求国际储备货币份额)。而我们都知道,全球储备货币份额,从来都是零和博弈。你每多拿走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有人要让出百分之一的市场 份额。

  无论一路一带还是亚太经济一体化都很重要。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们设想从亚洲出发打造一条横跨亚欧的经济新版图。但是,古人教导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的时候母亲也告诉我们饭要一口一口吃,才不会噎着。

  而这个足下第一口,恰好对应着三个区域一体化:

  东北角:中日韩朝俄对应的东北亚一体化,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突破。事实上,今年7月份,习大大打破外交惯例出访韩国,其中很重要一个任务就 是为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APEC会议期间,中韩官员没日没夜商讨相关细节,1110日习近平主席和韩国总统朴谨惠举行首脑会谈,如果顺利的话,双方有 望宣布谈判成功。中韩自贸协定只是一个支点,从这个支点出发,我们可以撬开东北亚一体化的大局面(提示一下,以运货的港口和运人的油轮线路为代表的中韩自 由贸易协定受益类公司或有机会)

  南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中巴走廊、孟中印走廊、中新走廊。

  西边:重点落在在中国-中亚区域一体化上,涉及国家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打好基础后,再徐图新欧亚大陆桥和中伊土走廊。

  有了目标区域,如何发力呢?很简单,三步走:

   第一步,要想富,先修路。泛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电力和通信)先行,没钱怎么办?亚投行给你贷款(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拟出资一 半),考虑到亚投行毕竟是多边机构,人多嘴杂意见纷繁难免怎么办?咱们再拿出400亿美元来,搞一个丝绸之路基金。外汇储备放在手里只能买美国国债,还不 如拿出一小部分来扎扎实实推动区域一体化,认为这种做法是败家子的,请自觉参阅前文日本当年做法。

  受益标的:港口类上市公司、建筑工程类上市公司、电力建设类上市公司、铁路设备生产商、电力设备生产商、电信设备生产商、电信设施工程企业。

  第二步,修好路,开工厂。大规模产能转移的过程中,优先受益的一定是过剩产能产能行业,其次受益的是已经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未来不断收紧环保标准和执法力度,污染密集型企业也会加入产业转移的大军。

  受益标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纺织服装等轻工业、部分化工;

  第三步,金融企业大规模对外扩张,中资银行、券商、信托和保险的旗帜飘扬在几大区域。

  受益标的:券商、银行、保险、信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885

2016上海首要任務是改革開放 力推“一帶一路”和企業“走出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06.html

2016上海首要任務是改革開放 力推“一帶一路”和企業“走出去”

一財網 繆琦 2016-01-24 15:19:00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作關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報告中提出,2016年著力做的第一項工作即“深入推進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在推動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和支持企業“走出去”成為重要動力。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在作關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報告中提出,2016年著力做的第一項工作即“深入推進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在推動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和支持企業“走出去”成為重要動力。

制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方案

楊雄在報告中提出,上海將制定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方案,推動成立“一帶一路”企業聯盟。與此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推動實施一批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項目,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功能,進一步落實外貿穩增長、服務貿易發展、跨境電商發展政策措施。

早在2015年3月底,“一帶一路”貿易商企業聯盟就在上海宣告成立,旨在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會(協會)與企業間搭建經貿交流平臺,從而促進“一帶一路”的貿易暢通。

2015年7月在上海開業的金磚銀行以及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籌建,成為實現“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重要資金支持。

在2015年12月舉辦的“一帶一路·新貿易·新商機”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尚玉英表示,2015年前10月上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呈“井噴式”增長,達到92億美元,同比大增24.8倍;同時沿線國家和地區對上海的投資也穩步增長,投資額達到28億美元,增幅45.2%。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3529萬國際標準箱,繼續位居世界第一。

就全國而言,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我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合計131.7億美元,同比增長36.7%,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13.8%;與此同時,2015年前10個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投資設立企業1752家,同比增長18%;實際投入外資金額6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以上數據含通過自由港投資金額)。

明確支持企業“走出去”

楊雄在報告中明確表示,上海將繼續實行“告知承諾+格式審批”的外商投資審批管理模式,實施一批外商投資促進新措施,支持企業“走出去”。

2015年,上海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了2.8倍;累計吸引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535家,比五年前增加230家,為中國內地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多的城市;引進合同外資亦創新高,躍居全國首位。

事實上,自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跨境投資備案制的實行及境外本外幣融資的啟動,就讓上海自貿區成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窗口。

2015年1~11月,自貿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占到全市比重的67%,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同比增長3.0倍。

在實行跨境投資審批制的時期,企業海外投資需要在包括發改委、商務部及外匯管理局在內的多個部門辦理對外投資審批登記,整個流程通常耗時半年之久。而備案制的實行,讓整個流程縮短至5個工作日,大幅降低了企業的時間成本,也提高了企業出海投資的成功率。

通過上海自貿區完成了跨境收購第一單的現代都市建築設計集團總裁張樺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收購很可能會存在競爭,所以“速度要快”很重要。正是因為時間緊張,集團才選擇借助自貿區平臺,整個並購周期只花費了半年不到的時間,“非常之快”。據張樺估計,通過自貿區進行跨境收購,省下了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在成本上也大約節省了30%左右。

將適時啟動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

人民幣匯率市場的波動和逐漸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讓人不免擔憂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可能會受到影響。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小奕公開表態稱,這些並不會影響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方向,但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QDII2)試點還無法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對此,楊雄在當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上海將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適時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83

【掘金兩會】習大大:“一帶一路”可以做大文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944.html

【掘金兩會】習大大:“一帶一路”可以做大文章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3-06 13:48:00

一帶一路出身嫡系,自習大大2013年提出這一頂層設計概念,2014年便在市場嶄露頭角,2015年已規劃逐漸清晰,曾與“互聯網+”、“國企改革”並稱A股“雲間三子”。但在潮水退去之後,方知誰是中國馳名商標

A股如此多嬌,引無數股民競折腰。惜文化傳媒,趨勢漸緩;區域政策,增速緩慢;一代明星,互聯網+,逼倒傳統做直銷。俱往矣,數投資方向,還看今朝。

習大大:“一帶一路”可以做大文章

今日掘金兩會的主題便是家喻戶曉的一帶一路,這是多麽讓人歡喜讓人憂的主題。遙想去年,南北初嫁了,雄姿英發,合並中車,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彼此許下的願景,於覆巢之下,漸行漸遠。

不過,一帶一路出身嫡系,自習大大2013年提出這一頂層設計概念,2014年便在市場嶄露頭角,2015年已規劃逐漸清晰,曾與“互聯網+”、“國企改革”並稱A股“雲間三子”。但在潮水退去之後,方知誰是中國馳名商標。

過去幾年里,習大大和克強總理多次在外交活動中為中國高鐵代言,鼓勵對方國家在高鐵領域與中方合作,包括泰國“泰國換大米”合作、巴西政府的“兩洋鐵路”及俄羅斯的歐亞高鐵等。今年1月19日至23日,習大大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阿盟總部,提出中阿共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儼然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的新外交名片。

習大大在3月4日看望參加政協聯組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時強調,改革開放30多年,一些時候一些人看不到中國前景,沒有樹立對中國發展信心,總是失去機遇、晚了一步。一時一事上中國經濟發展會有波動,但長遠看浩蕩東風。廣大非公有制企業要準確把握大勢,提振信心。他強調,“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都可以做大文章,在新常態下當有新作為新發展。

而“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其中就有深化改革開放,克強總理也在兩會中提到,“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新的突破。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聯系緊密。沿線國家多為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潛力巨大,商品需求旺盛。近年來,美歐國家消費需求疲軟,使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逐步加深。“一帶一路”戰略的出臺為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送來了東風。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一帶一路”所聯系的歐亞大陸的貿易發展潛力將會得到深入的發掘,使得我國在亞歐市場上的出口需求得到極大的釋放。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成為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2015 年初接連召開的地方兩會上,20 個省份將“一帶一路”寫入政府報告。

民生福祉固然重要,但在國事面前,小編仍覺得慷慨激昂,熱淚盈眶。“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必將帶動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過剩產能行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這是一條國家繁榮之路、實現夢想之路,也是過剩產能轉移之路。

那麽一帶一路將帶動哪些產業?


機構怎麽看?

光大證券:一帶一路將是貫穿未來3年至5年的超級投資主題。

招商證券:“一帶一路”的基建、高鐵、能源等需求將會給目前過剩的鋼鐵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空間, 同時還可以避免去產能和去杠桿對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傷害。同時,“一帶一路”有助於解決國際鋼鐵貿易爭端。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落地實施,未來出現區域性鋼材短缺是大概率事件。世界鋼協數據顯示整個中東地區 2013 年鋼材產量不過 2680萬噸,中國鋼材輸出大有可為。

東興證券:“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及具體實施有助於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投資需求;打開亞歐貿易窗口,釋放出口需求。從而起到了刺激總需求,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一帶一路”戰略有助於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潛力,推動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具體實施起來有遇到來自美印以及沿路國家的種種障礙的風險。

興業證券:“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個主題性機會,還是一個普惠式機會、系統性機會。“一帶一路”主題投資炒作可能就像一陣風一樣,不排除數周之後就退潮的可能,但受益於“一帶一路”的系統性行情將可能延續3-5年。

相關概念股

工程機械類:
中聯重科:工程機械制造業的龍頭企業。並購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公司開創了行業內公司整合海外資源的先河。
柳工:國企改革利好有望釋放。2013年主要產品裝載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穩居前列,2014預計實現140億元銷售目標。

徐工機械:起重機械是公司優勢產品。已經成立了多家海外銷售、服務類公司占領發展中國家市場,一帶一路利於其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安徽合力: 國內叉車行業龍頭,產品在國內市占率超過40%,叉車出口占全國總量的70%,國企改革預期仍在,未來外延式擴張戰略助推業績高增長。

三一重工: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連續多年產銷量居全球第一。海外布局廣闊,海外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達30%左右並持續增長。

海外工程承包類

中國交建:以基建設計、建設、疏浚及裝備制造為主業,公司業務遍及中國所有行政區域,以及8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
中國電建:全球水利水電工程領導者,全球市占率約50%,業務區域與“一帶一路”高度吻合,“三頭在外”模式最為受益,海外收購加速全球擴張。
中國鐵建:中國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和海外工程承包商,受益於全球高鐵建設大時代。定增募資120億元加強公司投融資能力,拓展海外市場。
中國中鐵:按照年度工程承包總收入計算,公司為全球第三大建築工程承包商,已在境外逾55個國家和地區承建超過230個海外項目。
中工國際:前期國家刺激外貿政策力度空前,公司股權激勵以及事業部改革去的明顯成效。內外部環境共振,訂單強勁增長趨勢有望延續。

高鐵:

中國中車:鐵路裝備巨頭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優秀代表,有望率先在“一帶一路”中實現突破,成功開辟海外市場。
永貴電器:從事軌道交通連接器行業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具有行業積澱優勢和產品技術優勢,是國內軌道交通連接器主要供應商之一。

康尼機電:公司主營軌交裝備、機電及一體化的研發制造、銷售與技術服務,擁有境內專利 214 項,發明專利 29項,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優勢。

核電:

應流股份:是國內取得核一級泵閥、支承類鑄件《核安全機械設備制造許可證》等核設施部件質量體系證書的極少數企業之一,技術優勢明顯。
丹甫股份:公司重組預案置換入臺海核電,主產品核島主管道處國內領先地位,在二代半堆型主管道和三代鍛造主管道市場的占有率分別為50%,40%。

中國一重:生產國內90%以上的國產核電鍛件,80%以上的國產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公司已具備在核電裝備制造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上海電氣:國內第三代核電實力最突出的企業,集整體上市、海外工程、核電、“一帶一路”等概念於一身。

東方電氣:主要生產核發電設備,技術優勢明顯。是目前國內唯一已經具備制造百萬級核島和常規島設備能力的企業,常規島部分技術基本成熟。

交通運輸類:

連雲港:提出了打造“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的發展目標,目前已打通10余條鐵路班列,60條近遠洋航線,東橋頭堡戰略日益顯著。
寧波港:我國最大碼頭運營商之一,能提供集裝箱、礦石、石油、原油、煤炭、液體化工產品五大基礎貨物的裝卸服務。

中國重汽:2013年重卡出口2.46億輛,居行業首位。海外營銷生產網絡完善,基本實現對發展中國家全覆蓋,高度匹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

上港集團:扼守長三角水道與海岸線“T”型交匯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集疏運網絡四通八達,核心貨源腹地-長江區域為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帶之一。

福田汽車:公司海外戰略明確,在海外設有多個銷售子公司,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帶一路”有望推動其貨車客車出口業務。

關於壹資本(cbnyiziben)

壹資本(cbnyiziben)

《第一財經日報》資本部,新鮮、重磅、原創稿件,有新聞線索、意見反饋、互動交流等,歡迎關註微信號。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