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顧大房子女反對 87歲張榮發迎娶二房

2014-07-10  TNM
 
 

 

資產高達4千多億元的長榮集團,本週將有新女主人。高齡87歲、以420億元身價名列《富比士》台灣富豪第26名的集團總裁張榮發去年喪偶後,現年66歲的小老婆李玉美即爭取扶正。經過1年,儘管大房子女表示異議,張榮發終於點頭,2人預計本週辦理戶政登記,隨後在家中辦簡單婚宴。

李玉美名分到手,成為正大光明的張太太,也把張榮發龐大王國的接班及財產的分配問題,搬上檯面。張榮發共有5名子女,僅么兒張國煒是李玉美所生。目前張國煒一手掌控長榮航空,隱然有接班之勢。

張榮發佔地百餘坪的八層樓豪宅,隱身在台北市民生東路的一條巷子裡。老人家個性剛強,加上年事已高,本就不喜親友打擾,去年六月原配張林金枝過世後,原就寂靜的大宅邸,略顯清冷。

家庭會議 二房扶正

本週一(七日)下午,車馬稀的門前,突然熱鬧起來,房車一輛接一輛,頻繁進出。因為數天前,張榮發突然要祕書通知他的子女,下午四點回到家中,有重要事情宣佈。張榮發有兩房、共五名子女,與大房張林金枝育有三子張國華、張國明、張國政及一女張淑華;與二房李玉美則育有一子張國煒。子女們心裡有數,父親要宣佈的可能是他即將再婚的事。下午三點半,早上就到這裡探視張榮發的李玉美,先一步離開;而大房子女,只有張國政夫妻一起出現,張國華和張國明都缺席,僅由妻子代表出席。一名知情人士說:「總裁原本要宣佈他與二夫人預計本週登記結婚、宴客,但後來只簡單的說他要娶二夫人李玉美後,就讓所有人離開。」這位人士透露,現場有人先問老先生,能否不要這麼急著辦結婚登記,但張榮發只回說:「就是要娶阿美啊!」還反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張榮發向來強勢,晚輩在他面前只能聽話。見沒人發言,張榮發便要大家散會,全程不到十分鐘。

自宅設宴 未邀外賓

本刊調查,大房子女原本就與平時被稱為「李阿姨」的二房極為疏遠,如今自己母親過世才剛滿一年,父親就要續絃,母親地位被阿姨取而代之,讓他們不太能接受。一位張家親友透露,原本今年六月中旬,就在大房忌日週年隔天,早上十點多,住在一江街的李玉美,就瞞著大房子女,跑到民生東路家中,推著坐輪椅的張榮發要到戶政事務所辦結婚登記。未料二人還未走出家門,張榮發就突然感覺暈眩,被送到台大醫院就醫,住院多日才出院。張榮發突然住院,大房子女懷疑可能是二媽「逼婚」所致,對李玉美的動作頗有微詞。知情人士說,二房或許擔心現在結婚會引發大房子女反彈,才安排七日由張榮發自己宣佈婚事。親屬透露,依二房的規劃,由於張榮發的行動不便,家人已向戶籍所在地的中山區戶政事務所申請到府登記,預計本週內,會有二名戶政人員至民生東路幫張、李二人辦理結婚登記。至於婚宴,則在完成登記後隔日舉辦,地點亦是在民生東路自宅,席開二桌,受邀人員僅限於自家親戚,沒有外賓。事實上,兩房疏離的狀況,從大房過世時,子女所發的訃聞就可看出端倪。

關係疏離 公祭洩底

該份訃聞內容長達四張A4紙,說明:「家母(張林金枝)和家父(張榮發)是透過友人介紹認識…,婚後才十五日,家父就上船遠行,家母毫無怨懟…,家父常謂,航海乃其志業,最大遺憾係無暇照顧家庭。婚後子女陸續出生,幼兒成長期間,多在船上航行,教育子女責任,都由家母肩負…。」內容還強調,「長榮集團的創立,是靠父親的篳路藍縷打拚,和母親的無怨無悔持家…。」大房的地位與功勞十分彰顯,最後的署名,則只列了大房的四子女,張國煒則不在其上。對此,民俗專家楊登嵙說:「這代表大房不願承認其他房的存在。因為依照台灣習俗,表面收養、但實際上為他房所生之子女,也會因名義上要稱大房為母親,而被列在訃聞的孝子、孝女欄中。」由於不被認可,大房出殯時,張國煒也未和其他大房兄弟站在一起,只以長榮航空董事長的公事身份出席,公祭完後隨即離開。一名老臣透露,原配的過世,對張榮發的打擊很大,因為在他年輕打拚事業時,都是由小他三歲的原配在家中照顧老幼。因此,原本經常到一江街二房住處的張榮發,在大房過世這一年多來,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之前與原配居住的民生東路舊宅。這段時間,張榮發的身體狀況不如以往,仍住在一江街的李玉美非常慇勤,幾乎天天去噓寒問暖。

航運帝國 海洋發跡

一名張家親友說:「大房還在的時候,除非老先生帶她回家,不然二房是不敢走進民生東路舊宅的。如今大房才剛過世,二房就用探望老人家的名義,天天進出,現在又說動老人家跟她登記(結婚),讓人實在不知該說什麼!」長榮海空帝國由張榮發在一九六八年創立長榮海運開始,目前業務網絡遍佈全球八十多個國家,去年營收一三九二億元;長榮航空則創立於一九八九年三月,被專業航空雜誌評為全球十大安全航空公司,去年營收一二四一億元,空運和海運對集團貢獻幾乎平分秋色。祖籍澎湖的張榮發,出生在蘇澳,早年長居基隆,三地都靠海,讓他認為「海洋才是真正的故鄉。」由於是討海人的父親在他十七歲時過世,張榮發一肩扛起家計,上船討生活。他先在「南日本汽船株式會社」工作,一九四四年到「貴州丸」見習,後又在「新台」「明台」「富台」「榮台」等貨輪運送香蕉、木材。一九六一年六月,他以六十萬元和二名合夥人創立「新台海運」,之後內鬨拆夥。一九六五年張榮發與人合組「中央海運公司」,從日本買二手船營運,結果對方趁他人在日本時,開會解除他董事身份。二次合資的不愉快,張榮發不再人合夥,一九六八年他創立長榮海運,靠著日本丸紅商社相助,獲得資金,在五十歲擁有自己的第一艘船,奠定事業基礎。

接班安排 屢生變數

生意做開後,張榮發在應酬場合認識了李玉美,後來李玉美懷了張國煒,被收為二房。在張榮發的五個子女中,最早被栽培的是老大張國華。他早早就進入長榮海運。一九九一年,自美國波士頓大學企管系畢業的三子張國政,也被父親安排回集團歷練,負責航權談判。但隔年,他因擅自接洽一條歐洲航線,被張榮發調職。一名老臣回憶:「當時張國政剛從菲律賓談完航權回國,發現被調職,一氣之下,當天就遞辭呈走人。」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回鍋。同時,一九九六年接下長榮海運總經理的張國華,因大刀闊斧改革引起反彈,被「升任」長榮海運副董事長後,於一九九八年請辭。張國政補上接管海運,張榮發另安排女婿鄭深池出任長榮航空董事長。在大房全面掌握海空二大事業體時,一九九六年進入長榮航空的二房獨子張國煒,還只是企劃本部經理。但個性豪爽的張國煒,深得張榮發信任與喜愛,逐漸對大房子女產生威脅。張國煒在二○○○年娶了長榮空姐蔡菁珊,不到半年二人分居。○四年底,七十七歲的張榮發主導接班佈局,老三張國政接掌長榮海運董事長,老四張國煒接掌長榮航空總經理,並同時宣佈,張國政是未來集團接班人。

二房獨子 為愛出走

但張國煒不久又戀上自家空姐葉淑汶,並在二○○四年與蔡菁珊離婚,令張榮發很生氣。○六年六月,因張國煒執意再娶葉淑汶,張榮發大怒解除張國煒的總經理職務,自己上第一線。九月,張國煒不顧父親反對,與葉淑汶公證結婚,隔天返美。

當時張國煒為了宣示決心,在他和葉淑汶公證結婚的一個月後,就把名下八萬多張、當時市值達十.五億元的長榮航空股票,以及三.八萬張、當時市值達五億元的長榮國際股票,全部捐給「張榮發基金會」,不久後,也辭去長榮航空的董事。

在外界以為張國煒接班出局的同時,張國政被拔升為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在二○○六年還代表長榮集團,與當時的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長達八秒,風光十足。但○七年他與父親因李阿姨回家過年引起不快,六月間,他突然淡出集團核心,轉調長榮轉投資的中央再保險公司副董事長。

反倒是張國煒,○九年又低調返回長榮航空擔任協理,隔年九月接掌長榮航空首席副總經理,接著迅速接下總經理、董事長大位,全盤掌管長榮航空。

兩房此消彼長,多年來,張國煒在集團扶搖直上,大房兒子卻全部缺席。直到今年六月,長榮海運股東會,張國華才赫然出現在董事名單上。

續絃再婚 父意難撼

一名長榮老臣對此表示,這是為了接班準備。「長榮以海運出身,海運還是集團最穩定的根基,把張國華找回來,就是希望張家後代能保持海運的霸業。」在張家兄弟中,除了二子張國明因身體不好,張榮發覺得對他有虧欠,讓他自行經營電腦公司外,其他儲君都上上下下,接班人始終喬不定,張榮發也遲遲無法退休。今年張國煒代表長榮集團,參加連戰領軍的訪問團在北京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還與習近平握手,接班地位已呼之慾出。儘管大房子女對二房辦理結婚登記之事深感不平,但老爸意志難以撼動。母親已逝,人情不在,身為子女,也只能無奈。

張榮發小檔案

年齡:87歲學歷:台北高等商業學校附設商業實踐講習所畢業、海洋大學航管學榮譽博士、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英國諾丁罕特倫大學企管學榮譽博士事業:擔任長榮集團總裁,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集團總資產逾4,600億元身價:2014年《富比士》台灣50富豪排名第26,估約14億美元(新台幣420億元)榮銜:總統府資政、巴拿馬駐華名譽總領事,並獲頒荷蘭皇家「奧倫治拿索司令勛章」婚姻:與原配張林金枝育有1女3子,與二房李玉美育有1子

回應

本刊記者致電李玉美女士,向其詢問有關與張榮發總裁結婚之事,她在電話中一開始只說:「沒有啦,哪有…,沒有這回事。」後來本刊又詢問有關家族本週一在民生東路聚會,甚至宣佈將於本週辦理結婚登記一事,她笑著回答說:「沒有啦!是傳言、傳言,那是大家開玩笑的。」臨掛電話時還開心地向記者說謝謝。本刊也另致電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他表示:「根據我的瞭解,沒有要登記結婚的訊息。」

本刊詢間台北市中山區戶政事務所賴姓科長,張榮發有無申請到府辦理結婚登記,賴科長苦笑了一下,未直接否認,他只說:「事涉個資法,不便透露細節?。」只要申請人超過65歲,都可享有這項服務。

壹週刊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49

《企業人》瘋子行銷術 來思達集團創辦人謝貞德

2014-07-11  TNM  
 

 

一般投資人對借殼上櫃1年多的「來思達」,多半很陌生,這間股本1.7億元的小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為家具貿易商,產品賣給1百多個國家,年營業額60億元。

回台上市,算是謝貞德衣錦還鄉,因為他16年前在台北經營DD堡賣場失利,背債億元黯然離台。他到美國,從老本行家具業重新出發,喊出「賣家具就像賣可樂」,只靠幾款家具品項,以低於市價4成破壞性價格搶單,瘋子式砸大錢的行銷手法,屢破家具銷量世界紀錄,顛覆歐美市場。

在家具界,只有瘋子才會幹這種事。」六月底,設在上海最大家具村裡的來思達(Lifestyle)展示中心「新紫禁城」開幕時,來思達全球執行長James這麼說。

來思達是行銷全球的家具貿易商,旗下品牌有紫禁城、上海、FORBIDDEN CITY等,以B2B(企業對企業)模式供貨給一百多個國家通路商,美國前百大家具通路商,一半是來思達客戶,年營業額六十億元。

砸八千萬 招待買家

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資本額一‧七億元的來思達,取得世博中國館設計師授權建造,花費一億元打造一棟中國風的家具展示中心,又為了開幕造勢,再砸八千萬元,招待二十八個國家的三百位國外買家四天三夜行程,每人一台iPad Air,以及一輛價值五百萬元電動車抽獎。如此燒錢的「瘋子」,正是開幕典禮上來思達一群外籍總經理中最搶眼的那一位—個頭不高、一身改良式的金色唐裝配金色球鞋,James的老闆謝貞德。「我就是要你打從心底發出一聲『Wow'!然後覺得如果不跟這家公司做生意會後悔,這個心理建設做起來,你擺什麼、就賣什麼。」典禮後,謝貞德告訴本刊。他的員工則透露說:「這八千萬元,集團財務長原打算在台灣置產,但謝先生說買辦公室只能省下租金,辦一場大秀所能創造的價值是無法想像的。」謝貞德說:「你到德國科隆家具展,共有二千五百個公司在那裡展出,假如每家公司有一個美女,你看到最後已忘了誰是誰;但來我的獨立展場,只看我一個美女,就是買與不買而已,任我宰割啦!」來思達從全球買家中,篩選三百名實力較強的買家,以頂級江南旅遊伺候,換來在來思達展場待「一天」,謝貞德開玩笑說:「我放了一把屠龍刀在廣場,你不下單,我就拔刀砍人。」

打中國牌 在美崛起

謝貞德打中國牌已非頭一遭。二○○四年,他買下美國北卡高點市一間普通的家具店面,拆掉重蓋。「我找了之前曾修復北京故宮的工人到美國來,再偷買故宮的舊瓦片運出。」負責執行的來思達全球行銷總監Barry說:「之前的家具商,一年做不到二千萬美元。改裝成『紫禁城』後,聲名大噪,連續十年,平均每年做二億美元生意,創造出十倍價值。」在全球家具市場闖出一片天的謝貞德,出生於彰化北斗,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他五歲時喪父,由擔任助產婆的母親謝許英獨自將他扶養長大,「我很崇拜母親,她很有正義感,遇到沒有錢的人,她不但願意幫她們接生,還會張羅奶粉。」謝許英在北斗有「媽祖婆」之稱,曾擔任彰化縣民意代表與監委。

與弟創業 曾當國代

「我愛問問題,讀書常常被老師趕出教室,大學先考上中山醫學院,卻因迷上圍棋被退學,後來在師大中文系畢業。」謝貞德想從政,但因弟弟切入家具業,母親希望他幫弟弟,兄弟倆就合作經營「世通」木業。一九八○年後,謝貞德自己成立「大通」家具。「我相信簡單為大,所以每次只推出一套桌椅。」他曾以一張八角形特殊造型桌椅,打破世界銷售紀錄,椅子賣了七百萬張,桌子一百萬張。業界因而叫他「謝一套」。隨事業規模變大,謝貞德在彰化建立亞洲最大的自動化家具工廠,成了台灣最大的木器家具出口商,每年有二十億元營業額,因為向許多亞洲的木材原料商買貨,他在市場喊水會結凍。登上事業最高峰時,累積數億元身家的謝貞德,仍難忘情政治。一九九○年,他將事業賣給弟弟,自己當選第二屆國大代表。「進入政壇後才知,自己個性太直、太有正義感,我曾頂撞過李登輝總統,有人來關說,只要是不對的事,我也一概拒絕,根本不適合政治圈。」

經營賣場 失利背債

四年後,謝貞德重回商界。他到科隆看家具展,發現一套迪士尼的兒童可升降桌椅,有了新念頭。「我取得迪士尼授權,在台北士林中正路打造綜合賣場DD堡。」DD堡經營非常成功,一年營收上億元,引來一位內湖地主上門,邀謝貞德打造第二座DD堡。「他出土地,我負責出資興建,根本沒發現部分是違建,加上阿扁當台北市長時打擊電玩,生意一落千丈,需要資金,但地主不願再注資,使得我賠光所有錢,還欠親友一億多元。」年過半百生意失敗,急著東山再起的他,決定隻身遠赴美,重拾老本行。一九九八年,他在美國創立來思達。「公司只有我跟會計,我每天拎著一隻皮箱去找以前的老客戶。我沒有本錢,很多亞洲的供貨商,是以前的老朋友,都先讓我出貨,等收到貨款再付錢。」他先向買家收三成的訂金,再下單到東南亞,出貨時再收七成,賺取微薄貿易差價,重起爐灶第一年,生意就做到三百萬美元。但他很快就發現,不斷參展、讓客戶挑產品下單,接著價格殺成一片紅海的模式中,他只能當個團團轉的奴才。「我想顛覆,學可口可樂,讓一種產品風行全球,讓客戶自己來找我。」謝貞德從全球經典款家具中,找到一款賣了三百年之久的床組路易菲利,大盤價一套一千美元,全球一年下單量三千套。「我去工廠下單三萬套,一套成本壓到四百六十美元,然後,我賣給通路商四百九十九美元。」售價一傳出,立刻吸引五十個通路商找上門,當年度就賣出十萬套,迄今仍熱銷。

減法策略 飢餓行銷

從二○○○年開始,來思達每年營業額以五成的速度成長,二○○七年時,營收已破百億元。但隔年發生金融海嘯,營收大幅衰退四成,謝貞德改以「減法策略」應對,「當時平均毛利是七%,我寧可少做,毛利不到一○%的訂單全部砍掉,雖然客戶從一千家減到五百家,營業額下滑,但平均毛利拉到一三%。」此外,「前十年,大量訂單湧入,工廠來不及生產,我們出貨從沒超過六成,客戶反而覺得是產品熱賣,紛紛提早下單。」謝貞德從中悟出「飢餓行銷術」,「到現在,即使工廠可生產,我也都控制在七成以內的出貨量。」難道不怕客戶跑單?「祕訣就是我們的款式與顏色不超過十款,這十款就佔營業額八成,工廠只做一種款式,原料由我們統一採購,客戶只有跟我買才能拿到如此低價。」代工廠百分之百生產來思達產品,等於是命運共同體,都不敢有二心。代工廠商吳勇說:「謝董不像一般業者,只會壓低代工廠的利潤,他很關心我有沒有賺到錢,每次來都只說『謝謝你』『拜託你』。』謝貞德也大方讓旗下外籍經理兵團一起賺。他把公司比喻做教堂,自知自己出馬不會有信徒,因此全球十五家分公司總經理沒有一個台灣人,全部請老外駐守當神父。「美國有種族歧視,我找了在家具界很有江湖地位的James來當CEO,這樣人家才會來朝聖。」

配股分紅 攬外籍兵

謝貞德一時興起,在開幕記者會上,點名陪同受訪的英國及澳洲總經理:「三年來,你們有接到我的電話過?」二位總經理同時搖頭。他得意地說:「因為每個總經理都持股四成九,他們拚死做,分紅不是五五分,有時候我只拿三成,這樣他們才更有動力。」來思達在台灣,僅有供貨給「床的世界」,直到二○一三年,回台灣借殼上市,才稍有知名度。家具業界人士私下說:「當年他不是很風光的離開,現在回台灣上市也算是揚眉吐氣。」與他結識二十多年的詩肯柚木董事長林福勤形容:「謝貞德是一個樂觀進取的人,才能在跌倒後馬上爬起來。」

想念亡妻 晚上偷哭

自稱智商一七八的謝貞德,在偶像賈伯斯過世時,他連登了三個月的紀念廣告,賈伯斯說過:「瘋子才能改變世界。」擅長以破壞性價格搶攻市場的他,打算明年進軍中國以及台灣零售市場,不設店面,只在網路上販售,此事已在台灣家具業投下震撼彈。謝貞德去年辭去董事長一職,近二年來,他減少工作量,為的是陪伴罹癌的太太,但她仍在二個月前離世。一談到剛離世的太太,向來能言善道的他顯得很無助,他說:「她跟著我吃了很多苦,我覺得自己對她不夠好,每天晚上都在想,如果再來一次…我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偷偷哭。」

謝貞德小檔案

生日: 1948年生婚姻:已婚、育有1子1女學歷:師大中文系畢業經歷:大通家具董事長、國大代表、綜合賣場DD堡創辦人現職:來思達集團創辦人興趣:下圍棋、看書、電影經營哲學:創造需求、簡單、自然、平常心最喜歡: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誠實不喜歡:心存不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0

不查律師陳世寬教唆偽證 元大馬志玲案喊冤

2014-07-10  TNM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夫婦因結構債案,遭判7年4個月定讞,即將入獄,不過,這個判決卻出現重大瑕疵!本案從一審、二審到最高法院,3個審級對於被告有利的證據竟都視若無睹,完全不理元大法律顧問陳世寬被控在偵查階段,教唆元大承辦人員偽證部分,反而採信他們坦承的不實供述,判定馬志玲夫妻有罪,此一關鍵的偽證案已在北檢分案偵辦2年多,卻遲未結案,由於陳世寬的妻子陳文琪是法務部國際及兩岸法律司司長,過去還是掌管全國檢察業務的檢察司長,不禁讓人質疑檢方是否不敢動長官的老公,因此冰封全案。

六月三十日,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因結構債案,遭最高法院依違反《證券交易法》,各判七年四個月有期徒刑定讞,但這項判決卻出現重大審判瑕疵,讓人質疑是否會成為冤案?

全案逾期 遲遲未結

目前,法院認定馬志玲夫妻有罪的關鍵證詞「元京證股東依持股比例分攤損失」,是馬志玲夫婦下達,造成原本不該分攤損失的元京證公司多虧七億餘元,馬志玲夫婦早有犯意。但元大相關當事人早在一審時就大翻供,指此一供詞全是出自律師陳世寬的主意,並非實情,陳世寬當初規劃出一套劇本,信誓旦旦要元大相關人照本宣科,就可逃過刑事責任,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最後不但被起訴,還淪為眾多有結構債問題的券商中,唯一遭判刑確定的個案。離譜的是,元大證券債券部前副總吳麗敏、元京證前董事林明義,都已到台北地檢署自首作偽證,並指控陳世寬主導所有偽證的內容,涉嫌教唆偽證,但檢方歷經三任檢察官,全案已逾期仍遲遲不結案,完全忽視當事人應有的權益,不禁令外界懷疑其中是否另有隱情。

二位證人 說明過程

由於元大結構債的損失如何分擔?為何從馬家及股東吸收演變成元京證吃下七點七億元虧損,簽呈都由吳麗敏向上呈報,吳的證詞攸關馬志玲夫婦是否觸法,顯得格外重要。本刊日前訪問吳麗敏及林明義,二人對於陳世寬涉嫌教唆偽證的過程,有完整說明。元大結構債案起因於二○○四年,美國發生聯合投信債券型基金虧損,金管會顧及各投信公司因持有過多連動美元結構性債券,造成投資人大量贖回,恐引發金融危機,要求各投信公司在「須符合法令、不可讓投資人受損、若有損失由投信公司股東承擔」等三原則下,出清結構債。當時元大投信依照金管會指示辦理,決定由元大馬家認列虧損,依照旗下基金持有約二百七十六億元的結構債,估計逾億元損失,不過,元大法律顧問陳世寬在北檢發動調查前,從上到下,找來十多位相關承辦人在元京證六樓會議室開會,教導他們未來遭檢方約談的應訊技巧,改建議「依元京證持股比例分攤」,而非馬家認列。

建議供詞 害慘元大

吳麗敏及林明義不約而同的說,當時元京證有一筆五億多元的資金流入馬家帳戶,原本是馬家向元京證融資買高價位的債券,事後也有付利息,但陳世寬認為,在此一敏感時刻,說是融資買債券,與結構債分攤損失毫無關係,檢察官根本不會相信,所以建議一套合理說法,供稱是在馬志玲夫婦不知情下,為了彌補馬家認列結構債的損失,所以才會先匯五億多元給馬家,事後被元京證高層知道,痛斥承辦人後,才又把錢匯回元京證買債券的「還原」說詞。陳世寬告訴他們,這只有行政疏失,不會有法律責任。但陳世寬的專業指導,可把元大害慘,因為高院事後統計元大結構債損失,剛好和陳世寬建議在檢方偵查中的供詞吻合,所以就直接推定,元京證匯給馬家的五億多元,就是讓元京證多損失的錢,就像小偷偷了錢事後再還,還是偷。高院在審理時,並沒有傳喚陳世寬說明,反而採用所有人在檢方偵查中的偽證說法,認定吳麗敏簽報由元京證多分擔損失的公文,剛好和檢方背信指控不謀而合。

教唆偽證 追究刑責

北院審判長陳興邦當初追問偽證過程時,曾提示吳麗敏一份遭查扣的筆記本追問,上頭註記的「有」字是何意?是不是事先知道依持股比例分攤?但當時吳麗敏否認損失比例有事先敲定,「有」的意思是指大家有開過會,陳世寬「有」教過大家怎麼說,原本結構債損失由馬家投資的公司承擔,後來要說成依持股比例分攤。

北院也認定,陳世寬涉嫌在偵查階段,教唆被告不實陳述,特別在判決書中載明「請檢方追究陳世寬刑責」,北檢後來也跟著分案調查,元京證證券部協理曾鴻展出庭時坦承,陳世寬曾經在公司詢問他債券交易流程,要他們配合陳世寬所擬定的虛偽劇本,後來吳麗敏和林明義也到北檢作證,說法和曾鴻展一致,都指陳世寬編出一套分攤損失和做錯「還原」的說法,要大家照著講。

轉列被告 推卸否認

不過,陳世寬被列為被告後,北檢傳喚時,他卻推得一乾二淨。只承認為了釐清結構債交易目的,有檢閱相關文件和約詢相關人,但對和曾鴻展接觸細節卻不記得,並說當時有人說是借錢,有人說是作價,也有人說是還原,他認為依元大馬家財力不需借錢,也看不出作價有何意義,沒強制曾鴻展等人不實陳述,也沒教人答辯的說法,頂多就是建議被告按照事實陳述。北檢追查陳世寬偽證案二年多,歷經三位檢察官調查,開過多次偵查庭,卻仍無下文,由於此案案情單純,加上包括曾鴻展、吳麗敏和林明義三人都出面承認是陳世寬教唆才做偽證,檢方卻讓案子一拖再拖,擺著逾期未結,十分耐人尋味。

太座擔任 法務高官

尤其陳世寬的太太陳文琪是法務部高官,特偵組偵辦扁家洗錢案時,查出扁家透過人頭戶低價購買二戶「元大一品苑」豪宅,再高價脫手賺取價差,檢方當年過濾一品苑客戶名單時,曾意外發現,當時擔任檢察司長的陳文琪夫婦也購買一戶,陳文琪的私德因此遭到外界質疑,法務部還大動作組成專案小組調查有無不法。後來,法務部雖替陳文琪背書,指她清白,不過,陳文琪最後仍請辭下台,改調參事。陳文琪說,買房子是二○○七年的事,當時她只是檢察司副司長,北檢則是在二○○八年偵辦元大結構債案,至於房子屬較便宜的低樓層,每坪花了近八十萬元,坪數超過一百二十坪,價位在預售屋市價範圍內,依她先生的薪水負擔得起,而且買屋有列入財產申報,絕未涉及不法。只是,這回夫婿陳世寬被緊咬教唆偽證,元大關鍵人證又指證歷歷,偏偏案子還石沉大海,是否禁得起檢驗,外界都在拭目以待。

陳世寬小檔案

家庭:妻子陳文琪(現任法務部國際及兩岸司長、前檢察司長)、岳父陳進興(前新竹縣長、前省府民政廳長)學歷:台大法律系、台大法研所經歷:元大法律顧問專長:公司法、勞動法、不動產、證券與銀行法規

陳世寬恐觸犯律師法 最重除名

陳世寬教唆偽證行為若屬實,不但需面臨《刑法》教唆偽證罪處罰,最重可判刑7年,恐怕還因違反《律師法》,律師資格遭除名。律師教唆偽證過去即有前例,高院法官李春地審理前立委何智輝涉銅鑼徵地弊案時,被控透過前檢察官邱茂榮收受何行賄新台幣200萬元,當時李春地以妻子江美容名義購買一處停車位,簽發126萬元支票支付價款,並用收受的賄款給付,李春地後來因貪汙罪嫌遭羈押禁見,律師張權到台北看守所律見,李春地告知張「我有買一個停車位,需要交代買停車位資金的來源」,張權後來勸說江美容在檢察官偵訊時不實陳述,杜撰李春地是向親友借錢買停車位被識破,張權也因教唆偽證罪被判刑2年定讞。

元大結構案 被告及刑度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7年4個月有期徒刑定讞●元京證前董座杜麗莊7年4個月有期徒刑定讞●元京證前總經理張立秋無罪定讞●元京證債券部前副總吳麗敏4年定讞●元京證前董事林明義4年6個月定讞●元京證前財務副總陳麒章無罪定讞●元京證債券部前協理曾鴻展無罪定讞

回應 陳世寬:事實認知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1

灣仔碼頭母親臧建和

2014-07-10  NM
 
 

 

香港曾經是一個可夢想成真之地,只要肯努力,便可向上游。

那時,穿膠花可以成為首富;在灣仔碼頭擺走鬼檔賣餃子,也可成王稱後。

如今,已無膠花可穿,灣仔碼頭亦清拆在即,對此最不捨得的,是臧建和。

當年,一個山東女人帶著兩個幼女,自製木頭車,在灣仔碼頭賣北京餃子。

十億水餃王國由此起,發跡地,亦成為王國的招牌。

下月,與臧姑娘結緣三十六年的灣仔碼頭便要清拆。

即使抱恙,六十九歲的臧姑娘,仍不忘來和這個曾為她遮風擋雨的老朋友話別。

摟著從前擺檔位置旁的石柱,她感慨道:「我女兒以前就在這根柱子後面幫我洗碗,拆碼頭我當然會哭,灣仔碼頭是我的情人,灣仔碼頭水餃是我第三個女兒。」

「幾年前,在電視看見有人要保衞皇后碼頭,我是看熱鬧的,心想為什麼要去保衞一個碼頭呢?可是,有人問我,如果被拆的是灣仔碼頭呢?我的心揪了一下,我當然會哭!想不到這天終於來了。」被糖尿病折騰多年的臧姑娘,步履緩慢,話一多,便不夠氣。這天硬著頭皮到灣仔碼頭走一趟,因不能久站,助手為她預備了椅子。她坐著,看著昔日擺檔位置說:「它和我一樣,老了要退休,新的灣仔碼頭要接棒了。」即使來港三十多年,臧姑娘仍是一口普通話。

回到位於司徒拔道的家,逾二千呎的單位,由她和兩個女兒共同持有。臧姑娘疲態略現,回憶道:「剛來香港時,很難找房子,房東見我帶著兩個孩子,有千百個理由不租房。好不容易租到一個不足四十呎的房間,沒有窗,月租二百元,跟現在的客廁差不多大,我客廁還有窗!」年輕時,做護士的臧姑娘在內地與做醫生的泰國華僑,誕下兩個女兒,丈夫先返回泰國。三年後,她到泰國尋親,才發現丈夫已另娶。臧姑娘於是帶著兩個女兒來港,展開其傳奇的下半生。

重現碼頭水餃

苦盡甘來。現在,臧姑娘和大女兒一家同住。成長於餃子世家,女兒和孫女都懂得包餃子,八歲的孫女Megan更遺傳了她的「尖舌頭」,臧姑娘笑說:「這小丫頭,還未懂說話便吃餃子。好吃的,便舉起手指公;不喜歡,就嘴扁扁舉尾指。她說,一定要婆婆包的餃子才好吃!」已很久未下廚的臧姑娘,拿出早上預備好的白菜豬肉餡料,親手包餃子。只見她胖胖的雙掌一合,拇指一捏,便包好一隻餃子,很快包了五十多隻。她邊包邊道:「如果用蠻力,包得太實,便不好吃。包餃子要用陰力,皮內要留有空間,讓湯汁在蒸的時候流出來,這才好吃。」記者問她可否分享餡料秘方,她捉著記者的手,以半鹹淡廣東話笑說:「講咗俾你知,我仲使做生意?」水餃皇后親手包的水餃,餃皮軟熟,餡料多汁而鮮甜。接著,已退居幕後做顧問的臧姑娘,再煮了公司給她試吃的新產品,「多菜多益」系列,讓大家試味。記者吃過,味道不錯。臧姑娘卻黑著臉對助手說:「這味道不對啊,這樣就可以推出?」家人即打圓場說:「可能係屋企雪櫃唔夠凍,啲味少少唔同咗。」臧姑娘立即叫助手下次再帶同款貨辦給她試,並說:「這段時間我身體差了,所以沒跟那麼緊。以前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身體欠安的臧姑娘難得親手包餃子,不但自製餡料,連餃皮也是特別向灣仔相熟麵店訂製。孫女Megan(左三)回家見婆婆在包餃子,即急不及待叫工人把包好的餃子先煮了來吃,旁邊的狗仔也伸曬脷。

車仔檔變十億王國

事實上,灣仔碼頭今天賣的,已不是臧姑娘當年在碼頭賣的那款餃子。「一定要改良。當初我用很多肥豬肉,香港人吃不慣,後來用四成肥肉、六成瘦肉,現在是二八之比。」除了餡料,餃子皮亦花了一番功夫。「有次客人說:『啲皮咁厚,點食啊?』我才知道南方人吃米不吃麵,不習慣吃厚皮。」臧姑娘邊做邊改配方,就這樣擺了七年車仔檔。八三年,她開設山寨工場兼做批發生意,翌年,即打入各大超市百貨;八五年,正式於灣仔交加街入鋪,轉做批發。九七年,臧姑娘將公司七成股權,賣予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訪問期間,公司職員一直陪同在側。「當年很多大公司接觸我,包括美心集團,這間美國公司最有誠意,等了我一年,又很尊重我,答應任何配方更改也要我點頭。」臧姑娘解釋賣盤原因:「當日大家都想到內地發展,在管理、營銷上,他們才是專家,還有應用在太空食品的急凍技術,對餃子保鮮很有幫助!」但西方管理和傳統智慧總有接不上的時候。「有一次,市場部說油麥菜好吃,可以做餃子。油麥菜是爽脆,但煮太久就不好吃,等豬肉熟了,菜就老了,再加上急凍後,就更難吃。我反對,但他們堅持。最後,貨賣不出,要下架,記不清丟了多少貨。」同年,臧姑娘到內地設廠,為訓練工人,可謂嘔心瀝血。「第一個月就丟了幾千箱貨,內地工人說丟掉不如給他們吃,但不合格的東西會影響品牌,一定要當垃圾。」現在,灣仔碼頭估計日產逾一百萬隻餃子,而且餃子仍然是手包的。「餡料都是由機器切粒和混合的,但餃子仍是手包,因為機器做不到人手的效果。」現在,灣仔碼頭年做十多億元生意,是美資入股前的三十倍,臧姑娘仍未滿足:「現在北方人還會自己在家包餃子,等他們都不包了,我們的生意會更大啊!」

當年臧姑娘帶兩個女兒到泰國投靠丈夫,卻發覺丈夫早已另娶,並有一個兒子。由於夫家重男輕女,她怕兩個女兒將來沒機會讀大學,便決斷的和兩個女兒來港,展開新生活。

九五年,無線播出以臧姑娘的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水餃皇后》,由當家花旦陳松伶,以及後來的視帝黎耀祥等演出。

強悍母親絕處逢生

今日事業家庭美滿,臧姑娘卻捱壞了身子。回望當日未做餃子檔、打三份工的日子,她指日子雖苦,卻樂在其中,「總算在香港站得住腳,已經好滿足,只要能供到孩子讀書就行了。」後來,她在酒樓工作時受傷,「醫生說腰骨骨裂,還有嚴重糖尿病。」心口掛個「勇」字的她,終於怕了,「我嚇壞了,以後怎麼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再幹粗活,苦思出路。「朋友說,你去賣餃子嘛。可是我沒錢開店啊,他說沒錢就去做小販嘛!」一言驚醒夢中人,她便一拐一拐的到街上看別人怎麼做小販。之後,便投資五百元開檔,「最貴是砂煲罌罉和氣爐,車子材料都是撿回來的,用不了多少錢。」七八年,臧姑娘開始在人來人往的灣仔碼頭開檔,兩毫一隻餃子。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在龍蛇混雜的碼頭擺檔,卻從未被人欺負,「碼頭水手和司機來吃餃子我從不收錢,他們是我的鄰居,在家鄉,做了餃子也會派給鄰居。」識做事不如識做人。因此,大家也當她是自己人。「那些司機開著車,一看到有警察或小販管理隊,連站也不停就衝過來喊:『走鬼啊!』水手更會合力幫我走鬼。」訪問尾聲,原已疲倦的臧姑娘,回憶至此,不禁手舞足蹈,還提及當年令她最窩心的,是女兒的一篇作文,「老師叫她寫媽媽,她寫了一篇《媽媽笑了》,說賣出第一碗餃子時,是我受傷後第一次笑,那篇作文還被老師貼堂!」臧姑娘笑得甜甜的再說:「沒想到連我這一代也脫貧了,兩個女兒都讀到大學,能做個有用的人,這是我一生人最值得驕傲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2

黃毓民黐埋犯罪家族


2014-07-10  NM  
 

 

之前《壹》仔爆過黃氏兄弟(黃桂芬、桂榮及桂強)犯罪家族後,連葉劉都話跟細強(三弟黃桂強)影咗相後,怕會被人利用,但同為立法會議員嘅毓民就無有怕,之前佢議員辦事處搞母親節晚宴聚會時,不但主動請來細強,仲大方同佢合照,睇來大家關係親密。

講開細強,雖然來自犯罪家族,但交遊廣闊,爆哥有不少江湖朋友都認識佢,不過好多人唔知佢原來跟14K馬德(細圖)出身,馬德都好傳奇,當年撈地下賭檔有聲有色,仲有搞外圍波馬,好多差人劈炮跟佢搵食。馬德後來轉會去咗新義安,03年佢帶人親自踩上向華勝當時女友張玉珊嘅修身堂公司,追討向氏欠佢嘅六百多萬賭債,作風相當強悍。之後馬德過澳門撈賭,跟14K九指華合作,亦因九指華代佢追同門差佬文五百多萬賭債,而引致差佬文在澳門被人殘殺及碎屍,疑犯九指華事後著草泰國,馬德卻因此案而正在澳門服刑,相信出得嚟都八十幾歲咯。

老蘭迴轉黑的屠場

蘭桂坊的士劏客,呢一年警察多次「做樣」掃蕩拘捕,估唔到「黑的」依然有恃無恐,當正自己持牌劏人。上個禮拜爆哥同班股票炒家喺中環老蘭劈酒,凌晨時分大家飲到啤啤夫,於是截的士返屋企睇波。爆哥見到等客的士不斷圍住雲咸街、德己立街同威靈頓街駕駛,睇落好似迴轉壽司,於是用廣東話問:「過唔過海?」問咗十幾架的士,點知全部黑的司機,一見唔係情侶又唔係外國人,即耍手擰頭,寧願空車繼續迴轉等客,好多人又爆粗又拍門,班的士佬一於少理,附近差人又當睇唔到。後來隔籬一pair鴛鴦慾火焚身,睇落係趕住去爆房,唯有捱貴急急腳上咗車做水魚。爆哥聽行內人士講,老蘭黑的有一個「暗標價」,最誇張中環過灣仔要三百,過海去尖沙咀狼死到要五嚿水,如果落雨仲要加價,離曬譜。黑的一晚劏廿個客,月入隨時超過三萬,認真和味!爆哥覺得蘭桂坊係遊客天堂,警方打擊佔中不遺餘力,對佔中黑的就冇大力掃蕩,認真係香港之恥!

中環大行幫客揀新抱

話說爆哥有個索爆銀行女友Apple,平時佢喺中環總行見到不少富豪大客出入,銀行為咗留住呢班大客,無所不用其極,Apple爆咗一個銀行「keep客」嘅撒手鐧,佢話提供幾多優惠都係假,最緊要親上加親喎!話說某大銀行會幫大客嘅寶貝仔,搵番一個靚新抱囉。早排某上市公司主席個仔,被傳媒影到佢喺殘廁攬女嘆咖啡,做老豆梗係擔心,佢對外死撐話︰「我個仔好乖好怕醜,而家都冇女朋友。」總行高層一聽到,本著加強「客戶服務」嘅熱誠,拿拿臨介紹幾個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女職員俾公司主席啦。不過Apple話,總行內部反應一般,個個職員嫌主席個仔cheap,連幾千蚊開房錢都慳。爆哥即刻同Apple講,爆哥為人豪爽,唔會同女仔去殘廁gathering,閒閒哋都會去半島酒店開支香檳啦,不如介紹來認識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3

無形資產的兇險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4-07-10  NM  
 

 

2014年不知不覺間過了一半,6月30日午夜與太太,看了有香港做背景的《變形金剛4》。故事中主角為了救自己女兒,在芝加哥鬧市中,乘戰機與機械人追逐打鬥,在樓塌地裂下,女兒得救了;但若現實中發生同樣打鬥,芝加哥鬧市中應該會死多少人?「一將功成萬骨枯」,你我在忘我中扮演救世主,同時亦分飾了劊子手的角色。6月30日亦是3月年結的香港上市公司,公佈年度業績的最後限期,三十多間上市公司在此日公佈年度業績。當中,聯康生物科技(690)獨佔鰲頭,是當日最後一間公佈業績的公司。無獨有偶,當晚衝線成功的公司,包括聯康、壇金礦業(621)和永保林業(723),都有幾個相同的特性,其中必會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大額無形資產減值虧損。研發不成萬骨枯

無形資產範圍很廣泛,以聯康為例,可包括商標及證書、技術知識、進行中產品開發。商譽也應是無形資產之一,只因財務報告準則要求獨立列報,故在財務報表中,商譽會與無形資產分開列示。對投資者,甚至會計師而言,無形資產兇險之處,是難以觸摸和估算,估算中的假設亦很多,波幅也因而較大,容易出現減值。聯康從事生物科技及醫藥業務,2013年資產總值8.7億港元(下同),商譽和無形資產總數是5.7億,佔總資產三分之二。2014年業績,聯康將商譽2.6億全數減值,無形資產的減值也超過3千萬。這些減值使到一年營業額在一億左右的聯康,錄得虧損3.6億,更反映一些收購及自家研發項目不如預期,有付諸東流的可能。

勘探資產是什麼?

勘探資產可算是比無形資產更無形、更不知結果的資產!以壇金礦業為例,勘探資產「主要指南非採金項目之採礦權及勘探權」。勘探權(prospecting right)是指壇金有權,去勘探特定地方是否有礦產;如有礦產,壇金要有採礦權(mining right),才可開採礦產。勘探權可算是無形資產之一,但是否資產卻有值得爭論的地方。因為勘探權只可勘探,不可開採;而勘探的結果,可能是相關地方不值開採,或無礦可採。所以,國際和香港都不以無形資產會計方法處理勘探權,只以一過渡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6號》暫時規管。壇金2013年的資產總額是58億,勘探資產是51億,接近總資產的九成。在2014年,壇金就為收購了只3年的勘探資產,作出超過11億的減值,資產總額大幅下跌兩成至46億。將來,壇金還會否為勘探資產作出減值?

獨立估值也有困局

大家或有疑問,無形資產減值不是有客觀標準,甚至可以委任獨立估值師對無形資產作獨立評估?有獨立估值,當然有相對客觀和可靠的估值,但也有機會碰上永保林業的困局。獨立核數師對永保林業2014年的財務報表,包括生物資產公平值、商譽賬面值和減值等,有以下意見:「我們未能獲取充足證據,以信納估值師在估值時採納之假設屬適當」,及「我們對綜合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一將功成萬骨枯」,救女兒就要犧牲過萬芝加哥市人命?促進投資,也要想想怎樣保障萬千小投資者!達成理想,也要想想許多無辜的民眾!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4

旅遊業帶動本地消費及GDP增長(2014/7/10) 林本利

2014-07-10  NM  
 

 

近年內地訪港旅客急增,購物區和港鐵嚴重擠迫,物價和商舖租金大幅上升,影響市民日常生活和營商環境。加上個別內地旅客容許小童隨處大小便,「水貨客」在市面上穿梭往來,惹來港人反感和不滿,要求特區政府削減內地旅客數目。

由經濟學者關焯照創立的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較早前作出過評估,認為旅遊業對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貢獻比率低,僅佔4.7%,而且屬於低增值行業。故此,若削減內地「個人遊」(即「自由行」)旅客兩成,今年的GDP增長只會由預測的3.3%跌至1.4%,下跌1.9%,即損失393億元。而失業率將會由3.21%升至3.48%,微升0.27%,失業人數增加10,385人而已。有個別激進人士,更認為應全面取消自由行,以為每年對香港經濟損失不過2-3%,港人理應承擔得起。筆者明白近年內地訪港旅客急增,對港人帶來種種不便,特別是居住在北區、鐵路沿線及購物區的人,出入要面對擠迫環境,並要和旅客爭購日常生活用品。若然要大幅削減自由行旅客數目,對香港經濟必然產生負面影響,政府必須作出全面評估,讓港人知道對收入和就業的實質影響才作出取捨。筆者不是計量經濟學方面的專家,不會像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一樣,以聯合國計量經濟預測模型去推算削減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然而,單憑一般觀察和對政府數據的認識,認為政府的統計資料大大低估旅遊業及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旅遊業一旦衰退,對香港經濟的衝擊遠高於關焯照的推算。「個人遊」計劃在2003年7月28日實施時,只在廣東省四個城市推行,至今已涵蓋內地49個城市。「個人遊」訪港旅客由2004年的426萬人次,大幅增加至2013年的2,750萬人次,足足增加5倍多。在這期間,香港的GDP由13,170億元上升至21,254億元,增加8,084億元。從數字上可見,過去9年香港的經濟增長主要由私人消費開支及服務輸出所帶動,而服務輸出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旅遊業。由2004年至2013年,私人消費由7,714億元增至14,045億元,上升6,331億元,佔同期8,084億元GDP增加78%。由於私人消費大增,私人消費佔GDP的比率由2004年的58.5%上升至2013年的66%,增幅十分可觀。至於服務輸出,亦由2004年的4,311億元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10,632億元,增加6,321億元。同期服務輸入由2,439億元增加至4,666億元,只增加2,227億元。由於服務輸出的增加(6,321億元)遠遠高於服務輸入的增加(2,227億元),故此在這期間,服務輸出減服務輸入方面為香港GDP帶來4,093億元的額外收入。統計處在計算私人消費開支時,首先是蒐集本地市場內的消費開支,之後再加上本地居民在境外的開支和扣減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場的開支,這是因為後兩項應該計算在服務輸入(港人出外旅遊)和服務輸出(非港人來港旅遊)中。以2013年為例,本地市場內(包括非本地居民)的消費開支合共15,796億元,較私人消費14,045億元,高出1,751億元,顯示本地居民在境外的開支(1,285億元)遠低於非本地居民在本地市場的開支(3,035億元)。由此可見,訪港旅客為香港帶來巨額收入,而港人賺取額外收入後又會把收入用作消費,進一步刺激私人消費和GDP增長。當我們評估旅遊業對香港經濟貢獻時,不應忽略這連鎖效應(chain effect)。(論旅遊業的貢獻之一)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5

你咁高,我咁大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7-10  NM
 
 

 

人家結婚,親友必定送上祝福,這是合情理的禮儀。有些姻緣從外面看,好像不太對勁,感情是難以客觀去分析的事情,旁觀者看不好的關係,隨時白頭到老。有一種姻緣,不管旁觀者怎麼看,從宣佈一刻,便可斷定失敗收場,這種姻緣是強調對等的企業合併(merger of equals)。

這種合併的宣佈時刻,通常是兩間企業最高領導人站在一起,笑容滿面,齊聲預言新公司前途光明,兩間公司價值觀怎相近,二人多年來怎互相欣賞,日後一起工作將會是夢寐以求的樂趣。這一切當然是自製幻覺,合併誕生一刻,是合併企業命運的最高水位,因為下一秒開始,合併企業前途開始走下坡,兩夫婦之間「會or能」出現的問題都出現,最後離婚。近期有一宗轟動全球的對等合併,宣佈後沒有人看好,不幸中之大幸是,正式完成合併前,雙方決定不勉強下去,合併告吹。分手是這對情侶最幸福的結果。去年七月,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廣告公司,美國宏盟(Omnicom)及法國陽獅(Publicis)宣佈世紀合併,組成市值達35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廣告公司。宣佈時,兩間公司強調這是對等合併。今年五月,兩間公司宣佈放棄完成合併,財經界和廣告界沒有一個人感意外。對等合併往績九死一生,兩間廣告集團管理層不是傻人,為何偏向虎山行?我認為有三個原因:一、廣告業習慣內鬥。跨國廣告集團主要靠收購壯大規模,被收購公司通常保留公司名字,運作獨立,集團內互相競爭情況經常出現。例如Omnicom擁有廣告公司品牌,包括BBDO、DDB、TBWA等,品牌之間的所謂融合,實際是講多過做。據聞,集團內兄弟公司廝殺,比跟外人鬥得更慘烈。導致合併死亡的主要死因,是文化差異,兩間公司不能融合,不能產生協同效應,兼且互相猜忌,影響生產力,二加二等於三。廣告集團合併之死不會是文化差異,因為從開始廣告人便不相信「融合」這廢話。「籠裡雞作反」、「左手打右手」等合併產生的問題,是廣告業常態,廣告人早已熟習。兩間廣告集團管理層的可能想法是,十間子公司內鬥和二十間子公司內鬥,分別不大,合併搏得過。

二、誘因可觀。兩個廣告集團管理層挑通眼眉,不會傻到相信協同效應可增加收入,他們一定看到一些其他東西。他們是看到兩個巨型廣告集團合併,短期產生的好處,是幾乎可肯定的,這些好處是削減成本。開源須依賴一系列因素,其中包括一些自己不能控制,例如經濟環境、競爭對手的行動等,談何容易。節流卻是屬於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兩個集團變一個,出現兩個人事部、兩個電腦部、兩個CEO、COO、CFO,立即可削減這些成本,對利潤有即時幫助。合併後,節流的好處是真實和受控制,跟開源是兩碼子事。合併後節流是一次性行為,對利潤幫助欠持久性,但管理層想到自己的花紅,跟利潤掛鈎,短期內利潤升,自己荷包立即腫脹,不會考慮持久性這細節。三、我食得住佢。對等式合併死亡率特高,因為權力不可能是對等,合併後,誰話事,合併前須弄清楚。世紀廣告合併宣佈時,強調兩位CEO留任,成為新公司的Co-CEO,日後共享權力。兩個強人中之強人願意共享權力?不可能吧!宣佈時,旁觀者已不看好,但兩位當事人堅持可以融洽合作。全世界都知道權力沒對等這回事,當事人自己最清楚,但他們不在合併前處理這計時炸彈,原因是,他們都相信可「食得住」對方。合併前要求自己坐正,可能是deal-breaker,還是退一步,先氹住對方,慢慢才發功,踢走對方。問題是,兩個武功高強的CEO都是這樣想。合併的重點,永遠是關於人的尊嚴,兩個企業合併為一個,當中牽涉的問題多至難以事前一一預料,由一個共享權利的兩頭馬車領導,對等合併必死無疑。世紀廣告合併最成功之處,是雙方及時看到對方不是善男信女,在正式結婚前禮貌分手,堂堂正正做回敵人。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6

識得平紮營吸新丁

014-07-10  NM
 
 

 

在職場上,他們獨當一面,鄧志恆(Vincent)是Big 4會計師、徐家偉(Eric)是工程師、黃冠中(Paul)是歷奇教練、單浩霖(Calvin)是老師。日間,他們是一臉正經的打工仔,但一放工,脫下老西,便變身成充滿活力、戶外用品店Backpacker的老闆。

坊間這類店舖,多的是,不少更是紮營老行尊。四人要打入市場,營銷策略就是——平!鍊盡成本,一套背包連睡袋、地蓆套餐,售價四百多元,比坊間平兩成。不過賣得太平,竟令行家投訴,供應商「詐型」。此刻他們才知道,平,也要平得有策略。

鋪頭Backpacker位於旺角煙廠街,那只有不足三百呎的樓上鋪,放滿露營所需用品,有帳幕、背囊、廚具,亂中有序。其實坊間已有不少同類的大型商店,如旺角毅成及The Overlander等,專「殺」資深露營友。這反而開了門路給Backpacker,四位創業新丁鎖定目標為露營初哥,而且以平取勝,毛利率只鎖定在三、四成以下。然而賣得太平,令他們上了一課。

他們曾將一款Helinox便攜式戶外露營靠背摺椅,以六百六十元讓客人做預購,比門市價足足便宜了三百元﹗優惠一出,收到很多電話落單,其中竟然還有代理商「溫馨提示」!「佢哋話有行家投訴,叫我哋低調啲,唔好做爛市。」Paul指其實賣六百多元都有錢賺,但為免代理日後不再供貨,唯有即時截單。Vincent說︰「有時同行家傾兩句,都會聽到佢哋『關心』我哋、叫我哋『啲價唔好去得太盡』。」為免成行家眼中釘,他們知道,平,也要有策略。

第一招阿里巴巴入平貨

為了控制貨品價格在中低價,其中一位老闆Vincent說:「品牌儘量少賣﹗」反而在阿里巴巴網購一些內地產品,價錢平一大截。如一盞營燈,在旺角的戶外用品店,記者見最平的LED燈「入場費」要八十元,但Backpacker在內地入貨,十六元有交易。「我們會自己先試過,確保安全。」記者試用該燈,開了數小時也不「辣手」。老闆指一張坐墊,其餘店舖賣有牌子的,最平要七十九元,他們賣無牌子,優惠價只需十九蚊,「兩星期可以賣三百幾張。平嘢唔一定質素差;又抵玩,污糟咗唔會心痛。」加上無須經本地代理取貨,並無限制定價。Paul憶述,曾花了三萬元入了大量內地貨,但質素參差,如營幕骨料不同,車工又差。結果統統棄用。為了買到質素好的貨品,他們樣樣都試,間中親自上內地廠房,直接與供應商接洽。一到假期,四人就會帶同朋友露營,每次不忘帶新貨試用,「間中會出事。有次收到摺櫈樣板,感覺幾好,便用四千蚊入貨。點知部分斜度有問題、骨架因過度受力折斷,用家有機會『反櫈』。」幸好及時發現,未有賣出,但向供應商要求退貨卻被拒絕,唯有當垃圾丟掉。Paul無奈說︰「中咗伏囉,同大陸做生意有時就會咁,唯有逐次小量入貨,試啱先再入。」

第二招套餐減價掩眼法

熟客Crystal是童軍訓練班的教練,她說︰「帶童軍上呢度會好開心。佢哋只係中學生,無經濟能力,呢度好多嘢都係幾十蚊,佢哋買得起。」記者在旺角附近的樓上鋪比較,同一款迷彩雨褸,Backpacker售價七十九元,但其他店則賣二百多元。相較毅成等大型專門店,Backpacker只是士多仔。即使賣同一品牌的貨,也會選最「入門版」:「貴價嘢我哋唔入o架﹗」為了再加強競爭力,他們推出九款「超值套裝」。這些套餐由最基本的裝備到升級套裝都有,幾件產品加起來,變相減至半價至七折。Vincent透露,最好賣的入門煮食套餐,包括一個Turbo輕便闊面爐頭,原價一百七十九元,加一個三人爐具,原價二百九十九元。如單買以上兩件貨,要四百七十八元,套餐則只需二百一十元一套,平近一半以上。套餐讓他們可把貴價品牌貨夾雜平價非品牌,代理亦無得嘈。Paul說︰「而且新手乜都唔識,唔知點揀,我哋做埋套餐,方便佢哋啫!」

第三招預訂減存貨成本

除了超值套餐,他們亦一如大部分零售店,採用會員制,推出優惠。這個入會方法,相當簡單,跟759阿信屋一樣,就是「買滿一百蚊」。Vincent笑說:「所以幾乎每個客人,都係我哋會員!」Backpacker現時有一千名會員。其中一名客人馮先生是童軍,指自己屬「窮學生」,只想執平貨︰「我仲想儲印花做埋VIP,老闆話會再有額外折扣﹗喺呢度買名牌背囊會抵過出面好多。」四位老闆笑言,每次去露營,看到別人用新產品,他們都心思思想入貨出售。不過,鋪頭只有三百呎,容納不到太多貨,如貨品賣不出,存貨成本便大大提高。故大部分貨品如背囊、營帳,只會得十個以內的存貨,而其他特色貨品,他們會於facebook推出一個星期的限時預訂優惠。於客人落訂後,他們才入貨,反應熱烈,才會定期入貨。例如早前「試水溫」推出的美國品牌Osprey背囊,一星期接到十多張單,算是不錯,故他們決定入貨放在鋪頭售賣。

年宵賺六位數

四位老闆,都是英華書院的同學,老友鬼鬼,創業念頭源於一次年宵的成功經驗。一一年,四人投資十萬元在維園擺檔賣花及賣公仔,淨賺六位數字,「好難得搵到人可以夾得咁好,成個過程無爭拗,我覺得我哋會係好好嘅生意拍檔。」Vincent說。加上他們同為童軍,最喜歡於假日去戶外露營、行山,對這方面的知識最有把握,於是決定開一間賣戶外露營用品的店舖,以平價打入市場。日間他們四人都是打工仔,看鋪靠兼職員工,放工才上鋪頭幫手。四人分工清晰,Vincent管數,Eric做網頁設計,Paul負責採購及QC,而Calvin負責搵代理。由於毛利低,一定要靠薄利多銷,為增加生意,Eric用三千元設計了一千份產品目錄表,寄去各大制服團體,如交通安全隊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在一年一度的童軍大會,昔日他們是資深童軍,在場內參與盛事,今日他們則厚著臉皮在場外派單張給師弟們,「見到阿sir都要賣口乖,推薦一下自己新店。」然而,露營新手終有一天也會變露營老手,他們現時的目標顧客會愈趨成熟,鋪頭長遠也要「升呢」。他們亦開始主動接觸及代理外國品牌,現時已代理了十多個品牌,如Gregory、Deuter、Berghaus等,照顧部分資深客。一到秋季露營旺季,他們可賺六、七萬,暑假等淡季,則賺二萬元,「我哋都想增加夏季生意,最近試賣一啲水上活動用品,希望幫到生意。」

一點意見

林偉興(興sir)是露營專家,自設網站與網友分享行山、露營經驗。增加貨品種類現有爐具套裝太靚,可添加幾款更平款式,去到用一、兩次破爛亦不心痛的地步。增設出租服務只要做好保養事項,有一定市場。增加水上用品現時很多露營人士,喜歡在海邊露營,故防水及沙灘用品會好賣。

開業資料(9/13)

租金^:$24,000裝修:$16,000入貨:$145,000雜費:$15,000總投資:$200,000^二按一上

營業資料(6/14)

營業額:$110,000租金:$8,000入貨:$65,000人工#:$10,000雜費:$5,000盈利:$22,000#一名店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7

身家厚保鏢多李兆基全勝李國寶

2014-07-11  NM
 
 

 

李國寶(東亞銀行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兆基(恆基兆業、中華煤氣董事局主席再加新鴻基地產董事局副主席),一個銀行家,一個地產商,都係有錢佬,但唔使㩒計數機,講身家,點都係四叔多一大截。

75歲李國寶返工出街,除咗有司機接送,冇保鏢!早排《壹》仔見到佢走咗去Landmark間Laduree買macaron,買完行返去東亞銀行總行,全程一支公,自己搞掂。

李國寶獨來獨往,86歲嘅李兆基就大陣仗得多。

上星期日,四叔去中環剪髮,四個西裝保鏢護送,喺皇后大道中落車,四保鏢一字排開,有前有後夾住老細喺中間;行到去商場,搭自動電梯上樓,改陣式變一前三後。四叔扮靚仔一粒鐘,保鏢亦冇鬆懈,甚至高空站崗,由上而下,留意商場內有冇任何可疑人物。

身家有幾厚?同身邊有幾多個保鏢?絕對掛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