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煤制氣」疑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289

中國為治理大氣污染而採取的一個應對措施是,用天然氣代替煤炭,這也使得煤制天然氣項目成為熱點。

但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研究稱,「煤制氣」項目將極大地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並消耗大量水資源。因此,這可能是從一場環境災難變成另一場環境災難。

杜克大學在25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

中國計劃建造40個大規模的「煤制氣」項目,這將極大增加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並將釋放大量毒素,同時消耗大量水資源。

中國的大氣污染迫使各地出台「限煤令」,煤炭減少留下的能源缺口將由天然氣彌補。但是,能否保證天然氣供應成為問題。中國目前已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在煤炭產業過剩和天然氣短缺並存的情況下,把過剩煤炭轉移到天然氣上的做法受到青睞。但在治理空氣污染的同時,碳排放似乎沒有受到同等程度的關注。

杜克大學研究員Robert Jackson和Chi-Jen Yang在報告中說:

合成天然氣(SNG)排放的溫室氣體是普通天然氣的7倍。如果用於發電,SNG的碳排放量將比燃煤發電廠高出82%。SNG動力汽車的尾氣排放量是傳統汽車的兩倍。

此外,大多數「煤制氣」項目將建在遠離大城市的地區,可能是沙漠地帶。產生一立方米的SNG需要6至12升水,而普通天然氣只需要0.1至0.2升。報告說:「產生SNG將消耗大量水資源,這將加重那些本來就缺水地區的壓力。」

Jackson在一封郵件中告訴Quartz

中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使用煤炭也符合地方利益。在我看來,相比於煤制氣,開發頁岩氣將是更好的選擇,但在中國,這一技術仍在發展中。

杜克大學科學家們建議,在SNG方面,中國官員應該研究美國此前失敗了的案例。上世紀80年代,美國能源部提供了2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來建設大平原合成燃料廠(Great Plains Synfuels Plant)。該工廠於1983年開始運作,但在兩年內就申請破產了。美國能源部花10億美元買下了該項目,之後再以8500萬美元賣出。

Jackson說:

煤制氣對於中國的能源安全而言可能是件好事,但對環境卻是個災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0

「剎車」煤制氣

2014-07-28  NCW
 

因成本及環保問題,國家能源局對煤制氣提示三不:「不能不搞、不宜多搞、不能

快搞」

◎ 財新記者 黃凱茜 張伯玲 文huangkaixi.blog.caixin.com|zhangboling.blog.caixin.com 僅僅投產半年,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601991.SH / 00991.HK,下稱大唐發電)將中國第一個獲批也是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煤制氣項目——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轉讓給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

轉讓消息公佈後,大唐發電H 股開盤即漲超18%,收漲23.1%,報3.73港元,創出年內新高。而大唐發電 A 股當天則以漲停收盤。

資本市場對大唐發電剝離旗下煤化工產業如此看好,從另一側面也暴露出中國千億煤制氣項目的前景並不美好。

或許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2013年煤制氣項目迎來史無前例的「寬鬆」之後,國家能源局最近發文要規範煤制氣行業有序發展,嚴控新項目的質量和審批速度。煤制氣項目又重新步入到正常軌道。

大唐樣本

7月7日,大唐發電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新公司)簽署了 《煤化工及相關項目重組框架協議》 ,擬就大唐發電的煤化工板塊以及相關項目進行重組。

根據該協議,重組項目包括內蒙古大唐多倫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克旗煤制氣公司) 、遼寧大唐國際阜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大唐呼倫貝爾化肥有限公司、內蒙古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有限公司以及相關的配套和關聯項目。

國新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資委旗下第三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主要任務是 「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 , 「接收、整合中央企業整體上市後存續企業資產及其他非主業資產」 , 「參與中央企業上市、非上市股份制改革」 。

大唐發電出售的資產目前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經營。大唐能源化工一位高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出售這些資產是出於大唐集團業務調整考慮, 「主要是為集團減輕投資負擔,轉向自己主業」 。根據大唐發電2013年的年報披露,其煤化工業務經常性稅前虧損22億元。

作為中國首個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克旗煤制氣項目——上述大唐人士表示,該項目已進入穩定運行階段。

克旗煤制氣項目2009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計劃總投資257.1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天然氣40億立方米。2013年12月18日,項目一系列裝置投運成功,正式併入管網,向中石油北京段天然氣管線輸送煤制天然氣產品。截至今年6月3日,克旗煤制氣項目已累計生產合格天然氣產品超過2億立方米。

根據大唐發電與中石油簽訂的協議,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高產穩產期的年合同量為40億立方米 / 年,初期定價為2.75元 /立方米。

「與中石油達成的這個價格,應該 算不錯。 」上述大唐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成本多集中於1.6- 1.8元 / 立方米之間,加上當前國家對煤制氣項目0.2元 / 立方米補貼,如果按照2.75元 /立方米計算,尚有盈利。

但在華南理工大學化工與能源學院院長錢宇看來,要做到真正清潔的煤制氣,其成本實際比天然氣成本高。 「成本包括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由於天然氣比較乾淨,所以外部成本比較低。煤制氣從企業的生產成本來講比較便宜,但是考慮到未來的資源稅、生產過程的排放和使用過程的排放這些外部成本,實際比天然氣成本更高。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則認為,現在各地搶煤制天然氣都是希望國家補貼,國家不補貼就不願意做。

除了經濟成本,克旗煤制氣項目諸多問題也值得思考,而「無知者無畏」更是成了多位煤制氣項目高管對大唐進軍煤制氣領域的評價。

中石化煤化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何祚雲認為,煤制氣項目投資強度大、技術密集,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能夠把握風險才能做好,需要強大的技術團隊、有過適應化工行業經濟週期的投資經驗,很多非化工背景的企業是要交「學費」的。

一位煤制氣項目管理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直言,雖然克旗煤制氣項目已投產,但問題不少。 「其中包括技術、管理等問題。大唐發電為這個項目從電廠抽調了一些人去做高管的同時,也從化工企業找了一些工程技術人員。

但這些技術人員在項目裡處於基層,不能參與最終決策,還是要聽從電廠背景的高管,是用做電廠的管理方法在做化工廠。 」他分析稱,電廠出身的管理人員的思路是投錢就行了,因為發電領域的專業承包商不是太多,但運作一個大型化工廠時,承包商成千上萬,需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招標組織和管理。

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克旗煤制氣項目的氣化爐,對項目所用的蒙東褐煤煤質不適應,造成氣化爐內壁腐蝕以及內夾 套件等出現問題,導致停產近兩個月。

「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當時設計時 沒有考慮到當地煤種特性。 」上述管理人士還表示,電廠是一種標準化的流程,裝機量、設備都是固定標準的,可研報告做完之後基本就可以訂購了,但化工廠的設備型號各方面標準不統一,比較複雜,所以在做完可研報告、總體設計和基礎設計後,還要不斷對方案進行優化,是個動態的過程, 「化工廠的效益就是優化出來的」 。而克旗項目在設計規劃時,竟然在前期就已把三期的主裝備全部招標採購完成,而不是第一條生產線建成運行後,再根據運行實際來定第二、第三條線的設備和技術路線。

下游瓶頸

在銷售方面,煤制天然氣還受到運輸制約。目前,一種選擇是可以接入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網,賣給其下屬的天然氣銷售公司;另一種方式是企業自己建設管道,直接面對下游用戶。

以克旗煤制氣項目為例,按最初的計劃,克旗煤制氣及其配套輸氣管線項 目由大唐能源化工負責建設,煤制氣配套輸送管線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承德至北京密雲,全程359公里,最後併入北京燃氣管網。一期工程總投資完成165億元。

不過,因北京與中石油簽有天然氣供應戰略協議,大唐發電只好臨時修改管線方案,改由中石油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承建北京段115公里管線。但中石油建設的入京部分因徵地問題沒有解決,遲遲未能完工,延誤了投產時間。

「這個項目在2012年7月已產出合格天然氣,然而直到2013年底才入京。 」上述大唐人士表示,克旗煤制氣項目非常尷尬, 「雖然我們投資建設管道了,但進入北京市之後的管道運輸必須與中石油合作,這也是以後進入到煤制氣行業的非油氣公司都要遇到的問題。 」為了打通上下游的 「任督二脈」 ,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在內的煤制氣業主已著手規劃專門的煤制氣管道,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據瞭解,蒙西鄂爾多斯周邊的幾個煤制氣項目,外送主要有兩個通道,一是北控集團和中石油合資新建的陝京四線天然氣管道,另一個是由多家煤制氣業主共同投資、由中海油主導修建的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總投資200億元。中石化在新疆准東地區聯合幾家業主修建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新粵浙管道) ,總投資1590億元,直接對接各省的管網。

何祚雲認為,在管道、配套儲存系統沒有理順之前,中石化是不會輕易上產煤制氣項目的,一個裝置開工後如果兩年內不能達產、沒有回報的話,折舊損失就很大,由此導致的虧損會使項目很難持續下去。

前述煤制氣項目管理人士還表示,煤制氣行業最大的瓶頸在於目前國內的季節性調峰機制還沒有形成,這會限制煤制氣項目的盈利能力。 「從現在的可研報告看,按照門站氣價低一些的價格進行保守估算,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都在10%-12%左右,如果未來天然氣價改能夠繼續落實到位,競爭力會更強。 」

環保隱憂

在業內人士看來,煤制氣除了項目本身的技術、管理和下游利用等問題,更不能忽視環保問題。煤制氣作為煤炭消費的替代品,一方面未必能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還存在巨大的資源環境負外部性和高碳風險,從而造成 「區域治霾、全國增碳」的治理困境,亟需高度重視和謹慎對待。

李俊峰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審批了許多煤制氣項目,比如說在內蒙古、新疆的項目,大部分拿到路條但沒有開工, 「原因一個在水、一個在環境,最後的問題還是技術,很多企業包括大唐、國電,試行的都不十分成功。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賺錢,所以需要有一個國資委的企業來接盤,不至於剝離它的資產。 」一項研究顯示,每生產1立方米合成天然氣需要6噸 -10噸水。因此,中國的煤制氣目標會使每年的水消耗量大大增加,從而加劇中國的水資源衝突。

錢宇告訴財新記者,目前成熟的煤制氣技術已經有三種:碎煤固定床加壓氣化、水煤漿氣化、粉煤加壓氣化,國內上馬的煤制氣項目大多採用碎煤固定床加壓氣化,其優勢是生產成本較低,但劣勢是大量含酚廢水難以處理。

大唐克旗項目和阜新項目都只先上三分之一的負荷。 「原因之一就是等待將來有更好的工藝,更經濟地處理酚水。 」李俊峰表示,目前國內僅一兩家煤制氣企業能完全解決水處理問題。

然而,目前有近三分之二通過審批的煤制氣項目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如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等處。中國乾旱的西部完全負擔不起煤制氣項目的巨大需求。

根據 《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徵求意見稿) 》中的要求,煤制天然氣新鮮水耗應低於6.9噸 / 千立方米。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研究稱,若目前的煤制氣項目全部得以投產,新疆地區將消耗水資源6.8億立方米 / 年,蒙西地區將消耗水資源4.1億立方米 /年。

上述研究稱,中央給新疆制定的用水總量目標是2015年515.6億立方米、2030年526.74億立方米,但2013年用水量已達617億立方米,遠超2015年的控制指標。若採取工業投資置換農業用水的方式,節水工程投資成本將超過500 億元。而蒙西鄂爾多斯地區的用水量增長空間,到2020年也僅剩1億立方米。

除了水資源問題,李俊峰表示,煤制氣還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煤制氣對於降低霧霾的效果顯著,但它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高出10%-270%。 」不過何祚雲認為,按照現在的價格水平,即便算上運費,煤制氣和管道進口天然氣、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相比還是有競爭優勢的。此外,當前學界對包括煤制氣在內的煤化工之苛求並不合理,西北地區也在大規模地上馬燃煤電廠,耗水量也很大,不能撇開電廠的問題以偏概全。他表示,不應該針對煤制氣行業本身談論水消耗的問題,而應在全國的所有煤炭消費中進行比較。要把煤制氣或煤化工,和煤發電或轉化成其他能源進行比較和選擇。 「從全生命週期來看,煤轉化成氣再用來發電的能效、提供單位熱值的耗水量和直接用煤發電相差不多,但汙染物的排放要少很多。況且,煤制氣的技術還在進步,效率未來還能提升,而煤發電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很難有技術進步的空間了。 」

規範煤制氣

對一直被視作 「富煤」的中國來說,能解決「少氣」 局面的煤制氣該如何發展,中國政府目前的態度是緊急 「剎車」 。

2013年,得益於煤市的持續疲軟以及中國政府減少大氣汙染的迫切要求,中國加快了煤制氣項目的審批節奏,迎來了煤制氣項目的春天。在2013年一年內獲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煤制氣項目超過20個。根據綠色和平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不同階段煤制氣項目50個,其中實際建設中項目5個(部分產能已投產) ,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項目16個。

中國政府意識到了目前有些煤制氣項目不顧環境、水資源現狀和技術、經濟實力而盲目發展的現象,開始規範煤制氣項目。

7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規範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產業科學有序發展的通知》 (下稱 《通知》 )稱,近期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規範煤制油和煤制氣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對煤制油和煤制氣的產業准入做嚴格要求。 《通知》明確了煤制油(氣) 「不能停止發展、不宜過熱發展、禁止違背規律無序建設」的方針和 「堅持量水而行、堅持清潔高效轉化、堅持示範先行、堅持科學合理佈局、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示範項目的能源轉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汙染物排放等指標必須達到准入值。之前國家能源局人士透露,該局對煤制氣產業的態度是「不能不搞、不宜多搞、不能快搞」 ,與《通知》基本一致。考慮到國家能源秉性及國家能源戰略調整,煤制氣產業適宜以示範項目為先,合理佈局,嚴格監管,產業科學有序發展。

此外, 《通知》還對煤制油(氣)產業中所需的煤炭、水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優化資源配置做出要求,禁止煤炭淨調入省發展煤制氣煤制油氣,並提出禁止利用地下水發展煤制油氣,嚴禁擠佔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生態用水,一定程度是對近期業界關於煤制氣產業水資源危機及建議沿海地區發展的回應。

「國家對煤制油和煤制氣的政策有松有緊。 」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市場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向財新記者表示,一方面是要逐漸放開,但又不能出現「一擁而上」 、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局面; 而從能源供應結構來說,原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很高,中國的煤資源更豐富、成本較低,發展煤制油和煤制氣可實現原料多元化,煤不僅僅作為能源原料,而是要實現綜合利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