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Do or die! 放手拚了

2015-10-19  TCW

會議室裡,大夥兒激辯投標政府工程案:贊成派說業績不佳,這項專案能確保公司營運,反對派卻抗拒。就在吵個沒完時,總經理以一句「Do or die!」定案。當面臨生死關頭,激勵話語恐怕不夠力,那就用以下3句警語來當頭棒喝一下吧!

關鍵用法

Do or die! 背水一戰!

解析:字面上是「放手做,否則就等死」,引申為「無論如何都得做」,非常適合在終極行動前提出,用以激發員工鬥志。

例句:For the company's financial health, we must do or die in this sales campaign.

(我們為了維持公司的財務健全,一定得在促銷競賽中背水一戰。)All or nothing! 孤注一擲!

解析:字面上是「不是全贏就是全輸」,也很適合用來提醒旁人,「成敗在此一舉」,必當全力以赴。

例句:If we can’t win the case,we have to file bankruptcy.It's alI or nothing!

(如果我們不能拿下案子,就等著要宣告破產了。一定要全力以赴!) Make or break!攸關存亡!

解析:字面上是「不是成功,就是垮台」,表示即將展開的行動是「成敗關鍵」,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例句:丁he ruling party has to play.tS trump card and win the election.1t’S make-or-break time for the party’S survival.

(執政黨必須祭出王牌打贏選戰,此刻正是攸關它存亡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56

教育O2O繁榮背後的冷思考:興or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8.shtml

導讀 : 熱潮過去的教育O2O平臺還有希望麽?

近期,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與創業者們交流中,直指教育O2O在線家教平臺弊病:老師比學生多;家教平臺並沒有提高關於學生和家長的效率;家教去家里上課沒尊嚴,路程長耽誤老師時間。直接表態了對教育O2O平臺的看衰。

2015年可以說是O2O概念最火爆的一年,各行各業的O2O項目幾乎都拿到了融資。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在傳統教育機構信息化改革了十幾個年頭之後,教育O2O也像當初團購行業一樣火了起來。然而,熱度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年,現在的問題是,熱潮過去的教育O2O平臺還有希望麽?

教育O2O來龍去脈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說說教育培訓行業的背景。中國的培訓行業處於高度分散的狀態,兩大上市公司新東方、好未來在培訓的大盤子中,也只占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盡管到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其高度分散、割據的狀況尚未發生改變,相對應的,本地生活O2O、出行O2O這些已經高度集中。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培訓行業新東方、好未來都在嘗試各種培訓電子化措施,然而終究還是圍繞原先培訓方式的修修補補,比如把課件電子化、老師授課在線視頻化等等,並未誕生對行業有大改革的機會。

乘著移動互聯網O2O的東風,教育O2O概念也一路狂飆,瘋狂老師、請他教、跟誰學、輕輕家教等大平臺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在燒錢如燒紙的O2O行業,教育O2O也未能免俗,各大平臺用高昂的補貼吸引線下優質教師資源入住平臺。

我認識的一位在上海從事一對一培訓的老師說,早期進駐瘋狂老師平臺的老師,進駐月補貼高達6000元,授課補貼也很高,一個月收入比原先在培訓機構至少翻倍,多的時候有三四倍。

當時各大平臺都采用差不多的方式開始了瘋狂燒錢的“跑馬圈地”之旅,教育O2O的繁榮和瘋狂都始發於此。

教育O2O的價值鏈條是如何斷裂的

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能看到誰在裸泳。當補貼降低的時候,才能沈澱出平臺的價值。驗證教育O2O的時候來了。

拿之前提到培訓老師的同事作為例子,她早期到教育O2O平臺後,賺了很多補助,然而這個補助隨著時間推移正在逐漸降低。為了促進成交,瘋狂老師等平臺一味誘導她把現有的學生拉到平臺上來,通過補貼增加老師收入,降低學生學費。

補貼降低甚至停止後,該教師基本不再去教育O2O平臺上,因為沒客源。之前的交易記錄來自於自己的學生,平臺本身並未吸引到足夠多的生源存量。

究其根本,這種“拉郎配”的方式對於教(老師)與學(學生)的雙方都未能產生足夠的價值。教育O2O的交易頻次屬於高價、低頻,試錯成本非常高。O2O平臺的本意是希望通過信息匹配來降低老師和學生的選擇成本,進而賺取信息差價。

而現實是這種補貼起步的,草莽式的匹配對教學雙方產生的價值非常有限,也沒能改變教學雙方的匹配習慣。跟出行不同的是,教育行業有天生的同學圈子,很多老師的口碑來自學生,新的生源來自現有學生和家長的介紹,而一個培訓老師的課程只需要不多的學生就可以填滿。

換句話說,教、學、平臺這三者不能達成正向循環。信息匹配越好,教學雙方都不停留,直接線下交易去了,而信息匹配做不好的話,教學二者都不來,平臺更沒有價值。

在O2O行業,教育O2O平臺價值鏈條斷裂的情況最為明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瘋狂老師打造“名師工作室”,希望把C2C的平臺做成B2C的模式,就像淘寶時代再開設天貓一樣,或者像滴滴打車到滴滴專車、快車以及後續系列產品一樣。

然而這種升級很難,因為在補貼時代擴張的當量不夠。滴滴打車通過補貼改變了用戶習慣,在完全不補貼的時候,每天依然有百萬訂單,但是瘋狂老師等平臺,因為沒有創造價值,在補貼降低之後,交易量大幅降低,很多掛在平臺上的老師發現沒有新的生源,生計來源依然是線下培訓機構時期積累的。

沒有肥沃的土壤,自然提不上生長出更多的產品。所以,瘋狂燒錢之後的教育O2O,很可能面臨的是全軍覆沒。當然,這里提到的是,失去迅速成長為一個大公司的可能,比如像滴滴那樣估值200億美元。而非一無是處。畢竟退一萬步說,培訓機構本身就很容易覆蓋成本、賺錢。是很好的生意,但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喧囂過後,價值主導未來

在O2O賽道中,變道並最終實現超越的例子並不少,最典型的是滴滴從打車到後續一系列產品。美團從團購到電影、酒店等多品類覆蓋,雕爺的河貍家也可以算一個,從美甲到美容。

那麽教育O2O的轉型契機在哪兒呢?必須是價值呀。學生需要什麽?靠譜的老師,標準化的課程,以及性價比高的價格。老師的需求則是更好的教學結果以及更高的個人收益。

在教育O2O平臺上,最初設想的通過交易積累雙方評價,進而降低學生家長的決策成本,把K12基礎教育資源外加打包“服務”來進行售賣。這些服務流於表面,比如說老師對學生的態度、上門服務等等,但並不能確保對教學結果做出升級的保證,甚至會出現俞洪敏提到的“時代尊嚴”的問題。強調老師“上門”、“服務”,不僅無助於提升反而有可能降低學生的成績,因為學生可能不聽話。

所以價值藍海應該是,如何用技術手段提高雙方的教學效率,或者說,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合理開發模塊,老師的備課、知識點提煉、課程重點,都應該在產品中得到體現。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績,也應該在產品中得到追蹤。進而降低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溝通成本,而非更早期選老師的決策成本。

標簽 教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58

改良or顛覆,C2M電商路在何方?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8/154921.shtml

導讀 : 最近看到了許多關於C2M電商的消息,有人甚至預言C2M將顛覆“一超多強”的中國電商格局。C2M究竟是個什麽鬼?它擁有什麽樣的魔力?它有哪些坑?它是否真有本事從B2C電商手中搶班奪權?它和供給側改革又有什麽關系?

溫3

最近看到了許多關於C2M電商的消息,有人甚至預言C2M將顛覆“一超多強”的中國電商格局。C2M究竟是個什麽鬼?它擁有什麽樣的魔力?它有哪些坑?它是否真有本事從B2C電商手中搶班奪權?它和供給側改革又有什麽關系?我們不妨一起探討之。

C2M:為連接而生的“短路經濟”

C2M即Customer to Manufactory,又稱“短路經濟”,可簡單概括為“預約購買,按需生產”。它的業務邏輯是:工廠直連消費者,砍掉流通加價環節,最大程度的去中間化,讓消費者以最低的價格買到高品質、可定制的產品。

從理論上來說,C2M模式最大限度的迎合了電子商務去中間化的趨勢,為C端消費者帶來售價更低的商品。對制造商來說,“按需生產”能夠消滅庫銷比,有訂單再生產,沒流量就不開工。

可定制是C2M的另一特征,我認為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是C2M最大的亮點和優勢。現在的電商行業,得90後者得天下,越年輕的消費群體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就越強烈,C2M恰恰迎合了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的需求。

目前,C2M電商平臺呈現出兩種形態,一種是第三方C2M電商平臺,另一種是企業C2M電商平臺。無論是哪種形態的C2M電商其存在的價值都在於“連接”需求和生產兩端:將消費需求和生產流水線連接起來。

冷靜!坑還沒填完,別急著談顛覆

1、需求生產長周期下的消費體驗困局

消費需求有極強的即興化特征,消費者遇到心儀的產品自然希望即刻獲得之,但C2M模式以預售模式為主,預售訂單的歸集需要時間,制造商接到預售訂單後的生產需要時間,導致產品從購買行為產生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戰線拉得很長,通常需要15-30天。

消費的流程周期被拉長,消費行為所帶來的愉悅感被大大削弱,諸如“之前喜歡的東西,現在沒了感覺”等情況時有發生。在B2C電商已經能夠做到“次日達”的當下,C2M的購物時效性體驗上存在短板。

C2M的時效性短板在鞋服衣帽等季節性產品和時尚型商品上尤為突出。產品收到時,季節已過,沒法再穿,提前銷售季節性產品是緩解該問題的方式,但絕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具有超前意識,而是需要了再買,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何其難哉!對追求時尚的用戶來說,收到產品時,流行的趨勢已經變了,為了追求潮流卻落在了潮流之後。

傳統商業中高庫存有可能造成商品積壓和浪費的風險,但流通效率和消費體驗得到了保障。我認為,完全消滅庫存的想法並不可取,C2M模式需要做的是找到按需生產和合理庫存中間的平衡點,建立合理“輕庫存”,這需要長時間的樣本數據積累和計算模型支撐,目前的C2M平臺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2、分散訂單和集中生產的博弈

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生產方式從手工作坊的來單加工轉變為流水線批量生產,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

C2M模式為了做到零庫存,讓生產行為由C端消費者發起,這便導致訂單的零散性和分布不均,如果來自C2M平臺的訂單量並不大,對制造商來說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了保證按時發貨,又不得不做,但為了這不多的訂單開機生產,制造商是虧本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制造商在與線上平臺合作的過程中,無論是B2C平臺還是C2M平臺,線上仍然只是一個渠道,雖然線上渠道在整體銷售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大,但絕沒有只為了線上訂單而生產的制造商。站在制造商的立場,既然生產線一直在開動,那麽多加一點產量,也無不可。

3、現在談顛覆?還太早!

前段時間,一家第三方的C2M電商平臺說他們70個人的小公司重新定義了全球零售業,讓馬雲都坐不住了,他們把自己比作“蝴蝶效應”里的那只煽動翅膀的蝴蝶。新模式替代舊模式是商業發展的自然規律,但我認為,說C2M電商現在就有能力顛覆以B2C為主力的國內電商行業還為時過早。

對制造商來說,按需生產,消滅庫存風險固然很好,但庫存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是一夕之間想滅就能滅掉的。C2M電商至少需要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積累制造商的庫存數據,優化庫存風險與經營效率的計算模型,力圖縮短產品從C端發起再回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

C2M電商的當務之急,除了教育市場,讓更多人接受C2M模式之外,更應該踏踏實實的去擴大訂單數量。C2M模型建立在需求極大豐富、集中爆發的基礎上,一旦在預售期無法保證充足的訂單數量,制造商開機生產就等於賠錢,C2M的電商模型就是空中樓閣。如果單量上不來,為了活著,為了平衡投入產出比,C2M電商必然要提高客單價,也就是漲價,而漲價帶來的將是模式的覆滅。

動力:C2M真正的價值在供給側改革

盡管C2M存在一些問題,但每種模式都會有問題,更何況相比B2B、B2C這些成熟的電商玩法,C2M還只能算個小表弟。在我看來,自帶改良基因的C2M最大價值是給M端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提供了一條電商化轉型的可行性路徑,這與國家正在倡導的供給側改革不謀而合。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確定為今年要重點完成的八項工作之一,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

近兩年,國家政策從互聯網+到供給側改革,都是力圖從生產、供給端入手,激發傳統制造行業和企業的活力,調整供給結構,啟動內需,為經濟發展尋求新動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供給側改革,落地到傳統企業可以理解為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轉型。

之所以在討論C2M的時候提到傳統企業轉型,是因為我認為C2M的電商模型是目前為止最適合傳統企業電商轉型的模式。制造商可以通過C2M電商直連C端消費者,從而改變傳統企業電商化得靠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現狀,擺脫掣肘,將主導權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

如果說前幾年企業在考慮電商化轉型時還在頭疼技術能力、成本投入、流量和運營,那麽現在企業轉型電商所需的各類系統工具形成模塊化,包括C2M在內的各種電商模式的解決方案也逐步流程化,它們有效的降低了企業轉型的投入成本和技術門檻。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到各類To B的企業級服務商已經有能力解決企業電商化轉型的各類痛點。據我所知,已經有不止千米網一家電商服務商針對企業用戶推出了專門的C2M電商系統,大家都想趕上C2M的這趟早班車。

中國電商行業金字塔形的行業結構日漸清晰,巨頭越做越大,流量越來越集中,供應鏈生態走向傳統,電商巨頭們的強勢比起當年蘇寧、國美等零售行業巨頭有過之而無不及。坐以待斃還是自主轉型?想想在面對電商巨頭時的被動,傳統企業們面前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少,是時候認真考慮一下了自主轉型的可能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31

矽谷華人工程師:回國創業or留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2/155155.shtml

導讀 : 不管你是回國創業,還是留美工作,還是在美國創業,你都一定要去了解中國。

一個是為數不多能在美國盈利的中國上市公司獵豹移動的CEO-傅盛,他對國內外互聯網的格局深有體會;他帶著獵豹移動在美國和Facebook,Google玩著你畫我猜的遊戲。另一個是已經投資了近百家初創公司的威基金創始人-郭威,他對矽谷高新創業行業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帶著國內的投資人一起為矽谷的華人創業者們助威助力。當這兩股力量聚在一起,會有什麽樣的火花呢。

眾多的矽谷華人創業明星一起來和你探討互聯網行業的未來

桑文是MIT機械工程學博士,Smarking 的創始人。作為第一個給停車行業提供SaaS數據分析的企業,Smarking瞄準了100億美元的美國市場以及400億美元全球市場。

黃何現於舊金山創立MailTime簡信,致力於顛覆傳統電子郵件冗長複雜的通信形式,將簡潔的即時通信體驗引入開放的電子郵件協議。

Mike Xu 在自家車庫創始了GrubMarket 並在兩年內擁有了1900萬美元的營業額。

Teck Chia是矽谷知名移動端軟件開發者, 他曾帶領Facebook移動團隊開發了社交功能的開放式平臺,並成功幫助超過700萬款第三方應用加入Facebook社交功能,此項目占了早期 Facebook營業額很重要的一部分。

Robert是Kosmix的早期成員之一,Kosmix於2011年被零售巨頭沃爾瑪以超過3億美金價格收購,並最終成為沃爾瑪電子商務戰略中心Walmartlabs的前身。

本期討論話題-(回國還是留下)

中國的優勢

已經睜開了一只眼的沈睡雄獅

“Time to Copy China”——雷軍。細細想來,不無道理。

中國技術層面的火速跟進矽谷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中國作為互聯網兵家必爭之地,各大公司都想來分一杯羹。同樣的公司,放在中國盈利就能翻五倍。但是把如今的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和國際互聯網公司相對比後,你會發現中國的公司還真是有很多優勢。如今論互聯網技術,美國的優勢已經不那麽的明顯了。今天的中國也到了“路上一塊廣告牌子打死10人在地,其中9個軟件工程師”時代。從行業成熟度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傳統行業

“移動互聯網行業已經沒有了技術神秘和戰略神秘”。-傅盛

大家技術一樣的時候,我們就比誰人多嘛,那你自己想想誰家工程師會比較多啊?誰寫代碼會比較快啊?中國人自古刻苦勤奮,一天12小時的工作優勢就盡顯無疑了呀。一個禮拜一個新產品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傅盛說:“一個成熟的行業要靠執行和效應,而這一點中國人擅長。東方行業一直都是輕思考,重執行。美國擅長於尋找新的產業機會,但是說到成熟行業的執行力,美國則一直都是弱項。”

汽車做得好的是德國日本,彩電做得好的是日本韓國,冰箱中國做的也不錯。在成熟行業中你真的很難找到美國品牌不是麽?在互聯網世界成熟的今天,必須靠執行力取勝。中國執行力的優勢體現才剛剛開始。

中國以前輸在技術不如人家,什麽高端機器啊,高級人才啊都要靠外聘。雖然現在這樣的現象還存在,雖然當你還在創新手機的時候,人家美國已經在搞火箭回收和人工智能了,但是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了。那麽在互聯網這個行業里面,大家就比比戰略吧。在戰略層面,中國是豪不遜色的,甚至很多方面都可以甩外企好幾條街。這個不難理解,你看看孫子兵法就懂了,畢竟老外看不懂。

回國創業

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是留下矽谷繼續做高薪工程師,還是回國做個創業者,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力挽狂瀾。RedCube知道所有矽谷的工程師都在今天這個世界創業熱潮的勢頭中蠢蠢欲動。誰不想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但同時,RedCube相信所有工程師朋友們也知道創業其中存在的風險,都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兩頭都沒抓住。這也就是為什麽郭威和RedCube合作舉辦了這一次講座,我們希望能夠為大家揭開心中的顧慮。

傅盛覺得“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創業是在看不清的霧里找機會,想要找到機會需要勇氣。

1.創業是一種堅韌的態度和極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2.創業需要放下很多的已經擁有的東西,去賭一個未來

3.創業是一種極致的意誌力

4.創業是在不成熟的領域去尋找更大的未來

5.創業心態(全力以赴)+簡單文化

6.創業就必須經常去北京,就要走出門去跟進消息

7.創業本質就是自信得在不確定中尋找機會

8.創業者需要有理由的堅信自己

9.創業者對中國的市場要有敬畏之心,中國市場不是你看幾條朋友圈就能了解的,它太過於獨特

10.創業者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11.創業者要找個好的partner

12.創業者要學會面對失敗

13.永遠沒有更好的創業時機

傅盛創業那會兒,08年,創業環境遠不如現在。但是人家照樣一天30元一杯咖啡,咖啡館從早坐到晚的把業給創了。創業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創業整件事情就像是打太極一樣,無形卻非常有力量,非常的智慧。同時恰恰是這無形讓你無法教科書般的系統學習,讓你覺得恐慌。是的創業有風險,但是你又拒絕不了它的魅力。

創業了你就自由了麽?

郭威做為近百個初創公司的投資人,他看到的創業者的真實生活狀態是最客觀的。千萬不要因為你覺得工作太沒有自由,想要體現人生價值而去創業。郭威想告訴你,最沒有自由的是創業者。你上班還可以朝九晚五,等你創業了你就真的是朝五晚十二了,什麽個人興趣愛好,你就更別提了。創業者需要頂著的壓力是巨大的。工作的時候你擔心最多的是你會不會丟工作,創業了你擔心的就是別讓你的員工們丟工作了。“當CEO的1000多天,只有3天是開心的”這一句流傳於矽谷的金句是最能表達創業者的真實狀態的。

在文章的最後,傅盛希望你們記住

“不管你是回國創業,還是留美工作,還是在美國創業,你都一定要去了解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13

廣電總局新規:手遊廠商的好消息or壞消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3/156291.shtml

廣電總局新規:手遊廠商的好消息or壞消息?
麻策 麻策

廣電總局新規:手遊廠商的好消息or壞消息?

“一個行業不能沒有規範,如果監管部門的介入能夠給行業帶來一些變化,總歸是好的。”

i黑馬 6月3日消息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了《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規範移動遊戲內容審核、出版申報及版號申領工作。公告顯示,通知自7月1日起執行,未經廣電總局批準的移動遊戲,將不得上網出版運營。

通告一出,眾多網友即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抵觸不滿情緒。

“以後手遊也只能打鬼子了。”

“對獨立開發者滿滿惡意。中國手遊創新已死?”

……

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贊成和支持。

“整理整理那些快餐類的吸費遊戲倒是不錯。”

“雙手雙腳同意,所以侵權遊戲能趕緊X了嗎?”

……

一名手遊從業者告訴i黑馬:“(《通知》)對於小CP來說可能會比較頭疼,但實際影響不大。”

他表示,其實監管向來都挺嚴格,只是這次又強調了下。“以前可能會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產品那麽多,監管部門肯定也會有遺漏。”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出版遊戲約750款,移動遊戲占比49.7%。此外,“混亂”的市場也導致許多產品遊離在監管之外,抄襲與侵權現象嚴重。

操盤過多例遊戲投資的博派資本合夥人鄭蘭認為,《通知》的執行會讓遊戲行業更加規範。“過去整個行業從題材到制作再到發行的過程,實際上監管是不太規範的。當然大家對這些所謂的監管有褒有貶,而且流程上來講也會增加一些手續,但是我覺得總體上對遊戲行業有促進。”

近年來國內移動遊戲市場發展迅猛。據《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14.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7.2%,在所有遊戲品類中表現最優。在愈演愈烈的競爭大環境下,移動遊戲市場需要更加嚴格的規範來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個行業不能沒有規範,如果監管部門的介入能夠給行業帶來一些變化,總歸是好的。”鄭蘭認為,《通知》真正影響到的只是那些“靠題材打擦邊球或某些流程上采用不合理手段去獲得利益的團隊”,不會影響正經做遊戲的公司,而且對它們而言反而是好消息。

以下為《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廣電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出版廣電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各遊戲出版服務單位:

為進一步規範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秩序,提高移動遊戲受理和審批工作效率,根據《出版管理條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及相關管理規定,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稱移動遊戲,是指以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為運行載體,通過信息網絡供公眾下載或者在線交互使用的遊戲作品。

本通知所稱移動遊戲出版服務,是指將移動遊戲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下載或者在線交互使用等上網出版運營服務行為。

本通知所稱遊戲出版服務單位是指取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出版服務許可,具有遊戲出版業務範圍的網絡出版服務單位。

二、遊戲出版服務單位負責移動遊戲內容審核、出版申報及遊戲出版物號申領工作。

三、申請出版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內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休閑益智國產移動遊戲,按照以下要求辦理:

(一)遊戲出版服務單位按照《出版管理條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等要求,參照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制定的《移動遊戲內容規範》,審核申請出版的移動遊戲內容,填寫《出版國產移動遊戲作品申請表》(見附件),並在預定上網出版(公測,下同)運營至少20個工作日前,將此表及相關證照的複印件(一式兩份)報送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

(二)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5個工作日內應完成下列工作:1.審核申請材料的完備性和準確性。2.符合要求的,一份申請材料和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意見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另一份由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存檔。3.不符合要求的,申請材料退回申請者並書面說明理由。

(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收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材料1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並將決定通知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複意見後的3個工作日內,通知遊戲出版服務單位。

(四)遊戲出版服務單位取得批複文件後,應按批複文件要求,組織遊戲上網出版運營,並在遊戲上網出版運營後7個工作日內,向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書面報告上網出版運營時間、可下載的地址、運營機構數量及主要運營機構名稱和是否開放充值等出版運營情況;超過預定上網出版運營時間20個工作日仍不能上網出版的,應及時向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書面說明理由。

四、申請出版非本通知第三條範圍內的國產移動遊戲,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互聯網遊戲作品和電子遊戲出版物申報材料的通知》(新廣出辦函[2014]111號)(以下簡稱《規範通知》)和《關於啟動網絡遊戲防沈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新出聯[2011]10號)的要求辦理,其中,《規範通知》附件1所列申報材料中第(二)至(六)項變更為提交《出版國產移動遊戲作品申請表》。

五、申請出版境外著作權人授權的移動遊戲,按照《規範通知》和《關於啟動網絡遊戲防沈迷實名驗證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辦理。

六、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遊戲的升級作品及新資料片(指故事情節、任務內容、地圖形態、人物性格、角色特征、互動功能等發生明顯改變,且以附加名稱,即在遊戲名稱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副標題,或者在遊戲名稱前增加修飾詞,如《新××》,或者在遊戲名稱後用數字表明版本的變化,如《××2》等進行推廣宣傳)視為新作品,按照本通知規定,依其所屬類別重新履行相應審批手續。

七、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遊戲變更遊戲出版服務單位、遊戲名稱或主要運營機構,應提交有關變更材料,經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理變更手續。

八、移動遊戲上網出版運營時,遊戲出版服務單位應負責遊戲內容完整性,須在遊戲開始前、《健康遊戲忠告》後,設置專門頁面,標明遊戲著作權人、出版服務單位、批準文號、出版物號等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信息,並嚴格按照已批準的內容出版運營。遊戲出版服務單位負責審核並記錄遊戲日常更新,對擅自添加不良內容的行為,應及時予以制止;對不配合的,應及時報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處置。情節嚴重的,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可按相應程序辦理遊戲出版批準撤銷手續,並追究相應責任。

九、移動遊戲聯合運營單位在聯合運營移動遊戲時,須核驗該移動遊戲的審批手續是否完備,相關信息是否標明,不得聯合運營未經批準或者相關信息未標明的移動遊戲。

十、各類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生產和經營單位預裝移動遊戲時,須核驗該移動遊戲的審批手續是否完備,相關信息是否標明,不得預裝未經批準或者相關信息未標明以及侵權盜版的移動遊戲。

十一、各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人員與技術設備,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屬地已獲批準移動遊戲出版情況的監督審查,並將審查結果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十二、已獲批準且涉及異地運營的移動遊戲,由受理申請出版該遊戲的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按本通知第十一條負責相關監管工作,異地運營機構所在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配合進行日常監管。

十三、本通知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未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的移動遊戲,不得上網出版運營。

十四、本通知施行前已上網出版運營的移動遊戲(含各類預裝移動遊戲),各遊戲出版服務單位及相關遊戲企業應做好相應清理工作,確需繼續上網出版運營的,按本通知要求於2016年10月1日前到屬地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補辦相關審批手續。屆時,未補辦相關審批手續的,不得繼續上網出版運營。

十五、未按照本通知要求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即上網出版運營的移動遊戲,一經發現,相關出版行政執法部門將按非法出版物查處。

十六、請各省級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實施,並及時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廣電總局 移動遊戲 審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92

最強經濟學家陣容激辯負利率:經濟的蜜糖or銀行的砒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056.html

危機後時代,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QE)在全球大行其道,“流動性幻覺”制造出繁榮的美妙假象;在QE邊際效應漸失後,負利率政策更是火速接棒。然而,全球經濟增速相較於危機前並沒有顯著提升,日元更是在寬松加碼後不跌反升。全球央行的信用危機正在凸顯。越來越多聲音開始質疑,負利率究竟是救兵還是毒藥?若是後者,我們究竟還剩什麽招?

在由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和第一財經研究院(CBNRI)聯合主辦的“負利率、非常規貨幣政策和國際金融體系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和韓國的頂級經濟學家熱議負利率的利與弊。出席學者包括:韓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韓國G20前Sherpa李一衡(Il Houng Lee),SAIF執行院長張春,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本場研討會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CBNRI院長楊燕青主持。

“我認為全球經濟體不應該過度依靠貨幣政策,不少國家的財政刺激空間甚至也已經耗盡,此時我們需要嚴肅地看待並執行結構性改革。” 李一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圖說:危機後,全球三大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極速擴容)

李一衡:過度QE導致實際負利率

在李一衡看來,低利率或負利率將使投資者加速追逐風險資產,最終導致風險定價失衡、資本錯配。“一旦利率正常化,整個體系可能就會出現大問題。”

他表示,日本最大的銀行對日本央行負利率政策表示了不滿,因為其造成了貨幣升值、股價下跌。“在負利率過程當中你必須想辦法推動信貸需求,但是銀行發現,事實上,在負利率情況下並沒有給人們帶來貸款需求,所以金融機構還是要承擔損失。”

此外,投資者對債券價格的上漲表示擔憂,“低利率外加QE讓投資者更願意去追逐長期、風險更高的資產,這會導致錯配,也就是說誰都能夠借得到錢,而金融體系沒有這種能力來區別投資者的風險。一旦出現利率正常化,整個體系可能會出大問題。”

李一衡指出,美國此前長期維持利率接近零,希望借此能夠解決債務問題,但是我們看到隨著經濟回暖,低利率或資產錯配的方式必須得到糾正。這也是美國開始啟動加息的原因。

當然,李一衡的觀察並不僅僅停留在當前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其更為關註的是,實際負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的出現究竟對經濟意味著什麽?又是否應該出現?

歷史數據顯示,G10國家平均10期政府債(剔除通脹)的未加權平均值為1.5-2%,在19世紀80年代以及20世紀20年代,如果除去兩段戰爭時期(實際利率跌為負值),該值為2.5-3%。長期實際利率在戰爭期間變為負值,的確腐蝕了投資回報。

“因此,除非經濟體處於非常規壓力之下,例如戰爭或自然災害,小幅的正利率可能是一個常規(norm)。”李一衡指出,以美國為例,平均戰後的十年期國債利率(剔除通脹)為2.5%,與G10國家相近。10年期政府債利率在1947-1975年、1979-1980年以及2011-2012年短時間內跌破0,這些階段性的偏離長期均值可能是高通脹沖擊所致。實際利率在20世紀90年代高於平均值,而在2000年後開始低於長期平均值。

當前,實際利率究竟應該是正、零甚至是負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基於歷史基準,當前顯然處於低位。發達國家的期限溢價波動不斷,但趨勢是不斷下降。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究竟是當前經濟環境中的什麽特點導致長期利率在這些經濟體里低於歷史均值,且甚至跌入負區間。

李一衡表示,當前與過去不同點還在於,低利率或負利率反映的是實際利率的下降,但並不是因為高通脹(事實上全球面臨通縮風險),可能是因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的傳導效果出現了時滯。

巴曙松:大量債務積壓滋生負利率

在巴曙松看來,負利率或低利率出現的大背景實際上是債務的大量積壓,所以只要有發達國家債務負擔大量積壓,低利率和負利率的環境可能就很難改變。

“確實有嚴格的文獻證明,低利率和負利率有利於緩解債務積壓(debt overhang),而且低利率和負利率確實增強了財政政策效果。所以,在目前歐美這些發達經濟體債務比例非常高的背景下,與此相關聯的一個選擇可能就是低利率和負利率。”巴曙松稱。

然而,負利率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並不那麽美好。

“實際上在金融機構的商業、經營模式中,到目前為止是沒有負利率這一個假設條件的,所以負利率的出現會形成對商業銀行現有商業模式的破壞效應。其風險收益的定價等在此之前是沒有這樣一個假設變量的,”巴曙松認為,如果負利率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很可能會對商業銀行現有的經營方式形成巨大沖擊,“這就會倒逼銀行放貸,把錢貸給原本不夠格的客戶,追求更高風險的業務品種。”

更值得註意的是,他從商業銀行層面也觀察到,在負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也在嘗試做一些適應性的調整,這也被稱為“逃避行為”。“特別是有全球性布局的銀行,其會把超額儲備金從征收負利率的央行轉到其他不收負利率的央行,或者大量持有隔夜拆借等一些無風險的現金替代資產,使得負利率在商業銀行層面的傳導不及預期,所以負利率其實正在對商業銀行形成一個破壞效應,商業銀行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嘗試逃避。”

“如果負利率到了全面實施的時候,這對整個銀行商業模式會形成巨大的沖擊。”巴曙松表示。

張春:日本負利率可能已經失敗

談及負利率,日本央行可能是最為尷尬的一家央行,其也是繼幾大歐洲央行後首個啟用負利率的亞洲國家。然而,負利率首次登臺便導致日元不降反升、日股暴跌,與日本央行的初衷背道而馳。

“可以說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可能已經失敗了。而美國經濟學界的研究皆認為,負利率在美國的實際操作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張春指出。

在日本,負利率仍僅僅適用於部分超額存款準備金,銀行存款本身還未到負利率,而歐洲的確由銀行實行了存款負利率。 “我個人覺得在實際操作上面,經濟學家都認為是負利率是不可能的,負利率在英文里面意思就是‘你不可能負下去’,否則儲戶就不把錢放在銀行里,直接持有現金即可,現金即等於零利率,不可能是負的。”張春稱。

“當然,現在很多東西還是要靠銀行來支付,所以儲戶可能有時還需要把一些錢存放在銀行以求方便,勉強承受一定程度的負利率。但我仍然覺得,負利率在實際操作上仍不可能實現。

邵宇:經濟全面過剩導致名義負利率

在邵宇看來,若負利率是指實際負利率(名義利率-通脹),中國其實並不陌生。過去30年里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實際利率有一半以上時間是負的,這是因為中國通脹比較高,“現在的問題就是名義利率也開始變負,這就因為通脹變成了通縮,所以一個核心問題是——為什麽通脹會變得越來越低?”

“盡管大家可能會不同意,只是覺得生活的成本還是很高,但只要看一個數據便可知曉。在過去三十年里,中國年化M2(廣義貨幣)供應每年增速是21%,持續了30年,這期間中國的年化通脹率大約是5%,而我們經濟增長約為10%。5%是通脹,貨幣供應是21%,可見跟整個貨幣流動性投放速度相比,這點通脹其實不算什麽,在全球也是如此。”邵宇稱。

與過去相反,現在我們在低通脹下產生一個負的名義利率,這就發生了根本變化。“究其原因,中國或全球以前可能是短缺型經濟,現在可能變成了全面過剩的經濟體,”他表示,之所以利率為負,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負債或者是資產來對匹配儲蓄資金,即投資標的不能夠產生足夠、可持續的利潤來回報投資人,所以才會進入到一個沒有實際信貸需求的負利率的環境。

管濤:中國當前不會收緊貨幣政策

當然,例如日本的負利率政策在中國推行的可能性幾乎為0。相反,隨著美國貨幣政策大方向趨緊,且有觀點對於此前中國信貸放量或將導致通脹風險上行表示擔憂,那麽就中國央行而言,貨幣政策會否因此收緊?

管濤指出,“要緊縮貨幣政策的話,應該是出現了通脹的壓力,最近這些數據都不太支持通脹走升。”

根據最新發布的CPI數據,5月CPI 同比增幅從4月份的2.3%降至2.0%(高盛預測為2.2%);環比折年增幅為-0.1%(4月份:0.7%)。其中,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從4月份的7.4%降至5.9%。 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持平於4月份1.1%。

此外,“貨幣政策收緊會增加企業的償債負擔,也不利於去杠桿,”管濤表示,如果沒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以及資產泡沫風險的情況下, “我認為央行現在面臨更大的挑戰在於——是不是不是進一步寬松? 這是央行比較糾結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8

DUDU出行or DiUDiU打車?段子手們坐不住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2/157816.shtml

DUDU出行or DiUDiU打車?段子手們坐不住了!
i黑馬 i黑馬

DUDU出行or DiUDiU打車?段子手們坐不住了!

今天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在一起了,看看段子手們又有什麽傑作?

每次有大新聞,都是一次段子手們的狂歡。今天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在一起了,看看段子手們又有哪些傑作?

起個什麽名字好?

新公司應該叫什麽名字呢? 看這些人支了些什麽招。

杜蕾斯又現神文案,一個大寫的服!

640

結合雙方公司的首字母和調性,也有人提供這樣一個設計方案

640-1

下面這個有沒有更一些?

640-2

還有人方了,不會要改名成DBer(東北人)吧?

@心園桐桐1:聽聞滴滴和uber合並,有人問我,合並後應該叫啥,我說滴ber,跟迪拜同音。感覺高大上一些。

@考友論壇:我好方啊~~~滴滴與UBer中國宣布合並了!....難道要改名DBer(東北人)?

以後到底要不要用滴滴、優步打車了?

看到優步中國和滴滴合並的消息,小編在快速碼字跟熱點的同時,心想: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打車要漲價了哇?是不是還是學會騎自行車比較靠譜哇!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推文,我才覺得相見恨晚!

640-3

What?我滿懷期待的點開推文,你就給我看這個?哎,還是有車靠譜。打什麽車,買輛新車不就完啦?

@全國單身狗代表:青年問禪師:“滴滴和uber中國合並這事你怎麽看?”禪師在在紙上畫了一輛嶄新的汽車。青年恍然大悟:“大師你的意思是合並了之後兩車變一車,會像當初的出租車一樣壟斷市場?”禪師搖搖頭說:“關我屁事,我從來不打車,剛買了一輛新車。”

@在你眼中的我不是我:早上叫了個滴滴專車,司機和我聊他的人生觀 他說:我是拆遷戶,5套房子,500多萬現金,股票愛TM怎麽跌就怎麽跌!因為老子不買!我有車,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當老板,多麽自由。除了天王老子誰也命令不了我。 我說:前面那條路左拐。 他說:好的。 

還是3w的總結精辟!

@3w咖啡:資本贏了,拔羊毛的日子還會遠嗎?

到底誰是最大贏家?

猜猜此時此刻三方的內心OS可能是怎樣的?

Uber:沒有規模性、持久性盈利,不幹了。

滴滴:你要麽自己當爹,要麽利用好幹爹。

易到:創業公司,隨需應變,我們To A股。

在群眾的眼里是這樣的:

640-4

恭喜易到!不僅僅是TO A股哇,市場前兩名一合並,第三名馬上榮升為第二名!

640-5

目測易道只是贏家之一,柳老爺子才是最大的贏家啊!

@計算機世界一邊是閨女,一邊是侄女,柳傳誌或成最大贏家!

這不,柳老的聯想控股投資的神州專車也不忘跟風調侃一下:

640-6

哎,一聲嘆息!

哎......一個好好的app,說沒就沒。

640-7

App都沒了,媒體群想來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640-8

還有些人分析的頭頭是道:

@經緯張穎(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對於早期投資人來說,通過資本去促成行業的革新是每個人心之所欲,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在徐傳陞看來,經緯作為機構投資人,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早期與這些出行的“革新者們”並肩作戰...我們也非常期待能在其他行業找到它們的“滴滴出行”,推進行業創新與發展!

@李大霄(正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我國大陸運營。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標誌著我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重要消息,加速行業整合。

@李成東(電商戰略分析師):一年半前滴滴吞並了快的,快的消失了,今天滴滴又吞並了Uber中國,後者同樣也會消失!!這讓東哥想起京東吞並了騰訊電商,後者的拍拍易迅網陸續淡出視野,一個月前京東又吞並了1號店,從長遠來看,是一樣的結局!吞並未必是為了擴張,而只是為了減少無謂的補貼消耗戰。

@數據化管理:優步終於終結了自己在中國的神話,仿佛看到了另一個傷仲永的故事,當初挾全球模式進入中國,演繹了各種傳奇故事,坊間流傳各種霸道版本,企業爭相請去講營銷講分享經濟,如今泯然眾人(滴)矣!

滴滴 Ube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93

美股、美房齊瘋狂:信央媽or信經濟?

不僅美股無視“回調”傳言而屢創新高,美國樓市也熱火朝天——8月24日,美國三大股指再度齊齊收漲,美國7月新建住宅銷量意外創下2007年10月來新高。

面對此番盛景,市場分成了兩派——悲觀派認為,各界對於美聯儲持續寬松的前景過度自信;樂觀派則認為,美國經濟持續複蘇支持房產繁榮,在低利率環境下,美股仍是追求高收益的理想標的。

“美股整體就算存在回調風險,但幅度料不會太大,仍是買入時機。未來更看好估值仍被低估的小盤股表現。”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的美盛集團業務拓展董事曾邵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三大理由支持美國經濟複蘇、利好美股。“美國房產銷售創新高、就業數據等保持平穩;第二,美國利率處於低位、能源支出較低,仍是一個“甜蜜點”(sweet spot);第三,企業營收持續增長。”

就樓市而言,鎏洋置業CEO顧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薪資收入持續上升、人員流入增加,尤其如洛杉磯、舊金山房產具備較大升值空間。”

美國三大股指攀高

8月24日收盤,標普500指數收漲0.20%,報2186.90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0.10%,報18547.3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30%,報5260.08點。

嘉盛集團分析師Kelvin Wong告訴記者:“就標普500來看,小時圖(短線)隨機指標已經到達超買區域,但並未發出任何看跌背離信號,距離嚴重超買也尚有空間。這些暗示股指的上漲動能保持完好。目標2200點。”

就個股來看,百思買暴漲20%至39.23美元,創該公司2001年以來最大漲幅。此前,百思買公布的季度銷售數據大超預期。

“這展現出市場對於消費有了一些信心,” 投資機構Auerbach Grayson熟悉交易顧問Jack Duffy表示。他認為,油價反彈也使得能源企業股價受到推動;此外,地產商也是美股牛市中的最大受益者。美國3大房地產公司帕爾迪(PulteGroup)、霍頓公司(D.R. Horton)、萊納公司(Lennar)股價大漲近3%。

美國銀行財富管理部區域投資經理Mark Watkins表示,他已經在謹慎買入美國地產股和消費股,因為美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群對於經濟更加自信,並開始加大消費。

市場過於自信?

在市場瘋狂之時,“回調”的擔憂也難免相伴而行。

《華爾街日報》昨日便發文表示,“美國股市很安靜,安靜得有些過頭。”即便按照8月份的標準衡量,標準普爾500指數也極其平靜,波動幅度為20多年來該月最低水平,該指數在過去30個交易日中,只有五個交易日的漲跌幅度超過0.5%。盡管夏季交易員休假,但當前成交量萎縮幅度也遠超夏季假期的一般水平。"這種淡定是各國央行向困難重重的市場大舉註資所帶來影響的又一體現。當你可以悠閑地坐收股息並且相信決策者會提供支持時,為何還會擔心?但缺乏擔憂本身往往是令人擔憂的一個理由。”

此外,高盛的“唱衰”無疑又加重了投資者的後顧之憂。據悉,在近期一份致客戶的報告中,高盛策略師將其團隊投資組合的股票權重推薦從“中性”調至“減倉”,即在未來三個月期減持美股。

“在我們看來,股市依然處在‘寬幅扁平’區間的上限位置,並且現在接近頂點。”我們不建議增持股票,尤其在此輪股市上漲後。”高盛也指出,中國經濟放緩、全球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歐洲)、意大利銀行壞賬問題,以及美聯儲溫和加息相關預期等,這都令人感到擔憂。

不過,主流觀點認為,此次的短期看空並不代表另一次危機。曾邵科對記者表示,預計此後即使美股回調,也是健康的回調,幅度不會很大。“當指數到高位時,還是要找基本面較好、估值仍被低估的股票。因此,當前對美國小盤股更為樂觀。”羅素2000指數則代表美國小盤股。

美國樓市也瘋狂

對於美股而言,經濟複蘇無疑是一大支撐。樓市的火熱也從另一角度佐證了經濟複蘇論。

商務部周二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屋銷售創7年來新高, 7月美國新房銷量按年率計算為65.4萬套,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的58萬套,環比增長12.4%,同比增長達到31.3%。

今年的整體市場環境都利好美國樓市。例如,貸款利率處於歷史低位、收入持續上升、失業率創金融危機來新低(4.9%),這都支持房價上揚。數據顯示,7月末,平均30年貸款利率為3.48%,較去年同期下滑0.5個百分點。

根據美國房地產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數據,二手房銷售量也升至10年來新高,新屋占總銷售的10%。不過,當前的新房銷售增幅仍遠低於2005年峰值的139萬套。

分區域而言,顧瑛對記者表示,紐約低價已經比較貴,但如洛杉磯、舊金山等氣候宜人、估值仍較合理的西部地區仍有升值空間。

其實,美國樓市的升值趨勢早已開始。早在去年二季度,美國房屋中位數為18萬美元,已比一季度上漲了1.1%,和前年同期相比上漲了3.3%。從全國來看,去年二季度房價仍然要比2007年二季度出現的房價峰值——19.64萬美元低8.3%。有四個城市的房價增值翻倍:丹佛上漲15.4%,達拉斯年增12.5%,聖何塞增長12.4%,舊金山為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85

勤儉or作秀?重慶一醫院禁止員工買iPhone7違者勸退

9月28日上午,據重慶時報報道,重慶市涪陵區一家醫院卻做出了明確規定,禁止員工購買iPhone 7和iPhone 7 Plus新款蘋果手機,違者將面臨勸退的懲罰。

從網上流傳的醫院通知中可看到,凡是購買了蘋果新款手機的員工都將被勸退。通知原文表示,“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之際,iPhone 7系列手機日前上市,價格創同類手機市場新高,為了提倡勤儉節約,杜絕奢侈浪費,經院辦研究決定:禁止本院職工購買iPhone7和iPhone 7 plus,如違反本通知執意購買者,將取消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超出能力之外的購買者,院方將予以勸退。請嚴格遵照執行。”

該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後表示,網上流傳的那份通知的確是真實的。“這個通知我們醫院的確發了,但是發布通知的具體原因還需要聯系院長。”

隨後重慶時報記者試圖聯系上該醫院的李院長,但撥打多次電話後均暫時無法聯系到本人。

此前也有多名網友先後爆料稱河南南陽某公司下發文件,禁止員工購買新款蘋果手機,並稱“一經發現違規者,直接到公司辦理辭職手續。”

該公司行政部門一位劉姓工作人員說,網上傳的這份通知是真的,公司確實在9月18日下發了這樣一份通知。劉先生表示,這份通知是公司董事長直接下發的。因為看到許多因為購買手機而出現的極端事件,董事長希望自己的員工不要走上歧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33

煤炭股回落拖累股指 A股進二退一or構築雙頭

在前期高點的壓力之下,A股市場出現連續調整走勢。在煤炭股集體回調的壓力之下,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出現小幅下行,不過成交量仍維持在5000億元以上的量級。對於股指後續會繼續蓄勢沖關還是會構築雙頭下行,市場人士也開始出現觀點分歧,但相對看好後續走勢的市場人士仍占據多數。

從股指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後就呈現震蕩下跌走勢,盡管整體跌幅並不大,但全天運行於周二收盤點位下方也顯示了盤面熱點的相對缺乏;煤炭股的整體回落更是嚴重拖累了股指的走勢。最後上證指數報收3116.31點,下跌15.63點,跌幅0.50%,成交2158億元;深成指報收10817.51點,下跌53.99點,跌幅0.50%,成交3315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4.49點,下跌15.72點,跌幅0.71%,成交881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473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增加。

從股指整體運行態勢來看,在挑戰前期高點3140點之前股指通過下跌修複較高的技術指標並不意外,股指的整體回調幅度也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但是周三股指全天未能翻紅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投資者,一旦權重股熄火股指上漲的動力就顯得不足,中小創個股由於較高的估值水平短期很難接過藍籌股上漲的接力棒,這使得股指整體運行的態勢只能是進二退一!

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肖世俊認為,當前經濟基本面穩中有憂、通脹短升長降、資金面緊中有松、匯率貶後待穩、改革穩步推進、樓市嚴厲調控下資產配置荒再現,歐美政策懸疑待解,以上內外正負影響因素交織影響下,對四季度市場機會與風險均衡的整體判斷不變。需要關註的是,市場窄幅區間震蕩格局若難以打破,短期市場在反彈機會兌現後,以上負面因素若進一步加劇演化,引發市場回調的風險或需警惕。

而從最近主要的變化因素來看,國債收益率再創新低,調整風險或待釋放。短期經濟企穩與通脹低位反彈,但市場對於明年經濟下行壓力與重回通縮預期不減;同時樓市嚴厲調控資產配置荒重現、實體投資回報率偏低、放寬海外機構配置國內債市等因素。以上經濟基本面、政策面等因素共同影響下,近期國債收益率再創十年新低,無風險利率的快速回落,已在近期小幅股指反彈中得到體現;展望後市,隨著近期貨幣市場資金利率的反彈,金融監管去杠桿政策從嚴,利率債市場階段性或有調整壓力,預示對股市估值驅動力或減弱。

對於養老金入市對於A股的影響,長江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近些年來,政策層面針對養老金的投資範圍、統籌問題以及集中運營三個方面來持續推進養老金入市,目前來看,時機已經成熟。人社部發言人李忠曾表示,全國可以納入投資運營範圍的資金總計約2萬多億元,從企業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資比例來看,預計養老金投資在股市的比例約為12.0%,據此估算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初次入市的規模約為2400億元,同時考慮到養老金結余增速逐步收斂下滑的趨勢,預計2017年到2020年的新增入市規模分別為559億元、588億元、647億元和711億元。養老金入市短期有助於提升投資者情緒,長期利於改善投資者結構,促進股市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