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有理就講】中共最驚籠裡鷄 齊齊作反逼倒台

1 : GS(14)@2016-03-30 14:41:07

中共既不敬天也不畏地,更不怕鬼神,執政地位也不需要人民授權,難道中共真的甚麼也不怕?今周「有理就講」的議題為「中共怕甚麼?」歡迎讀者投稿至mailto:[email protected]。以下是中國問題專家兼時事評論員潘小濤的文章,分析中共究竟怕甚麼?中共怕甚麼?中共不敬天不畏地,既不怕神亦不信神、更不怕鬼(對很多人來說,中共比鬼還可怕),從來只有別人怕他們。正是這種「大無畏」精神,令他們做出很多「驚世駭俗」的行為。在國內,他們怕過誰呀?有誰是他們不敢抓的?貪官嗎?只要當權的領導人今天就是習近平高興,多大的老虎都能打掉,幾百萬中共幹部中,例外的只有鄧家、江家、李(鵬)家等少數幾個中共元老的家族,其餘包括曾經權傾朝野的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首席心腹令計劃、把持軍隊近十年的前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還有敢與溫家寶拍枱對罵的薄熙來等,只要有需要,都可能被拉下馬。至於民間人士,在中共眼中更是命如螻蟻,要其覆滅僅是指掌之間的事,即使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又或是對中國法律瞭如指掌的大批維權律師、法律專家,?莫能外。在國際社會,他們好像誰也不怕。美國,敢於跟它抬摃(表面上);歐洲諸國,在他們經濟好景的時候,中共還會給予一點尊重,對其抗議、交涉會虛與委蛇,但歐洲陷入經濟衰退、影響力急劇萎縮後,中共就不假辭色了,看瑞典籍桂民海、英國籍李波的命運,就可見中共的霸道嘴臉。至於日本、印度及東南亞等鄰國,中共更是愈來愈不放在眼內(表現出來的態度)。除了俄羅斯、北韓等少數幾個國家,即使是阿蓋達、ISIS等全球聞之色變的恐怖主義組織,好像中共都不怕。但是,中共真的那麼逆天,沒甚麼令他們害怕嗎?非也!有一樣東西是他們日夜擔驚受怕的,就是害怕失去政權!這是他們的死穴,且是極可能成真的惡夢。這個天大的恐懼扭曲了中共的行為,令他們失去了良心、埋沒了良知、否定普世值,做起事沒了底線、蔑視國際規則,很多瘋狂行徑皆由這份恐懼而起。他們害怕民變,即使是手無寸鐵的人民,一旦組織起來都可變成強大得足以推翻政府的力量,中共自己當年就是這樣起家及推翻國民政府的,以致所有社會組織(宗教、教育、慈善、青少年、婦女等)都要由中共領導,所有民間團體也受到嚴密控制。至於人民,不僅要洗他們腦,還要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科技的進步、電腦技術日新月異,除了便利及造福人民,同時也令中共輕易應用先進技術去追縱每個國民在現實及網絡世界的言行,防止他們有任何異見異心。也因為害怕民變,所以他們完全控制軍隊、武警、公安等,變成他們打擊異己的專政工具;他們控制輿論,協助他們洗腦及統一國人意識形態,防止普世價值的傳播;他們控制司法系統,用法院等制度去扼殺敵人;他們掌握議會(各級人大),訂立有利他們打壓敵人(包括潛在的)、鞏固政權的法例。這一切,都是緣於對失去政權的恐懼!在香港,他們深知港人瀰漫着深深的恐共、恐共情緒,故此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心力去收買香港人心,也用盡各種手段去減低港人戒心,希望全面控制香港。他們更擔心香港會成為國內民眾的追捧學習對象,他們的喉舌在報道香港時就充滿矛盾:一方面要顯示回歸後的香港是多麼美好,他們的能力比英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就強調香港的安定繁榮;另方面又要詆譭香港,把香港那些與中共水火不相容的法治、自由、平等等核心價值說得一文不值,甚至是香港走向衰敗的禍根!他們深知自己在香港不得人心,一旦全面開放普選,選出來的必定不是讓他們放心的特首及立法會,他們控制香港的如意算盤必定落空。更甚者,一個文明、自由、有普選且繁榮的香港,對中國民眾將有無窮的吸引力,更多人會拷問:為甚麼不在內地複製香港的制度?這不就成了顛覆中共的潛在力量嗎?!在此情況下,他們怎會輕易讓香港實行真普選?因此,表面上甚麼都不怕的中共,只因有一樣東西讓他們從心底裡害怕——失去政權,這就驅使他們做出很多愚蠢的事去鞏固政權。而歷史必將證明,一切以人力去扭曲社會前進方向、阻擋浩浩蕩蕩民主潮流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潘小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0/195503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33

【有理就講】中共強拆十字架 當外國勢力咁打?

1 : GS(14)@2016-03-31 14:12:40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毛澤東這名言,或多或少反映了中共過去的鬥爭與發展思維。今天的中共,又是否延續這種思維,天不怕、地不怕、人不怕?今周「有理就講」的議題為「中共怕甚麼?」歡迎讀者將文章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欄目早前邀請中國問題專家潘小濤,就中共怕甚麼發表見解(http://bit.ly/1RJITjH)。今次特別邀請到,中大崇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就早前浙江省清拆教會十字架事件撰文,探討中共是否害怕正在內地興起的基督教。以下是邢的文章:‧強拆十字架!自2014年以來,浙江省在三改一拆的行動中,以清除宗教違法建築為名,強拆了近二千所教堂屋頂的十字架,事件對中國政教關係帶來了重大挑戰。‧拆違?拆十?所謂三改一拆,指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和拆除違法建築。當局宣稱,宗教場所有不批就建、少批多建的問題,政府是處置違法宗教建築,宗教不在法律之外。對於外間批評三改一拆侵犯宗教自由,官方回應指被拆的悉為宗教違法建築,政府的行為只是執行法律,問題根本與宗教信仰自由沒有關係。國內不少宗教場所確實存在違建,但許多被強拆十字架的教堂,根本並無違規建築。十字架在沒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仍然被拆,顯然,十字架才是當局針對的對象。其實,在這場強拆十字架運動,違法建築處置工作只是表面的幌子,當局真正關注的仍是徹頭徹尾的「宗教」問題,正如省民宗委下達要求各地民宗部門的處置方案所言,此乃「用非宗教的方式處理宗教問題」。儘管當局一再辯稱,行動的本質是拆違而非針對十字架,但從運動的實際針對性觀之,十字架才是主要目標。‧不惜代價的拆十近一年多,當局拆十字架的決心,可說是不惜代價。浙江省是宗教大省,官方統計全省基督徒多達200萬,一直以來,政教關係相對和諧。但是次強拆十架,受到最嚴重衝擊的,就是官方認可的登記教會。2015年7月5日及10日,浙江省天主教兩會(編者按:即中國天主教主教團,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及基督教協會先後發表致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公開信,就省內各處自2014年來強拆教堂十字架的問題,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天主教兩會及基協一直被視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的宗教團體,如今竟公開表達異議,反映當局持續一年多的強拆運動,最終逼使部分原來支持政府的基督宗教團體也發出強烈反對聲音。結果,省基協會長顧約瑟牧師,在2016年1月,竟被當局以「挪用資金」的經濟罪名拘控,反映當局企圖以經濟犯罪起訴顧來掩飾問題,轉移視線,迴避公權在強拆十架運動中各種不當行為,及其在執行過程中各類違法違規問題,反過來以執法者姿態打擊反對拆十的教會人士。‧拆十與意識形態鬥爭當局寧願付上重大政治代價也要拆,顯示拆十架涉及更重大的政治考慮。官方文件指:「要看清十字架背後的政治問題,堅決抵禦滲透,掌握意識形態領導的主導權」,說明省政府要將十字架從公共空間中徹底清除的原因。2013年4月中央辦公廳下發9號文件,指出「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依然嚴峻」,絕不能任由錯誤思潮蔓延,讓西方反華勢力有機可成,藉此「把西化分化和『顏色革命』的矛頭」對準中國。國家安全涉及了不同的防線。2014年出版的首部《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宗教滲透」視作「文化殖民和意識形態滲透」。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通過新的〈國家安全法〉,強調要「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利用宗教名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第廿七條)。近年中央在高舉國家安全下針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防禦式鬥爭部署,確實為浙江省強拆十字架行動賦予了政治合理性。中央容許有關行動持續及擴大,自然令人懷疑及擔心中央拆十字架的取態。‧清除黨內十字架強拆十字架,也說明省領導有意識地要糾正個別宗教發展過快、多、熱的問題。他們認為基督教快速發展的原因,是由於基層黨員幹部信教所致。故在拆教堂屋頂十架的同時,當局又針對黨員進行宣傳無神論教育運動,要將黨內的十架也拆除。查中央巡視組在2014年7月至9月對浙江省進行巡視,後來提交的整改通報中,便指出了「部分地區黨員參教信教問題」,反映出部分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又要作好「部分地區參教信教黨員教育轉化處置工作」。可以說,清拆教堂十字架運動也是一場針對黨內十字架的「清黨」運動。‧反強拆到公民醒覺強拆運動期間,部分溫州信徒以各種方式保護十字架,提出非暴力抗爭、維權、捍衛憲法宗教自由等理念,象徵部分基督徒公民覺醒的開始。信徒要捍衛信仰權益,又反過來被斥為破壞社會和諧。雖然官方對此等民間維權運動予以嚴力打壓,其中聲援反拆十的基督徒維權律師張凱,以及其他反拆十的人士,更被官方以各種理由拘控;但事實上卻令更多守法的信徒被推到政府的對立面。其實,基於國家安全來拆十字架似乎十分荒謬,但卻突顯出表面強大的統治者,原來是那麼的缺乏自信與不安全。拆十字架表面上只涉及某些宗教,但想深一層,當權者容不下的,又豈只十字架?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1/19551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52

【有理就講】人生沒出路?薯伯伯:給別人聆聽自己聲音

1 : GS(14)@2016-04-13 17:05:28

窮途,未必是絕路!香港早前頻現學生自殺案,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本周「有理就講」以「出路、絕路:怎樣看生死?」為議題,邀請了旅遊達人「薯伯伯」談談自殺與抑鬱。讀者如對此議題有興趣,可將文章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以下薯伯伯的文章:人生總有幾個日子,你能清楚憶起近乎每個細節,像是照片定格。而我的那個記憶,發生在中學2年級的某日,當天午飯過後,一輛貨車剷上行人路,把我撞至雙腳折斷,腦有瘀血,並需留院治療39天,事隔20多年,臉上疤痕還是清晰可見。最讓我介懷的,是那輛貨車撞死了我最好的朋友,而我是在車禍後兩個星期後才知道此事。車禍過後,不知緣何,我發覺自己有些自殺的念頭,從來沒有實行過,但當時幾乎每天都會想到。回想那些年頭,自己應該有點創傷後抑鬱。九零年代的香港,心理創傷治療,屬新鮮事,我根本不知甚麼是抑鬱,更不知道自己可能有抑鬱,只是覺得有點不開心。我是直到2003年,張國榮死後,才知道原來抑鬱跟悲傷是兩回事。我在療傷期間,院方為我安排見了一次心理醫生,不是懷疑我有抑鬱,而是因為我的顎骨移位,要做短期的箍牙手術,兩星期內不能張開牙骹,進食甚為不便。我媽見我無甚胃口,偷偷買了家鄉雞的黑椒薯蓉,我一天能吃上10多盒,護士不知就裏,見剩飯過多,擔心我有厭食症,就安排我做心理評估。那次與心理醫生的談話時間不長,我只記得她沒有批判或分析我的話,只是很細心聆聽,間中做些筆記。心理醫生說我對之後的生活有適當預期,也許她的評估是對的,因為我大概到了中四下學期,就沒有任何自殺念頭,只是中間還是有個漫長過程。也許是自己逐漸放開,也許是因為自己很幸運,找到可以傾訴的朋友。總之,轉變的過程很漫長,也很微妙,連自己也不為意。每個人的情況都可能不同,我只是用自己當時的心態,寫下一些抑鬱時的感受:1.有次一名不太相熟的同學跟我說:「點解你成日都咁開心?」我當時覺得,你真的不了解我。也許,有抑鬱的人,表面看起來,可以是很開心,不是裝出來。2.車禍之後,有些人總會用很奇怪的理由去開解我。我心知那人好意,所以不需要重複說別人只是出於好意之類的話。車禍後兩星期,我才得知好友死去,難過哭泣,腦外科病房的護士長就跟我說:「你以為自己好慘?之前有個女仔被泥頭車壓爆頭,佢咪重慘,佢屋企人咪重慘……你要好好活下去。」這些出於好意的說話,對我而言,實在毫無共鳴。3.抑鬱是奇怪感覺,它可以很負面,但抑鬱是有癮頭。若有抑鬱徵狀,自身多少也知想法有害,還是會忍不住踩這個泥氹。每晚憑空想像,讓抑鬱感覺佈滿全身,想像身周的人一個一個離開,想像得躲在被窩裡淚流滿面。這種負面感覺,卻又矛盾地能帶給我一點安慰。任何勸你停止悲觀想法的建議,都是無效。如果有人說:「唔好諗太多」、「早啲瞓啦」、「時間會沖淡一切」、「神自有安排」,我都覺得我們活在兩個世界。4.抑鬱看起來很負面,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抑鬱會讓人有快感,聽起好像好變態。抑?的過程不是完全失控,自主意識很是強烈,並非純粹處於被動狀態,自己很多人生的念頭、思維以及世界觀,都可以在抑鬱的過程裡做出深刻的反思。我有時會想,如果人類經過千百萬代的演化,仍然保留抑鬱,也許它真的有存在價值。5.承上一點,抑鬱的過程,由於感覺非常主動,誤判自身擁有足夠能力去改變想法,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而沒意識到需要在外界尋求幫助。就像深度煙剷跟你說自己沒煙癮,因為他可以連續數天不吸煙云云,這種人其實最應該主動尋求外界幫助。6.我回顧自身轉變,算是非常幸運,找到願意聆聽自己的朋友,尤其是K君。記得那年頭,每到放假前夕就會與他煲電話粥,實在沒有甚麼話題,拿著聽筒也睡著了。有些人以為聊天一定是交換資訊,但那只是表象,找朋友聊通宵不一定是相互分享故事,也可以只是尋求安全感和慰藉而已。7.聽到別人對我訴說他的哀傷,我也同樣覺得難過,但因自身經歷,我總不願去安慰別人,因為我覺得沒作用。雖說抑鬱有藥可食,但又似乎無藥可醫。如果要幫助朋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心聆聽他們的感受,既不必覺得在幫助他,又不可以嘗試改變他,不要抱著開導他的心態,更不要分析或批判對方的想法。談話的內容可以完全跟抑鬱或自殺毫無關係,找個安靜的環境,專注聽聽對方的說法,其實已經足夠了。8.抑鬱的結束,不是一扇明確的出口,而是一條漫漫的長途。走出抑鬱的那天,當事人也許連自己也不察覺。聆聽的過程很漫長,漫長得你誤以為自己束手無策,但真的會有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新聞上看到多宗學童自殺,學童的母親走到殮房認屍,激動得昏倒過去,聽到這類報道,總覺非常難過。我真的希望,那些看不見出路的同學仔,能找到聆聽他們的親人或朋友,或者起碼給別人聆聽自己聲音的機會。數年前我打電話去車禍時死去的同學家裡,約了他媽媽出來飲茶。臨走之前,他母親忽然對我說:「我見到你去旅行,就好似見到自己個仔去旅行。」說起失去了20多年的孩子,她還是哭成淚人。一個人離去,不論走的原因是外在還是內在,就算過了數十年,卻一直是最疼愛自己的人心裡一道疤痕。假如離去的原因是內在,若然只是暫看不見前路,想走最後一步,可以的話,不如再多忍一會吧。文:薯伯伯(西藏拉薩「風轉咖啡館」館主,長期遊走於香港及西藏的香港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3/19569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06

【有理就講】點解咁多剩女剩男 卓韻芝:因為有得揀

1 : GS(14)@2016-08-04 04:06:09

本港陰盛陽衰情況加劇,不想做剩女,還是要揀港男?據統計處最新報告,港女北上嫁內地男有增加之勢,由2011年的5,867宗增至去年的7,136宗,增幅約22%。港女要同內地男拍拖,有甚麼問題?「有理就講」今次議題為「港女:吾愛,唔愛港男」,讀者如對此議題有興趣,可撰寫1,000字以內的文章,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以下是人稱「芝See菇Bi」的才女卓韻芝撰寫的文章:《風大雨大,情願單身》感謝《蘋果》的邀請,在此被委派談談香港男女的擇偶問題,為何港女不愛港男,為何單身人數上升,諸如此類,也許由於本人上一個talk show名為《你個樣好單身One Night Stand》。有話直說:如果將單身現象理解為「發生在女性身上的問題」,就是判錯症。城中現象並非「大量剩女而男人全部已婚」,並非如此。香港女比男多,但男女比例尚算平均,而香港並沒採取一夫多妻制,換句話說,市場裡有多少單身女性,也就隱喻市場中有多少單身男性。容我向閣下介紹一個地方:九龍太子區有一家健身室,白光管,沒空調,沒女性會員,陽氣極重,一個睪丸素過盛的直場(異性戀者聚集地)。男人們去,不為涼空調,而是專心一意健身。會員中有輔警、消防、文員、餐飲界,其中一位是我的朋友:27歲,當設計,異性戀,斯文,高大,英俊。然而他單身,而且身邊幾乎全部同性朋友皆單身。他告訴我:「你知道甚麼最悲?那間健身室,每逢大時大節,擠滿了人;新年、聖誕、情人節,人特別多。」我知道他為何知道,因為節日期間,他都在那裡。另一邊廂,本人有不少女性朋友,外貌可以,工作蠻好,人品可接受,絕無怪癖好......全部單身。她們晚上去哪裡呢?就是一群單身女孩互相邀約對方gathering, home cooking, wine tasting,或者捉精靈......單身現象並非女性的專屬問題,而是兩性的問題。悲哀是,達適婚年齡的女性獨身,被冠以「剩女、賣剩蔗」等污名,而且被視為「要求高,看不起港男」。相反,達適婚年齡的男性單身,只被喻為「未遇到意中人」,天剎的這群男人竟然連一個花名也沒有,男人們應當盡快上街爭取一個花名,以便爭取平等。我看普遍女性並沒看扁異性,坦白說,做得「中女」,最知世情,世道就是你選人,人選你——現在問題是大家都沒有選擇對方。現代社會,娛樂太多,手到拿來的娛樂才是真正的感情競爭者。甲認為打機實在不錯,乙認為在家看netflix很好;他倆分別認同躲在家中勝過到酒吧碰運氣。人們不僅跟其他同性互相爭奪異性,還要跟整個娛樂工業去爭奪異性的注意力。親愛的,你的情場對手不僅其他同性,還有韓劇和Pokémon。另一方面,如果將這認知為「香港現象」,未免太自我特色化;單身及不婚人士急劇增長,幾乎是大部份發達國家的共通現象。英國:結婚人士的比例進入歷史性新低點,不婚人士已經多於已婚人士[1](多個歐盟國家情況相若[2])。美國:50.2%成人單身;獨身者才是大多數[3]。泰國:單身、不婚及不生育人數持續上昇,該國此刻面對的問題是人口零增長[4]。日本:僅有單身族趨勢,更要面對要命的現象「日本年輕人沒有了性慾」[5]——因此單身並非香港問題,而是人類的命題。好了,為何單身成為現象?因為當代女性擁有經濟能力?因為傳統家庭觀念之改變?當然是啦,但這些原因太陳腐,無謂在此浪費筆墨。那麼為何單身成為趨勢呢?2006年的離婚數目,是1981年的8倍[6],這就是提示。我外婆的年代,許多盲婚啞嫁,很少人離婚,因為沒得選。我阿媽的年代,自由戀愛,社會離婚率上升。當閣下目睹這兩個年代的改變,不難預視到下一步就是「人們對婚姻的興趣大減」。如果這是一齣連續劇,上一代的劇情講到:「如果可以選,人們選離婚。」下一代的劇情,順利成章就是:「如果可以選,人們選不結婚。」而再下一集的劇情就是「人們直情懶於拍拖」。所以為何單身?因為我們有得選,因為人們自由了,這是modernity。單身現象並非「男女找不到對方」,不是太子健身室的男人沒遇上我的中女朋友,而是人們自由了,體內的「自我」宏大了,「與另一個人分享生命」的意志力也就稍減了。我深信人們仍然相信愛,渴望找到愛,但說到要「跟他者咬緊牙關,共同面對風大雨大,保持恆忍、體諒、妥協、犧牲」的話......又好像太吸引囉。就是這樣。【註】1 http://bit.ly/2aroHSr2 http://bit.ly/1SbZ9FX3 http://bit.ly/XnQNV44 http://bit.ly/2avtgJw5 http://bit.ly/2aYiVGA6 http://bit.ly/1uc0MuZ卓韻芝(簡介:卓韻芝,跨媒體創作人,暢銷作家。先後成為電影導演、編劇、棟篤笑藝人。曾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修讀美術,本月底將在港舉行Talk Show「風大雨大One night stand」。)【繼續睇】必揀港男?NO!港女嫁韓男:當公主咁錫(http://bit.ly/2alz5ZB)中港姊弟戀講李波內地男:港人咪妄想被迫害(http://bit.ly/2akNmsq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3/197209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68

【動畫‧有理就講】禮貌地講粗口?蘋民爆女高層完美示範

1 : GS(14)@2016-10-28 06:24:08

「講粗口,唔代表無禮貌」有幾真?青年新政立法會議員游蕙禎在宣誓期間加插粗口,被社會大眾口誅筆伐;但網台主持唔講粗口節目無人like,男女YouTuber拍片不斷「炒蝦拆蟹」;港姐爆粗,成娛樂版頭條。讓蘋民以筆會友的網上欄目「有理就講」,特別以「講粗口,唔代表無禮貌」為議論,歡迎有興趣讀者投稿[email protected]。以下是「蘋民」卜卜的來稿:見識過最精彩絕倫,一句點題戳在痛癢處的粗口,不是勞動人民氣勢磅礡口中飛出生殖器官互片,也不是紋身索K男女,而是一位穿Prada的marketing女高層,在IFC(國際金融中心)會議室裏談笑用兵,對着大客戶「有媽有叉」,兼令對方當場「騎騎笑納」。粗口要講得聲色藝俱全,講求動詞、助語詞、形容詞穿插互補,如莫邪煉劍、道士煉丹,皆得文武火反覆互煎,有稜有角,才能直搗黃龍。若單靠狂爆五字真言,則只屬粗疏入門版,要上得大枱,讓人明白「講粗口,唔代表無禮貌」,除了招式,更講求獨門內功心法。曾適逢其會參與過一場粗口武林大會,奇招暗發,這邊廂拳拳到肉霹靂霹靂,那邊廂彈指間暗勁飛彈,話說一位陳姓暴發CEO,在一個業務會議上談得失論前景,說到肉緊關頭,忍不住左一句「死X得喇!」;右一句「仆街喇!」男士們眼尾都偷偷瞄向在場唯一女士,只見她若無其事認真淡定在做筆記,直至CEO問:「以上我提出咁多問題,究竟有乜辦法解決?」女高層點了點頭主動發言,按筆記本上各點逐一解答與澄清,並作出實質建議,用詞專業,言簡意賅,語氣平和中帶點女性獨有的溫婉,CEO聽着聽着,起初摸鼻抓頭托眼鏡,繼而頻頻點頭,似乎相當受落,最後女高層作個總結:「產品開發及生產上的難題,八成已經解決,剩下兩成正積極改善,而且效果顯著,至於宣傳推廣,亦在銷售數字上反映了持續向上的趨勢,所以,陳先生,你先前提到的各種『死X得喇!』及『聽仆X喇!』等情況是不會發生的,請放心!」那X字與「仆X」說出來「四平八穩」,與先前一大段專業marketing報告構成一種非常「黃子華式」的黑色幽默,在IFC向海落地玻璃的偌大會議室裏,形成了一種無法壓抑的喜劇感,引發一陣爆笑,那位陳姓CEO也尷尬,怔了怔,然後整一整那條BOSS領呔,隨大伙哈哈哈笑起來。女高層「高」的地方,在於談笑用兵,不費一兵一卒,簡單直接「搬字過紙」重複對方粗口,不加主觀批判,成功製造出一種充滿矛盾與對比的立體喜劇效果,既不得罪人,也表示她不但不怕粗口,更識講流利粗口,只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她控制得住自己的一張嘴,在適當時說適當的話,完美示範了作為一個有識見有吉士的working woman,連粗口也可玩到這種層次!粗口這門功夫,使出來要時機準場合對,正如「扑嘢」,也非與任何對手、在任何地方、使出任何花式也恰當,若然搞錯了對手,找錯了地方,玩錯了花式,何止無禮貌,簡直羞家兼死得!看來,在找地方「扑嘢」的同時,我們也該好好學習一下禮貌地講粗口。讀者卜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8/198150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803

【動畫‧有理就講】大陸作家眼中的台北「成熟少女的胸」

1 : GS(14)@2016-11-06 15:48:57

內地《三聯生活周刊》文化記者、blogger、導演、作家,多重身份於一身的王小峰(真名王曉峰),日前首次到台北旅遊,返回大陸後於上月28日寫了一篇《台北散記》,文中提及台北和中國城市最大分別。他形容:「如果說台北城市細節是成熟少女的胸,那麼大陸的城市細節就是矽膠。」他曾寫過1979年發生的美麗島事件,但他遲遲沒來過台北。他當年想像着台北是座古樸、破舊的城市。想像了大半輩子,他終於造訪了台北。文章寫道,台北確實不大,和現在大陸的一個中等城市差不多,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其中的區別。他說,台北的巷子裏轉悠,仔細觀察這裏的細節,才發現,台北和大陸城市最大不同的是,「穿行於街頭巷尾,雖感覺城市有些破舊,甚至還有衰敗跡像,但它真實、可愛、自然,不那麼矯情。每個人看上去都那麼放鬆自然,不像這邊的人焦慮匆忙,言談話語之間充滿慾望。」文章提到在台北問路的感覺,不認識的陌生人細心為他指路,所以,他感覺到「一個在這邊老享受列兵待遇的人,突然被當成師長對待,真他X不適應。」,這害他後來在街上都不好意思問路了。「我常想,大陸這邊沒見過世面的人,整天在網上曬洗過的豬腦子,幹嘛不出去看看,看看人該怎麼活着。」王小峰寫道,他在離開台灣之前,特別去逛了酒店附近的巷子,他一邊走一邊想,台北是座不大的城市,「在今天大陸人看來,可能不及一座二線城市,為甚麼他們創造的流行文化影響大陸好幾代人,而大陸這邊,為甚麼在最近這幾十年給地球上製造了那麼多文化垃圾?誰能告訴我,是我們污染了世界還是世界污染了我們?」(簡介:王小峰網名為「帶三個表」,網民稱他為「三表哥」。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畢業的他,博客文風獨特,具有很強的批判性和趣味性。他著有音樂隨筆集《不是我點的火》、《答案從未在風中飄過》;博客文集《不許聯想》、《文化@私生活》;小說《沿着瞭望塔》、《山上有神》。)中央社對《台北散記》有興趣的讀者,可到:http://bit.ly/2fp7VDa閱覽全文;本欄亦歡迎讀者投稿或撰文回應此文章,本欄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6/198245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