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跌市中更應冷靜分析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07-09  NM

在每天又熊市、又暴力救市、又借錢再公投不還錢的消息中,大家能否保持六祖惠能所說「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的冷靜清醒,去分析及反思自己的投資組合?2015年剛過了一半,就借此時,重新審視調整也未為晚。以數字做分析,不一定是財務報表,以指數 及股價,再結合基本因素,是財務學上投資分析和投資組合管理的基本。今天試以較簡單的計算,結算恒指及恒指成分股上半年的表現,以給大家作參考。不似大時 代?

恒指上半年升了11%,首兩季都分別上升接近5.5%,表現平均。大家應不善忘,恒指是在4月升得最急,按月上升13%,當中大部分升 幅,是在復活節假期後的一週出現,由假期前25,276點,升了11%,至4月13日28,016點,已是上半年整體升幅。同期,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僅升了 8%。4月13日後,恒指最高僅升至27日的28,589點,較13日收市僅多升2%,之後也未曾突破此高位,反而輾轉下跌至上月底的26,250點。所 謂大時代,原來僅是升了11%的一週。今週一,恒指一天又跌了逾3%。

藍籌股股價表現

在恒指成分股中,上半年股價表現最好 的,是港交所及華創,分別上升61%及55%;股價表現最差的,是同屬賭業股的銀娛及金沙,分別下跌29%及27%。細心留意這些股份的基本因素,就不難 發現與股價息息相關,例如賭業股面對內地打貪及消費收縮的影響,人流及收入急速下跌;港股每日平均成交由3月的900億港元,升至4月的2,000億港 元;華創向母公司出售主要業務,而建議派發特別股息。相比恒指及上述股份,大家持有的股份,股價表現又如何?

投資組合管理

所 謂投資組合管理,就是組合不同的股份,以能獲得目標中的回報,簡單是包括與大市同步、跑贏大市。要與大市同步,最簡單是買盈富基金(2800),既方便, 又快捷,也不用分析。若以跑贏大市為目標,可以恒指上半年升幅為準,升11%以上的恒指成分股,剛好是50隻中的一半,即不計風險系數,有25隻跑贏大 市。若以不論升跌市中都能達到特定回報為目標,可以4月底為分界線,恒指在1月至4月升19%,是升市;恒指在5月至6月跌7%,是跌市。見下表,升市期 間,升得最多的仍是港交所,其次是騰訊;跌市期間,跌得最多的是利豐,其次是聯想。經營盈利收縮,增長未達標,甚至倒退,是利豐及聯想的現況,股價當然受 影響。若以在這兩段升跌市期間,升多過19%及跌少過7%的股份為目標,25隻跑贏大市的股份中,僅10隻能達標,港交所也不能,因在跌市中,股價較大市 下跌更多。而無論在升市或跌市期間,股價亦能上升的,就僅剩華創、中銀香港、恒生及交行,見下表。那麼,大家的目標是什麼?不論是什麼,也可試試計算,反 思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能達到六祖惠能的境界,或也可試試「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之途。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22

被人尋仇?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07-16  NM

當有一人提出一疑問,你不太在意;當不同人先後提出同一疑問,甚至讀者也很關心,同樣來信詢問:「你經常揭穿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怕不怕得罪人?有沒有試過被人尋仇?」你是否是時候去深思及回答這問題?會計陷阱廣泛

開 始寫財經分析是一個偶然,持續孤身寫以會計陷阱為主的專欄是一個突然,其間並沒有深思分析是否會得罪人,也沒有局限會計陷阱的範圍,由上市公司的錯誤及有 意無意的誘導,到大家或會忽略的風險和變化,分析也不局限在會計上。像上月底在電台做分享,與聽眾比較翠華(1314)和大家樂(341)時,純以基本因 素而論,提到大家樂或較可取。當時,未及分析大家樂已公布的最新年度業績,故亦叮囑聽眾看看業績。分析應以基本因素、財務報表數字、證據及邏輯為依據,全 面考量公司的質量。嚴格上說,不看數字,不經邏輯推敲,也可算是會計陷阱。之後大市回落,恒指下跌了9%,翠華下跌11%,大家樂也僅下跌7%,分析沒有 落差算是僥幸。既然有欠全面,故此電台分享後回來,就看看大家樂的最新年度業績。大家樂2015年3月底年度收入持續增長,但按年上升不足8%,是 2013年後外,近5年的另一增長低位;毛利率不足14%,接近2012年的5年低位;溢利率不足8%,是5年來新低。分析完大家樂的數據,發現大家認為 穩健的企業也有風險和變化,難道不與大家分享嗎?一方面是有話直說,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揭穿了一些會計陷阱。

得罪的人廣泛

分析範圍廣泛,函蓋的不只上市公司,也有上市公司大股東、管理層 基金、 分析員,甚至監管者或同行。那麼,如果真有得罪人,得罪的人也很廣泛。意外或最想不到的,竟是有朋友走來提議,不要分析他們持有股票的公司,因為害怕有 「熊貓燈神」美譽的分析,會「弄低」他們持有股票的股價!然而,難道不分析、不揭穿,就代表問題不存在嗎?難道不分享,就代表數字背後的意義,不會慢慢浮 現影響股價嗎?大家樂增長有放緩,毛利率和溢利率持續收縮,都是不爭的事實,不分析、不分享也存在。管理層害怕《壹計就明》提出疑問,不如把分析視為明 燈,「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如大家樂或也知上述的境況,故在業績公布時,就強調有加價壓力,這是積極的做法和值得嘉許之處。

反 而,另一份《壹計就明》經常提醒大家注意的報表,大家樂管理層有否積極面對,就值得商榷。大家樂損益表列報年度溢利是5.9億港元,但在全面收入報表,包 括年度溢利的總全面收入卻只有3.9億港元,主因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平值虧損」達1.7億港元,佔去了溢利的3成。大家樂主業是快餐業務,表現一向 優異,那為何花時間和金錢在投資金融資產上?又為何年底3.6億港元的金融資產,有1.7億港元的虧損?分析文章是寫給小投資者的大家,也可算是寫給管理 層的!以數字、證據及事實來分析可以是忠言,也可被指是爆陰毒,更何況「忠言逆耳」,難怪令大家擔心。很感激大家關心,也高興分享,暫時仍未覺有人來尋 仇,僅久不久收到一些溫馨的回應。忠言的代價或是被抹黑,或是屈原,或是比干,但也並不重要;重要是,無悔大家的期望和信任。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36

證監會,我撐你!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7-23  NM




致證監會大人:小民一如其他小股民,當聽到漢能(566)被勒令停牌時,第一個反應是「證監會咁快嘅」,接着想講的是「你好叻呀」,但心情卻七上八落,不知是喜是憂!小股民的悲哀

望 望已掛在牆上警惕自己的股票,有群星紙業(3868)、中國高精密(591)、思嘉(1863),今天又要加多一間?我恐懼,這些機會可以不是小民嗎?為 何又是證監會大人「指令暫停公司股份之買賣」?在香港生活,為衣食住行、為高樓價、為養妻活兒,小民已承受千斤壓力,實無閒餘深入研究投資,小小投資只為 妻兒將來打算,信賴的是號稱紐倫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制度。小民承認,我作為小小小股民,沒機會閱讀大行分析報告;小民承認,我沒有機會獲得更平等的股票必勝 法,獲得創業板配售新股的機會;小民承認,我誤判,我貪心,更不應完全信賴那些專去飯局的財經演員推介。那小民可以信賴誰?未有深入研究,小民仍有如證監 會大人教育投資者般,投資前看公司的財務報表。漢能2014年收入按年增加接近兩倍,毛利率57%,溢利率34%,表現連世界首屈一指的蘋果公司也要俯首 稱臣。蘋果2014年收入按年僅增加7%,毛利率39%,溢利率22%。漢能不是較蘋果更好嗎?看是看了,但財務報表這麼長,長過小民曾祖母的紮腳布,小 民又怎看得懂漢能2013年的收入接近全部及2014年的收入仍有六成以上,是來自關連公司?小民更不懂收入來自關連公司,為何應收賬仍表示整年收不到 錢?

小股民等了又等

證監會大人,我撐你!漢能在財務報表也說,收入確認入賬是要:「預計可獲得經濟利益」,預計可獲得經濟利 益,不是包括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嗎?小民工作的公司接到大生意,也會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是其一,更何況大生意佔全年六成或十成的收 入!證監會大人,頂住呀!漢能公告:「如有必要,本公司擬循司法途徑,對證監會之決定提出反對。」一切就上法庭解決吧!小民就可知漢能真的發生了什麼事, 不是停了牌接近兩個月,等了又等,也沒有任何公告解釋,直至被勒令停牌,才匆匆發出公告反擊證監會大人的行動。怎可不用追究過去?怎可僅重組抹去過去?或 許,漢能管理層真的很忙碌,曾是一剎那華人首富的主席,至今仍未出面解釋;但為何幾百萬年薪的董事兼著名分析員,可有時間分析股票大時代及發表文章?等了 又等,是否等待上了法庭,才有更高透明度。漢能的問題是財務報表嗎?漢能怎可較蘋果表現更出色?為何漢能較蘋果更出色仍然被勒令停牌?33億港元溢 利,205億港元淨資產,怎可煉成曾超過3,000億港元的市值?小民了解,停牌兩個月,並不是聯交所報告中,已停牌3個月或以上的長期停牌公司。42間 的長期停牌公司,有些已停牌5至6年,群星紙業就停了牌超過4年,小股民至今仍得一個字:「等」!僥幸的,等完如洪良國際,停牌兩年多後,小股民能取回停 牌前的收市價;更多的,等完仍石沉大海,數數牆上的股票,小民差些忘了歐亞農業是其一。證監會大人,可幫幫小民嗎?不想等了又等了!一個不幸的小股民上 (上述主人翁或是虛構,如有存在,應已在您我當中!)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87

蘋果概念股的危與機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7-30  NM

遊雲南,走到中緬邊境不遠,翡翠集散地的騰衝。翡翠原石又名「賭石」,未切開的賭石,不知是寶是草,買賣賭石就如賭博,故賭石又指翡翠買賣。在騰衝兩天,多次聽到當地人說:「瘋子買,瘋子賣,還有瘋子在等待。」形容賭石買賣,亦反映他們了解買賣中的風險。

買股票,不知投資的公司是龍是蟲,與賭石無異。更甚是買了寶石般的股票,亦不了解寶石也有風險,財務報表或許可幫一些忙!

蘋果與瑞聲同病相憐

上 週,股壇中的寶石蘋果公司公布最新季度業績,在全球大賣的iPhone 6帶動下,對比去年同季,蘋果季度收入上升33%,來自中國的收入更增長逾一倍,毛利率和溢利率分別微升1%,至40%及22%。然而,對比表現強勁的同 年上一季,蘋果季度收入卻下跌14%,不如市場預期,蘋果股價因此回落約6%。蘋果公布季績後,在香港上市的蘋果概念股亦受累,瑞聲科技(2018)股價 單日下跌7%,恒指當日僅下跌1%;最無辜的,或是不做蘋果代工生產,但仍反覆被誤認是蘋果概念股的富智康(2038),單日下跌4%。股票價格波動,有 時比賭石更難捉摸,所以要了解投資公司的風險,才能保持平常心做決定。大家了解蘋果概念股的風險嗎?

恒指與瑞聲股價走勢相反

號 稱世界最大聲學產品製造商的瑞聲,市場佔有率約三成半,生產的麥克風、受話器和揚聲器,會賣到蘋果、三星等客戶,作為手機及其他產品的元件。2005年上 市,瑞聲十年間股價上升超過12倍。今年在4月底前,恒指上升了19%,瑞聲股價卻微跌1%。有趣的是,5月起至上週,恒指輾轉下跌11%,瑞聲股價卻反 而上升6%。今年初瑞聲股價的表現,或反映瑞聲2014年較失色的業績,2014年收入按年上升不足10%,是過去五年最差的一年,2010年至2013 年每年收入增長達21%至55%;毛利率及溢利率也由2013年的43%及32%,下跌至41%及26%。可幸,瑞聲四成的毛利率冠絕同行,與蘋果比肩, 瑞聲管理層最近就指同行的毛利率僅約兩成。而瑞聲5月初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業績,收入對比2014年同季上升24%,毛利率及溢利率也保持平穩。故亦 可解釋,為何瑞聲股價在逆市中,自5月起與恒指背馳。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追逐蘋果概念股,有機遇,亦要知危險。瑞聲最大的危 險,就是來自蘋果。蘋果股價的波動已清楚顯示,蘋果有何異動,瑞聲將首當其衝,更確切的,就是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瑞聲的年報就披露,瑞聲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共佔總銷售額約四分之三,而最大客戶的銷售額亦佔總銷售額逾35%。換言之,瑞聲的訂單,甚至增長, 均集中依賴一小撮客戶。市場上一直指瑞聲的最大客戶是蘋果,失去蘋果訂單的結果會是怎樣?會否成也蘋果,敗也蘋果?冠絕同行的毛利率能維持多久,是瑞聲的 另一潛在風險。推陳出新,持續研究開發,是維持高毛利率的方法之一,財務報表正列出瑞聲的研發開支,一直佔收入約8%。現時,瑞聲的市盈率是18,若能保 持24%的收入增長及平穩的溢利率,股價不變下的市盈率將降至14;相較溢利反覆不定的富智康,或是偽蘋果概念股,市盈率卻是25。「禍兮,福之所倚;福 兮,禍之所伏。」是老子的名句,亦是投資的道理。財務學上看回報,一定也看風險,禍福必然共存!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83

紡織股王轉搞金融? 林智遠Nelson Lam

2015-08-11  NM


人人期待的「七翻身」沒有出現,恒指在7月下跌了6%。沒有「七翻身」,證券行也積極推介不同股份,上週就有大行推出「中小型股首選名單」,當中申洲國際(2313)的股價及財務表現可堪細味。紡織股王長升長有

申洲從事代工生產針織服裝產品,主要客戶包括Adidas、Nike、Puma及Uniqlo等國際品牌。2005年11月在香港上市時,申洲的招股價為 2.625港元,上市後市值不足35億港元。上週五,申洲股價收40.75港元,市值達570億港元。相比同是紡織及成衣股而仍位列恒指成分股的利豐 (494),股價經近月持續下跌,創十年新低後,市值僅500億港元,申洲已企穩紡織股市值之首多月。為何申洲仍被大行視為「中小型股」?不計已派發的股 息,申洲十年股價上升逾15倍,每年複合回報逾三成。在2015年,恒指僅升4%,申洲股價升了59%,無論在升市的1至4月,恒指上升19%,或跌市的 5至7月,恒指下跌12%,申洲股價都上升,分別升了43%及11%,在恒指成分股中難以找到。上市前的2004年,申洲收入21億元人民幣,利潤不足6 億元人民幣;十年後的2014年,申洲收入111億元人民幣,利潤有21億元人民幣。複合計算的申洲增長率,收入每年上升18%,利潤每年上升13%。近 年申洲的收入增長似有放緩,但2014年仍有11%,而同年利潤卻反而增長15%。能保持持續增長,申洲的秘訣應是持續擴充生產規模及市場,並同時保持穩 定的溢利率和成本控制,直接控制成衣製造中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及縫製等各個工序。近五年,申洲都能保持28%至30%的毛利率及18%至19%的淨 利潤率,在代工生產商中,算是既穩定,又高回報。以供應鏈管理自豪的利豐,近年收入及利潤不進反退,2014年毛利率及淨利潤率僅12%及2%,優勝劣敗 顯而易見。

大手投資金融產品

看似無可挑剔的財務表現,仍會有風險。與上週分享的瑞聲一樣,申洲也有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申洲從四大客戶所得的收入,共佔總收入約四分之三,可幸當中每個客戶的比重較平均,約佔總收入兩成多。此外,按產品劃分,申洲的運動類及休閒 類產品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約61%及25%,運動類產品收入仍增長,但休閒類產品收入卻持續收縮。面對內地經營成本上升,生產工序集中在內地的申洲,亦開 始將工序外移。在2014年,申洲就在越南增加了接近7億元人民幣的非流動資產,而在內地非流動資產的比例也由92%,下跌至80%,相信匯率及政治穩定 性等風險或隨之而增加。「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工序外移需要資金,故此或可解釋申洲在2014年中,為何首次發行可換股債券,而申洲也指出發債所得38 億港元款項,將「用作業務擴張及一般企業用途」。然而,反覆翻看申洲近五年的年報,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每年僅5億至9億元人民幣不等,但申洲每年經營 所得現金淨流入充裕,不需發債也足以應付額外投資。而且,發債的同年2014年,申洲卻花了共43億元人民幣,投資在結構存款、有抵押存款及委託貸款等金 融產品上,較發債所得更多,反而購置物業、廠房及設備項目等,卻只用了11億元人民幣。紡織股王一年內大手投資金融產品,難道想轉型搞金融?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26

新股小陽春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5-10-01  NM

啄食順序或啄序(pecking order)源於動物學,意思是在群居動物中,不同階層擁有不同啄食先後次序。《維基百科》就解釋,動物從爭鬥中取得社群地位的階層,擁有優先啄食權;而不跟從此順序的動物,亦會被啄咬警告。

啄序被應用在財務學上,形成財務學的啄序理論,意思是企業在融資中,會因應信息不對稱,注重融資的信息效果(signaling effect),小心選擇融資方式的先後次序。企業會為了減少不當的信息效果,每每是以內部融資為先,外部融資為後,最後才會選擇股票集資。

近期股票市場陰晴不定,陰的比晴的較多,恒生指數也仍在今年以來的低位徘徊,港股卻迎來新股上市的小陽春,上週四同日三隻新股公開招股,今週亦有三隻新股以介紹及配售形式上市,公開招股的就包括維珍妮(2199)及IMAX中國(1970)。

啄序之選

集 資約16至19億港元的維珍妮,號稱全球領先的貼身內衣公司,為客戶創新、設計與製造貼身內衣和功能性運動類產品,故又自稱與傳統代工生產商(OEM或 ODM)有別,聲稱自己為IDM(創新設計製造商Innovative Design Manufacturer)。網上搜尋並沒有IDM的定義,有的亦與維珍妮有關,IDM名字或是自創的。有趣的是,不承認是代工生產商的維珍妮,卻有着代 工生產商的特性。首先是集中風險,維珍妮的單一大客戶佔銷售額超過三成,五大客戶佔銷售額超過三分二。其次,按2014年統計,維珍妮的產量佔市場份額僅 1%,份額低,議價力也低。再者,維珍妮過去三年毛利率都保持在21%至23%,但利潤率只有4%,僅上市前的2015年突颷升至8%。參考同是內衣商的 上市公司,黛麗斯(333)及安莉芳(1388)除設計、製造內衣外,亦擁有自己品牌,但利潤率僅3%及8%,維珍妮8%的利潤率可維持多久?安莉芳 2014年12月年度溢利1.9億港元,市值18億港元;維珍妮2015年3月年度溢利3.4億港元,不足安莉芳溢利的一倍,但以招股書計算,市值將是 63至75億港元,是安莉芳市值的2至3倍,股價不菲。維珍妮的集資目的,是用集資所得的70%提高生產能力,包括在越南興建新廠房,30%償還貸款及 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維珍妮物業、廠房及設備10億港元,非流動資產13億港元,但借款已達12億港元;資產總值31億港元,負債總額20億港元,負 債總額對權益是176%。但維珍妮的權益若扣除應收一名股東款項,負債總額對調整後權益已達317%。股票集資擴充業務及還債,或是維珍妮的啄序之選!

售股套現不是企業融資

在 影院和影片業務經營商IMAX中國(1970)的公開招股中,應用財務啄序理論或也有不周之處。IMAX中國挾IMAX的電影技術,在大中華擴充電影院及 佔有率之名,理應充滿概念和憧憬。可惜,名義上公開招股6,200萬股的IMAX中國,集資約18至21億港元,但當中僅28.75%股份是新股,其餘接 近四分三的股份是現有大股東們,包括IMAX Corporation,出售持有的股份。既然有概念,有憧憬,IMAX中國大股東們為何售股套現?為何IMAX中國集資款項僅約5至6億港元?怎足夠在 幅員廣闊的大中華擴充業務?不用解答,不用細看IMAX中國的財務報表,大股東們的信息,已昭然若揭。物競天擇,啄序因此出現,應用在財務學的啄序理論, 卻似乎沒有考慮股東售股套現,可能更排在股票集資之後。財務啄序理論不周的原因,或是售股套現根本不是企業融資方式之一!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40

盈喜拯救不了股價 林智遠Nelson Lam

2016-06-25  NM

對於德永佳(321)這名字,大家或許較陌生,但大家或許都聽過「Baleno」的名字,這品牌名字就是由德永佳擁有。德永佳的業務主要有兩部分,除了以「Baleno」為首的便服和飾物零售以及分銷業務外,就是針織布和棉紗產銷及整染業務。上月中曾發出「正面盈利預告」的德永佳,上週五中午公布全年業績,但德永佳股價卻立刻下跌,業績中的財務數字細訴了當中的原委!零售不振累盈利

上月的正面盈利預告中,德永佳預期溢利會持年顯著增加,指出是由期內出售商標及附屬公司獲利而成,但並未提供數字作參考。或許因在中期業績中,德永佳的稅前溢利已微升1%,市場對盈利預告反應正面,德永佳股價在恒生指數下跌中仍保持上升。上週五中午公布的全年業績,德永佳收入僅升0.2%,但稅前溢利確是顯著增加了57%。然而,若扣除正面盈利預告提及的兩項一次性收益,德永佳的稅前溢利反而應是下跌逾兩成,如對比中期業績的稅前溢利增長,更凸顯下半年業績的惡化幅度。一次性收益拯救了倒退的業績,但拯救不了德永佳的股價,業績公布後的下午,股價開市就立刻跌逾6%,收市6.3港元,較週四跌逾一成。正面盈利預告換來的是股價跌逾一成,原因是德永佳受便服及飾物零售及分銷業務所累。過去多年,德永佳的零售及分銷業務都表現不振,收入除了自2013年起年年下跌外,更年年虧損。去年零售及分銷業務才稍為回復微利1,300萬港元,今年卻又再轉盈為虧,虧損接近一億港元。

比較同業決優劣

近年,德永佳都是依賴針織布及棉紗產銷及整染業務來支撐業績,但相關業務的收入自2013年起,也年年下跌,直至今年才稍為喘定,不再下跌。今年一月,德永佳公告出售從事便服及飾物批發及零售的上海班尼路全部股權,公告中更指出德永佳正在進行企業重組,是否代表德永佳正在尋找可行「止血」方法!

在德永佳所屬的紡織及成衣板塊中,選了業務相近的佐丹奴(709)、市值最大的申洲(2313)及藍籌股利豐(494)作比較,比較時亦可把一次性收益作調整(見下表)。

比較同業,發現德永佳扣除一次性收益後的溢利增長及股本回報率都較低,而溢利跌幅更令人擔心。可幸,德永佳的溢利率及股本回報率仍較利豐優勝。從比較中,大家或也可明白,為何德永佳及利豐在業績公布後,分別創股價新低!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64

分析員估唔到個結局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08  NM

電影《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有不少經典對白,其中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我估中咗個開頭,但係估唔到個結局。」令人倍覺傷感。分析員推介股份都是這般,大家又會有何感受?今天碧生源(926)的故事,開頭可由2010年說起!新股上市後年年虧損

2010年9月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在內地製造及銷售功能保健茶產品,產品位居潤腸通便及減肥品類的領導地位。碧生源上市招股價3.12港元,股價在上市日最高3.85港元,同年10月底創最高4.16港元,其後就輾轉下跌,到2013年3月跌至最低0.28港元,直至2014年中,仍僅在0.5港元上下浮沉。翻開碧生源的財務報表,不難找到碧生源股價不振的基本財務因素:就是上市後年年虧損。除2010年上市當年,碧生源能賺取溢利人民幣6,000萬元外,2011年至2013年都是虧損,三年虧損總和逾人民幣4.7億元,要到2014年中才轉虧為盈,當年中期溢利仍僅有人民幣1,700萬元。然而,碧生源的故事卻悄悄在2014年中,踏入另一階段。

大時代加上分析員推介

當碧生源在2014年公布中期溢利約每股人民幣0.0112元之時,同時公布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0125港元。換言之,碧生源並沒有理會上市後的累計虧損,就將當年中期逾九成的利潤,用作分派股息。更有趣亦更巧合的是,有分析員對碧生源的業績、前景及派息做法大加讚賞,並以「已翻身的超值股」及「前景亮麗」作推介,建議大家「可趁整固時買入」!不負分析員所望及推介,碧生源股價自2014年9月開始就節節上升,11月中更升至1.44港元。雖然其後碧生源股價曾跌至2015年2月中的0.67港元,但在2014年全年轉虧為盈的業績、分析員的持續推介及2015年第二季的港股大時代等各效應推動下,股價在2015年6月升至1.7港元的高位。大時代匆匆而逝,碧生源股價亦回落,到2015年底收市是0.95港元。

股價回到低處

2016年3月,碧生源公布2015年全年業績,對比2014年,收入上升18%,溢利更升逾一倍,碧生源股價亦曾曇花一現,升至0.99港元,接着就上升乏力,上月中期業績公布前跌至0.62港元。難得分析員對碧生源不離不棄,在4月仍指股價「表現並不算很差」!可是,從碧生源上市後的財務報表,卻找到一些令人費解的地方,例如銷售收入及溢利飄忽反覆;毛利逾八成,但營銷開支卻龐大不定,佔收入約五成至1.2倍;存貨及貿易應收款偏低,近年兩者流轉日數相加僅30至40日;上市當年起至2015年止,淨虧損達人民幣2.8億元,但派息卻逾人民幣1.4億元。面對此等問題下,分析員仍可用洪荒之力推介股份?兩年間,對碧生源難捨難離的分析員,終在5月底碧生源發出「盈利警告」及大股東不接受其提議後,在6月初說「暫停研究該股」。碧生源上月公布的中期業績,對比2015年同期,收入跌7%,溢利更大跌九成。碧生源股價當然沒有隨大市上升,反而繼續下跌,上週收市是0.58港元。彷彿一切又回到2014年公布中期業績之前,分析員或許也可重複紫霞仙子臨死前的一段對白!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0

前期業績盈轉虧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15  NM


內地保險企業將可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消息,引發萬億北水南下的憧憬,刺激上週五港股成交額創一年新高,急升至1,168億港元。同日,恒生指數亦創一年新高,最高曾升445點,收市仍升180點,收報24,099點,全週累升約4%。媒體標榜大時代重臨港股之際,上週五同日晚上,美股大幅回落,道瓊斯指數跌394點,收報18,085點,跌逾2%。港股急升而美股急回中,股份有突出表現的包括洛陽玻璃(1108)。籌劃資產重組

1993年,內地企業開始以H股在香港上市,洛陽玻璃就是在1994年以H股在香港上市,並同時以A股在上海交易。上週三收市後,洛陽玻璃發出「關於籌劃重大事項的公告」,公布正籌劃有關資產重組的重大事項,但強調並未就該事項訂立任何協議或合約。洛陽玻璃同時指出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故此為保證公平訊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A股股價異常波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等有關規定,A股在上海自上週四起停牌。一個公告後,洛陽玻璃A股停牌,但洛陽玻璃H股卻並沒有在香港停牌。有關決定值得商榷的同時,相信是受上述資產重組消息的影響,洛陽玻璃H股上週四的成交量急增逾28倍,股價亦急升接近四成!

賺少少就蝕多多

翻開洛陽玻璃的歷史及近期財務匯報狀況,亦有值得細味的地方。2006年10月,洛陽玻璃申請H股暫停買賣後,港交所發現洛陽玻璃內部控制度不健全及執行不力,持續違反上市規則,暫緩洛陽玻璃復牌。2008年4月,港交所更譴責洛陽玻璃及其董事違反上市規則,指令洛陽玻璃繼續暫停買賣。直至2009年7月,洛陽玻璃H股才恢復在香港買賣。復牌後洛陽玻璃的財務表現差強人意,營業收入年年下跌,僅2014年有所反彈,2015年可幸已穩定下來。洛陽玻璃的溢利亦每多是一年賺少少,就一年蝕多多,例如2012及2013兩年就共蝕了逾一億元人民幣,2014年賺回500萬元人民幣,可幸2015年亦賺回一億元人民幣。上月底公布的中期業績,洛陽玻璃的營業收入再對比去年同期,跌了逾六成,虧損是收窄了,但同日卻有更嚴重的公布。

會計處理進行更正和調整

發布中期業績同日,洛陽玻璃發出「關於會計差錯更正事項的公告」,公布經上海證券交易所等監管機構審核詢問後,洛陽玻璃及洛陽玻璃年報審計師對2015年「重大資產重組企業合併相關會計處理的問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需要對2015年財務報告會計處理進行更正和調整。洛陽玻璃更正和調整後2015年的業績,由盈轉虧,由賺1.3億元人民幣,轉成蝕1.9億元人民幣,貫徹了「賺少少蝕多多」的特色。不論偏差是怎樣出現,洛陽玻璃的前期盈利業績會否已左右了當年投資者的決定?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5

地產股業績大比併 林智遠 Nelson Lam

2016-09-22  NM

中秋假期,與太太到希臘旅遊;遊希臘,少不了泛舟愛琴海上。星空中,清風徐來,泛舟在明月之下,似是一葉孤舟向圓月奔去。在海上追月,仍上網留意香港新聞,恰巧看到追月不如追樓的新聞。忽然想起,在香港樓市反覆當中,地產股的最新業績表現如何?故此,選了數隻近月公布了最新中期或末期業績的大型地產股,來一個地產股業績大比併。市盈率及市賬率

用作比較的地產股包括恒基地產(12)及長實地產(1113),兩者是在上月公布中期業績;另外還有新鴻基地產(16)及信和置業(83),是在本月初及上月底公布末期業績。若不看財務報表明細,以市場慣用的比率做比較(見附表),大家會發現數隻地產股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看似有差距,但實際是非常接近,市盈率由9.6至12.6倍,市賬率在0.6至0.8之間。在地產股中,長實地產的市盈率及市賬率無獨有偶都較高,而恰巧在長和系重組後,長實地產更集中在地產業務。可惜,長實地產的股本回報率稍稍偏低。

收入增長及毛利率

再細看財務報表,計算收入增長,發現長實地產的中期收入,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逾五成,較接近升幅的僅有新鴻基地產。對比去年同期,新鴻基地產全年收入升37%。恒基地產及信和置業的中期或全年收入,都是倒退。反覆的香港樓市似對地產股的毛利率影響不大,當中僅新鴻基地產的毛利率稍為下跌,信和置業的毛利率更大幅上升17%。此等現象是否代表在反覆的樓市中,地產股的生意或做少了,但利潤卻可能多了?

溢利增長及溢利率

在溢利增長方面,仍然是長實地產較優勝,但升幅卻不及收入的增長幅度。更有趣的是,除長實地產外,其餘地產股的溢利率普遍都接近毛利率,甚至高於毛利率,當中恒基地產最新中期溢利率是92%,中期毛利率僅有47%。溢利率高於毛利率的主要原因,就是曾與大家分享的「無營生利」項目之一:「應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收入沒有分佔聯營及合營公司的營業額,但仍因應會計準則要求,攤佔了聯營及合營公司的溢利,故此無「營」生「利」。此處是否亦間接反映香港的地產股並不全是地產股,還經營、聯營或合營其他不同業務?

林智遠 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