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8個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3%,降幅收窄

據財政部網站30日消息,2016年1-8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收入同比繼續保持增長,利潤同比繼續下降,降幅比上月收窄5.2個百分點;鋼鐵和有色等行業繼續虧損。

一、 國有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情況

(一)營業總收入。1-8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286652.5億元,同比增長0.2%。(1)中央企業173622.3億元,同比下降1%。(2)地方國有企業113030.2億元,同比增長2.1%。

(二)營業總成本。1-8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成本278809.2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5.4%、增長6.3%和下降6.8%。(1)中央企業166544.9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5.8%、增長8.9%和下降8.4%。(2)地方國有企業112264.3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4.7%、增長2.8%和下降4.8%。

(三)實現利潤。1-8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5418.2億元,同比下降1.3%。(1)中央企業10708.5億元,同比下降5%。(2)地方國有企業4709.7億元,同比增長8.4%。

(四)應交稅金。1-8月,國有企業應交稅金24228.3億元,同比下降1.9%。(1)中央企業18820.4億元,同比下降3.5%。(2)地方國有企業5407.9億元,同比增長3.8%。

(五)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8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278941.7億元,同比增長15.1%;負債總額846453.8億元,同比增長17.5%;所有者權益合計432487.9億元,同比增長10.6%。(1)中央企業資產總額674018.9億元,同比增長17.9%;負債總額457904.7億元,同比增長22.8%;所有者權益合計216114.2億元,同比增長8.6%。(2)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604922.8億元,同比增長12.1%;負債總額388549.1億元,同比增長11.8%;所有者權益合計216373.7億元,同比增長12.6%。

二、 主要行業盈利情況

1-8月,交通、施工房地產、醫藥和電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石油、石化和煙草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和有色等行業虧損。

註:本月報所稱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包括中央管理企業、中央部門和單位所屬企業以及3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含國有金融類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91

真絲出口降幅達7.8% 產業發展存“兩端”瓶頸

“一是前端纖維的形成與獲得,效率實在低下;二是終端的享受與體驗,缺少品牌價值。”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州絲綢協會會長淩蘭芳10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絲綢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主要在這兩端,如果這兩個短板不解決掉,這個行業就沒有出路,也沒有前景。

絲綢有著“纖維皇後”的美譽,一直都是高檔服裝面料的首選。目前,高品質生絲價格在38萬元/噸左右,是化纖絲價格的15倍,棉紗價格的40~50倍左右。

近年來,受國際國內宏觀環境錯綜複雜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繭絲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市場風險增加,行業發展面臨不確定因素較多。同時,隨著我國許多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大量土地轉化為城鎮和工業開發區,沿海城市種桑養蠶的數量開始逐漸萎縮。

10月10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上海通氣會上,以“變革產業未來”為主題的2016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的項目推介人潘建軍談到,今年絲綢產業會在蠶繭收購、繅絲轉型、互聯網+等方面經歷較大變化,同時也存在外貿下降、內貿不振等痛點。

潘建軍表示,在蠶繭收購方面,今年國家一改以往的統一收購變為放開蠶繭市場,這意味著所有的後端企業和前端供應市場都會發生變化。在繅絲轉型方面,把農業口子的繭變成絲這一中間環節目前還是大面積虧損的,如果絲綢產業要轉型,這一環節的轉型也將是要經歷的重大變化。在“互聯網+”方面,在PC端過渡到手機端的時候,絲綢這一傳統產業需要適應這一新時代的變化。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全國真絲綢商品出口10.23億美元,同比下降7.81%。全國28個省市中有19個省市的出口金額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浙江真絲綢商品出口37353.52萬美元,同比下降13.13%,廣東、江蘇和上海同比分別下降了8.12%、2.93%和10.45%。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絲絹紡織及精加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1.69億元,同比下降14.24%,虧損面為16.21%。盡管全行業虧損總額有所下降,但行業虧損面超過兩位數,高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絲綢行業面臨的壓力仍將長期存在。

淩蘭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絲綢的蠶絲是蛋白纖維,其纖維的形成和獲得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和勞力要比其他纖維更多,所以造成絲綢的價格是所有纖維中最為昂貴的。“這里面有幾道工藝目前還無法通過自動化、智能化來解決,比如蠶絲斷了還是需要人工去接,因而其人均產出特別低,化纖每分鐘可以產出450米,而且有成千上萬根絲線在走,但蠶絲每分鐘才產出150米,且只有一根絲線在走。”

“在品牌方面,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能讓人記得住的絲綢品牌。”淩蘭芳告訴記者,品牌需要文化的積澱,不管是愛馬仕還是香奈兒都是要一兩百年的培育才形成的,而我們現在的品牌才只有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在創新品牌、工匠精神方面還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我國計劃經濟年代對絲綢沒有任何的品牌創建,那個時候只是出口半成品。改革開放後雖然有了品牌意識,但大家又急功近利,偷工減料、自相殘殺的事屢見不鮮。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缺失和漏洞,致使大家對創新沒有積極性,抄襲、剽竊現象依然存在。”淩蘭芳補充道。

潘建軍表示,本屆絲綢博覽會將深度剖析產業發展的趨勢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共同探討“傳統絲綢行業如何走工業4.0之路”、“絲綢產業的供給側改革該怎麽做”、“絲綢創新應用”、“絲綢作為國粹如何走向全球市場”等話題,尋求絲綢產業的轉型發展之道。

淩蘭芳同時也表示,在國家“一路一帶”、“工業4.0”等戰略布局下,未來絲綢產業的發展充滿了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39

EIA原油庫存創一個月以來最大降幅 原油漲超2%

美國10月14日當周EIA原油庫存減少524.7萬桶,前周增加485萬桶,降幅為9月16日以來單周最大。

EIA汽油庫存增加246.9萬桶,前周減少190.7萬桶。

數據公布後,油價擴大漲幅,美國和布倫特原油各上漲超過1美元。截至發稿,WTI原油漲幅擴大至2.29%,報51.4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幅2.26%,報52.85美元/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46

三季度進出口降幅收窄增長1.1%,商務部:總體回穩向好

商務部網站今日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秋季)》。報告稱,1-9月,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2016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報告》顯示,前三季度,按人民幣計,中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下降1.6%;進口7.47萬億元,下降2.3%,降幅均低於2015年同期水平。貿易順差2.6萬億元,擴大0.6%。三季度進出口增長1.1%,增速比一、二季度分別提高8.3和1.3個百分點,進出口降幅逐季收窄。

《報告》認為,前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呈現回穩向好態勢,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各方面因素,2016年全年,經過不懈努力,中國進出口有望實現回穩向好。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存在不少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但也要看到,中國外貿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報告》指出,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快外貿新業態發展,提升進口綜合效益,提高服務貿易發展水平,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中國外貿優進優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27

油價迎來年內最大降幅 多地油價重返"5元時代"

據央視財經報道,11月16日24時,我國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開啟。

由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震蕩下降,國內油價迎2016年第5次下調,且為年內最大降幅:汽油每噸下調365元,柴油每噸下調355元。

全國平均來看,折合90號汽油每升下調0.27元,92號汽油每升下調0.29元,95號下調0.30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30元。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少花14塊5毛錢。

多地油價重返“5元時代”

此次油價下調之後,國內多地區油價又將重回5元時代。

①北京92#號汽油將從6.21元/升,降至5.92元/升;95#汽油將從6.61元/升,降至6.31元/升;

②上海92#號汽油將從6.18元/升,降至5.89元/升,95#汽油將從6.57元/升,降至6.27元/升;

③ 吉林90#汽油將從6.10元/升,降至5.83元/升;

④新疆90#汽油將從6.06元/升,降至5.79元/升;

⑤山東90#汽油將從5.54元/升,降至5.27元/升;

今年油價調整一覽:七漲五跌十擱淺

今年開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就迎來了首次下調,幅度為汽油140元/噸,柴油135元/噸。1月下旬開始至4月中旬,受“地板價”政策影響,油價不作調整。此後油價則進入了“漲漲漲”模式,直至6月底再次擱淺。經歷三個多月的漲跌互現之後,全國油價在10月迎來最大漲幅,多地進入“6元時代”,而本次的大幅度的向下調整則將油價帶回了5元區間。截至目前,2016年國內成品油調價呈現“七漲五跌十擱淺”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48

中國11月外匯儲備30516億美元 為1月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11月外匯儲備30516億美元,環比減少691億美元,降幅為1月份來最大,連續第五個月縮水,預期30607億美元,前值31207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12

財科院實地調研:東北財政收入實際降幅沒有那麽“可怕”

前三季度,東北地區經濟運行情況有所回暖,財政運行企穩向好。

中國財政科學院(下稱“財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在財科院“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從東北地區的調研情況看,東北財政收入實際降幅逐步收窄,已趨穩並出現恢複跡象。東北地區2015年財政收入實際降幅並不如統計數字上表現的“可怕”,對地方財政運行的影響也不如想象中的大。

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財科院先後派出四個調研組,分赴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4個地區8個省、16個市、16個縣進行“地方財政經濟運行”大型調研。財科院院長劉尚希在調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同時上升,區域之間協調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要拓展政策的空間,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完善地方財政運行。

東北企業稅費負擔重

趙全厚表示,調研東北地區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反映出一些稅費負擔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如遼寧省城鎮土地使用稅三次大規模調高(由2.2元/平方米提高到30元/平方米),黑龍江也達到15元/平方米,已成為企業的沈重負擔。企業認為殘疾人保障金的負擔較重,且存在繳費基準不公平的問題。遼寧省在2014年緩征了河道維護費,2016年又開始恢複征收。

此外,調研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也反映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問題,部分優惠政策的優惠面偏窄,稅收調控目標難以實現。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的目錄遲遲不能調整。現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資格是由國務院科技和教育行政部門認定,地方缺乏權限。

東北調研組的報告顯示,經濟下行和減稅等政策性因素是影響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經濟增長放緩和企業生產經營效益下滑制約財政收入增長。資源價格下降嚴重影響資源型城市的財政收入。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大幅下降。

此外,近年來國家出臺的營改增等一系列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方財政的減收。為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施的企業“降成本”政策,包括小微企業減稅和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和降低收費標準等措施,同樣造成一定程度的財政收入減收。

支出領域矛盾突出

報告顯示,東北地方財政支出剛性更突出,重點民生支出在公共預算支出“盤子”中的占比除個別小幅下降或持平外,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地方配套投資壓力大。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和省級重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是農村修建建制村硬化路面都需要地方政府安排配套資金,加大了地方財政壓力。

體制改革和政策性增支負擔沈重。清理整頓行政事業性收費後原有單位的財政供養需求加大。據測算,僅2015年一年,遼寧省某縣級市就因此增加縣級財政負擔3.5億元,涉及100多個預算單位,在職、離退休人員9000多人,而上級財政將其中大部分支出責任都下壓給了縣級。在理順政府與國有企業關系改革中,地方承接央企分離辦社會職能經費補助缺少必要的穩定增長機制。

趙全厚分析,東北支出壓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收入減少,地方財政不得不適度收縮支出規模,以減小收支缺口對預算平衡的壓力。改革成本下移到市縣政府承擔,在改革過程中一些事權變動後縣級政府成為改革成本的承擔主體。

東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高峰時期,這體現在政府投資需求大,老工業基地人口老齡化也加大了企業養老保險的支出壓力。

地方債風險高企

報告認為,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東北地區通過近年來的債務置換和新增債務規模的有效管控,債務的增長情況得到明顯遏制,政府付息成本大幅度下降,但依然存在政府債務規模較大,相對指標高企的問題。

趙全厚認為,東北地區政府債務風險較高,經濟下行和“擠水分”因素造成相對指數偏高。政府間投融資事權高度集中於市本級,造成市本級債務相對指標明顯高於全域的相應指標。

財科院副院長王朝才在發布會上表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轉制艱難,剝離企業辦社會包袱重。國有企業轉制剝離企業辦社會、下崗職工的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地方財政,牽制了很大一部分財力。

報告提出了完善東北地區地方財政運行的相關建議。報告建議,要做實財政收入,正確應對財政減收,推動地方政府財政跨年度收支平衡改革。基於新一輪振興東北的需要,適當下放稅權進行改革試點。一是適度下放部分稅收政策的管理權限,提升惠及面。二是出臺針對東北地區特有問題的稅收政策。

在統籌解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收支缺口問題方面,盡快推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到位,完善一次性補繳後續政策,建立與繳費水平相適應的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和務實的收支缺口分擔機制。

趙全厚表示,在完善政府債務管控方面,國家要加強對東北棚戶區改造、剝離企業辦社會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要註重投資管理,謹慎投資決策,切實防範債務風險。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體制,適度加強股權融資的力度。進一步強化債務管理,提高債務資金的使用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63

中金12月中國外匯儲備數據點評:外匯儲備降幅收窄

事件

12月中國外匯儲備降幅從11月的691億美元收窄至411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儲7月以來連續第六個月下降。12月外儲的美元值為30,105億美元,為2011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以SDR計值,外儲從11月的22,542億降至12月的22,394億。同期,中國黃金儲備保持在5,924萬盎司(即1,842.6噸)不變,但美元估值小幅縮水至679億美元。

評論

12月外儲面臨不小的負向估值效應。美聯儲加息後,美元進一步走強,錄得0.7%的月度漲幅。相應地,日元、歐元和英鎊分別對美元貶值2.1%、0.7%和1.3%。根據我們測算的中國外儲貨幣構成,上月匯率變動造成了約102億美元的估值縮水。

12月外匯流出繼續,但節奏有所放緩。剔除估值效應後,12月外儲變動所隱含的外匯流出規模為309億美元,明顯低於11月同口徑下的462億美元。中國早前(在對外並購、直接投資等方面)收緊資本管制的相關措施可能正發揮作用,抑制了外匯流出的速度。然而,12月在岸外匯日均交易量超過336億美元,創下去年9月以來新高,不能說資本外流壓力已經緩解(圖表1)。考慮到外儲已處於3萬億美元整數關口邊緣以及年初個人換匯額度更新帶來的壓力,在央行資產負債表和遠期頭寸等數據公布前,我們還不排除央行借入美元以暫時充實外儲的可能性。

往前看,中國應該而且也會繼續實施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1月中國外儲可能跌破3萬億美元。盡管這並不改變外儲充足的基本形勢——按不同指標,充足的依然充足、不足的依然不足,但它必然是個心理沖擊,可能增加市場壓力。央行近期在離岸市場的動作已經表明其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打破人民幣貶值一致預期的意圖。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中國繼續執行“寬進嚴出”的外匯管理措施是其自然選擇。特別地,我們估計中國出口商至少有超過1.1萬億美元的貿易收入滯留海外。如果外匯壓力進一步加大,政府可能會敦促這些企業、尤其是國企進行結匯,增加外匯流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64

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594點 創6個月以來最大降幅

周一,人民幣中間價報6.9262,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8668,16:30收盤報6.9230,夜盤收盤報6.9330。

1月6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25,按周上漲0.42。

2017年首周,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的漲幅達到近2%,為有記錄以來最大;離岸流動性繼續緊縮,匯差小幅回落,但仍在800點以上。與此同時,1月6日,人民幣隔夜Hibor(香港同業間拆借利率)暴漲2299.8個基點至61.333%,創2016年1月以來新高;7天、14天和3個月期限利率均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679;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9186。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在報告中稱,2017新年以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波幅加大,體現出央行通過中間價引導匯率趨穩、扭轉人民幣單邊貶值、防範金融風險等意圖;從匯改前後波幅的加劇和貨幣籃子內幣種的增加,可以看出中國央行未來進行匯市調控的目標開始兼顧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的穩定;進入2016年後,中間價與即期匯率之間的背離在加劇,這反映出了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加劇;上周人民幣出現大幅反彈,一方面美元升值存在一定高估成分,另一方面為防止外匯儲備消耗過快,以及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穩定,中國央行可能也有主動引導匯率的動機。

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2017年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會繼續存在,但是貶值的幅度不是沒有邊際的,我們有一個底線,不能讓匯率貶值超過25% 。

亞太早盤,美元指數報102.16,分析認為,美聯儲公布紀要後美元在短期內恢複強勢難度不小。未來特朗普和美聯儲在政策選擇上作出何種選擇,是配合還是對抗,或者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將對美元走勢產生顯著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02

四年來PM2.5降幅27.4% 上海提前一年實現階段性目標

空氣質量問題備受居民關註,在過去的一年里,上海市環境質量的改善情況如何?

在1月17日上海市人代會舉行的“加快汙染治理,改善環境質量”專題審議會上,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對2016年的環保工作做了簡要匯報。

張全表示,2016年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比較明顯,2016年的PM2.5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2013年以來累計降幅27.4%,提前一年實現了下降20%的階段性目標。與此同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PM10的年均濃度也分別同比下降11.8%、6.5%和14.5%。

目前上海官方的霧霾預報最長為48小時預報,準確率較高。在上海兩會的現場,張全還向媒體透露,正在技術層面上進行研究將預報時間拉長,內部已在測試5天乃至7天的霧霾預報,未來考慮在極端天氣前向公眾發布。

提前一年完成清潔空氣重點任務

張全在專題審議會上表示,上海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2016年新增和強化了一批治理措施,提前一年完成了《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187項重點任務。

所做的努力還包括:全面完成公用燃煤電廠9臺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456家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淘汰高汙染車5.7萬輛,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港正式實施靠泊船舶換用低硫油等排放控制措施,累計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2100余套。另外,還修訂了重汙染天氣專項應急預案,加大強制性應急減排力度。

與此同時,張全表示,2016年長三角區域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13.2%,聯防聯治成效逐步顯現。在立法方面,在上海市人大的主持下,提前完成了《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的修訂;標準方面,對標國際先進、國內最嚴,出臺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城鎮汙水廠廢氣、建築揚塵和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等4項排放標準,完成惡臭汙染排放標準編制。

在執法方面,張全稱,2016年,全上海市環保系統共查處案件3317件,處罰金額2.5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和45%;向公安部門移送環境拘留案件13件、涉嫌環境犯罪案件33件。

人大代表建言環保執法和治霾

上海市人大代表袁圓在上述審議會上提出,環境執法要求的高標準與當前基層環境檢察隊伍能力現狀差距較大,一線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導致基層的環境監管力量較為薄弱。為了確保監管落實到位,建議合理設置編制數量,同時探索環保執法中購買第三方服務,培育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

上海市人大代表任建興則建議,要進一步研究和探明上海霧霾的成因以及導致霧霾的各類汙染物的排放情況,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控制和預防措施。其次,要進一步明確環保督察,既要發布面臨霧霾時的預警等級,更要探索、研究、發布霧霾發生之前的預測、預告、預防的警告等級,做到預防在先,措施在前。

上海市人大代表伍江表示,如何進一步提高上海對汙染的抵抗和吸納能力非常重要。“空氣最重要的抵抗力來自生態綠化,上海在600多平方公里上,原始森林幾乎沒有,雖然郊野公園也在推,但還是在向休閑方向推,沒有向森林方向推。” 伍江表示,上海如果有兩千平方公里的森林,上海空氣就不會有大問題。

除了加強對霧霾成因和相關數據的進一步研究外,上海市人大代表常江建議調整中小學和幼托機構的空氣汙染應對方案。“空氣汙染對於嬰幼兒的危害更大,因為他們更敏感。目前方案是在預警情況下學生停止課外活動,預警和實際監測當之間可能還有差異。”他表示,是否可以改變應對措施,比如說實行體育課之前的實時監測程序,給學校一個主動權,根據實時監測數據決定是否進行體育課,而不是簡單靠發布的預警來做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