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縣城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的一塊平原處,四面環山,縣城區大約10萬人,全縣大約48萬人。在東方大酒店所住的17層樓上,朝縣城四個方向眺望,景緻很有特色(共4幅):
| ||||||
穿上這對Inline(特技直排滑輪),恍如添了一對翼,全力助跑、滑上石壆,再一躍而起;跳到最高點,速度模糊了景色,身邊的光影、聲音凝固着。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 我叫麥詠倫,二十一歲那年,認識了Inline,愛死這種刺激。Inline是X-game(extreme game極限遊戲)的一種,八年前我瞓身在旺角先達廣場開設Inline專門店O22Y,結合興趣、事業。但靠一對鞋走天涯,多年來生意僅夠交租、食飯。去年,我想買一支兩萬蚊的結他,三十五歲人,竟要做分期才夠錢。那一剎,我突然醒覺,我知道要變。 我妥協了,引入另一種較普及的X-game產品——Scooter(花式滑板車),搬鋪到油麻地德昌里,與其他X-game產品店,打造X-game天地。踏出一小步,利潤竟爬到高峰期五、六萬元。我終於明白,生意上有更多挑戰,人生才能躍得更高。 啲人話我一身潮服,及肩鬈髮用頭巾紮實,搖滾味甚濃,穿上厚重的輪鞋,Yo!踩幾個圈,easy!好多女仔以為我是「唔憂柴又唔憂米」的ABC,其實我來自基層,一家五口住上水公屋。我十五、六歲出身,第一份工是整車,也試過整水喉、做百佳包裝工人,但份份工都做唔長,又無人生目標,得過且過。 直至有一天,ESPN播X-game片段,見到有人在玩Inline,型喎。荷包錢唔多,依然掏出三千大元去買鞋,結果想溝的女未溝到,卻發現這種玩意,能讓人不斷挑戰「生命底線」。那時經常玩到斷手斷腳,成為醫院常客。有次大雨剛停,地面和欄杆都濕透,但我心急又想挑戰。照跳的結果,是失去重心,狠狠摔了一跤,令左腳後十字韌帶撕裂;又有一次踩上欄杆後跌下,痛到失去知覺,醫生說我韌帶已永久斷裂,以後不能做運動,但我一於少理,戴上護膝又跳過! 狂熱結合生意 我沉迷於Inline變化多端,除了花式,玩家可以大玩競速、舞蹈甚至特技;我最喜歡穿上它踩上欄杆,平衡下滑,也會極速跑到跳起,享受跳踏到最高點再墮下的刺激。既然這樣深愛,我決定把它化作事業。初時向一名賣Inline的朋友拿貨,放在網上售賣,竟有三、四千元賺,於是用三千元租下先達廣場一個五十呎小鋪,正式創業。除了賣Inline鞋,我亦賣相關配件如轆、軸,還有頭盔、模型等產品。做生意我無甚策略;好像賣一件運動衫,從品牌Gost的美國網站入貨,由洛杉磯運來,成本價一百八十元,但胡亂定價三百元,擺了幾年都無人買,最後標價二百元,依然賣唔出。當時一雙Inline鞋成本價二千元,售價三千元,一個月賣出幾對,總算夠交租。那時候,每個月生意做到夠交租、開飯,往後十多天便不開鋪,賴床或下雨都能成為休息的理由。 虧欠令人改變 幾年前開始流行淘寶,生意每況愈下,有時甚至蝕本。每次無錢入貨時,我就想起我家姐。當時好衰仔,她會拿出信用卡讓我碌,前後數萬,有錢才還。我把手頭僅有的錢,拿去荷蘭「流浪」一個月,要身懷六甲的家姐幫我看鋪。對爸爸,我更加是有虧欠。他是地盤工人,可是十三年前中風,要拿傷殘津貼過活,但他卻沒有要求過我給予家用,只擔心我玩到損手爛腳。他窮,卻有骨氣,我在做喜歡的事,他便支持。我沒能力給他錢,卻明白身體髮膚受諸父母,其他X-gamer都紋身,但我沒有,當是為他保留一份尊重。回想起來,七年過去,我由一個二十多歲的黃毛小子,到今日三十五歲,得到了什麼?無錯,我曾代表香港去馬來西亞參加Asian X-game比賽,台灣、泰國、內地通通有我的腳毛;有份創辦香港極限運動聯會,又是官方主裁判,但又如何?看見別人簡單在韓國、內地入貨賣一式一樣的衣服,卻輕易賺幾萬元,我卻幾千元都搵唔到!身邊的朋友開始成家立室,有樓有車。我交過五、六個女朋友,但每次都被第三者介入,不夠幾個月就分手,是我出了問題嗎?去年,我看中一支兩萬元的結他,買得起,不過要供囉……。無論人生、生意,都差到無可再差。 破繭遇上貴人 既然玩game跌倒也不怕,是時候走出comfort zone了。以往店鋪齋賣Inline產品,純屬個人喜好,但它冷門極了。好幾次,我見街上有小朋友在玩花式滑板車(Scooter),這也是X-game一種,但入門較簡單,進階花式一樣多,夠晒彈性。而且玩樂時又可以互相借用、分享給朋友,比Inline普及。我終於妥協,從搵錢角度入貨,我在網絡搜尋澳洲受歡迎的Scooter品牌MGP,膽粗粗聯絡他們拿貨。怎料,該品牌的老闆Mike Horne巧合地在香港,亦願意與我見面,傾談生意細節。Mike是X-game玩家,一身紋身,並非一般生意佬。記得他甫進門即為難的說:「嘩,乜你間鋪咁細……」好尷尬,以為他對我的店鋪沒有信心,幸好一小時多的對話裡,我們談着X-game的種種,講起選手Andy Wegener,他又見我是相關聯會主席及裁判,終於感受到我對X-game的熱愛,居然答應給予我獨家代理MGP品牌的滑板車,知道我財政拮据,首批貨二十架車入貨價萬多元,竟讓我賣出才繳款。Mike還教我做生意,說香港人視X-game為危險活動,反觀外國人把Scooter當作運動,還會鼓勵子女上訓練班,玩家的年齡層比玩Inline廣,十二、三歲的鬼仔也在玩,建議我向國際學校宣傳。同時,我決定把店鋪搬到油麻地德昌里,雖然那兒門可羅雀,主要是車房或售賣工業零件等的店鋪,街客不多,但有幾間賣X-game產品的小店,如一間賣BMX自由式小輪車、一間賣滑板。X-game玩家,大多不只玩一種玩意,我們打算把這裡打造成X-game集中點,讓玩家更容易找上門。更重要是,我們會聚在一起計劃怎樣搵錢,互相激勵,避免遲開鋪或太頹。 曙光生意急升 生意是難做,但原來只要行出一小步,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花式滑板車果然受歡迎,千多元一架,毛利約五成多,一個月能賣出二十多架,客人有小朋友、外國人,他們不信淘寶,所以都幫我買。試過愉景灣有運動鋪向我以批發方式取貨,一次數十架,再加上其他貨物如劍球,一個月賣幾對Inline等,開鋪不夠一年,收入平均有兩萬,最高峰時期收入有五、六萬元。終於不用過望天打卦、家姐打救的日子,間中還有家用給予家人。生意穩定,接下來我打算開班教學,以及聯同其他X-game鋪一同搞活動。視野放遠,但愛玩的心不變,現在每晚放工,仍然堅持踩Inline,享受那種站在危險邊緣的感覺! 一點意見 野牛單車老闆何永生(牛叔),於油麻地及北角開設兩間單車鋪,請來前港隊車手擔任職員,月賺廿萬,他認為O22Y現時有「三不夠」。1. 宣傳未夠廣X-game唔會有好多人無端端想玩,唔好淨係夜晚先玩,可以去健身中心,或者商場等人多的地方做示範,俾人試一試,令人同佢一樣愛上呢個運動,先肯使錢。2. 代理未夠多呢類冷門運動,唔似跑鞋咁被adidas、Nike等一個牌子壟斷。除咗攞Scooter嘅MPG代理外,亦可以再代理其他不同的牌子,我間單車鋪都係靠幾十個牌子嘅獨家代理支撐。3. 形象唔夠出佢主要賣Inline同Scooter,但佢鋪頭又會見到有件衫有啲帽,都唔係好清楚佢賣咩,既然佢啲雜項生意額細,不如斬纜,主打重點產品。 | ||||||
政府公佈免費電視牌照的結果:由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和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娛樂電視獲得,而已經投資數億,一早招兵買馬,甚至已拍成《警界線》和《三面形醫》的香港電視(HKTV)卻沒有獲得發牌。王維基先生的HKTV,亦已宣佈裁員300人。
傳媒和網上言論,都只係一面「鬧爆」,除了要求政府重新發牌,並沒有多少切實可行的方案。
我們也看過那些節目,即使不是好超班,也是觀眾的另一種選擇,可以引發行業競爭,那就可以持續進步。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多年前曾說:有了youtube,電視台已走上不歸。因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隨意,去選擇自己喜愛,或者多人喜愛的視頻去收看。
比如我們已可以在網上看到足本的《超級工程》,而無需要等待電視的剪輯版,甚至《國家地理頻道》、中央台的紀綠片、台灣的新聞節目,只要觀眾喜歡,就可以找來看。
所以,互聯網上的全新生態,已經足以打破傳統的渠道壟斷,一個節目能否吸引大量人流,從而具有商業價值,就要取決於叢林法則,能者居之,強者勝出。
事實上,傳統媒體包括電視、電台,甚至報章雜誌,都已全面進入熊市,網上廣告雖然金額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但已經連連年爆炸性增長。
而互聯網傳媒的最大優勢,就是輕裝上陣,科技演進,視頻的製作成本大降,比如現時流行的微電視,製作成本連一般人都做得到。
至於社會上的影響力,除了像香港那些巴士阿叔、十四巴之類的負面情況,國內已經有人透過網上公開投訴。
比如最近有一名官員,因為愛怕名牌皮鞋,而要求60歲村民背著過積水,被人掟上網,就被即時免職;那些錶哥房姐更不用說。
正如電影《戰狼300》列奧尼達一世拋棄裝甲,輕裝上陣與波斯王決一死戰:
我們認為,擺在王先生的面前,是一條康莊大道,既然手頭已經有人力、物力、財力,何不去建立一個網上電視台,真正地打破影視界的霸權壟斷?
1. 以己之強,攻人之短
與大台相比,甚至與弱台相比,在數量上是無得比的,人家搞一個舊劇頻道,都可以淹死對手,要殺出一條血路,一定要高質素。
內容的量並不是真正強項,以HKTV的資源,做一間電視台都未必能夠突圍而出,反而用數十億轉做一間製作公司,肯定是卓卓有餘。
而且不用養電視台這個官僚大怪獸,可以將很多功能外判或由員工自組公司做。
2. 網上就是最好的渠道
現在是online 的時代了,連大台都要有XXX.COM,將公司轉做製作公司,拍住Yahoo、Apple Daily, 搞視頻以戰養戰。
又可以搞online channel,全天候網上直播,廣告和影響力都唔會差太多。
但係如果直接搞,可能又係另一個三年,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以戰養戰,與同本土大的網站合作搞視頻。
以HKBN的基建和速度(雖然已出售),根本一定support 到網上直播,成本一定比電視台低得多。
3. 有經驗可供借鑑
不單只外國的youtube是強勢的頻道,就連國內都有搜狐視頻、優酷土豆網、網上首播, 影響力比傳統媒體更高。
主要原因是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不用定時定候坐在電視機前等,而是可以用手機、電腦看,亦可以轉發給其他人。
比如突尼西亞和埃及革命,就是由網上視頻和社交網站引發的。
4. 長遠建立頻道和品牌
劇集和新聞,本來就是HKTV的主打,可建立自己online channel。
集中做兩條channel,一個是電視劇,一個是24小時新聞, 前者用來建立loyal customer,後者要匯聚人流。
在互聯時代,版權都其重要性,不過人流就更加重要,比如一篇文章寫得再好,只有小貓三四隻看過,沒有多大意思。
比如我們的一些博客,他們在自有的BLOG,文章可能只有數十人看過,但在noTcomment刊載,一天有數百人觀看,長期有數千人觀看,就可以建立影響力。
P.S. 怎樣賺錢?附件的視頻,就是一個廣告,不過因為是喜愛的電影,今次免收!
| ||||||
因為清拆、重建,從前熱熱鬧鬧的牛頭角下邨,現已成為只剩下打樁聲的工地一個。那兒出名的炭爐雞蛋仔、文記傳統車仔麵、煎釀三寶、肥媽糖水等小食,通通都已成回憶。當中賣鹵味的「真好味」,事頭婆張太在結業那一天,早已預告:「等着我回來!」 一年多前,張太的兒子貓仔,找來兩位波友死黨阿淳和阿暉合資,在荃灣重開「牛下真好味」鹵味小食店,把母親的心血重現。新鋪賣的,除了是往日一樣的鹵味墨魚、生腸外,還有那份回憶及不變的人情味。 不過,人情味又再次敵不過社會變遷。新店開業一年已被大幅加租,但屋邨仔有股「香港仔」精神,懂得在變動中走位。他們在旺角捲土重來,並向昔日老鋪街坊請教,兼賣牛下咖喱魚蛋、芝士撈麵,致力把牛下街坊小食「發揚光大」! 走在旺角火車站染布房街出口,除了聽到小販檔炒栗子的沙沙聲,遠處還傳來鏗鏘的菜刀拷打聲,兩長一短,充滿節奏。當中還夾雜着一把清脆女聲:「免費試食墨魚王呀!」他們新鋪開張,找來僆模在店鋪附近派傳單。放工時間,吸引不少客人前往,十多人在排隊等試食墨魚串,亦被八蚊串的鹵味生腸、雞腎等吸引着,一袋一袋買走。一邊做生意,一邊拿着竹籤穿墨魚的貓仔說:「我哋啲鹵味係家傳,喺牛下做咗四十年喇,好嘢唔怕冇人食,free一串賣三串,一定唔會蝕!」 退守 ● 因發展撤離牛下 這間「牛下真好味」,本來就在牛頭角下邨,由貓仔的母親張太經營。貓仔父親三十多年前在牛下租小鋪經營五金,張太就在鋪外劃一角,搭建一架不銹鋼車仔賣鹵味。好景時,一日可淨賺三千多,養大了貓仔和他弟弟。三年前,牛下要拆卸,小小的鹵味店也敵不過發展的洗禮。結業當天,多間小食檔更在鋪頭門外搞燒烤派對,張太和其他小店碰杯暢飲,揚言會捲土重來!不過這些年來,外面鋪租昂貴,很多小食檔都找不到合適鋪位,本來雄心壯志的張太,因丈夫於同年病逝,早把開鋪的念頭放下。直至前年貓仔與他兩個死黨阿淳和阿暉回家吃飯,心情已平復下來的張媽技癢,弄一回鹵味墨魚和生腸宴客,大家邊吃邊讚好,阿淳說:「仲係咁好食,真係有得做喎!」就因為這一句,令貓仔決定開鋪,實現母親的夢想。張太已年逾六十,開鋪全權由兒子及他的死黨負責,她則把做鹵味的技巧無條件相傳,阿貓說:「啲生腸好『餲』,煲熟後還要逐條剪開放水,用清水洗淨,將腸內的污物擠出,先至放入鹵水煮半個鐘,過程好臭,唔係人人可以接受。」而墨魚最緊要爽口,一定每日新鮮煮,鹵水煮三十五分鐘就夠。雞腎則難入味,「要先醃一小時,再放入鹵水煮一小時,其間要熄火焗。」學師後,他們為了解行內實況,扮食客在行家店前數人流,阿淳笑言:「旺角有間鹵味界龍頭肥姐小食,我哋一邊食一邊企喺佢哋鋪頭對面數人頭。繁忙時間企咗兩個鐘,估計佢一日起碼有六千人次。以每次消費十蚊計,一日生意大約有六萬,已經夠佢交租。」雖然對手「咁勁」,但阿貓更加相信:「我阿媽嘅鹵味絕對唔輸蝕俾佢哋!」 變陣 ● 荃灣回饋老街坊 他們第一個「戰場」,選址荃灣與大窩口中間的昌寧商場。商場通道連接荃豐中心到港鐵站,加上鄰近悅來酒店有自由行旅客,阿淳解釋:「牛下拆卸後,好多居民搬咗去荃灣,有啲舊街坊上網睇到喺荃灣重開,都會專登嚟食。」他們為保留傳統風味,鋪內放有傳統的不銹鋼車仔,坊間鹵味店都用甜豉油,他們堅持用舊鋪用開的鹹豉油和用以塗抹甜醬芥辣的竹棒。除了鹵味,也賣五蚊兩條童年腸仔、芝士撈麵、更堅持賣支裝汽水,貓仔說:「以前個個街坊都係去同一間士多買支裝,邊度飲罐裝o架!」客人Gary是真好味鹵味的捧場客,他說:「細個時喺牛下附近返樂團,已開始幫襯,仲記得一條腸仔賣一個半,最鍾意食墨魚,知佢喺度開番,專登去食。」這鋪開張不久已月賺十萬元。新鋪開張後,張太仍不時記掛着舊時老友:「以前啲街坊真係好好傾o架,好掛住佢哋。」貓仔知道媽媽一直放不下舊街坊,見賺到錢,便花數萬元,給她在九龍灣淘大花園開多家分店,讓媽媽有細藝,亦報答她提供鹵味秘方之恩。不少舊街坊知道「真好味」在九龍灣重開,紛紛捧場。淘大分店開業時間,只由黃昏五時至十時,現時月租一萬五千元,營業額每月平均二十二萬,扣除成本開支,淨賺近十萬,盈利全數歸給張太。阿淳說:「自從牛下清拆後,張媽冇細藝,又悶又冇精神咁。」有了寄託,張媽即時變得有活力,下午回淘大,早上又到荃灣店幫手,還不時與貓仔較勁,她笑說:「睇你哋今日啲生意都唔夠我嚟!」 重生 ● 旺角鋪賺更多 兩鋪一直平分秋色,但好景不常,幾個月前一田百貨在荃灣廣場開業,竟令荃灣店生意額大跌四成,貓仔指:「以前好多人放工肚餓會嚟呢度食幾串小食,而家人流都走晒過去,好少再經呢度。」另一方面,業主預告租金會由三萬七加到四萬四。又被「霸權」侵襲,他們唯有把鋪頭頂手。幸好他們另覓旺角為戰場,三人把心力轉移。為令新鋪小食更多元化,他們向以前在牛下賣咖喱魚蛋的舊街坊,請教做咖喱汁的方法,「阿伯好好人,乜都教晒我哋,佢仲話唔收錢。」不過他們為答謝人家,亦給予對方一萬五千元大利是。經過幾個月的尋覓,終找到鋪位,阿淳說:「搵過先達、西洋菜街,要成八萬幾蚊租!」最終找到火車站出口位置,上個月正式開業,二百多呎鋪位,租金四萬四。租金貴了、地方卻細了,再容不下一大箱一大箱的支裝汽水,「呢度太細,又無位俾人喺度飲,回收番個樽又無位擺,唯有賣番罐裝。」開鋪遇上聖誕加新年,人流甚旺,上月淨賺十五萬元,貓仔說:「旅客多咗,生意好係正常嘅,但要觀察多兩個月先知。」他們也知遲早又會加租,不過他們有信心,「品牌係跟人走嘅!」 硬仗 ● 友共情不變 社會不斷變,在這世代做生意,只能跟着變,但貓仔說希望與死黨們的友誼可永恒不變。貓仔憶述:「我哋識咗十幾年,情同手足,以前日日喺牛下踢波,打完波就去我阿媽度食嘢。」今次開鋪,貓仔本着「有錢齊齊搵」,亦預兩位一份,本來做廚房的阿暉即時劈炮,更把多年積蓄押上,他說:「貓仔唔會老點我。」鋪頭由貓仔佔六成是大股東,但為了兄弟安心,到銀行開公司戶口時,他做了一個決定:「其實大股東可以隨時攞錢,但我唔想佢哋有hard feeling,所以銀行戶口分A、B兩組,我同老婆一組,淳和暉一組,要兩組都有人簽名先可以攞錢。大家開心,我冇所謂。」他們親密如家人,張太帶着貓仔歲半大的兒子來探班,貓仔接過兒子,並命他:「叫暉伯先。」記者好奇問:「阿暉都唔算老吖?」他回應:「阿暉大我一個月o架,我個仔梗係叫佢阿伯啦!」 行家分享:愈出名加租愈多 北角的「十三座牛雜」,老闆湯建業(業哥)的父親,當年就在柴灣漁灣邨十三座賣牛雜,他八年多前在北角新光戲院旁開鋪子承父業。本刊六年前曾訪問他,再見記者,他說:「唉!我哋都唔成功喇!傳統美食的秘方多是家族流傳,即係唔可以四圍外傳,一腳踢辛苦之餘亦難搵人幫手。而且要保持食物質素,用料一定不能馬虎,成本自然高。當你以為薄利多銷,勤力啲賣多幾串,但業主知你生意好,便兩年加一次租。現在我再搵新鋪,都不敢話自己係十三座牛雜,因為知我係老字號,一定開高個價。」他說新光戲院業主大幅加租,故將在農曆年後結束營業,他補充:「如果過年後還未找到平租鋪,都要執笠出來打工。」 | ||||||
昨天的博文《證券監管部門並非昏庸無能》本想批評一下管理層,沒想到被讀者看成了一篇表揚文。看來,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才是。不過,作為投資者,擦亮眼睛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看到真相,說不說都沒關係,表達能力差一點更沒關係。況且,人微言輕,寫文章提建議就如打個水漂,我是好玩兒。
最近,有個叫紀小龍的醫生說,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住院看病誤診率是30%。這種說法恐怕僅是紀醫生個人的感覺,但至少說明,醫生看病能真正對症下藥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不然我們也不會那麼相信醫生。醫生看病為什麼不能對症下藥呢?兩個原因:「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醫生這個職業事關人的健康甚至生死,不能對症下藥主要還是「腦袋」問題,比如醫術不夠,經驗不足。「屁股」問題有沒有呢?有。中國的醫院主要靠賣藥生存,醫生多開一些沒用的藥,病人多做一些沒用的檢查,就是「屁股」問題。
政府制定政策猶如醫生看病,要做到對症下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對症下藥,原因也在於「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跟醫生不同的是,政府的「屁股」問題可能多一些。
舉個例子,中國近十年來房價步步高陞,政府採取了很多調控措施,但調來調去,泡沫越吹越大,為什麼?不是房地產管理部門不明白問題的根源,我絕不相信老百姓都明白的事管理層不明白,而是「房地產綁架了政府」,管理層只好一手扶著房地產,一手進行調控,結果可想而知。
近年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一個奇怪現象:上證50的市盈率中位數不到十四倍,而創業板市盈率中位數接近六十倍,典型的藍籌股和創業板「冰火兩重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否應該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處理?這是證券監管層需要回答的問題。八、九年前,中國的房地產管理部門遇到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問題,採取了許多措施,可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現在的證券監管層又會重蹈覆轍嗎?
對於「冰火兩重天」現象,有很多解釋,比如:中國經濟低迷,傳統行業不被看好,新興行業前途廣闊;資金緊張,撬不動盤子大的股票;藍籌股沒有賺錢效應……這都是理由,但有沒有可能是某些人為了IPO重啟有意為之呢?中國的證券市場有幾個明顯軟肋: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監管不到位,違規成本底。為什麼不先把這幾個軟肋改善了再重啟IPO?為什麼現在新股發行價格還是高?為什麼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還能再漲43%?難道僅僅是中國的投資者不成熟?難道就沒有監管不到位被少數人投機取巧了嗎?
現在,已經有人對這次IPO重啟歌功頌德:與以往比,發行價降下來了,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沒有像中石油那樣爆炒了。呵呵,這是要掩蓋問題,為沒有對症下藥找藉口。要知道,後面排隊的還有幾百家企業,不找到問題的根源,不去解決,結果就是:通過IPO,少數人暴富。這跟少數人公開搶奪大多數人無異,只是這種搶奪是合法的。
作為散戶,跟監管層的專家比,我是行外人士,而且,我知道的信息比監管層的專家少了許多,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我說的可能都是廢話。寫這篇文章,我並非想班門弄斧,正如去醫院看病,在醫生面前指手畫腳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有感而發,正如一個病人,跟醫生切磋一下,為的是對症下藥。
| ||||||
二○一三年,各路人馬搶進台灣網購市場,包括電信商遠傳以上億元收購行動廣告商時間軸準備投入網購;網路家庭(PChome)前營運長謝振豊,挾潤泰集團等投資人的八億資金捲土重來推出優達斯(Uitox)全球購物網。老字號PChome去年營收創下五年新高的一百六十三億元,網購市場的熱潮由此可見。 和上述大資本的玩家相比,成立五年多、以「每日一物」一天只賣一件商品起家、曾號稱「什麼雜碎都能賣」的購物網站瘋狂賣客,去年營收僅三億元,它卻能在網購市場穩佔一席之地,日前瘋狂賣客還和微網誌噗浪(Plurk)策略聯盟,成為噗浪進軍電子商務的推手。 小規模的瘋狂賣客在大對手環伺下還能生存,究竟憑什麼? 過去瘋狂賣客的每日一物,雖然創造話題,但背離網購商品要越多越好的原則,是個失敗的商業模式,這讓瘋狂賣客在二○一一年一度於瀕死邊緣掙扎,最後被電子廠兆赫轉投資公司地壹創媒收購,免於倒閉一途。 客製別人沒有的商品盆栽蛋糕一日賣逾三千個 瘋狂賣客後轉型為團購網站,在這行近三年淘汰率達七五%的超級競爭行業中,它活下來了,去年營收三億元,跟草創時期二○○八年相比,翻了九十九倍,躋身台灣團購網第四強,二○一四年營收預估十億元,屆時可望與美商Groupon台灣網和PayEasy旗下團購網17Life,一爭團購網站老二地位。 這隻小螞蟻的生存關鍵在於商品力。「比商品數不夠多,比送貨速度不夠快,比低成本,我們規模太小沒議價能力!」瘋狂賣客創辦人兼副總經理江鑑修深知,他們無法和大廠硬幹,能比的只有「商品力」,「就是賣別人沒有的!」 二○一二年,江鑑修決定開發客製化商品,鎖定非標準化規格的點心、零食類下手,尋找個體戶烘焙店合作牛軋糖蘇打夾心餅,結果大受歡迎,在四個月內賣出一百萬片,業績一千萬元。 「包括餅乾的脆度、內餡的軟度,以及包裝設計,都是我們不斷測試後建議烘焙店製作。」江鑑修說。然而商場無情,夾心餅乾暴紅後,供應商也轉入實體零售通路大廠的懷抱,不再優先供貨給瘋狂賣客。 二○一三年底,他們更率先推出一款「植物盆栽蛋糕」,把提拉米蘇蛋糕裝在巴掌大的塑膠盆栽裡,上面放上可食的小豆苗、石蓮花以及草莓,三款陸續在兩個月內共賣出十八萬六千個,平均一天可賣逾三千個,以一個單價四十九元計算,共賣出九百一十多萬元,直逼瘋狂賣客歷年最暢銷商品的動物行動電源單一檔次一千萬元。 「這類客製化商品供應鏈過程繁瑣,譬如植物盆栽蛋糕,為了確保小豆苗新鮮,只能在出貨時以人工親手栽上,否則會在冷藏中凍死。」但付出這些代價,為瘋狂賣客帶來的是二○%至四○%的高毛利率,「比起一般大眾流通品毛利率可能低於兩位數,這是我們的金雞母。」江鑑修說。 和瘋狂賣客合作植物盆栽蛋糕的烘焙店木匠手作負責人胡瑞堂,已有大型百貨向他招手設櫃,但他不為所動,「若沒有瘋賣(瘋狂賣客簡稱),我應該還在幫餐廳做餐後甜點吧!」當年赴日本學藝的他,因為瘋狂賣客而找回自己做甜點的初衷。 模仿前店後廠的經營自建倉庫調節售價與庫存 除了甜點零食,行動電源、襪子等台灣有工廠的商品,也都成了瘋狂賣客客製化商品標的。試了兩年水溫,嘗到教訓也吃到甜頭,客製化商品在瘋狂賣客上的銷售比重,預計今年會提升到兩成(其他八成是大眾流通品)。 瘋狂賣客這門學問別人無法偷學嗎?「高毛利率的客製化商品必須搞懂供應鏈,工夫太多,是製造業思維,搞技術與行銷擅長的網路平台並沒有這樣的DNA(基因)。」瘋狂賣客前老闆、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說,這正是中國電子商務正在崛起的「前店後廠」趨勢,「前面是通路,後面要懂工廠。」 要實現「前店後廠」需要投資,因仍必須兼顧網購該有的「賣現貨、快速出貨」的特性,因此,瘋狂賣客投入數千萬元設置自有倉庫六百坪,其中還設有冷凍冷藏倉。「他們應該是團購網中唯一設有統一倉儲的業者。」Gomaji團購網營運處副總陳麗蓉說。 小螞蟻瘋狂賣客,卻像老大哥PChome與優達斯旗下閃電購物網一樣,都設置自有倉庫,用意不在追求快速到貨,而是做為開發多元客製化商品的後盾,包括開發生鮮食品、囤貨以確保有現貨可賣,還能調節售價與掌握庫存,「至於送貨速度,與其送得快不如送得巧。」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說。 不過,高報酬總是伴隨高風險,雅虎購物中心前行銷老將、九易宇軒行動購物行銷長李朝基認為,瘋狂賣客朝向「設計型商品」之路是在創造需求,雖可在主流市場突圍,但「每一檔都要很給力,萬一看走眼也要有快速清庫存的行銷力。」 瘋狂賣客規模雖小,卻在大資本對手的夾縫間,找到自己生存利基。這也顯示規模大小不是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只要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小蝦米一樣可以和大鯨魚在市場裡共存與競爭。 |
| ||||||
驚天一爆 炸出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場劃破午夜寂靜的大氣爆,瞬間奪走三十條人命,讓高雄人痛醒。 原來高雄都會區底下深埋政府官員、業者都說不清楚的地下管路,人、車與石化原料一起在馬路上下跑,丙烯是那麼可怕又致命的原料;更揭開了驚人的事實,石化產業帶來了上中下游四兆多元產值、三十六萬就業人口,但夢時代旁就是石化儲槽、高鐵站蓋在石化廠旁,二八○萬高雄人被石化廠包圍。 人不可能與石化廠、管路當鄰居,經濟、就業機會卻不能一夕抹殺。 大爆炸帶來毀滅,也讓人有機會深思,高雄與石化產業都需要一起重生。 高雄大氣爆爆出台灣經濟與都市發展的大矛盾,昔日十大建設變成了今天高雄市民大夢魘,滿佈地下的管路,有如不定時炸彈。 但貿然停止地下管路,仁武、大社馬上面臨停工危機,光是拆除管路不能解決問題,台灣應該跟上國際潮流,讓石化業遠離人群,建立一貫化的專區,集中管理。 製作人‧謝春滿 撰文‧呂國禎、鄧 寧 研究員‧黃家慧、楊政諭 攝影‧劉咸昌、陳俊銘我的故鄉是高雄,有憨憨笑著的黃色小鴨停泊在美麗的港灣,吸引來自全台各地人們湧入,新光碼頭、真愛碼頭、光榮碼頭重建過後,高雄這座海洋城市變得更加漂亮了! 七月三十一日午夜,氣爆意外發生,隔天一早,我趕赴高雄採訪。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原來,過去深埋在高雄身體中的重工業血脈,從來沒有斷絕過。我第一次知道,從停泊小鴨的光榮碼頭往南走到有大摩天輪的夢時代,旁邊碼頭停泊的大船與岸邊一座座的圓形儲槽,裡頭裝的都是石化原料。 東聯化學的乙烯船、李長榮化工的丙烯船,每個月總會載著上千噸的石化原料進出高雄港,卸貨後再經由中油前鎮儲運所或是華運倉儲加壓汽化,將乙烯、丙烯經由地下管線送往大社廠、林園廠、仁武廠。 接著我再趕往楠梓區的後勁五輕,以前坐高鐵回高雄,只看到進站前右手邊荒廢的水泥廠,水泥廠身後則是半屏山,但山頭後是什麼呢?當我登高一望,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嚇不已,密密麻麻的石化煙囪矗立眼前,我相信,恐怕很多高雄人並不清楚,這些冒著煙的石化煙囪,正是擁有年產能乙烯五十萬噸、丙烯二十五萬噸、丁二烯七.五萬噸的中油五輕廠。 從夢時代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卸貨、倉儲的碼頭;從左營高鐵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生產、製造的源頭。直到這一天我才知道,二八○萬高雄人,每天生活在被石化工廠包圍的土地裡……。 一場氣爆 炸出多少危機? 五輕關廠成定局 連帶衝擊南台灣石化業產能這才是七月三十一日高雄大氣爆最根本的問題,台灣石化產業缺乏長遠與整體規畫,石化廠、儲槽與市民、購物中心共同生活,石化原料穿越高雄市精華地帶。除了這一條專屬李長榮化工的管路,還有十六條石化管線貫穿高雄市人口稠密區,掀開了一個驚人事實:高雄市馬路上有人、車通行,地下則是石化原料日夜不停穿梭,有如高雄市的血管,但流著的是能在瞬間奪走人命的石化原料。 被大爆炸驚醒的高雄市政府,才緊急宣佈所有通過市區的石化原料停止輸送,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面臨斷炊停工的困境;隨之而來的是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的不滿,要求五輕如期遷廠、二○一八年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聲浪不斷。 一場大災難演變成一場經濟與人身財產安全的大對抗,訪問爭取五輕延後關廠的石化業者,包括長春集團等業者不願評論,甚至還有人擔憂:「這一次不僅是五輕關定了,連大社石化工業區恐怕也不保了。」一場意外,讓台灣石化業面臨了一場遷廠又無處可去的絕境。 本來,五輕在關廠期限到期前,中油仍不放棄爭取當地居民支持,希望五輕能夠繼續生產;除此之外,中油體系的民間石化業者,例如長春集團就有意合資承租中油五輕繼續生產。但這一爆,爆出了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恐慌,五輕關廠已經變成不可逆的事實。 然而貿然停掉南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可能是一場大災難,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以這次受衝擊最大的後勁五輕、仁武、大社三大石化園區估算,目前最新的年產值約二千三百億元,如果算上下游產業直接、間接效果,這三大園區如果因此停產,將影響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約○.三%,最高有四萬九千人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受到衝擊。 如果再放大看台灣石化產業,這一爆如果讓台灣石化產業全面退出或喪失國際競爭力,將影響石化業一兆七千億元的產值,台灣GDP成長率少二.二五個百分點,造成上下游的失業人數可能高達三十六萬人,台灣經濟將面臨大危機。 如果按經濟部的統計,石化業含石油及煤製品、石油化工、化學材料、塑膠製品、化學製品、橡膠製品,去年總產值達四兆多元,佔製造業的二九%,影響更加巨大。對於投資人來說,自八月一日到八月五日,總共才三個交易日,一場大氣爆就蒸發了塑化類股七九八億元市值。 這場氣爆 掀開了哪些老問題? 石化產業可不要嗎?扣除未上市的中油,石化業市值高達二?五兆元,佔台股的十分之一。 梁啟源說,比台灣還要地小人稠的新加坡仍在全力發展石化業,為什麼台灣不要?韓國還喊出要成為紐約、倫敦、新加坡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貿易中心。 為什麼新加坡、韓國搶著做石化,從乙烯、丙烯到丁二烯,它們被稱為工業之母,往下可以做成各種塑膠原料、紡織、橡膠原料,接著變成塑膠杯椅、汽車輪胎、防撞桿、衣服、鞋子,甚至連液晶電視內的薄膜、外殼到手機、電腦的電路板,連F1賽車、波音七八七客機的碳纖維,也都是石化原料做的。 因此新加坡、韓國才會把石化當成重點產業全力發展。而這一爆讓我們發現,中油五輕二十五年就該遷廠,卻長期拖延,任由業者在地下埋管線,最後變成高雄市區埋了多少石化管線,沒有人搞清楚的怪異現象。 此刻除了究責,更該深思台灣石化業該何去何從。 問題一: 缺乏規畫 上游在沿海,下游卻在內陸先讓我們解開謎題,為什麼高雄市區會有石化原料?「整個高雄都會區被石化工廠包圍,馬路下面跑管線,變成一個超級石化廠。」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說,沿著海岸從前鎮區華運倉儲、往南是小港臨海工業區、中油大林蒲廠、林園石化園區,這裡生產汽柴油、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原料,形成沿著高雄市海岸線的石化上游原料生產與進口儲運中心。 接著,從林園往內陸走是大寮的大發工業區,再來是仁武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再來是後勁的中油五輕。除了五輕,都是中下游原料生產工廠,演變成為上游在海岸的煉油廠、儲運中心,下游製造在內陸。 若用煮飯做菜來解釋,上游就是放青菜蘿蔔的冰箱,下游是煮飯做菜的廚房,高雄石化業是把青菜蘿蔔放在沿海,廚房卻位於高雄市區與前高雄縣邊界;每次廚房要煮菜,就必須運青菜蘿蔔從港區穿越高雄市區。 偏偏這些原料不像青菜蘿蔔這麼單純,而是遇到空氣就可能會爆炸的丙烯,甚至還有遇熱會散發劇毒的石化原料。這些石化廠剛好把高雄市精華地區包圍起來,整個都會區兩旁都是石化廠,有二八○萬人被七個石化園區包圍,天天上演石化原料從地下管線或油罐車穿越鬧區。 這是第一個大問題,石化業配置與都市發展形成了大矛盾,造成這個問題的是推動台灣經濟起飛的十大建設。日據時代日本的海軍燃料廠設在緊鄰半屏山的後勁部落(含高楠梓區五個裡),後來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接續日本留下的基礎,興建高雄煉油廠,並且興建仁大(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 十大建設從煉油、石油裂解、塑膠、紡織原料一貫化,推動了台灣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奠定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那時候高雄煉油廠與仁武、大社是緊緊相鄰的,並不需要埋管線穿越市區。 問題二:為了經濟發展 石化廠讓人愛恨交織第二個問題,政府開始亂開支票解決眼前問題,把兌現的燙手山芋丟給後人解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帶動高雄市發展,人口從市區擴散到郊區,逐漸與石化區開始當起了鄰居。隨著台灣環保運動崛起,一九八八年爆發林園事件,當地居民包圍林園石化園區,創下石化業者現金補償當地居民的先例,當時經濟部部長陳履安與林園人簽署的調解書,明確承諾八八年後,林園石化區不會再擴建。 九○年,台灣經濟仍在起飛期,對於石化、塑膠、紡織原料需求有增無減,石化業者拚擴產、增加產能,卻苦無原料供應,呼籲政府再建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廠的聲音不斷,於是中油準備在後勁興建台灣的第五套輕油裂解設備,也就是俗稱的五輕計畫。 五輕計畫遭遇楠梓區後勁居民強烈抗爭,最後變成激烈的反五輕運動,當時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夜宿後勁,終於讓五輕順利的投資。用通俗話來說,冰箱擴大了,青菜、蘿蔔的供應量也增加了;但面臨高漲的環保意識,成功推動五輕的代價,是中油與當時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承諾撥出十五億元「回饋金」,以及「二十五年後」遷廠的承諾。 這個承諾一開,讓高雄居民更有信心,一九九三年,當時的經濟部部長江丙坤和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在高雄市國賓飯店,承諾大社工業區於二○一八年和五輕一併遷廠。 這是當前台灣石化業發展的三大瓶頸,五輕要遷、大社也要跟著遷、林園不能擴建,都是當年官員開的支票,卻成了今天抗爭的源頭;而高雄大氣爆之後,反對的民眾更有理由要石化業關門。 問題三:石化廠建不成 讓危險管線穿越市區第三個問題,缺乏長遠完整規畫,輕油裂解廠建不成,就開始埋管線。當石化上游原料取得愈來愈困難,爭取進口變成替代的選項,八九年,華運倉儲成立,功用就是扮演進口原料的儲運輸送,搭配進口原料。石化業者開始挖管線,從高雄港一路挖到了仁武、大社,今天肇事的李長榮丙烯管線,就是那時期興建的。 於是,竟然演變成為「冰箱」放港口,「青菜蘿蔔」運進內陸,一條條管線興建穿越高雄市區,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說:「相較於化學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風險,地下管路效益高、安全性也比較高。」這些問題 為何錯失解決良機? 其實今天港區進原料、市區扛風險,加工廠在郊區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二十四年來有三次機會能讓台灣石化業擺脫今天現況,還能升級提高競爭力。 第一次機會是九○年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取得六輕投資許可,為平衡中油與台塑體系,中油體系的東帝士集團與中油分別取得推動七輕及八輕,打算選擇一塊靠海土地,將上中下游都整合在一起,提高競爭力。 七輕環評不過、八輕取得土地難其中,七輕由東帝士集團的大東亞石化公司負責,選上台南濱南工業區;八輕則由中油及國喬等中油體系的石化業者為主,成立「八輕籌備處」,由當時國喬石化公司董事長吳春台兼任籌備處主任,投資地點則是人煙稀少、土地面積廣大的屏東台糖南州糖廠。 結果東帝士選上的廠址遇上了黑面琵鷺,環評過不了關;八輕則始終處於土地無法取得的狀態。只有台塑集團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動工,也就是今天的麥寮六輕。 八輕團隊失敗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市場的誘惑。由中油等石化廠組成的八輕團隊,在一九九八年,包括台聚集團、李長榮等業者,另赴中國尋求開闢台灣石化中心的投資,爭取中國石化市場,於是八輕一分為二,成為西進派與本土派,但隨後碰上了政府不開放石化上游赴中國投資,八輕沒了、中國投資也沒戲唱。 第二次機會,二○○二年,台塑集團再度加碼六輕推動擴建工程,當時中油董事長郭進財決定重新啟動八輕計畫,八輕籌備處復活;然而這樣的模式並沒有取得當年業者全力支持,盼望政府開放中國投資者裹足不前,二代八輕團隊陣容遠不如當年,台聚、李長榮等還是沒加入。 最有機會的國光石化因環保被判出局接著第三次登場,也就是○五年提出的國光石化,由中油與民間業者共同組成一家公司(國光石化),不再是個別獨立單兵作戰,由中油扮演最大股東,接著兩大民股股東分別為遠東集團與長春集團,然後是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甚至連非石化業的富邦金控也進場,最小的股東則是和桐化學。 這是非台塑體系石化業者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從屏東南州、雲林離島工業區到彰化大城,堅持了長達六年,國光石化碰到白海豚保育,以及世界各國對於地球暖化議題的重視,國光最終宣告出局。 二十五年快過去了,石化業有機會找一塊完整土地,遠離人群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但都失去了。 台灣石化業未來如何重生? 這三次機會失去了,反而讓高雄市埋下更多未爆彈。整合機會沒了,只好獨善其身,拚命挖管路進口原料,長期推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沈建全指出,「從林園、中油大林蒲到大寮、仁武、鳥松到大社,過去八年來總共新建了十三條地下管路。」因此五輕一關,石化原料仍然會源源不絕穿越高雄市區到大寮、仁武與大社,這些業者不會受到影響。 短期解方:加強管路檢查 讓產業不因工安停擺沈建全強調,這等於在高雄市的人口稠密區又多埋下十三個未爆彈。然而石化業者說:「沒機會更上一層樓,還是要求生存。」更重要的是,應該趁大氣爆重新思考台灣石化業的重生之路,梁啟源指出,短期加強管路安全檢查,讓石化業繼續運作,避免台灣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中期解方:廠區臨海、集中化 危險管線撤出市區中長期,梁啟源建議,目前高雄小港區大林蒲洲際碼頭二期工程約二五○公頃土地,中油使用二百公頃、石化下游使用五十公頃,足以建立一個臨海的石化垂直整合體系,梁啟源說,「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靠海邊、集中化,管路不再通過高雄市區。 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更建議,中油應該切割,煉油與石化事業個別獨立出來,以輕油裂解為主的石化事業獨立成為民間公司,並且與中下游業者整合合組新公司。他強調,以目前國際石化市場的競爭狀態,上市的石化公司單一公司就只做單一種產品的模式,很難有國際競爭力。 其二,蔡錫津贊同梁啟源的建議,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石化園區這一帶,正好緊緊相鄰可以互相供應,足以建立年產規模二百萬到二五○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把中下游各石化工廠都整合在一起。但長春人造樹脂總經理蘇士光說,以目前大林蒲的土地來看,面積仍不夠用。 因此將面臨一項大挑戰就是遷村徵地,這又是一個大問題。然而放眼國際,當台灣興建五輕的時候,新加坡石化業仍不如台灣,如今已經成為亞太石化中心、新加坡經濟的大支柱,韓國則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石化強國,蔡錫津說:「中國更兩、三下就把台灣超越了。」眼前之急是集中石化業者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這一帶的西南沿海,原料進出直接用管線,不用再穿越高雄市區到大社、仁武、大寮,而且擁有經濟規模之後,才有足夠資源能夠自主研發,開發高值化的石化產品。蔡錫津說:「如果每家業者都不賺錢,每年怎麼有辦法撥營業額三%到四%的經費投入研發;又說去日本引進高值化的石化原料生產,試問人家如果正在賺錢,怎麼可能授權給你,讓你與他競爭,一定等到不賺錢了,才會放出來給台灣。」長期解方:建立規模經濟 爭取頁岩氣商機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有錢之後才有辦法研發。最後是能與國際頁岩氣開發熱潮接軌,蔡錫津預估,如果中油體系與台塑六輕加起來,乙烯年總產能將達到五百萬到六百萬噸,將有足夠經濟規模收購或爭取頁岩氣資源;不管是直接投資頁岩氣,取得頁岩氣運回台灣加工,或者將生產基地設在國外,將石化上游原料運回台灣加工,都有足夠的條件。 毀滅與重生就在一線之間,三十條人命的慘痛代價,應該讓台灣人重新思考都市與經濟發展的衝突,人不可能再與石化廠當鄰居,高雄市區應該避免危險的石化原料穿梭;但除了要求兌現五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也應該在此刻找出石化業長遠與安全發展的機會,一次解決高雄市民的危機,並創造石化業的生機。 一分鐘看50年石化發展史 ──台灣石化產業大事紀 1968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內的第一輕油裂解工廠(一輕)開始啟用,1990年關閉。 1973年 十大建設之一的林園石化工業區開始動工,1975年啟用。 1975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的二輕啟用,1994年關閉。 1978年 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內的三輕啟用,2012年除役,2013年新三輕啟用。 1984年 高雄林園四輕完工啟用。 1994年 設於高雄後勁的五輕啟用,預計2015年關廠。 1998年 設於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第一期工程完工,並開始營運。 2011年 政府宣佈不再支持國光石化於彰化設八輕廠。 石化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石化上中游主要業者與下游產品 上游 原油 輕油 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乙烯(PE)台塑、台聚、亞聚乙二醇(EG)南亞、東聯 下游產品 塑膠袋、牛奶瓶、雞蛋盒、保鮮膜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丙烯(PP)台化、榮化 下游產品 保險桿、布丁盒、食物容器 丁二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ABS 台化、國喬、奇美 下游產品 家電外殼、樂高積木 芳香烴 苯 台化 中游 苯乙烯(SM) 台化、台苯、國喬聚苯乙烯(PS) 台化、台達化、奇美 對二甲苯(PX) 台化 PTA 台化、遠東新 下游產品 保麗龍、泡麵碗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整理:鄧 寧 韓、星、中、日拚石化 台灣該放還是衝?──四國石化產業發展政策韓國 ● 近年來韓國石化產業透過更新工程,提升乙烯產能,逐漸拉開與我國的差距。 ● 相對台灣石化產業鏈強調專業分工,因此對於上下游消費形態變化較能掌握。 ● 韓國在附加價值較高的石化產品投入,也比我國早;目前高值化石化產品的市場規模,尚不及大宗石化產品。 新加坡 ● 政府在有限的資源下,積極發展石化業。1999年新加坡推出製造業2000計畫,訂定以裕廊島作為新加坡發展世界級化工業聚落之基地。 ● 2012年,新加坡乙烯產能達280萬公噸,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新建100萬噸的乙烯生產設備於2013年完工;殼牌東方石化綜合中心計畫,在2014年擴充20萬公噸的乙烯產能,屆時新加坡乙烯產能將達到400萬噸。新加坡政府希望該國的乙烯產能擴充至600~800萬噸。 中國 ● 在十二五規畫下,中國陸續將13座石化煉油廠產能擴充,這對台灣的石化業者是一大挑戰。 日本 ● 日本石化大廠早已專注開發高科技產品上游的關鍵材料,在全球高科技產品供應鏈上已具關鍵地位 整理:呂國禎 |
| ||||||
人類歷史上,遭逢災難的城市何其多,為什麼有的如神戶、慕尼黑仍能重生,有的卻凋零? 「指定專人、授權成立專責機構;建立全面的重建計畫,且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以及持續與災區民眾溝通,協助心理重建,是城市從災難中重生的三大關鍵因素。」曾任紐奧良市重建委員會執行主席、現任雪梨大學榮譽教授的佈雷克利(EdwardBlakley)接受《商業週刊》越洋專訪時說,「這就是災難發生後,黃金一百天內該做的事。」 二○○五年卡崔娜颶風襲擊紐奧良,由於四十年防潮系統年久失修而潰堤,造成一千八百多人死亡、二十萬四千戶人家遭毀、約八十萬居民流離失所,是美國自一九三○年以來最大災害。災後的主要重建工程在修復災區住家、重建防波堤以及全面檢測災區的土壤、水質。重建過程中最大爭議點,是資金該由聯邦政府或州政府負責,此項爭議到現在仍無法擺平。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分析,目前紐奧良的人口回流三分之二,就業率恢復先前八成,重建速度超過平均城市災難重建期的五到八年,速度算慢。 我們從城市災難的重建,可以學習到什麼智慧? 關鍵一:成立專人專責機構評估復原或重蓋,以恢復經濟活動 佈雷克利指出,災難發生後,要在最快時間內確認受災程度、範圍和來源,據此判斷是否要重建、在哪裡重建;「需要專責機構直接負責,以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重建速度。」 專責機構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針對災區進行普查。銘傳大學都市規畫與防災系助理教授馬士元指出,恢復經濟活動是重建的第一個工作重點,但每戶狀況不同,所以要透過普查,瞭解每個受災戶的類型(自住或店面,租用或自有)、受災情況和對未來重建的意願,從中歸納出幾種型態,再規定不同的權利義務關係與補助方式,才能盡速恢復經濟活動,也是未來跟社區溝通的基礎。 其次要決定,災區是要復原還是重建。復原是基於受災前災區的概念便很完整,災後只要建好基礎建設、修繕民宅,比較單純。重建,就要把未來發生災難的風險估算進去,重新規畫。 「 復原或重建, 要看災難規模、災變原因和發生的區域,」佈雷克利說,「 評估標準要看選擇哪一點有助於恢復經濟活動。」好比紐奧良是美國爵士樂的發源地,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便傾向復原。 以二○一○年發生在加州聖布魯諾市(San Bruno) 的太平洋煤電公司(Pacific Gas & ElectricityCompany, 簡稱PG&E) 氣爆事件為例,因貫穿市區內的一條五十年天然氣管線爆裂,造成八人死亡、五十五棟房屋受損,事發後一週市府便成立專責小組,負責監督PG&E執行管線修複方案,包括即刻棄置穿越市區的天然氣管,繞道郊區改建新管,繞道其餘替代管線供應市區生活需求,全面檢測氣體殘留和是否造成土壤污染。 而一九九五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神戶市決定重建時,單規畫就規畫五年,由於日本是震災之國,他們對未來風險估算,不是假設「萬一發生災難該怎麼辦」,而是假設「同樣的災難一定會再發生」,因此重建後的改變必須能承受同樣災難。諸如重蓋的房子要有耐震設計,擴大原本社區公園的面積成原來的兩到三倍,甚至將廢地改建成公園,當作臨時避難所。 總之,「專責機構是要處理未來問題,不是為了跟中央討錢、口水戰;不快開始無法重建,」馬士元說。 關鍵二:資金管控透明化確認所有的錢都花在重建 重建資金是多重來源,可能來自社會救助、國家賠償,部分來自貸款,也是影響重建速度的因素之一。 林宗弘在《社會韌性與災後重建:汶川地震中的國家與地方社會》論文中指出,受災後災民須跟銀行貸款重建家園或恢復經濟活動,但銀行若按照既定貸款原則放款,災民若之前有貸款未繳清,現在抵押品又可能損毀,就會貸不到錢。以台灣九二一地震為例,即使有政府補貼和協助貸款,資金仍然短缺;而阪神地震後,部分原本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店老闆,同樣面對資金短缺。 重建基金也會衍生管理的問題。根據日本《朝日新聞》去年十一月的報導,日本審計部公佈針對二○一一年到二○一二年會計年度調查報告,其中編列三一一重建基金共有十九兆九千億日圓,用於一千四百零一項重建計畫,其中有三百二十六項與重建無關,包括農業部的科學捕鯨計畫、勞工部的失業職訓計畫,而還有很多房屋修繕補助還沒申請到。由於重建基金來自增加稅收,把錢用到與重建無關的項目上,無異於浪費人民的錢。 聖布魯諾市氣爆之後沒多久, 禍首PG&E分別信託五千萬美元的重建基金、一億美元的災難賠償金,和七千萬美元的和解金,做為災區重建和災難賠償。二○一一年開始重建,項目和使用金額都公佈在專屬網頁上。 關鍵三:重建人的信心安置或遷移,要顧慮到人際網絡 「災難除了毀掉有形的家,同時毀掉人對環境的信任,」馬士元說,「而重建人的信任,比什麼都重要。」 林宗弘也指出,重建包含有形和無形資本兩類,無形資本指的是要顧到人際網絡、感情支持等社會資本,絕對不是房子蓋完就算,軟體配套如社工人員、民間互助團體,從災後就要介入;「人心重建需要更久時間,平均約要五到八年。」 比如聖布魯諾市氣爆,發生至今四年,每一週都有輔導成長團體,到社區中心帶領心情分享,讓每位災民藉由口頭抒發,達到心靈重建的目的。 「九二一重建後,有很多災民房子送他都不願意回去,因為觸景傷情更孤單。」要原地安置還是遷移,遷移要遷多遠、怎麼打散,如果沒顧慮到人際網絡的復原,災民很容易因為創傷症候群而自殺。 其次是,重建過程要完全透明,讓災民心理上充滿信任。重建絕對不如災民預期,過程中一定有不滿、抗議,所以做任何重建工作都要充分溝通,溝通的依據就是災後做的普查資料和每次協調會的內容;以聖布魯諾市氣爆為例,市政府在網站設立重建計畫專頁,將時間流程、管線更新計畫、會議紀錄、資金流向全都交代清楚,並且定期更新,市民可訂閱電子報並隨時保持聯絡,兼顧資訊流通和透明度。 「不要想滿足災民的需求,讓他們零抱怨,這是錯誤的目標,」林宗弘說,「只要減少不滿,就算成功。」 卡崔娜颶風襲擊紐奧良後,州政府撤離當地居民時沒有告知要撤離到哪裡,反而造成民眾更大恐慌;四川汶川地震災後採取強制重建,房屋不管毀壞程度,一律壓平,引發社區居民抗爭。 相反的,日本三一一震災,因牽涉到海嘯與核能事故,導致產業真空,有些災民不能回家,連重建都沒辦法,整個搬走;而復原又複雜,牽涉到堤防、房子蓋在哪裡,光討論、溝通、協調就超過兩年,到去年九月才得出有共識的重建計畫,顯出日本人處理的細緻之處。 從組織、資金和個體三個構面檢視高雄八一氣爆的後續處理,目前缺乏國家級的跨部會專責單位統一負責,沒有資金管理機制,也欠缺人際網絡支援;接下來又是颱風與年底選舉,如果不盡速進入重建模式,未來復原恐遙遙無期。 【延伸閱讀】溝通不良,最常引發重建爭議——近10 年災難城市比較 ■2005年 ●災難 美國紐奧良卡崔娜颶風 ●重建進度 1.已修復55 處堤防潰堤處2.回流人口66%3.工作機會恢復災前的79% ●困境 資金專責單位喬不定,安置、遷移災民缺乏溝通 ■2008年 ●災難 中國四川汶川地震 ●重建進度 樣板城市已重建 ●困境 政府強制執行重建決策,引發地區抗爭 ■2010年 ●災難 美國聖布魯諾市PG& E 氣爆事件 ●重建進度 1.爆炸管線已廢棄並且另外規畫2.繞行郊區管線計畫部分土壤和水質檢測已完成3.已修護完成11 戶 ●困境 管線重建計畫有爭議 ■2011年 ●災難 日本東北311 地震 ●重建進度 中央政府頒佈救災法案,有65個重建計畫在進行 ●困境因牽涉到核災,目前仍在修復建設和居住問題 資料來源: 聖布魯諾市氣爆重建計畫專頁、卡崔娜颶風災後數據網、311日本重災區災後重建復原勘查出國報告書、《社會韌性與災後重建: 汶川地震中的國家與地方社會》論文,(李宗義、林宗弘,2013) 整理:單小懿 | ||||||
| ||||||
雅虎迎來新任執行長梅爾已經兩年了,她砸錢不手軟地購併四十六家公司,從老東家谷歌(Google)大挖人才,甚至說服蘋果從iPhone、iPad上發動「去除Google」。 一場由梅爾發動的寧靜革命,才正要展開。 撰文‧賴筱凡 三年前,談起雅虎,或許你會稱它為網路巨擘、擁有近二十年歷史的大公司;如今,再談起雅虎,或許用一家「新創公司」來形容它,更加合適。 十月的美國舊金山涼爽宜人,樹梢上的楓葉已悄悄轉黃,儘管全球面臨股災,在這裡卻渾然不覺衝擊,尤其是在森尼韋爾(Sunnyvale)的雅虎總部裡,仍舊像是一家新創公司般,工程師們忙著寫程式、產品經理們討論著消費者體驗,還有更多的員工正為落實雅虎執行長梅爾(Marissa Mayer)的策略——「行動第一(Mobile First)」在忙碌著。 「我會這麼形容它,這家公司正在『重生』。」雅虎全球行動產品部門總監強.培瑞司(Jon Paris)強調。培瑞司創辦的公司Astrid去年被雅虎收購,他因而成了梅爾旗下推動雅虎行動產品的重要大將之一。 打從梅爾於二○一二年七月接手雅虎,外界無不隨時用放大鏡在檢視,到底這位昔日谷歌(Google)的「矽谷最美麗」女副總裁來到雅虎之後,將如何讓雅虎浴火重生? 如果從帳面數字來看,你可能會覺得梅爾上任兩年來的成績單不算及格,營收下滑了六%、獲利大幅衰退六五%,在這樣的數字下,若非有手中的阿里巴巴二三%股權加持,雅虎股價近兩年還能大漲五七%,算是投資人對梅爾的招牌相當買單。 敲定「行動第一」策略 兩年砸大錢建立「對的團隊」然而,持有iPhone手機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手機的股市訊息、氣象資訊已悄悄被預設為雅虎財經、雅虎天氣,就連預設的搜尋引擎也逐步從谷歌換成了雅虎。找上蘋果圍剿谷歌,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但更重要的是,雅虎能否靠著自己的實力,在行動網路上,開創出新的康莊大道? 或許下面這幾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答案。過去兩年來,梅爾打出「行動第一」策略後,雅虎全球用戶數每年以三六%的速度成長;迄今,雅虎每月行動用戶更是超過四.五億人。 「這個數字比起兩年前,是三倍的成長!」雅虎全球行動與新興產品營運副總裁札克瑞.約翰(Zachary John)說。更驚人的是,這些用戶去年在雅虎行動應用服務上所花費的時間增加了七九%。 你一定會好奇,梅爾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正在展開一場革命。」雅虎全球行動與新興產品部門資深副總裁亞當.克漢(Adam Cahan)說。他比梅爾早一年加入雅虎,負責雅虎最重要的行動產品,是梅爾旗下最仰賴的大將。 當梅爾尚未接手雅虎前,雅虎就像一家千瘡百孔的公司,搜尋引擎的服務打不過谷歌,行動產品的滲透率極低,好不容易從行動支付公司Paypal找來新執行長湯普森(Scott Thompson),卻爆發假學歷醜聞,短短四個月就下台。 面對一家前途茫茫的網路公司,梅爾一上任就敲定「行動第一」的策略。但無法想像的是,即使在一二年行動網路蓬勃發展的年代,雅虎開發行動產品的團隊,也只有五十人。 找到好人才的最快捷徑,就是買團隊。梅爾就曾公開說過:「我相信,一家公司是生、是死,成就都在人才。」因此她上任之初,花費最大的心力在建立「對的團隊」,左手砸三千萬美元買英國十七歲少年Nick D'Alosio自創的軟體Summly,右手再拿十一億美元買微型部落格Tumblr。 「吸引人才、提升技術、策略性結盟,這是我們過去兩年購併的最大考量。」雅虎企業發展部門副總裁艾倫.庫隆(Aaron Crum)的十六人團隊,正是過去購併四十六家公司的最重要智囊團。 新聞、運動、天氣…… 雅虎,就在你我的生活裡除了在全球大舉購買新創團隊,梅爾也盡其所能地網羅矽谷裡最好的人才。 不可諱言的是,梅爾從谷歌挖來不少好手,像是雅虎全球產品管理總監迪迦度(Fernando Deigado),早在谷歌時代,梅爾就是他的主管,而當梅爾徵詢他願不願意一起重整雅虎時,他沒有太多考慮;負責購併團隊的艾倫.庫隆,以及主掌對外溝通的雅虎全球公關副總裁亞斯皮理圖(Anne Espirtu)等雅虎枱面上的一線大將,也都是來自谷歌。 有了人才,也要有方向。梅爾很清楚地指出,消費者的日常習慣,就是雅虎的機會。那就是你我每天會關心的資訊,例如早上出門要看天氣、上班路上會想閱讀新聞、九點股市開盤後能看股價、下班之後會關心球隊最新賽況。 「打造一個擁有最漂亮的設計、最好的消費者體驗。」札克瑞.約翰說,雅虎一面找蘋果這樣的合作夥伴,提供股市內容給他們就是一例;另一方面是找全球最大的OEM廠三星,直接把雅虎的行動應用服務做進手機裡。 軟體分析師指出,全球手機市場主要由蘋果iOS與谷歌安卓(Android)兩大平台所掌握,在安卓平台上,雅虎不可能被預設成為搜尋引擎。但在只要梅爾說服蘋果,蘋果的iPhone手機上就不一定要用谷歌的產品。 再者,除了搜尋引擎、影音服務外,天氣、財經、新聞、運動等服務向來就是雅虎的強項。雅虎要做的是,如何讓這些產品進到消費者的手機裡。 這些基本的App,三星、小米、華碩、宏達電等大廠都已經在做,但札克瑞.約翰搖了搖頭,「只要你的App產品夠好,你就能說服這些OEM廠商,吸引消費者來用。」年初,雅虎購併智慧桌面管理軟體Aviate,三位創辦人也變成雅虎員工。Aviate不只能預測需求,還能管理電腦桌面的App。例如你上班時最需要的軟體是地圖、信件與股市,自然而然,早上的桌面呈現的就是這些常用的應用軟體;晚上你要看棒球賽事、玩遊戲,就又是另一種桌面。 自雅虎購併Aviate之後,確實將Aviate的下載量衝上五百萬次。Aviate共同創辦人之一崔威廉說,「我們就是想要把Aviate的影響力從幾千人,變成影響幾百萬人,所以才在創業後選擇加入雅虎。」 原生廣告顛覆想像 人才、規模化 再來是獲利從找人才、造團隊,進一步滲透你我的生活達到規模化,梅爾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獲利。今年七月雅虎第二季財報結果不如預期時,梅爾就曾對獲利表達不滿,而開拓新財源最好的辦法,正是雅虎的新廣告平台Gemini。雅虎今年力推「原生廣告」,也就是把廣告變成消費者想要得知的資訊。 「消費者想找市場上最便宜的機票,那就提供資訊給他,但目的不是賣機票,而是賣給他旅館、租車等其他產品。」雅虎全球廣告及數據平台資深副總裁史考特.伯克(Scott Burke)說,預估今年美國廣告主在原生廣告的預算將高達九百億美元,這也是雅虎下一步提升獲利的重要來源。 回首過去兩年,梅爾的出現,確實帶給雅虎這個老品牌網路公司一線曙光。「她來雅虎做的事,就像拿掉辦公室的圍籬,讓陽光灑了進來。」迪迦度說,梅爾讓雅虎的員工變得願意去討論。「甚至更多時候在雅虎上班,就像是在一家新創公司工作。」培瑞司說。 只是,兩年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讓梅爾將雅虎徹底改頭換面,也不足以讓外界為梅爾的改革成績單打高分。 美國投資公司Topeka Capital分析師就直言,分析師們並不期待雅虎短時間內有巨大的改變,「但至少它已經在進步,而不是變得更糟,只是還有太多的功課要做。」選擇從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谷歌來到雅虎,這顯然是梅爾人生中重要的轉折,如何證明她有實力、也有能力讓雅虎起死回生,外界都在等著看。 重點是人才! 雅虎近兩年大買新創團隊 被購併公司 主要業務 金額 (億美元)Tumblr 微型部落格 11 Flurry App分析與廣告平台 2 Summly 新聞閱讀App0.3 Aviate 智慧桌面管理App 未公布Xobni 信件管理軟體 約0.3 Rockmelt 社群瀏覽器 約0.6 資料來源:Yahoo 整理:賴筱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