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多年最低水平之際,隨著中小私營企業債券到期規模飆升至紀錄新高,高收益私募債即將迎來兌付高峰,違約風險日益升高。(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彭博新聞社援引招商證券預計稱,總計高達62億元的私募債將於下個季度到期。這是自2012年當局允許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以來的最大規模。
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債券分析師孫彬彬表示:
當前的風險揭示了私募債券市場可能正奏響一場風暴的前奏曲。中國經濟中僅有少數行業出現提升跡象,並未全部。
由於高收益、高風險、低門檻特征,中小企業私募債被稱為中國版的“垃圾債”。
近期,銀監會認為,中國金融業風險主要來源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尤其是周期型行業,比如鋼鐵、船舶、工程機械等行業及關聯行業、以及鋼貿、銅貿等金屬貿易、煤炭貿易、貿易代理等貿易類行業。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多年新低,中小企業承受力在此宏觀背景下顯得相對脆弱。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7月28日,中小企業私募債“12津天聯”正式違約,投資者面臨本金無歸的風險,債券總額為5000萬元。該私募債的發行方天聯濱海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均陷入財務困境,天聯集團董事長王吉群“失聯”。此外,其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方天津國有擔保公司天津海泰擔保因本身陷入危機而無法履行擔保責任。
12津天聯並未中國首單私募債違約。早在今年4月5日,中國證監會證實,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對發行的私募債未能正常兌付利息。徐州中森原定於3月28日的付息日以10%的利率向投資者支付利息1800萬元。
今年4月,1.8億元“13中森債”出現兌付危機,其成為首例利息違約的私募債。同月,“12華特斯”的發行人浙江華特斯破產重整,令該私募債同樣遭遇兌付危機。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由於中國債務違約事件頻發,2014年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違約元年。
為了給中小企業在影子銀行之外拓寬融資渠道,中國在2012年6月啟動了非公開發行的私募債券市場。私募債通常的期限為2年。2012年下半年首波發行的私募債即將陸續到期,目前,第一波償付高峰已到來。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高達70%。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力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當前,非金融企業上市公司負債股權比超過200%,較2007年水平飆漲68%。彭博新聞社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們預計,中國2014年全年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4%,將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
上個月,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暫停了一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商的私募證券估值,因該出口商未能澄清媒體所報道的潛在違約風險。中債登在公告中解釋了暫停對該公司發行的“12金泰01”和“12金泰02”估值理由,稱無法掌握這兩只債券是否違約以及最新進展。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提出自願債券互換計劃,以繞過美國法院裁決向大多數債權人支付利息,讓該國走出13年來的第二次違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阿根廷政府向國會提交法案,允許債權人把持有的依據海外法律發行的債券,交換成等值的依據阿根廷法律發行的債券。
克里斯蒂娜還表示將停止使用美國的紐約梅隆銀行作為受托銀行,改用阿根廷本地的Banco de la Nación銀行向債勸人支付款項。
由於美國法官Thomas Griesa裁決紐約梅隆銀行不能向債權人支付利息,7月30日阿根廷未能如期償付5.39億美元重組債券債息導致違約。
美國法院裁決阿根廷必須先向釘子戶債權人美國“禿鷲基金”先支付利息,再能履行對他債權人的義務。
“禿鷲基金”要求阿根廷政府按照100%的債券票面價值支付利率,阿根廷政府不同意不同意全額支付,而只能按照絕大多數債權人65%折讓比率進行支付。
克里斯蒂娜總統一直主張阿根廷沒有違約,並堅稱美國法院的裁決侵犯阿根廷主權。最新的債務互換如果能夠通過,那麽意味著阿根廷政府將繞過美國法律的管轄權。
路透援引部分分析師觀點稱,債務互換可能帶來新稱法律風險,並將撲滅阿根廷政府與美國“禿鷲基金”最後一絲和解希望。這可能造成阿根廷比索進一步貶值,外匯儲備流失加劇。
點解中國到現在都無大型信貸違約,以我愚見,是因為中央還在放水,再加上民間資金流,儲蓄率都相對健康及高。至於放水的原因,我想是他們對整體全球經濟復蘇都不太確定,我本人也有同感。
雖然現時美股創新高,但金融體制中還有很多問題,我們會不斷繼續聽到大銀行會給監管機構罰龐大數額的款項。大銀行是社會的命胍,因為大部分大小企業及個人的錢都主要在它們袋中,所以放水低息年代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情況下,中央是不可在這時候容許金融混亂,所以大型信貸違約是不可能發生,但這樣對一個要建立國際標準的金融環境是一個退步的做法。我好希望有一天中國投資及投機者都學習到high risk high return這個定律。
前兩星期在中文FT看到一篇關於中國信貸違約的文章,現與讀者一同分享:
中國為何仍未出現大面積信貸違約?7/31/2014
英國《金融時報》 fastFT 報道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預測中國信托產品會出現大面積違約。這些信托產品賣給散戶,用它們來融資的通常是中國最脆弱的借款者。然而,預期中的違約為何遲遲沒有發生?
根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數據,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從2008年的1.5倍攀升至現在的逾2.5倍。
這些債務很多以信托產品的形態存在,它們被用於為那些國有銀行避而遠之的借款方和項目提供融資或再融資——這些項目包括建成卻無人居住的“鬼城”住宅區、無法產生現金流的基建項目、以及處境艱難的鋼鐵廠。
那麼,違約為何沒有發生?
幾個月以前,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曾預計,中國會在今年4月到7月間開始出現違約——這一時段是信托貸款的還款高峰期。
而在這一時段結束之際,美銀美林的分析師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5月份和6月份有問題信托產品的報道確實增多了。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未出現正式違約現像,這是由於這些壞債極有可能已被展期或紓困。”
由崔偉(David Cui)領導的美銀美林分析師團隊分析了已被報道的一些案例。他們的統計發現,可能違約的信托產品案例“自去年11月11日以來,從平均每月出現1.2起,增加到5月份的7起以及6月份的12起”。
然而,雖然這些產品周而復始地將中國投資者的存款輸入不健康企業,從實際的違約情況看,中國卻處在令人恐懼的平靜局面中。
對此,崔偉和他的團隊認為他們找到了答案。他們表示:“在57起被報道的潛在違約案例中,大約45%的案例還在處理之中;25%的案例已經被信托公司用自有資金償還;20%的案例由資產管理公司或其他‘第三方’企業償還;10%的案例被打包為新的產品或者被延期償還。盡管存在種種負面新聞,到目前為止還不存在信托投資者資金虧損的已知案例。依我們看來,這已大大增加了相關道德風險。”
換句話說,中國政治體制中的各方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他們正在密切“配合”,為一系列實際上是中國版次貸的投資產品一再紓困。這會進一步促使散戶將更多資金投入這些回報更高的產品,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支持這些產品。然而,政府也會有不再支持它們的一天。
譯者/何黎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eningconsultants
570 total views, 21 views today
一邊要保住政府7.5%的經濟增長目標,一邊要控制中國6萬億美元規模的影子銀行,兩難的困境考驗著周小川的智慧。
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從山西到福建,中國至少有10起信托產品徘徊在違約的邊緣。目前,影子銀行為中國一般的經濟增長提供者貸款,但7月的信貸數據暴跌反映出影子銀行業資金的緊張狀況。這就給周小川除了一個難題:要麽放松政策保持經濟增速,要麽守住底線。
彭博援引花旗駐香港的資深中國經濟分析師丁爽的評論稱:“央行如今進退兩難。一方面,央行是政府機構,必須盡可能保增長;另一方面,它比其他所有機構都明白信貸飆升的危害。這是一個棘手的平衡。”
今年,李克強總理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但由於工業產出和投資增長的下滑,房地產降溫以及制造業增速放緩,這一目標開始受到威脅。今天上午公布的7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長13.5%,較6月的17.9%下滑了不少。
盡管沒有如預料地那樣大規模降息,央行近日在增加200億元支農再貸款額度的基礎上,還下調了支農再貸款利率1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兩度定向降準之後,首次明確提出“定向降息”。
據彭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曾表示:“進一步定向寬松,將廉價信貸提供給特定地區或類型的銀行,是最有可能的寬松政策。”
他評論說:“周小川是一個堅定地改革者,盡管很多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都希望獲得廉價貸款,但周小川有拒絕他們的勇氣和政治擔當。他很清楚大規模的寬松必將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債務問題。”
近年來,在政府主導的大規模經濟刺激之下,影子銀行迅速膨脹。中國銀行業貸款占社會總融資的份額從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1%。
今年前7個月,銀行貸款的份額有回升至56.7%。今年7月,隨著委托貸款、承兌匯票等其他信貸的萎縮,銀行貸款甚至超過了社會總融資。
根據渣打銀行的研究,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的債務占GDP的比例約為250%,較2008年刺激之前的150%高出不少。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評論稱:“中國央行正走在一條極細的鋼絲之上,當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矛盾的時候,他們會選擇保住短期目標,因為增長才是最重要的。”
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也表示:“央行目前所做的還不足以支撐下半年經濟增長。如果危及到經濟增長目標,那麽降息是遲早的事。”
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本周五提出了一個新框架,來調整負債嚴重的國家及其債權人之間的關系,以防阿根廷違約事件中,“釘子戶”債權人引發爭論的情況再次發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希臘債務重組後,美國財政部召集全球債券專家進行了數月討論。作為全球400多家大銀行、投資者和債券發行商的代表,ICMA將於周五公布一份修正後的債務契約條款,以解決主權債務違約問題。
在現行框架下,少數債權人可以推遲經多數人同意的債務重組。這種少數否決多數的權力可能會挫傷多數投資者參與全面重組計劃的積極性。
ICMA提出的新條款將限制少數“釘子戶”投資者破壞債務重組的權力。如果違約國家想要進行債務重組,可以舉行一次性投票,只要75%的債權人贊成,重組就可以對全部債權人生效。
另外,周五的新框架還將給出明確解釋,現行債券契約中的“平權條款”意味著拒不讓步的持債人應享受平等對待,而非與多數投資者享受同等償債額。
新條款的公布表明,市場參與者已經轉變想法,接下來就看政府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ICMA常務董事Leland Goss稱,
政府或許不會很快適應轉變,但一旦有一國接受了新框架,其他國家會很快跟著接受。
債務契約框架的變革意在避免阿根廷債務違約爭端的重演。此前,阿根廷92%的債權人同意以更少的利息償付進行債券互換,但以Elliott和Aurelius為代表的對沖基金拒絕接受債務重組,阿根廷陷入漫長訴訟。
中國樓市持續降溫,此前一直唱空中國房價的野村仍堅持觀點,預計一年之內國內的房價都不會回升。
野村中國地產研究部主管高劍鋒周三表示,基於國內房地產庫存積壓嚴重,局部地區出現供大於求現象,預計國內房價一年內不會回升。他指出:
我不覺得未來12個月能看到房價回升。目前房地產企業普遍策略是降價促銷,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到年底,而明年上半年房價仍處於震蕩築底過程。
預計未來3-4年,銷量會持續走平。雖然告別了高速增長,但未必馬上進入下降周期。
若以過去6個月房產平均月銷量為分母,房產庫存總量為分子,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去化時間為13-15個月,部分積壓嚴重的三線城市約需要33個月去庫存。
針對今年以來房地產相關信托產品、私募債違約風險頻發,高劍鋒認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地產信托項目違約,但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目前國內以土地和房產為資產池的信托計劃,約占總量的一成多。隨著房市調整,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地產信托項目違約,擁有項目數量不多的中小房地產公司可能會成為違約高發區,但不會大面積蔓延。
雖然信托產品中至少有一成多與土地和房產相關,但因信托公司去年開始已明顯擡高土地房產相關信托的資質門檻,主要面向房地產業前100強企業,而且數量上亦有所收縮,因此房產信托違約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然而,野村認為未來的政策將對房地產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原因如下:
- 基於供求形勢轉化,類似限購和高稅收等調控政策正陸續取消,預計未來6個月內除一線城市外,限購將全面取消。
- 短期內相當多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稅收及土地款仍存高度依賴,政府有動力去搞活房市。
預計隨著調控政策的放松,國內房地產銷量的同比降幅將慢慢縮減,至第四季可能會與去年持平。而未來幾年,基於適婚人口高峰期到來、勞動就業人口素質的提高及城鎮化建設,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仍會停留高位。在信貸支持下,預計明年房產銷量將持平於今年。
然而,法興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姚煒則表示,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有望延續,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在松綁限購,並且降低房產交易稅,但這些效果可能日益減弱。如果政府選擇全面的信貸寬松,這也顯然對中國的長期發展不利。法興預計政府最有可能維持當前的定向寬松政策,增長加速也將是曇花一現。
今年5月初,野村就發布報告警示了中國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其認為,住房市場的供給過剩和房地產開發商融資困難一起導致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冷卻,而這將會驅使中國今年的GDP增速低於6%。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提到,中國的銀行近兩個月已經開始加大給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的力度。盡管房地產市場表現疲弱,今年上半年銀行對開放商的貸款增長26.9%,至3.1萬億人民幣。而許多城市相繼松綁限購政策,也是政策方面對房地產市場提供支撐的一個表現。
今年以來,違約、打破剛性兌付等字眼頻頻出現,違約正常化似乎已經開始成為今後債券市場的一個趨勢,而在這一趨勢中,中小企業私募債成為了最先犧牲的違約高發地。但證監會今天表示,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風險總體可控。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周五表示,從掌握的情況看,已發生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兌付違約屬於單體風險事件,風險外溢性小;與國內小微企業貸款、境外高收益債券等可比金融產品相比,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違約率處於正常水平,風險總體可控。
由於高收益、高風險、低門檻特征,中小企業私募債被稱為中國版的“垃圾債”。
自2012年6月問世以來,中小企業私募債至今已經運行26個月。數據顯示,2014年將有46只中小企業私募債到期,發行總額共計41.43億元,平均票面利率為8.79%。
8月,彭博新聞社援引招商證券預計稱,總計高達62億元的私募債將於下個季度到期。這是自2012年當局允許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以來的最大規模。
張曉軍今天還表示,證監會近期將組織交易所、地方證監局對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風險情況進行排查,並將加強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風險監測,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鼓勵在發行條款中設置風險防範安排,按照“市場化、法制化”方式處置好風險事件。
此外,他還透露,目前“通道類”私募債占比並不大,銀行對中小微企業授信管理較嚴,證監會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防範此類風險。所謂“通道類”私募債主要是指項目和資金均來源於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將融資項目設計成私募債發行。
由於擔憂違約風險,中國房地產信托融資規模創近五年新低。
用益信托網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房地產信托發行數量下滑至300億人民幣(49億美元),創2010年初以來新低。
隨著年底91億美元房地產債券和貸款的到期,國內開發商的債券收益率開始大幅上揚。彭博數據顯示,開發商恒盛地產2015年10月到期的3億美元債務,收益率已從1月1日的19.75%升至22.62%。地下購物中心開發商人和商業明年5月到期的3億美元債務,票面利率11.75%,目前收益率已經飆升至39.88%。
彭博援引標普香港評級分析師Christopher Yip評論稱:“從人和的現金流狀況來看,他們明年可能不具備贖回的能力。不過我們仍然在觀察其再融資或者現金流改善的可能性。”
據彭博統計,2015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到期債券和債務總額高達240億美元。Yip預計一些開發商可能會在流動性和在融資上出問題,有幾家開發商評級不高,但在海外發型了大量的離岸債券。
上周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銷售下滑10.9%,地產企業的經營現金流普遍吃緊。1-8月住宅銷售金額僅3.43萬億元,不及去年同期的3.85萬億。
面對房企的困境,政府也在積極幫助拓寬融資渠道。《經濟參考報》近日報道稱,監管層正醞釀允許非上市房企在上交所發行公司債,房企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打開。房地產開發商人士稱,這是監管層基於近來房地產市場整體‘錢緊’再次發出‘救市’信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以來,浙江溫州和寧波、江蘇南京和無錫、安徽合肥、湖北襄陽、陜西神木等地,已有多家中小房企因資金鏈斷裂,出現開發商項目爛尾或直接跑路現象。本應是銷售旺季的“金九銀十”,這個名單里又多了一個城市,邯鄲。
據《華夏時報》報道,自8月底以來,邯鄲多個樓盤出現停售,且不斷湧出的爛尾樓,目前邯鄲市已有金世紀家園、富匯豪庭等多個項目停工,開發商不知去向。
“一方面受邯鄲開發商集資借貸的影響,邯鄲當地人都人心惶惶,陷入觀望,另一方面,由於集資事件牽涉的當地開發商太多,很多房企都在自謀出路,根本無心賣房。”對當地樓市十分了解的業內相關人士劉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停售也是迫不得已,現在邯鄲很多人都不敢買房了,因為很多開發商都有民間集資,購房者怕他們像其他跑路的開發商一樣,拿著預售款跑路。”邯鄲某知名項目售樓處工作人員表示。
已盛行近10年的河北邯鄲房地產民間集資大潮,在今年終於暴露危機。當地龍頭開發商金世紀地產董事長史虞豹兩個月前跑路後,至今下落不明,這一事件推倒了邯鄲當地多個開發商集體違約的多米諾骨牌。
據《華夏時報》記者調查了解,邯鄲當地多個開發商以年息20%甚至30%的高額利息為誘餌,短短數年間集資數十億,將這些資金支付土地出讓金或作其他用途。當不斷加速的圈地、融資戲碼遭遇樓市下行的困境時,這些開發商無法繼續這場豪賭。
據《華夏時報》記者整理統計相關數據顯示,邯鄲目前有數十個開發商、約300個房地產項目,其中進行民間融資的至少超過半數,僅以目前遭遇債權人追債的開發商計算,其融資總額就已經超過60億元,若算上其他開發商,涉及違約的融資總額度恐超過百億。
與房價堅挺的一線城市不同,像邯鄲、以及華爾街見聞網站曾報道過的溫州等這類二三線城市房地產企業違約現象尤為嚴重。
據人民網引述一位地方銀監局人士稱:“現在房地產風險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狀況確實非常糟糕,主要是空置率很高,今年以來,按日均銷售量來看也很低。當企業出現貸款逾期或不良,銀行收回了一些企業用於抵押的商品房,但是在目前市場環境下根本處置不了,這給銀行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隱患。”
數年來罕見的房價集體下跌也為增加了開發商的壓力。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均為1個,下降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8個和67個,環比房價上漲城市只剩廈門一棵“獨苗”。
並且值得註意的是,住房庫存持續增長。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最近5個月,全國商品房竣工面積仍在不斷增加。這也意味著,如果市場銷售沒有出現根本性好轉,房屋庫存指標有繼續攀高的可能。
按照正常的邏輯,在一個城市中,庫存規模維持在8-12個月的去化周期,屬於正常水平。但在銷售低迷的當下,很多熱點城市的去化周期遠高於上述警戒線。
根據統計,截至8月底,全國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6931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22.6%。庫存再攀新高,依然面臨“壓力山大”的窘境。35個城市新房去化周期為17.5個月。其中,溫州新房去化周期達到47個月。貴陽、天津、西安、煙臺等城市,同樣面臨庫存難以消化的窘境。
雖然近期樓市及信貸政策均有松動趨勢,但顯然力度和速度均受到控制。漸進式的放松對市場心理的恢複效果也是有限的,市場複蘇所持續的時間也依賴後繼信貸的支持。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除非出現信貸政策的實質性放松,或類似“四萬億”的投資政策出臺,否則房地產市場難以真正複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隨著企業債規模迅速膨脹,違約風險攀升,發改委開始收緊相關政策。
上周五(9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全面加強企業債券風險防範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提出通過嚴格規範發債準入、加強債券存續期監管、強化償債保障以及規範和約束承銷商、信用評級機構行為等措施,形成系統化的風險防範政策體系。
目前,國內企業債的發行規模已經超過了去年一整年。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企業債發行規模達到4913億元人民幣,超出去年全年的4752億元。
從具體措施看,《意見》的大方向是收緊發債條件、強化監管和約束,多項措施直指近年來企業債發行中潛藏風險隱患的各種“變通”和不規範做法,有助於企業債風險防範。
同時,《意見》還強調要創新和完善有利於防範風險的債券發行機制,具體包括擴大“債貸組合”試點的範圍和規模,完善“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模式。
今年以來,中國信用風險進一步升溫,*ST超日 3月未能按期兌付債券利息,標誌著中國債市剛性兌付的終結。信用風險已被經濟學家視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隱憂。
根據標準普爾公司的數據,中國截止2013底年公司債務已達14.2萬億美元,超越了美國13.1萬億美元的規模,至世界第一位,接下來5年里預計將吸收全球公司債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標普認為,中國公司的現金流和杠桿情況在全球來說較差,不斷擴張的債務規模會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風險。並且中國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公司債務是通過影子銀行系統來融資的,意味著全球公司債務中可能有10%曝露在中國影子銀行系統收縮的風險之下,估計規模在4至5萬億美元之間。
目前,《意見》尚在試行階段。國家發改委在發給各省發改委的函中稱,將根據試行情況對《意見》進行修改完善,擇機正式印發並執行。
財新對《意見》進行了詳細整理和點評,以下為華爾街見聞的要點摘錄:
1、《意見》在此基礎上提高了企業資產負債率分類審核標準。“加快和簡化審核類”的條件調整為“資產負債率低於20%,信用安排較為完善且主體信用級別在AA+以上的無擔保債券”;“地方政府所屬區域城投公司申請發行的首只企業債券,且發行人資產負債率低於30%的企業”。
此前“957號文”中“加快和簡化審核類”條件是,資產負債率低於30%、主體評級在AA+及以上的無擔保債券;地方政府的首只城投債、且資產負債率低於50%。
2、“從嚴審核類”的條件調整為“資產負債率較高(城投類企業60%以上、一般生產經營性企業70%以上)且債項級別在AA+以下的債券”;“連續發債兩次以上且資產負債率高於60%的城投類企業”。
而此前“957號文”對一般性企業和城投公司從嚴審核的資產負債率要求分別是65%和75%。
3、且《意見》要求資產負債率在60%以上的城投類企業和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的一般生產經營性企業,原則上必須提供擔保措施;資產負債率超過85%的企業,不予核準發債。
4、《意見》新增了對申請發債企業應收賬款情況的重點審核。業內人士認為,最有殺傷力的一條是:對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長期應收賬款合計超過凈資產40%的企業,要重點關註;對企業應收賬款、其他應收賬款、長期應收賬款及在建工程等科目涉及金額合計超過凈資產60%、政府有關部門違規調用資金或未履約付款等情況嚴重的企業,不予受理發債申請。
5、此外,《意見》還強調增強債券擔保的有效性。重點關註第三方擔保是否存在互保或連環保。在以往的企業債發行中,企業間互保並不少見,且很多是關聯企業間互保。《意見》對此類行為進行約束,要求申請發債企業為其他企業發債提供擔保的,在考察資產負債率指標時按擔保額一半計入本企業負債額,在考察發債規模是按擔保額的三分之一計入該企業已發債余額。
6、《意見》特別關註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求申請發債城投企業不得註入公立學校、公立醫院和公園、事業單位資產等公益性資產;已將上述資產註入的,在計算發債規模時,必須從凈資產規模中扣除。
以下幾種情況的城投債申請將被“嚴格控制”甚至“不予受理”:地方政府所屬城投企業已發行未償付的企業債券、中期票據余額與當年GDP的比值超過8%的,其所屬城投企業發債應嚴格控制;區域全口徑債務率超過100%的,對區域內城投企業有可能新增政府性債務負擔的發債申請,暫不受理。
7、對於連續發債,《意見》將同一發債企業申報時間間隔,由之前的6個月延長為一年。已發債融資兩次,再次申請發債的企業,省級發改委應嚴格評估其資金使用績效、償債壓力和風險狀況。
8、《意見》還要求申請發債的城投企業完善以企業信用為償債基礎的市場化融資機制,其償債資金來源70%以上(含70%)必需來自企業自身收益。
如果城投企業的經營收入主要來自承擔政府公益性或準公益性項目建設,且占企業收入比重超過30%,必需提供所在政府本級債務余額和綜合財力的完整信息,以及地方政府對在建項目資金來源的制度性安排。
9、《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明確提出對評級機構的約束和規範。《意見》提出,嚴禁承諾評級級別、虛增級別、“以價定級”和惡意價格競爭等不正當行為。“對評級質量差、風險揭示嚴重缺失,存在市場違約案例和不盡職盡責行為的信用評級機構,將采取記入信用檔案並向市場公告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