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小店老闆 靠賣髮夾買房

2010-7-26 TCM





小曾,二十八歲。兩年前,從湖南老家到深圳擺百貨攤,曾經只是一個鄉村小學老師的她,月收入從在老家人民幣一千元到最近擺攤五千元,兩年時間成長四倍。

兩年前她來的時候,深圳剛好遇到金融海嘯,房租便宜,她盤下一個一坪大,像店又像一個鐵皮的房子,做起小商品生意。賣兩毛錢一只的髮夾、兩分錢一根的橡皮筋;也賣五十元一隻的羊絨娃娃。

店,就開在全中國農民工最密度最高的地方:深圳龍華富士康大門口。

她在中國最窮一群人待的地方,卻創造了個人收入最快成長的成績。

每天賣掉一千根橡皮筋、一千只髮夾不在話下,賺小數點後三位的利潤,樂此不疲。她店裡商品銷售的現金流量快速成長,比一年前多出一倍營收。

景氣回暖 一車車的工人都進到富士康工廠

一年前,全球景氣開始回暖,深圳這個全球電子製造業的中心,農民工大量回潮。雖然跳樓事件剛發生,但小曾對我說,「每天還是有很多人一整車、一整車的人,進到富士康工廠裡面。」

深圳,是全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中國農民工生存狀態最寫實的調查場地。

而它也是反映中國經濟結構開始轉變之後,中國民間消費力崛起的最佳觀察地點。

過 去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一直是靠進出口,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中國過去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的原因,是資產財富過多集中在國家手裡,政府 的徵稅也取走了太多民間收入,「國富民窮」使得民間消費占經濟比重偏低,而太多財富及收入集中在政府手裡,使得經濟產能不斷膨脹,最後反過來強化中國對出 口經濟的依賴。

這種過度依賴出口的成長模式,從二○○八年金融海嘯到近來歐洲債信危機,開始面臨挑戰:當外國經濟自身難保,不再購買「中國製造」的東西時,中國經濟成長動力將何處尋?

本來,中國過去是靠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公部門力量拉抬經濟,但從最近官方發言來看,這個現象已出現些微變化。

鼓勵消費 取消農業稅、最低工資連年上漲

今年六月二十五日,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的一篇文章〈中國經濟應該如何調結構、促消費〉透過中央黨校教授曹新的話,把中國的政策描述得更清楚:「必須擴大居民最終消費需求。未來中國擴大內需的重點在於居民消費需求增長,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著力點。」

進出口不可恃,政府刺激不可久,民間消費才是帶動經濟的長久之計,從這個角度來觀察中國推出的一連串政策,就順理成章。

一, 中國取消了農業稅,這一項稅費負擔一年約兩千多元,家不缺錢也就鼓勵九○後小孩花錢;二,農民工每個人都有社保(醫療保險),並且可以異地劃轉(將社保轉 回老家)了,不再擔心生病問題;三,大陸最低工資連年上漲,二○一○年七月深圳將突破一千一百元,加上富士康提出的加薪計畫,使得更多的農民工開始有了盼 望,預期到未來收入至少上漲二○%。

花旗環球證券在今年七月初的研究報告預估,中國非技術員工未來五到十年內,工資每年將有一五%至二 ○%的成長,而技術性員工工資的年成長率預估為一二%,同時花旗也預估民間消費在未來十年會成長五到十個百分點,到二○二○年占GDP比重將達到四○%至 四五%(目前約三五%)。

工資調漲帶來消費崛起的趨勢,小曾早已注意到了。

她兩年前就開始留意大陸各地上調基本工資,按她計算五年前農民工月收入一千元,五年後農民工工資兩千元。「收入的增長,自然會帶來消費的提升,都上漲一倍了。」小曾說。

最近一年,小曾店面的營收持續不斷的上漲,讓她賺了盆滿缽滿。

她自己總結,「現在小孩(九○後)跟我們以前不一樣,從來不存錢,幾乎每個人都是花光。」這些反映到小曾店實際景氣程度,就是營收增長一倍,比一年前多營業兩個小時。

店只有一坪大,面五顏六色掛著各種小飾品,突然一個富士康員工走過,一口氣買了五十元的東西,占到她一個月收入二‧六%。

從 早晨、黃昏到傍晚,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的她,「工人白天下班,我就出攤搶夜班的生意。一直到晚上十點等白班工人下班高峰過了,才下班。」「最長的時候,我 們的隊伍可以排到店門外。」她說,這是積少成多的經營策略。雖然,小商品賺的「小」,利潤只有小數點後面三位,卻圓了她一個翻身夢。

老家,是一片稻田和一幢茅草屋,從沒想過變成城裡人的她,因為中國民工消費力崛起,從沒想自己也有機會在深圳考慮買個小房子,安個家。

場景從工廠林立的深圳,轉到天子腳下的北京,這裡的人也已經感受到中國民間消費力的提升。在北京著名的藝文咖啡館「雕刻時光」遇見台灣人莊仔。本名為莊崧冽的他,一九九三年來到北京,所開的「雕刻時光」已經是藝文咖啡館的領導品牌,目前已經開了十二家店。

從現在到明年,莊仔預計還要開近十家店,比起過去一年兩家的拓店速度,等於是以飛快的速度前進。「現在景氣是回來了嗎?」本刊記者提問。

「如果海嘯之前是一百分,海嘯時可能掉到六十五分,但現在大概回到九十五分、九十八分左右。」他回答。

實力驚人 北京,一盒雞蛋賣人民幣三十元

身為一個庶民,莊仔經歷了一盒雞蛋人民幣三十多元、單次游泳門票一百元,甚至一斤喊到六十元水蜜桃的價格震撼,同時也看到了北京人花錢不手軟的樣子,一件一、兩千元的本土設計師品牌衣服,大家趨之若鶩,「中國人的消費,真的很囂張。」

中國經濟結構從外貿轉向成民間消費,對全球景氣是一件好事。

國 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Olivier Blanchard)在七月初就說:「中國政府近期允許人民幣升值行動的方向是正確的,中國正轉向更大程度上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成長,以及增強人民幣匯率 彈性的動作,是值得稱讚的。」不管是透過人民幣升值來提升民眾購買力、或是調漲薪資,中國民間消費的成長,已是當前全球景氣復甦還在未定之天時,許多人的 希望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9

與功夫熊們保健按摩不同,看中醫的O2O模式要靠賣藥掙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9/151739.shtml

看中醫的服務模式和目前已有的上門推拿產品相差不大。用戶通過看中醫的微信服務號進行一次簡單的問答進行體質檢測,然後選擇出診醫師和服務項目,預約好時間地點後,醫師即上門到家,經過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之後確定病癥,最後進行針對性的理療。目前看中醫提供的診療服務包括個人診療中的五項:推拿、火罐、針灸、刮痧、艾灸,和定制療程中的中醫減肥和亞健康調理等。

乍看之下看中醫和目前已有的上門推拿產品差別不大,但看中醫創始人羅峰強調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他們宣傳說能夠達到中醫理療效果,但他從來不敢叫中醫出診。我們不叫按摩師上門為你做中醫服務,我們叫中醫出診。人就是中醫,做的事叫出診。這是最大的區別。”

羅峰強調的“中醫”和“出診”即是橫亙在功夫熊、點到等推拿產品延伸服務的一條紅線。“中醫保健是60年代國家為了讓勞保殘障人士有口飯吃,讓社區保健能同時落地,所以從醫療、衛計委的醫療證里摳出一個牌照,叫社會保健牌照,但對他的從業人員和從業技能有嚴格的限定,就一句話不許破皮。”這個限定的影響就是,目前街邊店里或者功夫熊、點到的按摩師里大部分人只能為人做“不破皮”的推拿,而想要做針灸等更深的中醫療法就必須有國家衛計委頒發的行醫資質。

所以羅峰認為看中醫和已有的這些推拿產品並不在一個市場里競爭。功夫熊、點到等推拿產品面對的是更為大眾化的保健市場,看中醫則是更為專業、門檻更高的中醫醫療市場。出身中醫名家的羅峰在創辦看中醫伊始就收購了北京地區的聖仁濟方中醫門診,目前看中醫在北京地區接近300名具有行醫資質的中醫都掛靠在這個醫療機構下面。

“2014年北京市中醫理療市場大概才四五十億,但是保健市場七八十億。所以是誰把中醫理療的蛋糕切走了,不是西醫,是保健按摩把他們的蛋糕切走了。”相較於當前中國西醫醫療資源的緊缺狀況所產生的諸多醫患矛盾,中醫的一個困境是“醫患無關系”。“2014年註冊的北京中醫是19000人。但是衛計委能掛上名的才4000多人。所以還有15000名中醫隱沒於市。醫院養不起這些人,所以他們就賣房子,賣保險,賣安利什麽的。經常有這種中介聊著聊著說,我原來也是學中醫的。”羅峰介紹說。

看中醫要做的即是把中醫資源和有中醫理療需求的人連接起來。當醫患建立了聯系,看中醫的盈利模式就在其中產生——賣藥。根據2014年北京市藥監局發布的數據,2014年北京人吃了220億的中藥。“北京中藥市場每年遞增10%,藥價漲5%,到現在絕對過300億了。” 因為看中醫的醫師擁有處方權,可以為患者開藥、制藥再送到患者手中。這個每年300億的中藥市場也就成了看中醫真正瞄準的獵物。

當然,披著O2O的外殼,在服務上就必須有一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中醫自有流派,患者的身體癥狀也各有不同,所以看中醫把服務標準化主要體現在診前、診後兩個部分。首先看中醫的醫師資格審核要過三關:資質審核、理論實踐考核和外形氣質。“我們會在後臺打分,顏值都算,就是穿著打扮氣質,因為這有上門業務。”羅峰說。

通過考核篩選確定了醫師的執業水平之後,看中醫在出診的服務流程上也做了一系列標準化流程:醫師都用統一的出診箱,診療前先點一炷促進患者更快進入醫療狀態的藥香。望聞問切之後由患者選擇五項服務中的一項開始做理療。最後醫生會為患者填寫病例並針對性做出醫囑或者開藥。

目前看中醫的診療服務處於最後測試階段,有50名醫生在線提供服務,日均有80的訂單量。此前看中醫獲得了“頂尖學員”孵化器的800萬天使輪融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田牧,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0

愛茉莉太平洋董座的「滾球經營術」韓第二富豪靠賣粉餅 身價勝三星李在鎔

2015-09-21  TCW

昔日「阿嬤灶腳」,已成為亞洲第三大美妝集團,化妝品趨勢驟變,讓徐慶培接班至今不敢有一絲懈怠:像站在球上,放鬆就會跌下來!正如他信奉的理念。 文·曾如瑩資生室中國總代表Ralph Ahrbeck曾說,「韓流風暴就像早晨的鬧鐘,讓我們清醒過來,」他口中,震天價響的鬧鐘,就是徐慶培所領導的愛茉莉太平洋。

韓國第二大富豪徐慶培的美妝帝國始於「阿嬤的灶腳」,一九三一年徐慶培的祖母尹獨亭在六坪大小的廚房開始炒山茶花子,製作山茶髮油,養大六個孩子。徐慶培的父親接手,創立了上門推銷化妝的模武,如同「韓國的雅芳」,逐漸邁向韓國第一大品脾。

徐慶培喜歡「喜鵲築巢」的故事,也一直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困難。他說,韓國喜鵲喜歡在風大時築巢,因為這樣築的巢遇颱風也不會被吹垮,遇到挫折與困難正可以看清出自己弱點。

他要求員工,別動不動說「因為」遇瓶頸該想辦法,用這兩字是找藉口今年六月到七月,MERS(中東呼吸症侯群冠狀病毒》讓到韓國旅遊觀光客大減,愛茉莉太平洋的銷售也受影響,藉由這個危機的反省,徐慶培轉向積極開拓網路購物,未來計畫在海外免稅商店大舉設店,以防類似事件影響營運。

二OOO年初,愛茉莉太平洋打算進軍香港和中國,無奈基礎保養一向是歐日品牌的天下,這是一個挫折,但也給了他一次操兵的機會。從顧客回鎮當中,徐慶培發現,顧客在使用面膜產品時,得清洗、撕下,手續繁瑣,反覆研究後,他推出全球首創晚安面膜,塗上後不必清洗,會在睡眠時作用,早上起床洗掉即可。

不跟歐日品牌硬碰硬,從自己擅長的地方下手,現在已經是旗下品牌蘭芝銷售最奸的商品。

平時,他常告訴員工說話不要用「因為」開頭,這是找藉口而不是想辦法。

相較於財團第二代,一進公司就是經理或副總經理,徐慶培則從課長做起,父親訓練他的方式讓他提早知道經營的困難。

他回憶,父親要他去鄉下收貨款,他登門拜訪,對方只冷冷的說:貨你收回去,錢沒有。最後他低下頭拜託並表示,以後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方才付了貨款,這讓他學到怎麼做買賣收款。父親還讓他去借錢,等一個多小時才見到金主,透過現實的歷練告訴他,借錢是很困難的事情。

父親沒有給他最賺錢的事業幫他抬轎,反而要他去業績最糟的部門轉虧為盈,還讓他去建工廠,有一年的時間他都睡在工廠裡,他回憶,「有十年的時間我都沒有休假過,卻讓我了解經營事業的困難。」他要求自己,得更有好奇心「好產品不賣,是我們不了解市場」從失敗中學習的態度,也反映在他進軍國際市場。

在韓國當「老大」久了,開始跨出國門也水土不服,他說「常發生我們覺得好的產品,最後卻賣不出去,因為我們不了解市場,得更有好奇心,更謙虛做市場調查。」除了大規模市調、焦點團體訪談外,愛茉莉太平洋會跟當地機構合作,研究亞洲各國人的膚質來開發產品,開發氣墊粉霜時,韓國人喜歡水潤妝感,但用在台灣亞熱帶天氣,會看來油光滿面;日本人喜歡遮瑕度高又讓皮膚看來光滑的產品,會特別為各國開發合適的氣墊粉霜。

一九九〇年代進軍國際市場,徐慶培一開始選在美妝品龍頭歐萊雅的大本營——法國,建工廠,希望以基礎保養品切入,但是法國是很成熟的市場,競爭對手的技術與市場經驗比他更豐富,最後失敗收場。他發現香水的替換速度快,決定改變戰略,收購香水品牌Lolita Lempicka,在他經營下,此品牌曾是法國銷售排名前五名的香水,靈活轉換的策略,尤其顯現在徐慶培國際化過程中的決定和毅力。

他要求團隊,比快時尚更快「做事業像站球上,隨球動才能平衡」旗下以綠茶系列保養品為訴求的品牌innisfree來說,去年營業利益成長五四%,是集團成長最快的品牌,成功打人中國前也經過策略調整。innisfree首次踏人中國市場時並不順利,進駐百貨公司,價格高、定位不清楚,被當成模仿歐舒丹等自然草本的品牌。撤出後,重新以栽培於濟州島的綠茶為主軸,開發商品,定價是歐舒丹一半,改開設獨立品牌店,請當紅韓星李敏鎬代言,針對年輕族群採快時尚策略,打出知名度。

六坪的阿嬤廚房已成為占地二十公頃的研發中心,小商店已經成為亞洲第三大美妝集團,但是徐慶培絲毫不敢放鬆,目前化妝品的趨勢比任何時期變化都要迅速,他比喻,「經營事業就像站在球上,一放鬆就會跌下來,要站在球上看球怎麼走,隨球而動才能保持平衡。」他才正開始實踐成為「亞洲之美」製造者的夢想。

徐慶培

出生:1963年

學歷:康乃爾大學約翰遜管理學

院MBA

經歷:太平洋公司企畫室總裁現職:愛苿莉太平洋集團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4

失去所有贊助的羅切特只能靠賣肉真人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292

羅切特,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泳壇顏值最高,商業代言收入不菲的巨星,經過里約奧運的報假案事件後,他的四大廣告商宣布和他終止合作關系。雖然遭到萬人唾棄,但是他迎來了娛樂圈拋來的一絲希望。

美國的娛樂業大頭“紳士網絡”集團(Esquire Network)決定再次播出羅切特的真人秀節目“羅切特會怎麽搞呢?”該節目由Esquire Network的姐妹網絡夥伴E!在2013年8月開播,可是播出了八集之後,就沒有下文。現在該節目開始從上周五開始播出,打出來的招牌就是“羅切特到底怎樣了?誰TM知道呢”。

該節目在羅切特2012年倫敦奧運後,制作開播。跟蹤拍攝這位高調的泳壇帥哥的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泳池內外的生活,如何把妹,如何泡妞,如何訓練遊泳。Esquire Network聲稱,這個重播的節目會“不可預測的,未經過濾的,淋漓不羈的”重現這位泳壇醜聞巨星的生活。

此節目也向觀眾保證將會特別的“羅切特”,例如羅切特說過那句“我整天都會在泳池撒尿,別人不會麽?”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23

史上最賺錢遊戲,靠賣皮膚日入1.5億元,但賺中國小孩的錢是騰訊的悲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5/163626.shtml

史上最賺錢遊戲,靠賣皮膚日入1.5億元,但賺中國小孩的錢是騰訊的悲哀
快刀三俠快刀三俠

史上最賺錢遊戲,靠賣皮膚日入1.5億元,但賺中國小孩的錢是騰訊的悲哀

對騰訊來說,在賺得盆滿缽滿之余,或許應該去思考,如何讓遊戲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遊戲中學會思維與策略,而不是將遊戲當成炫耀的資本。

來源 | 快刀三俠(ID:iyqkpd)

 作者 | 快刀三俠

從一上線就不被看好,到如今成為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逆襲。但遊戲火爆以後,也引來了諸如讓青少年成癮等許多非議,甚至有評論稱其靠賣皮膚賺小孩的錢。披荊斬棘實屬不易,成功之後又該思考什麽?

1

『無限時空中,時光的洪流匯聚於同一片大陸。機關術與魔道肆虐,讓世界面目全非。英雄,那些熟知的名字,不可思議地聚集在一起,拋卻了過往榮光,遵循野心與欲望,隨心所欲尋求力量,乃至彼此追逐殺戮。』

回過頭來看『王者榮耀』的團隊當初寫下的這段話,頗有意味。

5月17日,騰訊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總收入為495.52億元,凈利潤創下近145億元人民幣的紀錄。其中,網絡遊戲收入為228.11億元,依然貢獻了大頭。而網遊收入中,『王者榮耀』成為最大功臣,收入超過30億元,最高日收入就可達到2億元,一個趙雲皮膚一天收入更是達1.5億元。

從一上線就不被看好,到如今成為現象級手遊,王者榮耀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完成了逆襲。但遊戲火爆以後,也引來了諸如讓青少年成癮等許多非議,甚至有評論稱其靠賣皮膚賺小孩的錢。

披荊斬棘實屬不易,成功之後又該思考什麽?

姚曉光和『王者榮耀』的逆襲

2.webp (1)

姚曉光

王者榮耀上線前,姚曉光是騰訊互娛旗下“琳瑯天上”遊戲工作室的負責人。

琳瑯當時最亮眼的遊戲是QQ飛車,但就算有300萬人同時在線的成績,姚曉光仍拿不出一個王牌遊戲。

2012年,由於在頁遊上失利,騰訊決定在移動遊戲上發力。馬化騰下令:“先開發5款精品遊戲,整合微信、手機QQ和應用寶的資源,全力扶持,不容有失。”要在一家千億美金的公司里調度這麽多跨部門的資源,非常複雜,這是一件苦差事。最終,姚曉光被選中了。

他從騰訊上海要了一支專門研究手遊,但幾乎沒有任何產品經驗的團隊,成立了一個新的手遊工作室,取名“天美藝遊”。後來,這個團隊研發出了國民爆款遊戲天天酷跑和天天愛消除,風靡一時。

此後,姚曉光接管的工作室也越來越多。2014 年八大工作室重組,改成四大工作室群,琳瑯、天美藝遊和臥龍工作室都並到天美,由姚曉光總負責。

與姚曉光旗鼓相當的是陳宇,他接管光子工作室群,由原量子工作室和光速工作室組成。陳宇通過引入CF擠進了重度遊戲領域,此後推出的全民飛機大戰和全民突擊兩大遊戲相繼發力,長居暢銷遊戲榜首位置。

這兩個工作室群擁有著整個騰訊互娛最好的團隊資源和研發實力,姚曉光和陳宇也成為騰訊互娛開疆拓土的先驅者。

隨著4G網絡普及程度加深,端遊手遊化的趨勢愈發明顯,而國內在端遊上最火的遊戲類型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一直以來都沒有一款成功的作品,姚曉光和陳宇同時盯上了這塊肥肉。

姚曉光帶領著天美工作室群中的臥龍團隊經過7個月的研發,做出了一款手遊版MOBA——英雄戰跡,即王者榮耀的前身。與此同時,光子工作室也推出了一款手遊版MOBA——全民超神。機緣巧合的是,這兩款遊戲在同一天開啟測試。然而,英雄戰跡測試數據慘淡,騰訊互娛開始將資源往光子工作室偏移,臥龍團隊也被戲稱為“醬油型工作室”。

為了扭轉局勢,姚曉光把英雄戰跡回爐重造。首先將3V3模式改成5V5,接著給遊戲做減法去掉了養成系統,一個月後再次上線,遊戲也改名為王者榮耀。

重新上線的王者榮耀打起了反擊戰。

在界面和系統設計上,與端遊英雄聯盟無縫銜接,玩家能夠輕松上手;同時,遊戲中的英雄都是玩家耳熟能詳的世界歷史知名人物和遊戲中的知名人物,更接地氣。

“臥薪嘗膽”後的王者榮耀開始不斷吸納新的玩家,用戶激增。2015年11月底,日活躍用戶率先超過500萬。騰訊開始重視王者榮耀,資源也向其傾斜,QQ和微信都為其引流。

截止2016年底,王者榮耀已經擁有超過2億註冊用戶,日活躍用戶達到8000萬,成功進入騰訊名品堂。

而由於冗雜的養成系統和欠缺風格的英雄設計,全民超神敗下陣來,排名一落千丈。

繞不開的對手

在中國遊戲市場中,騰訊和網易兩大巨頭占了60%的市場份額。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遊戲市場只有騰訊、網易和其他三大玩家。

騰訊和網易在遊戲上的對戰由來已久。在熱門遊戲收入榜單前10名中,騰訊與網易的產品長期占據6~8席。其中,騰訊數量較多,而網易往往在頭部霸榜。

長期以來,騰訊和網易的遊戲各具特色。騰訊重發行,產品多為代理,如上古世紀、天堂、英雄聯盟等;自有產品以輕度休閑為主,如QQ飛車。網易則重研發,專註於少而精的重度遊戲,如夢幻西遊、倩女幽魂、大話西遊等。

2015年,網易憑借夢幻西遊和大話西遊兩款手遊實現了月均近8億元的收入,前者更是霸占App Store中國區暢銷榜榜首超一年之久。

對比兩家的產品,騰訊的優勢在於龐大的用戶基數,但缺乏盈利能力更強的重度作品,使得騰訊難以掌握整個市場。而網易自研的遊戲多為MMORPG或回合制RPG重度遊戲,這類產品遊戲盈利能力越來越高,這也是網易收入能反超騰訊的關鍵因素。

面對勁敵,騰訊開始改變策略,推出精品3.0戰略,聚焦高品質精品手遊。一方面控制每個季度的遊戲發行數量,與網易持平;另一方面,與西山居、巨人、暢遊和盛大合作,分別推出劍俠情緣、征途、新天龍八部和傳奇世界四款網遊。

網易也開始向騰訊進軍。騰訊推出天天愛消除和天天酷跑,網易隨後便跟進推出碎碎曲奇、貓和老鼠。此外,網易還做起了代理,公布了最強軍團、戰意、勁舞團和HIT等9款代理產品。

雙方的正面交鋒出現在2016年。

3.webp (1)

網易遊戲陰陽師

2016年9月,網易上線手遊陰陽師,一個月後超越王者榮耀,霸占各大手遊暢銷榜榜首數月,日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但2017年春節之後,陰陽師開始顯出疲態,增速放緩,王者榮耀卻穩步上升。從近期的App Store排行榜來看,王者榮耀仍舊霸占榜首,陰陽師卻落到了5名之後。

縱觀陰陽師與王者榮耀,各有優缺點。

陰陽師畫風唯美,劇情跌宕起伏,配樂動聽,配音還集齊了CV界的大咖,多種玩法也適合更廣泛的人群;但由於其屬於養成式遊戲,耗費時間漫長,遊戲體驗重複導致一些玩家最終放棄。

王者榮耀操作簡單,容易上手,側重團隊作戰,取勝的關鍵在於技術與策略搭配;但玩法與英雄聯盟極為相似,遊戲內容深度不足。

歸根結底,遊戲是一種體驗,誰能為玩家提供更好的體驗,獲勝的幾率也就越大。騰訊與網易的遊戲對戰並沒有就此結束。

質疑:賺小孩的錢?

次可愛

光環與爭議總是如影隨形。

當王者榮耀登上全球蘋果用戶iOS手遊收入榜第一位,其負面新聞也隨之而來。《深圳11歲少年玩王者榮耀,3個月花光全家多年積蓄》、《小女孩玩王者榮耀,居然充值11萬》等新聞,紛紛指責騰訊遊戲賺小孩的錢。

王者榮耀也被戲稱為“農藥”。其基本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的人,大到爺爺級別的老男人陪孫子玩,小到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就拿著手機秀。其中,15歲以下的小學生備受爭議。

4.webp (1)

王者榮耀也被戲稱為“農藥”

對此,騰訊遊戲推出了成長守護平臺,美其名曰是一款協助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健康遊戲習慣的產品。實際上,在多數人看來,這是一種“借家長之手變相圈錢的手段”。

“成長守護平臺”的機制主要是通過綁定孩子的微信或者QQ,進而可以監視孩子玩遊戲的情況,甚至可以一鍵禁止孩子玩遊戲。

但這種機制背後的bug早被孩子們發現。家長一鍵禁止了小孩子的遊戲帳號,等同於把該帳號作了一段時間的封號處理,小孩子為了玩這個遊戲,就不得不重新註冊新的帳號,而新的帳號里面的英雄和皮膚少之又少,怎麽辦?只能沖錢買。

騰訊一邊無門檻無限制的發放QQ號,一邊卻在說通過限制QQ號來限制孩子們玩遊戲的時間,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實在令人費解。

回到遊戲中來看,大多數競技類遊戲都是“人民幣玩家碾壓全場”。在王者榮耀里,錢分為金幣、鉆石和點券三類,前兩者都可以靠經驗積累,只有點券需要人民幣兌換;遊戲中可以購買的是英雄、技能和皮膚,其中只有買皮膚必須花錢。

實際上這屬於騰訊消費的老路數。早年用Q幣買QQ皮膚,裝扮頭像;後來將這種玩法轉換到遊戲中,地下城與勇士需要花錢買裝備提升技能,英雄聯盟需要花錢買英雄皮膚,王者榮耀也不例外。

實際上,騰訊遊戲對低年齡段玩家的營銷做得很透徹。從地下城與勇士到英雄聯盟,再到王者榮耀,玩家都不乏低年齡段的用戶,騰訊利用孩子的攀比心,不斷出售新的皮膚;利用孩子的叛逆性格,讓孩子與家長在遊戲中周旋。

好可愛!!!!!

寫在最後

古人雲:“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勝而不驕者,術明也;敗而不怨者,知所失也。”

從“打醬油”到一季度創收30億元,從被網易遊戲碾壓到躍居榜首,王者榮耀一次又一次完成逆襲,榮耀加身。但對騰訊來說,在賺得盆滿缽滿之余,或許應該去思考,如何讓遊戲成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遊戲中學會思維與策略,而不是將遊戲當成炫耀的資本。

註:資料綜合整理自網絡

遊戲騰訊王者榮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188

轉型三年業績仍靠賣資產 億利潔能擬投9.6億加碼光伏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6/1136002.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肖達明 記者 嶽琦 每經編輯 趙橋

近10億投光伏行業

億利潔能8月5日發布的關聯交易預案顯示,億利潔能將向大股東億利集團,以及億利潔能實際控制人王文彪控制的億利資源控股有限公司購買光伏發電相關資產。

這些資產包括,鄂爾多斯市正利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利新能源)、內蒙古億利庫布其生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庫布其生態)、張家口京張迎賓廊道生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迎賓廊道)以及張家口億源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源新能源)的部分或全部股權。初步確定交易對價為9.66億元。

據預案介紹,庫布其生態、正利新能源的光伏發電項目地處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還可通過在光伏板下種植甘草等植被,改良項目生態環境。

對於億利潔能來說,加碼光伏行業其實早已有伏筆。根據2016年年報,億利潔能稱當年光伏發電的峰值總功率約為400KWP。而本次交易涉及公司項目中,除迎賓廊道所屬光伏電站目前尚未並網發電外,其余正利新能源110MW(兆瓦)項目、庫布其生態200MW項目和億源新能源50MW項目均於2017年6月30日前並網發電。若全部建成並網發電,總裝機容量將在1000MW左右,交易完成後,億利潔能的光伏發電業務將達到另一個數量級。

預案中稱,本次收購完成後,億利潔能將註入優質的光伏資產,完善其能源業務布局。不過,億利潔能也在預案中承認跨界光伏行業也將面臨光伏發電成本較高導致政策依賴度較高、市場機制運作有限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億利潔能曾入局光熱發電,當時擬對甘肅光熱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肅光熱)進行投資,當年8月份披露的資產評估報告還認為光熱發電在發電穩定性、能耗和環保方面優於光伏發電。但2016年10月份,億利潔能宣布轉讓甘肅光熱16.67%的股權。

業績依賴資產處置

億利潔能不是第一次與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王文彪方面進行的大手筆資產交易,此前的一次並購,還曾一度引起資本市場的質疑。

2010年,億利潔能當時已經具有能源化工循環經濟一體化產業。在這一背景下,億利潔能又向億利集團購買資產。當時,億利潔能發布關聯交易公告,宣布以10.78億元的對價購得金霍洛旗東博煤礦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博煤礦)65%股權,資產評估增值率達1367.41%。

然而,高溢價並未換來美好的結果。在此後的業績承諾期,東博煤礦沒有完成承諾,不過由於此前與億利潔能同屬於億利集團控制企業,依據會計準則免去了商譽大額減值的問題。

公告顯示,2014年,面臨傳統氯堿和煤炭行業持續低迷的現狀。億利潔能開始進軍煤炭清潔利用市場,清潔能源成為其戰略轉型上的一大目標。在2015年年報中,億利潔能提出,“公司由傳統的能源化工向清潔能源行業轉型,著力打造產融網一體化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投資和運營商。”

按照億利潔能給“產融網”的定義,“產”是指提供“微煤霧化熱力”,“融”是指充分利用各種金融手段,實施並購重組熱能項目,“網”是指整合億利在全國布局的熱能項目。

然而,轉型之後億利潔能似乎仍依賴資產處置來保證盈利能力。具體而言,從2014年到2016年,億利潔能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8億元、1.31億元和2.58億元,而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就分別達到了3.81億元、6658.67萬元和2.99億元。去除包括上述損益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後,億利潔能2014、2015年兩年盈利分別為負5501.43萬元和負2.47億元。

在2015年年報中,億利潔能表示,由於醫藥生產業務規模較小,利潤率不高,擬轉讓醫藥業務。到2016年,億利潔能股東大會通過了多項出售醫療業務公司的方案。同時,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億利潔能向億利集團出售多個資產,這些交易也不同程度給億利潔能的業績“補血”。

直到2016年,億利潔能扣非歸母凈利才轉正,達到了6504.07萬元。但縱向來看,戰略轉型前的2013年,億利潔能的扣非歸母凈利就達2.09億元,億利潔能轉型效果仍有待進一步顯現。

對於業績比較依賴資產處置等問題,8月6日,記者聯系億利潔能董秘辦,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實習生白恩澤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43

高材生辭銀行金飯碗靠賣小籠包登上《紐約時報》

1 : GS(14)@2016-11-21 00:04:55

「幾乎所有菜單上的食物都散發着老上海的風味,燃起你的濃濃鄉情,這些湯包就像一個個休眠的火山,等着一股力量被喚醒。」《紐約時報》的美食編輯形容的不是別的,正是上海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小籠包!這道被譽為「最道地」的上海美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就可以吃到!而登上《紐約時報》的這間小籠包店「Yaso Tangbao」(爺叔湯包)的主人,居然是三個26歲的高材生!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紐約時報》的一個美食編輯就住在附近,有一天他恰巧來吃湯包,沒想到給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從那以後我們的客人就絡繹不絕了!」「Yaso Tangbao」的創始人之一、來自上海的Kevin談到被《紐約時報》報導的經歷,直嘆太幸運。名校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的他主修金融學,畢業後進入世界知名的銀行工作。他談到這段經歷時說:「我當初也和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沒有方向,因此選擇去所謂的『大公司』工作,但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這不是我想要做一輩子的事。」或許是有着敏銳的商業嗅覺,在事業上迷茫的他很快發現了餐飲業的商機:「來紐約讀書以後特別想念家鄉的食物,雖然這裏有很多中餐,但並沒有一間口味道地的小籠包店,而我的另外兩個夥伴也都厭倦了大公司的工作,於是決定自己創業!」就是這樣一個衝動的決定,讓Kevin和他高中同學張弛、Chongwu都毅然辭職,紅紅火火地賣起了小籠包。然而,毫無餐飲經驗的三個年輕人坦言剛開始便遭受很大的打擊。「開業第一天我們連菜單都沒有準備好,不知道客人想要甚麼,喜歡甚麼,原來這裏的美國人有很多不愛吃的東西,例如牛筋、牛雜這些,等到端上菜了才被投訴。」為此,三個年輕人也戰戰兢兢,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餐廳試菜。「我們早上很早就要來品嘗今天供應的菜品,看食材是否新鮮,監督製作過程是否有問題。」Kevin說,也許正是沒有經驗讓他們更加小心和用心,因而保證每一道菜的精緻可口。同時,Kevin也表示自己從這些經歷中獲益良多。「我們從甚麼都不會,一步一步摸索,到慢慢積累經驗,學習美國當地的飲食文化、衛生條例、消防法規等等,與當地政府、食品監管部門打交道,都讓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讓我學會如何在一種不同的文化裏生存。」和三個勇敢的年輕創業者一樣,「Yaso Tangbao」的工作人員也大多是半工半讀的學生。Kevin說,建立一個團隊,自己最看重的其實是團隊合作,而不是經驗:「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團隊,大家之間要懂得如何相互磨合,每個人都應該有學習的機會,從不會到會,只要肯用心。」因此他也說「用心」才是「Yaso Tangbao」被大家歡迎的秘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40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55

一度領綜援 靠賣電話卡翻身洗樓王儲錢4年上車

1 : GS(14)@2017-04-08 19:37:25

■王嘉源經歷生意失敗,但「洗樓」派傳單令他8年間翻身。 邱仲權攝



【本報訊】派傳單起家的「洗樓王」創辦人王嘉源,童年生活貧苦,會考零分,更經歷生意失敗,要領取綜援度日。幸好他靠自食其力,「洗樓」派傳單絕處逢生,8年翻身,開拓出一盤年搵2,000萬生意,還成功儲夠首期圓置業夢,演繹一段80後獅子山下勵志故事。記者:程俊華



單親家庭長大的王嘉源今年37歲,居於黃大仙龍翔道寮屋區,讀書不成,16歲投身社會,曾做地盤散工、洗冷氣等近10個體力勞動的工種。2001年開始做寬頻銷售,撈客收佣金。其後索性和朋友夾份開公司做銷售總代理,3、4年間賺第一桶金,「戶口去過7位數字」。惟在2005年,電訊商收回外判,「要養住一隊銷售團隊,又要租寫字樓」,結果很快欠卡數和財務公司30多萬元,公司終要結業。



現每年搵2,000萬生意

王嘉源試過半年全無收入,搬去新蒲崗劏房住,連「飯都冇得開」,又染上酗酒惡習,曾試過想自殺,最後要靠綜援度日。他稱,「攞綜援有錢使,日用品又係免費」,但當時只是26歲,希望翻身,終在2006年底在大富豪夜總會做調酒員,月薪8,000元,領取綜援兩個月後就取消。因在晚上上班,王嘉源早上賺外快,在新蒲崗「走鬼」賣電話卡。「嗰時公司包伙食,基本上每日用20元搭車返工,日做15、6個鐘」。每日賣電話卡收入300至500元,連全職工資,每個月可儲1萬元,兩年內還清負債。王嘉源在賣電話卡時,順手為附近店舖在區內工商廈「洗樓」,每單生意可賺25元。2011年政府找外判派發停水通知書,王嘉源找散工幫手到大角嘴至美孚一帶派通知書,一單生意賺3萬元。王嘉源發現利錢豐厚,其後更租舖全職派傳單,2013年成立洗樓王公司,客戶包括PCCW、實惠,更殺入大型屋苑。一盤當年由2,000元成本起家的走鬼檔,變成年營業額最少2,000萬元的業界龍頭。王嘉源收入改善,儲錢4年後,終在2014年儲夠140萬元首期,買入新蒲崗廣場一個逾460萬元的兩房單位與妻兒自住,8年後成功翻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7/19982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4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