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均壽命要達到79歲,“健康中國”將融入所有政策

經濟粗放發展的弊端日益顯現,霧霾、重金屬汙染、地下水汙染等正在威脅中國人的健康,為了改變這種狀態,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綱要》)。

《綱要》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針對生活行為方式、生產生活環境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等健康影響因素,堅持政府主導與調動社會、個人的積極性相結合,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複,實現全民健康。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是前所未有的。當前的中國,健康已經不僅僅是醫療的事情,如果僅僅將健康的追求等同於醫療治病,不加強預防,就難以應對嚴峻的健康國情。規劃綱要從健康生活入手,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對疾病挑戰最直接、最積極主動的應對。”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院長劉遠立表示。

這是一部融入中國所有大政的一個戰略,未來所有行業的政策都將健康優先。

以健康需求推動改革

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弊端已經顯現。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重度汙染耕地在5000萬畝左右,重金屬汙染面積已占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

“目前,超過90%的受汙染土地都來自重金屬汙染。同時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和難恢複性,土壤汙染就像慢性病,很難被發現,發現的時候已經很嚴重,且修複土壤的時間比較長,甚至需要幾十年,成本高,目前真正成型的技術非常少。”一位環境治理的專家表示。

但是中國13億的人口,仍然需要靠曾被汙染的土地來養活。

而對於人類無法脫離的空氣,北京市民體會更深。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去年有179個汙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汙染。2015全年的PM2.5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80.6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大年均值10的八倍多。PM2.5是能滲透到人體肺部的有害細微顆粒物,這個數字同比下降了6.2%,但北京市民所呼吸空氣的PM2.5濃度仍然是中國自身標準的1.3倍。

還有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5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去年全國202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511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000個。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有466個,占監測點總數的9.1%;水質呈良好級的監測點1278個,占25%;水質呈較好級的236個,占4.6%。有2174個監測點水質呈較差級,占42.5%;964個監測點水質呈極差級,占18.8%。上述較差級和極差級的水質監測點占所有監測點的比例超過60%。公報顯示,個別監測點水質存在砷、鉛、六價鉻、鎘等重(類)金屬超標現象。

無論是土壤、空氣、還是水質,都在影響著中國人的健康。隨著《綱要》的落地,中國人生存環境或將變化,健康也將朝著目標邁步。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秀峰表示,堅持健康優先的核心是摒棄過去以物為中心、片面追求GDP增長、將衛生與健康單純作為消耗性行業的發展觀,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健康需求為牽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和推動全社會都采取和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時帶動產業體系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健康紅利”。

“為保障健康優先,必須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要建立健康影響評估評價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確保將對健康的考慮納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我國在完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基礎上,可以在健康城市建設中可率先探索獨立的健康影響評估試點,積累經驗。” 王秀峰表示。

多層面形成健康合力

《綱要》將“共建共享”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實現政府牽頭負責、社會積極參與、個人體現健康責任,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

“全民健康光靠醫療無法做到,有時治愈,時常幫助,永遠安慰,這是我們醫療能夠幹的事。雖然很多病不能治愈,但都可以預防,通過環境、生活行為方式的幹預,真正做到可控可防。”劉遠立表示。

劉遠立表示,健康中國2030,不是衛生系統單獨來完成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30年前的《渥太華宣言》就把健康定義為五大類別的系列合作,制定健康的政策,創造特殊的健康環境,加強社區的行動,發展個人的健康素養技能,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從被動治療到主動的健康服務。”劉遠立表示。

《綱要》已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放在戰略任務的首位,把健康素養水平列入規劃的一級指標。而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區是促進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綱要》在未來15年內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基本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健康中國的五個重點工作是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然產業。N個健康社區=健康中國。”劉遠立表示。

而健康社區恰是能夠體現全民健康合力的落足點。每個人的健康素養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目前這種素養在中國仍然不足。

“健康素養的提高不僅僅是讓老百姓生活行為得到把握和改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精神的完好狀態。我們如何把健康知識傳達到千家萬戶?這些都需要打造。”劉遠立表示。

素養的提升依然離不開我們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這也是《綱要》的重要一步。而這一步在中國已經打好了基礎,全面推開的醫改無論從硬件還是醫療服務上,都進行了加強。

“但是目前推行的全科醫生,需要把關口前移。首先要對服務對象全面情況的掌握,這是大專家和大醫院醫生做不到的,包括營養的指導、健身、心理咨詢。服務對象全面健康的管理,要把這個工作做好當然要有能力,光有能力不夠還需要有動力,就是把健康產業搞好,幹不好就要有懲罰和壓力。做好關口前移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加強二級預防,第二就是要能力建設和動力壓力建設以及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劉遠立表示。

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則認為,從個體健康角度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影響健康因素主要有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行為和生活方式,以及醫療服務四個方面,其中行為和生活方式所占比重達到60%,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這與我們以往的認識不同。其次是環境因素,所占比重為17%,再次是遺傳因素,比重為15%,而醫療衛生服務的影響僅有8%。醫療衛生服務隊健康影響比人命一般的認識低的多,主要因為醫療服務的特點是緩解基本的痛苦,對患者的健康是有貢獻,但是與其他因素相比占比不大。這也是提示人們,在考慮臨床健康因素時,要考慮地更為廣泛,影響健康的因素與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

日前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計委等6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指導意見提出,2016年,將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試點。重點在簽約服務的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基層的醫生是無法給健康把好門,但是他們可以做好服務。上海家庭醫生的主要特色是簽約服務費,每一個社區醫生簽約居民,政府從醫保里面給他100元,如果簽2000人,光簽約服務費就是20多萬。所以極大的提高了我們家庭醫生的積極性。福建是專科醫師、全科醫師和健康管理員三者組成一個團隊,來對居民進行有動力、有競賽壓力的、有績效考核的這麽一套體制。那麽它的考核不是看你幹了多少活,是看你有沒有把高血壓的病人給管過來,糖尿病人是不是管好了,以健康為導向,以健康結果改善為導向的新考核制度。”劉遠立表示。

中國深化醫改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現在已經開始托起中國人健康的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78

普京:俄日關系沒有達到俄中關系的質量

28日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表示,俄日關系沒有達到俄中關系的質量。

當地時間27日,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瓦爾代”會議上,圍繞俄日解決北方四島領土問題以締結和平條約的談判,一日本專家向普京提問稱,“今後2、3、4年的不久的將來,能否創造出簽署和平條約氛圍?”

對此,普京表態稱:“該問題上,我認為,不能定一個期限,這不僅不可能,甚至也是有害的。”

普京表示:“我國與中國就邊境領土問題開展了40年的談判,最終達成一致並簽訂相關協議。其原因之一,或者說可能是首要原因,在於我國與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水平,我們將之稱為超出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水平。”

普京補充說:“遺憾的是,我國與日本的關系沒有達到這樣的質量。但這並不是說做不到這點。況且我認為不管是日本還是俄羅斯,都想將所有問題徹底解決。”

“這是我們想要的,我們也在為此努力,但什麽時候能做到,如何做到,是否能做到,我現在無法回答。這是應由我們共同解決的。”普京說道。

據共同社報道分析,臨近12月普京訪日,日本對領土談判取得進展的期待情緒升溫,但普京當天的發言實際上抹消了訪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時兩人就劃定期限締結和平條約達成一致的可能性。

27日,普京發表講話

此外,普京還在該會議上表示,不要挑動俄羅斯積極維護自己的利益。

當日,普京稱:“我已經多次講過,想再說一次。先是南斯拉夫,然後是伊拉克,然後是利比亞,阿富汗,北約的動作--這都是怎麽回事?每次都把一些事情遺忘,擯除,挑動我國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行動。對我們說,'兇惡的俄羅斯在采取這樣那樣的行動'——那就不要挑動我們來這樣做。不要挑動我們積極維護自己的利益,來協商解決吧。可什麽都商定不了。協商來協商去,就是不履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71

直擊世界互聯網大會|百度總裁張亞勤:百度無人車精度已達到厘米級

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在烏鎮實現百度無人車城市道路首秀之後,百度總裁張亞勤更願意談談智能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

在11月17日下午的“互聯網+出行”論壇上,張亞勤透露這兩天出現在烏鎮的18輛百度無人車是L4的無人駕駛,車輛識別準確率達10.13%,精度達到厘米級。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把自動駕駛分成四個級別:其中,L1是特定的功能輔助駕駛,L2是組合功能輔助駕駛,L3是在有限條件下的自動駕駛,L4是完全的無人駕駛。

對於智能自動駕駛汽車這個今年整個科技創新界的焦點,麥肯錫方面給出的預測是到2030年,L3和L4,智能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達到全部汽車銷量的50%。

據張亞勤介紹,在“智能+出行”領域百度其實有兩套方案,一套方案是漸行式的具體涉及L3;另外是跳躍式的具體涉及L4。“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數據和生態都可以共享,我們有10個核心技術,智能互聯、高清地圖、定位、環境的感知、行為預測、規劃控制、操作系統、人機交互、車載硬件以及系統安全,大部分的技術都可以共享,目前已經有四百多項核心的專利在這個領域。”

“生態也是完全可以共享。我們跟各級政府、汽車制造商、傳感器和硬件廠商、實驗場地、行業學會、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形成合力,一起打造我國的創新開放合作共贏的自動駕駛生態。”張亞勤解釋道。

此外,目前百度已經在L3級別推出了一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借助計算機視覺,大數據、機器學及高清地圖方面的技術,推動汽車工業智能化的升級。

在張亞勤看來,L3級別是百度用自我學習的高清地圖作為殺手級的技術。高清地圖包括上面PI、PY的這些數據,目前自動化程度達到90%以上,自動識別包括交通標誌、地面標誌,車道線、信號燈、路沿、橋梁,燈柱、護欄等多種目標,準確率超過90%,依托有多元感知數據處理,雲服務中心,數據多層的分層構成了自我學習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張亞勤還透露百度將和南方航空實現戰略合作,借助百度在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各方面的技術,開展機票的直銷O2O服務,打造一站式的智能出行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70

李克強:力爭到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

據新華網消息,11月21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於上海召開,主題為“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大會並致辭。

以下為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辭實錄:

尊敬的陳馮富珍總幹事,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今天,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隆重舉行,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各位嘉賓表示誠摯歡迎,也借此機會向在座各位和世界各國人民表達中國人民良好的祝願、溫馨的問候:祝你健康!

本屆大會適逢首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30周年。30年前,《渥太華憲章》舉起了“健康促進”的旗幟,引領了全球健康事業的發展潮流。30年來,在各國共同努力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大力推動下,世界人均期望壽命增長8歲以上,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總體降低了50%左右,實現了人類健康史上的新跨越。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全球衛生與健康領域仍面臨嚴峻挑戰。傳統的疾病和健康問題以及健康不平等狀況依然突出,人口老齡化加快、跨境流動人口增加、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等又帶來新的難題,人類面臨著多重疾病威脅、多種健康因素影響交織的複雜局面。而世界經濟複蘇艱難曲折、增長走勢分化,對增加衛生與健康資源有效供給、推動均衡合理配置造成了不利影響。促進人類健康任重而道遠,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今年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的第一年。本屆大會以“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為主題,強調健康促進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對於國際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此,我願提出幾點建議。

加強政策對話,搭建健康治理合作平臺。健康促進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各國應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以實際行動攜手合作。要搭建多層次、寬領域、機制化的對話合作平臺,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提升在全球健康方面的領導力、協調力和執行力,推動各國完善健康立法,加大對危及健康的投資、貿易等行為監管力度,發揮好財稅、金融等政策工具作用。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提高發展中國家參與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推動全球健康治理更加公正合理。

促進包容聯動,構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面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各國應加強衛生應急策略的溝通協調,完善全球疾病監測、預警和應急機制,加強信息通報、共享和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全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中國政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建立應急隊伍、設立應急基金,並呼籲發達國家加大對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支持,共同築牢全球健康安全屏障。

推動創新合作,增強健康供給和服務能力。科技創新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金鑰匙。各國應大力推動健康科技研發,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務實合作,加強前沿性、原創性聯合攻關,集合力量攻克人類健康面臨的共同難題。要圍繞抗生素耐藥防控、先進醫療技術、藥物研制、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等領域,拓展交流合作網絡、共建創新創業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在更廣範圍轉化共享,讓更多民眾受益。

倡導互學互鑒,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國家和民族都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優長的健康觀和傳統醫學。各國應以平等包容的胸懷對待彼此差異,發揮人文交流在推動健康合作中的獨特作用,促進健康理念與健康文化互學互鑒。我們應加大對傳統醫學的推介力度,更好發揮傳統醫學在防病治病中的優勢,積極發展傳統醫藥服務貿易,推動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優勢互補,為維護人類健康作出新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是健康促進的積極倡導者,也是堅定踐行者。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的條件下,大力發展醫藥衛生事業,顯著改善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2009年中國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立了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我們織起了覆蓋13億多人的全民基本醫保網,為人人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們加強農村三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讓人民群眾看病更加方便可及。我們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所有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們在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上,探索出了中國式解決辦法。目前,中國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3歲,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20.1/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8.1‰。這些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

當前,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前不久,中國召開了新世紀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從國家發展的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健康中國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明確提出了“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我們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是力爭到2030年人人享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為此,我們將在以下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切實把衛生與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堅持在發展理念中充分體現健康優先,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突出健康目標,在公共政策制定實施中向健康傾斜,在財政投入上著力保障健康需求,努力為全體人民提供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

構建全程健康促進體系,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人從出生到生命終點,健康影響因素眾多。我們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著力抓好預防保健,加大幹預力度,爭取讓群眾不得病、少得病。要大力加強健康教育,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強化個人健康意識和責任,培育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健康新生態。要加強環境汙染治理,加大城鄉特別是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為保障人民健康營造良好環境。要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實行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綜合防控,努力消除和遏制重大疾病對群眾健康的影響。

著力強基層、補短板,促進健康公平可及。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最大短板,仍然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和貧困地區。我們將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大對基層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投入,推動重心下沈,通過培養全科醫生、實施遠程醫療、加強對口支援等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織密織牢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安全網。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把資源、技術和人才更多引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加大對貧困地區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基本衛生健康服務差距。

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們將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攻堅克難,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建立分級診療體系,破除行政壁壘,加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協作,不斷增加優質醫療服務供給,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推動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和全國醫保信息聯網,提高保障水平和運行效率;改革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用上安全有效的藥品。我們將更加註重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努力增強醫療衛生體系的生機活力和發展後勁。

大力發展健康產業,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觀念增強,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並呈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滿足這些需求,需要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保基本、兜底線,非基本的多樣化健康需求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增加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的積極性,繼續鼓勵社會辦醫,支持醫藥科技創新,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健身、休閑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健康領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互聯網+健康”行動計劃,促進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壯大。

中國積極倡導和促進全球衛生合作,努力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和義務。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先後向67個國家和地區派遣2萬多醫護人員,救治患者2.6億多人次。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後,中國迅速派出1200多名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同疫區國人民並肩戰鬥,為戰勝疫情貢獻了中國力量。長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在應對傳染病疫情、協調全球衛生事務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中國對此高度贊賞。我們將繼續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框架下,積極參與全球健康促進事業,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健康促進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健康世界而不懈努力!

最後,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85

農業部:到2020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千億元

11月29日消息,農業部印發《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規劃提到,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業生產、經營、加工、流通、服務領域的滲透和應用,促進農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規劃》提出了一些列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力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6萬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左右,其中糧食、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分別達到88%、23%、13%、17%、38%;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規模以上食用農產品加工企業自建基地擁有率達到50%,專用原料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互聯網+”對產業融合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拓展農業多功能取得新進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產業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更加活躍。到2020年,力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達到55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9.5%左右;企業電商銷售普及率達到80%;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到7000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接待遊客突破33億人次。

農業產加銷銜接更加緊密,產業融合深度顯著提升,產業鏈更加完整,價值鏈明顯提升。產業融合主體明顯增加,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激活,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方式更加多元,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增值收益不斷增加。城鄉之間要素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改善,產業融合體系更加健全,培育形成一批融合發展先導區。

主要任務方面,規劃提出,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農業生產、經營、加工、流通、服務領域的滲透和應用,促進農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開展電子商務試點,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全國性和區域性農業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和引導大型電商企業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業務。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完善農村物流、金融、倉儲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逐步創建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的新型農產品流通方式。積極探索農業物聯網應用主攻方向、重點領域、發展模式及推進路徑,穩步開展成功經驗模式在國家級、省級、縣級等層面推廣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73

深交所追問前海人壽:持有格力電器是否達到5%舉牌線

深交所向格力電器發去關註函,要求前海人壽明確說明截至12月2日收盤,與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格力電器是否已達到或超過5%,“前海人壽-海利年年”產品在前期買賣格力電器的原因,未來12個月內是否有進一步增減持計劃,買入資金來源以及買入行為是否合法合規。

此前12月1日,格力電器公告,前海人壽11月17日至28日期間大量增持,持股比例升至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07

安倍到訪珍珠港,奧巴馬稱美日同盟關系達到歷史頂峰

28日據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2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共同前往珍珠港亞利桑那號紀念館,並一同獻花,對75年前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中陣亡的數千美國軍民表達哀悼之情。

當地時間27日上午,奧巴馬和安倍在亞利桑那紀念館進行悼念。

在隨後的講話中,安倍對珍珠港事件中陣亡的美軍戰士和其他二戰遇難者表示了“衷心和永久的哀悼”,但不含對過去戰爭道歉的表述。安倍強調曾經交戰的日美兩國構築同盟關系的“和解的力量”的意義,並稱美日同盟將“走向新高度”。

安倍與奧巴馬見面握手。(圖:東方IC)

據CNN報道稱,奧巴馬在演講中也提及了75年前發生的珍珠港事件。但他表示,日美之間的紐帶克服了過去的歷史,“就連戰爭留下的最深的創傷也能變成友情與和平”。奧巴馬同時也對美日關系的恢複大加贊揚。他稱,美日同盟關系“已經達到歷史頂峰。”

“美國和日本是親密的朋友,我們選擇和平。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的同盟關系幫助兩國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如今,這種同盟不僅通過共同的利益維系,也根植於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奧巴馬稱,“美日同盟充當著亞太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基石,同時也是全球進步的推動力量。”

奧巴馬發表講話。(圖:鳳凰新聞)

7個月前,奧巴馬也曾前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向死者表達了敬意,並呼籲打造“沒有核武器的世界”。不過也並未就美國向廣島投擲原子彈道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95

許勤:深圳研發投入超800億 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346家

“深圳藍”、2016年GDP增速9%左右、世界五百強企業增至5家、境內外累計上市公司達到346家……這些都是深圳市市長許勤在2016年交出的答卷。

1月13日,許勤在深圳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許勤回顧了2016年深圳實現的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許勤表示,深圳精準化組合型政策激發供給活力。其中設立重大產業、軍民融合、並購、中小微企業發展等系列基金,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引導更多資金向有效供給配置。

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許勤表示,深圳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200億元,比上年多減負500億元。全面加大補短板力度,在教育、醫療、交通、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實施159個項目,完成投資927億元。

在創新能力提升方面,許勤表示,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800億元,占GDP比重提高4.1%。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互聯網產業增長16.2%,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增長17.6%。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0%和146%。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計達8037家。

在總部經濟效應方面,許勤表示,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增至5家,營業收入超五百億元企業達22家,其中超千億元企業11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增加32家,累計達346家。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國際總部等建成啟用。

城市管理治理方面,許勤表示,深圳違法建築實現“零增量”,存量“負增長”,累計拆除消化違建約1100萬平方米。全年更新供應土地2.2平方公里,整備釋放土地11平方公里。

在高等教育方面,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國內名校簽約建設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獲批成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招收首普本科生。在醫療方面,深圳增加三級醫院6家、三甲醫院1家,新增病床3000張、職業醫師2698名。

深圳高房價成為很多年輕人心中的“痛”,為了解決人才住房保障問題,許勤表示,2016年深圳新開工及籌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6.2萬套、竣工5.1萬套、供應4.2萬套,均為上年的2倍以上。

許勤還指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過快,對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

二是基礎研究機構較少,創新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足,難以滿足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需要。

三是特區快速發展中積累的違法建築、水體汙染等問題依然突出,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公共安全基礎還不牢固。

四是城市建設管理標準和精細化程度不高,與國際一流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五是公共服務供給還存在不少短板,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缺乏,部分區域和時段交通擁堵。六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行政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些公職人員幹事創業勁頭不足、責任擔當意識不強,違法違紀問題時有發生。

許勤表示,我們要直面問題,把市民的期盼作為努力的方向,把問題的解決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勇於擔當,迎難而上,推動特區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32

未達到減量置換比例要求,河北8個鋼鐵項目被叫停整改

據新華社26日報道,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日前下發通知,首鋼京唐鋼鐵二期一步等8個鋼鐵項目,因未達到1.25倍減量置換比例要求,被叫停整改。

這8個項目分別是首鋼京唐鋼鐵二期一步、永洋特鋼產業重組退城搬遷裝備升級、新興鑄管高爐減量淘汰改造、河鋼唐鋼煉鐵北區1#高爐異地改造、河鋼石鋼環保搬遷產品升級改造、唐山渤海鋼鐵聯合重組暨城市鋼廠搬遷改造、河北太行鋼鐵重組搬遷改造、冀南鋼鐵重組搬遷改造。

去年12月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5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堅決遏制鋼鐵煤炭違規新增產能打擊“地條鋼”規範建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重申“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嚴格實施減量置換,按不低於1:1.25的比例減量置換”。

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河北省8個鋼鐵產能置換項目提出整改意見:

暫時收回8個鋼鐵冶煉項目備案手續;

新興鑄管高爐減量淘汰改造、河鋼唐鋼煉鐵北區1#高爐異地改造2個已建成項目不得投產;

首鋼京唐鋼鐵二期一步、永洋特鋼產業重組退城搬遷裝備升級2個已開工項目要立即停止建設;

8個項目要按照1:1.25的比例盡快調整產能置換項目,規範產能置換方案內容,不折不扣地落實1.25倍減量置換要求,盡快上報核定,完善相關手續。

河北省發展改革委還通知相關市和企業,各項目單位要牢記安豐公司事件慘痛教訓,在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前,已建成項目不得投產、已開工項目要處於停工狀態、未開工項目不得開工建設,違者按違法違規建設鋼鐵冶煉項目嚴肅查處。

【相關報道】

國辦通報兩鋼企調查處理情況:性質惡劣、影響極壞

2016年12月30日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

通報指出,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對去產能工作部署落實不到位,執行政策規定不嚴格;一些企業對去產能工作的嚴肅性認識不深,對國家相關法規政策置若罔聞,違法違規生產“地條鋼”、建設鋼鐵冶煉項目,嚴重幹擾行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影響去產能工作大局。

通報稱,華達公司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裝備,生產銷售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地條鋼”,屬於典型的頂風違法違規行為,且目前江蘇省“地條鋼”企業數量眾多、分布範圍廣、存在時間長,性質惡劣、影響極壞。

安豐公司新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屬於頂風違法違規、未批先建,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幹擾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查處2起鋼企違法事件,江蘇、河北副省長被處分

2016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國務院關於江蘇華達鋼鐵有限公司和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調查處理工作的匯報。決定對兩起事件進行嚴肅處理和嚴厲問責:

一是責成江蘇、河北兩省政府向國務院作出深刻檢查。

二是給予江蘇省副省長馬秋林行政記過、河北省副省長張傑輝行政警告處分。江蘇、河北兩省分別對111名責任人和27名責任人進行問責。

三是責令江蘇省對全省生產銷售“地條鋼”、新增鋼鐵產能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徹底整治;責令河北省限期拆除安豐公司原有全部老舊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100噸以下轉爐。

四是在全國範圍內公開通報華達公司、安豐公司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

五是國務院將組織開展對煤炭、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落後產能的專項督查和清理整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28

馬斯克:若人工智能達到臨界值,將可能很快超過人類智力總和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本周在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內容是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DeepMind首席執行官丹米斯·哈撒比斯(Demis Hassabis)、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等數位專家學者關於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談話。

馬斯克和其他幾位專家被問到:當人工智能發展到與人的智力水平相當的時候,還需要多久才會出現超級智能?

“一旦人工智能發展到相當於人類智能的水平時,還需要多久才能產生飛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問道。他還補充說:“有些人說只需要幾天或幾小時,有人認為可能需要幾千年或至少幾十年。

馬斯克回答:“我認為,如果人工智能達到一個臨界值,即達到相當於人類中最聰明、最富有創造力的人的智力水平時,那麽它就真的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超過人類智力的總和。”

其他幾位專家預測,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工智能在達到臨界值之後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成為超級智能,但沒有人認為需要超過100年的時間。而哈撒比斯則說:“我認為這部分取決於人工智能的架構。”

泰格馬克還問及其他幾位專家,他們是否希望看到超級智能的到來緩慢一點,以便人類社會能夠適應。Skype聯合創始人揚·塔里安(Jaan Tallinn)表示:“慢比快好。”

去年10月,博斯特羅姆曾經表示,DeepMind在人工智能開發競賽中已經領先。去年,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在圍棋比賽中擊敗了世界冠軍李世石。不僅如此,DeepMind開發的其他領域(包括醫療保健和能源管理)的人工智能系統也很先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