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蓋茨夫婦交給巴菲特的成績單:兒童疫苗覆蓋率達到歷史最高

2006年,沃倫·巴菲特將自己大部分的財富——1000萬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票,捐給了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用來抗擊疾病和減少不平等現象。10年之後,蓋茨夫婦用一封信向巴菲特做了“工作匯報”。

當地時間14日,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夫婦發布了2017年度公開信《沃倫·巴菲特的最佳投資》(Warren Buffett's Best Investment),信中提到,“在過去25年里我們看到了發生在世界上最貧窮人群身上的一個故事,他們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兒童死亡人數減半,數百萬計的女性得到賦權。這些偉大的進步靠的不僅是沃倫和其他慈善家的慷慨捐贈、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善款和窮人們自己的努力——還依靠捐贈國的巨大貢獻,而全球健康和發展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源自它們。”

疫苗接種是預防包括很多傳染病在內的嚴重疾病的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

信中寫到,“如果只用一個數字來說明最貧困人群生活的改善情況,那就是1.22億——它代表自1990年起被挽救的兒童人數。””自1990年起兒童每年死亡人數已經下降了一半。”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提到,“目前兒童基本疫苗的覆蓋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86%,並且最富裕國家和最貧窮國家之間的差距為歷史最低水平。兒童死亡人數下降最大的原因就是疫苗。”

正是看到了疫苗對挽救兒童生命的價值,蓋茨基金會設立了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

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全球董事會獨立董事李亦非介紹,“全球免疫接種率在經歷多年提升之後,在20世紀末開始停滯不前。生活在貧窮國家的成千上萬的孩子們得不到必要的疫苗接種,亟需新的解決方案。Gavi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

Gavi由蓋茨基金會在內的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和政府攜手,於2000年共同設立,旨在向全世界每一個兒童提供疫苗。Gavi將負責研發疫苗的公司、負責提供資金的富裕政府以及負責將疫苗送到大眾手中的發展中國家組成一個聯盟,成為全球最大的PPP模式的典範。

比爾·蓋茨該在信中介紹,自2000年起,該聯盟已經幫助全球範圍內5.8億名兒童接種疫苗。美國是該聯盟最大的捐助國,其他捐助國有英國、挪威、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這是富裕國家對世界其他地區所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之一。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表示,“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仍有1900萬名兒童尚未獲得完整的免疫接種,而他們當中的許多孩子還生活在沖突地區或偏遠地區。他們的政府必須更加努力,為這些孩子接種疫苗。這一點對於再次將兒童死亡人數減半這一目標而言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在2030年前將兒童死亡人數降低到3百萬以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介紹,中國近幾十年在公共健康上也取得長足進步,傳染病防控功不可沒。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數據上:第一,中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從1950年代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5年的76.1歲,提高了1倍以上;第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50年代初期的250‰下降低至現在的10.7‰;第三,新生兒死亡率從1950年代初期的十萬分之1500,降低到現在的十萬分之20。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認為,在應對全球健康挑戰方面,中國過去30年在降低兒童死亡率、瘧疾防控、結核病防控等方面成績顯著,“如果中國的經驗能夠能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全球健康和發展會取得更大的進展。”

另外,中國的創新優勢和研發優勢也對全球健康意義重大。例如,由蓋茨基金會與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以及帕斯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開展合作支持的乙腦疫苗已經在2013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成為中國首支通過該認證的疫苗產品。自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啟動對該疫苗的預認證以來,已有2.5億劑疫苗被銷往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2015年,老撾成為第一個受Gavi資助使用該乙腦疫苗產品的國家。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關註的另一個數字是發展中國家使用現代避孕藥具的女性人數。

梅琳達·蓋茨在信中提到,“在發展中國家,超過3億婦女使用現代方法避孕,這在歷史上尚數首次。這一數字達到2億歷經了數十年,而從2億達到3億只用了13年的時間——這在拯救生命方面影響重大。”

比爾·蓋茨也表示,“在發展中國家,如果婦女兩胎間隔時間為三年或更久,那麽胎兒順利成長到一周歲的幾率就能增長一倍。從長期來看,婦女使用避孕藥具以及安排懷孕間隔的能力成為降低兒童死亡人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還提到,“目前發展中國家仍有超過2.25億名不希望懷孕的女性無法獲得避孕藥具。印度北方邦最近一份對年輕人的研究表明,64%的20歲以下的已婚女孩希望能夠推遲懷第一胎的時間,但是只有9%的受訪者使用了現代的避孕方法。”

“家庭生育計劃2020”是蓋茨基金會參與的一個全球合作夥伴項目,該項目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能夠獲得避孕藥具的女性人數再提升1.2億。梅琳達·蓋茨表示,“我們目前重點關註南亞和非洲,在這兩個地區分別只有三分之一和少於五分之一的女性使用避孕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21

厲以寧:中國經濟達到探底拐點不符合國情

據中國網報道,全國政協3月6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楊凱生、常振明、錢穎一就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結構性調整沒有結束,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中國經濟達到探底拐點不符合國情。

新華社記者:

我們都知道,去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經濟增速設定在6.5%左右,這是近年來較低的一個預期目標。請問厲以寧委員,您是否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探底的拐點?謝謝。

厲以寧: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階段,這就是說,要從原來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所以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問題一直在進行之中,如果認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那首先要問:難道我們的結構性調整已經結束了嗎?沒有結束。而且即使經濟在運行中不是像過去那樣有一個V字型下去再上來,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來,現在不可能是這樣的。我們的國情表明,我們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 中來達到新的位置。所以現在已經是處在轉型階段的拐點了,我看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64

快遞業報告:2016年收入3974億元,業務量達到313億,穩居全球第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4/161857.shtml

快遞業報告:2016年收入3974億元,業務量達到313億,穩居全球第一
華興資本 華興資本

快遞業報告:2016年收入3974億元,業務量達到313億,穩居全球第一

快遞行業在順豐及三通一達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後,吸引了投資者極大關註、並蔓延至整個泛物流領域。

本文系華興資本(微信ID: iChinaRenaissance)對i黑馬投稿。

快遞行業在順豐及三通一達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後,吸引了投資者極大關註、並蔓延至整個泛物流領域。快遞行業2016年收入達到3974億元,業務量達到313億件,過去5年每年單量增長幾乎都在50%以上,現已穩居全球第一。

過去10年快遞量升價跌。如果說最初是民營快遞靠著高效低價擊垮了壟斷的郵政,拉動行業價格回歸合理,那麽之後在行業爆發式增長,供不應求的階段中如此跌價的原因,除了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更重要的是巨大單量的規模效應和加盟制下成本在總部與網點間的分攤。

從市場結構看,快遞行業的集中度已較高——CR8約77%,CR4約50%,龍頭公司規模顯著,但行業集中度卻呈下降趨勢。我們認為這是由於在行業快速增長的狀態下,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極度供不應求,導致新公司能不斷獲取市場份額。

1489478756(1

一、電商助力過去,未來更看綜合

國內零售電商GMV從2007年的500多億,到2016年的5萬億,複合增速65%。快遞市場在過去9年翻了12倍,隨著電商件愈發成為快遞行業的主流,過去5年快遞市場的複合增速達到40%,越來越接近電商的增速。

1489478814(1

遺憾的是,行業曾經的核心驅動因素——電商,其增長最快的階段正逐漸過去。我們認可快遞行業未來的增速將伴隨電商開始放緩的大基調,但我們也認為,簡單等同快遞與電商增速的預測略有武斷,原因有三:

第一, 履行訂單數量的增速並沒有GMV增速放緩那麽快;

第二, 電商的去中心化、國際化、細分行業都在創造新的需求,如微商、生鮮市場;

第三, 行業規模門檻形成,未來5年快遞單價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持續下降。

二、詳解三通一達的運營對比

快遞的流程基本可分為“攬件——中轉——派送”三步。在這一過程中,加盟制的快遞公司主要會收取面單費、轉運費和派送費三大類主要費用。根據三通一達披露的數據,基本上中轉費打平、派送費代收代付,核心是通過提供轉運中心的基礎設施吸引流量,再從面單費處賺錢。

由於不同公司的會計記錄方式不同、加盟形式對網點的控制力不同,需要我們對原始數據逐一處理方可比較,下圖為剔除派送費、還原申通全網數據後的2015年單價收入明細:

1489478864(1

在規模效應邏輯下,快遞公司之間的競爭是成本先行的。從絕對數上,中通占據了成本優勢,但相對降低幅度上,韻達則高達25%。

1489478913(1

最終回歸到單件的凈利潤水平上,中通維持了大比例甩開競爭對手的利潤水平。而申通和韻達在今年以來單件盈利水平都出現了顯著提升,我們認為這很大程度上都是為滿足成功借殼而采取的利潤優先戰略。圓通則是采取了比較激進的價格策略來換取更高的市場份額。

1489478980(1

三、快遞行業競爭狀態

 

1. 運營模式:直營vs加盟

三通一達采取的是加盟模式,順豐、EMS等采取的直營模式,模式的不同取決於對整個快遞服務流程的參與度。

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直營的模式一定是最能夠建立核心競爭力的;而在市場最有效的情況下,極致的平臺化可以做到成本最低。現實則是視情況兩者的均衡。加盟制度的精髓在於企業在核心環節(分撥中心和幹線)通過自營做到規模效應,然後把業務招攬過來派給別人,依靠制度設計把加盟商綁在共同利益體上。歷史上,關鍵區域直營做的比較好的,圓通、韻達和中通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而相對直營化落後的申通卻不斷損失市場份額。

1489479023(1

2. 潛在價格戰的可能性

快遞行業目前不具備價格戰的環境和要素,預計至少2年之內不會發生激烈的價格競爭,主要原因是:

a) 行業高速增長,處於產能不足導致的供不應求局面;

b) 行業領先公司多為上市公司,都有資本後盾,價格戰無法在短期內見效。

退一步講,倘若未來真有價格戰,中通引發的條件是相對最為成熟的。首先,中通是通達系和順豐中最早獲得募集資金的,且數額不低,擴產速度應該最快;第二,中通是在美國IPO,沒有業績對賭及退市壓力;第三,中通在美國市場有持續的再融資能力;第四,中通是目前明顯的成本引導者。

3. 成功與潛在的新進入者

京東物流

京東物流憑借京東商城強大的定單輸出及京東在物流基礎設施上的持續投入,成為了具有明顯市場地位的行業新進入者,在快遞市場的市占率推算在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約分別達到3.6%和3.9%,連續保持上升趨勢。

然而,京東打造了在電商物流能力上明顯的差異性,卻沒有因此而構築壁壘、定位客戶和獲得利益,在虧損的情況下追求了Benefit Advantage而忽略了Segmental Advantage。京東物流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應在配送上明顯區分客戶、增加差異定價層次,甚至可以考慮將京東配送的品牌和能力應用在京東商城以外的快遞市場。

百世快遞

百世快遞是行業成長最快的新進入者,百世網絡通過收購匯通在2010年進入快遞市場,其後市場份額快速增長至2015年的6.9%。其發展路徑可以歸結為三點:結合自身能力,利用資本手段將業務延伸至快遞市場;背靠強大的收單能力滲透市場;以規模為目的的低價競爭策略。

零擔運輸

相比快遞,零擔是一個極其分散的市場。零擔公司利用自身的網絡、分撥中心和設施,都紛紛切入了快遞市場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如德邦、如風達、安能等。

我們認為,從零擔切入快遞,目前來看是一條現實可行的路徑。無論是宏觀層面的行業供不應求、基建不足,還是微觀層面零擔公司已具備的分撥、車線等布局基礎,都可以複用到快遞上。這甚至是比直接切入快遞更低門檻、更實際的路徑。

四、快遞行業上下遊可延伸的領域

冷鏈:需求拉動供給

冷鏈是物流行業中難度較大的一類細分領域,因為除了物流通常考慮的時效性之外,還有溫度和耐藏性的要求。有能力在冷鏈行業領先的公司符合三個要素,一是資金實力;二是快速實現規模效應;三是比較適合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因為考驗服務質量。冷鏈市場最後的形態是倉庫到倉庫的B2B模式。

快遞櫃:提升配送一二線城市配送效率

隨著人力成本日漸提升,提高最後一公里的效率成為快遞產業鏈中關鍵的問題。總體而言,我們認可快遞櫃對於效率的改善。眼前快遞櫃市場還是一個搶地盤的階段,有較強BD能力、在一二線城市的適合小區快速做到足夠覆蓋率的公司值得關註。長期來看,有先發優勢的公司,利用規模效應,輔以數據積累,應在產業鏈擁有一席之地。

零擔/整車:橫跨產業鏈布局

領先的零擔公司在布局快遞業務,快遞也有向零擔、整車滲透的沖動。參考海外模式,海外領先的物流公司都是提供了包括快遞、零擔甚至整個供應鏈服務的豐富產品線,滿足用戶多方面的不同需求。

天網與地網:募投項目的兩大方向

根據5家領先的快遞公司披露的募投項目,融資的主要用途有兩塊:加強分撥中心和幹線能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前者是加強地面能力的“地網”布局,後者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天網”建設。

五、結論

基於以上對快遞行業和多家領先快遞公司的分析,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有如下的判斷:

(1)快遞行業將立即進入到快速並且大量的產能擴張階段,行業領先公司有機會獲得超越行業的增速,市場集中度出現回升。

(2)行業整體的價格戰不會在未來2-3年內發生。未來,最有能力的價格戰發動者將是中通。

(3)京東有能力並且應該進入快遞行業,成為與順豐類似的高服務質量的市場參與者。京東已經於11月宣布開放物流和快遞戰略,部分符合上述判斷。

(4)目前進入快遞行業的最便捷路徑是通過領先的零擔公司發展快遞業務,時間窗有2至3年。市值合適的物流行業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增發收購零擔公司,實現在物流領域的擴張。

(5)三通一達在發展上逐步體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中通在運力提升和運力效率提升上面做出相對最為顯著的投入;韻達應會通過運營戰術上的創新繼續保持在整體效率上的優勢,但擴張能力受限;圓通主要目標應是運力的大幅擴張,效率上有改善空間,但是措施有待觀察。

(6)順豐所獲得的快遞市場份額發生明顯變化的可能性比較低,其最合理的選擇是在高質量服務的運力上再提升,同時切入物流領域中符合自身特點的市場,例如冷鏈物流。

(7)所有已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遞公司在一些發展路徑上會有共性,包括但不限於:信息化程度持續提高;利用其它組織形式和產品形式加強網絡末端的能力;考慮零擔市場的進入可行性;使用並購手段等等。

華興資本 快遞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53

一位主動摘牌的新三板公司董秘自述: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但沒投資人達到要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0/1103650.html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實習編輯 曾艷艷

4月24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更新至“11111”家,這一天被網友戲稱為新三板豪華“光棍節”。

接連三天,這個略顯孤獨的數字就定格在股轉官網上,一直沒有變動過。

“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數量我一直在關註,之前每天都會有增長,怎麽連著幾天都是11111家,難道那幾天沒有新增的掛牌公司嗎?”一位投資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了疑問。

記者打開股轉官網“業務周知”一欄發現:在4月24日至26日,每天都有新增公司掛牌新三板,與此同步的是,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終止掛牌。正因為這“合拍”的節奏,才導致“11111”這個數字連續霸屏了四天。

據Choice統計,4月新三板新增掛牌數量僅116家,相比3月份的298家、2月份的316家,呈懸崖式下滑。與之同步的是,想要“逃離”新三板的公司隊伍正在逐漸擴大。截至5月5日,2017年以來摘牌的新三板企業共有102家,遠超去年全年56家的數量。新三板圍城現象越來越明顯——城外的企業想進去掛牌,城內的企業想出去尋找遠方。然而,資本市場從來都是名利場,掛牌公司和摘牌公司終究逃不過一個“利”字 。

陳先生,是一名摘牌不久的基礎層企業前任董秘。因為企業摘牌了,他也被迫跳槽,去到另一家掛牌公司繼續從事資本對接工作。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他詳細講述了“前東家”從掛牌到摘牌的整個心路歷程。在他的故事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了許多新三板公司的影子。

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奔赴IPO,提前布局至關重要。關註公眾號“NBD財訪”進入微信平臺,獲取最優質新三板公司董事長的深度訪談,在此前專訪的企業中,金宏氣體等公司的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確成矽化等6家公司已進行IPO輔導。

披上“上市公司”的外衣

陳先生所在的S企業是一家TMT行業公司。記者與陳先生相識很早,記得第一次拜訪S公司時,與陳先生的交流主要停留在S公司的商業模式以及核心競爭力等問題上。讓記者記憶猶新的是,彼時,陳先生頗為自豪地多次強調S企業已不是一家小公司了,而是一家公眾公司。

當時,聊到掛牌新三板為公司帶來哪些變化時,陳先生給記者說起了一個細節。雖然公司是掛牌企業,但是在與其他客戶打交道時,對方多會稱呼S企業是“上市公司”。對此,公司基本上從來不會主動澄清,詳細向對方解釋,掛牌公司其實屬於“非上市公眾公司”。

“我們與客戶打交道時,看出不少客戶都樂意與上市公司打交道。這也難怪,(大家)覺得上市公司都是大企業,有保證。這種‘誤會’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我知道我們不算上市公司,但是我們企業的產品一點都不差。”

記者再次碰到陳先生時,提及往事,陳先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依然肯定了掛牌新三板的意義。他表示,從他角度來看,企業到新三板掛牌,從一家非公眾公司走向公眾公司,經歷了一系列的“基因改造”,掛牌後也需要比照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披露等工作,確實有利於企業提升規範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後勁。

找不到理想的投資人

2015年是新三板高速發展的一年,掛牌家數猛增,各路資本紛紛湧入,可以說是那是新三板的“黃金歲月”。然而時移世易,2016年至今,資本寒冬開始籠罩著新三板,市場交投清淡、融資規模小、流動性差是去年新三板的真實寫照。

但是,整個市場環境的困窘,對於陳先生所在的S企業來說,似乎並無太大影響,按照他的說法,“我們企業其實不缺錢,也不缺投資者。”

在發布擬摘牌公告前,陳先生還經常接到中介電話,大多是詢問企業需不需要融資的,最多時,他一天接到過十多起這樣的電話。

陳先生掏出兩部手機給記者看,“當時,這些中介只能聯系我的座機,後來不知道他們怎麽得到了我的手機號碼,害得我又準備了一部私人電話。都說新三板現在特別缺錢,真沒感覺到,至少我沒感覺到。離我們公司不遠有個創業園,那里面也有好些掛牌公司,其中有幾家也融到錢了。有時候我們在圈子里交流的時候,他們均表示還沒想好準備用錢幹什麽。”

根據公開資料,記者發現從掛牌到摘牌,S公司始終沒有過融資記錄。陳先生告訴記者,每家公司情況不一樣,在融資這件事上,需求也不一樣。

“掛牌新三板的那段時間,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不錯,毛利率比較高,哪怕是到摘牌之前,每年也還有比較穩定的利潤,總的來說,掛牌期間,公司是不缺錢的,的確不需要融資。”

另外,也有股東惜售的緣由。陳先生說,原來公司的幾位股東基本上都是公司的發起人,伴隨著公司一路成長,對公司很有感情,因此在掛牌的過程中,沒有強烈的變現欲望,不太想轉讓手中的股權,也不想通過定增稀釋股權,這也是公司掛牌後一直沒有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記者提到,很多新三板一些掛牌公司股權高度集中,不少創始人股東都不想股權被稀釋,少量放出的股權也是給予員工作為股權激勵,或者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這類企業中大多有打算IPO的“野心”。

對此,陳先生有自己的看法,“別人的情況,我們不知道。我們是的確不缺錢,但是如果當時我們願意融資,一定是有兩類人出現了,一類是能帶來資源的,比如能幫我們拓展市場,讓我們產品賣得更多;另一類就是戰略投資者,能扶著我們往前走,能幫我們壯大,給我們規劃。我們需要的是這兩類投資者,不需要單純的財務投資。但是很可惜,當時我接的很多電話基本上都是財務投資,甚至有的電話過來還要求對賭,這些我們一概都不答應,所以直到摘牌前,我們都沒有融資記錄。”

基於成本考慮黯然退場

按照陳先生的說法,企業當時經營狀況不錯,毛利率又高,又有公眾公司的身份“撐腰”,這樣的企業最終為何會走到摘牌這一步呢?

面對這一問題,陳先生沈默了一會,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只是表示,“每家公司摘牌原因都不相同”。

在記者一再催問下,陳先生終於開口解釋,現在確實有很多公司在摘牌,但是每個公司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可能有其他資本運作的打算,有的可能有別的想法。他們公司也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就是掛牌後,一直沒有成交過,就是幾個內部股東持有股份。而且,考慮到現在掛牌費用挺高的,這樣“只出不進”意義不大。另外,公司未來想轉型,如果繼續掛牌新三板,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可能會對公司的發展計劃帶來一定的影響,雖然說他們也不是很想摘,但是公司從長遠考慮出發,還是決定摘牌。

對於每年交的維持費用,陳先生扳起手指給記者算了起來:“現在每年的費用還是蠻多,包括對股轉的,對中登的,還有對一些中介的比如券商、律所、會所等等,現在中介費用確實蠻高的。另外,對於審計,現在股轉要求越來越嚴,費用也是一直在漲。摘牌後,一年能省下幾十萬的費用吧”。除了每年需要交納的這些必要費用外,陳先生說,其實掛牌公司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成本,尤其對於一些小公司來說,每年為了符合掛牌的監管要求,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融資再融不到,可能得不償失,好多公司(摘牌)都有這方面的考慮。

“其實,我們也不想離開,費用招架不住,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又沒有融資,也不想做市,就這麽耗著,每年那麽大一筆費用支出去,心疼!最後幹脆摘牌,公司一直沒有交易,而且公司經營也不存在什麽問題,所以摘牌的過程比較順利。現在新三板摘牌的企業比較多,所以股轉審核的也比以前慢一些,如果是有問題或是有瑕疵的公司,可能審核時間上相對要長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00

去年中美雙邊直接投資額超600億美元 達到歷史最高值

據中新網報道,美國研究機構5月1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中兩國2016年雙邊直接投資額超過60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值。 美國融鼎集團和美中全國關系委員會當天在紐約共同發布《中美雙邊投資研究項目報告》。

報告指出,2016年美中雙邊直接投資額的快速增長是由中國對美投資推動的,中國在美國當年共投資超過460億美元,約為2015年的3倍;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沒有明顯增長。 另一方面,總體來看,美國在中國的投資總量仍遠高於中國對美投資總量。

報告稱,自1990年至今,美國在華投資總額已經超過2400億美元,中國在美投資總額則為1100億美元左右。報告稱,兩國在投資總額方面的差距應當引起註意,防止貿易領域的不平衡在投資領域重演。

報告顯示,2016年,美中雙邊直接投資涉及的領域進一步豐富。其中投資額超過50億美元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房地產、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消費品及服務、娛樂和媒體。

報告指出,房地產領域的投資額遙遙領先其他行業,接近200億美元。報告指出,這主要是由於中國企業在2016年大規模並購美國商業地產,中國對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投資超過了170億美元。

報告稱,2017年美中雙邊直接投資不太可能達到2016年的水平。據估計,美國對華投資將呈現溫和增長的趨勢,但中國對美國投資增長將出現明顯的放緩。盡管如此,雙邊直接投資仍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並且仍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42

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1471億元;廣州再推1.21萬套人才公租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6/165340.shtml

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1471億元;廣州再推1.21萬套人才公租房…
靜靜 靜靜

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1471億元;廣州再推1.21萬套人才公租房…

靜靜解讀: 2014年6月12日,曾經聞名遐邇的中國海澱圖書城華麗轉身,正式更名為“中關村創業大街”。該街區旨在打造創業服務聚集區、科技型企業發源地和創業文化新高地,全力加速中國創新創業扶持領域發展。 中關村上市公司一共313家,相當於A股家數的9%。根據2017年半年報,中關村營業收入相當於A股營業收入的9%。

【黑馬園區日報】第 11 期

文  |  靜靜 

百城動態

浙江寧波:每年出資1.5億元吸引民間資本引才

寧波市政府發布了兩條人才政策,將每年出資1.5億元吸引民間資本引才,同時引進城市社會高端緊缺人才,對引進的團隊最高給予500萬元創新資助。為支持民間資本引進高端創業團隊和緊缺人才,寧波市將按項目到位民間資本的30%給予資助,資助額度可達2000萬元,特優項目,上不封頂。

廣州:再推1.21萬套整租“人才房” 科創企業優先分配

廣州宣布推出第二批面向用人單位整體租賃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公共租賃住房,一共1.21萬套,采用單位整體租賃模式分配,自9月22日起開始受理用人單位申請。

此前的3月份,廣州已推出首批16668套此類公租房。通過這一形式,今年以來廣州明顯加大了其在“人才房”方面的支撐力度。依據廣州規定,只要是住所地在廣州、申請之日已取得法人資格的單位均可申請。

福州:廈洽會簽約項目利用外資37.18億美元

剛剛結束的2017廈洽會上,福州市共簽約項目120項,利用外資37.18億美元;合同項目98項,利用外資22.78億美元,簽約成果全面超過去年。從產業看,今年簽約項目中現代服務業占主導,共89項占比74.2%,利用外資31.22億美元,占比84%,涵蓋融資租賃、咨詢管理、環保工程、文化創意、冷鏈物流、體育產業等新業態。 

重慶:將在工業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在重慶市長張國清等人見證下,ABB集團與重慶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工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領域開展全面合作。重慶ABB變壓器有限公司將繼續提高生產能力、發展更高電壓等級(如1100千伏及以上直流)的特高壓變壓器。對於ABB的擴產項目,重慶市商務委將給予大力支持。  

 

百企動態

卓爾控股:持股30%超國資方113股

武漢市漢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近日遭公司股東卓爾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卓爾控股董事長閻誌增持872.86萬股,占漢商集團總股本的5.00%。值得註意的是,漢商集團另一大股東武漢市漢陽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5237.24萬股,卓爾方面只比其多出113股。 

ABB集團:將在工業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ABB

在重慶市長張國清等人見證下,ABB集團與重慶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工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領域開展全面合作。重慶ABB變壓器有限公司將繼續提高生產能力、發展更高電壓等級(如1100千伏及以上直流)的特高壓變壓器。對於ABB的擴產項目,重慶市商務委將給予大力支持。

凱德置地:將投550億於廣州開發區建華南區運營總部

凱德置地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協議,正式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凱德置地(中國)將在該區投資550億元,設立凱德集團華南區運營總部、開發城市更新項目,並引進凱德旗下包括來福士、雅詩閣、凱德商用等知名品牌。

海康威視:擬投資逾百億在5城市建設科技園或產業園項目

海康威視近日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在西安市、武漢市、成都市、重慶市分別投資建設科技園項目的議案,以及在杭州市投資建設創新產業園項目,在武漢市投資建設智慧產業園項目的議案,上述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04.36億元。 

優客工場、方糖小鎮設合資公司加速全球擴張

06142219d1a5d9e5719025

優客工場和方糖小鎮已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互換部分股份並成立新的合資子公司,在整合國內聯合辦公市場的同時,攜手加速全球擴張,打造世界聯合辦公服務體系。

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首破千億元

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發布《2017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中關村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147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中關村上市公司一共313家,相當於A股家數的9%。根據2017年半年報,中關村營業收入相當於A股營業收入的9%。

政策解讀

發改委: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方案全部印發

近期,包括河北唐山、重慶環都市區在內地首批12個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方案相繼印發。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協同推動示範區建設。

一是加強對地方的指導和服務,加快建立示範區建設工作協調推進機制;二是加快研究建立示範區建設評估指標,委托第三方組織對示範區建設進展開展年度評估;三是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落實各方面支持政策,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示範區建設。

住建部:支持北京、上海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20170921155134197310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支持北京市、上海市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的意見》,支持北京市、上海市深化發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工作,鼓勵兩市在共有產權住房建設模式、產權劃分、使用管理、產權轉讓等方面進行探索。


園區日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02

創維王誌國:酷開系統激活量計劃3年達到1億

“酷開暫時不會考慮再融資。”創維集團CTO兼酷開公司總經理王誌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主要工作是將酷開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酷開公司成立於2006年10月,是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出資設立。自成立以來,酷開專註電視產品新形態以及電視平臺內容增值服務,2013年推出酷開TV品牌。

王誌國告訴記者,目前酷開系統的激活終端數為2937萬,三年激活數計劃達到1個億,未來打算IPO拆分上市。在經歷了愛奇藝、阿里、百度等投資後,目前酷開的估值超過95億元,創維在其中的股份比例不到60%,但仍處於控股地位。

對於投資方的選擇,酷開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愛奇藝能夠為酷開在電影、電視等內容方面予以支持;百度能夠為酷開提供人工智能語音搜索服務支持。王誌國表示,酷開目前不需要財務投資,更看重的是投資方的戰略資源,這從此前三次融資全部是戰略投資就能夠看出。

記者了解到,創維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是智能化、精細化、國際化。王誌國負責智能化的部分,主要是搭建智慧家庭的解決方案。

在智能化戰略上,創維的戰略路徑是從產品智能化逐漸向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整體方案的方向發展。創維從2015年成立智慧家庭發展部以來,僅用1年多時間就搭建完成了以“智能電視為中心,智能音響、智能鬧鐘等入口級智能設備為輔”的整套智慧家庭解決方案。未來,創維將以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並舉的方式,實現智能洗衣、智能冰箱、智能水系統、智能生活服務的快速發展,並大力布局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等領域。

不只是創維,蘇寧從2015年就開始布局智慧家庭平臺,到2017年已經接入超過50個品牌、2000個SKU。如今,蘇寧智能終端公司服務於家庭及個人消費者的硬件產品及智慧解決方案,已形成了基於家居生活、定制於不同使用場景的全屋解決方案。

蘇寧智能終端公司副總裁常江透露,未來蘇寧智慧家庭產品將圍繞客廳、臥室、廚房、衛浴四個家庭使用場景打造一系列入口產品,“比如客廳是智能電視和音箱,臥室是智能鬧鐘和空調,衛浴則是智能洗衣機和魔鏡,廚房為智能煙竈機和冰箱。”

圍繞智能化戰略,創維深耕AI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自主研發了國內彩電業的首個AI畫質芯片,而且於2018年3月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全面、深入的深度合作,推出雙方聯合開發、搭載CoocaaOS與DuerOS雙引擎的超級AI電視和智能音箱等產品。

“創維投入研發芯片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產品差異化的核心問題,比如今年上市的新品智能電視采用創維獨家畫質提升芯片,能夠優化86版《西遊記》在4K電視上的播放效果就是很好的例證。”王誌國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創維采用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電視SoC芯片規模出貨量在200萬片左右,約占創維國內電視出貨量的比例在1/5。

雖然以黑電起家,但創維的白色家電業務已經很齊全,覆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在智能化時代,如何讓各業務條線聯動高效值得關註。王誌國稱,目前公司已經在倉儲、零售等環節進行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90

匯控四大目標 兩項遠未達到

1 : GS(14)@2012-07-31 11:08:0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31/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去年匯控新官上任,並公布業務重組的四大任務,之後業績焦點一直落在相關指標上。觀乎今年上半年業績,匯控繼續緩慢地向目標進發。四大業務指標分別為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可持續節省成本、股本回報率及成本效益比率(見表)。當中首兩項已經達標,資本充足率早已超額完成,上半年更進一步提升至11.3%,拋離10.5%的目標上限。自去年以來共節省成本27億美元,管理層表示有信心於2013年,即目標達成期限,可持續節省成本能達到預期的高位,即每年可節省35億美元的成本。
2 : GS(14)@2012-07-31 11:10:3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731/News/ea_eaa5.htm
半年裁千人 匯豐香港多賺22%
  2012年7月31日

【明報專訊】匯控去年9月宣布在港裁員3000人,至今年較早前,集團表示香港裁員行動已完成,但未披露具體裁減數字。根據昨天匯控公布的業績,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匯控在港共削減2238名員工,單在今年上半年就減了1008人,剩下27,976人。

香港員工要捱裁員這一刀,卻為匯控業績作出巨大貢獻,上半年香港提供37.6億美元(約293.4億港元)稅前利潤,增長達22%,佔集團盈利的29.5%,僅次於亞太其他區的34.3%。

賺293億 供獻集團利潤近30%

歐智華昨日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本年至今香港員工數目減少約1000人,整個集團則減少2.7萬名員工。德銀昨晚發表報告指出,裁員令匯控香港地區成本增長少於2%,匯控香港的成本效益比率得以由去年同期的43.2%降至39.1%。

另外,管轄亞洲區業務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稅前利潤則上升25%至579.88億元(港元.下同),純利為447億元,增長30%。當中包括出售業務所獲得的44.7億元收益。而期內客戶貸款及存款分別上升4%及1%。對於匯豐香港收入增幅高於本港經濟增長速度,歐智華指由於有歐資銀行自本港撤資,故匯豐巿佔率有所提升,抵消經濟增長放緩的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