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格老的糊塗 陸日勤

2008-09-02  AppleDaily


21 年前的一個星期一早上,上任美國聯儲局主席不久的格林斯潘,準備乘搭飛機前往南部省分發表演說。格老心情有點不安,原因是華爾街股市在之前兩星期急跌兩 成,剛過去星期五跌勢加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急挫108點。登機之前,格老得悉股市低開200點,由於當時科技所限,飛機上沒有電話,無法接收即時 行情,格老惟有待抵步後,即當日收市後,才向來接機的當地聯儲局下屬查問。一位職員說:「股市下跌了5--0--8。」格老鬆口氣,道:「好極,簡直是一 個奇妙的反彈。」職員面無表情,分享不到格老的喜悅。

大禍臨頭 懵然不知

格老才知誤會了職員的意思,在一般英語會話中, 「5--0--8」,是指5點08,即5點多些少。今次例外,「5--0--8」指的是508點,--即指數的兩成。這個單日跌幅,較1929年引發經濟 大蕭條的股災更為嚴重。事後,1987年的那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一」。大禍臨頭,仍懵然不知,這個聯儲局主席,若以今日香港人對專業人士的期望為標準, 應該不合格──格老真的不夠專業。過去幾十年,全球股市由美國主導,而華爾街要選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非聯儲局主席莫屬。他擁有最多的資訊、最佳的人才和 最廣的人際網絡,包括與白宮和各大銀行的聯繫,聯儲局主席時常被神化。格老在其自傳《我們的新世界》中,憶述這段「黑色星期一」笑話,作為銀行家群雄之首 的他,將事件看成趣事一則,在書中沒有流露半點失責的內疚,完全不感到有甚麼不妥。日勤認為,這說明市場的波動連最具影響力的人士,也無法預知,更遑論操 控。這種看法與坊間流行的陰謀論──全球股市上落操控在一小撮華爾街銀行家的手上,股市的大起大落,是這班幕後黑手興風作浪的後果──大相逕庭。

致勝之道 沒天書可依

1998 年長期資本管理事件,聯儲局罕有地主動出擊,召集華爾街各大銀行及投資銀行合作,才能令各懷私心的銀行家團結行動,顯示團結行動的難度。因為面對危機,誰 都不想做最後一個逃生者,面對機會,誰都不想做最後一個淘金者。每家銀行有自己的股東問責,每位銀行家有自己的事業前途去維護,也有自己的家人要供養。組 織一次聯合行動已夠困難,更何況持久操控。在這種混沌環境下,沒有人設下規則,沒有試卷,更沒有模範答案。雖然以專業作為包裝,銀行家需要有的卻是小販的 靈活變通,多於醫護人員的專業規範,連聯儲局主席也不例外。本想總結港人追求快樂的話題,可惜日勤長氣了,惟有待周四才作總結。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

做「老的」飛行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6lh.html

 在框算估值和思考安全邊際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涉及到另一個概念———概率和統計數據。假如一個人中了彩票,那是他運氣好;如果他能活800歲,在餘下的 日子裡,再中一次大獎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在「老的」飛行員和「大膽」的飛行員兩個組合中,既「年長」又「大膽」的飛行員幾乎沒有,因為「大膽」的飛行員活 不到那麼老。

所以,從概率上說,已經存活並繁榮了5年以上且有歷史績優記錄的股票,其繼續成長並繁榮的概率是大於績差股的。巴菲特說過,指望公主之吻讓青蛙變成王 子是很難的,公主們應該尋找現存的翩翩王子去。在歷次熊市中採取保守策略並成功存活下來的投資者,其繼續在市場上長期生存和賺錢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股票從表面上看,其流動性、交易性是第一位的,但從略深一點的層次上看,它和普通的生意沒有什麼兩樣,都要算投入、成本;都要看收益率和賺錢的難易程度。當我們深刻理解了股票不是交易的籌碼,不是擊鼓傳花的手絹,就會多一點思考估值、安全邊際、大概率事件等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0

微社區:老的形態,新的玩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3/57117.html

前幾天,騰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產品“微社區”。簡單地說,這是一款手機上的BBS+SNS,接入微信公眾賬號,通過微信授權,用戶可以進入這個公眾賬號專屬的“微社區”,發帖、回帖和分享。現在,微社區尚處於內測階段,i黑馬是最先獲得機會的媒體,自媒體中繼青龍老賊接入後,SuperSofter、山寨發布會也會陸續接入。微社區剛出世,便遭到阿里來往的“抄襲指責”。來往在微博中表示,“微信微社區就像是來往紮堆的親兒子,二者從界面到功能都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微信微社區不能發圖片,而來往紮堆可以發布圖片、文字、有聲圖片和地理位置等。” 微社區抄襲來往是個“笑話”,阿里或將推出類似平臺正如阿里前員工馮大輝在微博說:“「來往」居然說微信的「微社區」是抄襲他們家的「紮堆」,這大概是年底之前業界最大的笑話了。”之前我並不知道“紮堆”是啥,去看了一下,紮堆本質是一個討論組。不過信息通過話題得到組織,可以永久沈澱和分享。這與陌陌吧、豆瓣小組和百度貼吧更像,人+主題+帖子。如果真要扯到一起,移動社交產品的玩法都差不多,無非是兩個:1、人,人以類聚就是群組;2、內容,內容聚合就是“話題”、“吧”。名稱不同、人和內容的組織形式不同、產品UI和UE不同。本質都差不多。關鍵問題是,來往搞錯對象了。微社區並不是微信團隊的產品,而是社區平臺提供商康盛Discuz! 團隊做的。其創始人戴誌康則是與汽車之家李想等人齊名的80後創業者代表,Discuz!的產品造就了很多站長,大部分論壇和社區均是由其改裝而來,包括虎嗅初期版本。微社區與紮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微社區是服務,可以對接到微信公眾平臺也可以對接到其他App,甚至來往;而紮堆只是屬於來往的工具。微社區是WEB形式承載的,而紮堆是App。微社區可以組件化,將來可以模板化甚至開源,紮堆如何做到?微信可能覺得無聊了,沒回應。Discuz!團隊也保持沈默。Discuz!做論壇10多年,做個移動社區BBS,說它抄襲顯然有些牽強。不過,借著阿里的鬧騰微社區這個新產品反而可以獲得更多關註。碰巧,另一個社區服務商PhpWind在08年便進入了阿里懷抱,與阿里雲整合。不知道接下來是否會為來往開發類似微社區的產品。Discuz!和PhpWind此前是中國社區服務市場的雙強,08年PW被阿里收購時DZ的份額大概為7成,據說去年DZ份額超過9成。不過DZ此時的勝出已經少了些意義,一是DZ和PW都被巨頭收入囊中,二是BBS市場的整體衰落。微社區更像是BBS或者貼吧,接入微信多了些玩法。試用發現,微社區功能還相當基礎,傳統BBS的發帖和回帖,外加SNS的分享。如果要找參照物,它更像是BBS,或者百度貼吧,而不是微博。眾所周知,WEB1.0時代典型產品BBS的中心是內容,是帖子。生於WEB2.0時代的SNS,精髓便是UGC:社會化的內容創造,運營和凈化,一切圍繞“人”。首先,有“個人主頁“。其次,Timeline信息流。最後,有互動溝通:私信,好友,@。微社區沒有個人主頁,沒有信息流,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是帖子列表。用戶圍繞帖子進行互動和分享。由於朋友圈已經承載SNS的核心功能,微社區後期再推私信、好友、相冊這些的幾率很小。騰訊不可能再打造一個WEB形式的朋友圈;也不可能打造一個微博,騰訊微博足夠了。朋友圈不是萬能的。截止目前,長按相冊發文字依然是“內部測試功能”,意味著它隨時可能被閹割。朋友圈信息流里的文字、照片、鏈接,只可以評論和點贊,不可以直接分享。這些設計實際上是在阻礙信息流動,起到保護朋友圈的目的,避免信息泛濫,成為下一個新浪微博,抑或QQ空間。微社區剛好可以突破朋友圈的限制。微社區接入公眾號則一定程度突破公眾賬號的封閉。公眾賬號不能針對每篇文章進行評論,粉絲之間難以交流互動,公眾賬號的粉絲數量、評論分享數據,對外不透明。另外,公眾賬號與粉絲之間“一對多”的信息發布被嚴格限制,最多一天一條。微社區與公眾賬號搭配使用後,信息在公眾賬號、微社區和朋友圈之間加速流通。這也帶來泛濫問題,不過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以及社區運營來解決,筆者將單獨撰文解讀。微社區並不局限在微信,有著更廣闊的空間Discuz!團隊在論壇和社區服務耕耘多年。思路一直是做基礎平臺,然後由站長、開發者基於其來搭建更豐富的應用。WEB2.0時代論壇受到擠壓,西祠等老牌BBS走向衰落,天涯、貓撲和各大高校的BBS頑強的活下來了。但是,手機端又是一套全新的玩法。盡管康盛團隊此前對Discuz!不斷升級,也推出移動版,但移動論壇卻行蹤難覓。發帖回帖成本高、短內容應用的流行、碎片化的信息消費特征,均影響了論壇在移動端的普及。現在微社區要在傳統BBS和移動端之間尋求折中。滿足用戶快速發帖、發中短帖和碎片化內容的需求。微社區選擇微信切入,後期一定會延展到其他App。也就是說,App可以接入微社區,抑或基於Discuz!的開源模板改裝各自的微社區。這些App可能是傳統企業,可能是媒體,自媒體,抑或垂直社區。在微信壯大之後,騰訊內部其他團隊開始圍繞微信這個新星思考如何與之結合,強大自身。例如電商事業部積極地基於微信商城開展各種活動,OMG廣告部門最近則正式推出“風鈴無線建站平臺”與微信開發者搶市場,現在Discuz!推出了微社區。微信正在重新定義遊戲規則。作者微博@互聯網阿超,公眾賬號SuperSofter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互聯網阿超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43

姜還是老的辣 盡管SAC關門創始人Cohen業績仍領先同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936

承認美國監管方內幕交易指控並接受天價罰款後,Steven Cohen今年關閉了一手創立的對沖基金公司SAC。但過往劣跡不能抹殺這位基金大佬的實力,今年他管理資產的表現依然遙遙領先多數同行。知情者向彭博透露,Cohen今年管理個人資產的業績還超過了大多數基金經理,回報率約有9%。而據彭博統計,截至6月,今年對沖基金平均回報率僅有2.5%。事實上,Cohen以前就成績斐然。1992年成立SAC以來,Cohen創造了年均回報率30%的好成績,足以躋身對沖基金最高回報紀錄之列。彭博的億萬富豪指數估計,Cohen的個人身家約110億美元。去年11月,Cohen領導的SAC對證券欺詐罪行供認不諱,為了結內幕交易的指控,同意支付創紀錄的18億美元罰款。今年Cohen結束了SAC經營,成立了一家名為Point72 Asset Management LP的公司,以家族辦公室的方式管理個人資產。上述知情人士稱,今年1月,僅持股紐約制藥商Intercept一項投資就讓SAC兩天賺了將近3.7億美元。投資Intercept還在使Cohen繼續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59

姜還是老的辣 百年瑞士央行讓你明白什麽叫“出大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25

本文來源微信號“外匯有聊”。

昨天發生了什麽大家都已經聽膩了,我就不再一一累述了。我想還是談談SNB此舉意如何吧。昨天SNB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之前盯著歐元,只是因為怕瑞郎升值太快,經濟無法承受啦。現在已經不需要擔心升值問題了,所以我們就把cap去了吧。多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市場完全被打蒙了,交易員們真是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就被從餐廳里直接拉到斷頭臺,哢嚓哢嚓,血流漂櫓啊。據說有交易員成交在0.0015附近,這不僅要掉腦袋,連手也得全部剁掉啊~~~SNB肯定是要青史留名了,交易員終結者的美名必將永流傳~~這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瑞士要跟廢柴歐元區決裂了。讓塵歸塵,土歸土吧,我們要走自己的道路去了。雖然大家領土還是挨在一起,低頭不見擡頭見,不過你們歐元區還是自己下深淵吧。


瑞郎資產算是這個世界上最優質的資產了吧。出門就是景區,又是著名的中立國,跟那些村莊可以1000歐元就拿下的西班牙什麽的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但是它又地處歐洲,在歐洲經濟整體不行的情況下,歐洲的壕們肯定會優先轉移資產到瑞士。這就造成了瑞士房地產的繁榮,還有股市也是一路高歌,跟美國差不多,但是註意,瑞士的CPI是在0附近波動的,說明什麽?說明出了asset之外,其它全部不景氣。這讓SNB非常憂慮,整個世界都還在經濟低谷掙紮,我這邊要有金融泡沫了?叔可忍,嬸也不能忍啊。而且歐元區馬上要推出新一輪的QE,那麽資產肯定會更多的湧進瑞士,國民生活水平被拉低,引發金融危機怎麽辦?不行,必須想辦法阻止這些發生。於是SNB決定必須要讓瑞郎貴族化,讓你高~攀~不~起~~~(老子本來就是貴族,你們這些土人,見過老子參與過你們的瞎比比麽。)


如何讓瑞郎高攀不起呢,去歐元化勢在必行。因為歐元是一個長期看跌的貨幣,跟這種不上進的人在一起如何彰顯我的不羈~ 但是瑞士央行不僅把瑞郎跟歐元掛鉤的底線去掉,同時它還降息了。降息只有一個目的,阻止歐洲資產進入瑞士。我利率永遠比你低!你進來就得虧。瑞士央行此舉已經等於拿著大喇叭滿市場喊:註意了!!註意了!!歐元區肯定是要QE的!他們馬上就要QE了!!


我看了一下瑞士對歐洲和除去歐洲其它地區的進出口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瑞士對歐洲的進出口都大幅下跌。相反,對除去歐洲的其它地區卻不斷增長。貿易上瑞士對歐洲得依賴也弱化了不少。這就給瑞士法郎不再盯緊歐洲也創造了條件。

瑞士央行為了自己國家也算是玩狠的了,這種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機構,什麽沒見過啊,讓你們知道什麽叫做一口老辣的姜。其它央行都小心翼翼的不想在市場上掀起風波,你看fed,每次說話都含糊其辭,哼哼即即。生怕自己說錯了話。每次fed開會,市場動200點就屬於市場巨浪了。SNB可好,一上來就開大 招,市場簡直就是被彗星撞擊了一般,百年不遇的。以後SNB再開會,估計比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令市場戰栗不止。

瑞士央行所為是否能達到目的,讓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像匈牙利和波蘭這種發行了很多瑞郎債券的國家,估計現在已經連哭也哭不出來了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北京PM2.5 的圖跟瑞郎的圖。。。。神重合^^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系的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2

一起到老的朋友

2015-08-24  TCW


這星期我參加兩場同學會,分別是小學與高中,兩場的氛圍各異,也看到關係的眾生相。

我與小學同學的交集不多,長大後,大家都搬離了鄉下,際遇與專長差異很大,所以話題交集有限。我們為何還能再聚?因為有同一個根:在同一個地方出生,並且同住在像眷村的台電宿舍區,連彼此的兄弟姊妹也互有交錯的同學關係。由於父母多是同事,延伸出跨越兩代的人脈網。這是靠兩代關係而持續的友誼。

高中同學關係是建立在,十五歲時的考試分發結果,亦即一群讀書能力相當的人的匯集。我們考不上台北的前三志願,但是比後段班同學願意讀書的人。因為高中聯考的初步篩選,讓大家後來在社會的際遇差異比較小,同時是個性發展漸成熟階段交的朋友,相對之下,談話的交集是大於小學同學。

不論是哪一階段的同學,這多屬過往友情的回憶。因為,多數人彼此已不再聯絡,唯有藉同學會才會再聚。踏出校門後,各自像斷了線的風箏,各奔前程,有人從此不再有機會見到。

因為是過往的友誼,之於多數人而言,聚不聚,已經不重要。因此有些同學從來沒出現過。推測原因,不外乎:狀況極好或極壞。際遇極好的同學或因為忙碌而無暇參與敘舊的聚會,狀況差的同學或因為健康或因為經濟不理想,不想被人問起「現在在幹嘛?」而選擇遠離。

在同學會中,很敏感的一個問題正是「你現在在幹嘛?」這個問題隨著畢業時間越久,越浮出檯面。單純的敘舊有時卻暗藏「成就較勁」的複雜。這時候,若有熱心與有智慧的同學處理敏感,老同學的友誼變成老朋友的可能性就會增高。譬如,我的小學班長就是這樣的人,每次都靠他熱心奔走把大家一一找出來、或親自接送老師,或招呼每一位被忽略的同學。另一位朋友提起最近的感動,有一天,他一位經商的同學要過六十歲生日,宴請老同學吃飯。飯後,進入唱生日快樂歌的高潮時,他竟然為每位與會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蛋糕。意思是,每位同學都是主角,一起過六十歲生日。

從十六歲到六十歲,若能有一群不因利益而相識,並且因相惜,而讓過往友誼持續的「一起到老的朋友」,也算是福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28

陳增濤:葡萄藤也是老的「辣」

1 : GS(14)@2017-02-06 07:33:36

【明報專訊】香港生活步伐之急速,自認世間第二相信無人爬頭,但鮮有人留意在步伐最急速的中環,也會有把時間的擺鐘幾乎停止的地方,只是看你有沒有嘗試去尋找。在兩個約會的空間,有時會上畢打街4樓的Burgundy Etc戥腳,正如老子說的:「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Burgundy Etc當然是以銷售勃艮第紅酒為號召的酒窖,寬敞的營業廳,還有沙發幾張為即場開瓶品酒的顧客提供方便。

「你也來品嘗一下我們的紅酒吧!」 沙發處已經有幾個年輕伙子打開了三瓶紅酒,「我們每個人選一款酒。」

聖埃美蓉村東郊 種梅樂品麗珠好土壤

據說他是背着老婆,來這裏飲酒吹牛的。其中一瓶是勃艮第名酒村Nuits-Saint-Georges的一級園外,波爾多左右岸各有代表,尤其是聖埃美蓉(Saint Émilion) 的 Château Clos de Sarpe 特別令人注目。波爾多左岸紅酒因1855年的列級酒莊而聞名遐邇,但去波爾多逛過酒莊的都會愛上右岸的聖埃美蓉村的明媚風光。如果說1855年列級酒莊都是六七十公頃的大葡萄園的話,聖埃美蓉村酒卻有不少的小酒莊,Château Clos de Sarpe就是其中之一。位處聖埃美蓉村東郊,葡萄園一層薄薄的粘土在非常厚的石灰岩上,是種植梅樂(Merlot)和品麗珠(Cabernet Franc)的好土壤。

逾60年老葡萄藤 波爾多右岸少見

「真難得在香港都能碰上這家酒莊的紅酒。」一個葡萄園不到4公頃的小酒莊,都是60年以上的老葡萄藤,在波爾多右岸的葡萄園也不多見。當然不用我說了,老葡萄藤產量低,釀出來的紅酒是特別醇香和濃郁的。「這款2001年的紅酒,果香濃郁得來又柔順,而且相當清新,是我在香港的新發現!」

其實就是在巴黎要碰上Château Clos de Sarpe的紅酒也不大容易。我估計它一年就是釀造不到一萬瓶的紅酒。見到這班在Happy Hour溜出來的年輕人,只花幾百塊錢就能夠享受到一萬公里外波爾多小酒莊精心釀造之作,香港真是一塊福地啊!

美利堅霸權走向黃昏 仍無限魅力

特朗普登上美國總統寶座,令人驚訝的動作目不暇給。是否武俠小說有個周伯通,美國政壇有個特朗普?當世人目睹俄羅斯普京在敘利亞屢踩美國的忍耐紅線而奧巴馬毫無反應,就可以明白連小小的菲律賓總統也出言不遜,侮辱一番奧巴馬這隻紙老虎的理由。做慣老細的特朗普,一生人糞土華盛頓政治建制的打躬作揖,美國政經強硬團隊和政策陸續出台是常理,並不會因為有一班人示威而退讓。被許多人認為走向黃昏的美利堅霸權,它的活力會令許多人聯想到夕陽的無限魅力。世界政經驟變,重新佈局就在眉睫,金融市場何嘗不是?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72&issue=20170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706

【說書人】陪漸老的父母走過最後一段路

1 : GS(14)@2017-10-09 03:10:02

【文化籽:說書人】人口老化並不只是社會現象,每個身為父母、身為子女的人都需要面對。大約八個月前,從學校旅行回來途中,知道了母親患上癌病的消息。跟許多和疾病死亡沒有正面交鋒過的人一樣,我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依稀記得隔天醒來,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想法是,「我是在發噩夢吧?」直到燦爛的陽光打落臉上,長這麼大以來,頭一回見到耀眼的太陽,心裏卻那樣難過。隨後媽媽接受共八針化療藥物,對她來說,是段折磨痛苦的非人生活。打從一開始,我便樂觀地告訴媽媽,當成比發燒嚴重一點的長期病吧,家人會一直陪在身邊。可我沒想過,原來目睹媽媽痛楚難耐,爸爸為了照顧她累得不似人形,以及陪伴他們來往醫院的時間路程,再樂觀健康的人,好像都被磨蝕耗損。探病、做家務、煮食,就這樣度過病患家屬尋常的一天,偶爾坐下來發呆恍神了,不禁悲從中來。剛過去的學校暑假,因為媽媽不斷發高燒,整個七、八月都在醫院進進出出,雖然是假期,身心卻更疲累。特別記得某個剛入黑的夜晚,在隔離病房裏跟累得眼窩下陷的母親道別,自動門徐徐關上,我揮着手,淚水決堤而出。本來外貌健壯開朗,現在護士都管她叫婆婆了,我才頓悟她是逐漸變老了。然後我看到了這本書,裏面一段說「我翻着照片簿,看到爸爸真的老了。他讓我騎在肩膀上看遊行只是昨天的事。今天,他的肩膀已經沒有力地彎下。多少年來,我都刻意避免想像他的老態,但歲月催人,避無可避。」一字一句敲進心裏。媽媽在化療期間,氣若游絲,連水杯都拿不起,於是大發脾氣,也常常對着做錯了點小事的爸爸大動肝火、粗聲粗氣。那時候,爸爸都將委屈吞下去了,家裏卻陰霾滿佈。做完化療後,最近媽媽才提起,原來當時連喝口水也得別人幫忙,她氣自己沒有用,身邊人卻不知道這種複雜的情緒。書內共二十小節,各有成年子女及耆年父母的心聲,比方說女兒氣弟弟不關心年紀老邁的母親,常常跟他吵起來,要他也分擔照顧父母的責任;另一邊廂,失去行動力的母親其實暗自心酸,怕連累女兒之餘,也心想,難道要她跟兒子斷絕關係嗎?父母和子女同樣關心對方,但沒法了解彼此的想法,逕自作出以為對的行為,這樣真的好嗎?按照人到老年遇上的課題,本書作者寫下子女和父母各自的心聲,像是回憶、金錢、尊嚴、老朋友一個接一個離去等等。「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意義。」即使到了人生的嚴冬,仍能老得優雅。像譯者在序中提及,若果兩代人更尊重了解對方,必然是對人口老化的城市一個極大的祝福。



撰文:周家盈

註冊教師及自由作者,也是說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士,英文應用語言學碩士,副修法語,曾就讀於巴黎第一大學。2013年創辦名為《Slowdown Town》的雜誌,提倡放慢生活節奏,並堅持只出版印刷品。著有《書店日常:香港獨立書店在地行旅》。facebook:slowdownzine



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4/201715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