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响水县“工业化”数字游戏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9262.html

出沿海高速公路进入江苏省响水县,朝陈家港镇方向前行,一片片麦地尽收眼底。在离陈家港生态化工园5公里左右的合新村,一名吴姓村民正在向路边自家的麦田播撒化肥。

在江苏,响水县被授予过“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百强县”和“中国浅水藕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但化工园区建成后的这几年,当地农民开始对自己赖以生活的种植和养殖条件产生忧虑——空气和水被污染后,还能有好收成吗?

对于响水县,化工园区的建成让该县工业产值在GDP比重上迅速上升,但这种数字上的工业化对当地究竟是福是祸?

担心农田和滩涂被污染

吴老伯对化工园区印象最深的,是空气质量变差。每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是化工园区作业的最高峰。如果当时有风,附近村在室外的村民都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异味。这种有点酸味的气体会不断让人呛出眼泪。

与其他邻居们一样,吴老伯也很担心麦田、稻田的命运。村里有一条河,西面就连着灌河,而灌河则是离化工园区最近的一条河。

“你看河的尽头,看到了吗?那边有一个水闸。一般都不会开闸,我们是不希望灌河的水进入这里,灌河的水可能会对农田有污染。”吴老伯表示。

吴老伯一家的生活目前主要依靠种粮,辛苦一年,收入也过不了万元。化肥和其他农资的上涨已经让他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如果农田也被污染,他家的生活来源就会成问题。

除了种粮的农民之外,当地的渔民一谈到化工园区也会面露难色。

灌河滩涂面积广阔、生物资源丰富,很多捕鱼者和水产养殖户都是在灌河附近作业。

由于担心污染,部分渔民从化工园区附近迁到陈家港镇蟒牛村附近的黄海滩涂上。这一带因为处于化工园的上风区,渔民们表示不是特别担心受到化工园区的影响。

但污染对渔业的阴影仍然存在。一位渔民告诉记者,当地有一个鱼种,身长大约30到40公分,原来味道非常鲜美,如今却“很难吃”。“这种鱼当地人已不吃了,而是卖到外地,价格也从原先每斤3元到4元,跌到了2元多。”这名渔民说。

典型的飞地经济

对于很多响水县农民来说,化工园的出现不仅恶化生产和生活环境,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多工作机会。据了解,个别农民会选择去化工厂做清洁工,但是大多 数人则是敬而远之。事实上,化工园内的企业也大多倾向于雇用外地人,而且化工原本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像纺织、玩具、机械电子、船舶等行业能吸纳大量劳 动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并不大。

此外,记者在园区附近也看不到太多的化工配套产业,只有零星的几个化工材料及劳保配件公司在园区对面开了服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家港化工园是一种典型的飞地经济。

但是,化工企业对于当地的GDP却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陈家港化工园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业务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外贸出口等分别都占全县总额的一半以上。2007、2008、2009年该区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前三名。

化工企业的引入无疑对响水县工业化程度提高功不可没。2004年,该县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2.9%、34.8%和32.3%,这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第三产业。到2007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变成25.8%、45.1%和29.1%。

然而这种工业化也许只能体现在数字上,因为园内园外依然是两个世界。数据显示,2007年,化工园所在地陈家港镇的GDP达到16.16亿元,占当年全县GDP的25.7%,比排名第二的响水镇竟高出近10亿元。但财政收入却与响水镇相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8

撳錢遊戲 左丁山


2011-2-16  AD




 

now諗出條新 計仔吸引收視率,就係設立101台玩「撳錢遊戲」,每晚送出十萬元。左丁山聽到之後,以為問答比賽啫,有幾難呀,於是搵一晚坐在電視機面前,參加遊戲,點 知第二條問題係問身份證號碼下面,有一個W字,表示乜呀?左丁山就係唔識,立即被淘汰出局,答案原來係「代表澳門出生人士」喎,點解聽都未聽過?醒起大編 輯就是澳門出生嘅,打電話問佢:「身份證有冇W字呀」?等咗一陣,大編輯答:「有噃,係AW。」「咁樣W代表乜呀?」大編輯答:「唔知噃,冇考究。」哦, 澳門出世嘅大編輯都唔知,左丁山唔算好失禮。

第二晚又嚟玩過,去到第三條,問題係「下列馬匹贏馬比率邊隻最高」:「靚蝦王」、「盈綵繽 紛」、「活力先生」、「精英大師」,左丁山梗係識答「盈綵繽紛」啦,冷不提防四位主持人之中,有盧覓雪女士,佢竟然話:「可惜我唔係左丁山!」唉吔,乜左 丁山在讀者心目中係馬匹專家咩?原來有幾千位觀眾答咗「精英大師」,立即被淘汰出局,左丁山沾沾自喜,以為呢晚有機會嘞,但第五條係問,用十萬元買嘢,買 邊樣買得最多:雙羊米兩公斤、刀嘜油、800毫升強生洗頭水及威路士果汁。唉吔吔,左丁山好耐未去過超市,完全唔識價錢,亂撞之下,又試出局。

睇落玩呢個遊戲,要搵齊老中青男男女女,有專人上網搵料搵答案,先至可以過關,學生豪來電話幾條難答嘅無厘頭答案都可以在四十五秒之內上網搵到。

如 果網站唔塞車嘅話!呢個遊戲嘅獎金自不然來自廣告贊助商,現時電視台每晚有三萬幾觀眾login,節目期間,不能轉台,確實係可以向廣告商保證cost per thousand(每千名觀眾廣告費)嘅,但係在問題難度設計方面,應該前四易,後四難,唔好在第二條就淘汰三萬人出局,等啲觀眾大量流失。如果呢個節目 成功,其他電視台會唔會仿效呢?唔會噃,因為除咗now之外,其他無綫、亞視、有線都冇互動(interactive)功能,想學都唔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8

麗嬰房征服大陸市場的兩大關鍵 林泰生:搞懂遊戲規則就會成功

2011-2-14  TWm




微揚長鼻的大象,是台灣本土嬰幼兒用品品牌麗嬰房集團,四十年來不變的標誌,現在更是大陸嬰幼產業的龍頭。創立四十周年慶,董事長林泰生特別與大家分享耕耘大陸市場十八年的經驗。

撰文‧黃筱雯

二 ○一一年是麗嬰房成立四十周年,一月二十八日,,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在中華工商協進會邀請下,在金虎年的最後一個周五,與九十多位業界人士,分享在中國發 展的經驗。台下聽眾包括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與其兒子安心食品執行副總黃尚仁,由嘉新水泥副董事長張安平主持整場講座。

一開場,林泰生便以 「從來沒想過」五個字表達他現在的心情。一九七○年,林泰生從美國費城大學(Philadelphia University)心理所畢業返台,一開始先踏足高科技產業,任職德州儀器(TI)在台灣的人事主任。一年後,與母親的一場對談,開啟了他日後四十年 的「嬰幼產業」。

七一年成立麗嬰房,二十一年後在台灣站穩腳步,於九二年前進大陸。

談展店 摸熟規則因地制宜大家現在看到麗嬰房在大陸如此成功,經常被歸因為同是華人生活圈的緣故,事實上並不然。林泰生舉大陸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的經驗為例。曾來 台考察房地產的馮侖表示,自己熱愛台灣,並以腳踏車環台慶祝自己五十歲生日,但馮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包含台灣人、大陸人的環台團隊一開始還有說有笑,好 像一拍即合,但過了幾天,就各自有了小圈圈,用著自己熟悉的方言開玩笑、話家常,「這就是生活文化的差異啊!」林泰生說。

「當你今天跨出你的國土以外,那就是另一個空間,你就要知道當地的遊戲規則。」林泰生說,麗嬰房第一次國際展店的地點選在美國,在美國留學的他,自認相當了解美國,於是八五年,他一口氣在美國開了三家店,結果三年虧了兩百多萬美元,最後鎩羽而歸。

現在麗嬰房在大陸、印尼、泰國及新加坡都有設點,在一波波國際展店行動中,林泰生著眼的不是租金與成本,而是法律與稅制。

因為不懂當地遊戲規則,加上文化的差異,讓林泰生第一次國外展店就踢到鐵板,但也讓他日後進軍大陸前,先打聽清楚所有遊戲規則,讓麗嬰房在大陸十八年來從沒發生任何問題。很多當初笑他傻的人,笑他多此一舉的朋友,現在公司大都已名存實亡。

因專注謹慎地拓展大陸版圖,讓麗嬰房在台上市計畫延宕到九七年才完成,「雖然我因小失大,但我們在大陸守法守得相當好。」也因此大陸市場才能有現在的規模。

談 管理 板凳哲學、波浪行銷對於人事,林泰生笑說,「過去我比蔣中正還專制,現在我比馬英九還民主。」「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要尋找人才的精神最重要。」 林泰生說,中學時代就讀建中,他被拉入橄欖球隊,由前輩一對一帶起,而當輪到自己當學長時,他也被賦予尋找新人入社的責任。橄欖球隊的經歷對林泰生影響深 遠,「我一年開兩百家、三百家店,我需要這麼多的店長,哪裡來?」林泰生把橄欖球隊的尋人精神放入公司體系中,他鼓勵員工多多推薦新人,多為公司招募人 才,「如果一個公司不能讓員工樂於帶領新人加入,這還算是家好公司嗎?」用人,林泰生有自己一套「板凳哲學」。林泰生規定,每位員工一定要將年假休完,當 你休息時,會有所謂的「板凳員工」接替你的位置,處理休假時的所有業務,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與機會。

大陸市場跟台灣市場究竟有何不同? 林泰生認為,大陸「一國十八制」,同質性低,因此在品牌調度上相對台灣靈活。大陸麗嬰房資料庫中有一幅標注大陸各省人口數的地圖,分別以紅、黃、藍、綠顯 示人口數,先依據人口數展店,再根據實際消費力增減店數,調度消費品牌,當發現一個品牌在一級城市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時,麗嬰房可以把它拉到二級或三級城市 去,「在台灣淘汰就是淘汰,但在大陸我們可以一直玩。」這種從一級一路「玩」到四級城市的行銷策略,是林泰生獨特的「波浪理論」。

「我們從 來沒有想過會做四十年。」林泰生說,「永續地做下去,是永遠的目標。」林泰生從不說自己是做童裝的,而是零到十二歲的食衣住行育樂都是他的版圖,四十年前 他草創麗嬰房時,台灣一年有四十六萬名新生兒,去年卻只剩下十七萬,而大陸一年卻有一千七百萬名新生兒,龐大的市場帶給麗嬰房無限的機會,「但一個市場的 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林泰生說,現在大陸近一千五百家店,直營與加盟比是七比三,未來應該要反過來才對,因為中國人很難自己拿錢出來當老闆還自己管理,但 這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林泰生以目前的興櫃股王摩斯漢堡為例,摩斯漢堡來台二十年,不斷地調整改變才有現在的成就,這跟當初預估的時間差了十倍,「但 你必須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每個地方的成長期不同,大陸是目前投資成長最快的地方,如果一個企業要到大陸發展,要考慮的不是做與不做,林泰生認為,「只 要你想做,只要你把法與稅搞清楚,絕對沒有做不起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8

劉永好的30年創業路:做生意就像孤島生存遊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xOMDAwMDIyMjgxOA.html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我們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企業家,不多了……」

劉 永好在一個論壇上碰到魯冠球,兩人相對,發出如此慨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劉永好開始出席一些論壇活動,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邊參會的人悄然發生了 些變化。到現在,變化越來越大了,「原來跟我們一起開會的朋友越來越少了,」他說:「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閉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今年60歲,正是耳順之年。從1982年開始創業,時間已經過去了30年。白手起家的傳奇讓位於中國首富的光環。在2010年的胡潤川渝富豪榜上,劉永好以250億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飼料之前,劉永好在孵鵪鶉蛋;在賣鵪鶉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師。

下班之餘,劉永好和另外三個兄弟在自家陽台上養起鵪鶉,並售賣鵪鶉蛋。當時的他們沒有想到四年後將會成為足以笑傲世界市場的鵪鶉大王。

到1986年專做豬飼料之前,他們在成都青石橋開了一個鵪鶉蛋批發門市部,後來又在東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橋的時候,劉永好的母親坐鎮店中,他們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銷售。到後來母親去世的時候,劉永好他們才知道兄弟們富了以後給母親的錢全被老人捐給了青石橋的鄉親。

東風農貿市場的店是他們嶄露頭角的開始。那時候,店裡每天的存貨都有鵪鶉蛋數十萬隻。養殖場也是劉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縣有三分之一的農戶在養鵪鶉。他們自己的養殖場年產鵪鶉15萬隻,而整個縣最高峰時養殖鵪鶉達到1000萬隻。

當鵪鶉養殖的瓶頸到來的時候,劉家四兄弟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行業,轉身投向了後來讓他們功成名就的飼料行業。

《希望》本是養殖場的名字,轉做飼料之後,他們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資研發的豬飼料。

1987年,研發建廠一共投資了800萬元。他們將養殖場的10萬隻鵪鶉全部宰殺,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兩年之後,希望牌飼料推向市場。三個月之後,銷量追上當時國內飼料霸主----正大。

價格戰一觸即發,兩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價,希望立馬反擊,再降。你來我往的過招之後,正大敗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變。盟主地位離希望越來越近。

分家後開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劉永好和劉永行負責去各地建立分廠。他們將集團股份一分為四,每人各佔百分之二十五。

這幾年裡,劉永好作為傑出企業家的代表,開始活躍在一個論壇活動中。他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家。一張人際網絡就此埋下伏筆。

1993年,劉永好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當年10月,他又被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協會議上發出提案,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投資的銀行。

就在這一段時間內,劉永好為集團建立分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落下來。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劉永行在全國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來臨。兄弟四人從集團分離出來,分別去組建各自的公司。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公司。劉永行創立東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以350億身家名列第七。劉永美創立華西希望公司。劉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劉永好的議案得到批准,民生銀行成立。1999年,劉永好以1.86億的資金陸續收購民生銀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而在1982年創業初期,他們想從銀行貸款1000元卻被拒絕。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後,新希望集團下的綿陽希望飼料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四川新希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成功登陸A股市場。

跟隨劉永好的工作人員都知道他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經常就是盒飯,一群人一起吃,他總是第一個吃完,並且不留一個飯粒。王石說他不能總是一副賺錢機器的模樣,而應該慢下來培養一些特長愛好。

根據新希望集團網站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團註冊資本8億元,總資產299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達到510億元。

劉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團已經延伸至4個領域:農牧與食品、化工與資源、房產與基礎設施以及金融與投資。農牧與食品領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類通過ST寶碩登陸資本市場;金融類則有民生銀行作為後盾。

2010年,劉永好重組新希望股份的計劃甫一公佈,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的藍圖迅速激盪了市場。沉寂已久的股價在三個月內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組的進程在持續推進。六十歲的劉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滿了油的發動機,他說他的時間一分為三:「1/3用來處理新希望集團內部關鍵性問題;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以及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的建議;另外的1/3即用來學習和研究企業發展問題。」

新希望藍圖

今天的新希望集團就像一艘航空母艦,旗下擁有400多家企業。豬肉、禽類以及乳業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為了主推農牧業發展,劉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

全產業鏈,產融結合,這儼然就是劉永好固若金湯的商業帝國。

他記得第一次面臨危機,一張10萬個雞仔的訂單就猶如一場滅頂之災。

1984年,一個農戶向劉家四兄弟下了張訂單,需要10萬隻小雞。這簡直就是突如其來的餡餅,他們第一次接到這樣的「巨額」生意。

四個人興奮地借了一筆錢,購買10萬個種蛋,準備孵出小雞後一次性賣出去。

打擊來得太突然。交出2萬隻小雞後,農戶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艱難的抉擇之後,他們決定撿起這個爛攤子。

兄弟四人連夜編好竹筐,第二天就蹬著自行車把小雞運到農貿市場去賣。以前,劉永好站在講台上,手執教鞭。現在他挑著竹筐,費盡口舌只為得到一小塊地方可以當一個小販。

8萬隻小雞就這樣全都賣了出去。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年過去,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議建立一個由民營企業家出資,並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對此時乃至以後的劉永好來說,尋常招式已再難傷他分毫。

民生銀行設立,劉永好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

2006年在董事會選舉中,劉永好意外落馬,無緣董事會。而泛海控股集團的盧志強一舉取代劉永好的位置,成為副董事長。

高處不勝寒。對功成名就後的劉永好來說,他面對的人是魯冠球、王石、盧志強、張宏偉,亦對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銀行定向增發。劉永好斥資37億認購4.1億股,持有增發後股本超過10%。兩年後,他順利重返董事會,再次擔任副董事長。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銀行的記錄不過只是浮光掠影。劉永好的收購行為跨越整個中國,直到他終於完成產業鏈整合,向著心中的終極目標不斷接近。

從四川農村走出來的四兄弟,賣了自行車、家當才湊了1000元開始創業。到今年,年紀最小的劉永好也已經60歲。而他們四人的身家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千億。

再 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劉永好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 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 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1

遊戲規則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7590

新聞報導,本港百萬富翁人數創新高,有調查顯示,本港擁有超過一百萬港元流動資產的人,去年有五十五萬八千人,較前年增加了十六萬四千幾人, 增幅四成。其中,出生於內地的本港百萬富翁比率,由前年的一成八,升至去年的兩成二。 以富翁們擁有的總資產計,平均每人擁有三百三十萬元流動資產,但實際上,過半數富翁擁有的流動資產,是介乎一至二百萬元。調查又反映富翁多過富婆,這批富 翁中,五成七是男性,四成三是女性。平均年齡是46歲,低於前年的51歲。以職業劃分,有兩成一的富翁是退休人士,專業人士及全職家庭主婦就各佔一成七至 一成半。

如果你是本港百萬富翁其中之一,我恭喜你,但可惜在過去十年間,香港的中產階層人數正在減少,貧窮人口更愈來愈多,這就是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所講的M 型社會。現在香港樓價已經是世界之最,許多中產人士工作多年,也沒有足夠儲蓄買樓自住,年青人因為工作與賺錢的壓力,都普遍遲婚或不敢結婚,結了婚的夫婦 又因為經濟問題而選擇不生育,有孩子的父母又因為高昂的子女教育而擔憂,過去十年,如果扣除通脹,香港平均工資不升反跌,在各大企業追求高利潤與高回報 下,臨時工與外判工漸漸代替了長工,工作的穩定性漸漸變差,以上就是資本主義社會演進到後期而衍生出來的後遺症。但若果你是有樓、有股票、有資產的百萬富 翁,情況就完全唔同,你可以選擇工作或退休,因為你手上的資產在現今資本主義制度下只會年年升值,並能夠產生不斷增加的現金流,這就是現代社會的遊戲規 則。

這種現象不是香港獨有,現在香港的八十後普遍感到前路茫茫,但歐、美、日等發達國之年青人情況可能更差,香港的年青人不用灰心,每一代香港人都有其 自身難題,在投資方面,既然遊戲規則決定資產價格長期向上,只要每年把儲蓄買入優質股票,並長線持有,未來自然能夠享受資產升值的好處,財務自由只是時間 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9

估英文名遊戲-中海船舶(0651)、博軟(8096)、中國有色金屬(8306)

(稍為更正名稱,謝謝stock beginner 的細心。)

以下有一堆活躍於垃圾股的人物,大家可以試猜猜看,如果有60個留言即揭曉答案。其實有部分我已經談了,亦有部分為重複和很熟悉,剩下一部分沒找過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忙找出來吧。

1. 2010年12月21日,中海船舶(651,前和成國際)和7位可換股票據認購人達成協議,條款大約為以換股價4.3元的可換股票據,換股價部分會換成22仙,或者交出全部票據,以20仙認購同等金額的新股,以下為該7位投資者的詳情:

a. Ng Leung Ho,持有9,000萬元可換股票據

b. Yang Li,持有7,500萬可換股票據及590,535股股份

c. Zhou Qing,持有3,500萬可換股票據

d. Zheng Min,持有3,455萬元可換股票據及4,828,965股股份

e. Sun Yi,持有3,300萬可換股票據

f. Liu Bing,持有本金額3,000萬元可換股票據及10,725,189股股份

g. Li Zi Zhong,持有3,000萬可換股票據


2. 在2010年2月28日,博軟(8096)配售1.45億份認股證,每份0.0028元,換股價為1.2元。此次配售,5位香港英文人認購,據稱他們為商人,對香港上市股份投資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其認購認股權證數目如下:

a. Lee Hok Bun先生                           3,650萬份  

b. Ng Leung Ho先生                           3,650萬份  

c. Luk Wing Kwong, Quitin先生         2,400萬份  

d. Wong Kin Yick Kenneth先生          2,400萬份  

e. Zhang He女士                               2,400萬份  


3.  在2011年3月9日,Wong Sze Wing向中國有色金屬(8306,前綠陽國際)購入Ever Champion Limited 60%股權,取得巴盟烏中旗甲勝盤鉛鋅硫鐵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15%股權,作價1.97億,全部以現金支付,以作第二次嘗試購入此項資產。

但上一次同樣是收購此礦16%股權,作價還要平500萬,作價1.92億元,現金代價亦只是6,191.4萬,其餘主要以29.7仙發行新股支付。

另外,公司上次是向深圳市朗通貿易有限公司直接購入的,持有人為彭惠滿及周禮相。今次Wong Sze Wing利用Ever Champion Limited持有深圳永智礦業有限公司,然後持有深圳市朗通貿易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這一年間為何有這樣的變化?

再者,2010年4月公告中,「賣方已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以成本人民幣37,500,000元收購目標公司之 25%股本權益」。在2011年3月公告中,它稱「賣方已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十五日以成本人民幣75,000,000元收購中國公司之25%股本權益。」究竟哪一句才是對的?

這次交易是否有代持? 是否有把資金洗走的嫌疑? 沒有人知道。但是這主席的確應該是想做生意的,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並聽從某些人的誤導,用了一些不太正確的方法,去取得這公司的控股權呢,所以這樣做就給人看出了破綻。

中國的老闆們,你叫我們不用香港視角想香港,但是我也要告訴你,不要用國內的方法用在香港上,在香港做事是可以公平、公正和合法的做,不用走暗道,只要跟規矩,事情就可以做的成。如果有人叫你這樣做,一是這位財技人士想騙你,一是就是你本身其身不正,甘願做這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71

「高送轉」的數字遊戲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49&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經過高溢價發行的上市公司「大方」送股,不是為再融資,就是為了配合機構炒作,完全是個「數字遊戲」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見習記者 楊娜

 

  「『高送轉』只是財務上的一個賬面處理,不會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價值。」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將常常受到市場青睞的「高送轉」,稱為 「一個數字遊戲」。

  不過,來自機構投資者的此類常識性分析往往被淹沒在市場的「熱情」裡。3月23日,創業板公司傑賽科技(002544.SZ)發佈年報,宣佈營 業收入同比增長19.25%,淨利潤同比增長32.60%,並推出10送10,派發現金紅利2.5元(含稅)的「高送轉」方案。這一利好在開盤不到一小時 內,將傑賽科技推上漲停板,報收35.31元。

  傑賽科技不過是今年A股「高送轉」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將成為A股歷史上上市公司分紅送股最多的一年。其中,送股最多的上 市公司,集中於中小板和創業板裡的小盤股。公佈年報的中小板中,有60多家公司提出送轉股預案,而在56家公佈年報的創業板公司中,便有46家公佈了送轉 股預案。

  如此密集的「高送轉」應和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分紅、再融資掛鉤的規定,亦顯示出上市公司不願現金分紅的事實,實際經營中可能存在現金流緊張的問 題。尤需警惕的是,經過高溢價發行的創業板公司,資本公積金雄厚,大方送股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配合部分機構炒作及更進一步地再融資需求。

  楊德龍表示,送轉股不同於現金分紅,分紅是將企業盈利的一部分回饋投資者。而送轉股不會給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帶來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就是市場 炒作的一個題材而已」。

送股潮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分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分現金,另一種是分紅股。通常,市場人士將上市公司每10股送股或轉增股達到10股及以上稱為「高送 轉」。一直以來,「高送轉」是股市追捧的熱點題材。

  今年3月3日公告擬10轉15的迪康藥業(600466.SH),在消息披露後股價節節攀升,累計漲幅高達95%,成為今年「高送轉」陣容中的 明星股。另外,精誠銅業(002171.SZ)、常鋁股份(002160.SZ)、富春環保(002479.SZ)等「高送轉」題材股,也在今年收穫了不 小的漲幅。

  楊德龍認為,「大家覺得低價股容易上漲,『高送轉』可以吸引這些偏愛低價格的散戶。」

  國都證券分析師王明德表示,「高送轉」股往往能夠獲得短期超額收益,尤其是一些股票送轉除權後具備較高的填權預期。不過,「經過大比例送股之 後,創業板公司股本會急劇擴大,全部填滿權可能性很低。也是風險所在。」

  統計顯示,創業板中,50元以上的股票有50只,還有8只百元股,「高送轉」之後降低股價有利於吸引投資者。

  受此追捧推動,上市公司「高送轉」行情逐年走高。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3月17日,在已公佈年報的49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53家公司 公佈了分紅送轉方案,並已有4家實施完畢或正在實施,佔比高達71.3%。而此前,公佈2009年度年報的1751家上市公司中,實施分紅送轉的為 1046家,佔比為59.7%。

  在送轉股比例上,今年上市公司也較往年更為「大方」。統計顯示,10股送轉10股以上的公司多達77家,尤以創業板最多,創業板有35家公司送 轉股比例10送10之上。其中,華平股份(300074.SZ)等甚至10股送轉15股;碧水源(300070.SZ)等10股送轉12股。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白燕群說,經過高溢價發行的創業板公司,超募累計了相當高的資本公積金,「這部分錢不能分紅,只能作為後期的轉股用。這 就是為什麼創業板公司會大筆轉股。」

「高送轉」陷阱

   「回報股東的方式正常途徑應該是分紅。不分紅,說明公司效益不好,現金流非常少,沒有錢。」白燕群表示,「高送轉」公司多數表現為賬面利潤好,但實際經營 中,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為達到相關監管要求,只能將募集的錢轉股。

  白燕群表示,一般而言,「高送轉」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公司更進一步的再融資需求。根據目前政策規定,再融資須與每年的分紅掛鉤。

  2001年3月,證監會發佈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如其最近三年未有分紅派息,且董事會對於不分配的理由 未作出合理解釋的,擔任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應當對此重點關注並在盡職調查報告中予以說明。2008年最新版本的上市公司分紅規定中,證監會將有關再融資的 條件修改為,「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額佔最近三年淨利潤比例需達30%。」

  楊德龍表示,創業板公司擴大股本、增加市值,是為將來再融資鋪路的主要途徑。「股本大的話,將來再融資方便一點,另外,『高送轉』之後絕對股價 變低,有利於將來再融資。」

  業內人士計算,經歷今年大規模送股之後,多數小盤股股本急劇擴大。186家創業板公司,目前總股本為208.87億股,總流通股為62.47億 元,平均每隻股票流通股僅3000多萬股,如果創業板股票平均10送10股,那麼,流通股增加1倍,變成平均每隻股票6000多萬股。

  另外,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股票上市至今,許多公司上市滿一年,意味著大量「小非」開始解禁,將進一步擴充流通股的數量。如,華平股份 原來總股本只有4000萬股,流通股1000萬股,是盤子最小的公司之一,現在,10股送轉15股之後,總股本增加到1億股,流通股變成2500萬股,今 年4月27日,又將有2260萬股「小非」解禁,這樣,流通股變成4760萬股,比送股前的1000萬股增加了近4倍。

  此外,「高送轉」的更一層深意在於成為配合機構炒作的工具。白燕群表示,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往往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公司股票有機構投 資者潛入;二是在「高送轉」方案推出前上市公司股票的走勢明顯強於大盤,有的穩步攀升,甚至是強勢拉升。

業績堪憂

  集中於中小板、創業板中的「高送轉」現象,令市場擔憂,剛剛起步的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是否屬實。楊德龍表示,創業板的主要問題是,估值太高導致 其成長性低於預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高」。

  根據Wind資訊統計:中小板552家上市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47%,而183家創業板上市企業(截至2011年3月1 日)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54%,創業板整體增速略低於中小板。而在2009年以創業板招股說明書公告數據計算,創業板45%的業績增長率卻 高出中小板17個百分點。

  同時,在183家創業板公司中,28家公司出現了業績同比下滑,其中13家公司出現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兩項指標同時下滑。

  根據創業板規則,擬上市企業應滿足的財務條件包括: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 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計算依據。

  統計顯示,183家創業板公司的2010年業績與上市標準大相逕庭,營業收入增長率低於30%的公司高達86家,佔比達到47%。

  楊德龍認為,創業板公司增速下降原因在於,公司在上市時提前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利潤。「比如說他在會計處理等方面,做出亮眼的業績,以獲得好的發 行價。現在把今年的利潤確定在了去年(確定在了發行的那一年),所以他在報出來去年的上市之後第一年的利潤,就會很低,並且有的甚至是下降的。」

  另外,小公司在行業中會高速發展可能是個誤解。楊德龍表示,事實上,很多行業中,小公司的增速反而沒有大公司增速高。「很多行業都是贏者通吃, 前三家的大公司在行業中佔主導地位,發展更為穩健、快速。相反,小公司則可能面臨一些競爭上的劣勢。這也是小公司業績增速趕不上主板公司的原因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0

踢爆 遊戲幣換現金 線上遊戲成最大賭場

2011-4-7  TNM




線上博奕遊戲成為網路遊戲主流, 很多國、高中生都愛玩。表面上,這些遊戲標榜無賭博,輸贏都是用遊戲幣,但本刊發現,有幣商用現金收購遊戲幣,買完還可進入遊戲內,把玩家的幣值歸零。1 位幣商說:「廠商在遊戲內有瑕疵,讓玩家可買賣遊戲幣,大家就是利用此來賭博。線上遊戲早已變調,每月賭金超過百億元,已成為台灣最大賭場!」

線上博奕遊戲越來越流行,每個都有上百萬會員,而且多是未成年的國、高中生。家長以為這些遊戲純娛樂,沒有金錢賭博,因此無傷大雅,但實際上,這些遊戲玩家在電腦上贏到的遊戲幣,都可以換成現金。

流動賭金 月逾百億

把電腦遊戲幣換成現金的,就是俗稱的「幣商」。本刊調查,目前幣商最少有上百人,他們都會隱藏在電腦各大遊戲的討論區內,只要玩家和這些人接上頭,幣商就會用現金買下遊戲幣,或是賣遊戲幣來換現金。

值得一提的是,廠商開發遊戲後,會有一個介面,讓玩家可以買賣遊戲幣,幣商就是利用此點,把玩家的所有幣值歸零,也用現金來買遊戲幣。遊戲廠商已經間接成為賭博的幫凶。

本刊循線找到幣商文哥。他說:「線上博奕遊戲就是變相賭博,純益智的博奕遊戲根本不會有人玩,台灣每天有百萬人在網路上賭博,每個月在網路上流動的賭金,超過百億元。」

文哥平日的工作,就是賤價向玩家買遊戲幣或積分,只要在遊戲討論區內留言,他就會主動聯絡,約到網咖或家中,以超商價格三至四折收購遊戲幣。

幣商示範 線上交易

本刊日前就和文哥約在新北市的網咖見面。一進去就發現網咖中很多青少年,電腦畫面全是賭博遊戲,有些甚至邊打一般的網路遊戲,還邊開新視窗賭博。

文哥進到網咖後隨便找了台電腦坐下來,馬上問記者,要將哪一家遊戲公司的遊戲幣換成現金。他說:「我們公司目前收購的有戲谷遊戲、星城online、至尊娛樂城、德州撲克等,我們也有自己的遊戲平台。」

文哥所說的這幾款遊戲,正是目前台灣玩家跟廣告最多的,裡面遊戲種類跟國外職業賭場相同,有水果盤、二十一點、百家樂、吃角子老虎等,每天有上百萬的玩家沉迷其中。在電腦裡,玩家可以贏到遊戲幣,輸贏可到上千萬元。

記者表示要換戲谷遊戲內贏到的三十萬遊戲幣,文哥強調:「這樣我可以給你現金三千元。」他邊交錢邊示範動作說:「你要先進入遊戲畫面,按下『銀行』進入戲谷銀行裡,然後按下匯款鈕,我們倆就可以在裡面進行交易。」

超商賣幣 並未設限

記者質疑,這樣別人是否知道雙方在進行現金交易,文哥說:「別人不知道,因在電腦上只會看到你的帳號要匯三十萬麻將金幣給我,別人會以為是你贈送給我。」

文哥說:「玩家一開始都是到超商小額儲值,以一比一百比率,一百元就可以購買一萬元遊戲幣。只要贏一次錢,就會開始賭大,我們也會將買來的遊戲幣,賣給賭大的玩家,中間抽取一折的價差利潤。」

文哥也坦言,因為電腦不分級,他的客戶中有很多未成年的國、高中生,他說:「很多遊戲公司一開始會贈送免費的遊戲幣,家長以為就是純娛樂,也不以為意,等到孩子染上賭癮,發現後已經來不及。」

本刊向多家超商店員詢問,發現購買博奕遊戲的遊戲幣,跟買菸酒不同,並未設限。各年齡層的小孩去購買,超商都可賣。

新竹商人 賠光家當

玩線上博奕遊戲,也曾造成很多人傾家蕩產。日前新竹一名經商有成的彭姓男子,因玩線上博奕遊戲,半年來就輸掉六百萬元現金、一間店面及一輛跑車。彭男自 稱,半年前自己在電視上,看到穿爆乳裝的美女代言線上博奕遊戲,遊戲又標榜合法銷售,在好奇心驅使下才購買點數來玩,沒想到卻賠上全部家當。

彭男向主管單位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反應但毫無下文,向遊戲業者抗議,業者卻堅持他們非賭博性質,只是純娛樂,反怪彭男自己不知節制。

文哥說:「輸六百萬元,那有什麼了不起,我看過一個月就輸掉一千萬元的大戶。博奕遊戲就和賭場一樣,自己手氣不好就愛硬拗,他們根本沒想過,雖然遊戲公司號稱程式設計絕對公平、公正,但是人跟電腦賭,怎麼賭得贏。」

宜蘭少年 為賭殺人

另外,宜蘭也發生十五歲少年,因沉迷線上賭博,為了五千元殺害婦人的案例。犯案的胡姓少年,父親是收入不穩定的貨車司機,因沉迷博奕遊戲,又沒有金錢來源,年紀輕輕就成慣竊,最後因偷錢時被張姓婦人看見,竟用枕頭將婦人悶斃。

胡姓少年犯案後一天,隨即又因另一件竊盜案被捕,警察在他身上只找到五百元,少年坦承殺人所竊得的金錢已在網路上全輸光了。承辦員警說:「小孩子一天之內,就可以輸掉好幾千元,這種遊戲真是害人。」

一名警官說:「法規規定,無論是網路遊戲,或是一般電子遊藝場內擺放博奕機台,如果業者讓玩家將點數換回現金,就觸犯賭博罪。但賣網路遊戲點數的是超商,換回現金的又是幣商,很難證明業者跟幣商間有關聯,形成了法律漏洞。」

套誘玩家 愈玩愈大

台北市刑大專辦賭博的資深張姓警官也指出,自己辦過不少案件中,很多青少年用父母信用卡賭輸了錢,敢講的,騙稱是買正當線上遊戲的花費;不敢告訴父母的,則是荒廢學業去打工賺錢還賭債。

更嚴重的是,張姓警官說:「有些女玩家甚至願意用性服務來換取遊戲幣。有些青少年則是為還賭債去偷、去搶,線上博奕遊戲危害程度不輸毒品。」

一位吳姓玩家私下指出,目前網路上的賭博遊戲,可分成二類,一種是前述一些知名線上博奕遊戲;另一種是純粹的賭博網站。後者是由上線招攬下線參與賭博,開 設帳號密碼,並給予一定的額度,每週以現金結帳,賭金較高,每週輸贏動輒數千萬元,這類網站大多架設在海外,以逃避警方的查緝。

文哥說:「很多玩知名線上博奕遊戲的玩家,越玩越大後,就會被我套進,開始玩這種賭博網站。」

盜MSN 騙人買幣

本刊調查,除了賭博陷阱外,這些線上遊戲的遊戲幣,更成了詐騙集團、網路駭客洗錢的工具。其中,尤以MSN最為嚴重。

一名媒體工作者小李,日前就被詐騙過。小李有一天突然在MSN上面,遇到一個朋友敲他說:「我人在大陸,因為手機跟錢包掉了,只能透過即時通找朋友幫忙,你能不能先到超商幫我儲值線上遊戲的虛擬代幣,讓我能換電話卡打電話回家,錢我回台灣還你。」

小李心想也不過一千元,就到超商買了儲值卡後,將卡號、密碼傳給了友人。幾天後,小李遇到了那位友人,開口詢問借錢的事,沒想到友人卻告訴小李:「我MSN的帳號、密碼被盜用了,我沒去大陸,也沒借錢。」

市刑大張姓警官說:「很多人喜歡用生日、紀念日當MSN密碼,然後又把這些資料寫在無名、facebook裡面,讓駭客很容易盜用。駭客盜用身分後,利用MSN要友人用儲值卡儲值後,再找幣商換回現金,由於被騙金額都很小,且線上遊戲都是虛擬身分,因此不容易破案。」

法令漏洞 業者囂張

除了駭客外,也有詐騙集團在網站中冒充賭輸的女子,佯稱自己缺錢願意性交易,因怕警察釣魚,要宅男購買遊戲幣,存入指定帳戶。當宅男將遊戲幣存入後,就換成自稱黑道的男子接聽,恐嚇要對宅男不利,要宅男繼續購買,若宅男不從,就不斷以電話騷擾對方。

警方提醒家長們注意,凡是線上遊戲和賭博有關的,例如麻將、撲克牌、跑馬、輪盤等,就算表面上獲勝後並沒有得到「財物」,也沒有觸犯賭博罪的相關規定,但終歸還是賭博遊戲,會養成孩子投機取巧、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家長不應輕忽。

政府口口聲聲掃蕩賭博,民眾在大城市內確實看不見賭博電玩店及賭場,但沒想到,不良分子已悄悄透過網路上的賭博遊戲,榨乾年輕人,而因為法令顧前不顧後, 要求要有「賭具和現金」,才構成賭博罪,也讓線上遊戲成為最大賭場。為了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賭博罪的認定標準應該重新思考了吧!

網路遊戲 小心被人玩

詐騙手法 說明

◎在網咖設陷阱:歹徒在網咖電腦裝設木馬或鍵盤記憶程式,取得別人帳號、密碼,再竊取帳戶中的天幣或寶物。

◎散布病毒程式:歹徒將木馬或鍵盤記憶程式包裝成遊戲外掛程式,玩家使用後即遭回傳帳號密碼,入侵角色取走寶物。

◎遊戲漏洞掠奪:利用遊戲漏洞,在雙方互動或交易時,使用外掛或其他程式偷走對方寶物。

◎網路釣魚上鉤:許多玩家會交易虛擬寶物或錢幣,歹徒設立假的交易平台,取得玩家帳號、密碼。

◎MSN身分詐騙:很多人用生日等日期當MSN密碼,讓歹徒輕易盜用,發訊要友人幫忙買遊戲儲值卡,再找幣商換成現金。

◎販賣帳號詐欺:有的遊戲軟體公司,將身分證字號等原始登錄資料設定為無法更改。歹徒將帳號轉賣,等對方練到一定程度,就以帳號被盜為由向公司申請更改密碼,讓對方蒙受損失又求助無門。

線上博奕 相關刑責

線上遊戲若涉及賭博行為,依《刑法》賭博罪,可處1千元以下罰金並沒收賭資。意圖營利提供場所或聚眾賭博者,處3年以下徒刑、併科3千元以下罰金。只是在實務上,很難當場查獲線上博奕的賭具與賭資,也就難以定罪。

而歹徒利用種種手段,竊取網路遊戲的寶物或錢幣,觸犯《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無故輸入他人帳號密碼、破解保護措施或利用系統漏洞,而入侵他人電腦,處3年以下徒刑、併科10萬元以下罰金。如果因而損害公眾或他人,更可處5年以下徒刑、併科20萬元以下罰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7

騰訊涉足兒童遊戲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8/0NMDAwMDIzMTM0NA.html

財大氣粗的騰訊,又瞄準了兒童社區市場。

4月7日,騰訊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副總裁程武告訴記者,騰訊正在佈局泛娛樂化戰略,以兒童遊戲《洛克王國》為試點產品,不惜代價整合遊戲線上和線下資源。

程所言的《洛克王國》是騰訊在兩年前悄然部署的一款兒童遊戲產品,據稱先後投入數千萬元和上百人力。該產品定位於年齡為7-14歲的玩家,除了吻合遊戲一般規則外,該遊戲還融入諸多符合兒童特性、寓教於樂的元素。

自去年6年推出《洛克王國》後至今,不到一年時間,該產品已經擁有註冊數超過5000萬,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超過40萬,步入國內兒童社區遊戲前列,與《摩爾莊園》等產品並駕齊驅。

「與大規模投入而言,目前該產品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程武告訴記者,騰訊兒童社區,不以盈利為目的。

程武分析道,兒童社區產品與傳統意義上的網遊是有區別的。首先,兒童社區產品除滿足兒童用戶外,要充分考慮到家長心理,一定要提供健康、綠色的產品。其次,兒童用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很難自己埋單。「這一切都決定了兒童社區產品不適合線上有大規模的收入。」程說。

與競爭對手絞盡腦汁,讓兒童用戶付費不同,據程武透露,目前,《洛克王國》僅對少數玩家收取每月10元的VIP包月費,除提供遊戲服務外,提供一些新的道具,「未來,我們也不計劃開拓大規模的線上市場」。

然而,騰訊顯然不是在做公益事業,據程武透露,騰訊將開發旗下兒童互聯網平台,全面展開異業合作。

目 前,騰訊已經與江蘇文藝出版社、優揚傳媒以及鳳凰傳媒集團等先後確立合作關係。除與江蘇文藝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洛克王國攻略》、《洛克王國大圖鑑》等已登 上少兒圖書暢銷榜外,與優揚傳媒合作的《洛克王國》動畫電影也即將搬上螢幕。「這將是邀請好萊塢專家參與製造的長達90分鐘的電影,預計今年5月份就會開 機。」程武說。

據程武透露:「騰訊泛娛樂化戰略中,正欲以網絡為手段整合動畫、影視、音樂等文化資源。」《洛克王國》正是其一塊重要的試驗田。

「騰訊滲透到兒童社區,還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用戶需求,知道他們從兒童、中年到老年的不同發展需求,將來對公司整個實力的增強也是有幫助。」程武說。

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博士劉彥平認為,「雖然目前我國兒童SNS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普遍偏小,盈利模式也仍在探索階段,但騰訊的泛娛樂化戰略或許為國內兒童互聯網市場開啟了全新的發展思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6

創投遊戲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1.html

互信就是企業,以至創新投資的基礎,美國創投基金先驅William Draper在其新書The Startup Game這樣說。多年 經驗告訴Draper,甄選投資項目的首要考慮,是管理團隊。適合的團隊遠較其他任何因素重要。團隊的領袖要有腦兼有魅力,團隊的成員要合拍,沒有破壞份 子。團隊合格了,之後才考慮出品、市場、資本要求以及領袖的個人財產承擔。管理團隊為首要考慮,這看來是老生常談,不過,將之放進創投行業是有趣的心得。

美國的創投行業活躍於加洲矽谷,項目都以高科技為主,普遍看重其科技水平,例如項目擁有多少個專利,或者其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Draper認為,有好的團隊,就能帶領企業向前,能就未來的變化作出明智的決定,始終只有他們才對本業最了解。

Draper不是科技專才,其三代從事創投行業,有軍人背景,其家族與前總統布殊家族有密切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明白Draper對人際關係的重視。人脈關係也為他的公司帶來很多具價值的項目投資機會。

寫書介紹創投行業的運作之餘,Draper不放過每個機會說自己的威水史,例如在1981年隨國家財長來華會見鄧小平,也用了相當的筆墨來讚揚與他共事過的人,大派人情。可說活生生地示範了創投業者應有的本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