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場資本市場裡的金錢遊戲,大股東將小股東權益玩弄於股掌之間,領銜主演的是國內老牌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董事長陳泰銘。 陳泰銘,縱橫商場數十年,他與哥哥陳木元合作,打造出如今市值458億元的國巨集團,他有頂尖的智商、最好的品味、絕佳的鑑賞眼光,身邊從不乏紅酒、名駒、名女人。 這一次,他與全世界評價兩極的私募基金KKR連手,利用財務操作,將小股東摒除在外,意圖獨享多頭帶來的甜美果實,陳泰銘與KKR的作法,會對台灣資本市場造成怎樣的傷害與衝擊? 《今周刊》為你揭發國巨下市的真相以及陳泰銘的盤算! 撰文‧劉俞青、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陳兆芬這是一場精心設計多時的局。 眼看,大股東就要歡呼收割,小股東還有機會翻盤嗎? 四 月五日,清明節長假的最後一天,也是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宣布個人收購國巨的前一天晚上,他和哥哥陳木元以及幾位好友,在敦化南路巷子裡,一家全台北市數一數 二高檔的義大利餐廳用餐。席間,名貴的紅酒觥籌交錯,當主人的陳泰銘顯得心情極佳,神色自若。沒有人看得出,就在十一個小時之後,陳泰銘即將啟動一場數百 億元的大計! 隔天早上八點五十分,台北股市開盤前十分鐘,許多記者的信箱悄悄收到一封信,這封信,撼動了整個被動元件產業! 信 的內容說明由陳泰銘個人與國巨另一大股東──私募基金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 P.)另組的一家公司,名為「遨睿股份有限公司」,將以每股十六.一元的價格,相較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十四.四五元,溢價一四.二%,公開收購台灣被動元 件第一大廠──國巨公司的股票。其中,陳泰銘個人占遨睿五五%股權,KKR擁有四五%。 醞釀多時的金錢遊戲 與 私募基金連手「自己併自己」消息一出,小股東聞訊無不愣住,「陳泰銘要收購自己的公司?」這幾乎是投資人聽到公告的第一反應。下一刻,意識到收購價僅十 六.一元時,開始咒罵:「他真的很過分,我都快氣到腦溢血了。」說這話的國巨小股東,在股價九十元區間進場,十三年來,他從未解套,未來更無機會。 小股東之所以反應如此激烈,其來有自,過去因為財務出狀況、產業間整併,抑或是被外資購併而下市,多有所聞,但董事長個人成立公司再回頭收購自家公司且下市,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卻極為罕見! 任 誰都想不到,陳泰銘這樁表面看似合法、合理的整套說詞,卻藏著無數的算計與隱含驚人的利益。若按照陳泰銘的計算,讓國巨順利下市,所有國巨的小股東都將被 迫出售手上國巨的股票,「舊國巨」下市,「新國巨」從此誕生,但不同的是在「新國巨」裡,小股東的角色將全數消失,剩下的只有陳泰銘與KKR。 為了這一天,陳泰銘已經等待多時。 時間回到二○○七年六月,那是陳泰銘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力圖振作的陳泰銘,回任國巨董事長後,先併華亞電子,後推智寶、世昕、輝城三合一,甚至陸續變賣手中業外投資,以示他聚焦本業的決心,只是陳泰銘力圖中興的雄心卻碰上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風暴。 國 巨已經被沉重的財務壓力壓得快喘不過氣來,因為○五年才因為三十五號公報實施,提列當年高價買下飛利浦被動元件事業部所導致的一百多億元資產減損。為了這 個麻煩,即使驕傲如陳泰銘,都不得不低頭,同意引進KKR的資金,讓KKR全數認購二.三億美元的國巨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後等於擁有國巨超過兩成股權,直 接躋身國巨最大股東。 然而,這卻是陳泰銘極為重要的轉捩點。 KKR是誰?這應該是多數小股東第一時間心中浮現的疑惑。在國內私募界,一位外資資歷超過十年、如今已是董字輩的人士,以「聲名狼籍」形容之。 在全球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中,描述KKR這個A咖級的私募基金,就是用盡手段、不計代價,包括犧牲其他股東權益,買下全球食品巨擘雷諾納貝斯克(RJR-Nabisco)。整個購併過程,KKR為達目的,所使出一切手段,甚至被華爾街各大評論家以「驚悚」形容。 而書名取為《門口的野蠻人》,就是用「站在公司門口,想使出各種野蠻手段買下公司」來形容KKR的行徑。 如今,書裡血淋淋的場景就要正式搬上台灣資本市場!這一回,KKR與陳泰銘連手,站在國巨的大門口叩門!國巨十二‧六萬名小股東該怎麼辦?台灣資本市場要如何面對這場私募基金連手公司負責人,銳利有如禿鷹一般的襲擊? 攤開這場縝密的收購計畫,最基本的立足點爭議,是舊國巨與新國巨,懸殊的股權結構。 獨享百億獲利 下 市減資再上市 利益小股東全沒份在這場高達三百億元的收購交易裡,被收購的「舊國巨」是陳泰銘與KKR共同持股三五%的公司,其中外界估計,陳泰銘的持股大約一成;而 「新國巨」(遨睿)卻是兩人持股百分之百的公司,其中,陳泰銘持股五五%;試想,陳泰銘要以持股五五%的公司利益為重?還是持股一成的公司?一開始,兩邊 的天平就已經嚴重傾斜,答案已經很清楚。 然而,「舊國巨」裡的小股東權益,誰來關心?在陳泰銘與KKR的計畫中,或許,大股東的利益才是整起收購的重點。 為 此,《今周刊》邀請三位被動元件產業分析師的平均估算,以國巨身為被動元件龍頭大廠的價值,合理的股價╱淨值比約在一.三倍,與這次遨睿的出價,若以去年 底估計每股淨值十五元計算,只有一.○七倍相比,有相當落差。因此,如果這筆交易能夠順利成交,陳泰銘在兩年內,公司不用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或合併,也不用 拓展新的市場,只要跟隨被動元件產業的自然復甦成長,最保守估計就可以坐享超過一百億元的獲利。 而這還只是最最保守的估計。如果按照KKR 的透露,未來新國巨可能將透過合併的方式,大力拓展美國市場,則新國巨的成長幅度勢必還會遠高於產業平均水準。假使如陳泰銘與KKR的規畫,國巨下市後進 行減資後再重新上市,包括減資退回的現金、未來兩年國巨營運獲利以及重新上市的釋股利益,陳泰銘的獲利空間恐怕將遠遠高於一百億元。 但是這些,小股東都只能在一旁乾瞪眼,連一杯羹都分不到。 「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公開收購,這是一場超完美計畫。」國內一位以購併聞名的重量級會計師說。 確實,KKR自從○七年入股國巨之後,四年之間,已經不只一次向陳泰銘獻策,提出自行收購後下市的建議,但計畫遲遲沒有進行的原因,是為了要屏息以待一個最佳的時機。如今,時機終於來了! 超完美手法一:等待時機 國 巨熬過低潮 未來獲利遠景大好儘管陳泰銘強調以每股十六.一元收購是「七年來的最高價」,藉以強化價格上的合理性,但回首過去七年,是國巨經營上最慘澹的黑暗期,近五 年(○五年到○九年)的平均每股盈餘只有○.四八元,因此股價表現才會毫無起色,因此若以這個基礎來計算,對小股東來說並不公平。尤其去年每股盈餘高達 一.八九元遠高於前五年的獲利,更凸顯這個時點的不合理性。 就在遨睿收購的同一時間,各大投資機構紛紛發表對被動元件產業未來前景的預估, 竟然是「大多頭時代來臨」。尤其在日本大地震之後,電容大廠國巨將是最直接的震災受惠公司,根據富邦投顧分析,今年(二○一一)國巨稅後盈餘將成長一 九%,明年也有一三%的成長,而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主管趙長順更直言,國巨的獲利即將登上十年來的高點,產業的循環將邁入多頭,他建議所有小股東拒絕這項 公開收購。 如果綜合陳泰銘的收購與各大投資機構的看法,結論就是:國巨正站在景氣由空轉多的轉機點上,回頭看,小股東陪陳泰銘走過至少七年 的漫漫黑夜,好不容易等到暗夜裡露出一線曙光,黎明才正要來臨,往前看,前景無限美好。然而,陳泰銘選擇此時,啟動超完美計畫,自己跳出來收購國巨,買下 整間公司,換句話說,陳泰銘要一個人獨攬國巨「未來的無限美好」,只願與KKR分享,對小股東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超完美手法二:壓低股價 長 期獲利不分享 換取更大套利空間陳泰銘曾不只一次為國巨的股價叫屈,殊不知,國巨股價偏低,有相當部分原因,來自於陳泰銘自己。這一次,他利用超跌的股價,為自己打造出 套利的空間,對外還可以大言「已經溢價一四%」、「是七年來最高價格」,這個每股十六.一元的收購價,堪稱陳泰銘的「完美價格」。 什麼原因造成國巨股價長期偏低?小股東的感受最深切,「股本這麼大,每年配息又這麼低,怎麼可能有高股價。」確實,攤開國巨每年股票的配息率,陳泰銘實在該向所有國巨小股東,深深一鞠躬。 因 為相對其他產業龍頭大廠的配息率(每年配息╱每股盈餘,見表),例如家電通路全國電子,每年平均配息率大約都有八五%,相對之下,國巨不到五成的配息率確 實偏低。如果國巨也比照全國的配息率,本益比提升到十倍也許就不是難事,按照去年每股盈餘一.八九元,股價就能來到十八.九元,如此一來,還能讓陳泰銘撿 到便宜,用十六.一元就收購國巨股票嗎? 但是長期下來,陳泰銘一直不願把國巨的獲利和小股東分享,投資人自然不肯青睞,難怪一位國巨長期小股東直言,「國巨股價低,最大的原因就是陳泰銘自己」。 由此觀點,遨睿不斷強調「溢價一四%」、「七年來最高價」似乎都不算什麼了。但陳泰銘反而運用「溢價」與「最高價」的包裝,把十六.一元打造成一個完美的價格。 在「完美」的時間點上,用「完美」的價格收購,這個計畫幾乎已經完成一大半,剩下來,陳泰銘與KKR就可以自行決定下市,完成私有化後的新國巨,縱使擁有爆發性的獲利,「前小股東們」充其量也只能徒呼負負,又奈他何。 為了合理化「下市」的決策,四月八日下午,久未露面的陳泰銘,還親赴證交所說明,他提出三點理由,包括國巨的股本過大、希望聚焦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效益,以及下市後員工紅利制度將更有彈性,作為國巨此時「非下市不可」的理由。 超 完美手法三:「合理」下市三大理由並無根據 隱藏背後居心但這三個理由遠看似乎成理,近看實在毫無根據。以股本過大為例,「難道股本大只有下市一途?」小股東的質問絕對有理,因為過去台股有許多公司 以減資、退還股東現金,以解決股本過大的問題,市場還以大漲回應,完全不用經過「下市」這道手續。最成功的例子當屬一度當上股王的晶華酒店,透過連續兩次 現金減資,不僅讓股東們開開心心領回現金,而且股價還用大漲來反映對晶華董事長潘思亮「誠懇經營,願意把所有成果與股東一起分享」的用心。 而中華電也連續五年減資,以因應股本過大問題,小股東手上的股票價值非但不會縮水,還能享受退還現金的好處。 再 者,陳泰銘認為下市才能聚焦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效益,這個說法,更難取得外界認同。同屬被動元件產業一員的聚鼎董事長張忠本則說:「難道宏達電、聯發科、 台積電等績優上市公司,都只看重短期效益嗎?」所有上市公司,不是都必須在兼顧短期利益之餘,還得著眼於長期策略嗎?陳泰銘這個說法,恐怕只是為了掩飾他 想與KKR獨享獲利的居心。 至於員工分紅的問題,事實上,國巨長期的員工分紅比重一直偏低,與被動元件產業其他競爭者平均拿出五%至七%稅 後盈餘來分紅相比,國巨只有二%的員工分紅比率,幾乎敬陪末座,「如果國巨都有員工分紅問題,那其他公司早都下市了!」一位不願具名的同業表示。更何況, 相對IC設計等其他更重視人才的產業,員工分紅一直不是產品週期較長的被動元件產業,在提升競爭力上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陳泰銘在證交所發表的下市聲明似乎都只是下市的藉口。 然而,這個對陳泰銘與KKR而言的完美計畫,看在小股東眼裡,一刀一鑿,卻是莫大的諷刺與痛心。 小股東衝擊一: 上市公司群起效尤 長期投資成笑話如果說此時發動收購,對陳泰銘而言,是最完美的時點,那麼對小股東而言,就是最傷心的一刻。 事實上,被動元件的未來前景,連此次與陳泰銘攜手合作的KKR代表華裕能都不諱言「會很好」,但小股東無緣分享,「如果﹃陳泰銘模式﹄能成功,那麼從此台股沒有所謂的長期投資。」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長氣憤地說。 他說,所有公司的資訊與未來發展,一定是董事長最了解,如果每位上市公司董事長都仿效陳泰銘,選擇在公司即將有大成長之前自行收購下市,小股東權益將蕩然無存,長期投資在台灣資本市場將成為一場笑話! 小股東衝擊二: 用空頭算收購價 「合理性有問題」根據陳泰銘個人出資成立的遨睿投資,所委託立本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收購價格合理性意見書」上載明十六.一元的價格估算,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以購併見長的會計師看過之後表示,「這個價格的合理性有很大問題」。 他說,意見書中針對十六.一元的估算,是以過去○八年至一○年的財報估計,但過去三年剛好遭逢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這個算法對小股東而言,顯然有失公允。 但一家公司的價值往往是建立在對未來業績的評估上,「這一點,意見書上完全沒有提到」,如果對比各大投資機構對被動元件產業前景的樂觀預期,「這個價格肯定還有往上調整的空間。」會計師直截了當地說。 然而,本案恰好只選擇用空頭時期的資訊估算收購價格,其有待商榷之處路人皆知。 小股東衝擊三: 強 行通過下市 小蝦米毫無招架之力陳泰銘端出三大點似是而非的下市理由,執意要讓國巨下市,如果按照目前台灣公開收購的法令,只要陳泰銘與KKR能夠跨過收購到五○%的 門檻,再經過股東會二分之一股權出席,其中三分之二通過,這個下市大計就能順利進行,如果收購結果一舉衝破九成,小股東甚至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只要董事 會通過即可。按照目前國巨董事會幾乎完全由陳泰銘掌控的情形看來,過關應是輕而易舉。 難怪KKR的代表也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應該可以順利 通過。」其他國家如新加坡與香港的《證交法》規定,公開收購的起碼門檻是七五%,而且只要一成的小股東集結起來反對收購,整起收購案就無法成功,例如日前 由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持有將近七成的電訊盈科想要私有化,竟然未能成功就是一例。比起台灣的法令,香港與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下市難度顯然高出甚多。 到底陳泰銘與KKR手上持有國巨近三五%的股權,能不能在股東會上行使表決權?有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若依台灣現行法令,答案恐怕是:沒有。台灣的法令明顯偏袒大股東。 投 資銀行人士表示,根據《企業併購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收購方手上擁有的股權得行使表決權,因此,陳泰銘如果要跨過「二分之一出席、三分之二通過」的門 檻,最保險的收購門檻是再收購三二%股權,但如果台灣的法令能更保護小股東,規定陳泰銘股權必須利益迴避,則收購的門檻要提高到四三%。 相對之下,香港的法令對小股東的保護就高很多。以最近富邦金控收購富邦香港銀行後下市為例,富邦金原本已經持有富邦香港七五%股權,因此富邦香港的股東會只就這次收購的二五%小股東進行表決,決定是否下市,原本富邦金手上七成五的股權並不能投票。 「和台灣相比,國外法令相對給予小股東對抗大鯨魚的空間。」中興大學法律系教授徐火明說。但在台灣的法令下,如果主管機關沒有即時做出行政裁量,國巨的小股東恐怕只能含淚乖乖就範,被迫以十六.一元的價格出售。 然而,小股東真的再沒有翻盤的空間了嗎?答案似乎還有一線希望。 如 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還記得○六年十一月,凱雷的私募基金以每股三十九元收購封測大廠日月光,最後終告失敗。當時外界都把失敗的原因歸納為日月光有產業外移 疑慮,因此遭到政府阻擋;但事實上,根據權威消息人士透露,日月光收購案失敗其實另有原因,當時金管會疑似查出收購的凱雷私募基金背後,可能有日月光集團 董事長張虔生家族的股權,因此收購案才會緊急喊卡。 日月光的經驗,對照如今國巨陳泰銘,或許給了小股東一線生機。如果金管會能夠硬起來,捍 衛大小股東間平等的股東權益,國巨的小股東也許就有機會繼續與陳泰銘一起享受被動元件即將啟動的多頭果實。否則,一旦國巨闖關成功,未來,所有上市公司老 闆都可以仿效「國巨模式」,如果第二個、第三個「國巨模式」不斷被複製,小股東的權益只能任由公司大老闆玩弄,台灣資本市場將自此沉淪失格,國內外長線資 金恐怕也將就此卻步,所造成的禍害難以想像。 超完美購併! 陳泰銘+KKR獨享龐大利益 小股東只能乾瞪眼 步驟 1 2010年12月成立資本額50萬元的遨睿公司(陳泰銘占遨睿股權55%、私募基金KKR占45%)步驟 2 遨睿2011年4月公開收購國巨公司(陳泰銘家族與KKR股權約占國巨股權35%)註:KKR持有之公司債轉換成普通股超過兩成。 步驟 3 預 計今年底國巨順利下市,至2012年底,陳泰銘與KKR可能獨享125億元估計2012年每股淨值17.5元、合理股價淨值比1.3倍因此2012年底國 巨每股價格:17.5x1.3=22.75元289億元股本x65%x(22.75-16.1)=約125億元註:以上數字是採用3家國內外投顧預測的平 均數字預測基礎以被動元件產業未來成長性做基準,不計入國巨可能另外進行合併或拓展海外市場等大幅成長。 國巨(2327) 成立:1987年 負責人:陳泰銘 資本額:290億元 競 爭公司:大毅、旺詮、日本ROHM、華新科、天揚營收(億元):2008年110.81、2009年90.70、2010年120.43 戳破陳泰銘將國巨下市的三大藉口4月8日下午3點30分,一場長達4小時的閉門說明會議悄然在證交所展開,這是遨睿啟動公開收購後,陳泰銘第一次親上前線 做出聲明,提出國巨下市的三大理由。 藉口 1 股本過大,經營團隊努力未能反映在EPS上錯! 同樣有股本龐大問題的公司,如中華電,卻可用連續5年減資,進行瘦身,說明了下市絕非股本膨脹問題的唯一正解。 2011年以來減資、退現金公司 公司 EPS (元) 減資前資本額(億元) 減資後資本額 減資幅度(%) 發放現金股利(元)訊連科技 7.08 11.7 9.4 20 2 中華電信 4.90 969.6 775.7 20 2 鼎天 1.70 7.2 5.06 30 3 年興 2.50 55.0 48.12 12.5 1.25 藉口 2 下市可使國巨聚焦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效益錯! 國巨上市18年,卻在此刻認為下市有助於國巨聚焦長期策略,難道國巨過去18年來都只重視短期效益?抑或所有上千家上市櫃公司也全都只重視短期效益?陳泰 銘恐怕另有目的,硬將上市與重視短期效益畫上等號。 藉口 3 下市有利員工分紅更彈性,進一步凝聚向心力錯! 對照被動元件廠現行員工分紅比率約在5%至10%,國巨去年員工分紅僅占稅後淨利之2%,明顯低於同業。 如果再比最善用股票分紅犒賞員工的IC設計業,縱使員工分紅占獲利達2成,只要與稅後獲利成正比,理性的股東也未就此抗議,更何況過去陳泰銘從不曾公開質疑過員工分紅問題,此時提出恐怕只是為自己另有目的的下市行為找藉口。 公開收購法 由 於英、美、日、韓等國於其證券交易制度皆有「公開出價收購」方式,故我國於1988年增訂《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一,並著手訂定《公開收購法》。公開收 購係指有意收購公司股權之人,於證券市場外直接向公司股東公開出價收購其持股的行為(台灣首宗案例為1996年9月寶成工業公司公開收購倍利實業公司股 票)。 書名:門口的野蠻人 出版社:左岸出版 書摘:不懷好意的企業收購者,華爾街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這本書描述商場上血淋淋的購併交易,和台灣資本市場正上演的金錢遊戲,或許不謀而合。 爭議收購案 國巨董監事沒人敢表態 Q1:對於此公開收購案,你贊成或反對? Q2:對於陳泰銘55%持股的遨睿與一成持股的國巨,你覺得陳泰銘會優先考慮誰的利益? 《今周刊》逐一致電國巨董監事,針對以上2道命題,徵詢對購併案看法;國巨董監事個個經歷豐富,但沒人敢對此事表態。 職稱 姓名 背景 董事長 陳泰銘 國巨董事長暨執行長 董事暨 財務長 張綺雯 研華財務長美國寶僑國際集團大中華區財務副總經理董 事 楊世緘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科技顧問組召集人 經濟部政務次長 董 事 林來福 集智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會計師考試及格董 事 簡學仁 福住投資董事長 世界先進董事長/總經理 台灣半導體協會監事長 董 事 王寶源 國益興業董事長 台灣飛利浦副總裁 董 事 阮文林 花旗所羅門美邦投資銀行分析師董 事 林宗勇 兆豐金控總經理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執行董事長 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監察人 賴源河 政治大學法學院院長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 監察人 翁啟勝 智寶電子董事長國巨配息率超低!導致股價在低檔徘徊-- 在產業龍頭股中,國巨配息最低,本益比也最低 代號 公司 配息 (元) EPS (元) 股價 (元,4/8) 配息率(%) 本益比 (倍) 2002 中 鋼 1.99 2.81 35.2 71 13 2013 中鋼構 1.50 2.08 31.4 72 15 1303 南 亞 4.70 5.22 88.0 90 17 1301 台 塑 6.80 7.44 104.5 91 14 6505 台塑化 3.90 4.30 98.8 91 23 1503 士 電 1.20 2.40 36.55 50 15 2707 晶 華 9.442 11.17 504.0 85 45 2412 中華電 5.52 4.89 91.6 113 19 2327 國 巨 0.85 (估) 1.89 15.6 45 8 註1:此為2010年數字。註2:國巨配息依照過去5年配息率推估國巨「自己併自己」下市是台灣罕見案例! -- 近年來台灣下市著名案例公司 原因旺 旺 在新加坡掛牌低估了經營價值,獲利能力無法展現在股價上,而後轉往香港上市。 仲利控股 因股價低估,流動性欠佳,現正考慮在台或在港上市。 復 盛 被國際私募基金橡樹資本旗下勇德國際收購綠 點 被美商捷普(Jabil Circuit)購併億 豐 私募基金環球視景進行公開收購,雖環球視景亦有億豐股東持股,但相較於國巨,其股東權益之爭議較小。 日月光 凱雷集團購併日月光,但因雙方價格談不攏而破局,最後仍未下市。 國 巨 個人公司公開收購個人主導的上市公司(自己併自己) 整理:陳兆芬 關鍵五問 國巨小股東該怎麼辦? 問題一:我到底該不該賣國巨? 對策:合併案需要金管會證期局與經濟部投審會通過,預期約在30個工作天公告,還在猶豫要不要賣股票的小股東,可以等政府相關單位表示意見後,再決定自己是否要賣股票,如果政府通過下市案,建議小股東可以參與公開收購。 問題二:我的股票會不會變壁紙?就算下市通過,我就是不賣,能不能等以後上市再賣? 對策:依據《公司法》、《企併法》規定,國巨只要收購超過50%股權,股東會1/2出席、2/3通過,或收購超過90%,董事會通過,就可以通過後續合併或其他購併模式。 小股東沒辦法選擇陪著國巨下市、熬兩三年再上市,能爭取的只有提起法律訴訟,試圖用法律判決,爭取優惠價格賣給公司。 問題三:我的成本很高,可以加碼攤平嗎? 對策:不建議。現在股價離收購價還有些價差,對於一些想套利的投資人,建議先衡量自己資金狀況及可能風險,再考慮是否進場套利。 問題四:我的成本超過收購成本,一旦下市我該向誰求償? 對策:除非查證公司確實有犯罪證據,例如內線交易、掏空等,才有辦法求償,一般來說是無法求償的。 問題五:如果我不想被KKR買走,可以改變下市命運嗎? 對策:只能聯合所有股東共同反對,集結持股超過出席的第三方,才有機會改變下市命運。 (許瀞文) |
||||||
|
||
2011-5-2 TWM |
||
當一個老技術遇見新應用產品,會擦出什麼火花?答案就在全球熱銷千萬台的微軟體感遊戲機Kinect裡。以前,熒茂用光學鍍膜技術做眼鏡;現在,熒茂用鍍膜技術做Kinect攝影鏡頭的光學鏡片,讓老技術翻身,搭上體感遊戲特快車。 撰文‧賴筱凡 站在頂樓,隔溪對望著路竹科學園區,這一頭是岡山工業區,裡頭隱身許多金屬加工廠,唯獨一家外觀看似美術館的公司鶴立雞群,它是觸控面板廠熒茂。 頂著一頭灰白髮,熒茂董事長方敏宗笑臉走了出來。三月熒茂營收又創了新高,多數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觸控面板熱潮,讓所有觸控面板廠同步收割,但今年讓熒茂業績三級跳的推手還有一個,那就是開賣僅五個月,全球熱銷一千萬台的微軟體感遊戲機Kinect。 台南眼鏡幫 奪得微軟歡心突破光學技術門檻 贏得訂單藏身在Kinect三顆鏡頭裡,一般馬上聯想到的是替微軟製造鏡頭模組的新鉅科。因為這三組攝影鏡頭是Kinect能讀取玩家動作的最重要關鍵, 一顆是RGB彩色攝影機,另外兩顆則是由紅外線發射器與紅外線CMOS攝影機組成的3D深度感應器,但就在這三顆鏡頭上,不可或缺的還有——具保護作用的 光學鍍膜技術。 二○○五年成立的熒茂,最早其實是做光學眼鏡出身,「那時覺得人家台中有鏡頭幫(大立光、玉晶光多由台中起家),台南其實也有眼鏡幫,為什麼人家鏡頭幫可 以做這麼大,我們南部眼鏡幫不行?」所以他找來了台南眼鏡廠的老師傅,熒茂就以光學鏡片的鍍膜技術扎根,從光學技術一路做起。 只是,空有光學鏡片營收來源還是不夠,方敏宗決定跨入觸控面板市場。從電阻式做到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從軍、工用產品,做到消費性電子,熒茂的觸控面板業 務越做越大,光學產品反而成了二線產品,像是光學鍍膜、光學眼鏡等,當年撐起熒茂半壁江山的產品,漸漸被當紅的觸控面板給擠下,直到Kinect出現。 打開過去的功能性手機,方敏宗指著每支手機必備的照相鏡頭,「這個裡面就有我們生產的保護蓋。」其實,每個鏡頭模組外面都需要一個保護蓋,透過鍍膜技術, 讓鏡頭在被保護的狀態下,拍出的影像一樣清晰。然而,過去的手機鏡頭模組畫素不高,對光學鍍膜的穿透率要求也相對寬鬆,只要穿透率達九成以上,就算符合標 準。 「可是體感遊戲機不一樣,它需要精準地抓到使用者動作,還要能夠辨別,對光學鍍膜的要求就會高出許多。」平均一顆三百萬畫素至五百萬畫素的鏡頭,光學鍍膜穿透率要達九五%,若是五百萬畫素以上的鏡頭,穿透率要高達九八%,鏡片的雙面都要鍍膜。 你難以想像的是,這項鍍膜技術原本用在眼鏡上,隨著科技演進,老技術在新產品裡找到了新生命,但在熒茂搶進之前,其實早有先進者在卡位,「只是在穿透率的 要求,我們後來居上。」在方敏宗口中,後發先至的熒茂就像外面搶進來的「小三」一樣,不僅奪得了微軟的歡心,還一舉拿走了「元配」永輝手中的訂單,活生生 上演了一齣「小三變正宮」的戲碼,「現在三顆鏡頭,我們都可以提供高階鍍膜。」走在熒茂的觸控面板產線裡,員工正忙著趕工,客戶不停追單,熒茂總經理莊國 琛幾乎是駐點在大陸,就為緊盯擴產進度,「沒辦法,客戶追著跑,我們當然也只能『皮繃緊』,趕著出貨。」技術不輸人 唯規模較小乘擴產、整合浪潮 衝向巔峰面對觸控面板廠今日的百花齊放,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引領風騷下,觸控面板成了新一代消費性電子必備零組件,熒茂沒有「蘋果光」加持,也沒有 「富爸爸」撐腰,「可是,熒茂的技術絕對不會輸人,只是規模還沒其他同業大。」像是熒茂去年開發出3D表面玻璃,馬上就驚豔韓國手機客戶,顯見熒茂在研發 技術上有不小的突破,「因為這家韓廠正在準備新一代的Google手機,積極尋覓新一代技術,自然對熒茂的產品有極高興趣。」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生態的 分析師說。 另一方面,觸控面板廠資源垂直整合的意識抬頭。鴻海集團向上卡位布局的玻璃加工廠正達,就是觸控面板熱潮下的重要戰略地,方敏宗同樣嗅到氛圍,「所以,我們成立凱茂,就是希望能在玻璃部分多有著墨。」莊國琛說。 以一片保護玻璃占整體觸控模組成本達一五%至二○%來看,多數觸控面板廠都亟欲鞏固保護玻璃的產能及料源,「主要還是因為,目前玻璃供應仍以美商康寧與日 廠旭硝子為大宗,加上客戶所需的產品尺寸、厚度各異,所以能將這個環節做好的供應商不多。」不願具名的面板分析師認為,保護玻璃製程繁瑣,只要一個步驟出 錯,只能苦笑面對「碎碎平安」的窘境。 正因門檻相對高,方敏宗決定盡早啟動垂直整合,將熒茂的玻璃加工部門切割出來,成立凱茂,聚焦在玻璃加工業務。看在方敏宗眼裡,從老牌光學眼鏡,跨足到高 端觸控面板,強茂順利養出羽翼豐滿的小金雞,實在倍感欣慰。母公司強茂集團總裁方敏欽也笑著說:「別人打造家族企業,可是我們要做的是企業家族,替強茂扎 穩另一隻強而有力的腳。」 方敏宗 出生:56 歲 現職:強茂集團董事長 熒茂光學董事長 經歷:創立強茂集團 學歷:正修科技大學 熒茂 資本額:8.4億元 主要產品(占營收比): 觸控面板(23%)、眼鏡鏡片(12%)、保護外殼(48%)、其他(17%) 2008 2009 2010 2011 (預估值) 營收(億元) 19.95 19.62 29.56 39.5 淨利(億元) 0.67 -2.79 0.85 2.67 每股稅後純益(元) 1.5 -4.4 1.0 3.2 |
||
|
||||||
第一季上市櫃公司獲利結算出爐,一向以一年賺進一個資本額的遊戲類股,卻讓投資人大失所望。 獲利大縮水!遊戲股王與股后同時摔跤 股后宇峻去年首季創下史上最高稅後盈餘之後,每股稅後盈餘(EPS)連續四季下滑,從五.七八元一路跌至○.九二元,銳減八四%。股王網龍的EPS也從去年第三季二.九七元向下滑落,今年首季EPS來到一.八二元,少近四成。 網龍、宇峻及鈊象去年成績亮麗,EPS均超過十元。反觀今年首季,連今年稅後盈餘最高的鈊象,EPS都比去年同期下滑。 正當大家懷疑遊戲熱是否退燒,遊戲市場的另一個舞台,燈光亮得刺眼。 遊戲業者歐買尬,三月八日推出iPhone遊戲JumpZ等兩款免費App(應用程式),兩個月內下載次數已超過四十萬。和信超媒體旗下遊戲公司戲谷,在 一月推出了網頁版的麻將遊戲,讓麻將系列在總營收上的占比提升了逾十個百分點;四月二十六日又推出iPad版麻將遊戲《戲谷麻將HD》,內部原估計年底前 下載次數可達十萬,但在上線十天內,下載次數就破了二十萬。 另覓新戰場!手持遊戲商機逾百億美元 「mobile(手持式裝置)是新的戰場!」戲谷聯席執行長洪岳農肯定的說。網龍總經理呂學森也指出,目前手持式裝置遊戲和網頁遊戲已攻占一成的線上遊戲市場,遊戲市場板塊,正在轉移。 目前台灣遊戲業者獲利來源仍以線上遊戲為主,業者靠經典遊戲如《天堂》、《RO》、《楓之谷》等保持獲利,大部分推出的新遊戲都無法超越以往的高峰,「新 遊戲畫風、模式如果沒創意,很難引起消費意願,台灣市場這幾年已近乎飽和,玩家(人數)上升幅度很低。」大華投顧分析師林君曄說,自製線上遊戲過程冗長, 業者很難靠著一再推出新產品提升獲利,宇峻即最好例子。 洪岳農指出,台灣遊戲市場至今已走到瓶頸。各家業者只能透過自製遊戲、通路經營、遊戲代理和研發多平台遊戲等各種方式,邁向多元的獲利模式,於是,手持式裝置便成為遊戲業者新的著力點。 「偷菜偷習慣了(指臉書的開心農場遊戲),他(玩家)就開始玩了!」智冠科技副總經理兼業務長李原益說,網頁遊戲帶來了大量的新玩家,而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將掀起另一波高潮。 根據國際市調機構IDC(國際數據資訊)調查,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會從去年的三億三千萬支成長至逾四億五千萬支,而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將有四九%的成長。 你可能會懷疑,使用手持式裝置,不代表會付費下載遊戲軟體,但根據蘋果(Apple)一月公布的調查報告,App Store下載次數前十名的付費軟體中,有九個是遊戲軟體。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也預測,今年全球手持式裝置遊戲市場將達五十六億美元,明年則 會飆升至一百一十四億美元。 面對如此誘人的新市場,台灣遊戲業者紛紛搶進。資策會創研所經理張育銓表示,開發手持式裝置的遊戲,不論是App或者網頁遊戲,成本都遠低於傳統線上遊戲,業者沒有不跟進的理由。 除掉了技術和成本的門檻,手持式裝置遊戲市場的關鍵,在於獲利模式的確立。 以戲谷為例,看準麻將遊戲的社群力量,在《戲谷麻將HD》上線前三個月免費下載,衝高使用者數量後,年底推出改版和Android版本並加上連線功能,讓 各地親朋好友靠著平板電腦,就可一起玩麻將,提高付費下載意願。另外,戲谷也將提供玩家用程式內購買的方式購買虛擬物品,預料將為原有的線上遊戲《戲谷麻 將》,大幅增加上線人數與營收。 App背後的商機有多大,紅遍全球的《憤怒鳥》(Angry Birds)可做為參考,其下載次數在今年一月時約為七千五百萬次,到了四月底,竟已超過 一億四千萬次,幾乎增加一倍;儘管大量玩家是免費下載,但開發商Rovio看到更大的商機。 取經《憤怒鳥》! 專有策略與行銷缺一不可 據Rovio指出,目前Rovio、迪士尼與Hello Kitty是中國境內盜版最多的前三大品牌,因此,《憤怒鳥》下一步將推出系列商品、電影、卡通,預計將再創營收高峰。也難怪台灣遊戲業者受訪時皆表示,希望能成為「台灣的憤怒鳥」。 值得台灣業者注意的是,在《憤怒鳥》上市前,Rovio曾推出了五十一個遊戲都未受市場青睞,而為捧紅《憤怒鳥》,Rovio砸錢做行銷,甚至在美國超級 盃球賽中播出廣告,才有今天的成功。在廣大的App紅海市場,台灣業者雖然有華文的先天優勢,離中國市場更近一步,但如果只是試探性的利用原有資源推出 App,沒有發展專屬策略,仍然無法孵出下一個金雞。 【延伸閱讀】5大遊戲商,殺進手持市場 公司:遊戲橘子推出時間:3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Hero:108》iPhone版,至今下載次數破5萬 公司:歐買尬推出時間:3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JumpZ》等兩款iPhone遊戲,至今下載次數破40萬 公司:戲谷推出時間:4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推出iPad遊戲《戲谷麻將HD》,10天內下載次數達20萬,預計7月底後下載費用從免費改為2.99美元 公司:網龍推出時間:7月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預計每月推出兩款手持式裝置遊戲 公司:宇峻推出時間:未定遊戲名稱與下載現況:研發中 資料來源:各業者 整理:劉致昕 |
||||||
|
||||||
一款台灣本土自製的iPhone手機遊戲應用程式(App)《3D可愛夾娃娃機》,上架四十九天、下載次數超過百萬次,不只奪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下載排行冠軍兩週以上,在烏干達、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也都曾拿下第一名,創下台灣自製遊戲App的紀錄。 創紀錄的是奧爾資訊多媒體,它同時也是台灣電信三雄搶進智慧型手機遊戲市場的共同幫手。 「我們工程師已經三個月沒有休假了!」奧爾資訊行銷事業處協理賴姿君笑著說,翻開近兩週手機遊戲動態:遠傳獨家《S市集3D夾娃娃機》、中華電獨家手機線上社群遊戲、以及諾基亞(Nokia)力推Ovi平台的每月主打獨家遊戲,都是奧爾的作品。 此外,包括台灣大哥大、三星(Samsung)、樂金(LG)、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甚至中國三大電信、日本三大電信平台上,都將看到奧爾的身影。一家以手機圖鈴起家的本土公司,如何搖身一變,成為電信業者搶進遊戲市場的幕後推手? 二○○一年創立的奧爾資訊,曾陸續推出手機加值服務如音樂、影像、電子書,但以當時通訊條件,等於是挑戰看不見的市場,「我們認為手機加值就是internet(網路)的翻版,internet上面用戶做什麼樣的使用,接下來手機就看得到。」奧爾資訊總經理李熾榮說。 製作規格比照電玩!有劇情又精緻,玩家超瘋 ○六年,奧爾決定自製遊戲。在當時手機對遊戲檔案限制還是三百KB時,奧爾決定把目標拉到了二MB,是其他廠商的七倍以上。「我們要用PC game(電腦遊戲)的標準來做手機遊戲。」奧爾資訊開發部經理王樑華表示,將遊戲的檔案容量加大,就能開發出畫面精緻、有劇情內容的RPG遊戲,遠遠超 越當時貪食蛇等小型應用程式。不顧成本,奧爾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開發出首款自製遊戲《蒼神錄》。 「那是Java遊戲裡最精緻的一款!」中華電信加值處資深專員陳雅欣說。為了符合檔案大小限制,奧爾只能將整個故事切割成十一回,連續十一個月推出連載, 「跟地獄一樣!」王樑華回憶當時的工作情形,開發團隊發展出生產鏈的方式,每個工程師有專屬步驟,以應付長達十一個月的硬仗。放上網路免費試玩後,奧爾一 路從中國紅回台灣。 「中國的玩家寄信來,告訴我們劇情應該要怎麼演,甚至還有專屬社群……,開放下載那天,伺服器都會癱瘓!」王樑華說。不算盜版下載次數,《蒼神錄》連續十一個月推出連載,破一千五百萬次的付費下載紀錄,現在仍然無人可破。 開發快又能客製化!一個月八款遊戲超前同業 然而中國盜版風行,拆帳機制不透明,「我們其實沒賺什麼錢。」李熾榮嘆道,加上台灣市場競爭激烈,奧爾決定轉戰日本。「我們以為只要改改語言就好。」負責 日本專案的奧爾資訊資深經理陳瑩雯說,日本電信平台分為三種,產品必須針對各平台重新編碼,加上日本團隊的高標準,讓奧爾的產品從修改到上架,過程竟長達 十個月,是中國的三到四倍。 「真的是苦不堪言!」李熾榮笑說,雖然辛苦,但日本市場遊戲單價較高、用戶較多,以單款獲利來看,勝過台灣。而且在日本客人的「調教」之後,奧爾提升客製化的能力,這也成為奧爾搶占電信業者商機的致勝武器。 由於每家電信、手機業者對遊戲的需求都不同,經過中國網友、日本客戶的兩次修煉,奧爾現在的開發速度相當快,一個月就能開發出七、八款遊戲,是其他廠商的三倍以上,因而奧爾坐穩台灣Java遊戲最大市占業者。 雖已是台灣手機遊戲龍頭,但遇上智慧型手機衝擊、蘋果的App store等開放平台帶來全球性的競爭,讓奧爾找到更大的市場與機會。 奧爾憑著過去訓練出的速度和客製化能力,讓他們在與遠傳合作《S市集3D夾娃娃機》時,將日本師父調教的客製能力派上用場,快速改變遊戲內容,替遠傳客製娃娃機裡不同夾取物品,「不到一個禮拜就做出來了!」負責奧爾合作案的遠傳行銷事業處經理江俊毅說。 再以中華電《OPEN小將航海王國Online》為例,奧爾以過去開發RPG等複雜遊戲經驗,將線上社群遊戲搬上手機,並客製充滿「Hami人」、「Hami瓜」的遊戲環境,滿足中華電提高玩家黏著和Hami平台品牌露出的要求。 「他們(奧爾)的配合度和技術門檻都高。」已合作五年的陳雅欣說,有時中華電同時啟動多個合作案,但奧爾總能最先達陣。中華電此次為跨足手機線上遊戲,投 入近一年時間、近千萬預算、硬體資源,首次參與研發,找的還是奧爾。遊戲四月初上線至今,已創下中華電Hami平台最高下載次數。 據SmartMobix預測,全球手機遊戲市場規模今年將達七十三億美元,比去年成長約四成,但傳統手機遊戲(Java)玩家快速減少,進入無國界遊戲App市場,奧爾就像從池塘跳進大海的魚,要從台灣游向世界,變革走得多快,決定它能游得多遠。 |
今日睇iInvsetor,見到錯處一堆,今日就同大家玩下挑錯處,亦可以見到這班人年輕有餘,經驗不足:
(1) 大行抽秤
「以Medion 2010年的每股盈利計,收購價的市盈率高達33.3倍。惠普(HP)及戴爾(Dell)的現市盈率僅在8至9倍之間,聯想本身的市盈率也僅在20倍左右。相比之下,此次收購的作價實在太貴。」
按: 給大家兩項資料,自己算算他計的是否正確。
1. 聯想購Medion 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10601/LTN20110601750_C.pdf
「購買價」 指 每股銷售股份的價格,即13.00歐元
2. Medion 2010年年報
http://www.medion.com/english/investor/document/medion_gb_10_engl.pdf
年報稱每股賺0.42歐元
(2) 不明莊家所想,又怎能挑戰他們
「不要看內銀股每日都有可觀的成交量,其實多半散戶都喜歡「長揸」內銀股,而且會不斷增持,一有餘錢就入貨。多隻內銀股在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中,顯示市場流通持股量高達八成以上,但由於眾多的持股散戶根本不會隨便沽出股票,所以實質流通量可能只有四成以下。這樣獲得散戶扣起股票來配合,若持有該內銀股的幾個主要大行真的「需要」聯合拉高或推低股價,難度自然減低了一大半。」
「千萬不要以為市值大或流通量高的股票便不會有莊家在背後「主持大局」,就算莊家所能控制的股量有限,只要有足夠的「長揸」散戶,要左右股價的話,莊家仍然是胸有成竹。這正是為什麼說價值投資法根本就是用來服務莊家。」
1. 他可能不知道最大莊家是邊個,它不是大行,是誰呢? 隨便找一份內銀股年報就看到。
2. 流通量的定義是甚麼呢? 如果他指的是總股本,這句顯然不太準確,詳細請看每一份內銀股的年報。如果是指中央結算的股份的話,其中建設銀行(939)、中信銀行(998)、交通銀行(3328)已經不是了,所以他話多隻是對的,但是多隻是邊幾隻呢?
3. 如果講所需資金數量來說,控制內銀股股價肯定是不划算的,因為所需資金最多,詳看數字。其中內銀股就佔十大中兩隻,二十大四隻。
4. 要控制股價,估計最少都要持有10-20%的股,即是一百億的股票的話,在散戶持有這麼大量的股票情況下,要吸納這麼多的股票,是否會推高股價呢? 推高股價會吸引更多人沽出股票,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對於這班莊家來說,要花這麼多的資金才賺這麼少錢,是否值得呢?
5. 顯然見勢炒是有用的話,為甚麼我見大部分雜誌好多人都是中長線持有成功較多呢? 況且,在時間來說,一家公司如果真正有價值的話,長線持有可省下大量交易費用,因為長時持有可避免自己的眼光有誤差。
(3)ASA首席策略師 鄧以旭 殘酷競爭中教學相長
錯處一:
「鄧以旭推薦的股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聯想集團(00992),此股曾由他推薦時1.25元大升至81港元(其後此股曾一拆五股)。其他如東方電氣(01072)、金山軟件(03888)及雅居樂(03383)等,升幅都達到3倍之多。而擁有亮麗戰績的他,其實也曾在投資上出現重大的失敗。」
錯處二:
提示一: 想知道第一個錯處哪兒錯,詳請請看這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215/LTN20000215059_C.HTM
提示二: 我真的不知道有間這樣的經紀行,我只知道這一家。
(4) 巴菲特的值價投資法 你學得來嗎?
「這完全是捉錯用神。你以為巴菲特沒有沽售比亞迪!其實他已經在比亞迪升到45元時,減持了五分一的貨,收回成本。」
1. 簡直是低能錯誤,我自己唔想講野,自己睇股權披露。
「如果不計算那些非上市及被巴菲特私有化的公司在內,單是今個季度,巴菲特手上最少還持有25隻股票以上。一般的基金也只需持有大概40隻股票,就可以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如將巴菲特手持,但沒有上市的公司也計算在內,巴菲特最少持有不下於50間公司呢!」
2. 雖然他說得對,但忽略了集中的程度,根據2010年巴郡年報,其保險業務權益證券(Equity securities)的價值達到598.19億美元,其13隻持股帳面投資金額達337.33億元,佔65.07%,其中富國銀行已佔80.15億,即佔帳面投資13.40%,可以見其集中程度。
後話:
點解封面推呢隻股,睇睇招股書的公司祕書,因為有呢個人:
「鄧露娜,38歲,於2011年5月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兼聯席公司秘書。於2008年12月31日至2010年4月1日及2009年1月12日至2010年4月1日期間,鄧女士分別為兩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公司秘書,即亞洲資源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99)及泰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159)。」
這位小姐是在Capital Money 寫稿的,是這公司的祕書,你見到她的履歷,長期讀者必知她好毒。有一次有一個網友,是幫Capital Money 寫一些股票稿的,他並不是主筆。之盧他問我想唔想跟呢本野寫稿,但是我不太想答應,所以就找了一些藉口推了他。很顯然的,這兩本雜誌是有關的,所以這兩本雜誌不約而同就會推這隻。
何況它那表真係到喉唔到肺,寫不出這些股的優缺點,只是翻翻概要和風險因素就寫出來。因為版權關係,不貼出來,大家可以看看。
總的來說,這本爛雜誌因為免費,資金來源當然是這班靠股壇呃食的人的,所以專寫埋一些東西來害人,所以我每星期都拿出看完當笑話睇,然後大罵幾句垃圾,睇完就隨手丟掉。
http://news.imeigu.com/a/1309434093460.html
A 上市前期
启动大会
目的
各家机构与公司会面,了解公司大体的结构,比如管理架构、销售模式、运营模式,并考察项目是否可以承接。
参与机构
投资银行— 通常一个融资额在1.5亿美元的上市项目,需要2家联席账簿管理员(即主承销商)与2家副承销商
律所—4家律师事务所(2家代表公司,2家 代表投行)
审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放入招股说明书
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对于特别新型或过于专业难懂的行业提供某种行业描述,以便放入招股书中。
“机会”
多家同样中介机构介入—分摊风险,避免一家投行没有将股票 卖出去,而导致整个项目垮台,律所则是为了规避出错后的法律责任—聪明人的算盘便在于此。
风险
这个阶段其实没有特别大的风险。但它为日后的一切埋下伏笔。审 计师与投行可能在此时各怀心思,他们要在自己的执业底线与拿下公司业务间寻找平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协助企业上市的中介机构它们的利 润分成模式。
按照美国的相关行业规定,通常募集额的7%将分给所有的承销团队,即投行。这些投行将以互相竞争的方式获得这笔“中介费”,通 常主承销分走80%至90%,而副承销则分剩余的10%至20%。但究竟如何分配其实由公司决定。因此投行显然有足够的意愿迎合公司需求(比如在政策允许 的最大范围内,或者是游走于某些边缘来帮助公司上市),以期获得更好的分配比例。
律所的费用通常分几次支付,审计也是如此。
因 此,对于小的机构来说,为了拿到钱,它们会铤而走险。而对大的机构来说,它们知道如何既拿到钱,又保护自己。当然,对于风险太大的项目大型的机构会在这个 阶段就退出了。
尽职调查
目的
调查公司的真实情况,即调查公司是否说谎。如果愿意承接项目, 这个阶段需要尽职调查企业的各种生产实力,并为自己留下得以“独善其身”的后路。
参与机构:
律所—核实企业生产线、厂房等固定资产及员工数量、客户反馈等,并查看文件,公司是否存在未清理的 法律诉讼,以及此前的诉讼是否会影响公司上市进程。
投行—考核公司业务(公司的产品,服务,战略,竞争优势)等。并且需要约见第三方公司 (通常律师在场,以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包括约谈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与经销商。
这部分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客户与公司的合作时间,合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公司给的报价是否合理—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确认公司是否存在这些客户。
审计—见后“审计报告”环节。
“机会”
每个步骤需要留有凭证,比如电话会议约谈的供应商或者客 户的姓名与资料。以证明尽职调查确实进行了。一名希望匿名的美国律师称,只要有凭证,证明自己都做了这些调查,那么即使没有看出应该看出的破绽,也很有可 能在诉讼中逃避责任。审计师还需要与公司签署退出合同,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以退出的方式中止合同,审计师也可以通过签署保留意见来保护自己,而这些都不会 影响这笔业务的成单几率。
风险
完全没有 进行尽职调查,或者根本没有去到公司实地清点厂房等数据;在上市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存在明显破绽而没有深究等。比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东南融通的投资人 胜诉,那么即便留有证据,它们也可能难辞其咎—但关键还取决于诉讼律师将如何辩护。
案例
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对嘉汉林业的指责中有一部分是嘉汉林业的客户有造假嫌疑;浑水声称该公司夸大了其在云南 省的资产,认为其在云南省的唯一资产是位于耿马县的 2.0574万公顷林木。在尽职调查中,关于林业面积显然也需要包括律所与投行在内的中介机构予以核实。
改革股权结构
目的
SEC并不相信中国的法律体系,为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会更倾向于批准那些由法律体系更为完整、商业环境更 为透明的公司控股的中国公司顺利上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SEC对中国公司上市的阻力;而另一方面则是一旦将来中国公司管理层需要买 卖股份也会更为方便;还有一个隐性好处是,无论是香港还是上述群岛,更有利于公司避税。
参与机构
律所、投行
“机会”
“所 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要是正常IPO的,都改革了它们的股权结构”。谢尔曼·思特灵的合伙人邵嘉淳(Alan Seem )向《第一财经周刊》评价称。
改变方式通常是直线结构与“L”型结构。直线结构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在中国公司上造一个香港公司,最后由来 自开曼或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控股。“L”型结构便是现在争论颇大的VIE股权结构,即以协议的方式让外资公司掌握该企业的控制权。
通常小型 投行对账目不合规的中国公司的建议是,走反向上市的方式登陆美国交易市场。此时所有的上市行程将终止于此。
如果融资额不是那么巨大,上市公 司又希望节约成本的话,通常便会从OCTBB市场(一种创业板块)购买一个壳公司—此类公司不存在交易,上市后也没有任何交易,但在上市初期可以发起小规 模的融资。
风险
改造股权结构不存在任何 风险,按照公司法律,这是允许的。但VIE存在于法律边缘,事实上在马云支付宝事件后,这种控制结构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反向上市 的风险则是上市的公司得不到任何保证,他们去到的根本不是正规的股票交易市场,并且也不会有保险公司为此类上市的公司提供责任险—一旦出现任何赔偿,所有 的金额要上市公司自己承担。
B 招股书
审计报告
目的
审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SEC要求IPO的公司提供三年的报表。
参与机构
审计师事务所—小审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四大等;审查公司的 三年财务报表,内控,负债,利润等;
“机会”
“内 控的审计需要事无巨细地审查公司三年来的每一个节点,如果是打卡制的公司需要审查员工的打卡记录,这会影响公司的资产价值,甚至需要审查包括电脑在内的办 公用品的发放情况,严格意义上,如果公司发放的电脑在员工离职后没有归还,就属于固定资产流失,也需要加以记录—当然,也可以不予以记录;
此 外还需要计算公司的资产折旧—这通常也是公司会计造假重要的环节。诸如公司的办公用品、汽车、土地、厂房都需要计算折旧。一个大型并且正规的公司通常会采 用财务软件来计算折旧,但很多小公司在这些方面非常混乱。可以操作的方式是,如果办公用品如电脑第一年的账面价值是4000元,该电脑在第二年的账面价值 依然记为4000元。按照法律规定的折旧类别计算公式,第二年折旧后的价值应该为3000元或者更低—会计算入固定资产的时候,可能通过变更折旧年限、抬 高资产价值而将固定资产的数额加大。
在负债审计环节,例子是,一个负责任的审计流程是比如A公司欠B公司1000元,审计师需要发函给B公 司并让它们出具确认函以确认此笔负债。但有的时候,B公司并不予以回应,它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中帮助A公司造假,此时有经验的审计师在最后签署审计报告的 时候,必须签署“持保留意见,以提醒投资人”。负债也将影响公司的收入状况。
最为常见的审计“操作”方式还包括损益表造假。损益表通常的计 算模式是销售额减去成本。因此除了在成本上造假外,常见的方式还包括销售额造假。成本正常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将本年度产生的各种发票,包括员工的报销款,哪 怕在次年兑现的也必须预提至该年度(或该月);销售额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存在经销商的冲销行为—将货物先发给经销商,计入概念销售收入,但在次年办理退货。
所 有这些可以操作的空间便是审计师以及公司的“机会”。
风险
投 资人列举详细的证据,将审计与公司一同起诉,双方将面临巨额赔偿。
撰 写招股书
目的
递交给 SEC,随后等待上市排期
参与机构
投行
律所—在中国,由投行撰写招股书,在美国由律师撰写,不包括 附件,通常为150页。
机会
进入招股书 程序后,通常每个星期都要召开一次招股书起草大会,会由两家律所(公司一家,投行一家)在公司的会议室举行。招股书包括业务章节(比如员工、生产能力 等)、公司经营优势、发展策略、行业描述以及风险警示五大部分—风险警示最为重要。机会便是漏去风险提示,误导投资人。
风险
招股书里任何描述不明的部分都将成为将来投资人索要赔偿的证 据。如果没有披露潜在的风险(比如公司的负债不明等),将会带来麻烦。此次遭受诉讼的中国公司,在风险警示里,均没有出现它们日后被投资人状告的诸如财务 存在疑点等诉讼理由。这个过程结束后,将会密交给SEC,即不出现在SEC的公开页面上。SEC会在30天后做出回复,让相关机构对存疑的问题做出解释。 如果没有问题,SEC将会告诉机构,可以公开递表了。
C 市场
估值
目的
建立财务模型,为股票定价
参与机构
主要为投行。在估值之前,会根据公司的业务报告搭建财务模型。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的是市场倍数的方式 来进行估值 。市场倍数的操作方式是根据市场上相近的公司进行定价:挑选十家已上市同类别公司,计算它们的平均市盈率。将平均市盈率乘以公司净利润,便计算出公司的市 值。市值除以公司将要发行的股份便得出该公司每股的发行价格。通常影响发行价格的因素包括公司的大股东是否愿意稀释他们的股份以及要筹集多少资金。
机会
如果市场上此概念受追捧,那么采用市场倍数方式将可以抬高公 司的市值,因为市场上同类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被抬高
风险
当 概念不受追捧时,股价会急速下跌,投资人会蒙受损失,他们便会寻求诉讼。
路演
目的
向 有兴趣的潜在机构投资者预售股票,保证公司的IPO收入,并可以知道此前的定价是否被市场接受。
参与机构
主要为投行。当财务模型以及分析人演示后,SEC的回复没 有其他的问题,招股书公开了,准备看市场情况开始路演。
如果去美国上市,投资人的路演路径通常如下(超过1亿美元募集额的项目)香港—新加 坡—伦敦—苏黎世—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或其他美国东部城市)—纽约。
在最后到达纽约的那个晚上,投行将会比对所有记录 在册的机构投资人想要认购的股票价格以及股份,将信息公布给公司,并就此计算出一个双方满意的股票最终的价格。第二天,如果市场没有大的情况发生,那么公 司代表便会去需要上市的市场敲钟,股票便上市了。
“机会”
投 资人可能不仔细查看招股说明书的提示,因此股票可能可以卖得更好。
“风 险”
如不提醒投资人风险,可能成为起诉书中的罪状。
D 交割
上市完成后,律师在场,投行将募集的金额交割给公司,还包括交割各种相关的法律文件。 投行也会在此时考虑是否行使“绿鞋”,即超卖公司股票(按照SEC的规定,投行可以卖出150%的股票,其中15%可以选择向公司买还或者向二级市场买 还)。如果行使绿鞋,表示投行对该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
聪明人会通过搭建各种防火墙来保护自己—审计师会签署保留意见保护自己,他们还会在 合同里和公司签署退出协议;投行会让他们雇佣的律所来保护自己的法律权益;而律所会因为在招股书上写明了风险提示,而不需要负担法律责任。
不 过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投资人胜诉—他们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审计师没有撰写保留意见,但公司的财务存在问题;公司存在股权转让而相关的律所并没有在风险提示 里披露;或者干脆是定价存在猫腻—那么聪明人就倒霉了。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王林)
|
||||||
林一泓投資遊戲產業六年賠掉五千萬元,最絕望時甚至想跳淡水河結束生命。 還好,他勇敢走下去,在失敗中學習到凡事當機立斷,留三分餘地的哲學,最後終於成功逆轉勝。 撰文‧羅弘旭 人生常常面臨許多十字路口,如果,一邊是還債一輩子的上班族,另一邊是可能輸得更慘的再創業,你選擇哪一邊? 當今最紅火的上市遊戲股王茂為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就曾經遇到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最後,他選擇接受可能再失敗一次的挑戰。 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也就不會是他。還好因為林一泓勇於挑戰失敗,才有機會創下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八十二元的紀錄。 從負債五千萬元到現在身價超過三億五千萬元,林一泓只花了三年的時間。成功逆轉勝的背後,不是因為奇蹟,而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功。 不到三十歲,林一泓所服務的寶來集團長官就鼓勵他出來創業。不只鼓勵,寶來前董事長白文正以及寶來的一些股東,甚至還拿錢出來投資他。如此畢生難逢的機遇,不是每個年輕人都能像他這麼幸運。 但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林一泓,他所創立的遊戲軟體公司茂為(現在改名為茂為歐買尬),最後,卻從三十位員工走到只剩下三位,總計,六年他共燒掉五千萬元。 這五千萬元,對大老闆可能不算什麼,但對初次創業的林一泓,卻可以徹底擊垮他的自信心。 自我安慰造成愚昧 堅 持死守單機遊戲 公司愈虧愈多「從一九九九年到二○○五年,我從剛開始的自信,覺得處處充滿機會,每天只要有合作的可能,就興奮地出門商談,到最後一個人在公司待到深夜, 把辦公室電燈關掉,對著電腦螢幕怔怔地發呆流淚。」「我太過樂觀了,」林一泓分析自己的挫敗。一套動輒千元以上的單機遊戲,推出不到三天,台北市光華商場 的盜版廠商就已經破解完畢,一片八百元,每片光碟還有六、七種遊戲。甚至到了後期,連買都不用買了,國外一推出遊戲,駭客就做好中文化破解檔,放在網路上 讓人隨意下載,林一泓無奈地說:「破解得比我們代理商速度還快。」○五年,由於盜版產品猖獗,茂為堆了一庫房的電腦遊戲賣不出去。雪上加霜的是,林一泓所 代理的單機遊戲(只能自己在電腦上玩),同時遭到來自線上遊戲、新科技和盜版業者的三方夾殺。 即使四面楚歌,公司處境岌岌可危的林一泓,竟 然還是不停地催眠自己:「單機和線上是不同的市場區格」、「只要是經典遊戲,還是有玩家願意買正版來收藏」,方向錯誤的自我安慰造成愚昧,永遠走不出命運 的迴圈。當時,林一泓還是鐵齒地認為自己沒有錯,堅持死守,不退出單機遊戲。 ○一年,花三千萬元經營網咖,○三年,公司虧損二千萬元,接著他又與網咖合作,付給網咖遊戲軟體上架費,燒掉了一千五百萬元。 曾想跳淡水河結束折磨 不 放棄 到智冠打工發薪水養員工但這些動作只是加深公司虧損的速度,到○五年,數字像滾雪球般,滾成負債五千萬元。從剛回國意氣風發的創業,到面對滿紙紅字的損益 表。「為什麼到現在我會淪落到欠五千萬元,整個公司淨值是負的這種地步?」在深夜中,林一泓一次又一次地這樣問自己。 才三十五歲就負債五千 萬元,這個不可承受之重,林一泓不禁透露心中從未說出口的念頭:「最落魄的時候,也曾經想過,這樣一輩子還錢,不如跳淡水河好了,也不用這樣繼續受折 磨!」但這樣一閃而過的念頭,他深藏在內心,從來沒有被外人察覺,在他創業過程一路陪著他的妻子說:「不管事業再艱困,他都還是神色自若,很少看到他陷入 沮喪。」其實,面對初次創業就遭受如此巨大挫敗,林一泓仍然強迫自己必須冷靜下來,好好盤算,他估算:「就算我找到月薪三十萬元的工作,要還清這五千萬 元,最起碼要十五年,難道我的人生未來十五年就要這樣走下去嗎?」人生下半場,就這樣不停走下去、走下去,或許在五十歲之前,有機會還清負債,這對一向自 負,處處做到最好的林一泓而言,無法面對的與其說是金錢和經營的損失,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質疑「我,為什麼會失敗?」當時公司淨值已經是負的,林一泓大可 以宣布倒閉,投資的股東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但他沒有選擇結束,卻是選擇到智冠當董事長王俊博的特別助理,用賺來的薪水繼續發放公司其他兩名員工的薪 水。 為什麼要拚成這樣,他幽幽嘆氣:「我不能辜負那些當初投資成立公司者的期望。」這些人,有寶來證券董座白文正、有林一泓的親戚朋友,有他的同學,即使公司虧欠一屁股債,這些人都從未責怪他。 他 們勸他:「投資事業本來就有起有落,別太放在心上」,他的小學同學,更在他需要資金時,毫不猶豫拿出五十萬元:「這些錢不是借給你,是投資你公司,等你賺 了錢再還我。」為的就是不讓林一泓有還錢的壓力,這些人情,讓林一泓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把錢還清,也更加深他不解散歐買尬,一定要讓這家公司東山再起 的決心。 擔任王俊博助僅僅半年,他不諱言,到智冠,就是要偷學王俊博如何打造台灣最大的遊戲公司,白天,他在智冠打工,下班之後,回歐買尬 繼續處理公司基本營運。原本就習慣一天只睡三、四小時的他,這段時間更幾乎成了遊魂,他形容:「我把紙筆放在床頭,一想到今天有哪裡沒做好,或者明天要處 理哪些事,就跳起來記在紙上。」最後,他不靠醫生開的安眠藥就無法入睡。 一款舊遊戲成翻身機會 與南韓廠商搏感情 免費取得經營權幸好,因為「人情債難還」的壓力,讓在智冠期間的林一泓,看到自己翻身的機會,一部曾經在南韓與台灣大受歡迎的遊戲──「Flyff飛飛Online」。 這款遊戲在台推出時大受歡迎,但是後來卻因為遊戲營運商沒做好用戶資料控管,被駭客入侵,由於整體系統重整後產生資料不相容的狀態,最後宣布無限期關機。 兩 年之後,南韓原廠再度來台灣,希望能再度推出這款遊戲,但國內幾家代理商都興趣缺缺,因為「代理一款曾經被搞垮的遊戲,怎麼可能賺錢?」但是林一泓卻看到 不一樣的角度。他分析:「什麼樣的感情讓你最刻骨銘心,就是那種曾經愛上卻又得不到的,最讓你難忘!」他直覺認為「Flyff飛飛Online」就是這樣 的遊戲。 為此,他決定賭上一次,搏自己的人生,自己則偷偷請了一天假,搭最早的航班直飛南韓首爾,親自與擁有「Flyff飛飛Online」的南韓公司AeonSoft談合約。 手 上資金有限的林一泓,希望能談到「不付授權金」的條件。代理談判會議從中午一直延續到晚上,長達十小時,雙方僵持不下,眼看就要破局。最後林一泓與執行長 聊起他唯一看過的韓劇「商道」,韓籍老闆一聽對方居然也看過在韓國收視率高達四○%的電視劇,兩人聊起其中的劇情,愈談愈投機,原本緊張的談判氣氛也變得 和緩。 最後吃飯時,林一泓對著執行長說出「商道」中的這句名言:「成功商人不是在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當你賺得人心時,金錢就會接踵而來。」用這句話打動執行長的心,他更順勢從包包拿出合約說:「那我們簽約吧!」終於不花一分錢,取得線上遊戲在台灣的經營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拉 下臉向母親借老本當再創業資金但遊戲的來源解決了,頻寬、伺服器、機房,這些都不可能免費,最後他只能向最不願意開口的母親情商借錢,不願意開口,來自他 的好強與他體貼母親的心。在大學時期的林一泓,是台大的風雲人物,高分考進台大土木系,開著家裡送的跑車上課,加上比同齡同學更成熟的氣度,在四、五個社 團之間縱橫往來,很快就博得「克萊斯勒王子」的封號。 但畢業當兵之後,父母親離婚,個性剛強的母親,獨自撐起家中生計,當時林一泓正準備出國念書,母親對他說家裡經濟沒問題,叫他別擔心,雖然母親的口氣堅定,但林一泓形容:「從大房子搬到小公寓,手頭上的現金也不如過去那樣充裕。」他看得出來母親的負擔沉重。 為了不造成母親經濟上的負擔,林一泓在美國給自己定下兩年拿兩個碩士的目標,因此,當二度創業,被迫向母親借錢時,林一泓的心情既羞愧又不甘。 但 母親二話不說,立刻帶著他到銀行,提出以前儲蓄的金條,林一泓形容:「一根根的金條,每十根紮成一捆,上面還有鑄造人的姓名,識貨的銀樓都知道這是絕對純 金。」母子兩人,抱著金條走遍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家一家銀樓去問「願不願意收金條」,事隔六年,林一泓仍記得那時金價才剛回漲,賣了一百五十三萬元,只有 現在黃金的一半價格,一百五十三萬元,放在他的懷裡,沉甸甸的,那是母親壓箱底的老本。 林一泓媽媽回憶:「那天他一直問我說,這樣好嗎?」可見向母親借錢,對他而言壓力有多麼沉重。 但 母親的犧牲和林一泓的眼光,讓他賭對了,這款不被看好的線上遊戲大受歡迎,公司二次出發,上線之後的四十八小時,公司幾位創業人睜著眼睛在機房觀察上線狀 況,就擔心伺服器承受不起流量當掉。由於這次的資金得來不易,每台機器的運算能力都要用在刀口上,這也讓重新出發的林一泓不再大手大腳花錢,他自豪地說: 「我們最擅長用最精簡的電腦語言執行最多的程式,別家公司發帳號都會卡住,我們十萬個帳號在六秒之內發出去,電腦還是跑得很順暢。」飛飛推出之後,最高在 線人數高達四萬人,打響歐買尬名聲,林一泓也感嘆地說:「沒有飛飛就沒有今天的我。」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玩電腦遊戲,林一泓堪稱國內骨灰級的玩家。他總是 用資深玩家的同理心來揣摩市場,認為好遊戲永遠會有人願意收藏。因而無法接受:「這麼好的遊戲,為什麼就是賣不出去?」但是,五千萬元的失敗,讓林一泓學 到:第一、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第二、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當被問起「如果你二度創業還是失敗了,你會怎麼樣?」林一泓回過頭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神情專注的他突然神遊了兩秒,撫著自己的心口說:「我沒有想過!但現在重新回想,我的心臟突然大跳了一下,如果失敗了,我的人生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 遊戲推出大受歡迎 成功後讓他更謹慎 不再無顧忌豪賭但這場人生的大賭,讓他從失敗中學會了,不論做事業或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就算賭,也是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林一泓自豪地說:「公司現金充沛,就算三年不開張也OK,即使公司有大動作,也不會傷到根本。」自信滿滿的神情,彷彿還是剛回國時候的他,只是這次,他留下夠多的餘裕,不讓自己再走到無法回頭的懸崖。 林一泓 出生:1970年 現職:茂為歐買尬執行長 經歷:儒碩公司經理 學歷:美國西北大學管理碩士、卡內基美隆大學即時資訊處理碩士、台大土木系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當機立斷事業沒商機,當砍就砍。 二、商品要看好不好賣,而不是好不好玩。 三、事業和做人都一樣,凡事留三分餘地,不要做到毫無退路。 |
http://www.infzm.com/content/61511
將會員分為從「列兵」到「聯軍司令」的60個等級,並且絞盡腦汁做各種活動讓他們乖乖掏錢「買官」,這是迅雷豐潤現金流的來源,也是未來最有想像空間的業務。
但是,當不少會員已經交完30年甚至100年年費之後,還有什麼辦法,能從他們口袋裡變出錢來?
(CFP/圖)
一直以來外界多關注迅雷面臨的侵權訴訟,而對它在增值服務板塊如火如荼推進的「圈錢運動」瞭解甚少 (CFP/圖)
如無意外,2011年7月21日,中國最大的下載服務提供商——迅雷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迅雷靠什麼賺錢?途徑有三,一是網絡廣告,二是付費增值服務,三是遊戲等。這三塊業務當中,網絡廣告份額最大,佔到51%。不過,增長最快的業務則是兩年前推出的付費增值服務,2011年第一季度這一塊業務的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逾350%。
但是,南方週末記者發現,為了得到更高的會員等級,迅雷的許多包年用戶一充值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少人充到了100年後。這對支撐迅雷未來增速的付費業務,意味著什麼?
用戶等級高達60級
等級越高,下載速度越快?你很可能會失望。
「Gelx」和「蘋果炭」在迅雷用戶中大名鼎鼎,分別佔據著用戶積分第一名和會員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在迅雷混,有兩種排座次的方式。
第一種主要是「泡」出來的:註冊用戶劃分等級,你在線的時間越長,下載的東西越多,獲得的積分也就越多。現在迅雷號稱註冊用戶有5000多萬,這些用戶被分成了60個級別,從最低等的「列兵」到最高等的「聯軍司令」。
第二種是「買」出來的:會員制,通過充值獲得成長值,這是迅雷推出付費增值服務後新設立的規則,會員被冠以VIP標識,分為6級。截至2011年3月,已有130萬用戶繳費成為迅雷會員。
這兩種排名有一定關聯:如果你的會員等級越高,每天獲得的積分也就越多。
名義上,積分和會員等級越高,下載速度越快。儘管迅雷為會員提供了諸如離線下載、高速通道等20來項「特權」,但大多數用戶最為關心的是下載速度。
Gelx32歲,是大連人,軟件工程師出身。在生活中老成持重不善言談,但在網絡世界裡卻活潑外向。迅雷於2004年剛創建時,Gelx試用之後覺 得效果不賴,就放棄了之前一直使用的「網際快車」。此後,他在迅雷等級中不斷向上,成為迅雷積分裡第一個「聯軍司令」——如果玩迅雷的遊戲,角色上會顯示 這一名頭,Gelx對此很為得意。
不過,Gelx說,「很多低級別的VIP都問我等級高下載快嗎?我說不一定。」
「蘋果炭」的說法更直接:「只要是年費會員,VIP1和VIP6差別不大。」
很多會員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會飛的豬」便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充值成為迅雷會員,便是為了下載更快。但是,成為會員後,他在下載時感覺變化並不太明顯。「關鍵因素還是你下載的資源要好,你的帶寬大,速度就快。至於等級影響,個人感覺不是太大。」
也就是說,迅雷如此森嚴的等級制和充值升級,與用戶們最為在意的下載速度,並沒有非常明顯的關聯。
然而,就算抱怨積分「什麼用途也沒有」,就算積分已經是「全球第一」,Gelx的虛榮心還是被激發了出來。他說,他不願意看到別人超越自己。
年費交到了100年之後
迅雷為了鼓勵升級,經常舉辦「充年費送成長值」的活動,不到兩年時間裡就辦過五六次這樣的活動,每次充5年年費,可獲得一千或兩千成長值。
Gelx當初對積分持無所謂態度,但某天的排名上升了幾百位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想要超越排名在自己前面的人有兩種方法:一是每天掛機,365天每天都不休,逢年過節,當天積分會更多一些;二是迅雷偶爾會系統重啟或者出現突發事件,每當此時,就會給那些經常下載的用戶補償一些積分。
最近幾年,Gelx養成了開機掛迅雷的習慣。
迅雷推出付費增值服務後,VIP會員相應的積分也會增加,這等於說原來的用戶增加了許多「競爭對手」,許多人於是奮力追趕。
「如果不沖VIP的話,人家從VIP1升到VIP2,每天比你多10分,升VIP3每天則多20分,十天就是幾百積分了。」Gelx說,「VIP5 的迅雷每日積分是120分,VIP6是130分,如果比競爭對手提前一天或兩天升到VIP6的話,就會比對方多10到20分,積分是這麼追的。」
按照迅雷的會員成長設計,如果一次性繳納一年的年費——117.2元,每天會獲得15點成長值,累計成長值並升級。
迅雷似乎也看到了大家的熱情和人性的某種「弱點」,為了鼓勵升級,經常舉辦「充年費送成長值」的活動,南方週末記者得知,從2009年到2010年底,不到兩年時間裡迅雷就辦過五六次這樣的活動,每次充5年年費,就能獲得一千或兩千成長值,從而提升會員等級。
「金麟」是當時Gelx的競爭對手,曾經長期佔據積分第一名的位置,兩人在會員升級上時間差距也不大,但有一次參加活動時「金麟」落後於Gelx,Gelx這才抓住機會,提前二十多天升級到VIP6,並在2009年8月擠掉「金麟」成為積分第一。
「至少前幾十名都是這樣的。」Gelx說。為了一個「看著養眼」的排名每次花幾百元充值,Gelx說有時他也會心疼。
他想出來的方法是分兩次充值,因為每次活動的週期一般在一兩個月,活動剛開始的時候充200元,等快結束的時候再充300元,以此來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為了這份榮耀,Gelx到現在交了二十多年的年費,總計超過2000元,他的VIP身份將延續到2024年。
「蘋果炭」則提前交了30年年費,他說現在他對「交年費送成長值」的活動都有些怕了。「有些人已經交了100年年費了」,他感慨這些人來勢洶洶。
「我在幫迅雷圈錢」
「迅雷在玩變戲法,通過名目繁雜、各種名堂的活動,挑逗用戶的神經,來達到圈錢的目的——哪怕一些規則讓迅雷原先的排位架構有些扭曲。」
「蘋果炭」被很多迅雷用戶視為偶像,甚至迅雷的產品經理也會親切稱呼他為「炭爺」,但他對這一稱呼並不感冒,一再解釋說:「我唯一的貢獻就是間接幫迅雷圈錢了。」
「蘋果炭」2005年開始用迅雷,在論壇裡認識了會員排名第二的「戰神」,兩人之間的排名比賽還有一段小插曲。
2009年3月,「蘋果炭」出完差回家,在「戰神」組織的QQ群裡看到迅雷會員版的一個客戶端截圖,他用5分鐘看完了說明,立刻交了年費。「戰神」 雖然比他早一天得到消息,但由於沒有網銀,於是用手機繳費選擇了包月——每天只能獲得10點成長值,這樣便被「蘋果炭」超越了。
其實在他們之前,最初排名會員前兩位的是迅雷員工,這兩人並沒有參加後續推出的「充年費送成長值」活動,而是把競爭還給了用戶。
其實,讓員工參與遊戲,本來就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玩家。
2009年有段時間迅雷會員非常瘋狂,「迅雷有幾個比較熟絡的產品經理,綽號分別是小賀、小晨和邁衛,」「蘋果炭」說,「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告訴我相關的活動。」
很多人的熱情只持續了半年,因為按照迅雷的會員成長體系,半年時間裡排名靠前的幾千位之格局初定。「如果有送成長值的活動,大家都知道,都去充值,排名還是不會變的。」「蘋果炭」說。
為了避免會員們的疲勞,2011年5月份,迅雷推出了一個「買靚號升VIP6」的活動,只要花200元買個5位靚號,就可以直接升級到VIP6——迅雷會員成長頂級。這對排名比較落後的後來者是個機會。
做銷售出身的「蘋果炭」說,迅雷在玩變戲法,通過名目繁雜、各種名堂的活動,挑逗用戶的神經,來達到圈錢的目的——哪怕一些規則讓迅雷原先的排位架構有些扭曲。
「在商言商,這個倒是可以理解。」「蘋果炭」說。現在他依然每天關注迅雷動向,前一段時間迅雷推出招行聯名卡綁定賬號活動,這樣一來成長值每天再多3點,他第一時間參加了。
「有A片資源是很正常的」
離線下載也可能會給迅雷帶來麻煩;如何將龐大的用戶量變現——特別是愉快地變現,始終是迅雷的一大難題。
迅雷推出的一系列會員特權對老會員完全是意外驚喜——如果他們像「蘋果炭」和Gelx一樣狂熱的話;但對於新會員來說,升級熱情沒那麼強烈,而是出於便捷和實用選擇了迅雷,那麼迅雷的會員服務則決定著他們是否會選擇充更多的錢。
「服務器有時候會不堪負荷,線路調整也過多,硬件要跟得上才行。」「蘋果炭」說。現在迅雷就在為服務器問題對會員進行補償,因為魔獸世界發佈《大地的裂變》,下載量巨大,很多會員離線下載受到影響。
不過,許多人正在抱怨,正如迅雷「會員級別越高,下載速度越快」讓人失望一樣,迅雷的其它一些「特權」也並不讓人滿意。
一位VIP2的會員向記者抱怨道:「迅雷的『去廣告』說起來是個悲劇,每次去廣告之前要登錄,等登錄上了,廣告也播完了;如果開了高速通道後下載東西,你會發現你的電腦做什麼都慢,不開的話你還可能正常的打開軟件、網站。」
在南方週末採訪的數位迅雷會員看來,迅雷真正拿得出手的是「離線下載」,這也是吸引他們加入的原因。
如果要下載軟件或其他應用文件,離線下載用途不大,但對下載電影、電視劇,則是不錯的選擇。但離線下載也可能會給迅雷帶來麻煩,有迅雷會員表示,離線下載在提供高速下載的同時,也能提供盜版軟件、盜版電影、盜版音樂等產品的下載服務。
「不要說盜版文件,即便說迅雷服務器上有A片也是正常的。」 Gelx說。
迅雷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是下載。當年,它剛剛研發推出下載軟件時,「網際快車」已佔據了整個數據傳輸市場90%份額。但迅雷依然凝聚了一大批用戶,並最終佔據中國下載軟件市場近80%的份額。然而如何將龐大的用戶量變現——特別是愉快地變現,始終是迅雷的一大難題。
南方週末記者多次聯繫迅雷CEO鄒勝龍,起初他聲稱不便於接受採訪,之後手機便始終無人應答。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2943&time=2011-07-24&cl=115&page=all
北京CBD第二輪九宗土地「閃電」公佈招標結果,Z11地塊意外流標,未來將何去何從?得標者中有多少隻是「炒樓花」,幾月內就轉讓股權?故事沒有完。
![]() |
2011年7月6日,CBD核心區最後九宗地塊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現場招標。圖為在拍賣廳外等待消息的記者。江心/CFP |
不少市場人士提出質疑: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公佈了評標結果,政府是否真的組織過專家認真評標?據財新《新世紀》瞭解,7月7日,政府組織專家在位 於北五環的北京會議中心封閉評標,評標工作進行了一整天。CBD第一輪招標因沒有公佈競標企業最終得分遭到批評,第二輪政府原本打算改變做法,公佈得分, 但終因評標專家反對而作罷。
「所有的專家都反對公開成績,因為大部分結果是沒有說服力的,公佈出來只能顯得有失專業水平。」一位參與CBD投標的內部人士說。
CBD大招標從去年4月正式啟動,在中央地產調控的壓力之下,一開始就確立了「不能拍高價」的基調。這片地處CBD核心區、被認為市場價應到每 平方米3萬元的土地,最終中標樓麵價僅在每平方米1.8萬元到2.3萬元之間。這無異於政府讓利於企業,對所有企業都是巨大的誘惑,引來各方勢力爭搶。
也由於基本拋棄了價格這個槓桿,CBD招標表面上是投標企業之間實力與技巧的大戰,背後則是政府在各種勢力之間的平衡和博弈。到第二輪CBD招投標之時,政府在各種勢力干預下「搞平衡」的傾向更加明顯。與之前六塊地招標最終達成相對平衡不同,此輪招標幾乎沒有滿意者。
「這次招標,有些背景沒有你們想像得那麼複雜,但有些東西確實超出你們的想像。」一位此次中標多塊土地的企業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棘手Z11
Z11地塊的流標,成為本次CBD土地招標最大的話題。7月6日開標時,中信銀行與中信集團聯合體作為Z11地塊惟一候選人,報出了與底價分毫不差的26.32億元報價,一時令市場嘩然。圍繞Z11的壓底價競標,坊間猜測紛紛。
底價是否被提前洩露給企業?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關鍵並不在此。其實,早在此次CBD前六塊地的招標中,底價區間已不是秘密。而這次Z11和Z9兩塊地都只有一個投標方,已可看出在CBD土地第二輪招標過程中,招標主辦機構與競標企業早有默契。
一位參與競標的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有CBD前六塊地招標的先例,測算此次土地出讓的底價並非難事,「因為招標規則改了,加大了價格的比重,所以我們推算底價會稍微漲一點,大概1.5萬元/平方米。」
此次CBD九塊土地中,有六塊地的底價均為1.45萬元/平方米,Z12地塊是1.5萬元/平方米,Z9和Z11地塊底價卻達到了1.88萬元/平方米,這兩塊地都只有一個競標人。
Z9和Z11地塊底價,為何比其他地塊高出約4000元/平方米?「預登記後,政府就知道Z9和Z11只有一家企業投標,於是提高了底價。」一位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至於提高了多少,相信政府會跟投標企業有所暗示。」
那麼,企業是否知道自己是惟一的競標者?一位接近中信集團的人士對記者說,「他們基本感覺只有自己一家投,但不能完全確定;同時,也判斷Z9和Z11的底價會比其他的地塊高。」
Z9地塊,安邦保險和北京濤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濤力投資)聯合體是其惟一競標者,報價1.91萬元/平方米,比底價只高出300元/平方米;中信聯合體對Z11地塊的報價則與底價完全一致,為1.88萬元/平方米。
至於其餘四塊地,因為仍有多家競標,最終競標企業報價幾乎都超過了2萬元/平方米,比底價均高出5000多元/平方米左右。
上述接近中信集團的人士透露,「從1.6萬元/平方米至2.2萬元/平方米,中信每200元做了一個方案,投標當天提前十幾分鐘定的1.88萬元/平方米這個方案。」他進一步表示,「如果中信真的知道底價,絕不會傻到報出跟底價一模一樣的價格,至少會稍微多一點。」
不過,仍有業內人士對此存疑,畢竟從1.5萬至2萬元有相當大的出價區間,如果不是信息洩露,投標企業很難報得分釐不差。在他們看來,這次 CBD招標過程,顯示出政府與投標企業有過多不合規則的溝通,使部分投標企業掌握過多信息,從而導致「壓底價」這種鬧劇的發生,這對其他投標企業來說是不 公平的。
接下來,Z11又將何去何從?一位知情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目前Z11的後續進展膠著,政府正與相關企業溝通交涉,什麼時候入市、以什麼方式入市,現在都是未知數。但這位人士認為,摒棄第一輪20分的方案評比,一切推倒重來的可能性不大。
「現在政府和中信都很尷尬,不管下一步給還是不給(中信)。」前述消息人士稱,「政府以違反《商業銀行法》為由判定中信流標,說法難以服人。如果不符合投標資格,在報名階段就應該指出,何況上輪民生銀行還中標了,而這次招行也參與了競標。」
一位接近中信地產的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稱,「(中信)集團決策還沒下來,不知是否還會參與Z11,得過些日子再看。」
沒有遮羞布
CBD土地招標的一大特色,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聯合體,每個企業在其中的角色變幻莫測,一些企業在某個地塊上是合作夥伴,在另一地塊上卻又成了對 手。其實,大部分的聯合體中,都有一個「大頭」來主導融資、運作政府關係等重要工作,其他企業要麼以方案作價入股,要麼只管代建,或者扮演聯絡人角色。
這種分合叵測的聯合體狀態,實際上是受CBD招投標規則導向所致。企業在第二輪能否最終得標,第一輪20分的方案分及綜合表現情況均有重要作 用。所以,要想在第二輪增大奪標的可能性,要麼拉上方案得分靠前的企業,如中信集團、萬通地產;要麼拉上金融機構等這些CBD偏好的入駐機構。
Z8地塊中,中信集團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的聯合,是「早就定下來的事」。中信集團負責代建,而中投則是聯合體中的主體,是大樓 的投資方和最終使用者。早在第一輪競標中就曾傳出中信會和中投聯手投標。「蘇寧可能是信息工作沒做好,與這麼強的對手競爭。」一位接近招投標的人士對財新 《新世紀》記者稱。
Z13地塊對於招商銀行來說,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了得到方案分優勢,招商銀行主動拉上中信組成聯合體,中信之前得到了方案分15 分,雖然比不上萬通地產的20分,但中信聯合體在第二輪競標中獲得了5分加分,因而兩者在方案和報價環節幾乎打成平手。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中信聯 合體的5分加分可能是因其方案被政府採納。
但結局峰迴路轉,出價較低的萬通聯合體最終奪標,接近招行聯合體的人士認為,「這是政府搞平衡的結果,因為中信如果在這個地塊上再中標就拿得太多了(中信在兩輪CBD招標中已獨立或聯合拿了四塊地)。」
在原清華美院的Z1a地塊,有三家企業或聯合體參與競標:SOHO中國的北京紅石建外與凱恆房地產聯合體,北京新影聯、中國電影基金會、海航置 業、中信地產、盛唐時代數碼影視製作公司、渤海國際信託等六家組成的聯合體,以及中國國際期貨。一位接近新影聯聯合體的人士透露,新影聯聯合體對Z1a地 塊的方案是建設電影大廈,搞電影節,但這一塊沒有太大的稅收,對CBD來說只是錦上添花。在該聯合體中,中信地產負責總體設計規劃報批,並不出錢;盛唐時 代則承擔聯絡人的角色,一方面找投資人,另一方面負責運作政府關係。最終,中國國際期貨打敗了新影聯聯合體,是因其準備在CBD投資建設一個電子化的期貨 交易中心。
在第二輪「決賽」中,不乏前一輪優勢企業不得已「被聯合」的故事。「第二輪已演變成政府行為、關係行為,CBD和朝陽區不少領導要請我們吃飯, 想來安排這個事情。我們公司所有高管都被找了個遍。這些來找的人很敬業,天天堵著你。我們還接到各種短信,有要給個人錢的,有要挖我們的,還有恐嚇的,我 們感到無奈甚至憤怒。我們不想得罪人,就想放棄不做了,但最後還不能不做,因為不做更顯得不給領導面子。」一位參與競標的企業高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 露滿腹的苦衷,「從業這麼多年,還沒有一件事讓我這麼無奈,做和不做都得罪人。最後我們只能跟最得罪不起的人聯合,實際上就是聽政府的意思,企業已經沒有 自主權了。」
上述企業高管透露,CBD前六塊地招標時,聯合體還在一起談,一起做,但此次卻變成一家「大頭」在做,其他人拿好處。「哪有什麼聯合體報價?都 是主導的一家在弄,我們也沒參與。至於聯合體的股份多少也無所謂,股權是名義上的,三個月後就轉讓了,我們只要能保證自己的利益就可以。」
在他看來,很多參與CBD競標的公司將來都會轉讓股權,且持有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這輪投標已經不需要遮羞布了,首先是有勢力,有勢力就能找到錢。政府也沒有獲利,反而讓那些得勢者以腰斬的價格炒贏了樓花——性質完全變了。」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除了Z11地塊,中信集團參與投標的其餘五塊地都是幫助聯合體裡的「大頭」代建;也有的企業以方案分作價入股,20分方案分作價超過1億元;也有的企業負責運作關係,包括安邦財險、和諧海峽擔保、盛唐時代等。
政府之手
或許是為了平息輿論,北京市國土局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評標,並旋即公佈了CBD九宗地的評標結果,而以往的評標過程至少耗時一週。
但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不同於此前CBD六塊地的結果達成了各方的相對平衡,此次不少參與競標的企業,都對結果表達了不滿。
「這次為什麼公佈這麼快?是政府怕有變數,所以趕快搞完。」一位參與競標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他認為,在此前CBD六宗地招標中, 政府是協調者的角色,在保證不出高價的前提下,引入有實力的大企業進駐,並協調平衡各方的利益;但此次CBD九宗地招標,政府介入的程度更深,有些地塊甚 至被直接安排。
「最終拍板是領導們集體研究的結果,哪些人得罪得起,哪些得罪不起。領導們最終把這些擺在桌上,給我們電話、短信,叫去問話,最後傳達消息是比較一致的——和誰聯合,我們明白這就是政府意見。」上述人士表示。
在Z9和Z10地塊中,安邦保險的角色都很顯眼,加上此前中標的地塊,安邦保險已在兩次CBD競標中連中三元。參與者普遍認為,安邦保險是競標中最活躍、調動關係最多的企業。
另一位參與競標人士認為,招標主辦機構在此次CBD九宗土地招標中,明顯沒有上次六宗地招標時「自信」,以牽強的理由讓Z11地塊流標,以及未能對高價投標的SOHO中國落標給予公開回應等,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
||||||
七月二十五日,W飯店內又一樁企 業聯姻登場:遊戲新幹線與雅虎奇摩。少了遊戲業一貫的名模走秀、明星代言場面,記者會卻仍座無虛席,為的是網路、遊戲業者跨界合作的社群遊戲平台—— 「Yahoo!奇摩社群遊戲」。 籌畫七個月的異業結盟背後,促成這樁婚事的,正是進占全球七億人生活的臉書(Facebook)。 臉書威脅一:傳統遊戲社群遊戲商營收翻三十倍 你 可能會好奇,臉書身為社交網站,為什麼對遊戲業造成影響力?以臉書上最大遊戲商Zynga為例,二○○八年營收還只有一千九百萬美元,去年營收已來到近六 億美元,淨利超過九千萬美元,而今年第一季營收更創下二億三千五百萬美元的紀錄。根據美國私募股權市場資料,Zynga的推估市值已高達一百五十四億美 元,遠超越傳統遊戲龍頭藝電(EA)約七十五億美元的市值。社群遊戲成為社群網站浪潮中,最驚人的新巨浪之一,撲向所有傳統遊戲業者。 根據 美國調查公司Parks Associates調查,全球社群遊戲市場產值預估將從去年的十五億美元,成長至二○一五年的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億元),這塊大餅,引 來各地網路、遊戲巨頭搶進。美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Amazon),已聘請曾參與設計多款臉書遊戲的特維特(Jonathan Tweet)助陣;Google新推出的社群服務Google+,也準備推出遊戲平台;對岸的盛大遊戲也宣布將在人人網、新浪推出社交遊戲,Zynga也 在沒有臉書的情況下,搶登中國最大入口網站騰訊。 眼光回到國內,紅心辣椒、遊戲新幹線、茂為歐買尬等遊戲業者皆已做出嘗試,期待在傳統遊戲 市場成長趨緩的情況下,藉由網路遊戲平台的建立,拓展市場,「他們(社群遊戲玩家)買虛擬寶物的爆發力很強,而且黏著度高,忠誠度也高。」茂為歐買尬財務 長陳月卿分析。但在沒有人流的內憂,以及臉書社群遊戲開心農場竄起的外患下,台灣業者的嘗試,都未成功。 「大家都背水一戰了!」遊戲新幹線 總經理林榮一激動的說,「它(雅虎奇摩)為了這一次,蓋了很多保證章給總公司。」過去兩年多,林榮一砸下數千萬元預算,就是為了建立自己的遊戲平台,「如 果臉書是我的,那我(產品)早就紅了,」苦於沒有人流的他,如今終於找到了夥伴:握有台灣九八%網路人口的台灣入口網站霸主雅虎奇摩。 從雅虎奇摩的角度來看,身為台灣最大入口網站花了七個月準備跨足遊戲,並罕見的將管理權交由對方,它要的是什麼? 臉書威脅二:廣告奪走展示型廣告霸主地位 使 用者快增加的臉書,近來已在全球對雅虎造成威脅。雖然雅虎是美國最大入口網站,市調機構eMarketer預估,今年展示型廣告市場的龍頭地位,將讓給臉 書。美國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六月調查也指出,美國網友平均每月花六‧七小時在臉書上,比雅虎多出一倍。同樣的情況,去年三月,就已在台灣發生, 根據《數位時代》統計,在回流程度和每月停留時間上,臉書都勝過雅虎奇摩,對於以廣告收入為生的雅虎奇摩,無疑是史上最響的一記警鐘。 兩大龍頭聯手!從內容及行銷廣告搶玩家 面對臉書的威脅,「Yahoo!奇摩社群遊戲」平台背負了兩個產業的期待,「這絕對不只是商業合作,因為它(雅虎奇摩)想從很大的地方去振作,它已經是想藉由我們去發展它整個的布局。」林榮一透露。本土雙雄與臉書的玩家爭奪戰,正式開打,第一關:內容。 首先是量的增加。為了達到年底前平台上破百款遊戲的目標,林榮一撒下三百萬美元,「光企畫團隊就有三十幾個人,從開發過程去告訴各國合作團隊應該要怎麼改、怎樣會成功。」同時平台也採開放策略、不收上架費,讓所有遊戲業者都能在此上架。 質的方面,差異化成為重點。「社群遊戲沒有文化差異,可選擇的消費者多,但是同質性太大是最大挑戰,」在十國經營社群遊戲的SNSplus好玩家行銷總監謝京蓓觀察。為此,林榮一將研發部門也不斷擴張,在世界各地吸收創意,再由自家團隊改良、加上三D等技術,創造差異化。 搶玩家的第二關:行銷廣告。 「社群遊戲六成玩家由廣告導入,」謝京蓓表示,在臉書上雖可以接觸到眾多潛力玩家,但最終獲利者,卻還是買下大量廣告的大型遊戲開發商,以臉書前十大遊戲為例,幾乎長期有一半左右都被Zynga占據,小型遊戲廠商根本沒有機會。 相較之下,雅虎奇摩在無名小站、知識家、即時通等各頻道的版面,就是可利用的廣告牆和人流來源。以無名小站為例,最受歡迎的正妹、型男相簿,未來將以「每日精選正妹推薦遊戲」為名,吸引會員在看完相簿後,前往遊戲平台,在遊戲中與正妹相會。 在臉書和「Yahoo!奇摩社群遊戲」都有遊戲上架的謝京蓓指出,雅虎奇摩雖然在遊戲營收上拆帳三成,但其中一成將以廣告版面回饋給遊戲開發商,「營收越多,曝光就越多!」「Yahoo!奇摩社群遊戲」搶玩家的同時,也在搶遊戲開發商。 臉書的勝出,讓台灣網路、遊戲雙雄罕見的聯手出擊,已在臉書上習慣的玩家們,是否願意拋下朋友,奔向正妹的懷抱,將是遊戲和網路界,下半年的關注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