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高送轉」的數字遊戲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1349&time=2011-03-26&cl=115&page=all

經過高溢價發行的上市公司「大方」送股,不是為再融資,就是為了配合機構炒作,完全是個「數字遊戲」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見習記者 楊娜

 

  「『高送轉』只是財務上的一個賬面處理,不會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價值。」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將常常受到市場青睞的「高送轉」,稱為 「一個數字遊戲」。

  不過,來自機構投資者的此類常識性分析往往被淹沒在市場的「熱情」裡。3月23日,創業板公司傑賽科技(002544.SZ)發佈年報,宣佈營 業收入同比增長19.25%,淨利潤同比增長32.60%,並推出10送10,派發現金紅利2.5元(含稅)的「高送轉」方案。這一利好在開盤不到一小時 內,將傑賽科技推上漲停板,報收35.31元。

  傑賽科技不過是今年A股「高送轉」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將成為A股歷史上上市公司分紅送股最多的一年。其中,送股最多的上 市公司,集中於中小板和創業板裡的小盤股。公佈年報的中小板中,有60多家公司提出送轉股預案,而在56家公佈年報的創業板公司中,便有46家公佈了送轉 股預案。

  如此密集的「高送轉」應和監管層對上市公司分紅、再融資掛鉤的規定,亦顯示出上市公司不願現金分紅的事實,實際經營中可能存在現金流緊張的問 題。尤需警惕的是,經過高溢價發行的創業板公司,資本公積金雄厚,大方送股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配合部分機構炒作及更進一步地再融資需求。

  楊德龍表示,送轉股不同於現金分紅,分紅是將企業盈利的一部分回饋投資者。而送轉股不會給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帶來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就是市場 炒作的一個題材而已」。

送股潮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分紅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分現金,另一種是分紅股。通常,市場人士將上市公司每10股送股或轉增股達到10股及以上稱為「高送 轉」。一直以來,「高送轉」是股市追捧的熱點題材。

  今年3月3日公告擬10轉15的迪康藥業(600466.SH),在消息披露後股價節節攀升,累計漲幅高達95%,成為今年「高送轉」陣容中的 明星股。另外,精誠銅業(002171.SZ)、常鋁股份(002160.SZ)、富春環保(002479.SZ)等「高送轉」題材股,也在今年收穫了不 小的漲幅。

  楊德龍認為,「大家覺得低價股容易上漲,『高送轉』可以吸引這些偏愛低價格的散戶。」

  國都證券分析師王明德表示,「高送轉」股往往能夠獲得短期超額收益,尤其是一些股票送轉除權後具備較高的填權預期。不過,「經過大比例送股之 後,創業板公司股本會急劇擴大,全部填滿權可能性很低。也是風險所在。」

  統計顯示,創業板中,50元以上的股票有50只,還有8只百元股,「高送轉」之後降低股價有利於吸引投資者。

  受此追捧推動,上市公司「高送轉」行情逐年走高。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3月17日,在已公佈年報的49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53家公司 公佈了分紅送轉方案,並已有4家實施完畢或正在實施,佔比高達71.3%。而此前,公佈2009年度年報的1751家上市公司中,實施分紅送轉的為 1046家,佔比為59.7%。

  在送轉股比例上,今年上市公司也較往年更為「大方」。統計顯示,10股送轉10股以上的公司多達77家,尤以創業板最多,創業板有35家公司送 轉股比例10送10之上。其中,華平股份(300074.SZ)等甚至10股送轉15股;碧水源(300070.SZ)等10股送轉12股。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白燕群說,經過高溢價發行的創業板公司,超募累計了相當高的資本公積金,「這部分錢不能分紅,只能作為後期的轉股用。這 就是為什麼創業板公司會大筆轉股。」

「高送轉」陷阱

   「回報股東的方式正常途徑應該是分紅。不分紅,說明公司效益不好,現金流非常少,沒有錢。」白燕群表示,「高送轉」公司多數表現為賬面利潤好,但實際經營 中,沒有足夠的現金流,為達到相關監管要求,只能將募集的錢轉股。

  白燕群表示,一般而言,「高送轉」的背後,可能隱藏著公司更進一步的再融資需求。根據目前政策規定,再融資須與每年的分紅掛鉤。

  2001年3月,證監會發佈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規定,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如其最近三年未有分紅派息,且董事會對於不分配的理由 未作出合理解釋的,擔任主承銷商的證券公司應當對此重點關注並在盡職調查報告中予以說明。2008年最新版本的上市公司分紅規定中,證監會將有關再融資的 條件修改為,「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額佔最近三年淨利潤比例需達30%。」

  楊德龍表示,創業板公司擴大股本、增加市值,是為將來再融資鋪路的主要途徑。「股本大的話,將來再融資方便一點,另外,『高送轉』之後絕對股價 變低,有利於將來再融資。」

  業內人士計算,經歷今年大規模送股之後,多數小盤股股本急劇擴大。186家創業板公司,目前總股本為208.87億股,總流通股為62.47億 元,平均每隻股票流通股僅3000多萬股,如果創業板股票平均10送10股,那麼,流通股增加1倍,變成平均每隻股票6000多萬股。

  另外,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股票上市至今,許多公司上市滿一年,意味著大量「小非」開始解禁,將進一步擴充流通股的數量。如,華平股份 原來總股本只有4000萬股,流通股1000萬股,是盤子最小的公司之一,現在,10股送轉15股之後,總股本增加到1億股,流通股變成2500萬股,今 年4月27日,又將有2260萬股「小非」解禁,這樣,流通股變成4760萬股,比送股前的1000萬股增加了近4倍。

  此外,「高送轉」的更一層深意在於成為配合機構炒作的工具。白燕群表示,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往往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公司股票有機構投 資者潛入;二是在「高送轉」方案推出前上市公司股票的走勢明顯強於大盤,有的穩步攀升,甚至是強勢拉升。

業績堪憂

  集中於中小板、創業板中的「高送轉」現象,令市場擔憂,剛剛起步的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是否屬實。楊德龍表示,創業板的主要問題是,估值太高導致 其成長性低於預期,「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高」。

  根據Wind資訊統計:中小板552家上市公司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47%,而183家創業板上市企業(截至2011年3月1 日)201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54%,創業板整體增速略低於中小板。而在2009年以創業板招股說明書公告數據計算,創業板45%的業績增長率卻 高出中小板17個百分點。

  同時,在183家創業板公司中,28家公司出現了業績同比下滑,其中13家公司出現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兩項指標同時下滑。

  根據創業板規則,擬上市企業應滿足的財務條件包括: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 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計算依據。

  統計顯示,183家創業板公司的2010年業績與上市標準大相逕庭,營業收入增長率低於30%的公司高達86家,佔比達到47%。

  楊德龍認為,創業板公司增速下降原因在於,公司在上市時提前透支了未來幾年的利潤。「比如說他在會計處理等方面,做出亮眼的業績,以獲得好的發 行價。現在把今年的利潤確定在了去年(確定在了發行的那一年),所以他在報出來去年的上市之後第一年的利潤,就會很低,並且有的甚至是下降的。」

  另外,小公司在行業中會高速發展可能是個誤解。楊德龍表示,事實上,很多行業中,小公司的增速反而沒有大公司增速高。「很多行業都是贏者通吃, 前三家的大公司在行業中佔主導地位,發展更為穩健、快速。相反,小公司則可能面臨一些競爭上的劣勢。這也是小公司業績增速趕不上主板公司的原因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