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34

10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自發布日起30天後生效。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有利於優勝劣汰,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活力,保護投資者權益,退市制度基本原則是,市場化、法制化、常態化要求,立足於交易所作為實施主體的地位,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規範,針對退市制度較為突出的問題,做出的細化規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53dce95gw1ele7dac3kjj20c85w6wu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96

多位高管離職 *ST鋼構退市風險壓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9198.html

該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周輝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

晚(16日),*ST鋼構(600072.SH) 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原因,周輝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同樣因工作原因,原總經理盛紀綱請求辭去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

此外,*ST鋼構監事會近日也收到部分監事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其中,常榮華因工作原因請求辭去監事、監事會主席職務,萬育紅請求辭去監事職務。

對於上述多人選擇離開關鍵崗位,*ST鋼構對這些人給予了較高評價,表示在擔任相關職務期間,“在公司章程賦予的職權範圍內,兢兢業業,勤勉盡責,完成了相關各項任務”。

但這些評價,似乎與*ST鋼構近年的業績表現並不相稱。

*ST鋼構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旗下子公司,後者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截至2013年底,該集團擁有近50家下屬企事業單位、3家上市公司。其中,*ST 鋼構的主營業務包括大型鋼結構、成套機械和船舶配件等。

但這家公司所屬的造船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船配價格繼續處於低位,而大型鋼結構和成套設備業務市場競爭激烈,使得主營業務面臨較大的運營壓力。自上半年起,*ST鋼構承接的大型鋼結構項目明顯減少,船配項目也主要集中在長興造船基地上層建築、艙口蓋和軸舵系以及船用液罐等。

同日,*ST鋼構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其營業收入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9%,但凈利潤並無明顯改善,繼去年同期虧損9730萬元,今年1到9月份仍虧損7685萬元。

值得關註的是,如果四季度的業績沒有較大起色,意味著該公司將再次陷入虧損,“由於各種不可控因素,如果不能扭虧,將存在退市風險”。

目前,*ST鋼構會議已經選舉高康為該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周輝則調整為第六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任期至第六屆董事會屆滿。另該公司董事會同意增補朱雲龍為第六屆董事會董事候選人,李誌平和湯玉軍則被增補為第六屆監事會監事候選人,提交該公司2014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

資料顯示,高康目前除了擔任*ST鋼構董事長、黨委書記一職,還任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上海瑞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0

《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影響,博弈加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55&page=1&extra=#pid6887

《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影響,博弈加劇!
作者:徐彪、姚衛巍、劉名斌、江金鳳

10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主要內容涵蓋1、健全上市公司主動退市制度;2、重大違法公司的強制退市制度;3、嚴格執行市場交易類、財務類強制退市股票;4、完善與退市相關的制度安排;5、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

《意見》是對5月9日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細化,明確了退市過程中對投資者保護的措施,細則的出臺意味著未來執行退市的公司將會增加,“被動退市”增加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成本,“主動退市”通過減少股票供給影響市場估值體系,長期來看對於規範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培育價值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有著積極的意義。

《意見》對績差股形成利空,但對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則是利好。隨著未來上市公司被動退市案例的增加,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而主動退市意味著質地優良但估值被低估,股權融資不再是最優選擇的公司可以尋求私有化,之後也可以選擇估值更高的時機或者市場重新上市,對於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形成利好。

關註低估值且融資需求不高的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房地產(融資受限)行業,回避業績持續下滑的行業。退市警示個股的風險與機會並存,28支個股連續2年虧損且今年中報繼續虧損,退市風險加大,但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

1、  為何會有《意見》?答曰落實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提法。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市場稱之為“新國九條”,提出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完善退市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實際並有利於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並嚴格執行”。“支持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在確保公眾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以吸收合並、股東收購、轉板等形式實施主動退市”。“對欺詐發行的上市公司實行強制退市”。“明確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標準和程序”。“逐步形成公司進退有序、市場轉板順暢的良性循環機制”。

2、  什麽是“主動退市”及其原因?市場給予的估值偏低時股權融資成本偏高。以私有化為主要形式的“主動退市”最早出現在70年代的美國,很多在60年代末泡沫期上市的公司在股價大幅下跌之後,通過回購公眾持有的股票進行私有化。2011年之後,國內經濟下滑背景下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遭到渾水等研究機構質疑,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股價大幅下跌,估值偏低使得中概股出現私有化傾向,包括BMP太陽石(BJGP)、中消安(CFSG)、康鵬化學(CPC)、中國安防(CSR)等公司選擇退市私有化。

3、  “主動退市”:以退為進,公司對融資需求不再迫切,而更關註長期戰略發展。上市公司需要遵循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有時會不利於公司的長期業務開拓, 2012年引發較大爭議的阿里巴巴B2B私有化就是基於中長期戰略而需要而選擇私有化退市。

4、  “主動退市”的投資機會在哪兒?估值和融資需求均偏低、經營性現金流較好的行業方向,包括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此外,房地產行業由於股權融資受限而且估值偏低,也存在“主動退市”的動力,但其經營性現金流緊張,所以更有可能的是通過外部股東(保險機構等)實現私有化,而不是原股東。(註:融資需求的衡量主要通過前期的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當前的庫存狀況。)

5、  什麽是“被動退市”及其原因?觸發包括上市公司違法違規、交易類、財務類指標的不達標。《意見》規定存在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因涉嫌犯罪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交易類指標包括股本總額、股權分布、成交量、市值。財務類指標包括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審計意見類型的退市指標。

6、  “被動退市”的影響?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存在財務類指標不達標而“被動退市”可能性的行業方向包括連續三年(2012-2014,2014年截止中報)業績下滑的機械、軍工行業。
博弈加劇!存在“被動退市”可能的風險警示股票將是市場博弈的焦點,風險與機會並存。一方面,連續2年虧損且中報繼續虧損的公司如果下半年不能扭虧,則將會退市;另一方面,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目前A股共有46家上市公司被ST,其中40家帶有退市風險警示,今年中報來看,有28家公司繼續虧損,未來退市風險加大的同時,也要關註其重組的可能性和進程。(本文源自華泰策略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678

【專欄】“主動退市”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98

中國股市,退市,房地產,采掘,建材,公用事業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原文標題為 “《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的影響,博弈加劇!”

10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意見》),主要內容涵蓋:1、健全上市公司主動退市制度;2、重大違法公司的強制退市制度;3、嚴格執行市場交易類、財務類強制退市股票;4、完善與退市相關的制度安排;5、加強退市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

《意見》是對5月9日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細化,明確了退市過程中對投資者保護的措施,細則的出臺意味著未來執行退市的公司將會增加,“被動退市”增加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成本,“主動退市”通過減少股票供給影響市場估值體系,長期來看對於規範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培育價值投資、保護投資者權益有著積極的意義。

《意見》對績差股形成利空,但對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則是利好。隨著未來上市公司被動退市案例的增加,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而主動退市意味著質地優良但估值被低估,股權融資不再是最優選擇的公司可以尋求私有化,之後也可以選擇估值更高的時機或者市場重新上市,對於藍籌股和績優成長股形成利好。

關註低估值且融資需求不高的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房地產(融資受限)行業,回避業績持續下滑的行業。退市警示個股的風險與機會並存,28支個股連續2年虧損且今年中報繼續虧損,退市風險加大,但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

1、 為何會有《意見》?答:落實新國九條中關於“完善退市制度”的提法。5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市場稱之為“新國九條”,提出發展多層次股票市場,完善退市制度。“構建符合我國實際並有利於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建立健全市場化、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並嚴格執行”。“支持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在確保公眾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以吸收合並、股東收購、轉板等形式實施主動退市”。“對欺詐發行的上市公司實行強制退市”。“明確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標準和程序”。“逐步形成公司進退有序、市場轉板順暢的良性循環機制”。

2、 什麽是“主動退市”及其原因市場給予的估值偏低時股權融資成本偏高。以私有化為主要形式的“主動退市”最早出現在70年代的美國,很多在60年代末泡沫期上市的公司在股價大幅下跌之後,通過回購公眾持有的股票進行私有化。2011年之後,國內經濟下滑背景下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遭到渾水等研究機構質疑,遭遇到嚴重的信任危機,股價大幅下跌,估值偏低使得中概股出現私有化傾向,包括BMP太陽石(BJGP)、中消安(CFSG)、康鵬化學(CPC)、中國安防(CSR)等公司選擇退市私有化。

3、 “主動退市”:以退為進,公司對融資需求不再迫切,而更關註長期戰略發展。上市公司需要遵循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有時會不利於公司的長期業務開拓, 2012年引發較大爭議的阿里巴巴B2B私有化就是基於中長期戰略而需要而選擇私有化退市。

4、 “主動退市”的投資機會在哪兒?估值和融資需求均偏低、經營性現金流較好的行業方向,包括采掘、建材、公用事業,此外,房地產行業由於股權融資受限而且估值偏低,也存在“主動退市”的動力,但其經營性現金流緊張,所以更有可能的是通過外部股東(保險機構等)實現私有化,而不是原股東。(註:融資需求的衡量主要通過前期的資本支出(購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當前的庫存狀況。)

5、 什麽是“被動退市”及其原因?觸發包括上市公司違法違規、交易類、財務類指標的不達標。《意見》規定存在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兩類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因涉嫌犯罪被證監會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交易類指標包括股本總額、股權分布、成交量、市值。財務類指標包括凈利潤、凈資產、營業收入、審計意見類型的退市指標。

6、 “被動退市”的影響?績差股的市值需要扣減殼資源價值,對高估值的績差股股價形成利空。存在財務類指標不達標而“被動退市”可能性的行業方向包括連續三年(2012-2014,2014年截止中報)業績下滑的機械、軍工行業。

博弈加劇!存在“被動退市”可能的風險警示股票將是市場博弈的焦點,風險與機會並存。

一方面,連續2年虧損且中報繼續虧損的公司如果下半年不能扭虧,則將會退市;另一方面,隨著《意見》的推出,此類公司重組的進度將加快,重組成功又將刺激股價。目前A股共有46家上市公司被ST,其中40家帶有退市風險警示,今年中報來看,有28家公司繼續虧損,未來退市風險加大的同時,也要關註其重組的可能性和進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787

俄第二大銀行考慮從倫敦退市 轉赴亞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00

周一,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第二大銀行——俄對外貿易銀行(VTB)CEO表示,倫敦證券交易所對VTB在融資方面立場強硬,比美國還嚴厲,如果倫敦證交所不能緩和態度,VTB考慮從倫敦退市,轉赴亞洲。

russiachina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期間,俄對外貿易銀行CEO Andrei Kostin表示,不喜歡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LSE比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還要強硬。OFAC是美國財政部下的部門,負責執行制裁決議。

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美對俄在金融、國防、能源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制裁。今年8月,西方出臺了對俄金融業制裁,禁止西方實體向俄羅斯幾家銀行提供股權或債權形式融資。俄對外貿易銀行由莫斯科政府控制,在西方國家的制裁名單上。

Kostin表示,美國當局允許銀行將股份轉為存托憑證,這樣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且不認為這種做法是在募集新的資本,故不在制裁範圍內。然而,LSE禁止這種做法。俄方希望LSE可以改變立場,如果不行,俄對外貿易銀行將認真考慮從倫敦退市,並在亞洲市場上市。不過,Kostin稱在亞洲上市並不是很快將發生的事情。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Kostin表示,目前俄羅斯正與亞洲方面討論銀團貸款和次級貸款事宜,包括日本的交易所和中國的交易所。考慮到美國和英國的態度,俄方對中國最感興趣。不過,目前還沒商討將股票交易從一個交易所轉到另一個交易所的費用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82

俄第二大銀行考慮從倫敦退市 轉赴亞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00

周一,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俄第二大銀行——俄對外貿易銀行(VTB)CEO表示,倫敦證券交易所對VTB在融資方面立場強硬,比美國還嚴厲,如果倫敦證交所不能緩和態度,VTB考慮從倫敦退市,轉赴亞洲。

russiachina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北京參加APEC會議期間,俄對外貿易銀行CEO Andrei Kostin表示,不喜歡倫敦證券交易所(LSE)對俄羅斯的強硬立場,LSE比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還要強硬。OFAC是美國財政部下的部門,負責執行制裁決議。

由於烏克蘭危機,歐美對俄在金融、國防、能源等領域進行了廣泛制裁。今年8月,西方出臺了對俄金融業制裁,禁止西方實體向俄羅斯幾家銀行提供股權或債權形式融資。俄對外貿易銀行由莫斯科政府控制,在西方國家的制裁名單上。

Kostin表示,美國當局允許銀行將股份轉為存托憑證,這樣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且不認為這種做法是在募集新的資本,故不在制裁範圍內。然而,LSE禁止這種做法。俄方希望LSE可以改變立場,如果不行,俄對外貿易銀行將認真考慮從倫敦退市,並在亞洲市場上市。不過,Kostin稱在亞洲上市並不是很快將發生的事情。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Kostin表示,目前俄羅斯正與亞洲方面討論銀團貸款和次級貸款事宜,包括日本的交易所和中國的交易所。考慮到美國和英國的態度,俄方對中國最感興趣。不過,目前還沒商討將股票交易從一個交易所轉到另一個交易所的費用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82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今起實施 多公司臨生死考驗 比斯特

來源: http://xueqiu.com/4212721183/33026363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今起實施 多公司臨生死考驗
《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於16日起正式施行,滬、深交易所修訂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將同時實施。這項新版退市制度被稱“史上最嚴”,股市暗潮湧動,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神經繃緊,紛紛出招自救。  《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幹意見》於16日起正式施行,滬、深交易所修訂的相關規章制度也將同時實施。這項新版退市制度被稱“史上最嚴”,股市暗潮湧動,面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神經繃緊,紛紛出招自救。

  業內提醒股民謹慎炒作ST股。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實施 A股“不死鳥”神話或將終結

  按照新版退市制度,連續三年虧損的上市公司將被強制退市。多家ST公司前兩年連續虧損,今年全年業績扭虧為盈成為各家的“救命稻草”。另外,鑒於新規中的重大違法公司強制退市制度,今年的造假上市公司們集體顫抖了。

  萬福生科去年業績造假,業內分析稱其在違規公司中退市風險最大。加之2012年、2013年業績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再虧1554.61萬元,如果到年底無法扭轉,公司股票隨時可能暫停上市。南紡股份5月15日被證監會罰款和警告。去除虛構利潤計算,南紡股份從2006年至2010年這5年中,利潤皆為負值,公司實際已多年虧損。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50家風險警示的股票。除主板市場之外,創業板沒有ST警示過渡期,這意味著連續虧損三年的創業板公司將直接被退市。目前,寶德股份、天龍光電和萬福生科三只創業板個股岌岌可危,已經發布了關於暫停上市風險的警示公告。

  此外, *ST二重、*ST超日、*ST鳳凰、*ST國恒和*ST武鍋B,這五家暫停上市公司也面臨退市風險。盡管之前暫停上市公司在停牌期間總能出招以起死回生,但是面對此次嚴苛的新規,業內表示A股歷史上 “不死鳥”的神話或將被打破。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表示,健全完善退市制度,有利於實現優勝劣汰,提高市場有效性,並有利於培育理性投資的股權文化,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證監會將指導滬深交易所進一步嚴格落實退市工作責任,嚴格落實退市制度的規範要求,切實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堅決維護退市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相關公司出招“自保” 業內:殼資源價值將下降

  生死攸關之際,相關公司不會坐以待斃,紛紛在最後時刻使出資產重組、政府補貼等招數,以求“保殼”。

  *ST超日此前出現債務違約,今年前三季巨虧27.8億元,10月25日宣布重組方案順利通過,身背50億巨債,殼資源最終以14.6億元的價值出售。*ST昌九計劃請示贛州市政府於12月31日以前給予公司經營性財政補貼8000萬元。

  對此,申銀萬國報告指出,習慣性並購重組是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現象,除上市殼資源比較稀缺外,也由於標的公司股價會因重組而大漲。不過,隨著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及退市制度不斷完善,殼資源價值將日漸下降。

  “主動退市”可能性小股民勿盲目炒作ST股

  新版退市制度啟動,市場究竟會動蕩幾何?

  業內分析稱,新版退市制度在多個方面強化了退市制度的可操作性,從長期看,對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但是,新規中的“主動退市”這一項並不被看好,因為目前上市指標仍處於稀缺資源的狀態,加上瀕臨退市的公司股價還有爆炒的機會,大股東幾乎不會做出這個選擇。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隨著退市制度的正式推出,藍籌股的春天來臨,垃圾股的末日也已經到來。過去,真正退市的公司不多,隨著新退市制度的推進,今後退市將成常態化。

  註冊制的導入,殼資源價格下降,以後炒作垃圾股、題材股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據中新網證券頻道統計,本周ST板塊累計下跌2.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87

北郵教授炮轟移動聯通電信:你們應該退市不準賺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2/148875.html

i黑馬:運營商的使命已完成,應該退市,禁止盈利。昨日,在北郵工商管理新年論壇上,教授闞凱力大膽預言。不明白為毛,此言一出引來了許多爭論。專家在為老百姓省錢,老百姓為毛還要炮轟他呢?

就黑馬哥本人而言,對闞凱力教授很尊重,他是少數敢說真話的專家。這個觀點至少是有道理的,大家平時用電,四毛多一度電,如果國家電網是一個盈利的公司,可能價格就是5毛、6毛。大家平時也用水,4-5塊一噸,如果自來水公司滿腦子里是錢,那也做不到這個價格。
 
跟水、電一樣,電信也逐漸變成生活基礎設施。尤其當互聯網公司起來後,它只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就是公路的角色。
 
原來運營商沒錢,於是上市,完成了資本積累,現在從老百姓口袋里賺到錢了,這時退市、禁止盈利,大家打電話、發短信、上網的錢也少了。比如去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還有17%的凈利潤,如果禁止盈利,100元的話費,你只需要花83元。大家不開心嗎?

 

當然,這也可能是一個昏招。比如禁止盈利,電信公司失去了創新的根本動力,效率肯定大打折扣。另外,利潤的消失意味著投入的消失,沒有了投入,公司還能繼續前進嗎?

以下為闞凱力演講具體內容:


 
我來談談電信IT業的新常態。今天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我們電信網絡沒有客戶了。
 
真正的為消費者為全社會服務的是互聯網,而電信業、電信網絡、電信運營商它僅僅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或者我們說就是一個公路的角色。真正為消費者為全社會服務的是這些運輸公司,這些互聯網公司。
 
以前電信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因為電信業直接為整個人民經濟服務,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而今天的電信業甚至於都不配稱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了。
 
它是什麽?它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就像電力業一樣,電力業可以說是基礎設施,因為家里面點燈、電燈泡還有,家家戶戶還要用電。家家戶戶要通網絡。但是我們用電信,實際上還不如用電,因為電是點電燈,而我們電信的網絡主要是用來做互聯網使用,所以這樣的話,電信業應該成為公用事業管理,現在剛才呂老師,提出電信運營商很糾結的向誰收錢的問題?它應該是免費的。
 
因為它是一個社會的基礎設施,在從19世紀,比如說電話的開始作為一個電信業的開端吧。亞歷山大貝兒發明了電話,經過了一個多世紀,電信網絡實實在在的道路,我甚至一天不出家門,不能夠一天不上互聯網。所以電信網絡就和我們的城市道路一樣,它應該有國家稅收支持的。然後免費的向全體的公民提供服務。
 
所以我認為,好像咱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還有一些領導還在,我建議考慮由電信運營商退市。他利用資本市場來完成它的資本積累,這個任務也完成了。而且這股民們、股東們該賺的錢也賺到了,所以應該退市了,換句話說就是像自來水公司,自來水公司全世界沒有上市的吧,你就作用基礎公共設施,不能做到不收費,但是至少有一條禁止你盈利。如果自來水公司上市,而且謀求利潤的話?那完了,咱們全都得渴死不可。
 
那麽電信網絡是同樣的,它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了。所以它應該退出股市,然後成為一個全社會的一個基礎設施。比如像電力公司,尤其是配電的公司,它也是壟斷,所以也是
 
嚴格禁止它盈利的。所以我們說國民經濟和信息經濟的未來是屬於互聯網的。互聯網就像蓬勃的朝陽,現在是八點鐘的太陽,而且今後在一百年之後,將把人類代入信息社會,而現在
習近平主席也提出信息經濟,那麽我們整個國家確實必須以信息經濟為核心來考慮問題。
 
說說咱們北郵經管院,我們經管院面臨著一個基本根本性的戰略轉型。回顧我們的歷史,我們80年代以前,是為計劃經濟服務。我們90年代是為壟斷性的電信業服務,郵電部嘛。
 
2000年以來我們是為市場競爭中的電信運營商服務。這個是我們北郵經管院所走過的路程。那麽今天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任務,就是我們北郵經管院又在面臨一次根本性的轉型,也就是
 
我們必須要去電信化。電信運營商都在去電信化了,我們北郵經管院有什麽理由不去電信和,我們要堅定不移的為互聯網服務,這個也是我今天的結論。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54

【超冷門】已退市股票的10倍押寶遊戲 只做拾荒者

http://xueqiu.com/1951776388/36463359
這裡靜悄悄!

這是一個完全被人遺忘的角落,幾十隻股票時而連續天天漲停,時而連續天天跌停,它們就是以400代碼開頭的退市股!它們大部分即將踏上「烏雞變鳳凰」的騰飛之旅,它們大部分將成為未來兩年A股的黑馬,平均漲幅可能在5-10倍。但是,投資退市股是個勇敢者的押寶遊戲,具有極高的投資風險。如何才能正確投資退市股,本文將為球友們一一道來。

(鄭重聲明:退市股的投資有極高風險,對資產重組毫無實戰經驗的球友建議迴避。)

一、何為退市股?

中國有退市公司嗎?年輕的球友一定會這麼問。有的!退市股是一批以「4000XX」打頭的股票,顯示在交易軟件「股轉系統」的「兩網及退市股」板塊中,共有證券51只。

退市股分為1、3、5數字結尾的3種股票,分別對應著每週五交易1天、一三五交易3天、每週交易5天3種交易方式。交易退市股需要到營業部專門開戶,並且還需要和營業部的人說清楚,你開的是老三板退市股的交易賬戶,不存在新三板的500萬開戶門檻。退市股需要在交易軟件全國股轉系統裡面下單買賣。退市股的信息披露和新三板一樣,都在股轉系統(http://www.neeq.com.cn/listingNew_two)。

50多只退市股大部分都是2001年-2006年期間退市的,套牢了100萬股民,許多人被套超過10年。這些退市公司幾乎沒有資產、沒有業務,並且都背負著巨額負債,毫無基本面可言。


註:兩網及退市股裡面有8個兩網股,他們沒有重新上市資格,投資時千萬不要混淆。

二、退市股投資價值何在?


還記得江蘇宏寶、松遼汽車、南通科技、成飛集成這些烏雞變鳳凰、上漲2、3倍的爛殼公司嗎?還記得2014年殼公司股價平均翻倍的景像嗎?還記得徐翔斥資1000多萬,在長油2014年6月退市前大量買入股票嗎?還記得著名主持人張羽、影星陳好在ST黑龍(現在的國中水務)盈利10倍的故事嗎?ST黑龍2007年暫停上市時只有3億市值,2009年恢復上市當天直接漲到30億市值,漲幅10倍。

重組股歷來是A股黑馬輩出的地方,而退市股沒有基本面,沒有技術面,只剩一個「殼」價值。退市股具有四大優勢:

1、殼價值,證監會允許借殼退市股實現借殼上市;

2、市值超小,普遍在2-4億之間,相比A股殼公司20億以上的市值,優勢太明顯了,一旦重新上市,5-10倍的漲幅不在話下;退市股超小的市值,對於借殼方來說等於幾乎沒有借殼成本;(關於這一點,球友@Psyduck43 說得很明白:我三分之一倉位在老三板,去年出新老劃斷政策以後就很少買主板殼了,說個誇張點的比較,400043長興,近似淨殼,市值兩億出頭,主板的000892,純淨殼,市值30億,你要是是重組方你會要哪個殼?而且買退市股還不用擔心退市風險,就算註冊制超預期,股價也不會清零的,前幾年市場對老三板完全沒有借殼預期的時候股價都有現在的一半,對比之下這幾年主板殼價漲了多少?這裡真的是最後的金礦了)

3、超低股價,普遍在1-3元之間,低價股漲幅才大,喜歡玩重組票的股友都明白這點;

4、重組的確定性。投資重組股最大問題是重組時間的不確定,等待的機會成本很高,而退市股由於交易所劃定了3年過渡期,必須在2017年11月前完成,因此可以預計退市股重新上市會在3年內完成。「高收益+高確定性」,退市股簡直就是Bug。

三、退市公司借殼和重新上市政策解讀


「能上能下」是一個健康的股市的標誌,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應當退市,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的已退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證監會為了推行「退市新規」,就必須開放「重新上市」的大門。退市股重新上市的政策實際上是作為退市制度的配套制度而逐漸落地的。

2012年,上交所、深交所根據證監會退市制度改革的精神修改《上市規則》,作為退市制度的配套制度,《上市規則》首次提出和明確「重新上市」的條件和程序,引發退市股從2012年12月初持續上漲至2013年3月初,平均漲幅超過1倍,其中鑫光3漲幅超過3倍。雖然《上市規則》的修訂為退市股重新上市提供了可能,但由於退市股本身無資產、無業績、負債較重,通過自身經營改善從而重新上市毫無可能性,只有引入重組方,實現優質資產注入(賣殼)才能符合條件,但退市股借殼的具體制度還未出台。

直到2014年6月,《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發布,標誌借殼退市公司的政策才真正打開。IPO被否的天瓏移動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籌劃借殼創智5。自此,退市股啟動了6月底至9月份的第一波小行情。

2014年10月17日,交易所發佈的上市規則修訂通知中明確:新《上市規則》生效前已退市的公司,在新《上市規則》生效之日起36個月內申請重新上市的,仍適用原《上市規則(2012)》的規定。這就是所謂的3年過渡期。10月21日,創智5的申請材料被證監會受理。兩件事的疊加,退市股開始了第2波大行情。

2014年12月30日,創智5借殼的申報材料被證監會正式通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獲得了成功。創智5接下來將會向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預計隨著創智5的重新上市,經過調整後的退市股又將有一波新的行情。

四、證監會對退市股借殼的態度


證監會對退市股賣殼重新上市是十分支持的:①早年證監會監管不力,許多公司被大股東掏空,被迫退市,證監會是有責任的,現在給退市股一條重新上市的生路,是對被套10幾年的股民的彌補;②「能上能下」是一個健康的股市的標誌,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應當退市,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的已退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證監會為了推行「退市新規」,就必須開放「重新上市」的大門。③證監會2014年10月底受理了創智5的材料,12月底就審核通過了,審核效率比A股上市公司借殼快幾倍,已經用行動和事實證明了證監會的態度。

但是,為了防止惡炒,證監會刻意避免這方面的宣傳,只是在政策制定和審核上給予支持。

五、退市股重新上市的步驟


第一步是破產重整,同時完成股改,變成淨殼。在這一步,投資者需要向債權人讓渡部分股份。

第二步是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即退市公司被優質企業借殼。

第三步是向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退市公司被借殼後,優質資產被注入,公司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極大改善,符合重新上市的條件。

六、退市股重組進展


從2014年10月開始,大部分退市股已經開始行動並陸續停牌。其中,創智5已經被天瓏移動借殼,2014年12月底已經完成資產過戶;環保1已經公告借殼方為天創盛世數碼;粵金曼1的重組計劃也已經公告借殼方為運城礦業,準備投資建成亞洲最大的鎂礦基地;鑫光3、華信3的重組接近尾聲;國瓷3、托普3、中川3、銀化3、南洋5、托普1、斯達3、鞍一工3、炎黃5、生態5均處於停牌重組中。

50多個退市股接近三分一已經停牌,剩下的預計在2015年也將會有實質性動作,目前買入退市股相當於買入原始股。

七、註冊制的影響分析


註冊制是大勢所趨,將會對殼價值造成較大影響,退市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從目前的信息看,即使推行註冊制,A股的審核標準、上市條件也不會降低,許多無法正常IPO的公司還是需要通過借殼上市。最近的案例就是極好的說明,創業板禁止借殼,沒有殼價值,但萬福生科的控制權還是被資本大鱷買走,公司股價翻了3倍,市值從6億多上漲至20多億。最近還披露了幾個借殼案例,多次借殼未成功的東珠景觀,再次決定借殼宏磊股份。停牌數月的匯源通信,被一家環保公司借殼。說明即使在註冊制如此明朗的情形下,借殼還是有市場的,而退市股超小的市值,超高的性價比,對借殼方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八、如何選股——交易天數、總市值、總負債


       交易天數少是退市股與A股最大的區別,每週交易一天的1日股流動性較差,不易買入和賣出,3日股則流動性較好,而5日股只有南洋5、聯誼5,市值超過10億,不具有投資價值,因此,重點推薦3日股和1日股。所有重組股都只是一個殼,市值越小則漲幅空間越大,負債越少,破產重整時的股份讓渡越少。因此,按照市值小、負債少、交易天數多的原則,依次推薦宏業3、海洋3、精密3、長興1、比特1。

宏業3、海洋3是市值最小的還在交易的3日股,並且負債中的銀行本金只有1-2億,實際負債較少;長興1 則是幾乎沒有負債,並且市值超小;比特1的負債很簡單,主要是欠浙江廣廈的2個億,市值也小,這次股價下跌較多,調整很充分。精密3的負債也較少,這次股價下跌較多,調整很充分。

九、主要風險——股份讓渡風險和重新上市風險


       切記退市股是勇敢者的押寶遊戲,預期收益高,但風險也高,只可少量參與。最核心的風險是退市公司不能重新上市的風險,其次是破產重整中的股份讓渡風險。面對這些風險,只有兩個應對方法:一是控制倉位、組合投資,只將少量倉位投資退市股,並且分散押注多只股票;二是優選股票,務必優先選擇負債少的退市股。


《創智科技推出42億重組計劃 或重返A股》:http://finance.qq.com/a/20140927/008169.htm

(鄭重聲明:退市股的投資有極高風險,對資產重組毫無實戰經驗的球友建議迴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73

【警世鐘】春節上市受詛咒?盤點在春節前後上市又退市的那些倒黴蛋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5/149223.html

i黑馬:不少公司喜歡在春節前後上市,希望能通過春節的喜氣,為公司的發展帶來好兆頭。但春節前後上市真能沖喜嗎?i黑馬抽查了17家從美國退市的科技公司,結果發現,春節前後上市的公司不但沒有沾到好運,反而像被詛咒了,命運坎坷。春節魔咒真的存在嗎?這些春節上市卻慘遭退市命運的公司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文/王方 本刊記者

編輯/余一

\為了調查所謂的春節魔咒,i黑馬抽查了17家從美國退市的科技公司,結果發現,春節前後上市的公司命運果真都不太好,17家公司里,有5家公司退市,分別是TOM在線、國人通信、掌上靈通、亞信、新華悅動傳媒。
 

\TOM在線

上市時間:2004年3月10日

退市時間:2007年9月3日

主營業務:多媒體增值產品及服務,如短信、彩信,WAP等

\十年前那個春節,TOM在線在納斯達克上了市。

當時還是2G通信,用戶上網看什麽,主要由運營商決定,尤其是中國移動。於是,一大波為運營商提供增值服務的SP大火,如TOM在線。2004年3月,TOM集團把在線業務——TOM在線分拆出來,分別在香港、美國上市成功。這是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然而,只是火了僅僅三年即隕落。TOM在線的風險在於太依賴運營商,後者一系列政策變化,使資本對其前景產生懷疑,舉個栗子,2006年,中移動推出所有移動增值服務首月一律免信息費。

2006年,TOM在線股價慘跌。以港股為例,到次年3月時,股價僅1點幾港元,年跌幅為46%。如此低值,大股東看不下去了。9月,TOM在線陸續從香港、美國退市。

掌上靈通

上市時間:2004年3月4日

退市時間:2013年12月31日

主營業務:多媒體增值產品及服務,如短信、彩信,WAP等

\也是十年前那個春節,跟TOM在線同一波、同一個上市地點,掌上靈通也去納斯達克上了市。

它是澆燃SP大火的弄潮兒,首個純粹的手機娛樂門戶網站,也是首個SP概念上市的企業。其業務與TOM在線很像,是曾經納斯達克“短信第一股”。

還是那個原因,對運營商的依賴太大了。2G通信以話音、短信主導,但這個時代很短暫,3G立刻來了:渠道的強勢地位不再,數據業務比重增大。掌上靈通沒定準位置,沒跟上時代。

另外,到2010年時,運營商不跟SP玩了,繞過它們自建平臺,與內容、渠道合作。SP逐漸成為一個價值不大的“中介”。2013年,掌上靈通陷入虧損,股價從最初的14美元,跌至不足2美元。年底,掌上靈通正式退市。

國人通信

上市時間:2006年3月31日

退市時間:2012年4月17日

主營業務:無線通信產品的開發、生產與銷售

\看出來了,這家公司也是為運營商幹活的,客戶主要為移動、聯通、電信,還有一些設備制造商,如華為、中興、愛立信大唐。

上市時很厲害,官方資料稱,是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50強。首日發行價約18美元,但到2008年後,便長期在2-4美元徘徊。而翻看其2009-2011年的財報,收入穩定無異樣。2011年11月,董事會決定不“賣”了,要以3.1美元的價格回購所有股票。次年4月,回購正式完成。

亞信

上市時間:2000年3月3日

退市時間:2014年1月16日

主營業務:為運營商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如 IP、VoIP、寬帶等

\15年前,剛過完春節,亞信在納斯達克上了市,首日股價破100美元,市值達45億美元。現在大家還以10億美金為榮,足見亞信曾經之火爆。

但隨後幾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通信行業處境低迷,再加上海外市場屢遭不順,亞信業績受到沖擊。2010年,亞信集團與國內的聯創科技合並,組建了亞信創聯。

2013年5月,亞信創聯謀求私有化,宣布以每股12美元的價格,被中信資本為首的財團收購,估值8.9億美元,次年1月,亞信正式從美退市。

新華悅動傳媒

上市時間:2007年3月10日

退市時間:2011年3月9日

主營業務:體育賽事和影視節目內容提供商

\上市退市都是春節前後,難道新華悅動傳媒真撞見鬼了麽?

2007年3月10日登陸納斯達克,IPO發行價為13美元。從上市開始,其股價便一路下挫,從13美元跌到0.3美元。由於長期低於1美元,2010年,納斯達克交易所曾兩次發出退市警告。

2011年春節後,新華悅動傳媒股價依然未能突破1美元,正式從納斯達克除名。究其原因,新華悅動傳媒是個傳媒公司,盈利模式主要是廣告,經歷廣告黃金期後,由勝而衰水到渠成。

看到最後不難發現,原來並不存在春節魔咒的問題。這5家公司,有4家主營業務圍繞運營商,依賴性太強,在3G時代又沒轉過來。剩下一家為傳媒公司,在廣告日益衰敗的大背景下退市。

本文記者王方,著重報道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報道,微信wangfangnews。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zzyyanan。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