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分享: 中石油的伊朗平衡術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21/100440648_all.html

 在伊朗戰爭疑雲密佈、美國經濟制裁空前嚴厲的時刻,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9月9日出訪伊朗。這是中國高層領導人今年首次出訪伊朗,隨同前往的還有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他們在伊朗逗留三天,議程之一就是討論中伊雙方的石油合作。當地時間9月11日,中國訪問團在中國駐伊大使館裡,通過視頻觀看了中石油長城鑽井隊在伊朗西南部胡奇斯坦省南阿扎德甘油田,冒著45攝氏度高溫進行的現場作業。

  三四年前,在伊朗油氣領域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還有十幾家,但隨著美國和歐盟對伊朗經濟制裁日趨嚴厲,加上伊朗苛刻的油氣回購合同制約,這些西方的石油公司悉數撤離,最終堅守的中石油成了伊朗最大的外國石油公司。

  中石油在伊朗上游油田開發中舉足輕重。目前中石油在伊朗擁有四個項目,其中MIS項目結束建設並已移交伊方,中石油承包的南北阿扎德甘陸上油田是伊朗最大油田,承包的南帕斯氣田與北帕斯氣田相連,是伊朗最大的海上氣田。

  一個月前,伊朗當地媒體報導了中石油從伊朗南帕斯氣田撤走的消息。伊朗的通訊社邁赫爾稱,中石油已退出伊朗南帕斯海上氣田第11期開發項目,並從靠近南帕斯氣田的中東海灣沿海城市Asaluyeh撤離了工作人員。而據財新記者瞭解,中石油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削減在伊朗的中方工作人員,中石油在伊朗的三個重要項目皆是如此,並不單是從南帕斯撤人。

  至於是否放棄南帕斯氣田,中石油在伊朗下一步將如何行事,一位中石油在伊朗工作人員告訴財新記者,需要中石油派出高層和伊朗方面談判決定。

  一位研究中國油企海外投資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石油對伊朗投資釋放出的信號是「有保有控」的平衡術:對馬上能見效益的項目,保持投資,盡快出產量;對投資大、見效慢的項目,則儘量放緩投資。這種「有保有控」的態度,反映了中石油對伊朗投資的兩難處境。

高層協調有成果

  中石油集團總經理周吉平9月隨高層訪問伊朗時,會見了伊朗石油部長凱瑟米和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裁加拉巴尼。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石油業高層直接接觸後,伊朗方面在中方最在意的兩個方面做出了讓步:南帕斯問題和回購合同條款。中石油最終將撤出南帕斯海上氣田項目,伊朗方面則同意為中石油提供置換區塊;另外在嚴苛的回購合同中,一些不利於中方的條款將得到修改。

  而撤出南帕斯的根本原因, 是中石油的商業考慮。石油收入是伊朗政府財政主要來源,近年來伊朗石油產業飽受投資不足、老油田減產、外國公司紛紛撤離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希望中石油加速勘探開發力度。但南帕斯的合同條件苛刻,且時間緊迫。中石油認為如果按合同投入,商業上會大虧。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南帕斯氣田不同於中石油另外三個在伊項目,它是海上氣田,需要的關鍵設備大多來自歐美國家,而由於歐美對伊制裁,類似天然氣壓縮機這樣的關鍵設備無法運進伊朗,也無法獲得廠家的調試服務。因此,同南帕斯11期工程上一任開發者道達爾一樣,中石油也無奈地選擇了放棄。

又愛又恨的伊朗

  伊朗資源量豐富,競爭程度較低,的確吸引投資者。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伊朗常規石油儲量佔世界總量的11%,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天然氣儲量佔世界16%,僅次於俄羅斯。一個更被業界重視的數字是剩餘可採儲量。伊朗目前原油剩餘可採儲量為208億噸,天然氣剩餘可採儲量為33.1萬億立方米。

  不僅如此,伊朗還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既有豐富油氣資源,又樂於接受外國能源公司投資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就拒絕外國油氣公司投資本國上游區塊。

  另外,與競爭激烈的伊拉克油氣招標市場不同,由於國際社會對伊朗制裁,美歐日石油公司如殼牌、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爾、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等,均先後撤出了伊朗。老牌國際石油公司的紛紛退出,留給新來者難得的市場機會。2009年中石油在伊朗連續斬獲了三份大單,奠定了中石油伊朗排名第一外國石油公司的地位。

  2009年1月,中石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簽署了一份17.6億美元的協議,計劃分兩階段開發北阿扎德甘油田。同年7月,中石油從道達爾手中接管其在南帕斯氣田的權益,成為第11期項目的開發者,合約價值47億美元。8月,中石油又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價值25億美元的南阿扎德甘油田合作備忘錄。再加上2004年獲得的MIS油田年產100萬噸項目,目前中石油在伊朗共有四個項目。不過,伊朗上游油氣領域普遍實行的回購合同合作方式,讓包括中石油在內的承包方叫苦不迭,多位在伊朗工作的中國石油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抱怨「在伊朗做商務實在太難了」。

  所謂回購合同模式,是伊朗政府於1997年底進行42個區塊公開招標時首次推出的規則,一直沿用至今。在回購合同中,中石油做總承包,按照合同約定先期投入建設油氣田,達到伊朗方面的標準後才能收回投資,且後期油氣田收入與中石油無關。

  根據財新記者多方瞭解,伊朗回購合同遭致抱怨源於兩個明顯的風險點。

  第一,伊朗方面給承包商的工期一般比較緊張。工期內,承包商必須完成相應的工作量和義務投資,但由於合同規定設備採購等承包商行為都需要伊朗政府批准,而伊朗政府審批速度緩慢,成為承包商不可控因素,合同執行超出預定開發週期是常態。第二,在回購合同下,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對承包商採購有嚴格控制權,比如材料和服務供應商的名單都需要審批,與伊拉克實行的服務合同相比,中國公司受到很大限制。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CPECC)伊朗分公司合同工程師張浩在一篇論文中提及了回購合同的風險。2004年2月,日本國際石油公司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開發阿扎德甘油田合同,總投資28億美元,原計劃2007年投產,可是日本隨後撤資。張浩表示,外界一般認為是美國製裁所致,但實際原因可能是資本成本超出預期太多,項目不具有經濟性。

  儘管如此,伊朗對中國石油公司仍有經濟吸引力。據在伊朗做過石油商務合同的人士介紹,中石油等中國石油公司投資伊朗的目的無非有二:一是賺合同規定的利潤,中石油內部估計伊朗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大概14%左右;二是在國內油田產出困難時,把服務隊伍拉出國門找活幹。目前在伊朗活躍的中國服務商有長城鑽探、西部鑽探、大港鑽探等,都是中石油的嫡系隊伍。

  一位外資石油公司中層人士曾表示,跨國石油公司和專業服務公司合作,不用養隊伍,但中國國家石油公司不同,保證就業是重要任務,這點是外國公司難以想像的。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知情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目前伊朗方面已同意修改回購合同中不利於中方的一些關鍵條款,如需要伊朗審批的條款、對承包商採購活動限制的條款等,未來這些將被納入南北阿扎德甘的合同中。

美國製裁陰影

  今年7月31日,美國宣佈任何持有中國崑崙銀行賬戶的國際金融機構必須在10天之內關閉賬戶。美國財政部稱,崑崙銀行向被列入美國製裁名單的伊朗銀行提供了金融服務,包括開立賬戶、進行轉賬和兌付信用證。

  美國此舉是基於其對伊朗單方面制裁採取的行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美國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準則」。崑崙銀行發佈公告稱:「崑崙銀行各項金融業務堅持正常、公開和透明的商業原則,完全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和我國的法律法規。目前,崑崙銀行各項業務均正常辦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目前中國與伊朗之間的出口信用證業務,基本由崑崙銀行作為通知行。崑崙銀行前身為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2009年4月被中石油集團收購,次年更名。今年3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宣佈,終止被歐盟制裁的伊朗銀行通過其網上交易系統跨境匯兌。SWIFT系統在國際金融服務市場佔壟斷地位,中國主要銀行亦已加入SWIFT,這使中伊兩國金融往來備受影響。

  由於西方設備被禁運伊朗,外界一般認為伊朗面臨諸如鑽機設備短缺的困境。但據在伊朗做油田服務的中方公司人士介紹,設備禁運對伊朗開發陸上油田影響不大,反而為中國設備出口伊朗提供機會,比如中石油長城鑽井在南阿扎德甘使用的電動鑽機就是中國產的。但上述人士也提到,一些中國設備廠商因為要開拓美國市場,取捨之間也不得不放棄伊朗市場。

  據財新記者瞭解,美國此番要求美國金融機構斷絕與崑崙銀行的往來,實際上對崑崙銀行的伊朗結算業務並不能構成實質性打擊。而中伊兩國之間原油貿易量下降,才是最令人擔憂的趨勢。

  今年7月1日美歐對伊朗制裁生效後,運載伊朗原油的油輪得不到美歐保險公司的承保——他們主要承保油輪兩個關鍵險種船殼險和油污險,很多國家的油輪因此不願意運輸伊朗原油。

  目前中伊兩國原油貿易運輸主要依靠伊朗油輪,中國油輪少有參與。今年年初中國船東互保協會還表示,停止為運輸伊朗原油船隻提供損失補償險。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是中國主要船險承包人之一,成員包括中外運和中國遠洋。

  受油輪保險制裁打擊,伊朗原油出口急降,8月出口量約為90萬桶/日,不到六個月前的一半。如果中伊兩國原油貿易量繼續萎縮,伊朗方面可提供給崑崙銀行的美元就會相應減少,中國公司能從崑崙銀行獲得的設備款、服務報酬,甚至承包商投資的回收都會受限。理論上說,中伊的資金往來如果不用美元或歐元結算,美國和歐盟的金融制裁就無法起作用。但不用美元或歐元,中國公司也很難接受正快速貶值的伊朗貨幣里亞爾,剩下惟一的選擇就是人民幣。

  一位中石油內部人士曾向財新記者表示,中石油高層曾與伊朗政府商議中伊貿易用人民幣結算。據其設想,由於中國在伊朗上游有大量投資要回收,同時伊朗每年又有約3000萬噸的原油運到中國,理論上雙方完全可以繞開美元或歐元,用人民幣來結算。但這個設想,需要中伊雙邊金融結算體繫上軟硬件的雙重建設,非中石油一己之力能達成。

戰略突破兩伊

  按合同額計算,中國對伊朗上游油氣田的合同規定投入額在100億美元左右。 截至2012年6月,中石油對伊朗的累計投入為10億美元左右,目前已回收五分之一。中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風險不容小覷。南蘇丹即是前車之鑑。由於蘇丹與南蘇丹之間的戰事,中石油在南北蘇丹邊境線上苦心經營十幾年的油田1/2/4區塊遭到很大打擊。周吉平在今年香港中石油股份公司年報的投資者會上談到海外投資時特別強調,未來中石油將努力識別風險、重視風險。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是說政治風險高的地方,中國公司就不能去。事實上,由於中石油進入蘇丹的時機較早,目前中石油對蘇丹的上游投資已經全部回收,「即使現在南蘇丹的中石油設施全都打爛了,中石油也不虧。」

  國際能源行業著名分析家、《石油大博弈》作者丹尼爾·耶金在9月18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亦表示,對中石油投資政治風險高的區域表示理解。在他看來,石油公司需要多樣化投資組合,既要投資蘇丹這樣高風險高回報的國家,也要投資加拿大這樣政治穩定的國家。

  但耶金同時強調,伊朗問題與蘇丹問題不可同日而語,蘇丹更多是宗教、種族衝突,而伊朗問題涉及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現在伊朗核危機局勢對國際社會是很大挑戰,沒有容易的解決方法。

  對於中石油在伊朗的利益,耶金指出,中石油在中東的利益並不僅僅是在伊朗,而是區域性的。比如在伊拉克、在沙特阿拉伯,中國也有很強的石油利益。但很明顯,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都對伊朗核問題深感不安,因此中石油需要通盤考慮在中東的利益平衡。

  不過,即使在戰爭陰云密佈,回購合同苛刻,油田產量暫時還難以實現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下,中石油內部人士仍表示,伊朗從戰略上是不能放棄的。

  據他介紹,截至2010年年底,中石油海外權益產量為5000萬噸,未來五年目標是翻一番,因此中石油尋找戰略突破口的任務非常緊迫。在中東地區,戰略突破口就是伊拉克和伊朗。在中石油官方宣傳中,伊拉克的艾哈代布、哈法亞、魯邁拉三大油田和伊朗的北阿扎德甘被中石油列為其「3+1」的四大中東重點項目。目前,北阿扎德甘已經啟動一期產能建設,南阿扎德甘潛力巨大,僅一期產能建設就有1600萬噸/年。

  總體看來,在伊朗問題上,中石油採取了一種務實堅忍的態度,他們並沒有被美國製裁所嚇跑,而是權衡利弊,對具體項目「有保有控」,爭取有利於中方的合同條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61

【天下遠見】伊朗的「人體器官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083

人體器官移植,是指運用醫學技術手段摘取捐獻者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內以代替病損器官(或組織)的過程。這一技術的誕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數字表明,到2003年,全球器官移植總數已達到936萬例。器官移植對於人類已經不再陌生,而器官移植也已經納入公眾談資和視野當中。

雖然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應用愈發廣泛,但供體器官來源不足,卻成為這項新技術的瓶頸。對此困境,學界多主張以「政府主導下的器官捐贈補償機制」進行解決,而伊朗,正是世界上實行此制度的唯一國家。

1965年時,伊朗開始採用血液透析法治療腎病,由於資源有限,55歲以上的患者被排除在治療計劃之外。透析對任何一個國家的醫保經費都是沉重的負擔,如2005年時,美國腎病患者花掉了政府210億美元,佔到聯邦衛生支出的6.5%。

1967年時,伊朗進行了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如何促進器官移植便成了首要任務。於是在1988年時,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終於被批准,隨後,腎移植數量大幅增加,到了1999年時,伊朗成為了全世界唯一消滅了腎臟移植等待名單的國家。

就此,美國醫療政策專家John Goodman認為美國需要向伊朗學習。在美國,每天都有約十多人因無法及時接受器官移植而死亡。據美國器官共享聯合網絡2009年8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共有103363名等待接受捐獻器官的患者,但在2009年1-5月期間,美國僅有6009人捐贈了器官。

實際上不止是美國,全球其它國家都存在嚴重的器官危機,即便是實行「預先默認同意」制度(即假設每個人都是捐贈者,除非他主動提出不加入捐贈)、在世界器官移植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西班牙,其每百萬人口中也只有32位屍體捐贈者,要知道這個比例還是位於歐盟國家之首的。截至2011年底,西班牙仍然還有5484人在排隊等待接受器官移植。

那麼,伊朗的「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究竟是如何消除供應器官不足的呢?由腎病患者組成的「透析與移植患者聯合會」(DATPA)擔任整套系統的核心。患者如果無法從親屬處獲得腎臟,則由DATPA尋找合適供體。願意等的人可以等待屍體腎源,等不及的可以去首都德黑蘭,在位於市中心的腎臟病患關懷慈善協會(CASKP)周邊的區域,賣腎廣告多如牛毛。

接下來,DATPA將會為患者匹配合適的腎源,合適的話將擇機進入手術階段。手術後,政府將對有償捐獻者提供1200美元的補償和一年左右的健康保險,患者也會付一筆錢。如果患者比較貧窮,特定的慈善組織將給予捐獻者2300-4500美元的補償。

這套看似簡單的系統實際大有文章。免費中介DATPA將患者與捐獻者分隔開來。此外,透析、徵集、移植手術、術後抗排異藥物和術後康復的所有費用都會由政府來承擔,移植團隊均屬於大學的附屬醫院,開銷由政府支付,這些設定旨在降低窮人移植器官的門檻。而伊朗器官移植協會也會全程監督移植事宜,為了讓市場可控,患者給捐獻者的補償費用並非雙方私下商定,而是由DATPA協調而成。

伊朗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並未出現明顯的不公平問題,據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在器官接受者中,有50%是窮人,36%是中產階層,13%為富豪。對於大多數國家在「利他行為」的倫理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器官捐贈制度,以及那些唯道德論者而言,這不啻於一記打擊,就連已經教育和呼籲「無償捐獻」、「利他捐獻」三十多年的美國,仍有太多的人因等不到器官而遺憾地離開人間。器官短缺則必有器官黑市和器官移植旅遊。

總之,這個由國家財政支持,嚴格監管的有償器官市場帶來了比較理想的結果。目前,伊朗不僅已經沒有腎移植等候名單,還有超過50%的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因為器官移植而重獲新生。

除了伊朗外,新加坡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也正在籌劃中。世界衛生組織在《保住腎臟》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不能充分利用腎捐獻所具有的潛力,這方面的代價是人為造成的。」

【點評者說】器官移植市場涉及器官供給,由於在市場交易中自願供給方往往是窮人,這就帶來了倫理問題,反對者認為窮人沒有損害自己健康的權利,市場交易器官「越界」,因此必須否定買賣雙方的交易權。不過白市不存在,可不意味著黑市不存在。也許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有望解決器官供給問題,雖然又會有新的倫理問題,但總比窮人賣腎的情感衝擊要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5

美官員稱伊朗黑客入侵美能源公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67

WSJ消息稱美國前任及現任官員稱,伊朗黑客對美國企業的網絡攻擊已經升級,入侵併監視能源公司的電腦網絡。

一名前任官員表示這些黑客的攻擊非常令人擔憂。

「在最新一輪網絡攻擊中,伊朗黑客入侵了能源公司的控制系統軟件,這使得他們能夠在未來干擾或摧毀這些系統。」

對此,美國官員警告稱,伊朗的行為正接近挑起美國的報復。

一位美國官員表示,

「這些黑客代表著伊朗政權。我們會密切關注他們的動態。到目前為止,他們所作的一切我們已經注意到了。他們應該小心了。」

美國稱伊朗黑客的這輪網絡攻擊得到了伊朗政府的直接支持,攻擊對象主要是油氣公司的控制系統,電力公司最近也成為了被攻擊的目標。控制系統負責管理重要的基礎設施,控制著油氣或電力輸送、系統開關和其他重要功能。

理論上,操縱控制系統就可以刪除重要數據或關閉重要的安全設施。

美國現任及前任官員不願透露被黑客攻擊的能源公司名稱以及數量。這些官員也沒有透露伊朗政府與這些黑客攻擊有關的詳細證據。但一位美國前官員稱,美方有技術證據表明能源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與伊朗有關。

事實上,美國先前早已推出針對伊朗網絡攻擊的軟件,「The Stuxnet worm」:第一個專門針對基礎設施如發電站的已知病毒,用於破壞伊朗核設施。紐約時報2011年曾發表文章稱,2010年伊朗南部的一個發電廠以及其他工業都一直遭該病毒軟件的攻擊,並導致伊朗的濃縮鈾離心機被破壞。

伊朗官員則否認與黑客攻擊有關。伊朗駐聯合國代表Alireza Miryousefi表示,雖然伊朗一再成為由某些國家政府支持的網絡攻擊的目標,但伊朗從未對這些非法網絡攻擊進行報復。

目前雖然沒有證據顯示這些能源公司出現數據洩露及業務中斷等問題。但是美國官員擔心黑客只是出於偵察階段,但在未來或有所行動。近幾個月,美國遇到了一連串網絡黑客攻擊。網絡專家認為,美國電力行業被黑客攻擊風險極高。目前,美國議員們正在加緊對電力部門施壓以加強網絡安全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00

解讀伊朗第11屆總統大選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38

伊朗兩名強硬保守派總統候選人Mohammad-Baqer QalibafSaeed Jalili在德黑蘭市中心舉行大型競選集會,為爭奪下屆總統寶座做最後的拚搏。

金融時報報導稱,作為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Saeed Jalili在選舉前達到集會現場並發表講話。他呼籲選民通過抵抗來瓦解「敵人」在核問題上向伊朗施加的壓力,並稱這是伊朗擺脫當前困境的最現實途徑。

在兩公里外的巴勒斯坦廣場,約萬名支持者參加了德黑蘭市長Mohammad-Baqer Qalibaf的競選集會。支持者齊聲稱讚Qalibaf是一個實幹家。Qalibaf在講話中嚴厲批評內賈德總統的經濟政策,承諾若當選總統將不會讓「管理不善奪走年輕人的未來」。(下圖為伊朗大選專為伊斯蘭婦女設置的投票區)

伊朗第11屆總統選舉於今日舉行,目前只剩下6名總統候選人。其中,現任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兼首席核談判代表Saeed Jalili和現任德黑蘭市市長Mohammad-Baqer Qalibaf最引人注目外,溫和保守派候選人、前首席核談判代表Rohani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華爾街見聞將會全程跟進,解讀伊朗大選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abc新聞總結伊朗此次總統選舉所面臨的主要國內和國際問題

1.核問題

自去年開始的四輪會談,伊朗與談判小組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德黑蘭與西方一直處於僵持的局面。但國際媒體和分析師指出,無論誰當總統,伊朗外交政策和核談判立場都不會變。

首席核談判代表Saeed Jalili和前首席核談判代表Rohani風格迥然不同。前者姿態強硬,要求西方國家解除制裁;後者曾於2003年至2005年擔任核談判代表,採取的是實用主義立場,認為好鬥無益於伊朗人民。另一候選人Qalibaf也支持伊朗發展核計劃,但並沒表明今後與西方國家談判將採取何種策略。

2.制裁

因為談判的僵持,以美國和歐盟為首的國際制裁也在大幅增加。近年來,針對伊朗至關重要的石油出口制裁已經擴展到限制其進入全球金融網絡貿易支付。這是的伊朗主要外匯儲備削減一半以上。同時美國欲從7月1日起對伊朗進行更為嚴格的制裁,限制其他國家用實物黃金換購伊朗石油。但伊朗領導人稱,他們可以抵抗這些制裁,繼續國內石油生產和銷售。

3. 伊朗國內改革

目前三位優勢明顯的候選人中,僅有Rohani作為改革派唯一支持候選人。但他要想衝出保守派候選人的重重包圍並非易事。

Rohani將面對Qalibaf和Jalili的挑戰。Qalibaf是兩伊戰爭英雄,並以實幹之風頗受城市選民青睞;後者從2007年任核談判代表,深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器重與信任。

分析師認為,Rohani幾乎不可能在首輪獲得半數選票,即使進入第二輪,屆時所有保守派將共同支持一名候選人,Rohani作為改革派唯一支持候選人的優勢將消失。

4. 區域作用

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對於伊朗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如果沒有阿薩德,伊朗將會失去其在該地區的主要阿拉伯盟友。同時也會失去黎巴嫩作為其戰略防禦縱深。伊朗伊斯蘭革命領袖的高級顧問Yahya Rahim Safavi曾公開強調,黎巴嫩和敘利亞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戰略防禦縱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在地區擁有重要的地緣政治,鑑於此,從古至今一直遭到外國敵人們的覬覦。如果有一天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向伊朗發動軍事襲擊,黎巴嫩真主黨將對該政權予以強有力的回擊。

大選開始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首都的投票站投下首張選票。哈梅內伊同時發表了講話,回擊美國對伊朗大選的批評。路透社消息稱,哈梅內伊當天發表全國講話號召伊朗民眾儘早前往投票站投票,稱伊朗人民將創造一個新的政治時代。哈梅內伊同時回擊了美國對於伊朗大選的批評。他表示,有些美國官員聲稱,他們將不會承認此次伊朗大選,但是美國所不認同的伊朗大選正在進行,伊朗人民將根據自己的利益作出選擇。

據WSJ消息稱,目前通過競選期間民意調查反饋的信息來看,現任德黑蘭市長Qalibaf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具有顯著的支持力度。在競選期間,伊朗人表示,他們正在尋找一個可以解決國家經濟問題的領導人,同時對於擴大個人權利以及伊朗與世界其他地區關係正常化也是伊朗人民的訴求。

金融時報評論稱,經濟問題成為伊朗選民頭號關注的問題。去年以來,美國和歐盟加緊制裁使得伊朗經濟迅速惡化。伊朗國內通貨膨脹目前超過30%,本國貨幣里亞爾貶值超過50%。

在投票延長5個小時後,此次大選投票程序宣告結束。根據伊朗內政部公佈的數據,伊朗設有約6萬個投票站,全國約有5050萬名選民參加投票,預計選舉結果將在15日計票結束後公佈。根據伊朗選舉法規,在選舉中獲得超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如果在首輪選舉中無人得票率過半,則得票數居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

據悉,選舉期間,伊朗重點審查某些網站,如Google, Facebook以及Twitter。伊朗同時完全切斷該國互聯網連接。但CNN消息稱,數以千萬計的伊朗人的Gmail郵件已經受到黑客攻擊。

據Kaspersky實驗室高級研究員Roel Schouwenberg稱,在過去的三週裡,他們發現伊朗地區活躍著一個釣魚軟件。這個軟件向伊朗互聯網用戶發出消息顯示提供Google的鏈接,用戶可以更改賬戶設置。如果用戶點擊這個鏈接,該軟件則會提供一個假冒的Google登陸網頁,黑客就可以憑此輕鬆獲得用戶信息。 Schouwenberg 同時表示,目前已有數萬計的伊朗Google用戶收到選舉非常有「針對性」的廣告宣傳,同時還有一些詐騙郵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80

解密文件中CIA首次承認介入1953年伊朗政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539

伊朗首相默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sadegh)的政權被推翻60年後,在一份解密文件中CIA承認,CIA介入了伊朗1953年的政變。

CNN報導,獨立研究機構國家安全檔案研究所週一公開了這一文件,稱這一解密文件被認為標誌著CIA首次正式承認介入伊朗1953年的政變。

這一文件來自於1970年代中CIA內部記錄伊朗的歷史文件,該文件描述了CIA是如何推翻摩薩台的細節信息。該文件於2011年解密,根據《信息自由法》,這份文件被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小組拿去研究。

根據研究該文件的編輯Malcom Byrne指出的一條關鍵線索,CIA描述了相關的細節,「推翻摩薩台(Mossadeq)和他的國民陣線內閣的軍事政變由CIA指導,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行動,由美國政府的最高層構思和批准。」這份文件寫道,其中對摩薩台的名字拼寫做了改變。

雖然美國在伊朗政變中的角色早就為人所知,但這可能是CIA首次正式承認這一事實。

2009年奧巴馬總統在開羅的一次演講中,曾經承認美國介入了伊朗的政變,奧巴馬說,「在冷戰中期,美國在推翻民選伊朗政府的政變中發揮了作用。」

2000年,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也說到了這次干預。同年,NYT刊登了據說是1954年CIA關於這次政變的書面記錄。

摩薩台於1951年出任伊朗民選首相,上台後,摩薩台推動把伊朗石油業國有化。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摩薩台的行動引起了美國和英國的強烈不滿,而這對蘇聯來說卻是個勝利。

在與伊朗談判失敗後,美國開始擔心「伊朗是鐵幕後真正的危險」。

「如果伊朗真的將石油業國有化,這將是蘇聯在冷戰中的一個勝利,而對西方來說,這是他們在中東的一個巨大的失敗。」伊朗政變的主要策劃者Donald N.Wilber在幾個月內寫道,「TPAJAX計劃的目的就是讓摩薩台政府倒台,重新恢復伊朗國王的威望和權力。」

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政變,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摩薩台,並在軍情六處授意下由伊朗將領法茲盧拉·扎赫迪(Fazlollah Zahedi)接任首相。這次政變的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根據伊朗歷又被稱為「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

政變後,摩薩台在獄中渡過三年,接著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44

伊朗核談判的四大背景因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868

儘管10日凌晨結束的日內瓦伊核問題六方會談未能達成外界期待已久的臨時協議,但西方和伊朗的關係逐漸出現回暖跡象,伊朗也已顯著放緩核設施建設。

雙方將於12月繼續進行下一輪對話。這場談判的難點究竟何在?哪些因素左右著談判的進程?金融時報撰文分析了伊朗談判背後的四大背景因素:

1、從地緣政治影響上看,伊朗繼續發展核武將引發中東軍備競賽。金融時報提到:

「德黑蘭一旦獲得核武器,不僅危及到中東,而且會危及到國際安全。這極有可能一場核軍備競賽,沙特、土耳其、埃及等國將捲入其中。核不擴散協議將被打破。未來在發生地區性衝突,以色列很可能會先發制人使用核武器,整個中東地區將陷入冷戰的陰云下。」

2、從研究進度上看,伊朗距最終研發出核武器尚有一段距離,國際社會還有時間制止。

「伊朗目前已經掌握了核燃料循環技術,這距最終造出核武器還有多遠?各方機構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以色列認為這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而歐盟機構則相對輕鬆,認為德黑蘭距最終造出武器還有至少兩年時間。西方外交人士普遍認為,哈梅內伊尚未越過決定性的一步。國際社會可以通過有效的手段阻止其研發出核武器。」

3、從干預效果上來看,轟炸和制裁只能延長伊朗的研發時間,但徹底終止該進程仍需通過和平的方式循循善誘:

「內塔尼亞胡善用的轟炸和美國長期以來的制裁併不能真正讓國際社會感到放心,這些只能一定程度上延長……轟炸非但無法炸掉知識和技術,而且會加強伊朗獲得核武的決心。德黑蘭當局會認為,只有像北朝鮮那樣獲得核武時,他們才可能安全……國際社會最大的希望在於,作為對放鬆制裁的回報,伊朗做出判斷,認為在越過關鍵的一步之前停下來會更加合適。換句話說,唯有伊朗在權衡之後覺得對其有利時,才會真正停止發展核武。」

4、從伊朗國內形勢來看,新上台的魯哈尼政府面對長期制裁下蕭條的經濟形勢,有意願與國際社會進行談判。

「並不是說新總統魯哈尼沒有前任強硬,只是他更懂得權衡……基於這一點……伊朗和美國打破了30年的僵局,坐到了談判桌前……開放政策,讓伊朗重回國際大家庭。雖然沒有人能保證這一策略能促使第二輪談判時順利達成協議,但是,借用英國一句老話,這是目前最優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88

歷史性限制伊朗核項目協議:你應該瞭解的要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71

11月24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就限制伊核計劃並放寬對伊制裁達成協議。協議自稱,

對伊朗核項目的介入監控和透明度前所未有。

西方國家官員稱,這份協議將制止伊朗繼續發展核項目,打擊伊朗建立核設施關鍵組成部分,對伊進行監控,使伊朗生產武器用核燃料的時間延長。

伊朗稱,協議打破了經濟制裁,表明國際社會認同伊朗追求開發民用核項目。

協議賦予雙方哪些權利?讓我們看看華爾街日報歸納的協議要點:

鈾濃縮

   · 伊朗承諾終止所有提取純度5%以上濃縮鈾的活動。

   · 伊核問題六國承認伊朗人民有權使用和平用途的核能源。

鈾庫存

   · 伊朗將開始將目前存貯的純度20%濃縮鈾轉變為無法適用於武器的氧化物,或者降低其純度。

華爾街見聞註:純度達到20%即可用於武器,原子彈需要的核原料純度達到90%。

   · 伊朗不得增加低濃縮鈾。

離心機

   · 可生產純度高於5%的濃縮鈾的離心機都將停工。

   · 伊朗不會安裝任何新的離心機,不會用新設備替代老設備。伊朗不得增加國內濃縮設施數量。

   · 如長期談判破裂,伊朗不會大批裝備可迅速使用就位的離心機。

審查

   · 對進行和濃縮作業的納坦茲(Natanz)研究發展基地與福爾多(Fordow)地下基地,將增加審查頻率,首次由每週檢查改為每日檢查。新增檢查地區包括離心機生產場所、鈾礦和鈾冶廠,檢查還將收集阿拉克(Arak)重水核反應堆的信息。

   · 伊朗同意與聯合國觀察機構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達成協議。應該協議要求,伊朗將提供更多的信息,披露核反應堆及生產場所相關計劃。

阿拉克核反應堆

   · 實施中期協議期間,該核電站不會進一步開展工作。

   · 實施中期協議期間,伊朗不會開始拆除阿拉克反應堆,今後也不會拆除。

制裁

   · 實施中期協議期間解除的對伊制裁合計規模相當於60-70億美元.

   · 如要進行人道活動,伊朗會得到更好的渠道動用自己的資金。

   · 伊朗出口石化產品的制裁暫停。

   · 伊朗交易黃金及其他貴金屬的制裁暫停。

   · 大多數影響伊朗汽車業的制裁暫停。

   · 對一些飛機零部件的制裁解除,包括保證航空安全的零部件,但不包括軍用雷達使用的部件。

   · 解除一切對伊朗購買醫療設備的資金限制。西方國家將監督這類採購,以保證設備來自得到認可的公司,並非動機可疑的公司。

   · 所有解除制裁的規定都是短期的有限解除,均可撤銷。銀行和石油的核心制裁都將維持不變。如伊朗未履行承諾,則任何解除規定都會撤銷。

新制裁

   · 如伊朗違反協議規定,西方國家保留施加新制裁的權力。

「突襲」效果

西方官員稱,實施中期協議後,如伊朗迅速生產武器級材料所需的時間將從幾週延長到幾個月。

這意味著伊朗擁有的高純度濃縮鈾和離心機更少了,面對的審查員更多了,國際社會將得到更多的時間和必要手段發起突然襲擊。


以下為白宮發佈的核協議內容:

First Step Understandings Regarding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The P5+1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facilitat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has been engaged in serious and substantive negotiations with Iran with the goal of reaching a verifiable diplomatic resolution that would prevent Iran from obtaining a nuclear weapon.

President Obama has been clear that achieving a peaceful resolution that prevents Iran from obtaining a nuclear weapon is in America's national security interest. Today, the P5+1 and Iran reached a set of initial understandings that halts the progress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rolls it back in key respects. These are the first meaningful limits that Iran has accepted on its nuclear program in close to a decade. The initial, six month step includes significant limits on 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begins to address our most urgent concerns including Iran's enrichment capabilities; its existing stockpiles of enriched uranium; the number and capabilities of its centrifuges; and its ability to produce weapons-grade plutonium using the Arak reactor. The concessions Iran has committed to make as part of this first step will also provide us with increased transparency and intrusive monitoring of its nuclear program. In the past, the concern has been expressed that Iran will use negotiations to buy time to advance their program. Taken together, these first step measures will help prevent Iran from using the cover of negotiations to continue advancing its nuclear program as we seek to negotiate a long-term,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hat addresses al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cerns.

In return, as part of this initial step, the P5+1 will provide limited, temporary, targeted, and reversible relief to Iran. This relief is structured so that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sanctions regime, including the key oil, banking, and financial sanctions architecture, remains in place. The P5+1 will continue to enforce these sanctions vigorously. If Iran fails to meet its commitments, we will revoke the limited relief and impose additional sanctions on Iran.

The P5+1 and Iran also discussed the general parameters of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that would constrain Iran's nuclear program over the long term, provide verifiable assuranc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at Iran's nuclear activities will be exclusively peaceful, and ensure that any attempt by Iran to pursue a nuclear weapon would be promptly detected. The set of understandings also includes an acknowledgment by Iran that it must address all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 which Iran has long claimed are illegal – as well as past and present issues with Iran's nuclear program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This would include resolution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possible military dimension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including Iran's activities at Parchin.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Iran must also come into full compliance with its obligations under the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NPT) and its obligations to the IAEA. With respect to the comprehensive solution, nothing is agreed until everything is agreed. Put simply, this first step expires in six months,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 acceptable end state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our P5+1 partners.

Halting the Progress of Iran's Program and Rolling Back Key Elements

Iran has committed to halt enrichment above 5%:

· Halt all enrichment above 5% and dismantle the technical connections required to enrich above 5%.

Iran has committed to neutralize its stockpile of near-20% uranium:

· Dilute below 5% or convert to a form not suitable for further enrichment its entire stockpile of near-20% enriched uranium before the end of the initial phase.

Iran has committed to halt progress on its enrichment capacity:

· Not install additional centrifuges of any type.

· Not install or use any next-generation centrifuges to enrich uranium.

· Leave inoperable roughly half of installed centrifuges at Natanz and three-quarters of installed centrifuges at Fordow, so they cannot be used to enrich uranium.

· Limit its centrifuge production to those needed to replace damaged machines, so Iran cannot use the six months to stockpile centrifuges.

· Not construct additional enrichment facilities.

Iran has committed to halt progress on the growth of its 3.5% stockpile:

· Not increase its stockpile of 3.5% low enriched uranium, so that the amount is not greater at the end of the six months than it is at the beginning, and any newly enriched 3.5% enriched uranium is converted into oxide.

Iran has committed to no further advances of its activities at Arak and to halt progress on its plutonium track. Iran has committed to:

· Not commission the Arak reactor.

· Not fuel the Arak reactor.

· Halt the production of fuel for the Arak reactor.

· No additional testing of fuel for the Arak reactor.

· Not install any additional reactor components at Arak.

· Not transfer fuel and heavy water to the reactor site.

· Not construct a facility capable of reprocessing. Without reprocessing, Iran cannot separate plutonium from spent fuel.

Unprecedented transparency and intrusive monitoring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Iran has committed to:

· Provide daily access by IAEA inspectors at Natanz and Fordow. This daily access will permit inspectors to review surveillance camera footage to ensur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This access will provide even greater transparency into enrichment at these sites and shorten detection time for any non-compliance.

· Provide IAEA access to centrifuge assembly facilities.

· Provide IAEA access to centrifuge rotor component production and storage facilities.

· Provide IAEA access to uranium mines and mills.

· Provide long-sought design information for the Arak reactor. This will provide critical insight into the reactor tha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available.

· Provide more frequent inspector access to the Arak reactor.

· Provide certain key data and information called for in the Additional Protocol to Iran's IAEA Safeguards Agreement and Modified Code 3.1.

Verification Mechanism

The IAEA will be called upon to perform many of these verification steps, consistent with their ongoing inspection role in Iran. In addition, the P5+1 and Iran have committed to establishing a Joint Commission to work with the IAEA to monitor implementation and address issues that may arise. The Joint Commission will also work with the IAEA to facilitate resolution of past and present concerns with respect to Iran's nuclear program, including the possible military dimension of Iran's nuclear program and Iran's activities at Parchin.

Limited, Temporary, Reversible Relief

In return for these steps, the P5+1 is to provide limited, temporary, targeted, and reversible relief while maintaining the vast bulk of our sanctions, including the oil, finance, and banking sanctions architecture. If Iran fails to meet its commitments, we will revoke the relief. Specifically the P5+1 has committed to:

· Not impose new nuclear-related sanctions for six months, if Iran abides by its commitments under this deal, to the extent permissible within their political systems.

· Suspend certain sanctions on gold and precious metals, Iran's auto sector, and Iran's petrochemical exports, potentially providing Iran approximately $1.5 billion in revenue.

· License safety-related repairs and inspections inside Iran for certain Iranian airlines.

· Allow purchases of Iranian oil to remain at their current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levels – levels that are 60% less than two years ago. $4.2 billion from these sales will be allowed to be transferred in installments if, and as, Iran fulfills its commitments.

· Allow $400 million in governmental tuition assistance to be transferred from restricted Iranian funds directly to recognize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ird countries to defray the tuition costs of Iranian students.

Humanitarian Transactions

Facilitate humanitarian transactions that are already allowed by U.S. law. Humanitarian transactions have been explicitly exempted from sanctions by Congress so this channel will not provide Iran access to any new source of funds. Humanitarian transactions are those related to Iran's purchase of foo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medicine, medical devices; we would also facilitate transactions for medical expenses incurred abroad. We will establish this channel for the benefit of the Iranian people.

Putting Limited Relief in Perspective

In total, the approximately $7 billion in relief is a fraction of the costs that Iran will continue to incur during this first phase under the sanctions that will remain in place. The vast majority of Iran's approximately $100 billion in foreign exchange holdings are inaccessible or restricted by sanctions.

In the next six months, Iran's crude oil sales cannot increase. Oil sanctions alone will result in approximately $30 billion in lost revenues to Iran – or roughly $5 billion per month – compared to what Iran earned in a six month period in 2011, before these sanctions took effect. While Iran will be allowed access to $4.2 billion of its oil sales, nearly $15 billion of its revenues during this period will go into restricted overseas accounts. In summary, we expect the balance of Iran's money in restricted accounts overseas will actually increase, not decrease, under the terms of this deal.

Maintaining Economic Pressure on Iran and Preserving Our Sanctions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first phase, we will continue to vigorously enforce our sanctions against Iran, including by taking action against those who seek to evade or circumvent our sanctions.

· Sanctions affecting crude oil sales will continue to impose pressure on Iran's government. Working with our international partners, we have cut Iran's oil sales from 2.5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bpd) in early 2012 to 1 million bpd today, denying Iran the ability to sell almost 1.5 million bpd. That's a loss of more than $80 bill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2 that Iran will never be able to recoup. Under this first step, the EU crude oil ban will remain in effect and Iran will be held to approximately 1 million bpd in sales, resulting in continuing lost sales worth an additional $4 billion per month, every month, going forward.

· Sanctions affecting petroleum product exports to Iran, which result in billions of dollars of lost revenue, will remain in effect.

· The vast majority of Iran's approximately $100 billion in foreign exchange holdings remain inaccessible or restricted by our sanctions.

· Other significant parts of our sanctions regime remain intact, including:

o Sanctions against the Central Bank of Iran and approximately two dozen other major Iranian banks and financial actors;

o Secondary sanctions, pursuant to the Comprehensive Iran Sanctions, Accountability, and Divestment Act (CISADA) as amended and other laws, on banks that do business with U.S.-designated individuals and entities;

o Sanctions on those who provide a broad range of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to Iran, such as many types of insurance; and,

 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 All sanctions on over 600 individuals and entities targeted for supporting Iran's nuclear or ballistic missile program remain in effect.

· Sanctions on several sectors of Iran's economy, including shipping and shipbuilding, remain in effect.

· Sanctions on long-term investment in and provision of technical services to Iran's energy sector remain in effect.

· Sanctions on Iran's military program remain in effect.

· Broad U.S. restrictions on trade with Iran remain in effect, depriving Iran of access to virtually all dealings with the world's biggest economy.

· All UN Security Council sanctions remain in effect.

· All of our targeted sanctions related to Iran's state sponsorship of terrorism, its destabilizing role in the Syrian conflict, and its abysmal human rights record, among other concerns, remain in effec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53

解讀伊朗核問題初步協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75

伊朗和六大國終於歷史性地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但這份臨時的協議究竟意味著什麼呢?伊朗核問題局勢發展又發生了什麼改變呢?以下是來自NYT的解讀:

週日與伊朗達成的臨時協議在接近10年首次打斷了伊朗的核計劃,但只要求伊朗在核心問題上作出不大的讓步作為「首期」。

該協議並沒有「撤回」伊朗在過去5年中獲得的大部分技術進步,這些技術進步已經大幅縮減了伊朗製造核武器的「突破時間(Dash time)」——也就是如果伊朗最高領袖或軍方決定發展核武器,製造出來所需要的最少時間。

延長這個時間,這樣美國和它的盟國將有時間作出反應,這是奧巴馬談判團的最終目標。

然而,長期作為美國堅實盟友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一直公開反對奧巴馬的和平計劃。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談判期間就一直遊說六國保持對伊朗的強硬態度,而且在今天早些時候還公開批准這是個「糟糕的協議」,甚至完全沒要求伊朗「移除一台離心機」。為了表示對奧巴馬的不滿,沙特甚至準備尋求自己的核武器。

但奧巴馬認為這份臨時協議是必要的第一步。

奧巴馬,伊朗同意把現在接近武器級別的庫存稀釋或做轉化處理,意味著這份協議將「切斷了伊朗最可能獲得核彈的途徑」。這將只是短暫的切斷,但這段時間足以令雙方在不需要擔心伊朗利用這段時間追尋接近獲得核武器實力的背景下,繼續推進談判。

根據美國情報機關的估計,奧巴馬在第一階段贏得的核計劃進程「撤回」,將只會降低伊朗的「突破時間」一個月到幾個月。

雖然雙方已經達成了協議,但其實仍存在當期的風險,美國和伊朗國內的強硬派可能會否決這份協議。奧巴馬上週已經開始遊說參議員,希望給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爭取時間,但不少參議員仍深表疑慮。在伊朗方面,被美國情報機構指責是伊朗武器設計秘密計劃運營方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可能會阻撓協議的實施。

但就算雙方都能解決國內的分歧,該協議的本身也是不能解決伊朗核問題的。

克里和他的首席談判官Wendy Sherman表示…這只是為真正的談判創造了時間和空間..而(談判的真正)目標將是說服伊朗領導人解除最嚴厲制裁(已經導致伊朗石油收入下滑過半)的唯一方法是,撤回核計劃的大部分內容,但核計劃已經花費了伊朗數以十億美元計的金錢,並承載了民族的自豪感。

(分析認為)伊朗新任總統Rouhani,「短期內不可能走到這一步」,「因為他在國內不能被看成是放棄這麼大投資計劃或放棄國家安全的人」。

雖然雙方看似達成了爭取時間的好協議,但美國與朝鮮達成協議和利比亞協議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可能突然「推倒」的。特別是2003年的利比亞協議,雖然利比亞在核計劃上投資的沒有伊朗多,進度也遠落後於現在伊朗的水平,但利比亞也從未真正成功地按協議廢止項目。所以現在的協議可能只提供了一種安全的錯覺。

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擁有接近製造數個核彈的核原料,以及1.8萬台離心機,而且如果在城市Arak的重水反應堆能在明年如期投產,伊朗將獲得製造核彈的新途徑。

要伊朗撤回核計劃,意味著要解除大部分的離心機、把大部分核原料運到國外或轉換成難以製造核武器的狀態,同時容許國際社會監控很多地下據點,西方情報機構認為這些據點可能藏有濃縮鈾的設備。

因此,奧巴馬要和平接近伊朗核問題的前路還困難重重。

最終,奧巴馬的最大挑戰可能是在美國國家利益與以色列和伊朗遜尼穆斯林鄰國利益之間進行協調。對奧巴馬來說,凍結伊朗核計劃的臨時協議是重大的勝利,而能令伊朗撤回核計劃進程,甚至只是撤回至奧巴馬剛上任時候的水平,將是更大的勝利。

畢竟,奧巴馬提出的目標一致都是阻止伊朗獲得核彈,而不是阻止伊朗獲得獲得核彈的能力。他知道,無論用武力還是協議,都無法摧毀伊朗已經獲得的製造核武器的任何知識。對這來說,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55

土耳其腐敗案揭秘:與伊朗的“黃金換石油”計劃有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071

聖誕以來,土耳其的反腐醜聞已經逐漸演變成該國最嚴重的政治動蕩,外交政策雜誌指出,伊朗的腐敗可能與伊朗的“黃金換石油”計劃有關。土耳其利用美國制裁的漏洞,用黃金換取伊朗石油,目前相關人士已經被逮捕。目前,土耳其數十名高級官員被逮捕,三名部長辭職,總理Erdogan的位置也岌岌可危。股市連日暴跌。而且,關於腐敗的細節對外界而言仍然是個迷。雜誌“外交政策”昨天刊文指出,土耳其的腐敗可能與伊朗的黃金換石油計劃有關。據稱,土耳其政府的一些高層官員發現,美國隊伊朗的制裁中有一個漏洞,讓他們可以借此獲得土耳其想要的伊朗石油。該交易由土耳其的國有銀行Halkbank操作。上周,Halkbank的CEO被逮捕,該行股票暴跌32%。“外交政策”披露了具體的操作手法:由國防民主基金會和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今年五月的研究發現,由美國主導的對伊朗的制裁有一個“漏洞”,Halkbank則利用了這一漏洞。具體是這樣操作的: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之間,土耳其直接向德黑蘭出口了價值130億美元的黃金,以此來換取伊朗的天然氣和石油。由於美國制裁不允許伊朗使用歐元和美元進行支付,所以土耳其允許伊朗使用土耳其里拉支付,黃金則進入了伊朗的金庫。很簡單,伊朗獲得了更多黃金,土耳其則可以說自己將錢送給了私人公民,並沒有違反制裁。在2013年1月奧巴馬政府決定關閉漏洞以前,這一操作運轉得很正常。最後,美國政府允許Halkbank將該貿易行為持續到2013年7月。美國這麽做有很多原因——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是美國的重要盟友,而且,眾所周知,美國正在與伊朗進行核談判。媒體Today's Zaman懷疑,土耳其和伊朗的交易總金額可能超過了1190億美元,是石油換黃金計劃金額的9倍。“石油換黃金”只是土耳其腐敗醜聞中的一樁。如今,土耳其的抗議者已經再次走上街頭,土耳其政府也不再是鐵板一塊。我們將會繼續關註進一步事態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16

中國欲擴大伊朗原油進口,或致美國不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381

據路透報道,隨著中國一家國營貿易商洽談新的輕質原油合約,中國明年可能擴大買進伊朗原油,買進數量可能升至2012年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嚴格制裁以來的新高,恐有導致美國不快之虞。據業內人士透漏,該公司或為珠海振戎,該公司在2012年初曾因供應伊朗汽油而遭到美國制裁。除了新協議以外,中國料將把目前每日約50.5萬桶的進口量進行延展。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及石油客戶。消息人士稱,目前尚不清楚新的合約會帶來多少輕質原油進口。珠海振戎及其他業者也可能繼續通過現貨交易購買凝析油。新的凝析油合同將通過子公司--天津振戎國際能源有限公司,把石油交付給中國福建的獨立石化廠騰龍芳烴有限公司。據悉,珠海振戎在美國沒有可作為制裁目標的投資珠海振戎的一名發言人拒絕就協商情況,以及協商是否令該公司可能承受美國方面的壓力置評。 在歐美對伊朗實施制裁的情況下,中石化原油進口數量一直低於合同水平,以便每過六個月獲得美國制裁措施的豁免資格。一名官員估計,中石化的伊朗原油進口削減了11-13%。所削減的部分,中石化主要利用伊拉克與俄羅斯原油來彌補。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今年1-11月實際的伊朗石油每日進口量為42.152萬桶,同比下降0.6%,歸因於西方制裁帶來壓力。制裁之前一年的伊朗石油日均進口量約為53.05萬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