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gquanliang

http://xueqiu.com/2785004705/24281280
最近高考分數出來了,又到了同學們報考志願的時候,大家又開始關注一些所謂的高考狀元。很奇怪一些人(包括我自己,當年某縣的理科狀元)在學校是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而在社會中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成功(也包括自己),而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往往學校成績並不好,甚至很多都是中途輟學的,如比爾蓋茨、喬布斯、穆思科(特斯拉創始人),國內的大佬馬云(杭州師範),馬化騰(深圳大學),丁磊(成都電子科技)這些人,並沒有畢業於很牛逼的大學,也沒有多麼好的家世,為什麼他們能取得成功?成功需要那些要素?我覺得重要的二點,一是他們很早就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第二,孜孜以求地去解決它,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前者!


我發現在學校裡面,那些優秀的學生大部分是比較聽話的學生,要麼是聽家長的,要麼是聽老師的,而這些人是不會發現問題的,他們的路基本上是被安排好的,這些人肯定不笨,在給定目標(問題)的情況下,擁有很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我們在學校就是分數導向的(解題能力),只要能最快的解決問題,提高分數,我們就去做,天天訓練(高三簡直是魔鬼集中營)。因此,可能會出現所謂的高分低能,這個低能不是指他真的智商就很低,而是他發現問題以及解決考試之外問題的能力很差。我父親經常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他的一名下屬初中畢業,另一名下屬大本畢業,去要一筆賬,高學歷同學兩次被拒,低學歷的同學一去利用一個小手腕就完成了任務,這種工作上的能力其實是我們的學校沒有教育給我們的,所以我在想能否搞個社會研究,追蹤那些考上清華北大很牛逼的同學,他們在社會上是否取得了同樣的成功(當然我們圈裡的老大王亞偉,也是清華的狀元,這是個特例,不能簡單就推翻這個結論)。

我們金融這個行業,每年湧入很多國內排名前十的研究生以及海歸,人才濟濟,但做出超然成績的人並不多!我認為我們只是在學校學習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沒有培養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其實,發現一個好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以前學數理化的時候,很佩服那些提出那個猜想、或者什麼之謎、以及什麼悖論的牛人,他們提的一個問題往往要幾十年,甚至100多年才有人解決。發現問題的人往往更牛逼,發現問題是問題解決的前提,發現正確的問題,發現核心的問題,是推動人類進步的開始!所謂創造新的事物,所謂巨大的創新就是你發現了新的問題,通過解決新的問題,你把你所在的領域向前推進了一步。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講,如果能早點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你也能推動自身的進步!

談談我自己,我為什麼離開公募,公募的問題是你在投資上受到很多限制,你很難自由的思考,要考慮領導的看法,要考慮處理同事的關係,你還要考慮排名,你要考慮你自己的考核,所以你的精力很難全部花在投資上,這就是我為什麼下定決心離開公募的主要理由。對於我個人的職業規划來講,早點認識到這個問題,比去解決這個問題更重要,也許早點離開更好!也許目前不是離開的最好時機,但從現在開始我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用自己的理念去實踐投資,用自己的金錢去承擔投資的風險,這對我投資能力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談到投資能力的提高,其實就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別人發現不到的問題。我經常參加各種路演,調研活動,會議,參加的人很多精英,但是能提出好問題的人不多,是因為他們沒有問題嗎?不是,很多是因為他們沒有進行仔細研究,沒有認真準備,或者對這個行業本就一知半解!許多人把投資過於簡單地歸因於獲得更多的信息,或者更早地獲得信息,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對公司的理解,行業的理解確實比市場上大多數人透徹,比別人理解的早,當然這也需要更多的瞭解信息,更及時地瞭解信息。每天面對很多的信息,關鍵的是從中發現問題,只有發現別人看不到的問題,你才能夠比別人理解的更深刻!

對於同一家上市公司,我們看的公告、研報、新聞,其實都差不多的,但是為什麼有人投資能做出很好的業績,有人卻很差,主要的差別是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可惜,我們在學校裡面受教育的,都是有了問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書本上的知識,通常不會去懷疑,但看上市公司的書面資料,如果不懷疑,投資就很難做了。

對於投資決策,如果我們發現不了問題,尤其是核心的問題,我們就注意不到風險,我們的投資可能就面臨受到損失的可能。都說投資其實是在和風險打交道,但是如果你發現不了風險,你如何去很好地規避風險呢!但是尋找投資中的問題,書本上也沒有教給我們,而這個往往是能力的體現。

投資是個學無止境的過程,你會不斷地發現新的問題,然後不斷地去證實或者證偽,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投資能力就得到了不斷地提高!

(希望在雪球這個平台上,大家能討論一些有益的問題,提出一些好的問題,證實或證偽一些問題,為自己明理,為他人解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88

LME提出針對倉庫提貨排隊解決方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692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經著眼解決交割倉庫排隊問題,這表明該老牌交易所被新東家收購後在這個問題上態度180度轉變,而改革將損害高盛,嘉能可以及托克(Trafigura)等倉庫擁有者的利益。

去年香港證券交易所以14億英鎊購買了有136年歷史的LME,週一LME公告更改規則將減少其交割倉庫網絡的提貨等待時間。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告提貨問題已導致買家不滿,包括啤酒行業,可口可樂,通用汽車在內均對LME緩慢倉庫周轉率不滿。

隨著金融危機期的爆發高盛,嘉能可,托克(Trafigura)均買入了金屬倉庫,他們希望當需求下降時從存儲過量金屬中牟利。

但當交易所要求交付的金屬時,由於LME倉庫對每天的交貨量的限制,等待時間長達一年甚至更長。這使得倉庫擁有者巨大利潤,因為最終的金屬必須為不得不1年之久的等待期支付租金。

漫長的等待時間還導致現貨金屬與LME合約價格脫節,在鋁價市場中一些最極端的例子裡,現貨價格比LME基準合約價格溢價10-15%。

港交所首席執行官李小如去年說在決定購買LME時倉儲問題讓他「坐立不安」,並準備拿拿出「火箭炮」來解決這個問題。

週一他表示這個問題「並不致命,但是非常惱人,並有可能在長期造成損害。「

LME新提議將迫使那些提貨週期超過100天的倉庫,每天的出貨量至少比進貨量高出1500噸,這些倉庫包括嘉能可的Pacorini,高盛Metro,以及托克的Nems倉庫。

這麼做在長期可能會會取得效果,儘管某些地區的倉庫要實施新規則可能還要等幾年時間。

而倉庫業主氣憤地反應LME的建議。 一名高管表示。「這個建議非常危險,並且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高盛已在最近幾個月已非正式試探性的接觸其倉儲單位的潛在買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42

40億美元!摩根大通願花血本解決所有抵押債相關起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906

2013年,摩根大通的名字與罰金走在一起,巨額的罰金。

最新消息顯示,摩根大通願意支付超過40億美元的罰款,破財消災。

所謂「災」,是指美國多個政府部門紛紛指控摩根大通,認為其在早前銷售抵押債證券上有非法操作行為。這些部門有紐約州檢察院、加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檢察院、美國司法部、美國住房金融管理局……不一而足。

根據以往案例,像摩根大通這樣「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往往會花錢了事,與政府部門和解。不過,這次價碼是不是高了一點——40億美元?

等一等,40億美元可能還不夠。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司法部和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正在多面協商,看能否用提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罰款數字。在摩根大通辦公室,有政府部門提出:200億美元罰款,全盤和解所有相關訴訟。

當然,摩根大通的談判人員驚呆了,他們原以為政府的胃口要小得多。

因為200億美元的數字,已經相當於摩根大通表現良好時,一年淨利潤的總和,更為重要的是,超過了摩根大通的呆賬準備金194億美元。這已經讓和解談判脫離了原有軌道。下面通過一幅圖瞭解下摩根大通呆賬準備金情況:

FT報導,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局Helen Kanovsky否認了上述200億的傳聞,稱上述報導完全不是事實。

知情人士告訴FT,就被指控在抵押貸款證券市場違規操作問題上,摩根大通正與美國政府部門協商,準備支付40多億美元罰金尋求與政府部門和解。

知情人士還表示,除了協商支付多少罰金之外,摩根大通還想就認罪範圍上,討回一些好處。因為,如果摩根大通承認其在抵押貸款證券問題上承擔責任,那麼可能會引發鋪天蓋地的來自私人當事人的訴訟。

此外,認罪與否,勢必還會影響到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對摩根大通的訴訟。聯邦住房金融局已經起訴了10幾家銀行,其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超過60億美元的罰金。

截至目前,美國所有政府部門對摩根大通有關抵押債證券非法行為的指控中,摩根大通被要求支付罰金的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上週,因為倫敦鯨事件,摩根大通剛剛向美國政府支付了9.2億美元的罰金。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9月19日,摩根大通與監管機構就「倫敦鯨」事件達成和解,同意支付9.2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認了銀行的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摩根大通9.2億美元的罰金分別賠償給了SEC(2億美元)、美國貨幣監理署(3億美元)、美聯儲(2億美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2.2億美元)。

監管機構的關注點在於,摩根大通的風險管理和財務報告系統出現了問題,並認為它沒有把風險管理系統的不足向其董事會和監管機構報告。

該銀行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承認了摩根大通的行為違背了美國的證券法。他在一份聲明中稱:

我們已經承擔了責任,並從開始就意識到了我們的錯誤。我們從中學到了教訓,並努力彌補錯誤。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不但我們的股東和客戶認為我們是各方面都最好的銀行,也希望我們的監管者有同樣的看法。既然損失已經發生,我們就得做出許多改變。這些改變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壯和明智,也會使我們成為一家更好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1

西方國家政府入不敷出,加稅幾成唯一解決辦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510

歐洲、日本和美國政府支出和債務已經遠遠超過了它們的能力,這已經不再是一個秘密。

IceCap的Keith Dicker稱,

將目前債務和未來無資金準備的債務考慮在內,美國的債務規模超過87萬億美元,歐元區國家的債券規模超過89萬億美元

對比來看,美國政府每年的稅收收入為2.5萬億美元,歐元區國家每年稅收收入為5萬億美元。

由此得出,美國債務規模是稅收收入的34.8倍,歐元區債務規模是稅收收入的17.8倍

我們從每個家庭來看待美國的債務:

據OECD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年收入約為3.1萬美元。如果將美國政府的債務平均分給每個家庭,那麼每家的債務將達107.8萬美元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家庭很難從銀行借到這麼多的債務。

然而,歐洲、美國和日本政府的開支仍然大於收入。當利率上升的時候,政府支付的利息成本也就越高,市場的擔憂情緒就會上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它們要償還債務不違約,那麼這些國家將被迫增加稅收,降低財政支出,減少政府服務。最後,每個人都要為政府債務埋單

下圖顯示部分國家2010年來的稅收趨勢(點擊放大)。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有非常多「向上」的箭頭,這意味著稅收增加。Dicker稱,這種趨勢還將繼續,短期內不會改變。

令人遺憾的是,在稅收增加的背後,經濟並沒有走強。下圖是全球製造業PMI數據:

如果經濟出現令人欣喜的增長速度,那麼一些跡象應該早就出現。

首先,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和瑞士的央行應該已經開始加息。其次,就業市場應該普遍走強。再次,通脹也應該加速走高。投資者常用通脹判斷經濟狀況。

但遺憾的是,這些跡象都沒有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87

【案例】台灣餐飲巨頭王品集團如何解決家族接班問題:非親條款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8/56955.html

戴勝益是應邀在第二屆華人家族企業年度論壇上演講時,提到王品的上述規定。據與會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凌指出,全球90%企業是家族企業,500強企業中也有40%是家族企業,但全球只有13%的家族企業能傳至第三代,說明接班是家族企業經營常面臨的問題。

為解決接班問題,王品訂立了非親條款,禁止三職等以上主管任用四等親以內的親戚。此外,王品還有「五不」政策,包括不買賣股票(包括王品的股票)、不能有政治傾向、不交際應酬、不做業外投資,以及不貸款。

戴勝益強調,王品這一連串「慘無人道」的規定,都是由員工投票決定的共同規範,目的是確保員工全心全意服務客戶、照顧同仁,沒有後路。

他說,家族企業為了接班,往往讓兒女在企業裡擔任董事長特別助理,以帶在身邊學習。但他認為,對內,這對一路跟著自己打拚的員工並不公平,使他們晉陞的前景大為失色;對外,採購商和客戶也會因為其接班人身份而另眼相待,造成經營上的許多問題。

因此,他兒子在初中二年級時,王品就訂了非親條款,他兒子從小就知道自己不可能進王品。現在他兒子在松江路開背包客旅館,還在美國讀書的女兒也寫了創業計劃,準備將來開花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75

解決偏鄉及老人領藥問題 一張處方箋 宅配藥局把藥送到家

2013-12-23  TCW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創辦人王照允有感藥師的工時長,為了能充分發揮專業,決定「走出去」,幫慢性病患者把藥送到家,患者無須付費,還節省時間和交通費。靠著與散戶、安養中心合作,照顧行動不便及偏鄉的患者,照顧的床數已達一.五萬張,是台北榮總總床數的五倍。

撰文‧辛曉昀

「我是王藥師,幫您送藥過來了……這顆白色藥丸一天三次;這個是噴劑,一天一次;這顆藥吃了會頭暈,房間門口到廁所的走道要清空哦!萬一早上醒來頭暈時絆倒就麻煩了……。」宅配藥師不只仔細地向陳老先生介紹長期服用的藥物,還注意到患者的居住環境,才短短十分鐘,就讓病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貼心服務。

這是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創辦人王照允的工作內容,把藥親自送到客戶家。只要慢性病患者將自己的處方箋傳真過去,或是上網到「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填寫資料,宅配藥師便會把藥物送達,並且不收取任何費用,所有費用都是向健保署申請。

王照允創業三年、員工數二十人,今年營收已上看七千萬元,是台灣首創宅配藥局。而他之所以有宅配藥的創業點子,其實是來自於接下家裡的藥局,有感於時間幾乎被綁在店面經營有關。

大膽創業 卻一度吃閉門羹他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土木工程系,返台後進入台北醫學院醫藥學系,畢業後接下家裡的藥局,卻發現每天從早上八點半開業後,一路工作到晚上十點半的工作模式十分疲累;結婚後、有了小孩,更不適合這樣長時間的工作,於是他決定改變工作形態。

他靈機一動,「何不把藥物送到病人家中呢?不僅發揮藥師的專業,還幫助不易領藥的患者。」於是決定在大樓的十五樓開設「宅配藥局」。

「很難想像,整個三芝只有四家藥局,而且都擠在同一條街上,住在偏遠一點的老人領藥真的很不方便。」王照允分析著。雖然實施醫藥分業後,大眾可去社區藥局領藥,照道理已經比以前只能跑醫院領藥方便,但是偏鄉、行動不便的長者卻還是沒有辦法享受這種福利。

他確定有宅配藥的需求市場,於是大膽創業。但沒想到這個分析上絕對可行的創業點子,一執行卻吃了閉門羹。

「很多人都把我們當詐騙集團,只因為我們不收任何錢,我們的收入是從健保署來的啊!」即使他花許多時間和客戶溝通,別人也難以相信這樣的經營模式,前三個月散戶的數量才三十人。甚至還招來有人質疑他們非法在網路賣藥。

「三個月後,我和另一位創業夥伴陳文志必須找到另一條出路,思考著安養中心有許多長者,他們一定也有慢性病藥物的需求,所以我們就開始一家一家安養中心寄宣傳廣告。」明厚老人養護中心的林小姐表示,與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合作約三年,當時安養中心也有藥物宅配方面的需求,於是開始與政昇合作。

「雖然安養中心的合作藥局不只我們一家,但是我們專注於『藥事服務』,沒有門市等外務的干擾,而且藥局門市有地區的服務限制,我們卻突破了它,盡可能觸及每個角落。」王照允說,「當我們與安養中心合作,散戶就放心得多,也樂意成為我們宅配客戶的一分子。」三個月後,業務得到了大幅度的進展,總處方箋數暴增至一千張。

與安養中心合作效益大

在這所有的服務都走向「網路」的世代,創辦之初王照允還諮詢了北醫的同班同學,也是現任「愛情公寓」創辦人之一的林東慶,如何讓公司符合網路的趨勢,兩人不時地談創業的行銷、經營。

「二○一○年有一家日本上市公司SMS︵Senior Marketing System︶,專門做網路醫療及長期照護資訊的公司來台拜訪愛情公寓,想了解台灣的網路市場,剛好王照允的公司與SMS有著相似的目標,於是我就介紹給彼此認識。」林東慶說。

SMS對「宅配藥局」的模式相當感興趣,鼓勵他們以「安養中心」為主、「散戶」為輔的經營建議,公司的營收才會穩健。而且同樣花三十分鐘,只能服務兩位散戶,但如果是去安養機構,宅配藥師是直接與護理人員溝通,一次就可照顧到二十張處方箋,與安養中心合作的效益明顯大得多。自此,政昇反轉之前以散客為主的經營策略,轉而主攻安養中心。

全天候解答用藥問題

鎖定安養中心之後,平均每季處方箋的數量以二○%的速度增漲,王照允更算出一一年底將出現資金缺口,因此詢問SMS是是否願意入股。SMS在雙方見面之初就很有投資興趣,於是便拿下五三%的股份。

由於這是全新的創業模式,期間還引起健保署調查。「健保署曾經懷疑我們非藥師送藥,位在十五樓的藥局也是讓人疑惑」。提起政府的調查,王照允一點也不擔心,表示「我還打電話給調查的專員,看看他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我都可以給他資訊。」除了宅配藥物,另設有「即時藥物諮詢」二十四小時專線,無須等待轉接的過程,只要電話一撥出,政昇的藥師馬上為病患服務,即使來電者並不是他們的客戶。在幫安養中心評估藥物交互作用時,也累積了龐大的中文資料庫,便請SMS的工程師建立一套軟體,打造全球唯一中文版的「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系統」,能夠更快速地處理患者用藥的問題。

一○年第一季的處方箋數才一千張,月營業額不到十萬元,截至一三年第二季,已與三百家安養中心合作,處方籤已累積超過上萬張,服務床數比台北榮總的病床數還多五倍,此部分業務占了公司營收九成;宅配的服務範圍也從台北地區擴增至嘉義,明年初將在高雄設點,持續擴張宅配藥局的服務範圍。

「雖然現在才損益兩平,但是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才訓練成本,就是因為非常看好未來的發展潛力。慢性病的醫藥市場一年約七百億元,目前營收才七千萬元,至少還有一百倍以上的成長空間!」王照允信心滿滿地說。

在台灣日趨高齡化的趨勢下,王照允搶先進入宅配藥物的市場,未來的事業版圖還不只如此。除了藥物送到家,像是送餐、到府沐浴、居家修繕……等等,王照允期待未來可以更多元化地經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加入政昇處方宅配藥局的網絡,這是﹃Health for two﹄的概念,多一個城市的人加入,我們就能照顧到更多偏鄉的人。」他說。

王照允

出生:1974年

現職: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創辦人兼執行長學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台北醫學院醫藥學系家庭:已婚,育有三子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成立時間:2010年

創辦人:王照允、陳文志

主要業務:藥物宅配

主要客戶:老人安養中心

員工人數:20人

合作安養中心數:250家

近三年營收:

2011年1500萬元

2012年3500萬元

2013年7000萬元(預估)

王照允的創意煉金術

1.解決問題

台灣第一家宅配慢性病藥物,解決居住在偏鄉的慢性病患者領藥問題。

2.雙方合作

安養機構年長慢性病患者多,雙方合作讓宅配藥局收入穩定。

3.追蹤領藥

貼心追蹤客戶用藥情形、領藥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97

【案例】日日順如何解決O2O難題?8個方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8/58031.html

作為阿里巴巴的新王牌,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2.6萬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2800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萬多家服務商網店的日日順,在三、四線城市站的安穩。i黑馬認為,三四線城市消費潛力巨大,而日日順又是通過何種方式打通與用戶的關系?在這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問題?以下為日日順官方旗艦店負責人張子寬口述:從預算來說,日日順官方旗艦店它的模式就是定位為全網,大家電的O2O的第一店。因為所有的包括O2O的話,現在基本上牽涉小家電、大家電這邊的。但是大家電現在是海爾做到第一家,他的模式跟我們現在開一家店,從線上接待,然後把訂單通過網格的信息,就是通過用戶的網格,就是他的配送地址,我們把全國劃成了1800個網格,把全國區域按照街道劃成了1800個網格。然後我們把訂單通過網格信息,通過用戶的物流信息,然後把訂單配送到1800個網格,然後由1800個實體的店鋪去做配送。在日日順的O2O實踐中,我們認為可能需要克服8個困難,我們也與大家分享一下日日順的經驗:第一個就是掃碼門檻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店鋪所有的用戶進了我們店鋪里面,因為我們也測算了一下,十個人來我們店鋪來買大家電的,大概2個人客戶成交(就是買海爾的其他產品我不知道)。但是他有多少用戶願意去在你店鋪里面拿個手機去掃二維碼?基本上沒有。還有經銷商老板不願意幹,因為他們認為明明在線下可以成交的訂單為什麽轉到線上成交,而且配比不一定配比到我們這里,因為我們全國1800多個網格。第二個問題是線下線下協同互通的問題,就是協作的問題。從線下現在來看的話,我們當時是想讓2萬個海爾線下店去搶單服務的資質,但是一開始大家覺得線下老板都是幹實體出家的,也沒有幹過電子商務,突然可以上天貓了積極性非常高,都去搶單,但是做完了之後發現我們對他的價格的沖擊非常大,這是日日順這個體系,因為線上把價格壟斷了。我剛剛碰到個案例,煙臺倒上一個用戶買了一臺冰箱,這臺冰箱是三千塊錢,在煙臺這個島上有個實體店,他是我們的服務網格,他平時賣4000塊錢,這樣一臺冰箱可以賣一千元錢,因為我們要牽涉到全國一個價格一個價的問題,所以我們把價格標成3200元。所以煙臺的島上的經銷商就不願意送貨,但是我們日日順的物流去送貨,我們要通過煙臺的總倉到TC庫然後通過船把這臺冰箱送到用戶家里去,所以我們的物流費用就非常高。所以怎麽打通線上線下,能夠轉型?我們現在好多實體店怎麽轉型從電商的角度。第三個價格體系的問題。整個價值鏈的一個分享,包括我們價值的定價的問題,牽涉到經銷商利潤的問題。這里就牽涉到第三個問題。第四個就是庫存同步的問題。做O2O最大的問題就是整個庫存,1800個網格的庫存怎麽在天貓里顯示。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做了三個區域,到省到市到期到縣,我們也做了展示。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這個庫存我們會有很多高端型號,這些型號在每個網格里面不可能都去幫你備貨的,比如說我店鋪里一百多個型號,結果經銷商不願意按照你這個備,他覺得你的型號他是線上最好賣的就不給你備了。第五個是促銷員提成的問題。第六個是線上線下區域的產品差異化問題。因為海爾的產品是南北的區隔,南方是適合南方區域的商品,北方是適合北方區域的商品,造成南北區域的差異化,又導致不同步的問題。南北這個型號一大片都是有貨的,北部這個型號一大片這個型號都是沒有貨的。第七個是區域網格的限制。我通過1800個網格把全國分開了,包括二維碼掃碼上去以後,這個用戶不一定是到你店鋪,這個訂單不分你的網格。所以區域網格限制是我最大的問題。第八個問題是整個會員體系問題,包括CRM,怎麽做這個會員這個體系。因為官方旗艦店也只是做了三個月,剛剛也過了店鋪的試運營期。對於這8個問題,我把日日順的解決方案說一下。第一個問題是掃碼門檻的問題,我們怎麽做這個掃碼?讓經銷商去配合做。我們現在把海爾線下店鋪變成體驗店,把1800個跟我們一起幹的店變成旗艦店。就是說他作為門店的終端,或者說一些門店的用戶體驗館了,讓用戶定了店鋪之後直接可以體驗,通過貨架的無邊界性,可以把這個訂單引到線上。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集團改革的方向,如果真正做到這一步的話,二維碼掃描就變得很簡單。那這樣的實際效果如何呢?我們把門店全部開放,比如說全是體驗,體驗完了之後到線上下單,這是我們考慮的一個方向,推進還是有困難,但是我們集團的張主席也是定了這個方向,必須要這樣做。第二個打通線上線下協作的問題。我們現在日日順官方旗艦店通過對海爾供應鏈,通過定制。定制一些高毛利的型號或者是差異化的型號,我們海爾日日順天貓店首發,然後我們通過微淘的平臺把高毛利的這個型號或者差異化的這個型號去發布這個信息的話,讓線下經銷商或者他的用戶知這個型號,在天貓店首發了,讓經銷商有積極性就是讓經銷商有利潤。第三個價格體系如何處理?我做了一個資金池,因為我所有的1800個店鋪都是加盟不是自己經營的,要讓他配合我做,所以他有可能出現現在不願意送貨。我在總部做了一個資金池,讓部分做引流的訂單,有可能引流完了很多訂單以後產生真實銷售,他有訂單會分到他那兒。所以我把引流造成真實訂單的利潤拿一部分出來,從經銷商抽出來放到總部做一個資金池,然後再給引流的經銷商做一個提成。第四個是庫存同步的。這也是O2O最大的問題,這也是集團改革方向,海爾集團現在在做的是一個,海爾有90個中心倉,包括新疆、西藏那邊,然後在中心倉里面他做了一個叫分支庫,這些庫存都是由經銷商的庫存,或者經銷商老板買車配貨我們做了500個分支庫,然後去配貨,讓經銷商賺錢。原來是通過1800個網格網點比較分散,然後我們比較集中起來,通過500個分支庫做庫存的共享,然後我們可以通過物權的轉移,把這個庫存同步系統打通。第五個就是提成的事。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確實是我當時提的非常一個頭疼的問題,當然我現在做一個什麽事?因為我們海爾原來有一個村級服務網點的設置,我們的網點已經進鎮入村了,我們現在做了一個村級服務站的項目,把所有村里面的小賣部,小賣部里面的老板,把他變成我們村級聯絡員。他通過這個服務站去,比如說通過微淘這個平臺去做一個服務站的帳號,比如說他在這個小賣部買東西的然後你掃一下。我想如果通過微淘和日日順的合作,先把四五級市場把微淘的二維碼進入村的這一級的話,我覺得這個也是我可以考慮的一個方向,不知道成不成熟。第六個是線下和線下區域產品的差異化問題。這個剛剛說過了,就不羅嗦了。就是做方案定制,把線上線下的區域通過企劃線上專供的型號,讓跟著我一起幹的這些經銷商能夠去做這個方案定制,可以去搶單,這些訂單的型號會在它的店鋪里面賣。第七個問題就是網格的問題,當然模式不一樣,就不跟大家講了,我剛才也講過了。第八個關於會員體系的問題,海爾這個會員體系非常龐大,但是微淘的體系我也沒有牽涉到,如果我們微淘介入了,我們海爾的體系是不是被微淘拿去了?這個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線下,在專賣店,在鎮里做活動的時候,我們送雞蛋什麽的,到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去排隊搶這個雞蛋,會有非常非常多的會員搜集過來。但是我們怎麽樣通海爾村里面、鎮里的這些會員通過微淘的平臺如何把會員搜集起來,微淘能夠利用起來,這個是後期深入合作的方面。我想了一下,一個是推一個是拉的:我拉的時候通過線下一些小禮品的發放,包括線下免費清洗機器一次,包括延保的服務,把會員的信息搜集起來。我們也通過微淘這個平臺搜集起來。然後推的話通過微博互動、微淘的一些互動,包括短信的一些互動。因為在村里面都有短信的發送站,車到了一個短信發過去,這一片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所以我們通過短信微博這兩種方式去推,讓這些會員能夠到我們的店鋪里面來消費。我基本上就想出了這八個問題。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張子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41

對症下藥才能解決股市怪相重生問題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gqq.html

昨天的博文《證券監管部門並非昏庸無能》本想批評一下管理層,沒想到被讀者看成了一篇表揚文。看來,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才是。不過,作為投資者,擦亮眼睛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看到真相,說不說都沒關係,表達能力差一點更沒關係。況且,人微言輕,寫文章提建議就如打個水漂,我是好玩兒。

最近,有個叫紀小龍的醫生說,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住院看病誤診率是30%。這種說法恐怕僅是紀醫生個人的感覺,但至少說明,醫生看病能真正對症下藥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不然我們也不會那麼相信醫生。醫生看病為什麼不能對症下藥呢?兩個原因:「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醫生這個職業事關人的健康甚至生死,不能對症下藥主要還是「腦袋」問題,比如醫術不夠,經驗不足。「屁股」問題有沒有呢?有。中國的醫院主要靠賣藥生存,醫生多開一些沒用的藥,病人多做一些沒用的檢查,就是「屁股」問題。

政府制定政策猶如醫生看病,要做到對症下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對症下藥,原因也在於「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跟醫生不同的是,政府的「屁股」問題可能多一些。

舉個例子,中國近十年來房價步步高陞,政府採取了很多調控措施,但調來調去,泡沫越吹越大,為什麼?不是房地產管理部門不明白問題的根源,我絕不相信老百姓都明白的事管理層不明白,而是「房地產綁架了政府」,管理層只好一手扶著房地產,一手進行調控,結果可想而知。

近年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一個奇怪現象:上證50的市盈率中位數不到十四倍,而創業板市盈率中位數接近六十倍,典型的藍籌股和創業板「冰火兩重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否應該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處理?這是證券監管層需要回答的問題。八、九年前,中國的房地產管理部門遇到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問題,採取了許多措施,可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現在的證券監管層又會重蹈覆轍嗎?

對於「冰火兩重天」現象,有很多解釋,比如:中國經濟低迷,傳統行業不被看好,新興行業前途廣闊;資金緊張,撬不動盤子大的股票;藍籌股沒有賺錢效應……這都是理由,但有沒有可能是某些人為了IPO重啟有意為之呢?中國的證券市場有幾個明顯軟肋: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監管不到位,違規成本底。為什麼不先把這幾個軟肋改善了再重啟IPO?為什麼現在新股發行價格還是高?為什麼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還能再漲43%?難道僅僅是中國的投資者不成熟?難道就沒有監管不到位被少數人投機取巧了嗎?

現在,已經有人對這次IPO重啟歌功頌德:與以往比,發行價降下來了,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沒有像中石油那樣爆炒了。呵呵,這是要掩蓋問題,為沒有對症下藥找藉口。要知道,後面排隊的還有幾百家企業,不找到問題的根源,不去解決,結果就是:通過IPO,少數人暴富。這跟少數人公開搶奪大多數人無異,只是這種搶奪是合法的。

作為散戶,跟監管層的專家比,我是行外人士,而且,我知道的信息比監管層的專家少了許多,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我說的可能都是廢話。寫這篇文章,我並非想班門弄斧,正如去醫院看病,在醫生面前指手畫腳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有感而發,正如一個病人,跟醫生切磋一下,為的是對症下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92

中概股跨國審計問題即將解決

來源: http://xueqiu.com/1699980521/27463767

騰訊科技02-06 15:035評論摘要中美接近達成協議,允許美當局審查中國會計公司的審計工作。騰訊科技訊 2月6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周三表示,美國與中國接近達成協議,允許美國當局審查中國會計公司的審計工作。該協議將緩和中美間圍繞審計監管的長期爭議。近年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爆出一連串會計醜聞,令這一爭論不斷升溫。美國一名法官上個月裁定,四大會計公司的中國事業應中止美國業務六個月時間,這使得兩國間的審計僵局升級。此舉對兩國間為達成範圍更廣的解決方案而舉行的談判有何影響,目前尚不得而知。“我樂觀地認為,我們將可在2014年簽訂長期以來一直盼望達成的協議,令美國方面得以審查PCAOB註冊的公司在中國的審計工作,”PCAOB主席Jim Doty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Doty此後表示,中方和PCAOB仍在交換修改協議草案,仍未確定如何開展審查。中方在協商中一直表示,他們對於美國檢察員在中國境內進行審查感到不快。“我不會對可能的結果置評,不過有多種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包括轉移相關文檔或讓相關人員到中國之外接受調查,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審查,”Doty表示,“我們也許不必非要在中國境內進行(審查)。”他還語氣嚴肅地表示,雙方需要很快達成協議。“我們對解決這一問題的耐心有限,”Doty表示。“最終一定要解決。”@Ricky @釋老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81

收購WhatsApp無法徹底解決FB的移動焦慮癥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17.html

190億美元――這是Facebook為了緩解自己“移動焦慮癥”付出的又一筆治療費,這次的特效藥是移動社交應用WhatsApp。2012年,Facebook也曾通過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來緩解自己面對移動平臺的焦慮。但每次都通過“吃藥”(收購)來解決問題並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辦法。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此前Facebook曾希望以40億美元收購移動私密社交應用Snapchat,但是遭到了對方的拒絕。雖然如果Facebook將對Snapchat的收購價格上調至190億美元的話,這筆收購很有可能也能達成,但就很難再以同樣的價格收購WhatsApp。“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用這句話來解釋Facebook在移動端面臨的壓力非常恰當。即便Facebook可以花重金收購一兩家在移動端做的非常出色的社交公司,但這個市場上還有大量的強敵,其中還包括來自亞洲的LINE、Kakao Talk和微信。Facebook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們的社交行為已經從傳統PC互聯網轉變到了移動平臺,WhatsApp、Snapchat、微信等則都是為移動平臺設計的產品,因此這些產品展現出的活力遠遠大於Facebook。收購WhatsApp之後,Facebook加強了自己移動社交的實力,但是來自其他競爭對手的挑戰並未因此減輕。相比WhatsApp專註於通信工具,LINE和微信等來自亞洲的移動社交應用很早就開始平臺化,並且對Facebook形成了更加直接的威脅。從產品結構上來說,LINE和微信就像是WhatsApp+Facebook。LINE和微信都以亞洲為根據地,已經進入到亞洲很多新興市場,這些市場也是Facebook獲取更多用戶的核心市場之一。LINE和微信會讓很多新興市場的用戶跨過PC,直接進入移動社交平臺,而Facebook並沒有很好的產品來滿足這些用戶。Facebook的另一個競爭對手Snapchat開創了一個全新社交領域,“閱後即焚”的社交方式顛覆了Facebook的社交時間線的模式。Facebook的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用戶信息和用戶貢獻的內容,在面臨Snapchat這種“銷毀內容”的社交應用時,Facebook就會顯得毫無辦法。曾經面對谷歌的時候Facebook是一個挑戰者,但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已經讓Facebook自己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如果Facebook不能通過自身內部調整,做出適合移動端的產品來“自己顛覆自己”,那就會一直面臨被別人顛覆的可能。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 朱旭冬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