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所謂遴選 左丁山

2009-05-26  AppleDaily






 

原 來政府早已在去年底成立一個三人遴選小組,再加一名義務顧問,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供意見,如何搵人接替金管局任總。

弱勢政府即是弱勢政府,本來外匯基金 條例已賦予財政司司長充份權力去委任金管局專員(總裁),而外滙基金諮詢委員會係財政司司長嘅當然對口單位,何解曾司長要另行成立一個三人小組呢?

合乎常 理嘅推測就係曾司長唔敢一個人孭晒飛,要搵啲獨立權威人士畀意見,壯下膽以預備定火藥來應付議員嘅攻擊。但是如此一來,議員有更多口實嚟砌政府,隨便舉幾 個問題:

(一)三人小組有何權限?

(二)如何組成?

(三)為乜係馮國經張建東龐約翰三位,而唔係李業廣、劉遵義加浦偉士或者係利國偉,史美倫加祁連活諸如 此類?

四)馮張龐三位先生與唐裕年提供了甚麼候選人名字?

(五)有何遴選準則?

一言以蔽之,就係自招麻煩。

其實曾司長可以私人守秘式諮詢晒上述或更多元 老及資深人士,最後選一位(曾特首當然一路知道過程,並且同意)交畀中央摸摸底,OK之後就自己宣佈,而且要在宣佈任總離任之日同時宣佈,咁就充份顯示行 政主導,讓國際金融界知道十月一日邊位入主金管局,免除一切無謂猜測。至於有人反對咯喎,佢哋既無法律根據,亦無實際依據(其他國家例子),咪由得佢哋講 啦。o依家就麻煩嘞,遲遲先至公開一個不應存在之三人遴選小組,又要隔一輪先至宣佈接任人選,基本上已自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形象,而且最弊嘅係,反對 派鬧得更加熱烈,唔會熄火。

特區政府有時強為公關而做公關,為spin而spin,就好似玩澳洲boomerang(回飛轉),擲得唔好,飛回來扑自己個 頭!橫睇掂睇,想搵一個人可以比較容易得到王岐山同意,得曾特首曾司長信任,銀行金融界可以認受,十月一號返工就即刻做嘢,唔使過一段實習/學習、體驗期 嘅,香港只有陳德霖一位,之不過,用三人小組方法揀選,置外滙基金諮詢委員會於不顧,對新人(即使唔係陳德霖)不甚公道,可惜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2

首次“依據中央司改精神”的法官遴選 法院領導不能當“評委”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579

2014年11月21日,經過抽簽產生的9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坐成一排,正在向候選法官提問。最遠處是計分員和監督員。 (徐誌毅/圖)

抽簽定“評委”:法官與非法官比例,5∶3;下次遴選,需再次抽簽。

考題很犀利: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差額有點低:11人取10人,入口應打開,從社會上吸納最優秀人才。

站在9名遴選委員面前時,法官黃惠環大腦有些空白。

“你這麽瘦,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很辛苦的,你能幹得來嗎?”

“天天跑步,沒問題。”黃惠環連忙表決心。

這是2014年11月21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工作現場。依照司改方向,未來法官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選出。作為全國司改試點省的廣東,在這個新設立的法院率先試水。

“以前,你都不懂炒菜就來選廚師,肯定選不好。”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林廣海看來,現在是真正按照職業化要求遴選法官,“讓專業的人來挑選專業的人”。

律師來選法官,行嗎?

2014年11月19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成立。按照廣東省高級法院對外的表述,這是“全國根據最新的中央司改精神成立的首個遴選委員會”。

遴選委員會總共有25名委員,主任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樹堅,此前她曾擔任廣州市中級法院院長,有著近30年法官經歷。其余的24名委員來自4個界別:法官(15名)、法學教授(3名)、律師(3名)和知識產權專家(3名)。

據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介紹,委員均來自各個行業協會——廣東省法官協會、省法學會、省律師協會和省知識產權研究會的推薦,“我們拿著函,一家家請他們推薦”。

廣東省高院的院領導班子,無一人入選。法官協會推薦的委員中,高院民四庭庭長林廣海是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深圳市中級法院民三庭法官錢翠華的名片上並無任何官銜,但因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發表過多篇相關論文,也得到推薦。

“院領導不進遴選委員會,確保公正、獨立。”廣東省高院政治部地方幹部處處長陳東茹介紹。在廣東省高院院長鄭鄂看來,專業、權威、中立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可以最大程度地確保法官選拔的含金量。

廣東省律師協會推薦了三名律師,一名是會長,一名副會長,還有一位律師是廣東省黨代表。有著25年從業經驗的律師王波是廣東省律協副會長,分管的正是知識產權領域。

“也有法官跟我表示顧慮,說之前都是法官選法官,這次讓律師什麽的也參與選法官,行嗎?”遴選委員會主任吳樹堅回憶說。但她認為,社會人士參與不僅必要,而且參與度還應提高——“未來不一定是法官來應聘法官,還可能是律師、學者、社會人士。”

知產專家的名單里,包括了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袁有樓等人。“他們不是因為是官員,而是因為是專家,所以參加遴選委員會。”廣東省高院政治部人士說。

“評委”抽簽產生,一次有效

在黃惠環面前一字排開的9名委員,是在11月19日當天從25名委員中產生的。這個遴選委員會的“有效期”只有一次。下一次再選法官,必須再另組。

主任吳樹堅為常任委員,每次遴選都會參與。其余8名委員從其余24名非常任委員中隨機抽選,組成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

寫有每個委員名字的紙條,先交由24名非常任委員自己簽名,再投入抽簽箱,以確保不會作弊。

“我們之前設計過很多種方案,用電腦抽取、用數字彩球來抽等等。”陳東茹回憶說,最後大家認為,還是用最傳統的紙質抽簽方式最可信。

界別分布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抽選的8名委員,法官委員5人,其他委員3人(學者1人,知識產權專家1人,律師1人)。

工作人員特制了一個黑板,劃出界別,每抽取出一個委員,即按抽簽抽出的先後順序,貼在黑板上,現場一目了然。

“很榮幸,律師第一個就抽中了我。”律師王波說,通過觀察,他認為這樣的操作至少能避免傳統內部遴選中人事關系、部門利益糾葛等弊端。

考題:領導打招呼怎麽處理

11月13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遴選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和主審法官遴選公告同日對外發布。

這個新設立法院的法官門檻不低:四級高級法官,或者是正科級滿三年,必須親自審理過500件以上的案子。

“在我們基層法院,這個要求意味著至少是副院長以上才可以報名。”在法院內網上看到遴選公告後,黃惠環悄悄填寫了報名表。她是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法院副院長,但經常要去參加一些防火、計生等會議,“不怎麽辦案子,水平也下降了”。

由於報名門檻太高,全廣東只有26名法官報名,經過資質審核,真正符合條件、有資格站在遴選委員會面前的,只有11人。而首批主審法官的名額是10人。

11月21日,抽簽選出的遴選委員會委員,與經歷資質審核的被遴選法官,在廣東省高級法院六樓一間大會議室里相遇。

遴選過程不複雜:每位候選法官先自我述職5分鐘,然後回答遴選委員提問,一般會問五六個問題。

“有點像研究生複試的面試。”首次當“評委”的律師王波說。

委員們事前沒作明確分工,資深法官林廣海主動擔負起了考查知產審判基礎問題的角色:你如何理解知識產權的特點?你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裁判思路與分析路徑有何不同?

律師委員王波則問了一些“敏感”的問題。例如,你如何當一名公正的法官?如何避免人情案、關系案?遇到領導打招呼、幹擾獨立審判時你怎麽處理?

一位候選法官這樣回答:“如果他們過問案件,是從專業的角度,我會認真考慮,算是個提醒。如果不是從專業角度,那我會婉言謝絕。”

這位法官獲得了全場一致的高分。

每位委員面前都有一張計分表,按照“專業素養”、“情緒控制”、“語言表達”、“儀容儀表”和“撰寫裁判文書能力”分別打分。

除了“撰寫裁判文書能力”一項根據被遴選法官事前提交的判決書來打分外,另外幾項均根據現場表現。

計分規則也引入了競技體育的計分方式: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計算余下七個分數的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再對被遴選者按分數高低排序。

林廣海回憶,評委們都是專家,意見比較一致,對於同一個法官,沒有出現有人打60分、有人打90分的情況。

“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遴選只是第一步,“從專業角度提出法官人選”。之後還有兩道程序:組織考察和人大任命。

12月11日,首批10名經遴選的法官,獲得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掛牌成立。林廣海被任命為副院長。

按照核定的編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還需要17名法官。林廣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何時再啟動遴選,還需等法院收案之後視實際情況而定。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17名法官,還將由法官遴選委員會來遴選。

“這次我們感覺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10名法官只能從11人里挑,吳樹堅不無遺憾。她認為,由於這次報名的門檻高,卡住了很多人,沒有了淘汰率,樣本量也不足。“如果是從30個法官里面遴選10個人,會積累更多的經驗。”

在吳樹堅看來,傳統的招年輕大學生進法院,從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審判員一路上來的模式,應該有所改變。未來,中國法官的入口應該打開,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給法官單獨序列和職業保障,他們才能獨立公正地審案、判案,他們才是真正的法官。”吳樹堅說,法官遴選委員會將承擔更大的責任。

這次遴選試水之後,廣東省啟動了司法改革試點。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遴選模式,也被認為代表了廣東司改的方向。此次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廣東省高院政治部,政治部工作人員只是配合遴選委員會做一些事務性工作。

按照中央司改部署,接下來全國各省份都將成立省一級法官遴選委員會,統一遴選全省的法官。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曾報道,除了上海之外其他五試點省市報送的方案,均由省委政法委主導法官遴選委員會(詳見南方周末2014年9月25日《學者建議由人大主導法官遴選》)。從最近陸續公布的情況來看,湖北等試點省最終將法官遴選委員會辦公室設在了省級高院。

吳樹堅認為,未來的省級法官遴選委員會,可參考廣州知產法院的模式,不設立如政法、組織等行政色彩太濃厚的部門,“我個人認為(遴選委員會)不要依附於任何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87

官方遴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 扶持和淘汰並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188.html

官方遴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 扶持和淘汰並進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05-22 08:01:00

雖然中國的國產醫療器械一直在受到國家重視,但是由於技術、質量差距的問題,目前尚無法抗衡進口醫療器械

5月21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委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開展的第一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順利完成。第一批遴選品目選擇了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符合基層需要的臺式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數字化X光機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3種適宜設備。最終從57家企業申報的218個產品遴選出27家企業的95個產品。整個遴選過程中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

樹立榜單

扶持國產醫療器械的政策不斷落地,在國辦發《深化醫改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已經明確指出,公立醫院優先配置使用國產醫用設備和器械。而始於一年前的國產醫療器械遴選已經展開了工作了。

“第一遴選是從去年開始,目的主要是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同時把醫院購買醫療器械設備的費用降下來,這也是降低醫療成本的一個方式,讓廣大患者受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常務理事長趙自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趙自林表示,此次遴選,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成立了專家庫,制定了遴選程序,包括標準制定、發布遴選公告、組織企業自主申報、資料審核、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等。並嚴格按照程序開展相關工作,同時在標準制定、企業申報資料審核等每個階段均向社會公示,引入外界監督,確保遴選過程公開透明。

“遴選的標準首先是產品覆蓋面大,比如x光機,從鄉鎮衛生院到協和醫院都要用,對醫療成本有一定影響,主要是從四個方面:技術參數、臨床應用評分、企業信譽評分,售後服務評分,這幾塊是主要的。技術參數、企業信譽、銷量售後服務、臨床應用評分。質量上技術成熟,性能穩定,臨床應用專家對這個型號的產品進行打分,根據影像檢查的片子,對結果的準確度進行了現場的核實,基本上滿足了基層醫療機構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趙自林表示。

但趙自林也同時表示,當前我國高精尖的醫療器械還沒有,90%高精尖醫療器械都是進口,國產不多,有的企業也剛剛開始做高精尖醫療器械,所以現在國產醫療器械多數用於基礎醫療機構的醫療器械。由於醫療器械設備技術更新快,有的醫院要新增設備或者更換設備,我們就動員醫院購買國產醫療器械,因為國產的醫療器械已經能夠完成基礎醫療服務的診斷和治療。

雖然中國的國產醫療器械一直在受到國家重視,但是由於技術、質量差距的問題,無法抗衡進口醫療器械。

“這個差距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所以中國醫療器械爭口氣才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而趙自林則表示,做這項遴選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把這個差距縮短,把趕上進口醫療器械的過程縮短一點。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入圍的企業則可能要面臨著被淘汰。

而第二批也將開始,所要遴選的產品遴選為CT,磁共振、麻醉劑、呼吸機、血細胞、透析機。

“沒有遴選上的產品,如果質量不好,該檢查的病查不出來,會誤診,治療的儀器如果定位不好,也無法很好的治療,這樣的產品就不可能入圍,企業也不會有意見的。不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與別的企業合作,如果沒有生產能力也沒有研發能力的,該淘汰的要淘汰。”趙自林表示。

其實自2014年6月1日新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實施之後,明確了醫療器械行業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已經推動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的整合,大批不達標的中小企業被淘汰。如三諾生物(主營血糖測試儀)收購華廣科技20%的股份(主營高端血糖檢測儀),楚天科技擬收購新華通(主要產品包括純蒸汽發生器、多效蒸餾水機、純化水制備系統、儲存配臵-工藝容器、分配系統等制藥用水裝備),通過收購,楚天科技將實現公司產業鏈向前端延伸,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樂普醫療以5.763億元收購新東港藥業,將使得樂普醫療進一步獲得心血管藥物領域中核心產品,搶占市場先發優勢,分享心血管藥物行業快速成長的收益。

審批制度改革

新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威力不僅僅是用於行業的整合淘汰,最為重要的是為行業減壓施壓,同時簡政放權。

一直被醫療器械詬病的便是審批審評制度緩慢,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在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在修訂之後,從原來的16項行政審評減少到9項,同時將國產和進口第一類醫療器械的產品註冊改為備案,將第二、三類醫療器械非實質性變化的變更註冊改為備案,將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的許可改為備案,取消第二類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縮減第三類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範圍,取消現行條例規定的醫療機構研制醫療器械審批、第三類醫療器械強制性安全認證。

新修訂的條例不僅僅簡政放權,還在審批審評上時間上進行了縮短,但是在今年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仍把“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作為了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目前雖然按照新條例行業發展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審評審批制度上,仍然時間較長,無法適應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的速度。畢竟在審評、審批這個環節的人員編制有限,有些產品還必須按照程序走,這樣就把審評審批的時間拉長,人員編制是不可能隨著產業發展的速度進行擴增的,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在松綁國產醫療器械的同時,創新技術才能縮短國產與進口的差距,但是在鼓勵創新上,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位長期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研究的專家表示,我國醫療器械註冊環節已經受到重視,正在探索適應創新醫療器械註冊的相關法規和流程。但目前的專業機構審評制度基本上是參照市場上已有的類似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實施審評和監管各類醫療器械產品,我國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產品在無類似上市產品可供參考時,則難以通過審評,註冊環節不夠合理,影響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另外,在推廣應用方面,對國產創新醫療器械還關註不夠。在采購方面,政府采購為體現公平競爭,規定需要至少三個產品滿足招標要求,但創新產品往往都是獨家產品,在采購環節,通常被拒之門外,客觀上抑制了國產創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其次,在市場環境方面,對新的醫療技術和產品使用的收費定價滯後,進醫保申請周期長、批準難,醫院如采購創新醫療設備診治病人,可能因尚無政府定價就不能收費,使得醫院采購創新醫療器械的積極性不高,延長了創新醫療器械的市場培育周期,加大了創新醫療器械的市場風險,也就削弱了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研發、發展自主創新醫療器械的積極性。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30

在遴選風暴中出線的中研院新科院長 廖俊智有科學家的敏銳、王建民的耐挫力

2016-06-13  TWM

甫出爐的第十一任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是享譽國際的生化、化工等跨領域專家,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說自己是「很平凡的人」,種種光環與成就,憑的就是熱情。

「盡力把每件事情做好!」即將出任中研院院長的廖俊智,在確定出線後接受《今周刊》專訪,笑談自己奉行的座右銘。即將返台在七月一日就任新職的他,如何把這個近來成為風暴中心的學術重鎮招牌重新擦亮,任重道遠。

廖俊智雖在二○一四年才成為中研院院士,但在國際生化、綠能領域上,他的名號早已響叮噹,同時擁有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國家科學院、台灣中研院的「三料」院士身分,任何一個院士資格都是難得的榮譽。雖然二十多年來都在國外任教,但他並非外界想像的對台灣陌生,反而每年都回台多次,分享所學。

世界級成就

「三料院士」擁有多項專利「我向總統說,若圈選我,願承擔責任,全力以赴。」廖俊智回憶,在六月二日與總統蔡英文的越洋視訊談話中,蔡英文先表示中研院院長遴選過程一切合法,再徵詢他的意願。曾經發表聲明,要求澄清遴選程序適法性的廖俊智強調,他不會因這件事不如人意就不愉快,「這是我們大家一起的事……。我是抱著家裡有事、回家幫忙的心情回台。」現年五十八歲的廖俊智,台大化工系畢業後,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達公司工作三年,後來先後到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任教,目前是UCLA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被詢及「三料院士」的榮耀,廖俊智說:「擁有頭銜雖然光榮,但重要的還是對新知識、新科技的實質貢獻,只要研究者找對目標、不短視近利,必然能實至而後名歸。」中研院院士蔡明道盛讚廖俊智在代謝及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世界級成就,其研發成果帶來多項專利,「是少數跨多領域、對學術應用有很深見解的專家。」蔡明道形容,一四年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時,他對其演說內容「驚為天人」,加上廖俊智在美國發表的論文數量、以及底下研究成果和經費之豐厚,讓人意外「這麼優秀的人,怎麼還不是院士?」於是和其他中研院生命科學組成員一起提名廖俊智,並順利獲選第三十屆中研院院士。

廖俊智能進行跨領域研究,有其背景。雙親都是工程師,他從小就喜歡研究科學,高中時就對化學和物理都有興趣,大學順理成章地選擇唯一涵蓋兩者的化工系就讀。

獲柯達聘書

一頭栽入生命科學領域

畢業後,他進入當時化工系排名第一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念博士,也因此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貴人、撰寫化工經典教科書《輸送現象》的共同作者Edwin N. Lightfoot 教授,自此改變他對研究的觀點,從化工領域拉寬到生物工程領域。

「Lightfoot 教授向我介紹發展神速的現代生物學,他認為,一位聰明的化學工程師,應該能將化學工程的原理應用於解決複雜的生物問題,這樣先驅的觀點深深打動我。」廖俊智笑說,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知識的基礎。

廖俊智說,當時學界對生物化學研究並不重視,全球經濟也還陷於兩次石油危機的谷底,「許多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但意外的是,在博士尚未畢業前,廖俊智就獲美國柯達公司一紙聘書,邀他在畢業後加入其生命科學研究團隊。

總結這段人生歷程的意外轉彎,廖俊智說,儘管生化在當時是冷門領域,但它「不但讓我意外順利地找到工作,也為我三十年後獲得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及科學院的肯定鋪路。現在回想起來,我會鼓勵年輕學生及研究者,依循其內心的渴望及熱情做研究,而不是盲目地投入熱門的研究領域。」Lightfoot教授對廖俊智的影響深遠,他常說「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實的真相, 而非證明自己是對的。」這句話徹底改變廖俊智在學術研究及做人處世的觀念,避免執著於自己既定的想法,對事物的真相,做選擇性的解讀。

與老教授的互動,不僅在學術研究上,也在日常生活中。廖俊智回憶,有一年冬天遇到大雪,積雪甚至把他的車子掩沒,廖俊智在與老師討論完問題,不經意地提到稍後要去剷雪,「教授說等一下,隨後就帶著他兒子來幫忙。」回憶這段過程,廖俊智滿心感謝。

求事實真相

致力打破學術與應用隔閡

除了老師的影響,在柯達工作的三年,也成為他後來能夠打破學術和應用之間隔閡的重要養分。「最大幫助是讓我了解到社會各行各業如何運作,可以同時聽懂業界和學界的語言、思考方向,有助於跨領域研究。」廖俊智說。

「他對每件事都有想法,即使不是熟悉的領域,也會打破砂鍋問到底。」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王寶貫說,有一次當王寶貫談到大氣中減碳的研究,廖俊智不但認真追問各種作法,事後還持續關注進展。王寶貫認為,從這點可以看出,為何在所有院長候選人中唯有他能面面俱到,不只是針對理科,也對人文領域的人才養成等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令評選委員印象深刻。

「研究生涯有九九%都是挫折,假如一帆風順,就不會成為重大的研究了!」廖俊智笑言,這些年來,早已體認到要從事尖端的研究前,就要有「大部分的idea都是不可行」的認知,才能夠不輕易放棄,並且在錯誤中找到改進方法。

談到挫折,廖俊智數度提起旅美投手王建民,認為他一生堅持要回到大聯盟、那種越挫越勇的精神值得學習。熱愛棒球、游泳的廖俊智形容,就好像運動員投籃,有些時候就是怎麼樣都投不進球。做研究也會這樣,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但是若有強烈的信念做支持,就可以走得下去。

就是愛台灣

傳承知識 全力提攜後進

對學術研究充滿熱忱的廖俊智,在旁人眼中,是一位不遺餘力「愛台灣」、提攜後進的學者。認識廖俊智近四十年的老同學台大化工系教授吳乃立,直言「他很想幫台灣做事」;許多大學請他回來演講、擔任顧問等,他幾乎都會答應,包括清大、台大、台科大、成大、中山大學等,都有他傳承知識的身影。

「他非常願意接受挑戰、行動力也很強,很厲害卻沒有架子。」作為中研院邀請他到訪的聯絡人,中研院化學所副研究員余聖法說,每次廖俊智回台可能只有一、兩天,卻能很有效率地拜訪各處,隻身前往未見助理隨行,非常隨和。

在大學和博士生期間都當過廖俊智學弟、現任清華大學全球事務長的陳信文透露,當年他一到威斯康辛大學,廖俊智就提醒他,煮菜要買哪一種醬油比較好,因為有些品牌據他觀察,「放了一夜之後似乎出現變質,可能有腐蝕性的問題。」由此來看,他是一位觀察力敏銳、對事事好奇,既細心又貼心的人。

「後來若因工作有機會路過UCLA,他還會主動開車來接我一起吃飯,再送我回機場。」陳信文形容,與廖俊智相識二十多年,除了平日的書信往來,偶有見面的機會,都感受到他的熱情款待。

這次廖俊智被提名為中研院院長候選人,背後的伯樂,是中研院前副院長陳長謙。

這位八十歲的老院士,在二十二年前曾經提名李遠哲為院長候選人,今年一月親自飛到美國與廖俊智懇談,決定提名他,再度成為成功的推手。

一四年,陳長謙邀請廖俊智到中研院演講,也讓他進一步看見台灣化工產業落後國際的情況,「廖俊智是能夠帶來新路徑,用綠能方式建立新化工產業、經濟轉型模式的人選。」「研究最終目的是要應用,中研院的長遠目標,是希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是廖俊智的期待。

這位被不少人評價為「傑出卻謙和的學者、聰明卻嚴謹的科學家」的新科中研院院長,要他以一句話來形容自己,他想了很久才回說:「我是個很平凡的人、與大多數人成長過程都一樣。」然而,廖俊智帶著不平凡的成就鮭魚返鄉,未來是否能將台灣的最高學術機構帶向國際,為台灣帶來更大的科學研究能量,值得期待。

小檔案

出生:1958年

現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中研院院士經歷:美國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德州農工大學教授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化工博士研究專長: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微生物合成燃料撰文 / 賴若函、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54

財政部明確PPP專家庫遴選條件 暫不與發改委庫合並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3年,項目投資額高達約13萬億元後,PPP人才隨之緊缺。

近日,為了PPP事業儲備高水平人才,加強對PPP專家的監督管理,財政部印發了《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專家庫管理辦法》(下稱《辦法》),PPP專家庫實行開放申請制,專家申請具體條件如學歷、工作年限等也予以明確,入庫專家工作職責、義務也有了說明。

財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韓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財政部將很快會披露專家名單,現在人才緊缺,PPP專家越多越好,沒有人數上限,前提是真專家。

目前除了財政部建立了PPP專家庫外,國家發改委也有PPP專家庫。韓斌告訴本報,目前兩個庫有部分專家重合,未來兩個庫合作是大趨勢,但是否合一還不作為既定方案,沒有時間表。

PPP項目涉及領域廣泛、涉及知識專業,需要大量的政策、經濟、法律、工程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特別是具有複合背景的高水平人才。

自2013年底中央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PPP模式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為10828個,入庫項目金額12.95萬億元。實際PPP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將超過這兩個數字。

在這一背景下,《辦法》出臺。

PPP專家庫管理遵循公開透明、績效導向、動態調整的原則。PPP專家庫信息供全社會公開查詢和使用。

去年10月財政部旗下媒體透露,PPP專家庫已有近300名專家。其中64名參與第三批PPP示範項目評選的專家名單已經正式披露,里面既有咨詢公司人士,也有律師、大學教授、行業人員、政府官員、銀行人士等。

如何申請成為財政部PPP專家?

根據《辦法》,PPP專家庫實行開放申請制。在基礎專家庫(部委推薦專家和財政部PPP中心定向邀請專家組成)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申請(需一位在庫專家推薦)和財政部PPP中心定向邀請的方式擴展。

入庫專家應當具備五大基本條件。

其中需要大學本科(含)以上學歷,本科學歷工作滿13年,研究生學歷工作滿10年。從事PPP領域相關工作滿五年,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或註冊會計師、執業律師等相關資質或同等專業技術水平,熟悉PPP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具有較強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和綜合分析能力。

韓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基本條件需要量化指標,而之所以設定為13年、10年等指標,是結合PPP實踐工作經驗等多種因素考慮來確定的。

基本條件之外,有高質量PPP相關論文、著作、課題,或參與示範項目運作等可以優先入庫。

《辦法》在明確專家有參與PPP相關政策制定、課題研究等職責、權利外,還明確了專家義務。比如,不得以PPP專家庫專家名義為自身或者其他第三方謀取不正當利益。

對於不能廉潔自律,私下接觸所參與工作的利益相關方,收取有關業務單位或個人財物,或謀取其他好處的專家,經PPP中心核實,將從專家庫中清退,並在PPP中心官網予以公示,三年內不得重新申請進入專家庫。

值得註意的是,《辦法》規定,PPP專家庫實行動態調整。PPP中心根據入庫專家的工作量、完成績效、委托方評價等情況定期對入庫專家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是否清退出庫的重要依據。

韓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對專家的績效考核細則還在探索中,需要根據實踐經驗來細化。之所以出臺這一細則,是為了防止一些專家入庫只是為了個人名氣,長期不履行專家職責。

其實,除了財政部成立PPP專家庫外,國家發改委也在去年8月成立PPP專家庫,當時確定了343名專家,名單也在其官網上公布。

韓斌表示,目前很多專家既是財政部庫里專家,也是發改委庫里專家,專家有重合。財政部和發改委在推動PPP大方向一致,因為分工職能不同,可能在各自探索路徑上有所不同,但是殊途同歸,合作是大趨勢。

“是不是兩個庫合在一起?目前還沒有明確時間表,不把它作為既定方案,同時兩個庫進行良性競爭也不是壞事,可以提高專家質量效率,相互督促。”韓斌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3

中體產業:第一大股東股份轉讓交易受讓方仍待遴選 繼續停牌

中體產業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能否順利完成股份轉讓交易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一方面,意向受讓方可能無法滿足基金中心提出的受讓條件要求;另一方面,基金中心選出的意向受讓方是否能夠獲得國家體育總局和財政部的批準並最終完成股份過戶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

公司第一大股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基金管理中心日前收到4家意向受讓方的材料,隨後將通過評審、遴選等程序對各意向受讓方提交的受讓意向書及相關材料進行審核,並遴選出一家意向受讓方,待上報國家體育總局和財政部審批後確定為最終受讓方。

此前,11月13日,中體產業發布公告稱,體育總局基金中心擬通過協議轉讓所持有的中體產業全部股份。體育總局基金中心共持有中體產業22.07%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 中體產業表示,本次股份轉讓尚需報國家體育總局及財政部批準後方可組織實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23

上海將遴選5-10戶國企開展員工持股首批試點

作為國資重鎮,上海將成立員工持股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同時遴選5-10戶企業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

1月18日,上海市國資委官網發布《關於本市地方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首批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哪些企業可以成為試點?

《實施方案》共列出了4大條件,且要求同時滿足:

主業應處於競爭行業和領域的競爭類企業;

股權結構合理,非公有資本股東所持股份原則上不低於10%,且公司董事會中有非公有資本股東推薦的董事;

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健全,董事會運作規範高效;

企業營收和利潤90%以上應來源於其所在出資監管機構一級企業的外部市場。

那些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貢獻占比較高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型企業,《實施意見》提出,會優先支持其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但是,市屬一級企業原則上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沒有納入試點的國有控股企業,不得自行組織實施員工持股。

在企業申報後,《實施意見》同時提出,按照“統籌平衡、成熟一戶開展一戶”的原則,由上海市國資委確定開展員工持股首批試點的企業名單。

此次上海提出的試點條件,與此前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中提出的試點條件基本一致。

國務院國資委也提出,成熟一戶開展一戶,2018年年底進行階段性總結,視情況適時擴大試點。首批試點中央企子公司數量為10家,地方國企為5家到10家。央企二級以上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級企業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以保證試點影響可控。

為確保試點的規範運行,《實施意見》還同時確定了企業申請流程、以及組織實施工作,並要求試點企業要開展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

其中非上市公司以增資擴股方式實施員工持股可以不進場交易,但是員工持股入股價格不低於評估值;非上市公司如果實施混改同步開展員工持股的,員工持股入股價格應與非公資本實際入股價格一直,且不得低於評估值。

此前,上港集團、上汽集團、東方明珠等國企已經探索實施了員工持股或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其中上港集團是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員工超過1.6萬人,參與度達到72%,合計認購數量超過4.1億股,占集團總股份的1.8%,認購總金額17.1億元。

上汽集團則主要是集團領導、廠部級幹部、關鍵骨幹員工持股,參加總人數不超過2321人,所持有的股份權益對應的股票總數累計未超過公司股本總數的10%。

除此之外,上海還在國企中推行了多元化的激勵,比如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激勵基金計劃,對國有及國有控股的轉制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等。

根據新華社2016年8月的報道,彼時上海全市多家國企先後實施各類股權激勵43例。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349.02億元,利潤總額2694.69億元。至11月底,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67,810.72億元,同比增長13.0%,實體企業實現“好於預期,優於全國”的目標。

預計2016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萬余億元、利潤總額2900余億元,資產總額近17萬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82

「馬會」會籍貪污詐騙案再多一名遴選會員被控

1 : GS(14)@2011-05-29 15:45:04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6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57

「馬會」會籍貪污詐騙案再多一名遴選會員被廉署拘控

1 : GS(14)@2011-08-06 15:08:15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9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706

政府公佈百頁資料 揭六輪遴選五投楊經文 西九密件 頂證梁違規

1 : GS(14)@2012-02-25 15:57: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01853
【本報訊】隱瞞 10年的西九機密文件曝光,令民望高企的特首候選人梁振英誠信瀕破產邊緣。密件證實,戴德梁行當年不但是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團隊的物業顧問,戴德梁更派出執行董事與董事做代表,顯然非常重視比賽。惟梁振英沒有申報,在隨後六輪遴選更五次投票給楊經文。多名立法會議員指事態嚴重,立法會下周三以表決引用「特權法」傳召梁作供。
記者:黃偉駿、莫劍弦
2 : MCRay(21088)@2012-02-26 21:59:18

Now come to mr tsangs tur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